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互联网银行发展集锦9篇

时间:2023-07-06 16:28:14

互联网银行发展

互联网银行发展范文1

(1.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区分行营业部明园支行,新疆乌鲁木齐830091;2.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区分行营业部黄河路支行,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以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以及大数据等的新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异军突起。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银行的影响不可小觑,文章具体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与发展,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银行的影响,并为传统金融银行转型发展等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银行;转型发展;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0.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就是指依托利用云计算,支付,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的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金融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与传统的金融银行的融资模式不同,互联网金融是采用直接融资的模式,其优势在于信息量大、交易成本更低。

互联网金融能够发展如此迅速,首先是基于各种高效便捷的搜索引擎和云存储、云计算等强大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硬件设备尤其是移动终端的普及。其次,《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数量众多的网民已经形成了通过网络购物等消费习惯。最后,传统金融银行以及非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尝试通过互联网来发展潜在客户,因此这些金融机构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巨大。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发展成为必然,而传统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也是其因时而变,因需而变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存在,第一种是传统金融业务的在线化形式,其主要是传统银行为适应社会网络化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不仅使传统银行的运营成本降低,也让客户体验感有所提高,更为客户带来便利;第二个是全新的金融形式,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将货币电子形式,以一个全新的模式呈现出来,第三个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是典型的P2P模型,它实现两台电脑之间跨越时空在互联网上进行对等交互。

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银行的影响

近年来,以网络金融产品销售,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呈现出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我国已有第三方支付机构近270家,P2P网络借贷平台1400多家,这些市场份额的快速占领已经对传统商业银行现有的营销理念和经营模式造成严重的影响。

2.1互联网金融削弱了传统金融银行等机构的地位

在今年两会上,“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不断融合,加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目前的金融生态。移动支付、微信支付等移动金融也在重构着电子银行的发展格局。总之,以往的经济市场中信息的不对等逐渐降低,传统金融银行的信息中介功能,资金中介功能也逐渐被取代或削弱。

2.2互联网金融冲击了传统金融银行的营销理念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已经冲击到了传统金融银行的营销理念。以支付宝、微信钱包等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使客户的价值诉求发生转变,客户更关注金融机构的办事效率与成本,如今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中,客户更希望得到个性化的服务。从传统金融银行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来看,其经济收入方面主要还是来自利差收入以及中间业务收入。

2.3互联网金融冲击了传统金融银行的经营模式

从经营模式上来说,互联网金融冲破了传统金融银行对资金支付的垄断局面。2014年,央行进一步加大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当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在风控与安全保障,技术规范等方面,已具有了银行级的风控与安全保障力。互联网金融的经营业务范围如信用卡还款、转账等金融业务,资金的支付转移已能够绕开传统的银行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就能够进行交易。可以说,银行的资金支付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传统金融银行的信贷供给模式也因互联网金融的到来而发生改变。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资金供需双方借助互联网平台就能够以高效率,低成本完成资金的借贷,网络借贷的方式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更加愿意选择互联网金融。

3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的传统银行发展建议

3.1积极转变传统金融银行的发展理念

目前建设银行已初步构建起了较完备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运营体系,包括电商平台、即时通信平台和直销银行平台“三大平台”,支付产品、融资产品和投资理财产品“三大产品线”,以及高效协同、无缝对接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传统银行区别于其他纯“线上”互联网企业的最大优势便是布局于全国的实体网点。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银行的冲击,传统银行应从顶层设计上重新对银行如何转型发展进行全面定位。充分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将先进的互联网络技术与传统银行相关业务结合,使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挑战转变为传统银行的新机遇和新发展。

3.2重塑自有品牌,调整传统金融银行的经营策略

对于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传统金融银行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计划。通过SWOT(优势、弱势、机会、威胁)分析,充分结合银行自身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转型发展战略调整。银行对已经推出的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功能的网络金融服务进行品牌维护或重塑,增强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同时,还要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将银行自身开发的金融产品与电子商务平台相结合,二者互联互通,达到双赢。当然,互联网金融依托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性等不确定因素必须要谨慎对待,风险防控也需加强。

3.3紧跟移动支付大流,拓宽传统金融银行业务渠道

2014年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主要呈现出普及化、全球化、移动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传统银行首先要增强手机银行等移动金融终端建设,丰富其功能,与同行加强合作,共建流畅的线上线下无缝链接的一体化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线上为客户推送优惠信息和特惠商户,线下银行网点对合作商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使客户、合作商户和银行进行有效互动。同时,还要实施移动优先策略,及时加入移动支付大流,拓宽潜在的移动互联网上的新的支付渠道和新入口。当然,客户至上是银行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银行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拓宽互联网金融业务渠道,利用政府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已有的金融服务,竭力提升客户的体验度和满意度,打造出一流的银行金融服务。

3.4积极探索“大数据”战略与银行转型升级相结合

传统商业银行的“大数据”战略即以互联网金融思维为导向,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手段,构建信息化银行,全面整合银行内部与外部的大数据,以实现新时代下的银行转型。传统金融银行的转型升级是“新常态”经济背景下金融改革的现实需求,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性刺激所致。在互联网金融思维深入人心的今天,其既为传统金融银行的发展带来挑战和冲击,也为传统金融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据IDC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1.8ZB。而根据AiteGroup的数据显示,2014年仅全球数据管理费或将增加至17.1亿美元。可见,数据增量的迅猛。在当今“无信息不社会”的时代,数据的挖掘分析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影响深刻。大数据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思维和技术基础,为银行转型升级开拓了新路径,同时,运用大数据思维可以为传统商业银行提供全新的沟通渠道和营销手段,形成新兴金融业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而对数据的抓取与分析处理能力也逐渐成为传统商业银行竞争的关键,比如传统商业银行可利用“大数据”,挖掘消费者的有效信息,准确进行银行业务拓展,对市场精准定位,推动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

因此,在“开放,共享,平等”的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进行大数据战略与传统银行转型升级相结合,既有利于提高传统银行转型升级的速度与效率,又能促进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降磊.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2]牛锡明.互联网金融带给未来银行业的机遇[J].中国产业,2013(03):26-27.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互联网银行发展范文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科技在金融业的应用从经营理念、服务方式、组织形式、服务内容等各个方面冲击传统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虚拟化程度日益提高,呈现三大趋势:单一物理网点营销渠道向多渠道营销策略转变,非金融企业与金融机构服务领域界限日益模糊,银行服务半径从金融服务延展到非金融服务。

过去二十年里,商业银行主动拥抱了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变化,正是这种创造性的适应能力,金融电子化进程赋予商业银行全新的生命力和想象空间。信息科技应用推动商业银行营销渠道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传统的物理网点、自助银行(包括ATM、POS机等)、电话银行、企业银行、家庭银行等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也即是代表“传统经济”的“水泥”模式升级阶段。第二阶段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与传统物理网点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水泥+鼠标”阶段。网上银行所具有的24×7全天候服务、在线操作、自助服务等功能,具有省钱、省时、省力等优点,这些是实体网点无法比拟的。第三阶段是以移动支付、互联网与传统物理网点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水泥+鼠标+拇指”阶段,电子银行发展进入移动金融时代。

互联网金融时代

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机遇

传统金融服务借助互联网大幅降低了顾客时间和费用成本,降低实体店服务数量进而降低运营成本。而贷款和电商结合,实现了互联网供应链融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度融合和在线控制的实现使贷款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这是一个重要观点,但要成立,必须是在一个完全网络社会,人们离开网络即无法生存,网络完全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状态。

互联网金融为改善客户服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小微企业贷款和消费贷款方面。互联网普及和网上金融消费习惯形成奠定了客户群体基础,而搜索引擎、数据挖掘及云计算等发展能将社交网络、传递和共享的广泛、全面、冗余的个人或机构信息筛选、再加工及组织形成针对性、标准性、动态连续的金融信息,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互联网银行和大数据技术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相关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突破地理距离限制,实现小微企业网络社区化,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熟人社会”,通过捕捉及整合相关人际关系信息,并进行合理分类,使得小微客户信用行为透明度大大提高。互联网收集和监控的是第一手真实信息,做的是“场景性评审”;而银行传统的线下审核只能靠客户经理搜寻各种第三方资料,做的是“转述性评审”。第一手信息比第三方资料更可靠和准确。在信息充分收集的情况下,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将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状态。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

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主要竞争对手不仅在战略上高度重视,而且在机制构建、人员配备、资源投入和产品创新等各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各行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便捷性、安全程度和成本效益的微小差别,都可能导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新的市场参与者不断加入,市场面临重新瓜分。近年来,支付领域的创新和市场参与者日益增多,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市场快速发展,凭借其超脱于银行的中介地位,加快了在支付结算、账户储值、财务管理甚至是资金融通等各领域的拓展,对电子银行业务和市场形成了更大的竞争和冲击。2013年6月,阿里巴巴“余额宝”,两个月吸纳资金250亿元。7月,新浪网“微银行”;8月,微信5.0版与“财付通”打通。类似“余额宝”等新兴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对银行等传统的理财渠道形成了直接冲击。

新技术带来新的消费方式和新的生活模式,对电子银行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随着Web2.0、云计算、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客户的行为和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这对电子银行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风险的挑战。银行在大数据时代,面临传统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竞争,还面临互联网企业的竞争。面对竞争和大趋势,墨守成规是最大风险。但是急于求成,也面临翻车的风险。在创新过程中,如果人才、机制和管理跟不上更容易出现风险。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还面临新的风险,比如IT风险、客户隐私保护风险,防范这些新的风险需要新的管理手段。

互联网金融时代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

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给银行带来的不仅仅是交易渠道的变化,结合网络的新环境,它带来的是对传统银行竞争模式的考验,以及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机遇。

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我国电子银行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逐步形成互联网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以及银行卡及自助银行等比较完备的电子银行体系,综合各家商业银行发展策略,除了上述国外银行的发展策略外,还可归纳出如下几点:

向全方位金融服务转型。目前,国内银行业正在调整电子银行的渠道定位,从简单的交易替代、产品交付开始向营销新媒体和销售新渠道转型,并推动“智能网点”的发展。而这种转型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电子银行渠道建设、产品研发、客户营销、运营服务体系、经营管理模式的内在变革。

持续的产品创新。目前银行业普遍在加快电子银行产品创新,在智能手机客户端和移动支付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探索与第三方伙伴合作,开展与电子商务产业链的融合和交叉渗透,以防止在竞争中被边缘化。

进军电商平台。“银行系电商”正在兴起,这既是银行对金融技术脱媒的一种应对,又是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探索,在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及企业需求的前提下,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服务,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平台,将银行线上业务与客户的线下消费以及实体商户三者紧密结合,建立互利多赢的电子商圈营销体系。

互联网金融时代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策略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独特优势,对传统银行业将构成无形的压力。这就像传统零售百货一样,面对电子商务的挑战,销售增长的步伐已经停滞甚至后退,应对挑战的生存之道,除了积极拥抱、迅速转型以改变固有商业模式外,别无他途。互联网企业正携带着数据及电子商务优势,深入支付结算和信贷这两项银行核心业务。传统银行业在经营模式转型过程中,当然要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强大力量,既要抓住历史机遇,又要把握好风险管控。

(一)改进服务方式,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平台

目前各家银行都提供查询、转账、支付、缴费、工资等基础金融服务,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个性化特点不鲜明,任何一家银行都无法确立领先优势。随着社会对电子银行认识的日益提高,加上互联网企业的引导,潜在的网络化金融需求纷纷涌现出来,如网络贷款、现金管理、电子商业票据、网络金融社区、在线理财等。互联网金融要求商业银行尊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且在运作模式上更强调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的深度整合,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上都需要深层次变革。商业银行必须充分挖掘金融服务,将电子银行从“交易主渠道”上升到专业化、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信息、资金、产品服务手段。

(二)转变服务理念,搭建开放式金融平台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单个行业无法为整个互联网产业链提供全部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要增强客户黏性,就要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一方面,要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和业务联盟,聚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企业等多方资源,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另一方面,要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通全流程的业务链条,为客户提供资金流、信息流服务以及全场景金融解决方案,建立合作共赢、互补发展的共生关系。

(三)走出行业藩篱,推动电商平台建设

在电子商务交易浪潮中,银行处在支付结算的最末端,与消费者的沟通仅限于在消费者付款的时候,银行最需要的客户交易信息以及中间产生的结算均被第三方支付平台屏蔽,尤其是快捷支付的推出,使得银行更加远离交易核心,银行作为支付中介的传统关键角色正在弱化。在大数据时代,谁能掌握数据谁就能抢占制高点。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要大展拳脚,必须掌握数据通道来源。对已经形成的趋势和优势,电商们决不会拱手相让。银行业只有走出行业藩篱,主动加强与第三方支付中介的合作,或打造自己可掌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深度挖掘大数据,掌握信息流,才能巩固客户基础,保证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

互联网金融时代

统筹兼顾推动电子银行发展

(一)在推动电子银行发展的同时,要兼顾物理网点建设。物理网点建设仍有其不可替代性,银行卡、风控等业务,对物理网点的依赖度较高。在推动电子银行标准化服务的同时,要兼顾传统服务方式的优化。从国外银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巨大财富效益的高净值人群仍然需要以网点资源和人工专员为依托的服务。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为:在信息化基础上实现大众标准化产品的规模化增长和在高净值客户平台上的个性化、定制化增长。标准化的模块式服务和专家(管家)式的高价值服务将相得益彰。

互联网银行发展范文3

提起互联网金融,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很可能就是余额宝,这支在2013年6月问世就赚足眼球的货币型基金引领了我国互联网碎片化理财新趋势,引发了互联网基金理财热,前所未有地加速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传统金融行业不同,互联网理财具有便捷性、灵活性以及比活期存款高收益等特点,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大批用户。余额宝只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例如P2P网络贷款模式、众筹模式等都引发了的大量争议,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制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2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处于野蛮发展状态,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像传统商业银行受资本充足率限制、受存款准备金约束等。互联网金融也正是利用这一契机得到快速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分流商业银行的存款、冲击银行的贷款业务、挤压银行中间业务和抢夺银行客户源等。总结起来,笔者认为就是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在互联网背景下正在逐步弱化。在经典经济学理论中,无摩擦的有效资本市场可以最优配置经济资源,这时候的交易是没有成本的,金融中介也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金融中介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可以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以及缓解资金融通时的信息不对称。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降低了信息采集难度,也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替代银行等传统金融中介。

首先,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大规模的客户入口、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以及高效的资金处理方式等优势,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渠道和产品代销渠道造成冲击,形成渠道脱媒。比如天弘基金和阿里巴巴合作的余额宝的销售渠道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根据天弘基金披露的信息,这个产品自2013年6月上线以来,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截至2014年6月30日,余额宝募集资金规模达到5741.60亿元人民币,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稳居全球第四大货币基金,用户数量超过了1亿人。而处于线下行业领先的华夏现金增利货币A成立于2004年,借助于34家银行和87家证券公司作为其销售渠道,截至2014年12月31日,这只基金的规模只达到890.05亿元人民币。不难看出理财产品互联网销售渠道对商业银行代销渠道的挤占。

其次,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比如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了大量的交易结算资金,资金供求双方便可利用网络理财、网络融资等方式直接匹配资金,再加上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等平台的快速扩张,使资金在银行体系外流动,造成资金脱媒。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一直依赖于大客户,如今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利率逐步市场化,传统商业银行发展更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互联网金融从中小微企业做起,在贷款的交易成本、资金成本和灵活度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比如民生银行在2013年年报中显示,中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交易成本为2000元左右,申请时间和流程为半个月至一个月。而互联网金融阿里小贷的贷款平均交易成本为不足3元,更重要的是线上申请到获批都在网上完成并且申请时间不足5分钟,很明显这能普惠到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因此,会有更多用户的资金汇集到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

最后,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务选择,智能搜索、大数据挖掘等科学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降低交易成本,越来越多的金融交易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这同时削弱了商业银行掌握客户账户、产品和服务偏好等垄断性信息的优势,客户不需要直接与银行接触,导致商业银行客户粘性下降,演变成客户关系脱媒。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迫使传统商业银行面对金融加速脱媒的局面,银行业金融中介的垄断地位正在受到威胁。

3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虽然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对银行来说,更是一种改革与发展的机遇。传统银行业应在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以及两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基础上,以改革作为发展转型的内生动力,积极应对挑战。首先,在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需要从理念上重视客户信息和交易行为信息的数据资产,建立起分析数据的习惯。虽然商业银行有很多支付流水数据,但是各部门并不交叉重叠,数据没有进行整合处理。大数据金融的模式可以促使银行有效利用沉积的数据,通过核查和分析海量数据,提高风控能力以及适当控制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这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精准把握风险发生的规律,也将推动银行创新品牌和服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搭建数据平台,整合客户各类信息,比如客户银行卡交易信息、存贷款业务办理、理财服务咨询等,将数据转化为有效的信息资源,透过这些信息来了解客户的消费方式和投资理念,做到更加精准的客户定位,针对客户的需求打造差异化的个,从而设计出更有吸引力的金融服务方案。

互联网银行发展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视角;互联网金融

在市场改革面前,我国的金融领域改革滞后于整个市场化进程,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日益普及,对传统经济及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并逐渐影响到整个金融领域,金融模式中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时期的新兴金融,其主要依托于互联网及通信技术,从资金融通到支付实现了金融领域的新跨越。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断蔓延至传统的金融边界,成为金融行业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早在1999年,互联网金融率先在美国产生,当时互联网金融业态第一次出现于互联网货币基金,当时将其余第三方支付首次连接的公司便是美国的PayPal公司。之后到2005年,P2P网络借贷模式应运而生,之后又成立了众筹股权融资模式。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步较晚,是以2013年余额宝上线为主要标志,之后我国互联网金融跟随着美国的发展步伐不断发展。仅仅三年时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呈现五种业态。其中支付宝、财付通等形式称之为第三方支付,此外还有拍拍贷为代表的P2P网络信贷平台,还有类似于阿里贷、京东金融为代表的大数据金融,还有一些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及众筹融资平台等。

2.商业银行视角下的互联网金融特点

在金融服务模式中,互联网金融可谓是新兴起的,它的兴起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不同,它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

2.1金融资源可获得性强

作为社会主体,需要不断获取社会资源,而在获取的过程中机会相同便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如果在获取金融资源时,不同的社会主体其获得的机会不均等,便出现了金融排斥。特别是社会主体是弱势群体时,无论是途径还是方式都欠缺的环境下,要想获得金融服务困难和障碍较大。这也是在传统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小微企业或个人客户需要从银行贷款时,往往会受到金融排斥。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所有人获取信贷的机会是均等的,并且信息相对对称,过去的地域限制得到突破。

2.2交易成本相对较低

依托商业银行融资,会面临多种困境,例如小微企业或个人客户较为零散,且他们的需求各异,银行在整合他们信息时难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信贷投放过程中,商业银行的成本较高并且审核流程繁琐,最终导致效率较低。但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无论是哪种规模的企业或个人客户,其信息都是经过云计算等技术得到信用评估,如果贷款方存在违约等现象,将会直接降低其信用评级,此时如果贷款方再次出现违约现象,其违约成本将会更高,这样也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过程中的成本,凸显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2.3资源配置相对去中介化

传统的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扮演的角色是金融主体,因此对贷款方的信息识别受限,双方面临的问题无法及时匹配,时常会出现贷款方不能及时获取资金,而银行方面迟迟找不到需要的好项目。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寻找到需要的资金,而供应方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甄别信息,寻找与其自身相匹配的交易,这样的模式下有去中介化的作用。从交易的角度来看,采取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贷款方与资金提供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接触,实现了信息对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资金提供方的鉴别能力有限,不能及时识别信息,并且需要承担相应的信用风险。因此,很多情况下,资金提供方依然将互联网金融作为能够实现交易的中介职能。换言之,去中介化是今后一个时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现阶段依然处于相对去中介化的发展阶段。

3.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

3.1互联网金融绕不开信用中介

在融资交易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也是之所以会出现金融中介机构的直接原因。传统的商业银行在这期间起到了的作用,将双方的不确定性因素消除,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正是有了商业银行的存在,在逐步促使社会信用得到大力发展,我国金融业的繁冗离不开商业银行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那么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能否脱离信用中介的身份而存在呢?理论上讲,只要是交易过程中有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金融风险,金融中介就应当持续存在,这是降低交易风险,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在现实中,互联网金融的形式能否时双方的信息绝对对称,并且让交易过程的信息完全透明化、公开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要想使信息实现绝对公开,即便是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也需要高额的成本,例如对于隐私保护、社会安全等方面的成本,维护这些内容的成本常常会明显高于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收益。也就是说,即便是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依然需要信用中介在中间起一定的桥梁作用,因此,互联网金融离不开信用中介。

3.2短期互联网金融不具信用创造功能

在商业银行中,其在信用创造功能方面重要是依靠活期存款及贷款来实现的,抑或是投资业务等,最终实现盈利的目标。商业银行中的货币通常不是单指现金货币,它还包括存款货币,也就是说当货币以存款的形式存在时,主要客源满足支付及流通两种功能。因此,商业银行除了具备信用、支付两种中介功能外,还有信用创造功能,且后者是基于前两者基础之上产生的,这也是传统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主要区别所在,在履行各类功能时,商业银行最终实现了盈利的基础目标。而发行的基础货币量与货币乘数是构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能有现在规模的主要成因。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来说,商业银行的上述功能,互联网金融同样适用。要想广泛吸纳群众的资金,势必要具备一定的信用创造功能,这是满足其他企业或个人资金需求的保证,也可以因此拓宽融资渠道。值得注意的是,要想使互联网金融的内部循环顺畅,必须同吸纳社会存款来实现资金的流通,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存款,将无法实现信贷业务的正常运转,也无法实现货币乘数效应。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要想具有一定规模的信贷业务,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商业银行,都应当首先具备信用创造功能,否则信贷业务将会受到限制。但是,现阶段来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尚不具备信用创造功能。无论我国的哪类金融机构,但凡是需要吸纳公众的存款,都必须遵循一定严格的准入门槛,如果互联网金融需要吸纳公众存款,同样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门槛,否则没有公众存款做基础,其信贷业务将不复存在,同理,信用创造功能也会失去原本的意义。但是从现在的形式来看,互联网金融自身运行的机制受到众多质疑,特别是面对风险控制能力,尤其是当个别P2P平台倒闭后,对于互联网金融质疑的声音更大。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监管机制还相对缺乏,需要相关的监管部门给予更多的监管,以规范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一个时期内仍然存在信任层面的硬伤,信用创造功能也因此得到缺失。

4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拥有众多特点,例如其获取资源的能力较强,并且在具体交易过程中的成本较低,在资源配置方面相对去中介化,这些特点都是它优于商业银行的地方,因此互联网金融有很大的市场,在今后一个时期,互联网金融应当得到更加规范的监管,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将不良交易驱逐出互联网金融市场,使整个市场按照良性市场的方向发展。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因来看,由于其融资渠道更经济,对于金融服务发展或融资的思想及信息技术层面正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加之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监管成本较低等诸多因素,这些都共同导致了互联网金融能够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会因为其比商业银行具有更加经济的金融服务而明确化,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监管的成本低,这两大因素决定了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同时也会对商业银行带来更加强大的冲击力。此外,信用中介是互联网金融必须遵循的内容,由于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并未具备信用创造职能,因此这个时期的很多功能需要商业银行来弥补和发挥金融服务的相关功能,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势必会拥有信用创造功能,届时,其自身会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对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冲击,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定要明确自身不可弥补的弊端在哪里,及时排除,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

作者:胡永妍 单位:天津农商银行

参考文献:

[1]刘勤福,孟志芳.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新金融,2014,03:14-18.

[2]戴国强,方鹏飞.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基于影子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研究[J].金融论坛,2014,08:13-19+74.

互联网银行发展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利率市场化 银行科技

一、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

硅谷是科技创业的圣地,华尔街是全球金融的风向标,它们所在的美国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发源地,最具颠覆性的互联网货币――比特币也兴盛于此。自传入中国之后,比特币很快获得关注并迅猛发展。在经过被称作“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之后,互联网金融甚至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因“互联网+”而备受瞩目。

二、利率市场化迅速兴起

利率市场化自1996年开放同业拆借市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一直在稳步推进之中。目前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则发展艰难,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起,无疑大大加速了这一进展。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不仅引发热议而且引起追捧,认购人数惊人之多、增速惊人之快。天弘增利宝成为国内基金史上首只规模突破千亿的基金,互联网金融也在中国大显神威。余额宝本身正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进展维艰的产物。当时我国活期存款利息仅0.35%,贷款利息为6%,货币市场的利息也基本保持在6%以上,因此其间存在巨大的获利空间,余额宝完成的是简单地“搬钱”工作――把钱从活期存款转入货币基金。

继余额宝之后,各种低门槛、易操作、高收益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其本质是使名义存款利率迅速拉近实际利率,集合社会闲散资金,让各阶层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真实利率带来的收益。

三、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面临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在中受到市场认可

用户使用频率。调研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用户使用频率方面,表示经常使用的用户最多,占41.2%,而仅有2.9%的用户表示极少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以低门槛、快捷服务的同时提供了获得较好收益的机会,因此刚刚面世就受到很高的认可。

互联网金融优势。数据显示,鼓励用户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因素方面,从结果看来,有71.1%用户认为方便快捷是最主要因素;其他可能的因素还包括安全性高(12.2%),交易成本低(8.9%),时尚流行(3.3%),更有利可图(3.2%)等。笔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移动应用的推广,以上优势会更加明显,因此互联网金融的用户黏性很可能逐步增高,在用户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程度会更加深入。

互联网金融必有长足发展。数据显示,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用户使用持续性调查方面,九成多的用户表示他们愿意持续使用,而仅有3.3%用户认为不会持续使用;用户学历分布方面,有一半以上用户为本科学历,其次为占21.4%的研究生学历,大专学历的用户有16.2%,高中及以下的用户有4.4%,博士及以上的占1.1%。笔者认为,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被超过九成的用户高度认同,其中大部分为高知人群,这些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行为、观念对周围人群有较强的引领或带动效果,因此在这些人的推动下,互联网发展态势势不可挡。

(二)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带来全方位挑战

互联网金融及其带来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带来全方位影响,虽然目前还远远无法撼动银行在金融业的地位,但燎原之势源于星星之火,科技的力量必须重视。

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主要是三个方面:

负债业务: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正在分流交易和投资类的个人资金,积少成多、积沙成塔,长此以往,对低成本的存款来源必有冲击,影响银行负债业务。

信贷业务:阿里小贷、宜信等业务,其根源在于小微企业或个人的贷款需求未能得到满足,虽然目前看来其大部分客户是银行传统业务未覆盖的人群,但其对于银行信用中介的地位已构成挑战。

中间业务:支付宝、财付通、微信转账等产品凭借其高效便利的长处在个人客户领域攻城略地,提供的服务涵盖快捷支付、信用卡还款、转账汇款、水电天然气缴费等并不断延伸;同时很多第三方支付也提供了对公服务。2013年第三方支付完成的交易次数爆发至150亿笔,其处理量已经与银行200亿笔的处理量相距不远。

(三)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科技挑战

笔者拟在本文中探讨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科技挑战,但笔者的观点是,科技方面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文化: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科技方面带来的最大挑战是文化观念方面。互联网的特性在于效率高、速度快,而银行机构较大、文化一贯求稳,大环境影响小环境,科技方面也是如此。

人才: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新思维、新技术层出不穷,而银行人员稳定、人才年龄结构分布相对均匀,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相比,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讯等方面人才匮乏,兼具金融与互联网优势的人才缺失严重。

(四)科技挑战之对策

笔者认为,作为银行从业人员的我们不应视互联网金融为洪水猛兽而高喊“狼来了”,恰恰相反,通过观察调研笔者得出结论:互联网金融为银行带来很多发展机会。

减轻柜面压力,激发网点活力。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移动端的普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广泛使用大大降低了物理网点的人流,很多线下交易转移到线上完成。这使得柜面压力大大减缓,柜员工作强度减轻,也会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客户经理、大堂经理一起为优质客户提供专业服务。

培养潜在客户。如上文所述,目前诸多通过众筹或P2P等互联网金融模式获得贷款的企业或个人是以往银行业未曾覆盖的群体,即“underbanked”或者“unbanked”。这部分人群的金融意识的增强和个人(企业)资产的增长,也为银行提供了未来的潜在客户甚至潜在贵宾客户。

加强全民金融理念。与一对一的营销相比,互联网金融凭借极快的传播力度和极大影响能力为全民上了一堂又一堂理财课,从“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树立,到金融知识和金融教育,再到金融产品的比较。这些都使得民众理财观念增强,同时也可以理性、客观看待金融、选择理财产品,从而为银行未来的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借互联网金融之东风,大力推进银行信息化建设,发挥我行优势,立足丹东,放眼省内外。具体对策如下:

将信息化建设列入战略层面。重视信息化建设并制定方案、全面推进实施,直面银行科技水平相对滞后的现实,加大财力物力投入,推出配套的人力资源战略,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策略从机制上增加激励、鼓励创新,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引入方面的创新。

以科技服务客户。从观念上进行调整,由“产品导向”调整为“客户导向”;在确保信息与交易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更新和提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业务种类、服务功能和客户体验;与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捆绑,与客户实现实时服务与交流;梳理历史数据,挖掘客户个性化金融需求,根据客户金融消费习惯和偏好智能化分类,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公司开展深度合作――阿里小贷、京东白条都是建立在企业以往交易数据的基础上,有着庞大资金流、信息流和客户信息数据,适度的客户信息共享可以帮助银行准确区分客户,进行差别定价与服务;加大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交媒体的合作与业务创新,培育社交消费群。

以科技优化网点。物理网点看得见、摸得着,在客户信任感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无可取代。但是要对物理网点进行数据分析,优化其资源配置,对低效网点进行整合。在物理网点中,通过数据分析在不同地段和网点增加不同数量的ATM机等自助设备,并在现场摆放笔记本、Ipad等以推广网上银行、移动银行,鼓励用户使用,培养用户习惯,同时收集用户建议。不断优化自助设备,例如在ATM上跨行转账、外汇结算、理财产品的推荐与购买等;将POS机、转账电话等支付系统和设备与市场及精准客户进行对接,以求全方位掌握客户资金流、物流等信息,最终将以外前后台模式整合在同一IT平台之上。

以科技武装头脑。应对科技挑战需要全员参与,因此应加强员工学习意识,组织科技发展和具体业务方面的学习与培训,使员工明确方向。同时采用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学以致用、将科技融入工作并不断创新。

以科技开拓新产品和新业务模式。建立网上商城。目前工行、建行、招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及成都、上海等地方银行已建立网上商城,其目的在于积累交易数据,完善客户信息,作为根治地方的城市商业银行可采取此法。

互联网银行发展范文6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催生着一批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金融产品。网商银行作为新贵,于2015年6月重磅上线,传统银行对此感到压力。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网商银行在技术条件、客户基础、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在服务缺陷、安全隐患等方面的劣势,在国家政策、竞争对手等方面的机遇以及面临的内外部威胁。最终,对网商银行的建设和稳步发展做出建议。

关键词 :网商银行;互联网金融;SWOT分析

引言

没有网点、没有信贷员、核心系统跑在“云”上、放贷由机器和大数据决定而不是人??这样的一串描述,和我们熟知的传统银行相差甚远。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催生着民营银行的出现和蓬勃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浙江网商银行于2015年6月以“MYBANK”的名字正式上线了。网商银行是背靠着阿里巴巴的蚂蚁金融发展起来的,其注册资本为40亿元,拥有6家股东。其中,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0%、万向三农集团有限公司为25%、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18%、杭州禾博士和金字火腿为16%。

不同于银监会此前批复的“小存小贷”模式,现在的网商银行将基于云计算技术,采取“轻资产、交易型、平台化”的运营思路。未来在网商银行贷款,流程可能将实现310,即3分钟在电脑上填写并提交贷款申请,1秒钟之内贷款发放到你的账户,过程中零人工干预。

下文将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网商银行的现状做出分析:1、网商银行发展的优势因素

(1)坚实的技术基石。网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完全跑在“云”上的银行,它的技术依靠蚂蚁云。网商银行的系统是由蚂蚁金服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的,主要基于金融云计算平台、移动互联平台、金融大数据平台和OceanBase数据库开发。因为有效利用了云计算,和传统的银行产品为中心的交易式IT不同,网商银行的系统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交互式IT。

因为卓越的“云+端+数”能力,使得蚂蚁金融云足以满足金融行业严苛的技术要求,表1对三个方面的能力做了具体阐释:

由表1可以看出,蚂蚁云是整个技术保障里的系统基石,客户和机构的一切联结都是在这个系统里进行的。“端”将最新的生物识别技术整合进来,目标是带给客户最便捷的用户体验。而“数”的能力,体现了蚂蚁金融在大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大数据是机构客户挖掘和自身风险控制力的基础。

(2)支付宝的先天优势。众所周知,客户数量是银行发展业务的基石,没有客户一切无从谈起。在客户基础方面,网商银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阿里巴巴金融帝国版图辽阔,一应俱全。网商银行账户会与支付宝用户账户打通,利用支付宝的实名虚拟账户体系,获取支付宝约8亿人的庞大客户基础。

(3)运作成本低、效率高。传统银行的存储等基本业务需要在实体柜台进行,所花费的交易成本较高。而网商银行是纯互联网银行,不设物理网点、不做现金业务、没有存款、没有分行、没有柜台。据数据显示,传统银行线下贷款单笔成本2000元左右,而网商银行单笔贷款的成本不到2元钱。

从人力成本的角度来看,我国几家大型银行的员工数都超过10万。而作为一家没有经营地域限制的银行,目前网商银行将服务覆盖到全国的员工数却只有区区300人,传统银行最重要也最庞大的构成——信贷员在这里的数量却为零。换句话说,这是一家没有信贷员的银行,这也意味着在这里没有人去专门拉存款,也没有人去专门从事放贷款。

从技术成本的角度来看,以单账户成本为例,国内大银行一个账户一年的IT成本大概在50元上下,小银行则在80到100元之间,而网商银行这一成本则在1元以下。技术优势及其带来的成本下降,成了网商银行可以去大力拓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基础。(4)服务对象精准。中国不缺银行,世界也不缺银行,但中国和世界都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

网商银行就以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切入点,不做“二八法则”里20%的头部客户,而以小微企业、个人消费者和农村用户作为目标群体,服务“长尾”客户,主攻500万以下的贷款业务。其口号是“无微不至服务中小企业客户”,考核目标不是资产规模、利润率,而是服务的中小企业客户的数量。这样,网商银行的服务对象精准,更有利于服务特色化、成本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

2、网商银行发展的劣势因素

(1)依赖于机器,缺少人性化。网商银行在从业人员构成上三份之二是技术人员,与传统银行靠柜员信贷员服务客户不同,网商银行基于平台,让银行和客户直接在互联网上对话。这样的运作模式虽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是不利于服务及时性、有效性的发挥。金融作为服务业,客户满意度是其立身之本。如何解决机器缺少人性化,客户需求不能即可解决的缺点,直接关系到网商银行的发展。

(2)网络安全是最大隐患。具体看来,主要是客户端安全问题、密码管理问题和网络通讯的安全性问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物,网商银行虽然具有便捷和易于宣传的优势,但是它没有线下物理网点,无形中增加了违约和欺诈的风险。金融产品和客户的经济利益是息息相关的,金融业客户对此是十分敏感的。网商银行能否克服没有线下网点所带来的天生弊端,取得客户的信任,是其在初步发展阶段所要克服的大难题。

3、网商银行发展的机会因素

(1)国家政策的支持。2014年3月,借着国家想要大力发展民营银行的东风,阿里巴巴与万向有幸进入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这以历史性的举动也就成为网商银行大厦的基石。

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75%的存贷比限制,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在专家们看来, 废除存贷比指标,对资产业务较强、存款业务较弱的银行,类似于网商银行的互联网银行是重大利好。

(2)传统银行受困。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处处充满着机会,这是一个适合创业的年代,新旧交替每天都在上演。这一点在互联网银行对传统银行冲击方面有最好的展现。传统银行躺着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许多银行走上了畸形逐利的歧途。这个时候网商银行的出现,带着低成本高效率,精准定位,似一匹野狼冲进旧金融体制的羊圈,打破安逸。对传统银行的冲击还体现在人才转移方面。相对于传统银行层级森严的晋升机制和等级明确的薪酬制度,网商银行创业型企业充满活力的血统对人才更有吸引力。事实上,网商银行的首批高管几乎都是传统银行出来的。

4、网商银行发展的威胁因素

(1)远程开户受阻。网商银行这种纯粹的线上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开户难。账户体系是银行最核心的体系,是一切业务开展的前提保障,如果没有完善的账户体系,银行可施展的空间就很小。网商银行已经开始试验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但对于远程开户问题,监管方并没有明确表态。对于新兴业态,监管的脚步尚未跟上,态度谨慎。可喜的是,2015年年初,央行下发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但尚未下发正式试点的远程开户通知。

(2)信用体系的建设遇到困难。因为互联网上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记录、可以追踪,所以其拥有海量的数据。但是,大数据并不在于你的数据量够大,而是需要完整,有价值的数据一定需要完整。而目前看来,信用数据被不同的互联网企业掌握着,要想整合资源为网商银行所用还有很多利益需要平衡,如何处理好与互联网企业的竞合关系是不得不考虑到的因素。

5、结语

基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的分析,下面给出四大因素重构优化的建议:

SO(优势-机会)战略。首先,借助国家大力扶持民营银行和“互联网+”的东风,在技术优势和支付宝客户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完善金融产品种类,提高服务质量。其次,在传统银行受困的现状下,勇敢抗下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旗,精准服务小微企业,做好普惠金融,有力推动体制改革的进程。

WO(劣势-机会)战略。首先,保证计算机后台人工实时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认识到网商银行本质属于金融服务业范畴,客户至上。其次,要时刻做好互联网金融天生的隐患,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ST(优势-威胁)战略。首先,加强安全防范。一方面,健全网上银行的网络安全系统,防范计算机犯罪,防止病毒、黑客入侵,预防金融诈骗;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对网上银行的日常业务进行有效监控。其次,针对客户的“IT抵制”,提供便捷的方式进行金融业务普及。再者,培育市场的消费信贷文化,增强公众消费信心。

WT(劣势-威胁)战略。首先,与大数据结合,基于云计算加强网上银行信息资源建设。其次,构筑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政府、央行、信息部联合启动并构建网络诚信体系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叶纯青.来自阿里巴巴的网络银行[J].金融科技时代,2014(12):30-34.

[2] 吴樯.基于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网商融资服务研究[M].2011.

[3] 乔海曙,许可.互联网银行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金融论坛,2015(06):71-80.

作者简介:

互联网银行发展范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一、互联网金融及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迅速地发展起来,它摆脱了以往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其开放,自由,透明的特点更是赢得了大众的青睐。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指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金融功能化服务体系和金融模式。我国互联网金融是在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现在大致形成了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金融门户这七个发展模式。

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来说,互联网门槛低,成本也低,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流,节省了中间环节的成本,提高了效率,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得交易也非常的方便迅速,然而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都不是十分完善,因此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比较大,监管较弱。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凭借其便捷,自由,准入门槛低等优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传统的中介功能,使其面临严峻的挑战,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抢夺银行客户资源。目前来说,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主要是针对大客户的如中国石油等大企业,风险小,也可以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相比而言,银行对于一些中小客户的服务不是太完善,互联网金融正是凭借其自身优势吸引了这部分客户资源。

2.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一直扮演的支付中介的角色,减少了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现今在生活中,微信,支付宝等工具可以提供转账,还款,缴费等功能,余额宝的推出也使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受到了冲击,削弱了商业银行的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壮大,用户的不断增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规模势必会越来越大。

3.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利息差是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吸收用户的存款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大幅减少,人们更愿意将钱存入支付宝或者微信中,方便使用。然而商业银行是吸收客户的存款,再将资金用于贷款的,吸收存款的减少使得银行贷款业务面临巨大的挑战,实体经济也不太景气,许多贷款无法收回,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路径选择分析

1.SWOT分析。

2.发展战略选择。

基于以上SWOT模型分析,我初步归纳出以策略如下:

(1)SO战略:增长型战略,抓住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促进自身的发展与转型。

商业银行应当合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面对互联网金融挑战。商业银行本身基础牢固,资金力量雄厚,品牌影响力大,且其风控体系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监管等都比较完善,更容易赢得顾客的信任。

(2)ST战略:多种经营战略,与互联网金融品牌合作,取长补短,互利互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商业银行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开思维,发现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自身优势相结合,加入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浪潮中。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有益的补充,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而是竞争合作,两方竞争合作,有利于实现双方共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WO战略:扭转型战略,结合互联网金融特点,提高自身服务质量。

互联网金融主要优势在于其客户资源丰富,覆盖面广,注重对客户的服务体验,而商业银行在服务质量,用户体验这一方面不如互联网金融,缺乏与客户的交流。商业银行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沟通平台,搜集数据,分析客户需求,加强与客户的交流,提高自身服务质量。

(4)WT战略:防御型战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促进企业自身转型,改变利息差收入占主要收入的局面。

利息差收入是银行主要收入来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质服务和不良贷款的增多,目前利息差收入基本上无法维持银行各类的服务,商业银行应当改变以利息差为主的模式,在巩固自身基础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其他业务,开发其他金融产品,向综合型金融服务机构转变。

三、商业银行选择发展路径的建议

(一)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互联网金融,树立起互联网思维,推动自身转型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它也是一种补充,增加了销售渠道与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应当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对银行自身内部的管理体制建设进行改变,树立起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拓宽自身的服务渠道,推进金融产品的升级转型。

(二)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与客户的交流

商业银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其现有的服务模式进行改革,更加的关注客户需求。其次,重视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个性化服务。最后,商业银行也要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一些调整,简化业务程序,使其更加的便捷化,省时贴心。

(三)积极与相关互联网金融品牌合作,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与当今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有利于吸收相关互联网金融发展知识,更加迅速的融入互联网金融发展潮流。商业银行应当重视互联网技术,吸收互联网金融人才,通过合作实现自身技术的提高,推进自身的金融平台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客户资源,实现资源之间的共享,优势互补。

(四)抓住中小型客户资源

商业银行比较重视大客户资源,对于中小客户方面的一些服务存在欠缺。商业银行应当采取相关措施,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服务方面,制定相关的风险措施,满足客户的需求,抓住客户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策略,重视客户体验。

参考文献

[1]沐年国,王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E-finance,2016.02.017:36,92.

[2]刘铁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研究[J].E- finance,2016.01.014:45-46.

[3]刘思洁,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J].财经管理,2016年第5期:103-104.

互联网银行发展范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

一、互联网发展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挑战

在现如今互联网发展的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其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的做好应对措施,那么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堪忧。总的来说,其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银行的地位开始下降

从银行产生之处至今,其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现代互联网的发展正在降低银行的实体地位。从本质上来说,风险的根源在于新金融势力凭借平台的优势垄断了客户的“三流”信息,银行对客户信息获取的渠道被技术性阻断,从而无法针对客户快速变化的金融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创新。另外,一大片互联网电商的出现不断冲击着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其中尤以阿里、腾讯、苏宁的表现最为突出。

(二)银行传统的优势逐渐丧失

一直以来,银行的优势主要集中在银行在政策红利、资金成本、信用成本和作业成本四个方面,这也是商业银行在发展中比较突出的方面,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金融工具为各个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和平台,也就是银行传统的优势正在面临被蚕食的风险。

(三)银行的业务正受到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冲击。

互联网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冲击主要变现在两个个方面:首先是客户的冲击。阿里巴巴、淘宝本身就有大量的客户,这些客户既包含他们平台上的电商,也包含网购用户,这些客户是阿里集团做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而传统银行即使转型做互联网也没有一个具备这样的优势。

其次是生活方式的冲击,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智能手机也伴随着我们穿行于大街小巷,时时刻刻为我们进行网络社交服务。消费者的习惯就是市场,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面对这样的变化,银行已经不能够满足未来客户需求,现在人们更喜欢的是足不出户,一切事情在网上完成,互联网金融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这强大的互联网金融面前,传统金融靠改变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并不完全有效。现在需要的是全新的模式,而非旧有模式的延伸。

二、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的空间

前面已经提到过,面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积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是商业银行运用好互联网金融发展自身的有力保障。

(一)积极开展电商平台业务

城市商业银行在总的发展来看,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可以说开展电商平台业务是其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的保障,因为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同时在结算、信贷等方面的优势极为明显。但是,还应当看到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战略定位、竞争定位等方面还要有些创新。

(二)城市商业银行要利用好新金融力

就要求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城市银行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和最新的金融力量进行互动,做好彼此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众所周知,金融机构所起到的融通功能在于流动性转换和信用风险管理。银行凭借资金优势在流动性方面做得比较好,而新金融势力凭借信息优势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潜力。这就是两者进行合作互补的基础。

三、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未来发展

从上论述可以看出,在信息化的时代,商业银行应当突破传统银行发展的模式,将自身放置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利用好现代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环境。其未来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顶层设计,再造业务流程

商业银行应从自身组织结构的顶层设计开始,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重构,建立便捷、快速、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新形象。一是以业务电子化、网络化为手段重构服务体系,组织架构实现扁平化,加强沟通效率;二是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减少用户申请到审批的各项中间环节。

(二)整合相应资源,打造平台经济

整合内外部资源,面向客户需求,打造产品、服务、场景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可以选择搭建网上商城,或者与电商、物流等拥有一定客户资源的企业合作,实现客户流量的导入。在服务方面,打通物理网点、自助设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不同服务渠道,形成渠道优势。在产品方面,除实现线下产品线上化外,更加大力开发推出面向互联网客户的金融产品,形成一站式、多层次、全方位的产品销售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类商业场景,打造融合生产、消费、生活、投资、娱乐等全方位的平台,增强用户与商业银行的粘性。

(三)构建多方合作渠道,借力发力

商业银行应寻求与各类机构开展合作,拓宽渠道,共同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积极与电商、第三方支付合作,开发金融产品,借助其平台宣传推广自身品牌;积极探索与电信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合作,实现营销前移,将自身金融产品和服务与手机捆绑,达到与客户的深度连结;与实体商户合作,快速获取各类应用场景;与金融同业合作,研发各类适合互联网特点的金融产品。

(四)探索体质创新,实现专业化运作

打破传统商业银行的体制机制约束,建立起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经营组织架构。商业银行可探索考虑成立专门的互联网公司或者事业部,建立与互联网企业可比的薪酬激励、人才引进与产品创新体制,在该体系内实现互联网化的专业运作。同时,建立相应的客户体验团队,帮助科技开发人员充分理解用户需求,有助于完善产品各项功能,力争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此外,与互联网企业相仿,建立快速补偿和风险容忍机制。通过上述体制改革与创新,重构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的日常经营运作模式,提高市场化程度。

参考文献:

[1]余晓娜.直接融资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与发展转型[D].浙江大学2016

[2]沈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金融业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互联网银行发展范文9

 

随着金融深度和广度的提升,大众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金融市场无法满足全部用户的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一方面降低了客户的时间、金钱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传统金融体系的效率及覆盖面,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更加贴近市场,满足客户各类需求,使金融服务日趋全面、完整。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金融业基本上由银行主导并垄断,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以及服务意识提升较慢,银行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不情愿为中小微企业以及普通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或者说金融机构的收益与成本结构不支持,此方面的服务能力较弱。金融发展与创新被抑制,客户的潜在需求不能被挖掘以及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就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变革以及客户需求的爆发提供契机。

 

二、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近十年来,五大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增速放缓,城市商业银行却发展迅速,总资产增速远居于银行业首位。但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如利率市场化导致的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从而、金融脱媒带来的银行竞争加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加强业务的转型等,都给城商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首先,城市商业银行在加大业务与产品创新,开展传统业务网络化时,由于受到自身规模及现有技术水平的制约,相对大型银行进程缓慢,客户感受力度不大,竞争处于劣势。其次,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其业务经营及网络服务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很难扩大到全范围,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往往需要与全国性业务相匹配,这对于城商银行难说,很难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

 

所以,无论是效仿各大型银行开展网络化、移动化业务模式,还是自建电商平台、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城商银行都存在劣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应当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模式进行探索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德国的"直销银行"有望在我国作为与实体银行相互补充的新型银行经营模式,成为区域性银行进行业务拓展的重要选择。为此,城市商业银行应把建设直销银行作为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直销银行的特点

 

第一,直销银行一般没有实体分支网点,银行后台工作人员直接与终端客户进行沟通和业务往来,充分体现了"直销"特点。同时,为银行降低了日常的运营费用和成本,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二,直销银行主要为个人客户提供标准化金融产品。如活期存款及转账、储蓄存款、消费分期付款、网上交易支付等业务。

 

第三,直销银行的大部分金融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业务开展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

 

(二)城市商业银行直销银行业务模式分析

 

从直销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来看,其大多数是由银行集团控股、组织结构扁平化,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采用多样化服务吸引顾客、便捷性和安全性相统一等特点,符合我国城商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很多区域性中小银行都在积极寻求业务拓展和区域扩张,但却受到监管部门的政策约束,禁止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性扩张,因此这些必须考虑创新发展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越多的选择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业务,且当前很多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相对比较成熟,由此看来,已经具备基于互联网的"直销银行"创建条件。区域性城商银行可以借助虚拟网络和外部实体网络,突破物理网点的约束和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直销银行,直接与终端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提供安全、便捷、及时的金融服务。

 

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直销银行不以实体网点和柜台为基础,主要采用终端直接进行业务往来的业务模式,从而减少机构设置、降低运营成本,有效的缓解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挑战。

 

从风险监控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难以核实客户真实身份、缺少安全校验工具、客户面临交易欺诈的危险度高等。而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在地区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互联网金融化业务的相关人才和机制,开展直销银行业务可以充分发挥银行业的优势,避免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弊端。

 

四、总结

 

城市商业银行在进行直销银行定位时,要注意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传统电子银行是以成本节约为导向的替代式交易模式,将柜员的工作交由客户自己通过网络、手机和自主设备完成,其出发点是考虑将客户从网点分流到电子渠道,以降低银行成本,减轻工作量。而直销银行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盈利为导向,通过互联网建立"开放、协作、平等"业务模式,面向本行及他行全体客户,将交易平台、营销平台、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弥补了传统电子银行缺乏对外部合作资源整合的能力。

 

在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要借助发展直销银行业务的契机,突破区域经营的限制和现有的城商银行发展瓶颈,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以现有银行机构作为后台,通过网络将金融服务覆盖全国,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吸引更多客户资源,同时扩大资产负债规模,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利润的再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