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集锦9篇

时间:2023-06-08 15:16:14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1

关键词:财政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科研院所

近年来国家科研投入不断加大,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也相应出现了经费预算靠“编故事”,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比不高,项目拖期超垫支,科研人员积极性较弱等问题,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当前各科研院所正积极探索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有效路径,也形成了一些宝贵经验,鉴于此,本文从经费管理和服务的角度,从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绩效管理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科研预算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财政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现状及成因

(一)项目申报中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脱钩财政科研项目的特点是批复后各预算科目的金额即被框定,回旋余地很小,所以预算管理中遇到的的困难大多起于经费申报过程。在管理层面,科研院所经费来源渠道众多,很多项目体量小,研制周期短,项目负责人分散,对经费的管理要求存在差异,组织申报中容易出现漏洞。在实施层面,预算申报的主体一般是科研人员,对间接费用很不敏感,申报时容易忽略工资费管理费等科目,造成直接费间接费比例失调,不利于院所经营管理日常运转。在经费测算时,大部分科研单位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支撑,只能借鉴前人经验,对往年经费加加减减,申报费时费力,还可能与项目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二)预算执行管控手段单一且效率较低在科研实践中,科研院所多是“任务导向型”,重视任务进度管控,忽视经费管理,仅通过对项目经费支出总额设限,超预算项目停止报销的手段进行控制。再加上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割严重,信息不对称,经费执行管控存在滞后性,容易面临期末超垫支或执行率不达标的风险。

(三)科研经费预算缺乏绩效考核机制当前的科研项目财务验收,仅重视预算执行率和财务经费是否合规,几乎没有绩效评估动作,预算绩效缺少硬约束。在缺乏绩效导向的情况下,各科研院所自身经费绩效内控体系也不健全,只要流程正规手续齐全,科研经费支出不问效果。即使审计中真的出现问题,也缺少问责机制,责任不能落实到人,很难引起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的重视。

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建议

(一)全面加强预算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预算管理模式,先要优化科研院所的管理基础,建立一套明晰的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体系层面,院所应当成立经费归口管理部门,协同项目和技术管理部门,共同实施项目立项、研制、验收等各环节的经费管理。以业务和财务相融合为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避免陷入科研立项和执行过程中花钱的不知道可以花多少,花了多少,都花在哪里,管钱的又不知哪里该花的窘境。建立起技术、进度和经费相匹配的“三维”经费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层面,应构建涵盖“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预算管理系统。该系统在科研项目管理模块至少集成预算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归档查询等功能,以信息化手段保证财务和业务的联动,提高预算编制、执行、管控、调整、考核的效率。院所还应打造与该信息化系统关联的财务知识库,其中收录各渠道经费管理规定,常用表单,各类项目成本历史价格,人员工时定额标准等数据。通过动态更新知识库来积累经验教训,降低管理成本,并对项目支出横向比较,为支出绩效评定提供依据。

(二)项目立项管理的优化所有项目必须开展内部立项工作,严格执行单位立项申请程序,将经费风险控制节点前移。由需求单位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向科研经费管理部门提出内部立项申请,立项申请报告中必须明确任务来源、经费来源、技术目标、研制内容、立项周期、价值实现及经费规模等内容。通过流程审批手段,整合信息资源,只有通过立项批复后,方能开展相关申报工作。申报过程中,经费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经济可行性论证、项目经费概算与报价。编制过程中以实际成本支出为预算起点,以WBS为基础确定干多少事,花多少钱。其中的难点在于每项基础工作包对应的费用很难计算,此时就要依赖院所的财务知识库,比照以往项目类似工作单元的料、工、费,得出相对合理的预算金额。

(三)预算执行管控的优化当前的预算控制大多是财务控制,属于末端控制,指标偏差发生后才能反映出来,而此时的业务事项及成本费用已经发生,调整空间很小,难以实现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和事前事中控制。院所中应当建立经费管理-业务-财务部门的定期沟通机制,对于投入规模大,执行周期长的项目,还需要任命“财务助理”,专门负责经费事宜的组织协调。“财务助理”要运用挣值管理(EVM)理念和方法,结合周期内每年度的科研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对接科研项目年度预算,并逐年滚动调整,让“经费管控网”覆盖项目的整个研制周期,确保项目经费收支始终与任务、进度相匹配,将项目经费控制在年度预算及全周期预算之内,并及时预警执行风险,避免项目完工时超支或结余过大。同时,在厘清在研项目累计经费收支现状的基础上,匹配研制合同后期任务节点、经费额度,滚动调整项目后续成本承担能力,针对科研主业做到未雨绸缪,为后续年度预算可持续编制及未来科研立项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四)预算考核机制的优化预算考核机制是预算管理的指挥棒,需要体现兼顾任务质量和经费执行质量的导向。科研项目在重要里程碑节点,应当由经费管理部门组织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一同对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复盘。结合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从必要性、时效性和产出效益三个层面分析各科目的支出,找出成本中的关键项进行评价。评价中,结题前突击花钱的项目要减分,形成的成果有利于院所持续运营的要加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关键,是一次科研投入能够多次产出,利用一个科研项目提升了院所的各项能力,项目才算是成功。若是项目通过了验收,但归档后再无人问津,这个项目只能算勉强及格。预算绩效评价应纳入项目团队绩效评价中,在个人奖惩上有所体现,激励员工认真对待科研预算,重视预算执行效果,让科研经费花在刀刃上。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2

科学事业单位在科研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高度重视科研事业发展,不断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难点在于,既要符合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财政管理制度,又要保证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的需要,不断创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体制机制。文章分析了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科学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提高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水平、健全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现有资产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有效开展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关键词:

事业单位;科学研究;科研项目;预算管理

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财政资金支持促进科研创新,科学事业单位在资金方面有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科学事业单位来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是其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科学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长期以来,财政部门对各专项资金均要求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此相对应,各科研项目均应有一套适合项目本身的管理制度,以明确经费的使用方向、结构和目的。随着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科研资金的体量不断增大,一些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就显得过于宽泛,导致经常出现一些与科学研究不相关、不必要的开支,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一套适时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管理便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将使科研项目经费出现滥用与浪费。

(二)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不科学。在科研项目中,经费的使用需要接受监督、审计和决算,而这一系列经费过程管理的基础就是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为了提升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对经费的使用范围、使用目的和使用标准进行规范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科学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均由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组长负责,其掌控着从预算到执行各个阶段全过程的管理。然而由此衍生的问题是,项目负责人虽说是其研究领域的专家,却往往缺乏财务管理知识,难以应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项目组组长或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很少以消耗指标和基础数据进行测算与编制,多数情况下仅凭经验估计,难以客观反映科研项目的支出需求,使得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大多形同虚设。除此之外,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其与市场产品等生产性项目的成本预算不同,无法准确估计项目的研究周期与经费消耗。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可能需要多种方法才能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这就决定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不确定性与个体差异性,在经费执行过程中也会导致出现偏差。

(三)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管理不善。将经费支配权交给项目组组长,从主观层面上放松了科学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通常情况下,科学事业单位都会制定自身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多数科学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方面,其规章制度不能完全满足可操作性的要求,或者在经费支出管理方面缺乏考核办法和监督机制,无法真正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此外,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和项目组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也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及其预算内容并不熟悉,经常出现比如经费报销时,机械地按照财务规章制度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但与项目实际情况并不相符,难以将经费支出与预算完全对应,经常在事后才发现脱节的问题等。

(四)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部分,这两部分不仅是科学事业单位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对其科研实力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流程包括资产形成、资产支配、资产处置等,在各环节都存在问题,比如在资产购置之前,没有对其进行统一规划,从而产生重复购置等问题;或者由于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属于非偿还性资金,因此导致科学事业单位在购置资产时,缺乏长远规划,仅考虑眼前一时之需,而且部分仪器设备仅有极少数科研人员懂得操作使用,一旦这些科研人员离岗离职,这部分仪器设备就如废铜烂铁般堆放在实验室,导致资产的使用效率极为低下;不少资产直接归属项目组管理,项目组画地为牢、轻视资产管理,导致出现小而全、重复购置等现象愈演愈烈。

(五)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参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意识。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项目组争取来的,因此经费管理也是项目组的事情,经费开支、预算编制与决算均由项目组负责,超支或结余经费由项目组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与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无直接关系。财务管理人员在经费管理方面的参与度不足,且参与意识较差,造成了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中责任意识缺失的重要问题。

(六)内部审计的作用有限。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准确执行财会制度是科学事业单位的重要管理内容,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发现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缺陷,为了减少直至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促使其使用效率得以提升,应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漏洞,及时填补,做到未雨绸缪。不过,现阶段的科学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并不重视,一些单位甚至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也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独立性仍然较差。

二、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对策

从对以上问题的梳理中不难发现,当前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作用,确保科研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增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法律意识,对单位的科研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等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视,同时提高科研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的水平。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预算标准不科学、计划期制定不合理、执行考核评价不规范和可比性较差等。因此,在项目需求方面,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准确把握,保证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还要规范预算管理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在充分保证预算刚性的条件下,要对其作出一定的动态调整,从而形成动态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机制,提升预算的准确性,不但能满足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需要,也能节省财政资金的消耗。

(二)健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为了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水平,科学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具有经济管理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作为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列入日常管理规划。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应建立健全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相关的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单位情况,保证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不冲突,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可以使管理人员遵章进行管理,并起到相互制约、制衡的作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应确保可执行性,按照管理制度,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可根据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批复书、财务制度要求,对项目支出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规划,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可监督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实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结合,管理功能与预算执行相结合,避免发生偏差,提升经费使用效益。

1.科学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科学地编制经费预算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形成的基础。为了妥善解决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程序脱节的问题,在立项时,应规范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为经费使用确立依据,保证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有章可循。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科研管理部门应以课题指南确定科研项目的立项方向,并按照项目申报条件与规定严格审查,指导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申请书,清晰、完整地表达出项目思路:第一,从专业角度,项目组需合理设定项目任务与目标,按照历史数据分析科学假定环境、限制因素,合理确定项目基本预算;第二,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单位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从财务角度,为科研项目提出有价值的管理建议,尤其是项目支出预算中的支出类别、控制额度,并充分考虑预算的专业性,严格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审查。

2.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规范调整。确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后,应根据批准文件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或追加预算。但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为了保证预算的可操作性,需要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做出规范合理的调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调整是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需建立规范的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并健全分类申报、审核和定期研究制度。严格审查经费超过一定金额的项目,从源头上防止出现经费申请混乱的状况。健全经费使用计划和决算制度,使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做到计划性、科学性。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管理,并公开支出明细,通过公开的形式,确保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也能够起到引导和威慑的作用。

(三)充分发掘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的功能。首先,科学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应树立和加强资产管理意识,通过整体规划所购置资产,提升资产使用的合理性;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以项目组具体的实际情况为标准,构建完善的资产共享平台,实现统一管理,避免重复购买资产。其次,充分发掘单位现有资产潜力,最大程度上发挥现有资产功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也是避免资产重构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关制度,比如资产使用制度、维护制度和报废制度,严格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安排专人负责监督检查,人员调离或离职时,及时办理交接手续,保证单位资产不闲置、不流失。

(四)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科学研究是科学事业单位一切工作的中心,为了确保科学研究的顺利推进,需要做好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而在管理工作中,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有效管理,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撑,让科研人员创造出更多的新科技和新产品。为了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性,单位管理人员应增强管理意识,提升参与意识,主动参与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去,了解和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开支明细等,监督管理经费的使用,确保一分一厘都用在科研项目上,而不挪作他用。

三、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根据科学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经费投入和效益分析相结合,按照投入产出原理,科学评估项目绩效目标。同时,根据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等,制定可实现的绩效考核目标,为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保驾护航。

作者:杨晓红 谭舒海 王君豪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琪.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15,(03).

[2]黄红花.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财政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15,(04).

[3]张川,娄祝坤,王志成.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财务研究,2015,(02).

[4]张川,娄祝坤,王志成.科研经费管理效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08).

[5]高新华.浅析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15,(04).

[6]邱从龙.加强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22).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3

关键词:科研管理 预算 财务信息化 医院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14-02

一、引言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科研的投入日益增加,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也在日益增长,科研经费的来源也日益多样化,这也使医院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更加凸显。医院在科研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科研管理工作业务,利用财务信息化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效率。本文讨论了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财务信息化的角度提出了对策。

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题申请时不重视预算。科研人员在申请课题立项时,往往容易忽略对经费预算的科学规划。在争取课题时,对项目的学术问题和技术问题考虑较多,对项目资金的预算问题考虑较少。往往为了项目的完整性,随意编制预算。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为前期编制的随意性,导致执行过程中预算的可操作性太差,不能很好地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在项目结题时,又会出现没有按照前期预算来执行的情况,导致不能按时结题。

2.信息化水平低。很多医院已经普及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可以满足财务基本收支核算的需要。但涉及科研经费管理的软件较少,大多数医院还是使用常规的“科研经费登记本”的方式对科研经费收支进行管理。这种科研经费管理方式比较繁琐、费时费力、准确率也不高,使得信息使用人员难以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传统科研经费的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科研管理的要求。

3.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脱节。首先,编制项目预算与项目批准、实施的时间相隔一到两年。在这期间科学的发展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导致开支与预算不相符。当课题负责人报销时发现经费项目预算与实际有偏差,就需先去科研部门审批预算调整,再去财务部门调整项目科研预算。这些都会给课题负责人经费报销造成困扰,同时造成三方重复劳动,影响科研项目的完成进度。其次,课题负责人、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及时使用。很多时候科研经费已经到医院的账户,但是财务部门无法区分科研课题,而课题负责人又没有及时来认领,导致科研经费的实际到账时间会推迟,甚至耽误了项目的实施进度。

4.管理手段落后。由于医院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很多,科研经费类别也五花八门。这使课题项目管理更加复杂,增加了科研处和财务处编制预算的工作量。在预算的执行过程存在着财务监督功能欠缺:未经批准擅自调整预算,报销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不规范等情况。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权限保证,财务人员虽了解项目经费使用规定,仅凭课题组成员提供的报销凭证,对项目经费使用也难以监控,不能界定经费的真正用途。

三、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对策

通过建立医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医院会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流程。

1.科研经费建账及预算编制,建立科研经费的基础档案。在科研经费到账后,财经处需要在预算系统中分项目建立项目档案,科研项目档案包含科研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资金来源、立项年度、结题时间等要素,每个科研项目设置专门的项目编号。项目基本信息建立之后,编制预算金额总金额,同时录入差旅费、材料费、劳务费、设备费、会议费等分项目预算金额。

2.科研经费的报销与审核。科研预算管理系统和网上报销系统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实现对科研经费的网上报销、审核;同时,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可以实时监控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具体操作流程是:首先,报销人员登录网上报销系统,选择科研经费报销审批单。然后,按报销类别填写相关报销信息,填写报销金额后系统会有相应提示,提示是否符合预算。如果超出预算,系统也会提示超出了多少。报销单据填完后会先发送到科研部门审批,再按照流程一级一级的审批,最后,由出纳付款。这样的流程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及节约科研人员的时间,科研人员对项目经费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避免经费超支。

3.科研经费预算的查询。为不同的使用人提供不同的查询权限是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对项目负责人来说,能通过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实时查询经费的预算结余及使用情况,便于更好地安排后期经费的使用计划。对科研部门来说,能结合经费开支情况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促,对未及时入账的科研经费及时督促入账,适时督促课题负责人经费的使用进度。对财务部门来说,能及时在线对科研经费的进行账务处理,查询经费到位情况,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审计管理部门来说,能有效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通过科研管理系统查阅项目开支明细,监督相关开支是否合规。

4.科研经费资源共享。科研经费预算系统可以对数据资源进行共享。系统具有统计分析的功能,方便科研数据查询,可以为医院管理层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科研项目经费超支比例、科研成果,以及是否按时结题等信息都可以实现共享,为医院的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管理等提供参考信息。同时,可以将课题相关信息与医院的人才管理数据库相结合,为医院员工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提供相关数据。还可以为相关科室的学科建设评估、重点学科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为未来实现医院管理的大数据平台奠定基层。

四、结语

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科研管理信息化迫在眉睫。要管理好医院的科研经费,必须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同时,医院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管理者转变思路,对业务人员也要进行信息化的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思想意识,以适应医院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哲毅,徐利民.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医院管理论坛,2013(3):56-57

[2] 李清明.科研课题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4):94-95

[3] 王建超,周芸.公立医院科研经费信息系统建设的财务视角[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3):106

[4] 谢新敏,胡克,王领.医院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对策[J].现代医院,2015(3):136-138

[5] 邹玉龙,姜新毛.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经济师,2015(7):100-102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4

1.科研经费渠道来源多元化加大了科研经费的管理难度。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渠道来源既有来自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级基金类课题经费等的纵向经费,也有来自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或个人的横向经费。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不同的渠道投入的科研经费,其管理办法、经费开支范围和使用方向等各不相同,加大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

2.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存在忽视预算管理的现象。由于高校在项目立项申请时直接由项目负责人编制预算,而科研部门则比较重视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忽略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管理。导致项目预算不能全面地真实地反映课题经费的成本支出,造成课题经费在使用过程中超预算范围和预算标准,难以按照批准的经费预算核定的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使用项目经费。

3.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不足,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尚不完善,执行有待加强。目前,高校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账户开立、科研经费使用及审批权限、科研经费结余处理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部分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特别是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监督等方面,容易造成项目预算编制不明晰,经费预算审核缺乏基础,审核工作难以执行,项目预算执行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另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量存在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不一致的现象,部分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完全执行,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低下。

4.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如,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经费支出不及时、部分经费开支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不完整、反映的支出事项与项目任务关系不清晰等现象。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报销时,往往比较侧重于报销手续是否完备、原始票据是否真实合法,导致很大一部分科研经费被用于支出管理费、招待费、人员经费等,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很少。

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良好的运行机制是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高校应对照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委的经费管理办法,对学校现有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与相关部门的经费管理办法不符事项进行修订,建立一套既符合国家规定,又能结合实际情况,合法合规、可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2.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项目围绕预算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的内部管理活动,具体包括预算管理的指导思想、预算的编制、调整、执行、分析与评价。高校应制定预算编制、审核执行、预算调整和监督管理办法,对预算编制原则和内容进行规范和统一,明确预算的审核、监督部门的管理职能和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加强经费预算管理。确保科研经费收支和结构的平衡,保证预算的严肃性。

3.强化各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全程管理。高校应按照科研经费管理一系列文件的要求,明确各相关部门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工作职责,全过程参与项目申报经费预算、中期经费支出检查、结题经费决算审核等工作,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意见交换并形成书面检查记录。此外,对项目验收、结题之后的财务报销、档案移交等进行后期跟踪检查。

4.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完善会计核算工作。要合理进行科研项目岗位分工,建立科研项目工作管理制度。按照采购申请与审批、采购执行与验收使用等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的原则对项目组成员进行适当分工,同时规范项目原始工作记录以及参与者变动情况下项目的任务交接和资料移交手续等事项。要明确专人登记项目物资台账,严格项目物资的入库、出库管理手续。要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履行项目经费支出报销程序。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5

关键词:非营利科研机构 财务管理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162-03

近年来非营利科研机构(Non-profit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200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中编办、财政部、税务总局四个部门《关于非营利科研机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来指导国务院部门(单位)直属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有调查表明,我国目前的科技体制内部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为我国发展非营利科研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应该看到,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新形势下,非营利科研机构的内外环境逐步转变,在财务管理方面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促进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

一、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概述

1.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我国对非营利科研机构的定义是:以推进科技进步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独立法人的资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机构章程,自主经营和管理,接受行业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和社会监督,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等活动的非营利机构。具有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性、独立性、主要以研究开发活动为主等基本特征。

2.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原则。(1)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概念。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是指非营利科研机构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科技管理工作、科研经营活动和科学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它既是非营利科研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非营利科研机构经济管理的核心。(2)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原则。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应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特性及其经济管理的需求,遵循以下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讲究经济效益;坚持量入为出、控制成本的原则;实行预算管理的原则。

二、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非营利科研机构在管理方面引入了一些市场经济的成分,目前正面临承担的任务由过去以国家计划为主向科研、销售、服务等多种经营的转变,资金来源由过去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资金预算拨款向多元化筹资渠道的转变,财务管理也由过去单一的费用控制向资金筹集使用、成本控制和收益管理转变。因此,目前非营利科研机构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值得探讨的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准确。(1)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不科学。按照国家预算法规规定,非营利科研机构当年预算应于上年12月前完成“两上”预算的编报,由于时间限制,单位无法准确预测年终结余资金;同时,单位部门预算是按照“大收大支”的全口径编制,而目前非营利科研机构普遍存在基本支出经费不足,又不允许在财政拨款项目支出中列支人员经费,需要通过市场竞争项目经费来弥补,这样就必须预测下年度创收经费总量。由于科技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除财政性资金外,其他资金很难编制准确。(2)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首先,科研项目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活动的全部成本,项目预算规定的支出内容与完成项目的实际支出内容不能完全一致。其次,项目负责人在申请项目编制项目预算时,预算意识淡薄,主要是凭经验估计,与财务部门协商不够,不能有效地利用财务信息编制项目预算,导致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经济合理,小支出、大预算、预算支出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时有发生。再次,科研人员的预算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预算执行的意识,认为预算编制是要钱,经费到位后,随意变更项目预算和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导致项目决算与预算差异较大。最后,财务部门对项目预算的控制和监督力度不够,项目预算批复书一般由项目负责人保管,财务部门只是按照财务规章制度监督管理科研项目经费,很难对科研经费的预算进行控制和监督。

2.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1)收入管理不规范。一些单位未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单位预算,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部分部门隐瞒、截留、挤占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设置账外账、私设小金库。2009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说明“小金库”问题已是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是妨碍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毒瘤。非营利科研单位也普遍存在“小金库”问题,其来源往往是通过隐瞒和截留预算外资金收入形成的。(2)支出管理控制不严、随意性较大。非营利科研单位为了鼓励科研人员争取科研经费的积极性,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上一般都比较宽松,财务报销制度把关不严,甚至“潜规则”大为盛行。我国的科研项目大多实行课题组负责制,课题负责人拥有支配经费相当权力。有些课题负责人独断专行,科研经费几乎成了其私人财产,造成经费开支混乱,科研项目的研究质量很难保证。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入,“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非营利科研单位财务的自不断扩大,已形成多渠道办科研的格局,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仍存在着事业费和科研经费不足现象,在有限的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管理不规范甚至损失浪费等问题,严重制约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影响科研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非营利科研单位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

1.挤占挪用成为弥补经费缺口的普遍现象。为了筹集资金,几乎所有的科研单位都不同程度地把手伸向科研经费。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但在生存的压力下一些单位还是绞尽脑汁,巧立名目,或以提取管理费的名义改变资金用途,或直接挤占挪用科研经费,想方设法把科研经费变成基本支出经费,使得原本并不复杂的科研经费管理变得十分复杂棘手,财务问题层出不穷,而且积重难返。不仅使科研项目的执行效果因经费问题大打折扣,而且容易滋生腐败。

2.重立项轻管理。不管课题大小,经费来源何处和经费的多少,课题经费在整个研究工作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大多数单位都制定了积极可行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请课题,拓宽课题来源渠道,增加课题经费。但当课题经费拨到单位后,课题经费的使用以及使用后效益如何,现有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很难把握实际状况,监督考核措施不完全到位等因素,使科研经费未能正常发挥效果,形成课题经费未必能全部用于科研工作的现实状态。

3.科研课题(项目)经费使用过程矛盾多、问题多、效益低。(1)预算编制中的矛盾多。国家科研课题(项目)计划实施课题制后,对课题实行全额预算,细化了科研课题(项目)预算编制,实行课题预算评估制度。这对我国科研课题(项目)科研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首先,科研人员普遍感到预算编制过细过严过紧,编制口径不一,较难应对。其次,科研项目研究具有周期长、复杂性、不可预见性强等特点,科研活动的工作量和消耗量难以做到像生产活动一样精确估计,能够预算清楚70%左右就很难得了,所以立项时的预算很难考虑周全,也很难预测可能发生的个中变数。往往能将明年预算编制好就不错,很难一次性做好多年的预算,这是制度超前于现实的矛盾。科研课题(项目)整个科目实际收支超出预算,须申请预算调整,花费时间多程序复杂、落实慢。第三,争取科研课题(项目)“广种薄收”,使得科研课题(项目)预算编制金额按“广种”编制而预算执行情况却是“薄收”,这就使得科研课题(项目)预算编制金额与预算执行相差超出预算10%的幅度或更多。这是预算编制所不允许的,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与争取科研课题(项目)的“广种薄收”概率相矛盾。(2)支出报销问题多。从主观上看,科研人员观念与国家当前的财经管理制度不相适应。部分科研人员,认为拿到科研经费后,只要与科研活动有关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同科研课题(项目)的经费混用而置科研计划中的经费预算事项于不顾,与当前国家有关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管理的要求相矛盾。从客观上看,在项目经费划拨和任务管理两条线机制下,科研经费的支出和报销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项目启动时经费与任务不匹配。要么经费下拨迟滞,科研任务无法按计划实施,往往错过最佳时节,延误时机;要么项目任务下达迟滞,经费先到账但归属不清,无法支出。两种情况都导致科研经费不能及时有效支出,科研工作不能按计划进行。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家财政部门要求在限期内将预算执行到一定比例,严重脱离科研活动实际。如有的研究所出现了经费划拨到位不到两个月就须执行完预算经费45%的情况。为了完成指标,只能突击花钱。这样势必造成违规报账、财务控制薄弱、科研经费损失浪费等隐患。(3)结余经费浪费多。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的管理一直不规范,现在对一些科研项目经费采取“零余额账户”的管理方式,如有剩余经费则收归国库,次年的科研经费也将根据情况被削减,这种做法大大削弱了科研人员节约经费的积极性。在实行“零余额账户”后,恐怕科研人员不是千方百计省钱,而是想尽办法花钱了,很容易出现重复购置设备、提前预订的试剂过期等等问题,无疑是对科研经费的变相浪费。(4)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难。有的科研课题项目要求实施单位进行资金配套,有的还要求配套资金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并且配套资金的落实是此类科研项目财政检查的重点。因此有些非营利科研单位存在“重财政资金,轻配套资金”的观念,在没实际配套资金情况下,为了争取到科研项目,就承诺虚假配套资金。

三、改善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

通过对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要进一步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降低科研成本,减少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科研项目效益,就必须建立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

(一)提高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

1.政策建议。目前,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基本支出(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存在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研究单位,科研经费相对较多,日常运行经费较少,财政拨款的人员经费不足,出现“有钱打仗,缺钱养兵”的情况,导致科研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下,国家加大对非营利科研机构的投入强度是非常必要和确实可行的。建议国家财政部门按照非营利科研机构核定的人员编制和国家工资政策规定足额安排基本支出预算。

2.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非营利科研机构预算管理的关键是科学合理地编制单位预算,建立科学的预算体系和预算标准。在准确把握科研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历年财务数据,充分预测预算年度实际情况,为合理编制预算提供科学依据。非营利科研机构预算的重点是科研项目预算,甚至单位预算的质量也取决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首先,科研项目预算要实事求是地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计算项目成本,编制项目预算。其次,要提高科研人员预算编制意识,实行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相结合的项目预算编制模式。

3.严肃认真地执行预算。非营利科研机构预算执行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督促和监督单位各项支出严格按预算执行,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预算一经审批下达,即具有指令性,各预算责任部门必须认真执行。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是硬化预算执行的保障。通过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使预算执行者明确权利、义务以及必须履行的程序,减少执行者制造虚假信息或“突击花钱”的情况。

另外,由于非营利科研机构大部分工作都属于研究性质,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在执行过程中进行预算调整。但预算调整必须严格遵循申请、审议、批准三个主要环节,履行必要的法定调整手续。

4.加强结余资金管理。认真分析年度财政结余资金的形成原因,转变理财观念,努力克服“存钱备荒”的心理。同时也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思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提高财政资金对事业发展的保障程度。

5.加强预算监督和控制。整个预算的过程(编制过程、执行过程、总结过程)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是难以得到保证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预算监督机制,来保证整个预算过程的实现。在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模式下,单位财务部门也要加强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保证资金安全的运行机制,树立科学理财观念,以预算促项目,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加强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对策

1.加强科研项目预算管理。首先从政策方面向科研人员宣传部门预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预算编制的技术方法,使科研人员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并使他们认识到项目预算在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其由被动变为主动地配合财务部门以保证项目预算的顺利实施。其次,科研单位的财务部门应实行服务前移,介入课题从申报到验收全过程。财务部门将服务前移,安排专门人员及岗位加强对事业单位涉及的各级各类课题从经费申报预算编制、经费管理规定到报表填制等各方面的研究,介入课题从申报到验收的全过程。这样既能将科研人员从大量复杂的财务数据及指标中解脱出来,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科研申报预算和经费使用预算更好地衔接提供了可能。

2.解决非营利科研单位挤占挪用科研项目经费的建议。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非营利科研单位挤占挪用科研项目经费,即确实保证非营利科研单位的基本支出需要。

当然,在当前国家财力有限,无法足额满足全国众多非营利科研机构需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修订有关制度规定,允许在科研项目中列支人员经费(美英等国在科研经费管理上都允许开支人员费用。美国研究项目经费中,人员经费含科研人员工资、福利、补贴、差旅费、培训计划参与人员奖学金等,一般占总经费的33%左右。英国研究所人员成本一般占项目经费支出的52%),这样就解决了目前国家对非营利科研机构基本支出财政拨款不足,又不允许在财政拨款科研专项经费中列支人员经费的矛盾。同时也要实行岗位薪酬制度对个人收入水平进行总量控制等手段,严格禁止人员经费在经费预算中重复列支,造成某些科研人员收入过高等现象。

3.在项目立项和验收方面实行“财务否决”制。在科研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规定,项目立项和验收时必须要有财务部门参与。立项的预算要有财务部门的审核意见,验收时的项目决算要有财务部门的意见,实行财务一票否决制。项目预算的审定和项目决算的审计通不过的,项目不予立项或验收不通过。从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作用。

4.对重大科研项目实行绩效考评机制。对重点课题(项目)进行业务考评和财务指标考评相结合。业务考评主要根据项目任务书中的绩效目标,对其项目的技术指标、论文数、专利成果数、人才培养情况等,由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考核;财务指标考评包括课题(项目)经费的到位情况、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支出结构的合理性等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并将业务考核、财务考核的结果作为再次立项的重要参考。这样既减少了科研项目的重复设置,又集中了财力,优化了科技资源的配置。

5.保证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措施。非营利科研单位可以从三方面落实配套资金:一是吸纳社会资金,积极寻找有资金实力且科研力量雄厚的科技型企业进行合作;二是吸纳地方财政资金,在争取部级的科研项目经费的同时,还要积极申请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资助,作为部级科研项目经费的补充;三是积极创造单位自有资金,非营利科研单位应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的力度,甚至可以直接将科研成果转化成资金,作为科研项目经费的补充,以求更好地完成科研项目,从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总之,我国的非营利科研机构现在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我们要密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恰当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非营利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政策和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合我国在21世纪的非营利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使得我国的非营利科研机构能得到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包红军.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持续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08(4)

2.韩卫平.农业科研财务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农业科研机构科学事业费基本支出投入情况课题组.部级农业科研机构科学事业费基本支出状况及分析[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6(1)

4.付小燕.现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课题(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9(1)期

5.高玮,傅荣.政府科研经费管理与效益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9(5)

6.王红.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西部财会,2008(3)

7.于津.浅谈科研院所如何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2)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95-03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非常重视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政策规定,大大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及财务管理水平,使之产出了大量优秀科研成果,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在现行财务管理制度状况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普遍存在成本核算缺位、监控缺失、浪费惊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混乱,因此,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其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具有重大意义。为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科研经费的绩效管理,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最近几年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如《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并在文件中着重强调高校要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收入管理

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有三种:即纵向经费、横向经费、自筹经费。目前,横向经费占科研项目经费比重较大。但不论哪一种经费都不能自行管理和随意使用,必须纳入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实行统一管理,按照管理规定做到专款专用。因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不同,管理程序往往比较复杂,不同的科研项目类型,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从立项到资金到位时间跨度不确定,以及到位资金数量,还有的科研项目经费分年度分阶段支付等等因素,使得科研管理部门很难掌握,往往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这些都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将收入资金及时入库。

(二)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是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制定和执行预算管理目标的主要目的是为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提供详细的计划,把有限的经费分配给最适宜的项目和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监控提供很好的研究参照。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水平决定着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以及对科研项目发展预期目标的影响,高校要重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效益性、合法性。

(三)成本管理

科研项目的成本一般为两种:一种是间接成本,指“设施与管理成本”;另一种是直接成本,根据实际需要预测。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科研成本管理制度,大多高校往往执行归口管理部门制定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项目预算通常也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不少人认为财务管理只是管管收钱用钱,没有成本管理意识。有些高校的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就应该由个人支配,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造成管理混乱。高校必须加强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管理,建立成本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以发挥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四)分配管理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要从科研经费中根据规定的比例提取科研管理费,其费用一般作为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以调节学校内部分配收入和各部门之间的利益。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按照有关要求对科研经费的总额制定分配比例、范围、方式,以发挥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激励作用和最大效能。

(五)财务分析

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重心往往是日常经费收支会计核算,没有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整体资金运作情况进行详细的财务分析,年终将科研经费的决算纳入高校年终决算报表中进行决算报表编制,这就无法确认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以致严重影响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参照企业财务管理方法,按照相关规定编制科研经费各类报表,加强财务分析,真实客观反映科研经费的收支情况。

二、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意识不强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项目负责人对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不够了解,认为科研经费是项目课题组或个人争取来的科研项目配套经费,理应属于课题组或个人支配。科研项目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大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型人才,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认为经费接收、报账付款、结题证明等这些只是财务人员为科研活动所做的程序性服务工作,审核报账就是履行一道手续,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混乱和开支不合理,给预算管理、支出核算、资产管理埋下了隐患。

目前,有些高校科研经费报账方法传统陈旧,按项目名称设立科研项目经费卡,报销金额比照预算进行总额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对科研经费控制和监督作用。但在项目多、人员复杂的情况下,就无法控制科研经费的明细支出是否偏离科研项目自身的需要,会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编制的脱离。

经费的使用进度与科研项目进度不符。有的科研项目刚开始,经费已经使用很多;有的即将结题或已经结题了,还有大部分结余,造成部分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资金强行收回后,再使用学院另外安排的项目配套资金支付。特别是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学院配套资金较多,也不存在上级收回资金的风险,经常是几个科研项目资金混用,项目已经结题了,仍继续报销使用科研经费,或者是财务处对项目结题时间不清楚,科研管理处对项目结题时间不过问,造成科研项目研究无期限,报账也无期限。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科研经费管理和监督缺位,导致科研、财务、审计等多个部门工作上不能很好沟通与交流、配合与协调,极易造成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管理上不统一,无法通过财务经费管理来控制科研项目进程。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一般只重视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科研经费的划拨或提取科研项目管理费等,对于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大多不进行跟踪管理,而是由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自行管理;财务部门缺乏完整的科研资金综合管理办法,对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核算到决算以及科研项目结题后的剩余资金没有制度化的管理措施。

(三)预算执行不严

高校一些科研人员由于缺少财经方面的知识,编制预算时不严谨,考虑不全面,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往往造成该开支的却没有列入编制预算中,而在项目研究中又必须支出的有关费用,导致财务管理和监督时可能出现经费使用的合法性问题。还有的对经费预算具体使用过程不明确,或者出现同时承担多个项目研究,经费来源渠道难以区分,混合使用,甚至到结题决算阶段才发现支出内容和预算不符。

(四)绩效考核缺乏

大多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缺乏科学绩效评价体系,目前仍停留在会计核算和预决算编制的层面上,对资金来源、去向以及使用效益未作出评价。尽管在经费开支、经费管理办法统一了核算口径,但未提供财务分析指标,在这种情况下,绩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就无从谈起,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效益相关的奖惩措施也就无法实施。

其上述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校只注重强调多申请项目,全力以赴争取课题,对加强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缺乏正确认识,只“重争取、轻管理”,造成“项目争取与经费管理相脱节”;二是国家没有出台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一些高校往往参照一般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管理和核算,尽管根据高校特点也做了一定的补充,但总体上制度不完善,致使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形成“上级制度与高校管理相脱节”;三是部分科研人员申报项目做的经费预算往往凭经验估计,与实际需求有差距,缺乏合理性,使用中又不按预算执行,预算没有约束力,结果是“经费预算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四是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缺乏实质性内容,只是核算经费是否用完,至于用的是否合理正确,科研管理部门一般不管,财务部门只有流水账,也就无法评估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使之“成本核算与实际支出相脱节”。

三、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新思路

目前,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逐渐加大,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及科研人员必须遵照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创新财务管理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

(一)观念创新

从高校领导层、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到具体的科研人员必须更新管理观念,明白国家财经法律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指针,在使用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程序。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从思想观念上要有一个正确认识,科研经费既不是项目主持人的个人“小金库”,也不是课题组任用的专用经费。要认真学习有关高校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树立正确使用科研经费的新观念,提高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科研人员要更加自觉地配合财务人员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能。

(二)制度创新

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必须具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作支撑,科研经费使用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因此,要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较多,不同学科的科研项目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财务部门作为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者,要掌握科研工作的基本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经费分别制定不同的办法,明确各类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开支范围、审批手续、结题决算等,提供资金上的有序支持;建立一套包括财务管理主要内容、工作程序、项目结题、结余经费分配和奖惩措施等完备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推行科研经费财务数据分析通报制度,建立科研经费财务核算体系及会计核算网络,及时反映科研项目的拨款进度、经费使用与结余情况,对于数据巨大的重要项目,也应分阶段及时进行财务分析。

(三)手段创新

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特别是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在这一领域仍是空白。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将使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得到很大的扩展,便于细化会计核算、加强预算执行与公开,便于财务信息与学院其他部门间的信息对接。

1.细化预算编制。对于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要细化到经济科目,科研人员自主编制项目明细支出,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制度解释及辅助,由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共同进行梳理、审核,便于财务部门掌握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及支出范围,确保科研经费的使用开支与科研活动相关、真实。对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细化核算,加强科研项目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核算分析,分清实际需要的、直接支出的、应该分摊的费用,便于较合理确定科研项目的经费额度。

2.强化预算执行。借助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科研经费预算、查询、统计、分析、报销使用的全过程动态跟踪监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为主动式管理,由总额控制转变为明细控制。运用动态管理查询手段,对项目预算超支进行预警,有助于科研人员对合理的支出项目及时作出预算调整。如某高校取得一个横向项目100万元的经费,经费预算要求资料费、差旅费、测试费、材料费、鉴定费、设备费等,每一项费用为若干元,分科目报销总额为原定的金额标准,当该科目所报销的的总额超过规定的金额时,计算机系统会提示费用的使用情况。项目完成结题时,按照真实的财务数据编制财务报表,并对项目进行成本分析,得出真实数据。运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是可以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全程监控;二是为财务部门和科研人员之间提供沟通的一个有效工具。

3.加强科研经费决算审核和分析。真实反映已使用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具体结构,对以后的科研经费管理起到借鉴作用,也影响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加强结余科研经费的管理。

4.加强财务与其他部门间信息对接。坚持预算公开及科研项目信息公示,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对科研项目的立项,经费预算,经费支出,成本控制,资产的购置、调拨、回收等,经费决算,结题,监察审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定期将校内所有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信息向社会公示,包括项目立项、审批、经费预算、使用情况、资产购置、结题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等,接受群众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来自社会的监督更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四)机制创新

科研项目管理是否科学,关系到学院办学水平,是学院发展的大事。高校各部门应形成合力,积极探索科学灵活高效运行管理新机制。

1.建全科学的科研经费财务核算体系。高校可专门成立科研财务科,进行二级财务核算管理。科研经费支出与事业经费支出不仅要单独核算,科研项目经费资金在预算中还必须要专门列支,科研经费不能随意占用事业经费,避免造成事业经费超支,科研经费结余的局面。按照科研项目的进度及研究期限,当年不能结题的结余科研经费要结转下年使用,结题后仍有结余科研经费不再结转。按照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积极探索科研经费成本核算办法,正确区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范围,通过合理的办法把间接费用分摊到各个科研项目成本中去,真实反映科研项目的实际成本,实现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达到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目标。

2.建全科研项目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从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到固定资产的采购、登记入账、保管以及结题后的清查、核对、移交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取得的科研成果中的无形资产要制定必要的管理措施,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性。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7

关键词 科研项目经费 结余资金 预算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创新的大力推进,科研单位及高校承担的科研课项目益增多,科研项目经费已成为科研单位及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伴随着科研项目经费的急剧增长,科研项目结余资金规模也逐渐增大,这已经成为当前科研单位及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同时为财政拨款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科研项目经费结余资金形成的原因

科研项目经费结余资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良性合理的原因:

第一,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公共财政改革措施的实施以及财政等相关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力度的加大,促使项目承担单位加强成本管理,产生了结余。

第二,项目承担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中央财政资金加强了管理,在理解学习国家相关经费管理规定的前提下,细化了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规定,建立了科研项目经费预核算管理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率,同时通过集中采办、资源共享等一系列措施,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勤俭节约,形成结余。

其次,由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薄弱和结余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薄弱。科研单位、高校以及高校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由于时间短,项目编制预算过程中缺乏严格审核,同时,对国家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了解和学习不够,使得某些科目的预算编制脱离实际工作;预算编制的不准确、不细化导致科研项目经费不能按阶段及时使用;预算内容没有细化到具体开支项目上,缺乏可操作性,影响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执行,形成结余。

第二,预算调整困难造成的结余。国家课题预算编制都是5年,使得某些预算无法执行。例如,5年前编制预算时所需购买的设备,由于5年后该设备已经更新换代,但是设备费的调整必须经过财政部批准,对于预算的调整财政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没有具体细化调整制度,这样就形成了部分结余。

三、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结余资金有效控制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前提条件,做好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审查、执行和绩效考评,对减少科研项目经费结余资金规模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任务初期,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委员会、实施管理办公室等组织机构,为控制和减少科研项目经费结余资金的规模,在预算管理循环中,应力求完善,做到预算编制全员参与,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共同把关。具体措施为:

(1)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水平,为科研项目经费执行提供有效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做到预算有定额,支出有标准,管理监督有依据,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预算指标应细化到各业务部门,特别是项目资金,力争到人、到点、到项目,确保现有项目后有资金。所有项目均要有详细的预算测算说明、项目实施计划安排、项目预期绩效、资金年度安排等内容。科研项目预算书上报之前,应由各专业的专家、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共同进行预算书审查,就项目预算与项目内容相关性、预算内容的合理、合规性进行审查。财务人员与科研项目人员共同对科研项目支出的合规性合理性进行分析测算,利用以往科研项目支出的数据,并结合当前市场趋势,使得科研项目预算更加真实;综合采用弹性预算、绩效预算的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细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内容,使得科研项目支出的清晰明确。

(2)利用电子化的核算手段,确保科研任务与经费相匹配。完善预算执行制度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中之重,预算审查应重点放在设备名称、数量、单价和预算额,对于测试化验的项目、内容和金额要着重审核,确保测试化验加工费用没有包含研究内容。各种渠道的预算都应纳入本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的范畴。所有经费均进行预算刚性管控,不得发生任何无预算或超预算费用的情况。在财务系统中建立以科研项目为核算单位,精确归集各类科研经费,实现预算监控、电子审批、固化流程和标准、自动记账等功能,确保科研经费的高效核算,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全程参与、支持到位,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满足管理需要。

(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为科研项目经费合规执行保驾护航。在科研单位及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监督机构。加强审计监督,就需要审计监督充分地发挥出审计职能。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可以了解科研项目管理总体情况,审查科研经费在财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采办管理、供应商管理、物资管理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项目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行为,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项目负责人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经费的执行

项目责任人应高度重视项目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预算执行力度。项目责任人提前规划项目的进程,尽早启动,按进度组织科研项目,财务部门根据项目进度支付资金,管好、用好资金,保证项目开展所需资金的正常供应。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保证项目按进度花钱,避免项目结题时抢时间、赶进度、急花钱。

四、结束语

加强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是深化科研项目经费改革的一项新措施,需要各方面积极配合,多管齐下,多头并举,在国家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结余资金,切实提高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力。

(作者单位为中海油研究总院)

[作者简介:杨洋(1979―),女,管理学学士,中级,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 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S].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8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的科研和社会结合地愈来愈紧密,高校的发展目标不同对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管理和考核也就不同。如果一所高校把自己定位为研究型的大学,那么它就会更为重视纵向项目的研究,因为纵向项目基本上偏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或者探索性质的问题。借鉴西方国家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看,科研项目管理的有效手段就是预算管理。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主要是针对于纵向项目。高校科研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又直接制约着科研管理水平。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刚刚起步,还存在随意性、非科学性等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来提高院校科研管理水平,是高校财务管理和科研管理面临的一个日益重要和紧迫的问题。本文研究高等院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问题,旨在通过从预算的编制、审核,到监控、调整直至评价的过程中,探索出确实可行的方法,以提高目前高校科研预算管理水平。

一、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原则

科研项目预算应该依据批复的项目概算进行编制,同时结合项目研究开发任务的实际需要,坚持三项原则:

其一,目标相关性原则。项目预算应以项目任务目标为依据,项目预算的总量、强度与结构符合项目任务的规律和特点,项目内各任务或各方向之间经费分配合理,符合各项任务的性质、工作量等特点,有利于项目内部资源共享与任务协调,有利于项目总体目标的完成。

其二,政策相符性原则。项目预算应符合国家财务政策和各计划经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项目任务符合计划定位和计划专项经费支持方向,项目各项支出符合有关财经政策。

其三,经济合理性原则。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活动的状况以及我国的国情,项目预算应与同类科研活动的支出水平相匹配,在考虑创新风险和不影响项目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科研项目预算具体编报

首先,科研项目在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必须与项目依托单位一起按科研项目管理要求,共同编制项目全额预算,即把项目研究过程中所要发生的来源、费用全部纳入预算。预算的编制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和起点,同时是项目预算管理全成本控制的依据。

在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上,尤其是纵向项目往往是不尽相同的,所需编制的预算内容各具特色。编报预算说明书是课题经费预算申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报中应首先注意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内容等要求详细编写。例如863计划、973计划项目一般包含十一项预算项目,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转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般包含四项预算项目,包括研究经费(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劳务费、管理费等。这意味着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事项在不同的项目预算表中所列示的栏目不同,这就需要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详尽了解项目预算表中每一栏目细项所囊括的具体内容,必要时可由财务人员参与指导,以便日后在项目研究进程发生的一系列事项能得以顺利归集,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适时性。

其次,预算说明书中各科目测算依据应详尽准确,预算理由应充分合理,要有相应测算数据的支撑。例如863、973项目的劳务费开支不得超过项目总额的5%,管理费开支不得超过项目总额的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的劳务费开支不得超过项目总额的10%等。再比如某项目的预算中申报人员经费50万元,而高校是有事业拨款的单位,项目组人员工资由单位统一发放,不能在预算中编制人员工资性支出,该项目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

三、实行项目额度控制管理

在财务管理系统中,通过账务管理系统与辅助账管理系统的联系,对部级重大项目以及结题时需办理项目审计的项目,在办理完项目立项后,将每个课题项目作为独立核算元,根据提供的该项目预算书在辅助账管理系统的额度设置中按每个核算元分门别类的建立项目额度,在日常核算中实施项目预算监控。

项目额度建立一般可采有两种情况:一是按项目预算书及项目总额为基数建立额度,二是按每次实际到款为基数累计建立额度。第一种情况从一开始在总额上控制,第二种情况是根据项目进程设立额度。后一种情况从理论上讲,显得比较科学合理,在实际操作中却容易产生统得过死、不够灵活等局限性,而且管理上比较繁琐,笔者认为不易采纳。相比之下,第一种情况不仅便于操作,更重要的是在预算管理上兼顾了控制性和灵活性,宽严结合,很好地起到了预算监控的作用,一般实际工作也是运用这种方法。

具体实施项目额度控制的财务流程图见图1:

建立项目额度控制,可以非常直接地掌控课题经费的日常开支,为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以及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预算管理上提供最为有力的帮助,从而在根本上保证项目预算的有效执行。

四、加强课题负责人合规性教育

在高校主持和参与科学研究,尤其是纵向项目科学研究的,基本上是专家、学者、教授。高校科研课题经费实行的是课题负责制,“课题负责人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中,课题负责人启到核心的作用,同时,也为课题负责人滥用权力埋下隐患。提高课题负责人的法律、法规意识,增强学术道德,是搞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关键所在。

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审计部门不定期地组织一些相关的培训、讲座,介绍经验、教训,多例举一些反面的实际案例,提高认识。课题负责人长期以来致力于研究工作,在法律、法规意识上相对比较薄弱。目前,在课题经费管理规定中,有类似表述:课题负责人必须遵守拨款单位和管理单位的相关规定,不得超支,不得将经费挪作他用。有些课题负责人擅自将经费转到某处,从事着与课题项目研究不相关的业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某些违纪违法行为的,按有关规定,可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不通过财务验收、终止项目、追回已拨经费、限期内取消项目申报资格等措施,触犯财经纪律的,移交监察机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些课题负责人在预算管理上存在随意性,存在自行增减预算、更改预算内容的现象。根据各计划的课题经费管理办法规定,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课题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预算。若确需调整的,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程序报批后方可。

另外,一些课题负责人认为课题经费是自己争取的,经费的所有权、使用权均归个人或课题项目组所有,甚至有些变相地认为是个人的银行存折,学校无须干涉,从而造成了科研管理的一个误区。这给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形成很大的障碍。正是由于学校财务和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项目进行控制、把关,才使得课题顺利结题、通过验收,才能保证未来课题研究项目的正常申报。

五、建立健全预算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跟踪、正确考核评价课题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建立健全预算考核评价体系是非常需要的。在阶段上,可包括期间和期终考核。期间考核可有年度考核和期中考核,主要是在课题的执行过程中,实施跟踪、监控,尽早发现问题、预防预算偏离。期终考核是在课题预算期终了,对比实际支出与预算数,揭示超支和节约,据以了解课题整个预算期的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

在组织上,应有科研管理部门、审计监察、财务和预算执行单位共同参与。为了加强项目预算控制,高校需将预算管理与内部审计有机地相结合,并使之成为预算考核评价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目前高校都有审计部门)的审查作用,在分析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督促预算执行单位加以改进,降低预算偏差,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在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上,尽量选择具有可控性和可量化的指标,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以可控范围为基本,选择可量化的因素,避免人为主观的影响。同时兼顾财务性与非财务性指标,为保证考核评价的全面性,除了注重可以用货币单位计量的财务性指标,也应重视非财务性指标,如科研成果的应用性、可转化性、适时性等。

六、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中有待规范的问题

如何将日常的业务合理的归并到项目额度中?通过会计核算管理系统建立了项目额度控制,在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众所周知,会计核算支出科目分类与项目预算表中支出明细是不吻合的,存在脱节的现象。如何将二者之间合理地衔接起来,是实施会计监控的根本所在。否则,会计监控过于死板会影响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并没有相应的标准或规范,各高校之间有着不同的做法,也都有各自的理解,尚不能统一。

项目办理决算时,如何将发生的一些列具体业务合理、合情的归类到项目决算表相应的栏目中?总之,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仍处在摸索阶段,需要课题负责人以及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共同努力探究,既需要坚持原则,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目前,有关的管理的法律法规上,多限于粗放型,无法细化到日常管理活动中。也正是由于这些粗放型的法律法规,不仅造成科研管理过于宽泛,同时也给违规操作提供了空间。期待科研经费拨款单位和科研管理部门能在不断地实践中总结制定出一系列管理科学、制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从宏观上对项目预算管理起到指导作用,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也可作为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申金波、曲伟:《对高校科研管理中横向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消费导刊》2009年第3期。

[2]林婷婷:《基于作业的高校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9

【关键词】 科研经费 合理 规范 预算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财政投入快速稳步增长,从2006年的2000多亿增长至2010年的7000多亿,为“十五”期间总量的近三倍。“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增长的科研经费需要完善的科研体制和创新手段加以管理,这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科研经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科研工作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了解科研经费流程,掌握和分析科研经费的总体运行态势

科研经费是伴随科研项目产生的,与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实施、结题等过程密不可分。了解和掌握科研经费全流程运行态势是科研经费合理有效使用的关键所在,以科技部“863”、“973”、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经费的基本流程为例,如图1所示。

科研经费流程的每一环节都是科研经费科学、高效使用的关键所在。第一个环节,科研单位根据指南,申请项目,同时编制项目预算,开支预算编制要科学、合理、详细、明确、切合实际。第二个环节,科技部、财政部组织专家或委托相关专业机构进行预算评审或评估,科技部对预算评审或评估结果进行审核,按照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科技部提出预算安排建议,报财政部批复后下达预算。第三个环节,批复预算纳入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统一管理,分年度拨付经费。项目经费到位后,要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以项目预算为依据,进行各项费用开支。同时项目管理部门开展中期财务检查,对预算执行给予一定的监督指导。第四个环节,项目研发工作完成后,科技部经费监管中心或委托相关专业机构进行结题审计,加强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提高国家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学习国家各类财经规章制度,提高科研人员经费规范使用意识

合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掌握国家各类财经规章制度。国家财政部、发改委、科技部、科学院及各类基金委等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59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3号)、《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国管财[2006]426号)、《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06]313号)等。这些管理办法对科技计划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等作出了详尽细致的解释,是科研单位科研经费规范使用和接受财务审计的主要依据。科研单位应该经常组织国家财经规章制度的学习与宣贯,把科研经费使用的基本要求灌输传达到每个科研人员,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意识,自觉遵守“专款专用、勤俭节约、独立核算”的原则,执行国家各类财经规章制度,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充分发挥效益。

三、注重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细化项目经费预算

科研项目预算是科研经费收支的基本依据,规范科研经费使用还需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财政部、科技部2011年发文《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要求科研单位应在认真学习、贯彻理解国家各类财经规章制度、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根据研发工作的特点和研究任务需要,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具体而言,编制预算应该围绕科研工作的任务目标、研究内容、关键技术、研究周期、参加人员等因素,结合国家财经法规政策以及目前国内外市场行情,完成直接费用(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及动力费、差旅费等)、间接费用等预算科目的编制,并重点针对各预算科目支出,详细说明与研发任务的相关性,同时分别列出明细清单、设备/材料/测试化验加工报价单、国际合作交流出访/来访详细计划、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会议费支出标准/支出次数等,经认真调研、详细测算,最后编制出支出结构合理、具体可行的科研项目细化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水平。

四、完善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加强科研经费规范使用,科研单位内控制度完善要先行。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实施有利于强化经费支出的合理控制,对于管好、用好科研经费意义重大,同时又可进一步加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项目主管部门的财务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使财务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于加强单位内部监督、全面提升内部财务管理水平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改革的深化,科研单位应该与时俱进,基于本单位承担科研项目的特点,以国家政策性、规范性和各类科技经费管理要求为指导,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等需要,按照既科学又规范的原则,积极研究制定、修订符合国家法规要求的内部管理办法,细化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内容和工作程序,严格审核经费支出的审批手续、开支科目、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如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会议费、招待费等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标准;固定资产购置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外协合同支出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等。

五、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实施项目预算执行全方位监控

切实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是关键。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项目组应当依照国家各项财经政策、各类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对项目预算执行进行全方位协调、监督、检查,以确保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对经费来源及性质定位进行审核把关,提供完整的立项或结题等项目资料与信息,配合财务管理部门做好经费入账与使用等管理工作。科研项目的实施周期多以年计,上级单位按年度下达预算,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项目实施全周期内的预算管理。在项目立项阶段,首先根据研发任务的需要,指导项目组制定科学的项目预算;在项目实施阶段,督促项目组按批复预算执行,保证各项开支的合理性;在项目结题阶段,组织开展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检查与评估工作。

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编制项目预算,审查项目决算,根据科研管理部门对经费的性质定位,依照国家财经规章制度,监督、指导项目组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部门在办理转拨款、外协款、设备款等大额支出时,严格执行审批手续,根据预算批复和合同计划,分批拨付科研经费,并监督经费使用,随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已拨付数额及拨付进度信息,对支出与否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处理,把对经费收支情况的实时监控落到实处。

项目组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与决算、完成项目任务书研发、按照预算批复使用科研经费、及时办理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等工作。为满足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需要,项目实施中项目组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各项支出应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范围使用,并按预算科目定期编制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汇总表,与批复预算比对,详细分析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进度,为项目组安排后续支出提供参考信息。

因此,为了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政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项目组三者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配合,对科研经费管理做到“投而有效,放而有度,行而有序,管而有法”,从而确保合理规范地使用好科研经费,保证科研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六、加强科研经费监督检查,顺利完成结题验收

加强科研经费监督检查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监督检查的任务越来越重,力度也越来越大。早在2006年,科技部、财政部就发文《落实财政预算管理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科技部科研经费管理和监督的意见》(国科发财字[2006]407号),强化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2011年9月,科技部、财政部又发文《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进一步强化科研经费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加大对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监管力度。

一是建立科研经费年度财务决算制度。项目管理部门将科研经费审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宏观掌控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及经费使用的落实情况,发现并及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支出以及顺利完成结题财务验收工作提供建设性指导意见。

二是建立科研经费实时自查制度,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和跟踪管理。项目组通过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如科学院的ARP管理系统),及时查看所有在研课题的详细到款、转拨、支出情况,对财务收支明细账进行汇总分析,与批复预算进行核对,定期检查科研经费使用情况,逐步规范科研经费核算管理化,以适应科技体制改革和审计监督需要。

三是建立科研经费过程抽查审计和延伸审计制度,加强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监督检查。国家审计机关和项目管理部门应该依据各类经费管理办法和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角度对科研经费从立项到结题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抽查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过程控制、实时监督,有效规范各项费用支出,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四是建立项目验收财务审计制度。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前,都必须接受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的专项财务审计,未能通过专项财务审计的则不能通过项目验收。财务工作与科研工作息息相关,贯穿于项目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验收审计的全过程,项目实施中只有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紧密配合、相互沟通,才能确保科研经费各项支出的合理与规范,进而保障科研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五是建立结余资金管理制度,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结题不结账,是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之一。为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发挥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促进国家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科研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出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结余经费的管理。一方面应明确结账的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要求项目组在完成项目研究任务或通过验收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项目经费的财务结账工作。另一方面对于课题验收后的净结余资金,应当按照财政专款专用的原则,以及财政部目前关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总的要求,将净结余资金原渠道退回。

七、结束语

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在科学研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已成为党和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2011年3月5日,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保持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2011年10月17日,科技部、财政部共同召开了“推进‘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视频会议”,强调科研经费管理将进行改革,通过建立问责机制、强化课题承担单位法人的责任、制定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管、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程度。

为了增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使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得以顺利实施,除了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外,还需要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组及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和实践监督管理的新机制,提高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程度,管好、用好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推进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艳、万钢:十二五科研经费管理将改革 增加问责和社会监督[EB/OL]..

[2]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管理问答[EB/OL].省略/gzdt/2008-09/17/content_1097656.htm.

[3]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Z].财教[2011]4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