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简述土木工程的内涵集锦9篇

时间:2023-07-05 16:22:07

简述土木工程的内涵

简述土木工程的内涵范文1

关键词:管涵 非开挖 修复

中图分类号: TU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管道修复就其范围和性质来讲,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在意外事故时对管道进行的应急抢修:二是有计划地对管道进行检查以发现潜在问题以便及时进行的局部维修;三是在管道状况大范围恶化(管道大面积腐蚀使管壁变薄等)情况下,采取更换部分旧管和不更换旧管而在管内加衬或防腐层等措施,以便恢复和改善管道状况和延长管道使用寿命而进行的大修。采用非开挖施工方法对旧管道进行修复相比开槽施工,具有干扰小、安全性好、施工成本低等优点。

旧管道修复方法有内衬法、软衬法、缠绕法、喷涂法、浇注法、管片法、化学稳定法等多种方法,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工艺。

本案例是管道修复技术中浇注法的一个实践。

2 工程简述

本工程位于北方某湿陷性黄土地区,属于钢筋混凝土灌溉管涵,在灌溉期前例行巡视时发现已严重变形。钢筋混凝土管涵直径为2.0m,上部填土高30m,每节管节长2m,总长120m,现管涵因质量、荷载等原因,管顶范围出现破裂,亟需进行修复。因影响大面积农田灌溉期,且覆土较深,上部高速公路安全防护要求高,施工工期较短,当地市场同类管材无成品可以利用。经现场勘查和比选,管涵修复采用破除管顶120-180°范围内混凝土,按6m一个区段衬砌的方法进行修复。

图1 需修复管涵示意图

3 工艺流程

4 施工步骤

4.1对原涵管内及进、出水口处的淤泥及杂物进行清理、疏通,为施工机具进场、人员进出做好准备。在清理管涵内淤泥时,如泥层干燥,在保证作业空间的基础上,可留15-20cm不予挖除,铺设15mm木板,作为通道及支架基础。

4.2采用钢格栅拱架,主筋25,箍筋12@50,支护间距为每节管道3榀,即两端管口处各一榀,中间一榀。架设拱架时,先在原管壁砼上凿凹槽,深度根据各处塌陷情况决定,拱架架设好后,打设锁脚锚杆。

图2 钢格栅拱架示意图

4.3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4.3.1钢管的制作与施工。采用φ48mm钢管,长3.5m,将其一头加工成30°左右的圆锥形,以利于钻进施工,钢管钻φ6-φ10mm梅花形小孔。

4.3.2钢管布置。制作好的钢管紧靠拱架主筋,约5°左右的倾角沿管涵轴向打入土体,布置在顶部120度范围,钢管间距20-30cm,再在钢管内压注水泥浆,并将钢管与格栅拱架焊牢,使钢管与钢拱连成整体。

随后喷射C20混凝土。

4.4管涵破除

根据破损情况,管顶120-180°范围进行清除。如作业高度局限,作业平台可采用管道内横搭木板。管道环向筋在接茬处,预留焊接长度。对原管道配筋缺少的地方,采用植筋措施。

4.5采用C20喷射混凝土进行断面喷射封闭。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能小于10cm。

4.6衬砌施工

4.6.1钢筋采用双层网片,12@100,与预留的管道环向筋进行焊接。

4.6.2采用小钢模板拼装,进行衬砌混凝土浇筑。模板与管壁接缝处,粘贴密封胶带,以防漏浆。

5 施工监测:

加强监探量测,每10m在坑道顶部及腰部各布设3个点,顶部点做为监测沉降用,腰部点做为监测收敛用。每天进行不少于2次监控测量,若发现较大沉降或变形时,及时地对管内进行加固。

6控制要点

6.1施工中要注意配合,应做到边开挖边支护,交接班要有详细记录。

6.2开挖前应对坑内的中心线、水准点及高程进行严格复测,并进行复测,无误后填写记录,测量人员必须做好测量记录,并建立交接班制度。

6.3每掘进50cm测量一次,发现问题即使调整。

6.4开始施工后必须连续作业,昼夜不停,分班轮换进行。

6.5 加强对地表下沉、拱顶下沉的观测及反馈以指导施工。

6.6作业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未施工的下沉破裂区域,以防失稳造成伤害。

6.7多人运送拱架时,起、转、停、放等动作要协调一致,防止碰伤、砸伤。

6.8不得随意拆除未施工拱架的临时支撑,应随施工逐榀拆除。

7 结语

浇注法修复管道适用于管径900mm以上(便于进人)的砖石、陶土和混凝管修复,但对施工人员要求较高,现场安全管理至为重要。本工程按上述方案实施后效果良好,按期完成。

据统计,我国历年来每年修复或更换管道总长度约为200余公里,相比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进展还略显缓慢,如何因地制宜的选择旧管道修复技术,需要不断研究和发展,其应用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春茂.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2004.07(4).

[2]马孝春,刘宝林.地下管道非开挖技术修复技术,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09.11.

简述土木工程的内涵范文2

关键词:刚架桥支架现浇施工技术满堂支架检算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南广铁路ZDK50+003.722 1-8m刚架桥,全长10.2m,刚架桥小里程边墙采用桩基础,孔桩直径为1.25m,大里程边墙置于白云质灰岩上;YDK50+030.384 1-8m刚架桥,全长13.532m,刚架桥边墙采用桩基础,孔桩直径为1.25m;边墙厚0.8m,跨中梁高0.7m,边墙根部梁高1.1m。

2.刚架桥支架现浇施工技术方案

2.1基础处理。主体框架条形基础为现浇4m厚的C40混凝土。

2.2搭设支架。现浇支架均采用碗口式扣钢管支架,采用Φ48mm×3.5mm无缝钢管。根据现浇砼自重,加工模板,施工机械,施工人员及其它荷载为确保支架安全考虑相应增加荷载系数。钢管支架的纵横断面布置,支架的布设以纵桥向中心线与支架中心相对应,钢管支架纵横向间距为0.6m,底层步距为0.3m,顶层步距为0.8m,中间步距为1.5m;搭设支架应确保所有支架垂直搭设,支架纵、横向之间用剪刀撑进行连接,纵、横向,竖向每隔6排设剪刀撑,剪刀撑用钢管和直角扣件、转角扣件与支架牢整体固连接。

2.3安装底板系统。支架顶端布置10cm×10cm纵向方木条,直接搁置在支架上顶托上,方木间距确定为20cm,顶托内并列布设3根钢管作为支承,方木上铺设15mm厚竹胶板作底模,并与10cm×10cm方木联结定位。

2.4铺底模、侧模。支架搭设完成后经检查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铺设底模,底模铺设前应精确放出桥梁的中心线和底板的边线,以便底模铺设准确,侧模用型钢和木板做骨架,表面铺竹胶板。侧模支撑系统也由钢管支架和调节杆搭设,在侧模上设置拉条螺丝对拉,确保两侧侧模的位置。

2.5绑扎中(边)墙钢筋。支架经观测完全达到设计与技术规范的要求后,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清洗调整底模及侧模后,涂恻一层薄薄的脱模剂或机油,按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规定与要求,绑扎中(边)墙钢筋,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在钢筋加工场地成型,焊接部分采用闪光对焊,成型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绑扎。钢筋加工和绑扎严格遵守规范要求执行,同时对保护层的施工应注意,确保钢筋保护层符合要求。

2.6安装腹板内侧模、浇筑第一次混凝土。钢筋绑扎完成后,浇筑混凝土,浇筑方法采用水平分层、纵向分段,横向对称的浇筑方法,第一次浇筑两边墙的高度为4m,中墙为5m,以保证混凝土接缝错开1米的要求。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泵送混凝土。

2.7安装顶板模板。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清除附着在外露钢筋上的水泥浆,凿毛,露出新鲜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时,进行施工缝处理,经检查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后,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浇筑成形。浇筑前应适当洒水,使施工缝表面保持潮湿状态,以增加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后,还须在顶板上面层仔细振平振实,仔细磨平顶板表面。为使顶面高程符合图纸要求,在浇筑前设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不但标高要符合设计要求,而且平整度也要符合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规定,混凝土初凝后应尽快覆盖和养生。

2.8养护及拆模。养护主要采用土工布覆盖,人工浇水进行养护,养护期7天,侧模板在砼强度达到≥2.5MPa后拆除支架及模板,拆除支架时必须遵循由上到下、逐级卸落,通过调节杆螺丝来逐步松动支架,拆除模板,确保拆除支架的施工安全。

3.满堂支架检算

3.1现浇梁荷载检算。根据《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查得钢筋砼容重γ=26;每米板梁砼重量 =26×0.7m(梁高)=18.2KN/㎡;模板荷载=2.5 KN/㎡;振捣荷载 =2.0 KN/㎡;人员机械荷载=2.0 KN/㎡;钢管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木材品种:杉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9000.0;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1.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4;面板类型:胶合面板,厚度(mm):18.0;钢材弹性模量E(N/mm2):210000.0;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205.0;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3.2梁底板荷载检算。本梁底模采用1.8cm厚竹胶板,面板为受弯构件,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取纵桥向单位宽度1m的面板作为计算单元,则梁底模承受荷载转化为匀布线荷载为:

q线=(18.2+2.5)×1×1.2(荷载系数)+(2.0+2.0)×1×1.4(荷载系数)=30.4 KN/m;

根据受力情况,其受力模型简化为受匀布荷载的简支梁。则:

截面抵抗矩

截面惯性矩

弯矩

剪力

1、抗弯承载能力检算

2、抗剪承载能力检算

3、挠度检算

故底模为1.8cm的竹胶板能够满足施工及设计要求。

3.3横桥向方木分配梁检算。本梁底模底面横桥向采用方木,长度不小于,按间距布置。则每根方木承受荷载转化为匀布线荷载为: q线=(18.2+2.5)×0.3×1.2(荷载系数)+(2.0+2.0)×0.3×1.4(荷载系数)=9.13 KN/m;根据受力情况,其受力模型简化为受匀布荷载的简支梁。如图,则:

截面抵抗矩

截面惯性矩

弯矩

剪力

1、抗弯承载能力检算

2、抗剪承载能力检算

3、挠度检算

故横桥向采用方木能够满足施工及设计要求。

3.4纵桥向方木分配梁检算.在横桥向方木底,纵桥向采用方木分配梁,扣件式脚手架按间距和布置,

截面抵抗矩

截面惯性矩

1、扣件式脚手架顶纵木检算

扣件式脚手架横桥向受力(取最保守考虑):

集中力

纵桥向方木受力简图如下图所示:

将结构受力模型简化为受集中力的简支梁(偏保守考虑),受力图如图所示,则:

跨中最大弯矩:

最大剪力

2、抗弯承载能力检算

3、抗剪承载能力检算

4、挠度检算。挠度按简支梁跨中受集中力模型计算(偏保守考虑),则集中力:

挠度检算

综上所述,纵桥向采用方木,按相应的间距布置方木,能够满足施工及设计要求。

3.5立杆检算

1、扣件式脚手架检算。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横纵桥向间距为和,横杆步距1.5m.则根据扣件式脚手架的受力特性,结合纵桥向方木受力分析图,现对扣件式脚手架的主力杆进行受压承载能力检算。

1)立杆承重(0.6×0.6m梁截面标准段):RA= RB=3P/2=3×5.48/2=8.22KN。立杆由纵向分配梁传递的荷载及支架自重:N=8.22+0.5=8.75KN

2)长细比:λ=L/I=1500/15.78=96,查表φ=0.618,容许承载力[N]= φ×A×[σ]=0.618×489×205=61.9KN>8.75KN

3)立杆承重(0.5×0.5m梁根部):RA= RB=3P/2=(3×7.3)/2=57.69/2=10.95KN,立杆由纵向分配梁传递的荷载及支架自重:N=10.95+0.5=11.45KN

4)长细比:λ=L/I=1500/15.78=96,查表φ=0.618,容许承载力[N]= φ×A×[σ]=0.618×489×205=61.9KN>11.45KN

综上所述,故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标准梁截面立杆横桥向间距为0.6m,纵桥向间距为0.6m,横杆步距为1.5m,梁根部截面立杆横桥向间距为0.5m,纵桥向间距为0.5m,横杆步距为1.5m。按间距以上搭设满堂红脚手架能够满足施工及设计要求。在施工中因建筑物空间间距问题可加往小间距调整纵横立杆。步距调小至1.0m时可增大钢管的φ值(0.81)容许承载力。适当加设一定数量的斜杆,以增强脚手架的稳定性,提高脚手架的整体承载力,保证施工安全。

3.6基础承载力检算

1、支架基础为C25混凝土路面。P=N/ab=11.45×103/(0.15×0.15)=0.51mpa<9.6mpa,满足要求。支架基础表层采用15cm厚C20砼,底层采用40cm厚级配碎石层,换填,级配碎石屋压实度不小于0.93。承载力不小于900kpa。

2、换填承载力900kpa计算方法如下(取1㎡计算)。持力层承载力验算:P=N/S=11.45×4/1=45.8KP

3、管涵部分承载力计算,管涵直径2m,管涵两侧用浆砌片石砌平管涵最高处,方木横铺在管涵上作为支架基础。P=N/ab=(8.75×4)×103/(2×0.1),=0.18mpa<5mpa,满足要求。

4.结束语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刚架桥支架现浇施工技术方案,并对满堂支架进行检算,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在施工中满堂支架所有支点要求均匀下沉,避免梁体出现开裂。同时支架搭设必须合理,以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谢亚轩.20m跨径满堂支架现浇箱梁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传播,2013(10)

简述土木工程的内涵范文3

建筑土木工程实施节能措施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享受着人类和社会生产所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但是这些财富创造活动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等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从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实际来看,建筑产业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但是使用率却不高,所以造成了建筑的高能耗和高浪费现象。为了提高能源的效率,使建筑产业的发展符合现代化社会的要求,在其生产活动中融入节能理念,实施节能措施术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建筑土木工程中节能措施的应用和推广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并且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之下,建筑土木工程的节能措施的技术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建筑土木工程节能措施的应用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土木工程在节能环保上采取了多种措施,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其节能措施的推广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没有全面理解建筑土木工程节能的内涵我国节能措施的起步时间较晚,始于1997年,因此,目前很多房地产开放商和住宅用户对节能型建筑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认为节能型施工会增加建筑的成本投资,无法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很多房地产就会丧失投资节能型建筑的热情和积极性,转移投资重心。这种现象并不利于建筑土木工程的健康和长远发展,也不利于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2.节能措施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正是由于我国建筑节能的起步比较晚,所以节能施工的技术和国外的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节能理念的应用范围还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全方面的应用,大部分都集中在墙、门、窗和屋顶等部分,只占很小一部分。3.节能措施的推广面临多种问题建筑土木工程节能措施的推广和应用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经过很多流程,工作量较大,具有复杂性特点,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要完善节能型建筑的建设,就应该优化建筑管理模式,运用健全、完善的体系对建筑施工中各个部门做好协调工作。目前,建筑节能措施中有关热工计算方面由暖通部门单独完成,难以保证建筑设计环节中的节能指标都达到标准。

建筑土木工程节能措施的具体应用

1.全面提高社会大众对建筑节能的认知程度该措施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过去,我们对建筑节能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片面认识的阶段,但是现在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去多方位的理解,不能将降低建筑土木工程的质量而建成的简易房称之为节能型建筑,因为建筑节能措施除了要求减少建材原料的浪费之外,还必须保证建筑的质量,让住户感觉到舒适,为他们营造出宜居感,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为此,在建筑土木工程中推行节能措施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提高社会大众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以保证建筑质量为前提,实现对原料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2.不断完善建筑土木工程节能措施的管理机制为了有效解决建筑土木工程节能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需要对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施工方和政府部门的合作。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该增强对建筑节能材料的支持力度,鼓励施工企业多使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另外,立法部门也可以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节能行业进行妥善的管理,推进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积极引入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结合我国建筑土木工程的实际情况,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3.加快技术更新的步伐除了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建筑土木工程节能措施的认识水平,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之外,还必须加强硬件配置,使之与先进的思想理念相匹配,否则也无法取得相应的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快设备和技术更新的步伐。我们不能在借鉴国外的建筑节能行业的先进理念同时,忽视了基于我国的基本现状的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借鉴与改装国外的建筑节能行业的先进理念,另一条是发展基于我国的基本现状的建筑节能技术创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迅速地提升建筑的品质与性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结束语

简述土木工程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林草措施;水土保持;作用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2022

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进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党的十报告对于水土流失工作所给予的重要的行动纲领。现今,维护生态文明系统是全国乃至世界所普遍关注的话题,其对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与延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的激增,社会经济生产规模也相应扩大,人们对自然环境资源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在过去,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不甚了解,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一度危及到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土保持的治理,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1],其对于生产企业做出约束、对遭到破坏的环境予以修复,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所必须采取的支撑措施,其对于经济社会的腾飞有着强劲的推动力。鉴于此,本文在详尽阐述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同时,将重点放在林草措施治理的内涵及生态服务功能上,在充分分析水土保持林、种植草等生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为水土保持业内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1 水土保持措施的分类阐述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及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物及耕作等技术措施,我们总称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生物和蓄水保土耕作是其重要的措施分类。

为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类工程设施,我们称之为工程措施。主要以保持土体稳定及截排水体的建筑工程为主,重点包括治坡工程(梯田、台地、水平沟和鱼鳞坑等)、治沟工程(淤地坝、拦沙坝、谷坊和沟头防护等)以及小型水利工程(水池、水窖、排水和灌溉系统等)。生物措施是采用林草植被对水土流失区域进行绿化,减少地面土壤侵蚀,通过造林、种草及其管护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进而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措施手段,也可称为植物措施。据王晓南等[2]报道,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除与干旱、降雨及坡度等有关外,当地植被覆盖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植被无论是稀疏、通风,还是紧密结构均可对风速及能量产生抑制影响,减少风对土壤所带来的侵蚀、降低水土流失,这也是植被防治风蚀作用的机制,而其防治水蚀作用则是通过植被冠幅及枯枝落叶层对雨滴溅蚀及降水拦截所产生的。常被用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有:一般山丘的坡面绿化。凡植被生长良好的坡面,其受重力侵蚀的作用将极大削弱;沟头造林。沟头是指径流汇入较为集中的地段,基于防护工程基础,在沟头选择分蘖性强、固土抗冲的乔灌木进行混交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常被用于水土保持林的营造;沟坡造林。沟坡应采取先封坡育草,待草类繁茂后,再行全面造林;沟底造林。在结合修建谷坊等水土保持工程的基础上,选择耐水湿、抗冲淘、分蘖性强的速生树种栽植,以增加其抗冲缓流、拦淤泥沙的作用,阻止沟底冲刷下切;以生物措施治理荒山,结合土壤生态及环境性状栽植适生树木,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原则。最后一项措施,即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就是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抗蚀力的手段来保土蓄水、改良土壤,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常用的相关措施如下:等高耕作(也可称为横坡耕作)。以梯田为主要形式,在缓坡地面沿等高线耕翻作垄播种,形成等高窄垄和作物行,即沿等高线方向用犁开沟播种,利用犁沟、锄沟等阻滞径流,增大拦蓄和入渗能力,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地表,减少水土流失;等高带状间作。就是沿着等高线将坡地划分为若干条地带,在各条带上交互或轮种密生和疏生作物,或将牧草与农作物间作的一种坡地保持水土的种植方法,其通过对土地实施局部耕作进而达到全田终年覆盖的效果;沟垄耕作。就是在等高耕作基础上,在坡面上沿等高线开犁形成沟与垄,在沟内和垄上种植作物或牧草用以蓄水拦泥,防止土壤侵蚀。该措施在坡度较大区域的使用效果更佳;少耕、免耕。前茬作物收获后,不单独进行土地耕作,而在茬地上直接播种新一轮作物的耕作方式,亦可称为零耕或留茬耕作,一般采用联合免耕播种机在前茬地上一次性完成切茬、开沟、除草、施肥、播种及覆土等多重工序,少耕的目的在于减少动土程度,降低土壤受压频率,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长期免耕会使土壤板结,病虫草害加重,因此,低洼易涝、土质黏重且耕层构造不良的田块不建议采用免耕。以上三种措施手段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以及防洪减灾等方面均可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工作中,可相辅相成,因地制宜、缺一不可。

2 林草措施的内涵及其生态服务职能

2.1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内涵

水土保持是多部门、多领域综合进行的防治工作,其不仅需要环境破坏后的修复工程,而且需要对尚未破坏、仅存风险的工程进行系统评估及跟踪。水土流失事关子孙万代,容不得半点马虎,该领域涉及土壤学、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生态学、环境科学、植物学、土地管理学及农业工程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前段文字已有叙述,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生物及蓄水保土3种。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具有保护和有效利用水土资源的重要涵义,其通过植被覆盖率的提升,有效改善一定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作为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林草措施通过对水土流失区域实行造林种草及封山育林,使沙土流失地水源得以涵养、风沙得以固持,最终使土壤结构向不断优化的方向前进。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林草措施在水蚀和风蚀等地区,通过营造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固沙林及经济林等手段,均可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的趋势,使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逐渐恢复其自我平衡的能力。众所周知,土地上的植被群落,对水土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其可有效抑制并减缓坡面径流,降低水、风侵烛的发生。植被生长于土壤中,其根系通过物理穿插改善着土壤的物理性状、根系分泌物调节着土壤生物性状,微生物活性的增加优化了土壤的化学属性,可见,植被对于改善土壤环境具有独特的优势作用,可以说,土地抗侵蚀、抗剪切作用与土壤性状密切相关,地表植物的面积与水土保持的效果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2 林草措施的生态服务职能

作为水土保持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生态防护手段,林草措施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深远的影响。林草配置如若合理,其垂直的多层次则能使降雨未到达地面之前就对其实施有效拦截,冠层的复杂性能够使蒸发量增加,且能减小降雨对地面的打击动能。如此看来,植被的冠层可有效吸收水分,在一定程度上缓冲降雨径流。植被的根系可固持土壤,使其不易被径流冲刷带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抗蚀性。同时,植被的健康成长亦可稳定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其抗冲刷、抗蚀性,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通过土壤大孔隙比重的提升,加大水流的下渗速度,有效防止地表径流。可见,林草措施的生态服务职能就是其对维系、改良和保护人类及其自然环境条件的综合效用,其存在可有效改善地表糙度、减缓径流流速、促使水分入渗以及泥沙沉积,进一步减少径流及泥沙的产生。

3 种植草及水土保持林的生态作用

3.1 种植草

种植草及草地植被能够防治水土流失、维系生态平衡,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控制泥沙流失。另外,草本植物根系的穿插及其分泌物可有效改良和优化土壤性状。经种植草改良后的土壤,其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更高。此外,通过牧草种植还可以获得肥料及饲料的原材料,有效促进农、林、牧、副业的共同发展。

3.2 水土保持林

依靠封山育林等手段培育天然的、具有水土保持自愈功能的生态措施。水土保持林可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树冠可以保护地表免受雨滴的直接击溅,避免了土体表层结构的破坏,树冠还可以截留降雨,被截留的雨水一部分通过蒸发而逸散至大气之外,其余部分能够缓慢滴落或者通过树干向下渗透,改变了雨水落地的方式和降雨的二次分配。林木的枯枝落叶在林地地表能够形成松软的透水层,具有良好的透水、吸水能力,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地表所形成的苔藓、地衣夹杂着枯枝落叶,能够显著增加地表粗糙程度,进而抑制地表径流的速度;水土保持林的营造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林木凋落物经过微生物腐解,将高品质的腐殖物质归还于土壤,使得林地土壤的结构优化,形成更为良好的土体结构;林木根系还能够疏松土壤,部分豆科植物亦可产生根瘤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固氮作用,最终促进养分性状的提高。

3.3 林草措施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

森林植被可有效抑止土壤浸蚀和山体滑坡。林木具有强大的根系,盘根错节的根系使土地具有一定的抗冲刷和抗剪切能力,在洪涝和山体滑坡发生时,可有效防止雨水冲蚀;林木对暴雨、洪水等灾害具有显著的拦截作用。拦截洪水主要是通过森林蓄水功能实现的,其枯枝落叶层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保水性,有效削减了径流的数量,此外,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团粒结构良好,亦可保蓄一部分水体;森林具有显著的防风作用。由于树冠及其枝叶的相互摩擦,可使气流能量得以削减,风速的降低能有效防风固沙。

4 发展林草措施的若干建议

合理规划、科学种植。栽植树木要充分考虑土壤特性及树种的生活习性,同时还应结合地形特征做好合理规划;尊重地域特征。应以地域性特色为基础充分结合当地水文、地质、土壤及气候等因素,因时因地选择适宜的草木品种;多部门协调,同商共管。在实施林草工作过程中,需要涉及环保、农业、财政、林业、水利及国土资源等部门,因此政府要单列协调及组织机构,做到各部门无缝对接、精诚协作,最终建设出效果优良的林草防护工程;做好宣传,发动群众,树立全民林草养护理念。应加强群众防护林草的理念,使其自觉参与相关内容的建设,最终确保林草措施在公众的支持下发挥最优的水保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宇烨,陈静. 浅谈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作用[J]. 新西部(理论版),2014(11):67-68.

简述土木工程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人工程观;工程制图;教学改革

一、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对工程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工程活动对知识、技术、能力综合的需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工程活动的经济效益及其对生态、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下,人们的工程观念发生了变化,工程内部的系统综合和工程在社会大系统中综合的必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工程内涵不再是狭窄的科学与技术涵义,而是涵盖科学与技术以及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涵义,即“大工程观”。

“大工程观”作为一种新的工程理念乃至社会理念已在工程教育界显现。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也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改革才能适应大工程观的理念和现代工程活动的需要。

二、工程制图课程发展现状及问题缺陷

现代工程图学的发展始于其与计算机的结合。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机由主要任务为科学计算向众多方向拓展,图形处理功能是其中之一。最初,以计算机进行图形处理主要应用于工程设计中图样的绘制,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由线框三维造型发展到真实感图形显示,计算机图形学从三维处理扩展到四维甚至多维空间的科学领域。

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推动,工程图学不再是仅限于包含几何和投影理论以及有关工程理论与知识的基础性学科,而是发展成与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科学、智能和思维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而又相对独立的一门现代学科。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提出“到2000年前后工程技术人员强制抛掉图板、丁字尺,全部运用计算机绘图。”“甩图板”要求提出后,对工科院校制图教学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促使学校制图教学必须进行彻底的变革。然而,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学校的制图教学向学生施教的基本还是传统的工程图学内容,与计算机图学的发展相比,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为此,工程图学工作者作了种种教学改革的尝试。如何处理好传统内容与更新内容的关系,各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都在不断探索、实践。例如华中农业大学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工程图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多年工程图学的教学实践经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传统的工程图学课堂教学过程,提出了一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对策;北京工业大学提出了图学教学的新思路,强调图学教学中实践、创新的重要作用,将图学知识的学习和图学实践相结合,着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改革研究成果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对比的方式进行检验,取得了初步成效。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院校照搬苏联模式,将土建类各本科专业按产品划分成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道路工程、铁道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等若干个专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狭窄的专业模式已难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更难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土木工程人才的要求。因此,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进行了大范围的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土建类专业由多个狭窄的专业合并拓宽为土木工程专业,过去的“小土木”如今变成了“大土木”。教育部将一些二级学科专业调整为土木工程专业,有利于打破学生培养的行业壁垒,也有利于注重基础知识以及扩大学生知识面。工程制图课程体系虽然做了一些改革,但是对于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宽口径设置来说还是远远不足的,比如土木工程制图课程内容设置,不同的教材的侧重点不同,有的是偏重建筑工程,有的是重点介绍道路工程,有的是以铁道工程制图居多,这样的教材体系设置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行业性、口径狭窄的状态。再者,对于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我国的高校一般都是由制图教研室的老师承担的,由于教研室的改革滞后于专业设置的改革,那么承担制图课程的教师限于自身的专一知识结构,在讲授工程制图课程时其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对于自身专业是工程图学方向的教师讲授课程是往往偏重图学理论而忽视专业制图;对于自身专业是建筑工程或者道路工程的教师讲授课程是偏重某一专业制图而忽视了相关专业制图。而且,对于承担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老师,由于课程教学任务重,学生作业多的原因,在从事教学工程中很少参与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这样势必会影响专业制图部分的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

三、大工程观视野中的工程制图课程教育改革

以大工程观来看,21世纪的工程人才必须具备工程知识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工程人才要具备上述六种能力,必须按大工程观的理念进行终身学习,而高等工程教育则应该为这种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大工程观视野中,工程人才必需具备6种能力,而工程制图课程是学生进入高校后首先接触到的一门具有较强工程意识和实践性要求较高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工程制图课程,工程制图课程应该符合“大工程观”的要求,课程结构应该符合培养学生的6种能力的发展要求。其一,工程知识能力。对于工程制图课程来说,培养学生的工程知识能力,应该在课程讲解之前或者在绪论前言中,介绍课程的基本相关知识,比如建筑制图课程,应该简要介绍建筑工程、结构工程以及市政工程中工程制图的作用、工程制图在土木工程中所处的基础地位、土木工程制图在建筑艺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环境工程、建筑文化等方面重要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后续的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其二,工程设计能力。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工程设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而工程图样是工程设计的重要技术语言。针对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制图课程应该着重介绍工程图样的绘制及识读方法,结合工程设计必要的知识讲解工程图样在工程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其三,工程实施能力。这种能力具体到建设工程,就是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而施工阶段的行为一般都是以工程图样为基础的,工程制图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工程图样的设计和识读,针对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培养学生识读工程图样的能力是工程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这一工程中,可以结合建设工程构造、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技术等施工知识详细介绍工程图样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其四,价值判断能力。对于价值判断能力,工程制图虽然是一门工科技术课程,但是其和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审美文化也是密切相关的。对建设工程而言,建设工程经济是必须首要考虑的内容,工程

图样在建设工程整个价值工程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工程造价要以工程设计图样为基础;建设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也可以在工程图样中进行一定的表现;建设工程本身就是一项艺术,其建设艺术美可以通过工程设计图样进行充分表达。总而言之,工程制图课程应该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以工程图样为技术语言,构造价值判断能力培养的平台。其五,社会协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这两种能力不仅是大工程观视野中的工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也是我国工程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是符合当前“学习型”社会发展目标的。工程制图课程作为高校教育体制下的一门课程,其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必定符合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四、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操作性思路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既要面向大工程观,又要和专业设置改革相吻合,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内容设置

在传统制图教学中,画法几何中的图解内容比重较高,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使学生不仅感到制图是“头疼几何”产生畏难情绪,而且还认为制图课程与土木工程专业关系不大,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必要将传统教学中过多地强调空间思维训练,转变为空间思维和构形表达应用并重,将一部分与专业制图联系不紧密的图解内容压缩,在保留工程制图中常用工程图样讲授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土木工程领域中使用广泛或已形成系列化、部门标准化的典型工程图样,这样可以使学生一方面对自己的专业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对本专业的标准图的特征、功能和结构有全面的了解,拓宽了知识面,既有利于掌握正确制图方法,又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程设计。

(二)根据专业设置要求,调整专业制图部分内容,优化制图教研室功能

由于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道路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而且今后土木工程技术人才也应该具有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特点,有必要对工程制图课程中专业制图进行调整,增加不同专业制图的内容、介绍不同专业制图的特点和差异。对于不同专业制图中使用的规范和标准图应该详细介绍。但是也应该注意专业方向,比如建筑工程方向应该重点介绍建筑工程图样和标准,对于地下建筑、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制图标准和图样作为熟悉内容,重点介绍它们与建筑工程图样的差异。

根据专业制图教学内容,对工程制图教研室进行优化:取消专职的制图教师,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来教授制图课。这样,制图课教学更能贴近专业的发展,专业课对像制图这一类的基础课的要求也更明确,需要教那些内容,需要花多少时间考虑得也会更合理。对于兼职制图教师,应该是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可以教制图课。

(三)面向大工程观,拓展制图教学的外延,与其它课程交叉互融

在CAD/CAM技术、现代设计技术与设计管理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制图教学内容也应通过优化重组,与CAD、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构造、工程经济、工程管理等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合交叉,围绕工程设计开发过程这一主线,建立以二维、三维CAD为重点、并与手工绘图相结合的现代制图课程新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不再孤立地抄画图样或表达缺乏设计信息流的立体,而是在多学科的参与和组织下,使学生真正体验基于设计、施工、管理、经济的初步工程设计制图理念,极大挖掘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简述土木工程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土木工程和混凝土的概括

1.1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指利用各种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以及施工、保养、维护的一种技术型活动。土木工程包括三个基本属性,分别是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土木工程这门学科的内涵越来越广泛、种类越来越多、结构也渐趋复杂,是集勘查、设计和施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由于土木工程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和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土木工程建筑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等,因此,土木工程具有社会性。同时,由于土木工程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土木工程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1.2 混凝土

我们所说的混凝土通常是指通过胶凝材料把收集好的材料胶结在一起的用于工程建设的一种复合型材料的统称,混凝土又简称为砼。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是砂石,将砂石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经过搅拌而成型的水泥质混凝土。混凝土广泛应用与土木工程建筑中,是现代土木工程最主要的材料之一。混凝土的原料丰富,同时,混凝土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其价格也较为低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等优点。

2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2.1 水泥水化热原因

水泥在搅拌水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一定的热量,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由于混凝土的施工面积相对较大,混凝土结构的断面厚度比较厚,导致其表面系数相对较小,阻碍了水泥热量的散发而聚集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增加了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拉大了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的温度差,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

2.2 混凝土的自缩原因

2.2.1 水泥因素导致混凝土自缩

在混凝土结构中,水泥硬化的过程需要消耗混凝土水分最多为 20%,而混凝土内部剩余的 80%是被蒸发掉的。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具有一定的自缩值,当蒸发掉的水分超过了混凝土的自缩值,就会造成混凝土发生收缩,混凝土的自缩受其自缩值的影响。

2.2.2 外加剂导致混凝土自缩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采用高效减水剂加快混凝土的流动度是,会影响水泥的自缩值。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自身的自缩值并不会随着材料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干缩减水剂对混凝土的自缩值所产生的影响就相对较大,另外,向膨胀剂等都会对混凝土的自缩值带来一定的影响。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3.1 混凝土施工方案的设计原理

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设计中,一方面要进行合理适当的施工组织,另一方面,在混凝土的施工设计中要密切注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自缩性,降低混凝土裂缝的概率。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如图所示。在混凝土施工的设计中,要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就要加强混凝土的选材,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的 ZY 膨胀剂为基本材料,加强后浇带混凝土超长浇筑结构的连续性。

3.2 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3.2.1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要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①减少水泥的用量。由于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会释放一定的热量,然而由于受混泥土表面参数的影响,导致水泥的热量无法充分释放,聚集在混凝土内部,使得混凝土出现温度应力。要减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就可以从水泥含量方面考虑,减小水泥的用量,就可以相对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其他材料代替部分水泥,或者在加入一定量的高效减水剂等。同时还需要提高混凝土的搅拌技术,提高搅拌效果,保证混凝土内部的热量能够充分的释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泥市场出现一些大坝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低热水泥,这种水泥本身的热量比普通水泥低,因此,也可以选择低热水泥,从而降低水热现象而导致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②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深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一旦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发生了变化,就会影响混凝土的温度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浇筑尽量避免在夏天和高温情况下浇筑,尤其是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在夏天和高温天气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必须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对需要浇筑的混凝土采取合理的冷却措施,把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三是进行强制性降温。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减少和尽可能的避免混凝土问题的出现,对于由温度造成的混凝土问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强制性的降温措施进行降温,例如,可以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预先铺设好水管,再向水管中注入冷水,利用冷水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

3.2.2 降低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

降低地基的约束力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①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应力增加了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要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可以采取减少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来降低混凝土内部结构中的约束力。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上一部分的温度应力控制措施中,已经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除了要尽量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之外,可采用一定的保温措施,如暖棚法、覆盖法和蓄水法等,对混凝土的外部温度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以减小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从而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

②减小外部地基约束力。在混凝土的浇筑中,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过厚会导致地基产生约束力,要减低混凝土的厚度猜疑采用设置滑动层的方法,对滑动层进行设置,以减少外部约束力。

3.2.3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可以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

①掺合一定的添加剂。掺合添加剂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自缩值,在加入添加剂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混凝土外用添加剂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添加。

②添加增强材料。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添加适当的有机纤维、无机纤维或金属纤维等,这些纤维具有一定的抗拉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③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比例。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与混凝土材料的配比直接相关,普遍情况下,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要经过严密的计算和科学的技术手段获取。在混凝土生产前,要让技术人员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进行试验和验证,在多种配比方式中,选择最佳的配比方式,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由于混凝土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就必须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本文对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总之,要严格把关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才能减少混凝土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简述土木工程的内涵范文7

关键词:园林铺装;设计要素;色彩;环境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77-02

1 引言

铺地是指在场地中利用自然或人工的材料,为满足一定的场地功能,按照特定的方式,铺设于地表的地面形式。好的铺地既可以产生一定的美学效果,又可以烘托一定的场地氛围,满足人的需求,也可以和周围环境很好地融合,相得益彰。

2 铺地类型和要求

铺地有不同的类型,地面铺装按照铺装方式可分为:整体铺装,块料铺装和碎料铺装。铺地可选择的材料范围较为广泛,如天然石材、鹅卵石、粘土砖、混凝土、木材等,所以按照其使用的材料区分为:石材铺地、砖瓦铺地、木质铺地、现浇水泥混凝土铺地等等。

铺地的要求和本身所处的场地密切相关,受其使用对象及功能的限定而不尽相同,比如园林中的主干道,为满足通车或行人行走,要求地面平整、牢固、防滑、耐磨等。而且铺地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尤其是周围的其他造景元素,比如建筑、花木等,只有各种要素的协调才能共同满足场地特定的设计意图和使用功能。

3 园林铺地的功能

铺地的功能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概述,一个是物质层面上,另一个是精神层面上,总结起来它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前3点属于前者,而第4点属于后者。

(1)分隔空间并组织游览线路;

(2)承载交通和成为人们的活动休憩场所;

(3)成为造景元素,辅助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

(4)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形成特定的场地氛围。

4 铺地景观的设计要素

4.1尺度

不同的尺度能够营造不同的心理感受,较大尺度的铺装,能给人以气势恢宏,大气、壮观的感觉,如在皇家园林中的铺地,采用较大尺度的铺装以体现出恢弘、大气,并与周围建筑等环境特征相匹配。而在江南私家园林中,铺地多采用小尺度的铺装,以顺应其咫尺山林的氛围。

4.2 颜色

色彩都拥有自己的性格,不同的颜色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合理利用色彩给人的心理暗示,是铺地创造合适氛围的重要手段。色彩的个性鲜明,比如暖色调兴奋、热烈,冷色调优雅明快,明朗的色调使人心情愉悦,而灰暗的色调更凸显宁静稳重。关键还是要结合场地的环境及其所需营造的氛围合理的选择铺装色彩,使其和环境得到统一或是满足特定的设计目的。除此之外,有时特定的颜色还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不同的地理环境可能早就不同的色彩表现,对色彩的地域性表现有深刻的把握也许能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景观。

4.3质感

铺装素材表面的质感对人的心理有较强的诱发作用,天然的石材形式相对粗狂,能给人原始而自然的感觉,表面光洁的地砖,更显精致,给人更现代更华丽的感觉。并且通过不同类型质感素材间的相互组合,也会营造出更加生动的效果。

4.4构形

铺装的构形是由铺装素材本身的造型和通过素材间的组合形成的,不同的构形可以满足不同的设计目的,比如直线型突出方向性,起到视线引导的作用,而向心性的构形布置又能够构成视觉中心,还有一些特殊的铺装构形,还能让人产生联想,通过人的想象丰富场地的内涵,达到设计意图等。

综上,这几个设计要素各有区别,但是在设计中他们是无法分离的,往往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综合作用,才能创造出合适的铺地景观,共同指导场地铺地的营建。

5 现代园林铺地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5.1 园林铺装应与环境协调融合

不论是铺装地面面积的大小还是所使用的铺装材料的尺度都应该与特定的场地相协调,在色彩质感上,也应该与场地所希望表达的场地氛围一致。如果铺装做得比例失调,色彩的错误使用,都会给身处场地中的人传达错误的信息,严重影响整体场地所希望表达的设计意图。比如铺装与建筑体态风格等的协调,能够使他们形成一定的整体格调,与周围植物的有机融合等,将会使场地更加宜人,使用者使用起来更舒适。如杜甫草堂中的铺地尺度材料选择上都与巴蜀园林及建筑的风格相协调,简单而古朴,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5.2挖掘园林铺地的内涵

园林铺地要赋予一定的内涵,就必须在设计构思中进行立意,通过一定的造型、图案和空间组合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巧妙的表现出来。有一定内涵的铺地往往能使人津津乐道,产生较好的景观效果或者烘托一定的氛围。在中国古代的铺地也注重铺地内涵的表达,如私家园林中的花街铺地等。明代计成所写的《园冶》,也对铺地有生动描述:“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或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层楼出步,就花梢琢拟秦台……”。在现代园林中同样应该通过各种铺装要素的组合以注重其内涵,在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文脉,融入当地的文化,才能做出具有内涵的铺地。比如在成都浣花溪公园中的铺地,大多与诗歌文化相结合,表达一定的内涵和营造了一定的趣味空间。

5.3 生态铺装材料的使用

通过生态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目前在一些园路和停车场等地方,采用了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如嵌草铺转等,这种方式使雨水还原地下,改善植物和土壤条件,涵养水源。还比如在一些偏僻的路径使用树皮木屑等废弃材料铺设小径,既节约又保护环境,并且可以营造一定的野趣,形成特定的景观效果。还有一些生态型的铺装材料如塑木复合材料等,但是对一些引进的生态材料的运用中要注意成本的考虑,并结合本地现有材料的考虑,不要因盲目追求生态而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5.4施工质量必须把关

在铺地中很重要的一关就是施工,但是现代铺地中有很大的问题就是由于施工质量而引起的。不合格的施工质量,使铺地在投入使用后的不久一段时间内就出现了问题,如面材的松动等,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要是遇到下雨天,人们踩到上面,往往溅出一身的泥水,非常不人性化。而且尤其在一些较窄园林处,人们为了避开松动的铺地,往往选择走旁边的草坪中踏过,这样又对植物造成一定的伤害,对整个场地的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施工质量上应该严格把关,并且管理人员应当就质量出现问题的铺地及时更换和修复,避免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发生,降低可能产生的损失等。

6 结语

要做好铺装的设计,研究的范围很广,包括艺术、材料、结构、必要的设计方法以及使用者的行为心理等,只有充分把握了这几个方面,才有可能做出合适的园林铺装。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各个设计要素,包括尺度、颜色、质感和构形的综合考虑,挖掘场地的文脉等,设计出与环境协调的具有一定内涵的铺装,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性,在施工中严格要求质量,最终达到良好的铺装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明.城市园林:园林设计类型与方法[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鲍诗度等.铺装景观细部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简述土木工程的内涵范文8

是对一段历史的尊重

茅盾在论述历史题材作品的创编原则时说:“作家是以历史家身份做科学的历史工作,他要严格地探索历史真实。此后,他又必须转变其历史家的身份为艺术家,在自己所探索的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构思。”①也就是说一个作家要写好历史剧,首先要做史学家,然后才做艺术家。编创者只有尊重历史规律,把握历史本质,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有机结合,才能进行完整的艺术构思,再通过艺术手段发掘和再现鲜活的历史内容和故事。因此追求历史真实,尊重历史事实,做足历史功课,是写好历史剧的前提。

制作人蒋晓荣说:“《木府风云》与以往历史题材电视剧不同,摒弃‘戏说’套路,以一段真实历史为蓝本,加入扣人心弦的动人情节,使其在具有观赏性的同时,又弘扬了民族大团结的主旋律精神。”②导演于荣光也说,“在《木府风云》开拍之前,我们就做足了准备工作。通过走访当地民居,查阅历史文献,最大程度地将当时的丽江古城乃至整个纳西民族的风土人情还原给观众。但我们的最终目的并非如此,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讲述一段家族恩怨,表现一种家国情怀。”③足见《木府风云》的创作初衷和过程,都非常重视忠于历史真实,注重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

《木府风云》是对木氏土司家族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据史料记载,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一共因袭相传二十二代。公元1382年,丽江纳西族土司“率众归顺”,向朝廷举人臣之礼,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从汉姓名字。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描述丽江古城中的木氏宫邸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或许在不熟悉的外人看来,“木府”只是一座府院,可在丽江纳西族人眼里,木府却记载了一个民族的辉煌历史,是纳西人为自己祖先自豪骄傲的象征。因此,“一座木府,半部民族史”,木府内的风云变幻能从侧面反映出纳西族的民族发展史。电视剧《木府风云》正是将这段历史搬上了荧屏。

《木府风云》对纳西族民族风情也有真实写照。作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杰出代表,云南纳西族的民族风情和木府文化尤为耀眼,震撼人心。从还原和再现民族风貌的目的出发,《木府风云》不仅是一部讲述少数民族发展历史的古装正剧,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纳西民族风情画,画里有雪山古城、木府宅邸;有好礼守义、淳朴善良的纳西族人;有欢快的火把节、雄浑的鼓点声、婉转的纳西民歌、凄美的殉情谷……林林总总,多姿多色,令人应接不暇、悦目赏心。

较之之前一些不仅在历史时序上颠三倒四,“戏说”离谱,还在内容上张冠李戴、胡编滥造,缺乏历史剧应该具备的真实感和严肃性的古装戏,这部作品以真实的木府兴衰史为基础,交织着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贯穿着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写出了纳西族人民开放亲和、善良敦厚和勇敢善战的民族性格和站在今人立场上对那段历史的透析和反思,具有值得借鉴的史学品味和美学风范。

是对一段历史的反思

一部优秀的历史剧创作,不是简单地照搬一段真实的历史,而是历史精神的艺术呈现,是一次历史真相向艺术真实的飞跃和提升。《木府风云》在叙述主线、情节设置、人物创造、戏剧情境等方面,既体现了主创人员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娴熟的艺术技巧,也融进了其对所要表现的历史内涵的认知和感悟,注入了他们的审美理想。

《木府风云》摒弃了一般家族剧、宫廷剧的或争权夺利、血雨腥风,或争风吃醋、虚情滥爱来构筑情节,把叙事的注意力集中在木府兴衰及其成因上,围绕着战争与和平、文化交融与民族团结等叙事内容构筑情节主线;在戏剧冲突的设置上,处处充满着战与和、爱与恨、善与恶的冲突和思辨;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精心塑造了以善良慈悲为怀的阿勒邱和宽厚仁义的木增土司,通过阿勒邱的以德报怨、化敌为友,从而而使木府上下走向和谐;通过木增对各族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而使木府文化走向繁荣,表达了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充满了历史智慧的积淀。

中国人爱好和平,但是并不畏惧战争。深入剧情,我们会看到,情节的设置处处呈现出有关战与和的思考。木府纳西族人热爱家园、骁勇善战,每当外族入侵,他们都浴血奋战。木府土司木旺就身先士卒,牺牲在御敌最前线。他们不畏惧战争,但是反对兄弟相残、生灵涂炭的内战,所以在以西和为首的邪恶势力试图挑起内战,遭到木府从上而下的强烈抵制。继位土司木青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发生而选择了自焚;木隆虽然深受蒙蔽、生性好斗,却始终没有向自己的侄儿木增动手;罗氏宁多谋善断,虽然会为木府私利对阿勒邱痛下杀手,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则坚决以大局为重,制止木增为深爱的女人阿勒邱发动战争;阿勒邱更是只身远赴永宁,以勇敢和机智,真正化解了因兄弟失和而随时会引起的战争危机。因为他们都深明大义,明白骨肉相残的战争,只能让百姓流离失所,给丽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围绕阿勒邱所设置的人物关系,则处处表现出善与恶的对比和思辨。在阿勒邱与西和的冲突中,阿勒邱虽然背负着家族复仇的重任,但是她性格中的善良和聪慧,终于让她放下家族恩怨,摆脱毁灭木府的狭隘家族观念,走向保护木府进而保护丽江的民族大义;西和则充满了邪恶与仇恨,从企图毁灭木府的疯狂行为开始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侍女阿照阴险残忍和阿勒邱的仁爱坦荡,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阿勒邱以德报怨的胸怀与德行,终于化解仇恨,化敌为友,其中的大智大爱,让人感到震撼和感动。

纳西族与汉族文化融合的历史思考也在《木府风云》中有所体现。木府长子木青热爱汉族文化、渴望和平、崇尚文治,其子木增土司更是在徐霞客的启发下,拥有“海纳百川的文化才是兴盛的真正根基”的胸怀,吸收中原文化、藏文化,使纳西文化在多种文化的浸润下得以发展繁荣。《明史·云南土司传》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历史证明,木府历代土司对儒家文化的崇敬使他们在文化上同中原文化保持着难能可贵的一致,而这种一致性使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获益匪浅。文化的交融,民族的团结,是推动民族繁荣、历史进步的力量。这种从真实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总结又通过木青、木增等艺术形象表现的智慧和见识,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深思。

是对一段历史的诗化

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是电视剧的核心和精髓,是电视剧吸引人、感染人、震撼人的力量所在。电视剧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产品、艺术作品。一部好的电视剧的制作成功,取决于编创者精神视野的开阔和艺术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者美学理想、审美品位和艺术技巧的综合应用和娴熟表达。就目前的历史剧创作而言,它的创新困境主要在于,忠于历史的正剧,易于流于枯燥无味的叙述和说教而影响观赏性;而不拘泥于史实的创新,又常常因为追求收视率的过分“戏说”和“娱乐”而带来文化品位的下降。因此,在思想性和观赏性之间找到巧妙的平衡点,是创作的关键和难点。《木府风云》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作品在真实的历史基础上,寻求诗意的表达,将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深沉的美学内蕴相结合,使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文化内蕴和诗学品位。

《木府风云》深受观众喜爱又不失文化品位,得益于对于这段历史的诗化叙述和艺术演绎。这其中,感人的故事和可信的人物是诗化叙述的关键。因为有了曲折的故事、鲜活的人物,才能让观众融进故事情节,从而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获得精神愉悦和心灵启迪。《木府风云》的故事曲折跌宕,惊心动魄。具体来说,它的线索繁多却井然有序,叙述看似中断又柳暗花明;草蛇灰线而伏笔千里,悬念迭出又一波三折,尤其是对叙述节奏的把握,张弛有度又扣人心弦。剧中的人物形象也多姿多色,精彩出众。其塑造人物最鲜明的特色是相互比照,彰显个性。同为兄弟,木青宽厚仁爱,木隆逞强好斗;同为木氏子孙,木增温文尔雅,木坤英武勇猛;同为侍女,阿照阴险贪婪,阿勒邱善良大度;同为侍从,巴图绝对服从、忠心不二,高玉龙忠勇可嘉、是非明辨;同为夫妻,木旺威严有加、正派耿直,罗氏宁深谋远虑、擅长权术。即使是对反面人物比如西和的描写,也绝不脸谱化,而是极力挖掘出其隐藏于心的扭曲和疯狂;即便是出场不多的次要人物如木增前妻阿室于、侍女阿颜、山匪阿虎、金矿头领木罗等,也绝不简单化处理,而是极力刻画出其性格的鲜明色彩。《木府风云》的诗化特征,还表现在对于这段历史的叙述充满了激情。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中,借助真实的历史和艺术化的人物和事件,抒写了一种足以跨越时空并能感动当代的精神情感。而美丽的丽江风光、独特的民族习俗、优美的纳西民歌更为这部剧作增添了诗味特征,增加了观赏性和艺术性。

简述土木工程的内涵范文9

关键词:高速铁路;涵洞工程;施工方法;基坑防水;台背回填

中图分类号:U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7-

1 涵洞工程概述

新建铁路天津至秦皇岛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年客运输送能力8000万人。客运专线II标段二分部的DK88+915.93~DK89+991.89段为软土地基路堤区段,路堤上采用了II型无砟轨道,其区间段设有三座涵洞,分部是DK89+134.00框构小桥、DK89+404.00框架箱涵以及DK89+727.60框构中桥。其中DK89+134.00框构小桥位于R=9000m曲线及i=0.6‰坡道上,津秦正线线路法线与框构轴线夹角θ=33.32°,基坑实际开挖深度超过6.0m,最大开挖深度达到6.5m,为三个涵洞中夹角最大,开挖深度最深,施工难度最高的涵洞。本文以DK89+134.00框构小桥施工为范例,结合其它两个涵洞施工的共性特点进行总结。

2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砼浇筑(分两次1~7.78m进行)底板和墙身C45砼浇筑(分两次1~7.78m进行)八字墙施工边墙施工帽石C30砼浇筑回填路面检验验收。

3 施工方法

3.1 基坑开挖

相比于普通的承台基坑开挖施工,DK89+134.00框构小桥复杂的平面形状、高低不一的基底标高、较大的开挖深度和广度以及流塑性强的土质(涵址处原为一排水主沟渠),都对其基坑支护开挖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面对DK89+134.00框构小桥苛刻的基坑开挖施工环境,大桥局二分部技术管理人员根据以往承台、涵洞基坑支护经验,深入现场调查研究,结合DK89+134.00框构小桥自身实际,提出了钢板桩+型钢双层支护、平面分区分层分级开挖的施工方法,成功解决了基坑支护开挖施工坑壁稳定的问题。

支护开挖方法概述如下:

3.1.1 支护。框构小桥全桥结构轮廓线15cm处整体插打拉森IV型钢板桩支护,对于开挖深度达5.5m的挡墙区域采用长为12m的钢板桩,对于开挖深度为4.0m的桥身主体区域采用长为9.0m的钢板桩,钢板桩保证锁口闭合。

3.1.2 支护加固。在钢板桩约3.0m放坡开挖处再插打一排型钢支护,在型钢与内侧的钢板桩支护之间拉设钢丝,使两排支护整体受力。

3.1.3 分区分层分级开挖。依据DK89+134框构小桥的结构特点,将开挖区域分为四个挡墙和一个主体共五大块,先整体分层向下开挖三层,每层开挖深度0.70m,开挖过程中将外露的PHC管桩桩头及时截除,再依据开挖分区进行分级开挖,每级高1.0m、宽5.0m,每级界线处均采用长为9.0m的I32a进行支护,同时将外露的PHC管桩桩头及时截除。

3.1.4 放坡开挖。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再在钢板桩支护进行放坡开挖,及时截除外露桩头至设计标高,并对PHC管桩桩头进行混凝土封堵。采用挖掘机开挖放坡,基础开挖底宽为涵洞混凝土基础宽度两边各加1m,用于施工作业空间。

3.1.5 基底处理。按设计要求基地垫层铺设0.5m,并让实验室对基底进行承载力试验确认其满足设计要求。

3.2 涵体施工

3.2.1 测量。基底验槽合格后,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样出涵洞中心轴线、边线,及挡墙基

础线。

3.2.2 钢筋工程。

(1)涵洞施工所用钢筋原材原材料进场后,首先检验进场材料的等级、规格和产品外观,检查无误后再检验其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单,无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单的应不予验收。进场材料验收合格后,按材料的不同种类、型号、规格、等级及生产厂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并设立识别标志,材料宜堆存在仓库(棚)内,钢筋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以防淋雨锈蚀和其他污染,影响钢筋质量。

(2)钢筋进场时,本部试验人员和现场监理共同对钢筋按规范要求和频率抽取钢筋样品,进行力学试验,并同时应进行见证试验。钢筋试样的力学性能达到规范要求时方可使用,否则应清除出场,严禁使用。

(3)钢筋加工在平台上进行,加工成型的材料按有关规定要求摆放、保护。钢筋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牌号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4)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根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焊缝须达到饱满,焊完后焊渣敲除干净。

(5)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焊接接头,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不能大于总截面面积的50%。

(6)钢筋绑扎时,现场需有控制设备,保证钢筋绑扎间距符合规范要求。

3.2.3 模板工程。

(1)顶板模板采用2㎝厚竹胶板,模板采用加条木骨肋。肋木采用10×10cm方木做横向肋骨,横向肋骨间距为50cm,纵向设置三层肋骨,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外面支撑采用钢管支架搭设斜撑支护。

(2)模板接缝采用泡沫条塞填密实,并用腻子刮平,在模板安装前要把模板表面的附着物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

(3)调整好模板后,重新进行中线和尺寸复核,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2.4 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施工前认真检查模板内存有的杂物,并清理干净。

(2)混凝土由混凝土工厂生产供应,当混凝土到现场时,检查其坍落度、均匀性等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振捣应充分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现象为止。

(3)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振捣应充分密实为止,做到快插慢拔。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现象为止。

(4)涵洞洞身采用分段一次浇灌成形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涵身混凝土时,按工程施工进度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力下到涵身内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不大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并且不能形成明显的施工冷缝。

(5)混凝土基础浇筑时,至少做三组混凝土试块。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钢筋、模板的安装。

(6)混凝土初凝后,用土工布覆盖,并将其洒水湿润,保持养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达到终凝时间时,就要对其覆盖土工布进行浇水保湿养护,养护用水在满足要求的基础上按就近取材为原则。

3.2.5 沉降缝。按设计位置设置,做到两端竖直、平整,上下贯通,沉降缝的填塞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3 防水

3.3.1 在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后,在涵洞主体涂刷基层处理剂,用M10水泥砂浆填塞紧密。

3.3.2 涵洞伸缩缝处防水处理:伸缩缝处在墙体的内侧,用M10的水泥砂浆填塞,墙体的外侧用沥青浸制的麻絮填塞,麻絮要嵌入墙体内2cm。麻絮填塞完成以后,外贴一层沥青浸制的麻布一层。麻絮填塞范围与麻布防水范围为涵洞单条伸缩缝的整长。

3.3.3 涵洞整体防水:涵洞整体防水自顶板顶面至顶板底面以下20cm,两侧边墙外面涂热石棉沥青两层。

3.4 台背回填

涵身混凝土模板拆模后,先清除基坑内的碎木屑、垃圾及表面虚土。基底先洒水润湿,再用小型冲击式夯实机夯实。然后分层回填,压实机械用小型冲击式夯实机时,每层松铺厚度为15cm,分层压实度须达到96%以上。涵洞台背回填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5cm,每侧宽度不小于2倍孔径长度。涵洞两侧对称夯填,涵顶填土厚度大于1m时,方可允许施工机械通过,防止混凝土出现开裂等人为破坏。

4 结论与建议

(1)涵洞施工放样后,结合实地对涵洞的功能进行确认,对于过水涵洞要实测进出口原地面标高,与设计涵洞进出口标高进行比较,确保流水顺畅,对于交通涵,确保涵洞与既有道路中心要一致。

(2)基础开挖较深时(≥2m),要考虑基坑的放坡,必要时进行支护。开挖过程中,基坑有水的,要设置积水坑及时将渗水排除。基坑开挖后及时进行基底承载力的检查,并及时请设计院现场地质代表和现场监理确认,合格后尽快进入下一工序;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现场与设计不符的应及时通知技术人员并做好记录,根据具体情况按变更程序处理。

(3)基础与涵身必须按设计分段长度设置沉降缝,并按要求进行填充物的填塞,沉降缝勾缝采用平凹缝,为确保沉降缝的位置准确,跨度≥3m的涵洞分节间隔浇注砼,涵洞的沉降缝必须垂直于结构中线。

(4)框架涵分底板、墙身顶板两次浇筑完成,施工时注意钢筋搭接焊质量;砼浇筑时,要注意保护钢筋,钢筋骨架发生位移及变形,及时纠正;施工缝要凿毛清理干净。

(5)框架涵身浇筑时,要水平分层对称施工,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防止对内模造成偏压;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振捣作业,杜绝漏捣、过捣情况发生。

(6)拆模后的砼要安排专人根据天气情况采取覆盖保湿养护方式进行养护。

(7)防水层要铺设平整、顺畅,沥青涂刷饱满、均匀。进行涵背过渡段填筑时,按照涵路过度段填料要求施工,施工时要注意保护防水层。

(8)基坑和涵背填筑级配碎石,施工时划线分层对称进行夯填,涵身两侧2m范围内的填筑不得用大型机械施工,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填筑过程中及时进行试验检测,确保填筑压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