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课题学习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3-05-30 15:13:59

课题学习教案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1

姓名:评价

考纲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要求ⅡⅡ解读能够灵活运用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它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规律,是高考的重点.大部分题目都与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等知识相互联系、综合命题,难度中等以上,多为计算题.(一)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

2.深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2.难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问题式、合作学习、启发式、多媒体与动画相结合等.

[自主预习]

A.阅读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63页(第4节 重力势能)、第67页(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第75页(机械能守恒定律)

B.完成下列填空:

一、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1.重力势能

(1)重力做功的特点

①重力做功与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有关.

②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的变化.

(2)重力势能

①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③矢标性:重力势能是,正、负表示其大小.

(3)相对性:选不同的零势能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的.若物体在参考平面以上,则重力势能为;若物体在参考平面以下,则重力势能为.通常选地面为参考平面.

(4)系统性:重力势能属于物体和组成的系统,通常简单地说是物体的重力势能.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①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就;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就.

2.弹性势能

(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

(2)大小: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及劲度系数有关,弹簧的形变量,劲度系数 ,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

[课堂总结]

1.有什么收获?

2.有什么疑问和困惑?

3.你对课堂的建议(包括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

板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课

一、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1.重力势能

(1)重力做功的特点

(2)重力势能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2.弹性势能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2)研究对象(3)表达式(4)守恒条件

[作业]

1.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2.如图6所示,一个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粗糙的斜面底端,弹簧轴线与斜面平行,小滑块A从斜面的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一段距离后与弹簧接触,直到把弹簧压缩到最短.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B.滑块先做匀加速运动,接触弹簧后再做匀加速运动最后做变减速运动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2

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主题探究

互动课堂

设疑定纲

1、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

炭的燃烧

硫的燃烧

磷的燃烧

铁的燃烧

2、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3、火灾来袭时该如何逃生?

解疑探究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探究主题一

燃烧的条件

【阅读】课本128-129页,完成下列空白: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

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说明

2、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按右图所示连好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改进实验:(如图,教师演示)

实验现象:试管1

试管2

水底白磷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改进实验的优点:

探究主题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合作探究:(灭火)

【阅读】课本130页,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将燃烧的蜡烛熄灭

灭火方法

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

1.

2.

3.

4.

实验结论:

;②

;③

探究主题三

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

【阅读】课本131页,完成下列空白:

灭火器

适用范围

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

探究主题四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阅读】课本132-133页,完成下列空白:

5、可燃物在

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

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6、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②可燃物与氧气的

;③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

自我展示

1、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2、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

实验现象: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3、试着将灭火的实例与有关的原理用短线连接起来: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A移去可燃物

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扑灭

B隔绝氧气

③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4、常见的灭火器有哪些,分别使用哪些范围?

5、什么是爆炸,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吗?

6、怎样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

全能训练

1、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

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氧气

B.氮气

C.甲烷

D.二氧化碳

3、将燃着的火柴头部朝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处二氧化碳浓度大

C.火柴梗处接触氧气少

D.火柴梗的着火点较

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右图所示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

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了。对这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火焰不会很快熄灭

C.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吸热使烛焰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阻碍了气体对流,导致烛焰缺氧

5、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6、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据燃烧的条件填空: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评价小结

1.

知识总结: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中一个即可)

(3)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内易引发爆炸,爆炸既包含物理变化也包含化学变化。

2.

畅谈体会:

(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3

寒暑假备课:寒暑假老师了解学生,读懂教材,精选例题和习题,从纵向、横向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主备教师备课: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于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教学案”后至少提前两天将“教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进行研读;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教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教学案”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教学案”发至学生,同时任课教师对“教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即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教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教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并编写“问题集”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教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原则:能引导学生根据“教学案”的设计,独立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都有所提高。

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开放性原则: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提供思维碰撞和创新展示的空间。

“教学案”的使用流程如下。

以“教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其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帮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而确保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看课前的学习。不难发现,“教学案”的编排结构(学习目标学前准备探究活动学习体会自我检测)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说“教学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学生根据“教学案”可以自主地解决以下问题:

1.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学案”提供了本堂课的参考性学习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个人的学习目标。

2.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学案”的内容是分层次设计的,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其相应的学习内容,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自我确定。

3.自我选择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喜欢查阅资料,有的则喜欢与人交流。“教学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提示学生:或通过阅读课本、或通过查阅资料、或通过独立思考、或通过与他人合作探讨等方法进行学习。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4.自我反思和总结。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学生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为此“教学案”设计了“学习体会”这样一个栏目,引导学生在完成“做”的任务后进行自悟,悟出道理、悟出方法、悟出思想。

5.自我检测和评价。“教学案”中的“自我检测题”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可见,课前学习“教学案”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其次看课堂学习。“教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是“小组合作、互助交流”,第二个环节是“问题征解、创新展示,以题论法、以题论道”,第三个环节是“总结归纳、反思提升”,第四个环节是“检测反馈、查漏补缺”。在第一个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交流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合作解决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交流观点、看法、想法、解法。显然,这是一种基于分享、互助和欣赏的合作学习。在第二个环节中,教师出示小组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在全班内征求解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教师“借助问题的变化、引申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则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当然,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行点拨或精讲,对学生来说则是学生基于理解的接受学习。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生物 学案

新课标的理念主张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引导。这一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也由“教案”变为“学案”。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案的应用极为活跃。下面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供同仁们参考。

一、学案使用中要考虑的三个关系

学案与教案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而教案则是教师教学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两者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在传统观点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则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学习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素质难以提高。要提高学生素质,就要从学生出发,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把“教学方案”转变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即以 “学”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关系教材是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由专家编制的教学典型案例。学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完成大纲中的学习目标。所以,学案的内容要紧扣大纲,同时要注意不局限于教材,使内容更加充实,便于学生理解。因此,大纲是核心,教材和学案都是我们用来完成大纲规定内容的手段。

学案与教辅资料 学案中可以适量编入习题,但由于题量少而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利用学案的同时要有一本高质量的资料供学生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二、学案使用中要避免的两个误区

学案替代教案 由于学案与教案各具特点,因此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学案当作考卷 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将学案当作考卷,提前较长时间发放,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做完,再进行批改,这是不妥的。因为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考卷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作用不同,使用方式也不能相同。

三、学案的编制过程、分类与体例的探索

学案的编制,应该由备课组集体完。组内老师先集体讨论,由骨干教师主笔,接下来进行组内评价、审议草稿,定稿。定稿之后印发给学生;最后由首先使用的教师反馈课堂效果,为其他人授课的改进提供建议。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学案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使用时机分为新授课学案和复习课学案;根据呈现形式分为填空式学案和问题探究式学案;根据使用方式分为单纯的学案和教案学案一体化等。

学案的体例。一般来说,学案包括以下内容:(一)学(复)习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德育目标体现在配套的教案中。(二)知识结构 使学生通过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这一点在高考复习中尤为重要。(三)重点、难点 使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有所准备,做到有的放矢。(四)主要内容 通过设计问题或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相关知识。(五)学(复)习札记 这是对学生学习的反馈。(六)习题 用来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明确使用学案的作用

1.突出环节,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在编写学案时,通过设计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列出,使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了学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重点,使学生知道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上课重点听什么,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提示;通过设计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本节内容与哪些生物学知识密切联系,使学生建立生物学知识网络和联系,以便用旧知来学习和理解新知;通过设计教法选择,根据各位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选择适宜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设计学法指导,参照历年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预习时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新知;通过设计课堂小结,使学生知道课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通过设计填充式学案的详略,来体现生物课堂的重点和难点。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都能参与到生物学教学的全过程中,知道课前、课上、课后都要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等问题,真正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预习、听课、复习和练习,体现了“先学后教再练”的原则,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2.指导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通过教法选择,使学生知道如何对知识进行理解,利用讲述法、比较法、归纳法、比喻法等教学方法加以理解;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指导类比法、谐音法、歌诀法等加以记忆和掌握;通过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联系,指导学生把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生物学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通过设计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学习掌握,通过知识复习、课堂小结、问题讨论、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中的相关生物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和结构,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减轻负担,使学生轻松学习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5

“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教学领域中有着充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经过查阅文献,“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笔者尝试探讨“教-学-做”合一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做”合一学习方案编写环节

1、学习目标首先,学习方案的学习目标设计要简明扼要。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关系到课堂高效率的高低。在“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学习方案的目标设计中,创设三维目标,目标一:知识与操作;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态度与合作。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学习方案是提供给学生使用的,所以在设计学习方案的学习目标时,要尽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词句和言语,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拿到学习方案就能快速掌握本节课的要点、学习思路和操作方法。其次,学习方案应该突出重点、难点。并加以注明,方便学生迅速了解学习的关键所在,便于学生对物理课程核心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掌握。再次,学习方案的设计要注意适当的激励语句。激励教育往往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考。激励语句的设计应当结合本节课中物理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合理选择。2、学习过程学习方案的学习过程设计。(1)学习任务的安排教师下发学习方案,交待本次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激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操作体会完成本次学习任务。(2)自主学习、方案引导该版块的要点是精心设计问题,是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设计和学习安排,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方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看书学习。通过激励语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求知欲阅读教材。(3)教师点评,及时讨论在这一版块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评,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尤其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必须要阐述清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间交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4)总结提升、知识拓展这个版块可以设计成知识树、框架图等,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对本次课进行精练的总结分析,并且要对本次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促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学习兴趣。3、训练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按排一定的时间来保证学生的“做”,来完成“教中做,做中学”,对于包含操作技巧的课,更要保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没有动手操作内容的课程,在课程结束前10分钟左右,一定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测试。测试的题目应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题目不能太多,以三题到五题比较合适,方便学生在短时间内测试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4、反思总结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提醒学生,一节课结束之后,自己有哪搜收获,或者本节课的表现如何,也可以写自己仍然存在的疑惑。它可以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增强反思总结的能力。巩固和加深印象,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做”合一学习方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学习方案的发放和回收“教-学-做”合一学习方案应该在上课前2-3天发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了解学习方案中的要求及应该提前准备的知识,学生可以对照学习方案进行自主预习。对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问题,可以用彩色的笔做标记,这样在后续课堂教学中方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听讲和解决疑难问题。课堂教学结束后,发放的学习方案要安排课代表收回,收上来的学习方案要及时批改,对学生完成的学习效果要进行评定,多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和引导学物理理课程的学习激情。在每次课程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习方案的设计进行反思,认真梳理问题和不足,对后续的学习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2、课堂上使用学习方案的注意事项(1)对学生的要求1)严禁抄袭。自己的学习方案必须要坚持自己填写,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可能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来研讨,如果小组还不能解决的,可以在班级讨论时提出,听取其他组的解决意见,最后由主讲教师把汇总上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讲解。讨论问题时尽量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讲解时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对自己不能接受或还不明白的观点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质疑。2)注意做标记。标注重点、难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学习方案上做好标记,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要点和关键所在比较醒目易找,方便学生自己查阅,也为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提供了方便。3)参考课本。学习方案的作用是把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老师教的过程,学生一边按学习方案进行学习,一边按学习方案要求进行操作练习。学生仍然需要认真阅读课本,不能因为有学习方案就把课本丢在一旁,甚至不带物理课本。学习方案只是起到引导学生学习和操练的作用,课本才是学生学习的源泉。(2)对教师的要求1)学习方案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由简入繁,层次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学习方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前期的基础,设计问题要典型,涵盖重点和难点,设计的问题和训练题目不宜过多或过难。3)合理使用学习方案。使用学习方案进行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班级,应根据班级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就是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尽量减少教师纯粹的理论讲解。遇到比较难的问题,要相信学生自身的能力,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并且无法通过讨论和相互交流解决的时候,教师再进行集中讲解。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研究总结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6

论文摘 要:传统的教学设计的对象是教师,而导学案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主要以学生为主,以 “问题促学习”的原则要求的认识不深,导致出现了一些设计的误区,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导学案设计上的误区,引导大家走出这些误区。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由于它是集教师“导案”,学生“学案”、“练案”于一体的“教学合一”的文本,因此承载了新课程“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导学案教学法受到了教师的重视,然而由于对高效课堂认知程度不同,对导学案的设计中以 “问题促学习”的原则要求的认识不深,导致出现了一些设计的误区,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导学案设计上的误区,引导大家走出这些误区。

误区一:导学案设计教案化

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它是以教师为中主,强调的是“教”的设计;导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导学案设计时,要站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不是站在有利于教师“教”的角度来设计。通过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旨在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导学案设计时受教案的影响很深,并不能一下子“脱胎换骨”,设计出来的导学案要么是教案的翻版或“粗加工”,要么是教案与学案的“杂糅”,最后搞成了“四不像”。比如教师的导入新课,教材的分析,教学环节的过渡等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耗费了很大精力,即干扰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导致学习的低效。

误区二:导学案设计习题化

有些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将“知识问题化”误解为“知识习题化”。首先这是对“问题”和“习题”两个概念认识不清导致的。“习题”一般是条件充分、结论确定、解法典型、供巩固知识和训练技能所用。而“问题”不仅包括教科书上的习题,也应包括那些来自实际的问题;不仅应包括“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也应包括“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不仅应包括条件充分、结论确定的问题,也应包括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和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因此,两者的外延、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大不相同。

从性质上看,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而由教师帮助学生设计的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等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是最终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而习题或考卷则仅仅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反馈手段。

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导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教师将“知识问题化”误解为“知识习题化”,所以,他们在设计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设计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教辅资料,于是这种有着丰富内涵的导学案被异化为练习题的堆砌,完全丧失了导学案的价值和功能。其结果就导致了学生对照课本抄答案,学生合作找答案,课堂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教师如果按这种“假导学案”进行教学,不仅起不到导学案应有的作用,也会泯灭学生的学习偿趣,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毫无用处。

转贴于

误区三:导学案设计“问题肤浅化”

问题肤浅化主要表现在

1、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没有探究价值,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2、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由于设计的问题过于封闭单一,答案唯一,学生对照课本直接就可以找到结果,这类问题不利于课堂上的生成。没有生成性的课堂也就没有生命性,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3、问题设计缺乏深加工。教师就教材教教材,设计问题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表层传递出来的信息,而没有进行深度开发和拓展提升,所以设计的问题往往思维含量低。我们主张教师使用教师只是将它作为一个好的例子而已,教师的作用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学会整合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二度二发和加工处理,生成好的问题。4、问题的设计过于零碎化。这是对问题“层次化”的误读。问题“层次化”的设计用意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拓展类问题等,或者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无从着手的综合性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实行难度分解分层,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或者达到不同的“学习顶点”。但这不等于将问题“零碎化”,就像传统课堂上的“满堂问”一样,教师一问到底,实际上很多都属于无效提问。这样设计的结果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系统的整体构建,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误区四:导学案设计共性化

一份导学案的产生,通常要经历个人“初备”(形成“初案”)——备课组“集备”(形成“共案”)——个人“复备”(形成“个案”)——课中“续备”(形成“续案”)——课后修订的过程。可以看出,这个过程是一个开放性、互动性、创生性的过程。从集智备课(形成“共案”)到个人“初备”(形成“个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但由于教师集智备课行为的不规范或者管理不到位、教师认知上的偏差等原因,导致备课环节被简化。有些教师将集体研讨的导学案直接拿来供自己班级使用,势必导致导学案的共性化与所任班级的差异,这种差异将会给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造成损失。更有甚者,集智备课活动被继续简化成个人分工备课,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就更大。

导学案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方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也就是既要解决好N个学生的问题,还要 N=1要的问题。让学生优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饱”,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的“自助餐”,让每一个学生能通过导学案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找到自我,发展自我。

避免导学案共性化,就要进行集体研讨下的个性化设计,在进行学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设计。即前面所说的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问题,分层设计达标检评等。这样设计出的导学案才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误区五:导学案设计提纲化。

这也是导学案设计初期容易产生的误区。一是缺乏问题意识,没有将学习内容加工处理成问题,只是列出了本节课的学习提纲。对学生学习没有太大帮助;二是受传统导学方式的影响,比如许多教师资料往往在每堂课内容学习之前设计一个学习提纲。这些提纲只是起到对知识梳理归纳的作用,并不是对问题的设计,完全起不到导学案应有的作用

总之传统的教学设计的对象是教师,而导学案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主要以学生为主,因此导学案设计应当关注的是每位学生的发展,应当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应当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全程性指导、调控,应当关注的是合适的学习策略选择,应当关注的是课堂的动态生成。

参考文献:

[1]何灿华.改进教学方式培养探究能力[J].化学教学,2003,(5).

[2]王献红.浅谈对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3).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7

1、时间分配

按照学习心理学有关规律把课堂45分钟有效划分为三个时间段,降低遗忘规律产生的时间差,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课前复习与预习10分钟;组内交流、小组展示以及合作探究等25分钟;练习巩固10分钟。也可以根据本节课知识点的多少,把知识点有效划分成三个组快,对每个知识组块进行合理分配时间,然后再按照课堂六个环节分别进行教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课堂45分钟要尽可能地让给学生,规定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而学生用于预习、交流、展示及巩固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课堂主要环节

课堂主要环节是指课堂教学流程中的六个步骤: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练习巩固。(1)自主学习 :让学生根据“学案”自学,确立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展示的内容要提前准备,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2)组内交流:让学生对自学中的疑难点进行交流,学生间互助解决部分问题,同时把交流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供教师在“教师点拨”中重点讲解。 (3)小组展示:小组展示是展示自主学习的初步成果,自主学习中生成的其它问题,教师认为的重难点等。 (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主要是要遵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的理念,发挥“兵教兵”的效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时把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研讨、探究;针对“展示小组展示”、“教师点拨”、“当堂检测”等环节中所遇到的或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内或小组间的合作与探究。(5)教师点拨:教师针对“学案”,筛选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在组内交流、小组展示等环节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收集学生反馈的难点,进行精讲;对学生展示、点评以及练习巩固中存在的不恰当或错误点进行点拨、补充、拓展、延伸、总结提升。教师点拨是新课堂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率的重要保障,充分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角色与知识教学的主体地位。(6)当堂检测: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检测,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主要方式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检测等。检测题可设基础训练题、中档提高题、拓展或变式思维训练题,问题设置以中低档题为主且要有一定梯度,供不同层次学生选做。各学科要做到当堂测评,当堂达标,课后作业不可多,否则自主学习时间就会不足。备课组长要调控好预学案和课后作业的训练量。

3、课后反思与巩固。

课后反思是教师与学生的自我反思,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反思以改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反思是指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感悟与纠错等形式,对已学知识进行理解、应用与深化,通过课后训练自我查找知识结构与知识运用上存在的问题,通过主动学习,寻求组内同学、组间同学以及老师的帮助加以解决问题。

我们地理组每周三集体备课,地理备课组长对备课要求,1、学案设计。以备课组为单位设计学案,学案包括自主学习案、合作探究案、巩固练习案三部分。自主学习案、合作探究案放在一起编制,巩固练习案分两个部分,一是当堂检测巩固练习,与前两项合编。二是课后巩固练习可以单独编制,也可利用其它教辅材料上的习题。各备课组要集中精力编好课前学案、合作探究案和随堂练习案,题量控制在多数学生一节自习课可完成。学案的设计内容:以问题、习题为主,可以包括学习目标、预习指导、预习题目、合作探究、练习作业和学习反思等栏目.学案要统一格式,统一纸型,内容包括课题、学习目标、重难点、设计人、审核人、备课组长签字等等.学案必须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且修改好之后才能进入课堂教学。

2、教案及教学课件的设计。包括: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教育技术工具的运用等。其中,教学过程包括: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练习巩固以及课后反思拾遗等。教案必须一课一写,必须做到同头课教师学案、学课件、学模式(环节、方法设计)、学进度。教师备课时要根据课程标准,把教学的知识点具体化、直观化、通俗化,即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备课组长要把教案、学案以及教学课件等编写工作要有详细的计划,按教材内容(章节、单元)分配给教师编写,然后再集中讨论、修改优化,制定出大家认同的统一的教案、学案以及教学课件,并用电脑编辑好。教案及课件必须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且修改好之后才能进入课堂教学。

3、教案、学案以及课件的使用管理。备课组长负责教案、学案以及教学课件的使用管理,要经常检查教、学案及课件的使用情况,负责教、学案及课件的定期收集整理和存档(纸质版和电子版),以便教师考核和业务档案的建立。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学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要求学生保存好学案,每周整理一次,每月一装订,以备以后复习使用。从长远计划考虑,各学科要建立教学资料库,主要包括教案、学案、习题、教学课件等,备课组长按月把电子稿件分类打包发送到教科室电子邮箱,以便后期的资源整合、提升与共享。

4、备课的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周前备课和课前备课,必须做到备课标、备学生、备教材。主要目的是在了解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教、学案)。教学案与现行的教案有所不同,它不仅有常规教学的设计内容,又增添了针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内容,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等内容,这些内容以问题或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形式引领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习惯,真正实现由重教(教师、教学)向重学(学生、学习)的转变。

5、课后反思与巩固。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8

关键词:《曾国藩学案》 学案导学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005-02

一、前言

时下,以“学案”、“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层出不穷,究其根源是对江苏省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学习。我在M中学实习期间对该中学的《曾国藩学案》英语学科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学习与实践,对这一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次又回到M中学进行调研,对这一教学模式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针对英语学科以及该学校生源的特点,学生没有英语语言环境,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此时,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大部分学生就会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摸不着重点。这使得《曾国藩学案》就像路线图、导航仪。学生依据学案提前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上课时教师讲授的时间大大缩短,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课后学生还可以依据学案进行复习、提高,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曾国藩学案》的特点

1、“学案”的含义

目前,尽管没有公认的“学案”定义,但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界定。有研究者认为:“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由师生共同编写完成的由一系列活动、思维方式等组成的学习方案。学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导学’,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有的研究者认为导学提纲就是“学案”。而有的研究者则认为:“简单地说,学案就是学习方案,它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编制,也可以由学生根据个体的学习需要编制。当然,教师编制的学案主要是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解决,以训练和发展学生设计学习方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编制的学案主要是合理地设计、规划个体学习,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案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制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学习材料,或是把现有教材整合成适应本校、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第二版教材,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案属于校本课程的范畴。因此,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或教材以及学习资源、学生实际(如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编制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校本课程。编制学案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学案有两种呈现方式,即纸质学案和多媒体学案。”还有的研究者认为:“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中,我们看到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是为了开启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它是由学生直接参与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方案。一份完备的学案,少不了问题设计、情境设计、教法学法设计以及媒体使用设计等,这些构成了学案的基本要素。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还有的说法,是出现在教师业务学习讲座中的说法:“‘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2、《曾国藩学案》建立了一个模型

以《曾国藩学案》使用为主要手段的“自学反思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的彻底颠覆。课堂构思教师须由以教定学转变到以学定教,课堂地位须由教师中心转变到学生中心,学习方式须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发现式学习。教师和学生要一下子实现这些变化是困难的,为此,M中学英语学科组建立了一个模型。

这个模型以一个知识点的构建为蓝本,分为十个环节:1)导入新课;2)揭示目标;3)快乐自学;4)合作探究;5)展示交流;6)教师点拨;7)拓展延伸;8)课堂小结;9)达标检测;10)教与学的反思。

每一个环节教师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1)课前预设;2)课堂中对教师的要求;3)课堂中对学生的要求。如“达标检测”环节规定,教师课前预设要做到:达标检测题必须全部展现学习目标,对同一知识点的呈现方式要与自学检测题、拓展延伸题有区别,识记部分可选择口头背诵或写方式;要分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对不同类型的达标检测题由哪些学生完成、每个学生完成到哪个层次要心中有数;要亲自做题以对时间有比较准确的估计等。课堂中教师要做到:明确告知作业的时间和要求;严格监督作业纪律;根据课堂生成对达标检测题适当增删或修改;在不影响学生独立作业的前提下,观察学生答题情况,反思检测题设计的质量;反思课堂,为教的反思做好准备;作业时间一到,全数收缴学生作业。学生要做到:独立闭卷作业,认真按要求答题,书写规范、讲究速度和质量,尽可能提高答题层级。这一环节教师不采用作业比赛的方式,因为这样既影响潜能生的答题,又打击他们的自信,得不偿失。

《曾国藩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体现在这几个方面:①激起动机,激发想象;②紧扣课标,开阔眼界;③重视学法,培养能力;④面向全体,层次多样;⑤结构合理,操作容易。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编写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曾国藩学案》的英语学案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句型预览、课前准备、学习过程和达标检测五个部分。有了学案,学生知道该预习什么,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学习目标是什么,应该怎样学习,应该掌握什么。这样学生才能有目的地学习,学习效果才会好,打造高效课堂的愿望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

《曾国藩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三、《曾国藩学案》英语学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案的使用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教师凭借师生共用的学案,有序地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克服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教师的无效劳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曾国藩学案》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确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但是,在《曾国藩学案》的使用热潮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学案的教学效果。

从教师的反馈,以下是M中学英语学科组发现学案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1、将《学案》当成练习册。将《学案》当成练习册是学案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大量做题,所以在使用学案时,把学案当成习题册。学案成了一份练习册,学案课变成了练习课,与学案的初衷相去甚远。特别是少数年龄偏大的教师将其变为一种新型家庭作业,成为了学生新的负担。新学案由于冲击了旧理念,老教师使用一段时间很不习惯后,又回到了原来的老路,生怕不讲不知道,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所以推广起来导致个别老师尖锐地反对,更有甚者倚老卖老。

2、把学案当成教案。有些教师完全以学案代替了教案。某些教师对学案的本质认识有误或是贪图方便,将学案略加改动做成教案。教师的教案应该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设计,而学案是从如何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能了解章节主要内容、重要知识点,如何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出发。

3、下册比上册“精练”,编写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上学期与本期比,现在的内容少些,但我认为要更“精练”,更具有普遍性。教育者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有很多章节出现大容量,重复题,模棱两可题,争议题,希望编写者更细心,编写的领导更重视,不要迷信权威,不要听从几个多上公开课的“名星”,应集思广益,领导要坚决定下框架。学案的质量要有保证,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显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非常有效的帮助。编写者们在制定学案时,一定要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因为一份低质量的学案有时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4、“减负”要成为永久主题。学案的使用,要注意协调性,让学生更合理地完成预习任务。使用学案,并不意味着加大学生的做题数量,不能变相的搞“题海战术”。既然推广学案,那么以新华书店名义通过各种途径来的资料不宜太多。我实习的班级里每个学生多达50多本书,许多学生在书海里迷失了方向,老师都不好怎样安排,更何况幼稚的孩子们。

四、对使用《曾国藩学案》进行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量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这门语言,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实行以“学案式”的方式教学,重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英语学科组集体备学案。虽然已经有了《曾国藩学案》,但我认为各个学校还需要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曾国藩学案》集体备学案。一份好的学案,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具有教学实效,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学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能力的培养,更切实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开发。英语学科组的老师应该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对教材全面把握,深入研究学生现状,在学案设计上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的实用性等因素;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有关学生“学”的知识要点、活动训练、小组任务书、练习题的设计、小组拓展等。

2、学生主动学习。学案式教学,改变了以往只重知识和结果的做法,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了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的同步发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曾国藩学案》预习新课内容、新单词、词汇、句型和结构,了解对话中所涉及的话题,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份学习任务单。学生们互相讨论,各自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任务单。在学习中,课堂主要采用开放式模式,以《曾国藩学案》为纲,组织学生互相讨论,随时解决小组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完成任务。学生会的不详细讲;学案和任务单上不会的和有疑问的内容,老师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又活跃了英语课堂,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也提高了。

3、巧穿插,妙巩固。《曾国藩学案》中巧妙地穿插了有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关键性题目,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表演的过程中可以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语言的运用。每节课的随堂测试也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五、结论

有人说:“学案导学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备课中的厨师能力,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的导演能力。”的确,学生好比演员,学案好比剧本,教师好比导演。在课堂上适时地、精确地指导是必需的,这也是教师发挥作用、证明价值的时候。 教师是整堂课的组织者、参与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通过巡视、询问、交流,发现学生知识上的疏漏之处,思维上的偏差,找出共性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

总之,对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还处在摸索和尝试阶段,英语课改的任务还很重,路还很长,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通过努力,我们一定会在英语课改的道路上做得越来越好!学案导学有很多优点,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在教学中要发扬学案导学的优点,弥补不足,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体,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贵升.曾国藩学案[M].延边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七版

[2]韩良.英语教学法综合运用艺术[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9

自从我市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推行了“二加四”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二”是指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教学案和检测案)和课后提升案(知识巩固案),“四”是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即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和评价提升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为改变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推行了“四案教学”,即预习案、教学案、检测案和课后提升案,目的是使教师由原来的如何备教学转变为如何备学生,由原来的备教学过程转变如何备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案结合,环环相扣。如何备好语文教学预习案是语文教学四案中的关键,也是在语文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活动的关键案。预习的质量决定语文课堂的质量。笔者通过长期的听课和教学常规检查来看,得到了一些体会和看法,以试读者,敬请指教。

一、语文教学《预习案》的作用和内涵

语文课堂上学生能否动起来关键在于学生的预习活动,预习的质量决定语文课堂导学的质量。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有备而来(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难点而来),在语文课堂上他们的主要活动不是被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因此不害怕回答问题,这就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不开口的问题。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带着问题而来,语文课堂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在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难点,这些难点和问题就是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完成的教学目的和解决的教学重难点,而真正地巧用预习案在语文课堂导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达到先学后教(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回去自学、课外自学、课内点拨)、以学为主(语文课堂上基本是学生汇报发言,老师适时点拨)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目的。

二、语文教学《预习案》设计构建方案

1.《预习案》的结构:

预习的目的、预习内容、预习检测、预习疑问、预习自我评价等五个方面。但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预习的目的:同时也是预习的过程,每一个预习的内容还应该包括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的内容不要太复杂,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②预习的内容一般是学习这一课程内容的开始部分,并不要求将这一课程学习内容全都练习一遍。

③预习要求在预习时要达到什么程度,其预习深度如何掌握。

④预习疑问即就是学生在预习时要产生的学习问题,这些问题我们要设置成表卡的模式发放学生。

⑤学生预习的收获成果在后面语文课堂导学时要全部运用于学生合作交流、成果展示上。

2.怎样设计预习:

①预习的目的:引发学生知识冲突。其一是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二是了解学生能独立从教材中学会多少知识;其三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到语文课堂上来。

②预习的形式:重在强调引导,就是学生通过某种途径去学习。其一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其二是以思考题、表格和填空题等形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掌握的知识。

3.预习的类型:

①知识回顾型:编写复习小题,难度中低档,重在巩固已知识,为新课教学作知识铺垫。

②教材辅助型:依据学习目标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用问题填空或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动手实验,先解决问题。设计问题要明确、具体,难度适中,要具有针对性、思考性、层次性、启发性。

4.预习自我检测:

①检测目的:学生已学的知识学会了吗?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多少?疑问能够通过检测搞清楚了吗?

②检测内容:与本课的重点难点相关的知识点,结合易混易错点。

③检测要求:时间要控制好,难度要控制好,题量要控制好。

④操作要求:预习与相应的自我检测题一一对应。

5.我的疑问:

即学生课外学习问题生成,最好设计成表单格式。主要引导学生在预习时生成五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我提出了哪些新问题?需要交流的问题是什么?

6.预习自我评价:

即学生给自己的预习活动打分。评价自己通过独立预习能完成的学习量。

三、语文教学预习案实施成效

1.预习案的正确实行,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学生课前预习达到位后,听课才能有的放矢,会抓住重点、难点,从而自然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因为学生是带着问题和难点来,这有利于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时才有素材,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发表见解和合作解决质疑。

3.课外预习阶段的完成,实现了自主学习探究的目的。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掌握和熟悉程度,促使教师去探讨和研究导法和学生的学法,让教师不得不去思考如何编写预习案、如何设计预习题目、如何设计问题、如何让学生带回问题、如何预习目的、如何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等一系列课题。最终达到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达到以学生为本的目的。

四、疑问和困惑

1.通过预习,能不能真正体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综合、操作和实验等能力,有的学生在预习时会失去针对性,故意把要解决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起来,这样就会失去针对性,带回的问题就显得失真和虚假了。

2.在设计预习案时,教师的切入点是否完全按新课的难点和目的进行,如何正确地把握预习的度和量,值得深思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