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1 10:05:31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1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现状

1.学生仍旧是被动接受角色

如今农村初级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普遍仍是以教为重心、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机械地抄录笔记,为了应对考试而进行大量的练习,完全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都是在教的基础上开展的,学习活动应完全服从于教授活动,如此,教学就由双向交流变成了单向的活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2.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低

农村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依赖参考书,缺少自己的思想。有些教师担心在备课中遗漏知识点,就完全按照参考书的框架和思路来备课。老师照本宣科地教学,课堂气氛难以活跃,学生也难以发现书本之外的知识的魅力。此外,农村老师普遍疏于学习,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今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少年时期正是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多接触外界事物对其语文能力的形成十分重要。所以,农村老师只是每年重复老旧的知识是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

3.不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语文都是学生及家长容易忽视的学科。学生们总认为语文十分枯燥乏味,而且分数上升很缓慢,因此常常忽视语文学习。而农村家长则认为孩子在小学已有了语文基础,而且初中开设了许多理科课程,应将学习重点放在比较难学的学科上。在这样的思想意识的影响下,初中的语文教师也是相对不被看好的队伍,语文课堂更是缺少观众。

4.传统应试教育束缚了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没有消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按照考试的形式、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有些农村老师甚至因为考试不涉及就直接删除了教材中的某些课文。在农村学校,教师评优主要以教学成绩为审核标准,这也影响了教师创新课堂教学的热情,所以语文课堂一般都死气沉沉,完全无法吸引学生。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对策

1.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异常重要,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可以说教师的个人素养与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加强农村老师的职业培训,提高整体的师资水平是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首要措施。首先应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和推广农村支教活动,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大学生投身到农村教育工作中,让这些拥有丰富知识和先进教学理念的青年在基层发挥才能。另外,要定期为农村的语文教师提供业务培训。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多数城市学校坚持“培训才能上岗”的教师培训措施,相比之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获得同样的培训机会是非常难的,他们自然也难以接触到最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因此农村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始终止步不前,也阻碍了教育改革创新在农村学校的推广。

2.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师应主动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还要依据学生的个人爱好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和总结,培养其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语文的魅力,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培养其文字的逻辑性、较强的思维方式与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初中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2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般是教师就课文教课文,学生就课文学课文,除了读就是背,很少了解课文以外的东西,由此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兴趣不大的弊端。而应用多媒体教学,除了能将课本知识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之外,还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与课文学习内容相联系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学生的视野。4.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创设有效的英语学习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正确发音,提高听力,促进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遵循的原则

1.目标突出原则

英语课件是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在制作课件时,首先要做到目标突出,所选用的资料必须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比例一定要恰当准确,时间分配一定要合理,做到目标清晰,中心突出。

2.生动有趣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图、文、声并茂,这也是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因此,课件的制作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所熟悉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注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提高课件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学习。但那些与课文学习关系不大的背景、画面等,不能因追求形式的热闹而硬性附加上,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互动教学的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互动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打破传统的以教师生硬灌输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倡导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互动中理解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通过多媒体教学后,进行一些师生问答、小组交流、课本剧表演等。

2.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又强调教师的指导性,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因此,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把多媒体当成主要手段,把以前的“人灌”变成“机灌”。正确、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恰当地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进行指导。不操作机器时,要走到学生中间,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和学生交流、探讨,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做到取长补短,对症下药。

3.要注重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在光线比较暗的条件下进行,这样,学生才可以很清楚地看清屏幕上的内容。而在利用多媒体学习的同时,学生还需要做笔记或者看课本,而在光线比较昏暗的环境中看书或写字,对学生的视力有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调节好室内的光线,适时地改变教室环境,不要让学生一直处在光线暗淡的教室环境中,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受影响。例如,把讲解和练习的时间合理间隔,或在需要学生看书或者讨论问题的间隙,拉开窗帘透透气,透透光。

4.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实践活动

英语是一门工具,和其它语言一样,其主要作用在于交际,而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因此,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而不要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教学。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锻炼胆量,用英语大胆地说,大胆地讲。例如,组建英语兴趣小组,开展英语游戏、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听力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实践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5.要消除“多媒体教学无足轻重”的误区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3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成因改善措施

两极分化现象在很多学科中都存在。只是在英语一科,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英语成了很多农村初中中考升学的瓶颈学科。本人在农村初中从事英语教学有10多年的时间,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两极分化形成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探究一下分化的成因。经过调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小学英语教学参差不齐,初中学习起点不同

目前许多农村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但是,鉴于各校的师资和办学条件的差异,有的小学的英语课上得有声有色,而有的学校的英语课教学只是走形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前者的学生在英语启蒙学习阶段对英语就会有较浓厚的兴趣,这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者会导致其学生一开始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懈怠的认识,更不要谈什么积极的学习了。另外,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异大。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很重视对孩子英语学习的投入。家长会想办法在周末把孩子送到各种英语培训班学习。因此,当这些学生一起进入七年级时,有的学生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而有的学生已经会识音标拼单词了,甚至能流利地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可以说,小学教学的差异是两极分化产生的基石。

2、先入为主的误导和“爱屋及乌”效应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两极分化现象存在已久。有的七年级新生在进入初中学习之前,就听亲戚朋友们说英语难学,他们首先在心理上就产生了畏惧的情绪,在态度上对英语学习就不够积极主动。一旦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阻力,就会打退堂鼓。

其次,有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情感倾向性。如果和英语老师的关系没处理好,会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正所谓“厌其师,恶其道”。

3、教学班级大,个体差异大

在农村初中,班级的人数都在七十左右。学生人数多,直接导致一个教学班内的个体差异变大。课堂上,有机会与老师进行课堂交流的,一般情况下,是那些学习积极、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课堂是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阵地。这就让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又不积极主动的学生成了老师眼中经常被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甚至放弃学习。

4、教学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是《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这点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是农村初中的生源面临着城里中学的挑战。目前,在许多地方,城乡交通便利,城里学校的教学资源,学习环境较之农村好。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去就读。农村初中要想求生存,留住学生,就得在升学率上动脑筋。如此一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而这又在无形中就拉大了两极分化的差距。

面对现状,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和保持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份兴趣保持下去,进行到底。在七年级的起始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少,压力小,活动丰富,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起来。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困难的出现(如单词的记忆),有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始回落。如果不及时的调节或扭转,接下来他们就会开始消极地对待学习。这样一来,势必会导致进一步的失败,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怎样才能不让学生过早的失去学习的兴趣呢?

(1)分解难点,各个击破。

有些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此时,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把它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化繁为简,逐个拿下。这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学得更轻松,而对后进生而言,学起来也不是很费劲,掌握的效果就不会很差。当然就不会“输”在起点上,影响其后的进一步学习。

(2)落实学习任务,主动出击。

单位时间内的学习任务一定要落实。教师不要为了赶教学进度而无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要因为各种原因草草完成任务。我们都知道结构松散的房子,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很多的知识漏洞,他就会觉得学习是越来越吃力,老有弄不明白的地方。渐渐的,就会对英语学习会失去信心,在学习上越掉越远。

(3)多鼓励,少指责。

“鼓励是最美的语言。”后进生们本来对英语学习就心存畏惧兴趣不高,因此他们在课堂上是难得积极回答问题或参与活动的,因为怕说不好,被同学笑话。而任何一门语言,不开口说是无法提高的。因此,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参与那些不是很难的教学活动,鼓励他们开口,即使说错了,先肯定他说得好的地方,再指出他出错的地方,还要告诉他为什么会出错。从各个方面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保持兴趣。

2、关注学生的情感,融洽师生关系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效。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现阶段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

一般情况下,教师关注得更多的是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情感。其实,有调查表明,学生对老师的“偏心”行为是最反感的。要想缩小两极分化,整体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就应在后进生身上多花精力和时间,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分析学习上的障碍,找到有效的学习策略。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带给学生的是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此,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当然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后进生身上有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学习漫不经心,缺乏主动性,遇难就退,不求甚解等等。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他们大声读,大胆说的习惯外,还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1)把好音标关。在七年级学习26个字母的同时,一定要不遗余力的让学生学好音标,并结合单词教学,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音标学习到位,对学生今后记忆单词有莫大的帮助,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或放弃始于单词的记忆。而结合发音记单词是最有效的方式。掌握了音标,学生在词汇的学习上可以先行一步。

(2)学会记笔记。后进生们一般都不太会记笔记。具体表现为:其一,他们上课时习惯于只出一双眼睛和一双耳朵。老师讲到哪儿是哪儿。黑板一擦,他的知识也还给老师了;其二,记的笔记是“光杆司令”,没有具体的例句可以辅以理解;其三,照搬老师的板书。结果到处写满了笔记,要找某个笔记实在费劲。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听懂知识,然后给他们时间来整理笔记,消化知识,提出疑惑。

(3)把好作业反馈关,杜绝抄袭现象。我们要教育学生作业中不会做的,宁可空着不做,也不要抄袭。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从学生的作业中,真实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作业的评讲要及时,方式可多样化――可以让课代表或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讲解,也可以让学生们一个接一个的依次讲解。学生没讲清楚的地方,就是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漏洞之处。老师再补充讲解,予以强调,引起学生的重视。

4、分层教学,指导学法

如前所说,农村初中的大班教学使得同一教学班内的个体差异大。如果不进行分层教学,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消”。因此,对“吃不饱”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扩大知识面,创造性的使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对“吃不消”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上的缺陷及其补救办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4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面临的困惑

对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惑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农村地区初中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教学方向,也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规划,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指导。部分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表示,甚至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基础知识严重不足的情况,甚至没有系统的学习拼音知识,个别学生会出现写错韵母和声调等情况,对教学活动产生严重的阻碍[1]。并且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经过书法训练,在进入到初中阶段后字迹潦草,不能进行规范化书写,也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造句成篇这种应该掌握的基础能力,农村初中学生造病句的情况时有出现,给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组织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其二,农村地区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再加上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有限,在教师执教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其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但是由于农村初中教师所接受的教学指导有所不足,造成教师难以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在教学活动中产生迷茫感,无法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和引导学生的尺度,会影响教学实效。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改善教学现状,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

二、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措施

针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惑,新时期在探索教学改革措施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

(一)利用多方资源,加强自身教学素养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困惑,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执教能力不足,无法把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寻求利用多方资源比如教学论文、教学杂志、教学网络论坛以及周边学校的教学交流活动等,帮助自己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促进自己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正确定位自己、认识自己,合理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保证其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学指导。

(二)设置层次性教学,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针对农村地区初中阶段学生基础知识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入层次性教学法,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多层次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学习,争取逐步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如在对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文《秋天的怀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课文阅读和理解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在设置教学引导任务的时候就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一,让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一谈对“秋天的怀念”的理解;其二,综合考察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史铁生的创作造背景,探索“秋天的怀念”所蕴含的深刻意蕴;其三,对比史铁生同一时期的其他文章,探索“秋天的怀念”的思想情感以及创作风格等。这样就能够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指导,彰显教学针对性。

(三)突出教学趣味性,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和学习态度不端正是影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兴趣激发也是教师在探索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加强兴趣激发,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阿长与》课文时,结合学生对神秘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现实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山海经》相关片段,并让学生结合《山海经》的描写简单的将自己所想象的神秘生物绘制下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课文,能够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营造的场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实效。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5

【关键词】农村 农村初中语文 口语交际 现状和策略

听话、说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农村初中听话、说话教学成为一个薄弱环节或被人忽视的领域,因而在农村中学的课文讲解或口语交际课时,经常出现“万籁俱寂”的现象。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听话、说话能力,成为语文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首先是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思想意识不高。目前的教育还是以学生的分数来决定教师的能力,决定学校的办学质量。认为考试成绩好,学生语文就学好了,没有意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口语交际教学课有很高的认识,大部分教师还是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即使个别教师能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但是上口语交际课的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使农村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形同虚设。或教师在口语交际上侃侃而谈成了教师自己的演讲课,剩下的时间就让学生把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以写代说,将“说”变成了“写”,很难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有甚者干脆把口语交际课变成练习课、作业课,阻碍了农村初中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学习。

第二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或很少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农村初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学生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当学生站起来面对众人时,就有两种担忧,一是怕自己的表现不能为他人所肯定;二是怕自己表现不够完美而被他人嘲笑。因而学生当众作口头表达时,往往会表现得紧张不安。这种心理上的紧张畏惧感,导致学生说话张口结舌,断断续续,语不成句,以至零碎语、口头禅,语序颠倒等现象增多。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加之缺少语言实践,便“不敢在人前把话讲”,只愿意当听众。久而久之,口语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他们难以愈越的心理障碍。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于每个社会人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良好的语言修养,恰如其分的表达,优雅的语态,无疑成为"未来人"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农村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1.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要想上好口语交际课程,语文教师首先要从理论层面上对口语交际有清晰、全面、透彻的认识和理解。口语交际的行为本质是包含语言学、语用学、逻辑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交际学甚至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其次,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层面上来分析,语文教师在上岗前未必都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口语交际培训或口语专项训练。走进口语交际教学课堂的语文教师既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指导者,又是与学生平等参与口语交际的参与者。因为在大学接受的教师口语训练与中小学开设的口语交际教学课程在内容上存在根本的差异,因此,无论从理论的高度还是实践的层面,都应大力加强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

2.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和正确的态度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和正确态度是口语交际训练首要的一步,这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从听的角度讲,首先要求作为听者要谦虚、礼貌、尊重对方;其次是积极、自觉、理解对方。在开始上语文口语交际训练课时,要特别强调:进行有效的交流,要尊重他人,安静倾听。从说的角度讲,首先要求说者要礼貌庄重、语言得体、仪表大方;其次是积极主动、勇于表达。

3.语文课堂应加强学生朗读训练

朗读是说和听最有效的结合,有助于扩大词汇量,增加大脑中现成句子的积累,奠定出口成章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才不致于产生恐惧心理。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发声器官同时被调动起来,对文章、句子的三方面的感受同时作用于大脑,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朗读训练是极好的口才训练形式,应该贯穿于整个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4. 用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

课标中口语的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可以看出,口语交际的评价切不可过分随意,更不能形同虚设。

在评价中要尽可能的运用赏识教育,肯定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当然也要适可而止的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但切忌一棍子打死,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在说话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接纳学生的“胡说”,所谓“胡说”或来自于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无知而“胡说”;或因为成绩优秀生的奇思妙想而“胡说”。老师千万不要以为是“挑衅”,应该以开放的态度接纳他们,并鼓励他们去发现,去创新,保护好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与积极性。

总之,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习“新课改”理论,转变落后的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设富有活力的口语交际的课堂。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而学生既是这个过程中的学习者,又是语言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语言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活动和形式,指导他们的语言实践,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霞 农村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06.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6

关键词:农村 初中语文 导读 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教育事业改革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和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我国农村教育中的问题较多。如何发掘适合农村学生实际状况的教学方法是所有农村教育工作者一直思索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

通过对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的梳理以及了解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正确理解语文导读教学法的重要性,认识到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作为语文教学最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对于改进当前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丰富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又称“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其理论指导“三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不是三个并列概念的静态排列,而是一个彼此联系又起着相互制约和促进作用的整体。今天,如何认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依然很重要,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教和学的关系。语文导读教学法在操作层面上采用的四种“基本课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让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的共鸣,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基本课式”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在今天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和农村学生实际状况需要设计一些“基本课式”或提出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灵活有效实施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

要继承和发扬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就要用好用活它。用好,主要是指继续发扬语文导读教学法好的方面;用活主要是指教师在使用方法时不能机械照搬,而应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学生知识背景等灵活变通的运用,使之符合当前教学需要。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的“基本课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和复读式”,使语文导读教学法在操作层面上具有了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正因为如此,它的机械、刻板的一面也相对突出。如果每堂课都按照“四式”来操作,必然难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难以照顾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步调,还可能使教师和学生对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产生倦怠。尽管如此,本研究认为用好用活语文导读教学法,仍能发挥其长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选择适合文本的“基本课式”,如有的文章难度较大,学生自读后很难消化,教师可以着重采用教读式;有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教师可以规定时间,并列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作答,让学生自己自读,这样可以控制学生的阅读情况。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提出的“训练为主线”,其训练主要集中在课堂上的“读”。用好用活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可以采取把训练延伸到校外、扩展训练场所的方法,让学生的训练既能在课堂上进行,也能自己在课外进行。为保证学生的课外训练与课堂训练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读,了解学生为什么读、读什么,从而在课堂训练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需要的读物,并辅之以一些实用性的阅读技巧,打通课内课外的训练,使课外训练落到实处。

三、创新发展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

创新是教育方法发展的核心部分。从笔者在多所农村中学进行的调查结果来看,除了一些初中教师对语文导读教学法的长处没有用好用活之外,还有不少教师对它一点不了解。这说明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这一最根本的教学方法由于种种原因慢慢地远离了中学语文教学,因此,创新就是教学方法的得到发展与突破的根本保证,它需要教师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安排教学活动。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要创新发展首先应该开放,开放就是要眼光朝外,善于发现和吸取其他教学方法的精华。例如,虽然“讲读”法过多地注重教师的滔滔不绝,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要的教授也是可取的。如果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能够在上课开始时,抽出至少五分钟对文本中所设计的一些基本文体知识进行辅导,引起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重视,就可以弥补其重读、重训练,轻讲,轻传授的不足;如果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能够在每堂课结束前,留出一部分让同学们自己对课文感兴趣的片段进行感情朗诵的时间,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保护和激励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又有利于学生强化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此同时,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还应该从其他阅读教学方法那里汲取营养,让它们成为取长补短、变通运用的摹本,这样才能保证其创新发展。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要创新发展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参与。初中语文导读法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在创新发展中,农村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还应该注重教师在丰富与发展教学法中的主体地位,联系农村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学法既是教师教学中使用的对象,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工具,它需要教师用,更需要教师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因此,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要创新发展应提倡大家都来使用它,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的实践中,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改善。更重要的还是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身上找到反馈效果,进一步对导读教学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研究,使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农村语文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毕田增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恒花.让语文阅读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学探索.2006.6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7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痛心于看到如下场景:不少学困生因为语文学科的滞后而失去升学的机会;语文学科的滞后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学科的滞后牵制学生的发展。语文学科让学生学习的是母语,掌握的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培养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学科是学好数学和英语等其他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孩子的阅读面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观和游历。他们喜欢语文,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而农村孩子却因为多种原因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基础不扎实。农村孩子的语文学习成绩与城市孩子相比整体偏差。那么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症状表现在哪些方面?语文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能通过怎样的对策来改善现状呢?针对以上问题我作了一些简单的探索。

一、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症状表现

(一)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

要学好语文兴趣十分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代教育学》认为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学生发展的任务之一是建立一定的兴趣和爱好。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共同的症状表现之一就是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样就会使缺乏毅力的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始怕学习语文,看到语文课本就头疼。越不想学习语文,语文的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语文成绩越差就越不想学语文,从而导致严重的厌学情绪。

(二)学习品质较差,缺乏良好语文学习的习惯

农村初中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存在许多不良习惯。如:上课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时不及时记录;课外作业不及时、不认真,甚至不写作业;学习态度不端正。农村初中学生的父母一般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都较低,而且还有不少初中生是留守少年,父母外出打工。这一部分初中生更加缺少监护人的严格要求。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老师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语文学困生的习惯。

(三)自主意识弱,缺少积极主动的热情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农村初中学困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参与意识不强,缺乏积极主动的热情等表现。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他们习惯于老师填鸭式的教学,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从不积极思考。他们只对结论感兴趣,不愿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去。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困难生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不利导致学生学习语文困难

农村初中生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家长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孩子读书看报。阅读习惯和氛围在农村家庭根本不能形成。所以孩子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或作业,从家长那里也得不到任何帮助,更谈不上家长主动去辅导孩子写作业;有的家长整天吃喝玩乐,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缺少责任心;有的家长缺少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不了,不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耐心引导,而是粗暴打骂;当然还有家庭离异的孩子,破碎的家庭中没有温暖,没有爱,使他们的思想消沉,无心学习。以上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语文学习的情绪。

(二)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困难

当前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身心疲惫。因为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都是主要的学科,占分比例很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的压力尤其沉重。分数第一的思想支配着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过程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当然也有因为农村教师本身的原因,加上农村信息比较闭塞,很少能接受到教育教学的最新改革动态,导致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有些老师教学方法单一而枯燥,对学生缺乏爱心和关心,甚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三)社会氛围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语文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农村有一部分人小学还没有毕业就外出创业,其中有不少人发家致富,这也会影响到一部分在教室里的学生,让其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点,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有社会上常会有不健康的书籍、游戏机以及网吧等娱乐活动,使一些抵制力弱的孩子不思进取,沉迷于其中,成为语文学习的后进生。

以上原因在农村范围内存在较为普遍,在某些家庭中还会出现交叉存在的现象,所以语文学习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要提高就必须克服不少困难。

三、转化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困难生的方法和途径

(一)构建书香校园,文化教室活动

环境影响人教育人。要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需要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校园的布局要有“书香味”。学校除常规的德育宣传阵地外,可以利用学校书画长廊增加有文学色彩的文章、名人名言、诗词佳句赏析和名人学语文的故事等栏目。当然还可以利用宿舍、花圃、走廊、楼梯、食堂,甚至厕所等场所,布置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文化标语,构建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室更要精心布置。黑板报、图书角和墙壁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场所。

(二)语文教师加强合作,注重利用科学的方法教育指导学生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个人的智慧总比不上集体智慧来得科学,完善。作为同学校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加强合作,提倡集体备课,共同出谋划策,构思出适合农村初中,适合本校和本班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还可以组建帮扶小组的活动,优带差,促进整体进步。

(三)和家庭、社会密切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8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过于强调农村教育经费与教学设施建设的问题,而忽略了教师课堂的教学能力,导致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前景堪忧。该如何来稳步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呢?这对于许多农村英语教师来说是个艰巨的任务。那么现在的农村中学英语教与学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呢?如下是我十几年来在农村中学任教时所见所思。

1.初中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英语教师的素质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英语能否达到应有的效果。加强英语师资建设,是推动英语课程开设的前提,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师资状况如何呢?

目前,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在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生源基础、学校管理水平、经济待遇等各方面差距很大。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破旧、教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经济收入和城市中学或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也很大。好几年前农村教师工资长期被拖欠、随意克扣极大地影响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农村英语教师大量流失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想方设法调入城市中学或改行,造成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资源的青黄不接。随着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和初中面临的升学高峰,初中教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师补充相对滞后,师资不足相对突出。同时,随着高中规模的迅速扩大,选走了一批初中英语骨干教师,这样就使已经严重缺编的初中英语教师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大量转岗教师出现了。他们没有在大学里受到系统的专业培养,只是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或没培训,凭借大学里学的一点英语(有的老师是中师毕业的凭借的只是初中时学的那点点英语啊!)就从事了初中英语教学了。可想而知那将会是什么一种现状啊。他们之中有大部分是教学基本功不过关,如发音不准确,口语和听力基础差,书写不规范,教材教法不熟悉以及专业知识面窄等等。他们如何能完成好既定的教学目标呢?

2.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我所在的区域为例,80%的英语教师不能用流利的英语组织教学,因为这些教师基本都是转岗的。致使学生以交际为目的的英语能力得不到培养。目前我国许多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又无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对那些干扰交际的背景知识及文化因素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严重,只能机械地将教学模式定为"刺激--反应" 或"读单词--讲规则--教语法"的句型操练,搞"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这些几乎完全排除了文化因素的任何考虑,抹杀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教学的共同弱点是: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往往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读"、"用汉语教英语"的传统模式机械地进行教学。学生的种种片面认识和部分教师的简单教育教学方法,使农村中学生英语教学出现了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实践中,很多学生往往感到掌握英语很难,"哑巴英语"成为普遍现象。

3.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怕学英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极大,危害慎重。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有:一是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受到目前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以及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居多,他们的叛逆心理较强,造成大面积掉队现象,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死记硬背,学习方法单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大多数对英语的学习无兴趣,持着考前突击,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不正之风,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普及。三是家庭教育欠缺。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的父母接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基本上都是英盲,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庭的文化气氛不好。许多年轻的父母整日沉溺在麻将或牌桌上,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些父母为了生存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难得有时间和孩子相处,孩子成了留守一族,教育孩子的重担落在了祖父母或亲戚家中;这些家长根本认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更谈不上给孩子进行英语口语会话的空间和环境。这种种原因导致孩子在家形孤影单,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有效监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放任自己随大流,造成了厌学的情绪。

4.解决策略 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有几大问题亟待解决

4.1 农村教师待遇偏低,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依然严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等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决,但不少地方仍存在着旧账未了新账又添的现象。这种现象已成为直接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的一个突出因素。

4.2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英语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外,由于待遇低、工资拖欠、专业教育程度低、师资来源复杂、管理松散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一些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职业意识淡漠。

4.3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强化教师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培养;建立新型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除学历补偿教育、知识技能培训外,还应承担起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价值观引导、师德培养、科研指导、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重要工作。

另外做为农村的英语教师还应该做到如下几方面:

(1)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技能及教学水平。在实施任务型家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教学资源渠道,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英语教师急需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2)抓好教师的进修学习。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改革与教研实践的紧密结合,而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为教师的反复实践、研究提供资源和制度保障。

农村初中语文论文范文9

关键词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元认知;现状和对策

元认知的本质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人们观察、体验和监督自己认知活动的过程。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把元认知理论作为重点进行了研究,阅读活动的元认知研究更加受到相关专家的重视,经过调查研究,元认知和阅读的效果存在直接相关的关系,一般来说,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差异的本质就在于元认知的差异。

一、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元认知的特点和现状

经过调查研究,农村初中英语阅读元认知水平普遍偏低,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准。其中元认知体验水平最高,元认知知识水平次之,元认知监控水平最低。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元认知在性别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相对来说,元认知的差异水平主要表现在年级的差别上,这说明了元认知的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调查结果显示,初一年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要高于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的。阅读成绩好的学生元认知在水平上要优于阅读成绩较差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农村初中生在英语的整体水平上低于城镇初中生的英语水平,阅读元认知的发展也落后与同年龄的城镇初中生。

二、提高农村初中生元认知水平的措施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阅读元认知水平。阅读元认知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原有的元认知水平,使之和教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阅读元认知水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那么,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元认知水平,首先应该把自己的阅读元认知水平提升到相应的高度,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中有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只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水平了,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形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农村初中学生在阅读上基础比较差、阅读量比较小,在英语学习中亟需教师的辅导和帮助。所以,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起阅读元认知,并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元认知水平,保证自己能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有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的两大难关:词汇和语法。农村初中生英语的整体水平偏低,这种偏低性在英语阅读理解上表现的更为明显。有时候,教师会发现,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查的原因不在于元认知水平不高,而在于英语基础太差。很多农村初中生提到阅读理解时,首先给出的反映就是单词太难或者句子读不懂,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不过关。学生长期对英语阅读处在这样懵懵懂懂的状态,导致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大减,英语能力很难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元认知教学之前应该打好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针对初中英语教材相对于农村初中生太难的问题,教师应该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可能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缩短和城镇初中生英语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师可以采取音节发音记忆法和词根记忆法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单词记忆,采取直译法或者意译法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句中包含的确切含义。农村英语初中生英语基础差,因此,提高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是提高学生英语元认知水平的最有效方式。

另外,教师要加强学生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的培训。元认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元认知结构不健全,意味着这个人的能力较差。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农村初中生英语水平不高,教师可以从加强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的训练上入手。教师可以帮助加强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和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发现自己英语阅读水平不高的真正原因,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时时刻刻自我检查,保证能够监控阅读的全过程。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就能够渐渐胸中有数、不害怕挫折。

最后,教师要根据农村初中生阅读元认知的特点来教学。男女学生在阅读元认知的的发展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可以在训练学生的阅读元认知的时候采取平等和相同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要受到女生的元认知优于男生的元认知这个错误观点的影响。但是,学生原本的元认知是存在不同的水平差异的。对于原本元认知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的教学原则是在保持上提高,对于原本元认知水准较差的同学,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护。事实上,教师对于阅读元认知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为中等生和差生的阅读元认知水平提高了,可以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平均英语阅读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读元认知的水平在逐渐下降,教师应该抓住初一、初二这个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阅读元认知的训练和培养。

综上所述,阅读理解作为英语学习中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部分,应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高度关注,但是教师和学生还应该认识到英文阅读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元认知的过程,教师应该以元认知的发展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元认知水平,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帮助农村中学生克服英语底子差、知识量窄的缺陷,让农村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达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杨颖,鲁小周.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元认知的发展[J].安顺职业学院学报,2011.

[2]杨小虎,张文鹏元认知与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3]尹丽娜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元认知问卷的编制[ D].硕士学位论文, 2006.

[4]王敬欣,张阔.第二语言阅读中的元认知[J].心理科学进展,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