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

时间:2023-05-23 17:28:20

导语:在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

第1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从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从注重管理转向注重公共服务和协作,起初的行政管理与服务的对象和范围、管理与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理应加以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民主价值诉求的发展需要。为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体现理论和实践强有力结合的教学体系,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注重对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编制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当前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政治学类和管理学类的课程所占的比重偏多

这种课程设置实际上反映了目前国内行政管理学教育主要存在着两种取向,即政治学取向和管理学取向。行政管理学界的这种取向上的争议实际上反映了目前中国行政管理学在学科基本范畴上的模糊不清。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就表现为,政治学类课程和管理学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分别占有几乎不相上下的比重(行政管理学类的课程除了公共财政学和行政法学之外都是属于管理学范畴的课程)。

2、课程之间的设置缺乏联系和必需的衔接性

这尤其反映在公共财政学和公共政策分析这两门课的设置上。公共财政学或公共经济学必须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是目前国内行政管理学专业基本上都没有开设这两门基础课。如果没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学生是不可能学懂公共财政学的。当然,目前国内大多数行政管理学专业所用的财政学教材是建构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没有现代经济学的知识也可以被学生理解。

3、公共政策的课程比重过小,并且缺少相应的基础课程

如果将政府行政管理管理活动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国内行政管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偏重于内部管理方面,外部管理方面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少,即公共政策方面的课程极其少。

4、经济学类的课程相对较少

由于目前国内行政管理学界对于行政管理学的基本范畴之争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取向和管理学取向之上,因此对于经济学类课程的重视就显得不够。当然,有些院校主要是因为缺乏经济学类的师资。所以,目前只有极少数院校的行政管理学专业开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三、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1、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训

为适应社会需要,行政管理人才理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之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内涵不仅包括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技术创新的专业素养,还应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扩充训练、精神气质的陶冶和人格品质的塑造。

行政管理专业以培养行政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针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开设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从管理者的观念、品格、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强化训练。如开展务实、敬业、拼搏、创新精神的训练,伦理道德、毅力、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加强人际沟通、表达能力、创业策划、情商训练和社交礼仪等素质的培养。现代政府存在与活动的合法性是建立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立足于为少数人或行政官员自身利益服务的基础之上。这是对政府及所属行政工作人员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行政管理学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只有在这种专业意识的指引下,才能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

2、同等重视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安排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除设置大量的理论课程外,还应包括更多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使学生能真正胜任公共服务工作。把科研引入教学之中,通过专题研讨会、课程论文等形式,要求学生独立研究公共服务领域里存在的问题,培养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公共服务领域活动深层次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整合的能力。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提高专业人才应用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与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同等重视定性与定量课程

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加强高等数学、公共管理统计学等定量课程的教育与学习,有助于为该专业的学生学习定量课程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提高其公共管理定量技术分析的能力,从而准确地将在实践中统计的资料应用于政府公共服务中,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4、改革单一的政治学取向和单一的管理学取向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及其管理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决定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体现诸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发展的取向。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政府微观管理职能的逐渐削弱,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逐渐强化,社会对行政管理的技术和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注重在多学科综合走向上创新。因此,行政管理学在学术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方式等方面,应更多地与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紧密联接起来,达到互相借鉴与渗透,相互促进与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化、知识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多元研究方法为行政管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陆锋明.浅谈高职教育中行政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社科纵横,2009(8)

第2篇

正是因为行政管理学科的广泛性,以及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目标兼具理论和实用的特点,导致很多有关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该专业的学生往往知识杂而不精,能力多而不强,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等问题出现。

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共性与个性方面,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普通高校在行管专业的培养内容上,普遍认为共性强于个性是一个主要特点,甚至可以说,对学科共性的关注抹杀了不同院校对专业建设的个性发展。有学者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4所院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是每所院校所强调的笼统概念,每个学校并没有根据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院校特色,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对于民办院校而言,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存有不同。民办院校办学必须要抓住自身的特点,行政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培养方向的专注应该是其主要方向。就已经设立行政管理专业的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

第一,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从就业市场的反馈来看,民办院校的学生在理论掌握方面不如一本和二本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理论,生源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民办学院人才培养到底是套用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在民办院校人才培养层次模糊不清的背景上,民办院校应该培养应用型还是研究型的人才同样难以界定。在对民办学院行政管理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很难把握标准,课程设置也很难准确定位,直接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

第3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工商行政管理;分析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也开始愈加复杂化。为了适应不断革新的市场经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其需要不断的提升和改进。然而,目前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还会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制约,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难以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我们需要对目前的工商行政管理有所了解,进而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决。

1传统工商行政管理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之下,工商行政管理就会产生于经济社会。只要存在商品生产交换的市场经济活动,那么运行我国法律法规、行使我国行政权力的工商管理工作就会存在,这一点在国外也不例外。虽然国外不存在这一部门,但是其应用的职能依旧存在,各个国家之中负责这项工作的部门不同。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行政工商管理的特定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由我国最高行政机关赋予,其职能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三点: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建立高效的准入秩序、营造和谐的消费秩序。根据法律法规,我们也可以详细的将工商部门的职能划分为五大项: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管与准入、监管商家的商标注册与广告宣传、传销的禁止和直销的规范。其职能在经济社会管理之中涵盖了诸多领域。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创造的发展环境、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对社会公正的维护等各项职能都与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根据我国法律和规范可以看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综合性较强,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面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革新,传统的工商行政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其监管的重点不够突出、监管效能不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2市场经济下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迎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其需要进行组织结构、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优化和加强。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虽然摒除了传统行政管理的缺点和弊端,但其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2.1工商行政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工商行政管理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缺乏相关的素质人才、工商行政管理的体制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监控亟待加强。据统计,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缺失。现如今,市场经济的建立核心在于专业的生产手段、分配技术和消费管理,与传统的工农业相比,现代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形势的经济模式,其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竞争意识,有一定的专业文化和专业素养,能够对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问题提出一定的见解,只有加强管理人员的能力,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才会随之提升,其才能够跟随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对相关人员的培养通常只重视相关知识和专业需求的培养,忽视了对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目前的管理人员缺少创新能力,无法与现代的市场经济相适应。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采用的是学年制,其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差距较大,导致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另一方面,国家缺乏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考核,考核和评价主要依照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判断,这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在管理体制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革新,工商行政管理体系也需要创新和发展。这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加强,其不仅要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调节,还需要对私营和个体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适当的管理;在执法方面,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现实执行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关系或者相关部门的制约,导致其执法的能力被不断的弱化。一方面其执法权和处罚权相对分离,导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工作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其在执法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地方政府的约束,导致执法的难度较大。在其部门内部监管方面,一方面其部门规模较大且功能复杂,所以在管理方面其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其缺少完善的体系和制度。另一方面,其内部审计体系也不够完善,致使内部管理的进一步弱化和缺失。

2.2工商行政管理的完善措施。针对工商行政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其完善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加强人才的培养、合理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执法力度、加强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需要加强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高等院校需要对其专业的教育模式进行改进,针对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国家对人才的要求,采用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在专业教育的课程中其需要体现出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进而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实际作为基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最终实现综合人才的培养。其次,还要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要求学生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都有所了解,并且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相关的经济问题有一定的见解和创新,加强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的了解,加强学生的时间训练,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有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在管理体制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体制也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赶紧。首先,建立区域间的良好沟通,形成区域沟通执法的管理体制,使工作的连续性得到促进。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使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管理的目的;其次,要创建一个合理的宏观调控制体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国家推行的各种政策和要求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这样才能使国家的宏观调控真正起到作用,使市场经济协调发展;最后建立部门的管理体制,改进传统的管理体制,加强统一性和权威性,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固发展。在执法方面,我们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体制制度进行合理的改善,从根本上提高执法的力度和效用。在执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重点执法对象进行分析,划分出需要严格遵守的几项重要法规,例如,《合同法》、《反垄断法》等等。对新法制和旧法制进行矛盾的统一,建立一个明确的法律实施细则,统一执法的范围和执法标准。此外也要加强对相关机构的监督,加强对其执法监督,保证其执法公平、公正。在部门的内部管理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通过内部审计对部门内部的工作进行监督与规范,在发现错误或漏洞的时候,要进行及时的改进,并且对出现的问题积极的反思,不断的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改进其工作方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之下,工商行政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对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工作的能力,完善工作的内容。使工商行政管理真正实现其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庞海霞.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制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史琦俊.工商行政管理方式转变探讨[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4.

第4篇

作为一个只在国内发展了十几年的专业,人们对“行政管理”仍然不甚明了。行政管理到底“管”什么?从这个专业里能学到什么?今后又将面临怎样的职业选择?……带着大家的种种疑问,我们拜访了一些相关人士,一探究竟。

行政管理不是“杜拉拉”

讲述人: 李楠,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三学生

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我的不少亲戚朋友至今仍然缺乏概念。我刚进入这个专业就读时,周围的人大多会问:“这是管理什么的?将来是要当官的吧?”后来,徐静蕾演的《杜拉拉升职记》火了,亲友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学出来了就是杜拉拉啊!”每当这个时候,我只能无奈地一笑。今天,我要在这里强调一下,行政管理不是“杜拉拉”!

行政管理专业在中国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它在国外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它的英文名是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我们把它翻译成“行政管理”,但它在国外的意思却是“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因为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偏重于管理方面,而国外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在行政和管理两方面投入的精力比较均衡。

从广义上说,行政管理就是社会上一切团体、组织、单位对自己事务的管理。譬如在《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最终当上了公司的行政主管,说白了就是企业日常事务的大总管。从狭义上说,行政管理是政府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所以“学行政管理就是去当官”这种想法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不过想必你也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平步青云,更多的时候,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会在政府、企业里从事着较为基层的工作。

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手册里有这样一句话:“高水平、高技能的行政人员、科研人员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不仅是为了给政府、企业培养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为推动政府改革和社会进步。”所以行政管理人的工作说小了是管人、管事,说大了是管企业、管社会。从“小管事”到“大总管”,这就是行政管理人的终极奋斗目标。

双管齐下才能学好行政管理

讲述人: 田传浩,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行政管理到底学什么?怎么学?许多同学都这样问过我。在我国,行政管理学一直隶属于政治学。直到1998年,行政管理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社科类专业,它的课程也变得非常全面,既包括政治学、管理学、行政学、法学等基本理论,又包括理论研究、政策分析、调查研究等实践训练。

在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同学们在大一时都要学习基本课程,如微积分、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等,这些知识是同学们进入社科类专业学习的必备知识工具。从大二开始,同学们会接触到行政法、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和社会研究方法等内容,开始了解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一些研究方法。到了大三,同学们一方面会学习电子政务、区域经济管理等更为细化的课程,了解并探索政府管理的奥秘,另一方面会通过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学习企业层面的知识。大四的时候,同学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探究行政管理的前沿问题与理论成果,并结合社会现状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和专业实习。

文理兼容、政企兼顾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大特点,也是行政管理和其他管理类专业最大的不同。为了还原我国的政府管理、社会管理的现状,行政管理的一些专业课内容甚至会细化到《公务员制度》这种课程。而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不仅和企业管理完全契合,若将它们稍加变化,还可以用于政府管理。

要学好行政管理,关键在于双管齐下,既要关心社会与政治,又要关心企业与经济,对“政”“企”两方面的学习都不能偏废。同学们还应多进行社会研究,学会实战技能,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行政管理人。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问题

讲述人: 高菲,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三学生

进入行政管理专业学习后,《公共政策》是我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一开课,老师就分析了一个杭州市政府政策的案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身边的社会与政府竟如此不了解。比如,城市的道路不时会进行整修,对老百姓来说也就意味着一段时间出行会有点麻烦,整修结束后一切又恢复正常了。但这不起眼的现象背后也体现了政府从上至下的决策管理、决策实施的过程。道路要整修,也许是因为积水严重,也许是因为路面开裂,也许是要铺设光缆……政府每作出一个决策,都要预先做大量的“功课”。一次小小的整修,其实涉及政府规划、政府部门协调、政府预算、政府公示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那堂课的课后作业是研究杭州出租车调价的问题。为了完成作业,我浏览了杭州市政府的网站,硬着头皮查阅相关红头文件。记得当时大部分人对出租车调价的反应都是:“怎么又涨价了?”但等我深入了解了这个政策之后,才知道杭州市政府是借鉴了欧美、亚洲等国家的经验,结合杭州的实际背景,以调整出租车运营价格和服务质量为大方向,开发出了一个庞大的出租车智能公共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将通过考查出租车的车容车貌、评价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态度、合理调度出租车资源、完善投诉和监督渠道等手段,改善杭州市出租车经营中的种种弊病。出租车价格调整只是系统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如果这个系统运作良好的话,杭州市民和中外游客都将受益良多。

这是一个高而广的舞台

讲述人: 马霜霜,中国移动通信设计院浙江分公司人事主管

我觉得,行政管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让我重新思考待人接物以及认知社会的方式。本科四年来,行政管理如同一个高而广的舞台,让我全方位地认识现在的社会,规划自己的未来。

本科毕业的时候,有不少同学报考了公务员,毕竟行政管理和“政”靠得更近一点。就本科学习而言,行政管理专业无论在专业课设置还是技能训练上都非常适合考公务员。记得当初上《公务员制度》的时候我们就开玩笑,其他专业的学生报班复习几个月都不见得有我们上这门课学到的应试技巧和专业知识多,因为公务员考试本身就是公务员制度的核心一环。不过这几年公务员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同学没能成功入选,最后又转去考研。

由于我们专业本身就和“管理”沾边,因此在考研的时候除了报考本专业以外,还可以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如果你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专业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报考,这些也是行政管理研究的延伸方向。

我本科毕业的时候打算将来进企业走行政路线,所以在读研时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的时候,有个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经济学硕士背景的女生和我竞争。她的学校背景和我不相上下,面试表现也非常强势,但公司最后还是选择了我。这中间的原因肯定有很多,但我相信具有政治、政府的相关知识背景一定在就业时给了我不少帮助,因为哪怕在企业人事主管的岗位上,很多时候也要和政府打交道,了解和理解政策的动向。

第5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获得较为理想的工作效果,首先必须要了解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状况,尤其要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中才能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创新与改进措施。

1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般情况各个单位展开行政管理工作,基本功能就是管理协调和服务,而国有企业因受到自身特点的影响,行政管理工作就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商品和服务,还要能够在政府的主导下,对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更加健康。根据我国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因为存在着鲜明的政企不分的特点,这体现出了计划经济的特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要想找到发展新出路,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这样也就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而且在党的中,对于搞活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有企业也必须对其行政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完善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适应中央的经济政策[1]。

2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状况

2.1管理运行机制陈旧

在国有企业的长久经营管理中对商业模式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行政管理中还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有部分国有企业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来严格筛选人才,就很容易导致在新人才引进时不能设置科学、合理、严格的准入标准,人才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企业人才的晋升不是根据该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而是沿用传统的论资排辈的方式,这就很容易导致国有企业优质人才的流失。

2.2尚未构建完善的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机制

就目前的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来看,首先,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有部分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还不够健全,部门内还存在职能混乱的问题,导致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不高。其次,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逐渐模式化。在进行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的过程中,有部分企业的管理模式化,开展行政管理工作往往是照搬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不能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最后,管理体系不完善。因为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在一些重大决策中也无法进行充分的事前调查,就很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

2.3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的影响。在实际的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有部分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受到传统工作理念的影响,往往比较形式主义,在工作中并不能深入了解国有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制定行政管理相关制度、规范以及管理机制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脱离本企业情况的问题[2]。这样的行政管理制度,就很难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中实行,也不利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展开,工作效率严重降低。而且因为管理工作人员对企业员工招聘方面的素养比较欠缺,这就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的员工在招聘、晋升中缺乏严格的制度,导致企业员工水平参差不齐。还有部分国有企业在员工招聘结束后,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并不能组织新员工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以及综合技能培训,这就很有可能导致岗位工作落实不到位、不达标。有部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较高的积极性,但是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一旦在岗行政管理工作中遇到问题就很难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基于此就需要国有企业定期组织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到各类学习与培训中,从而提升其专业素养。但是在大多数的国有企业中,领导层认识不到加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培训的必要性,往往导致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不高,不能组织开展有效的行政管理工作,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我国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措施

3.1行政管理机制创新要切合实际

国有企业要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必须要紧密地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周边市场经济情况,从而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构建起与之相符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国有企业的性质管理机制进行积极创新。构建起规范、科学、完善的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是促进国有企业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关键。基于此,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机制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该行政管理制度的公正性,在保证各项制度公正、公平的基础上,再对各项制度进行完善。其次,在进行行政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地应用现代企业管理学原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构建起符合本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最后,还必须要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科学规范的市场化要求,深化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机制改革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的薪酬制度以及激励机制,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促使国有企业的员工自身利益得以维护,实现其个人价值。在一些企业中还不断完善企业的岗位晋升原则,从而促使一些综合素养较高的工作人员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获得岗位晋升,在岗位工作中积极创新,不仅实现个人价值与抱负,还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项制度规范都不是永恒不变的,还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完善,这也同样适用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自身发展需求来对行政管理的具体内容、规章制度等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优化。

3.2优化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环境

任何一个集体的发展都需要其良好的管理环境,国有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行政管理环境。通过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不断构建创新、积极的企业环境,这样员工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产生深厚的归属感,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还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为企业提升竞争力。部分国有企业根据员工的需要来开展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文化活动,从而满足员工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在整个企业内形成学习型的工作环境与行政管理环境。例如某国有企业利用每年“五一”劳动节,对单位的一些优秀个人进行表彰鼓励,并在单位内组织文艺活动,这样一方面使得工作积极、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员工得到表彰与鼓励,同时也能起到榜样的作用,使其他员工以该优秀员工为榜样,在工作岗位中能够主动积极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创新与创造,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3加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危机意识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些危机,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经营管理中的危机,就很有可能因为危机处理不当,而产生各类经济损失,甚至有些企业会因为危机处理不当最终破产。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愿意遇到行政管理危机,而导致企业停滞不前,基于此就必须要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危机意识[3]。一旦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危机,就能够根据先前制定的危机管理预案来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地控制,并降低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失。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可能要面临的风险,还能有效地提升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在行政管理中,提升危机管理是一种相对比较新颖的管理方式,国有企业提升行政管理危机意识,就是要在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能够关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类政策与动态方针,然后根据政策动态方针的变化,来调整企业的行政管理方法,从而使企业的整体发展与相关政策方针保持一致。就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一整体发展趋势,就需要国有企业在发展中能够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发展潮流,采取有效的危机预防措施,并能根据以往行政管理的经验来制定可能发生的风险危机管理预案,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各类危机所带来的破坏与损失。

3.4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是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制定者、执行者,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会对行政管理工作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提升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可以极大地促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为了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需要国有企业明确人事管理理念,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其次,还需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队伍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建设比重,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层次水平。再次,还要通过内部推荐、外部招聘等多种性质来招聘与选拔优秀的人才。最后,必须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行政管理人员积极创新。

第6篇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较为模糊。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很多高校虽然能够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要求来开展教学,但是该文献颁布的时间较早,未能准确的体现出时代元素,没有结合实际的对对文献中的理论模仿与复制,很难满足新时期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要求。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将行政管理专业的特色凸显出来,导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陷入了较为混杂的局面。另外,还有一些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建立时间较晚,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培养出的行政管理人才缺乏一定竞争力。

2.实践教学设计较为薄弱。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创新与合作能力。但是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在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缺陷,没有全面的开展实践教学,往往只是把实践教学局限在了社会调查和实验上机操作上,而且实践教学的课时不足,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对行政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技能进行全面掌握。另外,部分高校的相关教学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很多专业性的实践课程形同虚设,不能较好的实现教学既定目标。行政专业的实践教学领域较为狭小,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忽略了对学生专业认知、公用服务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3.专业教学缺乏正确引导。当前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受传统思想影响还很深。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思想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健全,高校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干扰,缺乏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正确认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却缺乏心理、思想上的指导,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很多教师过度地采用“放羊式”的自主学习模式,使教学效果不够显著。

二、行政管理专业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1.更新观念,突出特色。在人才培养中,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位与清晰的目标,很容易导致人才的培养与教学的宗旨向背离。因而,在新时期的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对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准确定位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出专业特色。创新发展,提高专业性人才的竞争优势,这也是新环境背景下,高校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创新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一些地方性的高校,在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专业与地方性特色。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认服务对象,培养行政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能够为地方、区域及行业服务,并且能够帮助地方或者行业解决相关领域发展中的各种专业问题,促使本专业获得长足发展。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综合性的知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全面构建行政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使其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法律法规和经济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对公共意识、独立人格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培养,结合院校发展实际,增强专业特色,提升人才竞争力。

2.科学设计,注重实践。为了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与时代接轨,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要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行政管理专业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首先,需要立足于教学实际,合理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当前,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实践课题占比不高。因而,需要在已有的《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以及《社会调查》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把经济学分析、公共管理、智能信息技术等知识融入到实践课程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应用能力,满足当今社会对多元化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其次,需要丰富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当前,在教学中,案例讲解是多数教师选择的授课方式,案例分析能够有效弥补灌输式教学的缺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但案例教学毕竟是一种间接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体会。因而,除了要在教学中讲解案例,教师需要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或者一起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师资建设,加强合作。想要更好的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各个高校不能忽略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现代化“复合型”教师团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各个高校中的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地方院校,资质队伍的结构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普遍来看,高校的师资队伍出现了资历浅、年轻化的局面,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首先需要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教师团队建设。要做好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教学活动,使资历较深的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开放课堂、听课互评及合作调研等活动,来强化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与现实紧密结合的专业化课程,可以聘请当地相关单位的专业人士、退休官员以及企业高管等,使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行政职业能力。其次,要给教师创造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教师通过职业观摩、专业培训以及合作讨论等方式强化实践教学技能培养。最后,为了全面提高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学校要加强同公共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学校与社会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公共部门的决策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还能够积累更多的教学案例,从而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经济法;行政管理;案例;实践

经济法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多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根据各专业特色,各专业教学内容有所变化。本文主要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教学理念下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上的相关问题。

由于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主要是面向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股份公司、非政府组织、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行政助理、经理助理、秘书、文员、公务员等工作,因此,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设置经济法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在宏观调控、市场规制等领域的相关基本法律知识,能够做到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效预防法律风险、处理法律纠纷。在这样的前提下,经过课程训练,学生必须具备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经济法专业素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普法教育的水平和高度来学习经济法这一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和教学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突出重点,强调应用,切忌面面俱到

经济法教学内容范围广泛,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税法、审计法、劳动法、土地法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房地产管理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对于庞杂的教学内容来说,该课程所安排的授课时间较少,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课程设置为例,为48学时,各大高校最高设置也一般不超过50学时,平均到每一章节不到4学时,很难满足各个章节的教学需要。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过于全面,必定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也无法掌握全部内容。因此,针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应用特点,教师应将授课内容精炼化、系统化,利用图表加以归纳整理,重点内容重点讲解,非重点难点内容可以指导学生课下自学。并且,为了节省学生课下时间,教师要将搜集整理的各种法律条文、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全体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也能对重点、难点和常用内容加深印象,以备学有所用。

二、重视并强调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由于受教学生并非法学专业,仅仅在大学一年级接受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并没有扎实的法律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做铺垫,如果按照法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强调法学基础概念、理论的练习,一味强化理论性的深入研究,忽视实践操作的锻炼,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还容易引起学生对枯燥、单纯理论学习的反感,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找到一种能够让学生感兴趣、并容易记忆、加深印象的教学方法。如前所述,在行政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将会遇到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将经济法知识还原到现实事件之中,在相关专业理论运用上加以引导与专项训练,学生可以将经济法知识活学活用,法律思维得到锻炼,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在实践中掌握了理论,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在课前要认真收集、遴选案例。教师选择的案例要注意难易适中,要紧扣基础理论知识,并在学生的分析能力范围内,不能够超出太多知识点范围。

第二,课上,教师播放案例后,可通过案情再现、小组讨论等师生互动形式,驾驭课堂氛围,而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案例,研究法律理论,记诵法律知识,得出结论,归纳总结。

第三,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响,可适当布置课后案例分析小论文,以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巩固思考与复习;同时,为了适当激发部分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案例教学的小组讨论表现等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重要因素。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考核纳入

笔者认为,可以增加课外法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法学专业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模拟法庭、法学诊所、法律援助中心或者直接旁听开庭的课外教学方法。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来说,受专业、对口单位的限制等一些因素的影响,照搬法学专业实践环节可操作性不强。但是,可以借鉴法学专业的实习经验,组织学生进入诸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银监会、环保部门、消费者协会、大型国企等相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的法务部门实践。学生在对口单位会大量接触到身边真实的法律事件,不仅可以切实了解事件细节和全过程,还能够学习如何处理纠纷,培养处理经济法律事务的能力,学到处理方法和技巧,有效地将所学知识与未来工作生活关联起来。除此以外,深入实践环节还能够激发学生自发利用经济法知识对现实法律事件进行分析与思考,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实践结束后,学生从不同的实践单位返回课堂,还可以将各自所经历的典型法律事件进行再现与演示,以增进交流与学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保证实践环节所起到的效果,帮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实践内容和程度,可以将该环节表现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作为期末总评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样可以实现该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避免出现只要考前突击记诵就可以通过传统书面考核的方式。

第8篇

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是指要创建服务型高校,并且要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以以人为本作为建设服务型高校的核心思想,并在各种行政管理活动中,将学生的实际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上,才可以充分地体现出高校的行政管理服务,而这种服务也才能成为管理特性,推动我国各高校的健康发展。此外,市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也给高校带来了更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尤其是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反而质量在不断下降,加之社会人才饱和,大学生不好就业、就不好业的事情无法忽视。因此,从高校行政管理方面考虑,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被凸显出来,只有加强服务,才能满足高校师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加速高校发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对象

如今,我国各高校采取不同的行政管理方式,而且涉及到多个内容,但主要目的是满足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校宏观管理提供基础保障和服务工作。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务范畴内,包括工作人员绩效、管理体系完善、社会服务功能等,因此,高校各行政管理部门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的一个整体。但是,在高校整体的管理过程中,要保证每个职能部门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提高管理效率。在考察行政管理服务的对象方面,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一)行政管理服务的宏观对象

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高校也是人类在不断发展中产生的,因此,高校管理必须要既考虑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问题,也要充分考虑人类的发展。高校具有公益性,本着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理念,高校行政管理必须要为社会发展服务,通过对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经济繁荣,提高经济建设的服务质量,并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因此,近年来,高校行政管理职能正经历着巨大变化,行政管理只能已经不再单纯为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服务,而是更多地服务于高校本身的育人目的,高校更贴近服务,使行政管理只能发生质的变化,已经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作为宏观的服务对象。

(二)行政管理服务的微观对象从微观层面看,高校行政管理应该切实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保证教师的教学工作、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质量。由此可见,高校的行政管理应该以具体的服务为主,旨在保证高校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为实现高校教育目标而展开管理工作。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是活动主体,因此,行政管理服务的微观对象就应该最终落实在师生身上,但不能将教师和学生视为经济人,而是要更突出公益性和服务性。管理不是管制,人性化需要被高度重视,并且要建立和谐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要让被管理者主动参与管理,才能够突显服务。

三、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要素

(一)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高校教职员工来说,高素质人群的发展需要比生存需要迫切得多。因此,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应该主动参与到课程开设、教材选用、教学内容、学科建设、科研资金等工作中来,无论工作大小,教师都应该参与高校管理工作,而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事实上,对于高校的行政人员来讲,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需要管理工作做好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营造良好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的必要条件,也应该是高校管理服务的本质追求,需要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但这主要取决于高校为教师营造的整体环境如何。换言之,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质量影响着教师能力的发挥。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管理工作长期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管理习惯,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那么就必然无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做优质的服务,必须要改变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为专业教师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保障高校学生权利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公益,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思想素质,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高等教育接受者的人力资本增值产品,而其中,高校最需要满足的就是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自身能力方面的需要。由此可见,高校行政管理必须要保障大学生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即受教育权,这是大学生群体主体公平、公正的普遍享有的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教育权利。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发展程度,可见,高校教育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审慎维护学生的基本利益,不轻易剥夺任何一个在校大学生的基本权益,公平对待每一个大学生。如今高校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整个教育界范围内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切实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

四、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方式

高校行政管理必须要规范、有效,才能最大限度调动高校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低投入、高回报的管理方式,创造出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校园氛围。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的先进意识和强硬作风,规范管理范围、繁荣学术活动、关注制度建设,体现出高校的伦理精神,并且要从技术层面提高高校管理者业务水平,以提高高校行政服务的效率,创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我国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高校管理理念已经不能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因此,很多高校的师生被作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对象存在,时刻接受着不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影响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这种管理方式之下,很多管理工作是强制性的,缺少基本的人本精神。然而,新时期高校的背景下,以人为本才是服务型高校建设的核心,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须由强制型转为服务型,以满足师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主。由此,必须在坚持行政管理原则基础之上,提供优质化的服务,以保证正常的高校科研、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与此同时,高校师生的心理体验必须得到重视,学校要力求为师生的健康发展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

(二)明确高校行政管理服务的具体内容

细化高校的行政管理服务是十分庞大的工程,因为高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个环节都要精雕细琢,才能够完成育人的工作。而且行政管理服务特性强调的就是规范化管理,但是在高校教学活动的改革进程中,促使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类型和内容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需要高校管理者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更详细的划分,要进一步明确管理范围,明确管理内容,才能够优化管理工作。例如:要在行政管理的实际范围内,将管理细则细化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每个环节,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还要完善教学资源配备,建立起与政府、社会力量间的友好关系,才能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事实上,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有利于其他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是不争的事实,能够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细化管理工作的内容,将行政管理内容纳入高校整体管理服务的范畴。

(三)学习型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给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调整,也产生了强烈冲击。因此,高校需要采取具体措施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严峻挑战。一方面,高校的行政管理要突出服务特性,推进高校服务型管理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采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并不断地进行创新,只有开拓进取才能保证高校行政管理服务特性的发挥。而作为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管理人员还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才能够切实提高高校的服务质量。

第9篇

关键词:新环境;企业行政管理;特点;人员素质

企业行政管理不是单一的企业管理,也与政府行政管理不同,它是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是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依靠的法律、原则、制度、方法对企业进行综合管理的总和。企业行政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发展有重要的协调作用。行政管理工作具有深度与广度,行政管理部门是企业中重要的管理部门,行政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转,也直接关乎企业管理的水平。

一、新环境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1.从属性。企业的行政管理具有从属性,不具有独立性,行政管理工作不能与管理目标脱离,必须与其紧紧地依附在一起。管理目标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标准,无论行政管理工作是有条不紊,还是混乱不堪,对企业而言外在的形式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行政管理所发挥的实际作用,通过行政管理工作,有没有挖掘工作人员的潜能,有么有充分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没有改善企业资源利用与流转的状况,达到开源节流的目标,能不能为企业高层的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只有发挥了行政管理的实际作用,对企业而言它才有存在的价值,反之,它就形同虚设,没有任何实际价值而言。行政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各个环节进行服务的,它必须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使企业的资源实现最大的利用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并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外,还要尽己所能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规制,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切实控制办公用品的费用,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从而充分地发挥出行政管理的职能与作用。

2.实质性。由于行政管理具有从属性,因此与政府行政管理不同,它更注重的是实质性,它更加注重的是实际管理。企业行政管理的过程、制度以及方法的优化组合都是建立在企业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的,通过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从而加强企业的整体管理。

3.实效性。企业行政管理依附于企业的管理目标,在企业盈利性的特性下决定了行政管理的实效性,虽然不是生产部门但是也担负着创造经济效益的责任。虽然从表面上看,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像生产部门一般直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经济效益,也很难用经济发展指标来衡量,但是行政管理的效益会从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经营效果和资源配置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不仅如此,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可以直接帮助企业节省办公用品的费用成本,因此,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4.灵活性。灵活性是企业行政管理的显著特点,由于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很强的附属性,因此服务企业的各个方面就是行政管理的本质工作内容,在日常的经营与发展中,企业会在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基础上,组织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行政机构,灵活性是这个机构最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可大可小,而且相关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多与少也是很灵活的,在这方面它与政府行政管理的僵化、死板的特点不同,行政管理中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伸缩性很大,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5.人性化。注重人性化管理是企业行政管理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为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尊重员工、解决员工的困难,采取措施帮助其解决困难,从而为员工的工作排除一切困扰,使其安心地为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尽心尽力。人性化是企业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而形成的特点,人性化的行政管理最终目的还是为企业的发展做铺垫,为企业生产等各个方面提供服务,从而促进企业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行。

二、新环境企业行政管理的人员素质

1.个人思想心理素质。较强的思想和心理素质是一个身处新环境中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并能够认同企业的文化,维护企业发展的利益的员工是企业很需要的。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行政管理人员要有工作热情,要有集体荣誉感以及奉献精神,要有足够的耐心应对繁琐细致的行政管理工作,力求做好每一件事情。不仅如此,在工作中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运用自己的权利,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通过实践发现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与压力更大了,由于市场的多变,导致企业面临的环境也是多变而复杂的,这就要求新时期的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很高的心理素质,以及承受、应变能力,从而保证自己能镇定地面对、解决突况,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发现企业发展中的风险;还要有强大的自制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受外界的影响,也不将情绪带入到工作之中,保证自己的工作质量;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积极地维护企业的利益。

2.专业知识素质。专业素质是行政管理人员最基本的素质,它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要有专业素质,还要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企业各个运作和生产的环节,要有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帮助企业正确地决策。时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学习能力在新时期是很重要的素质,行政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企业的技术,才能应对工作的需要。在新时期,世界之间的联系很紧密,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在对外接待工作中也是很重要的。

3.能力素质。作为一名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协调企业之间的各种关系,解决矛盾,从而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面对问题的时候要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通过对事情的演绎与推理,找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除了上述的素质要求之外,由于行政管理工作比较琐碎,因此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1.制定培训计。于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有不同的素质,因此企业要根据不同员工的具体条件,不同的素质要求,制定灵活的培训计划,通过有针对性的计划,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比如说,对于经理类别的行政管理人员,为其制定的培训计划肯定要符合其发展管理需要的,企业可以安排他们到专业培训班接受培训,为其提供与其它企业的经理人的交流与沟通的途径,从而获得不一样的工作经验,促进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对于普通的行政人员,企业则可以安排企业内部的培训,或是网上培训,从而加强普通管理人员的教育,提高其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2.引进管理办法。引进先进的管理办法,是提高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的有效措施,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并通过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其作出合理的评价,此外,还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从而在不断改进与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管理作出自己的贡献。

3.加强人员锻炼。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锻炼是少不了的。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可以组织行政管理部门的员工参与其它部门的会议,在例会中让管理人员对企业各个部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了解部门的具体工作,为其制定计划和安排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日常的工作中要锻炼管理人员的洞察力以及观察力,促进其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体验生产的各个环节,了解服务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四、结语在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有了新特点,即从属性、实质性、实效性、灵活性、以及人性化,同时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思想心理素质,还要有专业素质以及能力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使其更好地应对复杂环境中企业的变化,因此企业要加强灵活性的培训,引进管理方法,加强人员管理,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陈沁 单位:南开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