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护理质控体系集锦9篇

时间:2023-05-26 15:29:43

护理质控体系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1

【关键词】门诊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48-02

门诊作为医院的窗户,在医院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直接影响医院整体形象,并且门诊是医院先接触患者,且患者的数量很多,范围最广,所以也是医院开展医疗诊治和服务保障的重点[1]。加强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就进行分析我院在2012年1~所以6月门诊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体系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36名门诊护理人员,近期人员没有变动,年龄在23~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岁,均为女性。在学历方面,有20名为中专,11名为大专,8名为本科;在职称方面,16名为初级,21名大中级,1名为副高级。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12年1月至6月没有使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资料,观察组为2012年6月至12月使用了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资料。并随机抽取我院门诊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对两组的门诊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1.2 方法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对照组护理人员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是由1名科护士长、1名门诊质控人员和5名护士长组成的,依据医院有关规定,对该体系进行组织实施并及时考核科室的护理质量,然后将信息反馈出来,并给予督促改正。如果护理人员为新毕业或新调入的人员,应该对她们进行岗前培训和教育,使她们尽快熟悉环境并充分投入到工作中来,将紧张情绪有效消除掉。打破传统护理模式,采用新模式,促进“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适应并满足新医学模式的发展和要求。科护士长负责依据医院及其护理部的工作目标与计划,并结合本科室的特点,将一份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制定出来并保证其得以贯彻实施;护士长对科护士长的工作计划进行积极的配合并检测和分析工作质量;门诊质控人员回顾性分析自己每天的工作,并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认真的检查和完善。

1.3 观察指标 综合评定门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如果P

2 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门诊护理质量评分高,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医院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对健康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纠纷呈不断增长的态势。在医院门诊护理中运用护理质量体系,不仅能够优化门诊护理程序,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同时护理质量体系的运用还能够改变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护护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能够有效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4-5]。我院通过在2012年1~6月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以得知,护理质量评分不仅具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患者的满意度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降低护患之间的纠纷,减少护理差错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是时展的需要,它可以使护理工作的开展规范化,并对护理流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促进护理纠纷的极大减少和整体护理质量的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宝荣.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5):120-122.

[2] 冯慧玲.浅谈门诊工作中减少护患纠纷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5):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2

1 完善、落实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1.1 建立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规范,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对规范教师和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保证实验教学有序地进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院根据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及时修订完善了一系列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达标考核制度”等,使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加大执行落实制度,使实验教学科学、高效的运行。

1.2 建立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学院制定了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自编《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指导》,对四十五项护理技术操作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并注有操作重点、难点。教师按照质量标准来监控教学,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指挥系统

2.1 建立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 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实验教学管理进行全方位督导,督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2.2 成立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 保证二级学院实验教学和质量监控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贯彻、落实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并制定、实施、评估、督导本院教学质量监控方案。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2.3 发挥教研室的教学督导作用 护理技能教研室负责《护理学基础》的授课。因此,教研室主任负责督导本教研室教师的实验课操作,通过定期检查实验教学,深入一线听课等方式,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3 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3.1 教学检查 学院每学期都分别在期初、期中、期末开展实验教学质量检查,对实验课的开课准备、教学运行、考核方式、作业答疑、实验报告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

3.2 督导反馈 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二级学院督导组、教研室都会进行不定时深入实验室一线进行听课、检查实验教学的运行情况,通过督查教师的示教讲解、学生操作练习来监控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师突出反映的问题当面进行反馈指导,有效的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授课质量。

3.3 学生评议 每月都召开学生信息员工作会议,下发评教表格。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开课情况、准备情况、课程进度、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情况;教师的工作态度、示教讲解、实验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馈。督导专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听课论证,评议成绩将存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评聘、工作考核和奖惩的参照。

3.4 达标考核 采取护理操作逐项达标制度,制定出每项操作的考核标准。即每项操作示教→练习→纠错→考核,考核内容为操作前准备、护士素质、操作流程、护理效果、护患沟通等方面,每项操作均有时间要求。如果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者操作不规范,将视为不合格进行第二次达标。最终,每项达标成绩的平均分计入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中。

3.5 操作比武 为检验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每年度都会举办操作比武。每个班级选出三名学生代表,对所学的基础护理操作进行抽签考核,学生考核的平均分作为教师实验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之一。

3.6 安装监控示教装置 监控示教装置由监控录像系统、电视系统和程控电话系统组成,具有监视、录像、示教、对讲、广播五项功能。监控录像系统能监视各操作室的整体情况。教师通过遥控摄像装置来寻找需要的场景,同时可以录制这些操作,督导专家可直接在监视器上观看教学操作,学生可通过电脑来对教师操作进行回顾性的复习。

《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水平。因此,对实验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践创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莹,陈艾华,阳璞琼,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1(4):44-46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3

[关键词]: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

一、公路桥梁养护质量管理现存在的问题

公路桥梁养护应当“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但近年来,一些公路桥梁管养单位质量意识淡薄、管理混乱、有章不循甚至无章可循,其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观念问题,部分公路桥梁养护者尤其是领导同志,对质量的重要性、综合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贯彻“质量为本”的思想,未能真正意识到“只有质量效益才是永恒的”;

第二:制度问题,招投标制度不完善,一些企业靠“软件”揽到工程,凭“公关”通过验收;

第三:经费问题,质量管理经费严重不足,质量管理在公路桥梁养护工作中捉襟见肘、软弱无力;

第四:体系问题,公路桥梁养护质量的教育责任制等环节尚不完善,未能形成完整的质量系;

针对上述特点及问题,本文将从质量体系、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三个层面做出对策。

二、公路桥梁养护质量体系建构

1.公路桥梁养护质量体系概述

公路桥梁养护质量体系是实施公路桥梁养护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为了实施质量管理、实现公路桥梁养护的质量目标,必须建立、健全公路桥梁养护质量体系。公路桥梁养护质量体系由:①公路桥梁养护招投标体制;②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教育;③公路桥梁养护质量责任制;④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4部分构成。具体如下图1所示:

2.公路桥梁养护招投标体制

(1)招标:对于公路桥梁荷载试验、公路桥梁维修工程、公路桥梁加固工程等技术含量较高、耗资巨大的养护项目,除国家重点课题另有安排外,均可面向社会招标,如图2所示:

(2)投标:凡具备与公路桥梁养护工程等级相应资质,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经过交通部门批准记的施工企业、科研院所、咨询公司、养护企业等均可参与投标,如图3所示:

三、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

1.控制与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体系

可以将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体系用更加直观的方式系即三维体系来表示。三维体系中三个坐标轴指明了BMM重点研究方向

M(资源):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对象可浓缩为人、机、料、金、时、息6个资源模块;

W(技术):公路桥梁养护管理范围可集成为养、观、诊、断、修、治6个技术领域;

C(控制):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保障可概括为质量控制、安全控制2个控制层面。

2.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的依据

(1)养护规范:应严格遵循公路桥梁养护技术规范,未经主管工程师同意,不可引用其它标准。

(2)养护设计: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梁养护设计图纸、文件中的相关规定控制公路桥梁养护质量。

(3)合同条款:是养护规范与养护设计的法律保障,应在合同中对公路桥梁养护质量责任做出明确的界定。

有将养护规范、养护设计和合同条款三者结合起来作为控制依据,才能保证公路桥梁养护工程质量达到规定的水平。

3.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的方法

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的方法见图4:

4.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三阶段

为了加强对公路桥梁养护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明确各工程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可将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1)事前控制阶段:是公路桥梁正式养护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在于养护准备工作,具体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质准备、场地准备。

(2)事中控制阶段:是公路桥梁养护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见图5:

(3)事后控制阶段:对公路桥梁养护的成果进行质量控制,公路桥梁养护工程质量评定及建档。

5.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事后发现问题,更应提前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应重视合同等法律手段,合同需明确质量责任以免事后相互推诿;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并非要花费巨资追求最高的质量,应处理好同成本、进度的关系。

四、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改进对策

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是较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具有规范性和程序化的特点;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改进虽然也受现有质量体系的约束,但其目标却是超越现状,即针对桥梁养护质量问题,采取各种措施,寻求突破,使公路桥梁养护质量得到提升。

笔者尝试将PDCA环先进理念运用于公路桥梁养护,以解决质量问题、改进养护质量。

桥梁养护质量管理工作集成为四个阶段,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8个步骤,详见图6: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4

关键词:护理质量 ;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71-02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意识增强,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如何使护理质量控制落到实处,提高护理服务的实效性,减少护理差错,是护士长工作的重点,也是科室生存发展之本,以下就如何抓好护理质量控制谈谈体会。

1 方法

1.1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

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质量控制的依据,严谨、科学的质量标准是护理是护理质量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护理liang快速高。护理部在原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每年总结质量管理经验,及时修订标准,使护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标准内容涵盖护理管理、服务水准、综合质量三项内容,三项内容再次分解为各项护理工作实施细则,使护理质控成为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各个护理工作环节均处于受控状态。

1.2 发挥质控体系作用,落实到人

我科实行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二级质控体系,护士长对质控员要加强引导,掌握质量标准,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员的职能,分工到人,重点控制,以加强护理工作程序的连续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1.3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

1.3.1对薄弱班次如午间、中夜班实行弹性排班,保证人力资源,确保护理安全。

1.3.2护士长深入病房,督查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工作。发现违反质量问题和苗头,及时将问题反馈到个人,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为防止问题的重复出现,对其班次连续督查、追踪。最终将不良行为纠正。

1.3.3严格床边交接班。尤其对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手术病人、母婴同室、待产及分娩病人病情观察、产程进展、输液、管道、皮肤等情况均应仔细交接,将规范的护理程序贯穿到各个护理活动中,保持其严肃性。

1.3.4坚持夜查房,能真实地了解到护士的夜间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积极给予指导,降低了夜间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

1.4重视质量讨论,善于总结

护士长每月组织本科的护理质量讨论会,实事求是查找自身工作缺陷,不隐瞒情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护士长对护士进行考评,将质控结果落实到个人,同科室目标管理、经济利益挂钩。对护理质量未达标、工作存在缺陷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个别谈心。对护理工作达标者给予奖励和表扬。让大家认识到质量要符合要求,是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产生的,增强了护理操作的严谨性和主动服务的意识。

1.5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确保护理质量

1.5.1质量标准的认真落实,取决于每位护理人员素质和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首先要教育她们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才会有责任心,对病人才富有爱心,工作中才具有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1.5.2加强业务培训,护士不单只是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的工具手,也是医生的合作者,需要不断提高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发展中的工作需要。从工作实际出发,进行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5.3掌握沟通技巧,责任护士全面掌握病人情况,善于观察和发现病人的心理及病情两方面的动态变化,做出准确评估,找出问题,更好与病人沟通,解决她们的需求,为她们提供主动、周到、细致的个体护理,取得病人信任,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2 体会

护士长及质控员要掌握质控标准,强化科内质量控制氛围,加强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经常评估工作中的不足,做好质控分析,用制度约束人,不搞形式主义,以提高护理管理效能。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社区医院共有3个护理单位,共有护士43人,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0.6士1.8)岁,其中职称为副主任护师的有2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7名,护士18名,学历为本科以上、大专和中专的分别为12名,21名和10名。

1.2 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方法

1.2.1 完善护理质量的考核标准

为了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应该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首先是制定一个完善的护理工作的只来过考核标准,以这个质量的考核标准来对社区医院的各项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衡量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对护理管理的工作质量进行控制。在制定完善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的过程中,应该参考医院的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并结合社区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从而准确的对社区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估。在整个护理质量的考核标准中,应该制定不同护理环节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科室的环境管理、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药品的管理、科室的消毒隔离管理以及护理技术等方面都应该制定详细的评估标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对这些护理细节进行考核,还应该通过各种社区居民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相互之问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自我评价等对护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总之,只有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才能对社区医院的护理工作进行控制,从而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1.2.2 建立护理质量的评价体系

在制定了护理控制的考核标准之外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制定护理质量的评价体系,通过护理质量的评价体系来制约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护理质量的评价体系应该要系统和完整。首先应该成立社区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管理小组下面还应该对每一个科室都建立一个自控小组,科室的自控小组负责对本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而社区的质量管理小组则是对每一个科室的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自控小组是对本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每天都应该对本科室的护理工作按照标准进行自查,完成一周的工作之后,应该对本周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总结,找出不足的地方,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在下周需要重点注意上周发现的护理问题。而社区医院的质量管理小组每周都应该对不同的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并进行现场评分。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的评价的重视程度,应该将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其自身的绩效工资挂钩,从而使整个医院的护理工作都越来越规范和科学。

1.2.3 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的重视程度

在社区医院中,要想加强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必须明确所有的护理人员都认识和熟悉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在实际的护理工作过程中,很多护理工作之所以不到位,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由于护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护理质量控制标准造成的,由于没有正确认识护理质量的控制标准,导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没有按照正确的控制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工作细节。因此,为了有效对社区医院的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控制,应该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的认识,医院应该组织护士长带领所有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工作的质控标准内容,让所有的护理人员都能够熟悉掌握各种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操作,掌握护理工作的检查和评分细则,这样自身在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才能正确的要求自己。另外,对于分管的护理项目同样应该做好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一旦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提出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整个社区医院中,护理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医院应该注重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的提升,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控标准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1.2.4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为了有效的提高整个医院的护理质量,提高每一个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非常必不可少的。首先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社区护理知识的培训,因为在社区医院中,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和管理工作和一般的医院是不同的,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内科、儿科、外科和妇科的护理知识,还应该对社区的居民提供正常有效的健康保健指导。另外,在社区医院中,更加注重医院的服务能力。所以,医院还应该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以及上门服务的能力进行培训,很多社区护士都需要进入居民的家庭对患者进行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各种礼仪知识,能够和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使用得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士s"表示,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控制之后的护理安全管理评分、科室环境管理评分、消毒隔离管理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和居民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控制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6

关键词:岗位评价;行为控制理论

岗位评价是一个系统客观评估岗位价值的过程,其是否客观、公平、公正、科学将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及病人护理质量。建立科学的岗位评价体系是开展岗位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同时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也是岗位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对护士的岗位考核和晋升多倚重考试、论文,而非临床护理实践,缺乏激励护士致力于临床服务的内驱力[1]。只有根据不同护理岗位的特点,使岗位管理结合护士护理患者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和患者满意程度等要素,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护士提高工作水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控制是直接对人们的具体活动进行控制,是一套用来提高绩效的组织控制系统方法,其控制机制有三种:直接监督、目标管理、行政控制。为此,医院建立了基于行为控制的护理团队岗位评价体系,经过6个月的实践与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择东莞市某镇级综合医院,开放床位710张,选择构型相同的8个护理单元为研究对象,包括内、外、妇、儿各2个病区,每月由科室护理人员岗位考评小组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进行岗位评价。其中内三区、骨一区、产后区、儿科为对照组,实施每月对护理人员分类定级,包括职称、工龄、学历、岗位层级实施评价;内一区、外一区、妇科、新生儿科为实验组,运用行为控制理论(直接监督、目标管理、行政控制)每日进行不同层级护士(助理护士、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工作业绩考核,每月患者满意度测评,每季度业务水平测试方法实施评价。对照组护理人员岗位考评业绩采用传统(职称+工龄+学历)×40%+岗位层级(护理组长1.5+责任护士1.2+助理护士1.0)×60%计算方法。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理人员职称、学历、工龄及床护比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行为控制评价体系构成

护理人员岗位考评=工作业绩考核分数(直接监督×权重系数+目标管理×权重系数+行政控制×权重系数)+患者满意度测评×权重系数+业务能力测试×权重系数-(护理并发症例数×1)

1.2.1 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包括:直接监督、目标管理及行政控制,其中直接监督是管理者根据需要积极监控和观察下属的行为,告诉他们哪些是合适行为或不合适行为,并采取纠正行动,是管理者实施管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运用在护理工作中,需根据护理人员分层级与职责不同,监督项目有所不同,如:助理护士主要监督出入院护理、晨晚间护理质量(老师带教下完成);责任护士主要监督输血、标本采集、使用高危药品等高危操作;护理组长主要是危重患者抢救等。由于以上项目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本是在双人或多人情况下完成,为直接监督奠定了基础。目标管理是对下属实现特定组织目标或业绩标准、执行运营预算的能力进行评估的系统。有文献报道医院建立护理工作绩效量化综合评价体系, 其中工作效率指标运用病例分型( 体现非手术科室护理技术难度与风险, 应用军队医院网络版v2. 2 BSCCS 病例分型质量费用管理系统, 按D 型、C 型、B 型、A 型分类统计) [2],从而达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显著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的目的。而目前临床护理实施责任制工作模式,按2011年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中病例分型要求,根据护士分管患者数量及病情轻重与复杂程度进行考评,既考虑工作量多少,也关注患者病情程度不一带来的护理劳动强度的差异。行政控制是一种由规则和标准操作程序塑造和规范员工个人的行为方式。护理核心制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较完善的流程与指引,将护理查房、病历讨论、护理会诊等项目列入行政控制范畴就有较好地可操作性。

1.2.2 患者满意度测评:由医院服务中心为每位出院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每月统计满意度结果反馈给科室,提名表扬或批评作为加分或减分项目。

1.2.3业务能力测试:包括科室、医院定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考核前三名给予加分。

工作业绩考核中数据收集通过护士工作站软件的医嘱原始数据统计结果。业绩考核零分起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正向指标按标准加分,负向指标按标准减分,突出质量与效率,体现护理技术、风险与责任。

2.临床实施

2014年1月至6月,对照组与实验组科室运用科室工作效率(平均在院病人数、病例分型与护理人员比例)、护理质量指标、医护患满意度进行评价。其中护理质量指标包括:负性指标(使用药物发生率、压疮发生率、跌倒发生率、深静脉栓塞发生率及首次医嘱执行延迟率)与正性指标(手腕带佩戴准确率、患者健康宣教合格率及首次医嘱执行及时率)。数据显示:对照组较实验组科室工作效率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质量正性指标高10.8%,负性指标低5.6%;医护患满意度由89.5%上升到94.2%,这表明引入岗位评价体系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有明显提升。

3.讨论

3.1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行为控制理论通过直接监督、目标管理及行政控制等方法对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及服务质量进行考评,达到合理控制和激励护理人员,促使护理人员在组织层次和个人层次上都承担责任,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士气和凝聚力,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提高组织绩效,最终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

3.2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导向

行为控制在分层级护理人员岗位评价实施中,较好地体现了不同病情、不同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所承担的技术、风险、效率与责任。采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益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引用病例分型、患者满意度及工作业绩指标,充分利用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使岗位评价充分量化,便于操作,富有实效;使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公正、合理,更具有科学性;使绩效分配向脏、苦、累岗位倾斜,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奖励原则,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为管理者对护理人员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奠定基础,为医院进行护理人员岗位管理、薪酬设计和人员配置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7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进展

笔者将通过本文,就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研究进展方面展开综述。

1 护理质量管理的概念

1.1护理质量管理概述 在澳大利亚相关学者Coulon看来,更好的护理质量需要具有专业化、完整化、实践化以及人文化等多种特征。而在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得出护理质量的基础理念,即界定为护理服务和技术的情况、护理责任人的管理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素质情况等等。因而,对于护理质量而言,主要是由多个对象进行管控,即包含护理设备、护理人员、护理关系等等。而且护理质量的控制需要通过策划、组织、协调以及管控等多种方式才能保证质量达标,而对于护理质量管控而言,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相关的质量标准确定管控的内容,同时对护理服务开展过程进行监督、判断和评估,深入了解不同患者的需求,总结不足,查找问题,了解反馈,并且通过调整和改正的方式达到有效控制和管理[1]。

1.2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概述 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质量管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总结出质量管理问题,进而研究信息化管理方案。而一般主要由质量管理负责人将护理质量通过评分的方式进行统计,然后以评分的形式进行评估,同时构建相应的数据库由计算机进行记录储藏,同时对评分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护理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不足问题,并且探讨改善方法,提升护理质量。严格来说,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涉及到护理学的理念和知识,同时也集合了信息行业以及计算机行业的内容,而且继承了信息管理高效性以及可控性。另外,将护理质量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首先可以保证对护理问题的获取、护理情况的动态监控,一旦发生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从而大大减少护理风险性,缓和医患矛盾和纠纷,对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2]。

2 国外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概述

2.1国外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史 就护理信息化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一些医院已经着手在医院管理中加入计算机作为管理设备,而1970年以后,则出现了管理信息系统(HMIS),而80年代中期,信息管理主要运用在医院的财务收费管控中,大部分医院都推荐患者进行挂号,还有1/4的医院则具备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少量则已经落实计算机对管理医院信息。而1990年开始,最新的信息系统则主要体现在以患者为主的一体化系统实现[3]。而这时欧洲各国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比美国更晚,从而导致发展较为缓慢,不过普遍欧洲国家的医疗信息系统都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诸如丹麦的RedSystem管理系统,可以包含76家医疗机构的管理信息等等。由此可见,护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常规化、全面化、区域化、一体化以及科学化的发展过程[4]。

2.2国外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范畴 就目前国外而言,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范畴比较大,其中包含质量评估、信息收纳、智能护理、远程操作以及网络护理等多个流程,而这些流程也让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得以完善化。另外在质量评估中,美国已经开始普及最小数据集(MDS)的指标评估方法;而加拿大也就护理质量评估开展了相应研讨,同时运用了美国的最小数据集评估方法。简单来说,最小数据集系统主要需要与数据获取以及监测系统联合方可发挥最大效果,即获得患者长期护理的指标数据,进而进行针对性评估。另外,到了1998年,这一评估系统又加入了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作为评估参考标准,其最大的作用在于对各类护理服务进行分档规定质量标准,同时配合医院完成符合自身质量情况的标准制定,同时减少护理失误或者并发症出现[5]。

3 国内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概述

3.1国内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史 就国内护理信息化发展开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各大医院都开始运营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在台湾地区,近乎九成的医院都是采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此同时,香港地区则由44所机构联合建立起了一个巨大规模的医疗信息高速路,而其中包含的医疗信息有医疗书籍信息、最新消息、急诊情况、专科门诊、记录随访、试验检测、病情诊断等等信息,与大陆很多医院相比,技术已经趋于先进的地步。而大陆地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也是在近些年才发展较快,而系统本身可以包含以下职能:信息管理职能、信息查阅职能、病例管理职能以及移动护理信息情况等。总之,整体系统推行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升管理的效果。在过程质量的管控方面,护理信息系统则主要针对护理工作的关键点进行选择,同时采用移动监测站点进行追踪,避免出现护理疏漏或者不足;此外,还能通过调整时间进行调控,对重要信息要点完成自动核查;统计出入量以及自动记录;最后在护理质量评估中,各个医院的评估标准和体制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往往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效评估。而评估的手段则主要选择纸质检测较为普遍,检测一般是统一检测或者抽测,最后人工完成数据汇总和研究。到了现在,一体化服务站、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护理质量信息管理软件都逐步出现,并且有效提升了护理管理的效果。总之,随着国内信息技术融入到护理质量管理中,以往基于终末期评估反馈的质量管理方式也转变为过程质量管理[6]。

3.2国内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范畴 国内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主要运用可以体现在基于数据搜索与查阅的过程管控以及基于护理质量评估中,即主要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对广阔、丰富的信息完成数字挖掘、知识获取、完成虚拟现实以及决策管控等等。而更多的事实显示,数字化管理可以保证护理信息的充分集合以及运用,提升护理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7]。而且信息传播过程是实时过程,所以可以保证传输的效率,进而对护理管理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能有效解决医患矛盾。而过程管控系统可以划分为三类系统,可以包含护理信息系统、数字重症监护系统以及移动设备。首先是护理信息系统,即按照管控的目的,由系统获得各个护理区的关键信息,例如护理工作分配方案、教学查房以及专业讲座、护理工作完成度等等,同时根据护理查房情况以及日常值班问题统计分析相应改进方案,同时对护理的控制关键点进行有效反馈;再者是数字重症监护系统,由于重症监护室属于危重病区,而且患者病情改变更快,而且根据医嘱进行调控,另外针对信息量过大,则需要了解数据信息是否有效输送、共享与运用也是极其重要的[7]。

另外护理人员需操作相应仪器将患者相关信息数据进行下载汇总,并且保证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泵等设备的数据能够有效完成录入,系统根据这些数据的分析绘出相应的数据曲线。另外,危重护理记录单据则需要以特殊书写记录,即如静脉入量数据要采用PDA进行扫描即可录入记录单据中,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向医生展示患者的体温、监测记录以及危重护理等各类单据,同时提供各项身体指标曲线图供给参考;再者是移动设备,移动设备的普及是基于信息技术逐步成熟的基础,即以无线网络作为基础,以PDA,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等网络设备,完成事故统计、满意情况统计以及质量管控等多种操作,而且操作也会将以往静态的信息转变为实时的、动态的有效信息,达到提升了护理质量管理的精确性,即如采用PDA数字技术,就可以实现患者的信息了解、健康指标记录、心电监测以及医嘱追踪等多个操作流程,而将其与RFID技术进行结合,又可以在药品管理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例如药品配置过程中是否遵循"五个准确",准确的类型、准确的用量、准确的用药对象、准确的给药方法、准确的用药时间,而RFID标签与RFID腕带的信息保持一致,前者由护理人员进行管理,而后者则由患者进行佩戴,给药时需要进行信息核对,从而有效降低用药风险[8]。

4 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虽然我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目前很多医院尚未完全普及信息化设备和技术,而且基本的网络建设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水平,这也是由于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不足所致。而且对于护理质量的指标,往往不能通过单一的指标进行规定,各个医疗机构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合适的指标。此外,由于目前信息化建设还缺少相应的法律进行约束,从而导致有诸多问题和风险难以解决和避免[9]。特别是针对一些护理纠纷问题;而且一些信息化措施却由于一些外因难以得到普及和推广,即如成本较高、专业技术缺失以及反馈率较低等等。而且我国未来还需要面临更多的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多的问题,所以降低护理质量管理的成本,进而降低医疗的成本,这样也能有效缓解"看病难"的这一重要的社会问题[10-15]。

3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信息化已经进入到我国医疗领域,但是很多地区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普及尚未达到一定程度,而且信息化工作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需要参考国外护理管理信息化方案进行改革,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质量标准,最后结合相应的信息化系统与技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减少风险及纠纷。

参考文献:

[1]陈秋玉,张莉,苏敏谊,等.信息化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08(08):351-352.

[2]汪牡丹,成守珍,李桂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40-43.

[3]高秀珍,何颖曦,杨江存,等.护理不良事件电子上报系统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J].河北医药,2012,34(9):1427.

[4]郭秀敏,周爱霞,杨春艳,等.3个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及其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09(09):1001-1002.

[5]王华芬,孙红玲,许彩云,等.压疮管理软件在构建压疮标准化防护体系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04-1106.

[6]汤丽萍.疼痛管理模式在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01):221-223.

[7]庞媛媛,范玲.护理安全现状及信息化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4,10(10):3585-3586.

[8]赵雪颜.对146例护理小良事件相关因素分析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4):572-575.

[9]王芝洁,王晶莉,陈颖,等.应用语音提示防水腕带识别重症监护患者身份的力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16):475.

[10]邓娟,范玲.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03(03):102-104.

[11]唐雄,张巨发,段昌奉,等.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3,8(2):95-96.

[12]姚志洪.健康物联网与健康云[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8(4):36-41.

[13]李燕,杨煌云.医院数字化建设对临床护理工作模式的影响及意义[J].护理研究,2011,25(28):2599-2600.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8

 关键词:  质量信息;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中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因素是重要的资源。质量信息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的信息,护理质量信息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获取的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是对护理质量评价所得。质量信息在管理者进行检查和控制职能中得以体现和运用。有效应用质量信息才能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医疗护理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服务产品中的特殊产品,有其独特性,在管理活动中其质量信息的应用也有其独特过程。护理管理过程中质量信息的正确应用能够及时调整产品质量,保持产品的恒定优质,确保患者得到优质服务。现根据我院的护理管理实践进行如下探讨。

    1  护理质量信息的来源

    1.1  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检查所得信息  我国医院普遍实施的三级医院的护理质控体系和质量检查标准,我院实施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长――专业护士(相当于管床护士)三级质控检查体系。每日动态检查控制和每月的全面质控检查相结合,分级收集质量信息。护理部每日的质量信息是通过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质量控制人员白天对各护理单元巡视所得的信息,包括全院各护理单元患者数、人力、重点患者(危重、手术、分娩、新患者等)护理落实情况及其他重点事项等。护士长通过每日5次查房(4次床边交接班、1次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检查),科内质控小组的每周定期检查信息反馈(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急救物品、病区综合质量等)获取本护理单元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结果信息如护理措施落实、人力物质配备状况等信息。专业护士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评估检查获得护理措施落实、辅助护士工作质量、病房管理、文件书写等质量信息。

    1.2  直接质量信息  指直接影响患者的服务质量,包括护理并发症上报信息(如压疮高危或已发压疮报卡,输液反应、静脉炎、意外损伤等护理并发症报卡)和差错事故上报信息,此二类信息于24h内上报护理部。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服务对象的信息是质量的金标准:包括满意度调查信息、服务对象投诉信息等。

    1.3  间接质量信息  指间接影响患者服务质量。与护理相关的人财物的信息包括加床情况、危重患者数、新患者数、人员与工作量配比状况、护理用品的质量等。

    2  护理质量信息的特点

    (1)连续性、动态性:护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质量信息的获取必然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时间上的动态性,如白班、夜班、节假日等时间段均不能忽视。人员上的动态性,如新上岗护士,各班次上岗护士、专业护士等各级人员的心理状态、业务素质均会影响服务产品质量。管理者需要把握质量信息的收集、随时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恒定。(2)医疗护理结果的不可逆性导致管理者不能放过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偏离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产品的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必须重视过程质量,及时纠正过程偏差。

    3  护理质量信息的应用

    3.1  质量信息的应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随时评价护理质量信息。各级质控人员检查过程中对质量信息及时分析处理,护理部白班收集护士长夜查房表了解各护理单元患者数、夜间工作量与人力是否匹配,夜间护士工作状况、夜间病区环境状况、有哪些重点患者。医疗过程不能重复,医疗结果不可逆转,最重要的是安全。对质量信息的分析要把有关安全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1周环节质控分析确定周重点,如某月脑外科连续发生3例输液反应,虽然药品细菌培养未发现问题,但对输液操作过程加强无菌技术的监控和全面检查,将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因素降到最低点。质量信息应用过程中要放到系统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质量信息评价需要管理者再加工,把握整体观,摒弃片面性。偶然性的问题,及时纠正,体系问题及时完善;日常工作中应动态识别质量信息,放到系统中分析,调整流程针对不合格项目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如基础护理不达标,是否人力不够,晨间护理时间安排不妥;药品拿错是未坚持三查七对,还是药品放置标识不清?  3.2  质量信息反馈的活用  动态反馈――动态管理呼唤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及时调节现场控制的力度,让反馈贯穿于管理者的工作,有利于达到同期控制。在我院实施的护理质控体系,重视反馈的作用,随时反馈,逐级反馈。护理部质控员在巡视重点患者时、护士长参加床边交接班时、专业护士工作过程中,随时查、随时反馈。我院各护理单元建立有信息反馈本,护士长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上面,每班护士都要查看并签字。避免护士倒班,不能及时了解信息。定期反馈――每周重点反馈,每月底护理部对环节质控总结和终末质控结果结合奖惩反馈。定向反馈――对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定向向护理单元反馈,做到责任分明,及时改进工作。质量信息的反馈是对员工质量标准的最好培训。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临床上常常重视质量现象,忽视质量教育[2]。质量信息的反馈以沟通为要:临床环节质控反馈过程中直接反馈到责任人,目的为了及时修正和今后避免,临床上常常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注意与当事人沟通,可以很好的取得认同,彰显标准。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检查手段。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资源分配。

护理质控体系范文9

关键词 :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节能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是建筑工程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国家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强制要求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必须建立标准试块养护条件,对试件进行养护[1]。根据GBJ81-85第2.0.8条之规定 “混凝土拆模后的试件应立即施在温度为20±2℃,湿度为90%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在标准养护室内,试件应放在架上,彼此间隔为10-20mm,并应避免用水直接冲淋试件”[2]。

事实上,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都采用砖砌养护室,而一般的工地现场狭小,条件差,砖砌养护室存在着密封性差、保温条件差,不便于管理和操作的缺点,难以满足标准试块的技术养护条件[3]。本文介绍了一种温湿智能控制的混凝土标准试件养护系统和方法,介绍了其功能、结构及关键技术,同时给出在同条件下该系统与建筑工地传统自制砖砌养护房相比,其节能降耗的突出效果。

一、智能混凝土试件养护系统结构

智能混凝土试件养护系统主要由一长方体的主房体、控制柜、控制盒、制冷系统及风道、底座架、试件托架、小车、试件转运架等组成。

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结构简示

1.1 系统控制柜。

养护系统控制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部件。制冷、加热、水雾发生、电器控制等都安装在控制柜中。同时根据水位传感、温湿度传感等传感器信息,实现系统的智能监控,是系统功能主要输入、输出单元。控制柜结构如图2:

图2 控制柜结构简图

1.2 控制器部分。

控制器中主要装有自动控制板,采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微控制器、温湿度检测电路、水雾箱水位检测电路、加热及制冷控制电路、水雾发生电路、控制键盘等,还装有显示电路、打印机,电源开关等。系统控制器为系统智能核心,负责系统对混凝土试块环境温度、湿度、异常状态,保养状态、数据显示及打印、统计功能,配合相应的远程管理软件和模块,可实现集散式控制,通过485总线或以太网构建智能网络环境,方便管理及维护。

1.3 制冷系统及风道部分。

制冷系统采用比较成熟的制冷技术,水雾箱和养护室通过风道联成回路,并通过风扇强制养护室内的空气和水雾箱内的空气循环。通过专用的混合式蒸发器,对空气和水制冷。使低温、高湿的气体进入养护室,在养护室内进行热交换后,再回到水雾箱进入下一轮循环。通过制冷系统维持养护室内温度的恒定,通过水雾保持养护室的高湿度。加热过程同制冷过程,通过制热系统维持养护室内温度的恒定,通过水雾保持养护室的高湿度。

图3 制冷系统方框图

二、系统温湿平衡控制技术

如何在高温环境下,使养护室内空气温度降低的同时,保持高湿度是试件养护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按照潮湿空气状态参数中湿空气焓值与湿度关系,湿热空气在降温过程中,其中的水份会冷凝,相对湿度会降低。针对此矛盾,系统采用混合式风冷(热)和水冷(热)混合式制冷(热)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但同时又出现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养护室温度下降极慢的现象。这是由水温较高,水雾的温度也高,大量的热交换在水与蒸发器(或加热器)之间进行,使水温下降,而养护室温度的下降则比水温下降要滞后,造成了养护室温度的下降极为缓慢。为此,系统重点对水进行温度控制,并以受温控的水雾为媒体,对试件进行热交换效果较为理想。

通过以上关键技术保证,系统能完美保证混凝土试件的标准养护要求,具有自控程度高、节水省电、噪声小、便有操作管理及运输方便,安装简洁和环保的特点。

三、节能优势比较

经实验应用及调查表明,该智能养护系统其平均耗损功率为0.85KW,开机率小于0.5,就能达到标准养护条件[4]。而建立一个传统的12M2砖砌简易养护房需用1.5KW热泵式空调机,当开机率为1时也难以保证房内温度、 湿度都达到要求。因此,我们可计算在同等条件下,本系统与传统砖砌简易养护房相比的能耗水平。如表一所示。

表一 标准养护系统与砖砌简易养护室节能优劣比较

从以上的分析对比不难看出混凝土施工场地采用本文介绍的混凝土试件智能养护方法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同时能为国家节省大量能源耗费。对使用方而言:能省电、省水、省钱、省力、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能对试件进行科学地管理,保证试件养护质量,从而确保总体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振东.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对策的几点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50-51

[2] GBJ81-85,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