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学习的方法集锦9篇

时间:2023-07-12 16:49:42

小学学习的方法

小学学习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01

数学的学习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数学学习习惯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稳定的数学思维,对数学形成了不易改变的数学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功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完成数学任务,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不仅是数学学科的要求,也是学习各个学科的要求。二十一世纪,迫切需要人才,而人才的来源大部分来自学校的悉心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工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以及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习习惯的作用,所以在平常学习生活中我就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他们,并得出了以下经验,在此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教师在课前会做准涔ぷ鳎学生在上课之前也应该把第二天教师要讲解的内容提前预习一下,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好,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并且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不能模棱两可,这样学生才能清楚明了的知道学生的意图,也要随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督促他们及时完成。另外,教师可以对低年级的学生采用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表扬,用小红花或者小星星等来作为标记;同时也要惩罚表现不好的学生,当他们做错事的时候可以扣除他们的小红花或者小星星。明确的奖惩制度让学生对教师的要求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了一定规范准则,回家完成预习任务也就认真多了。

在上课之前,教师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花比较长的时间来准备上课,所以如果不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就会浪费上课时间,因此教师可以规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教学用具,这样学生的速度就会被提起来了,比如在上课铃声结束之前摆好课本、练习本、笔以及其他必备的上课用具,还有教师可以快速地数三个数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坐好准备上课了,这样就可以节约一定的课前准备时间了。

二、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只有上课专心听讲了,学生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透彻,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听就是认真听教师所讲的内容,说就是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读就是朗读当天所讲的课文内容,写就是写出当天所讲内容的生字词语,还包括做笔记等需要在课文中勾画的。为了使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坐姿端正,不要开小差,上课期间不要乱动;其次就是要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不要讲话,还要注意听他们有没有回答正确,自己的答案和其他同学相不相同;最后学生还要做好相应的笔记,把注意力集中在读写的上面。学生的思想不容易开小差,在写字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写的字身上的,所以不易分神,坚持的时间也是比较久的。

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理解题目是一大难点,一旦读懂题目意思,学生就很容易把问题解答出来。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特别是数学的应用题,在做习题的时候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仔细读题,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是拿到题目就开始问别人,完全不思考,这样解题能力肯定是不会被提高的。在遇到一道自己不会的题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多读几遍题的习惯,有些时候多读几次就把题目理解了,不要养成懒得思考的习惯,总想着老师会讲,一遇到不会的题就空着,这是不行的。数学知识都是由浅到深的讲解,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应该由短到长,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才能让他们充满信心,最终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老师提出问题后,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会很快的得出答案,但这样的学生只占一小部分,教师应该照顾大部分学生,在大部分学生都完成时再拿时间讲解。提问的时候教师也要尽量照顾到全班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教师才可以了解到全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小学学习的方法范文2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数学的阶段,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方式和思维,这样不仅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这便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有学习方法的意识。所以本文目的旨在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培养,以便于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方法;培养

学生必需要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这是目前教育的主体思想之一。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更倡导小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具有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意识,不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以便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竞争。而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自主学习意识强,学习方法恰当的学生,不仅在考试中成绩优秀,而且在学习以及考试中的心态非常健康,由此可以看出,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至关重要,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人生。

因此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学习方法的培养五种方式。

一、要巧妙导入,以引趣情

教育学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本人认为,新知识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设置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愿望的情景,以便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能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自行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二维平面过渡到三维空间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为此,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三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那么六根同样长的小棒最多可以拼成几个正三角形呢(强调六根都用上)?这一问,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纷纷拿出小棒进行拼、摆、搭。结果有几个学生拼成了有四个正三角形的三棱体,此时学生兴趣倍增,从而顺利地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克服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过渡这个难点,突破了这个重点。这就使学生怀着充满情趣的心理,较容易地去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兴趣是一种潜在的强大的动力,巧妙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环节。

二、要巧妙设置疑问,以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探疑才是教学的真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巧设悬念,以疑激趣。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r,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露出的三角形的一个角,去判断被遮掩的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设疑导入新课:“为什么看到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就可以判断被遮掩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则无法判断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这两个充满悬念的问题,自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和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从而实现了“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转化过程。“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疑”在引入中有动力作用,在转折处有启迪作用,在思维的转折点上有催人更上一层楼的作用。导入中设疑,教学中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思维活动高潮迭起。

三、要以奇激趣,在成功的体验中培养兴趣

小学生的智力孕育于好奇心之中,而兴趣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日常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怀着好奇心而激动的心情进行探究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好奇心的满足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和激起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和“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采取让学生说出任何数。老师作出准确而快捷的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出规律后,又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编题对答等形式,使学生感到,我也能像老师那样答得又对又快,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养成对数学知识不懈追求的浓厚兴趣和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四、要巧用学具,以动导趣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粘面撕叠证明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六个面都相等;通过搭拆框架证明长方体相对的梭的长度相等,并且有三组长度相等的棱,正方体的十二条棱都相等。通过“贴―撕―装―拆”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活动中很自然地认识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而且通过操作,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

五、要巧用实例,以新诱趣

巧于运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与现象中挖掘和展示新的内容和形象,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这种新奇的实例展示了学生熟知的形象和内容,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兴趣倍增。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时。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学号,通过游戏,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增添了情趣,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为学生已拥有的旧知识赋予了新的内容。又如在教学“圆锥体的认识”时,教师通过学生相当熟悉的用钻笔刀把铅笔头削成圆锥体的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圆锥体和圆柱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头脑中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表象。这样学生就从旧知识中意外发现了新知识,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味口”,寓教于“趣”,使生“乐学”,教学效果必定事半功倍,愿大家成为学生喜爱的小学数学老师。

小学学习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 应用与开发

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给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可以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可将抽象化具体;可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而这一系列环节的应用,都要建立在对小学数学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应用的基础之上,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寻找多媒体应用的最佳切入点,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而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小学教学的发展呢?

其一就是多媒体技术的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景模拟,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积极正确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亲切的体会数学的思维。因为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多练习,这就好像在练计算机一样,只给你说怎么操作,但不给你练习的机会,就算你理论已经非常了解了,实际操作还是非常难,可谓是困难重重。也或者只是纸上谈兵,根本不懂际运用。所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正好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拓展提供了条件。

其二就是多媒体技术的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知识密度,提高数学的信息知识容量,使同学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更广的知识。这就像一个老师一节课只能讲5个知识点,可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话,可以很快的将知识点罗列出来,将重点标注出来,这有利于同学们很快的掌握知识,学习更多的知识。可能你今天会掌握许多知识,但如果老师讲的话,可能会更具体一点,但是不够形象,所以就需要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比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会学习认识钟表,比如说让学生说这个表一大格是多少分钟,如果光用嘴巴讲解,就比较抽象,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钟表反映出来,那么学生们就能够更加快速的理解该知识点。

其三,多媒体的有效使用有利于文件下载下来多次学习准备、同时用多媒体技术助推小学教学,增强小学教学的实用性和实际性。多媒体本身具有极强的长期保存功能,而且储蓄量极大。而且多媒体技术全世界联网,能够实现全球的资源共享。小学老师和学生可以观赏世界各地的不同教学方法,鉴赏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多方面的完善自身的教学修养和水平。而且多媒体技术不只是提供给你简单的课堂教学或者资料,它也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习平台,让同学们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度。

多媒体技术虽然说为老师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方便,课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一个就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可能更多的是从网上摘取重复多次的材料,这样不利于老师对于课程的了解与讲解,对于多媒体技术本身的健康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比如老师只是单纯的抄袭网上的课件,没有自己亲自制作,对于课件知识的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

另外一个就是如果小学老师的教材教学选取不合时宜的材料制作课件,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准确掌握。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课件,而不是粗制滥造,牵强附会的滥用一些材料来完善自己的课件,从而对课堂知识的敷衍和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而且老师会产生惰性心理,过分的依赖网络上的案例和讲解方法,自己却没有研究与创新。我们学校就有老师完全下载网上的课件,其中很多知识点还超出了课本的范畴。

最后,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多会使教学过程机械化,对于小学教学的整体发展不利。现在的大学课堂基本上老师都是制作PPT课件,内容都是网上寻找的,教学模式都大同小异的,同学们现在认为老师的讲解听不听都不重要,因为有课件,只要班委把课件考了就行了,期末考试看哈课件就可以了,完全不用听老师的讲解。所以很多大学里的课堂氛围都是极差的。所以说,对于小学教学要形式多样,不能单一的依靠多媒体技术,就以为大功告成了,要利用自己的学识加上多媒体的辅助来时课堂氛围更活跃,课堂知识容量更大,而不是机械化的课堂教学。为了学生的发展,也为了该学科本身的发展,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合理的教学来促进学生均衡健康的发展。

我们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积极发展多媒体技术对于小学数学的引导作用,避免多媒体技术的消极影响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振华.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及其优化[J].教学与管理,2012,(18).

小学学习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31

数学是一门充满着趣味性与思辨性的学科,学习数学不仅有助于开拓人的大脑,而且有益于人们日常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放眼四周,数学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好数学,不仅是对人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数学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价值,那么我们定要重视数学的学习。

数学的学习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把握。小学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但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却经常反映数学难学,排斥甚至是厌恶学习数学。一般来说,小学生对于数学应该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但为什么会如此排斥学习数学呢?小学数学的学习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呢?

(一)对数学的学习带有偏见性,畏惧学习数学

大家普遍认为学好数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多数人眼中甚至将数学当成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但由于数学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促使家长、教师提前为小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预防针,从教师到家长,无一不对小学生耳提面命,要求学生们对数学抱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小学生在学习一开始就背负了较高的学习压力,潜意识中就会对学习数学产生畏惧心理,这就很难让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畏惧性的学习更是无益于学习进步的。

小学生对数学先入为主的负面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深入了解,也扼杀了小学生将学习数学当成一种兴趣的可能性。

(二)学习数学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热情,还要求学生细心并且有耐心。数学这门学科多涉及数学计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而,在数学计算时绝对是不能马虎的,需要反复的计算与验算。但是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计算错误,比如看错小数点位置、忘记进位等等。另外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其中需要经过大量、反复的练习学习,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学习耐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持之以恒,不会中途放弃,以免前功尽弃。但无论是细心还是耐心,都要求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保证学习效率。

小学生自学能力不高,需要数学教师进行引导式学习,学习数学时如果分神,就很难再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因此集中注意力对小学生而言,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三)解题时通常采用固定思维,学习不懂变通

数学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一成不变的学习模板,只有灵活通用的学习方法。数学课本上多罗列一些典型题型,学生不单单要知道这些题怎样解,还应该学会对这些题型进行变通解答。但是一般来说,小学生在面对同一题型的不同题境的数学题时,总会茫然不知所措,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这其实就是小学生在学习中不懂变通的表现。

数学是变化多端的,不仅是题型多,解题思路也是广泛的,也就是说往往一种题型可以有多种解题思路。但是小学生固守课本知识,对教师的讲解亦步亦趋,将课本上的例题当成解题的唯一方法,从而忽视了自身对数学习题其他可行性的探讨,这样不懂变通的学习是呆板的、无意义的学习。

由上可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等等。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不仅是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期,更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期。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高度重视,教师与家长对其应该进行妥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势。那么,具体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努力: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与家长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应该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数学这门学科,尤其是家长不能对学生灌输消极的学习理念,使其畏惧数学的学习。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教学等方式帮助小学生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奇特性,并且准备各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小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主动学习。

家长与教师都是小学生学习的照明灯,照亮学生们学习的前进道路。家长与教师都应该扮演好积极引导的角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数学的恐惧性与不适应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勇气,敢于正面应对数学的学习难题。

(二)开展多样教学活动,聚集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容易分神是必然的,但是为了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就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小学生是特殊的群体,不仅表现在他们容易分神,还表现在他们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吸引。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即采用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小学生们的目光。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开展趣味竞猜的方式,让小学生们来竞猜答案是什么,或者采用口算比赛等方式,让小学生们比赛谁口算的速度又快又准等等。这样小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上,就会因为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而无暇东顾西盼,保证学习的注意力集中。

聚精会神的学习是高效的,三心二意的学习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正确的学习态度,集中的学习注意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严肃对待。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的学习不能单靠教师的讲解,小学生也应该适当地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动脑思考,探讨各种解题方法。强调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数学学习的要求,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广泛要求。小学生只有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避免依赖性学习,才能更深层次地明白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小学学习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 数学;思维;解题;记忆;巩固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小学生刚刚步入学问的殿堂,初学知识,往往不知怎样入门,因此教给他们一些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使他们很快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开发智力,触类旁通,寻找规律,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以小学数学为重点,浅谈一些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做法。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是学好新课、提高学习能力、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的方法主要有:

1、粗读、细读课本新内容

粗读就是从头到尾大概看一遍,初步了解课本讲些什么。然后细读,把要预习的整个内容看上两三遍,做到逐字逐句认真读、边读边划、读后记录逐步读懂。

2、查补旧知识、理解新知识

要使学生明白,预习时如果发现自己对于新知识与旧知识掌握不好,就要随即复学旧知识,通过翻阅已学过内容或其它资料,或请教同学甚至老师来解决,然后接着学习新内容。

3、做预习笔记

准备一本预习本,把对预习思考题的回答记下来,把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上课时带进课堂去解决。

4、试做试题

在看懂新内容的基础上,可自我找一些例题模仿来做,或回答课后的较易问题。这样,可加深新内容的理解。

二、听课方法指导

听课是学好学科知识的中心环节。指导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十分重要。

1、使学生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的

上课时,教师要把这节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使学生的听课注意力集中

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艺术,集中学生的精力于听课、思考、做题上,尽量防止学生思想开小差,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3、教育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指导学生做到“三个善于”:一是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来思考;二是善于随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来思考;三是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的思考。使学生把听讲、记忆、思考结合起来,逐步养成积极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4、要开拓学生的思考,不要干扰学生的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说能做的就让学生想说想做,说出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算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解题思路。

5、激发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教育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师生启发帮助下,最后解决问题。

三、思维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思考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就是两种思维方法。分析法是从问题出发逆向思考,由果索因,直到已知条件;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顺向思考,由因导果,直到所求问题。比较简单的问题用这种方法去上课,比较复杂的问题既用分析法又用综合法去思考。

2、指导学生学会用归纳法和演绎的方法思考问题

归纳和演绎是逻辑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要从大量的已知事实做出一般性结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例子把这两种方法的思路告知学生,让学生掌握,然后结合具体的例子启发学生去理解,从而熟悉这两种方法。

3、指导学生学会用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思考问题

抽象和概括是互相联系的。在教学中注意把这两种方法教给学生,用这两种方法形成概念,然后理解概念。

4、指导学生学会用比较和归类的方法思考

学生掌握比较和归类这两种方法,对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体上掌握知识、区分知识异同有很好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两种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能举出实例来说明其方法的运用。

四、解题方法的指导

学数学就要解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灵活、准确、快捷地解题时十分重要的。重点教会学生懂得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图表题等题型的解题方法。

五、记忆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学会记忆知识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记忆的方法主要有:

1、理解记忆

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吧基础知识记住,这是基本的记忆方法。也是最重要的记忆方法之一。

2、形象记忆。

例如几何图形的轴承、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就可用形象记忆法来记忆。

3、重点记忆

抓住基础的、关键的、重要的知识来记忆,其他的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想推理出来。

4、归类记忆

就是把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类,从类别上记忆知识。

5、对比记忆

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用对比法区分异同来记忆。

6、表格记忆

把有联系的知识用画表格、填数字来记忆。

7、应用记忆

在解决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时,复习记忆学过的知识。基本的要求是用到什么就复习什么,记忆什么。

8、循环记忆

反复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使对知识的记忆更为深刻。

六、记听课笔记方法的指导

教学生做好听课笔记,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一边听课,一边思考和记笔记,把听、想、记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生记听课笔记的方法有:

1、勾、画、圈出老师点明的重点难点内容。

2、记下老师的重要板书。这要求老师的板书清晰、完整、明确、图形、字体要适中,学生能看得清楚。

3、记下老师讲课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

4、记下师生活动中自己的最佳解题思路,分析方法或解法、式子。

七、复习方法指导

在指导上做好以下工作:

1、使学生明确复习的目的。

2、使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

3、使学生做到“三个为主”。

八、做作业方法的指导

做作业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的技巧,加上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学习任务。教师要教育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业。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先复习后做题。

2、要求学生明确做作业的要求。

3、指导学生做题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4、要求学生做完作业要检查。

小学学习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 有效性 提高方法

数学考量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学好数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教育中,数学学习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由于年纪较小,一些学生没有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主动性,影响了学习效果。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性是数学教学的生命,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是数学研究的永恒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论更新不及时。

新课改在不断地深入,教师没有及时地对教学理论进行更新,导致新的课程改革没有落到实处,接受的知识还是旧知识。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地进行理论教育,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只注重讲解教材,单纯追求教学进度,而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导致课堂质量不高,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对课堂讲解的内容无法理解,就会加重学生课后学习的负担,长此以往,教师累学生也累,教学目标却无法实现。

二、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素质,转变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引导者,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如果教师的观念存在问题,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的颁布,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时对教材的知识进行更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真正理解新课改,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掌握更多的知识,便于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二)改善课堂环境,活跃学习氛围。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挥。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的能力,如果学生提出独特古怪的问题,教师要加以尊重,适当地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要团结相处,教师应该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表现加以肯定与支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要对课堂的环境进行改革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创新的方法有:

1.采用情景再现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比较常见的。如“某某买《趣味数学》与《故事大王》,各买了5本,花了20元钱。如果每本《趣味数学》2.6元,求《故事大王》的价钱?”这样的例题,教师就可以将情景再现,让学生参与其中,解决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货币的学习是一个难点,大部分学生分不清各种各样的货币,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买东西,掌握各种货币的价值。

2.采用小组讨论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这就要求教师要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的数学知识体系比较简单,教师要保证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知识。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圆形的认识与面积计算”时,就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内的学生制作模型,一起讨论圆形面积的计算方式。这样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与讲解,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培养学生主动性与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教师提出问题,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教师要与学生融洽相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在小学数学中,存在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比如“考试结束之后,某某知道语文与外语的成绩,二者的平均分是93,求数学要考多少分能保证三科的平均分是95?”这一类型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要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不再依赖别人,而是主动地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四)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教学内容。目标的制定有一定的要求:

1.考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与创新思维放在首位。

小学学习的方法范文7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作用;预习方法

G623.5

数学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其中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重。因此当前小学教师一定要考虑做好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指导问题,学生通过预习,加上课堂上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和调控,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使其思维得到发展,一定程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作用

1.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预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所以应该努力使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根据自己的探索,思考课堂上要学习的课程,通过自主学习会发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长期坚持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能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的进行听课,会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另外,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还能检验学生课前预习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更愿意以课前预习来对自我学习的能力进行检验,还能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活跃整个教学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课前预习也能一定程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通过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对课堂需要讲解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其在课堂上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和质量得以提升。对于那些基础和理解能力相对差的学生来说,课前预习能适时弥补学生课上学习时的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

教师布置作业时经常会说“别忘了把明天要上的课预习一下”,但是小学生受年龄和能力的限制,往往不知道如何预习,很多学生把预习理解为看书,所以要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1.因人而异设计预习的结构

课堂上不存在万能的预习结构和预习方法,有些教师为了方便对于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准备了一种检查预习情况的卡片,分为很多项内容,这些内容除了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能完成之外,大部分学生都是应付。应该根据课程和学生能力的不同把数学额预习结构分为几个层次:(1)初读课本一到两遍;(2)掌握重要的公式和数量关系;(3)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4)找一些同类型的练习题进行练习。

2.根据实际制定预习的程度

有的教师认为,初入学的学生主要是打好基础,启蒙很重要,预习是高年级学生的事情。其实,预习和“打基础”“启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年级不同,对预习的要求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年级越高,要求预习的深度和广度也就越高,同样安排预习的时间相对要多。如果不按照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可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流于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安排进行课内预习,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预习。

3.要精心设计预习的内容

布置学生进行预习,不是让学生单纯的看书,教师应该精心的设计预习的题目。具体的如下:(1)设定简单易懂的题目。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教材十二册中“比例”的课时,可以布置这种预习题目:①阅读课本第32―35页;②找出什么叫解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并把答案在作业本上写出来;③根据你自学的掌握情况,写出两个比值是2的比,并组成比例;说一说8:4与7:10,3:0.5与21:3.5能否组成比例,根据是什么?等。为了使学生看书时间得以保障,还不增加学习的负担,预习的时候可以有选择性的让学生做《数学练习册》中的部分习题;(2)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对于预习中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题目,预习的要求不要太高。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一两个知识点就可以了,给以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如教材十一册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预习,教师在课前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①阅读课本第55-56页;②能完成准备题的请完成准备题;③下边的要求,任选一个解答。某县约有50万人,其中五分之四参加人身保险,没有参加人身保险有多少人?画线段图,仿照例子第二种解除法,写出分析过程?列式解答?

三、预习后的课堂教学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就不能再按照传统的办法上课,否则会使学生厌烦,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做好预习后的教学很重要。

1.发挥预习的功能

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心理的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的内容,设计出层次不同的教学问题。如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之后,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按照此方法解决“食堂买3桶油花了90元,那么,买12桶油多少钱? 720元可买多少桶油?”如果学生没有预习,一般需要教师示范。但是预习过之后能直接检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可以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演示,比较谁做的又快又好。这样既给了预习理解的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还给没有理解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做完后,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列出不同的比例,让学生讨论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多方面获得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学生提前预习之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快更深。所以,教师应该努力使学生突破教材的束缚,从多方面去印证问题的答案,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教材中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预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正确的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使小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可以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对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小学学习的方法范文8

一、教给学生阅读课本自学的方法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每次教学新内容,我都向学生指出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并要求学生根据要点,新授例题下面的提问和提示,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分析算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它的解题思路。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我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去自学。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时,因为百分数应用题中有不少的例题是在学习了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百分数转化成分数,因此,在指导自学过程中,我注意紧紧抓住了这种联系,并因势利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地解决新的问题,既使学生学得轻松,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指出疑问,才能有进步,正所谓:“于不疑有疑方是进矣”。质疑问题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始对于易提出疑问,需要教师启发引导,一旦有了这个习惯,他们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疑问。从何处着引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呢?好奇、好动、好问、好表现自己,爱受表扬、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给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他们就会想问题、谈看法。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在每个环节留有余地,引导学生重点围绕老师、同伴和教材三个方面进行质疑。例如学习圆柱体的知识,让学生计算:一只直圆柱水桶,底面直径2.8分米,高3分米,做这只小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至多能装多少水?(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前一个问题中要加上“至少”后一个问题要加上“至多”两个字?是否可以省掉?

这时,老师可告诉学生你计算后再仔细想一想。

①底面积:3.14×(2.8÷2)2=6.1544(dm2)

侧面积:3.4×2.8×3=26.376(dm2)

需要铁皮:6.1544+26.376=32.5304(dm2)

②容积:6.1544×3=18.4632(dm3)=18.4632(升)

然后让学生讨论,根据题目要求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按“四舍五入法”行吗?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有的说不可以。学生的讨论变成争论,争论转化为辩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同学们终于发现:所需铁皮32.5304平方分米,取近似值32.5平方分米的话,少一点点铁皮不能做成这只水桶;容积18.4632升,取近似值约可装水18.5升的话,则这只水桶会装不了,水会溢出来。所以遇到实际问题时,应灵活处理,前者要用“进一法”,需用铁皮32.6平方分米,后者要用“去尾法”能装水约18.4升。这样,学生由对教材的质疑展开讨论,思维得到拓展,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给学生化归的思想方法

小学学习的方法范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中的探索;趋势;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17-01

1.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自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阵线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实施自主学习教育,培养自主学习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显著特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的偏差,首先,观念更新不够彻底。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其次,教师自身培训不够。新课改对教师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陈旧的培训方式,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也不能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教学宗旨。同时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比如说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要自己开发课程。这对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已非常繁忙的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增加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挑战。

最后,外部条件不够。教学创新需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发展空间。但现实中不仅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很少,而且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补差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探索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2.教学中的探索

"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所占课时最多,所用精力最大,被誉为"智慧之源"。简言之,每篇课文的教学程序各有不同,而积极建构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必须提倡。

较深、不易理解的,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必学习中获得发展,如,《猫》一课力现所蕴含人文精神,教学时可以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点拔、深化、评价。

如此,不但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研读课文,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结合,推陈出新,开辟了阅读的新天地,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小学语文教学自主习方式势在必行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与时俱进、适时教育、适人教育而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思想与思维、时代个性、健全人格、优秀素养人才而迫切需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其有益于学生学习 、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实施,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造就。

3.1 新课程的呼唤。《标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重要地位是:"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条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保障。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知""能"并举,具有美好之情愫、良好之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开发创造潜能,发展个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时代的必然,新课程的呼唤。

3.2 语文教育的渴求。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特点有三: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美学诸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应通过暗示和熏陶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建构主义理论),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反应与独特体验,倡导自主探究学习。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母语有一定的基础,有语境,有资源。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条件、学习情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3 时代的呼吁。现代学生观--学习的主体、各有个性的人、处在发展中的人,现代人才观--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终身学习,现代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师生在目标一致的学习过程中和谐共振,共同发展。因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则为现代性教育之需。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 蔡俊洁.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应走出三个认识误区[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