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物理的学习集锦9篇

时间:2023-06-30 16:07:59

初中物理的学习

初中物理的学习范文1

关键词:课程差异 方法差异 教学措施

初中毕业学生升入高中学习,普遍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初高中物理课程要求存在着差异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处理好这些差异,顺利实现初、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衔接,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手段。

一、差异产生原因的分析

(一) 课程要求的差异: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异:

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多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例关系的运用;高中物理课程,大部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甚至相对复杂的定量计算。

1.知识呈现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差异:

初中物理课程的呈现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而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的呈现,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问题研究的实验不再是以直观直接得结论,而需要在实验基础上,加以抽象、归纳,才能得结论。

2.初中课程的问题多是单因素的归因的逻辑关系;高中课程的问题的归因则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且是以递进式、归纳式的逻辑关系为主。分析问题时还需较多使用假设、判断的推理逻辑手段。

3.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对运用数学工具的要求不高,主要使用算术、代数方法;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使用数学工具提高到了需大量使用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图像、向量(即矢量)运算、极值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上。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知识)传授。在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简单问题”的“简单理解”上;高中物理的学习则要求学生独立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要求学生要能(把课本作为工具)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更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逻辑分析,学会寻找知识点的“连续性”关系。

2.初中物理知识的简单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较多运用记忆方法掌握知识,对理解、分析方法使用的程度要求不高;高中物理知识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以理解、分析、归纳为主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同时,还需“形成物理学思想”,寻找物理课学习的门路。

3.高中物理习题的求解,要求学生在数学工具使用上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物理问题,学会数学工具的灵活运用,实现大量定量分析的自如化。

二、克服差异的教学措施

加强新旧知识同化,顺利实现学生升级学习的过渡: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无论是教材理解方面、思维活动方面、研究物理的方法方面、完成作业应用的手段方面等,与初中阶段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在备课时就应该认真思考初中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的差异,切实了解学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仔细琢磨高中课程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课程曾研究过的相关问题,在语言、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别,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让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地达到知识的迁移,减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困难。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早入门:

针对高中课程的知识呈现多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能从教师的课堂引导中,快速形成抽象思维习惯,形成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早入高中课程学习的门道。例如:高一年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章关于加速度的教学中,对加速度概念的确定,采取引导学生分析此运动现象的特点(轨迹是直线,速度均匀变化),寻找速度变化量,寻找速度变化有快慢的规律,归纳出a=Δv/t的物理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a”的定义的要素,充分理解“a”的意义。实现从现象特点规律“知识点”的抽象概括。

加强演示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的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增加演示实验,并且要注意对现有实验设备的使用进行符合研究性学习的处理,让学生能够从演示实验的观察中,学会研究,尤其要学会对有形的物理现象进行抽象思维,并能归纳结论,形成研究习惯,培养研究能力。如“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在课堂演示中,可着重引导学生充当研究者,教师扮演工具操作人员,从实验读取数据绘制图形寻找物理量的数学关系得出公式的程序实施过程中,把研究的任务交给学生,老师充当“引路人”,让学生来完成研究,得出结果。使学生从研究中产生兴趣,形成研究习惯,训练研究能力。

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

针对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硬块”的现象,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消化那些在思维上比较抽象和复杂的知识硬块。具体采用编制一些小型的、概念性强、不需要什么计算又针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训练题,把抽象思维具体化,把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分割成数个简单的思维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差异。化硬块为软块。如: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对刚进高一的学生就是一个知识硬块。对这一知识采用“正交分解法”来处理,化互成角度为同一直线的力的合成,再转成互成90度的力的合成。对学生来说就易于接受。

上好习题课,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高中学生,尤其是刚进高一的学生,不会做题目的现象较为突出。上好习题课就成了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习题课教学中应该着重讲思路、讲方法。告诉学生“我的思维过程――寻找问题现象、分析问题特点、归纳已知条件、确定所用知识、建立解题模型(方程或图形等)、完成具体运算。”让学生明白解题的根据是什么?怎样联想?如何推算?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归纳和演绎?如何进行判断等分析方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以实现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利用好教材工具,加强教材阅读辅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的学习范文2

一、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知识)传授。在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简单问题”的“简单理解”上;高中物理的学习则要求学生独立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要求学生要能(把课本作为工具)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更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逻辑分析,学会寻找知识点的“连续性”关系。

2.初中物理知识的简单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较多运用记忆方法掌握知识,对理解、分析方法使用的程度要求不高;高中物理知识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以理解、分析、归纳为主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同时,还需“形成物理学思想”,寻找物理课学习的门路。

3.高中物理习题的求解,要求学生在数学工具使用上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物理问题,学会数学工具的灵活运用,实现大量定量分析的自如化。

二、克服差异的教学措施

1.加强新旧知识同化,顺利实现学生升级学习的过渡。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无论是教材理解方面、思维活动方面、研究物理的方法方面、完成作业应用的手段方面等,与初中阶段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在备课时就应该认真思考初中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的差异,切实了解学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仔细捉摸高中课程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课程曾研究过的相关问题,在语言、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别,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让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地达到知识的迁移,减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困难。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早入门。针对高中课程的知识呈现多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能从教师的课堂引导中,快速形成抽象思维习惯,形成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早入高中课程学习的门道。例如:高一年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章关于加速度的教学中,对加速度概念的确定,采取引导学生分析此运动现象的特点(轨迹是直线,速度均匀变化),寻找速度变化量,寻找速度变化有快慢的规律,归纳出a=Δv/t的物理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a”的定义的要素,充分理解“a”的意义。实现从现象特点规律“知识点”的抽象概括。

3.加强演示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高中物理课程的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增加演示实验,并且要注意对现有实验设备的使用进行符合研究性学习的处理,让学生能够从演示实验的观察中,学会研究,尤其要学会对有形的物理现象进行抽象思维,并能归纳结论,形成研究习惯,培养研究能力。如“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在课堂演示中,可着重引导学生充当研究者,教师扮演工具操作人员,从实验读取数据绘制图形寻找物理量的数学关系得出公式的程序实施过程中,把研究的任务交给学生,老师充当“引路人”,让学生来完成研究,得出结果。使学生从研究中产生兴趣,形成研究习惯,训练研究能力。

4.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针对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硬块”的现象,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消化那些在思维上比较抽象和复杂的知识硬块。具体采用编制一些小型的、概念性强、不需要什么计算又针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训练题,把抽象思维具体化,把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分割成数个简单的思维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差异。化硬块为软块。如: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对刚进高一的学生就是一个知识硬块。对这一知识才用“正交分解法”来处理,化互成角度为同一直线的力的合成,再转成互成90度的力的合成。对学生来说就易于接受。

5.上好习题课,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尤其是刚进高一的学生,不会做题目的现象较为突出。上好习题课就成了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习题课教学中应该着重讲思路、讲方法。告诉学生“我的思维过程─―寻找问题现象、分析问题特点、归纳已知条件、确定所用知识、建立解题模型(方程或图形等)、完成具体运算”,让学生明白解题的根据是什么,怎样联想,如何推算;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归纳和演绎,如何进行判断等分析方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以实现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初中物理的学习范文3

一、紧密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对初中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入学后,我并不急于进行新课,而是向学生提出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许多问题。如: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为什么百米赛跑冲过终点后不能马上停下来?为什么不弯腿就跑不起来?为什么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红?……这些“为什么”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此良好的情景下,我告诉学生这些问题均与物理知识有关,接着以事实向学生介绍物理在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启发并鼓励学生一定要学好物理这门既有趣又有用的课,以适应现代生活和就业的需要。

二、尊重并了解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

对物理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他们普遍文化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动力。更有一部分在初中饱受批评和责备,听惯了呵斥,甚至被歧视,久而久之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有的甚至是强烈的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情绪严重,以故意捣乱课堂纪律来引起教师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真诚的尊重、信任、关心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并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为完成物理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

三、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可以说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物理教学中,实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也因为奇妙的物理实验而喜欢物理课。“千言万语说不清,一做实验就能懂”,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实验教学,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进行电功率的教学时,有的学生总认为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串联,额定功率大的更亮。我不急于评论,而是让学生做实验:取两只额定功率分别为100W和60W的灯泡串联接在家庭电路中,学生发现100W的灯泡几乎不亮,而60W的灯泡较亮。学生大为惊异,纷纷问为什么?我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找出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我再做两灯泡并联的实验,学生发现,这时才是100W灯泡比60W灯泡更亮。两次实验一对比,学生对灯泡亮度的理解就比较深刻了。

四、巧用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一些概念、规律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恰当地利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就能深入浅出地说明物理概念的原理,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中的困难,达到软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在学习“运动和力”时,有的学生对“力与运动无关”总是不能正确理解,我就问他们:“力的任务是什么?”“如果你是力,你注意什么?”“运动物体受力后是速度不变还是速度变化?”从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力的作用与物体速度的变化有关,而与运动无关。这样的讲解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了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

五、以“成功教学”观点来帮助学困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物理学习较差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我不是那块料”的心态学习物理的。他们自感不如成绩优秀的学生,自卑心较重。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改善其学习物理的心理环境。我反复向学生指出:“根据心理学家对智商的测定,优秀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智商相差无几,两者间的差异是由于成绩差的学生自控能力低、有惰性、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等原因造成的。只要认识到这些不足之处,克服这些不良因素,学习成绩是会提高的。”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增强了学好物理的信心,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对学生的某些失误,教师不能简单地责怪,而是要热情地帮助他们分析,找到知识上的缺陷,再指导他们复习。这样做,不仅能达到教学的目标,而且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达到沟通,从而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六、把握学生的知识,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的学习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研究

我毕业后,十年来一直从教初中物理教学,学习了各种教学方法。在改革中,师和生、生和生、组和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方法,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同时还使学生间建立了一种互帮互助、互相鼓励的良好关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合作学习,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合作学习的涵义

1.合作学习是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性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交代完学习任务后,经常贯穿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指导、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从而促使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教师要起主导者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于主导者、引导者的地位。教师应引导、启发、帮助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3.合作式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评价不再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增加了合作小组内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的自评和互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目标的重要内容,应贯穿在物理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实现三维目标作出发展性的评价,以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合作学习的优点

1.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有知识的、有经验储备的人,是自我意识和实践的主体。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展现,他们可以凭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的语言和追求,使他们形成了一个“求知”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学生有高度的主人翁精神,能及时地与同伴进行沟通,学生可以教学生,因为学生之间比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和交流。

2.有利于教师参与合作过程,重建师生关系,促进有效互动

学生是合作的主体,教师是合作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沟通者和支持者。首先是重建新型的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重建中教师起着决定因素,因此,要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师生关系重建是前提。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沟通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前提下,主动要求与别人交换意见,感受同学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也使个人的想法得到更具体的提升和完善。在思考的过程中相互碰撞时,互相捕捉对方的想法,产生积极的互动,从而对个人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补充和修正,达到认识上的提高。

三、合作学习的“误区”分析及解决对策

1.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吗

在物理课堂上我经常发现:教师一合作学习的指令,学

生马上就组成一个小组,大家都在“说”,看不到分工、协作、互动、互助,几分钟之后教师让小组一名成员代表小组发言,学生说:“我认为,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导合作不得“法”。这就需要回归到教师对合作教学的本质上来。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解读性学习,并有意识地转化为自己的指导

行为。

2.合作学习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吗

新课改教学方式转变中明确指出: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与合作精神。课堂上出现的“热热闹闹”的合作假象,为合作而合作的种种表现,都说明教师对合作认识有偏差。“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生存方式。

以上是我对初中物理合作学习浅显的初步分析研究,只要学生间、师生间的有效配合,物理教学中的体验与合作才会有序,合作学习才能愉快地进行,也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并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学平.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学物理,2005(8).

初中物理的学习范文5

一、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初中物理教材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为核心,包括常见的、简单易学的物理现象和力学、电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一些综合、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关于能的基础概念和转化规律,侧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然而,很多学生在升入高中后,会感到高中物理难学,即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者极关注的“台阶现象”。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是因为初中物理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因为初中要求理解的知识内容少,许多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也能得到高分,而到了高中,面对大量的定理、公式,无法正确理解,不会主动分析,从而难以适应。

二、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初中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采用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方法,通过正确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1、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现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能力。实验能力是指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记录必要数据,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得出必要结论,写出简单实验报告等一系列能力。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每次观察的目的;鼓励学生养成随时观察的习惯,多看、多想、多问,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在分组实验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课本上没有的方法,及时总结。

2、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分析是将研究对象先分解为部分,然后逐一加以研究的逻辑方法。概括是将对个别事物属性的认识推广到同类事物的全体对象,形成对该类事物的一种普遍性认识的逻辑方法。对于初中生而言,重点是指导学生从认识大量的物理现象或科学事实开始,学会初步分析、初步概括,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观察物理现象,寻找物理量的决定因素,得出物理规律,并深入理解物理定律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是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联系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师在示范中,要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物理知识,知道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广泛应用。

4、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学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通过让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培养自学能力。此外,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5、创造和探索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能力,主要指产生新设想,发现新事物的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和探索能力,应激发创造动机,培养创新意识。首先,联系学习内容介绍科技发展前景。其次,设计问题情境,提供创造机遇。在教学中力争给学生尽量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鼓励不同的见解、新颖的提问,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动机。此外,建立兴趣小组,鼓励小发明小创造。培养创造和探索能力,应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物理学中大量生动、直观的实验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不断的观察中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探索,得到新的收获。

三、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引导-探究”的模式。

该模式的实施步骤具体为“引导-探究-归纳-发展”。引导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提问的方法可以由实验、故事、生活实例引入,也可以由质疑、旧知识引入。探究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阅读、讨论等方法,对某个概念或定律进行思考、探索。归纳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出自己的探究结果,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总结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概括能力。发展是指组织学生应用正确的结论解决具体问题,深刻认识所得结论的适用范围,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需要,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的学习范文6

一、敏感好奇,活泼爱动

初中学生对事物十分敏感,常常表现出好奇、猎奇等心理特点;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非常旺盛,常常表现出爱动不爱静的心理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采集、组织生物学知识竞赛,或开展以生物学为内容的春游活动、夏令营活动等。同时,初中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荣誉感有所增长,在各项学习活动中,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扬。

二、乐于学习生物学

初中学生对生物有特殊的爱好,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观上是少年期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一花一草、蛇、鸟、兽等生物;客观上生物界千奇百怪,奥妙无穷,什么蚂蚁搬家、鸡狗斗、蜻蜓点水、大雁迁飞,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开始学习生物学以后,他们一般都向往了解和掌握更多生物学知识,希望知道其中的奥妙。据上海的有关调查,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低于其它学科,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

三、向往了解自身

初中学生已进入青春发育阶段,生理变化会影响到心理变化。他们开始从对性的神秘感转向追求了解;他们开始从回避异性转向爱慕异性,甚至会出现早恋现象。这个时期,学生若受到黄色书刊和音像品等的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品质劣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旺盛的精力用到学习上。初中适时开设《生理卫生》课程,正符合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利用这一向往了解自身的心理优势,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对他们进行青春期卫生教育,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等。

四、抽象思维明显发展

初中物理的学习范文7

项目学习是指配合课本教育而形成的一套通过项目选择、实验研究、结论判断的学习方法,它的特点是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直观检验,也能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验,这种方法很好的做到检验知识和落实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指导作用。

因此,项目学习方法的应用就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可行方案,它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指导性,教师通过灵活的运用,可以达到优化课堂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

一、优选项目主题

项目主题影响着整个项目的展开,一个好的项目主题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而项目主题选择不当,则会使学生感到困惑,让整个教学陷入混乱。所以,在项目学习之初,一定要选择一个合理的主题,以便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项目主题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主题,这样做能调动学生潜能,充分利用资源。比如,在学习电能的知识之后,老师可以为学生选择动力发电的项目主题,让学生通过小型发电实验使灯泡亮起,或是使玩具汽车动起来。但同时应该告诉学生并不是只有这一种选择,还可以从电力能源方面、电磁感应等很多方面进行选择,将这些选择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选择自己更感兴趣或更有能力的项目,如果学生自己有更好的想法,就要放开让学生自行拟定项目主题。

在项目主题选择同时也要注意项目学习的认知和操作,例如在教授电磁感应的时候,向学生介绍电磁感应的历史,让学生通过查阅获知电磁感应的发现历程,将自己带入到科学家的位置,编排一段电磁感应被发现的表演。这样做能使学生得到亲身体验,了解科学发现的不易,形成对科学的敬畏态度,养成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品质。

科学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在项目主题选择的时候还要考虑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了光学之后,可以根据反射原理拟定有关镜子的主题,如哈哈镜、汽车后视镜等等,也可以拟定关于折射原理的主题。

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在项目选择的时候可考虑适当做一些前瞻性的探索研究,这样对养成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很大帮助。

二、设置项目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问题是项目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是探索科学的载体。因此,在初中物理项目学习中,老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科学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勾起他们对知识的欲望。这些问题称之为驱动问题。

驱动问题生活中比比皆是,如自行车两个轮子间的连接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汽车的挡风玻璃为什么是倾斜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

另外,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需要进行体验观察。体验观察能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对知识的认知。比如,之前提出了“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能达到匀速吗”的问题,老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安排做匀速运动实验。实验中需要准备小车、秒表、钢尺,小型的轨道模型,以此来形成一整套的系统,这时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调节这些工作中的细节,在学生进行体验的时候在旁细心教导。

在学生体验结束之后,根据之前提出的问题,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汇总,并对得出的结论进行二次验证调查。这些都可以包括在撰写调查报告、组织课堂讨论会之中。这样做能够解决之前提出的问题,让整个学习过程圆满而严谨,同时,这样得出的学习评价对学生来说十分珍贵,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也是他们汲取教训,学习改正的机会。

三、反馈矫正与扩展延伸

在项目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掌握教学方法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和难处,对问题进行辅导和矫正。

比如在学习《压力和压强》时,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说明,可以让学生来举出类似的例子,看学生应对的能力,也可以通过齐声问答的方式来知道学生们普遍不了解的知识有哪些。

扩展延伸是对知识的延续,仍然拿学习《压力和压强》举例,之前学生举出了一些表现压力压强的例子,比如吸盘等等,那么老师在扩展延伸的时候就可以将知识从生活延伸到科技上去,比如压力压强在火箭卫星上的应用有哪些,这样做一来可以巩固之前学到的知识,二来可以举一反三,对学生学习物理有极大的好处。

结语

初中物理的学习范文8

一、初中物理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追求合作的形式,不求合作的实效

目前,合作学习法受到热捧,但是,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真正理解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一些教师过分追求合作的形式,而不求合作的实效。频繁的合作、过多的提问,反而会使学生疲于应对,无法进行深入思考,参与合作探究的热情也将渐渐减退。学生不能深入开展讨论,对问题的认识片面且肤浅,合作学习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定然也将受到影响。

2.问题设计不合理,没有讨论的价值

合作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如果所设计的问题不合理,往往会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忽略对问题的设计,提出一些不合理或不合适的问题要求学生探讨。

二、初中物理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科学合理分组,把握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一点是要进行合理分组,由于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别较大,教师在分组时要避免组与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分组。如按照差异组合的方式,将班内学习能力强、中、弱的学生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实现优生带动中差生,差生跟进优生,这样既使各组间的实力相当,又带动了全员参与,保证合作探究得以有效开展。另外,初中物理教材信息量大、灵活性、实践性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靠自学很难完全把握。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哪些内容通过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能够完成,哪些需要教师的协助才能完成,哪些是学生分组学习很难完成的。

2.抓住合作契机,精心设计问题

合作学习应因时制宜,因内容而变,灵活运用,合理把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在学生无法独立解决某一问题时开展合作探究,切不可盲目合作。

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成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先猜想一下,平面镜对物体所成像的大小会比原物体大还是比原物体小,或者有其他的什么规律?其中就有不少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作出“平面镜距物体越远,对物体所成的像就越小。”然而,通过实验证实的却是“平面镜对物体所成的像与原物体大小相同。”这时,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又可以适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一位高个子同学站在你眼前时,你会觉得他很高大,而他在距离你一两百米以外时看他,你还觉得他有那么高大吗?在远处时他真的变小了吗?随着问题的提出,不少同学开始有所醒悟。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设置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

3.营造合作氛围,引导学生提问

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较为适用的平台,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过程中,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则应该着力营造一种师生间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氛围,使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除此之外,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做如下的处理:先请同学吸牛奶盒里的牛奶,观察到牛奶吸上来了,盒子也瘪了,然后用手直接捏盒子,盒子也瘪了。说明盒子受力会发生形变,那么吸牛奶时是什么力使盒子瘪了?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之后,有提出是人本身有一个“吸力”,有提出是手施加的力等答案。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显得非常幼稚,但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必须要勤鼓励。特别是一些胆小或很少提问的同学,只要他们能够提问,不管问的好不好,都要鼓励他们敢于再问,并有耐心地加以引导。对能够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好的问题的同学要充分地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提问的热情。

4.注重课后评价,提高合作质量

反思包括自我反思、组内反思和课内反思。自我反思由学生自己进行;组内反思主要是总结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并对问题探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课内反思由教师组织进行,主要是评价各组合作的情况,总结有效的合作学习经验,同时也对合作讨论的问题进行评价。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点评哪个小组的学生分析得最全面,哪个组的结论最有新意,哪个组在合作学习中表现最好等,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评价时,还要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诚意、合作技能技巧和小组总体成绩等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这样就能让大多数学生从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初中物理的学习范文9

一、小组学习法在物理导入环节中的应用

小组学习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活跃导入环节,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改变以往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要借助小组学习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地走进课堂,以确保导入环节质量的最大化实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高效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为了确保导入环节的质量最大化实现,我选择了“小组讨论”导入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进行思考和讨论,如:照相机是怎样成像的?近视镜和远视镜是一样的吗?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是什么?……上述这几个问题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是依靠学生的已知经验可以得到相关答案的。所以,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互相交流中补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组织学生自主总结“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顺势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顺利地走进课堂。

二、小组学习法在物理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教学环节是决定高效物理课堂顺利实现的中心部分,也是直接影响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基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有意识地将小组学习法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进而在提高物理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学“欧姆定律”时,为了确保高效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法”,首先还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小组学习法的价值最大化实现,同时,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明确什么是欧姆定律,怎样应用欧姆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等。之后,组织学生带着目标在小组内进行互相学习,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以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以小组为单位对“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串联(或并联)总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进行讨论,进而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还能在小组讨论、自主体验、自主推导中加深印象,提高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有着重要作用,进而确保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三、小组学习法在物理实验环节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物理理论知识的保障,更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基础。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简单演示的教学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小组互相交流、自主动手实验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同时,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做好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