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级教师职称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28 08:56:16

初级教师职称论文

初级教师职称论文范文1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2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粤人社发〔2012〕119号)和有关政策规定,现将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受理申报范围

省教育厅所设的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负责受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含实验人员)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申报和评审。

在省教育厅以外设立的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按相应的评审权受理相应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申报评审工作。

二、评审政策

中等职业学校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执行《关于印发广东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通知》(粤人职〔1999〕27号);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执行《关于印发广东省中等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通知》(粤人职〔1999〕24号)。学历、资历条件执行《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2003〕178号)、《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粤人发〔2005〕177号)、《关于明确当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若干问题的通知》(粤人发〔2007〕197号)。职称外语条件执行《关于调整完善我省职称外语政策的通知》(粤人发〔2007〕120号),并根据原人事部《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37号)和粤人发〔2007〕120号文有关规定,2001年广东省职称外语考试合格成绩单不作为职称外语条件的有效依据。计算机条件执行《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科目更新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社发〔2010〕176号)。继续教育条件执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

各地各学校的申报评审工作,要按照国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严格执行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提高申报和评审质量,并逐步实现与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

三、对职称申报若干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初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问题。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要按照《关于印发<广东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初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粤人职〔1998〕15号)要求,组建考核认定工作小组,负责对本单位申请认定初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进行考核认定,通过人员按资格审批权限报省直主管部门或市、县人事职改部门确认,颁发省人社厅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省教育厅直属中等职业学校的考核认定工作小组成员名单须报我厅人事处备案,考核认定通过人员报我厅人事处确认。

(二)关于教师资格问题。我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申报评审或认定讲师、高级讲师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层次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已申请但当年还未获得批准的申报人员,可先提交申报材料,并由学校出具相关证明。如申报人员申请的教师资格在当年各评委会学科组评审前获得通过(以广东省教师资格认定办公室查询结果为准),可作为有效资格对待,否则申报材料不予上会评审。学校引进、特聘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暂未办理教师资格的,由学校出具证明,可申报或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三)关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有关规定,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继续教育的学习。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取得现资格以来每年都应有参加继续教育的记录,2011年参加的继续教育应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四)关于论文代表作送审的要求。申报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高级讲师、高级实验师)人员须提交两篇代表作(论文或论著)。申报人将两篇代表作复印一式两份分别装入2个材料袋提交(每个材料袋装2份不同论文,不再退还),代表作原件与其他申报材料装入主材料袋提交。不按规定要求提交论文代表作送审的,一律按代表作不合格处理。

(五)关于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的系列及专业的要求。申报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系列和专业,严格按照资格条件中有关“在职在岗”的规定。对不符合在职在岗要求的不予受理。已与学校签订了聘约(协约),实行了聘任管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符合我省资格条件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在现工作单位申报评审相应档次的专业技术资格。

申报人填写送评学科组名称时应严格按照我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高评委下设学科组名称规范填写,所申报的专业技术资格名称应尽量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教职成〔2010〕4号)中所列专业名称填写。

(六)关于缴交社保凭证的要求。申报教学、实验系列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其缴交社保的凭证,可由学校统一到相应社保部门开具。

四、工作要求

(一)申报人应真实准确报送材料并提供相应证明。

申报人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岗位和省的职称政策,对照相应资格条件和申报评审办法的规定,真实、客观、完整填报相关表格,并对填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作出承诺。申报人同时须提供由学校或有关部门对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继续教育、任教课程及课时、科研项目(课题)、论文(论著、教材)以及年度考核、担任班主任、本人实践及指导学生实习、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承担公开课、听课评课等方面的情况出具的有效证明。未能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的将视为无效材料。申报人所填报的各类表格之间相同的内容应当一致,不得漏填、涂改、造假。申报人在取得现资格期间,如有违规违纪、学术不端等行为,必须在申报表的工作负面情况说明栏如实填写,不填写但经查实存在的,将视为故意隐瞒、弄虚作假行为。

有关申报表格及填报要求可在我厅网站“通知公告”栏下载(附件1—1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申报人应分别填报不同的《申报表》与《推荐表》(附件2—5)。我厅不接收不按规范提交的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表》、《推荐表》)。申报时间截止后,我厅将不再接收申报人及有关单位补充的任何材料。

(二)各单位应认真做好申报人材料的审核及公示工作。

1.各单位(学校)应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整理申报材料,并指定专人对申报人提交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特别要做好对申报人学历、资历、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论文(著)、课时数、年度考核、获奖证明、本人实践及指导学生实习、担任班主任、承担公开课、听课评课等材料的审核工作,确保申报人所提交材料的完整、真实、准确。凡提交的复印件须经单位审核人审查原件,核实后在复印件上签写“与原件相符”字样,并签署审核人姓名和加盖单位公章。

2.各单位(学校)要本着对申报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申报人在师德表现、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并将评价意见完整填写到《申报表》、《推荐表》相应的栏目中。各学校要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师德不端“一票否决”原则;要高度重视对申报教学系列教师获现资格以来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或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取得的成果均可作为教师本人的教学业绩,坚持把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等效评价。单位的推荐意见要客观准确反映申报人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推荐意见不能过于简单。

3.各单位(学校)应按规定要求及时将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有关材料(特别是申报人的《申报表》、《推荐表》)、单位的投诉受理部门及电话,同时在单位显著位置或网站张榜公示。不便于张榜公示的申报材料,应统一、有序放置在会议室等场所对校内开放,以备查验。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受理投诉主要由单位人事(职称)部门负责,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公示结束后,由单位(学校)纪检(监察)或人事部门在《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附件11)上如实加具意见并加盖公章,连同申报材料一并报送。各地、各校可统一报送本地、本校所有申报人员的评前公示情况。公示期间凡经查实存在弄虚作假或有其它违规行为的申报材料一律不得报送,并按有关规定处理;对举报问题一时难以核实的,应如实注明,先行报送,但不得停止核查,核查结果应及时报送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对没有评前公示情况的申报人材料,我厅不予受理。

(三)各单位应做好申报人材料报送工作。从今年起,各地的申报材料以地级以上市为单位集中报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单独报送。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负责本地区中职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含非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学校)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的报送工作,要安排专人对每一位申报者的材料逐份、逐项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凡不符合资格条件要求或材料不齐全的,不得报送。经严格审核符合要求的材料,应及时送同级人社部门审核、盖章。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应将申报材料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教育厅直属中等职业学校的申报材料由我厅人事处审核。

(四)省教育厅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对各地各校报送的申报材料组织初审。初审主要对申报材料的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申报材料经初审通过后方为正式受理。我厅按正式受理数通知各地或各校交纳相关评审费用。对经审核不符合申报条件、申报程序或不属于本评委会受理范围的申报材料,按原报送渠道退回,同时书面告知申报人,当年不再受理该申报人的申报材料。

五、评审收费标准

评审收费标准按省人事厅《关于转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标准的复函>的通知》(粤人发〔2007〕35号)执行。即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每人780元(含论文鉴定费200元,教师进修学校申报人员不用缴纳论文鉴定费),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每人450元。各地各校在报送材料被正式受理后,凭我厅师资管理处开具的接受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的有关凭证到我厅办公室财务室领取缴费通知单缴纳有关费用。

六、报送材料时间

请各地各校务必于9月17日至28日期间(节假日除外)将申报材料送达我厅师资管理处(省教育厅大院内高校教师住宅楼502房),逾期不予受理。工作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30。

本通知附件不随文下发,各单位和个人可在我厅网站()“通知公告栏”下载本通知、申报所需填报的表格及有关说明。申报人填报表格时不得随意调整表格格式。

附件:

1.送评材料目录表

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表

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术资格推荐表

4.教师进修学校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表

5.教师进修学校专业技术资格推荐表

6.送专家鉴定代表作申请表

7.证书、证明材料表

8.业绩、成果材料表

9.申报人员基本情况信息录入表

10.学科组名称

初级教师职称论文范文2

【关键词】师资结构;均值比较;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各大高校扩招,人才市场需求额的增加,高校师资数量也与日俱增。随着高校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师资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从学历、职称、知识、工作经验等方面都提高了要求。从学历层次来看,通常都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国家示范院校或骨干院校,要求博士。从职称方面看,公办院校进入编制内,都要求副高以上职称。2012 年,教育部明文规定高职高专类学校实践教学比重提高,要求不少于50%,因此,高职用人时,对双师素质以及企业工作经验方面又做了进一步的要求。[1]当前研究主要是针对教师学历、职称、教龄和工作能力进行理论上研究,本文主要是利用教育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均值比较和相关性检测等方法,从国家统计年鉴和教育部搜集、整理相关数据,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处理,得出一些结果。

二、文献综述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市场化的今天,我国高职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就培养人才的类型及其素质要求而言,高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高技能的师资。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就成为高职院校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机构关注的焦点。

师资结构是师资队伍人员各种要素的数量构成比例及组合关系。例如,教师的学历、职务、年龄、智能等各种要素,以及为实现一定目标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教师个体与师资群体的联系,甚至教师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等相对稳定的相互关系[2]。王元璋教授对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认为就教师来看,基本上呈哑铃式的结构:年轻的教师和年纪大的教师居多,中年偏少;没有职称或仅有初级职称的教师多,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多,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从高校退休的教师多;具有中级职称的中年教师少。此外,不少学校仅有数量极少的实验人员和图书员,基本上没有专职科研人员。

在高职教育规模发展的时期,人才往往得不到保障。由于社会对高职的认识不深,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及认识束缚,选择从事高职教师的并不多。如果要当大学老师,首选是普通大学,职业院校只是替补。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往往仅满足在基本层面,重点保障教学师资。纵然如此,师资结构也是较低层次,在学历结构、知识视野、社会阅历、实践经验方面,要求较低。通常最低门槛接收进来,也仅是满足基本的教学运行。高职教师师资之外的行政教辅实验人才,主要是兼职,甚至个别岗位空缺,高素质人才配备无从说起[1]。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高职学校对办学理念也发生了变化,要求教师在培养人才的这个过程中,要深入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把握,在高度上配合,为把建设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思考探索。加强与社会并轨,把自身知识融入到社会需求中,注重自身知识转变,主动参加寒暑假下企业锻炼,接受企业行业或学生家长的监督[1],因此,教师的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

三、实证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年鉴中宏观层面的数据,研究我国高校教职工分布和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不同的学校类型和职称和教龄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说明不同的学校类型、职称和教龄下的我国高校教师的分布情况,利用均值、方差分析、各组间均数有无差异的相关度量等方法,说明这些因素对我国的师资结构的影响程度。

方差分析是利用F分布统计量,用两个以上等方差的正态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来检验独立样本间是否一致的统计方法,本文主要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

单因素方差分析主要通过构建统计量F=SA/(m-1)/SE/(m/(r-1)),不同水平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其中m为水平数,r为各组内样本容量,(m-1)为SA的自由度(因为有m个组),m(r-1)为SE的自由度(因为有m个r-1组)。其中SA是各个组的样本平均值与全部样本平均值离差的平方和,它度量了组与组之间的系统性差异,称为组间平方和;SE是对每一组内样本观测值与该组样本均值之间的离差平方和,它衡量了随机误差造成差异的大小,称为组内平方和;若各样本平均数的差异很大,则分子组间差异会随之变大,F值也随之变大,故F检验是右尾检验,当检验统计量F大于临界值时则拒绝原假设,即各个水平变量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3]

(一)各类学校

为了操作的方便,把不同的学校进行了编号,主要有本科院校、独立学院、高职院校、其他机构、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其他机构,把它们编号1-6.

1.均值比较

表1 各类学校的教职工数的均值比较

各级各类学校

均值

N

标准差

1

792847.00

2

260342.575

2

80519.50

2

73841.040

3

307358.50

2

148867.898

4

2204.00

2

1288.349

5

34516.00

2

9032.582

6

17390.00

2

1814.436

总计

205805.83

12

308857.382

结论:由上表不难发现,本科、高职和成人教育的教职工数最多,而其他教育机构相对占得比重小一些,这就充分的说明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师资分布不均。

2.方差分析

表2 各类学校的教职工数的方差比较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组合)

9.538E11

5

1.908E11

11.988

.004

组内

9.548E10

6

1.591E10

总计

1.049E12

11

结论:以上的方差分析表主要是对我国主要6种学校类型进行方差分析,F=11.988>Fα=0.05=4.39,具有显著性。即,说明6种不同的学校类型下对我国的师资情况具有显著性影响。

3.组间相关性分析

表3 组间相关性分析

Eta

Eta 方

.953

.909

结论:当r>0.8时,说明各类学校和教职工数的变化是高度相关的。

(二)职称

教师职称结构指教师队伍中拥有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员的比例。一般来说,学校类型与任务不同,教师职称结构也不会相同。本数据操作主要从职称因素验证对我国师资结构的的影响,把5种职称类型(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和未定级)分别编号为1-5,主要进行了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和组间相关性分析等操作。

1.均值比较

表1 不同职称下职工数的均值比较

职称

均值

N

标准差

1

17941.33

9

18340.099

2

45195.56

9

42861.235

3

112053.00

9

2.739

4

25204.22

9

51633.417

5

7963.67

9

18189.590

总计

41671.56

45

48568.341

结论: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教职工中级的人数居多,而高级和初级较少,这在数学上呈抛物线状,所以在高校评职称时,对于职称的评定标准应该进行调整,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方差分析

表2 不同职称的职工数的比较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组合)

6.243E10

4

1.561E10

15.093

.000

组内

4.136E10

40

1.034E9

总计

1.038E11

44

结论:以上的方差分析表主要是对我国主要对5种职称等级进行方差分析,F=15.093>Fα=0.05=2.61,p<0.001,具有显著性。即,说明5种学校类型下,我国的师资情况完全相同,存在显著性影响。

3.组间相关性分析

表3 组间的相关分析

Eta

Eta 方

.776

.601

结论:由于当0.5

教龄

主要研究不同年龄的高校教职工人数的分布情况,主要把教师的年龄分为9段,即:(0,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1,65],

[66,70],通过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和组间相关性分析等操作说明教龄对我国高校教师人数的影响。

1.均值比较

表1 不同年龄段教职工数均值比较

年龄

均值

N

标准差

11

65267.80

5

68585.992

12

41140.60

5

43884.748

13

46037.00

5

52343.705

14

50936.00

5

54650.995

15

53609.00

5

51761.511

16

37438.00

5

45567.450

17

31420.00

5

46361.271

18

25166.80

5

48696.439

19

24028.80

5

49253.716

总计

41671.56

45

结论:以上均值比较表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国教师的人数呈递减的趋势,说明随着对高校的师资结构的调整,我国的教师逐渐趋于年轻化。

2.方差分析

表2 不同年龄段教职工数的方差分析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组合)

7.556E9

8

9.445E8

.353

.938

组内

9.624E10

36

2.673E9

总计

1.038E11

44

结论:对不同年龄段教师人数分布做方差分析,在置显著性水平在0.05下,测出的F=0.3530.001,不具有显著性,即教龄对教职工的人数没有显著性性影响。

3.组间相关性分析

表3 不同年龄段组间相关性分析

Eta

Eta 方

.270

.073

结论:在r<0.3时,微相关,由表不难发现,年龄对高校教师人数影响是微相关的。

四、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通过教育统计学和spss软件的相关知识的运用,对高校师资情况做了实证分析,主要用了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和组间相关性检验分别在不同学校类型、职称教龄等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了不同学校类型和职称对我国高校师资情况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并且都具有相关性。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对于我国高校师资情况的布局与发展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1)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师队伍高级职称的比例相对要小,初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偏大。对此,我们应采取相应的策略,鼓励有丰富教科研经验的高职称的教师在自我提高的同时,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要敢于提拔和破格评定那些业精技专且年富力强的拥有中级职称的教师,鼓励他们多做出成果。加大对那些工作不久、拥有初级职称的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做到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相结合。在改善高职教师职称结构方面,要建立一套适合高职教师的职务职称评定体系。在统一的评定机构的指导下,明确高职各课科类(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训课)教师的任职条件和评定条件。并细化出其相应的职责。职称等级评定过程中,教师学历、所持专业资格证书和应受待遇三个方面要综合考虑[5]。

(2)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意识,应该设立一些培训基地,通过培训,教师不但能更新知识、提升学历层次,还能够增强自己的职业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3)引进高层次人才,改善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

参考文献:

[1]何艳华.论高职的师资结构及其对人才培养的影响[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9-11.

[2]王朋岗,马萍,蔡文伯.新疆高校师资结构现状及优化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16(4):20-23.

[3]矫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18-23.

[4]刘新平,刘存侠.教育统计与测评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6-109.

[5]曾祥师,沈宝云.高校师资结构过程控制模型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2009,32(4):310-311.

初级教师职称论文范文3

中级和高级职务材料:

⑴申请表一份;

⑵《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二份;

⑶年度考核表各一份(原件);

⑷现任职务资格证书或资格评审表复印件一份;

⑸最高学历和参加工作时的学历证书复印件各一份;

⑹有效期内的职称计算机等级证书或身份证复印件一份(符合职称计算机免试条件的教师),粘贴在评审表第一页的侧面;

⑺继续教育证明书复印件一份;

⑻中专讲师系列有效期内的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一份(粘贴在评审表第一页的侧面);

⑼推荐表一式十二份;

⑽《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信息表》一式一份,并用“广力软件系统”录入3.5寸软盘(仅限中学高级);

⑾论文、著作、研究报告、经验总结等资料和获奖证书复印件一份;

⑿反映个人学术水平、工作能力、业绩贡献的述职报告一份(打印);

⒀《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一份;

⒁国家语委颁发的普通话等级证书复印件一份;

⒂学校对申报者的思想品德鉴定材料一份;

⒃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学校团委或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经历材料一份(在年度考核表和评审表中注明);

⒄年度最后一本所教学科(专业)的《备课本》(教案)原始记录,原则上交手写体原件;

(二)装订材料要求

1、任现职以来,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能代表本人学术最高水平的1500字以上的主要论著(含教材)、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若是集体完成(如课题),应由合作者或课题负责人出据申报者所承担的内容,或所起作用的书面证明材料,若是教研教改经验交流文章应注明何种范围内交流。以上资料和获奖文章证书装订成册,要求做封面和目录。

2、学历证书、职称证、职称计算机证书、继续教育证明、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等复印件(除职称计算机、职称外语)粘贴在评审表第一页侧面。

3、其他文字材料按获奖证书(如名优教师证书)、赛课类、辅导学生类、班级获奖类、指导青年教师类顺序装订成册,做封面和目录。

4、除《申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表》为A3规格以外,所有材料纸张均为A4规格,凡复印件经学校(单位)审核无误后,到学校档案室加盖本单位公章。纸张、袋子大小一致,装订牢固。

5、评审材料书写(手写)规范,字迹清楚,内容完整,所反映的内容客观、真实,依据可靠。

(三)材料报送

初级教师职称论文范文4

关键词:技术职称;档案管理;评定资料

中图分类号: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200-1

技术职称制度是反映一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并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依据的一种资格的制度,晋升专业技术职称一般要经过考试或者经过专家评委会评审,整个评审程序严谨而且严格,一般而言每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要经历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晋升过程。在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一部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存档备查,一部分装入晋升者人事档案。人事档案一般晋升职称者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管理或者由人事部门的人才服务机构统一管理。评定专业技术职称需要提交的档案资料主要包括:

1 本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技术资格证书是指从事技术服务的单位或个人,为服务对象提供技术服务时,必须提供按国家统一规定,参加相应专业考试,由省级以上政府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如单位的有建筑工程施工资质证书,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等,如个人的有建筑工程师、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建筑设计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等资格证书。除初次参加职称评定者外均须提供此证书。

2 本人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按照现行职称晋升政策,凡是参加职称晋升人员均须参加计算机和外语考试,距离退休不足5年人员免试。以上两项证书需要到吉林省人事考试网/查询证书真伪。

3 本人学历、学位证书

申报人员均要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cn)查询打印查询信息,打印的查询信息经本单位人事、纪检部门审核盖章并签字。

4 本人继续教育登记证或登记卡(以评委会要求为准)

继续教育登记证或登记卡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聘任、晋升职称、专业注册的重要依据之一,记载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情况,按照吉林省人社厅规定,晋升职称人员应当提供。

5 本人论文、著作、学术、技术报告原件材料

《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职称评聘工作中若干政策的通知》(吉人字[2008]78号)已对有效专业技术论出明确的规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对新闻出版总署核准的期刊提供了查询服务(查询方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线查询—新闻机构查询服务)。不在此范围的论文及发表在刊物增刊、专刊、特刊的论文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时间以版权页所载日期为准。申报人同时还需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网址:.cn)、“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网址:)、“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网址:)等主流数据库检索本人论文信息并打印,信息经单位人事、纪检部门审核盖章并签字。乡镇事业单位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要重点测评其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推广新技术或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技术总结、报告可视作论文对待。

6 本人获奖证书、专利证书及相关成果证明原件材料

上述证书必须提供原件,必要情况下有关部门需要进行核实。

7 各评委会要求的其他材料原件

按照吉林省人社厅《关于公布吉林省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职务)评审委员会的通知》规定,四平市设立了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委会、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委会、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委会和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本地区从事临床医学(中医除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副主任医师、从事机械、土建、农机、化工工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从事农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和从事综合经济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经济师。

特殊人员的评审。按照省人社厅规定,对在我省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留学回国人员、军队转业人员、党政机关调动人员参评职称提供特殊通道,凡符合条件的人员均按照原有的申报程序报送省人社厅组建的特殊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委员会认定。继续开展民营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经济师的认定工作。

初级教师职称论文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全体参与、重点培养、集中评估、整体提升”为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一批师德高、造诣深、有影响的名教师;创建一批管理好、有特色、质量高的名学校;造就一批有思想、善管理、敢创新的名校长。

二、目标

从2009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重点培养名师600名,其中高中名师200名、初中名师180名、小学名师200名、幼儿园名师20名;创建高中阶段教育(含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名校10所;培养名校长100名,其中高中15名、初中25名、小学50名、幼儿园10名。自2009年至2013年五年间,每年按照目标数的五分之一进行评选。

三、范围对象

名师、名校长评选工作范围是全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含民办各类学校)在职在岗教师和校长。名校评选范围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

四、评选条件

(一)名师名校长入选条件

1、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坚定信念,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校,依法执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3)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5)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具有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的精神。

2、具体条件

(1)名师

①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中学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小学、幼儿园教师具有特高级职称;在职在岗的中小学特级教师为当然“名师”人选;

②中学教师具备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具备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幼儿园教师具备中专毕业及以上学历;

③获得过市(地)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优质课奖励或由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综合荣誉称号;

④对所教学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教育思想端正,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突出的教育教学专长,教学水平高,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在本市有较高知名度;

⑤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发表或出版过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著或教材;承担过省级以上课题,并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取得较大成效。

(2)名校长

①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担任校长(正职)3年以上;

②中学校长具备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具备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③获得过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综合荣誉称号;

④具备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行政管理能力,兼任一门课程的教学,作风民主,公正廉洁,办学实绩突出,在本市有较高知名度,所在学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在全市起示范作用的先进学校;

⑤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积极开展学校管理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发表或出版过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或论著。

(二)名校评选条件

1、管理水平高。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民主治校;校长素质高,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学校班子团结合作、科学民主、和谐高效;学校管理内涵丰富,管理效果好,社会认可度高,办学行为规范。

2、教育教学质量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尊重教学主体,注重健康协调发展;注重培育全体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合作的综合素质,并在一定的文化知识领域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3、师德师风正。教师为人师表,师德高尚,教风浓厚,学历达标;教师能模范执行行为规范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坚定素质教育的观念;具有敬业爱生、乐于奉献、以身立教、以德育人的精神境界。

4、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强。重视科研工作,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有科研工作机构和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获地市以上奖励和同行公认;加强继续教育,在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抓好校本培训和群众性科研,创造勇于创新氛围,争当创新型教师,造就一批德高业精、同行公认的名师。

5、校园文化氛围浓。学校建筑布局合理,色调和谐,功能齐全;校园环境洁净、优美,积淀浓郁的文化特质,展现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6、教学设施完备。具备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各项办学设施达到省颁标准。

7、社会满意程度高。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无乱收费、乱补课现象;学校的教育质量、服务态度、综合实力、精神风貌、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成立宜春市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局长徐晖同志担任组长,市教育局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市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的日常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若干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过硬的市内知名教师、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组成市评审委员会参与评审工作。

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参选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统筹规划

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对集中人力、财力用于参加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要坚持标准、宁缺勿滥,各县(市、区)对辖区内学校办学情况要作出评估,扬长避短,精心组织,确保质量;要紧密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强化各项工作举措,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创新和发展。

六、评选办法

(一)评选程序

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于2009年年初正式启动,由市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标准,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式遴选。具体办法为:

1、推荐。各县(市、区)教育(文教)局(教委)在学校开展评选活动的基础上,按市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指标推荐,由申请者填写推荐表,连同有关证书、材料,经所在学校、县(市、区)教育(文教)局(教委)逐级审核盖章后,交市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初审。市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评选标准,对申报者进行初审,并在宜春市教育信息网上公示,接受社会投票,确定初选对象。

3、评审。市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评价,提出书面评审意见。

4、审批。市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对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进行审核。

5、认定。对审定的对象公示一周,期内无异议者,由市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报请市政府正式授予名师、名校、名校长称号。

(二)表彰奖励

对认定为名师、名校、名校长的,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并对入选的名师、名校长予以相应奖励。

初级教师职称论文范文6

关键词: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1.前言

随着世界性的社会发展信息时代、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抢夺和竞争的激烈程度,使教育成为潜在的综合国力,也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如何培养出大量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本文通过对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最后对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队伍以后如何发展提供合理化意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涧县6所中学:3所高中、3所初中,共计25人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人通过云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查阅了近几年来有关教师和体育教师研究的相关期刊、书籍以及科研论文等大量资料,为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素材。为全面了解、分析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的现状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访谈法

亲自走访南涧县教育局、体育局的有关部门领导和教育工作者,了解南涧镇区中学体育教师的现状并访问部分管体育工作的校领导和体育组长以及中学体育教师30余人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分析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现状与制定问卷提供了依据。

2.2.3问卷调查法

根据导师意见对问卷修改后制成正式问卷发放给本课题的调查对象。对南涧

县6所中学的体育教师(25人)发放问卷并回收。

调查问卷采取当面发放、回收问卷和通过邮寄的方式发放问卷。共计发放问卷25份,回收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5份,有效率为100%。

2.2.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南涧县中学主管领导调查问卷以及体育教师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并进行整理得出结果。

2.2.5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资料以及统计数据的结果,运用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基本现状

3.1.1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的数量配备情况

表2 南涧县学校、班级、学生、教师数量配备表(N=25)

由表1可见,南涧县中学高中体育教师的师生比为1:300.73,初中体育教师的师生比为1:321.64。根据国家规定每位教师带6个班,每周12学时课的基本要求(每班45名学生)计算,师生比应为1:270左右。由此可见,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工作量偏高,数量分配并不合理。

3.1.2 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男女比例情况

表3 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男女比例情况(N=25)

由表3可见,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男性的数量相对偏多,而对于女性体育教师的数量相对偏少,特别是初中女性体育教师的数量有待进一步的增加和补充。女性体育教师的比例偏少势必会造成南涧县中学的女学生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外体育训练等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女性体育教师对于健美操、跳皮筋、踢毽子等等要比男性体育教师擅长,有利于带动学生学习此类体育运动。所以南涧县各中学有待解决男女教师的比例问题。

3.1.3 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

表4 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情况(N=25)

由表4可见高中体育教师中40岁以下占20%,初中40岁以下占28%,基本表现出南涧县中学体育师资青年教师比重偏小,师资队伍中40以上年龄段的教师占了相当多的人数,他们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但老教师的数量过多造成教师队伍年龄老化,造成知识结构老龄等问题。

3.1.4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情况

教师是教学课程实施的主体,任何课程教学的实旌都要经过教师的教授与转化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出课程教学带来的效果。教师的各项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学历及职称是反映了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学术水平等素质状况,可以说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体现了学校的师资力量的总体水平。

表5 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情况(N=25)

从表5来看,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有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充实到了中学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中是一个可喜现象。但是,高中63.63%的体育教师还处于专科的学历未达标。从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高学历的本科学历在有所增加,说明高学历的体育专业毕业生逐渐的开始进入中学,要大力鼓励这种高学历体育专业毕业生到中学工作,来弥补中学体育教师学历结构的弱势。从表5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状况可见,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太合理,具体表现为:高中初级、中级教师占63.63%,初中初级、中级教师占50%。由此可见南涧县中学初级、中级教师偏多。

3.1.5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状况

表6 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态度状况(N=25)

根据(表6、表7)说明:南涧县中学大多数体育教师都不能克服家庭、工作、路途等困难积极参加各类师资培训,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其中有2个人从来没用参加过培训。而78.57%的教师虽然参加培训,但是都是自费。

4.结论与建议

4.1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数量分配不合理,导致教师的增加课时数增加了,每节课的工作量必然也会增加,这样势必影响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南涧县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应该合理分配中学体育教师数量,特别是加强和引进初中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加大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4.2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比较缺,女体育教师更为缺乏,男女体育教师比例失调,势必会造成南涧县中学的女学生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外体育训练等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因此,南涧县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应该加强引进女体育教师,提高女体育教师待遇,解决男女教师的比例问题。

4.3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严重,因此南涧县各级教育部门应优化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结合学生和教师人数比例分析,并且随着今后发展的趋势,应注意及时对青年体育教师的补充。

4.4南涧县中学体育教师队伍高职称、高学历体育教师缺乏,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南涧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政策以及措施,调整优化体育教师的队伍学历职称结构,发挥其个人长,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孟美颖.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J]教育与职业2007,(8):67-70.

初级教师职称论文范文7

关键词:实业教员;职业师范;职业师资

作者简介:杨大伟(1964-),男,吉林农安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天津近代教育思想研究”(编号:CE2004),主持人:王惠来。

中图分类号:G7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7-0093-04

我国职业教育肇始于清朝末年。最初,被称为“实业教育”,“壬戌学制”制定时,改称为“职业教育”。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教育目的不同:实业教育是为国家发展实业服务;职业教育的目的则是为个人取得某种社会职业资格,进而为谋生就业做准备。但二者又有相同之处:一是以实用知识、技能为中心而展开教与学;二是只有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了,国家的经济才会发展起来,就业成为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努力的目标,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因此,二者通常一起而论。但是,无论实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师资。职业教育的师资与普通教育的师资还有所不同,这是由所教授的内容决定的。普通师范教育不可能解决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问题。因此,从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之日起,职业师范教育就被列入其中并得以延续。本文就清末、民国职业师范教育制度演进过程给予梳理,以备今日发展中国职业师范教育之参考。

一、实业教育时期教员的培养(1903~1921)

中国实业教育起源于洋务运动时期,后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在实业教育制度建立的同时,为实业学堂培养师资的制度也同时建立。

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了一场自救运动,即所谓“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其宗旨在保持原有政体不变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强盛国家。因而兴办实业成为一种运动,促使中国出现了新型教育――实业教育,职业教育由此萌芽。而实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确立乃是在清末新政时期。1904年1月,张百熙、容庆、张之洞等人在《学务纲要》中系统地阐述了清朝建立新学制的思想、任务和具体内容,指出,实业教育“意在使全国人民具有各种谋生之才智技能,以为富国富民之本”。

清末颁布近代学制有两次:一次是1902年(旧历壬寅年)有管学大臣张百熙奏准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另一次是1903年11月有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三人会同重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在癸卯学制中,正式确定了实业教育制度,同时,也建立了为实业教育培养师资的“实业教员讲习所”制度。

(一)清末新政时期的“实业教员讲习所”

1904年1月,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的《学务纲要》,系统地阐述了清朝建立新学制的思想、任务和具体内容,指出:实业学堂“意在使全国人民具有各种谋生之才智技能,以为富国富民之本”。要求“各省宜速设实业学堂,农工商各项实业学堂,以学成后各得治生之计为主,最有益于邦本”。同时,又指出:“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学堂必须有教师”。由此,在新学制建立之初,已经有了职业师范教育的设计。

清末颁布的近代学制有两次:一为1902年(旧历为壬寅年),由管学大臣张百熙奏准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一为1903年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三人会同重订的《奏定学堂章程》,也成为癸卯学制。颁布后即正式在全国统一推行实施。在上述《章程》中将实业学堂纳入学校系统,实业学堂分高等、中等、初等三级,包括农工商各类,与普通大、中、小学校教育并列,成为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业学堂的体系的设立,同时,考虑到“学堂必须有教师”的思想,在实业学堂体系中设立专门为实业学堂培养师资的“实业教员讲习所”。实业教员讲习所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职业师范教育的开始。

实业教员讲习所是以“教成各该实业学堂及实业补习学堂、艺徒学堂之教员为宗旨”,“分为农业教员讲习所、商业教员讲习所、工业教员讲习所三种”。“讲习所多附设在农工商大学或高等农工商业学堂之内”,“各行省应暂特设一所,养成实业教员,以为扩张实业学堂之基”[1]。

在入学资格上明确规定,“入学之讲习生,须年十七岁以上”,“在初等师范学堂中学堂或与同等以上之实业学堂毕业者”或者艺徒学堂及高等小学堂毕业者。

农商讲习所修业年限为二年,工业讲习所又分为完全科和简易科。前者三年为限,分金工、木工、染织、窑业、应用化学、工业图样六科。简易科以一年为限,分金工、木工、染色、机织、陶器、漆工六科。

1907年1月,清学部奏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以州县设立为原则,入学女子为高等小学堂毕业生。修业年限为四年。科目有修身、教育、国文、历史、地理、算学、格致、图画、家事、裁缝、手艺、音乐、体操等。其中家事、裁缝等科是为培养家事师资。

(二)民国初期的实业教员养成所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新政体的成立,意味着要有新的教育制度与之相匹配,变革教育宗旨是改革教育的起点。1912年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教育部召集全国教育家于北京,蔡元培主持会议,讨论学校系统、教育宗旨等改革措施。9月,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其中对“实利教育”蔡元培做了如下解释:“今日之世界所恃以竞争者,不仅在武力而犹在财力,且武力之本,亦由财力而孳乳,……曰实利主义之教育,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其主张最力者,至以普通学术,悉寓于树艺、烹饪、裁缝及金、木、土工之中。此其说创于美洲,而近盛行欧陆。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幼稚,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其贫。实利主义之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2]。

教育宗旨确定的同时,经过深入讨论,对学制改革作出决议,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校系统图并付诸实施,史称《壬子学制》。1913年陆续制订并颁布了大、中、小学校与师范学校令与规程:《专门学校令》、《公私立专门学校规程》以及工业、农业、商业、政法、商船、医学、要学、外国语等类专门学校规程、《实业学校令》、《实业学校规程》等,这些政令相互补充的系统,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学校系统。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直到1922年废止。

在壬子癸丑学制中,对实业教育进行了改革,将实业学校分甲、乙两种,各三年毕业。对师范教育分为师范学校及高等师范学校两级,此外,专设实业教员养成所。

实业教员养成所是这个时期专门培养实业学校教师的机构,以甲种实业学校教师为培养目标,分为农业与工业两种,均附设在性质相当的专门学校内。入学资格乃以中等学校毕业或与之有同等学力者,实业教员养成所学制四年,不纳学费,毕业后须在本省服务三年以上,但经行政长官允许他往者不在此限[3]。

实业教员养成所课程专业课参照同类专门学校规程,此外,还要修习教育学及教学法等,加强教师专业教育方面的训练。

此时期,甲种实业学校开设科目如下:

(一)甲种农业学校有农学、森林学、兽医学、蚕学、水产学等。

(二)甲种工业学校有金工、木工、土木工、电气、染织、应用化学、窑业、矿业、漆工、图案、绘画等科。

(三)甲种商船学校有航海、机关。

这一时期,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均有家事、手工等课程,女子师范学校有家事、园艺、缝纫等科目,在家事师范方面培养了不少人才,以为中学提供教员。

二、新学制时期职业师范教育(1922~1927)

1922年11月,北京政府颁布新学制,史称“壬戌学制”。新学制的制定有深刻背景:第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欧美各国为恢复经济,形成了改革职业教育的潮流,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美国尤甚。同时,杜威、孟禄等人来华讲学,介绍美国教育制度,加之中国学者赴美归来,如陶行知、黄炎培等人在中国大力宣传实用主义,进而形成实用主义思潮;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得到快速发展。这导致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实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弊端不断显现。在教育界、工商界的共同呼吁下,制定新学制成顺理成章之势。

新学制主要采取在美国一些州实行十余年的“六三三制”为参考,但并非照搬美国学制,而是经过中国教育界长期酝酿、集思广益而形成。1922年由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草案,并加以修正,最终形成决议并通过,即所谓“六三三四制”,即“壬戌学制”。

在新学制中,职业教育变化颇大。首先,在称谓上不再沿用清末民初“实业学堂”或“实业学校”,代之以“职业学校”,以“职业教育”代替“实业教育”,这样的变化,体现了职业教育比实业教育有着广泛的内容。

其次,在新学制中,由小、中、大学一贯相承,将职业学校、师范学校与普通中学混合成一种“综合中学”。其理由是“转通较易适于发展个性”,这体现杜威实用主义思想,足见受美国教育影响之深。然而,这样改革对职业教育而言未必是好事,它破坏了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的独立性。

如何解决职业学校师资,在新学制中做了专门的规定:“为推广职业教育计,得于相当校内,酌设教员养成所”[4],即可在高级中学内酌设职业教员养成所,训练教员,期限2~4年,学费以公费承担,毕业后需服务三年。

在此期间,黄炎培提出了职业教师的新标准:“(一)凡职业教师之养成可分为二种:一为职业学科管理员或普通教员,专事研究职业教育之理论与其方法;二为职业学校职业科教员,专习是科之技能与理论并及教学方法。前者之养成,以习师范为宜,以具有职业科专门技能为宜;而后者之养成,不能专恃学校之教练,更须在职业界之经验。(二)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教师,如不易得学校教练与职业经验者,较之专聘仅受学校教练者必差胜”。

陶行知对职业师范教育也有论述,他认为:“职业教师之培养,专在高级中学职业科里面规定,也觉得呆板”。“为推行职业教育计,实科大学及高级中学之职业科内得附设职业教员养成所。但教育科大学、高级师范和中级师范内培养职业师资的听”[5]。

三、南京政府时期的职业师范教育(1927~1949)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在此期间,背叛孙中山的国共合作的政策,中国共产党被迫武装起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1937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国,抗战爆发。这段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27~1937年为抗战前10年;第二阶段为抗战时期及战后的恢复和发展时期。

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提出以“党化教育”为全国教育思想与宗旨。但遭非议,后改为以“三民主义”,为“中华民国教育宗旨”。1929年4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同时,国民政府对当时中国职业教育进行了评估。“过去教育之弊害:一为学校教育与人民实际生活分离。教育之设计,不为大多数不能升学之青年着想,徒提高生活指出欲望,而无实际能力以应之;结果使受教育之国民,增加国民生活之痛苦,以酿社会之不安。……三为各级教育偏注于高玄浅薄之理论,未能以实用科学促生产之发展,以裕国民之生计,均为重视实用与职教的主张”。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之上,1933年民国政府公布的《职业学校规程》规定初、高级职业学校实施下列各项训练:“(一)锻炼强健体格;(二)陶融公民道德;(三)养成劳动习惯;(四)充实职业知能;(五)增进职业道德;(六)启发创业精神”。

此时,在师范教育方面,鉴于废除高等师范制度,实行中学教育和师范教育合并之做法,严重削弱了师范教育,从而导致师资培养质量下降,弊端逐渐显现。于是,主张恢复师范教育单独设置的呼声渐起。

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召集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于南京,会上关于师范教育独立之提议最多。讨论的结果是:(1)废止六年制。修业年限限定为三年制初中毕业者三年;(2)师范学校得单独设立;(3)高中师范设师范科;(4)为补充初级中学教员不足,得设二年期之师范专修科,附设于大学之教育学员,收受高级中学及师范学校之毕业生。上述原则经中华民国大学院通令全国各地遵照推行[6]。

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中提出:“师范教育,为实现三民主义的国民教育之本源,必须以最适宜之科学教育及最严格之身心训练,养成一般国民道德上、学术上最健全之师资为主要之任务。于可能范围内,使其独立设置,并尽量发展乡村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得以独立恢复设置是在1932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师范学校法》;第二年3月教育部制定《师范学校规程》;1934年又加以修正,规定师范学校以独立设置为原则,公立中学仅得附设特别师范专科及简易师范科,于是师范学校在法律上取得独立巩固的基础,师范学校独立的地位遂告确定。

师范学校独立地位的确立,为职教师资培养创造了条件。在职教师资培养方面,规定了职业师资的资格标准及培养方式。1933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各省市职业学校职业学科师资登记检定及训练办法大纲》登记,《大纲》规定职业科师资登记分为甲、乙两种,甲种高级职业学之师资,乙种登记初级职业学校及补习学校职业学科师资。

(一)甲种即高级职业学校职业学科师资要求为:凡国内外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后具二年以上职业经验者,或职业界高等技术人员继续任职四年以上者的请求登记,充当甲种职业专科师资。

(二)乙种即初级职业学校及职业补习学校职业学科师资为:凡高级职业学校、初级实业学校或高级中学农工商科毕业后,具有两年以上之职业经验者,或职业各中级技术人员继续任职四年以上者,得请求登记充当乙种职业学科师资。

前两项之登记,应特别注重担任职业学校之种类及其经验。此外,各省市教育厅局对于无前列两项资格而有擅长技术之匠师支援充当高级或初级职业学校师资技术学科师资者,应就其技术种类及程度分别予以限定:①具有职业技术及经验,其证明文件经审查属实者,得受试验检定。②凡具有职业技术及经验,但其证明文件未能确实,或有其他疑问时,应受职业技能之试验检定。检定合格者,各省市厅局应用假期或定期予以职业教学及管理方法等之训练。如无前两项合格人员,在该省市如有办理具有成绩之专科以上学校,应委托就其原有之设科及设备,分别训练相应之职业学科师资。本省市无相当以上专科学校时,得委托他省市相当学校办理之。

职业学科师资培养方式有以下两种:(一)高级职业学科师资招收两种学生。①高级中学、师范、旧制中学、高级职业学校、甲种实业学校毕业学生予以三年至四年之训练。②高级职业学校,甲种实业学校毕业生对于原习职业学校科为继续之研究者,予以二年制训练;(二)初级职业学科师资,招收以下两种:①初级中学及三年制毕业之乡村师范学校,或初级职业学校,毕业生予以三年制之训练;②初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对于原习职业学科为继续之研究者,予以一年至二年之训练。前项之初级职业学科师资,得视学科性质,酌量缩短其训练时期[7]。

《训练大纲》还规定了师资训练的科目及时间分配。

(一)适用上述甲款资格者:

普通学科 百分之十

职业理论学科 百分之三十

职业技术学科 百分之五十

教育学科(如教育、教育心理、职业教育、职业教学法、教育实习等) 百分之十

(二)适用上述乙款资格者:

普通学科 百分之十

职业理论学科 百分之三十

职业技术学科 百分之五十

教育学科 百分之十

职业学科师资训练学生之待遇,得参照师范生有待办法,免除学费及膳费。

此外,高等院校也参与到职教师资培养之中。当时,中央政府指定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分别举办农艺、园艺、机械等职业师资科,招收农工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学业四年。

上述《各省市职业学校职业学科师资登记检定及训练办法大纲》一直沿用到抗战时期之后。

在此期间,对职业师资业务能力提高,制定了进修制度。自1936年后,先后举办了农业职业学校教员暑期讲习会、工业职业学校教员暑期讲习会、职业学校教员及职业教育行政人员讲习会等。另外颁布了《奖励职业学校职业学科教员进修办法》以促进教师提高进一步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职业师范教育呈现出以下特征:①职业教育科目设置既体现了生活需要,如家政科、缝纫科等,同时,反映了生产之需求,如农科、工科、商科等。此等职业教育范围,直至今日,也未免如此。今日之职业教育虽以工业生产需求为主,但也逐渐重视社会生活的需要,如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中设置社区服务、养老等科目。②在对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教育学科,如教育心理、职业教学法、教育实习等,这体现了师范教育之特性,使学员学会如何在学校为师,教授专业课程。就此确定职业教师培养之方法,一直延续至今。也可以说,民国时期职教师资培养的方式方法,奠定了中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基础,在制度上的建设也为现今职业师范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3][4][5]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992,992,

992,992,967-968.

[2]蔡元培.对教育方针之意见[J].东方杂志,1992(8).

初级教师职称论文范文8

【关键词】 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教师能力素质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驱动教师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质的集合,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自我认识与内驱力等特征。它是判断教师能否胜任教育工作的基点,也是决定并区别高低绩效差异的个人特质。由于高校教师资格相对开放,吸引了许多高学历非师范类的人才加入教师行列,但是,高校如何定义稀缺人才,对教师进行评估,实现人职匹配;教师如何实现自我发展,对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满足社会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现代高校发展面对的现实问题。通过对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状况及特点研究,有助于了解高校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结构及层次分布,对教师、学校、管理机构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对来自云南、重庆、成都三个地区16所高校的478位在编教师进行测试,共回收有效问卷409份,回收率85.6%。其中男性268人,女性141人;从职称来看,助教23人,讲师158人,副教授145人,教授83人。从学科背景来看,文科132人,理科188人,其他89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教师能力素质测验量表》(2011),共计48个题项,采用5点式评分方法。经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可以接受。

(三)研究过程

由于被试涉及范围较广,除昆明某些高校由研究者亲自主持施测外,其他高校的测试全部委托心理学硕士毕业且有测试经验的人员负责。研究者为主试者提供统一的书面指导语,施测后由主试者收取问卷。

(四)数据管理与分析

采用SPSS15.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学科背景、技术职称做2×3×4×3×4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在性别(P=.033)、技术职称(P=.000)上存在显著的主效应,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以下分别使用性别、技术职称为自变量,能力素质的四个因子及总分为因变量,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单因子多变量方差分析,进一步探讨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特点。

(一)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性别差异

由表1结果可知,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自我发展能力因子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

(二)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技术职称差异

以技术职称为自变量,对高校教师能力素质进行独立样本单因子多变量分析。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总体上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技术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P副教授,讲师>助教。经事后多重比较,具体到能力素质的各个因子,在教学科研能力上,技术职称差异显著(P讲师,副教授>助教;在自我发展能力上,技术职称差异显著(P副教授、助教、讲师;在资源整合和人事能力上,差异均不显著。

三、讨论

自古以来,两性便存在差异。在英语中,“性别”有gender和sex之分,sex指的是生理上的差异;gender则指心理、社会的差异。从性别的社会差异看,性别是被社会建构的,它不仅包括由生理的衍生性差异,还包括社会制度、文化所建构出的性别概念。历史行进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性别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受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两性在很多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比如,从角色取向看:女性属情感特质,即以人际为取向,家庭、生殖者角色,男性属工具性特质,即以工作为取向,生产者角色;从家务分工看:女性主内,男性主外;从活动范围看:女性在家内,男性在家庭之外;等等。

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在总体上不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别差异。但是在具体因子上,男性的自我发展能力比较明显地高于女性。这与徐建平(2004)的研究结果有一致之处,即性别因素在“个人特质”上男性的表现水平要高于女性的表现。出现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受传统文化及社会性别认同影响,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的角色取向多回归于家庭生殖者角色,在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上向家庭倾斜,而在自我发展上不可避免地做出一定牺牲。男性则相反,受到社会角色的认同,会强化其以工作为取向的生产者角色,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以谋求更好的自我发展。

另外,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存在技术职称上的显著差异,即在能力素质总分、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能力上技术职称的差异比较明显。这一结果验证了徐建平(2004)等人的研究,他们也发现,教师胜任力存在教龄上(技术职称和教龄是一对联系紧密的因素)的显著差异。推测其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首先,在本研究的409名被试中,助教职称的教师仅有23人,样本偏少,可能存在样本偏差;其次,能力素质总体上的差异,说明教师工作的确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随着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以及资历的积累,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较中级、初级职称的教师能力素质表现更好。再次,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能力上的差异,原因是具有正教授职称的教师往往是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他们在科研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具备更多的内外优势获得更多的科研机会,自我发展表现卓越;而助教往往是刚毕业的从教者,他们一方面还处于角色转换适应期,另一方面由于资历经验限制,也很难有教学科研的出色表现,讲师与副教授则处于中间层次。

四、结论

(一)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自我发展能力上,男性显著优于女性。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性别角色社会化差异所致。

(二)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能力素质总分、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能力上技术职称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较中级、初级职称的教师表现更好。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及资历所致。

参考文献

[1] Janet Ouston. Management competence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educational management[J].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1993,21(4):212-221.

初级教师职称论文范文9

关键词: 教科研; 问卷调查;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161-02

引言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是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如今,课改已十余年,小学英语教师教科研现状如何?为此,笔者借本区小学英语教师教研活动的机会,对来自于碑林区四十多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2份,回收有效问卷42份。之后又和部分区内骨干教师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细致地统计与研究分析。

一、碑林区小学英语教师教科研现状

(一)基本情况

1.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职务

目前,小学教师职称分为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职称待定。小学高级属于中级职称,小学二级及一级均属于初级职称。调查发现当前碑林区小学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是初级职称。42份调查结果中,高级教师8名,占19%;一级教师24名,占57%;二级教师4人,占9%;待评6人,占14.2%;其中初级职称占了总数的67.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区小学英语教师职称偏低,而在小学,英语教师职称晋升困难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2.从事英语教学的途径

我们针对小学英语教师的从教途径也做了调查,从中发现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小学英语教师来源的不一致和不均衡。47.6%的教师来自于正规示范院校英语专业,23.8%的教师来自于非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还有28.5%的教师是从学校非英语学科转岗。可见我们小学英语教师这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工作状况

1.任教的年级数:

在调查中还可以看到各个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师任教年级数情况不一,普遍存在跨课头现象。下表反映了我区小学英语教师担任不同年级英语课程的情况。

表中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担任的授课年级在2-4个,担任两个年级的教师人数占35.7%,三个年级的占21.4%,四个年级的占21.4%。所带年级越多,对教师的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课堂指导等教学行为影响就越大,严重影响到英语课的教学质量。

2.课时量

按规定,小学英语教师的周课时量应为16节左右,为此我们对实际工作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课时量做了调查。

表中数据显示了达到16节课时量的教师占19%,18-20节课时量的教师占19%,10-12节课时量的教师占9%。调查结果说明,有近五分之一的教师周课时量偏多,有尽十分之一的教师还有其他课程的授课任务。

3.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了解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调查设置了多项选择,罗列了7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请各位被调查教师针对自己工作岗位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多元选择。具体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数据看出,认为班额过大的教师人数占到调查人数的85.7%,69%的教师认为课时不够,61.9%的教师选择了教师少、工作负担重。这三方面的问题是教师反映问题较多的,说明了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现在确实存在班额过大、课时任务大,教师少、负担重等严重问题。

(三)教科研状况

1.校本教研情况

我们让教师们根据各校和自身的情况对校本教研情况进行了多项选择。针对校本教研的形式和校本教研中需解决的问题分别做了如下统计:

在校本教研中,69%的教师采取过总结反思的形式,59.5%的教师采用过集体备课的形式,35.7%的教师采用过理论学习的形式,而课例研究、三课和课题研究的形式只占到19%、4.7%和16.7%。

校本教研中,61.9%的教师解决过教学法设计问题,40。4%的教师解决过教学重难点问题,33.3%的教师解决过新课改理念问题,仅有2.3%的教师解决过课标要求问题,7.1%的教师就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过教研。

2.理论学习情况

教育科研理论对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才是有效和可行的。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我们针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理论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数据表明,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经常进行理论学习的人数均未超过40%,最高比例的学习形式是上网浏览教育教学博客,也只占到35.7%。看来,我们教师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行为还有待提高。

3.个人教科研能力和情况

良好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科学规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以下是我区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调查情况:

从表中能看出,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到不同等级的教研活动和培训中,但教研的水平和能力偏低。71%的教师参与过课题研究工作,40.4%的教师主持过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工作,但仅有19%的教师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或获奖。

二、反思与建议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目前我区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及教科研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基本情况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师专业职务普遍较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工作方面主要表现在任教课头多、课时量大且存在非专职现象,班额大、教学任务重;教科研状况方面主要表现在校本教研的形式单一、研究的范围较窄,教师的理论学习意识和主动性较差,个人的教科研能力较低等。

鉴于目前的现状,我们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应从英语专业毕业学生中招聘小学英语教师,并尽量保证小学英语教师的专职性。同时,加大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力度,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尽快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2.加大教学管理的力度。

学校的分管领导应帮助英语教师解决大班额情况下工作量大、课时少、跨年级教学等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调研,采用听课、说课、评课等方法及时向教师反馈所获得的信息和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同时加大校本研修的力度,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3.加强教研指导工作。

教研机构应在现有教研三级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教研制度,定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多请有经验的高校专家和教学名师下一线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同时还应加强对各中心教研组活动的指导,加大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使他们成为课改中课堂教学的导向员、教师的排头兵;课堂教学动态的传递员、教研员的好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