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幼儿中班教师开学集锦9篇

时间:2022-04-26 07:56:34

幼儿中班教师开学

幼儿中班教师开学范文1

【关键词】幼儿教学;小班教学;音乐游戏

众所周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普遍在4岁左右,由于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而不能像对待其他孩子那样进行教育活动,应当应用一些简单的、幼儿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对于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来说,要想使音乐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应当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而音乐游戏则是开展幼儿园小班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通过多年的教育和实践,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如果能够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可以将很多教学内容融入到音乐演戏当中,进而能够提升幼儿小班学生的音乐意识。从当前幼儿园小班应用音乐游戏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多幼儿教师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现状

音乐游戏能够将音乐、知识、游戏、舞蹈、歌曲紧密的结合起来,进而提升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尽管从总体上来看,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是很多幼儿教师积极探索音乐游戏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融合性,音乐游戏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加符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特点和心理,因而应当进行积极探索,但当前个别幼儿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相关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融合,导致音乐演戏只是“音乐+游戏”,有关的舞蹈、知识、艺术等还没有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音乐游戏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另一方面,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则性,由于幼儿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开展音乐游戏,除了要推动音乐教育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学会遵守规则,对于任何一种游戏来说,都有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也不例外,但当前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规则教育”相对比较薄弱,还没有深刻认识到音乐游戏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方面的重要价值,因而在这方面缺乏有效探索,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二、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策略

要想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必须高度重视应用策略创新,既要从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游戏模式,又要高度重视音乐游戏的融入性、规则性以及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本文认为,要想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拉近师生感情。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师生感情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游戏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同时也有利于未来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幼儿园小班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将音乐游戏与拉近师生情感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发挥音乐游戏能够让幼儿身心愉快的优势,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快速融入集中。比如在开展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来看,与幼儿一起开展音乐游戏,不能有利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更近,而且也能使幼儿之间的感情更近。因而,幼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音乐游戏在拉近师生情感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应用方法,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培养音乐艺术。要想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开展幼儿园小班教学,还必须将拓展音乐游戏范围,要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既要学习音乐,又要学习一些舞蹈,这样能够使音乐游戏的效果更好。特别是由于幼儿园小班幼儿普遍缺乏自制力,因而不能应用专门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很多幼儿更愿意做游戏,对于唱歌、跳舞来说根本不喜欢,这就需要通过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比如在《小火车》音乐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当“火车头”,幼儿则当一个个“车厢”,还可以设置隧道门、小桥等情境,这样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感受了音乐,同时也能够使自己的动作更具有“舞蹈性”,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意识、舞蹈意识等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传授幼儿知识。小班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以及一些舞蹈艺术之外,还要高度重视对幼儿知识的培养,这样能够使音乐游戏的应用效果更好。小班幼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音乐游戏与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而更有利于小班幼儿学习的则是一些简单的数字学习。比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数鸭子》这首歌就可以将音乐游戏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让幼儿认识小鸭子,然后通过游戏的方式通过数数的方式学习数字,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和尝试,并不断总结好的方法。

四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锻炼幼儿身体。由于音乐游戏是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在做游戏,因而会对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特别是对于锻炼幼儿的协调性更具有重要价值。这就需要小班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要对游戏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使幼儿能够跟音乐的节拍做出跺脚、摆手、摇头、点头、拍手等动作,这样使幼儿能够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运动,同时也能够使游戏的身体协调性得到锻炼。在这方面,小班幼儿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要对音乐游戏进行研究,争取编排出更多、更好、更能够锻炼幼儿的游戏环节。

综上所述,音乐游戏是比较符合幼儿园小班教学的创新性模式,广大幼儿教师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于融合性与规则性缺乏深刻的认识,这就需要高度重视音乐游戏应用创新,重点要在拉近师生感情、培养音乐艺术、传播幼儿知识、锻炼幼儿身体等方面取得突破,使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得到更科学、更有效、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璐B.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6,07:52.

[2]王静.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6,05:157.

幼儿中班教师开学范文2

关键词: 幼儿园 小班班级管理 管理策略

一、概念界定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不断得到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大量实践中率先提出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现象,指领导者对组织成员进行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幼儿园班级的保教人员对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的目标,使幼儿获得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看来,幼儿园里的一切保教活动最终都要通过班级管理实现。它繁杂琐碎,既具有生活性,又要求科学严谨,具有教育性。

二、小班幼儿发展特点

身体发展方面,3-4岁幼儿的大脑皮质完全与小脑相连,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大脑协调能力显著提高,可以实现对精细动作的控制和四肢的协调合作。比如自己洗手、如厕、穿脱衣服和鞋袜、用勺子熟练地进食、灵活地上下楼梯、平稳地向前跳。但受身体机能发展制约,有些行为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独立意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语言方面的发展,3-4岁幼儿词汇量年增长率最高,达到73%。累计词汇量达1730个。掌握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词汇增多,如3岁能使用描述外貌特征、个性品质和情感的形容词。这个时期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想到哪里说哪里,缺乏连贯和条理,大人往往要边听边猜才能听懂。

认知发展方面,小班幼儿独立性增强,常常离开大人自己活动,从而获得体会、印象、经验等。他们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加上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简单地解决问题。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过程以无意识为主,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和记忆依靠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边做边想或者先做后想。比如在拼图之前,幼儿往往不会说出将要拼什么,而是拿到图板就开始拼,拼完之后,才说明自己拼的是什么、怎么拼的。

社会性发展方面,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增强,懂得自尊,如犯了错误会羞愧,怕别人嘲笑,喜欢当众夸奖不愿意当众责骂。开始主动寻找同伴,喜欢和同伴做游戏、参加活动,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和同伴的友谊脆弱易变,一般很快形成,又很快破裂。此外,情绪不稳定,有很强的情感依恋。

三、小班班级管理的内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特点不同,其班级管理的内容也有差异。对小班幼儿而言,一日生活都是学习的内容,而班级管理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结合3-4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小班幼儿处于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的适应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情绪波动大。加之小班幼儿的语言、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都不够完善,故小班的班级管理内容应聚焦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与生活,让幼儿对群体活动感兴趣,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好奇,并喜欢上幼儿园,同时,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小班幼儿班级管理现状

(一)教师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

幼儿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观、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直接因素。有的教师学历低,理论基础薄弱,并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教具准备不充分,甚至存在工作倦怠;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幼儿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只需要服从教师的指令,达到教师理想的整齐有序的班级秩序。幼儿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相关理论是管理和经营好班级的前提。但实际上,一些幼儿教师因为日常工作的繁重琐碎,基本没有时间认真系统地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知识,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方法和重要性并不了解。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一日生活都是课,但有的教师仅对教学活动很重视,准备充分,讲究方法和策略,对课后幼儿的生活活动就较随意,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实时教育的意识和智慧比较欠缺,导致幼儿在卫生行为习惯、生活基本技能和文明礼貌方面的培养不足。

(二)班级管理中教师占主导,忽视幼儿主体地位。

小班幼儿因为身心发展的限制,非常柔弱,相对无能,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往往以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方式呈现。无论是在教学活动管理中、游戏活动管理中,还是生活活动管理中,幼儿总是处于依顺、服从的被动地位。比如在游戏活动中,通常是老师说今天我们玩什么、怎么玩、玩多久,幼儿只要照着老师安排的去做就好了,并没有参与游戏的选择与组织。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对很多问题充满好奇,凡事喜欢问为什么,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教学计划,有的教师认为这些问题没有价值,对幼儿的疑惑置之不理。对于幼儿犯的错误,一些教师忽略小班幼儿的心理特征,以教师的权威给予严厉的指责甚至体罚和恐吓,让幼儿慢慢失去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甚至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

(三)班级管理中家长参与度不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表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家长对教师的管理工作不了解、不重视、不参与,导致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表现存在脱节现象。比如在日常卫生行为习惯方面,有的幼儿在幼儿园因为有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影响,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而在家里却表现不佳;有的幼儿在学校能做到乖乖自己吃饭,回到家不仅要大人喂,有的还要追着喂;有的幼儿在学校能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在家却很任性,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小班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家长对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使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回到家得不到同样的重视和巩固,教育功亏一篑,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五、做好小班幼儿班级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理论学习。

幼儿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应紧跟幼儿发展的脚步,加强班级管理理论学习,把握时展的新思想,不断更新教育和管理观念。首先,要重视并加强幼儿园园长培训,因为园长的办园理念、管理水平是办好一个幼儿园的关键所在,园长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先进的管理方法,成为教师把握正确班级管理方向的引导者。其次,幼儿园应重视教师班级管理理论的探索,对系统理论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整体的思考。最后,应保障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建构健全的培训体系,积极组织教师进修,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培训制度。幼儿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深入领会文件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科学的幼儿教育价值观、学习观、发展观、儿童观。

(二)开展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

由于小班幼儿的幼稚性,教师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除了承担教育任务外,更多的还有保育任务,教师对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安全而舒适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交往需要、情感需和人格需要等。其次,教师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幼儿,给予幼儿理智的爱,并且一视同仁,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幼儿园像我家,老师像妈妈”,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再次,教师要给予幼儿尊重和信任,让他们有自由活动和选择的权利;要多与幼儿协商、合作,多征求幼儿的意见。最后,对待孩子的错误和不足,应该就事论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相信幼儿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绚丽的花。将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知识和爱的海洋中温暖地成长。

(三)家园共育。

优质的班级管理效果离不开幼儿园和家长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遵循家园共育的原则,将有效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效度,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比如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不可避免地出现分离焦虑,家长应该积极参与新生家长会,配合教师的家庭访问,陪幼儿参观幼儿园和自己的班级,熟悉班级的教师,认识新的小伙伴,带领幼儿和老师、同学一起做游戏,帮助幼儿消除对新的生活环境产生的焦虑和陌生感,拉近幼儿和教师的距离,使幼儿尽快接纳老师,爱上幼儿园。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应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利用入园、离园的时候或者电话、短信、微信、QQ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分享,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同时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引导家长配合班级管理工作,使家园达成共识,互利互惠,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86-189;223-225.

[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华中师大出版社,2006:227-229.

[3]张富洪.幼儿园班级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金晓梅.幼儿园班级管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曹佳琪.“三性并茂,阳光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管理研究[D].延边大学,2014.

[6]钟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幼儿中班教师开学范文3

关键词:大班绘本阅读 幼儿 创造性阅读 指导策略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51-01

大班绘本阅读教学工作的主旨是指导幼儿认知汉字知识,培养幼儿具体、连贯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但是,在当前大班幼儿创造性阅读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幼儿的阅读兴趣不浓,教学效率低下等,本文将在简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充分利用大班绘本阅读教材资源,运用多样式教学方法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幼儿的学习方式等三个方面来简析大班绘本阅读中幼儿创造性阅读指导策略。

1 大班绘本阅读教学工作的现状问题

1.1 教学资源开发力度不足

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于大班绘本阅读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在课本教材方面,部分教师没有注意为幼儿提取有价值的阅读文字信息和相关插图,不能有效引导幼儿感知绘本故事的乐趣,不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空间。

1.2 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浓

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大班绘本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据调查分析,在大班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幼儿绘本阅读课程活动缺乏浓厚的兴趣。据幼儿教师反应,67%的幼儿喜欢观赏绘本中的图画,阅读兴趣不足,时间长了,有很多幼儿对插图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不能集中幼儿的听课注意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1.3 大班绘本阅读教学效率相对低下

和西方幼儿教育活动相比,我国绘本阅读教学效率还相对低下,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这是因为年龄较小的幼儿在识字量、生活阅历、思维方式、理解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欠缺,学习方法也不是特别完善,很难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2 大班绘本阅读中幼儿创造性阅读指导策略

2.1 充分利用大班绘本阅读教材资源

教师在进行大班绘本阅读中幼儿创造性阅读教学工作时应该充分开发一切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汲取绘本阅读教材中的有效信息,和幼儿一起阅读课本中的文字和绘本故事,指导幼儿认知重点字词,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创造能力。例如在讲解《亲爱的小鱼》这篇绘本童话时,教师应带领幼儿一起朗读童话,认知重点字词,罗列故事发展顺序,并提出问题“小猫为什么最后把小鱼放回大海?”让幼儿来回答,然后让幼儿想象“小鱼回到大海以后会怎样生活?小猫和小鱼以后还会见面吗?”这样可以逐步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想象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

2.2 运用多样式教学方法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幼儿教师,理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多学习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注重自己的阅读积累,用语言文化陶冶自身的精神世界,做到爱岗敬业,把精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运用多样式教学方法来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教师可以在绘本阅读工作中为幼儿打造生态课堂,生态课堂也称作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低碳性、自主性、合作式、多层次、和谐性、高品质等六种内涵特质。在这六种内涵特质的指导下,教学效果会出现明显优化,教师的语言更加生动,幼儿的听课思路会逐渐步入清晰化,绘本阅读课堂气氛也更加轻松,活跃。其次,低碳性的课堂美化了教室环境,教室里的灯光节能而且不刺目,能够保护了幼儿的视力,窗帘色彩柔和,可以起到遮光的作用,教室里的绿色盆栽赏心悦目,这样的环境可以从视觉感官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自主性的特质是指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绘本阅读,善于思考绘本故事中的问题。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式讲究学习的合作性,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讲解绘本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指导幼儿在阅读绘本故事,鉴赏绘本图画的过程中学习讲故事,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让幼儿阅读教学走向和谐性。而且,教师要注重高品质教育,帮助幼儿克服自身的缺陷,增强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应该合理借助对媒体教学工具,为幼儿设计精美的动态课件和教学视频,加强幼儿的理解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巧克力爷爷和糖果奶奶》这篇绘本童话时,先为幼儿播放动画的片段,让幼儿猜测“谁住在糖果小屋里?”接着借助生动、幽默的音频给学生讲故事,讲到“巧克力爷爷和糖果奶奶闹矛盾” 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他们为什么闹别扭?巧克力爷爷和糖果奶奶会和好吗?”鼓励幼儿踊跃回答问题,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样方能不断提升幼儿的积极主动性,逐渐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阅读兴趣。

2.3 完善幼儿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指导幼儿完善学习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拼读文字的汉语拼音,学会查阅不懂的字词,加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语音复述绘本故事内容,并想象不同的结局,从而有效提升大班绘本阅读教学质量。例如,在解析绘本故事《一只会唱歌的猫》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字典查阅“鹩哥”这种鸟的详细资料,想象“会唱歌的小猫二丫在帮助依依唤醒妈妈以后会去做什么”“如果二丫不会唱歌,她会怎样帮助依依呢?”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这篇童话。运用这样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幼儿改善学习方法,让幼儿展开想象空间,指导幼儿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大班绘本阅读教师有助于提升幼儿的阅读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具体、连贯的逻辑思维,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但是,在大班绘本阅读教学中尚且存在教学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幼儿的阅读兴趣不浓,教学效率低下等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大班绘本阅读教学时理应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通过多样式教学方法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幼儿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中班教师开学范文4

地点:暑期班(原中二班,即开学后的大二班,平均年龄5岁半)

内容:与幼儿进行初步接触,了解并熟悉该年龄段的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作息,以及熟悉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程序,为以后与幼儿、教师接触作基础。(附大班、中班幼儿一日作息时间表)

星期一:第一天来到幼儿园,眼前的幼儿园与记忆中的幼儿园有了很大的不同。记忆中的幼儿园像个“办公大楼”,朴素、整洁;眼前的幼儿园,色彩鲜艳、青春活泼、有着浓厚的幼儿气息。班上的教师也与记忆中有很大的不同,更有活力,更有激情;近距离观察现在的幼儿,他们的着装与言行非常童趣,虽然幼稚,但不失可爱。

通过对教师与幼儿的接触,初步了解教师的工作程序与幼儿的作息时间。通过教师的介绍与和幼儿的接触,对幼儿有了初步的印象。

A、对本班的总体印象:男孩子多,很活泼,教师说话大多数会听,领会教师所教的新知识比较快。

B、认识了一个有些自闭的女孩子。

特点:

1、很少主动地与人交流,特别是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自闭现象明显。

2、于熟悉的小朋友一起时,会在一段时间里,半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指令或与其他的小朋友交谈。

3、对外界的言论影响不明。

星期二:与幼儿进一步接触,和幼儿一起参加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玩玩具、做游戏,在和幼儿的接触过程中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

A、上艺术表演课,当那位有些自闭的女孩子被叫上台与同组小朋友一起表演后,回到座位时,其他小朋友都很友好的给她鼓掌,告诉她“你真棒”。

B、有玩具一起玩,虽然也有“吃独食”的现象,但在教师的启发式说教下,还是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观察:幼儿交流的几种形式

1、在活动中与同龄的小朋友进行沟通:

①、倾听型的幼儿,他们大多选择默默地倾听,少部分幼儿可以做到总结性复述或借鉴性复述;

②、主动演讲型的幼儿,大多是平时很活泼的幼儿,甚至有些幼儿一说话就听不下来,上课时十分活跃;

③、综合型的幼儿,基本可以概括为“该说时说,不该说时基本不说”的幼儿,在上课时也很活跃;

④、不交流型的幼儿,在做游戏或玩玩具时,总是一个人默默的玩,上课时也很少举手,需要有人主动与其交流。

2、在课上与老师进行沟通。一般是以“老师提问,幼儿作答”为形式。

3、通过幼儿所讲的故事、事情中的某一可以引起多数幼儿注意的“点”,进行深入,提出一些小知识、小常识性的问题。先引起幼儿自己的讨论,再慢慢深入,甚至可以引出问题让幼儿回家问问家长。(导出幼儿的学习兴趣)

星期三、星期四:与幼儿进一步接触,与幼儿一起玩,开始与一些外向型的幼儿熟悉,倾听他们的话语,带孩子到操场上玩大型玩具。

A、教师对幼儿礼貌的培养:通过歌曲“对不起,没关系”的学习,让幼儿在做错事情时,知道为什么错了,以及做错了要怎么办,让幼儿学会说“对不起”“没关系”。

B、部分幼儿有一种分享的意识,想要把自己知道的事、物与他人分享。当知道自己的玩具其他幼儿也喜欢时,会与其分享。

C、有的幼儿喜欢对老师说些话,但大多时候他只是想让人知道或是想和你亲近。

星期五:给幼儿上了一节绘画课,根据男孩子与女孩子的兴趣不同而交了不同的图画,

并根据幼儿学习知识的快慢教了一些其他的图,很多孩子对画画很感兴趣。大多数幼儿在听到鼓励与肯定之后,会更认真,在“奖励”与“目标”面前,也会做得格外认真。

第二、三周:

地点:升班后大五班(平均年龄5岁)

内容:与幼儿及教师进行近一步接触。

升班第一天,新班级中,新教师与新“学生”之间的沟通(有随班教师或保育员)。

与前一个班的感觉很不同,虽然年龄只差了几个月,但是幼儿所呈现出的特点,有很多不同。并且代班教师的性格、风格也对孩子有所影响,相对来讲这个班给人很朴实的感觉。本班的幼儿理解能力相对较差,需要更多的耐心。实习周记

要开学了,幼儿园的教师要开始布置教室,迎接新的小朋友。幼儿园的教师都是“全能型”人才。不仅能唱歌、跳舞还要会画画、弹琴、剪纸与缝纫;开学后还要开始备课。

与教师一起学“武术操”,并以“镜面示范”教给幼儿。幼儿在学习新东西时会很认真,但积极性最高的时候,是在复习歌曲表演的时候。充分展现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

幼儿的心中有一种“比一比”的心劲儿,在给幼儿上课时,经常会因为这种心劲儿使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开学第一周,主题为“我是大班小朋友”,延伸方向:语言能力与理解能力的锻炼,主要是主题讨论与学习儿歌;肢体协调与发声锻炼,主要是歌曲表演。培养幼儿的成长意识。

新开学,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中,作为主题“我是大班小朋友”的分支,有一个“欢迎新来的小朋友”的歌曲学习,与“友爱”意识的培养,使新来的小朋友可以更快的融入新的集体,尽快可以与其他幼儿沟通交流。

关于教室的布置,作为实习生我也参与其中,并发挥美术特长帮助教师布置教室。

幼儿教室的布置,是以活泼、可爱但又不失温柔,给幼儿以家的感觉为基本着手点,图案夸张,颜色明快,以孩子的喜好为出发点。在制作、粘贴一些需要孩子自己动手或需要孩子参与的区域图景或置放物品的小挂件时,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的方便为主。真正的做到换位思考。

在布置教室过程中,同时注意到本班的自我展示和与家长的互动。

在教室外的展示区域内,有本班教师的介绍,有本周、本月、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有方便家长与教师交流沟通的互动园地,有一些幼儿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小知识等;布置出来后还要有本班特色。

老师们之间也会有一定的交流,在上下班的路上、在食堂里,老师们会互相聊天,诉说一些本班的情况,交换工作经验。很多年轻的老师有很丰富的业余生活,在工作压力大时,会相约去唱歌,缓解压力。

教师风采:

1、幼儿园的教师都是“全能型”人才。不仅能唱歌、跳舞还会画画、弹琴、剪纸、缝纫,可谓多才多艺。

2、面对当代社会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们,独生子女教育使幼儿教师的工作变得更加辛苦,特别是新生入园时,面对一个幼儿后边的多个家长,更增加了教师们的工作压力。但是,我们的教师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与家长沟通,时刻把幼儿放在心上。

幼儿中班教师开学范文5

[关键词]美国幼儿教育;小班化教学;全日制幼儿教育;教师素质;教师助手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4-0034-05

学前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成功的幼儿教育不但能够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而且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美国教育界诸多机构对影响美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积极因素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为美国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促进了美国幼儿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试图对影响美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积极因素进行探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一、小班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成绩

班级规模及其对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是美国公立幼儿教育长期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最近一项对1900-1978年美国幼儿教育班级规模的元分析研究发现,将班级规模缩小到小于等于15名儿童时能极大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田纳西州学生/教师成绩比项目研究显示。缩小班级规模特别有利于少数民族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并能有效缩小少数民族儿童与主流群体儿童的成绩差距。该项目的另一项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前儿童。特别是有色人种儿童的学习成绩。该项目的相关研究还发现。早期接受小班化教育的儿童在随后的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习成功率相对较高;早期接受小班化教育的儿童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更大。艾伦・B・克鲁吉尔(Alan B,Krueger)的研究资料显示,与早期未接受过小班化教育的儿童相比,早期接受过小班化教育的儿童,特别是有色人种的儿童参加美国学院考试(ACT)或学术水平测验考试(sAT)等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可能性更大。小班化幼儿教育将主流群体与非主流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儿童参加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比率差距缩小了50%以上。与大班化教育相比,接受过小班化幼儿教育的学生更容易在不同教育阶段顺利毕业。高中辍学率相对较小。基于大量的研究成果,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认为,最优化的幼儿园班级规模应该是普通班为15名儿童,特殊教育班少于15名儿童。如果在三年的幼儿园教育内一直保持这样的小班化班级规模。这些儿童在小学阶段就更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二、全日制幼教项目有利于促进儿童发展

近年来,全日制幼儿教育已成为美国幼儿教育领域争论的又一焦点。一些研究者指出,绝大多数接受州政府资助的幼儿教育项目每天的开放时间只有2.5-3.5小时,这种半日制的教学时间远远不够。不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全日制幼儿教育项目对儿童特是弱势群体儿童的发展尤为重要。

美国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幼儿教育项目的日教学时间长短对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美国国家教育协会对塔尔萨市幼儿成绩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与接受半日制幼儿教育的同种族儿童相比,在全日制幼儿教育项目中,美籍西班牙裔和非洲裔儿童在字母识、拼读等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在小学一年级时,接受过全日制幼儿园教育的儿童在认知方面的成绩比接受半日制或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的儿童要好得多。由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主持的“幼童跟踪研究项目”对1998-1999年度幼儿园班级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美国境接受全日制幼儿教育的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方面的成绩比接受半日制教育的儿童好;接受全日制幼儿教育的儿童各方面的成绩均能长期优于接受半日制教育的儿童。比如,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学区,曾经接受过全日制幼儿园教育的三年级、五年级和七年级儿童的基本技能测试成绩远远高于接受半日制或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儿童。研究者还发现,在全日制幼儿园教育中获益最大的是弱势群体的儿童,尤其是低收入家庭或少数民族儿童。全日制幼儿园教育能够有效缩小不同群体和家庭背景的儿童的成绩差距,并且在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和技能提高方面明显优于半日制项目。全日制在校学习更有利于儿童社会性、情感、智力的发展,他们有更多时间参与集体活动。另外,许多教师反映,在全日制幼儿园里,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教师的压力明显减小。一些研究者在对费城的1.7万名儿童的调查中发现,在小学四年级之前,接受过全日制幼儿教育的儿童顺利升班的可能性是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儿童的两倍。是接受过半日制幼儿园教育的儿童的1.26倍。

全日制幼儿教育具有更好的社会效益。相关研究文献显示。全日制幼儿园的儿童比半日制幼儿园的儿童具有更积极的行为表现,如学习的独立性更强,课堂参与度更高,同伴合作积极性更强,更能适应长时间的正规学校生活等,他们也更倾向于接近教师,更少表现出胆怯、愤怒、害羞、辱骂等不良行为。全日制幼儿园可以通过具有连续性的保教措施使儿童的生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利于社会稳定。

全日制幼儿教育更有利于弱势群体儿童的发展。由于儿童在幼儿园生活时间比较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儿童,并与专家合作了解儿童的不同需要、兴趣和技能,与家长一起根据儿童的需要、兴趣和技能制订教育计划。一些研究显示,全日制幼儿园对弱势群体儿童学习成绩影响极大,如全日制幼儿园中处于贫困线标准以下的儿童的数学和阅读成绩远远高于半日制幼儿园中的同类儿童。早期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全日制幼儿园的贫困儿童在阅读、空间和口语技能、颜色和字母辨别以及数字辨认等方面的测试成绩远高于半日制幼儿园里的同类儿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来自最近美国教育部早期儿童跟踪项目的研究结果:对于处于贫困线标准以下家庭的儿童来说,在全日制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儿童的数学成绩比半日制幼儿园儿童高,其成绩比为8.7:7.3;对于处于贫困线标准以上家庭的儿童来说,全日制幼儿园儿童与半日制幼儿园儿童的成绩比为7.7:7.2。因此,从长远来看,全日制幼儿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儿童成绩的有效途径。

对家长来说。全日制幼儿园是家长的最佳选择。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美国家长认为,儿童的日常生活安排越稳定,儿童越能免受打扰,有更多的时间专心学习。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0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入园两年后,100%的全日制幼儿园儿童的家长和72%的半日制幼儿园儿童的家长认为,如果重新选择,他们都将为孩子选择全

日制幼儿园。

三、高素质教师是保障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师素质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质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重要影响。早在1989年,百慕大学院培训项目研究发现,具有四年制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与儿童积极交往的指数明显高于不具备四年制本科学历的教师。1990年关于国家儿童托管员工聘任的研究显示,与不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相比,具有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教育更敏感,对儿童更细心周到。更宽容。1997年一项关于“幼教成本、质量与儿童成绩”。的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儿童学习环境与具有学士学位的优秀教师数量呈明显正相关,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所教班级的儿童比仅具有高中教育背景的教师所教班级的儿童具有更强的词汇学习能力(即能理解更多的单词)。另外,教师对幼儿教育的敏感度也与教师的学历呈正相关。2001年一项开端计划的研究也发现,幼儿园教师接受专业教育的层次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态度和知识结构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接受的教师教育层次越高,幼儿园教师越具有高水平教学经验、积极的教学态度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另外,巴奈特(Bamett)等学者最近对低收入学区幼儿园的调研也发现,质量较高的幼儿教育项目都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最近美国早期教育研究学会对教师教育水平、幼儿教育项目质量和儿童学习成绩的分析研究显示:教师接受教育的水平越高,所教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越强,并且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对儿童学习主动性的影响最大。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士学位;教师单单参与个人专业发展项目培训是不够的,还需要积极参与合作性专业发展计划。美国国家教育协会认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制订明确的教师发展目标,由资深专业人士进行教师教育项目设计和指导,为教师提供幼儿园课程修订和开发的培训,注重教师的探究反思、行动研究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四、教师助手能为儿童提供全方位教育服务

“教师助手”(teacher aides),又称“辅助教师”(assistant teachers)或“准教师”(paraeducator)。美国大部分幼儿园的班级除了配有正式教师外。还配有一名教师助手,教师助手主要是辅助正式教师开展工作,帮助正式教师处理班级日常事务,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助手一般应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并且应通过地方学区的学前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考试,获得专业资格证书。目前,美国幼儿园教师助手中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凭的约占59%。具有幼儿发展副学士文凭的约占17%,具有副学士及其以上文凭的约占24%。这些教师助手经过相关培训后可以转为正式教师。

幼儿园教师助手对美国幼儿教育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小班化教学和生/师比较小的幼教项目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而教师助手的配备不但能缩小班级规模,而且能减小生/师比。另外。教师助手的素质与儿童在认知、社会化和情感发展方面的相关研究显示,教师助手的素质越高,为正式教师提供的帮助越有效,为儿童提供的看护质量越高。另外,公立幼儿园教师助手具有多种职能,如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和其他弱势群体儿童提供必要的帮助等。研究显示,配有专职教师助手的班级的儿童比没有配备专职教师助手的班级的儿童成绩优异。田纳西州学生/教师成绩比项目研究结果还显示,配有专职教师助手的普通幼儿班儿童的学习表现明显优于没有配备教师助手的班级的儿童。美国另一项国家幼儿教育追踪研究发现:在配有教师助手的全日制幼儿园就读的美籍非裔儿童比在没有配备教师助手的全日制幼儿园就读的同类儿童的阅读能力要强;拥有少数民族身份或者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助手能有效消除儿童之间、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文化隔阂。南加利福尼亚拉美民族社区的一项相关性研究也显示,拉美裔的教师助手能更积极地参与本民族儿童的活动,并能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各方面需求。这些研究成果说明,幼儿园教师助手能够为正式教师和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有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来自美国的大量研究成果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我国幼儿教育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专职幼儿园教师短缺等问题十分突出。在思考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战略时。美国教育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提供如下启示。

1、缩小幼儿园班级规模

美国的研究结果显示,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能够增强幼儿园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宜性。然而,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公共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和幼儿园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迅速增加的儿童的入学需求,班级规模过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及幼教机构应严格控制幼儿园班级规模,力争实现小班化教学。由于教师助手的配备对于改善师生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控制班级规模方面,可以尝试在幼儿园中配备一定数量的教师助手。另外,政府部门还应制订统一的师生比标准,以确保不同幼儿教育机构班级规模之间的可比性。

2、扩大全日制幼教项目规模

美国诸多研究结果显示,全日制幼教项目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能够有效缩小不同儿童之间的成绩差距;同时,全日制幼儿教育项目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发展,有效提高儿童入学率与在校率以及入学后的学习成绩。我国应该加强全日制幼教项目建设。努力促使幼儿教育成为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增加学前儿童接受全日制幼儿教育的机会;政府应在财政上为全日制幼儿教育项目提供大力支持。还应制订全日制幼儿园日教学时间的最低标准;社区应努力创造条件,为所有学前儿童提供入园机会。另外,地方政府还应该制订全日制幼教项目的综合日程表,采取措施确保半日制幼儿园向全日制幼儿园转型。

3、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重视教师助手配备

幼儿中班教师开学范文6

二、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幼儿41人,其中男21人,女20人。其中小年龄幼儿占全班幼儿的30%。由于幼儿年龄小、体质弱,易患病,故上学期本班幼儿的出勤率较低。因本班大部分家长从事个私工作,家庭环境较复杂,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相对不够重视。其中有一小部分的幼儿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直接抚养。所以造成这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自理能力差,个性自私、娇宠。

但是通过上学期半年的幼儿园小班生活,大多数幼儿都喜欢上幼儿园,并逐步能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初步建立了在园的一日生活和学习常规,会独立进餐,生活自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喜爱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和各种区域活动,许多内向的幼儿性格变的活泼开朗起来,喜欢与同伴交往,并在交往中愿意用普通话进行交谈。

本班的薄弱环节是生活活动指导方面有所欠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穿衣、系裤、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饭前洗手、饭后擦嘴和漱口的常规仍要老师不断提醒;整理玩具的常规有所欠缺;户外游戏活动时间不够充足,在游戏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安全意识淡薄;语言能力方面不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自信心有所欠缺。幼儿社会交往中,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活动中表现出任性、自私的一面,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班将重点进行区域活动的指导,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安全教育。班内三位老师将齐心协力从薄弱环节着手,加强对幼儿的指导和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班级工作管理目标1、幼儿生活管理目标

加强幼儿常规训练管理,形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强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的安全管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力保班级无事故发生。

加强幼儿生活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加强预防疾病的管理,降低幼儿发病率,提高出勤率。

做好幼儿的日常饮食管理,力争学期末的体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教学管理目标

(1)在健康教育领域,注重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激发幼儿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习惯。

(2)在社会教育领域,培养幼儿同情、责任等社会性情感,发展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养成孩子的规则、秩序意识。

(3)在语言教育领域,着重培养孩子语言交往的兴趣和能力。

(4)在科学教育领域,注重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注重幼儿的探索过程和获得的经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艺术教育领域,注重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大胆表现、创造的品质。

3、家长工作管理目标

督促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将幼儿在园活动内容及发展情况向家长反馈。

树立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尽可能多地展示优秀的育儿经验,供家长借鉴与参考。

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各种活动,使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

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3、教师工作管理目标

明确班内教师之间的具体分工与职责,促进教师认真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负责好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并负责好幼儿日常生活起居,提高保教质量。

注重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了解班内教师家庭生活及身体状况,遇困难能及时给于帮助。

注重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关注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并作必要的提醒。

协调好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具体组织与实施1、做好园部与教师之间的传媒工作,及时了解幼儿园近期与远期的工作动态,及时传达工作精神,为班级、为园部的发展着手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要将班级的现状及发现的问 题实事求是地向园部做好汇报工作,努力做到班级跟牢园部,扎扎实实地完成各项任务。

2、协调好班内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齐心协力搞好班内的各项事务。遇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大家共同商议,合力解决。开好一月一次的班务会议,认真做好记录。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培养目标,结合本班幼儿特点,共同制订班务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步步到位,并根据工作的完成情况实事求是地做好班级期末总结工作。

3、热爱幼儿,坚持正面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观察记录评估每个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注意个别差异,做好个别特殊幼儿的教育工作,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期末认真写好幼儿学期小评。

4、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环境(区域环境),合理组织好活动,寓教于游戏中。搭班老师互相沟通,取得教育一致性,进班前做好准备,带班时不擅自离岗,严格执行一日作息制度和幼儿园的规章制度。

5、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做好本班幼儿生活保健工作,管理好本班幼儿的睡眠、饮食,努力做到使每位幼儿吃好睡好,力争学期末的体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重视疾病预防,提高幼儿出勤率。随时注意幼儿的健康安全情况,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6、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做好期末的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家长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教育情况,做好记录。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开展1–2次有主题的家长参与的教学活动,组织家长撰写“育儿心得”文章3–4篇,如遇幼儿病事假及两天无故不来园幼儿及时进行电访,了解情况。更换好每周一次亲子园里指导家长的内容。以便家长及时了解班级的各项教育工作。

7、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定期接受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的检查和指导。

8、学会一些意外事故的应急措施。同时,凡遇任何大小事故均及时报保健室。

四、月份工作安排二三月份工作安排1、布置班级环境,开设活动区。

2、讨论班级工作的内容,修改幼儿一日活动常规的内容。

3、制订各种工作计划。

4、加强常规的训练。

5、进行期六“兴趣班”报名工作。

6、召开期初家长会,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7、教师自制玩具评比。

8、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评比。

四月份工作安排1、组织幼儿春游。

2、小班段教师教研课评比。

3、幼儿故事比赛选拔。

4、幼儿迎“六一”画展选拔与准备。

五月份工作安排1、筹备“六一”家庭才艺比赛选拔。

2、班段幼儿叠被子比赛。

3、举行亲子运动会。

4、组织幼儿迎“六一”体检。

六七月份工作安排1、开展“六一”家庭才艺比赛活动。

2、测查幼儿发展的情况,填写幼儿学期小评。

3、对班级一学年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

幼儿中班教师开学范文7

一、对青岛市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现状的调查

1.研究方法

幼小衔接纵贯两个学龄阶段,是一个具有过渡性和连续性的特殊时期,结合两个学龄阶段的幼小衔接教育现状,进行纵向比较研究,能更加直观地呈现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选取青岛市60所幼儿园大班教师,60所小学一年级教师及对应家长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2.问卷、访谈的设计

笔者综合许舒敏设计的幼小衔接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盖笑松编制的儿童入学准备家长核查表、唐浪修订的教师―儿童评定量表等设计自编问卷和访谈提纲。

3.数据采集

本调研在青岛市12个城区随机选择120所幼儿园、120所小学共发放《 幼小衔接问卷调查表 》(幼儿园大班教师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回收率为93%;发放《 幼小衔接问卷调查表 》(小学一年级教师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回收率为88%;《 幼小衔接问卷调查表 》(幼儿园大班家长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为90%;《 幼小衔接问卷调查表 》(小学一年级家长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83%。同时,对30位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教师及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家长进行了非正式访谈,了解他们对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困惑与希望。

4.调查结果

(1)教师问卷

①对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了解的程度。被测幼儿园大班教师中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很了解的占47.9%,基本了解的占49.2%,不了解的占2.9%;小学一年级教师中对幼小衔接工作很了解的占38.9%,基本了解的占55.2%,不了解的占5.9%,。

②对幼小衔接工作侧重点的了解。幼儿园大班教师认为幼小衔接工作应侧重于幼儿园与小学合作的占59.5%,应侧重于幼儿园的占39.3%,应由幼儿园全部负责的占1.2%;小学一年级教师中认为幼小衔接工作应侧重于幼儿园与小学合作的占37.1%,应侧重于幼儿园的占42.8%,应由幼儿园全部负责的占20.1%。

③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情况。幼儿园大班教师带幼儿去过小学生上课的教室、操场、传达室等的占90.9%,没有去过的占9.1%;小学一年级教师主动联系过幼儿园大班的占30.4%,接受过幼儿园邀请参加活动的占44.7%,无法联系幼儿园的占24.9%。

④幼儿园大班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对学前知识储备的认识。幼儿园大班教师认为幼儿入学前接受暑期学前拼音、计算加强班教育需要的占83.9%;小学一年级教师认为幼儿入学前接受暑期学前拼音、计算加强班教育需要的占62.7%。

⑤幼儿园大班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对幼小衔接中儿童的入学准备五个领域比重的认识对比见图1。

⑥幼儿园大班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应侧重培养的能力的认识对比见图2。

⑦对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作用的认识。幼儿园大班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会和家长共同配合,减轻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的均占100%。

(2)家长问卷

①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了解情况。被测幼儿园大班家长对幼儿园的幼小衔接不了解的占37.2%,基本了解的占22.9%,很了解的占39.9%;小学一年级家长对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不了解的占26.5%,基本了解的占41.5%,很了解的占32%。

②家长对学前知识储备的认识。幼儿园大班家长认为幼儿入学前接受暑期学前拼音、计算加强班教育需要的占63.9%;小学一年级家长认为幼儿入学前接受暑期学前拼音、计算加强班教育需要的占79.4%。

③幼儿园大班家长、小学一年级家长对幼小衔接中儿童的入学准备五个领域比重的认识对比见图3。

④幼儿园大班家长、小学一年级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应侧重培养的能力的认识对比见图4。

5.结果分析

总的来说,被测教师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相对了解,努力实现幼小合作、家校合作,大部分学校已作了初步的尝试,在日常工作中设计了简单的幼小衔接工作环节;大部分被测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了解人数略多一些,普遍愿意配合幼儿园、小学继续做好这一工作。综合对比发现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有关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青岛市学前教育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在幼小衔接工作内容方面,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存在认识差异,幼儿园教师多强调生活技能、对学校的情感态度、儿童对于小学生活制度的适应、入学准备的重要性,而小学教师则更强调学业技能、儿童独立性、问题解决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控能力、人际交往、对新事物探索的兴趣方面;二是在幼小衔接工作方法方面,幼儿园教师过于注重幼儿园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例如桌椅摆放的形式,习惯在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就近参观小学上下功夫,而对小学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却无法呈现,尤其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少有必要的沟通;三是在幼小衔接工作形式方面,小学无法就近了解幼儿园适龄儿童的基本特点,形成幼小衔接一边倒的情况,也正是由于幼儿园与小学相互之间单向的工作状态,造成部分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对幼儿家长指导错位,鼓励家长在暑期为儿童报各种补习班,助长了小学化倾向之风;四是幼小衔接工作成效方面,政府没有把幼小衔接工作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已出台相关的政策涉及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规约,但是缺乏过程指导,使这项工作系统性差,工作流于形式,教师没有深入思考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质性内涵,工作没有创新性,对家长的影响力不足,在促进儿童入学准备方面收效甚微。

二、对改进青岛市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政府健全现代化幼儿园管理机制,完善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法律法规体系

(1)加强对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统筹规划,研究“率先将五岁儿童早期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方案 [1],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建构优质的保教环境,确保幼儿所受保教质量,将幼小衔接工作作为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出台《 青岛市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督导评价”的实施意见 》,加强专项督导。

(2)启动“资优生特色幼小衔接计划”,组织对资优儿童的评估与鉴定,充分利用少年科学院、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社会公共教育组织、机构开展个性化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作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增益与补充,关注资优生的教育需求,开发资优人才宝贵资源,丰富幼小衔接工作内涵。

(3)加强对社会上私营早教机构的监督、检查、管理力度,规范整顿现有培训市场。对涉及教育、培训类业务的公司统一标准审批,归口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弥补社区、家庭幼小衔接工作“短板”,使其亦成为学校幼小衔接工作的有力补充。

2.教育行政部门提高管理效力,发挥领导职能,科学推进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1)树立以优质的学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理念,组织专家、有经验的教师编写《 青岛市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 》,确立幼小衔接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组织结构、推进方式、工作步骤、工作职责、工作规范以及相关资料的提供,尽可能做到全面适用。

(2)运用教学连贯性的观点,开发4~7岁幼小一体化教程,提出适用于学前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的课程设计――“适宜课程方案”,包括适切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师生互动等策略,有效避免幼小课程经验的不一致,促进儿童前学习期和基础学习期的合理衔接,推动儿童可持续发展。[2]

(3)成立“幼儿园和小学联合组织”,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幼儿园和小学各派代表组建定期沟通的委员会,共同讨论交流合作计划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平等协商并友好解决双方合作中的困难。委员会负责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使幼儿园、小学集体协商常态化。

(4)成立“双师型”教师组。由幼儿园大班教师与小学一年级教师组成,通过共同备课,或是互换备课,从中寻找幼小衔接中集体教育活动的共同点、不同点,以便教师更好地反思各自的教学,根据幼儿、学生的发展现状,更好地调整教学,使以游戏为基础的课程顺利过渡到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

(5)采取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统一进行幼小衔接培训的方式,针对幼小衔接工作特点规划教师培训,尤其应该研究加入儿童领导力培养内容,即培育儿童的学习品质、学习艺术,对基本行为准则的认同,在团队组织背景下自律、合作的意识等。

3.努力打造现代化教育社区,将社区作为宣传科学育儿的重要阵地和支持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1)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满足家长、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社区教育基地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家长开设幼小衔接课堂,利用信息传输网络设施、图书资料基地、社区教育活动项目等对家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观、方法论的宣传与培训,使现代科学教育理念进驻社区。

(2)社区在对适龄儿童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家长进行个性化指导,特别为社区低收入家庭、低文化水平家庭的儿童提供入学准备,从入学心理、入学物质准备等方面对此类适龄儿童进行必要的帮助,针对适龄儿童的实际情况规划幼小衔接工作,并采取跟进式指导使困难群体享有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3)对于大班毕业不符合入学年龄或自愿晚入学的儿童,社区启动“扶持5岁幼儿教育计划”,聘请社区内退休老教师或热心教育的有识之士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辅导,解决双职工的实际困难,开展各种混龄活动,通过混龄编班作为家庭、幼儿园中缺乏不同年龄段同伴交往的有益补偿,提高幼儿交往能力,以帮助孩子获得相关经验。

(4)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个性设计家庭教育方案,通过合理的方案培养孩子的特长,弥补不足,逐渐缓解幼小坡度。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利用家庭资源发挥积极影响,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选择理性的教育方法,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基。

(作者单位: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 青岛,266000)

参考文献:

幼儿中班教师开学范文8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部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部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二)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可行性

在该地区,一个乡镇发展学前教育的落脚点在乡镇上,首先投资兴办的也是乡镇中心园。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与发展,对其师资、设施、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改善强度比较大。为此,该地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幼教人力、财力、物力最集中的资源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和骨干力量,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

具体来看,在地理位置上,该地的乡镇中心园都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生源较为充足,人文环境较好;在师资上,该地有限的幼教专业人才都集中在乡镇中心园,且多为国家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工资待遇基本能得到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在财力上,该地乡镇中心园大多属于全额或差额拨款的教育事业单位,其经费以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为主。有相对机动的财力可以利用;在规模上,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办学规模在本地区相对较大,场地较为宽敞。园舍、设备相对较好;在信息传递上,乡镇中心园与上级幼教机构的联系较为紧密和便利,可以直接上通县市级幼儿园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还可以结合学前班的实际需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帮扶。

二、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因地制宜,组织学前班幼儿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并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带动了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发展,为农村幼教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当前乡镇中心园在培训学前班教师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

(一)培训活动无计划

就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学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要开展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活动,建议性地指出培训内容,但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培训哪些内容,更没有制定培训活动计划。在执行上级规定时,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园没有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这表现在:乡镇中心园往往不考虑学前班教师的需要。而是依据自己的方便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往往安排不当,将本应安排在学期初的活动安排在学期末;在履行完培训任务后一扔了之,没有记录和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培训中存在重复培训和随意培训,没有延伸和巩固培训的成效。

(二)培训形式较单一

问卷调查发现,学前班教师较喜欢“专题讲座”、“跟班见习”、“送课下乡”等培训方式,部分学前班教师希望在接受培训时能“亲自去上课,让老师找出存在的问题”。但访谈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培训作用的发挥途径较为单一。以经济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班)率较高的一个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已经成立10多年之久,每学期举办1—2次的学前班师资培训活动,80%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这一方式,即在乡镇中心园举办讲座、培训班、展示公开课、开展技能培训等;该乡镇中心园曾送课下乡5次,接待学前班教师来参观学习及业务咨询4人。除此之外,结对指导、包点支教、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培训形式使用极少。

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全面,集中在室内外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技能、教玩具制作等较实际、易学会、有显性结果的培训内容,但“培训的东西只涉及教师本身,只让学前班教师学习立竿见影的、表面的东西,没有长远的考虑”;相对而言,对幼教政策宣传、幼儿园(班)管理、家园工作、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培训较少,而实际教学中十分需要这些内容。如一位学前班管理人员认为,十分有必要教授怎么进行家园工作,因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着公公(爷爷)奶奶,他们只把孩子送来读书,不知道怎么在家教育孩子”。再如,还需要教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学前班都是不同年龄混在一起的,年龄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幼儿园老师可以培训他们,怎么提出分层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另一方面,部分培训内容不符合学前班教师的需要。不少曾接受过乡镇中心园培训的学前班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是依据幼儿园的设备和条件设计和实施的,其教材、教学内容和学前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样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学前班实际。还有的教师认为,乡镇中心园教师培训的某些内容要求过高,自己纵使有心也无能为力。

(四)培训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中心园过多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优势,未将学前班教师看作平等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有的学前班教师感到,幼儿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接受培训的学前班老师。一位小学负责人曾这样说,“幼儿园老师送课下乡,根本就认为学前班老师无知。(幼儿园老师)下乡的时候像总指挥指点江山一样教育学前班教师,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或许说重了问题,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现状,否则学前班老师不会认为,“我们确实不懂,自己也很自卑,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需要接受培训,但幼儿园老师这样的态度打击了学前班教师的积极性”。

(五)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小

该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在乡镇中心园执行上级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时,由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其培训活动的开展。但因为权责不明、或者工作繁忙、人手不够等原因,这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在学年末上报培训活动开展情况。除了这一规定,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极少或者根本不监督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没有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进行较完整的考核。这导致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责任感较弱和积极性差,个别乡镇中心园根本未履行培训和指导学前班教师的任务,还有很多乡镇中心园管理人员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上级领导的规定和附加的工作量。

三、促进乡镇中心园更好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建议

以上诸多原因影响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以至于有的学前班教师认为,“虽然每年都培训,都是走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当地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的规划

针对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无计划这一问题,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幼教政策和本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规定和制定5年或者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在规划中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职责,尤其明确指出乡镇中心园需要开展培训活动的最终结果、基本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规划中还可指出何时、以何种形式组织相应的会议或者活动,让各个乡镇中心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2、乡镇幼教管理部门结合县级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5年内的近期规划;分解出近期规划,制定每一学年的短期计划,最好为乡镇中心园明确基本的培训内容和大致的培训形式,让其有步骤地开展活动。3、在制定规划时,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给予乡镇中心园一定的自主权,鼓励其在培训活动开展中多跟学前班教师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培训活动开展计划。

(二)加强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监管力度

针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监管力度和责任感弱问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1、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各自制定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每学期一次汇报培训活动开展工作的执行情况。2、明确和区分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及其任务,并对监督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比如,乡镇中心校可在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或者亲自参与该活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则可每学期听取乡镇中心园的汇报一次、到园亲自考察和督导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一次。3、将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列入乡镇中心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范围,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相应的评审组,在学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4、在每次的督导和评估过程中,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发现、表扬和鼓励开展培训活动良好的乡镇中心园和个人,对其给予物质奖励。

(三)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该地特殊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现状严重制约了乡镇中心园示范作用的发挥及其效果。比如,在师资上,该地绝大多数学前班教师是由小学聘请的代课教师,她们的学历多为初中,收入相对低,这样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此,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加大经济投入力度:1、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保证幼儿教师固定工资的按时发放,为后期持续培训奠定基础;还有少部分经费可有针对性地扶持和积极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2、由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统领各个小学的职责,规定各个小学拿出一定比例的幼儿收费用于补贴和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尽可能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3、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费用用于促进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鼓励乡镇中心园,为其提供开展培训工作的费用,包括购买必需物品的费用、下乡送课的交通费和就餐费等,并对培训活动开展好的幼儿园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奖励学前班教师,包括补贴他们参加培训时需要的交通费和就餐费,对优秀学习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等。

(四)乡镇中心园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师资水平、教育保育、管理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但笔者也发现,该地很多乡镇中心园缺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园示范和龙头作用弱。特别是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乡镇中心园主要依靠收费维持生存,经费少且不稳定,幼儿园设施简陋,中心幼儿园不断呈下滑和萎缩趋势,影响了其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培训学前班教师效果的发挥。针对乡镇中心园本身存在的问题,除了依靠上级资助,乡镇中心园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探索管理和保教方法,以保持在幼教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先进性,更好地带动学前班教师的发展。此外,乡镇中心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幼教实际,如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明了开展培训工作也是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勇于承担起培训学前班教师的重任。

幼儿中班教师开学范文9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9)01―0004―04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部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部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二)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可行性

在该地区,一个乡镇发展学前教育的落脚点在乡镇上,首先投资兴办的也是乡镇中心园。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与发展,对其师资、设施、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改善强度比较大。为此,该地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幼教人力、财力、物力最集中的资源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和骨干力量,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

具体来看,在地理位置上,该地的乡镇中心园都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生源较为充足,人文环境较好;在师资上,该地有限的幼教专业人才都集中在乡镇中心园,且多为国家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工资待遇基本能得到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在财力上,该地乡镇中心园大多属于全额或差额拨款的教育事业单位,其经费以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为主。有相对机动的财力可以利用;在规模上,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办学规模在本地区相对较大,场地较为宽敞。园舍、设备相对较好;在信息传递上,乡镇中心园与上级幼教机构的联系较为紧密和便利,可以直接上通县市级幼儿园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还可以结合学前班的实际需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帮扶。

二、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因地制宜,组织学前班幼儿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并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带动了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发展,为农村幼教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当前乡镇中心园在培训学前班教师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

(一)培训活动无计划

就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学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要开展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活动,建议性地指出培训内容,但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培训哪些内容,更没有制定培训活动计划。在执行上级规定时,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园没有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这表现在:乡镇中心园往往不考虑学前班教师的需要。而是依据自己的方便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往往安排不当,将本应安排在学期初的活动安排在学期末;在履行完培训任务后一扔了之,没有记录和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培训中存在重复培训和随意培训,没有延伸和巩固培训的成效。

(二)培训形式较单一

问卷调查发现,学前班教师较喜欢“专题讲座”、“跟班见习”、“送课下乡”等培训方式,部分学前班教师希望在接受培训时能“亲自去上课,让老师找出存在的问题”。但访谈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培训作用的发挥途径较为单一。以经济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班)率较高的一个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已经成立10多年之久,每学期举办1―2次的学前班师资培训活动,80%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这一方式,即在乡镇中心园举办讲座、培训班、展示公开课、开展技能培训等;该乡镇中心园曾送课下乡5次,接待学前班教师来参观学习及业务咨询4人。除此之外,结对指导、包点支教、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培训形式使用极少。

(三)培训内容有偏颇

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全面,集中在室内外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技能、教玩具制作等较实际、易学会、有显性结果的培训内容,但“培训的东西只涉及教师本身,只让学前班教师学习立竿见影的、表面的东西,没有长远的考虑”;相对而言,对幼教政策宣传、幼儿园(班)管理、家园工作、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培训较少,而实际教学中十分需要这些内容。如一位学前班管理人员认为,十分有必要教授怎么进行家园工作,因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着公公(爷爷)奶奶,他们只把孩子送来读书,不知道怎么在家教育孩子”。再如,还需要教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学前班都是不同年龄混在一起

的,年龄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幼儿园老师可以培训他们,怎么提出分层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另一方面,部分培训内容不符合学前班教师的需要。不少曾接受过乡镇中心园培训的学前班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是依据幼儿园的设备和条件设计和实施的,其教材、教学内容和学前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样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学前班实际。还有的教师认为,乡镇中心园教师培训的某些内容要求过高,自己纵使有心也无能为力。

(四)培训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中心园过多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优势,未将学前班教师看作平等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有的学前班教师感到,幼儿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接受培训的学前班老师。一位小学负责人曾这样说,“幼儿园老师送课下乡,根本就认为学前班老师无知。(幼儿园老师)下乡的时候像总指挥指点江山一样教育学前班教师,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或许说重了问题,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现状,否则学前班老师不会认为,“我们确实不懂,自己也很自卑,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需要接受培训,但幼儿园老师这样的态度打击了学前班教师的积极性”。

(五)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小

该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在乡镇中心园执行上级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时,由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其培训活动的开展。但因为权责不明、或者工作繁忙、人手不够等原因,这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在学年末上报培训活动开展情况。除了这一规定,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极少或者根本不监督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没有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进行较完整的考核。这导致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责任感较弱和积极性差,个别乡镇中心园根本未履行培训和指导学前班教师的任务,还有很多乡镇中心园管理人员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上级领导的规定和附加的工作量。

三、促进乡镇中心园更好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建议

以上诸多原因影响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以至于有的学前班教师认为,“虽然每年都培训,都是走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当地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的规划

针对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无计划这一问题,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幼教政策和本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规定和制定5年或者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在规划中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职责,尤其明确指出乡镇中心园需要开展培训活动的最终结果、基本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规划中还可指出何时、以何种形式组织相应的会议或者活动,让各个乡镇中心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2、乡镇幼教管理部门结合县级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5年内的近期规划;分解出近期规划,制定每一学年的短期计划,最好为乡镇中心园明确基本的培训内容和大致的培训形式,让其有步骤地开展活动。3、在制定规划时,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给予乡镇中心园一定的自,鼓励其在培训活动开展中多跟学前班教师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培训活动开展计划。

(二)加强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监管力度

针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监管力度和责任感弱问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1、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各自制定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每学期一次汇报培训活动开展工作的执行情况。2、明确和区分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及其任务,并对监督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比如,乡镇中心校可在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或者亲自参与该活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则可每学期听取乡镇中心园的汇报一次、到园亲自考察和督导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一次。3、将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列入乡镇中心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范围,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相应的评审组,在学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4、在每次的督导和评估过程中,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发现、表扬和鼓励开展培训活动良好的乡镇中心园和个人,对其给予物质奖励。

(三)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该地特殊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现状严重制约了乡镇中心园示范作用的发挥及其效果。比如,在师资上,该地绝大多数学前班教师是由小学聘请的代课教师,她们的学历多为初中,收入相对低,这样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此,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加大经济投入力度:1、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保证幼儿教师固定工资的按时发放,为后期持续培训奠定基础;还有少部分经费可有针对性地扶持和积极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2、由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统领各个小学的职责,规定各个小学拿出一定比例的幼儿收费用于补贴和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尽可能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3、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费用用于促进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鼓励乡镇中心园,为其提供开展培训工作的费用,包括购买必需物品的费用、下乡送课的交通费和就餐费等,并对培训活动开展好的幼儿园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奖励学前班教师,包括补贴他们参加培训时需要的交通费和就餐费,对优秀学习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等。

(四)乡镇中心园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师资水平、教育保育、管理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但笔者也发现,该地很多乡镇中心园缺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园示范和龙头作用弱。特别是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乡镇中心园主要依靠收费维持生存,经费少且不稳定,幼儿园设施简陋,中心幼儿园不断呈下滑和萎缩趋势,影响了其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培训学前班教师效果的发挥。针对乡镇中心园本身存在的问题,除了依靠上级资助,乡镇中心园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探索管理和保教方法,以保持在幼教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先进性,更好地带动学前班教师的发展。此外,乡镇中心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幼教实际,如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明了开展培训工作也是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勇于承担起培训学前班教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