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建筑工程设备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1 10:06:47

建筑工程设备论文

建筑工程设备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智能建筑 系统论信息论 可持续发展 人本论 产业链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建筑业启动了新一轮的发展,建筑物单体的高度与体量急骤增加,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单体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已十分普通。建筑物规模的增大与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度不仅体现在高度与面积上,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内分层区具有办公、酒店、商场、公寓、娱乐等使用功能)。各类使用者对建筑物的服务要求多样化与服务性能日趋提高,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与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在解决这些复杂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智能建筑的概念。

1智能建筑的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对智能建筑是否存在理论与学科特征,一直未能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有些人士认为智能建筑就是把计算机、控制及电子设备运用于建筑物,只是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已,并无理论可言。

然而,笔者认为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智能建筑已不如早期那么神秘朦胧,在长期的建设、应用与管理中,已经凸现其深层的特征,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图1所示为智能建筑理论的结构,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

a.应用对象层。智能建筑为人类活动提供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它的应用对象就是建筑物的使用者、管理者与服务提供者。

b.特定功能层。只要是按现代化、信息化运作的机构所在地都有智能建筑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早已不是办公建筑的专利,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军事建筑都可以按智能建筑建设。近十年来,中国与全球一样建成了大量智能型的办公楼、酒店、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医院、学校、法院、图书馆、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住宅、电子厂、食品厂、化工厂、发电厂、军营、应急指挥中心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与设备配置往往受建筑物个性、建设目标,管理模式和投资力度的影响而有较大的差别。

c.应用技术层面。这是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由通信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综合管理技术等组成。在这些技术领域中,最新的技术成果及其形成的装备会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建筑业。如在5年前,当软件工程界刚开始讨论中间件技术时,市场上立即推出了采用中间件技术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软件IZ BMS集成化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又如当工业以太网技术出现突破,随即出现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d.基础理论层。虽然从表面上看,智能建筑嵌人了许多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的技术,但实质上智能建筑并不仅是新技术的综合与新装备的组合,而在其深层次中是有基础理论的支撑。

1945年奥地利人贝塔朗菲创建系统论形成了“系统哲学”,这是把世界看作一个巨大组织的机体主义世界观,它包括了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系统价值论和系统方法论。系统理论的概念(等级秩序、渐进分化、反馈、开放等)与方法(图论、集论、控制论、对策论、排队论等)是智能建筑总体设计与工作流程规划中的重要工具。

美国人香农在1948年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使人类传统的科学从以材料与能量为中心的体系,转变为以材料、能量与信息为中心。当建筑物的智能水平日益提高后,人们已不满足仅在通信信道容量、噪声抑制、数据加密上应用信息论,而需要进一步通过统计及随机过程的分析来讨论语义分析、信息的嫡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如今似乎已成为一句时尚的语句,但在智能建筑的功能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如果缺乏针对使用者与管理者的工作和生活便利考虑,缺乏以人机工效学对人机界面、机器与人的共享空间的设计,缺乏在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下对不同职能与层次人的行为处理分析和对策,那么任何再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也是失败的。

智能建筑不仅仅是当前高新技术的尽情应用,而且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建筑物的一切进行考量:设备与材料的环保、系统运行方式的综合能效设计、建筑物节能模式的选择、建筑物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都需要从有利于协调“自然·社会·经济”关系,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来考虑。这些工作要有助于建立7项工作:选择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推进社会公平化的社会体系、重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科技体系、保持自然生产能力的生态体系、促进环境质量提高的环境体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人口体系和规范合理行为的政策法规体系。“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深人到整个社会。智能建筑自然也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覆盖之下。

显然,在智能建筑所有的相关领域,以上的理论都在工作过程中起着宏观导向与微观指导的作用。

2智能建筑理论的特征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智能建筑不仅存在理论,而且其理论结构相当复杂,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a.多目标的优化智能建筑不是机械的技术与设备集合,而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多视角地考虑技术、管理、经济、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大系统运行目标,并且调动各种手段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综合目标。即系统的优化目标函数为:S=f

b.多学科的综合这一点是显然的,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以及法律问题,都必须有效地应用各学科的知识成果来解决。

c.多因素的相关性智能建筑与社会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装备技术发展、政府导向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就表面来看智能建筑仅是一种建设行为与经营管理方法。但是从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成本(LCC Life Cycle Cost)(见图2)来看,当某种设备与技术采用后,可改变其生命周期中许多相关的分项状态。

比如采用完善的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按照度、时间、夜间最低照度、分区等),可以有效降低电耗与照明设备的运行时间,而照明设备因此而延长寿命减少了照明设备的维护更新费用。这可使建筑物生命周期成本中的能耗费与设备更新费用减少。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置完善的BA系统,要增加建设的一次投资.同时,降低能耗的效益并不仅仅体现在LCC的图中,它对于广义的环境保护价值更是巨大的。

3智能建筑工程实践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全国各地的智能建筑热潮有涨无退。由于我们已经历了较长期的探索,在工程建筑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无论是建设方/业主,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物业管理人员,都逐步趋于成熟。因而最近起步建设智能建筑的地区(暂称为后行地区),往往可以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行开发建设的大城市(暂称为先行地区)有更好的建设效果。我们将之称为后发优势,见图3

智能化系统工程先行地区由于一开始处于探索前进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在早期建设中存在着各种过份的行为(控制论中称之为超调),随后又出现因失误而放弃的行为(称之为振荡过程),最后趋向于合理的装备与功能水平。而后行地区由于可以借鉴先行地区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比较合理稳妥地确定自己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目标与行为,虽然起步稍迟,但最终可以与先行地区趋向于同样的建设效果,而他所化的代价则比先行地区要小得多(如早期智能住宅小区建设成本高达230元/mz,而近年来则在60元/mz左右,而且装备的性能与质量更好)。

4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产业链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国民经济状态上升建筑业必然兴旺,建筑业发达了,国民经济必然形势大好。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其中就有1---2个百分点来自建筑业贡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的基本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北京市2008年的奥运会与上海市2010年的世博会,大大刺激了建筑业发展,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则成为建筑业的精品。在工业建筑物、民用建筑物、军事建筑物与市政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投资已从上世纪80年代总投资的6%一7%,增长到总投资的10%----18%,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类智能建筑电气设备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也推出了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与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相关的国内企业约有6---8千家,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民族企业在稳定成长。目前智能建筑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各方关系可以用图4来描述。

图中箭头表示各方的相互关系:①提供建筑化系统设备工程与技术服务;②提供智能化系统设备功能信息、设备使用改进意见;③提供产品与设备技术信息;④提供系统设备需求信息与系统设备功能信息;⑤人才与技术的需求与供应。

图4智能建筑的产业链示意图

图4所示的关系中,工作的基础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注:GB/T50314为《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39为《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5智能建筑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地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的标准也逐步提升.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设技术的核心,面临着新的挑战。

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群的功能特征日趋明显,出现了中央商务区CBD ( Center BusinessDistrict)、休闲商务区RBD ( Recreation BusinessDistrict)、工业园区、行政中心区、经济开发区、住宅小区等特定功能的区域。现代城市管理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对这些区域的建筑群与建筑设备进行综合管理,这对智能建筑提出了新课题。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建筑物的防灾、减灾及反恐等安全问题凸现,建筑物中的消防、安防、防灾及应急供电等已不可缺少,唯有借助智能化的应用系统,才能使之精准、有效、稳定与可靠地工作。

建筑工程设备论文范文2

关键词:建筑设备;节能减排;实践环节;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037-03

在当前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各种节能途径中,建筑节能是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备受各方关注。业内纷纷涌现关于建筑节能的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各地陆续出现了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各类新型建筑,诸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在2013年第五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技术交流大会上,全国设计大师罗继杰提出的“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综合建筑节能设计思想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必将会对业界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对节能减排做出巨大的贡献。在此新形势下,针对高等建筑教育教学,反映在建筑和结构等专业的《建筑设备》课程教学上,应有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倡导和实践先进的建筑节能设计理念。

一、“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先进设计理念

“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不同于原先建筑工程中各专业的陈旧设计模式,拓展并强调了在建筑节能工作中规划、建筑、结构等专业在前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由暖通空调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进行设备优化,注重能源应用的效率,并加强各专业间协作配合。“被动优先”降低暖通能耗,主要不是通过暖通空调技术人员来实现,而是通过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和结构专业在前期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建筑规划设计。

2.加强围护结构保温。

3.被动式节能技术等。

“主动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指在规划、建筑、结构专业“被动优先”的前期基础上,暖通空调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应做好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设备与产品的能效。

2.强化暖通空调节能设计。

3.关注施工与运行管理等。

“被动优先、主动优化”强调了建筑和结构专业在建筑节能领域的重要性,是基于源头的建筑节能设计理念,有敏感的暖通空调业界的人士戏称建筑和结构开始抢暖通的饭碗了,虽是玩笑,但是反映在建筑和结构专业《建筑设备》的教学上,在新形势下,不能因循守旧,而应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二、《建筑设备》课程概述

《建筑设备》是高等院校土木和建筑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建设设备的基本理论、规划设计原则、简要计算方法、应用材料设备及建筑设备和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了解用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具备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功能、特点、性质和业主的特殊要求进行建筑设备选型的技术经济分析及决策咨询的基本能力。建筑设备课程内容涵盖了三个本科专业的基本内容,分别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新专业目录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均为土木类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由于涉及三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因此其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众多,加上流体力学、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等基础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对于建筑、结构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有限的课时教学中,不容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表1给出了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各专业《建筑设备》的教学安排和要求。从课时安排来看,对于新形势下,要求土木和建筑挑起建筑节能的重担而言,其课时量明显偏少,建议增加。考核类型除建筑学专业为考试外,均为考查,主观和客观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说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应予以加强。实验环节都有安排,且各专业要求相同,均为演示实验。跨专业工程实践性环节均没有设置,下面将着重阐述增加的必要性。

三、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而目前的本科教育中,尤其是对于实践性强的工科领域,如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值得我们深思。作为本科教育对象的学生,跨专业实践认识本身就非常匮乏,即便是《建筑设备》这种以设备为主的课程,也有相当多的学生感到非常空,看得见却摸不着,学完仅为应付考试,真正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数不多,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实践性环节的脱节,尤其是跨专业实践认识的缺乏。

笔者在《建筑设备》中管材和管件章节的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准备了各类阀门和管材小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物演示同学们传递观看操作,学生轻松掌握各种阀门的原理和管材的特性,优缺点及适用场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工程实践尤其是跨专业的工程现场认识实习对本课程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各专业仅有本专业的认识实习,尚无跨专业的认识实习。笔者认为这是在新形势下需要充分认识和重视的地方,土木和建筑类的学生尤其是需要加强此类实践认识。

笔者曾带建筑学专业学生到暖通空调企业,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解,现场参观设备施工现场,一个下午的时间,学生的反映是比上几周的课收获还大,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但目前土木和建筑专业尚无跨专业的实践安排,教学课时也无对应内容,只能在学生无教学安排时进行,存在诸多不便,教师积极性不够是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对于有识之士提出的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也是在土木和建筑学生充分掌握理论和一定的跨专业认识实践的基础上,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工程案例教学,并结合新规范和新标准,也是《建筑设备》今后探索创新教学方式的方向。

四、结合新疆地区特色的《建筑设备》教学

新疆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在讲述《建筑设备》给排水工程内容时,结合新疆地区缺水的现状,灌输给排水工程中循环利用、循序利用等节水设计理念,强调中水回用工程等新技术的原理和系统应用,在人人都践行节约用水的同时,在设计和系统应用上实现节水,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新疆属于典型的严寒和寒冷地区,在讲述建筑采暖章节时,在学生了解常规燃煤锅炉采暖方式的情况下,应结合目前乌鲁木齐实施的“蓝天工程”,采用煤改气采暖的好处,学生感同身受,易于接受,并结合新疆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特点,介绍太阳能采暖等新技术。在空气调节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疆地区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在学生了解空调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制冷设备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干空气能――水蒸发制冷技术。干空气能是指当有水源存在时,由于干燥空气处在不饱和状态而具备了对外做功的能力,空气越干燥产生的制冷量越大,这种用来制冷的能量就称之为干空气能,而利用干空气能用于供冷的技术则称之为蒸发冷却空调技术。

在我国新疆等西北大部分地区,炎热夏季的室外空气湿度都非常小,因地制宜地将干空气能等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用于空调制冷,而不是使用传统机械制冷等方式,能够大幅度地节省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和费用,综合投资也得到有效降低,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对优化和改善不合理的用能结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讲述建筑设备不同章节内容时,应结合本地区特色进行内容扩展,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课程所学内容,针对所在地区特色,有倾向性地选取更适用于本地区特点的建筑设备形式,对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改善不合理的用能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五、实现多媒体和板书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现在不同于最初一片叫好的阶段,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龄较短的教师其多媒体教学效果不佳,目前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提倡板书教学。其实这两种教学方式不是简单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笔者在承担《建筑设备》教学的同时,也承担了暖通空调专业理论基础课《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的教学,虽历经十年的教学,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并且新版教材也配套有多媒体,但仍然不采用多媒体教学,坚持板书,这是由于专业理论课大量的理论推导过程,前后贯穿的逻辑关系而决定的。对于《建筑设备》课程而言,不同于专业理论课程,其内容以大量的实物和系统为主,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展示直观清楚,学生易于掌握和理解,但对于《建筑设备》课程中所讲授的流体力学、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等理论,则应采用板书的教学方式,在公式和理论推导的过程中,例题结合计算效果更佳。因此,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实现有机结合,而非简单的对立,是今后《建筑设备》课程教学中需要贯穿的原则,并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建设精品课程。

六、结语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建筑节能新理念,从《建筑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尤其是增加跨专业实践性环节,结合本地区特色的建筑设备应用等进行新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尝试,以期达到更好教学效果的目的。笔者虽然在《建筑设备》课程一线教学多年,有些许心得,但仅为一家之言,旨在抛砖引玉,欢迎同行交流与指正。

参考文献:

[1]范向阳.《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

建筑工程设备论文范文3

关键字: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People change the content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building their own function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Simpl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problems; solutions;

中国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是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涉及到电气、通风、给排水以及采暖等各个方面,且很多的施工工艺会有所交叉,具有通用性,加强对其施工管理十分关键。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 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是关键的环节,其包括对于电气、给排水、通风、消防设施以及楼宇间自控系统的安装,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说加强管理十分必要,但是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片面注重对施工项目的承揽,忽视对项目的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获得利润,各企业之间竞相承揽工程项目,而忽视了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造成在建筑工程个施工环节因缺乏管理而出现工程质量较差的现象,尤其是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涉及的领域较多,缺乏管理很容易造成施工的混乱局面,导致工程质量下降,成本增加,施工企业的经意效益下滑。

(二)对机电设备安装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对于项目的管理制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制度过于空泛,不够全面和科学,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再加之管理的措施不够具体和规范,往往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措施很难实行。

(三)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管理不当

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由于人为原因和一定的技术因素,往往会造成设备故障,影响安装工程的继续进行,例如电气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出现开关安装或者操作不当的现象,或者出现断路器配置不当引发断路器爆炸的现象,主变压器装配时调入杂物或者内部受潮引发安装事故等等,这些现象在安装管理的过程中都可以避免,到那时由于管理者忽视问题的存在,管理意识欠缺,造成了事故的发生,在今后的管理中需要格外注意。

二 加强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管理的措施

上文中简单的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在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有效的预防机电设备安装中的故障,需要加大管理力度,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实施管理,下面本文就简单的论述几点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对机电工程安装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的管理需要通畅包括进度控制、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四个方面,对这四个方面进行高效合理的管理,需要有捡钱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在进度控制方面,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进度分解方案,尤其是对大中型的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要综合的考虑到施工程序的复杂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在配合土建以及主体和装修施工的基础上,保证自身的施工进度,建立起以项目经理为主体的施工进度管理体系。在安全管理方面,要组织机构建设,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和全过程实施管理的模式,同时需要编制机电施工安全管理之地,尤其是对高低压配电室以及发电机房等重点部分进行严格管理。在质量管理方面,需要在安装工程实体形成的阶段,从提高施工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方面着手,加强对各方面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进行现场动态跟踪管理,保证安装施工质量,处理好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之间的关系。在成本控制方面,要建立起各人员协作管理的机制,组建起精干高效和结构合理的管理机构,建立起责权明确的管理体系,从材料、施工工艺和设备各方面进行成本的管理。综上所述,要建立健全对机电工程安装管理机制,需要从上面四个方面着手,四个环节相互联系,共同促进对机电安装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对机电安装各环节的管理力度

对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的管理要贯穿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从方案设计到最后的质量检查每个环节都不能够忽视。在方案设计环节,设计单位要认真的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管理者需要进行认真的校对审核,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确保施工的路线能够和机电设备的实际功能相吻合。对于设计方案需要变更的情况,管理者必须要严格的进行论证分析才能够修改。在安装过程中的管理,必须要保证安装的质量,为此施工者需要遵循施工计划和工序,而管理者需要分清机电设备安装的主次,明确安装的重点环节,掌握恰当的施工管理方法,并对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布置,进行统一指导,合理协调各项安装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对交接检查进行严格的管理,安装相关的标准进行减压,避免安装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三)定期进行施工检查,严防机电设备安装中的问题

上文中指出,管理者对于机电设备安装中出现的问题管理不当,造成设备故障,影响了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说,在今后的施工中,必须要加强对质量的检查和管理力度,在安装完成之后,必须要进行专门的质量检查,对于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设计功能进行检查,对于向中央空调这样的复杂设备需要用专业的监测仪器进行测试。同时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和管理,不能够忽视细节,保证机电安装能够顺利进行。

结束语: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是一个多工序多系统的安装工程,为了保证机电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加强对安装过程的管理工作,并给与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促进今后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占骞 浅谈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管理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第31期

[2] 廖克伟 浅谈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的项目管理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7期

[3] 彭意斌 浅谈机电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 魅力中国,2009年第24期

建筑工程设备论文范文4

1.注册考试大纲要求内容与专业教学指导教学大纲对比分析

从注册考试大纲的要求和专业指导教学大纲的对比发现,注册考试要求的知识面要大于现行的专业教学大纲,比如建筑给水中要求掌握节水和防止水质污染的措施,这方面通常会通过识图题中阀门的位置和类型的选取来考核。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游泳池的设计,而教学大纲受课时限制只要求学生了解。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熟悉饮水供应系统,包括制备方法和管网设置,而教学大纲中不做要求。通过历年的真题分析,考试范围还包括一些气体消防及固体灭火剂的设计,而这些都不是建筑给水排水的教学内容,但是与建筑消防相关,与建筑水消防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划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领域内的专业问题。

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相关知识考点分布及题型分析

专业知识考核在2天内进行,题型均为选择题。第一天是知识题,主要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规范条文的运用;第二天是案例题,以计算、识图为主。各章节中考核分值最重的是建筑消防部分,历年考试中知识题平均分为19.4分,2006~2010年平均6~7题,2012年有9题是和建筑消防给水相关的,题目考核内容和实际设计联系密切;其次是建筑给水章节,在每年考试中知识题平均分为17分,案例题平均分为8.3分。考题以规范为主,围绕如何通过设计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工况下对水量、水压和水质的要求开展,有设计秒流量的计算、水质的保障措施、阀门的设置要求等。建筑热水及饮用水供应系统在每年考试中知识题平均为13.3分,在建筑给排水各章节中名列第3,案例题为8.3分,与建筑给水分值相同;自喷系统、水喷雾系统及气体灭火也属于建筑消防系统,历年考试中知识题平均为4.6分,案例题为3.4分,在给水工程各章节中名列第4。比重最小的是建筑中、雨、泳池水系统,但该部分主要是以查阅规范为主,考点清晰,容易得分。

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的重点

从考试大纲和历年考题范围分布上看,注册设备工程师的考试注重考生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实际设计能力和规范运用能力的考察,这两种能力的提高都是建立在对建筑给水排水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设计方法的熟练运用上。所以,基于注册工程师制度下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

1.夯实理论基础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纯粹的理论教学可能略显枯燥。所以,在理论知识的归纳、提炼、讲解的基础上,引进工程现场场景作为实例介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变得丰富而严谨,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注册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中对建筑给水排水方向的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的考核要求,应重点讲述建筑给水的计算和管网设计要求、建筑消防水量的计算及管网的设计要求、建筑热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建筑热水系统循环管网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结合流体力学知识,给学生讲述气体消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为学生自学气体消防部分提供思路。

2.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从历年的通过率可以看到,有工程实际经验的考生在面对考题时更能得心应手,而一门心思背理论知识,死记硬背规范条文的考生分数很难提高。注册设备工程师的考核还是注重考核考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学方法要将强化过程放在课程设计阶段。在该阶段,要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充分加强质量监督和考核,要求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规范、标准图集查找资料,方案选择正确、计算有理有据、图纸表达清楚准确,旨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学到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3.加强工程技术标准的教育

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以强制性条文为龙头,技术文件、标准化管理规定和各类标准规范为技术支撑的标准构架,对于服务建设工作的大局,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的专业考试规范有35本之多,在2012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本,而且考试委员会每年还会根据专业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地更新,例如2008年颁布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新的版本,新版本中对压力管道的水压试验进行了修改。2015年也将实行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和《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考试也会以规范的更新点作为考点,以考核考生对规范更新的掌握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规范的调整,当规范调整时要求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对规范的变更处做详细解释,探讨调整的原因和必要性,强调与旧规范不一致的地方,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使基础理论、技术、方法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大部分高校中该门课程的教学学时是48学时,该学时只能满足教材内容的教学。所以,在教学学时不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教学学时来强化规范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规范实例,讲明规范制定的基本原则,加深学生对规范条文的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自学其他规范条文。

4.开设选修课增加游泳池设计和气体消防设计

建筑工程设备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摘要: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设备的安装作为施工平安的重要控制点,一直以来都是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工程设备的安装不仅仅影响到工程施工整体进度,其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控制点。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保障工程设备安装质量,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点。文中就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设备的安装作为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安装质量对于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的管理和监督,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市场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目前状况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设备安装项目种类较多,电梯、中心空调、给排水设备、消防设备、高低压配电设备等。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采用招投标形式进行,但是许多承包单位在将整体工程投标后,分包给多个小公司进行,本身只通过现场派驻几名技术人员跟踪。而派驻的技术人员也并非全天在现场。加上小公司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员配备不齐全,经常造成工程设备安装施工过程留下了设备隐患。因此,加强工程设备安装监理,从源头抓起,通过材料审核、安装过程监理等多方面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工程设备安装质量。

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涉及多种类的设备的安装,因此在此我们根据施工过程的不同方面,而不是针对一种设备的安装管理进行论述。

(一)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进现场必须通过双人复核来检查进料质量,并通过材料现场检查、和设计图纸标注材料是否一致。例如摘要:在进行供排水设备安装施工中的材料管理,首先在管材进场时要检查管材管径是否和标注管径一直,其次根据图纸对管材材质的要求检查管材材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最后核对进场物料数量。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检查,来保障供排水设备安装的质量。另外对于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辅料,也必须加强监管。例如摘要:中心空调工程安装过程中使用的密封胶,必须采用合格厂家出场的产品,避免假货的进入。材料管理员要时刻注重,进场物料的保质期、厂家等。通过主要材料和辅助用材料双重监管,保障工程施工使用材料符合要求,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质量提供基础的保障。

(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首先,施工阶段的技术质量管理。设备安装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各项技术质量交底目前通过检查仍然是工程质量的薄弱环节,主要新问题是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脱节,和实际现场施工项目脱节,起不到真正指导施工功能。内容空洞,仍然大量抄自国家标准、设计说明和地方工艺标准,没有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但仍然顺利通过各级审批和监理的认可。有相当工程是同一专业系统只是不同部位分包,分包单位各编各的施工方案,互不交底,相互矛盾,同一个工程没有统一质量控制管理。有的施工方案甚至不能称为“方案”,就是“原则指示”,没有具体的质量、技术成品保护办法,没有施工进度计划,缺少认真审查,也无法执行贯彻。这种现象年年讲,但改进不大,原因主要是“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施工项目甚至没有真正的专业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很多又是从设计院退休或其他非施工单位转业的人员,缺少实际施工管理经验,所以不能真正起到把关、控制质量管理的功能。其次,多数施工企业操作人员很少有经过专业培训上岗的工人,真正的暖卫及通风空调技工很少,高级技工几乎没有。一方面是施工中使用的大多数是农民工,所以操作质量难以有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多数施工企业缺少企业工艺标准,均使用北京市编制的地方工艺标准,该工艺标准已编制多年,有相当部分内容已不适用。尤其目前推广应用的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方面,老的工艺标准没有这些内容。

(三)设备安装过程的平安管理

怎样在提高工程质量及减少工期的同时,增加平安保障,提高施工人员的平安是现阶段建筑工程设备安装企业的又一重要新问题。首先,就是要增加施工现场平安装置,经常检查施工现场的“四口”、“五邻边”等地区的防护装置,减少因流动性大、人员繁杂及建设施工单位的新问题造成的无防护或缺少、意识的现象。虽随时检查增补,做到防护严密。其次,要增加施工中器材的机械性强度试验和电器绝缘检验,对于使用的保险绳、吊篮架等要定期进行强度测试,避免出现由于缺少检查和强度试验造成人员伤亡。因为监理人员工作非凡性,监理工作的是否到位也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的平安。增加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使监理人员在注重工程质量的同时对施工现场的平安提出要求。例如在脚手架搭建过程中监理人员熟知脚手架的搭设要求,对其提出要求必将增加脚手架平安性,从而提高人员的平安性。

三、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展,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大型工业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所涉及的设备品种多、数量大、技术含量高,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征。一般工业建设项目,其设备工程投资通常占项目总投资的50%左右,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设备投资比例更高,可达70%以上。非凡是在以后的清洁能源建设中设备制造和投资将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而设备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也将越来越重要。因工业基建项目、水电工程项目、风力发电项目等设备投资大,技术水平高,质量要求严,所有项目的成套设备及关键工艺单元设备的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是否合理,设备制造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安装、调试、运行是否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等专业性新问题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益起着十分关键的功能。设备工程监理服务对象也由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向政府、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设备制造单位、设备采购单位或设备安装、调试单位等延伸,出于不同的目的,他们都可能需要设备工程监理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内容也由对重要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储运、安装、调试等过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等实施监督过渡到设备工程的全过程或全方位的咨询和管理。最终通过第三方监理对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

建筑工程设备论文范文6

中图分类号:TE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水供应和污废水的汇集、处置,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求。建筑给排水是连接市政给水排水的纽带,在整个城市水循环系统中,既是城市给水管网的末端又是城市排水管网的起点。学生要学好这门课程, 不仅需要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及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理论研究不足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既与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工程共同组成建筑设备工程,又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共同组成了水工业学科中的水工程学科。因此,建筑给水排水学科以水力学、传热学、环境污染控制(水、噪声、臭味)以及自动控制等跨学科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但目前所说的基本理论仅限于各种理论的罗列式介绍,还远远没有形成自己严密的理论体系。

就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学科而言,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建筑给水排水基础及设计部分,而建筑给排水的施工与管理等安装工程的内容较少。另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建筑电气、通风空调、供热、供燃气等学科有密切关系,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并没有包含在内。

1.2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目前,教师的教学基本上用“多媒体”代替了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减少了教师板书的书写量。但是现在所谓的“多媒体”大部分采用的是ppt课件形式,课件中的大部分内容只是简单的将书本中的文字罗列到多媒体屏幕上。一节课下来,学生会感觉很疲惫,只是感觉老师在不停的说,不停的翻ppt,但是关掉多媒体,学生在脑海中所能记忆的东西很少,学习效果不明显。

1.3学生实践与教学内容不配套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内容。对于建筑给水排水的实验而言,目前国内外大部分高校都没进行。由于受经费和实习时间的影响,大部分实习都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收效甚微。建筑给排水的课程设计通常安排一到两周的时间,由于时间短,学生通常无法深入到分配的设计课题中去,造成最终的设计计算成果较差。

1.4教师实践经验较少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将实际工作经验与理论教学相联系,引导学生将书中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工程经验。但是,对于大部分学校的建筑给水排水年轻教师来说,基本上都是从“学校”进“学校”,缺乏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没有太多的建筑给水排水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经验,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谈不上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高层建筑、居住小区、旅游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地促进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教师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完善。

2教学改革设想

2.1实行学科交叉的课程内容整合,充实课程内容

针对目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应首先深入学习和理解规范标准,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合理地将规范内容融入各章节的教学中,促进学生养成重视规范、学习规范的良好习惯。同时,各高校应深入分析本校学科特色,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其它相关专业之间的管线综合与协调配合关系,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中补充增加相关专业中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设备系统的基本知识,逐步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与建筑设备等相关工程教学内容整合,从而增加学生的理论基础。例如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可以增加跨专业选修课时, 在学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同时选修建筑环境与设备( 原为暖通) 专业课程模块;可以在现有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内容中增加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设备系统基本知识的章节。

2.2 改变教学模式,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参观宾馆、水厂、造纸厂和化工厂等用水大户, 了解那里的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特点。每参观一次, 教师要辅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分析, 搞清设计中的来龙去脉、设计要领和理论依据。由于现场实践需要花费的大量的时间,教师也可以将施工中的一些典型结构和安装环节拍摄下来,制作教学录像带,在讲课时, 教师可以边讲理论, 边放录像,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变“静”为“动” , 化抽象为具体, 增强理论知识的真实感, 消除了过去那种课堂上的枯燥感。同时要学会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3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实践是工程类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中,学生实践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旨在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尽可能向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机会。同时,任课教师要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尽量做到实践与理论学习相配套。不仅如此,要想充分实现实践的价值,就要使学生充分了解实践的重要意义、目的和要求,了解实践的主要内容、对象和基本方法,以使其态度端正,目标明确。为了能够加强学生对实践的认识,学校要尽量邀请校外专家来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讲授实际工程设计实例及实践体会,分析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课程设计来说,任课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设计的时间,尽量将学生的课程设计与找工作、实习等的时间错开,使学生更专心的进行设计。同时尽量使课程设计内同与理论教学内容相配套。

2.4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设

针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少、能力弱等情况,可以考虑将把青年教师派往设计部门、施工部门进行带薪培训,或者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强和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比如,针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中,一些抽象的,与实际工程结合紧密的章节,可以考虑从一些工程设计部门、一线施工部门请来相关人员以讲座的方式直接参与该章节的教学工作,青年教师作为助课教师参与听课,提高其教学水平。

3结语

建筑工程设备论文范文7

关键词 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设备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旨在注重“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 “因材施教”,创造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探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课程随工程走的教学模式,把全面型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定为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力争全方位带动专业建设与调整,引导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妥善改革,引导课程设置等。

教育部于2006年12月中旬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培养面向建设、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各行各业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现代化进程总起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但是根据建设部近年的统计,在400万的建筑管理及技术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综合型人才仅占建设类从业人员总额的10%左右,建筑建设类教育水准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同时也不能满足国内高速发展的建设事业的需求。

建筑设备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种重要性在智能建筑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中型城市的建筑类型越来越多地倾向于智能化,比如在建的上海中心大厦,2008年竣工的环球金融中心等。如果把建筑结构比作一个城市,那么建筑设备系统就是该城市的交通枢纽中心、地下管线调度中心、电力供应中心、防洪解排应急中心。它不断地向这个城市提供水电,使之具有勃勃的生命力,同时也在监督整个城市的运转状况,并适时发出指令来调整规划整个城市正常运转。一般情况下,现代建筑的建筑设备费占工程总造价的3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68%。因此,建筑设备与建筑、结构一样重要。

1 教师应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素质

在一线从事建筑设备工程专业教学工作的专兼职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在教学中尽量把基本理论融合在实体工程中,采用以讲解实体工程的施工工艺来贯穿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一线教师要力争使学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使学生能独立地看懂施工图纸上的给排水、供配电以及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的布置方式,领会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基于这种教学思路,每一位专业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力争做到讲好、讲活、讲精彩这门课。所以,如何拓宽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及提高实践技能是每个高职院校所应考虑的首要问题。

实际上,建筑设备工程这门课包括三大块知识,即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和暖通空调,这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专业教师必须有机地揉合这些理论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做加减乘除。那么,教师提高自我素养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专业期刊、专业书籍以及专业的设计手册和国家规范等。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也应重视实践经验知识的积累,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更多地参与到实体工程项目中,力争做到跟一个工程就刷新一遍知识,查漏补缺自我检查,尽量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无缝衔接。

最后,各高职高专院校应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把实践经验知识量的积累和建筑设备资格证书的考取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内容,并通过 “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提高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请进来”,即各院校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建筑设备类专家走入校门担当授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或者客座教授等。“走出去”,即安排专业课教师到施工工地、规划院、设计院等直接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以便教师能跟进形势,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并及时将建筑设备行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理念带进专业教学中。各高职高专院校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本校教师争取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可以将学院的科研情况及培养的学生及时介绍到外面,对扩大学院在本行业、本地区的影响,以及招生、就业、科研立项等方面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

为了实现“因材施教”、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的目的,高职教育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鼓励各高职院校可根据本校学生的素质来自行决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自建校内实训基地及校企联合培养等。

2 更新教学内容、满足专业培养要求

国家教育部已经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技能型人才,鉴于此,那么高职教育所运用的教材就不能仅仅关注其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其实用意义。目前,高职教材的开发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但很多作者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缺乏对专业前沿技术的基本了解,所以导致教材内容陈腐老旧,甚至出现国家已经废除了的标准条文。以这样的教材来教授学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1)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材内容上,依据高职教育的重点,合理调整降低理论板块的深度和难度,同时增加和实践接轨的实用性教学内容,突出以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这个特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适当增加切实有用的新知识,诸如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管理模式等。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要紧跟国内外建筑设备行业的发展形势,与时俱进,敢于求新,甚至把前沿性课题带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注重工学结合,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就相当于军队的一个军演靶场,军队只有进行实实在在的军演才会深刻领会战略布置和战斗策略。同样,学生只有进行了合理充分的实训训练,才会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会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高职院校应与市内外大中型企业联合,建立完善一批具有功用性的实训基地,为“2+1”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夯实基础。

为了实现理实一体化及课程随工程走的教学模式的目的,高职教育必须优化教学方法、以实物教学及实例教学方式为主,以此来保证教学效果。

3 优化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教授建筑设备工程过程中,因为学生对建筑设备没有感性认识,更谈不上对其机理的了解,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内容抽象,专业术语过多,学起来枯燥乏味等。鉴于此,专业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缩短教学与实体工程的距离。

(1)实物教学,即在上课时多用实物构件作为教具,如果实物构件过于庞大,那么就带学生进入实训室进行参观式授课,各高职院校都应大力推广实物教学、直观教学。比如,教师在讲授水阀时,我们可以把各种各样的水阀(闸阀、蝶阀、截止阀、止回阀、浮球阀)带入教室,以此作为教具给同学们讲授各种水阀的构造原理。这比单纯地让同学们看书本上的构造图效果要好得多。所以,直观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容易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2)采用实例教学的方法,即在讲述系统原理、方法时,结合实体工程来讲。例如在讲授建筑给排水系统时,教师应提供一套某建筑物的给排水施工图,并结合该图纸,讲明建筑给排水图纸的图例、符号、设备安装位置及机型、图纸的具体识读方法等。讲明图纸上的管线、洁具器具、管道附件等的实际位置和具体布置。

4 结语

建筑设备工程是一门综合程度很高的专业技术课,本课讲授方法主要以实物实例教学为主。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接轨的实用性技能知识以及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综合考虑建筑主体和建筑设备之间关系的能力,能够看懂领会建筑给排水、采暖、空气调节及建筑供配电工程的施工图纸。为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建筑设备工程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专业教师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条线上平行发展,努力给学生们讲授出出彩的专业理论课。

参考文献

[1] 杜绍堂,王胜明,杨翔.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2] 王海涛,程海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与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9(2).

[3] 庄中霞,裘汉琦,胡建平.高职高专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建议[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

[5] 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建筑工程设备论文范文8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buil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we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needs to focus on doing the task. Two important elements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project cost as throughout the project development process, has been the focus of our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level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s to meet the needs, we have the necessary qual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Mainly from the two major aspects of the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to commence a comprehensive study.Paper Keywords building works;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理念的不断深入认识,建筑工程质量正在从最初的单一标准向着安全、舒适、美观以及低碳环保等综合指标标准上转变,这种转变也为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增加了复杂的程度和难度。鉴于建筑工程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密切相关性,我们必须通过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来建造符合人民质量需求的建筑工程,下面我们就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展开论述,从而为保障工程高质量建设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

一、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做好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从整体上对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和内容进行计划和统筹,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工程施工按照具体的计划进行以及最终达到所制定的建设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详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设计图纸以及施工合同是工程施工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工程的设计图纸是综合性的考察完工程的实地情况以后进行绘制的,期间既考虑了工程的科学合理性又考虑了实地的环境条件。了解设计者的真实意图有助于在合适的地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合同是工程开发单位与施工单位就工程施工达成的协议,期间包含了工程施工的每一个方面。了解施工合同有助于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建设的标准以及合同要求来具体的选择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方式。

(二)合理的组织安排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是保障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性要素,其中既包括技术人员也包括管理人员。比如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连续性的作业,提前组织施工人员并实施明确的分工和划分质量责任有助于建筑工程的连续作业和按期交工。在关键性的工序上还应该安排技术素质过硬的施工技术人员并且行使严格的监管,这也能很好的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三)编制好施工技术方案以及施工计划

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内容主要有质量检测、组织策略、工艺流程、施工的技术方案等等。工程施工方案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施工质量,这对于工业建筑工程来讲是一个核心部分。因此,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必须把质量控制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设计,对于施工存在的经济效益以及难题等,要在施工方案设计的环节给予正确地控制,实施有效的技术、经济、管理、操作、工艺等措施,以保证工程符合质量要求。

质量管理计划是专门针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的管理计划安排,具体的做法主要为对施工的环节进行细分,并安排具体的管理人员,科学合理的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期进行质量上的监督与控制。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施工计划也能切实的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第一,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工序要求进行。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每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如果不能以全面的眼光考虑施工建设,就会造成工程返工的情况出现,会给工程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我 们要严格的按照工作流程的各工序要求开展工作。(1)严格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包括操作者、材料、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等。只有在保证这些因素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对施工人员严格要求,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在材料的使用上,要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建立以材料为中心的质量保障体系,将材料的控制当做重点内容来抓,严格控制材料的购进程序,保证购买到质量优、价格廉的工程材料;对施工技术的控制,建筑工程对施工术的要求非常严格,在不同的施工程序间对技术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就会造成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对施工设备的有效控制,在建筑施工中,对施工设备的使用非常频繁,我们就要合理有效的使用施工设备,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保证施工的质量。(2)设置专门的工序质量控制点,保证工程质量。建筑工程的每一道工序都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因此,我们就要设置专门的控制点,用来强化质量管理工作,使得每一道工序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我们要注意工序控制点的设置要以工程的特点为主,不能盲目的进行,从而达到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目的。(3)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工作。建筑工程的质量检验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工序操作及其完成产品的质量进行及时的测定和检查,将结果与工序的操作规程及技术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出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提供依据。 第二,加强对建筑施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是目前我国工业建筑也民用建筑普遍应用的材料,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我们要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1)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材料控制包括水泥质量、骨料质量和添加剂质量的控制。混凝土的水泥必须符合国家的标准;在骨料的使用上,要按产地、品种、规格,批量取样进行试验检测,坚决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添加剂的选择除了满足国家标准外, 还要根据实际施工工艺、气候条件,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来确定其品种。(2)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上,根据建筑施工要求,采取合理的浇筑工艺,制定科学有效的浇筑顺序;在浇捣过程中,依据建筑施工要求,控制好浇捣的时间,在混凝土成型前进行两次压抹,以排除混凝土表面及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在混凝土验收过程中,避免因模板拼缝不严密会产生漏浆,而影响新浇混凝土的质量。

建筑工程设备论文范文9

关键词:建筑机械;使用;管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TU6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建筑行业在我国近十年获得了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和效率不断地引起了行业内的关注。为了不断地提高建筑施工水平,大量的建筑机械投入到建筑施工中。建筑设备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带来了发展,并且对于减轻施工压力起到促进作用[1]。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建筑施工机械主要包括:泵车、起重机、工程机械和升降机等,这些机械的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关于建筑机械使用分析中,我国相关专业人员研究了合理进行调控设备的基本策略[2-3],并针对特殊机械设计了管理方案。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建筑机械施工存在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管理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为建筑机械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二、建筑机械使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是建筑行业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不断投入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导致了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失误,引发一系列的安全施工,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操作人员缺乏指导,出现违章操作

建筑机械设备由于功率大,作业载荷重,若在使用过程中不正确操作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目前,从事建筑机械设备操作的人员基本为临时接受培训,缺乏专业机械使用知识,在使用和操作建筑机械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使用说明,从而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

(二)机械设备管理不当,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在建筑机械使用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管理会造成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大幅下降。由于施工方过度重视工程的施工进度,不能考虑机械设备的管理方案,使机械设备得不到适当休整,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并且,使用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维护工作,例如,对于作业载荷重的设备要定期进行关键运动部位的和除杂质。

(三)缺乏机械设备检测措施,管理存在漏洞

机械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故障率会不断地增加。在建筑机械使用过程中,若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大多数情况都会出现警示信号。对于高负载的作业机械,机械结构部件很容易出现变形和裂纹,在使用过程中若不能及时发现这些故障信号,就会导致设备进一步恶化,出现设备的损坏。

(四)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技术落后,导致施工存在安全隐患

机械设备的安装工程对于建筑机械设备正常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设备初始的安装才能进一步加强设备的应用管理。在目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安装技术人员技术落后,安装过程中不注意细节,并且在安装完的调试阶段存在缺陷,严重威胁着设备的安全作业。并且,对于安装存在细微的失误不容易被察觉,只有在后期的应用中才会出现明显信号,给安装工程带来了严峻挑战。

三、建筑机械的管理分析

加强建筑机械的管理,提高企业对核心设备的掌控能力,发挥出机械设备的最大作用,不断地提升企业的施工能力和竞争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结合企业设备的拥有情况,展开使用调查,并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提出改善意见。本文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的改进管理措施主要如下:

(一)建立全方位的建筑机械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是目前建筑机械管理中重要发展方向,构建机械设备的管理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企业现所拥有的机械设备,形成管理设备系统策略,主要内容包括:定期输入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运营状况、设备的使用说明和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章等内容,并且系统能够自动报警,输出管理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设备的管理问题。另外,系统应包含新设备引入模块,帮助管理者从设备开始使用阶段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二)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内容

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在施工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内容。安全管理应包含设备从开始投入生产,到正常施工,再到维护和维修,形成全时段的安全管理策略。并且,安全管理中应制定重点管理设备清单,采取更加周到的监管措施。

(三)构建人员管理机制,保证合理的使用和管理设备

对于建筑机械所涉及的工作人员分为操作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应构建所有人员的工作职责机制,保证每一位员工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正常作用。对于操作人员应形成良好的培训机制,保证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够适应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管理人员应对整个施工的机械设备保持实时的管理和操控,能够及时的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并采取应急措施。设备维护人员不仅要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发挥作用,而且要到设备施工现场,进行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查。

四、总结

随着建筑施工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施工过程管理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关于机械设备的使用分析中,不断的发现设备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是建筑机械管理的核心工作。此外,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安全管理,构建人员管理机制,逐步提高设备管理技术,以适应市场竞争激烈的要求大力推行现代设备管理,积极学习和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

参考文献:

[1] 赵逍.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基础与管理机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08).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