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集锦9篇

时间:2023-07-11 16:45:05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范文1

近年来,随着国际化脚步的不断推进,终生学习已经成了每个个体都不断思考的问题,英语的学习变的更加重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自主学习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影响,成为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如何衡量自主学习对英语教学的效果,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自主学习概述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积极主动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内容,自主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并且广受关注的学习方式。所以,如何才能更好的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自主学习成为教育者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目前研究自主学习者面临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开展如何提升自主学习对英语教学重要性的实证研究。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是指和课堂教学互相配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包括自主学习以及老师指导。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老师制定的具体学习目标完成的,根据个人学习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的能力,独立完成学习的计划制定,合理地安排英语学习的进度,选择适合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独自学习,老师在学生的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合理的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提供帮助和指导,并且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总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且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的特性

自主学习包括确立目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内容,是指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的态度和能力决定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自发的学习。自主学习者通过自身的需要(包括兴趣的、生存等需要)对学习进行选择,因此自主学习呈现出主动介入的特性,可以排除周围人群和环境的某些不利影响。

其次,自由的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其自由的安排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法、学习所学资源等,对学习整个过程都自行安排,需要很强的自主能力才能很好的实现自主学习。

再次,自律的学习。自主学习者需要自己进行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计划制订、学习过程的管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药进行约束和调整,自主学习者需要主动地、有主见地去学习,而不是放任自流、随心所欲地学习,更不是自由散漫地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自主学习着具有很强的自律能力,能够实现自主学习,提升自我能力。

三、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是忽视的,主要总结如下:

1.创造学生自主学习条件

在学生精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设计合理的英语学习计划,教师在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条件的创造者。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要求,确定合理的英语学习项目,进行充分分析,指导学生顺利地进行英语自主学习。

2.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在英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动机。语言的学习往往是枯燥无味的,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在不断地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应该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给予相应的外部奖励,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3.管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

在教师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英语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到教学是否能达到预计的效果。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习经验较少,没有较好的组织能力,所以老师要给予帮助和指导,教师应该对英语自主学习进行有效地组织。

4.培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和方法

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并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通过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提高自主英语学习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置上。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且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思想,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5.评估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自主学习,教师要具有能够评估教学效果的能力。在英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而且也要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价。教师可以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方法和原则,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评价自身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对于学生的不足,能够及时的鼓励,从而指导学生总结自主学习经验,合理安排英语学习计划,使英语自主学习顺利进行。

四、自主学习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研究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听、说、读、写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自主学习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学好英语,自主学习是不可忽略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习者与教师、学习内容和教学环境进行不断的复杂交互作用。因此,自主学习过程离不开和教师、同学的密切联系。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该能够及时的为学习者解决困难,针对不同的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心理,能够及时的解决,使学习者更明朗更清晰,易于帮助学习者提高自信心、激发创造力,从而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自主学习的特点,自主学习对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大多数的学生养成抄笔记、记忆并且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能够应用身边的材料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英语课外内容的交流,从而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适时地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迁移到其他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

2.教会学生利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来监控英语学习

通过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了解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使学生烦死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听课效率等,对相应内容的自我评价,这些自主学习来提升对英语的学习效果。

3.课前巧妙布置预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在课前布置任务型预习任务,使得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使学生通过预习,从而了解课程内容,并引导、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中,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结果,通过听说读写的过程,不断地使学生拓展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并进行不断的鼓励和激发,大大激发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课堂上巧妙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为学生创设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的巧妙提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在提问过程中,尽量拓展性的提问,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语言的组织回答,而不是在书本上找现成的答案,才能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去相互学习,增加学生英语语言习得的机会。

5.课后要求及时复习,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

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后要求和对教学内容的复习,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学生通过自主复习,从而能够达到对已学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习惯,创造性地自主学习。

五、制约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发展的因素

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对其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自主学习能对英语教学提供显著的效果,但是,在现实中,传统教学模式仍然被广泛的使用,在学校教学中,从不同程度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确立,制约了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这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有:

(1)重视阅读能力,忽略语言交流能力,制约了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发展。目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仍然是重视课文阅读能力,忽略言语交际能力。虽然积累知识重要的,但是,能够把知识转化成为技能更是不可替代的。长期以来,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把阅读能力置于英语教学的突出地位,忽略了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仍然以阅读学习为主,背离了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规律。凭借对词汇的背诵、对句子语法的熟记、对英语课文的阅读是没有办法娴熟的运用语言的。

(2)满堂灌、一刀切制约了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发展。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满堂灌和一刀切,因材施教流于形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激发更加成为了空谈,教师由于升学问题,没有办法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发挥主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各有不同,对英语的语言水平肯定高低有别、熟练程度参差不齐,在大班授课满堂灌、一刀切的情况下,教师没有把握住学生的各自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策略,从而导致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不佳。

(3)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制约了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发展。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处于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状态,主观能动性降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学习成为了学生英语学习中必要的部分。教师通过如何创设生动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面前的重要困难。只有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才能不断的自主学习。

所有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从不同角度制约了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发展。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解决,并倡导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不断应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从而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琼,张卫,朱祖德,甄霜菊,麦玉娇,李董平.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的中介效应模型[J].心理学报,21,2:262-27.

[2]李子建,尹弘飚.课堂环境对香港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兼论“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之辨[J].北京教育评论,21,1:7-82+19.

[3]王化玲.英语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建构主义视阈[J].学术交流,21,3:193-197.

[4]周天梅.论学生自主学习发生的内部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1,1:145-146.

[5]周丽红,吴筱萌,尹欣.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状况的研究――以北京网络教育学院的学习者为个案[J].中国电化教育,21,6:46-54.

[6]张善实.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与内容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1,1:41-44.

[7]杜顺.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1,24:145-146.

[8]倪清泉.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外语界,21,3:3-35+79.

[9]严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1,2:48-51.

[10]于丽.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解析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1,4:68-71.

[11]张荣干.提升英语学习成效的课堂自主学习策略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1,6:81-84+112.

[12]郭胜伟,张稚鲲,谢松.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J].江苏高教,212,2:85-87.

[13]邓隽,黄昌朝,李娜.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适应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12,1:47-51.

[14]杜中全,云天英,王晓来.论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12,6:112-114.

[15]陆源,厉旭云,叶治国,王梦令,梅汝焕,夏强.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教学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12,6:11-16.

[16]赵宏,陈丽.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12,1:56-63.

[17]洪如霞,胡海.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差异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11,1:98-1.

[18]李靖,梁玉.远程教育视阈中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11,7:72-77.

[19]郭继荣,戴炜栋.英语自主学习评价实证研究[J].外语界,211,6:79-87.

[20]张玮.基于网络平台的英语自主学习过程管理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9,1:74-75+81.

[21]王健,郭本禹.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9,3:12-13.

[22]李学谦.浅析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9,1:42-45.

[23]吴浪.自主学习与高校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29,3:17-19+114.

[24]胡东平,施卓廷,周浩.归因论视角下的英语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9,1:34-37.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语音语言;声乐学习;歌唱语言;地方民歌;声音线条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130—01

声乐艺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声乐艺术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声乐艺术随之也发展到一个比较鼎盛的时期,人们越来越渴望有更多的好声音和好的作品,所以声乐艺术迫切需要从科学角度建立一种科学的、规范的理论体系和科学体系,可供后者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声乐是一种语言类的艺术,所以声乐与语音语言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在发声技巧的掌握和作品内容的表达上都离不开对语音语言的研究。所以想要学习好声乐,必须掌握声乐与语音的巧妙之处。

一、什么是声乐语音学

郑茂平教授做出的结论是:声乐语音学是声乐与语音相结合的交叉科学,它既受声乐作为艺术的审美规则的制约,同时又要符合普通话语音学的声音规范和意义规范。我个人通俗的理解是,在保持声音的线条下,使听众能听懂歌者所表达的内容,就是声乐下的语音学。

二、语音语言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语音是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部分

很多国外的声乐学者都认为:“声乐应该注重的不只是声音,更重要的是内容和感情”。而内容和感情的流露大多取决于语音语言部分,只有听众到底知道歌者在唱的是什么,才能知道歌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重要意义是什么,也就是需要把作品交代清楚,这一点很重要。语调是歌唱者声音音调的变化所造成的旋律模式,语气是歌唱者和欣赏者对语调感知的心理反应形式。而语气语调在处理声乐作品的情感部分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分析声乐作品的时候,除看乐谱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熟读歌词,分析语调和语气,因为语调和语气能表达歌者表达作品时特定的态度和情感。并且理解歌词的含义,分析语音语言的规律,考虑作品的表达内容和情感,在脑海当中勾画出一副栩栩如生的画面。这样就对我们处理作品是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更能使自己投入到故事情节或者山水美景里面,把作品发挥的淋漓尽致,就会展现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美。

(二)语音发音对歌唱中声音线条的完整性有着重要作用和决定性作用

中国作品大多都以汉语为主,而汉语主要是有声母和韵母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而语音腔(声腔)和气息决定着声音的线条的完整性,也就是所谓的连贯性。所以,一旦语言掌握不好就会出现在发音咬字的时候把原来通畅连贯的气息所切断的问题,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线条被不科学的使用语音所切断,也就是失去了连贯性。所以我们在歌唱的时候要学会“生长”,也就是把每一个字都串联起来。例如:王洛宾《跑马溜溜的山上》其中“跑马溜溜的山上”中的“跑”汉语拼音为“Pao”,我们可以唱作为“Pa—o”,延长元音字母,“O”着一点儿唱“a”,这样唱既能使声音有弹性,又能使声音不失去色彩和共鸣,最主要的是能“生长”出下一个字“马”,马的汉语拼音是“Ma”,在“跑”的基础上嘴唇稍微一带直接唱“a”,这样以来跑和马都在腔体面,也没有因为在唱“马”的时候把气息切断,这就叫做“生长”,即后面的字都在前面那个字上像刚才举例中那样“生长”出来。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指出:歌唱中的共鸣器官就是语言中字的母音获得共鸣的腔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语音语言直接影响着歌者歌唱的状态和技能的发挥,最终影响歌者表达作品的质量。

(三)语音语言掌握着地方性民歌作品的命脉

在中国民歌作品中,很多都有地方性的方言在里面,而我们要是还按照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方式去演绎地方民歌作品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的意思了,所以我们在声乐学习当中遇到地方性民歌作品的时候,更应该去了解地方民族的特色,了解作品的背景,语音和语言上面有什么特色特点,把地方语言适当的和作品结合,会显得更有味道、更有特色、更有说服力、更受广大人民喜爱。

三、总结

同样是一部作品,有一百个人去演绎就会有一百个味道,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思想不同,看法不同,所以对作品的演绎就不同。语音语言不但对声乐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歌者在处理声乐作品时以及在演绎的时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训练发声技巧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语音语言的训练和掌握。声音的线条以及作品的地方特色和主要思想感情都源于我们在声乐事业上的不断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掌握语音语言与声乐艺术之间的重要关系,是声乐学习者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范文3

合作性学习作为一个复合性、多层面的概念有着若干代表性的定义,而本文所指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合作性学习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而此类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从合作性学习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目标意义以及基本要素等方面,为其在实际教育系统中的应用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近几年,关于合作性学习的研究也逐渐从理论框架的构建转移到学科课堂教学中对于其的具体应用上来,不少一线的教师或研究者们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但其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于合作性学习的应用条件、模式缺乏相对清晰、系统的认识;第二,初等教育阶段应用合作性学习的平台与方式较为局限,没有真正将“合作”与“学习”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融为相互促进的一体;第三,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初等学校教育中缺乏成熟的引导机制和评价系统。

2.案例分析

根据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关联主义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结构,反过来各组织与结构又被回馈给个人网络,提供个人的继续学习。这种知识发展的循环(个人网络对组织)使得学习者通过他们所建立的连接在各自的领域保持不落后。而这种知识网络的搭建和共享可以通过现实中的网络平台得以实现,如丹麦VIA大学(以下简称V)就创建了一个专门为学生、教育者,以及各类机构组织者、管理者提供表达、交流、合作平台的网站——VIAConnect。而V很好地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去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项目的进行。以下笔者将以在V亲身参与的一次跨专业团队合作为例,对该校如何组织、指导以及利用该网络平台促进团队合作进行简要说明。

V把全校共计150名学生(来自五个不同专业与不同年级)划分成25个团队,让其围绕“FromLonelytoCommunity”这一主题构思并制定一个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整个过程历时两周,最终的评价者由VIAConnect这一网络平台系统中的专业人员与非专业用户充当,共同挑选出最佳方案。而保证该项目高效且顺利开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有序的指导与网络平台的利用。其中有序的指导主要表现为:第一,清晰的任务阐释与目标划分(将主要任务分为三个分任务进行)引导参与者能够较快地聚焦问题并进行思考;第二,利用理论与练习(Theory&Practice)的穿插帮助参与者快速熟悉实践工具以引发合作性学习;第三,伴随合作过程的反馈与调控能够帮助参与者及时做出修改。而另一重要因素,即VIAConnect的“桥梁”作用:连通着参与实践的设计者与接受服务的使用者双方,并通过双方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推动设计者完善自己的方案,因此它是各团队展示方案,回收反馈,获取信息,进行交流,以及最终呈现的重要基地。在这里,不同的学生团队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如图片、数据、文献、报告等)充分展示自己的方案构想及细节等,同时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约束,收到来自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或非专业人士的各类建议或质疑,并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除此之外,以此为桥梁将学生团队的方案设计放于公众平台进行检阅,能够将小范围内的团队合作扩大化,增强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也能够将各个团队之间通过创意、经验、问题等的共享过程紧密联系起来。

3.建议

在以上所介绍到的合作模式的启发下,结合当前中国初等教育的环境以及其对于合作性学习的应用现状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缺陷,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3.1 网络平台

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等网络平台创建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所限制的合作交流平台,并利用这一平台作为合作性学习的辅助工具,同时也可作为学生私下交流,探讨的学习园地。尤其是在当下,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社交的重要渠道,以此为媒介不仅可以延伸学生的学习领域,还实现了学生学习渠道的多样化。以网络为平台将更多不同年龄层次、能力水平的学生联系起来,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习发生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氛围的形成。更重要的是,网络平台同时作为一种社交平台,可以通过一种相互干扰的过程极大地扩大学生的学习量。如此一来,不仅将合作性学习赋予了信息化时代的特征,而且还有其他多种益处,主要体现为:①投入更少的精力和资金就能收获更深入的学习;②完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判断同辈贡献时形成批判性的学习思维;③通过高质量的问题和清晰的解释等要求促进学生深入的理解与相关学习的驱动;④使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⑤网络平台的广阔性为学生合作学习群体提供了异质性背景。

3.2 Presentation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之中根据不同科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经常性地利用Presentation教学法,即展示教学法。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法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已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活跃性,而新课改以后,为避免“师讲生听”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所导致的如学生逐渐形成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教师难以全面把控和评估学生在课外的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情况等问题,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主导教学思想之一,因此也就有了诸如“杜郎口”“昌乐二中”等中学的教学模式。而此处所提倡的Presentation教学法更着重于强调以学习内容为基点,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入这一环节,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走近”并“走进”学习内容,并且学生设计、准备与呈现Presentation的这一过程本就是一种潜在的学习过程。将这种教学法经常性地应用于教学之中,其好处在于:①使学生在搜集资料时最大限度地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了解各种题材;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组织、语言表达、应变、创新等;③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展示自我,表达自我,增强学生自信感;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某些枯燥内容的兴趣,以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与增强。

3.3 强调小组作业中的同辈学习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同辈学习的一种形式,也是我国新课改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中一种主要教学模式。相比于欧洲国家而言,我国初等教育阶段对于学生合作性学习的应用基本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小组作业的环境、时间普遍集中在学校区域里及规定的学习时间内,此外,还包括教科书中一些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所进行的亲子间合作性学习。然而这样的合作性学习所能达到的效果并不可观,原因在于:①合作模式太过单一且目标任务所具备的挑战性不足以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潜能;②合作环境较为局限,对于学生“社会化”的目标体现不够明显;③校外合作学习的类型倾向于亲子合作,相比于同辈群体间的相互学习,父母等长辈的角色容易在合作过程中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根据教育社会学理论的观点,同辈群体被认为是隐形课程的根源;同辈群体具有影响个别学生的行为的力量的原因在于个体自愿服从较大的事业;同辈群体可以不顾许多个体差异形成(智力、成就、人格、家庭生活、体貌、社会兴趣等)。因此在设计小组作业时指导者需要有意识地将学生进行组合,打破常规地以位置进行组合的方式,尽可能选择在性格、学习能力上可以互补互促的组合,实现独立个体在合作中的平衡存在状态,并且相互之间的交流及反馈等能够对彼此起到正向的强化作用,放大同辈作用。同时,清晰该小组合作任务中合作目标、合作对象、合作内容及可发生环境的一致性与可行性;其次,在指导过程中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过分干预,也不过分放任;最后,则是选取恰当的评价标准予以反馈。

3.4 明确合作学习与同伴互助学习的区别和联系

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learning)与同伴互助学习(Peer-to-peerlearning)是两种有着明显区别的学习模式。明确他们的差异并且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运用才能够做到“药到病除,强身健体”概括来说,两者区别主要在于三点:①前者属于有着共同目标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在一定的组织领导下,通过合作的方式以某一问题或概念为中心进行学习的活动。而后者则属于由学习能力较强或学习水平较好的一方带领其他学生就某一概念或问题进行学习的活动。②前者是参与者们在团队和合作中一起进行学习。而后者是部分参与者在团队和学习过程中向某一人学习。③合作学习模式中话语权和知识流动方向不定,所有参与者均可作为提供学习资源的一方。而同伴互助更倾向于“同辈指导”话语权和知识通常由指导者流向被指导者。当然,这两者并非绝对独立存在,当同伴互助学习模式中的指导者与被指导者能力处于相当地位时,角色可以互换,此时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界限也就逐渐淡化,即向合作学习模式转化。根据《论同辈学习环境及其作用机制》中的观点,无论是同辈指导还是合作学习,都属于指导性学习环境,其影响机制在于激活“惰性知识”。明确这一点是为了区分合作性学习中不同方式的应用条件,更有针对性地运用到实际中去,如在应对一个班的同学的学习表现在某一科课程学习中差距较明显时,应选用同伴互助学习以提升学生对该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降低差距。

4.重要性及优势总结

第一,合作性学习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沟通、交流及表达的能力,组织及领导的能力,选择与决策的能力等,更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与内化。

第三,有利于消除班级中“尖子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利用同伴指导学习实现“双赢”——即充当指导者的“尖子生”在自我确信和担当意愿方面能够得到提升,自我要求与期待也会随之提高。而充当被指导者的“学困生”则会在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方面有所改善和提升,自信心得到加强。双方在同辈学习机制下实现知识的转移与共建。

第四,将课堂的主导权真正地交付于学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与“主人翁精神”表现为学习积极性、自信感及成就感的提升。

第五,是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途径之一,为学生进入社会群体,参与更多、更复杂的社会性活动打下基础。同时,也是对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良,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实现学习过程由书本转向实践的综合化。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范文4

其实,研究性学习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在做着研究性学习工作。比如:我校高一学生进行培养胆矾晶体实验,他们经过找数据、列仪器、制溶液、选晶种的活动,一天几遍地观察晶体生成情况,精心操作,终于得到了标准的平行六面体晶体。作为化学教师我及时指导,提供仪器药品,让他们科学操作、大胆实验,使他们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大大激发了进一步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不久,一位同学又主动提出做NA202与水反应后溶液中化学成分分析实验,并顺利完成。虽然这只是定性地完成化学反应,但毕竟是他自己提出并在第一次实验后提出的实验要求,是今后不断探索的良好开端。

在化学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科学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课中不断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如:硝酸与锅反应只生成NO的最大浓度是多少?怎样才能制出N207N20助燃吗?怎样验证?为什么NAN02会致癌?白磷为什么会有毒?有感于患者输液时看护之苦,他们想设计自动止液,自动退针的装置。可以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有数不清的问题在激励他们,都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任何理由去制止、扼杀、伤害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因此,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适当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尽一切为学生提供研究的便利的条件,促使学生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成绩。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范文5

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狭义的理解。人们谈论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指向: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是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也就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便有利于学生从事"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广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即探索性学习。但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狭义理解,因此两者不能等同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探索性学习基本上局限于课堂之内,并体现于课程教学的某个环节,而研究性学习则远远超出了课堂之外,并且探究的因素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的始终。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探索性学习多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探索去发现已存在书本或教材中的预知结论,而研究性学习所要探寻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未知的。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探索性学习所要研究的问题一般是已知的、清楚的,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刚开始时并不十分清楚,问题随着研究的展开逐渐被暴露。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探索性学习所要研究的问题多为封闭的学业问题,而研究性学习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多为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人们所遇到的、所关注的问题。只有正确地认识学科课程中探索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异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性学习才有更开阔的发展空间。

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历来包含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一是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二是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使用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把与前者相应的教育称之为"传授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接受性学习"的话,那么,我们把与后者相适应的教育称之为"体验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研究性学习"。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看,这两种教育、两种学习方式不可或缺,就象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健壮,才能走得稳、跑得快。但是,过去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今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围绕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相互合作的交流的过程。研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数学新教材中虽然提供了"课题",但这并不完全是学生做的"题目",适合于学生"研究"的题目,不仅要"可能"、"力所能及",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亦即通过学生的"研究",真正能实现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并将研究性学习中能获得的知识技能运用于数学学习,使之拓展和加深。而现在我们的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普遍较为淡薄,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甚至我们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觉得数学研究性学习很难开展,这里要特别注意,切不可简单地将新教材中提供的课题作为全体学生的研究课题,或者在一些资料中找几道或编几道"应用题",让学生做做就算完成了任务,错误地将"研究性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在教室里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几道"实际应用题"。

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文件精神,高中学生在高中的前五个学期里取得10个学分为该课程的合格成绩,而完成一个课题给2个学分,也就是每位学生每学期完成一个课题就可以取得合格的成绩,因此,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采用"长课题"和"短课题"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长课题"每学期安排2到3个为宜,课题研究的时间长度为一个学期,主要以小组研究的形式进行,课题尽可能在数学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交汇点上产生。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中学化学 研究性学习 思考

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应该怎样更多、更好地掌握这些信息呢?有不少专家指出,有两条思路:一条思路是"高效的学习",另一条思路是"研究性学习"。 "高效的学习"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重视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别是信息的处理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一次革命,目前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正在受到人们特别是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关于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现状的关系

化学研究性学习目的是转变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提高和身心发展创造空间。

然而,目前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和推进存在不少困难,有的地方虽已有些效果,但有的地方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应试教育对研究性学习产生很大的阻力。家长、学校、社会乃至教育行政部门片面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在研究性学习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是否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其次是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化学药品和仪器短缺,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没有药品和仪器,有些化学研究性学习就是纸上谈兵。再次是教师培训的缺乏和学生的不适应。有很多教师没有接受对过研究性学习的培训,甚至还有化学教师认识不到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仍单纯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失去了他们学习中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受化学在高考中的地位影响。化学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不大,而且有些省份的高考中,化学也只仅参考性的科目,分数并不计入总分。很多学生容易出现重语数外,轻化学的现象,对化学研究性学习就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2.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论的关系

重视研究性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中创造的艰苦和成功的欢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会查阅各种参考资料,整理搜集各种信息,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的锻练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对研究性学习评价时要"重过程,轻结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⑴着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意志、品格、态度的提升;⑵评价内容应从重知识转向重能力,使评价内容更加人文化;⑶评价主体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自我激励的一种手段。总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引导和启发学生,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3.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是学习的中心"。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求知者;要求学生勇于设想,大胆推测,精心验证,通过同伴之间积极的相互合作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要善于在学习中甄别信息的效用,善于在学习中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助者和参与者。首先,在思想上,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真正进入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的理想境界。要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选题方面,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范围或内容指导,如学生可选如下课题:化学和环境污染的产生、治理以及其污染物的检测等环保型内容。又如白酒中醇的检验和食盐中碘的检验。再如怎样用肥皂水来检测水的硬度等。"84消毒液"的漂白性等生活与化学型内容。这是因为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研究性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筛选出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性学习选题不当只会影响教学效率,浪费教学时间。再次,在学法方面需要教师切实加强指导,如可以举办诸如"如何搜集整理材料"、 "如何规范实验操作"、 "如何撰写小论文"等有关讲座,也可以进行个别指导,针对各个课题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个指导。另外教师可以用适当的言语教学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打通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结论,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化学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是相辅相成、相互包容的,我们不能把两者完全对立,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接受性学习学到的知识作为储备,没有这些知识储备,研究性学习就是空中楼阁。现在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让学生感知直觉经验,培养动手能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不是否定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积极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时代要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乐趣,从而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化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需要一个探索过程。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研究性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必会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季 芳。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范文7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观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发展,为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

首先是选择课题的自由,课题研究是落实研究性学习最为主要的形式,没有课题研究就没有实实在在的研究性学习。单课题的选择上,应该让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的需要、获得研究素材的便利条件来确定,这样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局面。

其次是选择合作伙伴的自由,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合作学习,一个人往往难以胜完成,不同的课题需要不同的人选。比如某课题需要熟悉电脑方面的人才,那么课题组成员中就必须又这样的人。这样的组合能起到人尽其才、优势互补的作用。

再次是给予学生探索的自由,确定课题只是为自己预定了一个目的地,至于走什么路则由学生自己决定,只要到达目的地就行。可以走材料分析之路,可以走实地考察之路,也可以走访谈咨询之类,或者兼而“走”之,等等,由学生各显神通,最后是给学生展示的自由,完成展示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后一个环节,其成果有可能是错误地,片面的,这无关宏旨,重要的是恰当的展示给大家。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坚持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生活经验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二、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1.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处于学习的边缘位置,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参加先进教学理念的教育和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2.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局面,开创了促进学生读、写、说等能力全面发展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中,使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达到了本质上的统一,在遵循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普遍采用“五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初步感悟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营造良好的语文研究氛围;第二,组织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内容进行研读,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在课后布置研究性作业,通过课外的延伸训练巩固语文课堂教学;第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五,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在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信心。

2.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注重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鲁迅《故乡》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谁偷了碗?”,根据教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守财奴》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设置疑问,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除了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外,还要注重语文知识探究方法的传授。

3.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要实现双重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又要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过程的方法策略、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后给学生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综合评价活动,实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长期的接受性学习也给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组织结构的优化,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情、意、理等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对以后的终身性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结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可行的。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出发,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成熟,能够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辩证分析,为深入的探究学习提供智力支持。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范文8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促进了高中英语教学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推动了教育教学理念的多元化创新。高中英语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必要学科,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立足于高中阶段英语教育教学、探讨英语教学方法,构建具有综合实践功能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有利于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规范化高效性发展。本文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优势,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征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介质载体,通过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情境或环境氛围,让学生自己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相关学习信息来探究、获取和体验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和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的一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互动合作、终生学习能力素质的重要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改变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注重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相对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来说,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1注重自主开放与问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中,问题研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 通常通过案例展示、情景创设引出或直接提出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在开放、主动、多元的环境中自主研究和学习。

1.2注重学习过程与主观体验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探究的过程、思维方法的运用和提升,注重掌握科学研究的实践体验。

1.3注重合作学习与灵活应用

研究性学习注重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 在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后,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 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 实现研究目标。

1.4注重学习内容的综合实践

研究性学习,需要围绕相关问题综合利于多方面知识内容的融合贯通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横向联系,特别关注合作于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潜力开发,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新形式下,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在原有基础上广泛开展了各种应用性教学模式的开发研究,特别是针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性探索。由于英语知识体系的相对复杂性,加上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致使高中阶段学生思想压力负担过重,很多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积极主动性缺失,英语教学模式的传统单一性以及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落实的不到位,导致很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潜力得不到有效发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新形势下,探究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提升英语学习能力,成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探索落实的重要策略,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具体措施如下:

2.1创设英语研究性学习情境,注重优化英语问题教学引导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中,教师突破传统高考应试的教学着眼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不同的研究性学习情境,借助教材相关内容为主体,拓展英语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横向联系,针对学生自身的知识构架,在知识与技能的衔接融合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探究认知过程中,尝试运用模拟情景互动等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

2.2构建开放的英语学习环境,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就学生自身素质长远发展来说,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优化教学指导策略,构建开放的英语研究性学习环境,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英语探究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2.3创新灵活性英语教学手段,注重研究性学习的实际应用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英语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等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等多种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潜能,注重英语问题的自主研究,提高英语学习质量。

2.4探究英语研究性学习形式,注重学生主动研究习惯养成

新课程改革观点认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师生在互动过程中进行交流,特别是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在发现与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掌握英语知识,注重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实践。新形势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究英语教学研究形式,让学生在相对宽松而又严谨的研究学习环境中进行问题交流探知,养成主动研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学。

2.4科学英语研究性学习评价,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考试与作业对于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形式,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高中英语教学评价要求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特长和潜力,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范文9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高中英语 教学 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我国教学部已经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体现到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并向全国范围内推广。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注重学生主体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上,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学习价值与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与思考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从本质来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和活动,也是一种教学手段。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辅助角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研究共同完成的,但是学生是研究性活动的主体,没有学生那么研究性学习就失去了意义。研究性学习是服务于学生的,也是需要学生来完成的。研究性学习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强调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研究性学习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教师在指导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本身,更应该通过学生自身对研究性课题的选择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因为每个学生可能对高中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地方不同,比如有的可能对语法可能更为兴趣,有的则对句子结构比较感兴趣。

3.注重高中英语教学规律。研究性学习不能脱离高中英语教学本身,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结合,自然是根据高中英语学习的需要来进行的。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基础性研究的重要性,只有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才能使研究性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通过自预习强化研究性学习。自预习对研究性学习具有密切的关系,对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通过让学生自预习可以强化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自预习可以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或者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然后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例如在学习(sports)以文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来让学生思考:(1)奥运的历史有多久远,第一次奥运是什么情况。(2)中国参加奥运是在那一年,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3)如何看待奥运的精神,它对于我们的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预习,并将这些问题通过研究手段来解决,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注重教师引导功能。研究性活动开展内容主要包括了:确定研究的主题,即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目标是什么,研究的方法有那些,研究的手段与条件是否成熟等。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提出一些具有思考空间和研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参考,从而引导学生提出研究主题。例如在学习高一英语新教材Unit 3 Celebration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1)为什么要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2)在当今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情况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何进行保护?(3)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那些,各自又有什么内容和象征意义。围绕这些问题,学生就可以开展主题性的研究,去不断的搜集各种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3.丰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研究性学习不仅是课堂上来进行,课外也可以进行。不仅是只有教师的引导才能进行,学生自发的活动也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不是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是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回答。而是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归结,发现其规律与本质。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一个关于“that”句型课题的研究。围绕这个研究主题,采取的方法是全面搜集关于“that”的用法和句型结构,并总结出关于“that”这些句型,发现其中的规律。如果对这个关于“that”研究课题给一个框架的话,可以采取以下结构:(1)“that”句型结构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位置,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学习;(2)采取全面搜集的方法,总结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that”句型结构;(3)从这些关于“that”句型结构中,发现“that”的应有规律;(4)去发现有没有和“that”同样作用的词汇。

4.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注重交流、互动与评价。要通过建立合作交流来提升学生研究性的合作精神,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几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更可以通过互相影响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互动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到新鲜,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翠娥.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