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课堂大数据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3-07-03 16:08:08

课堂大数据分析

课堂大数据分析范文1

【关键词】微课堂;大数据;个性化教育

0 引言

大数据、微课堂、个性化教育,给人一种强烈的时代感,让人立刻想到当前信息时代的产物。在当今世界个性化教育或者说自主学习成为趋势,而微课堂作为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符合当前社会个性化教育的要求。微课堂根据课程标准来制作,通过互联网络,以多媒体为载体,围绕教学中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与学的活动。微课堂是信息化教学的饯行者,微课堂通过多媒体使教学信息前移,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微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使传统的课程资源以教师上课为核心,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主要围绕教师上课的需求;而微课堂的出现使得课程资源的建设向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核心,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重点围绕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微课堂也改变了教育教学方式,使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深度拓展为核心的启发式学习转型,使传统的以“教案”预设为特征的“演员型”教师向以教师组织下的师生共同深度拓展建构式学习的“导演型”教师转型。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的发展,微课堂的教育教学方式将获得更好的发展。而本研究主要探讨大数据对微课堂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推动作用。

1 微课堂的本质

微课堂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强调的是课程的精心设计。在微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知识进行详细分解,并以教学视频的形式将知识点的讲解过程显现出来,这些教学视频都是以这个知识为核心。教学视频要求语句简练,教学内容易懂易学,并且要符合学习者学习规律――即视频时长不能过长,一般都要求在5-15分钟之间。微课堂的教学视频将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细的讲解,并且这些视频也可以反复的观看。学习者在进行微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辅助以教师上传的电子讲义和作业习题等资料以达到更有成效的学习。微课堂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求课程教师将知识进行足够细致的切分,确保知识能在5-15分钟内能够讲解清楚,并且学生能够快速的理解接受。通过微课堂,教师不再需要对知识点进行重复的讲解,这为课程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在微n堂中学习者可以重复的观看教学视频,从而对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微课堂的课程比传统课堂课程教学设计更加简洁精练。虽然微课堂的教学资源呈现碎片化,但是微课堂的主线不散,所有的知识点和资源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展开的,微课堂的课程由教学内容、课间练习、课后练习、反馈、讨论和评估构成,与传统课堂课程相对,更加注重反馈。微课堂要求在短小的视频中必须包含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以获得学习者的及时反馈,了解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

2 大数据助力微课堂个性化学习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收集学生学习活动的各项数据,并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可使我们了解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并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开发和查找到适合个性化学习的学习资源、学习路径,因此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大数据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大量性。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量巨大;(2)多样性。大数据的数据类型多样,既包括文本结构的数据,也包括非文本结构的数据――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3)价值性。大数据价值巨大。在大数据中不仅包含了个人的信息,也包含了个人的行为习惯、学习爱好、个人需求等等,这些对于教育来说都是价值巨大的,但价值密度低。由于大数据的这些特性,正好解决了微课堂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推动了微课堂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微课堂的建设过程中,在大数据的辅助下,解放了课程教师,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提供个性化教学。

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微课堂的建设相当复杂,课程教师承担着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课程教师要建立一门微课堂课程首先要组织一个课程制作团队,然后课程教师要对课程知识点进行细分,接着根据细分的知识点录制相应的视频,同时还要分配人员去查找与知识点相关的资料,来辅助课程视频的录制。在视频录制好之后还要进行处理等等。这是一个复杂而费时的工作,但是课程教师却要全程跟进。再加上在微课堂教学中要解决学生的疑问,课程教师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解决了课程建设中的很多问题,课程教师不再需要制作所有的视频和查找相关的资料了。通过大数据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快速的将课程需要的资料整理出来。大数据的分析功能也可以提供课程建设相关建议,课程教师在大数据的帮助下,能够很快的制作出微课堂课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课程的建设可以有机器来完成,教师就可以完全的从课程建设中解放出来,把教学重点放到个性化的教学和一对一的解答中去。

(2)大数据使得面向大众的教学向面向个性化教学转变成为可能。

当前的教育,不管是传统的教育教学还是基于网络的MOOC教育教学,大部分都是面向大众的教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是一样,学生要么集中到一个教室要么坐在电脑跟前,通过相同的教学方法观看着同一位老师讲着相同的内容。教师根本上就没有办法考虑个性化的教育,因为受教育的人数太多。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改变这一状况。在学习者开始学习之前,微课堂会通过一序列的测试、问卷以及学习者在云端的数据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爱好和知识水平,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地记录、跟踪和掌握学习者的不同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学习基础和学习行为,并应用大数据的数据分析功能,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打造个性化学习、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学习方法等,从而使教学从面向大众转向面向个性化。

(3) 教学方式、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不再是由教师根据个人的主观经验来制定,而是由大数据的数据分析,找出学生各自的学习难点与重点。

在大数据之前,教学方式、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由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确定的。然而现实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者喜欢的教学方式不一样或者说不同的学习者适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样,学习的重点和学习难点对于不同的学习者来说应该不同,这也是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因为每个学习者的知识积累不同,所以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也应该不同。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这是很难实现的。而大数据的应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在课程学习开始之前,通过收集学习者的行为习惯和学前测试可以收集学习者学习方式和知识水平方面的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就能制定出适合学习者学习的学习方式。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收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数据,经过大数据的分析功能,就可以很清楚的分析出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难点。而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就可以获得教学的重点,而这个重点是通过“全数据”分析而来,不再是通过抽样或个人经验获得。

(4)基于大数据的微课堂能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个性化教育要求学习课程按照学习者的学习规律来选择和设计,并且学习进度也要根据学习者当前的水平和学习需求智能的调整。学习者在个性化学习环境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由地选择课程,根据接收能力的强弱设置课程进度,并且学习者也应该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大数据的存正好能够满足这些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大数据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新型、多元、高效的自主的网络学习生态圈,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云计算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高校云。高校云的发展为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高校云存储中心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大量关于学生客观而又真实的行为记录的数据基础,数据处理中心对这些零散而又无特定结构的数据应用大数据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处理后能够获得学习者的特点、学习者当前的知识水平、学习者适合的学习方法等。这也使得教学能够真正从学习者出发,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知识水平等来展开,真正做到以学习为主体,而不是根据教师经验假设来展开。

3 总结

在微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者都是大数据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每一个反馈,都是大数据中数据的一部分,而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使用的资源、获得的帮助又是大数据反作用过来的反馈。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在大数据分析的支持下,微课堂中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推送、学习质量分析等问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大数据时代,微课堂也就成了个性化教育的诉求的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姜强.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自适应在线学习分析模型及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5(1):84-92.

[2]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7-13.

[3]张引.大数据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216-233.

课堂大数据分析范文2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预测性;数据分析能力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育事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大数据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高校教育评价、课堂教学、教育模式等各个方面。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中最为有效的教育途径,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发展趋势,值得广大教育者重点关注研究,这可以加强大数据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一、大数据相关概述

大数据主要指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下,所呈现的巨量数据信息以及随之而产生的相关处理技术。大数据具有庞大的数据量,涉及的数据类型多种多样,数据价值的密度相对较低,并且对数据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其技术能够将复杂信息中有价值的数据筛选出来,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广泛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将会推动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

高校的学科发展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交叉学科,需要教师不仅能够掌握本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要时刻关注其他学科的发展动态,并不断学习相关联的学科知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教师能够通过多重技术手段获取需要的信息数据,并利用信息的共享性,不断挖掘学科前沿信息,预测其发展动态,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大数据技术,利用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等资源,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理论知识。或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演示具有危险性的实验,避免危险实验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利用回放功能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既避免了实验的危险性,又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学校减少了一笔昂贵的实验经费。

很多学校的学生课堂行为都会被摄像系统记录,大数据时代的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等进行整理分析,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

1.增加预测性判断

教育过程具有计划性,教师与学生通常是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会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行为进行整理分析,教师可以充分了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理论实践方法等,进而对课堂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时间进行相应调整。大数据技术还可以预测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倾向,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有效预防。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课堂教学,将会增加预测性判断,提升教师的教育主动权,约束学生行为,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综合型人才。

2.发挥教师数据分析能力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来适应数据支持的决策文化。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是教师专业性和教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对教育数据的分析能力,也逐渐成为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需要在复杂的数据中,找到与学生相关联的、有价值的信息,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其数据分析能力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为了应对这一趋势,高校应适应市场需求,转变传统观念,增加开设数据分析课程,积极培养专业性强并且数据分析能力高的复合型教师人才。

3.个性化教育

大数据技术能够将学生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所有信息进行总结,对学生过去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结果,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行为特点等进行了解,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学生的差异性,适当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及时间安排,对学生因材施教。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以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高校课堂教学也将趋于个性化教育发展,更加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上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高校课堂教学也深受大数据时代的影响,开始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增加预测性判断、提高教师数据分析能力、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深入研究,加强大数据时代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高校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课堂大数据分析范文3

分析:进一步对实现教学评级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系统分析 评价系统 流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7)03-0036-02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开展,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实现教学评价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则是提高教学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对建立一种发展性的高校教师课堂质量评价系统进行系统规划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该评价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中的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及功能、数据分析。

1 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该业务的实际流程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发现和处理先前系统调查工作中的错误和疏漏。

教师课堂质量评价系统中的课堂评价模块的初始化数据的统计计算的业务流程,如图l所示。课堂评价模块是该系统的核心模块,该系统的其他模块的业务流程分析可参照其进行。

2 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的分析就是把数据在组织(或原系统)内部的流动情况抽象地独立出来,舍去了具体组织机构、信息载体、处理工作、物资、材料等,单从数据流动过程来考查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数据流程分析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流动、传递、处理、存储等的分析,数据流程分析是接下来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数据流程图是按业务流程图所理出的业务流程顺序,将在调查中获得的相应数据处理过程,绘制出一套完整的数据流程图,课堂评价模块的业务流程图绘制的课堂评价模块的统计计算的数据流程。

3 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

高校教师课堂质量评价系统的UC矩阵图,不难发现能够划分为五个子系统。

课堂大数据分析范文4

关键词:数据仓库;课堂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1

The Application Status Study of Data Warehouse Technology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Classroom Evaluation

Qin Yuanxia

(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Nanning 530005,China)

Abstract: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a measure of the primary means of teaching,schoo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nagement,it plays an teaching incentives,improved identification and study of the role of highly oriented.Use of data warehousing and data mining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data for data mining,objective and accurate analy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intrinsic link between student achievement,teaching management can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inform-

ation,lead to better carry out teach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words:Data warehouse;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院校办学模式的多元化,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面向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但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人们对其教育质量的担忧。为了加强教学质量,许多高职院校建立了以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因为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

教育与教学的目标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等信息,并以此来衡量和判断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课堂教学评价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改进功能:通过评价,可以及时获得有关教和学的反馈信息,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有效,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二)导向功能:主要指评价目标的导向机制。课堂教学评价一般会有评价目标、指标体系等具体表现内容,通过这些内容,可以指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目标和应达到程度的方向,也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目标的方向性和客观性。

(三)鉴定功能:通过评价来比较、区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教学的结果进行价值的判断,从而可以制定周密的计划进行指导和培养。

(四)激励功能: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可以让教师通过评价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找到或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从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改进教和学,调动起教和学的积极性。

二、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决策支持系统(dss)和联机分析应用数据源的结构化数据环境,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它是从数据库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为决策服务的数据组织和存储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数据库应用,它为决策支持系统开辟了新途径,极大地提高了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存储的信息量和信息分析能力。它提供集成化和历史化的数据和集成不同种类的应用系统,并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组织和存储数据,以提供信息化和分析处理之用。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又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指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提取隐含的、未知的、非平凡的极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或模式,是数据库中一个很有应用价值的新领域,它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数据挖掘要经过数据采集、预处理、数据分析、结果表示等一系列过程。数据挖掘发现的知识通常是以概念、规则、模式、约束、可视化等形式表现。这项知识可以直接提供给决策者,可以辅助决策过程。或者提供给领域专家,修正专家已有的知识体系,也可以作为新知识转存到相应系统的知识存储机械中。

三、数据仓库技术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现状与意义

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使用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应用为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同时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数据。这些数据真实地反映了高职院校的实际状况,可供管理人员进行各类统计报表和信息查询。但是其中80%的数据只是简单地存储在数据库中,隐藏在这些数据中的潜在信息闲置,不能被充分利用。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快捷地统一起来进行分析,发现一些随各种因素动态变化而产生的教学管理规则,是高职院校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很多的高职院校评教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工作是通过教学管理系统中的网上评教子系统来完成的。但是这些管理系统只具备基本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功能,没有充分利用以往积累的大量基础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以找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内在关联。这样的教学管理系统统计出来的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仅仅是一个数字,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不能使课堂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在已有的各部门业务数据库的基础之上建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数据仓库,从教学评价数据中进行数据挖掘,客观、准确地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教师的各种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学力基础的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合理分配班级的上课教师,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可以为各级教学管理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的依据,辅导领导进行决策,为各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俊飞.关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高职论丛,2007,3,7:34-36

课堂大数据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纯文字教学;PPT;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32-03

1 前言

PPT用于教学有20余年的时间了,直至今日有关研究一直不断,成果颇丰。截至2015年初,在某著名学术搜索中,以“多媒体教学优势”为搜索关键字进行搜索,搜索到

102 000条相关文献;以“多媒体优势”为题目进行搜索,搜索到146 000条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中,以“多媒体教学优势”为搜索关键字进行搜索,搜索到161条相关文献;以“多媒体优势”为题目进行搜索,搜索到128条相关文献[1]。所有的文献都是对多媒体教学优势的总结,内容涉及各个科目。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已经大量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教师正在探索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探索的同时,多媒体对教学产生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

在Google学术搜索中,以“多媒体节约时间”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结果为5290条;以“多媒体节约教学时间”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结果为2790条;以“多媒体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结果为1480条。由此,说明对于多媒体技术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问题,受到很大范围的关注。

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大多只是停留在文字性叙述的阶段[2-5],很少有学者用数字或者客观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几乎没有用量的形式来说明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效率关系的研究成果。

上述情况,不能不说是当前相关研究的一种缺失,因此非常有必要用客观的方式对“用PPT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结论进行验证[6]。

2 研究设计

“课堂效率”的界定 效率一词源于物理学,但被各行各业引申出多种含义。在教育研究领域,虽然在大量文章中都出现过“课堂效率”或与之相类似的词汇,但对其进行深入讨论的并不多。由于研究需要对“效率”“时间”等进行计算,得到具体的数据,因此仅从定性的角度泛泛地探讨其含义是不够的。为此,首先引入节约时间的概念,即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教育装备完成教学工作的时间差。节约意味着花费时间的减少。

如以黑板教学为基准,用PPT教学所节约的时间te为:

te=tB-tp

其中,tB为使用黑板完成教学的时间,tP为使用PPT完成教学的时间。

有了节约的时间,便可以进一步得到“提高的效率”,即以黑板教学为基准,用PPT教学所提高的教学效率为:

研究的总体设计 本研究的总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由课程分析及分类、演测课堂的设计与观察、真实课堂的观察和演测、数据分析和处理几部分组成。

1)课程分类。虽然都是在教学中使用文字,但是各种情况仍然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本研究将其做了多种维度的划分。

①按文本长度划分为“很少的文字(简洁的提纲)”“适中文字”和“较多文字”;

②按文本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了解文本(浏览观看)”“学习讲解文本”“记忆文本”“抄写文本(如一些简短的定义或文字)”“试题文本和答题过程文本”和“小结文本”等;

③按文本内容的复杂程度划分为“单纯文本”“表格类文本”和“多种类字符文本(含部分数字、字母、符号等)”。

2)实验课堂的演测。演测法是研究教育装备效能的一种有效方法[7]。研究中针对课程分类,设计一组典型课程,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分别用PPT和黑板对内容相同的课程进行演测,以得到结果。

3)真实课堂的观察和演测。分别选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语文和数学的视频课程(用PPT的)直接进行数据分析,并对这些课程在教学内容一致的情况下用黑板进行演测,得到对比结果。选取的视频课程均为各省市优质的视频课程或者省级、部级的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等。

4)数据分析和处理。对各演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用统计处理的方法分析使用PPT教学和使用黑板教学的差异情况,最终给出问题“PPT是否能够提高纯文字类教学的课堂效率”的研究答案。

数据采集的基本规则 由于没有寻找到能够满足研究所需要的图像自动识别技术,采取人工观测教学视频、人工采集数据的方法,即人工将课堂上符合观察要求的时间段的时刻记录下来,通常是边观看边记录。记录原则:教师利用PPT进行授课时,在播放文字类教学内容的开始,对视频进行暂停处理,记录开始时刻,然后继续播放,到播放文字类教学内容结束时,对视频再次进行暂停处理,记录结束时刻,此刻人工数出该时间段PPT展示或板书的总字数并记录。如果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观看不够清楚,可以回放视频,重新进行时间段的记录。

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一致性,对样本采集的规则做了规定。语文样本对象的表现形式有文字、数字、标点符号,字数统计时,每一个文字作为一个单位,计入总数;每一个数字按照数字表示的含义,计入总数;标点符号不作为计数单位,不计入总数。数学样本对象构成比较复杂,表现形式有文字、数字、数学符号、数学单位、标点符号。在进行字数统计时,与语文学科相同的部分,按照语文学科的记录方式计入总数;其余的部分,完整的数学符号、数学单位分别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入总数。数学样本计数规则示例见表1。

数据的误差控制 由于采用了人工方法对视频数据进行提取,势必存在人为因素引起的各种误差。为了避免这些误差对研究结论造成影响,有必要对提取的数据进行误差控制,保证其在一定的范围内。具体做法如下。

1)对数据提取人员做培训,达到可以熟练操作有关设备以及采集数据的水平。

2)针对同一视频资料,分别由两名数据提取人员独立开展提取数据;若两者的数据相差20%以上,便对该数据进行重点审核,查找误差原因,再次提取该数据,直到误差小于20%。

3)对各组数据进行平均,获得最终数据。

3 使用PPT教学与提高纯文字类课堂教学效率的分析

每字用时的统计 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和数学学科实际教学时的每字用时进行统计。使用PPT和黑板教学,每字用时分别见表2和表3所示。

由表2、表3所示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无论是PPT教学还是板书授课,数学学科的每字用时均小于语文学科的每字用时;

2)学科相同的情况下,小学教学每字用时较初中和高中长,初中和高中的时间更为接近,且时间短;

3)单纯从文本展示的角度来看,用PPT进行授课,每字用时均小于板书每字用时。用PPT为媒介代替黑板进行文字展示,展示的字数越多,可以节约的课堂时间就越多,能够提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提高课堂效率的分析

1)使用PPT教学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实验数据表明,使用PPT教学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由于授课内容的不同,其提高的效率多少也不同,因此很难给出一个精确值。将所有研究样本的数据综合在一起,得到平均的课堂效率提高值为3.84%。

这个数字仅是一个笼统的数值,与参与平均的样本有密切关系,不能作为一个精确的量化结论。但是,这个数字说明课堂效率确实提高了。

2)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上文结论表明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与展示文字的数量以及学科性质、学习内容、教学风格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对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①文字数量很少的课堂,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不明显。如在低年级段的教学和文科类的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以传授陈述性知识为主,每节课板书的字数非常少,因此使用PPT所能节省的时间也不多。如观察视频记录中的一节小学语文课,整堂课所展示的文字仅仅为11个字!教师板书时间不到20秒。20秒对40分钟的课堂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使用PPT教W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不明显。

②出现“记忆文本”和“抄写文本”时,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不明显。如果课堂上出现了“记忆文本”和“抄写文本”等,那么完成教学所需的时间大多是由学生所决定的。在此情况下,无论用PPT还是用黑板,教师都要等“最慢”的学生完成任务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③大量“了解文本(浏览观看)”情况下,使用PPT教学可以明显节省课堂时间。此种情况大多出现在文科课程中,在教学中有大量的浏览文本出现。在使用黑板教学时,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是口头朗读一遍,不会往黑板上书写;如果一定要书写到黑板上,必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使用PPT教学,这些文字内容便投影在幕布上,教师再朗读一遍,学生边听边看,学习效果要好于只听不看。

④需要回顾和反复时,使用PPT教学可以明显节省课堂时间。在用PPT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随时调整翻页,对于重点内容,可以在课程讲解结束后返回前面的页面进行强调说明,也可以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操作起来也是非常快速方便。用黑板教学时,相关内容有可能被擦掉,若需要回顾这些内容,则需要重新书写,浪费了时间。但是,如果教学设计考虑得十分周全,教学所必要的回顾内容一直保留在黑板上,那么此刻黑板教学的回顾作用就非常出色,比用PPT省时间。

4 总结

通过对实际课堂视频的观察记录以及接近真实情况的演测,用量的研究方法,得到数学和语文学科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板书每字用时和PPT每字用时。在此基础上,将所有研究样本的数据综合在一起,得到使用PPT教学可以使课堂效率提高3.84%这一数据,从而证实“使用PPT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的观点。

研究过程和观察记录方法具备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研究中尽可能多地用客观方法,排除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因此得到的结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研究结论和一线教师的主观感受基本一致,但研究结论更加客观和明确,研究意义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董莎莎.纯文字类PPT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2]孙海明.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语文天地,2010(12):81-82.

[3]李勇.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注意事项[J].长三角:教育,2012(3).

[4]蒋启亮.多媒体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研究与探讨[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5]韩浩.高校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对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6):153-154.

[6]郑泽.黑板、投影幕布、电子白板在文本类课程中教学适用性之比较[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5.

课堂大数据分析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观察 评价研究 评价工具软件

上完一节课,教师非常想得到课后反馈,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观察者的。一堂课的定量结果与定性结果如何给出,对客观性与主观性分析如何界定,都是我们进行课例研究的内容之一,对于听课者,要有计划地觉察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表现,还要观察教师在教学中的过程,记录各个时段教与学的内容方式,为课后的评价提供客观的数据。若能方便快捷地把课堂观察到的现象,师生的活动快速分类记录,让系统和评课者共同完成任务,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一、运用课堂观察工具加强评课量化分析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课例,教师在如何上好一堂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经过课前的精密策划,课上的精心组织,课后的认真反思,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堂观察和课堂评价是获取教学反馈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调整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现场听课,记录的数据能即时的用图表的方式展现评课者眼前是很重要的,看上去直观,时序清楚,分布有序,参考价值较高,便于评课者为主观判断提供依据,要想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系统自动把数据图形化展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图形自动跟着变化,与教学时序同步,每个时段师生在做什么都摆在图表区,各自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关系,根据数据绘出s T曲线,以图形的方式直接表现教学过程特征,通过采样数据绘制Rt ch图,用来呈现教师行为占有率Rt与师生行为转换率ch之间的关系。活动曲线与问答曲线反映的是客观现实,评课者记录的观课评语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现场的效果,评课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对采集的数据自动量化分析,加强了分析深度,加快了分析速度,量化分析为评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客观评价教学,发挥观察数据作用

新课改实施后,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综合发展趋势,从以往侧重教师的教转向面向教学结果的同时,也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只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全面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评价既关注“有效教学”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生成。总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这对观察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用的评价方法一般如:

从教师教学的维度方面不但要记录教学环节及其时间安排,还要记录不同活动形式所占的时间比例。观察者要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记录,课后要分析教师与学生在这节课中各自的活动形式和占用的时间分布比例,数据的记录,汇总,统计是耗时费劲儿的事。

从师生互动方面不但要关注教师的提问对象、提问的次数,还要关注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回应和指导,从教师提问问题的类型方面不但要知道有哪些问题、认知难度如何,还要关注提问后留出的时间。提问与回答往往是很快的节奏,要记录准确的时间分布是很难操作的。

从教师关注群体方面,不但要知道提问了哪些学生,还要知道被提问的学生在教室中的分布状况。教师在教学中比较习惯叫熟悉的学生回答问题,容易忽略群体,特别是座位离讲台较远的学生。从回答中分析,记录学生的进步和态度也比较难。

对于这些任务的落实,靠传统的人工纸质记录方式需要多人分工落实,实施起来显然比较困难。但这是授课教师和评课教师非常想得到的数据。在现实的听、评课活动中,基本上是下课后立即组织评课,传统的人工纸质记录方式后期处理需要时间,汇总分析数据显然滞后,即便有了观察数据还要进行数据分析,精细程度也不够,往往评课者主观评价较多,客观量化的评价较少,这对全面客观的评价一节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要解决大量数据的采集,使用工具软件辅助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高效采集数据,课后提供数据,及时分析数据,才能充分发挥观察数据作用。促成听、评课实质的变化。

三、研发工具软件,提高采集数据效率

观察数据需要即时记录与快速分析,当每次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小于30秒后,完全依靠人工记录很难实现,而且需要多人分工实现。针对这些需求,研发一个用于听课辅助记录教学过程的工具软件是非常必要的,结合多年的教学与听课、评课经验,感觉到要是有一个能方便快捷地把课堂观察到的现象,师生的活动快速分类记录,让系统和评课者共同完成,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由于记录的数据是大量的,分析的数据也是大量的,考虑用数据库管理是比较适合的,根据这一设想,笔者研发了基于数据库管理下的评课软件,在教学评课中使用,受到大家的欢迎。

1,数据分类

课堂观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课堂中所发生的一切都记录下来,要把教学行为分成几类,重点观察,根据教学需要列出分类要素,便于评课时选择,分类需要结合评价的科目不同有所侧重,以信息技术教学评课为例,首先是按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分类,其次是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分类,如图l评价项目表(前面标有T字的代表教师,标有s字的代表学生),再次是观课评语。

(1)活动分类:

教师活动:演示演算讲解、巡视指导、分析引导、请学生示范并点评、评价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观看示范或听讲、规划或实验操作、分组活动讨论交流、互动分析相互观摩。

活动分类可以记录并分析出师生在不同的时间段中主要教学行为,各自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关系,根据数据绘出s T曲线,以图形的方式直接表现教学过程特征,通过采样数据绘制Rt ch图,用来呈现教师行为占有率Rt与师生行为转换率ch之间的关系。

(2)对话分类:

教师的提问与答复:提出问题、接纳学生感受、赞许学生行为、接受学生观点、指示或命令、批评或辩护权威行为。

学生的回答与发问:回答老师的提问或按要求表述、主动表达或向老师提出问题、静止或疑惑暂时停顿或不理解。

对话分类主要以弗兰德斯互动分析为理论依据,通过课堂师生语言互动、生生语言互动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根据数据看到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反馈,看到关注个体与群体的效果。

(3)观课评语:

观课评语可以事先设定一些,也可以现场录入,属于主观评价的部分,侧重于用文字描述评课者的感受。

2 记录方法

数据的记录完全依靠系统是很难实现的,需要评课者告诉系统:目前进行的是教学中的什么项目、教师和学生分别在进行什么活动,以哪一方为主,系统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记录下当前选择的项目并延续跟踪,当教学活动发生变化时,只需评课者单击一下新的对应

项目系统马上做出反映,转向新的记录项目(如图2)。

常规对话记录可以用选择项目记录,也可以用座位表方式记录,这样不但能记录师生对话的时间,还能记录回答问题的学生座次,一节课下来,哪几位学生回答了问题,被提问了几次都记录了下来,对分析关注个体与群体的效果有直接的意义。

为了减少评课者录入汉字的时间,常用的评课术语可以从列表中选入,也可以由评课者录入,系统会把选中的评语追加到对应的时序中。

3 图形表示

现场听课,记录的数据能即时的用图表的方式展现在评课者眼前是很重要的,看上去直观,时序清楚,分布有序,参考价值较高,便于评课者为主观判断提供依据。要想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系统自动把数据图形化展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图形自动跟着变化,与教学时序同步,每个时段师生在做什么都摆在图表区,在对应的座次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学生回答过问题,并用数字标注回答过几次(如图3),目前学校机房多数采用方阵排列或圆阵排列,评课者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座次图,方便观察点击,当提问某学生时,点击对应座次,系统会标注提问次数,再次被提问时,操作方法不变,而次数会变更。导出的同时系统完成初步的数据分析,给出师生对话用时曲线,师生活动对话曲线图(如图4),答题人数比例曲线图,并把各分项占用的总时间合并成连续的图(如图5),为分析S-T用时比例提供直观的图表(如图6),通过对Rt-Ch曲线分析,看到教师行为占有率为46%,学生行为占有率为54%,师生行为转换率为9%,属于混合型教学模式(如图7),教师给学生留出了比较多的操作时间和独立思考的时间,由于师生行为转换率只为9%,说明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转换比较少,从图2看到,在引入阶段互动多,归纳总结时互动较少,从图3提问的分布看,提问了12名学生达到40.74%关注群体比较好,有一行学生没有1人被提问,是个遗憾。系统提供这些图表,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直观,评价客观有效等特点,特别便于教师自己作课后反思,更便于评课者分析评议。

同课对比,课前设计与实际授课对比,重点校与一般校对比,常态课与公开课对比等等,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可分析的方法还有许多,需要在后期的应用与研究中逐步提高。

四、自动量化分析提供评课科学依据

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对采集的数据自动量化分析,加强了分析深度,加快了分析速度。量化分析为评课提供了科学依据,怎样理解描述就需要动脑筋细研究。

首先看活动分析,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核心和灵魂,而活动性则是主体性的具体表现,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核心。什么样的比例合适,要因教学内容而定,不能生搬硬套,但目标是一致的,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理解、学会、掌握,学会应用。不同的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课后要对准目标分析,教师给学生留有多少活动时间,与课前设计的有多少差距,那里可以改进,教师从学生的活动中得到了哪些反馈,对这些反馈是怎样处理的,什么时候处理的,学生对处理的反应如何都是需要分析的。评课不但要看师生在整个教学中的比例,还要看师生活动的切换频率,总体时间分配合适,但切换频率过高也会影响学生操作。放羊式的上机实验也是不可取的,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帮助,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启示,坚持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突破,请学生示范并及时点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

对课堂互动质量的评价,离不开对课堂细致的观察和科学化的方法,在设立活动项目时,结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专门设计了分组活动讨论交流、互动分析相互观摩项目,学生的分组讨论、相互观摩有助于相互学习与分工合作,体现集体的智慧与创造力,增进学生间的沟通,教师也可以是他们中间的一员或辅导员,这是教师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窗口,针对这组数据的分析,也可以看到教师组织教学的另一种方式。

问答曲线分析,体现了师生语言的互动性,从提问与回答的频度,观察教师对整体与个体的关注,从提问的有效性、应答的及时性方面,反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气氛融洽与否。表现了课堂积极整合的程度。有了问答曲线的分析,促使教师在教学中避免“满堂灌~言堂”的现象,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醒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促进教师在提问时要有针对性,教师的一个问题,能够引起多少学生的反映与回答,是否冷场,是主动回答还是被动回答,回答的正确率如何需要结合数据统计仔细分析,数据与图表只是客观现象,只有结合主观的评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活动曲线与问答曲线反映的是客观现实,评课者记录的观课评语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现场的效果,工具软件留有评课主观录入区,评课者的评语系统会自动记录在对应的时序表中,方便评课者输入,在哪个时段的感受,记录在哪个区间,在回顾评语时的针对性就提高了。

评价是个手段,重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在听课记录过程中,只有方便使用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评课者使用装有评课软件的笔记本电脑现场记录,只有录入观课者的评语需要键盘录入,其他的只需用鼠标点击当前教学状况相符的评价条目,系统会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在该条目下记录数据,直至评课者更换评价条目。对观察者来说,工具是辅助他工作的,不能增加他的工作负担,过多的操作会分散观课的效果,尽可能减少操作,能让系统做的就让系统做,评课者在听课的同时就完成了记录数据的工作,使用工具软件辅助记录数据,用s T分析方法评议教学,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直观、评价客观有效等特点,特别便于教师评议及反思。是对教学“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结合。

有了评课系统的支持,对观课、评课、议课提供了数据,但这并不是万能的,评价项目会因课型的不同,会出现空项无数据,评课者本身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记录中的疏忽会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如选错了项目),受观察者观课视角的影响,也可能会漏掉某些环节,所以,评价一节课,要全面、客观、多角度的评议。

用量化分析为评课提供科学依据需要长期的努力,还要发挥不同评价系统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课堂大数据分析范文7

市场营销工作在大数据背景下受到一定的影响,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要与实际市场营销紧密联系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市场营销教学方法在大数据背景下成为新的热点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的特点,然后细致讨论了该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旨在为高校市场营销课程专业的教学教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背景;市场营销;教学方法

“大数据”成为了网络时代中一个新的名词,所谓“大数据”既不是一种新的技术,也不是一个软件。“大数据”主要是网络时代信息高度共享后出现的一种现象,即单位时间内呈现出的数据的数目激增。市场营销工作很大比重依赖于对数据的整合与分类,从而确定营销方案。面对庞大的数据,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庞大工作量的挑战。另外,量的积累导致质的飞跃这一哲学原理也适用于市场营销工作,当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就可以创造性进行应用以实现市场营销工作的创新。所以在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方法必然要进行适度调整。

一、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的特点

1.具有商品关联挖掘网络营销特点商品关联挖掘营销是指在某种特殊联系的基础上将两种商品放在一起,进行营销推广。这种商品关联挖掘网络营销模式需要以大数据为基础探索商品之间的联系。啤酒和尿不湿本是不相及的两种商品,但是经过巧妙联系却可以绑定在一起销售。美国妈妈照顾宝宝没有时间出去买尿不湿,爸爸下班买啤酒的时候正好把尿不湿买回家。

2.具有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营销特点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用户行为分析营销模式意指通过记录和分析用户的上网数据,总结出用户的喜好和经济水平,筛选出有价值的潜在客户,对其制定一对一的营销计划。时下淘宝和美团都根据用户的已购买信息来为用户推送相关商品,这种营销行为也受到客户的好评,他增加了客户与商家的互动粘度。

3.具有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营销特点网络营销模式中,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个性化推荐营销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模式,在目前的一些社交网络平台中,比如微信、微博、知乎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在自己的社交圈中随时随地自己喜欢的信息,利用大数据,销售者可以收集这些用户喜欢的信息,分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利用快速的网络传播速度和目前庞大的社交群体,进行个性化的商品推荐,这种营销方式和用户行为分析营销方式有很大的相同点,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4.具有现代通信的大数据分析营销特点现代通信数据分析营销模式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淘宝中量子恒道统计,它主要有两种功能,一种是量子恒道网站统计,另一种是量子恒道店铺统计,网站统计主要是统计客户和第三方的一些数据和内容,比如网站访问量,全面监控数据变化,同时通过分析收集的互联网数据,归纳总结客户的网络使用规律,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关的网络营销策略,量子恒道店铺统计通常是实时统计淘宝店铺在运营中产生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对店铺作出相应修改,吸引客户。

二、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增加学生做课堂报告的案例分析课比重增加学生做课堂报告的案例分析课比重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市场营销活动有整体感知,能够将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分析当中,对学生市场营销基本功的夯实大有弊。此外,市场营销专业的每位学生都要做一个课堂报告,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点不同,学生们在做课堂报告时就是信息共享的一个过程。在学生做课堂报告的案例分析中,老师要注意以下三点以达到理想的教学预期。第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经典的模板。制作模板的目的是让学生们知道要做哪些事情,做到什么程度。这样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市场营销思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第二,教师要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深度点评。老师的点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上点评,主要是抓住案例的亮点和学生分析的独到之处,从而让学生们共同学习;二是课后点评,主要是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和课堂上时间限制而点评完的内容进行补充。老师的深度点评能为学生的案例分析提供新的方向和反思。第三,教师要将学生的案例分析作品汇集成册。该项工作开展主要是为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对学生案例进行点评要与时俱进地结合当下市场营销实际,长期积累后的案例分析作品集就是校本教材的雏形。

2.将市场营销课堂转移到计算机网络中心将市场营销课堂转移到计算机网络中心的目的在于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现代通信设备,从而能够在大数据背景下在营销工作中娴熟运用现代通信设备。时下市场营销中的问题是营销专业的工作人员的通讯设备使用能力欠缺,而通信设备专业工作人员不懂营销,两者之间的沟通误差造成了营销效果不理想。增强营销专业学生的讯通设备使用能力则可以提高市场营销活动能力。在计算机网络中心进行市场营销课程的讲解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教师要通过主机对学生所用计算机进行总体控制。教师所用计算机为主机,学生所用的为子机。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要通过主机对子机的控制来学,从而避免学生开小差。第二,教师要将学习讲义提前发给学生供学生预习思考。该教学过程可以参考美国教学中常用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方法。将课堂转移到计算机网络中心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的能力,所以课堂练习是重要部分,通过预习能够大幅减小课堂讲解的时间,从而为大量练习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第三,利用校内网来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下课前学生要将课上的练习任务提交到网络平台上。网络学习平台能够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同时也为教师对学生练习的批改提供了方便。

3.构建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将学生们的观点和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挖掘商品关联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思考问题,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扮演主持人的角色,掌握课堂讨论话题的主导权。互动式课堂的弊端是容易出现学生跑题的状况,老师要对学生讨论内容的主题进行把控。第二,适当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互动式教学成果得益于教师和学生的深度沟通和交流,老师适当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向着预期的方向思考,从而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三,适时质疑,激发学生的思考辩论潜力。青年学生有着不服输的精神,老师适时的质疑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4.增加学生的实践课程比重增加学生的实践课程比重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大量实践中掌握用户行为分析的能力。不同学生感兴趣的营销课题不同,经过实践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课题,并对商品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在增加学生的实践课程比重要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对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进度追踪和成果检查。对进度的追踪是督促学生以克服学生的惰性,成果检查是对学生做事效率的要求。第二,要在学生的实践课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联系,从而予以学生技术上支持和理论上的帮助。学生实践的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大数据时代下,很多营销活动都发生了变化,学生需要老师对其实践进行答疑解惑。第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与学生所在的实践单位的营销负责人联系,从而对学生面临的营销内容有深度的了解,进而给学生具体的有效的指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方式发生变化,相应的市场营销的教学方法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这既是市场营销专业适应企业需求的需要,也是对教育领域中全面深化改革的践行。增加学生做课堂报告的案例分析课比重,能够让学生将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分析当中,提升学生能力,同时不同学生做不同类型的课堂报告,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增大整个学习阶段的信息量。将市场营销课堂转移到计算机网络中心可以保证师生在课堂上共享网络资源,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应用现代通讯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处理以服务于市场营销工作。构建师生互动式教学氛围,能够增加学生的话语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各种思想碰撞出火花,从而了解各种商品的关联性。增加学生实践课的比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商品进行用户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市场营销实战能力。因此,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教研工作者要对当下市场营销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创造性地研究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国虎,孙凌,许芳.基于大数据的线上线下电商用户数据挖掘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课堂大数据分析范文8

关键词:学生评教 慕课 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50-02

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淮海工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教、同行专家(学校督导)评教和领导评教。其中,学生评教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一种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手段[2]。该文通过采集学生评教数据并予以分析,挖掘限制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结合“慕课”的特点,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采取课堂教学改进新措施,进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淮海工学院学生评教情况

1.1 学生评教的组织与实施

(1)学生评教的组织。淮海工学院学生评教采用网上评教,由学校教务处发起测评,各二级学院组织并动员学生测评,学生登录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以实名方式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予以评价;学生评教每学期进行一次,课堂教学结束前1周开始测评,持续2周,限期完成;参评人员为所有在校学生和授课教师;参评课程是理论课和体育课。

(2)学生评教的实施。为了获得最大评教样本数据,保证评教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在评教实施过程中,教务处定期测评概况数据和测评通报,及时公布各学院参评率和未参评学生名单等测评情况,二级学院积极动员学生完成测评,使得每学期的学生参评率均在80%以上。

1.2 学生评教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学生评教数据处理。

为了保证学生评教结果的可信度,淮海工学院对评教原始数据做了标准化处理,结果数据更贴切的反映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实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由学生评教、同行专家(学校督导)评教和领导评教组成,测评系统中设置了三种评教按照6∶2∶2的比例进行综合修正,修正后的得分为授课教师该学期该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最终评分。

(2)学生评教数据统计分析。10余年来,淮海工学院将历年学生评教数据收集在Microsoft SQL Server2005数据库的teacher库中,每学期评教结束后均会对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分析报告,据此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统计了近4年7学期全校学生评教总评平均分的走势,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说明学校课堂教学质量逐渐提高。但是,每学年第2学期的学生评教分数均高于第1学期,这是因为第2学期是毕业学期,大四毕业生在校学习主要以毕业设计(论文)为主,而参评课程主要是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故大四毕业生不参与该学期评教,这表明评教的样本数据量减少,评教总评平均分却升高,反之降低,由于大样本数据更贴近事实真相,说明在要想在大样本测评数据条件下,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质量仍有待提高。

淮海工学院的学生评教条例,可分别简称为教师责任心、备课充分程度、课堂教学秩序、讲课清晰程度、授课内容、作业辅导情况、能力培养和教学方法,这8项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以不同权重共同构成课堂教学学生评价体系。

分析淮海工学院近7学期8个学生评教指标得分情况,纵向比较各学期,每学期各项评教指标得分均有少量提高;近7学期的各项评教指标得分存在明显规律特征,教师责任心和课堂教学秩序评价一直较高,讲课清晰程度、授课内容和作业辅导情况等指标评价常年处于最低,且十分稳定。

分析淮海工学院近7学期8个学生评教指标得分走势,以时间为轴,各评教指标得分均稳中有升;以分项指标为轴,教师责任心、课堂教学秩序、备课充分程度和能力培养的评价一直较高,相反,讲课清晰程度、授课内容、作业辅导情况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常年较低。

1.3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由评教结果可知,讲课清晰程度、教学方法、作业辅导情况和讲课内容这4项学生评教得分较低,提高甚微。对此,我们逐个分析原因。

(1)讲课条理不清,不能吸引学生。

课堂教学得分最低的是讲课不清晰。这是因为高校教师授课比较开放,虽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指导,却不受制于此。不同职称、年龄、学历和专业的教师对于所授课程难易程度、重点难点和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的把握各有不同,这种差异导致学生实际接受知识的效果存在偏差,认为教师授课不清晰,对于不能掌握的知识存在厌恶和逃避的心理倾向,失去学习兴趣,出现了课堂教学的高“到课率”,低“抬头率”的情况。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课堂活力。

学生对课堂教学方法不满,是因为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基本是以授课教师为主,对学生“满堂灌”,颠倒了教与学关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缺少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互动,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枯燥,没有参与,就没有成就感,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活力不足。

(3)授课内容陈旧,不能联系实际。

高校教师是高校最稳定的群体,教师年复一年的在讲台上讲授课程,在教材或教学大纲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有些老师拿着陈旧的PPT照本宣科,没有结合当下实际,每年鲜有变化,限制了学生了解知识的广度和理解知识的深度。

(4)辅导答疑匮乏,学习热情不足。

“学而不思则罔”,课前预习、课中掌握、课后巩固是完整教学的三要素。课后作业、辅导和答疑是课后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只有“课中坐听”和“考前突击”两个阶段,教师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答疑的匮乏,忽视了课后知识巩固,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可见,以上4个原因是限制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所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全校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必须从讲课清晰程度、授课内容、作业辅导情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方能达到效果。

2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课堂教学

“慕课”[3](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音译缩写,是一种新型在线教育形式。慕课平台,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扩充教学资源,转变教师角色,实现教学互动,以“翻转课堂”补充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1 慕课的特征

(1)开放自主性。学习者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线上课程资源。

(2)规模共享性[4]。慕课平台拥有海量课程资源和信息资源,学习者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技术支撑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教学与相应专业的数据库连接,将课堂知识“多维化”展示,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4)课程完整性。慕课要求所授课程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互动和作业辅导答疑。

(5)角色转化性。慕课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不抬头”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开启了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6)互动合作性。慕课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小测验和进阶测试,使得教师有针对性的就知识难点重点与学生互动交流。

2.2 慕课背景下淮海工学院的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在“慕课”背景下,淮海工学院在寻求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讲课条理不清、教学方法单一、授课内容陈旧和辅导答疑匮乏的新措施,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具体改革措施有:

(1)转变师生角色定位,重建师生关系。“慕课”背景下,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要明确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淮海工学院要求教师淡化“管理者”和“判决者”的已有角色,实现师生之间教学互动关系由“单向传授式”向“交流互动式”发展,促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创造的能力。鼓励教师强化角色转变的主观意识,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和完善教学理念,发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能力。教师角色转变是实现淮海工学院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

(2)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慕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要处理好传统课堂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关系,要主次分明,相辅相成。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课堂之前先行学习,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知识,与学生进行深度分析和探讨,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和灵活的完成学习。由淮海工学院历年学生评教的数据可知,改变传统的教师台上“满堂灌”、学生只是“坐着听”的课堂教学方式,要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能够更加灵活的驾驭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借助图书馆和学校最新上线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搜集相关知识,在课前做好预习,整理预习中的知识疑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梳理知识难点和重点,深入讲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课堂讨论。激发课堂活力,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是淮海工学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性举措。

(3)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实现自主学习。“慕课”倡导“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推崇“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参与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旨在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实现学生自主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慕课”打破了传统学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任意享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慕课”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掌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和学习材料,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课下通过进阶式测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评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了学生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4)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共享教学资源。“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参与性学习”的学习方式的实现,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做支撑,数字化学习平台是优质教学资源的载体和共享平台,是教师与学生课下互动交流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阵地。结合淮海工学院课堂教学实际,首先学校耗资建设了数字化学习综合服务平台,将世界顶尖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纳入平台之中,使得学生可以共享全球各领域、各地域和各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其次,实现校际资源联盟,加强校际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重点高校对淮海工学院教学资源的拉动和辐射作用,教师可以借鉴他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自主学习。最后,可以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建设校级、省级和部级的精品课程,促进教师之间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上的互相学习,营造一种你争我赶、百家争艳的积极氛围,通过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5)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评教结果更多被管理者用于学院绩效评比、教师评优和职称评定,而不是分析课堂教学的不足,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提高。“慕课”背景下,学校重视教师“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授课内容的丰富程度、新型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和作业辅导等教学互动情况。弱化原有测评体系,把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置于显著位置,学生评教测评条例中,淮海工学院重新调整测评体系中各子条例的权重,不同程度的提高讲课清晰程度、授课内容、作业辅导情况和教学方法所占比重。将教师课下辅导及与学生互动讨论纳入评教体系,将辅导量和讨论量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以教师辅导和讨论为支点,借助数字化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参与式学习的动力,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新机制。

3 依托慕课做好课堂教学改革

“慕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海量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以“翻转课堂”为中心,创设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该文分析淮海工学院历年学生评教数据,挖掘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原因,结合“慕课”的优势,通过师生角色转换和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等具体措施,探索提高本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新途径,促进全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磊.基于质量保障体系的学生评教指标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0):37-40.

[2] Marsh,H.W.Students’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Research findings,methodologicalissu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7(11):253-388.

课堂大数据分析范文9

关键词:课堂教学;网络评估;质量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42-0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出现,在内部质量保障机制中,课堂教学网络评估已被普遍应用到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管理的系统化与科学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高等学校现在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学生数、教师数、班级数等较扩招前,规模已成倍增加,出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也倍增,要快捷把握和掌控课堂教学质量已变得很困难,所以网络评估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几乎所有本科院校都开展了网络评教活动,就连国外名校也相继开展了网络评教。虽然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在各高校中得到全面迅速的开展,但其可信度和有效性一直受到质疑。信度和效度的质量分析一般是针对评估指标而言的,考虑到大家的质疑是针对评估的整体状况,所以本文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就不局限对指标内容的分析,而是综合考虑了网评指标、组织方式、评估过程和结果运用等因素。

一、分析对象与方法

如何科学分析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我们以重庆交通大学为案例,为此作了长久深入的调研和探索。该校教务处专门组织网评调研工作小组,以发文征求意见、个别交流、走访座谈、网上搜索、数据分析、国内外对比、头脑风暴法等手段和方法,从2012年4月~9月,对学院和师生进行了历时大半年的深入调研。通过集成2008~2012年三次校内大型调研和五次校外高校(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邮电大学、工商大学、理工大学)调研成果,年十八学期380多万个网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教改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二次系统功能优化。该校对运行近十年的网络评估系统从指标到系统功能等都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完善。在测量网评信度和效度的分析方法选取上,我们一是选10名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对比测量来检验可信度;二是选取指标项、评价项,进行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的对比测量。我们2012年下学期在该校随机抽取了10位教师、3100名学生作为“样本”,测量中,严格控制了影响测量的诸因素。此次分析的网络数据全部从重庆交通大学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中提取;采用的纸质评估数据全部由重庆交通大学学生教学信息中心采集得到。所有的数据均由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到,数据真实可靠。

二、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的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主要包括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所谓信度,是反映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的一个指标,即对一个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效度是指是否测出了测量者想要测量的东西,所测结果是否正确、有效地说明所要测量的现象。我们以重庆交通大学为案例,采取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对比测量的方法来对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进行质量分析,相对网络评估而言,纸质评估长久以来得到了普遍认可。因而,这两者的对比测量,可以检验出网络评估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本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一是通过使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均值与标准差比较),这10位教师的网络评估的平均分为92.8,比纸质评估的91.6高出1.2%;网络评估的标准差为3.2,与纸质评估的标准差4.2相差1%,可见二者的平均分与标准差的差异性都不大。二是使用spss软件对这10位教师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1,说明二者总体得分呈极相关。三是使用Matlab软件对这10位教师评估结果的总体分布走势进行趋势分析,发现网评和纸质评估的总体得分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所测结果能够有效地说明所要测量课堂教学的现象。以上质量分析表明网评与纸质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网评结果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三、结论与思考

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属于社会调查范畴,社会调查问题往往纷繁复杂,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因素太多,这种人评估人的社会调查性评估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要达到完全客观、公正的评估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这种复杂性社会问题期望完全用量化的办法来解决,是不太现实的,何况运用受控性差的网络评估手段,更增加了评估结果客观、公正的难度。评估也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状态描述,是对复杂的课堂教学现实的一种简化和抽象,应用统计方法描述课堂教学现象,在当前大规模办学条件下,无论它如何不完善,总比我们凭主观发表议论强。结合各高校近十年的网评实践,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网络评估是学校、学院和教师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学意见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管理的便捷平台,评教结果长期的总趋势是相对稳定的,总趋势中也会在某学期某时段出现较大波动。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与管理水平、教师教学态度、课程性质、人事变动、人为干扰、学生情绪、学生群体不同等因素有关。网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网络评估在人为干扰和偶发因素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应理性、辩证地看待网评,合理运用网评结果。总的来说,网络评教已成为教学意见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管理的便捷平台;能够及时反馈评估信息,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风建设。在人为因素干扰较少的情况下,评估结果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在教学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保障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如果我们能较好地控制人为的干扰因素,本着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确定评估指标、控制评估过程和运用评估结果,网络评教就具有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同时也是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杜智敏.抽样调查与spss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1,148.

[2]刘霄.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新体系的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

[3]黄芳.高等教育中的评估[J].现代大学教育,2012,(3).

[4]黄忠兵.网络评教利弊谈[Z].重庆交通大学:教学风(内部资料),2011,(33).

[5]胡高云,李乾斌,余嘉政.高等教育中的评估[J].现代大学教育,2012,(4).

[6]刘洁.清华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新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6,(2).

[7]山东大学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调查报告[R].山东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