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数据通信市场集锦9篇

时间:2023-06-30 16:07:50

数据通信市场

数据通信市场范文1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农业信息不对称 问题 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1大数据时代

随着2012年美国斥资启动大数据计划,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又一里程碑,它可以看做是互联网时展到一定程度的质变,自互联网产生以来,各种联网设备,社交媒体层出不穷,各领域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也随之增加,从过去数据统计单位由TB,PB发展到EB乃至ZB。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既伴随着挑战,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机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成为启迪人类智慧的一把新钥匙,不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将为当前政府和农民共同关心的农业信息不对称的解决之道提供新思路。

2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体现

2006年12月22日举行的中央农村会议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现代农业的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①。建设现代农业最主要的是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而信息市场的建设是重中之重。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信息就是资产,信息就是生产力。但是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日益凸显,具体体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信息时效性

农业信息既可以带动生产,也可以引导消费,对于是农业生产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及时掌握信息,以便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但是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传导机制,农民获得农业信息的渠道少之又少,具体获得农业信息的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国家自上而下一级一级的向下传达的农业信息。第二种则是农民根据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市场的反馈信息。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得的信息,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此时农业信息一般已经失去了信息最重要的价值―时效性,这也是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买贵卖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姜你军”、“蒜你狠”、“倒奶买牛”现象等。

2.2信息权威性

信息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及时性,而且也表现在精确性。农业信息的传递,无论是国家还是市场反馈,不但时间长,而且从中经过的环节也多,所以最后到达农民手中的信息或许已经经过了层层过滤,失去了信息最原始的真实性。此外,当今的农业信息也出自多门,不光政府有多个部门收集、信息,社会上不同的市场主体也有自己的信息采集和分析机构,有些机构对于信息的处理比较随意,在调查过程中仅仅通过几个随机抽取的样本信息得出的结论就成为了最终到达农民手中的“定论”信息。而这种缺少权威性的信息不但会有损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有时也会对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

2.3信息标准统一性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哪一个领域都必须有规矩,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尺度,以方便人们以此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当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还没有统一的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标准,政府各部门以及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只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收集和信息,而这过程中极易产生信息的重复化、孤岛化,分散化,不仅造成了信息的浪费,也不利于市场主体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评判和共享。此外农业标准众多,不仅会让生产者无从下手,也会使消费者目不暇接。所以如何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值得深思。

3大数据时代解决农业信息不对称的新方法

当今社会,谁掌握了信息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发展的金钥匙。尤其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及时的掌握农业信息并保证信息的权威性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农业信息化开启了导航灯,也为解决农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1)搭建大数据信息平台,建立纵向的信息传递网络。大数据不仅海量、多样而且传播速度快,政府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建立专门的大数据部门,定期收集与农业相关的数据信息,然后分析和预测未来农产品的供需情况,通过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相互联系的纵向网络平台,把从大数据平台中收集到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地方,以便农民及时调整,不误农时的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在保证市场供给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向农民传授大数据分析方法,在政府向信息平台的数据中,农民自选有用数据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向市场提供合适的农产品。

(2)信息形式由结果向数据转变。以往,无论是政府还是从市场中反馈出的农业信息多数以分析出的最终结果为主,而信息的层层下传,又易导致信息的失真。大数据时代,让数据“发声”,政府和市场通过大数据平台直接把数据提供给农业信息需要者,让信息需要者自己去从数据中挑选信息。同时农业信息需要者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平台,直接获得一手的数据,通过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预测结果,避免了信息失真的顾虑。此外,大数据时代,样本即总体。市场主体所设的相关机构不用再担心随机抽样的繁琐过程,通过务实大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农业信息数据,使数据的分析结果更加精准,更具说服力,增加了信息的权威性。

(3)“公私合营”统一标准,信息共享。大数据的价值的发挥在于它的共享性,通过社会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农业信息数据不仅可以实现在政府内部传递,同时也可以为市场和政府搭建桥梁,实现数据信息的双向交流与共享,有利于打破政府内部之间,市场之间以及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信息壁垒”,缓解信息的孤岛化,重复化以及分散化,为信息标准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给予市场更多权利,指定专门的市场组织,在为市场组织提供海量数据的前提下,让市场自由发挥作用,根据农业信息数据分析的结果为农民做出合理的农业产品价格或质量的标准,政府只在市场组织“失灵”的情况下进行调节,在信息标准统一的问题上实现“公私合营”。

注释

① 2006年12月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数据通信市场范文2

关键词:监测 市场 反应系统 系统应用

一、系统建设的背景

为加强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按照天津市商务委员会的部署要求,我市市场运行监测快速反应系统的建设于2005年初正式启动。通过专家论证并结合大量调研,该系统旨在从宏观到微观层面上及时反应市场运行情况、发现市场异常波动,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预警,并在第一时间完成信息汇总、分析、上报,从而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持。同时,系统还为深入了解天津消费市场状况和市场指数提供了便捷通道。

二、总体目标

政府职能部门可通过系统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智能化的逻辑数据处理,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掌握生活必需品市场情况、运行特点和发展趋势;对可能引起市场异常波动的倾向性问题快速发出预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实现生活必需品每日监测,完成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工作任务。

三、监测工作基础情况

目前,我市市场运行监测信息系统涵盖商场、超市、批发交易市场、餐饮等多个行业共有监测企业282家,监测点1168个,监测商品涵盖55个大类,244个品种。

1、监测范围。

(1)按行业和业态划分:快速反应系统应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从我市典型商贸流通企业广泛、适时、准确、采集数据资料,通过市场消费和流通领域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测、预警、分析,从而构建了一个有益于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居民消费的公共商务数据信息平台。通过科学分析、反复筛选及专家论证,确定了本市百货商场、综合超市、专业市场、餐饮、拍卖典当、租赁等20大行业26种业态的典型企业为监测样本企业。监测网点已覆盖全市,监测企业零售总额约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左右。

(2)按区域划分:健全、完善的市场监测网络体系是实施对流通市场有效监测与调控的前提和基础。系统确立的样本监测企业已覆盖全市18个区县。为了更权威和准确反映天津消费市场的变化,系统着力推进区及子系统监测,从而使系统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区域特征、条块结合、纵横交错,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商圈和社区商业发展变化的信息体系。

2、监测内容。

(1)生活必需品监测:生活必需品监测系统覆盖超市、菜市场、批发交易市场三个业态,共有监测企93个,监测网点832个,其中,超市52个,监测点782个,菜市场25个,批发交易市场16个。监测数据包括超市4类16种商品的价格、销售量数据,以及超市销售额、累计销售额数据;菜市场、生鲜超市5类41种商品的价格数据;批发交易市场3类71种商品的价格数据,以及每类商品的交易量、交易额数据。监测频率为每周一、三、五隔日监测。

(2)重点流通企业监测: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覆盖商场、超市、餐饮、住宿、拍卖、典当、旧货、屠宰等8个业态,有监测企业141个,其中,商场24个,超市52个,餐饮企业31个,住宿企业20个,拍卖企业3个,典当企业3个,旧货企业1个,屠宰企业33个。系统每月监测商场、超市28类41种商品销售额,每半月、月监测餐饮、住宿企业营业收入,每月监测拍卖、典当、旧货、屠宰企业营业收入。另外,系统每半年、年监测8个业态115个企业销售额、库存额、利润额等数据。

(3)生产资料企业监测:生产资料企业监测系统覆盖煤炭、钢铁、成品油等9个行业,有监测企业27个,监测点664个,系统每半月、月监测企业价格数据,每月监测企业销售额、销售量等数据。

四、技术架构及栏目设计

“天津市场运行监测信息系统”是在internet上建立了一套实时的市场监测平台,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备,连接专用的高速互联网线路,使用普及的网站模式浏览查询的本市市场动态监测系统。

1、开发平台。本系统采用了基于微软Microsoft® Visual Studio® 开发环境的技术编写而成,目前系统源代码已达10万余行以上。

2、系统数据库。本系统最终采用了比较成熟的数据库典范――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作为后台数据库支持。现建立监测数据库30多个,其中包括:企业信息数据库、报送资料数据库、图表运算数据库、指数运算库等。系统采用了组合型、复合型查询技术。从数量到金额都能确保用户更快捷、准确的查找到所需要的数据信息。

3、网络安全性。安全性一直都是网络开发方面比较关注的问题,对于本系统,在网络安全性方面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在用户登录和用户管理模块中,对所有的用户密码进行了MD5(MD5的全称是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加密处理,保证用户密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UI设计。由专业美工人员为系统设计了主页面和内页,使监测系统界面风格统一,达到简洁、美观、大方的效果,运用了动态主页的技术,使页面更加漂亮。其中,图表页面采用了动态生成数据图表的功能,并由用户自主选择生成图表的样式类型等信息。生成图表包括:饼图、柱图、曲线图、对比图等。

6、软硬件平台。

软件平台:本系统采用了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作为运行平台。

硬件平台:本系统采用了因特尔的双志强处理器、高速大容量硬盘、双后备电源确保系统7×24小时不间断运行。采用100兆网络专用线路等设备作为系统硬件平台。

7、栏目设计。

通知公告――于监测工作相关的各种通知公告内容。

市场分析――每周、每月的市场运行变化分析,以及特殊时期的市场变化波动情况。

企业展示――展示各企业用户的企业形象,介绍企业信息(企业名称、地址、简介等)以及企业文化。

市场资讯――供用户下载最新的市场资讯文档

报表下载――允许所有用户下载各类企业报表。

指数统计――每月连锁超市销售指数、百货商店销售指数、专业店销售指数、批发交易市场销售指数,并以曲线图的形式反映每类指数变化的走势。

通报表彰――在系统前台对信息上传状态良好的企业用户进行展示。

联系我们――为用户提供联系管理人员所需的电话资料。

五、系统的功能模块

1、前台部分。前台部分共有模块9个,分别为:新闻模块、用户登录模块、用户信息管理模块、企业信息报送模块、指数统计模块、报表下载模块、企业形象展示模块、物价曲线图显示模块、预警系统模块。其中主要模块包括:

(1)用户登录模块。功能描述:企业用户在进行价格信息上传、企业信息修改等功能操作之前需凭借发放给企业的用户名及相应密码在系统主页面上进行登录。

(2)企业信息报送模块。功能描述:在企业用户在登录系统后,对本企业所销售的商品的品牌、当前价格、销售量等信息在系统内进行填报上传及修改。

(3)物价曲线图显示模块。功能描述:在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监测系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系统、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三个栏目中,使用曲线图对当前一段时间内的商品销售价格进行分析和显示。

2、后台部分。前台部分共有模块9个,分别为:管理员登录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企业形象展示管理模块、商品及商品类别管理模块、企业填报临时数据管理模块、临时数据提交模块、正式数据管理模块、数据计算模块、计算结果管理模块。其中主要模块包括:

(1)管理员登录模块。功能描述:在管理员进行后台管理之前的用户登录环节,以验证管理员身份的正确性。

(2)新闻上传及管理功能模块。功能描述:对前台所涉及到的公示公告、市场分析、指数统计、报表下载等栏目的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及查询等功能。在新闻上传的时候使用UBB模块,使得上传的信息有更美观的表现形式,使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

(3)企业填报临时数据管理模块。功能描述:为了确保系统最终结果的准确及有效性,在企业用户填报好本次信息后,管理员将在后台核实这些信息的有效性,并将存在问题的部分通知各自企业进行复查及修正。

(4)临时数据提交模块。功能描述:对已经经过管理员审核的数据提交到正式数据库中,以备最终结果的计算。临时数据模式的使用,可以在计算正式结果之前人工进行数据核查,避免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数据录入的异常,从而保障计算数据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5)正式数据管理模块。功能描述:对正式数据可以按照时间和填报企业进行相应的查询和修改的工作。

(6)计算结果管理模块。功能描述:对需永久保存的计算数据可按照时间条件进行相应的查询操作。

(7)数据计算模块。功能描述:数据计算主要有商品平均价格计算、商品销售量合计、商品交易量合计、商品交易额合计、商品平均价格周环比、商品平均价格周同比等。在计算数据时,为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和系统安全性,使用正则式再次验证数据的有效性。同时对计算结果的输出按照正常格式机型转换,保证在以后的操作中数据可以正常使用。

六、系统的技术特色

1、系统的整体开局上,是按照.NET的三层结构(三层结构包含:表示层(USL),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进行设计开发的。使用.NET的三层结构的方式进行开发可以是系统拥有更好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极大的方便了系统的再一次升级与维护。同时业务逻辑与用户界面及数据库分离,可以保证更好的安全性。

2、在用户登录和用户管理模块中,对所有的用户密码进行了MD5(MD5的全称是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加密处理,保证用户密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在用户登录,提交信息等各个地方增加了正则式的验证机制,从而保证用户提交信息的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户提交数据的正确性。

4、在商品平均价的表达上面,系统使用了曲线图的形式。在生成的形式上是GDI+即时绘制的方式来进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即时准确的将各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前台显示的部分使用到了JavaScript技术。JavaScript可以使网页增加互动性。JavaScript 使有规律地重复的HTML文段简化,减少下载时间。JavaScript 能及时响应用户的操作,对提交表单做即时的检查,无需浪费时间交由 CGI 验证。

6、在整个系统中,多处使用了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技术。AJAX能在不更新整个页面的前提下维护数据,方便用户对系统的使用。并且AJAX的多个控件使得系统更加的容易使用,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从而减小了错误产生的几率,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7、在系统的整体页面布局是使用了DIV+CSS的模式加以生成的。首先,DIV+CSS符合W3C标准。微软等公司均为W3C支持者,从而使整个系统可以和绝大多数的浏览器很好的兼容。其次,搜索引擎更加友好。相对与传统的table, 采用DIV+CSS技术的网页,对于搜索引擎的收录更加友好。第三,样式的调整更加方便。内容和样式的分离,使页面和样式的调整变得更加方便,已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最后,DIV+CSS可以极大的简洁系统代码,从而在浏览的时候极大的节省带宽,加快浏览速度。

七、系统自身的优势

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新系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库等现代技术,实现了不同地区、行业、业态之间数据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监测数据利用率。

二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监测成本。使用新系统后,许多繁琐复杂的数据计算、部分统计指标分析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数据查询也变得极为方便,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提高监测水平,增强服务能力。使用新系统后,数据处理更加及时、准确,利用系统自带的数据较验、辅助分析功能,可以提高监测分析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八、系统应用后的影响

1.以系统为核心,达到信息资源的聚集和辐射功能。

通过对上报信息的及时分析处理,形成从商品供需变化到行业发展的市场运行态势的研究分析报告,是企业制定商业规划、调整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成为行业机构、科研院所和新闻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和数据支持基础。

2.成为与市场对接的高效、准确接口。

系统简化了企业上报信息的程序,提高了商业统计效率。企业只需报送一次,便可满足各方面的信息需求。系统以遍布全市的商业网点为样本,通过计算,得出科学的参考数据,使分析结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解读竞争环境,共享信息资源。

以客观市场走势为基础,解读商业各业种竞争环境和发展走向,为企业投资决策、战略制定和策略调整给予信息支持;并以市场分析研究为依据,通过市场与消费信息的及时,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并引导百姓消费。

数据通信市场范文3

一、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大部分的经济学研究通常以完全的信息为假设,即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于他们面对的经济变量拥有完全的信息。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并不存在完全的信息。某些市场参与人比别人知道的信息更多。具有信息优势的市场参与者往往具有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通常会遭遇损失,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在一项交易中,买卖双方拥有不同的信息的情形就是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在经济社会中非常普遍。通常,产品的销售方掌握更多的关于自己产品的信息;工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比他们的雇主知道的要多;而商业经理对于企业成本、竞争地位以及投资机会比企业所有者知道的要多。不对称信息解释了许多社会制度,它说明了为什么有些公司为其产品的零件担保;为什么雇主与雇员签订奖惩合同;以及公司股东要监督经理人的行为。

二、信息不对称的两个方面

(一)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由于信息不对称,商品销售者和购买者在进行买卖交易时无法知晓商品全部的质量信息,不同质量产品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导致本来可以进行交易的质量高的商品未能成交,仅仅留下了质量低下的商品在市场中进行交易;或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总是尽可能做出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从而降低市场效率。

(二)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市场失灵的另一种形式。道德风险这一概念在20 世纪80 年代的西方经济学家眼中是一个经济哲学范畴。道德风险最初是用来分析保险合同而形成的一个概念。在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某一方的行为由于监督成本太高而不能被观察到,因此他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影响与该事件相联系的支付报酬的概率分布,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遭受损失,而且还会破坏固有的市场均衡,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改变了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道德风险是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做出的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他们自身拥有信息优势,可以有效地避免因自己的败德行为而受到惩罚,并且,当发生极端事件时,很有可能他们的败德事件不会被揭露。因此,这种情况极其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三、保险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一)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保险市场中的典型表现。在保险市场中,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比保险公司更加了解自己的风险状况。假设保险公司按照平均风险水平厘定费率,则高于平均风险水平的高风险投保人将大量购买保险,因为他们正是需要保险的人;而低于平均风险水平的低风险投保人几乎不会购买保险,因为在这种费率下,他们有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状况。这意味着,大多数的保险索赔将会由高风险的投保人提出。因此,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保险公司为了保持盈亏平衡,防止潜在的赔付支出大于保费收入,所以一定会把保险费率建立在对最坏情况的预测的基础上,即针对高风险投保人提高保险费率,这就会导致低风险的投保人的投保意愿下降,以至于所有的投保人都是高于平均风险水平的,低于平均风险水平的投保人全部被挤出保险市场。在这一点上,保险产品的费率就会十分高,甚至保险公司也无利可图,或者保险公司干脆也就不再出售保险产品了。

(二)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在现实的保险市场中,博弈双方为保险人(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保险人的一组策略分别为策略1(高费率)和策略2(低费率);投保人的一组策略分别为策略1(对保险标的采取合理的防护)和策略2(未对保险标的采取合理的防护)。

从博弈支付矩阵1 可以看出,纳什均衡为(3,3),即保险人选择低费率,投保人选择采取防护措施。纳什均衡是关于策略选择的一组预期。如果给定博弈一方的选择,博弈的另一方的选择是最优的。这些预期使得当一个人的选择被揭示后,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同时,这个纳什均衡同时也是占优策略均衡,因为任何一方都拥有独立于另外一方的最优决策。但是,如果保险人和投保人无法掌握关于对方决策的信息,确信双方都会选择抵赖,即保险人在选择采取防护措施时提高费率,或者投保人在低费率的状态下对保险标的未采取防护措施,那么每一方最终的收益为5,从而使博弈双方的境况变得更好。在这里,(5,5)这一组合满足帕累托最优。所以,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是一种典型的囚徒困境。

然而在信息对称的理想状态下,保险公司对于采取防护措施的投保人会采取低费率。

从博弈支付矩阵2 可以看出,(4,5)是该支付矩阵策略的纳什均衡,同时也是占优策略均衡,即保险公司制定较低的费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与此同时,保险人对于疏于采取防护措施的投保人会制定高费率。

从博弈支付矩阵3 可以看出,(4,5)是该支付矩阵策略的纳什均衡,同时也是占优策略均衡,即保险公司制定较高的费率,投保人不会对保险标的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四、大数据如何解决保险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一)大数据的含义

大数据在近年来十分火热,但其具体概念是什么仍旧没有一个统一的书面表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数据的革命已经在各行各业派生出了各种个性化的应用,其核心是将任何人与物的状态量化和数据化,能够在数据空间被操作。如果我们从数据的角度观察世界的一切,我们就可以依托数据做出更为有效的决策。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在于数量大、类型多,并且具有实效性。数据不在于准确,而在于全面。谷歌在2008 年研发的谷歌流感趋势成为了应用大数据的典型案例。人们在谷歌搜索引擎上搜索的所有内容反映了他们的即时需要,比方说当输入温度计发烧肌肉疼痛等关键词时,系统便会根据搜索结果跟踪分析流感发生的区域与时间,并将结果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报告作对比,验证出二者之间存在强相关性。所以说,一个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于拥有数据资源,一个产业的未来的竞争力则在于数据思维。大数据技术,就在于专业化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以此来获取具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1.大数据在降低保险市场逆向选择上的作用

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据研究方法可以有效鉴别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是优质的还是劣质的。保险公司在互联网上通过对数据的全程记录与分析,使得每一名客户的数据资产都被保留在了互联网上。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全球主要的搜索引擎或国内外主要社交网络来分析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进行要约之前的风险状况。比方说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投保健康保险,如果他经常在网上搜索关于疾病治疗的关键词,则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能就患有相关疾病,保险公司即可针对这种情况对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收取较高的保费来对冲逆向选择的风险。此外,保险公司可以与主要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建立开放性的数据共享制度,来丰富保险公司的数据形态。比如说,保险公司可以利用互联网公司研发的可穿戴设备来进行数据共享。保险公司通过分析可穿戴设备记录下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实时数据,即可掌握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个人运动健康信息。保费取决于可穿戴设备记录的心率、每日运动量和每日睡眠质量等信息。这些信息使得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质量更加透明,保险公司根据身体状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费率。

2.大数据在降低保险市场道德风险上的作用

保险公司同样可以利用大数据思维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解决保险市场的道德风险的方法是风险分担,即在保险政策中要包括免赔额。保险公司并不能获取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全部行动的信息,所以在每一起赔案中,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约定,损失额如果在规定数额之内,被保险人将自行承担这一部分损失,保险公司不予赔付。通过使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支付部分赔偿金额,保险公司就能确保消费者会采取一些提防行动使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这是一种间接的降低市场失灵的方法。然而,大数据思维给了我们一个更为直接的解决道德风险的手段。大数据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理论中信息不对称的假设,保险公司通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大体量的数据就可以分析出其诚信状况,由此便可以预测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购买保险后是否会对保险标的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从而有利于保险公司针对不同的保险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保险费率,提高保险公司的利润水平,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所以,加快传统征信向互联网征信的过渡势在必行。良好的诚信体系对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发展至关重要。传统征信是通过专业的机构定向采集财务信息和金融信息并通过固定的模型加工处理的专业化信用管理服务。一般来说,传统的征信体系仅仅局限于专业化和拥有相应征信牌照的公司经营,仅仅局限于金融数据与财务数据等小数据,并且数据获取的来源比较狭窄。目前,保险公司可进行互联网征信,利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全球各主要搜索引擎以及各主要社交网络,通过全网海量的大数据采集,非定向地获取各种数据,从而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以车辆损失保险市场为例。车辆损失保险承保的是车辆本身因各种自然灾害、碰撞及其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以及施救费用。保险公司可通过分析投保人在社交网络上与朋友的互动来分析投保人的品行,预测其是否会做出在投保后是否会对保险标的进行必要的维护,或者配合小型车载远程通信设备,综合分析实际驾驶时间、地点、驾驶方式等驾驶信息来评估理赔风险。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保险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几种类型,以及通过数学模型讨论大数据解决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可行性,我们认为,大数据为建立信号,从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提供了新思路,可以更好地解决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有效地提高投保人和保险人的利益。保险公司应当积极运用大数据的思维与数据处理技术,使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更加透明。

数据通信市场范文4

1.1功能设计村镇建设用地市场信息采集智能终端主要分为Web服务器端和智能终端客户端。Web服务器端接口和对应智能终端客户端的功能设计:①信息无线传输:通过3G网络,访问村镇建设用地市场监管信息平台的OGC标准的远程空间服务接口和SoapWebService接口,Web服务器端主要提供各种功能接口,为智能终端客户端提供数据交互,实现数据的上传下达和信息无线传输的功能[7]。②信息输入:通过浏览器录入业务类型以及业务的各项指标信息,并保存到服务器的数据库里,智能终端客户端通过手持终端的触摸屏键、GPS、摄像机等传感设备,获得现场的信息等并上传到服务器。③信息查询:根据时间、业务类型等属性要素,从平台查找符合条件的记录,智能终端客户端可实时从平台读取已的信息。④属性修改:修改已录入到平台数据库中记录的属性数据。⑤数据统计:根据各业务类型的属性要素,用统计图表展示平台的各类指标信息,智能终端客户端执行信息统计功能,用统计图表展示当前手持终端采集和服务器中村镇建设用地市场监管信息平台的各类指标。⑥数据分析:根据已录入到平台的各项属性信息分析问题。⑦安全管理:设置数据、业务的权限,限制指定用户角色和用户的访问权限。⑧图表输出:根据统计信息,绘制成各种图形的报表,并支持图表的打印、导出。⑨信息:将录入的数据到平台数据库中,以便于其他用户浏览、查询,智能终端客户端执行信息功能,相关的采集、查询和统计等信息。

1.2实现技术结合目前IOS和Android系统等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电脑,利用嵌入式技术、新一代通信与3S技术结合、在线/离线模式同步支持与切换、灵活方便的图文结合,对村镇建设用地市场信息进行实时的了解、采集和监控。总体设计将服务端建立在Web服务器上,建立地图服务和数据交互接口;智能采集终端采用基于IOS、Android的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电脑建立客户应用,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建立数据交互,应用在线/离线模式同步支持与切换满足无网络情况的正常工作与有网络状态时的数据同步,结合GPS定位辅助快速采集和历史轨迹回溯,再结合拍照功能上传现场实景图片,通过便捷的图文结合实现方便的信息采集,减少城乡建设用地信息采集的人力和时间,缩减信息采集成本。村镇建设用地市场信息采集智能终端设备处理器采用ATM7021+ATC2603A,内存为2GB,存储空间有16G、32G、64G多种选择;配备分辨率为800*480的触摸屏,可支持5点手势操作;配备前后摄像头;支撑GPS定位、重力感应等;硬件配置可支撑采集软件的流畅运行,满足工作要求。

2村镇建设用地市场信息数据库系统设计

2.1总体设计①系统架构。系统采用多层架构构建(见图1),包括以下4层结构。采集层:提供与用户交互的界面;业务应用层:通过调用各类基础服务,实现各项业务功能;基础服务层:提供ArcGISEngine的GIS服务、数据库访问服务、基于ArcGISServer的WebGIS服务等;数据层:存储管理各类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②硬件配置。系统开发和运行需配置两台服务器,配备必要的防火墙、交换机等相关设备。为确保计算速度,应配备1~2台高性能图形工作站。③技术选型。操作系统为WindowsXP、Windows7.0(32位)、WindowsServer2008;数据库为ArcSDE9.3、Oracle10g、PersonalGeodatabase;GIS组件和服务为ArcGISEngine9.3、ArcGISServer9.3;框架和语言为IIS、.NETFramework、C#、Javascript、Silverlight。④运行模式。采用C/S+B/S模式,公网、专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运行。

2.2数据库的设计笔者通过调研,理清相关业务、指标体系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规范,确立了数据标准规范,再依据数据标准建立元数据库,从而保证了数据库的标准化和统一性。主要建设内容有以下4个方面:①市场调控政策文件库。根据国家政策建立市场调控政策文件库,用于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市场调控政策文件的知识库,辅助决策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市场调控。②市场信息数据库。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再结合基准地价规程,将市场信息数据库分为市场基本信息数据库、配套设施信息数据库、产业信息数据库、财政税务信息数据库。基本信息数据库记录和管理区域内的土地位置、名称、价格、使用年限、人口、价格(租金)等基本信息;配套设施信息数据库记录和管理区域内的中心城镇、对外交通、道路通达、基本设施、周边环境配套等信息;产业信息数据库记录和管理区域内的产业配套信息,如主要产业、产业种类、产业产值等信息;财政税务信息数据库记录和管理区域内的财务税收信息,如财政投入、企业税费、农地征用税费、社保[11]及相关补偿情况信息。③市场交易历史信息数据库。根据实际调研情况结合国土资源部的土地动态监测监管系统建立市场交易历史信息数据库,记录区域内村镇建设用地土地的历史交易情况信息,涉及国有土地出让、转让、租赁、抵押,集体土地流转等交易类型。④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项目库。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将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项目库分为项目实施情况数据库、备选项目数据库。项目实施情况数据库记录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开发项目信息,备选项目数据库记录区域内类似实施再开发的闲置土地、低效用地情况。

3结语

数据通信市场范文5

如今,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快速消费品(以下简称“快消品”)行业的营销活动正面临着复杂环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范围内高效推动营销,不仅是业务部门的契机,也成为IT部门的挑战。

在众多问题中,较为突出的是如何迅速采集市场中的一手数据并反馈利用。在早期,企业将产品营销数据记录在纸张上,有时这些数据会被人工录入业务系统,但是格式不一致、录入错误、及时性差等问题,使这部分数据很难被有效利用。于是,上述基于文档形式的数据采集工作,便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涌现出一批以手持终端为媒体的移动数据收集系统。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动虽然满足了许多企业在终端采集数据的要求,但是,简单的手持终端并没有和企业级别应用系统无缝集成,离散型的数据并没有与业务逻辑完全契合,造成了大量“信息孤岛”存在,并最终导致分析滞后,而滞后的数据和错误的分析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影响企业的战略发展。

因此,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快消品企业更加看重营销数据的精准程度,希望新的移动技术应用可以满足企业的新需求:提高企业的敏捷营销能力,更加快速地反应市场需求,提升企业部署全新营销方案的统一性。

营销策略“联姻”移动技术

在企业竞争中,营销策略的推广会极大影响销售业绩,尤其是快消品行业的营销,更要求做到精细准确。精准营销的本质就是要通过可量化的市场定位技术,对市场环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面对新的环境,精准营销需要新的技术支持,在经典的精准营销理论中,譬如长尾原理、六度分割理论、定制化营销等,已经大量涉及到对终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而据美国知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2012年移动网络技术初步成熟,各种新的程序将广泛应用在移动终端,企业级应用也将普遍推广。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也为此做好了技术准备,能够支持语音及多媒体数据通信:手持终端可以进行多媒体的数据采集,语音文件、视频文件、图片信息以及生成超文本文件;数据传输速率上有了大幅度提升,3GPP LTE和AIE支持高效的网络通信(见表1);手持终端的存储容量也有极大提高,以目前智能手机来看,存储容量多为16G、32G以上,可以存储更多的业务数据;移动加密技术的提高,如数据传输密钥加密、可嵌入的证书验证、端到端SSL数据加密、用户的认证及授权等,也保证了业务数据的准确性。

表1 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为了完成企业的精准营销,移动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多媒体数据采集可以全方位描述客户的信息,高速的3G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及时传递市场的最新需求和变化。因此,以先进的移动技术应用于营销策略的实施推广,将会让移动营销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手段。

首先,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深入挖掘潜在客户。企业的营销策略不断细化,在终端的活动现场会实时采集不同客户的信息,对于目标群客户进行细化拜访,在拜访活动的过程中与客户积极互动,并通过移动终端技术将客户的潜在需求和偏好记录,在第一时间进行机会产品订单开票的完整流程。

其次,可以进行客户化的定量营销。针对不同的细分客户,精准的定制化营销最具成效。在市场终端,可以借助手持设备完成丰富的营销活动,比如市场调查、客户竞猜等,这些市场营销活动可以在前期精准的市场细分之后进行,有的放矢,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可以为客户提供持续的后续服务。针对需要持续提供服务的产品,在现场使用手持终端,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精确服务,比如送换货签收、定期回访、保养等等,甚至可以通过与客户的移动设备联动,完成企业文化的宣传推广甚至必要的促销培训,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构建移动营销模型

针对快销品行业营销的特点,可以总结出在上游会有若干外部供应商和制造商,而在下游存在多个购买层级,会有二级经销商、转售商、配送中心、物流服务商,底层销售环节包括各类零售终端如商超、餐饮、杂货店、直营、加盟等。

此外,在全球化运作情形下,不同地区还需要建立跨地域的物流仓储合作网络,同时,也需要建立和二级经销商相匹配的物流系统。业务数据流转层级架构明晰,上游工业制造商与商业企业交互,商业企业再与下游的经销商、转售商交互,二级市场中经销商和转售商的配送物流中心面对市场底层商超杂货店等,最终产品流向客户。在这一整套流程中,业务数据的流转多是双向的,所以,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接口也都不相同。

在这个复杂的业务环境中,快销品行业不仅需要洞悉二级经销商的营销状况,更需要掌握底层消费者的需求状态,与经销商合作共享业务数据资源。而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市场,更需要梳理清楚企业内外部的业务逻辑,统一考虑不同层级的业务处理。

面对多市场不同区域,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流转的数据需要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针对快销品行业,大致包括以下4种数据类型:产品数据、合作伙伴数据、价格数据、组织模型数据。其中,产品数据包括基本的产销规格信息、销售范围控制信息,合作伙伴数据包括二级经销商和底层消费者的分类信息,价格数据包括批发、零售、促销价格以及各个价格的有效区间信息,组织模型数据包括整体组织架构单元详细信息和层级信息。

根据业务特点,建立符合快销品行业的营销数据流转模型,首先总公司制定针对品牌的营销推广方案、活动实施计划和营销任务;在第二层级,由经销商制定详细的拜访计划和具体的任务;在第三层级,落实执行多渠道的营销,最终环节的营销KPI以报表形式反馈到各个层级。

传统的IT系统多能支持网络和电话营销,很难实现上述模型中的移动营销功能,而在移动技术迅速发展的支持下,异构系统与移动营销的结合则变为了现实,彻底打通了多渠道营销的路径。

行业应用实例

某快销品公司总部位于上海,自1991年起连续十几年位列“中国最大500家出口企业”,是首批获得“中国海关AA类企业”最高信用等级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出口的产品进入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进出口贸易总额过亿美元。

经过前期方案论证,该公司决定实施SAP产品套件和PDA移动营销系统,作为公司开展海外市场营销工作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CRM业务系统、BW报表系统、PORTAL门户系统和PDA移动营销系统,着重在二级市场开展渠道管理和移动营销。

此公司可以在CRM系统中设定市场营销方案,并联合二级市场的经销商共同设计针对某品牌的活动实施计划和营销任务,最终由二级市场的经销商营销团队执行具体任务,完成情况可以通过BW报表展示给不同层级的用户。三个系统间,PORTAL负责数据展示,BW抽取业务数据,CRM则向PORTAL和BW提供数据(图1),而移动PDA系统则负责从一线市场获得数据传输给CRM系统(图2)。

图1 系统数据流转

图2 PDA系统数据传输

在实施过程中,各系统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点,移动PDA系统主要实现主数据收集、访销订单管理、市场调研管理以及销售日报表的管理;CRM系统主要实施主数据的维护、销售单据的管理、二级经销商的库存管理、市场营销方案管理、活动实施计划管理、营销任务管理;BW系统则实施销售报表分析、二级经销商库存分析、二级经销商销售分析、营销方案分析、实施计划分析、营销任务分析等功能。

通过建立以上系统,该公司取得了良好成效:

基本主数据方面,通过移动PDA系统的数据收集,基本涵盖了组织架构、合作伙伴、产品以及价格主数据维护。基础数据信息为渠道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信息来源及分析基础,使得整个市场的基本信息及运行信息得以透明化,数据的及时性也得到了保证。

渠道商主数据方面,通过移动PDA系统对渠道管理中涉及的物流仓储、组织架构、合作伙伴主数据的维护,构建了从总部机构到各市场各地区完整的渠道组织结构,并且为渠道的深入分析提供了基础。

营销方案与计划方面,定期统一制定营销方案和计划,并通过移动PDA系统分配到每位一线销售员,针对客户销售、信息收集和市场调研,通过整体的拜访计划和完成情况,统一管理并跟踪整个市场的营销情况。

渠道管理方面,通过移动PDA系统实现了整个渠道节点进货和移库信息的收集,包括多个二级经销商之间的移库信息;另外对库存类型区分为多个层级,进一步细化了渠道管理程度。

移动营销方面,通过移动PDA系统保证了市场终端数据收集、整理的灵活性,高效的移动通信速率完善了数据在异构系统中传输的准确性,在移动终端设备里,完成客户访销订单的录入、营销问卷的调查、客户主数据的维护和产品价格信息的采集等工作,以此为各级报表分析提供了依据。

多维度的报表分析方面,完成年度销售报表、年度销售周报表、每周销售报表、自由日期销售报表、销售变化分析(季度)、销售变化分析(月)、销售变化分析(周)、销售排名分析(季度)、销售排名分析(月)、销售排名分析(周)、自由日期销售排名分析、销售结构分析(季度)、销售结构分析(月)、销售结构分析(周)、自由日期销售结构分析、月成交率分析、周成交率分析、单品月成交率分析、单品周成交率分析、按产品销售情况筛选客户、促销贡献分析等。

从上述应用实例可以看到,IT架构与快消品行业相结合建立起的架构模型,可以满足业务需求,并且在引入移动技术后,大大提升了企业对现场营销的管控力度。

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将移动应用数据方案转化为利润中心。大力发展的移动技术可以更加广泛地收集市场数据,更加精细化地收集多方面数据,移动技术的应用不仅是在收集企业所关心的应用数据,也可以在个人信息保护的前提下对商业环境数据进行收集,加之企业本身对行业的理解,运用及时的市场数据分析行业趋势,在市场上形成独立的数据分析观点,这样,就将移动应用平台由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

数据通信市场范文6

项目组主要开展了电子结算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电子监控系统、全场广播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LED公共显示系统等六大信息系统的技术开发。1.电子结算系统此系统是市场管理平台的核心,它掌握市场中的全部市场交易和供求信息,便于商户提供服务,建立科学、严谨的结算和交易方式,交易管理、资金结算及市场各项费用的收缴。同时电子结算系统建立,为信息提供准确及时的交易信息和供求信息,电子结算系统以本地IC卡交易为主,异地网上交易为辅。系统还要适应对手交易的结算,最大限度的提高交易效率。电子结算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账户管理(IC卡管理)、账户信息处理、交易管理(IC卡)、交易结算、费用管理、使用者管理、综合统计查询、票据打印等8个模块。

2.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市场的人、财、物集成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市场经营效益,完成市场管理的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档位管理、市场基本信息管理。

3.电子监控系统根据市场的具体环境,配备视频服务器,构成一套完整、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从而实现将批发市场环境、生产设备运转情况、人员办公情况、仓库库存等通过图像的方式集中管理,使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利用办公计算机即可监控到相应地点情况,及时掌握并迅速处理相关事宜。包括:(1)采用数字化网络监控系统;(2)在批发市场现有的局域网络的任何一个接入点,都可以通过电脑监看合意听摄像机视频通道;(3)通过对前端的云台摄像机控制,安装一定数量的摄像机,实现市场的全场监控。

4.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立足本地资源,通过网上商城和电子交易系统的建设,依托批发档位开展网上定单结合网下批发的电子商务系统。依托电子商务系统市场批发交易的新空间。农副产品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以会员为主体,提供信息行情、网上磋商、网上交易、网上拍卖(竞价)、网上招投标等业务。实现了招投标、拍卖(竞价)过程的跨地域交易,效率高、公正;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买卖双方交易的成本。

5.信息采集平台信息采集平台是整个市场信息系统的基础工程,系统能够将市场的动态新闻、供求信息、产品展销等栏目信息,通过互联网方式。该平台由数据交换和显示屏信息采集两大系统组成。(1)数据交换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统一采用国家价格监测中心下发的数据传输客户端实现其中数据采集、数据导入。(2)显示屏信息采集系统:系统能够及时地将信息给市场相关商户、涉及企业、农产品生产者,方便不同层次的用户了解市场信息。系统提供准信息接口,可方便市场各信息平台的相关信息。

6.市场门户网站信息采集系统这是整个市场信息系统的基础工程,系统能够将市场的动态新闻、供求信息、产品展销等栏目信息,通过互联网方式。包括两大功能模块:(1)网站功能模块:网站公告、供求信息、产品展示、市场行情、会展信息、招商信息、广告服务、在线投票、局域网互助功能、会员管理等10个模块。(2)管理员功能模块:用户管理、新闻信息管理、经营户信息管理、产品信息管理模块、价格行情管理模块、供求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等7个模块。

二、浙南茶叶市场数字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经济效益市场数字信息化建设完善了浙南茶叶市场服务配套基础设施,促进市场辐射功能和集聚效应的更好发挥。浙南茶叶市场将由单一的交易市场发展成为融茶叶产品集散、茶叶文化交流、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市场。2013年交易量7.12万吨,交易额38.62亿元。今年1~6月,浙南茶叶市场茶叶交易量达48360吨,交易额达343980万元,交易量和交易额同比分别增加4.05%和24.80%。

(二)社会效益1.提升了市场管理品位,增强了市场综合管理能力通过运用计算机及相应的辅助设备和数据库技术,建立了符合浙南茶叶市场实际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市场的信息化管理,增强了市场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电子结算系统:规范了市场交易行为的管理,提升了市场的交易模式,使原先面对面的钱货交易向通过IC卡实现中心结算转变。保障了交易双方利益,彻底杜绝了交易中出现的假币流通、去头抹零、拖延付款时间等问题,提高了结算速度,缩短了茶农在市场内的滞留时间。电子监控系统:为解决和处理矛盾纠纷提供了现场证据,有效地抑制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有效加强了对市场交易状况的监管和控制,推动市场管理升级。综合管理系统:市场的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和基本信息管理等办公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进了人、财、物集成化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市场经营效益。数据交换系统: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汇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传报茶叶交易价格、交易量、交易品种等基础数据,为上级主管部门宏观决策和指导茶叶产销提供依据。2.为茶叶生产和销售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浙南茶叶市场门户网站;利用LED显示屏和触摸屏等信息化平台,为各级用户提供了多方位、深层次、及时准确的市场介绍、新闻、交易价格、交易量、供求信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同时使各级用户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加强业务联系与互动作用,便于经营业务深层次、多方位的展开。

三、今后努力方向

数据通信市场范文7

集成信息技术,保障了农信采的先进性。农信采通过GPS定位技术,精确匹配采集位置,强化了农产品信息的实地采集,提高了采集数据的质量;通过集成GIS地理信息技术,清晰采集点布置,优化采集点网络布局;通过兼容GSM、GPRS、3G/Wifi等多种网络传输技术,保证传输路径畅通,确保了采集信息的及时、高效传输;通过远程更新控制,实时更新软件功能与版本,确保了数据采集的稳定运行。多种实用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全面保障了农信采设备的先进性,有效驱动了大数据背景下监测预警工作的开展。

嵌入行业标准,确保了数据的规范性。农信采嵌入《农产品全息市场信息采集规范》和《农产品市场信息分类与计算机编码》两个行业标准,丰富了全信息采集要素,规范了数据采集步骤,统一了数据编码标准,保证了信息采集的规范性;嵌入知识库功能,实现了农产品名称、品种图谱和产品属性信息的有效辨识,增强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嵌入图片采集功能,做到了信息的可视化采集,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过程中的品质跟踪问题,提升了信息的透明度;嵌入了自动纠错功能,有效防范了信息采集过程中的误操作问题;设置密码功能,减少了信息的随意报送,防止设备丢失后的信息泄露与恶意采集。通过嵌入行业标准、增加知识库、设置报错及密码确认等功能,全面保证了数据的规范性,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

CAMES智能处理,实现了监测预警的即时化。农信采通过网络与CAMES系统(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和自动聚合;CAMES融合了生物学机理和经济机制等模型,建立了上万个方程式,做到了多品种、多市场、多区域的覆盖,能够对粮食、油料、糖料、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棉麻类等11大类农产品进行并行处理,实时分析和智能研判,将农产品市场中的风险从定性分析转向量化判断,并快速做出预警,化解市场风险,真正满足了农产品监测预警即时性的需要。

多元化协同布局,增强了农信采的普适性。农信采利用了组件开发、嵌入式开发等技术,形成了基于Windows Mobile和Android操作系统的专用机和手机两个版本,增强了系统的兼容性。专用机农信采具有防水、防压、防摔的特点,手机农信采操作灵活、便于携带,多版本的开发大大增强了农信采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适应性。农信采可以通过GSM、GPRS、3G/Wifi等多种通信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做到了与电信、移动、联通等多种网络信号的兼容,提高了农信采的网络环境适应性。农信采的软件系统具备自动更新功能,实现了设备的远程交互管理,减少了人工系统维护,降低了设备运维成本。分系统、分版本、分运营商、远程更新的多元化协同布局,极大地增强了农信采的普适性。

农信采在天津、河北、湖南、福建、广东等5省市50余个农产品市场开展试点应用工作,每日就69个品种的田头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价格数据进行采集上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就显著。2013年1月27日,就农信采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以刘旭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农信采已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技术条件,将成为把握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利器。

数据通信市场范文8

【关键词】4G 微区域市场份额预测 卡尔曼滤波 实时性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4)-03-

1 引言

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用户争夺战持续展开。由于市场态势的瞬息万变,运营商需要时时关注市场竞争状态和自身市场地位状况,市场份额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于未来4G网络的部署,移动运营商不仅需要知道自己在该微区域市场份额的情况,更需要知道该微区域市场份额的动态变化,以确定在该区域的市场地位,制定相应的资源投入策略。

国内有部分学者对通信市场的份额做了一些研究。文献[1]用博弈论分析了电信业重组后三寡头垄断下移动通信市场初期以及成熟期的市场份额,但是该方法只关注了初期和成熟期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对市场份额做一个实时的追踪方法,对三家运营商当前的市场份额无法测算,更不能评估微区域的三家运营商当前的市场份额,对市场的实施决策支撑作用有限;文献[2]通过引入效用函数与市场份额进行映射进而求出交通工具的市场份额,但是该方法在通信行业无法应用,主要是因为对于三家运营商提供的产品,无论是从服务还是价格都是不可知的,所以该模型无法从效用函数的角度分析三家运营商微区域的市场份额;文献[3]从总市场份额、服务市场份额和相对市场份额三个方面对市场份额的衡量方法进行了探讨。但是,上述研究都没有从微观角度衡量区域市场份额。移动通信运营商已经逐渐认识到数据流量的微区域市场份额的评估对资源的投入策略及4G的网络部署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并且想方设法利用大数据对4G微区域的市场份额进行实时预测。由于卡尔曼滤波算法具有复杂度较低、实时性好的特性,因此本文采用该算法预测微区域市场份额。

2 卡尔曼滤波原理

2.1 基于数据流量预测的微区域市场份额模型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运营商网络的数据流量是可以定时自动采集的,实时业务量与微区域市场份额存在一定的映射关系。由于用户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对微区域用户数的计算是相当困难的,因此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对微区域业务量预测处理,再利用微区域数据流量与微区域市场份额的映射关系将微区域数据流量转化为微区域市场份额,实现对微区域市场份额的预测。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网实时市场份额预测算法

宏区域由一个或者多个微区域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宏区域与微区域的关系

宏区域中各运营商的数据流量和市场份额是可以通过官方或者政府部门统计获得,而微区域则无法得到各运营商的数据流量和市场份额。一般来讲,由于竞争的保密性要求,一个运营商只知道自身在每个微区域的运营数据,而不知道其他运营商的数据。

假设宏区域H的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和电信)的数据流量为(M移,M联,M电),对应的市场份额为(P移,P联,P电),若宏区域H拥有N个微区域(w1,w2,…,wN),且每个微区域可得知其移动数据流量(m1,m2,…,mN)。由于移动运营商无法得到其他运营商在其微区域的数据流量,因此需要通过对各运营商在每个微区域的数据流量预测,从而预测各运营商在每个微区域的市场份额。假设第i个微区域的各运营商市场份额为(Pi移,Pi联,Pi电),且各运营商的市场份额满足:

Pi移+Pi联+Pi电=1 (1)

定义状态变量为:

x=(P1移,P1联,P1电,P2移,P2联,P2电,…,PN移,PN联,PN电)

(2)

则宏区域H的各运营商数据流量可以表示为:

(3)

定义预测矩阵T为:

(4)

则状态变量x和协方差矩阵P定义为:

(5)

其中,Qk是在第k次迭代的过程激励协方差矩阵。在EKF(Extended Kalman Filter,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观察步骤中,雅可比矩阵J、观察残余变量y和残余协方差矩阵S定义为:

(6)

(7)

(8)

其中,mk、Rk是在第k次迭代的观察变量和观众噪声协方差矩阵。k+1|k代表前一次的估计值,k+1|k+1r代表当前估计值。在更新步骤中,协方差矩阵由卡尔曼增益K计算得到:

(9)

(10)

(11)

其中,I为单位矩阵。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微区域市场份额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微区域市场份额算法流程

2.2 实验分析

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本文通过某省的运营商数据流量进行测试。在实验中,只采用六个微区域数据进行预测:埠龙乡、打安镇、金波乡、九架、民中和南开乡。EKF中的R和Q通过文献[3]可以计算得到六个微区域所组成的宏区域数据流量及市场份额,如表1所示:

表1 某省的宏区域市场份额

指标 2012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数据流量/GB 23.6 22.0 25.8 23.2 23.2 24.6 24.5 25.0 25.7 27.2 28.5 29.5

市场份额/% 13.4 12.6 13.9 12.1 12.9 12.8 13.5 13.6 12.4 13.0 12.9 13.3

图4给出了六个微区域的预测情况。其中,红色为本算法通过扩展卡尔曼算法进行预测的移动在各个微区域的市场份额;蓝色为移动在各个微区域的真实市场份额。从图4可以看到,本算法可以准确地预测移动运营商在各个微区域的市场份额。

(a) (b)

(c) (d)

(e) (f)

图4 六个微区域市场份额预测结果

扩展卡尔曼滤波预测准确率与迭代次数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当迭代次数达到70次左右时,准确率趋向稳定。

图5 EKF迭代次数与准确率的关系

3 总结

本文提出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市场份额预测算法,通过预测各个微区域的数据流量映射关系,从而计算各个运营商在各个微区域的市场份额,并采用某省六个微区域对本算法进行验证,实验证明其可以准确地预测某运营商各个微区域的市场份额。因此,在4G网络部署中,运营商能够清楚获知自己在该区域的地位,进而可以对自己优势区域采取优先部署的措施,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对微区域市场做出相比于传统更加精准的分析,对于4G网络部署的孤岛式部署的特点,能够实时分析部署4G网络之后市场份额是增加还是减少,并找出市场份额增加或者减少的原因,对未部署的地区提供了实证参考。

参考文献:

[1] 程子阳,Sunanda Sangwan,关冲,等.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份额分析[J]. 经济与管理, 2008(9): 49-52.

[2] 沈睿,刘凯. 运输产品市场份额预测模型的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1(2): 29-32.

[3] Alfred R exenfeldt. How to Use Market-Share Measurement[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69: 9-68.

数据通信市场范文9

关键词:农产品虚拟批发市场;协同电子商务;流通服务体系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structure and existent problems with current farm produce circul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value net and collaborative commerce theory are introduced.it primely puts forward an excellent farm produce circulation service system,presents the view of value net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e-commerce mode, and further designs the systemic framework of collaborative e-commerce in order to provide an ideal paradigm for the core construction of circulation platform in virtual wholesale market.

key words:farm produce virtual wholesale market; collaborative e-commerce; circulation service system

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农产品虚拟批发市场是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重要应用,其作为现代流通商业模式的重要组织形式,能够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农产品生产流通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畅、物流成本高、管理控制不力等问题,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协同运作,提高流通效率,从而有效缓解我国普遍存在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不相适应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的分析,引入价值网(value web 或value net)和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commerce)理论,初步提出一个优化的农产品新型流通服务体系,即以虚拟批发市场为核心、有形批发市场为辅助、多种流通服务组织协同运作的服务体系,进而对虚拟批发市场的全面商务操作工具——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的系统架构进行设计。

一、我国现行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及问题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形成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其基本特征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改革开放后,为了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推行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以满足农产品大生产与大流通的需求,从而恢复了以农产品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村集贸市场,并以城市为中心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该体系构成依次为生产端、生产服务层、流通服务层、消费服务层和消费端。生产端为农户和生产基地或农场;生产服务层包括农业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机构、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地集货商和贩销商等,主要为生产端提供农资、信息服务,以及从个体农户收集农产品,并进行简单加工;流通服务层包括产地集贸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分销商和运输商等,起着联系生产服务层与消费服务层的桥梁作用,并为其提供交易信息和场所,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消费服务层包括了城镇农贸市场、超市和其他零售商,他们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农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方面,我国已建立了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其平台是由农业部信息中心、深圳市农产品公司、深宝实业公司和泰克艾奇智能系统(深圳)公司共建,该网站依托深圳布吉、福田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网上交易服务。虽然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体系相对完整、联系比较紧密的市场网络,并开展了农产品网上交易试点,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系统运作的主体层次过多。大宗农产品流通要经过农产品生产者——集货商——产地集货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等多个环节,以致流通时间滞延,流通效率不高。尤其一些鲜活农产品经过漫长流通至上市时,往往出现不合时宜、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等现象。

2.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受限。目前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仍以单一对手交易和有形市场为主,各项配套服务功能即使具备也往往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业务范围较窄,仅仅是纯粹从事农产品的批发业务,没有建立起与其它相关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联合。[1]

3.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偏低,表现有三:一是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如缺乏代表农民利益的有效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低;二是流通过程的组织化程度低,参与主体的参与过程短,如农民只负责生产、加工企业只负责加工、批发市场只提供交易场地,使交易成本逐级加大;三是流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流通服务机构的有效参与。

4.系统节点信息处理功能薄弱。整个物流系统从农户到零售终端各流通环节,由于缺乏完善的农产品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体系,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各经营环节信息滞后、失真现象严重;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往往带有相当的盲目性,特别是作为物流系统的核心节点批发市场本应是农产品的物流信息枢纽,然而信息处理手段与技术落后却难以发挥信息中心的功能。[2]

5.“四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协同效应缺乏。一方面,由于农产品批发的市场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市场监管难以到位,场地设施简陋,以及网络建设滞落等;另一方面,反映在流通体系中深层问题,包括系统环节多、运作主体层次多、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处理功能欠缺等。这些都将对“四流”协同效应的有效发挥带来不利影响。[3]

二、农产品新型流通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理论介评

1.价值网。大卫•波维特(2000)认为[4-5]价值网是一种新型业务模式,它将顾客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与灵活及有效率、低成本的生产相连接,采用数字信息快速配送产品,避开了代价高昂的分销层;将合作的提供商连接在一起,以便交付定制解决方案;将运营设计提升到战略水平,适应不断发生的变化。

价值网的本质是在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服务模式下,通过一定的价值传递机制,在相应的治理框架下,由处于价值链上不同阶段和相对固化的彼此具有某种专用资产的成员及相关利益体组合在一起,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是由每个价值网的成员创造并由价值网络整合而成,每一个网络成员创造的价值都是最终价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于价值网的资源界定,在内涵上包括了人力、物料、资金、设备等有形资源,以及品牌、技术、文化、服务、知识等无形资源;外延上既包括成员所拥有或占有的资源,也包括在网络内可调控的资源[6]。因此,价值网是由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和使用的关系及其结构。价值网潜在地为网络成员提供获取信息、资源、市场、技术以及通过学习得到规模和范围经济的可能性, 并帮助其实现战略目标。

2.协同商务与协同电子商务。gartner group (1999)提出的协同商务概念,认为协同商务是一种激励具有共同商业利益的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的商业战略,它主要是通过对商业周期所有阶段的信息共享来实现。价值利益的所有成员通过其核心竞争优势组合起来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利润。协同商务更加关注于企业供应链以及跨企业供应链的各种业务的协同与互动, 通过改变业务经营模式和方法来达到资源最充分的利用,其本质就是社会资源的最优化。

随着新一代使能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应用扩展,以及网格计算、对象管理组织、企业应用集成等关键技术驱动和基于asp服务联盟的应用支持,加速了电子商务向协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促使商务模式被整体纳入价值网范畴,结成网络成员与其合作者之间的紧密联盟和一体化的“竞合”商务关系。协同电子商务在技术范式上更加强调电子商务的应用集成和管理界面的虚拟化实现,以及在内涵构建和管理意义上注重于可扩展性、增值性与协同网络的整合机制及效率提升。本文认为价值网是在虚拟合作条件下引入的新型价值分析工具,在于建立协同增值网络的分析框架;协同电子商务被视为新一代的全面商务操作工具,提供了一个满足工具协同的市场虚拟化运作平台;二者统一也就实现了新型流通协同商务模式的核心构建。

(二)优化的流通服务体系

1.协同优化目标。在引入价值网分析和协同电子商务理论框架下,以我国现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关系结构为参照,可初步提出一个优化的农产品新型流通服务体系,即以虚拟批发市场为核心、有形批发市场为辅助、多种流通服务组织协同运作的流通服务体系。其优化目标有四:

(1)完善批发市场功能。完善的批发市场应具备信息导向、需求沟通、信用评估、交易撮合、协议供应、订单管理、安全支付、物流组织、计划协调、分级标准管理、条形码管理、检验检测、仓储库存管理和安全警示等多类功能。因而必须逐步由单一的对手交易向对手、拍卖等多种交易方式转变,实现订单农业、契约买卖、远期交易和产销直接见面,以及远程可视交易等方式,推行电子结算机制,推动现行有形市场为主体向有形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综合业态发展。

(2)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加强供应链的协同运作和管理,着力发展一体化组织体系。 在生产服务层上,进一步引导农户以经济合作组织的方式来参与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在流通服务层上,淡化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的概念,引入专业的流通机构提高流通的质量和效率,新型批发市场可向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延伸;在消费服务层上,通过多种方式改善购物环境,降低物流成本。

(3)整合网络资源,构建虚拟批发市场。需要指出的是,虚拟市场没有固定的场所和有别于传统市场的交易规则,是一种中介市场;其特点是通过批发市场的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确定农产品的购销订单及产品流向,物流并不经过有形批发市场,而是产地到消费端直接流通。

(4)价值系统整合。通过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完整、公开和畅通的农产品信息流贯通农业经济体系中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使之“无缝”地紧密衔接和集成,形成动态的价值网结构,高效、流畅地进行价值增值活动。

2.协同电子商务模式。新型流通服务体系的协同电子商务模式,其构建思路为:

(1)整合价值系统,形成动态价值网。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主体之间形成统一的目标和规则、协调的合作过程,在价值流的各主要环节上植入有效率的优质资源,使每一关键节点具有核心竞争力。各商务伙伴通过协同电子商务平台迅速捕捉和准确识别客户需求信息,快速整合各自的价值系统,从而将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演变成具有共同目标驱动的最佳经济效率联盟体,形成动态的价值网结构。[7]

(2)基于“小集成、大协同”建立的批发市场间信息采集与交换网络,打造整个流通体系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流通过程的全程信息服务。协同电子商务本质在于把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业务流集中反映在信息流、价值流上,并由信息流来组织和支配,从而导致价值链重组和价值网形成,实现产业化和集约化。以虚拟批发市场为核心打造整个流通体系的信息、价值共享平台,使各层以低成本共享和传播相关信息,是整个协同商务模式的基础。

信息采集和交换网络实现的两个功能:一是对供求信息进行三个层次的动态采集与交换。首先各生产基地与产地批发市场间的信息采集,除本地区应用外,经过区域网络信息中心适当整理上传至中心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虚拟批发市场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其次,各中心城市虚拟批发市场除了集成区域各产地批发市场的信息外,还可自身进行信息采集,并在同层市场间实行信息互通;中心城市虚拟批发市场将价格与供求信息整理,供各地供需方参照。二是农产品近期价格走势及未来需求预测,用以指导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户安排生产。

(3)完善产地信息中心功能,构建省级协同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产地信息中心的服务功能,逐步将产地批发市场构筑为产地农产品交易信息服务中心,实现地区内交易、信息收集和、以及局部预测等功能;发挥省级农网的辐射能力,依托省级农网构建虚拟批发市场协同电子商务平台,连接各产地信息中心及相关涉农网站,通过松耦合方式达成无障碍交流和实时共享[8],开展基于web的协同社区服务,有机地将生产服务层、流通服务层和消费服务层信息组织进来,构筑各层间相互衔接的信息交换网络,实现各层之间的信息互通。

(4)逐步实现从狭义市场向广义市场的过渡,提高农产品流通服务质量。在新型流通服务体系下,农产品借助于虚拟市场确定流向,并通过生产服务层和消费服务层的直接转拨,实现产品从产地到消费端的直接流通,进而大幅度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各中心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除了具有信息集中和规模大的优势外,还有省级农网的软硬件依托,可据此逐步形成虚拟化市场功能,使之从实物交易的狭义市场向实物市场和虚拟市场结合的广义市场过渡,最终形成全国协同联动的大流通服务体系,融入全球网络化供应链循环之中。

三、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架构

至此,就一般应用范式上给出了一个农产品虚拟批发市场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架构,此架构显示了以下特点:(1)基于web架构、分布式计算体系,利用xml web service技术实现数据互动服务;(2)采用soa技术,满足灵活性和数据接口的要求,导入“即插即用”(plug-and-play)方式; (3)支持基于浏览器、胖客户端、pda、手机等多种客户端形式下的应用集成;(4)支持跨异构平台的信息交互,基于xml的数据交互研究和跨异种数据库的研究;(5)采用集群技术平衡负载、分布式协同计算、公有计算、internet范围的消息机制等;(6)网络安全保障,包括身份鉴定与认证、授权控制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

在系统架构的组成上,主要包括5个技术界面和7个关键技术支持平台,其中界面设计的基本含义为:(1)底层界面:主要为模型提供底层支持,包括计算机网络(tcp/ip、ipx/spx、notbeui)及安全协议(set/ssl)、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sql anywhere)和操作系统(unix/win nt/linux);(2)配置界面:一般为工具系统的建立提供所需的底层数据和应用操作功能,主要包括互动管理服务器、柔性化管理软件平台、多功能接口平台等;(3)工具界面:在于为建立协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提供一组可裁减的工具集,主要包括web 服务工具、工作流管理、协同支持工具集、系统安全控制、协同数据管理中心等;(4)应用服务界面:包括一些面向用户的支持协同商务的集成性应用系统。如系统管理、知识管理、交易管理、协同营运管理、协同商务管理等;(5)门户界面:即信息集成平台门户,为用户提供统一的集成化环境和服务,是支持虚拟批发市场开展协同商务的互联通道。

关键技术支持平台的一般技术解构为:

第一,分布式组件管理平台。采用基于分布式n层组件技术的关键处理方法,在于将应用中的对象抽象成公共组件,这些组件装载在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以外的n个层面的应用服务器上,一部分组件将直接运行于应用服务器上,另一部分则被下载运行于客户服务器(c/s)或web的客户端,有助于放大系统应用服务器资源的使用效率,均衡网络负载,减少网络通讯压力,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也可通过对组件调用的优化排序,进一步扩展系统的应用性能;另外,引入应用组件化开发模式,强化组件的共享性和可重用性,从而大幅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

第二,系统开发平台。采用领先的microsoft、ibm和sybase公司的设计开发平台,包括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ibm rational rose、powerbuilder enterprise,分别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与编码实现的工作;同时系统集成基于rational requisitepro的用户需求管理,rational clearcase的配置管理,以及teamtest进行软件自动化测试及压力测试等。

第三,互动管理服务平台。互动管理服务器作为虚拟批发市场管理中商务交易的主要协同技术,其工作面构成包括:支持xml标准,在数据层能与支持xml标准的信息子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支持传统的数据库表结构级别的相互存取,实现数据库级的集成;通过web service以实现请求/服务模型和应用系统的集成支持;实现对于业务逻辑、工作流的集成;实现对消息机制的支持。

第四,柔性化管理软件平台,其主要设计理念为:通过适当的模块分割技术以保持用户模块的相互独立性,并通过各个模块之间的自由组合,实现用户的纷繁需求。一方面,任何一个客户处理某一业务环节的特殊方式,或有可能对其他企业有用,以此在模块库中积累的部分越多,对于未来开发工作量则越小,从而逐步降低程序开发的成本;另一方面,随着客户增加,维护人员掌握的只是各个业务环节的特性累计,他们的知识库实际是建立在这些特性的存储而并非每一客户的特定程序,因而这种知识库的复杂程度远低于单客户或单版本。其系统设计既是模块化的又是统一的,只有当一个企业的全部数据得到统一存储并具有相互联系时,才能体现软件的强大功能,否则将被大为削弱。一般地,此平台在于负责软件系统底层环境的搭建,也包括一些核心机制与服务的提供,更重要的是能够赋于软件系统的柔性架构。

第五,多功能接口平台。多功能接口平台能为不同信息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互动,是一种全面基于xml web service的应用交换平台。其它应用软件系统可通过与本应用系统挂接,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其支持b/s的分布式数据转换模式的主要工作模块,即按逻辑联系可分为数据导入源、数据导出源和多功能接口三部分,可充分满足其他管理软件系统、电子数据文档与本系统之间实现的互为源数据或目的数据源。

第六,协同数据管理平台。协同数据管理中心是协同电子商务系统中集成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用以实现虚拟市场联盟体各成员间基础数据及个性化数据的管理,并提供统一的编码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编码、货品编码、客户编码、项目编码和条形码管理等)以及公共基础数据、操作权限等虚拟市场运营的基本信息管理;此外,还提供柔性应用、账套管理、数据管理、数据迁移归档、网络数据库管理等功能,被视为虚拟市场联盟体实现互动的重要配置平台。

第七,跨平台数据库/异构系统平台。系统支持当前主流的大型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sql anywhere,并能充分发挥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先进的存储过程、远程数据库增量复制、分布式应用等特点;可同时实现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数据迁移,或异构系统平台的应用部署模式。

四、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结构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引入价值网和协同商务理论框架下,初步提出一个优化的农产品新型流通服务体系,即以虚拟批发市场为核心、有形批发市场为辅助、多种流通服务组织协同运作的服务体系,并给出了新型流通服务体系的价值网结构和协同电子商务模式视图;最后,对虚拟批发市场的全面商务操作工具——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的系统架构进行了设计。这种新型商务模式能够推广应用到整个农业经济流通服务体系中,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吕靖烨.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问题与策略[j].农业经济,2007(2):59-61.

[2] 刘联辉,文珊.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革新趋势及其构筑策略[j].农村经济,2006(5):111-113.

[3] 丁华.“四流”协同理念在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打造中的体现[j].经济经纬,2007(3):121-123.

[4] bovet,d.,marha,j.value nets:reinventing the rusty supply chain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strategy & leadership,2000,28(4):57-77.

[5] bovet,d.,marha,j.from supply chain to value net[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00,21(4):24-28.

[6] bovet,d.,marha,j.value nets:breaking the supply chain to unlock hidden profits[m].wiley,new york et al.,2000:6-12.

[7] 盛革.拓展企业再造的逻辑框架与流程网络描述[j].科研管理,2004(1):1-6.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