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集锦9篇

时间:2023-06-29 16:23:41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1

最近,笔者仔细查阅了前几年在教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时的教案。整个教学过程是:

1.教师由问题“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 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来导入本节课;

2.教师拿教具给学生作演示并得出结论:符合题意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3.告诉学生如何推导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推导过程;讲解定义、标准方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4.教师讲解课本上的例题,学生做练习。

反思这节课,明显存在这样几个缺点:①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教为主体,教师讲、学生练,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失去了自主性和主动性;②让学生死记数学公式,机械地模仿教科书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有的合作学习与情感交流,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性和发展性。姑且不谈这节课是如何令人感到拖沓冗长,就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而言,笔者认识到这节课很有可能是无效的。同时,在课堂提问中,笔者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练习,缺少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

二、对“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的改进

1.精心设置课前导入环节

笔者预想了两个方案:方案一,鉴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相关性质,因而可以采用直接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方法。方案二,从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入手,即归结为平面内动点到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之比问题(比值的范围不同,所得到的曲线就不同。当比值在0到1之间,动点的轨迹是椭圆;比值大于1,动点轨迹是双曲线)。这时可以提出问题:这些比值的范围还应有哪些?即它们的补集是什么?从而得出研究对象:比值等于1时动点的轨迹问题。这样就将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很自然地引出来了: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和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经过对这两种方案的研究比较,笔者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来导入新课。因为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向学生灌输类比的数学思想的同时,也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并且,在得出抛物线的定义后,也可以让同学对生活中的抛物线图形进行深入思考,阐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亦可解释生活的理念。

导入后,在有趣的教具的辅助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数学知识的发生及形成更为自然,更能贴近学生的认知特征。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对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笔者采取先由教师点拨(设点F到直线l的距离为p[p>0]),再由学生自己合理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整理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方法。由于学生建系方法不同(或将定直线当做y轴,或将定点当原点,亦或按照标准方程的建系方法,甚或将定点和定直线斜放于坐标系内),得到的方程式必然不同。教师要在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与学生一起选出最佳建系方法。这样做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自己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不是由老师直接给出答案,更杜绝了让学生死记公式、机械模仿的授课现象。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掌握了椭圆、双曲线的相关知识,可以根据椭圆、双曲线因焦点位置的不同而得出两种标准方程),让他们对椭圆、双曲线和类比抛物线进行对比,得出抛物线因焦点位置的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标准方程的结论,即加入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其他三种表达形式。

除了使用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以外,笔者还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1.平面上一动点M到点F(1,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x=-1的距离相等,求M点的轨迹方程。

2.平面上一动点M到点F(1,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2的距离小1,求M点的轨迹方程。

3.平面上一动点M到点F(1,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x-1=0的距离相等,求M点的轨迹方程。

让学生通过对这三道题的探究,明白抛物线的定义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定点不在定直线上。

经过这样一番精心准备,实际的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们的表现相当积极,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3.教学别注意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关照

在完成如何建系求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关照。为了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充分学习,笔者特意在小组活动后找了不同小组中的成绩中游或者中游偏下的学生到黑板前面为全班同学作讲解。

同学甲是以直线l为y轴,以过点F且与l垂直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的方程为y2=2px-p2(p>0);同学乙是以过点F且与l垂直的直线为x轴,x轴与l相交于点K,以线段KF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的方程为y2=2px(p>0);同学丙是以点F为坐标原点,以过点F且与l垂直的直线为x轴建系,得到的方程为y2=2px+p2(p>0)。

接着同学们开始点评,有的认为乙的方法好,因为乙最后得到的方程式简单;有的则评价乙没有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进行讲解,即只知道告诉大家如何做,而没有分析为什么这样做,对此,乙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后,知道不同的建系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方程,所以我们在小组内又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使用了以直线l为y轴、以KF的中垂线为y轴、以点F为坐标原点(x轴都相同)三种方法来建系,最后经过比较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原来如此!想不到他们的小组竟然想出了这种合作方式,这种创新的意识不正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急需的吗?

三、对教学过程的再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①在这堂课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基础知识,而且还体验了知识的推导过程,尝试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②让学生到讲台上针对某些内容进行讲解,不仅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并且使之在参与授课的体验中,进一步深入思考应该如何听课,即不能只为听答案而听课,而应该深究答案的渊源,应该学会分析问题。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锻炼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评价他人,学会了承认他人的优点、容忍他人的缺点,虚心学习、听取意见。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①在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对自己要进行的探究比较茫然,找不准思考问题的方向,对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搞不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创设有效的情境,把问题设计得恰到好处,让这些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②个别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不敢发言、不敢表态,逐渐地远离了讨论的中心,显得很被动。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有效提高,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知识水平等多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对于成绩暂时处于下游的学生,要从他们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无效的提问。同时,在他们不能顺利、正确地作出回答时,教师要热情地启发和鼓励他们,让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积极地参与进来,而不是让课堂变成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一言堂”,杜绝由老师替代思考转变为由好学生替代思考的现象。③做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做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释疑、深化及反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恰当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并提高所学知识;同时,要加强对解题的指导,对解题思想方法作必要的概括。而本节课中,学生做的练习以口算为主,笔答的时间少了些,这么做虽然关注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忽视笔头上的练习,无法展示和了解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更无法规范学生的做题步骤。这是需要再次改进的地方。④没有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若能在课件中动态地展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x与y的指数等,那么在对抛物线的其他标准方程进行讨论时,学生将会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2

    (1)助点。助点就是辅助性点拨。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不够等原因,在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时,就需要教师助一臂之力。例如,当讲完“爬行类”时,教师若直接让学生回答“为什么青蛙和鳖都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但它们却不属同类生物”这一问题时,不少学生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设计几个带有启发性的阶梯问题进行点拨:二者的呼吸方式有何不同?二者的皮肤有何不同?二者的生殖和发育有何不同?这样学生便可由表及里地抓住事物本质,解决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旁点。旁点也称曲点、侧点。它是指教师不直接点明怎样思考,而是间接的、从旁的、暗示的、曲折的进行点拨,或言在此意在彼的启发;或旁敲侧击的暗示;或迂回曲折的诱导;或在问题的峰回路转处巧设标志,使其洞天叠出、曲径通幽;或让学生从旧知孕育出新知的生长点;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与之有联系的相似点、相关点,受到启发,展开联想,产生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例如讲“血液循环”时,让学生回答“左心房连接的血管是动脉血管还是静脉血管?其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这一问题,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教师可采用从旁点拨的方式进行启发:“和左心房相连的血管的血液流向何处?它的另一端连接的是什么器官?这个器官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学生便会茅塞顿开,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3)直点。直点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的点拨方法。例如学生有时解答问题,尽管心中清楚,但由于对个别词语的遗忘,或表述水平有限,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述,导致“水壶装饺子倒不出来”的情景,这时教师可直接给学生提供词语,帮助其越过语言障碍,得到答案。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3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课堂 高效课堂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91

进入新时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能再一味的沉浸在传统课堂教学之中,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应该就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通过反思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深刻意识到身负的重要教学使命,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积极的进行反思,本人就一些有助于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与大家分享:

一、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分析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的从多个角度寻找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教师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找出影响高效课堂打造的因素,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在本文中首先对目前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的系统化程度不够

物理既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学生如果能够对物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掌握,那么,不管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还是对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点,都能够产生好的影响。而就目前高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系统性还不够强,导致学生难以系统掌握物理知识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点方面做得还不够,这就影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点掌握的有效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直接切入新知识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由于学生很多知识点的理解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学生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的物理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存在直接切入新的知识点的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点讲解之前难以对与知识点相关的旧知识点进行回顾,势必会o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麻烦,尤其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没有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研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现象,因此既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然而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导致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自然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也影响了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

(四)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就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而言,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依然存在较为单一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打造高效高中物理课堂的策略探析

为了更加有效的打造高效高中物理课堂,上文对目前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上文提出的问题十分有代表性,当然,除了上文提出的问题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针对目前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针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影响高效高中物理课堂打造的因素,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引导学生提升基础知识点掌握的系统性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点的过程中系统化程度不高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系统化的掌握基础知识。为了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系统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如下策略: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注意提升基础知识讲解的系统性,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理解基础知识,对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有很大帮助。同时鼓励学生针对学习的基础知识,梳理出清晰的知识框架,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的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同时对提升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二)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点的学习

针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切入过于直接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引导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新的知识点。例如本人在对学生进行新的知识点讲解之前,会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复习一些与新知识点学习相关的旧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过程中就不会显得十分突兀,同时引领学生复习与新知识点相关的旧知识点,也扫除了学生在新知识点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三)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物理学科的趣味性挖掘不够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善于取决学科的趣味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科学习积极性。

(四)积极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4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 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5

一、变革,是因为要解决课堂教学的深层问题

就小学阶段而言,本次“课堂变革”要解决的问题指向清晰。

(一)缘起:一份作业调查的启示

2012年,本地媒体刊发了六所城区学校一日学生的作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发现学生的不少课外作业中仍然是“读、写、算”这“老三样”,且“口味有点重”。照理课堂本就是读、写、算的场所,为何要留到课外去完成,这只能说明课堂上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读、写、算,或者是在做跟读、写、算无关的事情。

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做什么事情呢?我们专门对大量的课例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40分钟的课堂时间,学生独立的学习(包括读书、思考、做题)仅有8分钟左右,其余的时间都用在了师生对话上,这其中的一半时间用以教师的提问、分析与讲解,剩余一半的时间是学生的零散回答。难怪学生没有时间完成“读、写、算”的学习作业。

再看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我们分析发现,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师教的大多是学生一学就懂的内容,大多不是学生感兴趣或疑难的内容,大多是跟作业无关的内容,大多是教师方便教得认为精彩的内容。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完整、丰富和多样,而学生“学的活动”则非常零散、机械和单调,更形不成结构。

为此,我们对日常课堂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个基本判断:课堂上学生“学的活动”太少,很多应该学的内容没有学(如应完成的读、写、算内容),教学过程的推进主要靠师生对话。导致的结果是,课堂上学生学不充分,只有在课外作业上用功,必然造成作业的负担,这也是难减负的深层原因。

(二)教为主: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们称以上的教学状况为“教为主”课堂,课堂上的活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在课堂上基本自主性较少,更多的只是听教师解读课文内容,偶尔应答一下简单提问,配合一下教师教的活动。这就是“教为主”的课堂。它表现在从备课开始,就进入了这种状态,是以“教师为中心”。它导致课堂成了教师单项预设并主观讲析、强势操纵的一项外来任务,而根本没有生成为学生自己的真实学习活动。

因此,虽然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观念翻新的局面,但是课堂的高耗低效之症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而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矛盾是教师“教为主”导致学生学习实践的严重缺失。

(三)学为主:本次课堂变革的主要方向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发展才是检验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尺。学习是不能替代的。检验各种教法是否有效的标准要回到学情上来,即以与学生发展有关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来审视检验与教师教学活动有关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这样才能廓清当前种种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模糊认识,让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实质性突破的阶段。因此,建设“学为主”课堂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自然也成为了本次课堂变革的主要方向。

(四)学习活动:建设“学为主”课堂的切入点

如何构建“学为主”课堂呢?我们提出了“以学习活动的设计、展开与落实”为本次课堂变革的切入点和抓手,即备课重点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课堂对话),课堂上组织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后反思学习活动的实施效果,其目的是以“教”的活动转向“学”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科核心能力。其流程是:学生需要学什么(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难点、学习兴趣等选择教学内容)学生怎样学才好(充分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一句话,“学为主”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来展开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学的活动”有较充分的完整时间,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学习经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是引导、促进和评价学生“学的活动”。

二、课堂变革的路径与阶段

明确了课堂变革要解决的问题和方向,如何找到恰当的路径进行操作呢?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差异,我们提供了1.0、2.0、3.0、4.0版等不同的课堂变革路径。

(一)1.0版课堂变革:教学改进

课堂变革并非一定从颠覆课堂开始,也可以从教学改进入手。1.0版课堂变革因为不涉及课程的大调整,不涉及教法的大改变,不涉及教学常规的大变化,且切入口小、精确度高、操作性强、风险小,又便于调整,所以容易入手。

1.使用一种方法

如语文学科可以多采用批注法、自读法,数学学科可以采用错例学习法、猜想法,英语学科采用RAP 说唱乐等方法进行教学。这些方法的使用增加了学生“学的活动”,也就改变了“教为主”的课堂状况。

2.运用一种工具

以科学学科为例。我市小学科学教师中专职教师仅占25%,有理科专业背景的仅占14%,部分小学没有配备专门的科学实验室,不少学校没有实验器具,科学教师的教学只能“纸上谈兵”。如何改变讲授为主的课堂?多采用“科学记录本”这一工具,让学生多观察、实验、记录、发现,完整地再现学生个体科学学习的轨迹,自然能改变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3.调整一个内容

有的学科教学内容根据时节、实情、生情调整学习内容、学习顺序,如此,就能契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点,大大提高教学实效。

4.增加一个载体

课堂上增加“练习册、任务单、活动单、导学单”等学习载体,也能改变“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变“线性”为“板块式”的课堂教学结构,并借这些载体发挥“倒逼机制”的功效,扩大学生课堂“学的活动”,从而撬动“教为主”的课堂教学。

(二)2.0版课堂变革:重建教学

在教学改进的基础上,教师往往不再满足于简单方法的改变。因为一旦有了变革意识的觉醒和变革带来的行为变化的体验,就有了内在变革的信心和力量。2.0版课堂变革是重建教学,是对课程、常规、教研、评价等涉及教学及管理核心内容的打破和重组,这种重组实质是教学价值观的重建,是教学的深处变革。

1.课程重建:从国家课程到校本课程

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正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从2015年秋季开始的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就给学校提供了课程重建的新天地。

如杭州天长小学的4+1课程整合:一年级常规课程经过整合和优化之后,集中在了周一到周四,周五定为“清包日”,这一天的书包里没有“国标”课本。(4+1模式) 整合后腾出来的这一天学什么呢?上午会有“2大1小”――2节大课和1节小课,每节大课1小时,每节小课半小时。大课时间,学生会进行数学游戏、形体训练和乒乓球等课程。半小时的小课,则是“持续默读”的最佳时机。到了下午,则是综合实践环节。

又如清华附小的1+X课程:一是学科内整合,如语文的1+X(通过引入多版本教材、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和进度、重新设定课时长短);二是跨学科整合;三是课内外整合。

重建学校的课程表,安排什么内容?如何安排?何时安排?这样的安排符合学习规律吗?这样的安排师生幸福吗?其实,重建的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学管理谋略、课程理念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等。

2.常规重建:从空泛到具有针对性

这里的常规指的是教学常规。好的教学常规指向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促使教师的日常教学潜移默化地朝着教学改革的方向行走。但很多的常规是空泛的,并无针对性和引领性。2015年,温州市教研院推出了《小学各学科教学新常规》,对原来的各学科教学常规进行了修改:增加了2011年版修订的课程标准内容、省学科教学建议和温州十年来的小学教研成果;减少了过时和在教学实践中不合适的内容;合并了一些重复的内容,使之更简练更明确。促进教师在“备课―上课―改作―辅导―监测”教学五环节方面以新常规促进教学的重建,尤其就近年来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引领与规定,表现在:强调教学策划,从“备一节课”转变为“上一门课”,重视学期教学策划,达成学期学习目标;强调备课注重设计学习活动,注重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强调作业丰富多样的同时,加强作业规范,推出作业批改双评价制度,即正确率和书写整洁度;强调综合评价。在纸笔测试的同时,也对日常学习表现、作业情况、学习兴趣和习惯等进行表现性评价。

3.课堂重建:从教到学

这里的课堂重建是一种深度的涉及教学结构及方式的根本性改革,有别于前文说的教学改进,它直指“教为主”课堂的顽固症点,采取精确的、根本性的做法。

构建一种结构。课堂重建从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开始最有力度。如瑞安新纪元学校开展的“三学循环”教学就是从学的活动出发构建“自学―议学―悟学”的课堂结构,从而根本上改变“教为主”的课堂。

运用一项技术。传统课堂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学情的全面反馈,即教师很难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多要通过隔天批改完作业后才能知晓。为此,一些课堂变革试点学校借用平板电脑来翻转课堂,借用网络技术来进行作文评点和习题反馈,实现课堂上学情的即时反馈与了解,并据此随机调节教学内容和重点,实现个别化的针对性指导,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这在传统课堂里是无法做到的,而借助“互联网+”优势,将成为课堂变革的重要途径。

4.教研重建:从一节课到一门课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的校本教研针对性地解决本校教学中存在的教与学的问题,但如今也存在着为活动而活动现象。因此,虽然做了很多的教研,但是教与学的问题依然存在,教学质量当然不高。教研重建就是要以教研转型来促进课堂变革,从研究理念到解决问题,从“关注一节课”到“上好一门课”,从听评一节课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实质性地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

5.评价重建:从素养到实绩

课堂变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还要改变教师教学绩效评价重素养轻实绩的做法,改变教师教学评价中只重一节课忽视一门课的做法,改变职称评审、各类评比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成为牵动课堂变革的牛鼻子,真正让“轻负高质”的教师扬眉吐气,并帮助这些教师总结经验,推广做法。

(三)3.0版课堂变革:指向核心素养

前面谈到的1.0版和2.0版课堂变革是学校大多在做的,但是还有一个前提是为什么要做这些,所以课堂变革走向深处还要跟学校的育人目标结合,即学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因为基础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基础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基础性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从知识基础到能力基础再到道德基础,其中一定有一些核心基础,它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不必过量和过度发展,能为未来留出更多发展空间和发展余地的,那就是“核心基础”。它是基础教育中的培养基、DNA,它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高持久、高迁移、高关联、高被依存的关系。它的外延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素养。

尤其是核心素养,现已成为全球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基础。它是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有可能成为一生稳定的素养。国际上长达20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基础教育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比如身心素质、必备品质、关键能力。如每所学校对学生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如思维能力、批判能力、解决能力)的理解与定位,将决定课堂变革的内容、方向和深度。

以核心素养切入进行的课堂变革,就是以育人目标为指引,再来对课程、教学进行审视,从而使教(学)什么、怎么教(学)之上还有“为了什么”(培养什么核心素养)的价值问题更加明确和自觉,这样的教(学)什么、怎么教(学)的课堂变革才具有真正的持久的育人力量。

(四)4.0版课堂变革:教育文化的建立

课堂教学总是存在着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这里的“某种文化”,应该是课堂教学中内在的、深层次的、隐性的内容,涵盖了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一切要素。

换句话说,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师生课堂教学互动方式的文化,是影响师生精神生活的先进文化,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教学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的有机共同体。

课堂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其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决定了课堂变革的成败。有了这种教育文化,课堂变革就不再拘泥于形式、做法和规定,而是自觉的、主动的、个性的、创造的。一所学校形成了这样的教育文化,变革是随处的、自然的,这是一种内生的源源不断的力量。

三、课堂变革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要不要课堂变革的讨论上,必须明确倡导,因为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永远有值得提升的空间。但对于改革意愿不强的不勉强,改革条件不成熟的不急于上马,改革遇阻的允许调整;对于决心开展课堂变革的,则要抓住时机,积极而为。

2.课堂变革最初可能是“先学后教”“多学少教”这样的简单教学行为的调整。但关键是对“学生如何实现学习”的假设和理解,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另外,小学课堂具有独特性,因此“学案导学”“预学单”等形式的运用,必须慎重,必须理解其学理与意义,更不可以加重学生新的负担作为代价。

3.课堂变革的关键追根溯源,是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向、选用科学的改革策略和项目抓手,并树立四种思维: 质量思维、整体思维、整合思维、辩证思维。

4.课堂变革只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是改进课程实施环节的努力。所以,课堂变革若只是课堂在变化,其他“涛声依旧”,其变革不会持久与深入。因此课堂变革一定要涉及综合推进(作业改革、教学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等)的阶段。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6

【关键词】浅议;课堂;管纪

课堂管纪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功。在学习基础好,学生学习主动性强的班级,课堂管纪不是驾驭课堂的难点,在学习基础一般,学习氛围稍差的班级,课堂管纪尤为重要,因为课堂纪律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课堂管纪要综合进行,课堂管纪的方法很多,这里浅议常见的几种方法。

正面说理法。这种方法是师生上课起始问候后,教师直接简明的交待课堂纪律要求,集中学生的意志,让学生有所遵从。比如有位老师教作文审题,先讲听的要求。这个班级作文的基础较差,这节课教的是作文审题训练,教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愉快,互动效果很好,结果全班都会审题,作文兴趣得到了激发。有一位数学教师教学生查《数学用表》的方法,这个班级绝大多数数学基础差,对数学不感兴趣,教师上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听。第二天教师在纠正作业的时候,这位教师先严肃纪律,用简明平适的话讲了查《数学用表》的方法,结果全班每一个学生都会查《数学用表》了,教师心头上感到了一阵轻松,学生也打破了学数学的神秘感。有的学生偏科思想严重,对不感兴趣的学科不想学,甚至在上课的时候讲小话,搞小动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简明晓以利害,提出要求,待课后再对学生进行细致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师课堂讲理应简明扼要,不枝不蔓。

因势利导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看到的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向学生讲道理的方法。如有个学生在课堂上看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发现后,首先肯定学生的思想倾向是对的,接着指出学生安排的时间不妥,知识靠日积月累,而课堂时间是关键的学习时间,且是有计划性的科学的,不断的珍惜课堂时间内的修炼,才能学到有效扎实的知识,该生接受了教师的批评,从此遵守课堂纪律了。有位语文老师在上语法课,有位男生心不在焉的用钉子划桌子,这位老师发现后,顺势在黑板上写了:“某某某用钉子划班级的桌子”,紧接着讲这句话的结构,全班同学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划桌子的男生也停止了划桌子,脸红了,课后自觉的到教师办公室承认错误。因势利导法,可以把课堂教学、纪律教育高度结合起来。这就是要把学生当时的认知心理和当时课堂的需要同时考虑好,需要老师快速平衡情况,机智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能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去处理。、

沉默敬示法。有时课堂会出现小声的谈论声,教师感觉气氛不对时,稍作片刻的沉默,让学生警醒反省自己,同时教师快速调适自己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视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如有位老师在上《小橘灯》这一课时,介绍作者与背景时间长了,学生精力有些分散了,表现出有些松垮,这位教师沉默片刻,快速调整思路,简明扼要讲明原来要讲的内容,过渡到新的内容的探讨,使原来的学生松散状态变为集中状态。有时教师忽然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告状声,告的和被告的在课堂上把原委讲清了,课堂已经静下来了,教师可沉默几秒钟,看学生两眼也就行了。若要彻底解决学生矛盾,可把问题放到课后解决。

立即制止法。这种方法是:当课堂突然出现意外,班级处于混乱的情况下,教师立即拿出态度和方法止住混乱,恢复班上的平静,使教学能正常进行。如果学生突然争吵起来,甚至打起来,教师必须立即制止,先要求学生控制情绪,把问题移到课后解决。如果课堂制止不住,分别叫有矛盾的双方离开教室,课后解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玩不该玩的东西,教师可以直接没收,课后再找学生谈话解决。立即制止法,简便快速,能节约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得课堂教学能正常进行,但要注意到学生承受能力,否则,事与愿违。

分数衡量法。这种方法是针对学生的纪律进行考勤打分,然后进行适当的奖惩,班级在订立公约时专门把课堂纪律进行分数细化,让每组的组长根据自己的组员纪律情况进行打分,每星期作总结公布,然后实行奖惩,教师最后总结。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7

论文摘要:针对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和课堂教学策略,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工科专业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提高工科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分别从备课和教学方法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对进一步提高工科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研究型教学与学习是新世纪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创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教学各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专业教学是培养工科学生专业素质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的绝大部分专业知识及能力来源于专业教学课堂。通过对专业课堂教学要素的重组整合,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与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因此,提高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工程水文学》是水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是应用水文知识于工程建设(主要是水利工程)的一门专业学科,它研究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有关的水文问题,主要内容为水文计算、水利计算和水文预报等。其作用是使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能了解水利工程技术中的基础专业问题,以及对工程技术中水文分析中的概念和方法等,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近年来,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在《工程水文学》精品课程教学中,通过“面向2l世纪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省教改项目)和“《工程水文学》网络课件”(省网络课程)等项目的研究实施,依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社会的需要,坚持“拓宽基础,突出特长,培养能力及强化素质”的基本思路,在探索工科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构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工作。

本文在分析工科专业课教学特点及教学策略的基础上,以《工程水文学》课为例,从备课、教学方法等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探索。

一、工科专业课教学特点及课堂教学策略

工科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现代教学改革前提下,在缩短总学时的同时,要求拓宽基础,增加基础课学时,使得专业课学时比以前减少许多,因此,工科专业课不仅具有学时紧、实践性强、更新快等的特点,而且从教学内容上讲还具有基础内容与综合内容相结合、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与应用知识点的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能力相结合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要求处理好5个关系,即系列专业课程内部之间的关系、基础知识与建模和实验的关系、与后续相关课程的关系、学生为中心与教师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导引和课后练习之间的关系。

从哲学方面来看,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认识一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社会化的过程,课堂则是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是师生进行交流的舞台,因此,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构筑了采用多种教学包括“知识、氛围和情感”策略,明确课堂教学创新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摒弃课堂教学模式化、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创新教育思想。教师作为主体,立足于“导”,而不是“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则体现“动”,教学就是师生互动、共同作用于知识客体、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生变化的过程。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教学条件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课堂中也会出现一些估计不到的情况和教育良机,需要教师随时把握、随机调整。我们多年的《工程水文学》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逐渐形成了实现学生潜能的多级开发的教法革新,在教学手段上总结出了“宽范式、讨论式、问题式、立体式以及个性化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方面总结出“训练式、开放式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法。

二、提高工科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备课。工科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一方面要求工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也要求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因此,备课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首要的途径。教师在深刻理解教学大纲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选择适用教材,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吃透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制定详尽的教学日历,采用现代化手段积极进行备课。整个备课过程中重在教学内容的深度,深度是指基本教学内容深层次的内涵,追求教学内容的深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一是从基本理论方面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二是从工程实例分析中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三是从学科发展历史中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

1.选择适用教材,及时更新讲课内容。适用教材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尽量选用新出版的教材,以解决教材修订速度慢与知识更新快的矛盾;另一方面,所选教材的内容应与课时量大致相当。否则,内容多不能讲完,学生可能会认为教师不负责任,该门课程也不重要,从思想上轻视专业课。我们在《工程水文学》的教学中,根据我院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及课时要求,给排水专业选择了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2001年版的《水文学》,而水工专业和地信专业选择2008年版的全国高等院校水利水电类精品规划教材《工程水文学》,并及时收集国内外最新资料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拓宽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知识的发展方向和前进步伐。

2.挖掘书本知识,突出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内容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深深感到学生在学习中花了大量的时间,但从其所学的教学内容总体来看最后还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很好地把握所学的内容,不能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作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着眼于高处,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挖掘书本知识,才能将课堂内容进行提炼,并在课堂教学中将概念和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提升,也能将不同概念进行比较和区别。专业课程实践性强这样的特点要求在保证教学内容严谨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以课程重点为主线,将课堂所涉及到的概念、理论、原理和方法以串联的方式组织为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对于重点问题可以从工程事例出发引导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描述和讲清的问题,同时,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独立思维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

3.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实现立体化教学模式借助计算机生成包括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准确、形象、直观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技术还能省去教师课堂现场做图和时间,有助于解决课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借助网络技术,将多媒体课件网络化,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将单向的“教”与“学”变成了多向的“教学互动”,同时,通过教学服务系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全方位强化应用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开放性的课程教学系统为学习增添了新内容。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它是师生双方的协同活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形成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指导法等。这些方法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然而,对于不同的专业课程应因课而教,因人而教。笔者在多年的《工程水文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手段上总结出了“宽范式、讨论式、问题式、立体式以及个性化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方面总结出“训练式、开放式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法。

1.课堂教学重在自主设计。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教师教学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现代研究型教育需要坚持素质教育、工程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结合。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研究型教育不仅仅地是简单告诉学生只能学或做什么,不能做或学什么,结论是什么,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学会去思考,学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么做及结果是什么。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悬念,就课本内容进行讲授,因而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兴趣不大,效果甚微。现在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概念性强的教学内容,要注重概念的讲解,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规律,而对于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应用训练同时加大课堂信息量等。这样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

2.注重启发式教学,注意不同层次的需求。课堂教学需要活跃的课堂的学习氛嗣,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需要采用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需要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是带着耳朵和眼睛来上课,而且更重要的是带着大脑来上课。所谓互动式教学法,其主要宗旨是活化课堂教学,使教与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师与生相互启发、相互推动,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其内涵包括巧妙创设问题,激发求知欲望,引导课堂讨论,鼓励求异思维,分层发展提高,尝试创造体验。这样的教学决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从头讲到尾,而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想不敢开小差。实施这样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怎样启发怎样引导。首先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其次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要适度给学生留一定的思维空间,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些能够刺激和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例如,在讲授《工程水文学》中“径流”部分内容中时,讲授正式内容前,先问了学生们一系列的问题,“当降雨结束了,河道里为什么还有比较大的水流,且维持一段时间?为什么久晴不雨河道中水流一直川流不息?城市化后河道中的水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等这样能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听课兴趣,随着讲课内容的进行,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回答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获得应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自学指导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专业课之间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交叉,有的内容在一些专业课中有所涉及,仅仅由于课程所关注的不同因而侧重点不同,或者对于叙述性内容较多的课,学生易于理解,而教师讲授难出新意,也容易落入照本宣科的误区,而授课学时又比较紧张,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自学内容,这样可以缓解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指导学生自学需做到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及可参考的教材;(2)鼓励学生上台讲解自学内容;(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回答,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教师帮忙总结回答;(4)教师对教学内容精讲。

4.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不仅有赖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有赖于积累教学经验,也要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在课堂教学继承粉笔和黑板优点,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拓宽学生的视野,导学生学习和思维的过程。实践证明,(1)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该能够引起教学深度和广度的深刻变化。例如,利用动画技术可以将原来所采用的教学模型“活”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采用真实感很强的三维动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某些基本理论,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理论的局限性。(2)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引导学生从书本和教室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内容并不是枯燥的理论和繁琐的数学推导,而是具有丰富多彩的实际内涵。(3)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引导教育者采用更好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4)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基于现代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指导下的教学,促使现代教学成为立体化式的教学模式。

5.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研究型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就是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学习,要研究和掌握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基于课程教学内容而又略高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文献资料或获取文献资料的途径,开阔学生视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搜集研究资料和阅读文献的能力,逐步培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在课外作业中,本着基本训练的原则,鼓励学生研究一些没有标准和唯一答案的学习研究问题,这些学习研究问题可以是基本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是与工程实际有关的问题,还可以是一些专业课中的建模问题。也将创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了课程与教学环节上。

三、结语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8

摘要:知识性课程在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地位偏低,课时少任务重,教师讲解易浅尝辄止,学生学习常死记硬背,浅层而低效的学习严

>> 知识竞赛在工科知识性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教学融入工科专业知识方法研究 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方法浅析 基于翻转课堂的财经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产品设计主动性教学方法研究 机械类专业知识课的教学方法与艺术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基于翻转课堂的Photoshop教学方法的探讨 基于闯关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的人机工程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高职翻转课堂异步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管理系统工程案例式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职专业课程过程性考核设计 谈电梯专业机械知识课程的教学方法 工科类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指导医学研究生专业知识学习的PBL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设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 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5-10.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4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机械类卓越计划实施专业企业学习阶段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课题序号:247)的资助。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9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31-01

与传统教学相比,现代教学更注重将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接收。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十分关键,既是学生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升华,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更高深数学学习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学习,教师要将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本文就有效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探析。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学生进行逻辑分析需要一定的氛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就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点,而且还要提升自身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良好的课堂环境必不可少。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能够有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然而在对知识的应用方面却并不理想。例如:学生可能对教材上的定理背诵的十分熟练,但是如果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应用去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就失去了勇气,不能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数学题目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影响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而在轻松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想更加放松,学生更加有表现自我的欲望,学生能够积极大胆地去应用数学知识,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多种数学知识的学习,其中基础知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因此为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基本理论的学习,并要进行实际的应用,学生在基本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难,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际应用,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挫折,进而打击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自然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教师首先要在基础知识教学方法方面下工夫,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切线的定义时,先对学生进行这一概念含义的讲解,然后举很多相关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为了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该概念,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举一些例子。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有效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学生如果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那么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信心倍增,这种信心反过来又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有效分层

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法就是采用分层教学法,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分层教学法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目前分层教学法已经为广大数学教师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将分层教学法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否则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十分必要,然而将一部分时间归还给学生也十分必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点的掌握与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思考学生的思路才能打开。传统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关注于知识点的讲解,认为只有讲解更多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学生的成绩才能更好地提升,忽视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环节,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的接受知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本人认为教师应该合理的配置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了正切的概念之后,应该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使学生通过思考真正掌握这一概念。高中数学教师不仅在知识点讲解之后要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应该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向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发起进攻。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思考不足,导致学生难以理清学科学习的思路,即使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学科学习,也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升,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留出进行思考的时间,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与能力。

五、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特定的方法,通过对特定方法的应用,能够达到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越来越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本人认为,教师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能够达到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的目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情况,教师如果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过于机械,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