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30 10:38:48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1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在文化、科技时代到来之际,校对的职称也发生了变化。没有校对就不可能诞生出版物,校对的实质就是为了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在初、中级校对职称上增设了高级职称,校对也在出版业的舞台上从配角走上了主角。校对职称的变迁深刻反映了当今对校对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互动。在肿瘤学期刊中校对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配合日新月异的专业要求,校对职称的变迁在肿瘤学期刊中意义更是非同寻常。

校对是由校、校雠、校勘演化而来的。我国自从有了文字以后,有文献记载的是距今约2800年西周宣王时期正考父校先商王朝的《商颂》,再延续至西汉的刘向,随着历史的进程在不断地演化,使现代校对的发展也具有了百年的历史[1]。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改革开放,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强校对工作实施〈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和《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等文件,出版了校对论文集《校对的学问》和校对学著作《图书校对学》。这些凸显出校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校对是一门具有自身特有规律的不可替代的专业。

作为医学期刊一个分支的肿瘤学期刊,所涉及的内容面广而专。近三十年来,癌症死亡已位居人类各类死因的第一位。人类为了征服癌症,深入不断的进行着从分子生物学基础到临床诊疗水平提高的研究,不懈地探索治愈肿瘤的新理论、新指标、新方法,新技术等。在这样的背景下,肿瘤学期刊所含信息量是浩瀚如海,如何确保出版物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质量是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都明确指出“坚持质量第一”。校对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在肿瘤学期刊中校对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肿瘤学期刊是“双需,即需要医学肿瘤专业知识、需要专门的出版职业训练”及“双校,即校异同、校是非”并存[2-5]。在校对环节里校对人员必须不断吸取肿瘤学专业新知识,增强完善出版标准规范化的能力,来更好地适应肿瘤学专业突飞猛进的创新和发展。

肿瘤学期刊的校对工作是用1只“红色笔”在文稿上订正错误,各级校对人员必须在特色、工作模式、职称方面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方可保证期刊的质量。

2.1 特色定位

肿瘤学期刊的特色定位就是“肿瘤特色”。在这样特色专业期刊中涉及了各种法律法规,基金项目资助,专业术语使用表达等方方面面。

肿瘤学术语使用表达也具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因为肿瘤学专业的很多研究是处于前沿科学,拥有众多外来语的翻译词汇,反映为音译、意译、音意兼译、照抄不译的使用方法。达成外来语翻译方法共识并汇总为指南是有据可查的,但有些最新信息的外来语翻译词汇还是“百花齐放”。这些尚未标准规范化的词汇给校对人员带来很大的困惑,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核对各种资料,形成自己期刊的统一表述。除此之外,国家就加强期刊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所颁布的一系列的法规和条例也是一种“特色”。编校人员应严格准确执行GB/T 317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 6447~86《文摘编写规则》;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新版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等法规和条例,使期刊从目次页、标题、作者署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基金项目、关键词、中英文摘要、图表、正文中文字的用法、量和单位的使用、书眉、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字体字号的选择等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这种标准化规范化也是肿瘤学期刊的“特色”。

具有初、中、高级职称的校对人员顺应时代的要求,在这些“特色”环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准化规范化是衡量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校对工作是保证质量的主力军。校对职称的变迁是社会进步,科技快速发展的需要,呼唤着文化、科技创新,呼唤着人类尽快征服癌症。

2.2模式定位

肿瘤学期刊实施“编校合一”的工作模式,校对以“校异同”为重心转移到以“校是非”为重心。肿瘤学期刊的“编校合一”实质是,编辑或校对人员的角色均是编辑兼校对,只是同一文稿的不同校对流程分别由不同人员承担。编辑中有校对,校对中有编辑,编辑与校对的环节只是工作流程的角色转换。肿瘤学期刊“编校合一”的模式使编校人员能更深刻理解、体会编辑加工及校对的内容,正确掌握编辑加工整理与校对的内容,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编辑加工整理的内容包括改正知识性、科学性和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标点符号、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以及文理不通的语句,对稿件进行润饰提高,规范统一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外文字母的大小写、前后格式一致,核对引文,推敲标题等,按编辑的要求做到“齐、清、定”。

校对的内容包括消灭排版、文字、数字、符号、标点、图表及格式错误,注意知识性差错、病句及语法性错误,注意人名、组织机构名前后统一,弥补版式设计工作的疏漏,改正排版造成的差错,保持多人校对时的体例统一,检查原稿和校样是否齐全,核对页码是否衔接,核对标志文字中封面、版权页位置、刊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根据正文核对目录、保证所标页码与正文中相应内容所在页码一致,核对书眉文字与相应内容一致、书眉内容应符合“双高单低”的规则,检查序号、检查呼应内容,检查图文格式和位置、检查标题体系、检查引文注文,通观校样检查版面,处理标题,检查图片,整理表格,检查复核校改之处,检查页面的下转上接之处。

专业、繁杂、细致的工作要求编校人员必备相应的肿瘤专业并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促进编辑加工质量与校对质量良好的循环和互动,真正达到“编校合一”的境界,有利于高质量的编辑加工和校对,有益于全面提高期刊的质量。校对职称从初级到高级的变迁,是肿瘤学期刊质量进一步提升的 “动力与合力”,具有高级校对职称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对校对质量的守护和保证。

2.3 职称定位

我国职称制度的改革,是为了适合用人制度的需求,适应人才成长发展的需要。通过职称评定,人才评价机制来规范管理人才质量[6-7]。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了以全员劳动合同制为基础的劳动聘用制度、岗位聘用制度、选人用人公开招聘和考试制度,建立了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用制度,建立了岗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了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在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用制度中明确了应该有科学的结构比例、有明确的专业技术岗位职责要求。

肿瘤学专业的科研人员发表的最新、创新的研究内容,是与时俱进,“现在时”的反映,校对人员对这些内容也必须有同步理解把握的能力。要做到具备这种能力除了自觉加强学习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外,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校对人员是出版行业的主力军、领头羊。校对初级到高级职称的变迁就是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变化与创新,为提高肿瘤学期刊的质量做出了可靠的保证。

3.结束语

21世纪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全面发展的阶段,我国肿瘤学期刊在世界的医学研究中必须占有一席之地。肿瘤学期刊行业面对激烈的竞争,要不断创新优化。肿瘤学期刊的特色,选择了“编校合一”的模式,校对在初、中级职称上增设了高级职称,必定在提高校对质量上发挥职称功能的优势,切实在提高肿瘤学期刊质量中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鲁翠涛,赵应征.我国科技期刊的校对研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742-744.

[2]周芳,刘洪娥,张大春.我国科技期刊的校对研究及发展趋势[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6,20(5):34-37.

[3]张元芬,俞军,杨志明.正确认识和处理科技期刊编校合一[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6):401-403.

[4]吴兆荣.浅谈编校合一中的校对定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310-311.

[5]汪碧蓉,杜玉环.论书刊出版的编校分合[J].编辑学报,2002,14(5):365-366.

[6]徐宪.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优化与专业技术职称改革论析[J].西部论坛,2012,22(1):37-43.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2

高校学报绩效考核的总体情况

学报编辑绩效考评的实绩并不乐观,多数学报停留在“纸上谈兵”或流于形式。当前一些已经实施了绩效考评的学报也只是片面的考评,较多学报是在年终依靠考评成绩发放编辑奖金等,希望以此激励编辑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方法与力度都非常单薄。与出版社图书编辑的以考评论薪酬相比,学报编辑的考评落实在收入上面的激励只是象征性的,并没有真正拉开差距。因此,即便是片面的考评也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在理论研究方面,专题研究学报编辑绩效考核的成果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我国新闻出版改革开始以后的时期,更早些时候关于绩效的研究散见于编辑业务工作研究的成果之中。一直以来,学报业内人士的研究内容较多集中在编辑业务、栏目建设、期刊评价等方面,学报界对自身的关注集中在“刊”的发展,而忽视“人”的管理。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参照绩效管理的有关理论,结合学报工作实际提出绩效评价体系建构的方案,偏重理论探讨;一类立足绩效管理实际,对绩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偏重务实分析。

高校学报绩效考核的特点

1、核心指标:以社会效益为核心指标

高校学报是依附于高校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的学术期刊。我国学报诞生百余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存理由和生存环境,尽管环境在不断变化,但是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主旨没有变化,学报一直是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的。正因为如此,学报一直将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追求的首要目标。尽管进入市场经济后,高等学校和高校学报都受到了冲击,但是大部分业界人士对高校学报公益性的性质没有动摇。比如编辑学家姚远在谈及我国早期的编辑工作者对学报功能的认识时,归纳如下:促进教学,既可求同学之自励,亦可图教师之知识更新和研究兴趣;具有联谊、纪念的功用,或可反映一种特别的群体精神;促进校际间、学校与社会间的学术交流,进而指导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光大校誉,记载历史,成为反映学校学术水平的一个窗口。与此相呼应,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会长陈浩元认为,大学学报有5个社会功能:(1)为本校师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快捷地进行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园地,引导学术研究的潮流,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整体科研学术水平-(2)高校学报是向国内外展示、宣传学校科研成果和综合学术实力的一个重要窗口;(3)促进高校重点学科和新学科的建设;(4)发现、培养和扶持科技新人的作用;(5)记载着学校科研、教学发展的历史。正是这样,高校学报在管理上一直将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重编辑业务管理,轻人力资源管理,重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当然,学报在编辑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现象不完全是这一个因素造成的,着重提及这一点是因其占据的因素比重更大。

2、目前使用的考评指标

高校学报编辑的考评指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编校质量指标,二是被转载率指标,三是约稿质量指标。

这三项主要指标各个学报实行时是有差别的。大部分学报对前两项指标重视程度较高,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优秀期刊的评比和学报影响因子的提升。对于学校科研水平不是很高的学报而言,对约稿质量指标的重视要大于科研实力雄厚的学校的学报。对于名牌学校的学报,被转载率的指标受到重视的程度相对高一些。

这三项考核的实施情况,总体看来是粗糙的、不完全的。已经进行绩效考核的学报大多是将考核的结果作为年终发放奖金的依据,而考核的主要内容又局限在编校差错的统计上面。这样就使绩效考核失去了对部门发展、对个人发展的推进作用。

另外,考核指标中应有的诸如工作态度、业务素养、合作能力等指标,基本上落在口头要求的层面上,没有在考核中得到体现。

3、考核效果

首先,对全面提升学报办刊质量没有实质性助益。

其次,对刺激编辑人员的积极性也没有帮助。通常,升职、收入和精神鼓励是三个有效的刺激点,当前的考核在这三个方面都难以产生刺激作用。

高校学报人员少,等级层次少,升职的机会少。高校学术期刊基本没有编辑等级制,很多学报编辑在职称上走教师系列,这样编辑人员的收入差异主要是职称的差异以及科研工作量的差异。编辑们每年在一定级别的刊物发表科研论文,则会得到相应数量的科研奖金,这一系统与一线教师的考核相同,但是由发表科研论文的多寡而产生的收入差异对编辑工作本身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相反会销蚀掉对编辑本职工作的精力。同时,在奖惩制度上,高校学报对编辑的奖惩力度普遍微弱。编辑部拿不出大量的资金用于奖励,因此在期刊编辑名头下的奖励只是象征性的,同时对完不成编辑任务或不能胜任工作的编辑也没有减薪或淘汰制,因此起不到“奖”和“罚”的效果。

1、高等学校的公益性质对学报编辑绩效考核的影响

高校的事业单位性质与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使高校在管理体制上还没有脱离计划经济的模式。学报隶属高校,是学校的一个业务部门,学报的管理和改革一直顺应高等学校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改革波及较大的有后勤管理、招生制度、科研成果管理等方面,机关行政和业务部门管理改变不大,学报的管理体制仍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方式,这必然成为编辑绩效管理体系建构和实践的巨大障碍。这一障碍的实质是体制的障碍,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都对学报编辑绩效管理的进程产生了阻滞。

2、学报的“服务”宗旨对学报编辑绩效考核的影响

学报长期以来形成了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办刊宗旨,学报的作者主要来自本校教研人员。教研人员为评职称、完成科研工作量,完成学位论文数量而写作的论文纷纷涌向学报,其中人情稿占相当数量。这是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学报的直接影响,这一影响无疑是负面的,但碍于学报在学校中的从属地位和服务定位,使得学报在用稿环节就失去了严格把关的门槛,在管理上难以严格。

3、用人机制陈旧,缺少制约力度

事业单位在用人机制上缺少竞争性。目前高校的体制使得编辑人员的流动不大,而且即便流动也多是在本校内流动。加上经济上的奖惩不能构成制约

手段,使得所谓绩效管理这一起于企业的管理方法在高校学报基本上是失灵的。这样一来,编辑管理大多数还是在说教层面的思想动员、口头鼓励,或者寄托于编辑人员的自律和内省。实践证明,以编辑的“自律”为条件的管理是难以实现的。

4、高校学报编辑的特点对编辑绩效评估的影响

高校学报编辑身兼数职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相当数量的编辑兼任教学工作。这些编辑承担一定数量的教学量,要完成学院对教学人员的所有要求。同时,科研工作量是他们年终获得科研奖金的唯一指标,加上职称也走教师系列,必将花费大量精力在学报本职工作之外,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对编辑工作的专心程度。

这样,在学报编辑部之外,等于还有一个考核体系作用于编辑人员。由于这些编辑的科研津贴和职称系列都是捆绑在教学系统的,因此必然会将精力投向教学,学报编辑部的绩效考核对他们不会形成约束力。再一方面,教学和编辑身兼二职,对学报的归属和依赖感不强,也会影响到编辑在本部门进取和发展的动力。

结论

综上,高校学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必须的,但是鉴于目前的情况,一步难以做到。对高校学报编辑的绩效考核有如下思考。

1、鉴于高校目前的体制,对学报编辑的绩效考核应与高校其他部门的考核相一致,否则不但不利于工作,反而会给工作造成新的阻碍。

2、出版社等企业单位的编辑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是以利润指标为考核主体,尚不适用于学报编辑,不能盲目跟从。

3、要考虑将学报编辑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联系起来的办法,强化编辑对学报的归属感,在此基础上的管理,可以改变目前情况下编辑在心理上的游离状态。

4、在难以全面实行绩效考评的条件下,先逐步对一项或几项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并依据考评结果,引入末位淘汰制,选调或招聘真正愿意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从事这一工作。

5、鼓励和引导编辑人员将职业发展方向和专业职称方向调整到编辑方向。在学习进修、评优和升职方面向编辑系列的人员倾斜。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化的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我们终身最有用的技能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专业的基础课,也是所有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现在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课程定位

关于本门课的定位,我们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学生有三个主要地方用到计算机技术。一个是在求职时,如何在众多的求职简历中脱颖而出,需要学生设计独特的文档格式。发送电子简历又用到了互联网。第二个是学生在营销过程中,如何设计策划方案,广告方案,写出营销软文,要用到办公软件和互联网。第三个是在日常工作当中,如何上传下达文件,总结自己工作,要用到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因此,我们归纳出学生今后用得最多的计算机技术是Office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技术。而Office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技术中最重要的技能是设计文档格式和编辑、排版技术。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将课程定位为:该课程面向一年级新生,从浅入深,学生将学习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的基础知识,并重点学习编辑、排版技术,本门课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课。

二、课程目标

根据前面的定位,我们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①基础知识:Office 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基础。②编辑、排版技术。

1.知识目标:①windows XP操作系统。主要学习:资源管理;控制面板;附件工具;桌面设置。②PowerPoint。主要学习:幻灯片编辑;对象编辑;演示文稿放映;打印和打包。③Word。主要学习:格式编辑;表格编辑;版面编辑;高级编辑。④Excel。主要学习:单元格编辑;公式与函数;图表编辑;数据处理和统计。⑤互联网应用。主要学习:邮件接收和发送;BBS和论坛;博客;QQ洽谈。

2.能力目标:①打字的能力。要求每分钟120个英文,60个汉字。②用WinXP 管理资源的能力。主要要求能创建文件夹,复制和移动文件夹。③Word文档编辑的能力。要求接到一项文档编辑任务时能按照要求编辑排版好。④Excel数据处理和统计的能力。要求会进行单元格的编辑,数据的处理和统计。⑤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能力。要求演示文稿简明扼要,图文并茂。⑥能用互联网发送和接收邮件,查找信息。⑦通过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证(中级)。

3.职业素养: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的选取

教材的选取既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又要符合我们的目标,因此我们选取了邹月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及实训指导》(以下简称《案例教程》)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编写的《办公软件应用:试题汇编》(以下简称《试题汇编》)。《案例教程》采用工作任务驱动,讲解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为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基础知识。《试题汇编》针对高新技术考试,编辑了八个单元的练习,主要学习编辑、排版方面的技能。

四、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课程设计的理念是:工作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思路是:①理清重点:本门课学习的内容多,时间短,重点放在Word和Excel的学习上。②教学内容先易后难。先讲windows XP,PowerPoint,再讲Word 和 Excel,最后讲互联网应用。③工作任务台阶式。例如编辑技术的学习,可以先从文字的录入和编辑开始,再学习文档格式设置与编排,最后学习整个版面设置与编排。

2.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①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学习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的基础知识。②编辑、排版技术的学习。主要内容有:文字的录入与编辑;文档的格式设置与编排;文档表格的创建与设置;文档的版面设置与编排;电子表格工作簿的操作;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MS Word和MS Excel 的进阶综合应用。

3.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工作任务驱动。《试题汇编》这本书已经分好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20篇任务。其中:文字录入与编辑任务:20篇;文档的格式设置与编排任务:20篇;文档表格的创建与设置任务:20篇;文档的版面设置与编排任务:20篇;电子表格格式编辑任务:20篇;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任务:20篇;MS Word 和 MS Excel 的进阶应用:20篇。

4.实践教学和质量控制。实践教学要和理论教学相配合,理论教学一般先观赏范文,再由教师示范操作,再学生操作,再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后总结提高。实践教学则首先要有实训指导书、实训题目和实训要求,再抽取各单元题目让学生练习。

质量控制主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求教师在实操课时监控每个学生要完成相应的作业;二是及时批改作业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机试,每个单元抽选一道题,共八道题。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4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3-0049-02

期刊的质量取决于编辑的素质,而编辑的素质来至于编辑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而目前高校期刊编辑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因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高校编辑部留不住高级人才,无形之中对期刊的办刊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人员组成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校编辑部处于老龄化趋势,缺少新生力量,平均编辑年龄都在40岁左右,35岁以下的青年编辑少之又少。编辑部内部缺少活力和创造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让人觉得整天死气沉沉,从现有编辑身上无法体现出朝气蓬勃的气象。

(二)学历分布不合理

和高校其他系列相比,目前高校编辑学历普遍偏低,据调查统计分析,各高校编辑部的编辑学历分布基本属于大专50%,本科44%,硕士5%,博士1%,高层次人才没人愿意来编辑部工作。

(三)受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各高校编辑部基本都被划分为服务范畴,在大部分领导的意识里认为编辑部就是个安置富余人员的地方,其他部门没人要的人员都可以放置在编辑部上班,其结果造就了编辑部人员结构混杂,人浮于事的现状长期存在,导致编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四)岗位设置存在不合理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实行岗位制,各编辑部岗位设置基本都在划分类别中属于教学、科研以外的其他系列,在个人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编辑人员的岗位待遇比教师、管理等系列低一个等级待遇,编辑部没有高级岗位设置,很多编辑因为岗位设置问题导致无法晋升职称,导致编辑人员工作缺少积极性。

目前大部分编辑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明确的年度工作目标,如组织约选优秀稿件的数量、论文审稿周期、编校差错率、刊载论文被国际、国内权威二次文献摘引或者转载的数量等等,没有切实可行的年度业绩量化方案,所以编辑工作一直都在按部就班的被动进行,无法出现质的飞跃,从而无法使期刊上一个台阶。

目前高校编辑部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现象对编辑人员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大部分编辑人员对目前的岗位设置和待遇感到不满意,待遇低下,使编辑人员无心专注于本职工作,在一定程度对期刊的质量也造成一定影响,更别说办出优秀期刊、精品期刊了。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性措施。

(一)重视期刊的作用、加强领导意识

高校杂志社首先要意识到期刊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只看到期刊的经济效益而看不到期刊的社会效益,期刊作为科技知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传播的载体,在科技知识传播与推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杂志社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政策措施上向期刊适当的做以倾斜,加大对期刊的扶持力度,给期刊提供一个能良好循环的运行支点,使期刊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岗位设置合理化

对于期刊的岗位设置,建议应和教学、科研同等待遇,而不是处于低人一等的状况,增加编辑部高级岗位设置数量,这样,各编辑部编辑人员才能提高工作热情,而不是觉得干这个工作没前途,编辑部目前没有相应的高级岗位设置,编辑职称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既不利于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不利于期刊的持续发展,因此高校期刊杂志社应在期刊岗位设置这块进行适度调整,使其岗位设置合理化,高级、中级、初级岗位设置比例达到3:6:1的结构。

(三)针对期刊采取优惠政策、吸引高级编辑人才

对于各高校期刊编辑现状,提高编辑人员待遇,使编辑人员觉得做这个工作有前途,参照学校教学、科研系列的状况,针对编辑部现状,对于编辑部各不同岗位和教学、科研系列实行同等待遇,并对期刊的办刊情况进行不同的奖励措施,把期刊获得的相应奖励与科研成果进行相应的同等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高学历的人才来编辑部工作,才能使编辑部人员结构年轻化、学历合理化。只有留住了高学历、高素质的编辑人员,才能使期刊办刊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才能出现更多的优秀期刊、精品期刊。

(四)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

只有实行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调动编辑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科学的考核与激励制度,设计动态的考评指标,对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量化考核,并对编辑实行动态管理,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5

[中图分类号]G2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069-02

学报编辑的意识主体性是指高校学报的编辑人员在编辑出版的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编辑意识主体性的积极、正面的发挥可以促进学术期刊的建设工作,对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一些学报编辑的意识主体性在不同程度被消解,不仅影响了编辑人员本身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素质,也对学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本文试图对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消解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实现学术期刊的健康有序发展。

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的消解使其对本职工作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明显下降,逐渐形成只求应付完成分内工作,不求创新、安于现状的心态,逞论学报的建设和发展。

学报的稿源渠道一般有作者主动投稿、编辑主动约稿、策划专题征稿等多种形式,约稿和策划征稿都需要编辑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性地策划学术选题或研究方向,积极主动与外界联系约征稿件。而现实中,有一些编辑误以为自己依托高校学报这样的高端科研平台,稿件源源不绝,可以无需自己辛苦,坐等稿件上门,至于刊物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稿件则不在思考范围之内。满足于已有的期刊发展模式,缺乏策划组稿意识,有什么稿件就用什么稿件,这样一来,难免产生栏目失衡、质量平庸、缺乏创新、毫无特色等弊病,使得学报在学术期刊的市场大潮中丧失竞争力。

主体性的消解还使得编辑对职业素养缺乏重视,一些编辑认为自己只需按时完成本职工作即可,对完成的程度则是只要没有差错即可,太高的标准是达不到也无需达到的。因此他们对个人业务能力的提升、进修都是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这种惰性思维不仅拖累了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也从客观上阻碍了学报的发展建设。

是什么原因使得学报编辑的意识主体性被日渐消解?笔者认为,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缺失,除了自身素质偏低、观念陈旧外,还受到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一)学报边缘化

学报的边缘化主要体现在地位边缘化和管理机制边缘化两个方面。

1.学报的地位边缘化。虽然随着高校职能的不断深化改革,大部分高校都已将学报编辑部独立出来,但依然还有部分高校延续着旧有的机构设置,这种依附关系混淆了学报编辑部的工作性质,影响了编辑出版独立权的行使,对学报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另一方面,由于学报早期的办刊宗旨更多地被界定为“展示本校学术科研成果的平台”,即使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学报已经呈现多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外向办刊宗旨,但以往的固有思维却难以在一时之间改变。一些学报部门虽然获得了独立的部门归属,但在学校内部并未能够引起领导、教师的足够重视,大家仍将其视为“服务性部门”而非“学术性部门”,这种身份的错误定位使得编辑人员在整个高校系统中往往“低人一等”,从根本上打击了编辑的工作热情。

2.管理机制边缘化。由于历史原因,现在部分高校学报的上层管理人员存在由非编辑出版专业人士担任的情况,虽然跨学科的人才配置可能在实践活动中产生新的火花,但不能忽视的是,由于非专业的上级缺乏编辑工作范围内的专业知识,他们有可能在工作布置上偏离重点,否定普通编辑提出的有价值的观点,甚至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这些都会导致编辑失去工作热情和创新动力,久而久之,编辑会认为专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不重要,而只满足于完成上级安排的既定任务。

(二)缺少竞争及激励机制

1.职称晋升难。学报编辑虽然属于出版系统,但在职称的评定上却身处劣势。对学报编辑而言,高校在职称评定上没有自,需要由新闻出版系统评定,但此前却仍需要经由学校推选,也就是说,学报编辑需要经过两道关口方可进入职称评定系统流程中。在学校推举过程中,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以教师系列为主给予较多指标名额,而编辑出版系列则与其他教辅行政系列共同竞争相对较少的名额指标。编辑人员的职称评审条件相比教师系列严苛,与其他教辅系列相比也要更高;在随后进入新闻出版系统的评定时,还需要与出版社、杂志社、报社、广播电视台的媒体人员共同竞争,在现行的评审条件中,更多的条款适用于社会媒体人员,而以创造学术价值为主的学报编辑人员竞争力相对较弱,尽管编辑人员付出了努力,收获却十分艰辛。学报编辑职称难以评聘,晋升动力不足,难免导致其工作消极懈怠,影响主体性的发挥。

2.经济待遇低。目前,大部分学报的管理运作主要依托学校划拨的经费维持,由于学校对学报没有硬性的管理指标要求,作为学校的边缘部门,在官僚化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只要能够按时出刊、不出政治性错误就算完成工作任务,编辑没有绩效工资或经费奖金等经济奖励;而且学报编辑在高校属于教辅系列,与教师、科研系列相比,不仅职称评定待遇低,工资待遇也要低人一等。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奖励机制,编辑只需保证正常出版即可,无需考虑选题策划、学术质量、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等问题,得过且过的心理滋生蔓延,主体性日渐衰退。

(三)办刊宗旨异化

关于学报的办刊宗旨,历年来学者的探讨颇多,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学报旨在向国内外展示、宣传学校科研成果和综合学术实力,以此引导学术研究的潮流,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整体科研学术水平,亦即有学者提出的“办学报就是办学校”。笔者认为,科研成果和学术实力的展示绝不仅仅局限于本校范围,而是要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在符合自身刊物特色的基础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一所院校厚德博学、兼容并包的治学态度,也是符合办刊就是“办学校”的思想的。然而,这一办刊宗旨却往往被曲解“为学校服务”,认为学报应该只刊登或多刊登校内老师的稿件,不管稿件质量如何,甚至连领导的会议讲话和教师的经验报告都可以刊登,学报成了大杂烩,学术质量不断下降,不仅阻断了校外优秀的稿件,甚至校内的好稿件也向外流失,学报为了维持正常运作,只好不断降低标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编辑彻底失去职业目标。

而与之形成极端对立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学报编辑不满于杯水车薪,试图将学报变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盲目增加刊期、页码,收取高昂版面费,罔顾稿件质量,只图经济效益,把学报引入歧途,连职业素养都丢弃,更何谈主体性。

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的消解成为制约学报质量的一大瓶颈,对学报的发展和编辑的成长都有极大的危害,面对这种严峻挑战,高校应从管理体制入手,加强对学报的重视,激发编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树学报的学术品牌和社会影响力。

(一)坚持学术性

学报的本质属性是天然的“学术性”,作为学术型部门,传统的官僚组织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并满足其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解决学报编辑的意识主体性消解问题,必须重新建构学报编辑部的学术性管理。首先应明确学报是学校的重要科研部门,不仅肩负着展示学校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的任务,同时也是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将学报从边缘化拉回学校科研力量的中心地位,并从根本上提升编辑人员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感。

其次,对于学报的管理组织必须任用学术内行,充分发挥学报编委会的作用,切实按照本校的学术水平来组织稿件,以保证学报的学术质量,充分发挥“展现并提升”本校教师科研成果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平台作用。同时,专业的管理人员具备与编辑人员同样的知识背景和职业理念,可以更深入切实地思考和建立学习型的编辑组织,通过建立鼓励学习的激励制度,将编辑个人通过共同的职业愿景结合成为团体,增强编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培养其主体意识,构建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调动学报编辑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建立奖励机制

学报编辑的意识主体性消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利益的失衡。由于历史、观念的原因,学报编辑的身份始终得不到统一的认定,学报编辑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课题申报、科研奖励等方面都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这直接影响了编辑的行为选择。要重建编辑的主体性,学报需要给予学报编辑充分的认可,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一是提高编辑的经济待遇,在收入分配上与教师系列拉平标准,将编辑的工作绩效与待遇挂钩,并积极发挥学报经费的激励导向作用,将学报效益与经费划拨进行捆绑,以此鼓励编辑工作的创新。二是正确规划编辑的职称评定体系,编辑的职业期待与其行为选择密切相关,学校应为编辑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编辑在职称评定与科研奖励方面享有与教师系列同等的待遇。三是重视编辑个人职业素质的培养,学校要乐于创造条件,积极鼓励编辑参与继续教育培训和同行之间的交流,并且对编辑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持包容和接纳的态度,对编辑的个性化、主观化的观念不是直接否决,而要进行精心培育和充分论证,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的编辑规范理念,激发编辑的工作热情和实践智慧。

(三)把好学术质量关

学术质量是学报的立身之本、生命之源,严把学术质量关是提升学报影响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引导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学报的学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编辑的能力表现,学术质量低,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价值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不利于提高编辑的主体意识。因此,必须严格把握学术稿件的学术水准,加强质量意识,坚持以质取胜。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报的质量,鞭策编辑发挥个人的主体性。

(四)转变个人意识

前文提及,影响编辑意识主体性构建的因素除了外部因素,也有编辑个人的意识问题。要对主体性进行重建,最源头的还是要纠正个人过往的错误观念,转变意识,加强主人翁的心态建设。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意识到编辑基本功的重要。编辑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关注各个领域、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术热点,不仅要成为本行业的专家,更要成为各个学术领域的杂家,集贤纳广,精益求精。其次,要更新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打破以往闭门守旧的陈旧观念,树立开放意识,增强社会意识,培养竞争意识,立足高远,面向世界,建设高水平的学术刊物。

我国的学术期刊市场竞争目前日益激烈,学术期刊进入加速转型阶段,高校学报面临的挑战极为严峻,学报编辑作为高校学报发展的主宰者,对提升学报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编辑意识主体性消解的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以期重建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督促其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入到学报的创新、发展工作中,以使学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当下高校学报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金正.论编辑主体的三个二重性――建构编辑主体性的理论尝试[J].中国编辑,2014(1).

[2]范海祥.学术期刊编辑活动的主体间性再探[J].学理论,2013(28).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级职称亚健康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0(c)-0000-00

前言:亚健康是21世纪出现的新名词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就是亚健康。目前高校教师中处于亚健康的人数比较多,而且高校教师亚健康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情况更加严重,为了找出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形成因素,改善教师体质,解决教师亚健康问题,对高校教师亚健康形成进行了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山西省各高校(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吕梁学院、大同大学、运城学院)副教授,教授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亚健康的概念,亚健康的成因,亚健康状态的具体表现(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思想道德)。

1.2.2问卷调查法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一、体育认知部分;二、教师参加体育运动的形式;三、教师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共回收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9份,合格率94.5%。其中处于亚健康的人数为156人。

1.2.3数据统计法

利用wps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1.2.4逻辑分析法

对得出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高级职称中,教授亚健康状态更为程度更为严重

由表1可得:副教授的整体得分为55教授整体得分为55.35(得分越高,亚健康程度越高)。教授整体得分高于副教授,说明在高级职称中,教授亚健康状态更为程度更为严重。

2.2在高级职称中,男性亚健康状态相较于女性程度更为严重

由表2可得:男性的整体得分为52.8。女性整体得分为49.56(得分越高,亚健康程度越高)。男性整體得分高于女性,说明在高级职称中,男性亚健康状态更为程度更为严重。

2.3从年龄分布看年龄越大,亚健康程度越高

由表3可得:30-40岁的整体得分为49。41-50岁整体得分为55.8。51岁以上得分为50(得分越高,亚健康程度越高)。男性整体得分高于女性,说明在高级职称中,男性亚健康状态更为程度更为严重。

2.4在高级职称中,文科类教师亚健康状态更为程度更为严重

由表4可得:文科类教师的整体得分为51.7。同理,理科类教师整体得分为50(得分越高,亚健康程度越高)。文科类教师整体得分高于理科类教师,说明在高级职称中,文科类教师亚健康状态更为程度更为严重。

3.结果与讨论

3.1高级职称教师中,女性亚健康状态要优于男性;在30-40岁、41-50岁、51岁以上三个年龄段中,41-50岁这个年龄段的亚健康程度最高;男性整体亚健康程度要高于女性,这样的结果可能与女性自我调节能力,耐受力,韧性较好。而男性承受的社会压力,家庭负担以及工作压力相对较大有关。

3.2高级职称中理科类教师亚健康程度优于文科类教师。接受调查的教师有86%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70%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高于世界平均值。可能与教师职业特点有关,如体力运动较少,脑力运动多,压力高于其他职业有关。

3.3高级职称中副教授的亚健康程度要优于教授;

4建议

4.1教师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如到健身房参加私教课程,跳广场舞等。

4.2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如不要经常熬夜,酗酒,抽烟。饮食要规律,健康。

4.3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多看一些喜剧、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和歌曲。保持乐观的心态。

作者:王燕军

    参考文献 

[1]李俊. 企业人群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 

[2]李东. 期刊编辑亚健康状态及其对策[J]. 编辑学报,2014,(01):76-78 

[3]马宁,刘民. 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07):556-559. 

[4]蔡文智,邓凌,陈美伦,鱼敏. 医务人员亚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9,(10):869-873. 

[5]闫宇翔,董晶,李蔓,杨姗姗,王嵬. 亚健康状态评价问卷(SHSQ-25)判定标准的制定[J]. 中国卫生统计,2011,(03):256-258 

[6]徐丽,倪红梅,沈红艺,何裕民,夏结来. 中国人亚健康状态测量量表条目筛选[J]. 中国卫生统计,2012,(01):10-13. 

[7]杨凤霞. 基于脉搏信号的亚健康状态识别方法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 

[8]王红玉,高颖. 亚健康状态378例40项症状分析述评[J]. 中医药学刊,2004,(04):624-625. 

[9]魏红,郑洪新. 论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干预措施[J]. 辽宁中医杂志,2004,(05):369-371. 

[10]郑自强. 从体质学说探讨对亚健康状态的预防[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7

英文名称:Journal of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

主管单位:浙江省商业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宁波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9565

国内刊号:33-1303/Z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季刊)2002年创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为季刊,96个页码。学报办刊宗旨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探索高职教育改革,交流教学与实践经验,倡导技术创新与革新,为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展示科研成果的学术交流园地。主要栏目有:经济论坛、文史哲、自然科学、教育研究。学报编辑部拥有一支强大的编辑人员队伍,其中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学报始终坚持开门办刊方针,愿意与社会各界人士一道,努力把学报办成同类学报中的一流刊物,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当好学术研究“百花园”中的合格“园丁”。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8

决定参加这次竞聘前,也曾考虑再三,我的处世哲学就是多干实事,少与人争。今天,我之所以参加这次竟聘演讲,一方面,表明我对社领导推行竞聘上岗机制的拥护和信任;一方面;通过这次演讲,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有限的才华。我相信,通过这次竞聘活动,必将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有利于我的工作。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叫###,出生一个教师家庭,毕业于武汉大学,我曾实习于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中国青年报,1998年底,通过领导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大家文摘报的一名编辑。

竞聘编辑部副主任这个职位,我认为自己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我的第一个有利条件,就是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

在工作作风上,我能够吃苦耐劳,认真负责。领导布置的任务总是尽力去做,从不无故推诿。记得在大家文摘报创刊初期的时候,那时候的工资一个月六百块钱,我一个人租住在八十块钱一个月的厨房,吃的是用煤油炉子煮的面条。半夜里还在琢磨编辑思路,选稿方向。由于初期的条件差,许多人吃不了苦而另谋高就,最后,第一批招聘来的同志,目前只剩下我一个人还在为文摘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至今无怨无悔。如今大家文摘报有一定事业基础,我也听从领导安排,依然承担起工作任务相对比较繁重的周二刊的选稿、编辑工作。

我第二个有利条件:就是具备一定的新闻专业知识。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法学,因对新闻感兴趣,自学了新闻学的全部课程,因为我新闻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工作勤奋,在楚天都市报实习的时候,原任楚天都市报社会部主任、现任楚天金报的老总韩少林就曾对我格外喜欢,称我为一匹“新闻黑马”。在中国青年报实习的时候,我有幸结识了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并且得到了他的亲手指点,目前,我对各种新闻稿的写作能够应对自如。到报刊社工作,也得到许多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帮助,工作五年来,我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无论是改订标题,还是编辑文章,相信自己还是拿得起,放得下。

第三个有利条件是:具有较扎实地写作功底。

工作之余,我还积极写作,向各大媒体投稿,在2004年一年内,我在中国青年报,江南时报,北京晨报发表作品五十余篇,我的部分较为优秀的作品在网络广为流转,人民网、新华网、南方周末、新浪网等知名网站均有我的文章,只要用我的笔名在搜索引挚上一搜索,马上就可以找到我的作品,相对一般的写作,我可以说是比较轻松。如果要写文章,我可以较为自信地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题,无论何体,我基本上能做到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我第四个有利条件是:我具有较全面的组织、协调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我平时生活比较随意,但在做工作,办事情上,一点都不含糊。能够做到思路清晰,行止有度,头绪分明,恰到好处。我在任团总支书记的时候,就在社领导的指导下,争取成立了吴天祥小组,为社里事业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在编辑部,尽管我来社里的时间相对较长,但是,我尊重每一个比我后来的同志,在工作上服从领导,服从管理,不抬扛,不拆台。能够较好的处理协调好与上下左右的关系。

在社里工作几年来,无论是编辑工作,还是团的工作,我均能做到兢兢业业,问心无愧。无论在是工作八小时内,还是在工作八小时外,我都是堂堂正正,具有较好的口碑。

如果这次我能通过竞聘成为编辑部副主任,我将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思想上具有配角意识:作为编辑部副主任,在思想上必须具有配角意识,编辑部主任是一个部门编辑工作的主要领导,处于主导地位,而副主任是正职的助手,因此,作为副主任必须自觉服从正职的领导,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配合、协助正职作为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稳定、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中级编辑职称论文范文9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9391

国内刊号:12-1094/R

邮发代号:6-5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