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集锦9篇

时间:2023-06-11 08:58:35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范文1

然而,如果想要将初中语文课程中古诗文的教化功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不仅需要教育者从多个角度着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要充分运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发掘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思想得到熏陶。下面提出几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教学内容都是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者应当牢牢把握住这些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水调歌头》时,教育者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苏轼在创作此首古诗时的背景,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创作情境中,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陌生感,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在教授《忆江南》时,教育者要着重强调“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与“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两句诗词中所包含的失望与渴望的复杂情感,将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激发出来,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诗词的内容。

二、营造意境,发扬传统文学之美

意境指的是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将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巧妙地结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富有独特美感的艺术境界。在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应当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意境,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古诗词作品的深层次意蕴。如在教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一课时,教育者要将教学重点放到对“月”意象的教授上,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对“月”的意象展开自由的讨论与品评。而后,当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教育者就要结合诗文内容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出现在古诗词中的“月”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感,从而对古诗文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比较喜爱新鲜事物且接受能力较强,因此更加青睐于由现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教学课堂,教育者可以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来对古诗文课程进行二次加工,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活动中,让初中语文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如在教授《岳?楼记》时,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于岳阳楼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对这段历史文化产生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将文章的中心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以非常醒目的方式在屏幕中呈现出来,在成功引起学生注意后随即跳转到下一个画面,向学生展示几个勤恳工作、任劳任怨以及为苍生无私奉献的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范仲淹的伟大精神。通过这种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的爱国情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所具有的育人价值。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范文2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这其中,语文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呢?本文就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谈谈个人看法。

一、学习修订版课程标准,进一步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

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以运用工具的办法教“工具”,把复杂的文化内容统一为简单划一的结论,学生讨厌学习。想要改变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只有深刻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才能更加有效地实施课程。

二、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

性质决定形式。既然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做了新的界定,那么对于语文课程的实施也要做相应的改变。一直到现在,在课堂上都是由语文老师主观地讲,学生仔细地去听讲、然后辛苦地练。语文教师都是以讲读为核心,争取讲得透彻明白,不留“盲点”。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现成的结论。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被重视,不受关注,甚至是不允许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这种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的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新的观念,更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语文教师应该改变教师主导这一传统观念,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探究,做学生自主探究的垫脚石。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问题解决的帮助者。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探索学习方法。把探究知识与解决问题的任务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合作探究,鼓励自主学习方式

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由过去的学生被动习得的学习传统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行为,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身心个体差异,把学习变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和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问题是: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倡导“诵读”,回归本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正是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行十个年头,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几乎丢弃了“诵读”这一优良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方式有的可以抛弃,有的可以改进,但不能一刀切,统统抛弃显然是不对的。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钱梦龙目睹了一堂现场课,课文内容是一首古诗《河湟旧卒》。“首先,老师让学生按照拼音来尝试读这首诗,接着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读,改正读音和停顿位置。然后,让学生读出声音,大声诵读,现场气氛非常活跃。估计读得很熟练后,鼓励学生主动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比着读,赛着读,学生们踊跃参加。伴随着诗的停顿和缓急,学生读得摇头晃脑。台下的老师们掌声不断。”对这堂课,钱老的评价是“对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就应该这样讲课。语文教学就是学习母语,教学要求没有降低;学生在摇头晃脑中就可以感觉到诗有的感彩,其人文、思想也没有削弱。”这足以说明,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今天,“诵读”仍不失为语文教学的本位,不可抛弃,只能继承。李阳“疯狂英语”认同的也有,批评的也有。而李阳疯狂英语的核心,我认为就是一个“吼”字,不管是英语还是其他学科,只要放声大读,都可提高记忆效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也可提倡这种“吼”读,特别是古诗词教学,通过“吼”读,一旦把原文背熟,则诗词含义不讲自明。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景教学;生活

语文作为所有课程的基础,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中,当然也是重中之重。新课改的教学将自主、合作、探究纳入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单一的传授知识。主张教学回归生活,教材及试题变得更加灵活。针对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利用情景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都是单一的传授课本知识,形式单一,给学生的感觉很枯燥,不想数学、物理、化学学生会享受做对一道题的成就感,也不像英语那样对于初学的学生有那么多好奇感。而初中生又处在一个人生叛逆的时期,导致初中课堂上,大片学生会直接忽视老师的课堂,直接把课堂变为瞌堂,或是数理化的天堂。

然而实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可以直接改变这一状况,情景教学可以使课堂变得活跃,所有人都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彻底改变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方式。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然而情景教学的方式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就应该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情景教学才能将情景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最佳,才能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教学设备的完善,多媒体的运用在初中也是比较广泛的了,教师如果学会合理利用,尤其对于语文教学可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初中语文中,许多的古诗古文、现代诗歌都比较抽象,对于一个十一二岁的初中生,根据课文朗读以及词语的解释去理解作者的感情、故事的背景,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然而直接学生字词意思,或老师直接告诉学生作者的感情,学生只能背住去应付考试,然而对提高学生自身语文素养毫无意义。例如,《乡愁》这篇文章,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找一些相关图片,配上缓缓愁思的音乐和深情地朗诵,展示给学生,模拟一个作者余光中当时所处的一个环境,让学生试着去体会诗人的各种思念之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教材上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节目表演的形式创设情景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许多现代文,课文较长一起朗读一遍要花费半节课时间,估计大家也快睡着了。有故事的段落,老师可以让学生编排成话剧的形式在课堂上来表演,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回去主动熟悉教材,学习字词,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

二、突出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很多的脑海里应该都还存有这样的画面,老师在不停的念,学生在不停的点头(打瞌睡)。对于初中生,这样一个争强好胜的年纪,语文给他们的感觉是,不用学这些都懂,但是在考场上,总是觉得又不知如何下手。课堂上老师是主导,学生就像是在被灌输知识,对于早已厌倦的教学模式,早已不敢兴趣了。

新课改下倡导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旧教学模式的学生被灌输知识转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道路。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不能够为教师所传授的,而只能为学习者所建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知识确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填鸭式的教学,只会使学生厌倦,失去学习语文的动力与激情。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兴趣,增加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之中,参与讨论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自己探究、体会获取知识。

三、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环境

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环境,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建造一个轻松愉悦、开放型的语文课堂,在师生互动的欢乐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为丰富,学习知识的速度回更加的快。说道建造语文教学环境,一定少不了的就是人文环境,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常常忽略的这一点,以至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着一种人文的教学环境下,更容易感受到课本中作者的情感,更易融入到语文的课堂和文学的氛围,才能更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四、让教学回归生活

语文本来自生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早已看不见生活的踪影,留下的确实枯燥、机械的生字、词语及各种老师对我们的训练。老师、学生、家长注重的都只是一个最后的结果――中考、高考的分数,以至于在题海战术下,学生都变成了答题的机器,然而真正的语文我们学生又掌握的多少,说到语文文学素养,又有多少呢?

语文,作为一门生活化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就是生活”这一理念。学习就是生活,主张现代的教学应该回归于生活,初中语文教师作为语初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设计者,应该注意将语文课程将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初中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语文魅力及其人文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改变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使初中语文更生活化。

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不可分割的。让教育回归生活,不仅仅是让初中语文的课堂加入一些生活的元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同时也是让学生在生活学会学习。语文本来自于生活,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存在语文只要细心的体会与感受,你会发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怎样做到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教会初中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文的魅力呢?老师可以用的方法很多,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到一个有画面有声音的世外桃源,让学生亲身去体会那种幽静,从而更能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文字的魅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同学们带到那远古时候的康桥,感受作者的不舍之情。除了课堂的之外,老师也可以带学生到室外去郊游,让学生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将自身的感情融入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只要细心体会,都可以感知到语文的魅力。

教育,任重而道远,初中语文教学也是一样,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华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J].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范文4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策略;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065-02

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推动教育部门尝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改革日益深化。初中语文教师顺应改革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转变角度以及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全面的教学。

初中语文是所有学科中的重点科目,它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该模式具有广泛的信息资源,具有良好的教学理念,关键是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功效,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巧妙地将其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为什们能让语文教师这样喜爱,并且很喜欢采用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一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 提高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我认为,不断扶植相加深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通过特殊的工作方法实现他的这一愿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1]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要进行全面的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了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初中生面对语文知识,教师最需要的就是要集中思维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教学力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它可以运用多媒体模式中的动画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就会有更强的探索欲望。

2 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武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引进教育工作中,成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工具,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下提高了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呆板的讲解给学生的认知带来很多弊端。初中语文知识非常重要,是所有科目中的重点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顺应时代潮流,集中图片、图像、Flash以及声音等特性将语文知识展示出来,并且采用多媒体或者电脑等现代化教育工具,将语文知识中的情景等一一呈现。

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是单一的教师讲解,教师并没有结合太多的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而现在,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入,使这篇诗词完全有了不一样的讲解。教师配合《水调歌头》的音乐以及精心设计的背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展示以后还会有一定的讲解知识。尤其是一些千古传唱的句子,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进行全面的背景配合,并运用多媒体形式将文章运用特效来体现出来。

经过教师新颖独特的讲解,加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效功能,学生对这篇诗词有了全新的解释,即: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而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打破了传统化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3 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分析

初中语文知识中,尤其是文言文非常让学生头疼。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单一的讲解很难使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认识,文言文一直是初中学生非常头疼的问题,其中文言文字词很难理解,有些句子更是难上加难。教师巧妙地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更促进学生对古诗文以及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是掌握语文难点知识的一个良好的教学工具。

如教学《童趣》[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以土砾(lì)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è),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该文言文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将整个知识变得活化,教师将文言文中比较难以理解的诗词变得简单化。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看到了文言文中间的含义。同时教师将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子以及特殊诗词展示出来,如将“项为(wèi)之强(jiāng)”“以土砾(lì)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è)”等类似的知识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的灵活运用下不断地带给学生分析与指导[4]。

4 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促进学生学习

现代化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丰富学生课余知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课本上的知识所束缚,没有太多的课余知识所掌握,这样在语文写作上会有很大的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地丰富课余知识,有了课余知识的丰富就会使学生在写作上有很大的突破。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学生会掌握更多写作素材,这些素材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很大的影响。

5 例文赏析,促进写作

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赏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来分析文章,不但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语文写作分析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展示给学生一些例文,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按动鼠标,让学生跟随鼠标来学习。教师运用动画以及切换模式来评改文章,学生集思广益来学习,这样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久而久之就会有更好的写作赏析能力。

6 总结

总而言之,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在本文中只是简单地论述了几点,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还有很多。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看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自己能找到这样一个好的教学方式而高兴。学生是和笔者每天相处的人,他们不仅仅是笔者的学生,还是笔者的朋友,更是笔者所挚爱的孩子。为了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笔者会在教学中再接再厉。

参考文献

[1]廖芳华.加强积累,让心灵之花灿烂绽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2]庄颖.找准切入点,读懂诗情[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范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合作教学 探究式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学生兴趣的激发、合作教学情景的创设,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采取开放式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而且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达到教学目的。

1.建立学习小组

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而言,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合作型教育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来完成各项教学活动。在建立学习小组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以保证小组合作的科学性。第一,科学控制小组人员数量。实践中,每一个小组中的人数都应当在6至8个人左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气氛,而且不会造成混乱、影响教学秩序;第二,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差组合。比如,分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合理搭配,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第三,在实际分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基础与能力状况,尤其是他们之间的差异性,要将基础好与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小组之中,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而且都有小组领头人。在对小组进行管理时,应当将民主管理与自主管理的理念引入其中,即小组成立后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荐组长,并且小组长一旦产生并非“终身制”,要采取轮流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能力有所展现。

2.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展初中语文合作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让教师不断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理念,通过创设新型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实践中时,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如何拟定提纲、明确教学目标,这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创设合作探究式教学提纲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要求提纲全面性、具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学生是合作探究式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教学提纲来展开的,因此教师应当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出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第二,在教学题纲创设过程中,应当体现出渐进性、可行性。在教学提纲内容设计过程中,应当采取逐步导入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合作探究,从而使问题更加明朗化。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价值,要比解决这一问题更有实际意义。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具有很大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并非对已有的结论从未产生过质疑,而且因为受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限制,使得他们的创新梦想一次又一次地被压制。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学生的创新想法和愿望,应当多为他们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表现自己的舞台,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此教学过程中,应当以问题的提出为突破口,有效激发学生提问质疑的兴趣。以上教育方式和方法的落实与实践,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教学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效果非常明显。

3.合作探究式教学与注意事项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分组以后,就可以按照以下教学步骤进行教育教学:

(1)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对于合作探究式教学而言,虽然它是当前新标中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但并非是唯一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仍然要根据初中语文的具体教育教学目标而定,决不可盲目滥用。通常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教学内容设计不能太过于简单,否则采取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同时也不能设计得太难,否则将无法正常落实该教学方法。

(2)创设小组合作情境,将问题呈现出来。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精心进行情境创设,而且要保证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3)通过合作探究有效解决问题。实践中,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度和性质,确定小组的分组方式与合作形式。在此过程中,组员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积极讨论后达成共识。最后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并选择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4)小组之间要不断交流。对于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如果小组内通过合作探究难以解决,则教师可进行小组建协调,针对该问题每个小组派代表参与组间讨论,最后形成统一意见。教师公布答案,对每个小组及代表的发言进行评论,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采用带有否定意味的词语,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异质的小组为形式,通过彼此之间的有效合作来实现学习目标,并在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加强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

参考文献:

[1]郑伯贤.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7).

[2]蔡峰艺.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2(83).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范文6

浅议创新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腹有诗书气乃华——谈如何激发并培养高中生的阅读能力

多媒体辅助诗词教学的探讨

比较教学法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中的运用

展开双翼才能腾飞——浅谈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多一点赏识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试论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与反思——杜郎口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初中古代诗词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育

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的设计运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浅谈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怎样使学生爱好写作

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白裤瑶服饰文化刻录的上古文明

马洒侬人古乐的传承与发展探析

论闽粤地区的花园神话

壮语地名的命名特点及文化内涵——以广西马山县金钗镇为例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行政区划调整研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与生态整合发展研究

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区域公共管理主体间合作关系构建——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石——诚信教育

90后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其对策探究——以南宁市某中学学生为例

大学生抗挫折现状及干预后效果评价调查研究

大学生消费伦理失范现象分析及对策

高师生在教育科研中利用数字资源的问题探析

体验的阐释与二度阐释——“文艺心理学”课程之纲

《古文观止》对语文教材建设的启示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本质辨析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刺激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

论宋代僧诗中的偈颂赞

大地之爱——广西当下诗歌创作的生态情怀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的绘画理论对杨万里自然山水诗的影响

红水河流域壮族蛙神崇拜的美学阐释

布洛陀信仰的社会功能探析

《诗经·陈风·宛丘》主旨辨正——兼及《诗经》主旨阐释的方法问题

对墨家“兼爱”概念的逻辑分析

略论余上沅、赵太侔和熊佛西“国剧”理念的差异——“国剧运动”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论广西贺州客家民歌的音乐特色

中国艺术对罗可可艺术的影响

铁凝农村题材小说研究综述

帝王与文学关系研究的新开拓——读龙文玲《汉武帝与西汉文学》

构建和完善广西终身教育体系的对策

广西新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努力管理学习策略的内涵及其培养

“概论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下的立体化与人性化教学模式研究

艺术化方式教育与知识构建问题

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讨

新加坡的教师和教师教育状况

美、俄、日三国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初探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范文7

关键词:小组学习 英语对话 初中英语

如今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已经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受到了考验,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的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转变到英语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对于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者需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改教学主体,使学生能真正将英语变成一门语言。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知到英语本身独有的语言魅力,让学生爱上英语、体会英语,形成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的实施合作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质量。

一、利用小组学习的英语对话模型的依据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变成注重英语的学习过程,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够掌握和理解真实的英语,并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但是在我国的现实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学习的环境是不多的,学校的课堂是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和使用的需求,所以英语教学效果也是不够理想。伴随社会和新课标对于英语的需求和理念逐渐深入,在教育中对于英语教学的改革和优化为英语学习环境带来了希望。而小组合作学习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应用。

二、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型和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为是群组学习,也就是说利用群体本身进行的一种对话式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的环境是多方位的,依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进行调节和转换,可以使用计算机等硬件环境,也可以使用技术手段进行实现。学生之间可以和教师组成一种集体协作的有效教学模式。本文通过举例将小组学习的英语对话模式引用到写作训练中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

使用英语对话模式,通过小组学习提升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以Dream 为主题进行英文写作。教师通过课堂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确定文章标题后进行提纲,然后完成创作。教师先在课堂中进行课堂引导,引出Dream 话题,并引导学生围绕Dream 进行联想,根据联想的内容进行拟题创作。

(三)小组划分

合作学习应本着科学合理的理念,符合学生的特质,以班级为整体进行小组的划分,设定均衡的人数,方式多变,保持整体效果。小组之间应拉平学生的水平,优劣互补,让主动的学生带动被动的学生学习,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产生有效的竞争理念。

(四)教学过程

首先设立一个对话模型,教师设定一个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对任务的理解进行学习和完成。完成后要在小组中通过对话进行讨论。教师要强调这种合作是协作性的,也是开放性的,对于任务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让学生在对话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强项。

(五)小组成员的划分

在分组的同时应注重人员的分配和任务的分工,让每一位组员都能发挥自身的作用,在相互拉动后共同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分配小组时一定要严格控制人数,依据学生的性格、认知水平进行分组。要做到各司其职,取长补短。而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能充分的认知和学习,便于进行竞争和合作,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中。

三、研究结果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对话模式,让学生在英语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在写作中对于主题和文章结构并不是很重要,而在于句子是否使用正确。其实对于初中生而言,作文的水平很大一部分都在于对于句子的掌握程度和正确使用程度。所以纠正学生句子的正确使用,作文水平就会得到提升。

(一)重视合作过程

在很多时候,教师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这种做法虽然会激发学生的隐形学习潜能,促进他们能更快的完成任务。但是也会让学生和教师忽略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竞争会让学生注重任务的完成时间,忽略任务的完成度和完成结果的质量,而合作学习的重中之重就在于任务的真正完成效果。

(二)教师的作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所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的实施,作为一种打破传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只起到引领作用,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与解答,而真正的做到让学生自学,主动的吸收新鲜的知识。

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动向,及时的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让学生在正确的学习过程中吸取正确的学习成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学习认知。

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在交流讨论中说出自己的感想,并从多个方面完善自己的思维,开阔自己的眼界,多学习、多研究。让教师能从更高的视点和角度考虑问题,并提出适用于自身的科学解决方案。

结语:

在研究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确实有着一定的效果。是一种合理而又科学的教学手段。它能通过小组的划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交流性,使之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大大增强了英语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而在这种写作教学中,更能够让教师把课堂主体移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平等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平等的学习。故此,教师要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得收益。

参考文献:

[1]邓志宏.浅谈初中英语写作能力训练方法探讨[A].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2.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范文8

【关键字】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1、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科学经济的发展,由传统应试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已逐渐不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各方面综合素质均得到协调发展的新一代人才。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人生观萌牙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学生会开始表现出明显自尊心及成熟的概念,他们在想要张扬个性的同时也在渴望突破自我,期望被理解。而初中语文中的阅读课程正是一门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审美体验的学科,学生们希望能在阅读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但是以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生长需求。有抽查发现,虽然的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仍有部分高校内的的教师并未能理解其真正含义,甚至对其充满了误解,在教学时主张师生对立的观点,争夺学生课堂学习的话语权,根据自己主观理解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机械训练,造成将本生动有味的语文阅读课程变得枯燥无味,促使许多学生渐渐对语文阅读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学质量也随之下降。因此如何开展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如何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初中阅读教学的奥妙,已成为了目前迫在眉睫需解决的问题。

2、目前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存在的几大问题

2.1依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忽视对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课程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为主的课程之一,但是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下,很多学校虽然有面临新课改的压力,但仍然采用老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对于阅读课程的教学更是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定向的将教师固定的解析灌输给学生,并要求学生用“背课文”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这种为也阅读而阅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本得不到开发,阅读能力更得不到提高,长期如此下去,学生虽然在应试考试中可能可以谋求高分,为学样乃至教师争光争荣,但是学生如果一旦以后踏足社会,就根本无法更无从适应如今的竞争性社会生活,所以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阅读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教学需求,否则将失去阅读教学的真正含义。

2.2教学时角色定位不明确,对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培养视而不见

语文阅读本就不像其他语文课堂里的教读书、教认字那么死板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到了初中时期以后,学生心理及生理已发生了具大的变化,促使其对新鲜事物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意识,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我们应该明确谁才是应该占主导地位的。但是目前部分学校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仍然是教师为主导,由教师事先备好课再带领着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一起来寻找文章中的中心内容,一起来解释文章中的名词,如此这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虽然能在教学计划内完成教学任务,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但是并不能完成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根本就成了一纸空谈。

3、关于如何开展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的几大创新思路

3.1积极加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灵活性

在进行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时,应一改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将其偏重于由教师来进行机械式的知识传递,学生采取被动式的接受并存储其知识的方式,更改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多样化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例如:①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可同时刺激到学生的多种外部感觉器官,其不仅可以绘声绘色的将文章中的各情节模拟或者重现出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独立思考及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兴趣,使学习更为事半功倍,教学质量便能随之得以提高。②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进行阅读教学。曾有心理研究表明,采用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并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课程教学时可在适当的情况下,选取学生来充当文章内角色的演员,用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使得学生在进行表演的同时,成为了故事的当事人,更为迅速的得以理解及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思考能力。

3.2明确阅读教学时的角色定位——采用开放性提问方式进行教学

根据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指导,其中已明确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学生在阅读教学时应占主导地位,教师则主要是负责从旁辅导的作用。在日常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开放性提问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尽最大程度的扩充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的思考范围,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提出以下此类问题:文章中作者主要想要表达的情感为什么?关于“背影”的主要描述语句有哪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带着问题来思考,这样可最大程度上的帮助学生提高其理解性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关于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的创新教学,其是一条漫长而又势在必行的道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已因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很多方面已逐渐有失去其教学意义的现象,其中以阅读教学最为严重,因此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其将给学生对于阅读教学带来新气象,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及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盛国玉: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探索{J},山东师范大学,2010(04)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范文9

论文摘 要: 回顾历史中的每一次教育变革,几乎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教育现代化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或者说都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有关。每一次的变革,都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在冲击中进行文化的继承或者再创造,继而形成能够代表其时代特色的新文化,成为后来教育发展的新的文化基础,从而实现我们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20世纪是中国文化和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其间有疾风骤雨般的突变,也有和风细雨般的渐变。正是在这样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和教育吸纳了具有每一个时代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加厚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语文教育是最能代表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教育,一个民族所有文化的变迁都能从这里看到它发展的轨迹。  

  

一、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现代化启始于这两次的教育变革。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主张,他们虽然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的现代化教育,力图改变我国旧的教育制度,却仍惮于彻底抛弃传统的文化教育,于是提出了这一教育主张,试图以它调和西方文化与我们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之后的维新变法运动,则给中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它使得中国的封建教育制度彻底走向崩溃。这两次运动,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制度,开启了传统教育制度向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但是,在本质上并没有触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  

两次运动的结果是,废除了统一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并且颁布了“壬寅学制”和之后的“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后在全国推行的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中有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这两门与语文教育相关的课程,选学的内容,《学务纲要》规定:“中小学堂,宜注重读经,以存圣教。小学堂每日读经书一小时,挑背浅解一小时,每周计读经12小时;中学堂每周读经6小时,挑背讲解3小时,计9小时。计中学堂毕业,皆已读过《孝经》、《四书》、《易》、《书》、《诗》、《左传》及《礼记》、《周礼》节本,共计读过十经(《四书》内有《论语》、《孟子》),并通大义”[1],“规定中小学读经,目的在于进行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理解语言的能力”[2]。另外,初等小学堂的中国文字科主要教学识字、读书、作文;在高等小学堂则称为中国文学科,内容“中国古今文章流别、文风盛衰之要略及文章与政事身世关系等”[2](p439)。“中国文学”科的设立,是清末语文教育的重大改革,为国文科的单独设科奠定了基础,使语文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  

变革后的语文教育,虽然打破了科举制度的限制,但它毕竟没有脱离传统文化的根本,尽管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但是伴随它产生的几千年的封建教育思想并不那么容易被瓦解,它在一定时间内都会残存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内部。可以看出,《奏定学堂章程》中的语文教育依然是以四书五经为核心,依然是在强调儒家文化的至尊地位。尽管如此,这次变革还是使语文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引领语文走进了现代化的轨道。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给语文带来的新气息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旧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转折点,它提出科学和民主的口号,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传统教育和文化模式,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文化气息。  

在新文化运动对白话文教学的力倡下,这个时期的语文教育较之封建传统文化有了很大的转型,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白话文教材,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其中,小学语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白话文的采用,实现了‘言文一致’的统一,减少了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困难,提高了儿童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第二,增加了语文教材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在内容方面增加了反侵略、反封建、反军阀内战和热爱祖国的内容。如《祖国》、《小吹手》等揭露盗匪、军阀和列强的罪行,《波斯王的新衣》、《黄金梦》等是关于反封建的故事,《文天祥》是赞颂爱国的历史人物,另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散文及古诗”[2](p396)。白话文教材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受到欢迎。  

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较之传统有很大的转型,但它忽视了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语文教材中反映美国、英国的内容过多,本民族的一些经典作品反而没有被选入,淡化了民族特点。因此,它也遭到了很多复古势力的巨大反抗,如与五四新文化相对立的“新儒家学衡派”极力主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新文化和传  

统文化在这个时期有了较大的冲突,这个争议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几十年。 

三、老解放区的语文教育经验  

  

革命战争年代,一切教育都是为了适应战争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实行了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为后来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几十年间,中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始终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因时而定。无论从编写的指导思想还是选材内容,都是为了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新民主主义的体制下,其教育的原则是“强调政治、注重实际、力求精当、讲究实效[1](p237)”。较有代表性的是陕甘宁边区的教育方式,其他革命根据地都受到它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以1945年胡乔木编的《中等国文》为代表,其选文分为两大类,即文言文和实用文,编者偶尔也选入一两篇传统的中外名著,更多的则是选用文字朴素、平易而又内容切近时代,切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同时,还会加入编者的一些“自撰文章”,大多都是反映革命根据地人民新思想和新生活的内容。这套课本与后来1949年编制的《初中国文》和《高中国文》,对语文教学上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体现在,汉语文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用途,处理语文规律教学、文化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三者关系,单元组合,选文贴近学生和生活,课本整体科学化[2](474)。”这个时期的语文教育,已经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体系,这是语文发展长期的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革命根据地这许多年间的语文教育,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由于封建主义思想的彻底瓦解,语文教学中没有了读经的影子,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文化受到了冲击,语文教育更加重视了与实践、与生活相贴近。这正是我们民族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模式,这种“革命性”的教育,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革新。  

  

四、苏联模式对语文教育的影响及文化大革命带来的语文变革  

  

建国以后,中国教育开始全盘模仿苏联。苏联教育模式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极其微妙而复杂的。新中国教育发展之始,我们的政府认为,中国教育发展“最为迅捷和最佳的道路[3]”就是直接从苏联吸取精华。  

在这个期间的语文教学方面,曾轰轰烈烈地开展过一次学习前苏联的《红领巾》教学改革试验。这次改革对以往传统语文教学那种注入式、逐句讲解的方法是一次较大的冲击,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特别是我国各地在学习《红领巾》教学经验的时候,纯粹机械模仿、照搬苏联的模式,完全忽略了我们汉语文教育的民族特点。苏联模式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影响在实质上是经久不息的,但是,它的积极影响也是应当肯定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虽然它最终失败了,但是其中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为以后开创新的改革之路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如果说苏联模式的学习是在引领我们对语文现代化的开创,那么文化大革命则造成了语文教育的历史大倒退。语文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在此割裂,民族文化在此遭到全然的否定,语文教育陷入了阴霾之中。  

  

五、新时期语文教育的更新发展  

  

在经历了挫败和艰难的探索之后,中国语文教育在新时期的呼唤下终于又再度回到了现代化的道路上来。从最初借鉴西方、学习前苏联的困顿中走了出来,开始了对适合我们汉语文民族特色的语文教育的探索。  

新时期,较早提出语文学科要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道路是张志公,他为中国语文民族化的继承和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时期的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令人欢欣鼓舞。教材的编制,由初期的“一花独秀”到后来的“百花齐放”,选文有了系统的标准,“多以名家名篇和久经考验的传统课文为主,各种文体的安排,初一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记叙和说明为主,初三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高中阶段,是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以及部分文学作品。文言文的比例是课文总量的30%[4](p23)”,这是80年代初的课文。随着社会的再发展,教材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于是在2000年起开始使用的教材作了新的修订。新的课文“更加注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文学熏陶[4](p23)”。  

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在追求现代化气息的同时,也在兼顾着继承我们民族的经典文化,在“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理论的指引下,语文教育得以一片开阔的发展空间。  

  

六、结语  

  

宏观的社会背景决定了中国教育变革的轨迹,也决定了语文教育变迁的历次转型。回顾这段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教育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发展存在着相矛盾、相冲突、相对立的一面,也存在着相协调、相适应的一面。民族常常意味着传统,语文教育在对现代化的追求中,通常都带有对传统的排斥,这源自于在现代化发展中一些观念的认识。实际上,语文教育的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谁都离不开谁。语文教育的发展诚然需要现代化,但也需要传统,“中国语文,正站在现代与传统的交汇点上[5]”,交汇点,是一个关键,所以我们应该认清中国语文教育的这个关键期,奋力前进,为中国语文教育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叶立群.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本国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程晋宽.教育革命的历史考察.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