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秸秆市场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3-06-26 16:15:45

秸秆市场分析

秸秆市场分析范文1

转眼间,2015年已拉下帷幕,2016年拉开新的篇章。业内称,2016年必定是农机行业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在我国整体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比较大的宏观背景下,面对农机总需求的不断走弱,农机供给去库存任务的艰巨,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的农机需求群体购机支付能力下降等不利因素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农机市场已由刚性需求为主向结构性刚性需求和更新改善性需求并存为主转变的阶段,扭住“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进一步重视发展现代农业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措施,重新寻找出结构性刚性需求热点,挖掘更新改善性需求重点,寻求农机市场的新领域,是今年乃至今后几年农机市场保持持续稳定增长非常关键的一环。

对2016年农机市场细化分析,无论是粮食烘干机、无人植保飞行器,还是玉米籽粒收获机等农业装备机具,目前虽然是显露出一定市场需求量的产品,但总体上看在2016年、“十三五”期间的头三年,这些产品无论从市场需求的产品种类上,还是数量上,尚都不足以形成对全国整体农机市场形成强大引领拉动力的新领域,包括农机深松作业补贴政策,对农机市场新需求和拉动效果在去年就表现得十分有限,今年也不会超过去年不足3亿元的销售额。今年,乃至今后三、五年不仅对局部区域农机市场,而且对全国农机市场构成整体带动作用的产品需求新领域究竟在哪里?那就是以农作物秸秆田间综合利用作业和收集处理的相关农机装备,这是一个在3-5年可以培育成为市场容量达百亿元以上农机最大的需求消费新热点。据有关市场调查机构分析,这一农机市场需求新热点正在逐步形成,预计在今、明两年将会呈现产品销售倍数式增长的走势,并且促进整个农机市场景气度的提升,对农机市场销售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预计2016年在1.5个百分点以上。古人讲,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农作物秸秆秆田间综合利用作业和收集处理相关的农机产品,成为农机下一个市场需求新热点,是有强有力的基本面支撑,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天时――即政府行政层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地利――广阔的市场需求,人和――坚实的产品优势。

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已是我国农业“十三五”期间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是粮食作物生产大国,也是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国,按目前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年产量6亿吨,谷草比例1:1.5计算,农作物秸秆理论产量高达9亿吨。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除了部分留作饲料,农户烧柴、还田利用外,大部分剩余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质在田间焚烧掉,既浪费了资源,又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早在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综合利用意见》后,农作物秸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露天焚烧火点数明显减少,农作物秸秆处理收集机具特别是秸秆还田机有了比较快的增长。但是,由于全社会对秸秆焚烧危害性认识不足,秸秆综合利用激励政策不到位,部分地区秸秆露天焚烧现象仍屡屡发生,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形势仍十分严峻,焚烧秸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持续成为农民和政府急切、部门急务、社会“着急”的难题。随着我国进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2015年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在关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方面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时2015年1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秸秆焚烧火点数或过火面积较2016年下降5%;在人口集中区域、机场周边和交通干线沿线及地方政府划定的区域内,基本消除露天焚烧秸秆现象。这是从国家层面确立了五年内基本解决农业秸秆废弃物资源综利用问题的基本目标。与此同时,根据国务院的要求,按照当地情况,各省、市都编制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出具体的执行落实路线图。2015年1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又《关于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终期评估的通知》,将对各地之前编制规划进行终期评估。这些充分表明,解决农业秸秆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问题,各级政府已坚定不移,没有退路;这场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攻坚战,已经全面打响。政府层面的支持措施前所未有,鼓励支持发展农作物秸秆处理收集机具补贴政策力度空前给力。在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完善落实有利于秸秆利用的经济政策,财政投入方面,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各方面资金加大秸秆有机肥、秸秆还田、秸秆养畜补贴力度,以及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给予支持,鼓励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购买农作物收获机械时,配备秸秆粉碎还田或捡拾打捆设备,完善激励措施。为了鼓励秸秆综合利用,许多省市都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例如,2015年沈阳市筹措安排财政资金2.8亿元补贴秸秆还田利用,按照全市秸秆资源量520万吨计算,平均每吨支持资金达到50元以上。截至2015年底,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50%,玉米秸秆还田每亩补贴20元。安徽省合肥市2015年起在全市域范围禁烧秸秆,对秸秆还田者将给予每亩30元补贴。江苏省出台了全省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作业补贴标准。为支持和鼓励农民和农业合作社购买秸秆收集、处理机具,2016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秸秆还田机、捡拾打捆机械基本实行敞开补贴政策,浙江、内蒙古等省区还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对捡拾打捆机械等秸秆收集、处理机具,给予同等比例的累加补贴。目前存量机具与未来作业市场实际对农机的需求存在着巨大差距。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要彻底打赢这场战役,必须依靠农业机械这个重武器装备。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路径看,无论是农作物秸秆保留在田间就地直接还田,还是收集转移出田间资源化综合利用,首先都需要使用相关农业机械作业机组来完成收集处理任务。在目前现有机具的保有量明显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必然要对增加可以进行秸秆直接还田、收集、运输与秸秆覆盖下播种等作业相关机具提出大量新需求。据有关组织测算,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9亿吨,按照“十三五”期间,逐步每年实现大约三分之一秸秆即3亿吨秸秆(约5000万公顷种植面积),需要进行收集打包处理,以大、小机型每台捡拾打捆机平均承担作业300公顷面积计算,同时考虑全国1000多万公顷人工草原牧草的打包处理,全国秸秆捡拾打捆机的保有量要达到20万台以上,而到2015年全国秸秆捡拾打捆机的保有量不足4万台,其需要新增量预计至少在16万台以上,每年平均增加量应在3.5万台以上,可以新创造农机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30多亿元。秸秆收集处理有多种方案需求机具品类多,农机供给基本充足。

我国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的农作物秸秆田间保留还田和收集处理,在不焚烧秸秆的前提下,各地农艺制度的不同,有多种作业方案,例如秸秆田间还田作业模式主要有,玉米、小麦秸秆全量保留田里使用翻转犁深埋方式;水稻稻草全量保留田里使用平地打浆机深埋泥浆里方式;秸秆还田机粉碎还田或联含整地机秸秆与根苦耙混处理作业方式;玉米保留根茬与部分玉米秸秆田面覆盖与小麦全量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方式;田间秸秆搂集成条打捆处理方式;玉米机收获后集条放置方式等,因此这项技术推广应用涉及到需要增加的机具,包括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收获机械、畜牧机械、农业运输机械五大品类,秸秆捡拾打捆机、搂草机、自动捡捡装卸车、捡拾集垛和装卸车、牧草捡拾压垛机、秸秆还田机、平地打浆机、翻转犁、联合整地机,玉米免耕播种机、小麦免耕播种机、带集条放置或者秸秆收集仓的玉米机收获机、小型移动式压捆装备、装卸叉式装置10余个品种。据《吉林梨树黑土地保护与利用联盟院士工作站》调查分析测算,除秸秆还田机、小麦免耕播种机、平地打浆机外,其它产品秸秆捡拾打捆机、搂草机、捡拾集垛和装卸车、牧草捡拾压垛机、翻转犁、联合整地机、玉米免耕播种机等,需求态势强劲,在高潮期总需求量将突破10万台,销售额在百亿元以上,可拉动新增加农机工业收入在两个百分点以上。今年秸秆捡拾打方或圆的打捆机、搂草机、免耕播种机、翻转犁、联合整地机、秸秆还田机、平地打浆机等总销售量应在6万台以上,其中各种打捆机要首次突破万台,位居世界打捆机销量第一。

目前全国生产秸秆收集处理机具的企业己超过百家,其中进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秸秆捡拾打捆机140种、搂草机53种、秸秆还田500多种、免耕播种机100多种,翻转犁和联合整地机300多种,尽管小量需求专用机具品种不够完善,有待加快研发制造但大众用户需求机具产品可以满足生产作业要求。从"市场发展"和“产业发展"两个维度来看,秸秆田间收集处理相关机具,除秸秆还田机、平地打浆机己处于产品和产业成熟期外,以秸秆捡拾打捆机为主体的秸秆收集处理相关机具正进入市场成长期和产业成长期,未来五年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近两年具有爆发式增长的潜能;但这也有赖于各个方面合力深耕厚植,以击鼓奋进之气,跳起摸高的勇气,逆势而上的锐气,谋非常之事,行非常之举,求非常之效。政府部门要保持扶持政策一定阶段的连续性,农机制造业供给更加创新、品种齐全、质量优良,农机推广部门做好技术培训指导,农机供应商以先进营销方式进行引导,同制造商协同搞好售后服务,才能保持秸秆田间收集处理机具需求的顺利、健康发展,在促进全国农机市场平稳增长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

秸秆市场分析范文2

关键词:秸秆板产业;发展动因;发展战略

一直以来,我国人造板产业的发展存在粗放式投入、资源浪费的问题,当前发展起来的农作物秸秆板对人造板产业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加之近年来国家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制作农作物秸秆板的原材料又为各种农作物秸秆,所以,发展农作物秸秆板不仅顺应政策的要求,还能利用我国农作物秸秆高达6亿~7亿吨的余量,发展前景明朗且环保意义重大。

尽管如此,有关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并不多,尤其是缺少从产业到企业战略的系统化的研究。本文拟从环境-企业-产业这个系统化研究的模式出发,希望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产业发展和企业战略提出建议。

一、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重要动力――发展动因

(一)三大发展动因

要分析农作物秸秆板产业的发展动因,先判断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从产量上,农作物秸秆板产业是人造板业中的一个产量比重较低的子产业,从规模上,国内农作物秸秆板生产企业大多是零星分布且普遍规模较小,尚无法形成产业集群。所以本文认为,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处于产业形成期的初步阶段。

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向成熟期推动的过程中,市场需求、政策制度和技术改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三个决定因素相互作用,政策与制度作为我国政府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确立和维护了产业的经济秩序;而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则从基础层面拉动和牵引着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发展动因与企业战略

首先,产业制度约束了企业战略的政策方向。以《江苏省秸秆利用综合规划》为例,该规划明确了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制度对企业发展秸秆板产业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企业中推行严格执行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的政策理念。

其次,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因素共同作用农作物秸秆板的企业战略。首先,企业想要提升竞争力,需要从技术上不断改进,且从产品上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例如,当某一农作物秸秆板企业希望成为行业的领导者而不是简单的追随者,当务之急就是拥有较强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又例如市场对绿色环保的人造板需求旺盛,那么农作物秸秆板的企业就有了生产的动力,相应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应用也广泛流行起来,反过来农作物秸秆板企业的良好效益和市场需求,也会刺激着产业技术的不断革新。

(三)发展动因与发展模式

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发展动因影响者发展模式的选择和保证体系的构建。首先,政策与制度是发展模式的方向,目前,国际提倡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所以当前的产业发展模式也围绕着节能和循环利用展开;其次,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因素是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支撑,是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的重要保障。

二、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重要基础――企业战略

(一)战略地图

本文运用战略地图(如图1所示),对农作物秸秆板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框架梳理。从四个层次,说明了如何推动和运用“绿色联盟战略”这项企业战略。农作物秸秆板企业战略共有四个具体方面: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和一个共同的远景目标―― “绿色联盟战略”。

市场是企业生存之本,是企业生产发展的根本源泉。尤其是对还在初步阶段的农作物秸秆板企业来说,市场并不稳定,虽然政策前景较好但是市场接受度不高。因此,本文重点选取了市场营销这一个维度,说明了战略地图在农作物秸秆板企业营销子战略中的运用。

(二)绿色联盟品牌营销战略

本文遵循“4P”营销组合理念,引入“绿色联盟品牌营销”理念,围绕品牌战略进行分析,为农作物秸秆板企业如何把握好市场需求作出建议。

目前,农作物秸秆板企业多为零星的、不具规模效应,如果想要企业迅速成长,一个有效的支点非常重要。例如,树立品牌理念就是很好的方法。利用品牌抢占市场,给消费者一个良好印象是农作物秸秆板企业现阶段的一大捷径。

战略联盟是企业营销战略的一大利器,农作物秸秆企业可以借鉴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的wintel联盟策略,当年实力弱小、名气低微的微软就是借助授权IBM使用自己的软件(DOS),迅速地将微软品牌销售出去的。另外,考虑到农作物秸秆企业的原材料多数来自农村及乡镇等,该类企业的品牌联盟,可以参考城镇品牌联盟、商业品牌联盟和销售渠道联盟这三种可行的方式。

第一,农作物秸秆板城镇品牌联盟。农作物秸秆板企业与城镇品牌联盟主要是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并开发一定距离的客户。例如,实现农业收获、运输、收购到销售的一体化,这样一是得到政府支持,二是给农民得益,三是满足企业需要。另外,可以适时地抓住 “三农”问题的契机,密切配合扶贫工作等,改造新的农产品产业化模式。

第二,农作物秸秆板商业品牌联盟。借鉴微软和英特尔的合作,农作物秸秆企业可以和一些知名的商业品牌合作,包括健身器具、保健食品,或者是一些电商合作,在品牌营销中加入“诸橙柳桃“这样“有眼球”的营销字眼,实现品牌联动和联盟。

第三,农作物秸秆板销售渠道联盟。这样的联盟主要是通过,为经销商或销售商、及各电商等提供农作物秸秆板产品的直销服务,进行专售专卖的方式,实现产品的销售,并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

三、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发展模式――“1+1”模式

产业的“1+1”发展模式是本文提出的适合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发展的新尝试。“1+1”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发展模式的一个“1”指的是“相关利益者联盟发展”,另一个“1”指的是“产业前后连接与整合”。

秸秆市场分析范文3

一、禁烧秸秆的公共政策理论依据和政策制定

说到公共政策首先要说“政策”,工具书《辞海》是这样定义“政策”:“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公共”二字上。从理论上讲,凡是为解决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各种问题所制定的政策都是公共政策。美国著名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它是对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从这个角度上说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因此,政府常常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但公共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总是要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制定对秸秆禁止焚烧的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的范畴。焚烧秸秆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影响交通。因此,必须从制定政策的角度加以解决,于是,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中国民航总局分别于1999年、2003年、2005年联合下发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特别提出“对违反规定在秸秆禁烧区内焚烧秸秆的,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立即停烧,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处以20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大气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各级政府都成立了禁烧指挥部,特别是县、乡政府还将这一工作作为政治工作来抓,乡镇干部还深入到田间地头、昼夜巡逻,有的干部还在禁烧工作巡逻时遭雷击殉职,有很多农民被行政拘留和罚款。总的说来,由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秸秆焚烧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该项问题并没有根除。

二、政府、市场在禁烧秸秆的公共政策中的失灵

人类社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地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和市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两种基本途径。市场途径建立在个体自主决策和市场交易的基础上。而政府途径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来完成。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性途径。但市场并不是完美的。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可能失灵。市场的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依据。与市场失灵相对应,政府也存在失灵的可能性。政府失灵的可能性将制约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发挥作用的空间。因此,我们必须综合地考虑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可能性,平衡政府干预的成本和收益,最终选择是否要引入公共政策以及引入何种公共政策。

焚烧秸秆问题在政策制定禁烧的同时,政府采取强制推广秸秆返田技术和鼓励开展养牛等养殖业,各地相继开发研制秸秆返田机和上养牛厂等项目,想用市场去解决焚烧问题。目前已开始用新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参与市场经济。新华网2006年9月1日报道:“秸秆酶解发酵乙醇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示范工程日前在山东省东平县通过了由中科院组织的专家鉴定。”2006年8月2日报道:在河南省长葛市,一座小型火电厂正进行改造,改造后将不再烧煤,而是以秸秆为原料,为这一河南首个试点项目提供设备的就是上海电气集团。另外,河北魏县也新建了一个秸秆发电厂。但是,我国的农民占全国总人数的80%以上,据统计我国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超过7亿吨,以上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目前的状况仍是麦收和秋收季节,一堆堆的秸秆被点燃,冒出滚滚浓烟。这充分的说明了市场在这个社会问题中的失灵。

2006年10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发生焚烧农作物秸秆现象的县(市)、区,取消其当年秸秆禁烧工作评选先进资格;发生大面积焚烧的,追究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分包领导责任。这是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针对秋季秸秆禁烧做出的规定。” 2006年9月22日京华时报报道:“21日,市环保局、农业局、园林绿化局和城管执法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区县从即日起严查机场、高速路、国道两侧以及城郊接合部等敏感地区焚烧秸秆、落叶和枯草等行为,并将禁烧工作与乡镇一把手政绩考核挂钩”。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按理说未雨绸缪,焚烧秸秆现象应该得到很好的遏制,但事与愿违。2006年7月10日新华网转载市场报报道:“记者调查发现,今夏焚烧秸秆现象出现抬头趋势。最新监测结果显示,5月29日至7月2日期间,全国共发现河北、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湖北、陕西、四川及重庆等省(市)焚烧农作物秸秆火点3000多个。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室工程师刘诚告诉记者,实际数字可能远高于此。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分辨率为1公里,卫星能探测出的火点的面积一般在1亩以上;另外,气象卫星在晴空或薄云时才能探测出地面火点,云层厚的时候,即使地面大面积焚烧秸秆卫星也难以发现。”等等报道铺天盖地,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已经在禁烧秸秆的公共政策中失灵。

三、难题的所在和政府在禁烧秸秆的公共政策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秸秆焚烧后冒出的浓烟,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影响交通。面对问题,我们的政府总是习惯于层层发文件、层层搞活动,欲借助法规的约束力一“禁”了之。但法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的行为,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利益诉求。农民是最重实际的,仅仅靠由上至下的禁烧,而不解决农民的实际利益问题,就难以走出文件层层发、秸秆年年烧的怪圈。我们的政府也考虑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作用,但市场本身也不是完美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保证经济效率的优势对于禁烧秸秆的公共政策却造成了市场失灵,从而使很多地方的秸秆返田和养牛项目等“隐产”或“流产”。

针对记者的采访,“不烧咋办?马上就要种麦子了,总要腾地呀,秸秆都拉回去,放哪儿?”一些农民向记者发问。大多数农民也知道焚烧秸秆的危害,但为了抢收抢种,在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时,他们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基层干部苦恼不堪:“虽然上面明令禁止焚烧秸秆,可总不能老在地里蹲着,有些农民夜里点上火就走,第二天没人承认。”

事实上,全国大多数区县乡镇也想了很多处理秸秆的办法,如组织外运转化为青贮饲料、村委指定同一存放地、适量秸秆还田等,但暂时还不能做到全部妥善处理所有秸秆。

机械化秸秆还田说来应是最直接的办法,但实际情况却很不理想。高陵县的一位农民告诉记者,某些国产的小型机械粉碎得粗,翻埋得浅,如果秋季、麦季的秸秆都翻入地下,腐烂不好,庄稼怎么长?

利用秸秆做颗粒饲料、肥料,转化沼气,都遭遇到“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尴尬。农民是最讲实际的,“赔着本”处理秸秆他们绝对不情愿。

笔者认为,在禁烧秸秆的公共政策问题中,政府的角色定位问题很是重要。作为政府要转变行政理念,摒弃旧的做法,从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入手,这才是政府面对焚烧秸秆考题应当给出的答案。

第一,因势利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惩罚与奖励相结合。农民靠的是种地,他们也不愿意去污染环境,做那些违法的事,只是出于无奈的做法。政府可以一方面宣传国家的政策,对违规者给以适当的处罚和教育,同时应该对执行青贮饲料、按村委指定同一存放地、秸秆还田等政策的农民一定的奖励或补助。对农村在种植品种上给予政策利导,鼓励搞高科技产区示范园区,改变生产秸秆类农作物为主的老的种植模式。

第二,政府要加快秸秆利用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出更多成本低、质量好的秸秆转化设备。对于政府来说,这样做比单纯禁烧更难、更细致,也更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屡禁不绝的问题。

秸秆市场分析范文4

关键词 秸秆;政策;成型燃料;就地焚烧;大气污染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113-04

0引言

当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的现象较为严重,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微小粒子,影响当地空气质量,成为引发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2011年国庆期间,周口焚烧秸秆再成“雾都”,并造成高速路5次关闭。2013年6月,印度尼西亚的“烧芭”活动(即通过焚烧热带雨林获得耕地的非法行为),引发了森林大火和严重的雾霾,殃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邻国,对所在地区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大气污染和经济损失。

进入21世纪,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化的焦点问题。世界许多国家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应对气候变暖(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举措。生物质能源除了可再生和清洁外,还是目前主要的可以直接使用和大规模生产的能源产品,生物质综合利用和生物质能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每年总产量超过8亿吨,有1/3没有被资源化利用而被就地焚烧,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研究如何消除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现象,并提出农作物秸秆合理利用的对策十分必要。

1 秸秆利用及就地焚烧现状

1.1 基本概念

1.1.1 生物质和生物质能

广义的生物质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体及其产生的废弃物。组成生物质最重要的元素为碳和氢,碳和氢可以与氧气发生剧烈氧化还原反应,同时释放出大量热。因此,所有生物质都含有一定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生物体是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生物质中。生物质能来源于太阳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态。生物质能可以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

光合作用:6CO2 + 6H2O === C6H12O6 + 6O2

1.1.2 农作物秸秆

农作物秸秆是指去除籽果实的农作物茎、叶、秆及根等部分,包括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和纤维类作物的秸秆,如玉米秸秆、高粱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豆类作物秸秆和棉麻秆等。农作物秸秆属于生物质。农作物秸秆中蕴含生物质能。

1.2 农作物秸秆总量及分布

根据农业部组织的全国秸秆资源调查结果,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2亿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吨。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按照人口增长趋势,将在2030年左右逐步增加到最高水平,达到10亿吨。

我国的农作物秸秆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等粮食主产区。考虑到收集成本,人均秸秆资源量高的省份依次为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辽宁、山东、宁夏、河南、河北等省。

1.3 秸秆利用现状及剩余秸秆量估算

目前秸秆的用途主要是作为肥料还田,作为饲料喂猪喂牛,作为燃料用于炊事和取暖,以及少量作为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调查结果表明,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中,作为肥料的使用量约为1.02亿吨,占比14.83%;作为饲料的使用量约为2.11亿吨,占比30.66%;作为燃料的使用量约为1.29亿吨,占比18.75%(其中生物质发电3000万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320万吨,其余均使用低效的户用炉灶直接燃烧使用);作为种植食用菌基料的使用量约为1500万吨,占比2.18%;作为造纸等工业原料的使用量约为1600万吨,占比2.33%;秸秆废弃及焚烧量约为2.15亿吨,占比31.25%。如图1所示。

图1 秸秆利用现状―各种用途所占比重

1.4 秸秆剩余量增长和秸秆就地焚烧的原因

笔者2013年1月对河南省周口市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同时结合之前对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专家采访,发现目前农作物秸秆的剩余量逐年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配合饲料用量的增加,导致用于还田和饲料的秸秆需求量减少;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用能中电力、液化石油气等化石能源用量的比例增加,导致用于燃料的秸秆量减少;三,随着城市化发展,农村常年居住人口大幅度减少,对燃料的需求也急剧下降。这些农作物秸秆的剩余部分本来是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来利用的,但是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市场还未完全形成,剩余秸秆还没有被有效利用。

中国农村大多实行一年两季、两年三季、甚至一年三季的种植制度。农作物收割后,大量秸秆闲置在田间。农民由于农忙,没有时间、没有人力将秸秆打捆收集,也没有地方放置秸秆,他们将剩余秸秆在田间就地焚烧处理,以便尽快种植下一季农作物。对农民而言,这是处理剩余秸秆比较经济、方便、有效的方式。

1.5 秸秆就地焚烧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由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大,秸秆产量也相应大,就有更多剩余秸秆被就地焚烧,所以秸秆就地焚烧地区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如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等地。

中国面积广大,纵跨热带、温带、寒带,所以粮食播种与收割季节也不相同。图2为中国四季农作物秸秆焚烧遥感图,深色部分为秸秆焚烧区域。图中显示,夏季和秋季,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华北平原秸秆焚烧现象十分严重。而春季和冬季,则以较南端地区为首要焚烧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年两季耕作制度,小麦在夏季收获后必须立即种植秋粮,收割和播种的时间仅有10-15天,称为“双抢”即抢收抢种。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成为农民处理秸秆的首选,在图2(b)季节,无论秸秆焚烧的区域范围、还是焚烧强度,均远远大于其他季节。

图22003-2010年中国四季农作物秸秆焚烧时间和空间分布(a-春,b-夏,c-秋,d-冬)

1.6 秸秆就地焚烧的危害

秸秆就地焚烧对环境危害极大。图3为2006年中国秸秆焚烧一氧化碳排放分布遥感图,图3和图4显示秸秆焚烧时产生大量粉尘以及未燃烧完全的碳氢化合物。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形成了气溶胶,处于介稳状态。当空气湿度较大时,焚烧产生的微小颗粒物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气,此时雾气液滴是固液两相混合物,呈灰白色,即为结合形成的雾霾。雾霾中液滴浓度小于雾,液滴比重也小于雾,因此可以将秸秆焚烧产生的微小颗粒物带到更高的空间高度和更为广泛的区域,也大大延长了颗粒物的沉降时间。雾霾产生的原因很多,农作物就地焚烧即为其中之一,虽然总量不大,但是秸秆就地焚烧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比较集中,燃烧不充分产生的大量粉尘分散在空气中,成为气溶胶,难以散去。所以秸秆就地焚烧在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时间段内,将对雾霾的产生起到显著的作用。

图32006年中国秸秆焚烧一氧化碳排放分布[9]

图42014年1月河南省周口市某村秸秆焚烧现象

(笔者实地调查)

检测数据表明,就地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秸秆就地焚烧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还严重地浪费了资源,我国每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可收集秸秆被废弃及焚烧。这些秸秆的有效利用,不仅需要当地政府出台相应政策,而且还需要一个与之配套的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2 秸秆就地焚烧治理对策

2.1 对策设计思路

目前,各地政府对秸秆焚烧主要采取的策略主要是“堵”,颁布禁令,禁止就地焚烧秸秆,但这种做法不能从跟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剩余秸秆依然无法得到妥善处理,除了就地焚烧,农民没有更好的处置剩余秸秆的利用途径。所以我们设计对策的思路主要是“疏”,即以政策引导,开创秸秆回收利用市场,引导农民把剩余秸秆卖给企业,让企业加工转变为“可再生能源资源”,再由政府出台相应的财税政策予以支持,形成秸秆高值化加工和利用产业链,使“废弃物”变为“资源”、“高值商品”。其结果是一种“疏”、“堵”结合的政策,力求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秸秆就地焚烧现象。

2.2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路线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是利用木质素充当粘合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将松散的秸秆、树枝和木屑等农林废弃物挤压成的固定形状燃料。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具有原料量大、适用范围广、规模适应性强、易于运输和存储等特点,可以明显提高单位体积能量密度和燃烧效率,易于实现产业化和规模使用,大大提高农林废弃物的热效率,是一种低投资、低成本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图5和图6是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例和加工流程 。

图5部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例

图6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加工流程

传统的薪柴炉灶热效率一般在5%-8%,经过技术改造的省柴节煤灶的实际使用热效率也只能达到15%,而使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高效炉具的热效率可以达到60%-80%。这种燃料燃烧时黑烟少、火力旺、燃烧充分,烟气中未燃烧充分的C颗粒和SO2、NO2等腐蚀性气体较少,因此对炉具的腐蚀相对较小,对环境污染程度较轻 。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符合我国农业资源特点,相应的设备和工程建设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而且这项技术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应用,具备了产业化条件,并具有潜在的足够大的应用市场,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将是利用剩余秸秆的有效方式。图7显示我国压缩成型秸秆燃料产量在逐年递增。

图7近年全国压缩成型秸秆燃料产量

2.3 具体建议

针对目前中国农村秸秆就地焚烧现象严重,同时在企业中存在大量污染物排放较高的燃煤锅炉,造成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建议:

1)政府制定更为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

2)政府在农村地区加强对禁止就地焚烧秸秆的宣传力度;

3)政府出台鼓励和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及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4)政府对进行锅炉改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2.4 对策建议的可行性分析

2.4.1 技术可行性

现在生物质能固体成型燃料的生产设备,如压块机、粉碎机、锅炉等,已有成熟的技术,并投入了实际使用。相应的技术体系、产业模式也都趋于完善。

2.4.2 经济可行性

我们分别从对策建议所涉及的农民、企业和政府等利益相关方,以及从普通公众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各利益相关方是否能够受益,当各方均能受益时,则认为对策建议可行。

1)对于农民。我们在河北省固安县3个村对农民家庭进行走访,并做了问卷调查(农村秸秆资源问卷调查表见附录)。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员普遍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导致当地农户普遍劳力不足。由于秸秆历来被认为是极少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所以就地焚烧这种最为简单的处理秸秆的方式,成为当地农民的首选。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如果有人收购秸秆,当地农民是愿意出售的。例如,这几个村农民生活水平较为贫困,农民愿意以一吨100元的价格(在全国属于较低价格)出售秸秆。因此保守估计,如果全国范围每年2.15亿吨剩余秸秆全部得到回收,就有215亿元转化为农民收入,这将大大增加全国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在此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为企业收购秸秆的中间人。一吨秸秆的收集、运输、储存等环节大约需要一个劳动力工作两天,按每个全职劳动力每年工作200天计,2.15亿吨秸秆利用过程的初级环节就将为农村增加约200万个工作岗位。这些工作使农民无需到外地打工,做到“离土不离乡”,势必会受到农民的欢迎;

2)对于企业。在出台更为严格的环保指标后,仍然坚持使用燃煤的企业将会比使用秸秆燃料的企业花费更大的成本来达到环保指标。此外,使用燃煤而不对烟气排放系统进行改造,还可能增加企业运行的社会成本,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如处在华中地区的郑州某洗浴中心,原先用煤烧热水,排放大量浓烟和粉尘,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居民经常向环保部门投诉,致使洗浴中心不时遭到有关部门的处罚和查封。更换了生物质燃料锅炉后,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再没有居民投诉,从而使洗浴中心可以正常营业,生意兴隆,实现了环境保护和自身利益的双赢。目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可以预见政府将会出台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同时也将加大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使用高污染燃料的企业必将会付出较高的代价,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燃煤企业在环保改造时也可以选择使用清洁的天然气,但由于天然气锅炉的运行成本远远高于秸秆燃料,因此,从长远看,使用秸秆燃料替代燃煤,是目前燃煤企业环保改造时一个更为经济的明智选择。燃煤锅炉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投资和运行效果对比,及烟气净化系统运行成本对比见表1与表2。

设备名称 投资(万元)

燃煤锅炉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

锅炉 48.50 48.50

辅机 19.78 20.97

除尘系统 2.00 2.00

脱硫系统 湿式脱硫3.26 布袋除尘27.50

合计 73.54 98.97

烟气硫含量 脱硫前1000mg/m3 脱硫前5mg/m3

烟尘浓度 除尘前19000mg/m3 除尘前60~70mg/m3

注:按锅炉容量10吨/时计

表1 燃煤锅炉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投资和运行效果对比表

运行费用 运行成本(万元)

燃煤锅炉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

更换布袋 0.00 6.00

脱硫剂 9.50 0.00

水电费 2.50 1.00

合计 12.00 7.00

烟气硫含量 50mg/m3 5mg/m3

烟尘溶度 100mg/m3 20mg/m3

注:按锅炉容量10吨/时、年运行5000小时计

表2 燃煤锅炉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烟气净化系统运行成本对比表

对于生产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的企业,其经济效益将在秸秆固体成型燃料拥有庞大市场后得到极大改善。以山东省某一秸秆成型燃料企业项目为例,此项目年产2000吨秸秆成型燃料,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150万元,设备折旧时间为10年。企业以200元成本(包括收集和运输成本)从当地农民手中收集秸秆,加上水电、场地、人工、包装、销售及其他费用,每吨成本约为345元。市场销售价为450元每吨,毛利润约为105元每吨,企业只需约7-8年即可收回成本。可见,在秸秆市场得到完全开发后,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的工厂将增多,技术也会逐渐发展,设备成本会降低,其经济前景会越来越好;

3)对于当地政府。实行这项政策可以改善当地环境,其生态环保效益不可小觑,并且还可节省化石能源,同时可以增加就业率。由于该政策将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自然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从而提高政府声誉,成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绩;

4)对于广大的公众来说,企业减少燃煤而改用生物质能源,最明显的结果是烟尘、雾霾的减少,从而改善环境,因此也必将得到民众的赞同。

总的来说,在有大量剩余秸秆资源、拥有较成熟的处理技术、以及利益相关方和公众支持的地区,考虑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的效益,这种剩余秸秆治理方案是可行的。

3 结论与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秸秆就地焚烧不但对空气质量和人们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为解决此问题,要从根源入手。建议:首先,当地政府可制定更为严格的环保指标,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促使使用高污染锅炉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同时在农村加强就地焚烧秸秆危害性的宣传力度。其次,对从事秸秆能源化利用产品生产的企业予以财税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增加农村剩余秸秆的收购量,为农民增加收入;最后,给予企业燃煤锅炉改造提供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为秸秆能源化产品开辟市场,形成秸秆能源化利用产业。

本对策方案标本兼治,因而是可行和有效的。将秸秆加工成固体成型燃料可使多方受益,既从根源上杜绝了秸秆就地焚烧,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危害,又使原本被废弃的秸秆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秸秆这种生物质能源。企业经济上获得效益,政府则创造了就业机会且改善了环境,农民也增加了收入。同时煤炭使用的减少将有利于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该对策建议实施后,我国秸秆剩余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推动企业革新,促进经济和市场良好发展;同时,还能减少污染烟尘排放,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终形成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产业链,使链条中的各方实现共赢,协同发展。

建议各地政府抓住目前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利用的有利时机,尽快开展相关工作,切实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润青,秦世平,等.中国生物质能技术路线图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韩文科.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生物质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3]苏伟. 清洁发展机制读本[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雅克・范鲁,等.生物质燃烧与混合燃烧技术手册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秦世平等. 生物质成型燃料规模化项目可研编制方法与实践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6]曹国良,张小曳,郑方成,王亚强.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量的估算 [J].北京:资源科学,2006,28(1).

[7]毕于运,高春雨,王亚静,李宝玉.中国秸秆资源数量估算[J].北京: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

[8]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胡金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北京:农业工程学报,2002,18(3).

秸秆市场分析范文5

一、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分析

1、农作物秸秆资源状况。

太原市农作物主要以玉米、谷子、薯类、蔬菜等作物为主。据统计,太原市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薯类及油菜、蔬菜等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75.6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27.51万亩。在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玉米占44.64%,谷子占6.89%,小麦占2.50%,高粱占1.19%,水稻占0.16%,豆类占6.67%,薯类占6.92%,其他占3.77%,油料占3.00%,蔬菜占24.26%。从作物秸秆生产量看,全市农作物秸秆生产总量约为429600t,其中:玉米占66.64%,蔬菜占21.95%,小麦占2.59%,谷子占2.49%,高粱占1.68%,水稻占0.18%,豆类占1.85%,薯类占1.50%,其他杂粮占0.73%,油料占0.39%。

2、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秸秆作为农作物的重要农副产品,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造纸、建材、食用菌等工副业生产的资料。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不断完善和推广,秸秆用作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产业化利用等领域得到了较快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进程,秸秆综合利用的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太原市对各类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量为36.17万t,综合利用率为84.19%,主要利用方式为秸秆肥料化利用和饲料化利用,这两种利用途径的利用量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94%以上,秸秆用作食用菌基料和工业原料的产业化利用领域也有涉足,但比例很小。从全市的总体情况看,秸秆饲料化利用量约17.52万t,占秸秆利用总量的48.44%;秸秆肥料化利用量约16.55万t,占秸秆利用总量的45.76%;秸秆能源化利用量约1.98万t,占秸秆利用总量的5.47%;秸秆原料利用量约0.12万t,占秸秆利用总量的0.33%。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秸秆的资源性认识不足,效益性差。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日益改善,煤、天然气、煤气、电磁炉等先进取暖烧饭设备,正逐渐取代秸秆柴草而进入百姓人家,大量秸秆失去了原有的用途而被废弃,一些地区没有把秸秆真正作为资源来看待,加之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一些群众对秸秆还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等的好处认识不够,对秸秆用作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及工业原料等产业化发展的价值和综合利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缺乏应有的重视,更由于一些群众对焚烧秸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这就直接导致了不但没有充分发挥出秸秆作为资源的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反而造成了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双重损失。

(2)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单一,附加值低。

目前,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所采取的方式和途径还较为原始和传统,秸秆能源化利用主要是薪柴,气化利用比例较低;秸秆生物转化的利用量少,仅为0.12万t;工业化利用主要是少量草制品编制,秸秆利用量也仅为0.02万t,其他工业化利用方式基本上是空白。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未能充分发挥出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目前,全市秸秆综合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布局零散,利用方式单一,综合利用的规模小,未能形成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格局,更没有形成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循环模式,产业链条短、循环性差。现有的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栽培食用菌等利用方式,都急需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4)秸秆综合利用市场空间小,有待进一步开发。

秸秆的市场化经营、工厂化处理,能够为秸秆大规模综合利用提供新的途径,也可为广大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意识没有得到深入普及,人们对秸秆的资源性、效益性认识缺失,从而使得秸秆综合利用还没有引起广大农户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直接导致秸秆综合利用资金投入有限,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利用途径单一等落后局面。

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措施

1、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

要把积极发展规模养殖,推广秸秆养畜,作为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举措,各地尤其是重点乡(镇)要围绕奶牛、肉牛养殖,加快农作物秸秆青贮技术推广应用,做到足额青贮,努力扩大青贮数量。还要通过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实现秸秆过腹还田,进一步拉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积极引导和支持专业合作组织与养殖场和农户签订合同,搞好农作物秸秆购销和运输等服务。

2、大力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

要把实行农作物秸秆还田作为节本增效、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方法,作为农作物秸秆禁烧、消除火灾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手段,各县(市、区)要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巩固现有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还田比例,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和发展农机民营专业组织,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还田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

3、努力开发农作物秸秆工业化利用途径。

在满足农业和畜牧业需要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空间。要积极扶持以农作物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也非常高,是发展农作物秸秆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好项目,非常适合在农户中推广,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和各类专业组织发展以农作物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推动农作物秸秆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效益优势,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秸秆市场分析范文6

关键词秸秆还田;现状;原因;对策;江苏泰兴

实施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可减少因秸秆焚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从而达到生态环保、提高地力、实现增产的目的。当前制约秸秆还田工作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高、大型机械缺乏、农民投资意愿低。因此,加大财政机械补贴和农户秸秆还田补贴,实现秸秆全量还田将成为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净化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1泰兴市秸秆还田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泰兴市加大了秸秆禁焚力度,加快了秸秆还田工作的开展,多形式的秸秆还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9年全市秸秆还田面积9 000hm2,其中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5 333.3hm2,人工还田面积3 666.7hm2。但总体而言秸秆还田投入尚不足,推广不力,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具体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一次性投入较大。秸秆机械化还田配套机械资金一次性投入量大,机械利用率低,成本回收周期长,多数机手不敢投入。二是技术不完善,秸秆还田效益低。近年来泰兴市在张桥、古溪、分界等乡镇的稻、麦生产上进行了秸秆还田示范。从示范结果来看,秸秆还田质量不高,影响当季作物栽插质量与播种质量,秸秆还田后作物相应的管理技术不到位,不能充分发挥秸秆还田效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物的生长。三是推广力度小,秸秆还田工作进展迟缓。由于秸秆还田宣传力度小,行政推动力弱,广大农户对秸秆还田认识模糊。泰兴市秸秆还田工作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无法形成气候与规模,2009年全市秸秆还田实施较好的乡镇,其还田面积仅占该乡镇总种植面积的30%左右。四是部门间协作少,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秸秆机械化还田需要农机、农艺技术的配套及整合,需要农机部门、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间的大力协作。实际操作中部门间的沟通较少,导致一些秸秆还田技术措施难以完善、到位。

2对策

2.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秸秆还田工作有序开展

秸秆还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农机与农艺结合,还涉及到机手与农户、政府与职能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为确保秸秆还田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政府要将秸秆还田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惠农支农的有效载体、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1]。

2.2强化多元投入,打破秸秆还田制约瓶颈

秸秆还田机械数量有限、功能欠佳是泰兴市大规模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瓶颈[2]。对此市政府一是要积极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农业发展基金、财政支农资金和科技扶持资金等多项投入,对农机购置进行适当的补贴,对秸秆还田的农户进行适当经济补偿;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完善多元投入、促进秸秆还田工作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到秸秆还田工作中;三是积极引导鼓励外市县机手到泰兴市进行秸秆还田跨区作业,以弥补该市机械拥有量的不足。

2.3抓好技术攻关落实,夯实秸秆还田工作基础

秸秆还田投入是关键,技术是基础。加强技术攻关,完善秸秆还田技术体系[3]。一是研究秸秆还田的适宜条件。组织有关部门从泰兴市的气候、土壤、种植制度、农业投入产出比、机械化拥有量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泰兴市实际的秸秆还田技术方案,确保秸秆还田工作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操作上简便;二是研究秸秆快速降解新技术。泰兴市农业种植以稻麦两熟为主,水稻种植方式多以直播稻为主,生长季节较为紧凑,另外泰兴市土壤质地以砂壤土为主,秸秆覆土还田后降解慢,秸秆腐烂过程中还会对当季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泰兴市涉农部门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探索高砂土地区稻麦秸秆快速分解方法及技术。此外,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通过开办技术培训班、科技入户、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形式将秸秆还田技术讲解到位;充分利用泰兴市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强化技术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2.4加强多模式秸秆还田,扩大秸秆还田覆盖率

秸秆还田模式多种多样,其还田效果有所不同,技术要求也不相同[4]。在实际操作中要因地制宜加以开展,做到机械化还田与人工还田相结合、秸秆田面还田与覆土还田相结合、全量还田与半全量还田相结合,确保秸秆还田工作顺利开展,从而彻底消除秸秆焚烧现象。

2.5抓好秸秆还田典型建设,推进秸秆还田工作全面开展

秸秆还田示范方是展示秸秆还田技术的样板方,也是探索完善秸秆还田技术体系的试验方。通过秸秆还田千亩片、百亩方的建设,让广大农户到现场观摩、学习。在秸秆还田示范方建设面积上,泰兴市上下要力求达到市有66.7hm2、乡有6.7hm2、村有667m2,在示范基地上集成优化秸秆还田技术,开展多模式秸秆还田,发挥好以点带面示范效应。

3参考文献

[1] 崔雁乐,程学峰,魏贤斌.水稻秸秆还田后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化农业,2008(11):39-40.

[2] 张也庸,尹春建,喻旋,等.浅析机械化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及应用[j].现代农业装备,2009(7):59-60.

[3] 陶永香.水稻秸秆还田后栽培技术要点[j].北方水稻,2007(5):50-51.

秸秆市场分析范文7

关键词:绿色能源 秸秆发电 节能环保 效应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常规矿物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逐渐恶化,世界许多国家将目光逐渐转移到了具备可再生、环保、可转化等优点的绿色能源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注重农村新型绿色能源的利用,特别是秸秆为主的生物质能源,在环保创收中效益明显,逐渐推广普及

一、生物质能源项目的市场前景

⑴ 目前,绝大部分农作物秸秆因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就地焚烧于农田,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而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如发生在成都双流机场和首都机场的烟尘事件。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改变原来直接燃用秸秆薪柴烟薰火燎的炊事取暖局面,以生物质可燃气作为他们的生活能源,就会改善其卫生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劳动强度。

⑵ 众多粮食、木材、茶叶、果类等加工厂,每天都有大量的谷壳、锯末、木屑、果壳等废弃物产出堆放,利用生物质气化技术将其转换成可燃气,生产出优质能源,变废为宝,可谓一举两得。

(3) 我国的边远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多属于缺电、少电地区,可将生物质气化发电,或供热可自产自用。

(4) 事买上,农村绿色能源之所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优势在于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获得取之不尽的能源,而且具有保护环境,节省资源的功能。

二、秸秆回收再利用对农村的效益

1、解决乡镇农村剩余劳动力。每个回收加工站都可以吸引部分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据村委会方透露,一个回收加工点可以吸引十几个劳动力,劳动力的收入在本地也属于中等水平。

2、减少环境问题。具体来说,秸秆回收加工项目可以减少大量固体废弃物堆放,减少秸秆还田就地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

3、减少安全隐患。据我们了解,农村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的长期堆放可能会在冬季天气干燥的时候自燃,给村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4、增加农民收入。过去农作物秸秆主要应用于薪柴燃烧,而将秸秆卖给回收点后会得到一定的收入。

三、带来弊端

(1)在村内设立的秸秆回收定点加工厂产生了大量秸秆飞絮随风飘到附近村民家中,造成一部分村民特别是儿童过敏鼻痒,身体不适。

(2)秸秆垛受雨淋湿再被阳光暴晒后产生一些难闻气味,传到附近村民家中,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

四、发展建议

1、 强化贯彻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 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秸秆的种类和分布,统筹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稳步推进,重点抓好秸秆禁烧及剩余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进一步优化秸秆综合利用结构和方式,分类指导,逐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

科技支撑,试点示范。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共性和实用技术难题,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并积极开展试点示范。

政策扶持,公众参与。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利用价格和税收杠杆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形成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3、 推进产业化工作

加强规划指导。开展秸秆资源调查,编制秸秆综合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资源分布情况,统筹考虑综合利用项目和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秸秆收集体系。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县、乡(镇)人民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建设必要的秸秆储存基地,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加强技术与设备研发;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实施技术示范和产业化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利用方式。种(养)植业综合利用秸秆: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和机械化直接还田、生产优质饲料、食用菌生产。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沼气)、热解气化、固化成型、炭化、纤维素制燃料乙醇。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生产非木纸浆、人造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以及秸秆饲料加工业和秸秆编织业。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制定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秸秆燃料乙醇制备技术以及秸秆收集贮运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给予适当补助。将秸秆还田、青贮等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技术应用和生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等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秸秆处理机械给予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特别关注税收和价格优惠政策:把秸秆综合利用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与扶持的范围,针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同环节和不同用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价格政策。

5、 做好保障措施

落实地方政府责任。要把秸杆综合利用和禁烧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工作内容,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目标。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建立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农业部――规划编制;农业部――秸秆资源调查;科技部要会同农业部――技术研发和推广;财政部――财税优惠政策;环境保护部――秸秆禁烧。

严格禁烧监管执法。明确秸秆禁烧范围。加强对秸秆禁烧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大实时监测和现场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规焚烧行为。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提高公众对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认识水平与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杜玉侠《谈绿色环保农林生物质发电》[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01)

[2]张义斌 《生物质发电产业惠及“三农”》[J]. 农机科技推广 , 2006,(08)

[3]田宜水.《试论农村能源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 中国能源 , 2005,(01)

秸秆市场分析范文8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问题;对策;湖北宜昌;夷陵区

中图分类号 S2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58-02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的观念越来越被全社会认同。禁止焚烧秸秆,科学高效地利用秸秆资源,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将秸秆资源优势转化为可见的经济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村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和途径。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促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宜昌市夷陵区找准秸秆综合利用的切入点,因地制宜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拓宽秸秆利用途径,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

1 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

夷陵区是以柑橘、茶叶和粮食作物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农业大区,传统粮食作物和其他类型经济作物占有相当比重,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秸秆资源丰富。2016年度,全区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达7.79万hm2,可收集秸秆资源总量约37.91万t。其中,玉米秸秆量约16.15万t,占42.6%;水稻秸秆量约6.86万t,占18.1%;油菜秸秆量约3.06万t,占8.1%;蔬菜秸秆总量约6.67万t,占17.6%;薯类秸秆量约3.62万t,占9.5%;其他秸秆量约1.55万t,占4.1%(图1)。

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运作机制,努力开拓秸秆综合利用渠道,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总量达34.24万t,占全区可收集秸秆总量的90.3%。秸秆全量还田25.31万t,利用率66.8%(其中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利用7.71万t,利用率22.5%;腐熟剂熟化还田4.42万t,利用率12.9%;其他自然还田量13.18万t,利用率34.8%);饲料化利用5.85万t,利用率15.4%;能源化利用1.06万t,利用率2.8%;基料化利用1.0万t,利用率2.6%;工业原料化利用0.5万t,利用率1.3%;肥料化利用(传统沤制农家肥)0.5万t,利用率1.3%;未利用的秸秆量约3.69万t,占可收集秸秆资源总量的9.7%(图2)。

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

3.1 大力推行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推行全量还田

农作物秸秆由于收获季节性强、产生量大、分散,收集储运难度大、成本高的特点,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因此,秸秆全量还田是目前就地解决秸秆出路问题的最直接的手段[1]。研究表明,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对提高作物产量有利。夷陵区大力推行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主要推广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收获技术和腐熟剂熟化还田技术,全区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面积4.70万hm2,还田量25.31万t,还田率达66.8%。

3.1.1 重点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收获技术。以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为主要抓手,强化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对农民购置还田机械实施补贴,由区财政挤出专门资金,对新报装的秸秆粉碎还田机具实行叠加补贴,每台再增加补贴2 000元,补贴范围做到全区无缝隙全覆盖,全区现有的47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全部加装了秸秆粉碎装置。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对外来收获机械加强出入口的监管,没有粉碎装置一律不准下田作业,全面提高秸秆粉碎还田水平。全区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收获技术示范面积达1.33万公顷次,消化农作物秸秆约7.71万t。

3.1.2 以项目实施为纽带,促进秸秆腐熟剂熟化还田利用。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开展秸秆肥料化利用新技术示范。2016年度实施“夷陵区农作物秸秆还田腐熟项目”,采购秸秆腐熟剂233.24 t,实施秸秆腐熟还田技术面积达 6 666.67 hm2。通过项目的实施,消化农作物秸秆约 4.42万t,增收稻谷547.5 kg/hm2,平减少化肥投入225元/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引导力度,增加秸秆附加值

充分结合现代畜牧养殖,大力推广秸秆青贮、秸秆养畜新技术,积极推行秸秆过腹还田,提高秸秆转化率,推进畜牧业向养殖生态化、资源循环化发展[2]。加大秸秆饲料化工作力度,协助鸦鹊岭、龙泉、小溪塔的奶牛场开展玉米秸秆青饲料收贮达2万t;协助“夷羊盛”和黄花镇“老高荒”等养羊专业合作社开展干枯玉米秸秆饲料的收贮等工作。全区秸秆饲料化利用量_5.84万t,有效提高了秸秆附加值。

3.3 促进秸秆工业化利用

积极探索水稻秸秆深加工利用,发展水稻秸秆生产草帘、草绳等转化深加工企业,通过工业化、市场化途径解决水稻秸秆出路,同时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在鸦鹊岭镇发展水稻秸秆加工企业9家,这些加工企业全年满负荷不间断生产草帘、草绳,用于蔬菜大棚生产、柑橘购销转运、花卉苗木生产等众多生产流通领域,产品畅销武汉、宜昌、荆州等周边大中城市,市场前景一片广阔。鸦鹊岭镇9家草制品加工企业每年消纳5 000 t水稻秸秆,解决666.67 hm2水稻秸秆的出路,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

3.4 鼓励基料化利用

鼓励区内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农户推广应用玉米、大豆秸秆袋料栽培食用菌技术,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产品,其投资少、见效快,受到农民欢迎。全区食用菌生产利用秸秆资源量约1万t,开辟了农作物秸秆增值利用的有效途径。

3.5 能源化利用

全区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层次较低,秸秆能源化利用总量约0.5万t,主要用途为传统农户炊事燃料,秸秆生物质能源、秸秆气化、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有待进一步探索发展。

4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技术集成化程度低

近年来,夷陵区农业持续保持高产稳产,农作物秸秆总量在增加,而且秸秆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单一技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问题。目前,秸秆综合利用受农艺、工艺措施不配套的制约,秸秆气化、秸秆肥料、秸秆建材等工业化利用程度低,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弱,加工成本高、效益低,消化秸秆的数量有限。综合利用集成化技术相对滞后,没能完全解决秸秆转化难题,秸秆过剩现象犹存[3]。

4.2 季节矛盾突出

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时期,正处于农村抢收抢种大忙时节,换茬时间短,需要大量劳动力。加之近年来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剩余农民大多年龄偏大,难以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得秸秆收集困难、还田成本高。秸秆分散在千家万户,通过人工收集,较难以运输和存放;而秸秆的售价较低,再加上运输等费用,综合效益较低,农民自觉收集农作物秸秆的积极性不高,选择直接废弃或焚烧秸秆的现象依然存在。

4.3 资金投入不足

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短期投资大、长期见效益的工程。尽管这几年国家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尚未形成稳定有效的投入机制和盈利机制,农民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开发和企业的发展。由于缺乏有效资金的投入,目前部分相对成熟的技术还停留在成果库里,不能很好地推广[4]。

5 稳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对策

5.1 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继续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先进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开展技术创新,力争“十三五”期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重点抓好秸秆全量还田肥料化利用,进一步提高肥料化利用率,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和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积极拓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大力推广“三贮一化”(青贮、半干青贮、微贮和氨化)技术和秸秆养殖技术;积极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拓展食用菌栽培、秸秆秧盘育苗、花木基质、草坪基料、温室大棚育苗等利用途径;稳步推进秸秆原料化利用,提高秸秆工业化利用水平;探索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试验发展秸秆沼气(生物气化),开拓秸秆能源化利用新途径。

5.2 积极建言献策,争取政策支持

积极向区政府建言献策,争取区政府统一领导和政策支持,以政府引导、财政支持、项目带动等有效形式,统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打造秸秆C合利用产业链。拓宽财政资金引导范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研究作业机具补贴、还田作业补贴、施用秸秆腐熟剂还田补贴、收储体系建设补贴、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新建企业补贴等多层次补贴的对象、范围、标准和操作规程,提高补贴资金效率。研究产业化项目支持政策,积极培育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主体,鼓励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企业[5-6]。

5.3 加大宣传力度,群众自觉参与

通过电视、短信、报纸、宣传册、群众大会以及示范等形式在秋收和夏收季节开展针对性的宣传,让农民充分了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好处,理解支持并自觉加入到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事业中,早日实现农业生产环境友好、农业资源永续利用的目标。

6 参考文献

[1] 韦茂贵,王晓玉,谢光辉.中国各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资源量及其时间分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6):32-44.

[2] 彭春艳,罗怀良,孔静.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与利用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14-20.

[3] 陈明波,汪玉璋,杨晓东,等.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14(12):66-69.

[4] 方放,李想,石祖梁,等.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结构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2):228-234.

秸秆市场分析范文9

关键词 秸秆;节能环保;一次性餐具

中图分类号S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8-0051-02

1 概述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一次性餐具早已成为众多人群每天必需的消耗品。市场需求量的增长,使一次性餐具的质量安全及废弃餐具对现有环境的潜在威胁等问题日益突显,尽管我国在2001年《关于餐饮企业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通知》,但其凭借着重量轻、保温耐压、价格较低等优势,仍占领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而发泡餐具对人体及环境所会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它的过度使用,加重环境负担,与我国近年提出的“节能减排”背道而驰。“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环保替代品应运而生,秸秆绿色环保饭盒以其易降解、可回收利用、污染物排放少、原料清洁且来源广泛、对人体无毒害等特点,向世人展现它环保、卫生、价廉和节约资源等一系列的优越性。

2 我国农区秸秆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农作物的年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而随着农作物产量的不断增长,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秸秆,使我国也成为了秸秆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对这种秸秆有机资源的如何再生利用成为人们逐渐关注的焦点。

2.1 秸秆还田

秸秆具有极高的肥料资源价值和较高的养分含量。据研究,农作物秸秆平均含氮0.6%、磷0.3%、钾1.0%、碳40%~50%,此外还含有机质和微生物等。通过机械直接还田、覆盖还田、堆沤腐熟还田和过腹还田等几种方式,利用秸秆的肥料资源价值,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污染,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然而秸秆直接还田后,由于土壤中大量微生物会与农作物争夺氮磷等养分,引起作物减产及死亡,因此需要适当施加一些氮肥或磷肥,造成秸秆还田成本的增加,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周期较长,不能作为直接当季作物的肥源。

2.2 秸秆作饲料

秸秆含有粗纤维、矿物质及少量的蛋白质和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约有50%生物量贮存于籽粒中,其余的均存在于秸秆中。由于秸秆这种特殊的营养结构,使得秸秆常用来作为饲料使用。

然而,秸秆的利用过程中,受到饲料种类及生产目的的影响,随经物理方法处理,秸秆仍存在消化效率低、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少等问题。此外,通过碱化、氨化等化学处理后,营养价值虽有提高,但生产成本较高,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使其利用和推广受到限制。

2.3 秸秆作燃料

秸秆的热能大约相当于标准煤的一半,具有较高的热值,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很大一部分地区直接用秸秆作燃料,从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煤炭资源的消耗。但是焚烧秸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气质量下降,且易诱发火灾,大量焚烧,尤其在夜间,甚至会造成市区与郊区的热岛环流,辐射逆温,造成市区严重的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此外,焚烧秸秆造成生物能源的浪费,使生态系统失衡。因此,秸秆焚烧导致养分损失和环境污染问题是目前秸秆综合利用中的棘手问题之一。

2.4 秸秆作为工业原料

经过气化、发酵等处理后的秸秆可作为工业原料来利用。秸秆气化技术是将粉碎后的秸秆通过干馏气化炉设备的高温热解,经干馏、热解、气化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可燃性混合气体,因此,可以农区产生的大量秸秆作为气化原料,通过集中供气的方式向农民提供燃气。秸秆制沼气技术主要是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混合发酵制成沼气,这样不仅可消耗大量的秸秆,同时也解决了农村燃料不足的问题。

近几年,沼气示范工程在我国逐渐增加,但以农作物秸秆作原料在技术上仍存在发酵设备复杂、反应条件苛刻、原料利用率低、能耗高、产气率较低等问题。

3 秸秆餐具的比较优势

1)秸秆属农作物废弃物,来源广,产量大,可就地取材,并且较传统一次性环保餐具,如淀粉类、纸质类餐具,材料成本低,无污染,易被环境降解。同时,该产品具有优于发泡塑料和纸制餐具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优良的强度、挺度,还耐油、耐热、耐酸碱、耐冷冻等性能;

2)无毒无害,绿色环保。产品原料均为绿色植物,制作过程中无废液,毒气和废渣的污染,生产用水可循环使用。使用过的饭盒经回收通过粉碎处理,可被作为家畜饲料、助燃料等再利用,或被自然自行降解为有机肥料;

3)制作餐具的过程中使用的面粉、米粉等或者他们的混合物等均属于天然化合物,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具有无毒,无害及降解性能;

4)国内制作工艺成熟,具有流程短、投资少等优点,可用于批量生产,并且品适用性强,可根据需求加工成各种形状,方便美观,弥补了纸质餐具硬度差不易塑型的缺点。

4 工艺流程

4.1 基本原理

秸秆绿色环保餐具原理是原材料秸秆经过清洗晾晒后进行精粉碎和粗粉碎,使其成为粉状物料,选择无毒害的淀粉胶体或碳水化合物胶黏剂与粉状物料和水进行混压,将餐具预压成型,在排气将制作中产生的水蒸气排尽后进行保压成型。

4.2 原材料的选择

秸秆具有密度小、来源广泛及模量小等特点,并在切割、压缩和粉碎等加工过程中体现出抗拉、抗压及抗剪切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性能,可以在餐具中起到骨架支撑作用。基于以上种种优势,故在制作过程中选择麦秆、秸秆等作为产品的主要原材料。

4.3 粘合剂的选择

根据一次性餐具本身的特性及其工艺配方,所选用的粘合剂需满足无毒害、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等条件。秸秆环保餐具在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粘合剂属天然化合物,淀粉在经过适度的氧化后,其分子结构和性质均发生改变,以此控制淀粉的溶解性和粘性,而聚乙烯醇属可降解热塑性高分子粘合剂,耐冲击、黏度好、无公害等优点,可作为辅助粘合剂,以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

4.4 工艺流程

以植物粗纤维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快餐具在工艺上主要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工艺路线(图1、图2)。目前通常选用干法生产。

5 植物纤维素环保餐具推广的社会意义

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素质与时俱进,国家逐步禁止使用塑料制品并提出一般可降解材料的升级换代,在全降解材料制品及其工艺装备的商机和市场潜力逐渐被认可与发掘的同时,其巨大的社会价值也初现端倪。

5.1 延长农业产业链

植物秸秆不同于淀粉制品,不浪费粮食,不需要单独生产,同时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优化资源能源结构,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以其为原料来进行物质生产,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围绕其产生的收购、贮存、加工、销售、运输等环节,可以增加农村的就业岗位。

5.2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塑料制品在旅游区、水体、景观、道路和农田土壤中散落,进入环境后很难降解,并且会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持水性能大大下降,对生态系统造成深层的长期的问题。传统一次性餐具的原材料获取会造成粮食和森林资源的极度开发,相比于此,秸秆餐具节约资源,生产过程相对环保,排污量较小,进入环境后可以被充分降解,不会对动物和土壤造成伤害,且密度相对较大,不会随风飞起损害市容市貌。

5.3 减轻对城市人群健康的威胁

秸秆焚烧是当下屡禁不止的市政问题之一,不仅破坏环境,对人体的健康也将造成极大危害。这种“放错地方的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将减轻焚烧对大气环境容量的负担,优化城市生活环境,减少人体健康威胁。而以秸秆为原料制作餐具在解决废弃的秸秆的处理和再利用问题的同时,避免焚烧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危害,而且给农区居民增加了部分收入,消灭城市人群健康的一个巨大隐患。

6 前景及展望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性餐具消费市场,一次性发泡餐具被明令禁止后,我国快餐市场对可降解餐具的需求急剧增加,秸秆绿色环保餐具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成为消除白色污染的有力武器。秸秆绿色环保餐具顺应社会进步和时展的趋势,将废弃的秸秆作为一种巨大可再生资源来推广和普及,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民生活状况,减少部分人员的大量流动问题,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之相关的秸秆利用产业也将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单位GDP能耗下调的目标相符,因此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郭东宇,陈赟.一次性可降解餐具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

[2]牛丽明,傅相锴,杨新斌.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的研制开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3]郑凤英,张英珊.我国秸杆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综合利用前景[J].西部资源,2007(1).

[4]江霞,叶勇.秸秆制环保餐具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J].四川环境,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