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集锦9篇

时间:2023-07-04 16:26:53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范文1

关键词:电网;风险评估;作用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脚步,生产生活对电力需求日益增强,电网不仅规模在不断扩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电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报道,各地多地区发生电力事故,给大众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也威胁了社会了安定。如今,大众关注的热点就是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所以,为了保证国家社会、经济的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迫切的需要对电网规划的风险评估。它能够估测出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产生的后果,进而定量出电网的风险指标,进而有效阻止了电网建成后一些事故发生。

一、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电网的评估是一项内容繁琐,属性众多,意义非凡的工程。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就是对电网在其规划设计和使用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综合评估。也可以说是对电网系统面临的不确定性、不安定性的因素,给出概率和风险的综合度量,解释运行中的电力系统对于扰动事件的暴露程度,同时挖掘电网元素可靠运行的潜力,或改善其稳定性,来保证系统电网可靠、安全、高效地运行。尤其是风险定量评估,其能够表现出问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这些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某些指标能够根据相应的评估体系给出相应分值。风险评估应用于电网的规划设计中,对电网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记性综合的评估的模型和计算,能够证实电网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风险评估内容和方法

(一)风险评估内容

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电网元件失效停运的模型;当元件失效停运后,选择系统失效的状态,并计算该状态发生的概率;经系统潮流计算的分析,计算该失效状态发生的风险后果;根据风险的定义,综合计算该失效状态下的风险值,并给出系统所处的危险水平。风险评估遵循的原则主要是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完备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等。

(二)风险评估的方法

电网系统安全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行评估方法。其广泛用于电力工业的早期,缺点是保守,只重视最严重、可靠的事故。二是概率评估方法。该方法优于第一方面的方法,部分克服了他的不足。但是在不同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方面存在着缺陷,即不能根据事故不同区分经济损失的不同。三是风险评估方法。此方法是市场的需要,也是电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电力方面事故的频繁发生,要求运行人员掌握系统的安全指标和经济要素,需要对电力市场安全进行风险评估。该方法优于前两种,他以风险理论作为基础,定量的找出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并且还加入了经济因素的风险指标。在任何事情中,绝对的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需要选择合理降低风险的措施。风险评估是可以满足这些问题的。另一方面是风险定量评估,它是决策过程的基础,充分考虑到过去现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包括技术、成本、经济、可应率、社会影响以及环境因素等的现代电力系统综合评估。

三、电网风险评估在电网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一)单线单变风险评估

单线单变就是从(高压)母线上引一条线路。一般的都是双线制,特别是井下设备的变压供电。其多用于我国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如在某地区的主接线路图显示,220kV一个站点,仅有一条220kV的保线与500kV站的主系统连接,110kV的线路所连接的110kV的变电站均小水电源。这种是极易发生风险的。如果220kV的保线发生跳闸,小水电源可能形成孤立的系统,其不稳定性可能直接导致局部的停电事故发生。若是恰逢雷雨天气,则更加危险。在风险评估中,这种单线单变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发生事故的概率是相当的高。在风险评估测评测中对于这类给的分值为1,认为风险较高。目前,在电网的安全系统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类的缺陷,多地区已经多地区已经加入了相应的自动装置,完善相应的二次回路,希望来降低风险,避免电网事故事件的发生。

(二)负荷的风险评估

在电网安全中常出现事故的原由多为重过载或者超负荷。重过载或者超负荷,简单的理解就是超过了电力设备自身的承载能力。一般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变压器,另一方面就是线路。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当线路的输送功率接近或大于导线或者变压器允许的容量上限时,随着输电线路中电流的增加,导线的发热量也会急剧增加(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继而引发各种严重的后果。如果线路长时间发热,会使其机械强度下降,甚至会出现熔断现象,损坏电力设备。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使输电系统解列和崩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供电企业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往往超负荷运行,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整个电网的风险评估中务必加强对配电网重过载的评估。在变压器上的风险评估不仅表现在定性上,还进行了定量分析。如果供电区域内有电源,安全自动装置按照要求投入,在事故情况下能够保持区域电网单独使用运行,则做减半处理。

(三)人员技能的评估

在任何一项社会工作中,都离不开人类的参与。电网规划中风险评估也包括了人员技能的评估。因为人员的操作错误也是潜在的危险因子,可能引起电网事故,造成经济损失。人员的评估主要是考察技能。具体是在配电过程中线路使用和电力设备掌握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人员的风险评估也是电网规划中风险评估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合理的评估人员的水平,才能保证后期电网建设的顺利进行。此外,还要考虑一些经济效益的影响。需要对经济效益进行合理的而评估,保证在电网规划过程中,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外在因素的评估

在电网的风险评估中不仅需要考虑电网内部的因素影响,还要考虑到电网规划中的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当一个电网规划实施过程中,风险评估需要对设置电网的地址进行评估。如某些地址松动地区,易出现泥石流滑坡地区,地震火山喷发地区,等等。这样的地区是不适合建立电网站点的。此外,还有一些政府政策方面因素,也需要考虑到风险评估中去。

结语

电网的风险评估在电网规划中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单位各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电网的风险评估。本文就电网风险评估结果(包括单线单变、重过载、负荷半径过长等等)如何融入到电网规划建设中展开充分讨论及论证,使电网规划建设有据可依,项目规划来源依据充分,实现以问题为导向,把有限资金用在解决电网存在的突出问题上。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范文2

【关键词】风险管理;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应用

前言

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实现安全发展,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力公司的必然要求,也是电力企业重大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近年来,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反违章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强化应急机制建设,有效保障了人身、电网安全和可靠供电。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以工程、系统、企业等为对象,分别实施风险危险源的辨识、分析、评估、控制,从而达到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风险管理的应用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并从50年代开始,发展了分析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到现在历经70多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目前,以安全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风险管理已在机械、化工、石化、冶金、电力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企业安全生产中总是客观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暴露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风险,一旦风险失控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电力系统推进风险管理,要充分借鉴以往安全性评价、风险分析与控制等工作经验,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机制,注重识别各种风险因素,采取切合实际的控制措施和方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二、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作业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三、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

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丰富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从侧重对物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整改,到侧重对人员和管理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控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现了对不同管理对象的风险辨识和预控;

二是在安全风险管理统一框架下,各专业部门紧密协作互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组织推进和自下而上实践反馈,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促使各级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普遍提高,生产环境和安全防护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显著加强;

三是按照每台设备,每类作业开展风险辩识,危险因素描述更为具体,控制措施更具针对性,突破了传统方式下现场安全措施笼统,操作性不强,安全预控质量因人而异的管理瓶颈,推进了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突出体现了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切合实际,对于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保障人身、电网、设备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范文3

关键词:风险;评估;可能性;后果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风险评估有许多方法,工艺安全场景评估(简称PSSE)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在欧美应用较广泛的评估方法,特别适用于工业生产装置的安全评估。该方法将一个项目或一套装置按物理空间或功能细分为若干区域,然后逐项研究风险事件是什么,后果是什么。根据以往经验及统计资料确定事件概率;根据经验和一些调查统计,确定后果严重性;根据概率和后果将风险定级;对于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再研究应对措施是什么,然后再评估采取了这些措施后风险会降低到什么程度。根据项目或装置的复杂程度、大小规模等因素,定期复检工艺安全场景评估,重新认识风险,并重新评定风险等级。

PSSE是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事件后果的严重性两方面入手来评判一个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的。

可能性是指一个事件在多少年内会重复发生一次,它分五级。(表1)

严重性是指该事件若发生,会造成多少损失,以美元计,它分五级。(表2)

然后,用一个矩形表格来定位该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风险有四类:1类为严重风险;2类为较严重风险;3类为一般风险;4类为轻微风险。(表3)

表4是一个工艺安全场景评估表的具体例子。(表4)

二、对现行PSSE评分方法的讨论

1、在评估过程中,先对某一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展开讨论,套用欧美国家的标准,带来诸多不便,更带来误导。如,从C级可能性开始,以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为一个档次评判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很差。一个工业生产工厂,或一套民用运行装置,很少会设计成使用周期一百年,更不用说一千、一万年,即没有工业生产工厂或民用运行装置会被设计成防“万年一遇”的风险事故。这样,D级和E级二个可能性档次等于空设。从表3风险等级表中也可发现,E例和D例几乎都是4类风险(轻微风险)。

可能性C级所包含的时间跨度也设计得太长。笔者认为,绝大多数工业生产工厂或民用运行装置的生命周期都在30~100年之间,而风险事件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千变万化。所以,这段时间段可再细分,以更贴合实际。表5是笔者建议的、并在一个项目的安全评估中应用的可能性分级表。(表5)

2、对损失的判断是风险评估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套用欧美国家的损失评判标准,对于国内大多数项目更有困难。如,引进的标准对人员伤害的赔偿(对项目而言即为损失)如下:

死亡及永久伤残:10,000,000 US$

损失工作日的事故:30,000 US$

轻微伤害:3,000 US$

很显然,我国国内的赔偿额远低于此标准。若套用此标准,会有两方面的偏差:第一,许多国内认为是事故的事件,在这里不被当作事故。第二,如按此标准赔付,项目损失极大。

考虑到国内实际情况和《工伤保险条例》,笔者建议对风险事件的严重性分级作如下修正,并用人民币(RMB)为计量单位。(表6)

3、原评估方法中没有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事实上,如果一个事故虽没有造成人员损失或设备财产损失,但给环境带来污染,其实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尽管有些时候,在有些地方,此类事故并不一定真的受到很大额的“罚款”,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种事故应视为大事故(即,后果严重的事故)。并且,注意到我国正越来越重视环保,笔者认为应当在表4中增加一项考虑项目“是否有环境污染”。即,即使某一风险对其他方面的危害均很小,但只要有环境污染,就视为严重风险(1类风险)。

表7是一个改进的工艺安全场景评估表的具体例子。(表7)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范文4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坚决落实建设施工领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根据《关于坚决打赢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委办发〔2021〕10 号)、《杭州市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意见》(杭安委〔2017〕2号)和区安委会《关于印发重点领域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整治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富安委〔2021〕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建设行业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在全区建设领域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生产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生产风险,实施企业风险点标准化管控,依托“可视化监控视频系统”,利用信用管理,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情况实施动态、精准监管,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建立健全项目、企业、监管部门三个层级的“两张清单”制度,切实解决“想不到”、“管不到”、“治不到”的问题,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事故,全力杜绝重特大事故,为建党100周年和2022年亚运会召开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突出以有效遏制各类事故为目标,按照“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监管、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要求,坚持以“政府引导、标准先行、分级实施、整体推进”为原则,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力争至2021年底,建筑施工企业建成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逐步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标准化和信息化共同支撑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机制、措施更加精准有效,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三、工作任务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安全生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我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主要有以下三大任务:

(一)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规范。区质安监站结合我区建设工程实际,对照国家、省、杭州市已经颁行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分别制定我区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

(二)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析、评估。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针对本企业特点,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估,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红色为安全生产风险最高级,依次降低),并依据安全生产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生产风险空间分布图。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原则,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差异化动态管理,明确落实每一处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的安全管理与监管责任,强化风险管控技术、制度、管理措施,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生产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红色、橙色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预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岗位责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岗位安全生产风险确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

四、实施步骤

我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分五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制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2021年5月底前)

局建管科会同区质安监站,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专项调研,系统总结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经验做法,根据存在的主要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对照国家、省、市已经颁行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制定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导性的工作流程、实施指南、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案例等文件,在此基础上整理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编制完成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及专家进行综合论证、评估,进一步修订完善,确保实施细则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二)第二阶段: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专题培训(2021年6月底前)

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组织的原则,面向各地、各单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和各类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专题培训。编制培训计划,保障培训经费,采取现场观摩学习、集中培训、上门授课、咨询答疑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实施指南、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案例等内容的培训,同步进行信息平台操作方法、业务流程、应用系统操作的培训,使企业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监管人员知道“管什么、怎么管”。

(三)第三阶段:全面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估(2021年8月底前)

组织企业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事故案例等资料,制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方案,分项目部、分部门落实责任人员,明确辨识评估对象和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织本企业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成立辨识与评估小组(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估。

1.排查风险点。发动企业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设备设施、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施工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2.确定风险等级。企业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先确定风险类别(火灾、高坠、打击、坍塌、触电等危险因素和噪声、扬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并依据安全生产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生产风险空间分布图。

3.明确管控措施。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项目部、班组),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企一册”企业评估报告,于2021年8月底前上报区质安监站备案。

4.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或工作岗位,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安全联锁或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施(设备)及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

5.加强应急管理。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企业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重点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6.防控职业危害。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作业现场要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更新。要依法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用具,并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要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四)第四阶段:逐级开展区域安全生产风险评估(2021年10月底前)

区质安监站分别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事故案例等资料,制定区域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分区域落实监管人员,明确辨识评估对象和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成立评估小组(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区域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区住建局组织评估小组,对本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结果,逐家进行审核确认,并对本区安全生产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汇总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库,绘制本区建设工程“红、橙、黄、蓝”四色安全生产风险空间分布图,形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及时上报区安委会和杭州市建委备案。

(五)第五阶段: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2021年12月底前)

1.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施工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生产风险特点,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动态评估制度、公告制度、岗位安全生产风险确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等,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项目部和部门、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切实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2.建立健全区域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区质安监站要建立健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及其分级分类管控工作制度,对不同区域、不同项目的安全生产风险,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实行差异化管理;对高风险等级区域、重大工程项目,要实施重点监控,加强监督检查。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监管机制。区住建局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按照分级管理原则,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支持、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管控整治措施,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不到位的,要严格依法查处。

五、工作要求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重点工作。各企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好落实。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各建筑施工企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切实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企业负责人亲自抓、分管安全负责人具体抓,加强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各企业要安排专门工作人员,组成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具体工作,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强化部门和属地责任,注重发挥主管部门的工作协调、业务指导作用,落实职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推进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三)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考核追责。各监管人员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督促检查,建立情况交流、跟踪督办制度,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安全生产季度会议、信用管理实施工作中,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情况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督促检查,精准发力,推动落实。在日常检查中,对企业和项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际运行情况为重点,加强检查督导,对工作被动应付、体系建设落后的企业和项目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安全生产评先评优资格。对屡教不改,工作进度严重滞后、影响全区整体工作推进的企业和项目,按规定严肃处理。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范文5

关键词:起重机械;检测;基于风险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运输、吊升、安装等工作都是利用起重机械来完成的,可以说起重机械是必不可少的设备。起重机械是重复、间歇的进行循环工作,按照工作内容分为小型起重设备、起重机等。起重机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体力劳动的强度。但是,由于起重机械的结构复杂,会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危险性较大的事故。为此,起重机械的检查工作十分重要。

1.起重机械发生事故的原因

1.1.起重机械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可以完成一个或多个起升运动。在作业的过程中,起重机可以完成起升、变幅、回转等运动,操作起来的难度比较大,容易出现事故。

1.2.运载的产品多种多样,荷载变化比较大。如钢材,有的重达几千吨,长达几十米,有的形状不规范,甚至有沙粒、融合状物体,在吊运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物体的掉落现象,造成事故。

1.3.起重机械的工作范围非常广,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装设轨道和车轮,甚至有的需要装设轮胎在地面上进行作业,活动的面积较大,出现事故时造成的伤害面积较大。

1.4.在生活方面,起重机械的运用,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如电梯、升降机等,但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1.5.零部件较多,且与工作人员直接接触的起重机械,存在的隐患相当大,许多喜欢挑战的人,会做出危险系数较大的动作,潜在许多偶发的危险因素。

2.起重机械检验的类型与特点

2.1.定期检验

起重机械在使用单位的工作期间内,要进行日常性维护与保养,并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供的特定设备进行检测。检测主要目的是起重机械可以安全的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及时的发现起重机械存在的问题。

2.2.检验新安装的设备

起重机械进行安装、改造、维修时,首先要向相应的检验机构提前申请,并且在检验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其次,起重机械的安装、维修,以及对起重机械的改造,在使用单位要进行自行检查,而且国家质监局会提供特种的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验证性检验。

2.3.起重机械制造过程的监督检验

起重机械在生产的过程中,制造单位要对产品进行检测,在其检验合格之后,国家质监局核准检验机构会对产品的安全性能进行监督检验。起重机械的所有制造过程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来执行。

2.4.型式试验

起重机械在正式定型之前,由国家指定的起重机械型式试验机构对起重机械做定型试验,质量与性能进行考核,验证该产品的设计能否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2.5.事故鉴定检验

起重机械在出现事故后,由指定机构进行鉴定检测,查明发生事故的原因,确定责任的负责方,如果无法明确事故的发生原因,需要对起重机械进行技术分析。主要可以从起重机械的运行时的状况、安全系数、金属结构等方面分析。

2.6.故障诊断检验

主要是对起重机械的重要岗位,有关键作用的、具有价值的起重设备,自行检验或有相关部门进行检验。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起重机械存在的问题,并查明问题出现的原因,进一步分析诊断,把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进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故障诊断检验的过程是起重机械故障分析的安全评估重要内容。

2.7.科研试验性检验

研究发明的新科技成果,在设计理论、工艺程序、工艺流程、新材料的运用、使用寿命、制造过程等方面要进行科研试验性检验。

2.8.企业内部检验

我国在企业自行检测内容方面有原则性规定。为保证起重机械能安全作业,要查找隐患并及时解决,日常要对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在线检查等,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基于风险的检测

基于风险的检测就是根据设备风险的不同进行分类,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等级的划分,合理的安排检验时间和资源,处理设备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安全风险等级越高的设备部位要着重进行检验检测。

3.1.基于风险的检测技术对设备缺陷的认知

3.1.1.起重机械设备的缺陷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某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生产缺陷,;另一方面是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维修不当、未进行保养等原因致使设备的零件损坏,造成运行中的缺陷。

3.1.2.设备出现缺陷,而有些缺陷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响不大,对于这些小缺陷,不要投入过多的检测资源。如果投入的资源过多,不仅会使检测的成本提升,还会导致其它风险等级较高的缺陷投入不足,缺陷问题会更为严重,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设备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3.1.3.起重机械设备的许多缺陷对设备的正常作业影响不是很大,造成的后果也不会使设备功能失效,导致设备严重后果的缺陷还是有限的。

3.1.4.风险等级高的缺陷,要着重分配检验时间与资源,对设备中的重要部件要有针对性的检测,发现其缺陷。

3.1.5.设备中的许多风险由极少部分的设备缺陷造成的。

3.2.基于风险评估方法

设备的风险等级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发生事故的频率与造成事故的严重性。基于风险的评估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半定量评估三大类进行分析。

3.2.1.定性风险评估,可以由基于风险检测的专家或者施工单位的实际工作人员来进行的。评估之后的结果可以分为失效结果与失效风险,结果的不同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3.2.2.定量风险评。运用逻辑模型来演示重大事故中的组合,使用物理模型展示重大事故的进程。这一分析法在分析深度、数据精确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事故模型化的体现,分析时更加的简单。

3.2.3.半定量风险评估结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虽然依托于定量方法中的大量数据,但是对数据的要求不用过于精确,建立起的模型也不需要像定量风险评估中的那么严密,分析出的结果不再是具体的风险值,而是,失效后果的严重等级和发生概率的等级。

3.3.基于风险的检测过程

基于风险检测的对象如果有多个部件,应当先应用定性风险评估对工艺进行评估,分析出相应的风险等级,风险等级较高的部件,需在进行一部采用定性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分析。

3.3.1.评估前准备,在实施评估之前,要确实评估的目标,根据要评估的部件选取评估使用的方法,合理的分配资源。

3.3.2.分析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通过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设备周围的地理因素调查与研究,分析设备出现实效的原因。

3.3.3.采集数据,主要对起重机械的整体设计、零部件、控制系统、检测等数据的收集。

3.3.4.评估失效概率,其主要是指设备在工艺设计上出现的每种失效机理的次数,评估单位最小可以是一个部件,对过去的有效检测进行量化,计算出具体的实效概率。

3.3.5.评估失效后果,设备在实效的情况下,会对经济造成损失,环境造成危害,安全出现严重问题等,对事故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

3.3.6.风险评介,对事故的发生的综合因素进行考虑,评估出实效概率和失效后果,将设备的风险性划分等级。

3.3.7.风险管理,制定相关的检测方案,控制风险的发生频率,减少以及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风险情况的不同,合理分配资源,风险等级较高的,加大资源的分配量。

3.3.8.风险再评估,根据上述的风险评估方法,分析出评估结果,对出现危害的设备进行处理,并且再次进行评估,直到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3.3.9.检测数据,起重机械的每次数据要随时进行整理,真实的数据能够准确的分析出起重机械及零件的是实效速率。同时进行有效的评估,在检测能力的范围内一定要进行检测。

3.3.10.数据敏感性分析,对显著影响起重机械及其零部件风险程度的数据,应投入更多的力量和时间。对同一风险等级的起重机械设备,还可以进行细分,如是同级风险的设备,实效概率高于失效后果是一种组合,实效概率中和实效概率后果高是另一种组合,两种的检测计划也就不相同。按照风险排序的结果,对 10% ~ 20% 的设备进行重点检测,力求达到消除系统内 80% ~ 90%风险的效果。

4.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起重机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产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传统的起重机械在安全技术方面的检测没有针对性,其效率,作业效果并不理想,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本文对起重机械检验的类型、特点、基于风险检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在起重机械的检验方式上,对资源的利用不合理,检测效率较低。为此,通过基于风险的检测的各种方法相结合,不断提高检测的效率的有效性,将风险不断的降低,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马广斌.起重设备检验流程效率分析及提升研究 [J].山东大学,2012(3).

[2]吴亢.强化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检测管理[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1(2).

[3]宴明 ,王福绵.起重机械各类检验的特点与基于风险的检

测研究[J].起重运输机械,2012(8).

[4]陈守东.起重机械常用材料组成及安全检验[J].安全与健康,2008(15).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范文6

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最为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因而将风险管理引入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有效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持续生产,则需要高度重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所涉及到的风险管理。基于此,本文结合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分析了风险管理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流程,探讨了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以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

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应用

1引言

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实际生产效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生产安全管理的质量影响。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都采用了风险管理方式,对电力生产环节进行了安全管理,但从整体效果来看,仍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因此对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

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及个人等管理主体应用先进科学合理的技术及相关的经济手段,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识别、分析研究以及处理的过程。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主体的安全保障,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营。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根据相关规定将企业的风险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根据管理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政府、事业单位,企业以及个人等方面的风险管理。②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则大致可分为火灾、技术、地震及意外事故等方面的风险管理。③根据事故实际的受损内容可将其分为人身、财产、成本、利润以及职责等方面的风险管理。

3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

3.1目标规划

风险目标规划是企业管理部门在对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在一定发展时期内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政策方针、实施措施等方面作出的具体实施系统的全局谋划。电力企业一个完整的风险目标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判断企业内外部形势,确定组织管理目标,实现的方针策略以及实施的重点措施,相关技术等。

3.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管理技术层面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发现电力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电力安全风险的领域并识别风险发生的具体部位。

3.3风险等级排序

风险等级排序是通过两个基本变量确定风险值。其中,风险值的相关因素主要是以下几种:风险事项发生的概率(可能性),风险事项发生的负面后果。风险值=事件概率×后果,数据值与风险成正相关,数值越高则风险越高。风险等级估算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风险等级排序的价值需要在比较中得到实证,需要用经过等级估算选出的具体对象,与随机的、没有针对性的、任意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比较,来具体体现等级排序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3.险评估

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综合性的安全评估,如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年度方式分析等。除此之外,还有风险专项调查、现场核查等定期或非定期检查。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估结果的确定,然后根据不同的方式对评估结论中存在突出问题部门或单位进行必要的提醒、预警以及亮牌。

3.5风险应对处理

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来讲,风险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评估结果的反馈;②对反馈的响应。其中,针对评估结果存在不同的反馈,例如对综合风险的评定,其反馈是根据6个月的目标管理进行排序和点评。对反馈的响应是个互动环节,例如各单位对主管部门的各项反馈意见做出响应,并根据具体的意见对相关的风险内容进行必要的整顿,同时及时向相关人员或部门报告整改的情况以及最终的效果,从而供评估部门随时复查。

4现阶段电力生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1电力安全生产状况

据国家能源网统计2016年2月份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事故4起,死亡9人,同比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增加7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3起,死亡5人,同比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增加4人;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1起,死亡4人,同比起数相同,死亡人数增加3人。未发生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电力设备事故,同比起数减少1起。未发生电力安全事件,同比起数减少1起。

4.2电力人身伤亡事故

2月2日,上海东日建设有限公司1名工作人员在上海申能星火热电有限责任公司6千伏母线清擦作业结束后,误碰带电母线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2月25日,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所属大唐长山热电厂进行1号锅炉C磨煤机内部检查时,热一次风插板门突然开启,造成正在风道内进行作业的3名工作人员死亡。2月26日,河南省防腐保温有限公司在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贵州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进行1号炉脱硫吸收塔内底部玻璃鳞片修复工作时,从脱硫吸收塔内上部掉落的一块脱硫石膏砸中1名施工人员,经抢救无效死亡。2月26日,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地下厂房主变洞中导洞施工时发生坍塌,造成2人当场死亡,另有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4.3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不足

现阶段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排查风险、解决问题层面上,电力企业管理层与基层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形成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没有制定系统的安全隐患预防措施,电力生产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以传统工作经验为依据,难以有效指导实际管理工作。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不足导致电力生产风险管理难以对安全隐患进行评估与超前控制,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点,难以在事故发生前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未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

4.3.2风险评估系统存在片面性

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电力输送以及电力销售等环节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力产品营销体系,因此,在对电力生产进行风险管理时不能仅仅着眼于电力生产环节,应当从电力生产全生命周期出发,制定动态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对电力产品营销系统进行安全管理。现阶段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评估系统缺乏固定的管理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临时性质的风险控制小组没有明确管理人员的权责分工,导致电力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缺乏科学性,只能将工作重点集中于电力生产环节,难以有效排除电力安全生产的安全隐患。

5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5.1要开展系统性的风险管理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周期性的管理活动,对其风险管理应当具备全面性以及系统性,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整体性的风险管控,从而尽可能地排除管理纰漏,提高风险管控的预防目的。在系统性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切实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多样化风险因素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准确评估,避免出现敷衍工作的现象。同时,要注重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在评估过程中对事故预防、关键环节管控、日常监控等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并综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两种方式,提高风险评估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风险反馈结构的科学处理,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从而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5.2风险管理应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在电力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除了要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的原则,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能外,还应当将风险管理与实际生产情况综合分析,利用安全理论指导电力实际生产工作,并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验证安全理论的科学性,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风险管理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风险管理作用最大化,从而及时解决电力安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实际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应当深入生产基层,加强同基层员工的沟通与交流,注重采纳基层员工的生意见与反馈,从而将风险管理与生产现场的管理与安全事故类型进行总结性分析,提升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5.3更新管理观念

在电力安全生产的统筹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具备医学、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6结束语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能够充分的将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并推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顺利实施,务必要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作者:李学军 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攸县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建国.论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1,20(18):159~160.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范文7

(钦州市气象局,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并对近年来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暴露出的问题阐述了改进的方案,对雷评业务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 半定量评估方法;验收评估;现状评估;评估过程控制体系

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雷灾评估)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雷灾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的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小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率。

2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由于起步较晚,历史较短,实践有限,技术积累不足等原因导致雷评业务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技术落后,评价模型单一;2)过程控制体系不健全;3)跟踪服务不到位;4)内部审核及档案管理缺失。

我国目前的雷评模型主要采用爆炸模型,随着对不同类型的建构筑物的雷灾调查与分析发现,我国的评估人员对雷电灾害引起的火灾风险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同时,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通常照搬国标推荐的定量评估方法,无法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设计评估方法与模型。其次,我国多数机构只对建筑物做投入生产使用之前的预评估,而验收评估、现状评估并没有大范围开展。业主在获得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之后往往无所适从,无法得到有益的建议和改良手段,这也暴露出我国的雷评机构并未对项目报告做出人性化、个性化的处理,只是罗列数据,缺少分析和判断的技术和能力。

3 常用的雷灾评估模型与方法的探索

对雷评方法、模型的认识与探索直接关系到评估是否准确、实用,是改善我国雷评业务现状的重中之重。常用的雷灾评估数学模型有:爆炸模型、火灾模型、电击模型;辅助使用泄露模型和中毒模型。常用的评估原理有: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量变到质变原理等。

3.1 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可以表征为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的乘积。定量风险评估对这两方面均进行评估,可以将风险大小完全量化。此方法是雷灾风险评估最常用的的方法,各个风险分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RX=NX·PX·LX(1)

式(1)中:

NX:每年危险事件的次数

PX:损害概率

LX:间接损失

在计算雷灾风险评估时,可以按照损害源和损害类型对风险分量进行分组,每种风险都是其对应风险分量的总和。

3.2 预先危险分析法

预先危险分析是一项实现雷灾风险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工作,在设计、施工和生产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目的是识别系统中潜在的危险,确定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

3.3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1]

为了检查工程、系统中各种设备设施、物料、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将大系统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逐项检查,避免遗漏,这种表称为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法既可用于常见项目的现场勘查,也多用于没有参考先例、过往经验可供借鉴的系统,评估人员首先借鉴相类似系统的评估报告、相关工艺流程的说明和相关标准编制雷评现场勘查安全检查表,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补充。

3.4 故障假设分析法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要求评估人员用what… if 作为开头对有关问题进行考虑,任何与雷灾风险有关的问题都可以提出并加以讨论。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然后分门别累进行讨论。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比较简单,评估结果一般以表格形式给出,主要内容有:提出的问题,回答可能的后果、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措施。评估人员可将故障假设分析方法进行开发用于业主和评估人员的交流和意见的反馈。除此之外,故障假设分析方法也常用于专家评审和内部评审。

3.5 非定量评估方法

较之定量评估,定性评估和半定量评估更加简单易用,可以广泛用于验收阶段评估,评估人员在完成预评估之后可编制定性检查表,即可为验收评估做准备,也可为验收、跟踪质检人员提供详实的危险源(点)的信息,帮助验收人员排除隐患。

定性评估也可用于业主的雷灾安全自查,由于定量的雷灾评估内容较多,为保证业主在使用中达到理想的效果,可将评估内容“化整为零”,分解成定性的安全检查表,便于业主操作。

4 雷灾风险评估过程控制体系的完善

雷灾风险评估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测、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要使评估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有质量保证,评估过程控制就是要使评估的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雷灾风险评估过程控制内容包括评估机构内部机构设置、各职能部门职责的划定、相互间分工协作的关系、评估人员及专家的配备、项目单位的选定、合同的签署、评估资料的收集、评估报告的编写、评估报告内容内部评审、评估技术档案的管理、评估信息的反馈、评估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5 雷灾风险评估报告的内部评审的建立[2]

内部评审是保证评估报告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适当的时候,应有计划的对评估报告进行内部评审。评估报告内部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报告的格式是否正确,报告的文字是否准确,报告的依据是否充分、有效,报告中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当,对策措施是否切实可行,结论是否准确等。

6 跟踪服务的建立

在合同规定的项目全部完成之后,对于评估机构而言,还应进行跟踪服务,对评估报告中提出的对策措施与建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考察其适用性及有效性,及时为其调整安全措施。对此,雷评工作人员应该开展雷灾风险现状评估和雷灾风险验收评估的业务。

7 档案管理的完善

评估项目完成后,应对评估项目涉及的所有文件进行归档,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数据库,设专人管理,以便资料咨询,保证雷灾风险评估的质量。数据库在为评估项目提供支持的同时,新的评估项目反过来又不断充实数据库的内容。

8 结论

雷灾风险评估发展过程中,吸取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体系认证等其他类似工作的许多经验、教训,但评估工作者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评估模型与方法,不断充实评估体系,开拓思路,合理选择并灵活运用评估方法。同时,评估对象的发展不是过去状态的简单延续,在评估过程中,还应对客观情况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吴穹.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45-49.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范文8

【关键词】配网;安全;管理;问题

1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概论

1.1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概念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辨识和评估等管理手段,分析可能导致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风险因素,其风险因素主要有电网设备故障、基建工作和计划检修、电网运行方式调整等生产活动中带来的潜在全隐患和威胁,根据分析结果报告,制定科学有效地管控措施加以约束或控制,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管理行为。

1.2 电网安全风险的管理目标

(1)确定电网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职责、流程及控制措施,建立规范、的完备电网运行风险管控体系。(2)深化电网运行风险分析,开展运行风险评级和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避免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失控所引发的电网事故、人员伤害、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提升电网运行风险管控水平。(3)在风险控制环节中充分考虑应急条件下的供电恢复的措施,实现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

2 电网安全风险辨识

2.1 电网安全风险辨识概念

电网安全风险辨识是指在收集电网运行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电网运行特点,运行多种方法对电网运行维护单位所辖区域内设备检修、系统调试、设备异常等情况可能导致电网运行中的设备跳闸的范围、原因、概率进行系统和科学的分析、归纳与鉴别的过程。

2.2 电网安全风险辨识的内容(1)影响电网运行、设备及作业人员的技能因素、电网危险源点和其它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的隐患环节,需要有关运维检修单位(部门)注意和重视的事项。(2)事故典型风险防控重点为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人身触电、误操作等,从作业行为和管理控制两方面分析和辨识电网作业活动动态风险。(3)电网运行方式不合理,事故方式、临时方式、检修工作方式等特殊电网运行方式下防范措施不合理,以及外力损坏设备而造成电网停电的静态风险。

2.3 电网安全风险辨识方法

通过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安全性评价、年度方式分析等工作,系统梳理生产环境和电网运行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风险来源、风险等级、风险特征、风险后果等,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

3 配网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3.1 硬件方面

目前,少数配电网,尤其是农村的中低压配网,结构略显薄弱,且设备陈旧,供电能力及防灾害的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另外,一旦配网发生停电事故,通常是由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手动操作处理,这就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此外,配网线路交错纵横,且用户越多,接线就会越复杂。一旦线路发生停电故障,用户必须与配网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对各用户的支线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测。但是,有一些用户经常在未通知配网工作人员的情况下自行处理,导致误做或漏做安全措施,从而给后续的维护工作增加了很多麻烦。

3.2 人员素质方面

就配网工作人员而言,其安全意识仍然有待提高。许多工作人员仍存在“嫌麻烦、图省事”的危险思想,未按相关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因此,要求电网的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应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绝对不能盲目轻视一些微小的细节,这样才能保障其自身和用户的人身安全。在对配网安全管理风险进行排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配网管理人员不但安全意识薄弱,而且其业务素质以及专业技能也不能满足当前岗位的需求。这部分管理人员虽然接受过相关的业务培训,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熟悉相关的岗位工作和职业技能。另外,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网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日益明显。由于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生产班组人员都存在严重缺乏现象,造成不少工作人员身兼数职,这样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并严重影响配网的发展。电力企业的人才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线员工年龄偏大!健康状况不佳,但是其技术及工作经验丰富,而年轻的技术工人,如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具有理论基础,但是工作经验不足,从而造成电力企业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影响到配网的发展。

3.3 安全管理方面

首先,安全管理的规范性仍然需要提高。配网安全管理与主网不同,有一些情况在主网上并不存在,如某些配网的设备没有冷备用状态。另外,许多的配网安全措施需要用户的协助,这就存在一个配网安全管理延伸到用户的问题。因此,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很有必要。其次,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个别单位的管理模式略显粗放,造成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并不到位。另外,部分管理人员的安全业务能力不精,导致对配网作业风险的管理力度很差,这也是配网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最后,需要加强对配网安全管理的监督。电力企业的部分单位存在上通下达不充分或指引不明的问题,在接到上级制度要求后,未进行相应的组织!梳理!策划,而是直接传递给基层,让基层单位自行研究,从而造成基层对上级文件!制度的理解不一,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执行,最终影响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此外,工作人员在进行配网作业时,并不具备足够的风险辨识能力,从而未能真正落实防控措施,同时也,没做到对配网运行的有效维护。因此,加强对配网安全管理的监督是很有必要的。

4 电网安全风险评估

4.1 电网安全风险评估的定义

电网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利用风险评估的理论知识,结合风险辨识分析结果,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等评估手段,进行评估和评价电网安全运行的状态或作业任务中的可能存在危害程度和风险因素,得出风险评估结果,与风险标准值比较,来确定电网安全风险等级,由此确定能否接受此风险,及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

4.2 风险评估的分级

在电力企业实际运行工作中,根据安全风险的大小对电网和人身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即特大安全风、大安全风险、一般安全风险。

4.3 风险预警

对于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和有人员责任的电网和设备事故的电网作业安全风险,通过基于概率的故障风险分析(简称 PRA 分析)实现风险量化评级,准确定位电网运行主要危险点,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及时电网计划检修风险预警通知书。

5 电网安全风险控制

5.1 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概念

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评估和风险辨识的基础上,针对电网生产活动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管控方法,以降低或者消除风险因素带来的电网运行事故。

5.2 风险控制措施(1)开展日常工作常态隐患排查,根据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消除安全隐患,分类、评估、定级所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问题,动态监控隐患风险控制的全过程,通过制定隐患治理计划落实隐患治理、预案、措施、资金、责任期限等环节。(2)制定安排治理隐患计划,开展安全管理专项行动,根据管理范围和职责,研究制定整改治理方案和预防措施。(3)对关键环节风险控制过程、控制结果、措施有效性等,组织进行评估。

5.3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需建立有效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采用 PDCA 循环模式,实现制订评价计划、实施、检查监督、持续改进过程的闭环式管理。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是电网安全性评价,电网安全性评价按照 PDCA 循环模式进行,对各阶段工作进行评估、监督和偏差纠正。

6 结束语

建立有效完善的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是电网安全生产面临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是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三个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因此,要树立持续改进的理念,从管理内容、方法、流程以及行为管理方面入手看,落实电网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形成电网安全生产预防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有效控制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本规范.2011.1.

[2]生产作业风险管控工作规范.2011.1.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范文9

关键词:桥梁施工;总体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过程

1建立事故发生可能性指标体系

在建立事故发生可能性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着重考虑的是路桥施工过程中那些影响路桥施工安全的因素。人为因素,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很有可能造成路桥施工安全事故。纵观我国数年的路桥施工工程,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为因素导致了路桥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人为因素对施工工程的干扰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毋庸置疑在评估路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的时候,应当将路桥施工中的人为因素作为重要的评估标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诸多方面的影响和限制,在对人为因素进行评估的时候,经常会导致安全风险评估结论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的现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①人自身行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其它事物不同,一个人的行为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正是这种变化性增加了安全事故频发的数量;②工程项目中分包和准包现象也非常普遍,工程转包导致人员流动性进一步增大,从而导致评估结果不稳定[1]。

2加强风险预控措施的精细化

在评估路桥施工安全风险的过程中,我们所做的重要工作就是将风险预控措施实现精细化处理,这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最为有效途径,应建立相应的风险源普查体系。风险源普查体系的建立应当从源头上抓起,一方面确保路桥工程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排查与检测风险源。除此之外,在建设路桥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加深对路桥风险的认识力度、及时更新风险源数据,做到实时更新、不断扩充[2]。并将风险细化,明确不同阶段、不同工作会产生什么样的路桥风险,从而达到风险的预控。

3应当选用定性的评估方法

定性方法的选择,有利于我们实现对未来事故发生可能性的估测,深入分析危险的复杂性。可以说,选用定性的评估方法,在桥梁施工总体安全风险评估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缺少详细的风险概率估计,绝大多数工程建筑风险评估是由专家执行的,选用的是电线评估方法,其可以合理地评估风险事故的发生以及演变趋势,从而进一步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定性的评估方式需要以相应的装置为基础,常用的手段包括定位观测装置以及视频监控的手段,这些装置有效地保障了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耗费人力较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定时的清修和维护机器[3]。

4落实施工安全责任

在路桥施工过程中,我们应当明确路桥施工责任人。这种做法有利于相关领导人员给予路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一定的重视[4]。在施工过程中,要将路桥施工工作责任到人,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汇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着重注意安全员素质的提升,合理选择具有高素质的安全人员,并定期对安全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安全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从而进一步推动路桥工程施工现场的规范化建设,切实地提高我国路桥施工工程质量。要将路桥施工中的每一项工作都具体到人,这种做法既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

5加强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监管机制

(1)施工现场的安全是保障路桥施工顺利开展的有效路径,是提高路桥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只有科学规范地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才能够有效保障施工现场环境的安全性。通过实现日常管理的规范化,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路桥施工过程中的责任,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详细规定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这种做法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使施工人员树立科学的安全理念,保障路桥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2)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的有效监督。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有利于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测。对于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给予严格批评,并做好思想工作,监督其限期改过;对于那些不存在安全隐患的工作场地,应当给予奖励,充分调动施工人员实现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有效保障路桥工程的质量。实现安全监督管理还应当做到常态化,避免监督管理工作的阶段性,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实现监督管理,这样才能够使广大路桥施工人员意识到路桥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加强风险评估力度,实现科学地风险评估。

6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路桥工程的整体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路桥工程建设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路桥施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路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确保整个工程施工环境的安全。通过建立路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方式,我们可以进一步增强我国路桥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保障广大工作人员的安全,推动我国路桥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娄峰,何勇,刘恒权,等.公路桥梁施工总体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11):159-163.

[2]俞素平.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网络分析法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学报,2013,(1):216-222.

[3]张健.城市水下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J].中国西部科技,2013,(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