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集锦9篇

时间:2023-06-21 09:05:30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范文1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目标定位;政策;演变

作者简介:张琳琳(1980-),女,辽宁抚顺人,大连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成人教育、教育原理。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青年专项课题“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及达成研究”(编号:EJA130429),主持人:张琳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2-0069-04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新时期促进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确定农村职业教育目标定位是指引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有效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实践的重要前提,它不仅能在纵向水平上确定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高度,而且能在横向宽度上确定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不断调整。从不同时期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来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目标定位单一化阶段,即仅培养初中级农业技术人才阶段;目标定位微调整阶段,即开始关注培养农村就地转移劳动力阶段;目标定位双元化阶段,即兼顾培养“新型农民”和“新市民”阶段。

一、目标定位单一化阶段:仅培养初中级农业技术人才(1949-1977年)

建国初期,我国启动了工业化发展计划,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工业生产。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认识到了农业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意识到没有我国农业的发展,便难以保证我国工业的发展。为了加强工农教育,加快新中国建设的步伐,我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初步确立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这一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被严格限制,农村劳动力既无向城市转移的客观条件,又无向城市转移的心理预期,因此这一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目标定位尚不存在“离农”和“守农”的争议和徘徊,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单一,就是要通过举办技术学校、农业中学等途径,为农村培养初中级农业技术人才,满足新中国农业生产的需要。

1958年9月1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了我国建国后一段时期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学校办工厂和农场,工厂和农业合作社办学校,训练工厂和农业合作社自己所需要的人才。”[1]1958年江苏创立农业中学后,其办学经验在全国迅速推广,1959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发展形势,转发了《江苏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关于赣榆县夹山农业中学的调研报告》,充分肯定了农业中学为农村培养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农民以及初级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要意义,表达了中央要办好农业中学的决心,明确了通过农业中学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农民这一目标定位。1963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下发的《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纪要》中又明确提出:应该重点面向农村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农业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所需的农、林、牧、渔、医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2]。

通过对1949-1977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的梳理和研究,我们能够看出:在建国初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政府通过办技术学校、农业中学等途径,逐渐确立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不仅明确了“职业教育应当主要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而且提出了“为农业部门训练人才”、“培养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农民以及初级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为农业服务的农艺、林业、畜牧、渔业、农机、医药卫生等方面人才”的目标定位。虽然这些政策文件对农村职业教育目标定位的文字表述方式不尽一致,但都体现出这一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目标定位的单一内容,即通过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初中级农业技术人才。

二、目标定位微调整阶段:开始关注培养农村就地转移劳动力(1978-2000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开始有了“离农”和“守农”的变化,大量农村劳动力仍然从事“守农”的工作,即仍进行传统农业生产,一少部分农村劳动力虽然已经有了“离农”的倾向,但是这些有“离农”倾向的农村劳动力还仅仅是“离开传统农业生产”,并不是“离土离乡”,即具有“离农”倾向的农村劳动力此时仅是就地转移到农村乡镇企业工作,并非彻底性的“离农”和异地转移进城。这一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一定调整,从原来单一关注培养农业人才,发展为以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为主,开始关注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问题。

1982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农牧渔业部关于迅速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报告》中提出: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用两年左右时间重点对农村公社的干部、农村中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农民、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开展培训。该文件不仅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对象做了明确规定,而且指明了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使广大农民掌握科学技术,成为农村技术人才。1983年1月2日,国务院下发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提出:要逐步扩大农业中学和农村职业中学的比重和规模,农村教育必须适应广大农民生产、致富的要求。该文件进一步指明了通过办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培养农村技术人才这一目标定位。1983年5月6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提出: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要根据各地区的发展需要、基础条件统筹规划并逐渐扩大农村职业学校的规模,通过短期培训、农民技术学校、专题讲座等方式,重点对高、初、小毕业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后备力量[3]。文件对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指示,不仅丰富了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形式,而且进一步指明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农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1987年1月3日,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中又提出: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服务于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于农民增收致富,培养各层次农业生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4]。文件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做出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初级、中级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一目标定位。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人口就地转移从事非农产业生产的规模逐渐扩大。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国政府在重视农村农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同时,开始关注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问题。1988年1月18日,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组织实施“燎原计划”的请示》中提出: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要使广大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掌握一种或几种农业实用技术和管理知识,而且要通过“燎原计划”的开展,逐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技能,使他们能够满足乡镇企业工作的需要。1999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发展,培养农村急需实用技术人才的同时,要抓紧培养乡镇企业管理人才。上述文件明确指出了包括农村职业教育在内的农村各类教育与培训,都要把工作重点放到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除了重视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以外,开始关注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问题。

通过对1978―2000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文件的梳理和研究,我们能够看出: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在相关政策文件中不仅高度概括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而且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农业中学、农村职业学校比例,力争使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规模与普通高中相当的发展目标。这一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再呈现单一化的特点,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已经从建国之初的单一培养服务农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发展为以培养初级、中级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开始关注培养农村就地转移劳动力。

三、目标定位双元化阶段:兼顾培养“新型农民”和“新市民”(2001至今)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使得大量原本靠天吃饭的农民必须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从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的转变。另外,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溢出成为剩余劳动力,再加上城乡流动束缚的减弱和进城打工示范效应的发挥,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基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呈现出鲜明的“守土”和“离农”双元化特征,即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型农民”,即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守土”和本土化发展,而且要培养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的“新市民”,即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离农”和异地转移。

2003年9月20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每年都要完成两类培训任务,分别是每年开展1亿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2000万人次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进一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通过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对农村人口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对进城务工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继续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实施。该文件明确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双元化目标定位:一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二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继续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新型农民的技术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转移培训。该文件不仅明确了我国未来一段时期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而且指明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两个目标定位,即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适应城市工作和生活需要的新市民”。2014年6月16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多层次农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有序转移。该文件不仅提出了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定位,而且提出了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这一目标定位,呈现出鲜明的双元化特征。

通过对21世纪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的梳理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当我国面临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四化”同步发展这一新的社会形势时,作为服务农业、农村、农民重要手段的农村职业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经过目标定位微调整阶段,已经演变到目标定位双元化阶段,即农村职业教育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农村劳动力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专业技能,使他们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民”转变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使农村职业教育有力地服务于农民的“守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农村异地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市民化综合素养,使他们从无工作技能的“农民”转变为有技术的“合格农民工”,并进而转变为全面适应城市社会的“新市民”,使农村职业教育有力地服务于农民的“离农”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申家龙.新中国建立以来职业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历史回顾[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8):5-12.

[2]曹晔.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离农”还是“为农”――基于历史变迁视角的考察[J].职教通讯,2012(1):26-32.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范文2

伴随着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改革,对教学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相比以往那种只重视对传授知识的重要性而言,现阶段的教育更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在这种大的教育背景下,对初中美术课的有效开张有了大的挑战,初中美术阶段的教育旨在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有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的自学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使得初中美术教育课更具有现实意义。

1 自主学习概述

自主学习是当下教育实践中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逐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最终自主发展,并逐步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的必备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结合现阶段初中美术学生的实际自主学习能力还远远达不到与之应该具备的要求,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同时美术课在初中教学中本就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个别学校的不重视,加之老师只是注重对学生的技法的讲授,忽视对学生的情感主体意识忽视,并未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不高,综合这些因素,致使初中教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需要逐步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方式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改善初中阶段美术课教学现状,从而是初中美术课的学习,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在初中美术课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对学生的某种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效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教育相关的各放做出努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学校而言,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培养人才目标,将对学生的自主能力上升到“生活学习行为各方自主”层次上,给予明确大人才培养方向,在校园文化上就逐步引导学生在学生的生活学习各方面都要尽可能的发掘自身的潜力,做到独立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各项问题。从而多方面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当学校对学生的这种自主能力培养已经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要求时,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就简单地多了。美术老师课堂上教会学生基础的知识点或是绘画技能后,就鼓励学生自行创造,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绘画展览,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

2.2 采用多种评价凡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生群体还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认识不是特别清楚的群体,他们更多的是考虑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肯定。所以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美术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给予学生更多的积极评价,对学生给予肯定鼓励,是学生获得良好的成就体验,他学习兴趣就会加大,也就逐步形成自觉主动的习惯,因此,合理的评价方式或是鼓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朝着人肯定的方向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就与认知感,提升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美术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肯定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以及美术作品两方面,进行评价。但是教师学生的评价关注点可以是多方面的,不要仅仅局限于这两方面内容,例如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生的纪律表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探精神,对问题的认知看法等等多方面内容,都可以作为教师评价关注的点,学生在获得教师很大认可的同时,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就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有效可以实现提升。

2.3 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

结合美术课的学科特点,其实在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与技能后,更多得是有赖于学生通过足够的时间对这些内容进行消化实践应用,这一过程要比老师的单纯讲授有用的多,因此,想要达到美术课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上留于学生较长的时间让学生内化实践,学生自己创作作画,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美术课,或是利用学生课后时间,开展美术展,美术竞赛等等多种途径,灵活的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时间。

2.4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结合现阶段学校中师生关系发展现状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和谐协作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人生引路人,美术教师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美术课自主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知识,方法,帮主学生答疑解惑,克服学习困难,创设这种良好的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实现对老师的完全信赖,学生可更为自主的自由发辉学习,极大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范文3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物质分类思想

“高中课标”要求学生“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等。因此有必要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物质分类思想所包括的内容,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等一系列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化学物质总是既彼此差别又相互联系的。因此,化学物质分类具有相对性和多维性。掌握这些多维分类形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化学物质的本质。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物质观。

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教学策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

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培养过程,也就是教师运用合理的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教学内容,达到预先制定的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建议考虑以下策略:

(1)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全面设计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全面,决定了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是否可以全面地得到发展。

生活和工作中新事物出现之快,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掌握的新信息之多,是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能深切感受到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发展的观念、创新精神等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因此,我们必须广开思路,本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转变自身的化学物质分类思想,从知识、过程和观念三个维度上重新认识和体会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内涵。

(2)内容选择的策略。教学目标决定了学生行为变化的最终水平。能否达到这一水平,还要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形成。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重点应放在那些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内容上;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的化学物质分类思想,选择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认识化学物质的分类从而使其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上。初中生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直观性和生动性;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更多属于理论型的,在内容的选择上可适当注重理论的指导和知识的系统性。我们在选 择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培养内容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发展特点等各方面因素,这样才能清楚哪些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才能使确定下来的内容真正具有实际意义。

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扩大内容选择的空间。选择培养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教学内容时,还要考虑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融合以及教师自身、学校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比如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使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教学内容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教学实施的策略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学生分类思想的形成过程,按阶段实施培养的教学。中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观察感知阶段、加工整理阶段、初步形成和巩固阶段、丰富拓展阶段和逐步完善阶段等五个阶段,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具体实施培养的教学。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情境素材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历史和生活。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历史中蕴含着大量能引起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内容,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将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分类思想顺利形成和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再次,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促进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形成。培养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可供选择的教学媒体主要有:化学教材、化学教具,化学实验设施和电教设施。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学校条件等,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主要教学媒体。

最后,注意分类思想的培养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融合,保持化学教学的整体性。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培养并不是孤立于其它教学内容之外的,它是完整的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融会于其它教学内容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融合性,才能保证中学化学教学的整体性和科学性,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长龙主编.化学新课程中的教学素材开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范文4

关键词:成功教育;视障初中生;自主成功;元素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10-03

成功教育是一种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并走向自主成功的教育。通过分析视障初中生个体社会化的发展水平,可以发现他们具有自主成长的需要和学习自主成功的心理条件,实施成功教育有利于激发其发展潜能,补偿视觉缺陷的意志及追求成功的动机,有利于克服其心理障碍,有利于引导其走向自主成功,符合其个性发展的需要,符合“终身教育”的需要。本文尝试分析培养视障初中生自主成功能力的教育过程,探讨培养其自主成功能力的方法。

一、过程与方法

教育实践中,教师将自主成功能力分解成价值观、心态、目标、行动力、时间管理、合作能力和健康等成功元素,按一定的程序分阶段、系统地开展了元素教学。

(一)理解价值观,确定合适的价值追求

价值观是视障初中生获得自我成功能力的基础,是人生的指南针。“人生的方向完全受控于个人价值观的牵引,就如一股无形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使我们作出何去何从的决定,最后也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视障初中生对价值观的了解多限于口号,而缺乏对价值观所具有的引导追求理想、决定人生等作用的认识。本阶段根据青少年“逐步学习观察社会,观察人的内心世界,观察人生问题”这一人生观发展的特点,由理解价值观开始成功教育,并在认识价值观与人生的重要关系的前提下,确定并实施适合视障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不仅表现为对客体喜好的观念,更重要的表现为构建“到底什么东西对我人生最重要”的价值体系。要帮助视障初中生确定合适的价值追求,首先要指导他们找到自己价值观里各种重要的价值,如健康、智慧、学习、兴趣、快乐、爱、诚实等。其次,指导他们按照各种价值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如健康――学习――智慧――兴趣――诚实――爱――快乐,帮助他们了解自己追求的价值或避开的价值。最后,引导他们在对自己企望的人生所需要的那些价值思考的过程中去理性的调整价值系统,从而形成适合个体发展特征及需要的价值观。

(二)认识PMA黄金定律,培养积极的心态

PMA(Positive Mental Attitude)黄金定律(又称积极心态)是视障初中生追求自我成功的原动力,是克服自卑心理的妙方。视障初中生因为视力残疾的原因,在学习、生活中要比普通学生经历更多的失败,因而常常在困难、挫折或烦恼面前畏缩回避,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指导视障初中生认识“运用PMA支配自己人生的人,拥有积极奋发、进取、乐观的心态,他们能乐观向上地正确处理人生遇到的各种困难、矛盾和问题。而以NMA(Negative mental attitude,,消极心态)支配自己人生的人,悲观、消极、颓废,不敢也不去积极解决人生所面对的各种问题、矛盾和困难,视障初中生必须避免这种心态。

积极的心态是可以学到的,视障初中生也能够通过培养获得。以下是培养的要点及过程:言行举止要像希望成为的人;要心怀必胜的心态;用美好的感觉、信心和目标影响别人;让每一个遇到你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和被需要;心存感激;学会称赞别人;学会微笑;放弃鸡毛蒜皮的小事;培养奉献的精神;永远不要消极地认为有什么不可能的事;经常使用如“相信我能做得到,就一定能做得到”这样的自助提示语。

(三)明确目标,实施设定的目标

目标犹如视障初中生自主成功的航标,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能找到方向。本阶段首先运用讨论法促使视障初中生明确:目标具有激发积极性、看清自身使命、帮助安排轻重缓急、发挥潜能、评估学习进展等作用。其次,讲授设定目标的要求,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只有长期、特定、具体和远大的目标才能激发潜能和意志力,明确努力的方向。再次,指导视障初中生动手制定目标。第一,筛选并确定目标;第二,把目标用文字清楚地表达出来;第三,把整体目标分成大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其中,确定目标是难点,教师可应用“主要目标优先法”指导学生把想到的目标先写下来,然后根据是否重要和轻重缓急等原则进行筛选。最后,检查、反省各个阶段的目标是否可行,并用坚强的决心实施设定的目标。在视障初中生实践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制定一个短期内较容易实现的目标,组织学生自我督察,同学间互相检查,互相鼓励,并适时指导解决实施中的问题,保证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继续行动的欲望。

(四)拒绝拖拉,养成积极行动的习惯

积极行动是视障初中生自主成功的关键,设定目标后,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本阶段分成两个训练步骤。第一步:列举视障初中生日常生活中拖拉的事件,并把这些拖拉的事件记录下来,每日检查避免再犯。第二步:制作行动计划本,制定并记录每日计划,养成积极行动的习惯。视障初中生每天晚自习制定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同时检查前一天的行动情况。随着视障初中生不断实现每日计划,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会不断增强,行动也会更具热情和自信。

这一阶段还要帮助视障初中生建立并积累成功的“心范”。成功的“心范”指生活中经历的成功体验或成功行为,可以帮助视障初中生在面对困难时快速搜寻曾经成功处理类似事件的体验或方法,并对这些体验和方法进行重组,迅速创造出应对的方法,使事情做起来比较有把握。视障初中生每日计划的实现和积极行动的结果都是成功的“心范”,不断积累这些成功的“心范”,不仅能增强视障初中生的信心,更能提高其决断的能力,增加其行为动力。

(五)把握现在,利用闲暇时间

时间是视障初中生自主成功的砝码,有效地利用时间,就是增加生命的价值。本阶段重点任务是让视障初中生明白“要事第一”的生活方法,即“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首先理解两类时间。一类是属于自己控制的“自由时间”,另一类是留作他人他事的“应对时间”。要把80%的精力用来做重要的事,用10%的精力做紧急不重要的事,用5%的精力做不紧急不重要的事,用5%的精力做必要的事。

本阶段另一重点任务是搜集闲暇时间。引导视障初中生尽可能多的列举如坐车、课间和睡觉前等空闲时间,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空闲时间。通过讨论,为视障初中生有效利用闲暇时间提供了更多的借鉴。

(六)争取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合作是视障初中生自主成功的加速剂,学会与人交往是争取合作的关键。进入青春期后,初中生心理上出现许多不安和焦躁,需要倾吐烦恼、交流思想并保守秘密的朋友,建立与志趣和追求相同、性格相近、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的朋友的友好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指导视障初中生正确与同学、朋友交往也变得更加重要。

本阶段的训练主要采用阅读法。利用课堂开始的5分钟,以《卡耐基沟通的艺术》为主要读本,长期进行阅读教学,重点侧重于“人际沟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如何让他人喜欢并乐意帮助你”、“如何让他人赞同你的想法” 和“如何更好地说服别人”等章节的阅读和讲解。

(七)保持健康,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会与人交往是争取合作的前提,而健康是视障初中生自主成功的保障。“视觉障碍儿童由于得不到应有的视觉刺激,他们的运动能力不能随着机体的成熟而自然地发展,因而出现了身体运动发展延迟的状况。”视障儿童普遍在身高、体重、坐高、肩宽和大腿围等项的发育中低于普通学生,尤其在小学阶段经常患感冒、发烧等流行病,因此,健康教育对视障学生尤为重要。

本阶段重点说明一切成就都始于健康的身心,通过健康教育引导视障初中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此外,讲授如“饭前先喝汤,荤菜和饭一起先吃,最后吃素菜,水果要空腹吃”等健康饮食的方法,指导视障初中生合理膳食。本阶段还应逐步引导视障初中生养成学会放松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运动习惯。

二、效果与反思

初中阶段的视障学生从幼稚向成熟过渡,只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引导,才能安全渡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暴风骤雨”期,并使心理发展发生质变,逐渐达到更高水平。经过三年的成功教育实践,我校视障初中生的独立意向高度发展,能在与家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继续谋求独立;能在心理上区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并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判断和控制自己的言行;强烈关心个性的优缺点;有较强的自尊心。在自我评价方面,他们不仅能分析一时的思想矛盾和心理活动,能有意识的反省某一具体行为的支配心理,还能时常评估自己的整体心理状况,逐渐形成了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价值观的发展上,他们开始积极关心学校和社会事件,能够以各类社会标准衡量各种现象;对理论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探讨哲学问题;逐渐以社会的要求来考虑自身发展目标,思考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成功教育在视障初中生中的实践以终身教育理念为依据,以视障初中生为培养对象,以其个性社会化发展的特征和需要为基础,以获得自主成功的能力为目标,并把自主成功的能力分解为“价值观”、“心态”、“目标”、“行动力”、“时间管理”、“合作能力”、“健康”等成功元素,视障初中生获得自主成功能力的手段就是在阶段性和程序性的教学中掌握以上各元素。因此,培养视障初中生循序渐进地“习得”合适的价值观――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积极的行动―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合作的能力――健康的意识就是一套成功教育的“元素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发展心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98.

[2]刘京海.成功教育[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3]戴木才.激发心灵潜力[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7.

[4]沈家英、陈云英、彭霞光.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5]田 野.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6]杰克・埃菲尔、马克・汉森、莱斯・休伊特.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7]戴木才.激发心灵潜力[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7.

[8]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9]沈家英、陈云英、彭霞光.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10]卡耐基.卡耐基沟通的艺术[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1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3]大 卫.引爆潜能:超级潜能开发策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14]王晓萍.心理潜能[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范文5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中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初中阶段各学科的教学改革不断推陈出新。初中美术作为一门美育教育,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心理素质及人文素养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积极开展美术欣赏课,成为现阶段初中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进行探析,进而提出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上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欣赏;审美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42-01

美术欣赏作为初中阶段美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初中生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能力培养和人文素养的形成上有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愉悦的学习心情和学习兴趣的形成,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效率,确保初中教学工作有效进行。

一、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特征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的形成时期,对生活中的事物有美的追求,对不同事物有非常自主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在此阶段,学生家长和教学应注重初中生的自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精神世界中的想法有过多关注,不应片面地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升降,忽略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导致学生心理不能健康的发展。

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高速接受知识学生的阶段,其想象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等能力正在初步形成,所以初中学的审美心理、审美价值形成在初中阶段学生情感的培养,心理健康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美术欣赏在初中阶段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美术欣赏作为初中美术课的主要环节,是人们深入了解美术艺术的基本途径。而且,美术欣赏作为一种以视觉为直接方式的心理活动,是通过感官和视觉对所欣赏的美术作品产生感悟。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通过知觉、感官、理解、体会等途径,促使心里产生情感和意识的主要形成时期,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关键阶段。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和审美意识心理的特征,初中美术课作为美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通过美术作品的赏析,不仅可以扩大初中生的视野和审美范围,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美感,而且有效地扩大了知识储备,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陶冶情操。

三、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是一切中学学科教学的基本源泉,而在现阶段的初中美术欣赏中,多媒体教学模式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不仅可以形象生动的将图像进行富有色彩的展示,而且可以通过细腻柔和或清新悦耳的音乐,创造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充分感觉到美术的艺术气息,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悟,激发学生追求美的内心冲动。例如在欣赏著名画家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梵高的作品展示,之后播放一段温和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在逐步对梵高本人以及《向日葵》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进行富有深情的介绍:在1888年的法国南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画家在画室中全神贯注的创作,这幅著名的《向日葵》就是如此诞生,整幅画犹如闪烁着熊熊烈火,艳丽、华美,同时又给人以厚重、细腻、和谐之感。如此讲授,不仅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环境,充分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达到有效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二)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身的潜能,是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一人讲授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指派题目或任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体地位,而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在一旁进行引导,指导学生要从哪些欣赏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是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审美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有效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人文素养,在学习中保持轻松的学习心情,都是十分重要的手段,随着新时期的中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美术教学作为中学美育教育在新时期内更加受到注视,因此,提高美术欣赏课的课程质量,突出学生在美术欣赏中的审美能力培养,是新时期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范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对策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英语素养,通过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让学生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而不是学习哑巴英语。自新课改推进实施后,在教学理念及方式上有了很大转变,初中英语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主动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全面提升学生初中英语水平。

1.影响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原因

(1)教育理念方面。新课改以后,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英语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能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让自身思维得到发展。另外,教师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只重视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样无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让初中英语教学在观念与方式上有了极大改变,大量的视频、音频、图片以及多媒体课件等被引入课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1]。然而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基本以演示为主,让学生成为了看客,没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更不用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致教学效率极低。

(3)教学评价方面。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教学评价中的重点,要求教师的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然而在目前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教师在教育中过于关注考试内容,没有去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另外,很多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将应付考试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

2.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为实现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就必须贯彻落实新教育理念的要求,运用开发动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凸显,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好教学反思工作,采取适当的教学对策,妥善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1)课前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重视运用有效激发兴趣的对策,从宏观角度出发,全面掌握教材、学生的特点,要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总体英语水平及学习能力,合理制订每个阶段的具体教学任务。教师要清楚各阶段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英语时态教学中,初一学生需要掌握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和现在进行时等用法;而初三学生要在此基础上,学习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时和将来完成时,并逐步加深学习内容的难度。

另外,教师还要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起来,这是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对策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加强对英语语言的体验与运用,可以利用制造悬念、创造情境、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课堂教学阶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体部分,教师要主动掌控教学过程,运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2]。首先,教学要为学生创造良好英语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利用英语交流,或者加强学生英语阅读,让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提高其英语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对教学过程加以创新,精心制订教学方案,重视学生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课堂教学做出合理调整,让教学方法最优化。比如,在初二年级上册Unit5中,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情态动词can、have to和重点句型“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的用法,并在教学进行时让学生利用情态动词造句,或者进行对话练习,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3)教学评价阶段。教学评价需要对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加以考虑,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教师要将学生具体的学习表现添加到评价内容中,将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合作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作为评价的重点,并重点关注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重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培养,要站在长远的角度对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思考。

3.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初中英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积极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对英语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不断落实英语新课标要求,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知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卫林红.刍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商,2014(35).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范文7

关键词:现代职教模式;校企合作化;联想专班

1实施背景

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在改革学生培养模式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如何建立?如何使学生成为掌握最新知识技能的人?如何让学生成为企业欢迎的人?为此,只有积极主动引进“外脑”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在2015年年初,学校引入的联想集团校企合作项目正式实施,联想集团是IT行业的世界第一,并一直致力于“产业报国”。该集团从2003年起就开始涉及教育领域,不断与全国各职业院校共同打造适合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2014年年底,学校与中国联想集团教育与培训事业部就全方位战略合作签约,启动联想校企“一体化”项目,从创新型IT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企业讲师、企业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企业管理实践进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目的:一方面大力发展我校职业教育,增强学生技术能力、实战能力,真正做到“学校、企业、师生、资源一体化”;另一方面,计划到2018年,必须建成具有示范、带动和辐射东北三省作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和职业教育项目。2015年3月,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首届联想专班”顺利组建完成,并正式开课,这标志着东北三省第一家联想一体化项目已经顺利“扬帆起航”!

2主要目标:引入企业标准培养技能人才

(1)达成职业教育核心的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就业为优先目标,教会学生生存本领和感恩的心态,教会他们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专业技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升学前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责任、团队、诚信和积极的心态”。

(2)引入企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以行业标准的联想IT服务人才培养能力模型和认证体系为标准(LCSE,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培养符合IT服务行业最新需求的学生和教师。

(3)培养社会需要型学员。联想与学校共同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LCSE专班和联想讲师培训班。联想安排企业认证讲师到学校在两个学期内为80名学生授课及为教师培训。安排联想高级工程师在实训中心指导实训,并安排优秀学员与我校教师在服务中心进行岗位实践,目标是将第一批8名学校教师培养为联想认证的“双师型”讲师。

3校企“一体化”项目建设管理措施

(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与联想集团在项目起动前经过五次研讨和大量的数据调研工作,从企业和职业学校共优选10名成员,组成了联想校园“一体化”项目建设小组,对整个项目建设的推进做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2)明确项目目标。精确的日程安排与工作目标细化,每项动作都会有明确和具体的交付物。大量一手素材可为项目本身质量负责,并可用于“复盘”工作。

(3)明确具体的人员分工。做到权责明确、职能清晰。校方负责协调相关资源。联想负责项目实施。做到项目小组内“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人员分工模式。

(4)多建立种沟通机制。建立校企双周例会制度,并制定了相关汇报模板,做到例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汇报结果明确、精确。另外,在沟通方式上,增加了QQ群、微信等方式,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沟通效率,减少了时效沟通成本。

(5)明确保障措施。①成立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由联想企业4人、学校2人组成。②校企例会对项目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工作进程、具体问题定期布置和检查。③建立网络汇报制度,对项目中涉及到各部门的问题及时通过QQ、微信汇报,小问题当天解决,大问题在一周内必须解决。④经费保障,本项目拟投入资金594万元,其中联想集团投入385万,学校投入209万元。由项目小组在校方监控下,对经费进行管理和使用。

4联想专班课程安排及学生管理模式

(1)联想专班学生课程安排。具体操作为三个阶段的课程:①职业素养课(2个月):通过职业素养课,使学生感性地认知本专业的相关情况,增强专业认同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每天的晨会,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②专业技术课(2个月):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意识和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入课堂开展校内实训,并严格按照企业的工作制度进行工作和学习,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社会,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零距离”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实施“顶岗实习”(2个月):通过到联想集团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提升职业能力。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上岗培训的最终叠合,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用”的教学目的。学校与联想集团共同管理联想专班,共同培育学生。采用“项目制”,分组学习,各小组之间又有竞争,又有合作,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将联想专班的建设和管理划分为“筹备、启动、磨合、规范、发展”五个阶段。

(2)筹备阶段(培训开始前4周)。本阶段工作目标是为保证教学做充分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教师人员准备及物资准备。联想专班班主任选拔标准:①工作态度积极主动,有爱心,责任心强。②认同联想企业文化与教育理念。③工作经验,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者优先。④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注重自我学习,善于总结与应用。环境设置标准:教室面积及桌椅摆放根据参加培训的人数,分为四到五组,每组人数6~8人为佳。教室配备投影仪、幕布、无线麦克风等电子设备。

(3)启动阶段(专班成立2周内)。本阶段目标是初建积极正向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集体与教学环境。阶段工作内容包括:①开展拓展活动(1周左右);②第一次班会(破冰分组);③在班会中通过组织游戏、活动等让陌生的学员迅速熟悉,让学员间迅速建立连接,游戏帮助人们放松,乐于交往,建立学习型团队,即“半军事化管理+半公司化管理”的学习型团队;④讲师1对1沟通,深入了解学员状况,进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的了解,对学生态度的初步分类:积极、一般、不积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⑤树立正面氛围,通过记名字、搭对子、日表扬、今日之星评选等方法树立正面氛围;⑥营造学习氛围;⑦组织启动阶段的团队活动(桃花朵朵开、萝卜蹲、大风吹、叠报纸等)。

(4)磨合阶段(专班成立4周内)。本阶段目标是使学生们喜欢班级、有集体荣誉感、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与任务安排、懂得关心关怀老师与同学,本阶段主要工作内容:①坚持双周总结例会与下阶段安排,双周总结的内容包括小组成绩汇总、小组发奖、星星大使评选(选前三名)、阶段考试成绩分析、评比最佳搭档(每组一对)、最佳学习周志评选。②启动阿拉丁神灯活动。③开展大型团队活动(与讲师配合),变形虫寻宝(至少做三遍,每人换不同角色)、负责任的传递、挑战60秒。④礼仪活动训练,校门迎宾、食堂迎宾、见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

(5)规范阶段(专班成立五周内)。本阶段目标是使专班学生有大局观、正确对待竞争与协作;班主任可初步授权、班委能够主动分担工作,学生初步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迟到、上课不看手机)、提升学生的自信与表达能力。阶段工作内容:①上一阶段总结班会;②团队活动,爱的传递、盲人方阵、挑战60秒———详细方法见附件;③创造精心时刻(为同学过生日、给妈妈突然打电话);④启动我爱我家活动(教室与宿舍);⑤才艺展示晚会;⑥演讲训练与比赛。

(6)发展阶段(专班成立5周后)。本阶段目标是让专班学生学会思考、反思自我,初步建立自我认知;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包含有责任感、有大局观、有主人翁意识、有抗压耐挫能力、沟通能力较好;建立公民意识。阶段工作内容:①组织一次感恩活动(让学生们自己表达,给父母写封信);②社会实践活动(为全校师生清洁、调试电脑);③做义工;④20km的定向越野;⑤组织一次技能大赛;⑥组织学生参加一次非本校内比赛;⑦毕业典礼(邀请家长参加)。

5主要成果与成效

(1)培养80名联想LCSE认证工程师。学校与联想集团共同设计学员培训方案,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创新教师授课方式,同时安排学生到联想服务站顶岗实践,使学员完全成为社会需要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学员通过联想专班的课程,学会了“感恩”和“作人”,这才是我们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2)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联想专班采用“教练式”教育模式,学生就开始向真正的职场人迈进,他们不迟到,穿正装,佩戴工牌,开企业的晨会,做企业实训。通过一系列实训活动铸造了自信、乐观的职业心态。联想实训中心完全模拟营造了企业环境,学生轮流扮演服务场景中的各类角色,并按照企业内同岗位的职业要求考核学员实训成绩,真正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范文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思想性科学发展观身心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63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内容,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公民思想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思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性的培养。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思想性

科学发展观是总书记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因此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通过发挥自身的榜样和示范作用,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提高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呆板无趣的政治课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方式,为学生创设有新鲜感的教学情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培养学生思想性

在五四讲话中说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报告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规范。初中思想品德课要以这些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进行教学。

首先,要找准对应点。在教材中,相互宽容、与人为善就与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相对应;教材中的社会巨变、改革大潮就与“富强”“文明”相对应。找准这些对应点,思想品德教学就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将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头脑中去,成为一连串美丽的音符,演奏一首动听的乐曲。可以播放歌曲或新闻短片,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体育游戏或小品演绎,让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思想品德课堂的导向,并融入我们的课堂中。例如在学习“熔铸民族魂魄”这一内容时,就可以播放汶川地震的相关画面,让学生感悟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体会到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三、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思想性

1988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这“五爱”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五爱”的培养。

建国六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而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动,离不开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本制度。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紧紧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

在教育学生增强“五爱”意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用实际行动来支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另外,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大计,我们青少年要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从小培养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的习惯,从而把“五爱”教育落到实处。“五爱”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情感,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要让学生从小就养成遵纪守法、乐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把自己培养成有用之才而不懈努力!

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学生思想性

教育研究表明,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身心l展呈现出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仅表现在不同学生的身上,还表现在同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时效性很强的科目,因此在培养学生思想性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

1.分阶段教学。初一阶段,学习“爱我中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让学生了解祖国所受的磨难以及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初二阶段,教师在讲解“民族情,民族魂”的时候,可以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景色和风土人情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观摩和体验。初三阶段,学习“情系祖国”时,结合现实生活,结合国情,培养学生的思想性。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学内容的逐渐深化,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范文9

摘要:为了贯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以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近几年中小学教育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这改革的浪潮中,笔者不断的总结先进的经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注重物理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文把自己总结的一些看法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物理能力 施用 观察 萌生

能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1 物理能力及其包括的方面

广义的说物理能力就是顺利进行并完成物理学研究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狭义的说物理能力就是物理学习中必然获得发展的、直接影响个人完成相应物理学习任务的心理特征。物理能力主要包括物理观察能力、物理实验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

2 初中物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策略

2.1 划分初中物理能力培养层次及目标。

根据目前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初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完成:

2.1.1 萌生阶段――学生个体与外界接触中初步产生的物理能力外显。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由于小学时候没有开设这门学科,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实验课、科学探究、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1.2 运用阶段――学生无把握完成某一具体任务对物理能力外显的运用。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应适应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中考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所以,在教学中,在提高力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着重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物理思维能力。

2.1.3 施用阶段――指学生有把握地运用物理能力外显去实际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根据近年来物理中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难点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习题结构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2.1.4 评价阶段――指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的判断。主要包涵两个层次目标⑴审核:将施用物理能力外显后的具体成果与欲完成的任务本身进行比较,做出判断。⑵补充:提出与所完成任务相关的建议。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对物理能力的各种测试(主要是各种模拟、考试),然后通过讲评和自己的反馈后,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做出科学的评价并提出无法完成某种任务的原因论证,以及由其联想到得某些其他事物。

2.2 物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和教法、学法有关。

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有利于培养或不利于培养某种物理能力。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①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力措施;②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③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能力;④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物理思维能力。⑤加强学法指导是物理能力提高的催化剂;⑥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展示学生成功作品,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也是提高物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2.3 物理能力培养和发展与教学内容有关。

各种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3 检验物理能力培养结果,完善能力培养措施

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用考试或考查的方法及时检验本阶段的能力培养结果。着重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命好考查试题,尽可能多地覆盖各知识点中的能力要求内容。可采用个别或部分抽查和全体考查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又可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学习和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抽查或考查结果,认真分析卷面,总结经验。对未达标的个别同学,可通过耐心细致地辅导达到能力要求。普遍问题,可通过评析卷面加以解决,使绝大部分同学达到本阶段的能力要求。对不完善的措施和方法,及时加以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