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8 11:31:18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1

一、积极创新问题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提出新颖的问题,只有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产生了兴趣,才能认真地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如果教师只问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就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的兴趣。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互动方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一种教学问答形式,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首先,语文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结合教学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其次,问题要有层次性,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适中,有层次,有梯度,由浅入深。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设法把问题分解,分散诱导,各个击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分析解决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寻找最近发展区,科学有序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严格控制问题数量,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要抓住问题的实质,由浅入深,化难为易,化整为零,循循善诱,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善用启发性提问

语文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延伸,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体味文章的主旨,集中精力,探讨辩论突破难点。要把握契机,创设问题,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抓住时机加以诱导。要鼓励学生通过查资料自行解答课文中的问题,经过分析讨论,使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得到解决。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能切中要害,教师可在学生思路受阻时加以点拨和疏导,抓住学生回答中与问题答案有联系的信息设置疑问,指导学生探究,完善对问题的认识。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设置问题悬念,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为了解开悬念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巧妙、新颖、启发性强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产生独特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感悟。

三、强化连续性提问

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堂课中教学难点的突破需要的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解决,因此,设计一两个问题是不能有效地推进教学进程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具有连续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前提,第二个问题也是第一个问题的继续,每一个问题的思考与答案都是推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新台阶,逐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可以设计这样的连续性问题:1.课文的第2自然段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征?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景物的?2.为什么作者要讲述美女蛇的传说呢?3.雪地捕鸟的描述非常有趣,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捕鸟知识?作者是如何描述雪地捕鸟过程的?通过对这些连续性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提升提问的针对性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有良好的收效。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而不只是部分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问题,因势利导。

另外,提出问题后要注意停顿。课堂提问一般情况下是由少数学生发言回答,如果提出问题后立刻指定学生回答,甚至先叫人后提问,那么学生思考就不带有普遍性。这种做法只能使回答问题的学生认真思考,却不能顾及到全体学生。因此,提问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停顿以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无论是否发言,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进行思考,思维也就得到了训练。当然,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设计问题不能为优等生而拔高,也不能为照顾后进生而过于简单,其难易程度应是多层次的,使问题对成绩不同的学生都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简单问题让后进生回答,稍难的让中等生解决,难度较大的让优秀生大显身手,这样做,就可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容易收到预期效果。

五、合理运用曲折性提问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教学方法;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25

在众多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名者曰: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可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题”。因此,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感悟规律,不断开拓学生创新空间,催生创新胚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提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下面,笔者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个教学环节和几种有效做法: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正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中,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巧思妙设引入问题

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最主要的动力。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关节点或易错的地方设疑,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启发性且难度相当的问题,吸引学生走进以其现有知识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中。当然,问题的情景创设要孕育新问题,问题要生动有趣,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要设疑布阵,造成悬念,要扣人心弦,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导入新课,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同时也显得新课导入新颖自然。

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启发诱导,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启发诱导上,不能滔滔不绝地讲,特别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死记死背问题的答案,只能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感知新知,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继学习积蓄更多更大的经验和力量。那么,如何去启发诱导呢?

1. 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启发诱导方法和形式 概括地讲,启发诱导的方法一般是:指导学生自学、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模型化与具体化、联想与猜想等。具体形式表现为语言启发、直观启发、实验、操作启发、对比、类比启发、设问启发、比喻启发等。

2. 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的现象。寻其根源,往往是所提出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问题难度太大等,要克服类似现象发生,教师就要善于把较为笼统、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子问题,使问题相关,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有能力沿着这些问题台阶而上,最后攻克总问题。

3. 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索精神。为此,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能关爱学生,宽容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时空,允许课堂上有笑声,鼓励学生议论、争论、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彰扬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而质疑是好的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标志,因为质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问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这充分说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就会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

四、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学生开始接受新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能力,需要经过识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中练习、练中提高,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且以练习、发现、拓展、再练习、再拓展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思路,由原来的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能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五、反馈矫正,激励评价

1. 反馈矫正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种反馈信息,获取各种反馈,对自己的教学做必要的修改、补充。同时,根据信息,对学生给予帮助,使问题得到及时矫正。

2. 围绕教学目标,集中反馈矫正,每节课教师可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适量有代表性的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可用合作的方法,力争当堂达标。

3. 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评价是反馈的催化剂,对在反馈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适度表扬。对学生表现出的求异思维倍加呵护、鼓励。对学生出现学习上的暂时困难,给予真诚安慰,不伤其自尊和自信,要善于捕捉微小进步和闪光点。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学习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22-02

针对目前一些师范院校在培养艺术艺术师范生教学技能上存在的培养观念落后、技能训练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本文从艺术师范生对学校政策、教师教学以及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解和态度这三个方面编制《艺术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状况研究调差问卷》,采取先分层抽样后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三所师范类院校艺术类师范专业(美术类、音乐类、影视类)的217名大四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17份,有效问卷21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将问卷调查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17.0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艺术师范生课堂教学培养的现状加以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对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方式的满意程度

培养方案在艺术师范生的培养上起着宏观指导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在校艺术师范生对学校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方式的满意程度呈现出抛物线的形式,持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只有3.2%和1.4%,有26.7%的艺术师范生对学校政策持比较满意的态度,20.7%不满意,47.9%持中立态度。

(二)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看法

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示范性,其课堂教学技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课堂技能。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9.6%的艺术师范生对自身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持着比较肯定的态度,其中有5.5%的认为其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非常好,34.1%的认为比较好,53.0%的认为一般,仅有7.4%的持否定态度。这说明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师范生课堂教学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艺术师范生对自身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视程度与要求

针对艺术师范生对自身课堂教学技能的发展态度和要求的调查中显示:有88.5%同学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表现出重视的态度,其中20.3%的表示非常重视,68.2%的比较重视,只有5.6%的同学持不重视的态度。面对艺术师范生的基本技能“三笔字”的发展情况:有70.0%的同学选择通过自己练习来提高“三笔字”技能,只有小部分同学选择通过参加书法协会或请教书法老师来提高。在基础知识具备的前提下,笔者对加强课堂教学技能实践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95.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其中有66.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有利于日后的教师工作,28.6%的认为有必要,理由是想接触一些能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性知识。针对以上的基本要求和重视程度,在最后进行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掌握好课堂教学技能”的调查中有72.9%表示同意,只有6.0%的学生持不同意的态度。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艺术师范生对学校的培养方案、课程编制和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不是很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在培养方式的满意度调查上只有29.9%的学生对学校关于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方式满意,在课程的设置的调查上只有18.4%的学生认为课程量正好、重点突出,在内容的安排的调查上只有3.2%的学生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适当。这在较大程度上反应出大四艺术师范生对学校与课堂教学技能相关的政策和规定的满意程度不是很乐观。

2.艺术师范生认为任课教师在差异教学的运用和课程考评方式的选择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调查表明,有7.4%的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明显不满意,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有39.6%的学生对其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给出了明显的满意评价。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进一步进行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差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突出,有53.0%的同学对任课教师的差异教学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其任课老师完全采用大班教学,从来不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习得。不仅如此,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课程的考试方式方面,学生也持比较大的异议,只有18.4%的学生认为其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技能的考试时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查结合适当。

3.艺术师范生认为其自身现有的课堂教学技能尤其是实践技能水平还不够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对艺术师范生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的相关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尽管有88.5%的学生都顺利的通过了“三笔一话”的考核,但与这种有具体评价标准的考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针对没有统一标准的实际技能水平的调查中显示,只有22.1%的学生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较为肯定,只有33.7%的同学认为其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课堂教学技能的学科知识,同样也只有37.8%的学生对自己现有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表示较为满意。总之,师范生认为其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的水平还不够高,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二)建议

1.学校应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技能的相关课程和内容。

调查表明,有95.4%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技能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只有18.4%的学生认为与课堂教学技能相关的课程量正好并且重点突出,仅仅只有3.2%的学生认为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适当。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师范院校应该调整艺术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计划,特别是对与课堂教学技能相关的课程进行一些调整。既要避免课程数量和内容过多造成的“学习疲劳”,也要避免课程数量和内容过少造成的“学习盲区”。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对艺术师范生的开设两门课堂教学技能的课程,一门通过大班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讲授,一门通过微格教学进行实践技能的锻炼,以更好促进课堂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学习,更有效的促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转化,从而达到提高艺术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水平的目的。

2.提高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树立榜样。

艺术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群体,他们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时刻受到其任课教师的影响,鉴于只有39.6%的艺术师范生认为课堂教学技能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好,学校更应该根据艺术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具体要求对任课教师作出要求。首先可以从教师的选择入手,在课堂教学技能任课教师的选择上应该秉持高标准、高水平、高要求的原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反馈、教师自省、学校督促、奖惩激励等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艺术师范生更高效的学习。

3.通过学习意识的增强、理论知识的完善、实践机会的增加等方式来提高艺术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的过程起着主体的能动作用,对学习的结果起着最直接的影响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7.8%的艺术师范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表示满意,大部分的艺术师范生都希望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可以通过学习氛围陶冶、讲座指导、课程教学的方式增强艺术师范生主动学习意识,使他们对学习保持适当的学习期望和动力,以促进其更高效的学习。在对艺术师范生现有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调查中显示,只有33.7%的学生认为他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知识,有95%的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实践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呢?在理论学习方面,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第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的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事半功倍”的掌握理论知识;第二,在对教材的筛选上,选择适合学生现有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的教材;第三,学生要在充分利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通过课外学习扩充阅览量,促进不仅从理论的量上达到较高的水平,更能从质的角度提高理论的涵养。在实践学习方面:第一,学校应该为艺术师范生营造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如在校内增加微格教学的课时、在校外为学生提供实习或见习场所;第二,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以及为学生创造一些学习途径等方式,如组队观看优秀教师的现场观摩教学、推荐优秀教师的教学视屏等方式;第三,学生自身可以通过课外自组学习小组、校外兼职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实践水平。

总之,课堂教学技能对艺术师范生在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职业素养,所以我们应该在认清艺术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在了解社会现有需求的情况下,更好的促进艺术师范生课堂教学的习得,从而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艺术师范生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卫建国,张海珠.课堂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

[2]胡淑珍,胡清薇.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2).

[3]郭友.大学教师教学技能概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4(3).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英语专业精读课;课堂提问;提问艺术

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课堂提问是英语精读课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课堂提问这门艺术的研究,能有效地提高英语精读课教学效果。

一、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提问现状

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阅读为重点辅以听、说等各方面,涵盖全面的英语技能知识。当前,许多精读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与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缺乏艺术性。有些问题肤浅、平庸、缺少信息沟,问法单调,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1.了解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是老师为掌握学生对事物的了解情况。

2.体验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针对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3.预测假设性提问。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做出预测或推测。

4.知识性问题。这类问题是根据课堂需要,教师对学生已学知识或已有的背景知识进行的提问。

5.理解性问题。这类问题可检验学生对材料所提供的重要事实或特定细节的掌握情况,也可训练学生迅速获取重要信息的技能及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及短语的能力。

6.推断性问题。这类问题是针对文章的引申意义、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而提出的。学生需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7.分析性问题。该类问题学生需将有关的信息一点点地挑出来,把它们与整体意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

8.综合性问题。该类问题要求学生把文章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拼凑到一起,进行综合加工,形成新的观点和看法。

9.评论性问题或观点性问题。该类问题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观点进行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陈述其理由。

问题的种类很多,都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说每次课都应包括所有类型的问题,具体采用哪种形式的提问,还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三、如何艺术性设计英语专业精读课堂问题

一般来说,专业精读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热身阶段、课文处理阶段、课文处理后阶段。三个阶段各有侧重,因此所设计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1.热身阶段

热身阶段是总体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因此这一阶段问题的设计必须注意到趣味性,体验性,可说性。如笔者在上英语专业《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1TheTeddyStoddardStory时,就采用了如下类型问题:

1)观点性提问

Whatqualificationsagoodteachershouldhave?

2)了解性提问

WhatdoyouknowaboutAmericaneducationalsystem?

3)体验性提问

Whatisthehappiestexperienceyouhaveeverhadinyourlife?

4)预测假设性提问

Supposeyouaretheteacher,whatwillyoudo?

以上问题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课文处理阶段

课文处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关键所在,课文是文化背景、词汇、语法、篇章等知识的载体。通过课文处理,要求学生能把握课文基本思想和篇章结构,了解作者思路等,具有语篇理解能力。这一过程中,老师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问题主要有以下类型:

1)理解性问题

Whatdoesthesentencemean?

2)综合性问题

Whatisthemainideaofthethirdparagraph?

3)分析性问题

Accordingtothepassage,where/when…?

4)推断性问题

Whatwillhappeninthefollowingparagraph?

5)观点性提问

What’syouropinionontheattitudetheteachertowardsTeddyStoddard?

这个阶段思索性问题策略的持续使用可保持学生高度注意,使教学相融,加强师生交流。

3.课文处理后阶段

在课文处理完成以后,设计一些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复述课文、总结中心思想、课文场景表演、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等进行巩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掌握。这一阶段的问题应与课文密切相关。有以下类型:

1)综合性问题

What’sthemainideaofthetext?

2)分析性问题

What’sthestyleofthetext?

3)推断性问题

Whatkindofcareerwouldyouliketodo?Why?

这一阶段的问题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培养其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四、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问题要讲究趣味、结合实际。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教师有艺术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振奋感情、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与情感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教师在课堂上应时时体现出爱。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教师要给予提示,诱导学生作答。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以肯定为主,肯定其勇于回答、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

3.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突出主体,引导思索。设计的问题要能突出主体,发展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发现原因,引导思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少提“封闭式”问题,多提“开放式”问题,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展开讨论并充分让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

4.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引起他们的共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拓展知识。:

5.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讲究艺术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问艺术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也证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艺术——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应深入研究提问的艺术性,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提问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问题;措施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开设,为我国装修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我国装潢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培养了专业人才。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经过多次改革,提出将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新模式。事实证明,该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将会成为关键力量。但是,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重要作用

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模式的推出,为装潢艺术设计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第一,该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突破了过去的“填鸭式”教学的局限。第二,该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检验自己在装潢艺术设计课堂中的学习成果,也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便于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第三,该模式带来了显著的效果,为其他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案例,可以带动其他专业教学的发展。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但是,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并予以解决。

二、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相关课程体系不成熟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需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辅相成、共同配合才能取得显著效果。在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相关课程体系中,对于装潢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所占比重的分配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高校对于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安排非常充实,但是具体的实践课程安排较少。这种现象的存在无疑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

2.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观念未深入人心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不被大众所熟知。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让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形势。但是,这种观念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模式浅尝辄止,沦为形式,并未体现出应有的价值。3.学校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的机会较少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平台,单纯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寻求实践机会有较大的困难。如果学校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的机会较少,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将会成为一个空壳,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堪忧。因此,学校应该尝试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解决措施

1.健全课程体系,完善管理机制

为了促进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模式的开展,就要积极健全相关的课程体系,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选修课与必修课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使相关安排符合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与标准,确保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真正落实。同时,要注重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

2.多方面宣传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模式

对于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学校教师对此的正确认知,并尝试在课堂中运用;第二,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得到家长的支持;第三,通过社会媒体的舆论引导,让大众对于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形成正确的认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3.学校要为学生寻求机遇,拓展市场

一方面,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寻求社会实践的机会,勇于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学校要与社会相关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长期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学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

结语

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颖辉.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整合——提高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兴趣的助推器.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2(11).

[2]翟浩澎,程笑君,李霞.民办高校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整合研究.艺术教育,2009(9).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艺术类中专教师 教学行为问题 对策

艺术类中专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是指艺术类中专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的不符合教学规律的,违背教师基本素养的,不符合教师职业的角色期待的,对学生身心产生消极影响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心 身健康的不当行为。笔者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发现当前艺术类中专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突出体现在讲述行为、讨论行为行、提问行为等三个方面。

讲授行为在实际的艺术类中专课堂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运用的一种教学行为。具体来讲就是教师通过语言连贯地向学生呈现知识、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学生则通过倾听、思考、理解所讲的内容达到学习的目的的的一种课堂教学行为。笔者随机抽取了某艺术类中专学校的不同专业的20节课来分析艺术类中专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讲述行为。发现在当前艺术类中专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在一节课中所讲述的时间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有所缩短。大多数教师改变了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形式,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的时间开始增多。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个别教师把握不好讲述的时机,课堂上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却滔滔不绝;一些教师误把计算机等同于多媒体,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了教师的讲述;一些教师的课堂讲述明显受到了计算机的束缚,原有的教学风格无法体现,课堂气氛拘谨而不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甚至出现由原来的“人灌”到现在的“机灌”的情况。

艺术类中专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应注意以下技巧的运用。首先,要带着问题讲授。问题的设置要按照严格的逻辑顺序,一环咬着一环,象磁石一样,一步一步地牵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期而然地敞开心扉,沉浸于深思问题的情境。其次,要带着板书讲授。教师在讲授概念、公式、法则时,在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时,不仅要用口头讲授,而且还应借助于板书。再次,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讲授。要注意发挥传统讲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各自优势,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情景合理选择,使多媒体真正为讲授所用,而非所制。最后,要把握讲授的时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适合讲授,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环节的讲授都是有效的。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把握最佳的时机进行讲授。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教授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种时机:在学生“对话”受挫时讲授,对学生相机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有效地搭起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对话的桥梁,使对话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深入;在学生体验受限时讲授,学生体验过程中受到时空限制时,教师可以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心理体验;在学生探究受困时讲授,教师要把握好探究的时机,点拨学生思考问题,使探究学习朝着有利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培养方面发展,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同时又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行为。课堂提问的功能主要有:检查知识、温故知新;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无意注意;开阔思路、启发思维;活跃气氛,增进感情、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等。笔者通过对随机听取的20节课分析后发现艺术类中专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存在以下问题:1.从提问的问题类型看,事实型、记忆型问题多,推理型、探索型、评价型问题少。还有一些课堂提问甚至与课程内容关系不大,仅是为了课堂秩序的维持或提醒个别精力不集中的学生。2.从学生回答问题来看,绝大多数问题学生仅凭记忆或参照教材就可回答,有些问题是让学生回答“是”与“否”“有”与“无”的封闭性问题。3.提问不能面向全体。个别积极举手的、坐在前排的同学提问较多,其余同学机会较少,有甚者让个别同学起立后只向其提问。4. 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在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根本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自己回答了。有时候,学生开始回答了,教师却抢答。5. 所提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一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 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优化艺术类中专课堂教师的提问行为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强化提问意识,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又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的提问要精心设计,新颖独到,问人之所未问,发一问带动全部,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再到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学生如果不会提问,也就不会积极思考,就谈不上智力与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了。因此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堂提问,其意义非同一般。根据艺术类中专学校教研与教学的具体实践,借鉴著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中课堂提问的成功经验,笔者初步提出优化课堂提问的几点策略。

首先,提问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要紧紧围绕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两个中心,优化课堂提问,提哪些问题,是问识记、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封闭性问题,还是问分析、综合、评价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在何处提问、何时提问,提问哪些学生,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教师都要心中有数,有明确的通盘设计。而不是随意发文、无效发问。其次,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引导式提问是最具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教师提问要把握好时机。古人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说教师的提问要选准时机,启偾悱之际,问在矛盾之时。若不论时机,不辨对象,随时发问,以为越多越好,是难以取得一石激起十层浪的效果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是从惊奇与疑问开始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只有在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认识矛盾的焦点上设计有一定思考价值,难易适度的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艺术类中专课堂中教师要以问题促思维,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能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使得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思维受阻,回答不出时,教师要及时铺路搭桥,增设“台阶题”,逐步启发,步步深入,化难为易;当学生思维偏离方向时,要及时点拨导向,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当然教师的点拨也应该是点到为止,否则即有越俎代庖之嫌。正如爱因斯坦是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创设适宜的对象性质活动情境,“抛锚”问题,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与时间,但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设置的教案框架里,从而激发学生追求问题解决的心向和思维的积极性,造成认知冲突,以形成学生欲证不能,欲罢不忍的“愤悱”态势。最后,教师的提问要多维“度”。在优化中专课堂提问时,教师应该把握好提问的角度、难度、效度、密度,使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有效而有趣,使学生喜闻乐答。

课堂讨论对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培养交流和表达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艺术类中专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讨论行为存在以下问题。1.从讨论的时间来看,课堂讨论持续的时间有些短,有的给学生仅仅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2.从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辅导行为来看,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设定的讨论主题很多没有实际的探讨价值,缺乏认真的设计和思考,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3.从学生的个体行为来看,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将近30%的学生游离于小组讨论之外。如乘机聊天、吵闹或做些别的事情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在按照要求讨论。

艺术类中专教师应优化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艺术类中专课堂教学应该是这样的。课程的核心从静态知识型转向动态生成型,重视师生对课程进展的真切体验与感受,主张师生对所经历课程的自我解读。教师在平等对话中与学生共享知识,分享理解,在课程开发和创造性实施中施展个性,体验专业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教育幸福;学生则在合作、研究和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展示其独特个性。艺术类中专课堂教学应更加强调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使课程发展突破其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创造、开放与动态生成。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充分讨论起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关键作用。只有在师生双方讨论交流和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创造者和开发者,而不是预设者和主导者,他的职责只是不断捕捉、判断、重组实际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类信息,顺势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从而使同一学科内容在不同课程主体参与和塑造下呈现出个性化的课程形态。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话题,除了要围绕课本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外,还必须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有利于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话可说。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给予有效的评价与总结。评价要本着鼓励为主的原则,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提出建议,另一方面要重视讨论的过程,对表现好、有进步的学生或小组也要表扬,防止挫伤学生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6.

[2]强国.追求发展: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构建有效的课堂[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220.

[3]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0,(2):61.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 艺术理论课程 实践教学 改进与创新

艺术理论课程作为艺术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经过多年来教学一线专家学者的研究实践,具备体系稳定、内容统一、框架结构合理等优点,但随着艺术门类的不断发展和兼收并蓄,艺术与大众生活的距离日渐拉近,该课程已不再局限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是作为审美教育和素质培养课程在国内高校普遍开设。这一现状使得该类课程原本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多个环节的改变,而其教学实践自然也要做出相应且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一、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该类课程的开设已趋向常态化和普遍化,但由于授课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安排的差异性等多种因素,艺术类院校艺术理论课程的授课效果存在不尽如人意和不可预见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同。部分专业会把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学生刚刚跨入大学校园,学习态度积极上进,对课程会在抱有很大期望值的基础上认真对待,但授课效果并不与出勤率成正比,主要是因为学生理论基础较差,思维尚未脱离高中相对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缺乏开阔的眼界,不能够触类旁通地主动探求理论知识并运用于今后高年级的学习实践,对相关内容基本停留在死记硬背或浅表化理解的层面;还有部分专业出于学生报考研究生专业方向的考虑,把课程安排在大三年级,高年级授课情况出现了两极分化,想要考研的学生会全情投入但目的性太强,只关注考研范围内的理论问题而不愿花费时间灵活结合实践,而多数不打算考研的学生则已把关注重点放在实践应用型课程和实习找工作等方面,缺乏安稳坐在教室听理论课的耐心,这同样对课堂授课效果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2.开设课程的专业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其兴趣爱好和知识关注的侧重点更是有着明显的差异,加之艺术类学生形象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强,但缺乏理论研究能力,逻辑思维相对较差。此外不同专业学生在面对同样的教材和内容,缺乏灵活性和专业针对性,容易形成接受层面的偏差现象。因此,在接受传统理论教学内容时,学生的学习态度、投入程度、积极性和理解领会能力都不尽相同,加上近年来艺术类院校多受重技艺实践轻人文修养理念之影响,从而使课程的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上述原因,加之近年来艺术类院校整体环境和学习风气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时普遍态度消极、思维僵化、理解肤浅,因此如何应对新形势下艺术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积极尝试教学实践改革,有效改进艺术类院校学生学习艺术理论课程的态度和效果,显著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

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

基于艺术类院校艺术理论课程授课对象的文化基础、所在年级、先修课程、专业特长、理解能力和兴趣点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喜爱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对于艺术的鉴赏力,树立正确的艺术观,笔者作为长期担任《艺术概论》课程讲授工作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同时积极听取同行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兼收并蓄,总结出以下改进经验。

1.教学内容的改变

《艺术概论》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其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较强的综合性和涵盖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灵活调整。本课程最基本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艺术四要素坐标图中的四元素展开,包括艺术本质、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艺术的发生发展和艺术的门类划分等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前四部分是艺术系统的核心组成。对于该课程的教材选取,基于教材地位和内容的考虑,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艺术概论》和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学概论》一直以来都是大多数艺术类院校的首选,这两本教材同时也是国内多所艺术类院校艺术专业研究生考试的指定参考书目。

但是,在该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如果仅仅拘泥于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和惧怕心理,尤其是对于刚跨进大学校园的大一年级学生来说,要接受具有深度的艺术理论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要做到问题意识的导入,将枯燥的理论与艺术作品案例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同时,由于教材本身的局限性,部分内容相对陈旧,面对当下艺术发展的现实状况,对于一些前沿内容的补充和更新不能够及时增补和修改,理论往往处在相对滞后甚至失语的状态之下,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上容易造成与时代和学术背景发展脱节的问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与时俱进,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艺术作品案例和时下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体现该课程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调整,力求在保有原有合理框架的基础上,增加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例如补充艺术史料、艺术种类发展、艺术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前卫艺术作品赏评、艺术市场发展繁荣对艺术商品性的影响,以及艺术与技术、网络艺术等内容,针对一些热点问题适当结合专业针对性强的作品案例进行解析。例如学生常常会对当下的很多现成品艺术、行为艺术等新兴艺术种类感到困惑不解,在讲解时适当结合具体案例,融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艺术作品内涵等不同因素的全面分析,有助于引导学生对于该类作品的认知和判断,从而形成个人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观。

此外,由于该课程面对的授课对象具有专业种类多、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必须考虑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专业差异在内容上选择和倚重的标准,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专业结合的紧密性,并适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尽量多结合影视作品案例进行讲解的基础上,适量融入美术和音乐等其他艺术种类案例,既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感,又能够拓展他们对艺术作品的认知,充分掌握较为全面的知识。而面对美术和音乐专业的学生,教学中的作品案例侧重点自然要放在美术和音乐作品与其他艺术种类作品相结合的基础上。

2.教学方法的改变

由于授课对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加上教学内容的灵活调整,传统的单向度授课方式已在大学课堂上面临被淘汰的危机,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面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多的学生会选择逃避或持有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摈弃原有相对刻板和僵化的理论课教学模式,融入更多趣味性、参与性话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首先要注意讲授与课堂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入问题意识,课前用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讲授过程中带领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作品案例去理解理论并将其融会贯通,学会举一反三地解答问题,在讲授期间不定时的提问,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处于相对紧张的亢奋状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掌握答题思路,提高个人对于理论问题的领悟能力;同时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课堂模式建立双向式交流,教师要善于打破讲台界限,走下讲台与学生“亲密接触”,坐在一起讨论问题,也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阐述个人的看法和思考,或者表述对于某件艺术作品的评价,甚至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将意见和观点分类进行辩论式的讨论。这些互动式教学的方法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和理论的理解,实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使教学效果也有很大改观。例如在讲授艺术的门类划分章节内容时,完全可以提前对学生分组安排任务,在澄清艺术门类划分的大致标准和关注重点之后,针对个人兴趣点准备相应的艺术种类作品,届时把讲台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展示他们精心制作而成的课件或者电子书,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在全班展示自我的平台,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宽,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次,切实有效地利用校园本土资源,从硬件设备来讲,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将晦涩的理论和概念与形象的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料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感受艺术的环境,调动和唤醒学生在听讲时感官的全面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艺术类院校的专业化优势,学校常常会举办不同专业的作品汇报展示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不定期、有针对性地观展并与创作者面对面交流心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结合相关理论对作品进行赏析和评判,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还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有助于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的目标;此外可发挥我院专业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将相关专业的老师请进课堂,开设小讲座和专题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活学活用的能力。

3.考核方式的改变

艺术理论课程一贯以来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对于大学生来说闭卷考试往往意味着死记硬背,考试的结果往往与学生平时的课堂反应不成正比,不能够真正体现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吸收和领会程度。因此,出于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本课程对考核方式和评估标准做出了尝试性的多元化改变,力求打破原有试卷考试一刀切的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实现四方面的结合:一是课上与课下结合,课堂即兴发言和回答问题与课后思考作业紧密结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后还能够举一反三,进行相关内容的复习。二是平时与期末结合,针对当前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学生旷课率高的严峻现实,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重根据专业特色和平时作业的内容作灵活调整。打破传统的期末成绩比重过大的模式,期末试卷考试将不再作为核算该课程成绩单一和绝对的考核标准,一方面力求用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融入课堂,另一方面也对部分平时缺勤次数多指望期末考试合格就拿学分的学生起到警示和约束的作用。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讲述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艺术门类时,鼓励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实践和课堂范围的交流展示,提交原创作品也成为取得成绩的途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不但能看清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有效提升个人专业能力,还能保证课堂教与学的双赢效果,利于今后的课程拓展。四是共性与个性结合,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个性突出、特立独行、不愿受约束、思维活跃的特点,上述特点如果能够有效合理地引导和利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适当关注个别个性突出、有想法的学生,通过他们的方式方法表达观点,既要注重宏观掌控,又要适当鼓励个性的培养,将日常教学中学生个性发挥的闪光点与平时成绩挂钩,既是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创新,又是对学生个性的正面引导和合理保护。

所谓教无定法,作为在艺术类院校长期担任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我们唯有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出发,吃透教材,充分占有相关资料和参考文献,在课程内容烂熟于心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展和学术研究的前沿性。与此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并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和借助“他山之石”总结的上述教学实践方面的改变,仅仅是一种试探性的尝试,还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验证和完善,更期望能抛砖引玉,获得更多的先进经验交流和学习。

参考文献:

[1]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刘云迪译.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职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艺术 策略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育人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严谨郑重的科学,而且是一门历久弥新的艺术。而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基础学科,研究其课堂艺术更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教学艺术的研究可谓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在中外教育史上很早就有了相关的论述。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利用“产婆式”的授课手段,通过艺术化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艺术”这个词语多次被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前言的“致意读者”中提到。法国教育家卢梭强调,教学艺术的真谛在于探索培养学生对学问的兴趣和研究学问的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C.斯特恩(H.H.Stern)模式提到了外语学习的过程需要融合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个性特点,并结合课堂教学的条件,运用一定的策略、技巧和大脑活动,而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了外语课堂上教学艺术运用的重要性和原理。

我国的教学艺术研究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的启迪式教学。目前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文献也不少,如陈捷创作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许迎军创作的《外语课堂教学艺术》等,对于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准备艺术、实施艺术以及创新发展艺术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探讨。邓卉在其论文《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中指出:英语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关于教学艺术的研究偏重于理论,相关应用性研究也大多以中小学生为对象,关于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还少有涉及。因此,研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运用的现状

(一)高职教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运用不充分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大部分教师上课时还是教的多,害怕放手给学生自学,也不太想实施新的教学艺术手段。有的教师观点较为传统,觉得教师在教课时重点是“展露和灌输”,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由教师支配,教师与学生间彼此的配合仅仅保持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表面水平,很少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实践、讨论、合作与探究”的学习实践活动。有的教师很少用英语和学生沟通,学生参加活动的可能性较小,大部分是独自回应教师的提问,碰到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一般直接公布答案,没有清晰地对答案做出解释。总之,大部分高职大学英语老师在课堂中还是扮演着比较单一的角色,不擅长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不是很注重重要理论的了解和使用,教的方法理念单调,教法的相关知识不足。由此,大学英语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教师教得十分吃力,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不高。

高职大学英语教师应将自身视为学生学习中的领路人,用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清楚教学实践不可局限在课本,需按照学习者与学习的氛围选择和处理教材;授课时不拘泥某些单调的教学方法,可按照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习得英语的兴趣。

(二)高职教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运用效果较低下

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功利性较强,缺乏兴趣,基础较为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中的主动性不强,意志薄弱,迫切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在中学阶段,学生一贯依赖课本,依仗教师,总是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答疑,等待教师的指令。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厌恶“教师教、学生听;教师划重点、学生背”的“单调式”“满堂灌”的教学手段,也厌恶教师整堂的语法讲解课和语言结构处理课,高职大学生期冀获取不断提高的学习空间,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高职英语教师并不只是单纯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关注学生的兴趣、 关注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上课时讲究方法,注重教学艺术。然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普遍繁重 (以我院的英语教师为例,平均每人每周的课时量为 12~18节课) ,因此大多数教师更多的是忙于考虑如何讲解英语知识, 而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往往缺乏认真考虑和对待,课堂教学艺术运用效果较低下。

三、提升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运用效果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水平

高职大学英语老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有所创新,就必须拥有该学科的渊博知识,必须具有“一桶水对付一碗水”的本领,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改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智慧与活力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作为教师,不但要熟悉自己所教的课程,还要了解所教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把握好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这样就能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新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用渊博的知识教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给学生提供获取多方面知识的机会。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这样才能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就富有艺术的特征。我们设计教学过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知识的呈现途径。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教师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活动而不是教教材。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师就必须潜心于教材内容的深钻细研,既要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上做深入的挖掘,又要从德育目标上进行细致的探索,领会编者的编排意图,了解教材的潜在功能;全面考虑问题,深入理解问题,从教材的结构体系和整体功能上把握所教学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展示人人主动学习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教学气氛的把握,用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的语言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仪容仪表、举止合体。

(三)合理安排课堂节奏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切艺术都具有一定的节奏,教学也不例外。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应根据教学的本质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握教学的快慢张弛,使教学活动具有一种内在的高低起伏变化。轻松、舒缓的节奏能够营造出活泼的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高职英语教师应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把握教学节奏。

(四)刻苦修炼教学语言

教师语言科学规范,思路清晰,恰当准确,情感丰富,生动形象,才能唤醒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语言艺术十分重要。只有基本功扎实了,语言表达才能更上一层楼,才能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从实质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使学生在爱学、乐学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获取更多知识。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有着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英语教师应熟悉英语母语国家的相关文化背景,了解每个词语运用的具体环境和特定的词语或句子的搭配,将英语和汉语对应融合,做到教学言语的规范化和准确化。英语老师应该意识到英语是一种广泛性、通用性的国际交流语言,需要练就准确、纯正的英语口语和标准化的发音,这样才能将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内涵演绎得丰满,诠释得丰富,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英语,在学习中取得更大进步。

高职英语教师如能自觉地从艺术的角度和高度,来看待和解决英语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就定会有益于愉快地胜任职务,事半功倍地提高效益,就定能教学双方在教学相长中都获得舒心的精神满足和艺术享受,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每位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因此,讲究发展课堂教学艺术,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既是在新的形势下深化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改革深化的重大标识。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9

首先,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入手。在大部分音乐专业学生的意识中,专业课指的是各种术课(如钢琴小课、声乐小课),和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作曲、音乐史等理论课程,而把艺术概论排除在外,所以,教师有必要在上课之初从艺术与社会、艺术与音乐、艺术与自身发展等角度将《艺术概论》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阐明清楚,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主动学习。

第二,教材的选择。《艺术概论》的教材种类繁多,难度深浅不一,各有侧重。如王宏建主编的《艺术概论》,这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从艺术本质、艺术门类、艺术发展、艺术作品、艺术接受、艺术创作几部分系统、全面、专业地阐明了艺术学,内容较为深奥,是所有艺术类从业人员都适用的艺术学专著;而专门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由彭吉象、张瑞麟所著的《艺术概论》一书,虽然也是从艺术概说、艺术种类、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等方面进行编著,但它更侧重于从音乐的角度来阐明艺术的哲理性,较多地结合了音乐作品、音乐欣赏等内容,不失为一本适用于音乐学专业的好教材。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再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笔者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仍有不适之处,于是及时调整,选用了由郑锦扬主编的《艺术概论》,这本教材与前二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将艺术原理与艺术门类分开,大幅度地增加了艺术门类的内容,每门艺术门类都从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展开,更加侧重于艺术的实用性,对于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具体可感的内容比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内容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书本内容,略做了调整。先从具体的艺术门类,即学生最为熟知的音乐开始,让学生对课程产生一种亲切感,再继续美术、舞蹈、戏剧戏曲、电影、文学等内容,通过了解各艺术门类的发展、特点,对各艺术名作进行赏析后,最后结合艺术原理的部分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如对艺术的发展这章内容的讲授,如果在此知识点之前学习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的发展史,就能将几者相结合,不仅能用具体事例对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性等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扩充,还能巩固已学知识。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安排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学方法的运用。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较多采用的是教师讲授为主,辅以课堂提问、作业等方式,这对于文化知识基础好的普通专业本科大学生比较适用,但对于大多数重专业、轻文化的音乐专业类学生则需要改进。这亦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在《艺术概论》的课堂组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较难集中、课堂气氛不活跃,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没有回应。针对种种课堂上出现的现象,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有以下尝试:

1、增加讨论式教学比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可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分工合作,利用PPT等呈述讨论结果。如讲授美术的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罗列出各发展阶段的特点、代表画家,展示各发展时期的代表性画作,然后按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按组讨论各阶段画作的具体特点,选出一人在课堂上对讨论结果做总结性呈述,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将结果制成PPT进行展示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