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村中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3 09:47:32

农村中学论文

农村中学论文范文1

一、农村学生先天不足,学生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

1、错别字多。我们的学生不敢放胆写,一动笔错别字犹如一个个小蝌蚪就冒了出来,真叫人哭笑不得。最基本的字写不正确,严重影响汉字作为表情达意符号的作用。偶收一女生写给男生的字条,小小文章表达出的感天动地的情感让人感动,但令人可惜的是有太多的错别字。如把疑问词“吗”写成“骂”,遵守诺言的“遵”写成“尊”等,真叫人心痛。如此一份初恋的情感竟叫错别字害的如泥牛入海,其他作业中的错别字可想而知。

2、书写极不规范。“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字要认认真真地写,但我们的学生对此极不重视,把堂堂正正的方块字写得东倒西歪,叫人无法辨认,虽然有许多语文试卷中有抄写性的考察,把给出的内容抄写在方格内,白送分的题目,可真正符合要求的学生微乎其微。常言道:文如其人,字如其风。我们的学生,字写的不规范也反映出平时行为的不规范。因此,我觉得要求学生规规范范的写字也是认认真真做人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3、作文味同嚼蜡,作文如冬天的老树有枝无叶,枝枯水干,表现不出鲜活的生命力。作为语文教师看学生作文,心中泛出的是苦苦的、酸酸的感觉,因为学生在那里如坐针毡,抓耳挠腮,望本子兴叹,感叹作文难啊!

二、教师引导不力。首先是面对教学质量的压力,教师心中想的,双眼盯的都是质量,但对质量真正如何提高,缺少真正的思考,盲目地、过糟的拔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于是,基础的字不认真考查了,书写的规范性也不做严格要求了,最基础的用词造句也不管了,什么社会实践,体验生活更不用谈了,代之而来的是各种参考资料,成套的试题做了又做,结果是想象的空中楼阁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灰心,学生死心。

其次是教师忽视了语文学习的细节,本身起不到示范作用,板书潦草,不规范,作业批阅大而化之。

三、课外活动匮乏。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两节语文课,扪心自问,有谁真正带领学生搞过语文读书活动,有谁真正带领学生面对广阔的农村田野抒心中的情怀。

面对以上的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同仁思考。一、夯实基础

语文学习如同小孩走路,来不得一点点的虚假架子,必须在无数次的跌倒、滚爬中反复的锤炼,以写好每一个字开始。规范汉字的书写,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认为“书法应成为青少年的必修课,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选修,应该重视中小学的毛笔字课。”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出炉”,在语文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释,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这一要求,体现出国家对我们“国字”的高度重视,对我们从事语文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教学生写好每一个字已不是口头上的事,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二、跌打滚爬

农村中学论文范文2

重视不够,应付式的教学心态导致“高耗低效”。当前一些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普遍认为历史不是主科,没必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去进行教学和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学习的努力程度。以笔者所任教的初级中学为例,在开展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和学生对上历史课都显得过于随意放松,或多或少地存在应付的心态。而现在一些影视作品如《宰相刘罗锅》《康熙王朝》《步步惊心》《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以其直观形象的模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导致他们对历史文字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到历史教学,而目前很多历史剧虽然情节极具吸引力,但却随意改变史实、生编硬造,对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误导。有些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竟然拿出电视剧中的情节反驳教学内容,而教师则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说服学生都要花费很多时间。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重视历史,激发学习兴趣,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缺乏创新,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高耗低效”。当前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还沿袭传统模式,还是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教师深怕讲得不够透彻深入,课堂教学基本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很少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前给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西域的含义是什么?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是什么?3.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样的?4.张骞出使西域在路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5.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哪些历史和现实意义?结果,教师只给了学生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就开始分析讲解了。而教学内容有几个页面,看完一遍也要用些时间,又怎么能立即解决五个问题呢?于是,学生在没有通读文本的情况,只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根本没有自己学习思考的时间,这种教学模式,教师白劳累不说,而且还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历史教学变得毫无生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流于形式,滥用讨论的课堂教学导致“高耗低效”。新时期倡导“探究与讨论”的教学理念,但有的教师却误解了这种理念,变成纯粹为了讨论而讨论,一上课,就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布置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搞得整节课热热闹闹的,根本谈不上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的质量也无从保证。如有的教师教学《和同为一家》一课,老师只用几句话介绍一下课文内容,就提出了讨论题:如何认识“和同为一家”?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展开自由讨论,学生完全处于放任松散的状态,而老师自己则坐在一旁成为局外人。半节课后,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也没有明确的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接着就布置学生做课后练习题。这样一节历史课,如何谈得上有什么效果。缺乏指导,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导致“高耗低效”。初中历史教学为何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教师的学法指导不到位,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主要反映在:一是大多数初中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而学校每周只设置两节历史课,上课时间少,而在课外,学生也很少主动去学习历史,所用的学习时间不多,加上兴趣不大,自然学习能力不强;二是大多数初中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因为历史教师普遍比较注重讲解传授,授给学生的是“鱼”,而不是“渔”,大多数学生只是用“记”和“背”来学习历史,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事倍功半。

二、有效提高当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以激发兴趣为导向,促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高效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当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原有的学习情感被调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学好历史。一是导入激趣。一节历史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因此要讲究导入艺术,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悬念导入,如学习《与同学们谈历史》这一课时,设疑导入:“同学们,在历史上,秦始皇、刘邦、曹操、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引出了学生的兴趣,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后,直接导入新课;也可以视频导入,如在学习北宋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时,可播放一段清明上河图的视频,以生动形象的影像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古诗导入,如学习文天祥抗元的内容前,播放《过零丁洋》这首诗,用文天祥悲壮激昂的爱国精神感染学生,让学生带着感动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是说图激趣。历史教科书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借助插图讲解历史内容,能有效引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如讲述《商鞅舌战守旧群臣》,让学生了解到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懂得改革的不容易,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驳倒了保守派,让秦孝公最终决定:“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绘声绘色地讲述配图,吸引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高涨。三是情境激趣。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巧妙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触动,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教师可生动讲述“张骞带着100多人出发,被匈奴兵抓住拘押十几年,得以逃出并找到大月氏,返回汉朝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从而由衷地生发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二)以突出学生为根本,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效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一要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深入地学习课文,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学生有了疑问,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寻找答案,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二要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活动,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充分体验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学习个性,提高历史学习水平。

(三)以强化交流为纽带,促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中提高效率

历史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学生、教材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学习历史知识为目的、以历史教材为中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多维度交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目的。为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平等互动的学习交流。如请学生对“岳飞抗金”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大多数学生认为“金对南宋的骚扰,造成了南宋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岳飞抗金是正义的,阻挡了金军的进攻,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有些学生则认为“岳飞抗金是负面意义多于正面意义,原因是维护了腐朽的南宋统治,阻碍了金灭南宋的步伐,使祖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如果南宋不战而降,金很快就会统一全国,这样就能避免战争,百姓免遭战乱之苦。”在学生激烈辩论之后,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是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很快,学生形成了共识,归纳出“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正义的。”师生在互动中充实了学习历史的体验,实现心灵的沟通和碰撞。

(四)以学法指导为基础,促使学生在注重方法中提高效率

农村中学论文范文3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将对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否成功,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能否变成现实,学校管理的理念起着关键的作用。

1.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也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要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学校管理的主人,突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的特点,打破种种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枷锁,形成宽松和谐,高度凝聚和富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

2.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教育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我们的视野也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开放性地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学校要引导师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能够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要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借助“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3.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由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将彻底打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极大地压制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的特点凸显出来。

二、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全面落实,要求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因此,创新管理模式、科学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管理模式,几年来,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1.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的各种利益群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目标和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把校内各种资源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协调、兼顾,使每个群体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使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度的创新建设首先要从制定目标开始。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以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稳定和提高。

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淡化教师的身份意识,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学校在上级部门支持下,结合学校目标管理方案,出台岗位竞聘制度,大胆地实行以“班主任和任授课教师双向选择”为核心的岗位聘任制。此举一下子实现了教职工校内动态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内部潜力,形成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逐年提高。

2.落实人本理念,增强民主意识

在所有的制度建设中都始终坚持师生“知行合一,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睦、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个人幸福、尊严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追求和体现人的终极价值,让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尊严。如在进行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的改革时,就事先考虑到老年教师在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量化考核标准就相对降低一些。对未被聘任的教师,由各处室按照部门岗位标准进行第二次聘任,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端正态度,找出差距,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培训提高,以应对下一学年度的竞聘。所以说,制度建设创新是为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为了全体师生。以生为本,以师为本,才是学校制度建设创新的真正内涵。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才能在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农村中学论文范文4

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既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又能提高中小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促进中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农村中小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促使其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效率和质量取得一定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凸出问题:第一,管理体制混乱,体育教育经费缺乏。第二,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第三,教育设备陈旧。第四,缺乏现代化的教学场地。第五,学校、体育教师以及广大中小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第六,未能有效开展相关体育课外活动。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应对对策

(一)做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宣传工作

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同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新闻、报纸、广播等媒介来宣传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效形成社会舆论,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促使相关教职员工和广大中小学生重视体育教育,从根本上摈弃传统“重分数,轻体育”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及时转变旧思想,促使家长积极支持与配合学校运动会,为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建立并完善评估机制

建立并完善体育教育评估机制是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检查评估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充分了解其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促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第二,将学校体育检查评估工作当作地区体育发展调研重点,及时发现问题,找出相应解决办法,确保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第三,通过对体育工作的检查和评估,有效监督中小学校体育相关办学行为,促使学校重视中小学体育教育。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有效改善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办学条件。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并完善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经费联合投入机制。第二,合理规划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和相关器材。特别注意减小村级中小学与中心中小学办学条件差距,确保中小学生能够获得同等受教育权利。

(四)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可靠保障。因此,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首先,要求教育部门和当地政府充分了解该地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需求,合理规划,逐渐增强并完善体育教师配备。其次,教育部门应当定期检查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进度与流程,加强相关制度化建设,提高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标准化,并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和个人。再者,中小学校应当端正自身办学态度,积极改变陈旧教学模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以中小学生为教学工作重心,提升对体育相关教职员工的要求。最后,还应当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进修与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有利于增强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体制,促进其健康成长。首先,教育部门应当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中小学体育工作条例》制定当地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评估方法与标准,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其次,农村地区各中小学校应当积极成立课外活动相关领导小组,并且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负责相关人员的配置工作,各班班主任必须积极参与其中。最后,其次,农村地区各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深刻了解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最大化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组织、安排、执行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并定期开展相关竞赛,促使每位中小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四、讨论建议

农村中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基本内涵;具体策略

有关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其主体主要包括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三者,并通过这三者之间的配合与写作来达到一种教育管理实践的效果。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的核心在于围绕学生为管理的根本,将管理的内容集中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这种关系处理上,并最终实现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理想而完整的人格品质。所以要将这些理论内涵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坚持把学生作为管理教育的根本。在过去传统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学生主要是从成人的视角和权威标准作为出发点,并按照统一而标准的办法来塑造和管理学生。而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管理理念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教育理念逐渐发展到以学生为发展主体,促进学生在校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并逐渐让学生在校教育中感受到其主人翁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并实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另外,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还有一个核心关系即是师生关系,要求在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从价值理念出发,平等、公平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相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中,即作为老师,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并向着学生。为了让老师行为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老师应该立足于与学生相处的师生关系中,通过恰当的行动融入学生的发展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构建美丽的班级教室。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学校的组成离不开一间间教室。同时从社会角度而言,这些不同的教室也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学校或者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教室中每个学生个体即是生命,所以教室为生命而存在。教室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承载生命个体的地方。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这项教育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性工作。但也不乏还存在一些中小学老师认为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而且认为只需要通过装扮教室环境即可。但事实上,真正建立“美丽”的教室,在于那份“真”。在这个教室成长学习的学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印记或者是自己的一片天。学校教育要对学生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就必须树立学生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自信心,并使其意识到自己成长与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因此,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应构建一个“美丽”的教室,其美丽在于能够真正呈现出学生的美丽心灵,并让教室成为学生可以表达自我的美好空间和平台,并非只是通过满教室墙面的彩色图纸来让教室显得空洞而缺乏内涵,相反地,应该让学生能通过这个美丽的教室感受到生命的本真。2.始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是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根本前提。而班级管理中的情况其实质也即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性关系即是幸福与痛苦的根源。其中所说的这种幸福即是学生的主观意志和老师的实际班级管理行为是协调统一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所需正是老师所给予的,从而达到两者的相互配合与统一。这种“幸福”的原因在于老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和调查情况,从而对学生的需求和需要有一个准确而恰当的把握。而痛苦则是与幸福相反,学生的主观意志想法正好和老师的相反,学生的需求得不到老师的解决,同时老师给予的也不全是学生需要的。这种痛苦的背后归结于老师的失职,没有充分去了解和知悉学生的需求,而是主观性地去把未必是学生的需求强加于学生。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新课改的重点,作为中小学老师必须重视班级管理,并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来培养和塑造有素质、有能力以及有理想的人才。

作者:孙晓萍 单位:湖南省武冈市邓家铺镇双桥中学

参考文献:

农村中学论文范文6

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尤其在当今信息瞬息万变,全球化时代背景的影响下,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极易对中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这和中学生特殊的成长期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时期,他们活泼好动,极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其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如何抓住并利用好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促进其个性品质的健全、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农村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十分滞后。

2农村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2.1爱国主义教育多流于形式,走马观花

由于相关主管部门的不重视,校园里的爱国主义教育顶多就是在学校宣传栏里写一下爱国事迹,喊一些空洞的爱国口号,学生很少有驻足认真阅读,思考爱国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教室环境的设计和文化熏陶较为苍白,要么黑板上方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么墙壁上几句名人名言,要么就是什么都没有。再者,和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资金投入有很大关系,本来资金投入就不足,大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方面了。

2.2农村中学里分数至上的理念

不仅城市里的中学把分数看得至关重要,农村中学尤其如此,相关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农村中学的声誉,学校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甚至学生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均为学习分数和排名。评价体系中只关注结果,也就是分数。分数高,成绩排名靠前,家长就会继续鼓励其努力学习,将来考取好的大学。如果分数差,排名较落后,多半初中毕业就跟随父母外出打工了。

2.3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呆板

由于教学评价体系中分数至上的看法,多数教师只看重课本知识和考点的讲解及练习的巩固,再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生很少有丰富的课外读物或者第二课堂活动去拓宽他们的视野,连体育课、音乐课的课时都常被语、数、外等核心课程挤占。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基本上是在政治课上当成一个知识点被老师一点而过。更别提在其他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教学形式基本上是填鸭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学生间的互动和课堂讨论较少,认为学生的讨论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3改善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措施

3.1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我国目前实行的师范类大学的顶岗支教工程,对于农村地区的中学教师来说就是提升自己的很好机会。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去师范类大学进行培训学习,更新其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技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让广大山区、农村地区的教师认识到,要立足课堂,充分挖掘农村地区的资源,做到“以人为本”,不能只看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人的发展,要以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为重,尤其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其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不可或缺。

3.2结合英语课程特点和知识结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通过学习词汇、语法掌握一种外语交际工具,更是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地使用英语,搭起有效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因此,英语课程还承载者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生活阅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此外,《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要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目标,可见总目标中既重视了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又体现了英语课程人文性的重要,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其人格和品格的发展。下文将从课程设计的角度讨论如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3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入英语教学设计及过程中

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课上不敢开口讲英文,生怕犯错,结合学生的特点,上课要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设计情景教学,英语游戏或者歌曲,努力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情绪,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其建立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以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学期教材Unit8Whenisyourbirthday?为教学案例。首先,教学目标的设计。知识目标:学会序数词、英语月份的表达。能力目标:掌握句型结构Whenis…(birthday)?Itis…情感态度目标:(1)增进同学情;(2)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其次,教学活动设计。本课重点是学习序数词的构成和日期的表达法。教学难点为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和使用。为了使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充分地参入课堂学习,采取了任务型教学,特设计了以下活动。课堂活动一:1-31的数字卡片游戏。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同学从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阿拉伯数字卡片中抽取一张并展示出给另一组同学,另一组同学看到数字后于5秒内说出该基数词的英文表述及序数词形式。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熟悉数字1-31的序数词表述,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课堂活动二:小组活动,询问组内同学生日;操练句型Whenisyour/ourmotherland’s/yourmother’s/yourfather’s/brother’s/sister’sbirthday?It’s…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互动,重温祖国母亲的生日,让学生意识到繁荣稳定、团结统一、和谐向上的社会生活来之不易,同学们也要努力学习,争取做到全面发展,为祖国更加灿烂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激发其爱国之情。同时,老师可以“就地取材,充分使用当地资源”,向学生展示2005年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给农村换上新貌的图片,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万象更新、欣欣向荣的面貌,激发农村学生心中对家乡的热爱,并使其将热爱之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技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添砖加瓦。通过询问彼此的生日,老师要努力让同学们明白生日的意义,不仅仅是蛋糕、蜡烛、许愿,更是一种对爱你的家人一年来无私的付出所要表达的深情的感恩,感恩平日生活中家人在一起的每一个幸福瞬间,感恩全家为了和谐美满的大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要让孩子们懂得感恩,珍惜自己的生命,做到自尊自爱。课堂活动三:看图说节日,练习序数词的使用。老师课前要准备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如:一年中的重要节日:新年、春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父亲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这个活动可以设计为全班性活动。老师出示一张节日图片,问:Whenis…?学生们给予正确回答。同时老师可以利用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向同学们渗透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等中华传统美德。课后活动:制作个人日历,巩固日期的表达和序数词的使用,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老师设计的这些活动和任务,不仅操练了英语句型、练习了序数词的表达,还将爱家、爱国、和谐、团结、勤劳等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渗透到活动中,不仅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情感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4小结

农村中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干农活;赏农景;记农事;写农民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最有影响、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强调生活是学生学习最广阔、最重要的场所,学生只有在生活中学习,才能使知识不断由“有限”走向“无限”,才能使知识不断得到验证和“增值”。课程改革的今天,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更显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利用生活资源,开拓语文学习的空间,可以使之呈现更多活力。

今年秋,响应教育局号召,有幸去金坛市水芹之乡――朱林镇中心小学支教。我所教的是一批淳朴的农村小学生,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和草草叶叶蕴含着无尽的知识和无限生机,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利用“山水田园”这些农村资源,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农村孩子受教育的独特优势。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让孩子们到田野到果园去,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让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正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蕴含山水和田园的浪漫气息。

一、干农活,品尝艰辛

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学提出独到的见解,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农村孩子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农业劳动,但一般都是在家长的要求下才去做。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要求节假日和周末同家长一起干农活,把在干活时看到的、听到的和怎么做的说出来、记下来、画下来。这样,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宽阔了,对劳动的理解提升了。学生一旦对农村生活产生兴趣,就会有深刻体验,写起来就会顺手得多。只有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他们的生活才会充实起来,才学会做事、做人,才会表达和抒发出真情实感。

二、赏农景,亲近自然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于是,我们经常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按季节的变化把学生带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观察化冻的泥土、柳树的嫩芽、泛青的小草、回归的燕子、飘动的白云。只要教师增强生活教育的意识,让他们有意识地去看去想去记,他们就会发现身边事物的无限美。学生写野花:“树叶还没长出来呢,路边、桥头,野花就开满了。有浅蓝色的喇叭花,黄色的芽花,白里透红的缚苗花,她们先把春天迎来了。”孩子一旦睁大眼睛去发现,去寻找,世界就像一个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呈现在他们面前!大自然给予他们学语文无穷的天地。

三、记农事,培养情趣

村村有故事,家家有故事。学生看到什么事,听到什么事,做了什么事,都要求学生收集起来。事无大小,鸡毛蒜皮,瓜秧豆菜,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就值得写下来。当然,孩子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会更容易些,像捉知了,跟妈妈去卖西瓜,下河洗澡摸河蚌……都可以写得童趣十足。写写身边的事也不难,邻居买了一辆新摩托车,家里两只大公鸡斗架,燕子在屋檐下筑了巢,稻子大丰收……至于他们听到的,如爸爸妈妈饭桌上说话,邻居乘凉时的闲聊,爷爷和村长的小小争吵,都可以从中捕捉到有意思的内容。哪怕只写短短几句,也有农村风情跃于纸上,成为宝贵的习作材料。

四、写农民,感受淳朴

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自有农家生活的小天地,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广阔天地,去寻找习作的丰富“原料”之矿,使农景、农事、农活成为丰富的习作源泉,自然而然农民就会成为孩子们心中“最可爱的人”。为了让学生多角度表达,多种形式发散,多种类型联想,拓展习作空间,教师指导学生写农村的人和事时要做到“三不一

要”。“三不”即内容不论,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篇幅不限,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形式不拘,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一要”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这样写,学生没有顾虑,没有束缚,当然会努力把自己采集的千百朵花酿出蜜来。我又组织了一个“雏鹰文学社”,办了一份手抄报“雏鹰文学”,凡是表达真情实感的,哪怕是几句,都可以在“雏鹰文学”上发表,并将优秀作文推荐给有关报刊,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结合生活的教育,便是无用的教育。”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性灵性。书本以外的农村生活是农村孩子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金林祥,张雪蓉.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农村中学论文范文8

【论文摘要】辍学现象的产生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控制农村初中辍学率较为有效的措施是标本兼治、齐抓共管、政策落到实处、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论文关键词】农村初中;义务教育;辍学;控辍保学 我国九年义务制教育已实施多年,按理说辍学现象应不断减少,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情况并非如此:表1:樟山中学近三学年度辍学情况统计表 表2:吉州区农村中学近三届毕业生变动情况统计表 由以上两表我们可看出:樟山中学、吉州区的辍学率、巩固率呈现一致的对应趋势。然而,这种现象并非仅仅出现于我校、我区。据农业部2003年抽取山东、江苏、安徽、湖北、贵州、云南、重庆、甘肃等10省(市)共100个村的6104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显示,农户中有6~16岁义务教育适龄子女5203人,其辍学率高达10.7%。由此看来,农村初中辍学现象已不仅仅是个别学校、个别地区的特殊现象,它已成为我国农村初中教育阶段的一个普遍性的严重问题,其已经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将造成的后果不得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和反思。 一、农村初中辍学现象导致的后果 其一,使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3年,我国仍有一千多万儿童少年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在此形势下,农村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得不全力以赴放在实现“普九”目标上,无暇顾及其他教育目标,而由此所产生的教育质量则可想而知。 其二,严重制约劳动力队伍素质,进而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差是我国目前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现出来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必将对我国实施科技兴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毕业论文下载网www.biyeda.com 其三,对下一代的影响。在农村,早辍学必然导致早婚早育。由于类似的早婚早育夫妻自身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这又给他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带来物质的匮乏,其思想观念也因其知识文化低也更落后,必将对中华民族下一代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改善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新“读书无用论”影响很大。“升学跳农门”的传统观念在广大农民的心目中一直占统治地位,这本来对其促使其子女上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目前社会上缴费上学,人才供求矛盾的日益凸现,这都给农民“升学找出路”的传统思想带来巨大冲击,这就导致了更多的农民对教育的投资不敢再抱有很大的奢望。 (二)家庭原因 因家庭遭受变故,无力支持子女学习费用而辍学的事实的确存在,但这只是少数,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父母在经济上尽量满足子女要求,使孩子产生了依赖的思想,如稍有不顺便逃学,直至辍学。 (三)学校原因 教学方法陈旧。仍在沿用旧的教学模式,而且初中教材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的教材虽说不全是为升学服务的,但对不能升学或不想升学的学生来说都是学而无用或用处不大。 (四)学生自身原因 1.调查显示,98%的辍学者并不是不想读书,而是不想在慢班读。快班生荣誉感强,不易辍学;慢班生自卑感强,心理压力大,极易辍学(名校普校也是此道理)。学校分了快慢班后,并没有对所谓的“慢班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引导,相反,在学科教育和思想教育两方面都降低要求,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结伙越轨,正常的教育秩序缺乏保障,也挫伤学生的积极心,使其厌学辍学。 2.打工潮吸引了不少后进生和贫困生。春节前后,打工族衣锦还乡的阔绰劲,刺激了一些家长和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不进、基础差的学生,一股“外出

农村中学论文范文9

首先,在课前5分钟借助于多媒体播放一曲MTV让学生观看。由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的2008年奥运主题曲《Youandme》现场视频,把学生带回奥运会开幕的场景中。上课后接着展示开幕式精彩图片。由北京奥运会自然过渡到伦敦奥运会、温哥华冬奥会———让学生观看一段奥运会五环和圣火点火仪式。再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了解奥运相关知识。从而引出主题,形成强烈的视听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继而展示奥运会的各种项目,激活学生有关体育知识,激发了解奥运的强烈兴趣,当情与景交融之时,自然引入新课“TheOlympicgames”,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在现代化教学中,多媒体的参与能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既可以增大英语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又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充分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传统教学中英语教师对一些英语短文的呈现很伤脑筋,经常需要大量板书,非常费时。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省去很多时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各种功能,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通过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片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这些内容隐去;可以随机做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特别是高三的英语复习,与多媒体相结合,大大扩充了课堂容量,使学生的复习高效。比如在上高三的短文填词专题复习时,一节课就可以将近年来的福建高考题展示给学生,同时也链接了其他省份相关高考题。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教学内容,研究命题高考走向,整个教学过程明析高效,学生收获颇丰,这是以前的英语课所不能比拟的。因此高考英语复习课如果借助多媒体会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增大课堂容量,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课堂内外互动,达到创新教学方式的目的。“互动式教学”力求构建一个多维主体的综合性教学结构。它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互动,还包括构建教师、学生与教材、媒体、生活等涉及主客体关系的诸多要素的互动。首先,在课程体系上“,互动式教学”提倡“把生活引进教材”,要求师生不要把教科书看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可以根据教科书的知识点,自主地挖掘相关的课外资源,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科普常识,乃至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均可以有机地整合,作为拓宽学生学习信息源的一种重要渠道。同时,还可以“把实践引进课程”,构建与英语学科相对应的单学科活动课和多学科综合课,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仅仅是单一学科课的框架,架起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课内与课外,单学科与多学科等多层面和谐互动发展的开放型的课程体系,突出了新课标关于课程资源的内涵。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通过互动式的问题讲座、讨论等,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交流平台,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这样,教师也能够超越课堂的限制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师生互动的平台上解决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在英语词块教学中,针对农村中学学生实际情况,利用英语学习的游戏软件,模仿中央电视台娱乐节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英语解释或使用肢体语言告知他人这个词的意思,使对方快速说出这个词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参与,英语词块教学在愉快的氛围得到巩固,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资源组织工具,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资源组织工具,可以很好地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六》Unit4Globalwarming,指导学生开展了《十方镇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污染情况调查与思考》研究性学习。在指导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和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通过社会活动与英语学习相结合,学生在明晰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之后,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问题从网络中搜集材料,然后以幻灯片形式各组之间互相交流,将英语课本中有关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等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生相关英语学习的词汇量和相关背景材料,使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内化。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