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3 09:47:45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食品安全 新闻 报道 媒体 综述

在“三鹿奶粉”、“苏丹红”硝烟未尽,老百姓对餐桌食品仍然提心吊胆的时候,2010年,食品安全事件又接踵而至,“地沟油”、肯德基的“橡胶门”、圣元奶粉的“早熟门”……媒体对这些事件进行了大力地报道。新闻学者们对于这些报道进行了细致地研究。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食品安全”、“新闻”、“媒体”、“报道”等为关键词,选取2010年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整理,对食品安全报道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及研究理论进行总结,以期为食品安全报道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

一、食品安全报道的研究范围

在选取的22篇关于食品安全报道的研究中,有的是着重于事件报道本身,选取当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研究,如《以讹传讹成就麦当劳“橡胶门”》①;有的是着重于媒体本身,对某媒体整体食品安全报道的研究,如《上海主流报纸食品安全报道分析》②;有的是着重于探讨媒体责任及表现,套用理论研究媒体食品安全报道优缺点,如《框架理论视野中的食品安全报道研究》③。

从统计篇数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报道的研究者更希望通过对报道的分析,进而用理论解释研究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应如何作为,承担何种责任。

二、食品安全报道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目标文献的分析整理,2010年食品安全报道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报道本身的分析研究

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媒体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刊发大量的报道,这些报道能否做到及时、准确、公正?王宁④和李蕊⑤通过定量分析为主要方法对《人民日报》关于“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等三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中探寻主流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议题设置、报道体裁、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和不足。赵欣⑥搜集了2008年9月12日―10月23日《大公报》对“三鹿事件”的报道,通过标题、栏目、报道内容等分析《大公报》对“三鹿事件”的报道特征,认为在此次报道具有贝斯沃斯和凯莉提出的“典型的食品危机”报道的特征以及新闻报道中存在着“新闻螺旋”的观点。

也有学者对不同媒体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李⑦选取《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作为样本,对两报的报道数量、报道类型、报道主题、消息来源及版面编排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李妍⑧选择《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于关于食品质量安全危机的高密度跟踪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主题进行尽可能详尽的分析,研判在不同的国家利益、文化传统、政治制度背景下,两家报纸在报道角度、报道手法及报道影响方面的不同。

赵等⑨以饮食、营养、食品为关键词检索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数据库,共检索出1982-2008年间相关新闻报道943条,他们分析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对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关注程度、关注重点及其在近年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认为中央电视台有关食品安全新闻报道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前相关领域的现状,但媒体关注的热点与公共卫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间有所偏差。于⑩选取自2007年3月起至2008年12月,《纽约时报》关于中国消费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共计217篇。通过对所选取的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他认为,中国应该加快建设与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相适应的话语权系统,改变中国在许多与自身有关的问题上面临的话语权困境,让世界听到更响亮的中国声音。

2、对报道引起反应的研究

媒体对于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引起的影响,是研究者的关注热点,大量的文献都是关于此类的。

危琼⑾认为,近年来报纸对于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已经由单纯的曝光逐步呈现出理性色彩,并且呈现出多元化的报道趋势。她通过对《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两份不同性质报纸相关报道以及其它媒体部分报道的研究,认为媒体在处理和报道此类事件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其表现不仅关乎社会公器角色的实现和环境监测功能的发挥,而且关乎事件的解决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更多的是对食品安全报道不当的批评。门玉峰⑿在其《北京市食品安全的媒体适度监督作用研究》一文中列举了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不当炒作的5种表现:报道内容失实、混淆关键概念、夸大问题程度、解释说明不够、和以讹传讹。他分析了媒体在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报道时出现问题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有媒体自身的原因,媒于信息通道的末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和危机公关意识以及评估机构没有被纳入常规的食品安全体系。这些非适度性的问题,给企业和行业造成了损失,同时也为社会和公众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010年的2个食品安全事件“橡胶门”和圣元奶粉的“早熟门”最后都被确认为偏差,这不得引起新闻学界对于媒体食品安全报道结果的深思。

张彬⒀在《守望者还是终结者――试论面对食品安全,媒体所扮演的角色》一文中感慨,“作为媒体人,笔者曾不止一次目睹了食品安全事件毁掉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事件。当无良老板、企业得到应有下场而大快人心的同时,那些枉受牵连损失惨重的诚实守信者往往只能默默承担。都说媒体是惩恶扬善的有力武器,但面对着一家家消失的‘百年老店’,黯淡的‘质量明星’,我们除了扼腕,也不得不思考,这真的是我们想得到的结果吗?许多食品安全问题是在铅字、镜头、镁光灯下被刻意夸大、掩盖甚至扭曲了的。笔者看来,媒体应该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利益的守望者,而非终结者。”

3、对食品安全事件中媒体责任的探讨

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总则第八条,赋予了新闻媒体重要的使命: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马志红⒁认为,在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上,媒体该发挥的作用有:(1)发挥信息传递功能,及时对环境进行监测和预警。(2)发挥舆论监督功能,催促政府企业履行相应职责。(3)发挥社会协调功能,维护社会的稳定。

张超⒂更加强调报道的时效性,他认为新闻舆论监督的及时、时宜和长效是保证其起到积极社会效果的要件之一。只有在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监督下,民众才能吃到真正安全健康的食品。

温锦清⒃详细探讨了如何做好食品安全报道,他从三个方面着手论述:(1)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中国社会的媒体监督力度和反应速度已超过了监管部门,从而成为最及时最有效的监督;(2)在食品安全报道上,媒体要做到理智和有分寸。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3)要解决食品安全报道中出现的问题,既要依靠媒体的舆论监督,又要强化政府、企业、评估机构以及公众的积极作用,建立一个运转良好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体系。媒体方面要加强新闻自律,正确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要加强记者职业道德修养,杜绝恶意炒作;要培养记者的科学素养,倡导新闻报道的科学精神。

三、食品安全报道研究所选用的新闻理论

对于食品安全报道的研究,不少学者都采用了“风险社会理论”,如黄旦⒄,郭丽华的《风险社会视野中的中国食品安全报道――以2006年“多宝鱼”事件为例》,该文从风险社会的角度,以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为例,说明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会变成了食品安全的报道问题,这里面既有因果关系的难以确立,也有事件本身的后果无法测量,把责任全归之于媒体是不公平的。同时,中国的媒介在报道食品安全时,也必须改变观念,从自以为是的监督者成为客观公正的“雷达”。

也有学者借用“框架理论”的成果,兰州大学的万丽丽⒅基于框架建构理论,采用内容分析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以《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兰州晨报》、《东方早报》为代表的报纸媒体在2008年9月11日到2008年11月11日之间对于“三鹿问题奶粉”的报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语

食品安全大于天,做好食品安全报道也至关重要。本文期望通过对2010年相关研究的整理综述,对于后来的研究者能有所借鉴。总的来看,这些研究肯定了食品安全报道对于社会民生的有益之处,认为大多数媒体发挥了“社会观察者”的功能,但是也对报道失误所带来的弊端进行了分析与批评。同时,更多的学者运用新闻理论进行分析,也正试图寻找一条完善食品安全报道之路。

参考文献

①孙尉翔,《以讹传讹成就麦当劳“橡胶门”》[J].《新知客》,2010(8):20-21

②陈都,赵士林,《上海主流报纸食品安全报道分析》[J].《今传媒》,2010(5):76-78

③张晏,《框架理论视野中的食品安全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

④王宁,《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体呈现:现状、问题及对策――以〈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为例》[J].《现代传播》,2010(4):32-35

⑤王宇,李蕊,《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体报道特色及优化建议――以〈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为例》[J].《东南传播》,2010(6):37-39

⑥赵欣,《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特征及“新闻螺旋”――以大公报对“三鹿事件”的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0(3):69-70

⑦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比较两家报纸颁布前后的报道内容》[J].《新闻爱好者》,2010(3):18-19

⑧李妍,《由三鹿奶粉引发的食品质量安全危机报道》[J].《新闻爱好者》,2010(2):57-58

⑨赵,衣,李可基,《中央电视台有关饮食营养和食品安全新闻调查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8):4-7

⑩于,《涉华消费品安全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0

⑾危琼,《食品安全事故报道的趋势透视――理性色彩和多元化关照的回归》,2010(10):95-96

⑿门玉峰,《北京市食品安全的媒体适度监督作用研究》[J].《中国商界》,2010(4):9-12

⒀张彬,《守望者还是终结者――试论面对食品安全,媒体所扮演的角色》[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0(2):55-57

⒁马志红,《食品安全中媒体的监督作用》[J].《消费导刊》,2010(8):317

⒂张超,《从食品安全谈新闻舆论监督的时效性》[J].《才智》,2010(26),172-173

⒃温锦清,《食品安全报道和舆论监督》[J].《新闻战线》,2010(4):85-86

⒄黄旦、郭丽华,《媒体先锋:风险社会视野中的中国食品安全报道――以2006年“多宝鱼”事件为例》[J].《新闻大学》,2008(4):6-12

⒅万丽丽,《国内报纸媒体对于食品安全的报道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2

《食品安全学》主干课程教学改革近年来,由于频繁发生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恶性事件不断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已上升至人们主要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微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掺假以及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这也被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而开设的一门专业,于2001年开始设置至今已有10余年的历史。《食品安全学》作为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特色核心课程之一,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目前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对该课程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基本概念及原理解释清楚,避免混淆

食品安全学课程其理论性较强,需要掌握多元化的综合背景知识体系,理论与实际应用联系广泛的学科。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轻松地去学习这门课程,首先需要解释清楚食品安全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食品安全学的基本原理。例如,食品安全学中涉及到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两个基本概念必须严格加以区分,避免造成学生对概念混淆。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卫生是为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危害人体健康而采取的综合措施。大部分学生初涉及到这两个概念时,比较容易混淆。其实,这两者的关系就是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食品安全是食品卫生的充分条件。政府职能部门也通过执行全面的食品安全法来代替片面的食品卫生法。关于食品安全学的基本原理总结归纳包括以下四大基本原理,即“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体管理理念,风险分析理论,透明性原则,法规效益评估。对于理论性知识体系的阐述可以通过以教师授课为主,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参与课程的探索与讨论为辅助手段可能更有助于对理论知识体系的掌握。

二、与国际发展趋势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改革

与时俱进,掌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结合国内外食品安全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特点及学科特色,尽量做到教与学和实际同步,提高学科专业的实践性与创新力,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最广、最实用的信息。食品安全学涉及多个相互交叉的学科领域,要求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体系,课程内容广泛,包括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和因素、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评价和管理及安全食品的生产开发等内容。针对专业特点结合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对教学内容适当优化。目前,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看,主要是从事食品、化妆品等的分析检测、动物检验检疫以及质量控制等工作,故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强化关于食品安全检测以及安全评价管理相关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通过积极倡导多媒体教学是使食品安全学教学“活”起来的最有力的手段。如ISO系列、GMP、HACCP、食品风险分析及食品防护等内容,以前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认为知识很难理解和吸收。现在增加了教学录像和动画短片,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而且使学生感性认识增加,接受效果较好,避免陷入纯粹理论说教束缚,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三、要求学生主动关注最新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针对有代表性实时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分析

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对于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求他们去主动关注相关的最新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对于一些有代表性的实时案例可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例如,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之一,由于农残超标影响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检测手段的高端精准化以及严厉苛刻的标准法规已成为目前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首先需要对农药的种类、使用范围及检测方法包括国标方法以及一些快速检测方法等进行阐述。对于存在的这种贸易技术壁垒如何去克服,需要将我国现执行国标检测方法与国际公认的标准法规(如欧盟标准等)接轨,如何利用先进,权威,国际认可的分析手段进行检测并严格把关。另外,我们知道食品的流通范围广,流通速度快,流通环节少,对于达到老百姓手中的那些瓜果蔬菜中是否存在农药超标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等政府职能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有效采取快速安全可靠的检测手段确保这些食品的安全性,将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快速准确地反馈给消费者,人人都能吃上放心食品,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相关最新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以满足我们日常食品安全监测需要。

四、与优秀食品企业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

如何实现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一体化,作为一名工科学生,不但要求他们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当前的食品安全教学除了教授专业知识以外,还要通过与生产企业相互对接,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感受具体每个环节的控制。为增加学生对食品生产现场的感性认识和安全生产过程管理知识的认识,本专业老师积极联系与周边一些优秀食品生产企业,如南京卫岗乳业、上海太太乐鸡精、上海金龙鱼等建立了学生实践实习基地,通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实际生产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加深对食品安全管理控制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每次实习结束,通过学生实习报告可以看出,他们通过现场实践体验,对食品生产现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锡文,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17.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从食品安全性的概念、我国食品安全性的现况、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食品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性的改善。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的意识均在不断地增强,功能性食品、绿色食品、转基因食品等用语频繁出现在媒体和日常生活中。让城乡居民长期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放心食品”,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从食品安全性的概念、我国食品安全性的现况、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剖析。

1、食品的安全性的概念

由于科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食品安全性问题的内涵及轻重缓急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也不完全相同,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理解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品安全性定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在我国食品的安全性通常被解释为“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把握”。所谓不良反应包括由于偶然摄入某一种食品对机体所产生的急性毒性(伤害)或长期微量摄入所产生的慢性毒性,例如致癌性和致畸性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分析技术的提高,有些曾被认为是绝对安全、无污染的食品,后来又发现其中含有某些有毒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导致消费者慢性中毒或危及其后代健康;而许多被宣布为有毒的化学物质,实际上在许多食品特别是在天然食品中以极微量的形式广泛存在,并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有益于人体健康。因此,评价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并不是根据其内在的固有毒性,而是看其是否造成实际的伤害。

2、我国食品安全性现况

我国食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最严重的就是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重大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用甲醇制作毒酒,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在火锅中加入罂粟壳,用生石灰做豆腐以及阜阳奶粉等事件层出不穷。仅2006年就发生过多起食品安全问题:苏丹红事件,超碘奶事件、变质奶事件、孔雀石绿事件等等。接连不断的食品危机,使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忧心忡忡,人们不禁要问,还有安全的食品吗?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日常议论和关注的话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对人民的身心健康、整体生活水平、食品工业乃致整个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食品安全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切实研究食品不安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对策,逐步消除食品的不安全因素,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体系。

3、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

专家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近年来,每年卫生部接到食物中毒报告100~200起,涉及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除意外事故外,大部分均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如80年代在上海因食用污染毛蚶引起甲型肝炎大爆发累及30万人。从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出发,微生物性危害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也始终是各国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努力控制的重中之重。

(2)长期使用农药、兽药、化肥、及饲料添加剂。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化学成分对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棚式蔬菜,为防止病虫,菜农往往超量喷洒农药或使用高激素、高营养素,使农作物超常生长。由于这些化学品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在食物链、环境和人体中可长期残留,对食品安全性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比如说有机污染物中的二恶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合物及副产物,都具有可在环境和食物链中富集、毒性强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性威胁极大。在人类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食品中的环境污染物可能有增无减,必须采取更有效的对策加强治理。

(4)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加工、包装、运输以及贮藏过程中,为了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增强食品的感官性状,适当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是必要的。但是要求使用量必须控制在最低有效量的水平,否则会给食品带来毒性,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存在着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如使用量过多、使用不当或使用禁用添加剂等现象。

(5)食品加工、贮藏和包装过程。食品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杂环胺等),在加工过程中,会用到机械管道、锅、塑料管、橡胶管、铝制容器以及各种包装材料等,也有可能将有毒物质带入食品。另外,食品贮藏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龙葵素等化合物,也给食品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性问题。(6)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或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7)市场和政府现有措施不完善,仍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食品标签滥用,违法生产经营等。

概而言之,食品不安全因素可能产生于人类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其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特别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可因生物富集作用而使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受到高浓度毒物危害。

4、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

(1)强化政府监管,对监管不力、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有关部门实行问责制。

(2)加大对造成食品安全事件有关当事人、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3)研究、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严格监控,保障食品安全,同时有关信息,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4)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控制水体、空气、土壤的污染,改变当前食品污染状况。

(5)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

(6)切实从源头抓起,防患于未然,消除食品污染于发源端。比如说减少农产品的污染情况,可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等化学品等。

(7)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确保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受害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市场存在的假冒伪劣食品能得到及时的收缴、查封;

(8)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改进饮食习惯,革除不科学、不文明的饮食方式,少吃或不吃油炸、熏烤及霉变食物等。

综上所述,吃的营养,吃的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重视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一定会稳步改善,从而使人们吃上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食品安全-现状与形势,江西食品工业,2003,1,4

[2]南庆贤,吕玲,动物性食品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家禽,2002,24(22),6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2-0006-03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现状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始建于2004年5月,2004年9月招收第一届学生,至今已建设11年,共毕业七届741名学生。目前招生规模稳定在80人到100人,在校生341人。学生来自黑、吉、辽、皖、湘、冀、鲁、豫、川、宁、陇等十多个省份,第一志愿录取率高,生源充足。近五届毕业生413人,平均就业率93.2%,就业形势较好。本专业现有教师28人,其中任课教师24人,实验教师2人,实验员4人。年龄、专业、学历、学缘、职称结构较为合理。本专业现有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与营养、物理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六个课程组(即教研室);有一个食品化学实验室(省教育厅挂牌的教学实验室),由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分析、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五个分实验室构成。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毕业须修满160学分到164学分,其中专业部分(基础平台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习课、技能训练课)88学分到94学分,其中实践教学为35学分到40学分。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以课程建设推动专业发展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本专业在“物理化学”、“食品法规与标准”、“粮食化学”、“食品分析与检测”、“仪器分析”和“食品工业与环境科学”等课程建设中,不断根据专业特点完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规划方面,六个教研室和系里都有年计划和五年规划,分期分批地培育校级精品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印记课,并严密组织,开展其教学工作。教师授课能力培养方面,采取外派进修学习、参加“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注册培训、听校外教学名师讲座、参加全国性教研学术会议、老教师和新引进教师签订师徒合同、岗位自学及互学等方式,学习其他院校课程建设经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授课方面,结合教学改革,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理论授课追求“准、精、透”,实践教学坚守“实用、灵活、综合”。教学管理和检查方面,每年都在开课前对新开课程或新任课教师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案、讲稿等)进行检查;举办青年教师课件评比、授课技能比赛;实施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每年对所有授课教师进行听课和讲课水平排序。目前,后三种课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近年先后在“食品营养学”、“食品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食品分析”校级精品课建设中涌现出4名优质课教师、1名校优秀教师,成效斐然,名列学院前茅。

(二)以教材建设奠定课程改革基础

课程是教改的基本元素,教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建设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教改成败。目前已有《应用物理化学》《应用物理化学实验》《食品工业环境污染与治理》和《功能性食品》4部本专业教师主编教材在用,前两部为规划教材,后两部为学校立项特色教材。前三部教材紧密结合专业实际,突出新颖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内教材空白,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还自编了12门课程的实验教材和13门课程技能训练讲义,使用效果均很理想。《应用物理化学》教材获2010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二等奖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1年度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河南科技大学等校连续使用多年。本专业教师主编的《食品分析》和《粮食化学》两部2014年出版的教材也分别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粮食工程专业的相应课程教学中。近四年,本专业教师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出版教材8部,其中主编教材3部,副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3部。

(三)以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育人质量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深化。有效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式教学、研究型教学、启发式教学、驱动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1-6]。教师们致力于教书育人,多人受到学校教学督导、学生和同事的好评,得到了职能部门的肯定与表扬。教学中普遍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按照板书体例制作多媒体并使之与板书互补,内容充实,详略得当,文图并茂,动静相合。使教学内容展示更清晰,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增加了教学内容表述的灵活性。每年都组织教师多媒体课件比赛,涌现出以“食品营养学”等课程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课件。授课教师每学期初都申报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改革立项,要求其教学中严格执行并有所突破,年底写出总结,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扎实有序地推进。

以研究型教学为代表的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开展研究型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化学”等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基础上,选定食质12―1班作为研究型教学试点班,确定了“物理化学”、“食品生物化学”等10门课程为研究型教学课程,构成了系统的研究型教学课程体系。选配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任课,要求任课教师设计好教学环节和内容,在课堂管理上有创新、教学内容上有探索、教学方法上有突破。采取“理论联系实际,以用为先,授导结合”的方法教学;以科学、灵活,能够体现研究型教学本质的考试方法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采用新颖、高水平的教材,采撷相关专著和论文精华充实讲稿;课前认真备课,教学文件特色鲜明、内容充实;教学情境与任务设计契合学生状况,确保高效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研究型教学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所学知识更贴近实际。教学中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堂上讲解课程的部分内容或习题、讲解课程技能训练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课前的实验准备工作等。在该过程中,学生提前学会了查文献、制作PPT讲稿,提高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水平,强化了实验技能训练,锻炼了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在2015届毕业生座谈会上,这些做法得到学生的普遍推崇。目前已完成7门课的研究型教学工作,教学效果突出。已结题的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和实施”,其研究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课及重要选修课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专业调查(社会调查)、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所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模式新颖,实施效果理想。研究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联系专业,教学内容注重实用,知识技术注重新颖,有力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中具有推动与引领作用。

(四)以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品质

1.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实习基地建设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促进校―企、校―政联合,培育和扩展实践教学基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实践教学。在增加课程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际问题,将实习教学行为与企业生产经营、政府宏观监控和百姓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融教学内容于实际需求之中,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7]。2014年下半年以来,与《大庆晚报》合作,开辟“较真儿实验室”专栏,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独立检测工作,解答市民关心的食品营养与安全问题;协同《大庆日报》主办了“大庆市首届食品营养知识竞赛”(面向市区中小学师生、幼儿园教师及家长)。这两项活动在大庆市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参加此项工作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此外,在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实习教学也获得满意效果。

2.创新实验项目研究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

新。创新实验项目研究是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近四年较系统地开展了以“山梨酸燃烧焓变测定”、“食用植物油热值测定”、“植物凝胶食品制作”、“淀粉的糊化性质测定及粉丝的制备”、“水数法测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值”和“响应面法优化苣荬菜多糖的提取工艺”为代表的院、系两级创新实验研究项目11项,其研究成果分别以课程实验(包括开放性实验)、毕业论文教学等形式应用于教学中,一些成果还作为研究型教学实例用于理论课。这项工作促进了实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本专业教师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3.课程技能训练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针对大众食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开展以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为核心的综合技能训练。近年共开展了“仪器分析技能训练”、“食品分析与检测技能训练”、“食品微生物学技能训练”和“食品法规与标准技能训练”等11门课程技能训练,实践证明,技能训练是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8]。

4.管理创新促进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适度提前开展毕业论文教学和毕业论文教学的科学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学生就业、考研等腾出了更多时间,客观上为提高学生考研录取率与就业率做出了贡献[9]。2008届到2011届在第六学期就启动毕业论文工作,部分教师甚至物色大二学生参加其科研项目研究或创新实验项目研究,学生也以此为基础提前完成其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教学紧密结合教师科研、创新实验项目研究、学生“大创项目”及社会实践,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这种做法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也深受教师赞同。近三年本专业22名教师共指导2008级―2010级毕业论文366篇,其中优秀论文10.93%,良好论文79.51%,中等论文8.74%,及格论文0.82%,答辩一次通过率100%。2004级至2007级毕业论文平均成绩是:优秀13.9%,良好62.4%,中等20.2%,及格3.4%。总的情况是近三届毕业论文整体质量好于以往,优秀率略低是严格控制比例的结果,优良总率为90.44%,比以往76.3%的优良总率高出14.1%,而中等率和及格率分别降低11.5%和2.6%。2012年以来广泛开展的“大创项目”研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0]。

(五)以考试方法改革兴盛尚学之风

本专业教师讲授的所有课程,指导的所有课程实验、课程技能训练、实习、毕业论文等,在执行学校有关成绩考核规定的前提下,不断深入探索,制定了适合各门课程的成绩考核方法。涵盖项目涉及:出勤、笔记、教材、提问、作业、实验、测验、课程论文、试卷等。该做法体现了成绩考核的综合性与科学性,对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十分有益。不少课程的考试方法改革特色鲜明。“物理化学”等课程开展并不断完善开卷考试改革[11],同时探索闭卷考试改革。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不同方式的考试,使考试方法系统化、专业化。“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施“一页开卷”和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并举的考试方法。“食品化学”课程尝试了“半开半闭式考试”改革。这些改革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六)以教改研究增强教学活力

近三年,本专业教师围绕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积极申立各类教学研究项目。2012年以来获批了省教改工程项目1项(“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示范中心建设”)[12]、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3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和实施”等)、“食品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等校教改研究项目6项。专业建设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发表34篇教研论文,较系统地总结了教学研究成果,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也弄清了今后教改工作的努力方向。

三、结语

第一,教学改革要充分发挥教育主导者和主体者的作用。教师和学生是教改的基本力量,需要师生全力投入其中。只有激发出教师的创造力与使命感,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才能取得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专业建设的飞跃。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能是引导与服务,但该功能在目前高校中并未得到应有的发挥,更多的是主观意志与行政指令。

第二,教学无定法,教改无止境。在专业建设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更不能一劳永逸或坐享他人成果,一切都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地不断探索与完善。

第三,学制改革、学分改革仍须深化。虽然多数高校的学制为四年到六年,但依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很难提前毕业,较差的学生也能在四年毕业。修学分还缺乏灵活性,选修学分的自主性受客观制约较多,学生选定专业后的自由发展空间也很有限。

参考文献:

[1]刘志明,孙清瑞,李秀波等.食品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

研究型实践教学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3,(6).

[2]包鸿慧,周睿,曹龙奎等.食品专业渐进式实践教学改革

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6).

[3]唐彦君,张丽媛,余丽芸等.多方位互动式教学模式在

“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4]张丽媛,于润众,姚笛等.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仪器分析”

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

[5]王颖,徐炳政,姚笛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

改革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

[6]张洪微,崔素萍,刘海军.“食品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2).

[7]刘志明,张丽媛,张丽萍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

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5).

[8]刘志明,王欣,姚笛等.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技能训练

教学改革的认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2).

[9]刘志明,张丽媛,马萍.食品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实践与认识[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

[10]刘志明,张影,于洋.食质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的

实践与认识[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4).

[11]刘志明,孙清瑞,王琴.高校扩招背景下开卷考试模式

探讨――以物理化学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

研究与评估,2011,(9).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教学探索;食品科学;食品安全;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3-0155-02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Food Additive" on the Food Nutrition and Detect Specialty

Duan Yanhong et al.

(Xinxiang University,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453003,China)

Abstract:"Food additive"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food nutrition and testing maj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ave strong theoretical,practical and advanced,students are difficult to grasp some knowledge,therefore,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arrying out food additiv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This article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of "food additive",course teaching exploration,gained some experience,which is of reference to colleagu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Food additives;Teaching exploration;Food science;Food safety;The teaching case

食品I养与检测专业的《食品添加剂》课程主要研究调色类、调香类、调味类、调质类食品添加剂、食品防腐剂、食品抗氧化剂、食品酶制剂、食品营养强化剂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化工、化学、生物、食品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营养科学、食品安全等学科及发展。《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已经初见成效,取得一定的效果。

1 教学探索和实践

1.1 选择恰当的《食品添加剂》教材和相关参考书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素材。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教材有很多版本,如食品添加剂(第二版,孙宝国,化学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李凤林,化学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高雪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食品添加剂(第三版,彭珊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高彦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迟玉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基础(第二版,高彦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郝利平,中国农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汤高奇,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等。这些教材知识点各有侧重,各有优点和缺点,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教材极其重要。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13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选择的是食品添加剂(第二版,孙宝国院士,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它涵盖了9章内容,其中也包括食品行业的主要技术和食品科技前沿方面的内容。

1.2 优化《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内容 优化《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大纲,在保证课程完整的情况下,尽量压缩课时,增加食品科学的新进展和新前沿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教和学生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其他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体现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完整性和科学性,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有些内容采取研究性学习,如“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找到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有些内容采取分组学习,如将2013级46位学生分成8个小组去超市调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有些内容采取讨论式学习,如讨论食品添加剂是否使用,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有些内容采取探索式学习,如调色类食品添加剂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探索食品着色剂、食品护色剂、食品漂白剂的知识和使用情况。有些内容采取实践教学的方法,如去新乡学院西餐厅进行食品添加剂课程实习,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深入理解。

1.3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恰当利用 对于《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理论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样有利学生的理解。有些实验比较容易做,耗时也短,可以安排学生去做;有些实验比较难做,耗时也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可能做不完,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后再做。验证性的实验可以适当减少,设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可以多做。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激励,有利于提高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4 经典教学案例剖析 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部分的教学,对于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案例可以融合在教学过程之中,如点心中的糖精、方便面中的塑化剂、猪肉中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红心鸭蛋中的苏丹红、饮料中的柠檬黄、腐竹中的吊白块、各类食品中的防腐剂、激素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三聚氰胺牛奶事件、面粉中的增白剂和强筋剂、食品安全和抗生素检测以及木糖醇口香糖等案例,以提高学生兴趣。

1.5 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搞好和完成自己的教学和科研项目之外,也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教改和科研项目中来,如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关系探讨、新乡学院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研究、大学生对乳制品安全认知研究、转基因食品安全认知研究、大学生食品添加剂认知研究、苹果醋研究进展、酸奶制作方法探讨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科研意识和个人素质以及综合能力。2014年到2016年学生参与老师项目发表相关论文10篇。

2 结语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其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改革的好坏会对大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进行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探索可以为河南省和新乡市培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高技能创新应用型和综合性人才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段艳红,文博.高等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本科)教改实践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6,,33(1):119-122,125.

[2]李小英,杨瑞,李延兰,等.普通生物学教学与模式改革[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3):232-233.

[3]段艳红.高等学校《普通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7):158-159.

[4]袁小风,柴惠,张林.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30(6):84-85.

[5]段艳红.高等院校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导入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5,6(22):154-155.

[6]孙全,舒坤贤.普通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9(2):91-92.

[7]段艳红.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改与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8):357-359.

[8]宋贺,董召荣,魏凤珍.农业生态学专业学术型和应用型兼顾教学改革浅探[J].生物学杂志,2015,32(2):100-102.

[9]段艳红,董斌.高校食品添加剂课程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7):345-346

[10]杨文权,寇建林,慕小倩.高等院校生物学综合实习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生物学杂志,2015,32(3):96-99.

[11]史刚荣,徐燕英,张铮.高师植物学综合实习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生物学杂志,2015,32(3):96-99.

[12]李能树,尹若春,张书祥,等.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以食用菌实践教学为例[J].生物学杂志,2015,32(2):110-112.

[13]夏潇潇,葛春梅,吴茜茜,等.生物工程与工艺模块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6,33(1):116-118.

[14]段艳红.高等院校本科应用型转型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3:67-69.

[15]孟建宇,张峰,陶羽,等.微生物学实践课程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生物学杂志,2015,32(1):103-106.

[16]段艳红.园林本科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教改探讨[J].广东化工,2015,42(309):226,222.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物性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78-03

食品的生产、质量与安全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目前,食品科技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震撼,各国的食品产业空前崛起,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主要体现在食品加工原材料包括各类农产品、畜产品及水产品、食品添加剂等的种类、数量乃至生产效率等的空前增长,以及食品的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设备和手段的不断升级换代和食品种类的多样化等诸多方面。然而,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食品加工、贮运和销售等环节,迫切需要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专门人才来从事食品及其加工原材料的检测、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估与评价、食品销售市场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高食品工业的生产质量与安全控制水平,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Food Quality and Safety)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适应现代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而设立的。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3年率先在全国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以来,全国已有170余所高校陆续开设此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国缺乏统一的课程设置体系和专业培养计划,作为一个新生专业,各培养单位依托自己原有的优势课程、优势教师资源和优势教学资源来对本校的食品安全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进行设置和规划,导致各院校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1]。

一、食品物性学的学科地位

《食品物性学》又称食品物理学,主要研究食品及其原材料的物理性质,具有与《食品化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是食品学科领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食品及其原材料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食品物性学涵盖了比物理学更广泛的研究内容和更复杂的知识体系。食品物性学的发展从单一的食品流变学基础,到食品质构,和目前较为系统的食品及其原材料的基本物理学特征、力学特性、热特性、光学特性、磁特性等相对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2-3]。在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食品物性学课程体系,第一部教材是1998年李里特教授编著出版的《食品物性学》,目前国内食品物性学教材还包括李云飞教授等和屠康教授等人编著的几个版本的教材。物理科学领域的学科理论及其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也推动着食品物性学知识结构体系的不断更新、向前,所以物性学又是一门充满潮气的、不断进步发展的学科,已成为食品领域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以食品物性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也诞生了食品科学的若干研究方向,如以光学特性为基础的食品无损检测、以流变学理论为基础的食品高分子和胶体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以物性学理论为基础的各种食品保鲜加工技术等。目前,全国大部分设有食品专业的院校以将食品物性学列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和食品相关硕士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二、食品物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食品物性学的总课时数为33,其中理论课时数为24,实验课时数为9,并将其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而作为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习食品物理性质及其与食品品质的内在关系、食品物理性质表现的内在规律及基本理论、学习食品物理性质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学习如何利用食品物性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最终服务于食品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另外,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及实践,希望学生加深对相应物性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熟悉物性学测定的基本方法,各种测定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应用物性学知识与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食品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两个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方案有所不同,但二者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这也导致了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学中各种弊端的出现。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物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物性学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感官评定等课程为其学科基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两个专业,虽然这些课程都在开设,但是部分课程课时量不同,如前者食品工程原理的课时数为48,后者只有32;食品感官评定对于前者为必修课,而后者为选修课。不同专业学生的各种基础课教学目标不同,同时相同专业学生对课程选择种类不同直接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并造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如下问题:

1.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选修食品物性学的人数偏少。据统计,近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选修食品物性学的学生数均不足该专业总数的1/3,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受到学分的限制,部分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选修课程过多,学分已达到培养要求,在参加专业课程选择的时候选择余地较小,因为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不鼓励本科生超学分选修课程,并且具有相关控制措施,使这些学生无法选择包括食品物性学之内的许多专业选修课。二是由于部分学生惧怕学习食品物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的不同,导致相关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学习食品物性学时接受能力不高、学习压力较大,因而放弃选修该课程。三是因为部分学生渴望拿到高的考试成绩,而选择容易掌握、理解并且容易拿到较好考试成绩的课程,而对于食品物性学这样需要花费较多精力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的课程表现出“不喜欢”。这应该是应试教育大环境所导致的结果,高校校园里,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与奖学金评定、荣誉称号的获得以及保研资格的取得等各种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被迫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其“喜欢的”课程。

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食品物性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单纯地从物性学相关知识对食品安全保障的作用方面来讲,有很多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建立在物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如以物性学理论为基础的食品品质检测,各种光谱检测手段和无损检测手段等都是直接和间接衡量食品安全性的依据。另外,研究性大学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其重要目标,也就意味着有相当一批学生将要选择求学深造,进入科学研究的大门。多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毕业生最终选择攻读研究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以上。食品物性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是食品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食品物性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一切种类的食品及其原材料,物性学知识的储备也是食品科学研究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需要对此熟练掌握并运用。从这个角度考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同样的物性学技能。

3.课堂气氛不活跃。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面前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解积极投入到课堂内容中,思维活跃、积极思考;而后者的课堂气氛总体显得较为沉闷,甚至有部分学生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专业在基础课程设置和部分课程课时数的有所差异。如前所诉,食品物性学的相关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感官评定等,学校培养方案两个专业的学生在这些课程的授课要求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了不同专业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存在差异,进而出现两个专业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时不同的课堂表现和课堂气氛。

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物性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对于食品物性学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以上相关问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1.调整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及授课要求。根据“重基础、宽口径”,培养符合型人才的教育精神要求,各高校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加大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表现在开设较多的基础课门数和课时数等方面,而压缩专业课的教学,表现在减少门数种类和课时数等方面。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学科交叉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开设多门相关基础学科如食品科学、化学、物理、生物学、医学和管理学等课程,但学生毕业要求的总学分是一定的,只能取消部分专业课或压缩课时数来达到培养方案的要求,导致形成学生知识面虽然较广,但基础欠扎实的特点,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带来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结合相关教育精神和人才培养的社会的要求,进行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探索制定适合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教学与学习的食品物性学教学大纲和教学手段。由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异,两种专业的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着差异,对两个专业进行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必然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任课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及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来量身定做适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

3.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认识食品物性学学习的重要性。不少学生抱着修学分、拿成绩的态度学习食品物性学,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该门课对其专业技能的形成和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还有不少学生因为基础薄弱,课堂讲授时不能够积极随着教师的思路分析思考,在课堂表现较为沉闷,学习效率低下,长期下去只能放弃学习,只求应付考试即可,对这类学生应该结合大学的教育特点鼓励他们在课外时间通过相关资料自学有关基础课程,以提高食品物性学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郭钦,徐斌,崔恒林,姜松,董英,马海乐.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和思考――以江苏大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5):85-86.

[2]万茵,付桂明,胡晓波,涂宗财.食品物性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江西食品工业,2010,(1):14-15.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教学改革项目(JY1302071)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监管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其安全性一直都深受个人和社会的关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饮食文化的日益多样化,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下热门话题。近年来,我国食品问题不断暴露,无论公众还是国家对食品的安全都非常重视。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再到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大头娃娃、三聚氰胺以及最近的毒薯条和牛肉膏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目前问题食品源头污染越来越突出。这其中与我国的国情有关,我们食用的食品原料都是由两亿多农户以分散的方式生产,所以有组织的农民非常少,以及我们国家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再加上市场利益的驱动,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及红心鸭蛋事件的发生等等。

二、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不断曝光,涉及到食物中的方方面面,馒头中的增白剂,餐饮中的增味剂,地沟油,食品运输过程中的防腐剂,蔬菜的农药,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有些食品的苏丹红,海鲜中的线虫病,还有瘦肉精、三无产品。另外,还发现市场上一些绿豆芽含有氮化肥;一些色泽好看的菜梗是用氨水腌制出来的。可见,现在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同时也暴露出的食品问题呈现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三、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过去检测食品是否安全,只是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来执行。而现在更要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食品添加剂的泛滥使用、非食用油的使用等等来监管。

三.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监管部门没有监管到位,很多时候做得都是表面工作,一般在食品安全事故前以及事故发生之后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或者本身在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能设置方面存在“真空”状态,从而不能有效的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事故频发。

第二,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还不成熟,这就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像三鹿奶粉事件所影射出的是食品所遭受的化学污染,由于非法使用添加剂,使得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的含量明显的高,这就由于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执行和操作过程中,各个部门在监管的过程中,大都适用本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且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势必会造成监管的混乱,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

第三,消费者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消费者自身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辨别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搜索成本很高,要耗费很大的时间,金钱。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往往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另一方面我国关于食品安全信息的体系还没有建立,对食品安全的信息的公布与传播具有滞后性。例如,在2009年8—10月,北京市丰台区已经连续发生4起扁豆中毒事件,发病人数达64人。据调查表明,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烹饪者未将扁豆煮熟、炒熟。其实像扁豆、豌豆、四季豆这三种蔬菜,其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如果对它们加热不完全就被人们食用,则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食物中毒。人们在炒菜时如果事先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就可以避免这类食物中毒事情的发生。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第一,以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为契机,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尽快制定并出台《食品安全法》,使其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法,确立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指导作用。

第二,建立健全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要求工商部门在进行企业登记的时候,必需按照法定的程序,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来处理,对申请核准登记方的资质和条件进行核实,对只有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才准予登记,颁发营业执照。同时,食品质检部门要随时对食品企业进行随机抽检,如实汇报,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第三,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建议在全行业推广ISO、HACCP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坚决避免不符合条件的食品企业进入市场。

第四,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参考文献:

[1]李震海,《食品安全法》的不足与完善坛〔J〕,2009.(6).

[2]高阳,杨薇等.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

[3]杨洁彬,食品安全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食品安全;演化博弈;政府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ood safety issues related to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 food saf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healthy, enterprise is the main undertaker of food safety,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governm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imperfect, food safety incidents occurred frequently.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a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mited rationality, we should analyze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 the game process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or regulatory conditions, enterprises choose the strategic choice for production safety and production safety, and consumers choose buy or not, as a result, the government's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o enterprise's production safety is effective, in the process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executive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

Key words: food safety;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the government

0 引 言

食品问题是民生基本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到公众的幸福水平,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食品问题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公众的形象,2014年,零点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等20个城市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18~60周岁的居民,随机选取3 166位进行访谈。从调查结果来看,77.8%的公众对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现状持负面评价,其中,17.8%认为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非常差”[1]。虽然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比如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己经形成了以《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基本法律为基础,以有关食品安全技术标准等基本法规为重要补充的相对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2],但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食品问题不仅危害人们身体健康致使家庭破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比如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毒大米、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食品安全问题,而食品安全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顾客不能获得企业产品的基本信息,工商部门的有意舞弊,受害消费者的不举报,都使得消费者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食品安全信息。代文彬、慕静、马永军(2014)从供应链角度研究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应如何进行食品安全风险防控[3]。陶红茹、孙韶云(2014)分析了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并建立博弈模型,得出了政府监管的重要性[4]。刘刚(2016)基于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搜索的有效性分析了消费者信息搜索与自我保护及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三者关系[5]。王常伟、顾海英(2014)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沿革、现实与趋向,对我国食品制度的变迁做了很好的回顾[6]。华锋(2015)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地阐述,并指出了问题,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给出了意见,指出了集中监管、多方共治将是未来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改革的重要趋向[7]。

可见,近年来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从供应链到物流发展,从政府、企业到消费者行为选择都没间断过,本文就是研究在政府、企业、消费者仅具有有限理性的前提下,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从静动态的视角,分析三者的策略选择。本文第一部分为基本假设,第二部分为政府与企业的静动态博弈模型分析,第三部分是消费者与企业的静态博弈模型分析。最后是总结。

1 基本假设

1.1 政府与食品企业的假设

食品安全问题包括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在没有取得与食品生产相关的证件之前非法生产食品、使用非法添加物或过度使用添加剂、生产过程工艺不当、滥用食品包装物造成的食品污染、虚报食品相关信息等,企业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承担者,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企业利润的获得不仅与微观环境相关,还与政府政策与支持息息相关,从短期来看,生产不安全产品可以节约成本从而获得短期利益,但从长期来看,企业不安全生产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政府会为此支付大量的成本理由不安全生产造成的损失,政府部门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还要维护社会稳定。不安全生产从短期来看可以使得政府部门完成相应的指标,但不安全生产造成人心涣散,社会恐慌,不利于社会稳定,而政府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是第一位的,所以在不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矛盾。

3 结 论

本文通过建立食品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复制动态过程得出了如下结论:当食品企业进行不安全生产的成本大于安全生产时,理性的企业会选择安全生产,此时,企业的策略不随政府的策略而变化;当食品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成本大于不安全生产时,企业的策略会随着政府监督的力度而变化,当政府监督概率和惩罚力度都很大的时候,理性的企业选择安全生产概率就大;当政府监督的成本大于监督所获得的利益时,理性的政府会选择不监督,此时政府的战略选择不会随着企业的策略而改变;当政府监督的成本小于监督的收益时,理性政府的战略选择会随着企业生产的情况而变化,当企业不安全生产的概率越大时,政府进行监督惩罚的概率也越大。另外本文通过分析企业与消费者的静态博弈可知,当政府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打击,加强监管力度,使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成本高,就会使企业间接放弃生产不合格产品。

参考文献:

[1] 张媛. 八成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不满[J]. 市场研究,2014(9):45-47.

[2] 董泽华. 论我国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J]. 法学杂志,2015(1):123-132.

[3] 代文彬,慕静,马永军.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策略体系研究――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视角[J]. 企业经济,2014(6):63-67.

[4] 陶红茹,孙韶云. 地方政府与企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博弈模型[J]. 统计与决策,2014(23):44-47.

[5] 刘刚. 食品安全视角下的消费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J]. 农产品质量安全,2016(2):35-42.

[6] 王常伟,顾海英. 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沿革、现实与趋向[J]. 社会科学,2014(5):44-56.

[7] 华锋.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4):44-48.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食品安全学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73-02

食品安全学的研究对象是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发展变化规律、预防与控制食品安全的技术和措施。因此,食品安全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确保人们有安全可靠的食品,以保障人身健康。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加入WTO,我国食品的安全性面临着严峻挑战,出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无论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还是监督管理行政部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

1 食品安全学的课程特点

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在管理层面上属于公共安全问题,在科学层面上属于食品科学问题。因此,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研究与解决,既是一个技术性问题,需要运用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技术,又是一个管理性问题,需要运用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和技术。也就是说,食品安全学的学科基础和学科体系相对来说是比较实践性的,要有针对性地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讲解,才会让学生更好地处理好学科与实际课程之间的关系,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将实际的工作环境与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下场,做到有效地把握学科的内涵以及课程学习的内容,要针对食品安全学的问题,将这门课程作为载体,与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影响公共食品安全的问题相对应,从而通过理论学习解决实际的问题。这门课程与公共食品息息相关,食品是公众每天都要接触并吸收到身体的重要成分,要控制好食品安全的问题是刻不容缓,更是要每时每刻都要关注的,要积极地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其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好问题。

2 食品安全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对于食品专业学生而言,由于食品专业基础相对比较差,对食品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在课程安排和设置上显示出不合理,作为学生除了要完成课堂内的学习内容外,更主要地需要课程的阅读训练,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意识。单单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是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到有用的知识的,学生要积极地在有限的课程设置的情况下,多加强课外的学习,才有保障学习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2 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采取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语法与翻译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枯燥无味,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2.3 互动式教学缺乏

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因素,使得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少,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食品安全学习和接受能力。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显示出不够积极地态度[3]。

3 食品安全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教学手段的选择要关注细节

在食品安全学教学中,要抓住细节部分,特别是食品安全学的课程知识内容要有耐心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只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这些细节问题,才会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要从细节出发,帮助学生克服每个难点,学生在学习食品安全学的同时,可以将食品安全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记忆更牢,使用更活。

3.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让学生在学习食品安全学时,才能充分地认识到学习食品安全学的乐趣。食品安全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兴趣时,才会体会到学习食品安全学的动力。而对于食品安全学学习过程中,要从各个层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让食品安全学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动画和图片来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将教师设置的任务与同学进行相互协议,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相互的讨论,才会让知识点学习得更加有效[4]。技师学校的学生对食品安全学学习的兴趣本来就不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让学生的心能够回到课堂中去。加强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积极地让学生真正地进入食品安全学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扎实地推行乐学模式,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将自己疑点与同学进行探究。学生要积极地加入到课堂中,教师也要采取非常有效地方法让学生喜欢食品安全学教学。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高效学习食品安全学是职业的要求。

3.3 师生角色互换的交互式教学方法

师生角色互换的交互式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对书本中某些章节内容,根据课题需要主动查阅、收集资料或调查研究;同时,在课堂上适时变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鼓励学生上讲台演讲,而教师有针对性辅导点拨,依据学生所讲内容的需要,设置生活中常见并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给予学生充足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并分组讨论[5]。

4 结语

《食品安全学》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要加强对这门功能的了解和掌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并与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不会感觉到枯燥,不会觉得学的很辛苦,只有及时地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行教学改革,将问题解决好,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军涛.基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教学实践浅谈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的构建[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07:80-81.

[2]王颖,徐炳政,姚笛,等.食品安全学实验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330-331.

[3]陈琛.食品安全现状与多角度监管体系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14,07: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