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集锦9篇

时间:2023-06-27 16:05:48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1

关键词: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归纳了培养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使教师对于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早抓,从七年级学生进校就开始扎实抓起。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来自周边的几个学校的不同班,由于各个小学的差异,学习的方法、习惯等都可能存在不同之处,可以说,七年级上期新编的班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方法、习惯等激烈冲突、协调、认可的“激战”期,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绝好时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随着数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我们也需要抛弃学生在小学的一些不科学的学习习惯,培养更适应于初中学习的习惯。

(二)教师的数学修养和数学习惯是基础。如果数学教师本人不守时,怎样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如果数学教师本人粗心大意、,怎样要求学生细致检查?如果数学教师本人在黑板上乱写乱画,怎样要求学生作业清洁?如果数学教师本人的数学都不“怎么样”,怎样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亲其师,学其道。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也就更容易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反之,师生关系僵硬,学生不买老师的账,怎样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数学学习兴趣常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数学,而七年级上期是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的新学期,对各学科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对数学没有明显的不喜欢,只有在七年级下学期才可能有明显的分化,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这个关键时期起,利用各学习方法、途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五)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引发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更是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保证。如果一个教师专业知识欠缺,课堂如一潭死水,学生怎能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学习习惯的养成取决于教师教学艺术的优劣,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纠正学生不良的习惯,而平庸的教师却举步为艰,这就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在起关键性的作用。

(六)把不良习惯当反面教材。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立的,习惯也不例外,我们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要学会控制和克服投机取巧、懒惰拖沓、粗心大意等不良学习行为。如果我们不控制、克服数学学习中的不良行为,就不可能有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数学反思习惯

学生反思习惯是建立在教师反思教学的基础之上的.教师通过反思教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结果和评价进行再次的认识和验证,进行反复的思考,得到新的反馈,让学习中的怀疑和困惑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反思学习是多方面的,反思学习态度,反思学习过程,反思学习作业,反思评价,等等.对于教师来说,教会学生反思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

(一)疑难处反思

新课程要求数学学科教学应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比如: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ax2+bx+c=0(a,b,c为常数且a≠0).对于这个题目,教师先要让学生思考用哪个公式,其次让学生了解式子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些量,通过学生的反复探究、思考,学生明白了其实也可以通过配方法把公式重新找出来.

(二)差异处反思

教学中,有些学生受思维模式不同的影响,会经常出现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观点,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不受固有思维的束缚.比如:已知线段AB=12,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使BC=8,则AC的长度为多少?学生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让学生通过画图来验证结果,原来至少有三种可能性,其中一种可能性可以排除,结果是有两种可能性.让学生知道“数形结合”方法的重要性.

(三)错误处反思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即使是相同类型的题目,学生依然有做错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来让他们进行反思学习.比如:有些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他们去分母往往漏乘没有分母的项.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错了?无分母的项不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行吗?引导学生反思.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46-02

数学是学习、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基本内容

1.仔细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现行数学教材的内涵十分丰富,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逻辑思维方法等等,都反映在数学教材里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数学教材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喜爱课本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

2.独特的数学思维习惯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度发展的数学思维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培养独特的数学思维习惯的具体内容包括:

(1)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精髓,是数学基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观察法等;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

(2)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发展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上升为一种数学意识,自觉地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型做出思考和判断。

(4)克服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能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墨守陈规,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寻求出创造性、最优化的解题方法。

3.灵活有效优化的训练习惯

教学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课堂学习也好,课外练习也罢,都要养成扎实灵活优化的训练习惯。

一是作业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严防与纠正投机取巧,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二是养成检验的习惯,学生检验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广、思维也就越灵活。三是养成有错自必纠的习惯,强化学习的责任感,以保证学生解答问题的正确率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四是养成练后反思的习惯: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④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⑤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五是养成优化训练的习惯,防止盲目多“练”滥“练”的无效行动。

4.密切联系日常生活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增强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5.个性化学习习惯

学生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尊重这种差异资源实施有效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总结自己个性化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此外,落实学习基本环节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等习惯和其它生理型、心理型、策略型习惯,也是数学学习需要注意培养的习惯。教师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指点迷津要义,督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把每个细节都做得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使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二、培养数学学习习惯的基本策略

1.加强师生心理交往

初中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有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就会形成一个认识上的飞跃,产生预想不到的效果。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种情感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上。情感是一种力量,它不仅具有激发学生求知和愉悦的功能,而且还有心理催化作用。

(1)充分利用课堂心理交往,大面积调节学生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讲,愉悦的心情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而烦恼抑郁则会阻碍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这样的情感不仅影响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和质量,而且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课堂是心理交往的主要场所,充分利用课堂心理交往可以达到大面积调节学生心理的目的。

(2)理情结合,情动先于理教

对一些学习上后进的学生,采用理情结合,情动先于理教的原则。教师对学生真诚地帮助、信任,会化作学生的内心体验,产生一种共同的责任感,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认真解决好两个过渡

(1)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不适应、不熟悉的地方,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初一学生年龄只有十二岁左右,他们有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具体形象的思维。记忆方面,机械记忆大大强于理解记忆,他们习惯于照老师讲的,书上写的去模仿套用解题,而不善于分析思考。针对初一学生特点,教学中注意逐步过渡: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通过具体事例、实物演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培养兴趣。开始阶段,适当讲解,扶放结合,逐步放手。注意教给学生一些适合于初中学习的方法。

(2)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初中代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小学的数学。初中数学课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较强的学科,抽象性也逐渐增大。新学科是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除要做好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工作,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初中学习的轨道外,还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即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3.优化课堂教学变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与习惯,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加以训练培养。决战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1)抓教材处理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数学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是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而获得的。只有把握住教材,灵活处理教材,跳出教材教教材,才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抓知识形成

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要让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重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培养过程。

(3)抓学习节奏

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让学生形成较快节奏的学习习惯。

(4)抓问题暴露

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有用信息,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现时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抓,遗留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补。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3

关键词可塑性;关心;习惯;讨论

刚升入初一的孩子还没有完全从小学那种在玩耍中学习的状态里脱离出来,玩心比较强,而且,处在这个阶段,孩子生理变化快、心理不成熟,他们的行为习惯还没完全养成,他们的学习目标还未明确,他们的学习还只是凭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学习凭兴趣,没有耐习,特别是对数学学科,知识更复杂,更难,遇到难一点的,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的,容易放弃,学习差一点儿并不是能力问题,只是某一阶段没上心,没听而已,稍加努力,学习又马上上来了,学习成绩还未定性,学习的可塑性大。那么如何把他们在学习上的这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呢?

一、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性格,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了解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了解孩子与同学的相处模式

首先家庭环境对学生影响巨大,如今的初中生,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孩子很小就是由爷爷奶奶在家带,老人对孩子只有溺爱,而且只能从生活上满足孩子,无从辅导督促孩子作业,这类孩子也就是如今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管教,个性强,自私,对于学习,怕吃苦,基础差,但一个个都特别聪明,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特别有耐心,而且工作要细致,要将孩子从爸妈那儿得不到的爱补给他,要从生活小细节上教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从约束他乱吃零食上来做起,教他如何与学生相处。这样从关心的角度出发,从细节做起,老师很容易获的孩子的尊重与信任,孩子自然就愿意上这个老师的课,也想去把它学好。这就完成了教育孩子的第一补,为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和感情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什么叫习惯?习惯是人的行为活动特征,活动方式的一种模式化,固定倾向。心理学认为,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完成某种行为的需要。习惯一经养成,简直如“条件反射”一样,是一种不需要强制而超越强制的自然而然的力量。学习习惯就是学生为了完成好学习任务和要求而采取的那种习而常之的行为。学习习惯概括地可包括自学习惯,观察和实验的习惯,以及分析和解决总是的习惯。具体一点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它包含认真新闻记者自然科学教材及课外书籍;认真听课,大胆质疑,准确表达;良好的书写及解题习惯;自然科学实验的精细观察,良好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习惯;整体综合、归纳、分析习惯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学习方法的专家认为,每个人的时间里有80%是由习惯来支配的。由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青少年时期的整个人生道路上是个突变时期,是关键时刻。比较短暂,这不仅增加了学生自我认识的困难,也加大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难度,但也从中说明了在初中阶段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地位。由于初中时期是一生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时期,引导得当,也最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巩固,常常可得益终身。那么学习数学什么样的习惯比较好呢? 应该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对于这一点,要给学生灌输他很聪明,他能解决问题;要告诉他,老师相信他能行,即使现在解决不出来,听老师讲完后也也一定能行,这样他就会很积极的去思考,去听讲;这种心态一经形成习惯,那么他就会在整个数学学习中,不畏难,不畏繁,自信,自强。这是学好数学的基本素养。要培养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愿意去学想去学好数学还要“会”学才能提高数学成绩。这就需要好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当然也是从我的学习经历和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感受到的:讨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1)老师上课多以讨论的形式来传授讲解问题,课堂中展开讨论,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中展开讨论,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讨论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对于每个讨论的问题,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整理,才能表达出来。时间不足会使课堂讨论成为“形式主义”“走过场”,影响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线段时,可以给出这样一道题目:如图RtABC中,∠C=90o,CDAB于D,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让学生通过讨论逐个回答出下列结论(个别结论需启发):

①∠A+∠B=∠A+∠DCA=∠B+∠BCD=90o

②∠A=∠DCB,∠B=∠ACD

③AC2=AD2+CD2,BC2=CD2+BD2

④ABC∽ACD∽CDB

⑤CD·AB=AC·CD等

对这样的讨论题,一定要给足学生讨论的时间,便以吃透创设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逐步巩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由原先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汲取,因此,让讨论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其作用。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 习惯

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是叶老经过几十年深入探索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托尔斯泰有关习惯的名言说的更妙:“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吕淑湘先生也曾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活动更复杂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教师要指导初中学生把读、写、听、说有制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加深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自我的真实的语文能力。

那么,在优化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呢?要引导学生“做主人,乐于学,得方法,入轨道。”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

一、培养初中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学生的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堂上就少了自己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初中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这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等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每一种新体裁的课文后,宜总结此体裁课文应掌握的各种知识点,以后在教授这种体裁的课文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大胆领着学生开展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每篇文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当前许多学校存在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重成绩轻能力,令学生作业越减越重的不良现象。我们教师应深思深省,自觉推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师更应自觉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初中生自觉养成开展课外阅读的习惯:①养成每天阅读佳作的习惯。佳作除教学大纲推荐的名著外,中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篇幅短小、内容精悍的千字文。向学生提出目标:初中三年,阅读中外的名著20本,阅读千字文200篇。②养成每天做阅读记录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名篇后,把佳作的作者、梗概等记录下来。这既是一种自我约促,也是一种知识积累。总之,初中生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过程中,都应养成自觉摘抄、作读书笔记等积累知识的习惯。

二、培养初中生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

目前的语文教学,重写而轻听、说,故不再赘述“写”。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初中生读能做倒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为我们平素所忽视。胎教的流行,证明人类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始于听觉。婴儿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名初中生,随着他们自身知识的增长、生理上日趋成熟,他们进入成长的“烦躁期”,对周围的大部分“声音”开始有点不耐烦,或只停留在听的阶段,常常没作深入思索。俗语说的好:身边一切皆学问。平时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聆听边思考,亦能获得和提高语文能力。

三、培养初中生练口的习惯

这里所说的练口,主要指练口才、练说话。由于“考不着”、“课时紧”等原因,这个练口历来不大受重视。这种现象若不迅速扭转,语文教学将会落后于时代,愧对未来。因我们面对的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在科学探讨、经济活动、人际交往等中,需要谈论、争辩,需要彼此间理解、认可、支持,需要用最简练、最精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口才,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练口,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变的本领。培养初中生练口的习惯,具体应抓三方面的工作:

1、在静态语境中练基本功。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安排适宜的练动的时间,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练口前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吐自清楚、正确流利”。练口开始时是要求学生注意讲话时的声调、仪态。先要求把话讲完整、讲清楚,进而要求生动、感人、精彩。这样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就会养成好习惯,就会练就“说话”的本领。

2、把课上活,促进交谈。学生在静态语境中的说话能力培养固然重要,但当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更多的将是动态的交际语境。因此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初中生对动态语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初中生这种适应能力,要求语文教师必需把课上活,要为各种形式的交谈创造有利条件:①创建“对话、答问、讨论”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机智诱导下,捉住机会,利用更多的动态交流语境,积极练口。②围绕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钻进去,跳进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说起来,争起来,辩起来。做到这些,语文课才能活起来。③教师要及时发现说、争辩活动中,那些有新意、有创见、高水平的发言,并及时鼓励创新的见解,激励争辩双方,进而让学生形成一种敢说、爱说、会说的风气。

3、样板效应,熏陶感染。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力求做学生在朗读、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榜样,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寻找常见的高水平的样板,进行学习、欣赏、评论、效仿。如收看电视辩论节目、体育比赛实况的解说等等,让学生欣常高水平的“说话”。认定样板,找到差距,学生自然在效仿的过程中学到真本领。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要复杂得多.因此,初中生必须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生这个群体当中,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具有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大部分学生预习习惯不好,甚至根本就不预习.我认为要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使初中生可以简单看懂和把握数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找到和找准接下来听课及学习的目标.再根据教材中的例题解析与示范,对教材后面大部分的习题尝试解答,通过解题发现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完这一切之后,学生需要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认真听讲,解决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在预习习惯培养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在每一次新课之前都给同学们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阅读数学教材,对照数学教材回答预习提纲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比如,在预习《圆周角》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预先引导学生阅读这一节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1)证明圆周角的基本定理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2)分为这几种情况证明的原因是什么?(3)这几种情况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如此持续一段时间,当初中生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预习,让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交流和讨论,优化预习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探索、积极动脑,独立思考,能够经常、主动地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学习生活中灵活地运用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学生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使其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如学习“勾股定理”时,可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数轴上标出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吗?”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有的在独自思索,有的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在数轴上描点,很容易将所学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周密而深刻地考虑问题,独立获取知识,使自己由学习的客w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即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大大激发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听.在一个班级里会出现数学学习成绩的巨大差别,虽然与学生的先天智力以及后期努力程度有很大关系,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我认为是听课习惯的不同.在我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叫李明的同学,他平时学习比较认真,但是其听课习惯却很不好.每次听课的时候,他总是东张西望或者是干别的事情,这就造成他对一些数学知识总是一知半解.虽然在课后极力弥补,但是其数学成绩却一直提不上去.针对这种情况,我私下与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帮助他找到数学成绩一直提不上去的原因,并给他提出了下面几点要求:首先,在课堂上要做到认真听老师讲课,并且要多开动脑筋;其次,要积极回答老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后,要准确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同时做到可以正确地在解题中加以运用.从此以后,在课堂教学中又出现了一个认真听课和活跃的影子.李明同学每次都能积极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并且还积极配合上黑板板演.随着这种认真听课习惯的逐步养成,他的数学成绩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一跃跻身班级前五名.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之后,我便在班里大力推广这种听课经验.慢慢的,班里的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得到了有效的培养,班里同学的整体数学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四、注重作业习惯的培养

认真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所以平时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环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地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仅仅解应用题要这样,做计算题、概念题也同样如此。

3、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6

1 自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对未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探究的过程。在新形势下学校教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利用这部分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找出所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重点和难点。为保证学生预习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每节的预习提纲。

例如在学习“圆周角”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4个问题进行预习。1)圆周角的概念。2)圆周角有何特征?3)判断图1各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说明理由。4)如图2所示,猜想足球射门游戏中的3个张角∠ABC、∠ADC、∠AEC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什么办法验证?由此能得到什么结论?

2 质疑发问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转化成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从教师的讲解和小组的合作交流中寻求答案。这种能自己找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的掌握具有很深的巩固作用,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而积极提问是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学习习惯。例如在讲解“统计”知识时,针对统计图(图3),可以询问学生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这样便于了解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积极性。

3 与人合作的习惯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分组合作教学”则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之一。对于课堂问题的解决应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逐步培养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探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题目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长期的教学实践也证实,学生自主解决的问题要比听教师讲解的遗忘周期要长的多。

4 记笔记的习惯

做笔记的过程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笔记还能使参与课堂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到掌握的过程中,把在听课中得到的知识(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对课本知识的补充以及自己学习中存在的疑难)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本身对知识的积累、运用就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笔记,切忌成为简单抄教师板书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

5 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发现部分学生把一些简单的题目做错,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认真审题。在做题时要先理清题目给出各种信息有关的条件和要求解答的问题,并把题目形象化、具体化。不仅要弄清显露的已知条件,还要努力发现隐含的已知条件,只有弄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正确解题。例如填空题:“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是2和5,则第三边是( )。”本题主要是考察勾股定理的应用,但是很多学生只算出了以2和5为直角边的情况,而没有考虑5为斜边的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错例分析题,让学生从错题中吸取经验教训,逐步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6 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养成整理和复习的良好习惯,把对知识的复习变成一种主动行为。通过回顾和分析,及时巩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不牢固的知识,使所学内容更加巩固和完整。把自己在练习和检测中出现的错题整理成集,在不断的复习过程中逐渐把出错的题目消化、减少,形成一个整理――复习――消化吸收的良性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所学知识不断得到深化,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7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学会倾听

1.“听”的重要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信息化的今天,要获取更多更好的信息,就必须学会倾听。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才能产生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2.“听”的要求。

倾听时要做到: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细心,在评价别人的发言时,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这样才能在“听”中发现问题,在“听”中点燃思维的火花。

3.培养习惯的方法及过程。

教学中,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课前3分钟演讲,学会倾听和评价,发言同学说了什么,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评价同学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同学发言的闪光点。这样,学生无形中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听别人发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指正、补充等。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说普通话,讲文明语,学会即席发言

1.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

我结合学生和当地实际,把“推普”工作做到班里,创设一种以说普通话为荣的环境,鼓励学生不论上课发言,还是课后交谈,一律使用普通话。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便于随时随地进行训练。

2.培养文明的生活习惯,讲文明语。

农村学生们耳濡目染,极易养成说脏话的坏习惯,因此,在口语课中,要避免说脏话,注重培养学生在交谈中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

3.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即席发言。

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即席发言的技巧。怎样才能把即席发言讲好呢?首先,要确立中心,明确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其次,要从实际出发,为发言寻找一个切入点。再次,要有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开头最好干净利落,直接入题,结尾则要强化发言的主要内容。最后,要善于捕捉时机,即兴发挥,借以渲染气氛,使讲话横生妙趣。

三、培养读的良好习惯:学会浏览、精读与复述

1.营造阅读氛围。

农村初中由于办学设施条件的限制,可供阅读的书报资料不多,我就发动学生,广泛收集,设立班级书柜,互相交流。在收集推荐阅读材料时,把握以下原则:一是文质兼美,偏重古今中外名著;二是针对学生心理特征即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三是注重小故事大道理,短篇幅大思想;四是突出时代性,选择有时代特色的书来读。

2.掌握阅读方法。

学会浏览、精读与复述。

(1)学会浏览。很多学生的阅读只是停留在为眼前的考试而阅读,被动地接受老师或教参上对文章的分析解读,至于自觉地精选阅读内容、做阅读笔记、写读后心得则无从谈起。针对这一现状,我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课外浏览的习惯。学生喜爱读书了,阅读能力自然就增强了,写作水平也跟着提高了,语文成绩当然不会差了。

(2)精读名家名篇。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讲读课文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一般都要求学生熟读,有些还要求学生背诵。把这些课文教好学好,是快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因此,我规定教材中的文言文必背,诗词曲必背。

(3)复述课文。我每周抽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体的课外阅读或进行文学欣赏,让学生从人类的精神宝库中探求宝藏。开展读书、读报的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习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记忆力和想象力,这是初中生积累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培养写的良好习惯:规范表达,写规范字,勤于做笔记与练笔

1.写规范字。

随着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年轻的一代汉字书写习惯不良,书写马虎,写的字龙飞凤舞,难以辨认,错字别字另类字泛滥成灾,更重要的是随着汉字书写审美情趣的消散,那种严谨、平和、坚韧的治学心性逐渐消解了。为此,我规定学生每天坚持练字,这样坚持了一年,有些学生的字虽写得不是那么美,但规范、工整、清楚,有些学生的字不仅美观,而且很有艺术性,连人看上去都濡染上了几许淡淡的书卷气。

2.勤于做笔记与练笔。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8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学生对第二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先自己预习,是主动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学生预习时利用工具书和现有的知识储备,去提前感悟、理解新的知识,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新课的学习,要重视培养学生下面几个良好的习惯。

1.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注解与工具书,力求从字形、字音、字义去理解与识记。

2.结合文中的注脚,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以及课文大意。

3.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尝试归纳各个段落的大概意思,理清文章的脉络线索,初步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4.在初读新课时,要注意学会用一些符号,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优美的句段、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勾画,也可以在文中写下自己感悟的文字,养成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5.在初读课文后,对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先尝试作答,这样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多读几遍。

当然,对于一些篇幅较长、难度较大的文章,教师要抓关键,进行适当的引导,列出一定的自学提纲。比如鲁迅的《社戏》这篇文章较长,主要写看戏的前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了解文章都写了哪些人、哪些景物,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最终目

的在于学生的“学”。初中生喜欢以成人自居,要求对各种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去动手实践。但是初中生仍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教师一方面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加以引导,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锻炼提高自己。

1.注重对关键词的揣摩,使用比较法深刻体会词语深层次的含义。比如对《范进中举》一文中“攥”的理解,为了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胡屠户贪婪市侩的嘴脸,可以让他们模拟拿钱的动作。文章开头写胡屠户“腆”着肚子,范进中举后跟在他后面低着头“扯”衣,可让学生模仿“腆”和“扯”这两个动作,能很好地体会胡屠户前倨后恭的丑态。

2.阅读时要注意拣出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文章的脉络结构和主题思想。比如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句,说明文中的全文中心句和各个段落的中心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句子等。

3.教师多用“我认为……这句话好,好在……”这样的句式来提问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关注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会团结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文章作更深层次的理解。

4.对于文章中的关键句段,要进行咬文嚼字般的细细品味,力争能正确理解字义句意,悟出语言运用的奥妙所在。

5.指导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勤做笔记,记录教师所讲的重点内容、难点和自己的疑点,以便在复习的时候慢慢消化。

三、培养课后练习的好习惯

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实践――认知――再实践”中的“再实践”。做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做练习这一环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1.重新复习课文和课堂笔记,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总结已学过的知识,反思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该如何去弥补。

2.对教师布置的练习要独立完成,不能不加以思考就去抄答案,杜绝一边抄题一边翻查答案的陋习,同学之间可以探讨完成。

3.除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外,学生应该有课外资料,每天都按时按量完成一定的练习题,这样对已学过的知识起巩固与深化的作用。

四、培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要想把语文学好,仅仅靠一本语文课本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只有不断扩大阅读面,学生才能获取更多有益的东西,才能扩展知识视野。

1.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报纸杂志,如《青年文摘》《读者》《少年文艺》《少年科学》等优秀的报刊文摘,鼓励学生在空余时间就多读书,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开阔知识视野,丰富写作素材。

2.每周安排一节语文课为主题阅读大课堂,让学生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谈谈个人对读书的看法,相互间推荐一些认为有益的书刊。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9

一、培养学生学会听课

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初中生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引导他们多观察多实践,抓住知识间相同、相近、相异等联系,选择合理的思维方法,去理解所学知识,把它建构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如:类比分数学分式;对比乘法公式学因式分解;利用转化思想学习和尝试计算一些可以很大程度省略步骤的习题,利用逻辑思维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都是通过发现新旧知识间不同联系而选择不同思维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较深刻地体味到思维的技巧、方法,提高了思维水平,认清了数学学习的实质。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才有学习的方向,有了问题才有学习的力量。即通过问题驱动法,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自觉地学习。“思维起源于问题”,要让一个个原本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的“小脑袋”越学问题越多,新颖的想法也越多,使学生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翔于湛蓝的天空。要让学生直面于问题,能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有了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冲动之后,就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找答案,这是学会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还要学会查找工具书、与同伴研讨、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等办法。积极提问是学生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学习习惯。学生积极提问,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教师便能及时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学得知识。学生积极提问,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相互激励学习动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帮助学生会提出问题,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可提出三个问题给予导读导议:①引入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平民为国家立了大功,国王问那个平民你要什么奖励?平民说:“我只要在你的棋盘(国际象棋棋盘)上的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这样下一格所放的米是前一格的1倍)……直到第64格。”这个国王就笑这个平民说:“你只要这么点的奖赏吗?”可是后来,国王却拿不出奖赏给那个立功的平民。同学们这是为什么?②你发现有什么规律?③如何表示更简单?根据反馈,学生都感到轻松,非常感兴趣的开展小组讨论解决了前两个问题,但对第三个问题学生感到陌生,存在疑惑,这时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全班上提出问题,针对关键给予点拨,让全班学生再思再议,发挥集体智慧,使学生知道,只有清楚数学中的各种概念,才能发现问题。要使学生习惯于积极提问,教师还要在课堂内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自由无束缚地进行思维,更广泛,更深刻地追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