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建筑工程论述集锦9篇

时间:2023-07-04 16:26:52

建筑工程论述

建筑工程论述范文1

Abstract :Nowaday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apid technological level, corresponding to the level of construction is also gradually improved. But there are a lot of factors greatly hindered the popularity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Therefore, construction experts must be above the level of the original technical serious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work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Below the author for technical issues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to make a detailed exposition.

Keywords: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echnical issues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和日新月异的科技之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所控制的问题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和部位出现问题的时候,都会对全部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是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建筑工程在我国当今的工程领域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行业,大多数高新的施工技术不仅仅被建筑企业所接受,而且更被广泛的采用,这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的施工水平和建筑工程的质量,为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建筑工程当中技术水平的重要性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致使当今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化,如果企业想在市场中站住脚,傲视群雄,各个企业就必须用科技创新来增强实力,并且同时要确保关键的相关的施工技术设备与行业发展的趋势接轨,还要与国际先进的水平同步。依靠科学技术的提高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以降低生产的成本来创造最佳的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是否能有效的将施工的技术和科技成果相结合起来将会对以后的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整体水平,就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建筑工程的领域广泛应用技术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的管理办法。

工程当中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知道,在建筑施工的工程当中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在以后的使用性能,还与施工企业的市场声誉、日后的生存发展、是否能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结合了建筑工程相关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做出了如下的论述:1、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建筑施工相关的要求,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应该保持在C20~C40范围之内,不得低于或者超出这个范围。这些是用来预防产生裂缝的。在施工中钢筋接连的技术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对工程的建筑质量和安全性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近几年来建筑工程频繁的发生安全的事故,究其根本原因是建筑工程的内部钢筋的连接没有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

2、建筑工程中屋面施工的技术在建筑工程当中,防水的施工对于屋面的施工来说有很重要的影响。在一般的情况下,屋面防水材料选取的是防水卷材,而防水卷材又由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传统的沥青防水卷材及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这三种。这三种材料的共同的特性就是耐用结实、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对人的身体没有任何的伤害,而且也对环境的保护有积极的作用。 3、防水技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防水技术对于工程整体的使用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工程防水指的是避免工程在接触水的部位出现漏、渗或者是有害的裂缝。因此,我们就要选择高性能的防水材料。可靠、经济的建筑工程设计和相关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保证防水工程的质量和防水的年限。四、在建筑施工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在建筑施工中产生施工问题的原因牵涉到了很多方面,大体归纳有以下几点:

1、技术及质量方面

(1)建筑工程中环境的条件。它是对建筑工程质量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而且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建筑工程的材料。材料的选用是否合理、材质是否经过检验、产品是否合格、保管使用是否得当等,都将会影响到建设工程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影响建筑工程的外表及观感,甚至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及其工程的使用安全。

(3)建筑工程中工艺的方法。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到施工的方案是否合理以及施工的操作是否正确,这些都将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2、建筑工程的管理方面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当中的主体,同时也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决策者、操作者、和管理者。人的个人素质的高低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设计、规划、决策、勘察、及建筑施工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着施工工程的分包现象,这通常会导致工序遗漏,从而人为地产生一些问题,导致在协调管理方面更加的复杂。除此之外,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素质不高都是影响的因素。

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要认真的贯彻国家相关的建筑工程质量的方针,全面的推行质量的管理,大力的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这是建筑施工管理当中的重中之重。

五、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的施工管理

1、建筑工程当中的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指的是在项目工程开工之前由相关的建设单位或者是监理单位来组织,由相关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来参加,共同对整套的建筑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核对。其中审核的要点包括:设计的图纸和说明是否齐全,有没有分期供图的时间表;总的平面图与建筑施工图的几何尺寸、标高、平面位置等是否一致,各个施工图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否相符,与现行的规范和规程有无矛盾,是否经济合理。

2、建筑工程中技术交底

建筑工程当中的技术交底的内容有很多,包括设计图纸、规范要求、安全措施、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等等,同时还要明确的阐述新的结构、新的设备、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项目等相关的特殊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的技术管理上技术交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建筑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反复认真的检查技术交底落实的情况,严格控制中间验收,以确保最终施工质量。

3、建筑工程中现场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严格的进行质量的检测,相关工程的管理人员不仅要认真的检查,还要经常的对建筑施工的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要坚持认真的检查上道工序、确保本道工序以及安排下道工序的原则,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当中的所有准备工作都是为了能够创造一个便利的施工条件,确保施工的任务顺利的进行。在建筑施工的准备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为了分析建设工程的特点、进度及其要求,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的设计,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保证施工的均衡和连续的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是技术管理当中的重要内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必须要加强在施工过程当中的技术管理。

六、总结: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直接的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日后的建筑安全性的提高,与此同时,还对建筑施工的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和日后的生存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当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水平迅速上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导致建筑行业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在近几年来由于建筑企业的数量不断的上升,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的激烈,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在建筑企业顺利的发展、独占鳌头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出路[J].施工企业管理.2007(05).

建筑工程论述范文2

1工程概况

1.1建筑物功能特点

某建筑物地下2层,裙房3层,主楼33层组成。总建筑面积为54375.8m2,其中:地下室二层暂时为人防工程,平时地下二层为自行车车库、设备用房,地下室一层为停车库。1~3层为商业用房,4~5层为写字楼,6~11层为宾馆,12~33层为住宅楼,34层为电梯机房,35层为水箱间,11~12层之间有一个转换层,建筑总高度为121.3m。

1.2建筑物结构特点

本工程结构形式框剪结构,基础为筏板基础。

工程设防:①人防地下室:人民防空设防级:Ⅵ级。②抗震: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③防火:耐火等级为三类一级。④防水:地下室防水为二级,屋面防水二级。

1.3建筑地点特征

建设场地地质特征:建筑物场地,地形平坦,地面高度1580m左右。建筑物场地地质情况为:杂填土:厚度1.70~2.80m;粉土层:厚度1.70~2.80m;粉细砂层:厚度0.30~0.90m;卵石层:厚度1.70~2.80m;砂岩:揭露厚度21.60m;本工程室内一层±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520.40m,基础底标高-11.32tn,相当于绝对标高1509.08m。地下埋深3.87~4.05m,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

1.4材料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垫层C15,基础筏板C45P12,地下室侧壁C60P12,蓄水池C35P12,地下室12层,地上1~8层柱子、剪力墙C60,9~16层柱子、剪力墙c55,17~25层柱子、剪力墙C50,26~31层 剪力墙C45,塔楼C30,楼梯、构造柱C30;各楼层梁、板均比同楼层柱子强度降低两级。

现就本工程中的基础砼施工实际情况来对大体积砼施工技术的重点、要点进行论述。

2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2.1基础工程概述

工程基础为天然地基满堂筏板,四周基础埋深-11.03m,中心 筒体部位基础设计埋深-11.65m。基础底板为菱形,东西长70.50m,南北宽47.40m,厚度为1.80m和2.40m二种,混凝土体积约5500m3。混凝土为C45P12防水混凝土。

2.2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难点

本工程是具有一系列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难题:如温度应力控制、水平施工缝和竖向后浇带的处理、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离析和坍落度的控制等。

(1)基础混凝土配筋率低,抗拉强度低,裂缝对拉应力敏感,相对温度控制、应力控制尤为重要,须将温度应力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在产生拉应力的部位须采取措施加强养护,严格控制拉应力低于混凝土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

(2)由于施工要求尽量不采用冷却水管,为此应相应减小浇筑层的厚度,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浇筑层厚度的减小会相应增加水平施工缝层数,因此应优化大体积混凝土分层和分块施工方案,既满足温度应力控制的要求,又尽量减少水平施工缝和竖向后浇带,采取合理的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

(3)本工程基坑深,混凝土块体厚度大,浇筑底层混凝土离析和坍落度较难控制,因此应采取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和输送方案,在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的基础上,减小单方混凝土水泥浆量,降低坍落度,防止混凝土离析。

(4)基础混凝土施工时环境温度为-10~2.0oC,应根据环境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如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养护时保温层厚度和混凝土原材料降温等)。

2.3基础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选用

混凝土配合比。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产生的水化热会引起温度上升,若不同部位混凝土温差过大,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会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应全面考虑,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基础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主要考虑降低水化热,减小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本工程采用的配合比主要从5个方面考虑:

(1)在保证强度和耐久性的同时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与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升温有直接关系,降低水泥用量是最有效的温控措施。

(2)选用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最有利的外加剂NF型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型外加剂能有效延缓水化热的释放时间,降低水化热放热峰值,使混凝土水化热释放比较平缓,避免中心部位混凝土温度急剧上升而导致温差增大。用NF型配制的C45P12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延缓,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均匀性有利。

(3)掺粉煤灰。粉煤灰可以使混凝土水化热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释放,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极为有利;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使混凝土的强度保证率提高;另外掺加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施工和易能。

(4)改善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保证一定的粗骨料含量可以有救地改善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在满足强度和施工性的前提下,采用尽量低的砂率。

(5)选用对温控有利的原材料。

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对基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初步设计。确定的原材料类型如下:42.5级普通水泥;Ⅱ级粉煤灰;中砂,MX=2.5,级配合格;碎石粒径为531.5,级配合格,针片状含量、含泥量合格;缓凝高效减水剂NF,膨胀剂采用HPE低碱型混凝土膨胀.

2.4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分块施工是否采用埋设冷却水管降温,对厚度影响很大,采用冷却水管,可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延缓升温速度。根据本工程特点,基础底板C45P12混凝土厚度1.8m,局部厚度2.4m,整块混凝土体积5500m3,经过热工计算若要将其温度降低10oC,则需要用水300t要在50h内完成降温,设计水流量应该为15L/S。应将整个降温系统分为2个区域进行。地下水直接排入下水道。为了保证有良好的降温效果,保证降温在混凝土内部平稳进行,不出现大的温度不均匀现象,我们采用DN20管径的PEX交联管做为降温支管,PEX交联管可以满足热工计算要求。更因为它具有比较好的耐热性和低廉的价格,以及更小的阻力系数,使得运行比较经济,安装非常方便。管路系统我们分为2个系统,每个系统由一台泵和分水器以及降温支管组成。2个系统共用一个备用泵,和一个水箱(矩形钢板水箱),泵的扬程为H=40m、流量=30t/h、N=7.5kW。对于周边死角部位,降温阶段加强保温养护,延缓降温速度,同样能达到冷却水管作用,且可免去冷却水管的施工费用和冷却水调温的繁琐施工程序。埋设冷却水管的方法是在基础底板上、下约中间部位,具体为距底板面800mm,距顶面1000mm中间布置冷却水管,综合考虑,在混凝土浇注24h后,立即开始循环水降温,使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控制在400C左右,确保混凝土在45-?个断面上温差小于20~250C。

(2)混凝土输送。由于基坑深达11.65m,纵向净长70.5m,根据本工程自身特点,考虑多种因素,基础大体积、采用泵送混凝土,首先优化配合比,掺入减水剂、保证混凝土出机和入仓时的质量要求。试验人员根据砂石的含水情况及时对施工配合比作相应调整,混凝土的拌制时间控制为60s,试验人员对混凝土坍落度、和和拌合温度必须严格控制。泵送现场实测混凝土坍落并保持在160~180mm之间;浇筑温度在6.7~8.60C之间,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根据施工要求每小时向工地输送混凝土约60m3;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6h,在浇筑过程中不形成施工缝。整个浇筑任务在95h内顺利完成。

(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每层的厚度不超过600,斜面坡度为混凝土振捣时自然流淌形成的坡度。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次层混凝土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

(4)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流淌和振捣时形成的坡度分前、中、后三段布置振动棒,前面为泵管出料口布置1台,中间布置1台,后面为坡脚处布置2台。振动棒作业时,要使振动棒自然沉入混凝土,且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5~10cm,以使上下层相互结合。

(5)混凝土的养护。基础底板混凝土采用内降外保的养护工艺,当混凝土表面温度骤降时,启用内部降温系统。混凝土于终凝前开始收平表面后开始养护,并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再加盖双层草袋。对塑料薄膜无法盖到的地方用三层湿草袋覆盖并经常保持湿润,以避免混凝土因失水过快而产生干缩裂缝。由于该底板混凝土浇筑期在冬期施工阶段,考虑气温骤降、表面失水等不利影响.对基础底板表面的覆盖养护保持了28d以上。

(6)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法。混凝土施工缝按设计要求需留置纵横二道后浇带,留置起来施工很困难,为了解决此矛盾,经与设计、建筑科研院、业主、施工单位四方研究,决定配制等强膨胀混凝土进行技术处理,并一次性浇筑,解决了混凝土由温度引起的内应力。

2.5基础大体,混凝土温度测试方法

(1)测试仪器。温度测试采用液晶数字显示电子测温仪。

(2)测温点布置。测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局,在满足检测要求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测点获得所需的检测资料。布点时,从浇筑高度看应包括底面、中间和表面三种情况;从平面尺寸考虑,则包括边缘和中间两种情况。本工程根据浇筑块的对称性和温度与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每一浇筑层,测点要布置在每一浇筑块相互垂直的两个对称面上。测点竖向按基础底板厚度的-0.2m、-0.4m、-0.29m、-1.2m、-1.35m、-1.6m、-1.9m、-2.2m布置,平面按375左右布置一个,共设89个测点。

(3)温控方法和措施。测温时间从测点混凝土浇筑完10小时(初凝)后开始,72小时内每2小时测温一次,72小时后每4小时测温一次,7天~14天每6小时测温一次(力求在接近混凝土出现最高和最低温度时测量)测至温度稳定为止。测温时同时测量环境温度。温度裂缝控制采用外蓄内降的方法,外蓄为两层塑料薄膜夹100mm草帘覆盖蓄热保温,内降为在1.8m厚的筏板中部设一层,在2.4m厚的筏板中设二层塑料管用循环水降温。降温利用地下水(永温14oC左右)进行循环,控制循环水速度调节混凝土温度。控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

2.6测温结果分析

(1)1.8m厚及2.4m厚C45P12底板混凝土中心4d最高温度达到35.5oC,21d后温度冷却至17.6oC,混凝土温度表面4d最高温度为35.6oC,基础25oC的控制范围。

(2)筏板混凝土分段逐日平均降温:

I段日平均降温0.84oC;Ⅱ段日平均降温0.93oC;Ⅲ段日平均降温0. 79o c

整块筏板日平均降温0.86oC。

(3)C45P12底板混凝土的最大温度应力为0.884N/mm5抗裂安全度K=2.04,小于1.15满足抗裂要求因此混凝土在施工中不会产生温度裂缝。

建筑工程论述范文3

关键词:建筑 电气工程 防雷

引言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因此在现代的房屋建筑中,电气设备也越来越多,从而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近几年来经报道的雷电灾害屡见不鲜,由于雷电的袭击给人们的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地影响,甚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现代建筑的防雷措施都非常完善,然而由于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智能化建筑的不断涌现,从而使得现代建筑必须要进行电气工程防雷,从而才能提高建筑的防雷水平,确保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中各种先进的技术层出不穷,从而为建筑电气工程防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就目前建筑电气工程防雷的实际情况而言,传统的防雷方式和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建筑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水平,还必须要加大对建筑电气防雷的分析研究力度,从而才能够总结出更加科学完善的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技术,进而才能够为社会的安居乐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雷电的形成及其危害出发,对建筑电气工程防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建筑电气工程防雷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今后的建筑电气工程防雷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雷电的形成及其危害

1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当太阳把地面晒得很热时,地面的热空气携带大量的水汽不断地上升到高空,形成大范围的积雨云,积雨云的不同部位聚集着大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形成雷雨云,而地面因受到近地面雷雨云的电荷感应,也会带上与云底相反极性的电荷。当云层里的电荷越积越多,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把空气击穿,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强行放电。当云层放电时,由于云中的电流很强,通道上的空气瞬间被烧得灼热,温度高达6000—20000℃,所以发出耀眼的强光,这就是闪电,而闪道上的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同时也会使水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烈的冲击波活动形成了雷声。

二、建筑防雷

1外部防雷装置与内部防雷装置

国际电工委员会编制的标准(IEC1024-1)将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分为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是指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获闪电,即把雷电流引下。引下线,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之处,它的作用是使雷电流顺利流散到大地中去。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为达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设施、手段和措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它包括等电位连接设施(物)、屏蔽设施、加装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2防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

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因此被保护建筑物内的金属物接地,是防雷电感应的主要措施。首先,是做好等电位联结。对一、二类防雷建筑物内平行或交叉敷设的金属管道,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是防止电磁感应所造成的电位差能将小空隙击穿,而产生电火花,每隔≤30m做好接地。

由于雷电对架空线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因此,做好进线端的防雷保护,做好均压环及防侧击雷是防雷电波侵入的主要措施。 一、二类防雷建筑低压进线全线采用直埋地引入,将线路架空引入户内时不少于15m的一段应换电缆(金属铠装电缆直埋地,护套电缆穿钢管)进户,并在架空与电缆换接处做好避雷保护。二类防雷建筑当架空线直接引入时,除在入户处加装避雷器,并将进户装置铁件做好接地外,靠近建筑物的两根电杆上的铁件也应做好接地,且冲击接地电阻≤30Ω,所有弱电进线的保护应同强电进线。防雷建筑要做好均压环及防侧击雷保护。均压环从三层开始,环间垂直距离≤12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与环可靠连接,均压环可利用结构圈梁内的钢筋(钢筋必须贯通成环路)。一类防雷建筑30m以上,二类防雷建筑45m以上,三类防雷建筑60m以上,要做好防侧击雷保护,沿建筑物外墙做一周水平避雷带,带与带间垂直距离≤6m,外墙上所有金属栏杆,门窗均与避雷带可靠连接,避雷带再与引下线可靠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目的是在于等电位,并且由于两端连接使其与引下线形成并联线路,使雷电流更讯速的入地。

3防雷电流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高电位对金属设备或电气线路反击的措施

目前建筑物内大多采用共同接地装置,当雷直击于本建筑物防雷装置时,假设流经靠近低压电气装置处接地装置的雷电流为20KA,当冲击接地电阻=1Ω时,接地装置上电位升高为20KV,而一般室内低压装置的耐冲击电压最高为8KV。其结果就使低压电气装置绝缘较弱处可能被击穿而造成短路,发生火灾、损坏设备,这是非常危险的。

建筑工程论述范文4

关键词:建筑基础 施工技术 质量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核心是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地基以及基础而言,其属于地下隐蔽工程,一旦建筑工程施工竣工之后,如果发生相应的事故,补救措施极其困难,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对于基础工程来说,其造价、工期一般占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1/5~1/3,其施工质量水平关系到整个建设工程。

1.基础工程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1 在桩身完整性检查时发现桩身横向折断或桩身有裂缝。

早成桩桩身强度没有达到足以抵挡后成桩产生的土体挤压作用,严重者发生断桩,一般发生桩身局部开裂。故桩身施工时应严格合理的施工顺序进行:

1.11对砂性土地基应从或两侧向中间进行,以挤压为主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宜间隔成桩;

1.12对淤泥质粘性土地基宜从中间向或隔排施工;

1.13在路堤或岸坡上施工应背离岸坡向坡顶方向进行。

1.2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沉陷。

1.2.1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50厘米的土块及较多的干土块;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内每层虚铺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使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1.2.2如土料不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压实加固措施;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1.2.3回填前,将槽(坑)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将地坑、坟坑、积水坑等进行认真处理。

1.3基础施工完毕后不及时回填。

1.3.1基础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工作。回填基坑时,应先清除基坑中的杂物,并应在相对的两侧同时回填并分层夯实。

1.3.2及时进行基础回填土施工的重要性:回填不及时直接影响地下结构的耐久性;基底持力层可能会受到浸泡、冻胀或其它扰动。

1.4 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1.4.1 建筑措施:

1.4.1.1 建筑体型(平面及剖面)力求简单,尽量避免弯曲多变;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不宜过大,避免立面高低起伏、参差不齐。平面形状复杂或过长,立面上各部位高差较大的建筑物,由于地基中应力不均匀,整体刚度差,使建筑物的某些部分形成一个或数个沉降中心,或在纵横单元相交处,基础密集,地基应力重叠,较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开裂、损坏甚至倾斜;

1.4.1.2 设置沉降缝,将建筑物分隔成几个刚度较好的单元,使建筑平面变得简单,可有效地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将高低悬殊较大的两部分基础(或较大建筑物基础)隔开一定距离,再在其间设置能自沉降的独立连接体(如通廊等)或简支、悬臂结构,使每个单元有调整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同时,可防止相邻建筑物过近,由于地基应力扩散作用而相互影响,引起相邻建筑物产生附加沉降;

通常在建筑平面的转折处、高度差异或何在差异较大处、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地基土的压缩行有显著差异处、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等部位设置沉降缝;

1.4.1.3对于有高差的建筑物,采取合理布置建筑物重、高部分的位置,如在地基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将重、高部分布置在两端,而不设在建筑物中部,以利于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1.4.1.4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标高应根据预估沉降量将沉降较大者予以提高;建筑物与设备间应留有足够的净空;当建筑物有管道穿过时,应留足够尺寸的空洞或采用柔性接头等措施。

1.4.2结构措施:

1.4.2.1减小基础底面附加应力。因基底附加应力愈大,地基变形愈大,相应的不均匀沉降也就愈大。通常采用轻质墙体材料和轻型结构,减少墙体自重;采用架空地板代替室内厚填土;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减轻室内覆土的重量,减轻对地基的荷载;采取覆土少、自重轻的基础形式等,以减少基底压力或附加应力。改变基底尺寸,调整基础沉降,上部结构荷载大的基础,采用较大的基础底面积,以调整基底应力,使沉降趋于均匀;

1.4.2.2 当基础不均匀沉降超过容许值时,适当调整各部分的荷载分布、基础宽度或埋置深度,使各区段的软持力层厚度接近,以达到均匀沉降;

1.4.2.3 在软土地基,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或重要的建筑物,选用较小的基底应力,以增强地基的可靠度,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也可对建筑物各部分采用不同的基底压力,可调整不均匀沉降,如在预估建筑物可能沉降较大的部位采用较小的地基承载力;

1.4.2.4 对建筑体型复杂、荷载差异较大的框架结构,采取加强基础整体刚度的办法,如采用箱型基础、桩基础、厚度较大的筏型基础等,以减少不均匀沉降;

1.4.2.5 对于砌体承重结构,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及合理布置纵横墙增强其整体刚度和强度,如控制三层和三层以上房屋的长高比不大于2.5;当长高比在2.5~3之间时,尽量做到纵墙不转折或少转折,其内墙间距不宜过大,必要时适当增强基础刚度和强度,当房屋的预估最大沉降量小于或等于120毫米时,其长高比可不受限制。

综上所述,虽然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控制人为因素最为重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强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各项技术措施,并提高施工和监管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

2 加强基础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基础性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机、材、法、环境。参与施工项目建设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陛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等方式方法。

2.1人的控制。为了避免人的失误,从确保质量出发,本着量才适用,扬长避短的原则来控制人的使用。总之,在使用人的问题,应从政治、思想、业务、和身体等几方面素质综合考虑,全面控制。

2.2材料质量的控制。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很艰巨的任务,这需要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各材料供应部门一起抓。施工单位是建筑材料的直接使用者,从材料员、质检员、具体操作的工人班组和工长到项目经理都要重视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

3.结论。总之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项目,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带来经济损失是巨大的。相关责任人员必须格外注重加强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卫兰,林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初探[J].价值工程,2010(19).

建筑工程论述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前 言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对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的高水平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活动。我国每年工程项目投资数额巨大,但其投资质量并不高。与此同时,由于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行为,造成工程项目投资活动中极其惊人的损失和浪费。

1 施工工程管理

⑴ 施工管理的特点

施工管理一般分为5个阶段,依次包括前期决策阶段、设计工作阶段、建设准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其中,前期决策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项目决策、设计计划书;设计工作阶段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编制总概算、施工图预算;建设准备阶段包括征地拆迁、三通一平、设备订购、组织招标、选定施工单位;项目施工阶段包括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而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包括验收准备、竣工预验收、竣工验收、竣工资料整理和移交,工程交付使用及工程质量保修。

⑵ 建筑工程的专业管理

①建筑专业管理的施工组织

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按照设计阶段和编制对象范围分类。设计按两个阶段进行可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按三个阶段进行可分为:施工组织设计大纲、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按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般情况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施工项目的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或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各种资源需求量计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质量、安全和节约等技术组织保证措施;各项主要技术指标等。

②建筑专业管理的专业技术

建筑专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应用网络图形来表达一项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顺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网络图进行时间参数计算,找出计划中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继而通过不断改进网络计划,寻求最优方案:以求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保证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因此这种方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承认,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研等的计划与管理中。网络计划技术可以为施工管理提供很多信息,有利于加强施工管理。它既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又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它有助于管理人员全面了解、重点掌握、灵活安排、合理组织,多快好省地完成计划任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基本建设领域,网络计划技术主要用来编制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施工进度计划。

2 目标管理的运用

目标管理的形式。目标管理运用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是在建筑产品逐步市场化和产品质量化的趋势下开始的。近几年,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在综合实力和质量管理上持续健康、稳步地发展,提出了科学管理、创造精品、履约守信,用户至上的质量工作方针。为此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上引入目标管理的思想和方针,将企业的任务转化为目标。企业的质量目标管理主要是根据国家的现行标准及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足于企业的特点而展开的。其基本思想是企业从工程项目开工时就将目标锁定,工程施工的一切活动均以目标为导向,工程施工的最终结果也是以完成目标的程度来评价。目的 主要是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用自我管理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使员工主动地提高和发挥自己的才智,按即定目标做好部门与岗位工作,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贡献力量。

3 目标管理的基本方法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整个施工质量管理是以工程项目为中心开展的,因此,施工质量管理目标的制定、实施、完成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般说,质量目标管理的基本方法为:

(1)“质量第一是原则”。目标管理的运用与推行一般都是以企业领导或主管领导的亲自参与为原则。这是根据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特性而决定的,企业根据ISO-9002标准内容制定了与本企业相适应的内部程序文件,由总经理挂帅授权于总工程师,再由总工程师授权于各职能科室及下级主管领导,在推行建筑施工质量目标管理过程中,都是由主管领导组成质量管理小组,组织有关部门收集掌握信息,制定目标,确定项目班子,解决难题和协调各方面工作,保证了质量目标的顺利实施。

(2)工程项目体是基础。一般而言,建筑施工质量目标管理的制定与实施的最终落实点是工程项目体,所有实物质量的控制与质量目标的要求,也取决于项目管理班子的管理素质与管理水平。因此在质量目标管理中主要采取:配备一套懂管理、精管理符合质量目标要求的管理班子,严密编制符合质量目标的施工组织设计或质量计划指导书,确保工程项目总体施工质量和主要分项工程均能符合目标要求,在可能范围内依法选择一个好的施工队伍,按项目总包、分包及各个岗位的不同层次建立质量目标责任制,使目标责任制细化。确保技术措施,责任目标都纳入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范围。

(3)目标制定是前提。目标的制定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首先必须充分全面的搜集、调查、了解、掌握本企业的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资料。主要有国家政府的有关法令和质量体系要求,竞争对手情况,建设单位资金与对工程的合同要求,技术情报等。企业内部条件信息资料,则主要有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状况,企业的中长期规划,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能力,以及企业的潜力和弱点等等。至于具体的操作,一般应由各有关部门与项目管理部门先搜集、掌握信息情况,再提交由主管领导组织的质量创优小组,充分酝酿研究,拟定目标,然后由企业办公会议或领导班子会议进行评估。最后再由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确定目标。这样做,可以使目标制得到充分酝酿、优选。使目标制定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使企业职工的质量目标意识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同时也可以防止有的单位采取由质量管理部门单一行为来制定目标,使目标制定空泛无物,缺乏相应的信息而导致实施困难,最终落空的局面。

4 质量目标责任的建立与考核

质量目标责任制的建立,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同经济责任紧密结合,用经济责任制度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施,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对质量目标管理与考核的机制,推进质量目标管理的深化。具体实施:一是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即企业对各基层主要领导,各分公司对各项目部,各项目部再分解到各施工人员,明确目标责任,制定经济利益的考核措施,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二是过程检查。由企业组织有关人员对质量目标的实施中途进行检查,检查目标工程状况是否符合目标要求,同时检查质量责任的落实情况,为最终考核提供资料。三是实行目标过程达标率和最终实现率考核制度。除了对工程项目单项质量目标考核外,还进行总量考核,以此提高质量目标管理的总体水平。即总公司对各分公司或各分公司对各项目的工程质量目标进行过程达标率与最终实现率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各单位、各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对质量目标管理的重视。

5 结束语

总之,现代高层建筑的建设,需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做好预算、施工、管理,在施工中要时刻注意影响施工质量的各个隐患,对施工中的各个细节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世琴.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建筑工程论述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施工技术企业要运用管理的职能和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和决定,科学的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的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1 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1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公司的施工能力,因此,施工企业要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生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的技术力量,否则只能被无情淘汰掉。

1.2 建筑工程的特殊性。我们知道,不同的建筑有着不同的类型,规模大小也不尽相同,施工中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譬如天气等不可抗力。就施工本身而言,不同工种得到交叉作业、 新技术的应用、 工序施工的交接,都是需要技术管理来保证的,只有加强了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才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1.3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工程中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的也越来越多,而工程本身也越来越复杂,所有这一切都能有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对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施工企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

2.1 施工准备阶段施工技术管理

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工程技术标准是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要加强对强制性条文标准的培训,增强掌握标准、执行标准的能力。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必须按规定严厉处罚。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明确各级、各岗位技术责任制。强化落实,明确各级人员的责、权、利,企业主管要支持总工程师做出的正确决定。组织全体管理层、操作层,特别是技术管理人员学习现行标准、规程、图集,尤其是对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每个检验批、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确保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把设计图纸准确地实施于现场。理解设计意图和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是技术管理的关键。一定要通过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项目设计图纸说明是否齐全; 建筑结构与各专业图纸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 标高是否相一致、是否表示清楚、预埋件是否表示清楚; 工艺管道、电气管道线是否合理。通过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并从便于施工、加快进度、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指导施工,每一个分项、分部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专业性强的、高危场所施工必须有专项施工方案及专项技术交底。

明确技术负责人的责任,建筑工程施工中都是有施工技术负责人的,他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负全部责任。要求技术负责人在充分了解了业主以及设计图纸的意图后,将设计图纸表达意思准确地实施到工程现场中来,并及时、准确的处理好相关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要对建筑工程中相关测量数据进行复核,加强对原材料、设备的管理,特别要加强对工序质量的管理。总之一句话,工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技术问题、工艺流程、操作形式都属于技术负责人工作范围以内,都必须积极的参与进来。

2.2 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对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应该注重技术交底,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控制工程成本。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项、分部工程,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原材料、半成品方面的要求、安全功能特征施工技术要求。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管理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及成品保护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工程施工时,应成立QC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同时现场实施样板引路,每一个检验批施工前依据技术交底进行施工,专业工长( 质检员) 依据技术交底进行检查,达到要求后方可大面积施工,上一道工序不合格决不允许下道工序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认真对待,制定处理方案,使之引以为戒。技术管理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全面执行施工进度计划。

⑴ 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

工程质量是整个工程生产的根本所在,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质量目标是以设计要求、相关规范、工程合同来确定的,因此,技术人员在质量控制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来执行。工程施工质量涉及的东西很多,主要体现在施工工艺和原材料质量方面。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工艺的质量把控,特别是采取了新工艺、新技术的工程,项目部要成立攻关小组,着力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完成。项目部需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把控,原材料、设备进场时必须严格检验,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应用到中。施工中如果出现了管理失误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不管严重与否,都需要制定出详细的处理方案并依据实施,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⑵ 加强工程进度、成本的管理

技术管理必须是以保证工程进度为前提条件的。因此,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具体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后续工作,整体上满足于工程进度要;对于工程进度,管理人员需要做到心中有数,正确评估企业的施工能力以及设备、材料的供应情况。对有分包工程,总包要注意协调好与分包单位的关系,以确保其不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此外,还需要加强成本控制,在满足工程质量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工程开支,提高工程效益。

2.3 竣工验收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

⑴ 合理检验与评定

采用各种仪器设备,借助于科学方法,测定施工已完工的分项工程、 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 然后把检测的结果与相关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以判读质量是否合格。 工程质量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度量,即通过计算方法进行测量与测试工作;第二是比较,即把度量结构同质量标准比较分析;第三是判断,即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规范标准;第四是处理,绝对工程是否验收合格。

⑵ 健全评比制度

评比制度必须做到“持之以恒,不流于形式”,要坚持“扬优抑劣”,“赏罚分明”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比较复杂的分项工程,施工完工后,需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总结、分析,讨论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和取得的效果,并做出评价,找出其中规律,做到举一反三,积累相关工作经验。

2.4 竣工后的技术管理

许多企业和项目部不重视竣工后阶段的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总结程序没有得到实施。一个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项目部所获得的成功管理经验或教训没有通过相应的程序保存下来,重要的技术经济数据、技术管理资料和提出的建议没有系统地进行存档和整理。对于施工过程的经验和资料应该及时总结,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对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其他各类技术管理资料的整理、归档;对项目技术管理成效,施工过程中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个人的心得体会,以获取经验和教训,提出新问题和建议;如果施工技术有了较先进的突破和创新,还应整理相关资料作为企业标准、施工工序编写的准备。

3 运用现代技术管理观念,学习国外先进施工技术管理方案

在以市场经济占主导的今天,要想使得施工单位在建筑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一方面。技术管理已经成为建筑施工单位质量管理的核心,是现代施工单位能够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因此,必须运用先进的技术管理观念,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以及各项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决策,合理的组织与发挥,有效的控制与调节。

另一方面,不但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借鉴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对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并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而能够提前发现并处理一些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如果能够提前把技术和质量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无疑,将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全过程,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呈现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述各项工作,而且还要与其它诸方面相辅相成、协调一致。譬如解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控制等等。从而使技术管理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论述范文7

[关键词]水利水电 建筑 技术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TU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139-0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建筑工程的技术问题是决定整个水电水利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但目前,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水利水电行业也在不同程度上被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接受市场的考验,这就造成了部分管理人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不良现象。如何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是目前相关部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概述

在这里,笔者认为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改进技术本身,除了对施工技术本身进行创新改革外,更多考虑的是人对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工作,这一工作是来源于技术又高于技术的,因此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我们就不能局限于技术本身。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水流的控制上,水利水电本身就是一项关乎水流控制的工程,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能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地形、地势和天气等环境因素对其进行考察,进而针对这些情况作出必要的防御措施。如北方的冬天比较寒冷,水利水电在技术管理中要把这一实际情况考虑其中,避免冷冻现象的出现。其次,由于水利水电的建筑工程不是一个单一的工程,而是需要各个方面专业知识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对整个工程进行规划之前,要对工程进行事前的筹划。众所周知,水利水利建筑工程从来都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个施工环节多和施工条件复杂的工程。第三,在水利水电建筑过程中,存在众多的难点和重点,需要强大技术的支撑,如在大型机械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地势等环境因素,会对其正常的使用造成很大的干扰,需要技术部门不断研发新的施工技术,不断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作用

任何一个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都是其质量的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工作同样如此,良好的技术管理工作具有重大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只有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技术,提高施工的质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按照规定的质量要求和规范流程来进行,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才符合建筑工程科学的发展规律。如果不能对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工作给予必要的重视,将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利于建筑工程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不断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还可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其内部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降低成本。科学先进的技术不仅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能降低施工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维修费用。

总之,我们要对水电水电工程技术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正确认识,由此,不断推动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策略

(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部门加强重视

要想在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断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最首要和最根本的就是加强自身对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建立相关技术管理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建筑工程部门没有对技术的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那么工程的建设将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为此,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部门首先应该强化对自身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快技术管理改革的步伐;

其次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其技术设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因为只有对水利水电工程设定合乎实际的技术目标,才能在其目标的指引下按照规范进行工程技术的施工,进而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第三,也是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起重要保障作用的一点,即建立并不断完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制度,只有对技术施工进行严格的规范,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违反技术安全的不良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水利水电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技术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一系列措施中,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问题。技术人员是建筑工程的核心人物,其专业素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整体技术目标的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但同时也是需要较高专业素质人员的建筑工程,是一项专业的需要较高专业技术水准的建筑工程。因此,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招收专业的人才,对其专业水平进行严格考核,并在技术人员正式工作后,进行定时定岗的专业培训,不断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而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的水平,保障施工质量。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一般技术分析

只有对目前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才能使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工作得以进一步开展。在这里,笔者主要针对以下几项技术进行简要探讨。

首先是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导流技术。我们知道,施工导流技术只有在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才存在,该项技术运用水平的高低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都产生重要作用。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地形、地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的质量,降低成本,施工导流技术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运用。

其次,大面积的混凝土碾压技术。在水利水电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大面积的混凝土碾压技术运用的也比较广泛,它是一种对混凝土进行大面积的碾压,然后再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技术。该项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层面,且不影响施工中混凝土的强度,还具有经济效益高、投资少等优点,因此在近几年运用的尤其广泛。

第三,是在坝体填筑方面的技术,在具体的施工中,应该注意控制好填筑土料的时间,这是因为如果在夏季或冬季的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流失热量的情况,而通过这一技术,就可以减少工程作业的循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坝体防渗加固技术。水库坝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渗水、跌窝等病害,因此需要对坝体进行一定的防渗加固处理。针对坝体的渗水病害,施工企业可以对坝体进行劈裂灌浆或者基岩帷灌浆处理,这样可以在坝体内形成连续的防渗体并且降低浸润线,提高坝体的防渗效果,避免渗水病害的出现。

总之,这几种技术在目前的水利水电的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创新思维方法,从而创造新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作为重要的工程形式之一,必须对其加强技术控制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总之,为了不断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完善技术管理制度,不断根据变化的社会形势,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做出创新性的实践。只有从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努力,才能不断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推动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应艳.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7).

[2] 陶应艳.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策略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9).

[3] 黄谋,岑耀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2011(13).

建筑工程论述范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分包管理;管理体系

一、简述建筑工程分包管理的内容

建筑行业的发展很迅速,而且建筑在功能的发挥上也就有比较高的水平。伴随着规模的迅速发展,是建筑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因此,在建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工种,各工种之间的良好配合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水平。但是承包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在建筑过程中很难完成所有工种的建设。就算在技术上可以胜任,但是所有的人员和设备问题也不能全部到位。所以,在承包商接到到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项目工程以后,通常会把它转包给第三方。主要优点在于:首先可以将施工的压力进行分担,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其次就是把自己承包能力范围以外的工作分包给他人,可以共同来完成工程建设。总而言之,对于承包商这种分包的做法,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不到位,还在于这种做法可以将风险转嫁。

二、加强分包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经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每年的建筑工程都会有很多,因此对于建筑市场的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建筑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而建筑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施工水平,进而建立一套比较完成的分包体系,争取让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在建筑企业当中,会有一些比较小规模的企业存在。他们选择分包的原因在于自身的专业施工技术水平比较低,而采用分包的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建筑工程管理的中分包管理体系的构建

1、注重管理机制的完善以及管理体系的健全

对于企业自身来讲,它们要对自己的分包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改进。在此,企业内部应该首先建立一套管理机制,以确保协作的队伍之间可以调节协作。还要制定出管理的具体规划策略,实现有效控制和互相合作的分包管理理念。另外,分包的各个队伍要明确自己的具体工作范围,对内部进行职责划分,具体细化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更要明确每个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能。此外在对分包协作队伍一体化的构建上需要符合管理手段程序化以及管理流程制度化等方面的要求,具体内容上包括分包施工的过程控制、分包队伍的引进、施工人员日常生活管理、权益保障以及教育培训等方面,这样的方式才会使分包管理形成比较完善的队伍建设和科学的工作机制,可以保障分包管理的制度合理化和工作机制的规范化。

2、注重人才队伍引进和市场准入

在队伍的基本素质上要达到资质要求,且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在现今的建筑分包领域,水平的高低各有不同,而且差别比较大。所以在一些施工要求比较高的项目上,分包的管理模式就应该有所调整,分包管理机构应该采取专业整体承包施工的方式,依靠项目部的建立对分包进行整体管理。如果需要对其他协作分包队伍进行引进,必须要严格按照企业分包管理制度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对工作程序进行规,从而实现对队伍引进上的严格管理。首先需要对审批程序进行严格执行,企业的分包管理机构需要根据具体生产进度要求来提出相应的分包立项申请,待企业审批通过之后,需要上交分包人资质、财务状况、信用业绩等方面的资料内容给监理和业主项目部来进行审核;其次需要对确定下来的招标程序实现严格执行。

分包管理机制首先要对合格的分包商进行招标,而且还要有专门的团队对前来竞标的企业给出的方案进行评价。还要在各企业之间进行报价和技术方案的对比,对其人员的整体水平和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另外,也要竞标者近三年的工程建设给予质量评估,看是否有类似的施工经验。在做完评估以后要上报领导部门,然后选出合格的分包商。从而在市场准入方面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中分包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三是严格执行准入程序。分包商选定后,签订分包合同,合同内容明确规定:禁止转包和再分包,必须有满足施工需要的设备和机具,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配备有与企业资质相匹配的具有专业职称的技术、质量、施工和有关管理人员,以及比例适当的技术工人。

3、加强过程管控,强化施工管理

分包管理机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分包队伍的选择只是关键的第一步,而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对施工过程的科学规范。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确保分包队伍能够履行合同上的要求,既要使工程符合质量要求,又要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此来实现内部的合理控制和过程的有效把关以及最终质量的合格。企业最好还要成立一个质量监管部门,对整个施工的质量问题进行控制。此外,还要注意协调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保证施工现场实现从检验到工程合格提交的整体过程。

1.1对分承包商的管理

从分包商的管理层面来说,企业应该给他们提供技术和服务上的便利。如果分包商在现场有确实的需要,应该提前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在数量和时间上要有明确的规划,以便分包管理机构作出相应的安排。特别是在一些主要机械以及库房的使用方面,分包商应该提前制定使用计划,好便于上层管理机构协调分配。

1.2对分承包商的组织和人员管理

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必须对相应的人员结构以及组织规范作出相应要求。分承包商自身必须有自己的专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来管理日常的施工建设。且必须保证总负责人在施工现场的权力,保证他们对现场的人员和机械材料具有绝对的调度权。

1.3对分承包商的进度管理

在分承包商进场前,须根据企业分包管理机构编制的总进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编制其分包项目的进度计划。该计划必须符合企业进度计划的安排,并综合考虑劳动力计划、材料计划、机械设备计划。计划确定后报企业分包管理机构和监理审查,一旦通过后及时备案,并严格执行。此后,分承包商还要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确定每月、每周的详细计划及时上报总承包商,总承包商将会同监理检查、监督分承包商的计划执行情况。对于计划执行和延期的责任将在合同中明确,对由于人为原因造成计划执行不力导致的工期延长或费用增加,将根据企业和分承包商各自的责任进行赔偿。

1.4对分承包商的质量管理

企业不仅是对自己的施工项目的质量负责,对分承包商的施工质量同样负责。分承包商在施工前先上报施工方案。方案中对分包项目的具体工序、施工方法、质量效果、执行的规范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具体的阐述,企业分包管理机构和监理审核通过后作为对分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依据,分承包商必须严格执行。企业分包管理机构和监理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一旦发现有不按方案执行的情况,企业将有权立即令其停工,一切后果由分承包商负责。所有分包项目的材料必须提前向企业分包管理机构和监理提供样品、企业生产许可证、合格的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文件。材料进场时向企业和监理报验,企业商和监理按样品对其进行验收、确认。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论述范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因素;对策

一、引言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使用。也影响到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效益,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来说,工程建设质量还影响施工单位在行业内的信誉和市场形象。应该从多方面控制工程建设质量。下文就以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问题展开论述。

二、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管理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服务人员的质量观念。人是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工程建设中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和完善程度,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工程质量。在工程质量控制中,要以人为核心,重点控制人的素质和人的行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管理层要注重提升员工的工程质量意识,充分激发每名员工的潜能,深刻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把被动地接受制度管理,转变成主动地去执行管理制度。充分认识到各自工作环节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加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重视每一个细节、每一道工艺、每一种材料的推敲把握,在强烈的质量意识指引下,更有效地实现各项工作目标。管理者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会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等。服务人员具备较强的质量观念,就会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2 材料因素

材料因素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由于建筑施工所需的材料种类多、用量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成品,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检查外观质量,再按国家规范规定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送到有相关资质的检测单位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杜绝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使用到工程中。

3 机械设备因素

施工的机械设备会对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为机械设备是实现项目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项目施工阶段,在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的基础上,必须系统考虑建筑结构型式、机械设备功能、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类型和性能参数,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机械设备的选用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和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

4 施工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指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在方法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多的,如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不能严格执行,不按标准和规范施工,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现问题了才去处理。特别是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施工方案应符合国家的技术政策,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及法规条件的要求,突出 “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施工方案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先进适用性。

三、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1加强事前预控

1.1加强人员控制:在施工现场要想顺利施工主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的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第一因素。现场管理人员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第一要素,所以,对工程的现场管理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对施工程的现场管理人员不仅要认真负责还要技术、懂管理、懂法律,有突出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施工队伍要证照齐全,施工人员要持证上岗,技术过硬,达不到标准的坚持不能上岗。

1.2加强材料控制:工程材料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影响工程外表及观感,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影响工程的使用安全。所以,对工程材料要从小到大全面进行质量检查严格控制,特别是成品和半成品,不但要提品的检验报告,还要对进货源头 进行细究。

1.3加强设备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术,是质量控制应该考虑的必要条件。当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大、技术新、精度高,必须依靠先进的施工机械才有可能进行施工,有些工程项目要借助专业化的设备,否则很难胜任和开展此项工作,更不要说保证质量。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应通过质量管理人员的认可。

1.4加强对工程的施工方案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组织设计经审核无疏漏即作为施工依据。在选定施工方案后,制定进度计划时认真考虑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不能让施工单位报一套计划,实际施工时又一套计划,实际上,施工组织设计从根本上反映了一个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高低,控制住施工方案也就控制了施工单位的管理班子。

2 加强事中管理

2.1提高工程施工优胜劣汰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无数血和泪实例教训的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实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重新认识建筑产品的质量。

2.2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这个系统中,质量管理是核心。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把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串了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和保证。这就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念通过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贯彻ISO9002标准提出的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建筑施工企业深入开展创优达标活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向顾客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2.3抓住质量体系的运行,规范质量管理的行为。一是抓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运行这条主线不放。从年初的质量策划年度质量指标的分解落实,《项目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到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竣工项目的回访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二是抓标准和规范、规程的实施。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技术方面的管理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增补、技术方面的管理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增补、印发《企业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汇编》。使企业内部有一部技术质量系统的管理规范、标准和制度。这对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行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抓质量奖惩办法的修订和实施。从企业内部立法的角度出发,较好地通过制度的形式把创优达标工作引入了持续、有效运行的轨道。

2.4突出抓好质量通病控制,为顾客提供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施工中有些质量问题,对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掌握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才能制定防治措施,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项目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

3加强事后验收

当一项建筑工程整体完工后要进行验收,验收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整个建筑工程产品未投入市场使用前做最后的修整和完善,从小的微观单项到大的宏观整体,按着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通过验收来发现工程在各个工序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优化工程质量,从而达到工程质量控制目的。

四、结语

重视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制定根治对策,采用“三新”工艺和技术,增强责任感、消灭质量通病,为用户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是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宗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