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集锦9篇

时间:2023-06-28 17:06:48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思考;脑图;集脑会商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已关注到思考的重要性,并提出学思并重的思想。孟子尤其强调思的作用,甚至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王充也强调“唯精思之,虽大无难”,认为学习时“必开心意”。黄宗羲也主张教学要学生自得,必须使学生学习自思的本领。王夫之也指出:“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1]

当前,也诚如先哲们所言,通过“疑思问”、“问难”、“证定是非”“订其真伪,辩其虚实”等方式,我们来组织课堂教学,一节课成为“提问课”或“讨论课”,一时间,课堂热闹起来了,但教师的困惑也愈加深了——教学成效低了。何以致此,笔者反思,在于“思考”之义。

思考,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肖川博士曾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全面地谈到思考,他说:“思考”是一种沉潜的运思,一种高级的智力劳动。“思考”必须是有条理的、有根据的、批判性的、内省性的、彻底的。“水平思考法”的创始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爱德华·狄·波诺(EDWARD DE BONO)认为思考是为某一目的而慎重探索的经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思考本质上是人个体的独立活动,是一个独立的人为了自己的某个目的,根据自己拥有的知识能力和个体感悟,进行自主的探究,获取个性化的体验和总结。可见,思考不能简单地与“想一想”、“议一议”画等号,反思我们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假思考”和“假讨论”现象,热闹的课堂上,学生的独立人格隐退了,问题由于缺乏吸引力、探究性等,学生在所谓的“思考”和“讨论”中,只是机械地执行老师预设的程序,并没有真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等素养。因此,教师应立足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的人、思考是其本质属性,思考课堂教学的真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作学生思考、学习的激励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1 教师首先要树立“你能行”的观念,开辟学生自主思考的时空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六大解放的思想前提是相信学生。要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增强自信心和释放出独立思考的潜能,真正解放自己、解放学生,解放教育。

在课堂上,要还学生一个开阔、自由的空间,留一段学生筛选、判断、推理、验证的时间,让他们有尽可能多的机会自己思考、自主判断、勇于质疑。教师只能去开启学生的心智,而不能代替学生去观察,去思考。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等自主品质才会在教学中凸显出来。

2 教师要有驾驭和开发教材的能力,善于把学生从“权威思想”中解放出来

北京市特级教师王能智早在1982年初一的地理教学中,根据地理教材的“总—分—总”的编排特点,把章变成问题,甚至是“对专家也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自主思索解答。半学期就把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完成了,而学生的思维的开阔性却是书本所无法企及的。特别是学生在思考中潜能的释放及思考能力再发展所带来的收获是让专家学者都大加赞叹的。如《石景山的古井》、隆恩寺周围山上的“漂砾和擦痕”等,伟大的发现来自初中学生的思考与探索![2]

尤其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开放性为教师的思考预留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广大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拘泥于教材,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不同的思想与见解。

3 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敢于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要独立思考教材和教学方式,并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不是假各种“讨论”“问答”等方式,实现教材移植到学生头脑储存的过程,而是学生批判思考教材,生成体验、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精神的过程,是思考中脱变的成长发展过程。还学生直面教材自己咀嚼的权利,让课堂45分钟成为学生在教师的适度导引下“破茧化蝶”的生命“抽节”。

3.1 自主阅读,构建脑图。“学愈博则思愈远”。学生要直面教材,获取思考的信息,并在阅读中培养注意重点的习惯和提高逻辑思考能力。因此在学段伊始,笔者总是要进行学科阅读训练。“磨刀不误砍柴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能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的前提条件。要进行思考,首先必须把事实和纯粹的资料分开;第二,必须把事实和资料分成两种: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或是,有关系的和没有关系的,才能进一步进行自我的理解或批判性的思考。久而久之,会培养学生注意重点的习惯。特别是阅读后迅速构建出相应的“科学、系统、直观、美观”的知识脑图。这为学生留下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尤为重要的是同一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就会形成不同的知识脑图和对知识点的不同见解或疑问,这正是对学生个性差异性的尊重、批判精神的培养和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同时在构建过程中,学生在处理知识的“大小关系”、“因果关系”与“阶层关系”等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完善知识结构中,运用了“由宏观到微观”和“逻辑树状图”的逻辑思考方法,提高了理论思考能力。

3.2 思辨小组,脑力激荡。集脑会商法,即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将所有与会人员对特殊问题的主意,聚积起来以解决问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创意思考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思考方法,搭建学生“集脑会商”的平台,形成脑力激荡,激发所有的学生能参与思考,并集中大家的智慧,形成颇有创意的思考成果。笔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难点和疑点问题,总是凭借学生集体的智慧,来探究、来争辩、从而澄清并形成初步的结论的。首先建立六人思辨小组。笔者认为六人最好,少,不益集思广义;多,则会增加能耗降低效益。其次轮流指定发言人即组织讨论者,要求其组织本组成员的开展有效的主题性讨论,认真听取并记录其它五人的观点,概括总结本组基本观点及不同意见,代表本组交流发言。从而搭建了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互相争论中推进思辨能力的平台,既让学生进行了自主的思考和自由地发表见解,又加强了不同思想的交流与互补,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借鉴性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培养学生机动和敏捷的思维品质。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由不知到知、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由不愿到愿、由不行到行的成长过程。“过程本身就是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育”。

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中的中学教师,正是在对思考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真正感悟到,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心灵交汇的艺术。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有心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

参考文献

[1] 毛礼锐主编. 《中国教育史简编》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P258

[2] 王宏甲. 《中国新教育风暴》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P81

[3] 《与达芬奇一起思考》.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 73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范文2

我们常讲,领导干部要有哲学思维,哲学思维实质就是一种高层次的思考能力和思考素质。哲学,本意就是爱智慧,就是关于智慧和思考的学问。1978年,陈云同志回忆起当年在延安时期学习哲学的情形,深有感触地说,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陈云同志的这一教诲,是他一生革命实践的总结,值得各级领导干部永远铭记和学习。

从社会角度看,对领导而言,善于思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没有这个能力,事关重大。第一,作为领导,一方面,要引导群众在正确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道路。这里如何选择正确的道路,就需要一个重大思考的过程。不深入地思考,选择就是盲目的,就是危险的,这不仅害自己,而且害群众。第二,领导的工作对象更多是人,而人的活动不同于自然的活动。人的活动都是有思考的,这就客观需要领导者也要有高超的思考能力,否则,就难以领导好自己的对象。第三,在社会转型期间,更需要有思考的领导者。社会转型,往往会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就增加了选择的难度,如何选择,对领导干部而言,就会面临更多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思考就显得特别重要。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客观需要更有思考的领导,而不是盲从的领导。第四,思考有助于领导干部的德性建设,这对社会发展有很大好处。对于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我们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里德的价值要高于才的价值。而思考本质也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德性的过程。从表面看,思考更多是一种智力活动,但智也有层次。小智与德性往往具有分离的倾向,而大智,往往与德性是统一的。大智实质就是大德的另一种表现。因为德,如守规则,从本质上看,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有利于全局并且体现长期性的一种博弈的游戏精神,而不是像钻空子、机会主义等行为一样体现的是短期性和局部性的游戏精神。而有大智之人,往往就知道如何从长期和全局看问题,而不是从短期和局部或个人角度看问题,这实质就是有大德的具体表现。大智若愚,其实并不愚。我们常说,小成靠智,大成靠德。这里前面的一个智,实质是小聪明,是小智,而后面的德,实质就是大智的表现。一些被查处的有腐败行为的领导干部,表面看,是缺乏道德,从另一个方面看,也是一种缺乏大智慧的反映。社会发展,我们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有德性,我们也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有大智慧。

从个人角度看,对领导干部而言,做有思考的人,就更容易实现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让人生有更多闪光点。苏格拉底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思考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我思故我在,思考让人更成为人,更感觉到一种自在的存在。恩格斯说,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就是有思考。蜜蜂与建筑师的不同,就是建筑师在建筑开始前,就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考和设计,而蜜蜂就没有,蜜蜂仅仅是凭本能在构建自己的巢穴。思考也是人生灵魂的建设。思考让人心灵充实和自在。思考也是一个领导干部让自己人生闪光的着力点。历史实践证明,只有有思考的领导,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为自己留下脚印。从长远看,历史属于思考者,不属于盲从者。

领导干部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思考者?

第一,要多读书,尤其要多读一些好书。好书,就是一些真正的思想者的产品。多读这些好书,就可以充分借鉴别人的思考,为自己的思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们一些干部缺乏读书的兴趣,这是十分不好的现象。多读一本书,少喝一瓶酒。喝酒伤肝伤胃,而读书可以健脑健灵魂。读一本好书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喝一瓶好酒的价值。

第二,就是要多与当代的思想家和科学家进行交流与座谈。读书,更多是与过去的思想家进行间接交流,同时,领导干部也要多跟当代的一些思想家进行思想交流。要多听各种报告、多参加学术研讨会、多与学者座谈和一起讨论有关问题等。

第三,要有求真的精神。求真,就是追求真理。自然科学有自然科学的真理,社会科学有社会科学的真理。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求真,就是求社会的真理。社会本质是有真理的,只不过社会的真理更多被利益的浑水所蒙蔽。没有求真的精神,思考必然就是多余的。

第四,就是要多掌握一些好的思考方法。好的思考方法很多,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重要的思考方法就是要注重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看问题,要善于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另外,就是要注重运用辩证法,要善于辩证看待问题。还有一个,就是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方法。因为以人为本,可以使观念和价值观更容易深入人心,也就更容易取得工作效果,等等。

第五,就是要多留一些进行思考的时间。对于一些形式主义的活动,作为领导干部,能少参加就尽量少参加。一些领导干部,看起来成天忙忙碌碌,其实参加的活动大都可参加也可不参加,对工作开展影响不大,有些活动只具有象征意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形式主义的活动过于频繁,必然会导致一些领导干部的思考能力下降,思考也会越来越形式化,而思考的内容则会越来越贫乏和单调。从这个角度看,领导干部也要善于休闲。领导干部除了重点抓一些重要工作外,也要善于为自己留一些闲暇时间来进行思考,这对搞好工作更有好处。

第六,要多锻炼身体,这是产生良好思考的生理基础。生命在于运动,思考也在于运动。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领导干部多数是坐的多,动的少,长期下去,这对身体必然不利。没有好的身体,对人的情绪就有影响,对思考也会有不利影响。所以,领导干部要养成锻炼的习惯。

第七,也要注重培养群众的思考能力。有了有思考的群众,也就容易产生有思考的领导。有思考的群众与有思考的领导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群众有思考,可以从多方面推动领导的思考能力建设。一是有思考的群众就容易使有思考的措施得到推行,没有思考的措施就不容易得到执行,这对领导就是一种工作压力,就需要领导进行思考和反思。二是有思考的群众必然是理性的群众,这也容易为领导创造一个容易产生思考的环境。三是领导的前身也是群众,群众有思考,这样群众变成领导后,也就容易产生思考。所以,从更大范围看,我们不仅提倡领导干部要有思考,也要提倡一般群众也要有思考。我们不仅要培养思考型领导,也要培养思考型群众,这是产生思考型领导深厚的社会基础。要培养群众的思考习惯,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一条有效途径,要形成全社会注重学习和思考的良好氛围。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范文3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注重大学生求真务实精神的培养,也在课程开展中尤为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

从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方向来说,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课程的科学改革和发展,也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迈向更高更大的平台有着积极作用,当然,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实践中也有助于及时调整当前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

从思想政治授课老师的角度来说,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在为教师提供工作保障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成长的可能性。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已学习到的思想政治知识优势,也在课堂授课中自我评估教学水平,在一次次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中不断提升,十分有助于思想政治授课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教学中越走越远[1]。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习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对创建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意义重大。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帮助学习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素养,并在以后的成长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在思想政治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发觉思想政治课程的精华,也在学习中发现成长中最好的自己。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的必要性

1.是践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以教育形式培养大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知识及能力。如今我国教育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在高校中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对此,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及改进中,也明确强调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改进的目标要明确,不仅要始终坚持育人与教书结合的基本理念,更要促进学生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在政治理论教育中逐步落实社会实践教育,始终要求学生从继承优良传统角度融入创新理念,成为对社会极其有用的人。当然,高校开设思想政治课并对其进行考核,也是对教学目的检验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课课的考核,立足于大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及发展方向,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在课堂中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理论水平[3]。考核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力的检验为立足点,检验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是否以健康科学的方式全面发展的,也是学生践行自觉性的检验,有助于促进学生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

2.可有效改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课程考核对学生带来的导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课现实授课中,绝大多数的教师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考核方式,以“一考定成绩”模式考核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这就对平常表现极好却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失常的学生尤为不利。当然,这样传统的考核方式也很难引起学生更加自觉地参与到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学生整体学习状态偏低,思想觉悟水平不高,其思想政治能力也始终处于不太高的水平[4]。当然,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以多样化、科学性的考核方法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打破传统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的局限性时,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及解决能力的培养,这就在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科学性的思想政治理论,避免学生知而不信和言而不行。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知识、能力及素质水平相结合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当代大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德育结合的教育,那么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过程中也必然要始终遵循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德育素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既契合了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也从培养人才角度为社会服务。

(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原则

一般来说,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质上就是素质教育课程,在考核学生成绩时应多角度地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过程来说,也要从学生整体学习过程的具体表现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打破传统的测试评价模式,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表现能力、活动能力、多次考试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实践能力进行综合测评,体现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根本原则[5]。

(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原则

思想政治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应在实际教学中以引导方式?l挥出学生主观地位,也要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通道。当然,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中,要从全方位、多角度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有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才能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依据课程标准设计考核内容的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特定的课程标准,也注重学生认知水平的考察。思想政治课授课教师就要严格遵从教学考核的具体参考标准,在设计考试内容时检验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能力,也要从学生是否接受所学内容和是否具有运用所学内容的能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的优化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与考核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教学活动,也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实践性内容。那么,无论是对学校来说,还是对思想政治课授课教师来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过程中,都应立足于课堂科学设计思想政治课成绩的构成比例、完善课堂学习考评体系、采用灵活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也要在大数据背景下转变高校管理方式、建立大数据教育教学考评机制、打破高校部门间的考核数据堡垒、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

(一)基于课堂范畴下教学与考核的优化

1.采用灵活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设计思想政治课成绩的科学构成比例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要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那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来说,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过程,要从立足于课堂为学生设计科学的思想政治课成绩构成比例,可以分解思想政治课的成绩,从三个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第一要从学生平时成绩来考核,第二要从学生的理论成绩来考核,第三要从学生的实践教学考核的成绩来评价[6]。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评定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堂的学习态度,也要依据于学生课堂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将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作为总考核的10%。对于理论教学考核成绩来说,可从两个方面评价,也即是开卷考试成绩的考核与口试成绩的考核,可以将这两者的考核看作总考核成绩的15%。实践考核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况和社会实践情况,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考核作为总考核的20%,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成绩作为总考核成绩的20%。当然,这样科学有效的考核构成比例,强化学生平时考核成绩时,还以全程、多元化及综合性的角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完善课堂学习考评体系

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也需要具体的考核标准约束教学与学习的行为,以便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和学习质量。那么,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过程中,也是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考核和学习能力考核两个角度做起。当然,就学生学习态度而言,是多方面的表现,诸如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的情况,是否严格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也是从多方面来完成的,包括诸如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作了充足的笔记、是否完成了书面作业、是否正确且积极参与课堂问题、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参与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课堂学习考评体系的完善,对授课教师的要求颇高,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明确的考核内容,以具体分值比例进行科学性的考核,也要在实际考评中采用负分制的方式,对表现极其不好及学习不积极的学生进行负分制考核[7]。当然,一切的考核都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有科学合理的考核要求,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注重学生的课后积累和运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积极性时,也提高了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思维素养。

(二)大数据背景下教学与考核的优化

1.转变高校管理方式,建立大数据下教育教学考评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的优化,要在大数据环境中与时俱进地创新,更要跟上时展方向培养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契合的创新性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及时改变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在大数据环境下搜集学生关心的问题,分析后为学生制订更加全面性、先进性及科学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材和参考资料。当然,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过程也要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加强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及学校之间的联系,掌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调查学生对当前考核模式的接受程度[8]。学校可以公开思想政治课程考核的数据,也注重学生隐私的保护,以学校内部评价机制及第三方评估机制结合的方式调整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模式,在数字化监管下执行创新性考核与科学性考核过程。

2.打破高校部门之间的考核数据堡垒,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应要针对高校实际教学情况及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建立起可开放管理的自短裤,在探索不同部门及不同课程考核标准时,要以互相促进的方式减少考核审批环节,以考核数据共享的方式打破高校部门之间的堡垒,以更加完善性的保障制度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过程的正当性及科学性。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慢 课堂理念

面对社会“快餐”“快递”“快照”等事物的应运而生,教育不免受其影响,课堂节奏越来越快。课堂内容似“海量”,包罗万象;课堂提问如“赶集”,匆匆忙忙,总之,“快”似乎是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器。对此,省语文特级教师严华银老师曾严肃指出语文课堂需要慢下来。

为何要“慢”?这是由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决定的,不必说课程理念中的培养感情和语感,提高修养和情趣,也不必说形成良好个性和人格,重视熏陶、习惯、能力和思维,仅仅是丰富语言积累都需要经年累月,都需要循序渐进。看来,语文课堂真的是不“慢”不行。

一、语文课堂需精选教学目标

如今很多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如快马加鞭,原因在于,如果老师不快讲快问,那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很可能无法实现;老师担心学生学的内容太少。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快节奏首先是由于教师预设了过多的教学目标引起的,语文教师有必要精选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精选教学目标呢?

1.教学目标应该宜少不宜多。

教学内容和目标少而精,这样就给学生阅读、感悟和思考等思维活动留出足够的余地。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的教学重点可以确立“如何围绕主题精选材料”,也可以选择“人物刻画的方法”,甚至可以围绕“叙事条理和顺序”展开教学,经过反复研读文本和单元整体布局后,笔者确定以“如何围绕主题精选材料”作为本课的唯一教学目标,由于这堂课教学目标十分集中,学生阅读、思考和交流都比较充分,学生感觉受益匪浅,真正做到慢而有效。

2.教学目标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兼顾统筹性。

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文本,充分了解各班的学情,切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真正做到精心筛选。

其次,教学目标的筛选必须兼顾统筹性。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科学系统,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安排同本单元其他课文,甚至是整本书都有紧密的系统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文本和学情的基础上,要统筹兼顾本单元其他内容。

二、语文课堂需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前文的“快餐”式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和质疑的时间,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思维得不到提高,最终教学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结合课堂时间的有限和思维品质的特性告诉我们,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问题要精练,思维活动时间要充分。

1.问题要精炼。

如今的课堂,教师常常借助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此时,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就直接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品质。当下的语文课堂一堂课动辄提出二三十个问题是常有的事情,细想一堂课,学生要回答如此多的问题,他(她)的思考会有多少独创性、深刻性?他(她)的思维只有“量”,而缺少了最重要的“质”。

2.时间要充分。

精简教学目标和精炼问题的直接目的是教师为学生思维活动创造足够的时间。思维的“质”决定了思维的品质,思维的“质”需要充分的思维活动时间作为保证。

(1)预设时间要充分

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预先充分考虑教学目标、重点的解决所需要的时间,宁可多,不可少。

例如《孔乙己》,老师抛出问题:造成孔乙己的命运如此悲惨的原因有哪些?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问紧扣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基于对全文的综合把握和分析,主要考查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完整性和深刻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此时,如果老师提供的有效思考时间较少,学生可能就会得出结论:是孔乙己自己的好吃懒做、爱慕虚荣,或者是酒客(其他人)的嘲笑、冷漠和毫无同情心造成的,这些回答有道理,但是,这只停留在问题的表象。若想让学生的思维再深刻些,则老师必须预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2)思考过程要充分

重视思维品质,还在于重视思维的过程。现行的语文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中,存在大量过于追求思维结果的现象。老师要结果,家长要结果,考试更要结果,这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没有高质量的思维过程,怎么会出现良好的思维结果,这是很多语文课堂内容多、效率低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重视思维的过程呢?笔者着重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来阐述。

①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理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思维时间静下来,让思维过程慢下来,注重多种思维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个体思维的内化,注重生生和师生之间的思维交流、碰撞,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引向深邃。

再如《孔乙己》,如果老师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地发散和聚合、碰撞和交流,他们也许就会反思:这些表象的根源是什么?最终矛头直指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最后两个根本原因的归纳属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真正解决了它,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才得到锻炼,得到提高。总之,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思维过程“慢”下来,让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慢”下来,这样不但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而且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系统性。

②重视思考过程中的教师引导和评价

学生的思维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引导和评价,正是由此,学生的思维活动才得以充分发散,有效聚合,才得以有序的开展和深入。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范文5

教师多一分思考,多一分准备,多一分辛劳,学生就省一分力气,增强一分效果。研究高考,研究复习,提高复习水平。

我们提倡:

(1)、提倡“高效备考”;

(2)、教师下题海,学生驾轻舟;

(3)、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我们高考复习的宗旨:在基础与能力中行走,寻找基础与能力发展的平衡点,激活学生数学的理性思维品质.

我们认为新课标高三数学备考复习应主要抓住两个方面:

一是“课本”,二是“考试说明”。

高考复习任务:

教师:狠抓主干知识,强化热点知识,适度关注冷点,渗透思想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理清知识脉络,查找知识盲区,掌握解题套路,形成应试技能。

高考实际目的:巩固现有基础,积极扩大战果,消除知识盲区,力争颗粒归仓。

研究试题:学习数学意味着解题,题海茫茫,研究是岸。

2007-2011年高考试题对2012年高考复习的思考:

1.回归教材,重视教材的基础性作用;

2.研究高考真题,重视真题的示范性作用;

3.研讨考纲,重视考纲的方向性作用;

4.研究课标,重视课标的指导性作用。

我们的想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纵观近五年的高考,高考数学试题既不需要深奥的知识,也没有高难的技巧,许多题目扎根于课本,由若干基础知识经串联、加工、改造而成,因此在高三复习时要抓住主干知识进行强化复习,精选范例,通过引申、拓展、探究,做到解一题通一片,跳出题海,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我们的做法:对例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对与例题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发散和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予以拓展提升,使学生实现由点到面、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达到:“联珠成线”,“织线成网”。“拎起来成条线,撒下来铺满地”的境界.

以人为本,将知识、技能、方法、思想切实落实在学生身上。不是落实在口上,而是落实到手上;不是落实在思路上,而是落实在纸上;不是落实在教案上,而是落实在练习本上;不只落实在个别分子上,而是落实在大众身上。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认为:高考数学成绩=自信心+熟练基本知识+活用基本思想方法+规范解题基本步骤。

思考一:重视基础,不钻难题!

重视基础,扎扎实实。惟有抓好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基础知识(要熟悉);基本技能(要熟练);

基本思想(要领会);基本方法(要掌握).

决不能以高考卷最后两题的难度组织复习.谁钻难题,谁整垮自己!没有几个人能听懂的题,讲了又有什么用?

思考二:必须重视能力培养

我只谈一点就是挖掘学生解题背后的思维过程(当然教师也要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把思考问题的原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教给学生(老虎吃天从何下口?不仅是“解题术”.讲题型,去套?)多让学生感到自然,与你共鸣.

思考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通过复习,做到“清清楚楚几条线,而不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以图、表等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与经验体系.对于新课程更要如此.形成网络,相互支撑,利于理解、记忆与掌握,便于迁移与运用.做三件事:澄清概念,归纳方法,教会思考.

思考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归纳方法)

命题意向:“能力为中心,知识为平台,方法为通道.”充分展现:“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内容是载体,方法是核心.

思考五:必须教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读题一遍不要,动笔出错好笑,看到成绩心跳”.失分原因之一是解题习惯不好,而不仅是数学知识掌握的缺陷.哪些是教师要做的,哪些该让学生去做?要想清楚。“想”给学生听?做给学生看?主动的是有效的,教师讲的未必有效!让学生先想一想,做一做(尝试教学法).让学生掌握与数学题打交道的招招式式,看到题目不怕,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思考六:精选多练,讲练得法,精选例题,提高针对性

(1)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变换背景、改变图形位置、增减题设或结论.高考试题特点是,情景新颖,高于课本.

(2)历届高考题仍然是训练的最好选题.陈题新解、熟题重温.

(3)全国各地市高三测试题.

(4)体现概念理解、知识覆盖、思想方法.

(5)自编题.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题;与前面内容有联系的题.坚决摒弃“偏、怪、奇”的题,高考绝对不会考的题.

思考七: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提高复习的科学性

1.正确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课本与资料的关系

4.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5.正确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6.正确处理好习题质与量的关系

思考八: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1.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减少无用功。控制好教学要求的难度。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合适的标高。

2.每课必练,每练必改,每改必评,每评必纠。重视学生作业反馈,讲评错因,讲评得分点。

思考九: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学会做减法(挤掉“水份”)

①挤掉教学目标中实现不了的要求

②挤掉教学内容中的次要部分

③挤掉多余的教学环节

④挤掉不恰当的教学手段

⑤挤掉可做可不做的练习

⑥挤掉与本课无关的一切废话

2.学会做加法(补充营养)

①要认真备课范例要有代表性. 为学生提供的练习中,力争做到五性.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基础性.

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学生;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重点训练;发展性.传授方法,学会迁移.

②要研究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

③要勤于研究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针对训练.

思考十:关爱每一位学生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课堂的基础.

(2)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把“爱”字贯穿于 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3)“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爱的力量。

(4)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让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高中;理性思维教育;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54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目前,部分人才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术,在现阶段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现在的社会不仅要求人才有扎实的专业精神,还要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而高中语文正是培养理性思维教育最关键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加大对思维推理能力的培训,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知识、有素质、有较强逻辑思维的人,如此一来,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理性思维教育也成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新途径。

一、理性思维教育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这门课程不仅仅是语言的一种工具,也是通过很多历史文化构成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语文,可以说是必经之路。而自古以来,人们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孔子就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维果茨基也曾说过:“思维不是在言语中表现出来的,而是在言语中实现出来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语言的教育,更加需要思维的教育。思维教育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维训练,而是一种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考的同时能够分析、概括、推理问题的一系列实际操作练习。教师在注重思维教育的同时,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作风以及学习环境,通过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使理性思维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表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理性思维方面的发展。

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其他学习阶段已经接触到了思维能力的培训,但是感性成分占主要位置,高中语文却有着其他学习阶段没有的特殊性。高中语文不仅是教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思维的能力。理性思维是根据已有的基础上再进行观察、分析以及思考,是一种和逻辑规律有关的思维方式,具有批判能力和怀疑能力。所以,你学习到了多少语文知识并不是关键,而是你从中所增加的思维深度,这就是理性思维。著名心理学家朱志贤曾经说过:青少年的逻辑推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理性思维的能力。受到中国特有的文化传承的影响,我国的思维方式相对于西方人的理性、逻辑的思考方法更加感性,不仅在判断事物的过程中会难以按照严格的定义来进行推理和检验对错,甚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中国有著名的四大发明,但是工业革命却没发生在中国,而美国科学家依靠指南针和火药不仅发现了世界还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正是因为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只看到表面,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不会进行因果分析,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培养高中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是人才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是为高校培养既有人文素养又有科学素养的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如何在高中文教学中提升理性思维教育的培养

1. 在教学方面应以以下三点为基础

(1)用高考的命题为引导,对高中生的理性思维进行训练

高考是一个学生人生的转折点,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考质量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之前的高考命题中都是以抒情和感情叙事为主,长期忽略了理性命题,而近年来的高考命题都出现了关注学生自身思考和理性思维,以体现学生的个性,能够有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并言之成理,体现理性光辉的倾向。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早地读懂社会和历史文化,还能让学生直接面对和走进坚硬的社会。

(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理性思维训练

以名篇示范,在启发学生理性思维的同时,设置疑难疑点,激发学生的活性思维,再在学期过程中给学生留有独自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养成冷静思考问题的习惯。

(3)在写作中训练培养理性思维

写作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学生在练习中放飞思想,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才能拥有理性的思考方式。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严格提出具体的要求,习惯成自然,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辩论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书上面的内容,教师应当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通过开展多样的辩论活动,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心中的思维之光,互相找寻自己或对方的思维漏洞,而且还推动了学生在处理事务过程中找到属于符合自己逻辑的理性思维。

3.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理性思维能力

要让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一言一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通过语言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形成了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在面对问题时多用理性的思维方面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给予学生理性的思维方法,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学到语文本身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能够注意到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追求语文表达的创新和思维的创新。

三、结束语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范文7

1.要转变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理念

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必然要适应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聚焦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品格上下功夫。因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要“从理念上坚持‘发展性评价’并实现‘三个转向’,即从重过程评价向重结果评价转向;从重教师、条件测评向重学生学习效果测评转向;从面面俱到向重点突破转向。”

2.要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方法

教育部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钢》要求:“德育考评应坚持实事求是,采取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整体考核和综合评定,力求客观公正。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相结合,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全面考评与重点考评相结合,阶段性考评与总结性考评相结合,教师考评与学生考评相结合。在考评过程中,要贯穿教育,注重实效。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因而,高职思政课要在坚持方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下,优化组合目标评价法、过程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总结评价法、标准评价法、问卷评价法、网络评价法等,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手段,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3.要建立高职思政课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主体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系统从相对封闭转向全面开放,教学活动的主体由单一的学校变成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教学空间从学校课堂向企业车间延伸,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企业人员的反馈信息往往有助于建立对学生更为全面的评价。”因此,思政课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政府考评学校、学校考评教师、教师考评学生的单向性评价方式,激发企事业单位、社会咨询机构、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等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活动,使官方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构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知识学习与素质养成,能力训练协同发展,重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性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要构建职业取向鲜明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就评价教师而言,一是要重视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核,包括思政课教师与专业系部、企业、社会的联系,对相关行业、专业背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教学内容体现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贴近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就业形势的新元素;二是要注重在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上的创新,一方面是对“教学做合一、德知行并进”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另一方面是对实践基地、互联网、校园文化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评价学生而言,“则需改变考评内容重教材理论研究的学科化趋向,根据高职教育自身特色,紧扣职业教育这个主题,将考评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养成方面的考查。如加强对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与职业态度相关方面的考评,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往这方面建立相应的行为标准,最终使学生形成以诚信和敬业精神为重点的职业道德心理和行为。”

二、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缺乏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

一是重理论知识评价,轻职业德行评价。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思想素质目标和实践能力目标。教学内容要与行业、专业、职业以及地区发展相结合,教学目标要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重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二是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轻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突显了“教学做合一”的特点。学生在半工半读、顶岗实习、义工劳动或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中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品质。是否锻炼了社会能力和实践品格,是衡量思政课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尺。

2.自上而下的行政性监控和督导多,自下而上的民主性诊断和反馈少

一是没有专门针对思政课教学制定单独的质量考核办法。比如思政课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考试质量标准、学生学习质量标准等。二是重监督检查,轻反馈矫正。虽然高职院校定期开展教学常规检查,但往往局限于教学秩序、教学资料、教学规范上的考核,未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产生实际影响。三是重内在考核,轻外在保障。教学质量评价常局限在师生主观因素上,忽视教材开发、实践基地建设、教学设施等客观条件的保障。四是重常规管理,轻创新发展。高职思政课在充分发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优势方面的动力不足。

3.政府和学校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多,社会和企业参与的少

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往往局限于教学管理部门评教师、教师评学生、学生评教师等学校内互评,把评价等次作为衡量师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参照,而忽略了教学评价要根据评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为教学决策提供服务的目的。工学结合强调校企合作育人,不仅要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社会和企业须参与其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更要拓展到思政课教师之外的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社会实践单位、实习单位,改变政府和学校评价为主,企业和社会评价为辅的状态,发挥社会和企业在设计评价方案、选取评价指标、处理信息数据中的主导权。正如有学者指出:“思政课程的评价要社会化,因为不同的社会主体代表社会的不同需求和利益,他们的评价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更能反映出高校思政课程的效果与不足,更有利于高校思政课程的改进和完善”。

三、构建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对策

1.不断完善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制度体系

(1)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布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参照。一要坚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高校思政课建设“05方案”的正确政治导向,使教学评价成为育人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改革和创新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构建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的长效机制。三要领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模式。

(2)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质量管理和监督制度。一要制定和完善思政课教师任教资格“准入”制度、主讲教师负责制度、教学质量跟踪观察制度、教学研讨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竞赛制度、学生意见反馈制度、信息员制度等。二要不断强化对思政课教学质量动态管理与监控,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体系建设

(1)加强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一是学校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到校党政联席会的重要议题中,研究部署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二是加强思政课的组织领导,实行校党委领导责任制。三是以思政课建设评估为契机,健全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行政职能部门,积极支持和参与思政课建设工作,确保教学资源最大化利用。

(2)支持专家、学者和思政课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评价工作。一是要发挥国家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督导、巡视、检查上的引领作用。二是发挥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落实“05方案”,加强思政课建设上的指导作用。三是地区高职院校组建校际教学指导委员会,互聘专家、学者和骨干教师对思政课教学质量进行诊断分析并提供整改方案。

(3)充分利用网络渠道,打破地域界限、校际界限,建立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建设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

3.构建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1)以教师“教”的过程为观测点,立足于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是职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二是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具体表现为对学情的了解程度,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三是对教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包括对课件、案例、习题、实践教学基地、网络资源等。四是教学技能,包括对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等。五是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贡献程度。

(2)以学生“学”的过程为观测点,着眼于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构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主要有考查和考试两种方式。考查内容包括:一是守纪和履行职责等行为规范;二是课堂学习质量,包括教学参与度和作业质量等;三是课外学习质量:听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和参加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等;四是实践活动质量:参加主题辩论、演讲等社团活动,主题调研、志愿者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等。考试内容包括:笔试试卷考试、口试主题汇报等。另外,还应积极探索思政课项目化考核方式。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范文8

一、目前物理教学的一些弊端

物理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已经好几年了,科学探究既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已被大部分师生接受了。但是,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学生完全服从教师和课本,不敢独立思考。由于教师绝对的权威性,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掌握着标准答案,使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跑,不能有半点怀疑。长此以往,学生就把自己的思考权完全交给了老师,不再敢独立思考了。

2.学生完全依赖教师,不愿意独立思考。教师天天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学生时时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处处以标准答案为准则,最终以升学为唯一追求。天天在被动地听课,反复地练习,思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3.学习容量超负荷,没有时间独立思考。现在的学生每天的学业负担很重,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很多学生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

4.学生只会照搬照抄,不会独立思考。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反复地机械训练,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妨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将思想束缚在无形的框框里,造成了思维上的狭隘性和单一性,这就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课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授课时,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可是一做就错。究其原因,是学生只是听了,而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独立思考是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让学生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能力与兴趣。

作为一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引导学生去更好地独立思考,将"思考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恰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要从细节做起,点滴渗透。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以及它们的应用,例题与习题的分析、解决,实验的原理、操作及结果的得出等等,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都应引导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必须经过思考,想通了,才接受:理解了,才应用,杜绝"拿来主义"。从每一个简单的问题做起,逐渐引导,点滴积累,让学生从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逐渐积累成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在每堂新课之前,我都会花五到八分钟时间处理一下上次作业中学生错得较多的习题。学生在课前已经获得了正确答案,也已经将错题订正过一遍,那为什么不将这块时间交给学生呢?每堂课我会让一个学生上讲台讲一道他原本错的题,通过他的讲解,希望班上其他做错这题的学生都能明白。这样一来,赋予这位学生一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会在课前想尽办法把这道题目彻底弄明白。如果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他仍不能把问题解决,他们会和同学热烈地讨论,会主动过来找我探讨。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每堂课换不同的学生上讲台讲解,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两次锻炼的机会。如果学生的讲解不是很完善,等他讲完以后,我可以在旁边稍加点评,但一定要肯定孩子们讲得好的地方,让他们在努力付出后能获得小小的成就感。

2.留有余地,"逼迫"学生思考。在物理教学中,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该讲清楚,但是一些概念的延伸,规律的推广等不必讲得太透,只需做一些必要的提示,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探究和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钻研。讲解过细会造成主次不分的弊端,不利于抓住最基本的东西,不利于形成知识框架(不知道什么是基本规律,什么是对某种情景的特殊规律,而不具有普遍性。);讲解过细也不利于从基本概念和规律出发来分析和解决特定的问题。学生容易机械地记住某些具体的规律,甚至乱用具体规律,乱套公式。长期这样下来,扼杀了学生自我开拓的能力,不会钻研新的问题,依赖性大。

每章内容结束后,在上复习课之前,我会让学生自己先总结:将本章的知识点串联成一张知识网络,罗列本章用到的物理方法和物理技巧。完成以后,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对比,从而完善自己不足的地方。学生经过了独立思考总结出来的东西印象会更深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明白学习中互帮互助是非常必要的,在帮组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帮助自己。最后我会在班上挑出一两份最好的总结,张贴在教室里面,其他学生可以去比照,在协作的同时为他们创造了一种竞争的氛围。有了竞争才会产生更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去更好地独立思考。

3.创设开放式课堂,鼓励学生思考。要学生独立思考,教材和课堂都要"开放式"。教师不是课堂上的权威,教师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答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允许不同意见的产生,并且应该感到欣慰,因为那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闪烁。对于初学者来说,想错、说错、理解错都是难免的,只要敢想,就是好样的。当学生的想法和思路并非完全正确时,我们应该抓住其中点滴正确的地方,帮助和引导他们完善自己的想法。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创设一个验证机械能守恒的物理情景、物理过程。这时候发现学生创设的物理情景、物理过程各有不同、千奇百怪。这样一来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独创性,达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范文9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242-02

当前,国际形势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各种社会思潮繁杂并续。新问题、新情况的涌现对政治理论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是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包括四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革、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笔者拟对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现阶段军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的问题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方案的出台彰显了当前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然而,从有关考试结果方面的调研情况来看,当前军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还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发展形势的需求。

(一)对考试功能的认识存在偏差

考试的主要功能包括评价、督促、反馈和导向功能[1]。其中,评价功能是考试的基本功能,督促、反馈和导向功能是考试的重要功能。长久以来,军校中的考试,更重视的是考试的评价功能。各所院校在评优和评奖的过程中,考试的成绩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考试成绩优异不但可以评选优秀学员,还可以保送读研究生。相反,成绩不好就可能被列为落后分子和帮助对象。成绩和名誉、利益的联系,导致无论是领导、教员和学员都十分重视考试成绩,把其看成是衡量学员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从而夸大了考试的评价功能,忽略了考试的其他功能。

(二)考试形式单一

许多院校至今仍然采用“一卷终结制”,每门课都通过期末的一张试卷作为评定学员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的标准。这样做尽管便于操作,为授课教员减少了许多麻烦,但是这种陈旧的考试方法,受到命题内容和试题篇幅的限制,很难全面掌握和品评学员的思想动态。也正是由于这种期末考查预期的存在,学员把注意焦点都集中在试卷上,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普遍存在。颇为尴尬的是,有的时候考试一结束,学员连教材都扔在考场,索性不要了。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仅偏重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考核,而对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很少,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规律,“既难于检测学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难于检测学员思想观点、政治倾向和思想进步状况,不能全面反映教与学的真实情况。”[2]

(三)考试内容刻板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除理论讲授外,更要注重学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从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内容来看,注重的仍是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其范围大多是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甚至是教师划定的重点,考试的题型客观题多,主观性发挥的题目少,虽有论述题、材料分析题,但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其内容和覆盖面也毕竟有限,学员很难有充分的时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另外,主观题往往也是规定了标准答案,学员必须在圈定好的框框点点中回答问题,这就局限了学员的自主思维和创新思维,反到成了学员背死书的催化剂。

(四)考试结果掺杂较多人为因素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很少被人们关注。在很多院校,试卷成绩往往和最后的上报成绩有一定的差异,这种情况和地方高校相比更为普遍和明显。学员成绩的好坏和个人的利益有着重要的联系,每门课程成绩的累加可能影响到学员的发展和命运,一些和成绩挂钩的制度使学员很难喊出地方大学生“60分万岁”的口号。尽管我们鼓励以个人的努力来赢取优异的成绩,但是传统的“一卷定等级”的考试方式给了部分学员不劳而获的运作空间。于是老乡关系、队干部打招呼等人为因素掺杂到考试结果当中,使成绩中有了水分。当实际成绩和预期有着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又有证据表明存在人为因素时,包括受益的学员在内的所有学员都会有着一种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感会导致学员对所学的政治理论课产生质疑,对教员的教育产生反感,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可见,考试结果的公正性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军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探索

改革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方法是整个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促进学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针对传统考试方法的弊端,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更新考试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重新认识了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的作用和重要性,才能对传统考试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考试是课程的延伸,考试不仅要检验学员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提升学员用所学知识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改变过去只注重考试的评价功能的理念,不要把对学员的理论知识的考试作为检验学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学员思想政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理论知识记忆多少,更重要的在于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多少。因此,我们要把对学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目标定位于以考核学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确立一套适合军校学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考试评价体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成为培养学员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提高学员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考试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学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我们就应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充分发挥考试的督促和导向作用,以激发学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说,应采取笔试、口试、闭卷、开卷相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相结合,课堂成绩和课后论文成绩相结合。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论文成绩问题,“由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论文方式考核尤其要防止学生以应付的态度从报刊上摘取文章或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使论文考查的方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3]

(三)丰富考核内容

增加社会实践考查内容。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才能解决学员“真学真信”的问题。设置社会实践考核内容,能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实践课程、学员的寒暑假以及到部队代职锻炼的机会,设置相应题目,组织学员进行社会调查调研、参观见学,指导学员撰写调查报告,并把调查报告纳入学员的最终考核成绩。

增加团队意识考查内容。军人尤为讲究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也是政治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教员要设置相应的题目和要求,对学员进行考核。比如,可以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分为正反两种观点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和辩论,正反和反方都由若干学员组成,每方的综合表现作为每个成员的得分标准,增强学员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互助意识。

增加队干部评测、学员互评的考查内容。为避免学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促进学员全面发展,增加相应的评测内容,对学员的个人表现综合评议。考核内容应包括对该学员集体意识、服从意识、互助意识、责任意识、学习主动性等多个方面。但同时,由于存在较大的个人情感因素,这一部分成绩的比例不宜过大,防止因学员个性原因或特殊事由导致成绩过低,出现恶性循环。

(四)公正考试结果

考试结果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效果,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保证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对教员的教育。教员对成绩公平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政治理论教员都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人情问题”的出现往往只是出于他们对问题认识的不足。加强对教员的教育,提高教员的思想认识,考试公平公正问题是很好解决的。

其次,要丰富考试形式,增强考试结果公平性。增加平时成绩,并及时公布,增加透明度。增设口试尤其是期末综合口试内容,当场公布成绩,这样既能锻炼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还能使学员在对比中感受到公平公正。

再次,要完善出题、改卷、登分机制,为保证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应不同教员交叉出题,交叉改卷,交叉登分。题目如果是统一的,要做到交叉改卷和交叉登分。

最后,要加强对试卷和考试成绩的检查。教研室领导、教务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要采取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对试卷和考试成绩进行检查,避免人情卷和人情分的出现。

综上所诉,如果我们能够潜心研究、务实求真,对政治理论课成绩考核方法进行有益的改革,就一定能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使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员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艾红.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模式的新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