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银行业发展前景集锦9篇

时间:2023-07-11 16:44:58

银行业发展前景

银行业发展前景范文1

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在改善经济发展上必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注重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促进银行更好地发展,其中商业银行信贷的发展可以对金融行业的发展起一定的支持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信贷的概况

1.商业银行信贷的发展

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其主要盈利的途径。他主要是通过信贷的利息进行收益。银行信贷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通过其特有的形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商业的发展。我国的各大银行的信贷体系也在不断地改革深化,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推行全面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自从绿色信贷这一概念在2007年在我国正式被正式提出,近20年来,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全面实行了该项业务,并且在农业,商业等众多领域有了很显著地成效。但是,由于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等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开展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信贷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银行贷款也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信贷是一种新型的信贷方式,为信贷者提供了便利,扩大了信贷对象范围,为一些小型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与传统的信贷方式相比,互联网信贷以其快速,效率高,范围广的特点被广泛使用。传统的银行信贷应及时作出调整,使银行信贷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信贷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存在着信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而就导致在信贷业务的具体流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具体操作不规范,材料信息不合格等现象。有一些银行对个人或企业的信用评估登记上记载的不详细,就会影响调查核实的细节,最终出现赖账等问题的出现。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有一部分是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对于银行绿色信贷有一些相关的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导致具体操作时没有相应的标准。

2.商业银行信贷存在一定的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不良贷款率快速上升。中长期贷款的数额一般较大,而且期限较长。在这较长的期限里容易发生一些信贷政策上的改变,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利率的变化,而这就容易导致一些风险的出现。商业银行供于信贷的费用主要就是百姓的储存资金,而银行一些政策的改变容易影响这些储存资金,而中长期的贷款期限较长,所以就会影响银行资金的正常运转。而不良贷款增加是最直接的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房地产行业也给银行信贷带来一定的风险。一方面,开发商在项目开发时有时会采用贷款的方式,而贷款买房是现在大多数家庭采用的购房形式,也是银行信贷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银行信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也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促进商业银行信贷发展的举措

1.建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风险防范和与预警体系是银行信贷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建立科学合理的防范与预警机制是减少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举措。所谓的防范与预警机制就是指一个能及时发现信贷机制中的潜在风险,而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从根本上消除此风险,使信贷体系正常运行。而当其检测到该预警机制无法自行解决的潜在风险时,就会有一定的提示,我们银行的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提示来自行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

2.严格控制信贷投放比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在房地产行业投放的比例过大,而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很景气。所以,此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考虑调整信贷投放的比例,适当的将信贷向其他行业转移投放,例如汽车行业、教育行业、以及旅游业等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他们的发展都离不开信贷业务的支持,所以积极调整信贷投放比例也可以对信贷的发展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商业银行信贷的发展前景

1.明确发展方向

要想使银行信贷快速高效的发展,首先要明确其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有很多,要想得到好的发展就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应该确保银行流动资金的稳定,这主要通过控制资金存储来实现。加大调研力度,把握客户需求。另外,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与信贷相同特点的融资产品,而在银行信贷的发展中应该采用一定的方案去应对同类产品的竞争。

2.加强信贷方案创新

我们应该根据客户的信贷需求及时调整信贷的体系,健全科学合理的信贷体系,而且要注重加强信贷方案的创新。首先,这种创新是要以客户和经济市场为导向,其次是要注重信贷的方式的创新,可以吸取互联网信贷中一些可取的特点,融入到银行信贷之中,扩宽服务范围,当然这种丰富是要建立在细致的市场调研之上的,进而完善信贷的方案。在方案的创新中要融入专一性的思想,可以对每一类客户打造独特的符合其实际要求的信贷方案。另外应该积极的灵活而高效的融资产品。

银行业发展前景范文2

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

一、国有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中的定位

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各金融机构在企业年金市场上的角色定位如下表:

表中:A=商业银行;B1=保险公司;B2=养老金公司;C=证券公司;D=资产管理公司;E=基金公司;F=信托公司等。目前,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格认定,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制度中承担受托人、账户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三项职责。

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发展现状

(一)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行业现状分析

1、政策层面的制度机遇

2013年,我国企业年金的政策制定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有关扩大企业年金投资范围、信息披露、合同备案、数据交换等多个文件,对推动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改革及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均在深度推进中。

2、经济层面的支持保障

(1)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推动企业年金需求。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以北京市为例,从2007 年到2012 年社会平均工资从4 万元增长至6.3 万元,涨幅57%。

(2)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年金业务发展。2013 年12 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103 号文),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税收制度与国际惯用的EET 模式接轨。

(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市场情况分析

1、受托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快速发展,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受托管理基金规模从907.44 亿元迅速攀升到3413.87 亿元,增量超过2500 亿元,增幅达到276.2%。

2、账户管理市场分析

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管理个人账户从1116 万户增长到2002.3 万户,增长886万户,增幅79.4%。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个人账户数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个人账户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3%,略高于全行业的复合增长率1.6%。

3、托管市场分析

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托管基金规模从1974.89 亿元增长到5793.87 亿元,增长3819 亿元,增幅193.4%。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国有商业银行托管基金规模也呈现直线增长态势。

综合以上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账户管理市场领先优势明显;在企业年金托管市场始终占据领先地位,但必须时刻警惕股份制商业银行挖转存量优质客户才能继续保持目前的优势。

三、商业银行年金市场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分析

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市场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

(一)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可能是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市场中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因为保险公司以年金保险的方式最早进入了企业年金业务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保险公司所具有的优势还包括:强大的机构网络和商业营销能力;雄厚的精算及成熟的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技术;较强的帐户管理优势。

(二)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的主要优势首先在于投资领域。一方面,证券公司对股票、可转换债等产品一直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争取投资管理人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拥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和众多的营业网点,因此在争夺账户管理人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基金管理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基金管理公司有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严格的风险管理、内控机制,这使得基金运作透明度相对较高;其次是基金管理公司具有以投资组合方式管理巨额资金的能力和经验。

(四)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在我国信托型的企业年金市场中可以承担企业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甚至是托管人的职能,基本不存在担任角色方面的政策限制。

四、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的发展建议

(一)积极参加职业年金业务

商业银行开展职业年金业务可采用“统一管理、集中操作、属地服务“的经营原则,做好组织推动工作,促进业务平稳发展。结合企业年金业务运作经验,构建职业年金业务组织架构,为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业务提供各项金融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竞争情报工作

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竞争情报已成为继资金、人力资源、产品之后的第四大生产要素,“控制情报就是控制企业的命运,失去情报就会失去一切”已成为银行业的普遍共识。包括掌握企业年金业务竞争环境、掌握同业竞争对手和客户信息、构建竞争情报搜集渠道、对竞争情报进行整理加工并最终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三)要切实做好企业年金客户的维护工作

国有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切实做好账户管理、资产保管、资金清算、估值核算、投资监督、托管报告基础服务工作,加强托管系统建设,认真细致的办理每一笔业务,加强风险控制,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燕绥.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年度研究(修订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银行业发展前景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竞争;发展;挑战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种直接融资,但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它是依托于互联网这个平台更方便快捷地提供服务的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具有交易信息相对对称、去金融中介等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1.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面临弱化[1]。首先,从融资角度看,作为资金信息的新型中介,互联网金融的搜索功能不断被强化,金融信息的获取和扩散也更加便利,在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起到资金中介的职能。例如Face book社交网络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作,使用户可以直接获取融资信息,既节约了通过银行融资所消耗的高成本,也能获取更真实的信息,便利了人们的金融交易工作。其次,从支付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能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等结算和支付服务。2014年“双十一”,交易总额就创纪录达571亿元。可见,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打破了商业银行独占资金支付中介的格局,正在弱化商业银行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往银行具备的缴纳费用、信用卡还款、票务订购等业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普及,无形中加速了金融脱媒,促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弱化。

2.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受到蚕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分流了银行客户,影响商业银行的传统利差盈利模式。一是网络理财的兴起不断分流银行存款。网络理财凭借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一独特优势,且收益较高,大幅度的分流了银行存款[2]。如今,网络理财业务范围的半径越来越大,支付、基金等业务已经不再是银行专属,早已囊括在网络理财的范围内,而且为了竞争,网络理财的收益率往往高于银行,分割了大量的银行客户。如余额宝的收益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严重冲击了银行活期存款;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相比,基金收益高达10倍,造成银行客户的大量流失。二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形成冲击,在小微企业、个人借贷领域与银行形成竞争。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重要业务,是其利润的保障。然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很多企业通过大数据创新征信形式,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局面,使得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此外,互联网金融还缩短了审批流程、加速了放款速度,加之衍生出形式多样、各具优势的信贷业务,逐渐成为信贷业务的新星,甚至逐步超越了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开放伴随着种种机遇和挑战,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可以以此为契机争取更多的大客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势必会失去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SWOT分析

1.机遇(opportunity)。互联网用户基数庞大,这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客户源。根据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3年12底,我国上网用户数量为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也说明互联网金融的规模经济潜力巨大。

2.威胁(threatens)。第一,互联网金融面临系统性的技术风险。(1)安全隐患。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因黑客技术、网络病毒和系统故障等引发的经济问题频频发生,对于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来说,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2)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需要高端的技术平台做保障,从信息征集、录入到传输,对于技术系统和客户端软件的兼容性、功能性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加以防范、及时克服,一个技术选择失误就可能导致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失去生存的基础。第二,互联网金融面临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单凭法律条文并不能全面、彻底地维护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另外,现有的关于银行业、证券业的法规主要是针对传统金融业务制定的,不能完全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3.优势(strengthen)。一是互联网金融拥广泛的客户资源。近年来电子商务平台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数据,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广泛的客户资源基础。二是互联网金融具有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三是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流程被简化,成本被降低,交易的效率更高,更容易被客户接受;同时,智能搜索引擎可以通过高效的信息搜集工作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匹配,通过对信息的组织、整理,可以了解客户的偏好、能力等级等信息,大幅度提升了服务的效率[3]。

4.劣势(weakness)。一是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不拘泥于地域,可以突破地点的限制进行,这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所望尘莫及的。但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趋向于虚拟性,也就是说,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一旦安全系统出现漏洞,或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人为的过失,就可能为其埋下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高端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下,任何操作不当所带来的危害都是不可预知、不易控制的,很可能对整个行业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二信誉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众多不可控因素,故障的发生也是难免的,但是,面临客户时,任何失误和损失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其信誉度很容易打折,进而出现客户流失和资金来源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5.应对策略。首先要改进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境。一方面加大硬件投入,增强系统的防攻击、抗病毒能力;另一方面采用身份验证方式限制非法用户登录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其次,健全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内部控制,同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来提高信用度,增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稳定性,逐步提升服务质量,避免客户流失。最后,尽快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定网络公平交易规则,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二)商业银行SWOT分析

1.机遇(opportunity)。一是商业银行有强大的政策支持。二是商业银行面对汹涌的互联网大潮,商业银行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具备前瞻性,充分汲取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快业务创新和服务转型,在强化风险控制的同时拓展业务范围,利用既有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不断与时俱进,突破发展瓶颈。

2.威胁(threatens)。如前文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不论是从信息角度,还是从业务层面,互联网金融可谓商业银行的劲敌。

3.优势(strengthen)。一是商业银行资金雄厚、覆盖面广、认可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竞争力强。二是口碑好,品牌效应强,拥有实体经济所独具的安全感,公信力更强。三是管理经验丰富,对于风险的管控能力更强。在多年的发展中,商业银行逐渐形成了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变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立并完善了风险控制体系,因此在处理业务中更加从容不迫。

4.劣势(weakness)。一是部分商业银行高管不能居安思危,没有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潜在危害,所以对于未来的生存空间持乐观态度。二是商业银行多是风险规避者,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服务重视不足。三是一些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机构庞杂,官僚气息浓厚,各自为政,难以实现资金供需双方信息真实性的实时匹配。

5.应对策略。一是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发展并壮大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线上服务的质量,以现有客户为基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将其转化为网络业务客户,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发展战略,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二是商业银行要加强与电商平台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在网络交易量剧增的情况下,力求在支付结算领域掌握主动权,收取交易佣金也可称为银行拓展业务的渠道之一[4]。

三、共建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竞争、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互联网金融以其支付便捷、资金配置效率高、资金匹配成本低等优势迅速扩张,新产品层出不穷,新业务源源不断,从多角度、深层次冲击着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互联网金融毕竟还不成熟,资金不足、技术滞后等因素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安全隐患时时可能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前进的步伐,所以,目前互联网金融是无法撼动、取代商业银行的,而其行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却给商业银行未来的长期发展带来的“鲶鱼效应”:促进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和业务转型,刺激商业银行借助网络技术完善信息体系,在变化的环境中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形态。

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应建立竞争合作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谋求共赢。首先,可以共享数据资源与客户信息。将商业银行在实体运营中的合作关系与互联网金融积累的客户信息共享,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甚至不失时机地达成交叉营销,进而实现共赢。其次,双方可以联合起来做好贷款业务。互联网金融以丰富的信息数据库可以灵活地调集、整理具备某个特征的客户群,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推进业务;而商业银行资金雄厚,对于存款的吸收能力和信贷风险的管理能力不容置疑,二者强强联合,可有效避免业务流失,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45-46.

[2]郑霄鹏,刘文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4(2):78-79.

[3]戴东红.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比较分析[J].时代金融,2014(2):32.

银行业发展前景范文4

关键词:地级市 小银行 中间业务 产品创新

我国随着利率市场化加剧,息差空间进入2%时代,小银行因高息揽存抬高成本,远达不到2%。为探讨小银行如何生存与发展,本文以景德镇市商业银行与达州市商业银行两家地级市小银行作为样本进行对比,发现小银行发展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一、两家小银行现状对比

这是我国两个地处地级市的小银行,但我们发现景德镇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成绩比达州市商业银行要好很多。

相同点:二者均属地级市,同为城市商业银行,都是从城市信用社破产重组中成功转制而来;资产、存款、贷款等规模大致相当。2012年底两家银行资产约为70多亿元,存款规模在55亿元左右,贷款规模在33亿元,职工人数大致相同,约为330人。

不同点:达州GDP反而要比景德镇高约一倍。景德镇市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为4014%,资产收益率为499%,这在银行中高得惊人;成本收入比景德镇市商业银行为2378%,而达州市商业银行是4022%,近一倍差距。净利润景德镇市商业银行为31亿元,而达州市商业银行才6 000万元。二者成立时间不同,达州市商业银行成立于2009年12月23日,而景德镇市商业银行成立于2011年3月29日,按理说,达州市商业银行先于景德镇市商业银行成立,体制机制优先理顺,经济总量也要高一倍,应该比景德镇市商业银行经营得好才是正理,但结果却刚好相反。

2012年末,景德镇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7154亿元,比2009年未净增3949亿元,增长12321%,储蓄存款增量排名景德镇市银行同业第二;实现利润444亿元,人均利润172万元,为全省银行业法人机构第一,堪称“人均最赚钱银行”,盈利水平、上交税金排在景德镇银行业第一位。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家小银行发展对比

二、景德镇市商业银行做法追踪

(一)战略引领,转制城商行

2011年3月29日上午,景德镇市商业银行挂牌开业,秉承“与您最近、和您最亲”的理念,挂牌仅2年,利税却在景德镇市银行业排名第一。景德镇市商业银行前身为景德镇市城市信用社,成立于2002年7月12日,是在原景德镇市四家法人社的基础上合并重组而成的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于受多年城信社落后体制的影响,原计划2010年底挂牌的阶段工作发展缓慢,面临着因达不到银监会规定的挂牌要求而出现挂牌失败的风险,不良贷款率曾经高达50%,历经数年重组,在市政府和城信社的共同努力下,获得银监会批准筹建城市商业银行。景德镇市商业银行对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在地理上立足景德镇,辐射赣北;业务上以中小微企业、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地方市民为服务重点,致力于成为一家精品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将景德镇市商业银行上市,使之成为全国性商业银行。

(二)紧抓规模、质量、效益三条线

1规模是发展的基础。积极发展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同时积极推动业务创新转型。为改善存款结构,吸收低成本存款,及时调整思路,积极筹划组建机构业务部。机构业务部组建1个月时间内,营销财政专项资金125亿元。大力开展银行间债券交易,在保证全行流动性的同时,将资金业务的创利功能发挥出来。2012年12月7日,景德镇市商业银行成功发行首款自主研发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锦上添利”,为打造“金融超市”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截至2012年末,景德镇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总额分别为7154亿元和6251亿元,分别比2009年未增长12321%和10920%。

2质量是小银行安身立命的基础。为了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产质量,从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着手,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推出了国内保理、三方联保、可循环贷款等业务,丰富了信贷产品,提升了中小企业客户的满意度。为有效防范不良贷款反弹,控制信贷风险,先后成立了信贷管理中心和法律事务中心,加强风险管控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杜绝各类风险隐患。2012年累计清收不良贷款3 871万元。

3效益是小银行生存的前提,没有效益就没有未来。效益从何而来?地方性城商行的效益就是从规模和质量中获取的。2009―2012年,景德镇市商业银行共实现利润76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38%,2011年、2012年盈利水平、上交税金排在当地银行业第一位。2011年该行监管评级达到4A水平,比2009年提升了两档。

(三)顶层推动,强势营销

银行业发展前景范文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与经济实力的提高,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大重点在于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这可以促进金融领域的资金得到优化,提高效率。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极大的影响了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利润,也加大了其风险性。因此,本文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分析了它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以及目前商业银行管理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影响;经营管理;不足;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拓宽人们参与金融市场的渠道与获得更高的效益,商业银行就随之产生。商业银行与一般性质的银行相比,带有更直接的盈利目的。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利率市场化的实行,一方面意味着商业银行在利率方面有了更大的自,可以有更高的空间获得发展,另一方面也意味这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化,面对的竞争压力加剧。所以说,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怎么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对推动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的理解

一般来说,所谓的利率市场化是由市场的供求来决定金融机构在市场的融资水平,换句话说,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上融资的利率水平。在全面利率市场化后,跟传统的利率相比较,它主要是根据市场的供求来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家对市场利率水平的调控力度。实际上,利率市场化是将金融利率的多少交由金融机构来决定,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给予金融机构极大的自,让他们在根据自身资金的状况与对金融市场变化的动向的判断的前提下,进行利率的调节。并且,还进一步通过金融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

(一)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就是通过金融业务、证券交易与贷款等项目来获取自身的利益,并进一步得到发展壮大的。而在利率市场化后,对金融市场来说,很大程度上带动了金融市场交易的活跃力度。对银行来说,金融市场的需求变化对利率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银行也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来进行利率的调控,能够进一步达到刺激金融消费、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资力度的目的,在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经营利润。其中,利率市场化主要是由金融市场的供求变化而决定的,把市场作为利率调节的主体,将市场的变化作为利率调节的一个参照值,在此基础上,更有利于构建金融监督的管理体系。这样既能够提高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创造良好的经营管理环境与市场竞争环境,还能够有利于商业银行及时的掌握市场供需变化的信息与动向,把握市场变化的普遍规律,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推动金融领域的革新,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对银行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在实行全面利率化的背景下,银行间的竞争加剧,逐渐的白热化,商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下,取得一定的发展与利润,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在商业银行发展的市场环境改变的背景下,极大的冲击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模式,如果没有在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完善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将会阻碍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创新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模式,从改变金融业务单一的现状,提高金融的服务质量等等手段入手,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才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

三、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存在的挑战与不足

(一)存贷款业务的减少对商业银行来说,存款与贷款是其传统的主要业务,也是获取利润的来源之一。但是,基于市场利率变化的背景下,金融消费者为了进一步做到规避风险,就会相应的减少投资力度,这样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业务减少,降低了银行的利润,长久以此,就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益与安全保障。在现行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面对业务减少的问题,会被迫的发行银行的债券,来获取相应的资金。而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的增加,并且资金的进一步流动也会加大银行存贷比。这样,存贷款业务的减少,使得银行失去了传统的稳定性收入的来源,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商业银行的风险加大在市场利率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变得更加的复杂,竞争加剧,市场的波动情况极大的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利率,可以说,利率的波动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直接挂钩。而市场利率在金融市场的变化下,会一直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波动越大,带来的风险也就越大,这无疑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一旦,利率波动的幅度超过了银行的可控程度,就会使银行的发展陷入到巨大的经济危机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压力与挑战。

(三)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而言,也不例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才是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利益,规避风险,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参与银行的管理工作。但是,就目前来说,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一方面,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也缺乏对员工的管理技能培训,以便加强人员自身的素质,进一步面对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带来的挑战。

四、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利率风险管理机制面对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一步加大的问题,在完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着手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机制,提高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部门,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利率风险管理部门要全方面的收集市场利率的波动的信息,并做好风险预防的方案,协调好商业银行利率与市场需求利率之间的关系,从事前就做好处理风险的准备工作。另外,风险利率管理部门还应该要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着手建立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系统和风险的分析方法,加强抵抗风险的能力。这样,全面的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机制,有利于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不足,并进一步的做好规避风险的工作,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行。

(二)创新人才管理与培养机制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是它的首要目标。但是,在实行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也要兼顾到顾客的利益,以人为本,提高金融的服务质量。创新人才的管理与培养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人才的素质,提升人员服务的能力,从而使顾客获得最满意的服务,促进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另外,加强对人员的培训,通过各种专业的培训课程,使人员掌握利率定价的定理,提高管理人员风险预测与识别的能力。并且,要提高商业银行管理的水平,就要相应的建立各种考核评价的机制,设立相应的人员管理监督机制,薪酬制度,创新管理的理念,善于利用激励的手段,提高对人员的管理力度,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获得进一步发展。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下,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只有在熟练的掌握市场利率变化的基础上,掌握市场波动的信息,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不足,才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获取更高的利润。

参考文献:

[1]侯旭东.市场利率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276.

[2]张爱玲.市场利率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探讨[J].现代商业,2015,17:167-168.

[3]应才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银行业发展前景范文6

一、票据业务违规的表现形式

目前票据业务违规主要表现在:

1.无贸易背景承兑或贴现票据

《支付结算办法》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贴现票据要有增值税发票、商品发运单据和商品交易合同。但实际执行中,有的银行无贸易背景承兑或贴现票据,表现为签订虚假合同,合同没有明确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方式,增值税发票金额与贴现金额不相对应,贴现票据贸易合同在 企业 名称时间与成退回票记载和贴现时间存在出入,发票或合同金额小于票据额,增值税发票重复使用,使用过期或不合规范的贸易合同文本办理承兑汇票,以增值税发票代替贸易合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2.不收或少收手续费签发承兑汇票

银行为招揽承兑汇票业务完成存款或中间业务考核任务,一般视客户情况采取不收或少收手续费的方法签发承兑汇票。

3.降低利率贴现票据

目前商业银行争相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不仅贴现本地票据,而且向异地找票贴现,为了取得票据,在办理贴现时放松条件,有的银行对贴现申请文件和是否开有帐户不作要求,或为了迎合客户需要补办业务手续,以达到形式上合规;银行之间在争夺贴现时还通过降低利率贴现票据,或付给客户好处费等方式招揽业务

4.超额授信

现在好企业银行争相授信,部分银行在授信时也不再考虑其他银行是否已授信或授信多少,企业只要有要求银行就签发承兑汇票,综合授信额度往往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

5.逆程序操作

《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贴现人对贴现申请人提交的商业汇票,应按规定向承兑人以书面方式查询,以控制交易风险,但有的银行对一些长期往来客户,为加快业务办理速度,提高竞争力,在与企业达成相关协议基础上,采取了先贴现后查方式逆程序操作。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先签发后补办手续,存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日期早于合同签订日期等现象。

6.保证金不足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向承兑申请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要按签发票据金额收取一定保证金,或要求申请人提供其他形式的担保,但有的银行对保证金或其他担保执行并不严格,表现为保证金不足或担保不到位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用本行贷款作保证金,未按规定比率收取保证金,保证金帐户未实行一一对应管理,一笔保证金开出多笔承兑汇票等现象。

二、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原因分析

1.票据业务收费低,成本高,银行审查贸易背景没有积极性

按照现行 法律 规定和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只收取万分之五的手续费。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审批都集中在市分行,办理却在个支行,办一笔承兑汇票花费的各种人工费用,管理费用要高于承兑手续费。因此从实际操作和成本效益方面来讲,银行办理承兑汇票只能对贸易背景作形式上的审查,不会花大气力去调查 企业 是否有真实的交易,了解签发承兑汇票后的经营状况,但迫于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商业银行对贸易背景往往会作形式上的要求,但不会作实质上的审查。

而且,银行审查贸易背景还会妨碍银行自身承兑汇票业务的 发展 。目前在商业银行办理全额质押或100%保证金业务的基本上都是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还有的是不符合资格的企业及其他组织。如果商业银行把这些客户拒之门外,损害的则是自己的利益。

2.银行承兑汇票对应的贸易背景非常复杂,银行在审查中不好操作

(1) 经济 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与实际付款日期往往不一致,银行若依据交易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与承兑汇票日期核对,交易真实性便不好判断,若不要求两者日期在约定的付款日期内,承兑汇票开出日期则更不好确定,承兑汇票对应的合同也不好却定

(2)付款方式往往有多种形式,很多经济交易要求部分用承兑汇票,部分用现款,合同金额与承兑汇票金额不好对应,判断贸易背景也有困难。

(3)合同规定金额与实际成交金额不能对应,但又不能武断的认定该承兑汇票无贸易背景。

(4)与上述情况相对应签订年度合同的企业,签发下笔承兑汇票所需上笔交易增值税发票到底应是那一份便不好确定,要求增值税发票也就没有意义,因为在该时间段内,企业会有很多增值税发票,有的是原来用其他方式付款的。如现在企业在异地办理承兑汇票或办理贴现,即使银行要求增值税发票原件,企业也会采取同一份发票多次使用的办法,但银行只是形式上要求有复印件,企业便可多次使用同一份增值税发票。

(5)交易合同形式多样,银行审查合同有困难,按照《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书面形式又有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 电子 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银行很难区分这些合同的真假。

3.严厉的考核机制迫使商业银行违规操作

目前商业银行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为了完成考核任务,有的银行被迫采取曲折的形式来完成一些考核指标。

(1)为了完成中间业务考核指标违规办理汇票业务,时下各商业银行都规定由中间业务考核指标,但内地经济 金融 发展水平很低,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使用率,完成中间业务指标的渠道很窄,发展票据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讲能同时完成存款与中间业务两项考核指标,所以银行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否合规,银行则很少考虑。

(2)为完成存款考核任务违规办理票据业务。实际操作中,银行为企业办理票据业务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存款。

4.不正当竞争迫使银行违规操作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把票据业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品种进行发展,票据总量增加很快。本地票据市场被分割后,有的金融企业把目光转向外地市场。随着竞争加剧,银行在竞争手法上也花样翻新,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违规操作。

三、改进措施

因此,目前要治理商业票据业务中的违规问题需要从制度,操作技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监管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票据市场的管理,切实降低银行票据业务风险。

1.发展融资性票据业务

融资性票据业务是指没有真实商品交易背景。纯粹以融资为目的的商业票据,其实质是一种优于信用放款的融资信用工具。我国现有的,《票据法》明确规定票据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没有规定融资性票据业务的合法地位,而且目前融资性票据需求较为旺盛,现在银行办理的不具备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实质上是融资性票据业务,因此应确立融资性票据业务的法律地位,扩展票据的融资性功能,允许发行融资性票据,完善我国票据市场结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2.明确对票据业务只进行形式上审查

国际上票据业务贸易背景审查,只重形式上的审查,不作实质上的审查,目前票据法要求付款人在实质上审查贸易背景,在操作上成本很高,很难做到,因此要借鉴国际上票据业务的通行做法,要求付款人对票据业务只注重单据审查,而不作为实质审查。

3.适当提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收费比率

由于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手续费低,银行只考虑自身风险,不愿意承担社会义务,从而防范票据业务系统风险,因此适当提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比率,有利与调动商业银行审批承兑汇票贸易背景的积极性。

4.修订有关票据业务制度

如现行制度要求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需要有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商品发运单据和商品交易合同,并且在交易日期,交易金额等方面要与银行承兑汇票相对应,以便证实承兑或贴现的真实贸易背景,但实际执行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在交易日期,交易金额与承兑汇票日期,金额等方面实行更为灵活的办法以确认企业的交易背景。

5.应调控票据业务总量

票据业务通过真实贸易背景和期限来限制票据风险,但有的银行无贸易背景或滚动签发承兑汇票,打破l了票据业务自身内在的风险控制机制,为防止票据业务总量过分膨胀,形成票据业务系统风险,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有必要从总量上控制票据业务签发总量,通过总量限制把票据业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状范围。

银行业发展前景范文7

一、票据业务违规的表现形式

目前票据业务违规主要表现在:

1.无贸易背景承兑或贴现票据

《支付结算办法》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贴现票据要有增值税发票、商品发运单据和商品交易合同。但实际执行中,有的银行无贸易背景承兑或贴现票据,表现为签订虚假合同,合同没有明确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方式,增值税发票金额与贴现金额不相对应,贴现票据贸易合同在企业名称时间与成退回票记载和贴现时间存在出入,发票或合同金额小于票据额,增值税发票重复使用,使用过期或不合规范的贸易合同文本办理承兑汇票,以增值税发票代替贸易合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2.不收或少收手续费签发承兑汇票

银行为招揽承兑汇票业务完成存款或中间业务考核任务,一般视客户情况采取不收或少收手续费的方法签发承兑汇票。

3.降低利率贴现票据

目前商业银行争相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不仅贴现本地票据,而且向异地找票贴现,为了取得票据,在办理贴现时放松条件,有的银行对贴现申请文件和是否开有帐户不作要求,或为了迎合客户需要补办业务手续,以达到形式上合规;银行之间在争夺贴现时还通过降低利率贴现票据,或付给客户好处费等方式招揽业务

4.超额授信

现在好企业银行争相授信,部分银行在授信时也不再考虑其他银行是否已授信或授信多少,企业只要有要求银行就签发承兑汇票,综合授信额度往往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

5.逆程序操作

《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贴现人对贴现申请人提交的商业汇票,应按规定向承兑人以书面方式查询,以控制交易风险,但有的银行对一些长期往来客户,为加快业务办理速度,提高竞争力,在与企业达成相关协议基础上,采取了先贴现后查方式逆程序操作。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先签发后补办手续,存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日期早于合同签订日期等现象。

6.保证金不足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向承兑申请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要按签发票据金额收取一定保证金,或要求申请人提供其他形式的担保,但有的银行对保证金或其他担保执行并不严格,表现为保证金不足或担保不到位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用本行贷款作保证金,未按规定比率收取保证金,保证金帐户未实行一一对应管理,一笔保证金开出多笔承兑汇票等现象。 转贴于

二、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原因分析

1.票据业务收费低,成本高,银行审查贸易背景没有积极性

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和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只收取万分之五的手续费。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审批都集中在市分行,办理却在个支行,办一笔承兑汇票花费的各种人工费用,管理费用要高于承兑手续费。因此从实际操作和成本效益方面来讲,银行办理承兑汇票只能对贸易背景作形式上的审查,不会花大气力去调查企业是否有真实的交易,了解签发承兑汇票后的经营状况,但迫于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商业银行对贸易背景往往会作形式上的要求,但不会作实质上的审查。

而且,银行审查贸易背景还会妨碍银行自身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目前在商业银行办理全额质押或100%保证金业务的基本上都是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还有的是不符合资格的企业及其他组织。如果商业银行把这些客户拒之门外,损害的则是自己的利益。

2.银行承兑汇票对应的贸易背景非常复杂,银行在审查中不好操作

(1)经济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与实际付款日期往往不一致,银行若依据交易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与承兑汇票日期核对,交易真实性便不好判断,若不要求两者日期在约定的付款日期内,承兑汇票开出日期则更不好确定,承兑汇票对应的合同也不好却定

(2)付款方式往往有多种形式,很多经济交易要求部分用承兑汇票,部分用现款,合同金额与承兑汇票金额不好对应,判断贸易背景也有困难。

(3)合同规定金额与实际成交金额不能对应,但又不能武断的认定该承兑汇票无贸易背景。

(4)与上述情况相对应签订年度合同的企业,签发下笔承兑汇票所需上笔交易增值税发票到底应是那一份便不好确定,要求增值税发票也就没有意义,因为在该时间段内,企业会有很多增值税发票,有的是原来用其他方式付款的。如现在企业在异地办理承兑汇票或办理贴现,即使银行要求增值税发票原件,企业也会采取同一份发票多次使用的办法,但银行只是形式上要求有复印件,企业便可多次使用同一份增值税发票。

(5)交易合同形式多样,银行审查合同有困难,按照《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书面形式又有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银行很难区分这些合同的真假。

3.严厉的考核机制迫使商业银行违规操作

目前商业银行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为了完成考核任务,有的银行被迫采取曲折的形式来完成一些考核指标。

(1)为了完成中间业务考核指标违规办理汇票业务,时下各商业银行都规定由中间业务考核指标,但内地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很低,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使用率,完成中间业务指标的渠道很窄,发展票据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讲能同时完成存款与中间业务两项考核指标,所以银行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否合规,银行则很少考虑。

(2)为完成存款考核任务违规办理票据业务。实际操作中,银行为企业办理票据业务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存款。

4.不正当竞争迫使银行违规操作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把票据业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品种进行发展,票据总量增加很快。本地票据市场被分割后,有的金融企业把目光转向外地市场。随着竞争加剧,银行在竞争手法上也花样翻新,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违规操作。

三、改进措施

因此,目前要治理商业票据业务中的违规问题需要从制度,操作技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监管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票据市场的管理,切实降低银行票据业务风险。

1.发展融资性票据业务

融资性票据业务是指没有真实商品交易背景。纯粹以融资为目的的商业票据,其实质是一种优于信用放款的融资信用工具。我国现有的,《票据法》明确规定票据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没有规定融资性票据业务的合法地位,而且目前融资性票据需求较为旺盛,现在银行办理的不具备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实质上是融资性票据业务,因此应确立融资性票据业务的法律地位,扩展票据的融资性功能,允许发行融资性票据,完善我国票据市场结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2.明确对票据业务只进行形式上审查

国际上票据业务贸易背景审查,只重形式上的审查,不作实质上的审查,目前票据法要求付款人在实质上审查贸易背景,在操作上成本很高,很难做到,因此要借鉴国际上票据业务的通行做法,要求付款人对票据业务只注重单据审查,而不作为实质审查。

3.适当提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收费比率

由于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手续费低,银行只考虑自身风险,不愿意承担社会义务,从而防范票据业务系统风险,因此适当提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比率,有利与调动商业银行审批承兑汇票贸易背景的积极性。

4.修订有关票据业务制度

如现行制度要求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需要有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商品发运单据和商品交易合同,并且在交易日期,交易金额等方面要与银行承兑汇票相对应,以便证实承兑或贴现的真实贸易背景,但实际执行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在交易日期,交易金额与承兑汇票日期,金额等方面实行更为灵活的办法以确认企业的交易背景。

5.应调控票据业务总量

票据业务通过真实贸易背景和期限来限制票据风险,但有的银行无贸易背景或滚动签发承兑汇票,打破l了票据业务自身内在的风险控制机制,为防止票据业务总量过分膨胀,形成票据业务系统风险,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有必要从总量上控制票据业务签发总量,通过总量限制把票据业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状范围。

银行业发展前景范文8

关键词:BOT融资模式;兰-银线;红色旅游;风险防范

2005年3月2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联合公布了包括兰州-定西-会宁-静宁-六盘山-银川线(以下简称兰-银线)在内的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八年后,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依然面临红色旅游场馆体验性不足、配套基础设施薄弱、投资主体单一(基本上以政府投资为主)、资金规模有限等瓶颈问题。本文通过尝试引入BOT融资模式来解决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遇到的投资主体单一、资金规模有限等融资问题,本文的研究将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中的项目融资方式创新提供新思路。

一、BOT模式的基本内容

BOT融资模式中的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BOT融资模式指政府将某一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交给私人投资者自行筹资建设,并容许投资者在商定的时间内享有特定的经营管理权和利益获取权(杨晓庄等,2012)。BOT融资模式的典型形式可以用图1表示:

BOT融资模式有四种发展类型:一是BTO(Build-Transfer-Operate)模式,即建设―转让―经营,这种模式适用于具有较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项目(比如电厂、铁路)。私营投资者在项目建成后立即将其移交政府,随后政府根据双方签署的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项目的使用权让渡给私人投资者;二是BOOT(Build-Own-Transfer-Operate)模式,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该模式强调私人投资者在项目建成后拥有对项目的收费权和其他附加权利。该模式强调私人投资者在将项目移交给政府前享有对项目的所有权;三是BOO(Build-Own-Transfer)模式,即建设―拥有―经营,该模式是将项目的所有权让渡给私人投资者,将使用权移交给政府,政府定期给私人投资者以项目使用费;四是BROT(Build-Rent-Transfer-Operate)模式,即建设―租借―经营―转让,该模式强调项目建成后作为私人投资者的有形资产。下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将BOT模式的发展类型运用于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

二、BOT模式在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的适用性分析

笔者借助人民银行固原市中支、吴忠市中支、定西市中支和白银市中支相关工作人员对兰-银线9个主要红色旅游景点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电话访问,这9个景点分别为:定西市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革命遗址、白银市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固原市隆德县六盘山长征纪念亭、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一、二方面军会师纪念碑、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红军长征遗址、固原市泾源县老龙潭革命烈士纪念亭、吴忠市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和吴忠市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现将被调查红色旅游景点的情况整理如下。

(一)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状分析

一是游客接待规模逐年增加。调查显示,2009年以来,被调查的9个红色旅游景点的游客接待数量逐年增加。以固原市隆德县六盘山长征纪念亭、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一、二方面军会师纪念碑、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红军长征遗址和固原市泾源县老龙潭革命烈士纪念亭等四个旅游景点为例,四个红色旅游景点2009年至2012年的客流量平均增长率为21%、13%、8%和19%。

二是以中青年游客为主。和自然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相比,红色旅游因其集休闲、教育、观光为一体而备受各个年龄段的游客青睐。调查显示,9个旅游景点的游客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9岁至60岁之间(见表1)。

三是游客对红色旅游景点各方面评价不一。第一,对红色旅游景点总体评价较好。调查显示,游客对被调查红色旅游景点的总体评价较好。说明,一方面,红色旅游对于游客来说比较新鲜;另一方面,各地区红色旅游景点的总体服务质量较好。第二,对景点场馆项目和内容评价一般。调查显示,相对于蜡像、实物和图片,游客更喜欢影视短片、幻影成像等体验性较强的陈列方式。目前,被调查红色旅游景点场馆项目的陈列方式主要为蜡像、实物和图片,对游客尤其是回头客的吸引力不强。第三,对红色旅游纪念品开发评价较差。红色旅游的集群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区域内各类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水平,提升红色旅游区域竞争力(袁亚忠等,2009)。调查显示,被调查景点所在地区红色旅游产业链脱节,具有地域特色的纪念品开发严重滞后。由于纪念品在游客心中是一份珍贵的回忆,纪念品开发不足影响了游客对红色旅游景点的综合评价(见表2)。

|

2、存在问题

一是红色旅游配套产业发展不足。在红色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各地发展红色旅游景点的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红色旅游的产业竞争力包括旅游资源禀赋、企业自身能力和关联支撑条件等方面(刘又堂等,2011)。目前,红色旅游地区配套产业发展明显薄弱。调查显示,被调查景点的餐饮业发展缓慢,娱购业发展后劲不足,纪念品开发升级严重滞后,产品开发重叠度较高。由于关联效应和聚集效应的存在,上述不利因素制约了红色旅游产业相关企业自身能力的增强和关联支撑条件的巩固。目前,各红色旅游景点亟需找到红色旅游配套产业连片合理规划发展的模式。

二是红色旅游场馆亟待体验性改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游客对旅游休闲、学习、体验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红色体验旅游是未来红色旅游发展的趋势。总的说来,红色旅游的体验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红色旅游与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地域特色、历史积淀组成的配套产业(包括风情小吃、各类演出和表演、独具风格的住宿等)开发相结合,增加游客的满意度。二是通过红色旅游场馆的体验性和视觉性搭配,使游客对红色旅游景点发生的历史事件有一个身临其境的认识,增加游客的认知度和愉悦度。目前,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的展馆陈列方式依然以参观为主,缺乏迎合游客的体验性、视觉性陈列方式。为了适应新时期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亟需体验性改造。

三是红色旅游地区配套基础设施薄弱。配套基础设施是影响红色旅游竞争力的又一因素。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所在地区交通建设远逊于全国其它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所在地区。目前,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所在地区缺乏一条连接各旅游景点的主干道高速公路和主干道铁路。调查还显示,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周围公共厕所、各类取款机、pos机、超市等基础设施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已经影响到了游客对景点的综合评价。

上述三个问题说明,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现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配套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场馆体验性不够和基础设施薄弱。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发展红色旅游配套产业、改建红色旅游景点场馆、加强红色旅游景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因此,问题的关键是能否融得大量开发建设资金。下文将讨论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的融资情况。

(二)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融资现状

1、融资规模较小

据调查,兰-银线各红色旅游景点融资规模普遍较少。以定西市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和通渭县榜罗镇革命遗址为例。两个红色旅游景点近3年融资占景点所在县GDP的比例都小于1%,且融资来源主要是政府投资(详见表3)。

2、融资方式单一

由于红色旅游景点公共性较强,私人投资者苦于无法找到合适的投资模式和投资渠道,纷纷止步于红色旅游景点开发投资。被调查的9个红色旅游景点中有8个景点是通过政府投资融得的全部资金。所有被调查的红色旅游景点都没有通过招商引资和股票、债券市场融资。调查还发现,融资方式单一部分延滞了融资规模的扩大。

3、前期融资与后期开发不匹配

在产权明确和信息对称的一般情况下,各个项目的融资与建设利用是匹配的,融资就是为了项目后期开发。在产权不明确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项目融资并不都投入到项目后期开发。出现这种现象的解释有寻租行为和软约束机制。调查显示,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时常会有前期融资和后期开发不匹配的事情出现。

总之,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融资存在的融资规模小、融资方式单一和前期融资与后期开发不匹配等问题说明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建设融资需要探寻新的模式和思路。

(三)BOT模式在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应用的优点

1、实施BOT融资模式可以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规模有限难题

各地区在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实施BOT融资模式,可以有效克服融资规模小和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一方面,在实施BOT融资模式以前,各地方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各级政府项目拨款和银行贷款。BOT融资模式的引入打破了红色旅游景点开发融资只能靠政府拨款的困境。由于BOT融资模式有四种发展类型,各地区可结合红色旅游景点开发项目特点和性质灵活操作应用。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拨款受财政收入的限制,银行贷款受信息不对称和业务风险的限制,各地方在实施BOT融资方式之前的融资规模非常有限。这种融资规模的有限性与红色旅游景点场馆体验性改造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产生了不可克服的矛盾。实施BOT融资模式可以有步骤、有控制的将私人投资(融资)、民间资本引入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理论上,这里的私人投资也包括国外私人投资或者各类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私人投资、民间资本的加入无疑会增加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的融资量。

2、实施BOT融资模式可以分散红色旅游景点项目开发风险

BOT融资模式实施以前,红色旅游景点项目开发的风险全由当地政府承担。如果项目开发中有银行贷款,则银行也承担一部分风险。BOT融资模式实施以后,红色景点项目开发中的风险由政府、私人投资者共同承担。如果私人投资者将项目转包给建筑公司,并为该项目募资,则项目的风险会继续转移到建筑公司和银团。此外,单纯由政府负责开发的红色旅游景点项目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寻租行为、软预算约束的限制(这里主要指政府项目资金没有充分利用,项目开发监督不力等),也会引发风险。实施BOT融资模式以后,项目的建造产权和经营产权非常明显。受政府与私人投资者签订的项目特许协议、项目后期营业利润、私人投资者与第三方签订的书面协议等因素的影响,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风险会得到最大可能的防范。

3、实施BOT融资模式可以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实施BOT融资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三点好处:首先,实施BOT融资模式可以给红色旅游地区带来大量固定资产。BOT融资模式的实施往往要在政府和私人投资者之间签订特许权协议,特许权协议期满后项目将交由地方政府接管,成为地方的公共财产。其次,实施BOT融资模式可以在短时期内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融得大量资金,加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最后,由于本文中BOT融资模式还运用到红色旅游纪念品、餐饮等方面的开发,无疑会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三、BOT模式在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的应用

BOT模式在红色旅游景点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纪念品开发等方面应用的总体思路是一样的。首先,政府采用公平竞标方式选定私人投资者作为项目投资人,并与项目投资人签订项目特许权协议。其次,项目投资人根据项目特许权协议组建项目公司,负责设计、投资(融资)和建设项目。最后,政府根据特许权协议容许私人投资者经营该项目并获得利润,协议期满后按照协议价格收购该项目。

(一)在红色旅游场馆建设中应用BTO模式

1、BTO模式选取原因

红色旅游和其它旅游相比政治教育意义更强烈。红色旅游场馆往往被认为是进行革命史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缅怀革命先烈的最佳场所。红色旅游场馆的所有权让渡给私人投资者可能产生两种危害。一是被别有用心的投资者作为宣传反动言论的平台。二是私人投资者出于盈利性考虑会在红色旅游场馆加入过多商业性元素,淡化红色旅游开发的宗旨。实施BTO模式的优点是在红色旅游场馆项目开发后红色旅游场馆的所有权归当地政府,而私人投资者根据项目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享有对红色旅游场馆的使用权。

TR■=TR■r■+TR■r■+...TR■r■=■TR■r■,i=1,2,...,n (2)

TC■=TC■r■+TC■r■+...TC■r■=■TC■r■,i=1,2,...,n (3)

式中TR■为第i项目参与方承担第j中风险获得的收益,TC■为第i参与方承担第j中风险中付出的成本。联立(1)、(2)、(3)得,所有参与方风险分配达到帕累托状态时的目标函数为:

f(r■,r■,...,rm)=max■■(TR■-TC■)r■ (4)

上文假设项目风险一定,即:

■r■=r■ (5)

联立(4)、(5),得线性方程式:

f=max■■(TR■-TC■)r■=max■■π■r■

i=1,2,...,n;j=1,2,...,m

s.t.■r■=r■ (6)

求解(6)可以得出目标函数的最优值。此外,从(6)式还可得出,当BOT项目的每一个风险都由对该风险偏好系数最大的参与方(πi=TR■-TC■最大)承担时,BOT项目的风险达到了最近分配。

五、结论

本文对兰-银线红色旅游线路中的九个主要红色旅游景点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亟需发展红色旅游配套产业,扩建红色旅游景点场馆,加强景点周围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受融资规模小、融资方式单一、前期融资与后期开发不匹配等障碍影响,创新融资方式成为当前推动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的关键。本文通过应用BOT融资模式中的BTO模式、BOOT模式和BOO模式,解决了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红色旅游场馆连片改建、基础设施建设和纪念品、餐饮、酒店开发方面的融资问题。文章最后研究了BOT项目应用中的风险防范问题,并认为在应用BOT融资模式时,当BOT融资项目每一个风险都由对该风险偏好系数最大的参与方承担时,BOT项目的风险防范达到了最优。

参考文献

[1]安贺新,赵璇.从体验营销的视角探索红色旅游的开发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0,(56):46-48。

[2]刘又堂,陈柏林.广西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35-37。

[3]阎友兵,陈非文,方世敏,刘建平.2009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2009,(6):84-88。

[4]袁亚忠,杜荣凤.“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红色旅游集群发展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4):9-12。

[5]杨晓庄,徐艳娟,王欣.高速公路建设BOT融资模式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2,(1):119-124。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BOT Financing Mode to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Red Tourist Attractions along Lan-Yin Line

KANG Yanhua HE Wenhu YANG Yunlong

(Guyu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Guyuan Ningxia 756000)

银行业发展前景范文9

在向零售业务转型延展消费金融等原因促使下,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不约而同地加码信用卡业务。目前,上市银行已经全部披露了2016年年报,不少银行将该业务发展放在业绩亮点中向投资者展示,信用卡江湖争夺战硝烟再起。

根据Wind资讯数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了21家A股上市银行信用卡业务发现,去年全年上市银行新增发卡量过亿张,国有大行仍有绝对数量的优势,而股份制银行正在加速追赶。

不少银行也披露了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数据,总体来讲,信用卡业务的不良率好于整体信贷,除了招商银行微升之外,其余各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年累计发卡量过亿张

去年信用卡业务依旧保持较高增长量。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仅国有五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去年新增发卡量为1.03亿张。央行数据显示,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0.31张,同比增长6.27%。

从新增发卡数量上看,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破千万张,分别以1333万张、1114万张、1109万张和1025万张包揽了前四名,平安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紧随其后,均超过700万张。

累计发卡量上,截至去年年末,工商银行成唯一一个破亿张的银行,以1.2亿张遥遥领先,建设银行次之,累计发卡9407万张,招商银行第三,共发行8031万张。

绝对数量上,五大行占据优势,在增长率上,五大行和招商银行增幅在10%到20%之间,股份制银行则势头更猛,涨幅均超过20%,浦发银行最高,同比增长46%。

发卡量是基础衡量标准,流通活跃度、交易额度与透支额度等才是信用卡业务贡献收入的重要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浦发银行各项指标在去年提升最快,数据显示,该行流通户数1511万户,同比增长42%;信用卡交易额6766亿元,同比增长63%;信用卡透支余额2668亿元,同比增长141 %。

对于高速增长的原因,浦发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陈海宁曾在年报业绩会上表示,2016年零售业务主要在信用卡、消费贷等方面的投入和配置较原计划提高较大。

据了解,去年浦发银行信用卡线上获客量达到70%,这与支付宝的合作不无关系。该行相关方面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浦发信用卡加大了多平台推广、产品和服务创新,在优化消费场景,拓展支付产品布局、移动支付等提升客户支付体验上更加灵活。

此外,信用卡贷款透支余额增长较快的还有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同比增加35%、31%以及23%,信用卡活跃度得到显著提升。

佰瑞咨询报告分析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场景触发为基础的时代已经来临。在消费主力年轻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信用消费市场,从场景获客,并依托场景提高用户体验是新的竞争机遇。未来在互联网思维趋势的推动下,信用卡业务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仅招行不良率上升

随着消费金融的发展,信用卡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力点,银行利润贡献度越来越大。信用卡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比重方面,股份制银行远远大于国有大行,招商银行最高,达12.55%,平安银行以12.27%紧随其后,超过10%的还有光大银行,为11.83%,而中农工建四大行这一比重均低于4%。

在利润增加上,中信银行较为突出,2016年该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8.26%,产能释放迅速,净利润贡献增长77%,信用卡非利息净收入169亿元,占全行非利息净收入的35.4%。零售见长的招商银行稳健增长,信用卡利息收入达323亿元,同比增长20.8%,信用卡非利息业务收入达113亿元,同比增长17.9%。

此外,部分银行也披露了信用卡不良率情况,总体来看,信用卡业务不良率均低于各行整体信贷。纵向对比来看,除了招商银行由2015年的1.37%上升0.03个百分点到1.4%之外,建设银行、平安银行、上海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信用卡不良率的成因主要是银行早期为抢占市场份额,过度重视信用卡发卡数量、审核不严导致的风险隐患逐渐暴露。不过当前信用卡不良率均在2%以下,整体风险可控。

各出奇招加码

去年股份制银行在信用卡为主的零售业务上各自发力,切入场景,拓展消费金融业务。

^早向零售转型的招商银行在去年加大了个人住房贷款和信用卡贷款的放贷,零售贷款占比提高3.8个百分点至47.23%,占据“半壁江山”。该行在年报中称,金融科技成为零售转型的方向,加快推进金融科技战略。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也在此前的业绩会上表示,零售转型是平安银行关键性的战略方向,该行立足平安集团的协同优势明显,客户迁徙为平安银行的信用卡等业务添加助力。他表示,该行2016年新增838万张信用卡中,有40%以上来自寿险客户。

平安银行信用卡方面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平安信用卡中心以“信用卡APP”为载体,在APP上搭建了车主、商旅、购物、美食、保险、理财等众多生活场景,客户可以在此平台上一键报名、查询各类市场活动情况;可以在惠生活平台上采用多种手段购买服务和商品,享受一键式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