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学习特点集锦9篇

时间:2023-07-02 09:42:59

初中学习特点

初中学习特点范文1

笔者给研究性学习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针对某一个问题,主动研究与探索,进而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法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素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要有效地创设各种研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知识,从旧知识中发现新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研究过程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载体是不同的问题,只有问题才能够促进学生思考、研究、探索;学生研究学习的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教学内容而定的,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会涉及到一些语法与句式等内容,这些知识都是为学生学习更高深的英语知识打基础的,但是教材编者将这些知识以直接陈述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接受这些知识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以讲授式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学生被动学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而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或者问题展开研究,有效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自身具备的观察、归纳、联想等能力,以交流、谈论、研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力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能力,且需要具备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独立性四个特点,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开动脑筋,分析、总结、归纳问题,从复杂的语言内容中得到结论,获得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就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是比较突兀的,学生在接受方面也比较吃力。所以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自然而然地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情感与理智方面都有一个良好的缓冲过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比如,在讲解“Past and present”过程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My classmates, people are changing every time,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are very different. So for you between the past and present, what is the biggest difference?在提出研究性问题时,需注意问题的综合性、实践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各种英语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选择学习方式,在交流与研究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与知识的交流,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式,以实际中的一些问题或者事物为媒介,结合英语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当然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力与思维力,可以很好地将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科联系式,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引进英语课堂教学中来,打破传统的、各学科独立的情况。比如讲授九年级内容“Colour”时,教师可以将一幅美术作品带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研究作品中应用的颜色。课堂扩展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储备量,锻炼搜集资料、归纳资料、运用资料等的能力。比如,讲解“Wild animals”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野生动物的研究性题目,不同的研究小组可以研究不同的题目:What kind of environment do wild animals liv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wild animals.

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计划是学习活动的前提,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制定的。这个研究计划是对所提出问题的解决过程,同时也是考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合作性、主体性与体验性,让小组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与讨论获得知识。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要从研究过程与结果上看,还要从研究态度上来评价学生,使学生爱上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与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学习特点范文2

一、通过设计情境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学生看待问题习惯于感性认识,倾向于形象思维,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注重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现象紧密联系起来,用新颖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门课程学习的知识有趣、有用,愿意主动思考,积极完成作业。通过情境型作业形式引导他们用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的优势弥补理性认识和抽象思维的不足,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形成和发展知识技能,提升认知水平,健全思维品质。这样,教学效果才能通过学生作业这个载体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落实。情境型作业可以避免通过死记硬背来理解知识的弊端,深受学生欢迎,效果非常明显。情境型作业形式对于理科课程的作业设计尤其适合。如物理课在学习了“声现象”的内容以后,可以将声现象的规律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联系起来设计成作业,用生活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中遵循的规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之中。通过情景型作业,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事例既体会了知识的应用过程,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了理解,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得到激发。又如,数学课在学习了“函数”的内容以后,可以将函数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设计成作业,让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优化方案、打折销售等问题,既锻炼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通过设计探究型作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善于展示自我,喜欢与同学交往、合作。根据初中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将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体现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一些探究型学生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合作协调能力,将知识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实际之中,寓学于乐,事半功倍。在探究型作业设计方面,初中的许多课程都可以做到这一点:生物课可以安排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调查家乡植物的种类及分布、制作动植物标本;地理课可以安排学生调查家乡地质结构、地形特征、气候特点;历史课则可以安排学生到档案馆、县志办等部门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历史名人等活动;物理课可以安排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将课本上学过的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自觉地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且往往还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到课本上没有讲过的知识。实践表明,探究型作业形式宽松,生动有趣,内容实用,是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最好的作业形式之一,学生的参与热情高,作业的实效性较强。

三、通过设计开放型作业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全面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这种差异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如果对初中生在思维方式、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加以合理引导并正确利用,就可以将学习上的差异转化成学习上的优势,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很有帮助。开放型作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一目的,其设计思路是将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整合在确定的问题之中,通过限定结论、开放条件或者限定条件、开放结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七年级数学中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之后,可以将课外作业设计成开放型作业形式:设计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使它的解为X=3。通过这种作业形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也会依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以后可以将课外作业设计成开放型作业形式: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D是底边BC上的高,由此都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可以肯定,学生完成这道作业题的过程也就是从不同角度认识等腰三角形的过程。又如,物理教学时,在学习了“电阻的串并联”以后,可以将课外作业设计成开放型作业形式:用几个自定阻值的电阻设计一个电路,使这个电路的总电阻等于30Ω。对于这个问题,虽然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会应用电阻的串并联知识去分析问题,但是他们分析问题的角度往往会因人而异,因此设计出来的电路结构的合理性和技巧性以及复杂程度也会有所区别。总之,对于开放型作业,由于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因此,这种作业形式可以很好地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全面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也同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可以说,开放性作业往往是学生思维的开放、个性的开放。

四、通过设计阶梯型作业整体提高教学效率,整体落实教学目标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所以全班“一刀切”的统一作业模式实际上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受不了”的状况。这种作业形式往往起不到巩固基础、发展能力的作用,而且还会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对所学的知识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梯度型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他们凭借自己的实际能力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在不同层次上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而达到通过作业整体提高教学效率、整体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如八年级物理课在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可以将课后作业设计成三个不同的梯度:1.引导学困生理解欧姆定律的意义,尝试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指导基础型学生练习掌握用欧姆定律联系电路结构解题的方法。3.点拨能力型学生联系掌握变化电路的解题方法,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这样,知识的理解、应用、提高这三个层次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一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基础之上都能有效地学习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巩固和能力提高才能得以落实。不过,设计梯度型学生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层次和作业的难易程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及合理过渡,防止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初中学习特点范文3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日益突出,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深入思考历史教学过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初中历史教学理念不完善。

初中历史属于文科教学体系,比较偏重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考核。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往往认为初中历史教学只是一个“知识灌输”的过程,不重视对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样,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就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从“知识灌输”逐步转为“能力培养”。

2.与学生特点不契合。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特点的调查,这就会使学生感到初中历史教学枯燥、乏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调查,摆脱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束缚,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促进初中历史教学不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探析

1.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制订创新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二者的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考察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初中历史教学思路,创新初中历史教学。

2.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制订教学创新策略。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背诵历史知识,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知识,深刻理解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历史事实,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爆发?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结合问题思考相关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3.初中历史教学形式的创新。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实际特点,探究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形式,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初中学习特点范文4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着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 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 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初中学习特点范文5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 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 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初中学习特点范文6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物理教学;注意事项

情感因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积极的情感因素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发挥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中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初中物理虽属自然科学范畴,依旧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初中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物理教师应立足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习惯,结合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

1.情感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1.1情感调节作用。良好的情感教育过程能够帮助调节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轻松的课堂环境能有效缓解学生由于高强度学习所带来的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积极调整,让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无意识中不断提升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1.2感染作用。初中生的各种情感价值观正值一个有待塑造的时期,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传达积极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保持课堂兴奋性。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采取激昂的语调、恰当的教学手势和合适的教学语言等技巧对教学过程进行辅助,营造气氛活跃的初中物理课堂。氛围良好的物理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1.3强化作用。初中学生由于其独有的心理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教师态度的影响。合理的表扬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情感,恰当的批评同样也能为学生更好开展物理学习提供动力。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运用表扬和批评,注意批评的艺术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迁移作用。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爱屋及乌”,把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转移到这门课程中来。针对这一性格特性,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这样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情感变化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

2.1以需育情。人的需求与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人的需求是人们产生情感的基本动力和基础,另一方面,人的情感又反过来作用于人们的实际需求,人们的情感直接决定其实际需求。以需育情要求教师采取一定措施将学习变为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初中物理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知识是生活的必然需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物理学习态度,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热爱物理、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2.2以理育情。初中物理是一门以传授科学道理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自然学科。初中物理教师在实行教学过程中,应以课本为依据进行适当的深度扩展,在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道德因素,实现学生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

2.3以境育情。良好的情境设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合适的情境设定。有效的情境设定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直观的理解,帮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教育应用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3.1提高教师自身情感魅力。富于情感魅力的初中物理教师,不仅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初中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初中物理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和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体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物理学习态度。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建立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不断提升初中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3.2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是初中物理教材内容设定过程中的主要依据。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对常见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探索精神。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有效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不断深化学生的物理学习情感。初中物理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适当开展物理课外趣味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3.3充分利用物理学史。物理教材是初中物理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深度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人文道理,对学生展开道德素质教育。通过讲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将看似毫不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同时,科学家们在推动物理学进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和不畏艰难的精神,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3.4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原有教学观念,将教学重点从知识传授转移到促进学生发展上,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转变角色观念,利用自身的积极情感态度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物理的奥妙,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观念。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个体特点和知识水平,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帮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积极情感,提升学习积极性。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情感教育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学习特点范文7

关键词:定向运动;初中体育教学;特征;应用策略

定向运动属于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是一种健康的智能型体育项目,它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具有强健体魄的作用,还有助于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升其体力和智力双重压力下的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本文就以定向运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话题来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有助于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一、定向运动的特点

定向运动是一种健康的智能型体育项目,需要体力和智力的同时参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其特点具体如下:

第一,定向运动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定向运动属于集体项目,具有较为通俗易懂的规则性和男女老少参与的大众性。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在国外,参加定向运动比赛的人员年龄大致在7岁到80岁之间,具有极强的广泛实用性。

第二,定向运动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点。通过使用地图或者是指南针对地图上所标注的各个点标进行到访,这样的运动形式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一般情况下,定向运动的活动场所是户外或者是旷野,这就使得学生可以摆脱课堂形式的束缚,更自在地与大自然相接处和融合,对其生活或学习压力的释放具有非常有益的帮助,增强了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愉悦心情。

第三,定向运动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定向运动对于人们识图、用图知识的普及重要作用,在在初中体育课中开设定向运动更是对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进行了良好培养,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特点。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定向运动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必须要做出相关的改革和改进,才能真正发挥其应用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

第一,初中体育课开设定向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欲望性,对于学习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性作用,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动力之一。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其自身学习的直接动力,通过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真正推动其进行具有目的性和时效性的学习,从而加快起相关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和体育技能的全面掌握和熟练应用。定向运动正是基于学生的需求,以其鲜明的特征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形式,结合定向运动点标设置的趣味性和线路的不确定性来使得以往单纯的赛跑或者其它体育活动变得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

第二,初中体育开设定向运动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满足。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过渡期,是学生由儿童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不仅在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上具有一系列“质”的飞跃,还在心理上发生了一系列“质”的飞跃,他们不仅在情绪上和情感上比较容易发生起伏,还具有较强的好斗或好胜性格,并且精力充沛。而以上这些特征与定向运动特点具有极强的一致性,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个阶段的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培养其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还可以再很大程度上满足其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也能满足其对于新兴事物的强烈兴趣感。

三、定向运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以上对于定向运动的介绍和分析可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定向运动具有非常实用的效果,因此,对于定向运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的研究也就具有了极大的必要性。将定向运动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主要以校园定向为主,通过学校的操场、体育馆为学生们制定趣味性的比赛游戏,并结合学校环境和设施的实际进行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定向运动。具体的定向运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如下:

第一,提高认识,积极推广与宣传定向运动。学校是教师开展定向运动的主要场所,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制定符合定向运动开展场地的协调和相应活动方案的设计,目的就是要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加快学校体育发展步伐。积极推广与宣传定向运动,就可以在校园网上构建专门的栏目,通过校报、海报等在校内进行宣传。

第二,强化学习与培训,提高初中教师业务水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定向运动的开展就必须要有专业学习水平综合素质过硬的体育教师,为此,各个初中学校应注重开展定向运动培训班与学习班,积极安排组织教育者深入到定向运动发展速度快的地区或是国家进行交流和学习,不断提高期自身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实际的应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从而收获较大的实用性。

第三,因地制宜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定向运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需要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来进行开展,因为每个学校在场地、设备、学生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其特有的实际情况,所以,必须要有效利用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校园定向运动,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情况进行由易到难的互动安排,引导学生对定向运动有了充分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定向运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上对其身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⒖嘉南祝

[1]陈谦.定向运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

初中学习特点范文8

学科特点学生特点自主学习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以及教育工作者们对教育内涵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以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面对自己平时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去克服这些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形成对自己终身有益的学习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

一、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在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把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导学”。认真、耐心地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进而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引导学生学习。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不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结合初中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及被引导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理念,进而在引导的过程中再逐渐给学生灌输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去勇敢地尝试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并不是教师绝对的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也是自主性学习的参与者,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起到对学生监督和辅助的作用。传统的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自主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便是两者的区别。

二、建立小组机制,组织学生互助学习

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初中生物学科的特点,可以把班里的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学习兴趣小组。因为初中生物学科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大多是自然界中我们比较常见的生物,这样一来,笔者认为老师可以在每天的生物课后,结合第二天所要讲的内容来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些需要实际观察操作的作业。比如第二天所要讲的内容是“花蕊的结构”,那么前一天的课后,老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都观察一种花,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种花的形状和结构描述出来,然后再经过小组讨论把意见统一。并把讨论结果形成文字,记录下来,要求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把每个同学的看法和小组最终统一的意见都交给老师,由老师对每个小组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分析和评价。这种方法切实可行,许多地区的学校都有条件来实际操作。

教师还可以定期的组织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郊游,把学生从教室内“搬”到教室外,这更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在郊游的过程中,与学生积极沟通所观察到的自然界的事物,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特点来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楚地理解这些自然界中的生物知识。这样的学习形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乐意去自主的面对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性的作用,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操作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师只负责最终的纠错和解惑,而且区别于以往学生被动地被老师指出错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这个时候的学生是非常乐意倾听老师指出的意见的。在这样一个趣味性极强的氛围内,学生能够很及时、更容易地记住很多知识。这种情境教学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下去,自主学习的模式便被潜移默化地成功推广了。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活动,整合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学科本身有着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视性特点,而初中的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活跃、爱动这些特点也和初中生物学科有了一个可以契合的平台。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时,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用PPT的形式把课本内容里的花朵图片、动物的组织结构等更好地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来学习新的内容,然后教师进行提问并纠错。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潜意识里督促学生更加高效、自主的学习。

四、结合本地资源,利用实验室来进行教学

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学科特点结合本地资源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带学生到野外去采集上课所需要用到的动植物,并制作成标本保存下来,课堂可以搬到实验室里,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和观察实验结果。在采集动植物、制作标本和观察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辅助者来参与学习的,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可以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同时,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以后,就会贯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始终,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

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既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也是学习成果的受益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辅学习的作用。时代在不断的革新,教育体制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老师一味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青年学生是一个时代的希望,如果学生的创造力被扼杀在了萌芽之中,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这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当下我们就要勇于去开发和完善自主学习模式,并积极推广自主学习模式,让它为这个闪光的时挥出更大的能量,让更多的适龄学生受益。

六、结束语

自主学习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孩子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种压力、一种包袱。自主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素质地培养,更可以保护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部门也应该适应时展的需要,适时地改革教育体制,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单联强.让生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J].考试周刊,2010,(56).

初中学习特点范文9

【关键词】初一;数学教学;特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前言

初一数学是小学入初中之后的重要学科,也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日后数学成绩有很大影响。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要尽量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学学科基础年级学习的特点

数学学科的基础性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无论是从连带关系,还是符号元素的基本认知,还是数学方法与数学思维的学习和关注,对知识基础的强化和要求是极高的。因此,顺应阶段性基础教学的教学安排。数学学科应考虑到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的优化和提升。从知识内容来分析,数学基础学科的教学其感性教学相对较多,进而过渡到抽像性教学。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阶段性教学硬性划分阶段给学生思维方式转向所存在的问题。在数学过程过程中对学生的基础性知识给予定期的温习和强化,才能使所学知识进行一系列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学生受体的分层,无论是学生整体效应优劣,学习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一方面,通过学生整体气氛的构建,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发展,促进智力和能力的最大潜力的发挥外,另一方面,通过教学人员进一步因材施教措施的应用,进行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帮助与辅导。

三、在思想上,要培养学生的数学严谨性

由于小学数学的惯,往往有些初一学生并不注重数学思维和过程的严密性、逻辑性,以为找到了正确答案就解决问题了,忽视计算或推理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养成一种坏的习惯,就是重结果,轻过程,这对以后数学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严密性和逻辑性是数学知识的基本特点,要求数学的结论表述必须准确、精练,富于逻辑性,对结论的推理、论证要求步步有据,处处有理考虑到初一学生理解能力和学生的特点,对数学推理过程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但必须逐步推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在形式上,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简单具体,而初从初一开始数学学习内容逐步变得较为抽象,初中数学中,在代数上,字母代表数、变量的引人,是学生思维上的一次巨大飞跃,是算术方法和思维,到代数方法和思维的过度;在几何上,图形更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同时还引人图形的变换它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简单的证明,这与小学相比有着巨大差别在小学,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堂容量少,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反复训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巩固进人初中后,由于知识内容增多,科目多,灵活性和难度加大,课容量大,进度快这也使许多初一新生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利于更快的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五、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打好基础,防止两极分化

1、搞好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中数学在教材处理方面要教好负数的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部分。

(1)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

应以实际事例引入有理数,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对比算术数的意义,明确有理数和算术数的关系,注意强调符号。

(2)数与式的衔接

从特殊的、具体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变化的字母的代数式,是数学思维的一次飞跃,初一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应由复习小学学过的简单几何图形面积、体积公式人手,讲清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让学生牢固掌握关于代数式的一系列基本概念,解决学生对字母的认识。

2、搞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方法的特点是细讲多练,直观性强,偏重于模式教学,学生在学生中习惯套用。中学数学教学应保留小学教学方法的优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间题、解决间题能力上下工夫。

(1)在教学上注意旧与新、具体与抽象的衔接

结合教学内容复习与小学教学有关的知识引出新知识,以旧引新,新旧联系。这样学生能够把中小学的知识更好地联系起来,便于理解与掌握。如讲分式复习分数;讲代数式复习形,体计算公式;讲代数法复习算术法等。在概念教学中应注意重点讲授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注重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比较、归纳抓住概念的本质。然后在练习中更好地去应用。

(2)注意培养能力的衔接

初一数学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是初一代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与算术四则运算法则比较增加了一个符号处理,讲授时应把重点放在符号法则上,通过强化训练的方法培养运算能力,使学生运算时步步有理有据,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方法教学中突出转化思想,教给学生解决数学间题的基本方法。

六、在学习方法上,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变通性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数学学习的模仿性、数学习题的相似性都比较强,学习的记忆特证明显,思维特证较弱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太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总结归纳上了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再象小学那样讲的那么细,只能针对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讲解,因此,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变通能力,和知识方法的迁移能力但是,对于刚人学的初一新生,由于惯性,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法,对于预习、复习、总结和自我调整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

七、结束语

总之,数学是一门思维的学科,不能盲目追求教学的进度,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华,向红军.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湘南学院学报,2013,34(2):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