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集锦9篇

时间:2023-07-14 16:36:00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1

秦尚成 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00

【文章摘要】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气工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电气的安装是电气工程体系中的核心,强电施工则是电气安装的的重点。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优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整个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好坏,从而对建筑使用人员的生活与工作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当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基点,针对问题,分析建筑电施工中强电施工设计的优化策略,讨论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的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强电;优化设计

0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建筑电气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便可见一斑,而强电施工作为电气工程施工中的重点环节,更应该保证其施工质量,优化设计策略,以保障建筑电气施工的整体质量。

1 当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用电负荷与变配电系统问题

在我国,根据建筑的类别划分可以分为四类,其中,绝大多数的一类与二类建筑中的用电负荷基本上已经可以达到每套4 千瓦,而三类与四类建筑基本可以达到每套6 千瓦,在这一点上是有相关标准可以参照的。但在建筑变配电室以及建筑总配线等方面,一部分建筑却并没有给出相应的施工说明与设计要求,这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电气工程的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另外,在我国当前的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施工图纸之中,并没有明确标识出变配电设计的相应标准,这便可能会造成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二次施工,给建筑施工单位增加不必要的施工成本。与此同时, 在我国的一类和二类建筑设计标准中,规定消防设施的设计一定要满足消防要求, 但在实际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却常常出现不达标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建筑工程的安全隐患。

1.2 建筑照明系统与供电系统问题

现阶段,我国建筑的电气工程与配电箱安装高度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且,在很多建筑中,配电箱的安装也比较随意,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因此,这些建筑中也常常会发生漏电现象,不仅为建筑中住户的生活带来困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住户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在很多建筑当中,照明系统也有很多问题,举例来说,一部分建筑在对电气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将电气多需的管道井忽略, 造成电气工程发生质量问题;还有一部分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为降低施工成本,放弃本应选择的节能灯,用白炽灯代替,这些现象都会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一定问题,进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1.3 建筑防雷系统与建筑电源问题

在当前很多建筑工程中,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建筑的电气工程施工图纸中, 已经明确表明了整个建筑中电源与插座的个数与位置,而且普遍满足建筑使用需求,但实际对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且很少有真正按照图纸所标注的电源位置与个数所施工的,建筑施工完成后,普遍会发生电源预留不足的现象,为住户带来不便。另外,当前建筑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高层建筑,如果建筑中的电器在运行过程中遭受到电击,轻则会将电器烧毁,重则可能引发爆炸。但当前在很多建筑对防雷系统进行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仍存在防雷设施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住户人身财产安全。

2 建筑电气施工中强电施工设计的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策略对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强电施工进行优化设计:

2.1 针对用电负荷与变配电系统的设计优化

在绝大多数建筑中,变配电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一点在对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进行研究时便能够很轻易的发现,所以,建筑承建单位在对建筑整体电气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着重设计建筑中的变配电室,并明确标明变配电室建造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且,要在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图纸中明显的表示出来,以保障建筑施工单位能够按照设计图纸顺利施工。除此之外,在对整个建筑电气工程进行施工与安装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建筑用电的负荷标准进行设计与施工,充分考虑到建筑投入使用之后的用电负荷情况,还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使建筑的用电负荷程度能够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用电发展,真正做到建筑用电负荷与变配电系统在设计方面的优化。

2.2 针对建筑照明系统与供电系统的设计优化

在当前绿色环保理念的催化下,建筑领域中也越来越以绿色环保为设计时尚, 当前很大一部分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都以绿色环保为营销策略,因此,在建筑的照明系统中,应该加大对节能灯的使用力度,减少白炽灯的使用。虽然从表面上看, 使用节能灯的成本比白炽灯要高,但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使用节能灯不仅仅提升了建筑绿色环保的宣传效应,还能够节约电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另外,在对建筑公共灯具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选择耗电量少、使用时间较长的类型,如LED,虽然从表面上看LED 灯具的成本相对较高,但从长远角度看,LED 灯具的使用时间是普通灯具的几倍,且耗电量少, 不容易损坏,实际上的花费要比其他高耗能的灯具要少。因此,在建筑的公共部位使用LDE 灯具是对建筑照明系统的一种优化设计。

2.3 针对建筑防雷系统与建筑电源的设计优化

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电气工程施工图纸进行,并在施工过程中指派专人进行监管与控制,保证建筑中电源与插座的个数与位置能够满足建筑使用需求。另外,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防雷系统,并根据建筑形状与建筑周围地势环境,对防雷设施进行合理设计,以降低建筑中的电器在运行过程中遭受到电击的几率。

2.4 强化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的整体管控

在建筑的电气施工过程中,保证强电施工管控的合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电气施工质量,因此,需要强化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的整体管控,而具体的管理与控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1)做好前期工作

在对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前期工作,良好的前期准备工作能够使电气工程事半功倍,同时,前期准备工作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气工程的整体设计施工质量。具体来讲,在对建筑进行电气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第一,从建筑设计图纸方面看,需要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反复的审查与会审,还要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反复确认,保证建筑设计图纸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第二,从施工计划方面看,需要在对建筑电气工程进行施工之前,对建筑施工组织进行合理的编制与设计,同时,也需要对整个施工计划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编排;第三,从材料与人员方面看,需要将建筑所需的材料准备充分,还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2)施工过程的管控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后,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才是整个工程的重点工作,也是核心内容。想要真正意义上使施工完成得科学顺利,便需要在施工之前制定好系统完善的管理策略,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具体来讲,在对建筑的电气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强化工程技术与安全方面的交底工作,以保障建筑工程能够高效有序进行;其次,对相关施工人员与设备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提升施工效率;再次,对建筑中所涉及到的电线进行科学预埋,以减少重复施工所带来的损失与安全隐患;最后,强化建筑工程各部门之间的自检与互检,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建筑的施工质量。 (3)做好施工相关准备

除上述两方面外,在建筑进行电气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电气工程强电施工能够顺利进行,这便需要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做好严格的准备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相关的施工材料与设备进行严格检查,保证施工各个环节与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以确保建筑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3 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的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建筑施工一般情况下工程较复杂,涉及到的领域也相对较广,因此,在对建筑进行电气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其他相关的事项。比如,在接入电源线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尽可能的避免电源线打结或相互缠绕;在对进行布线的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参照颜色标准进行,如果在布线过程中出现无法按照颜色标准进行的情况,一定要用带有颜色的胶布进行标记;在连接电源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连接牢固,尤其是使用电工胶带对接头进行密封时,一定要确保包裹严实,不能露出毛刺。

4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强电施工所涉及到的注意事项比较多,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求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之间的高度配合,还需要在对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整体工程有一个全面彻底的把握与控制。所以,想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所保证,便一定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加强对电气施工过程中强电施工的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刘艳婷. 论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确保建筑电气工程的规范化施工[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8 (15):218-219.

[2] 谢迁. 西安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与城市景观设计的探索思考[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3,08(25): 224-225.

[3] 李鸿峰,傅饶. 对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及安装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4 (19):105-106.

[4] 李林. 提高对推广应用S_9 系列配电变压器的认识[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15): 129-130.

[5] 钱大治.《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内容简介[J]. 施工技术,2013,12 (20):206-207.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2

关键词: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设计优化;方案;方法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物的性能指标包括很多。一栋合格的建筑物,应该是外形美观、结构完整、质量优良的。设计是一个工程的灵魂,是整个工程建设的依据,房屋结构设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建筑物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有必要改革建筑结构设计理念,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尽最大努力满足居民对房屋的功能需要和审美需要。优质的房屋结构设计方案,应当能够节约建筑成本,并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具体的施工操作;建筑方案的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城市中的空间资源和其它资源,提高建筑物的实用性能、经济性能和质量标准。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物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包括设计理念的优化、设计方式的优化以及设计技巧的优化等。

2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步骤

2.1建立结构优化的模型

在我们对房屋结构整体进行必要的优化设计时候,可以分成三步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优化。下面将对每一步骤进行详细的介绍:

2.1.1 要对设计变量进行合理的选择

通常在对设计变量进行选择时,我们把对建筑结构影响的主要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如目标控制的相关参数(损失的期望 C2 和结构的造价C1)和约束控制相关参数(结构的可靠度PS)等;然而还有一些影响不是太大,其变化范围也不是很大或者由局部性以及结构的相关要求就能够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的一些参数,我们可以用预定参数来表示,这样能够使得我们的设计量、计算量以及编制程序的工作量均大大减小。

2.1.2 对目标函数进行确定

在进行结构设计优化的时候,我们还必须寻找一组能够满足相关的预定条件的截面相应的几何尺寸、钢筋的截面积以及相应的失效的概率的函数,使得工程造价最少。

2.1.3 对约束条件进行确定

对于房屋的结构的设计优化来说,必须确保结构的可靠度,来对优化设计相关的约束条件进行相应的确定,设计优化的约束条件主要包括裂缝宽度约束、结构强度约束、尺寸约束、构件单元约束、应力约束、结构体系约束、从可靠指标约束到确定性约束条件以及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弹性约束到最终极限状态的弹塑性约束等约束条件。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我们必须对目标约束条件与实际的约束条件进行相应的比较与分析,再确保每个约束条件都必须满足相关要求,以实现最佳的设计。

2.2对优化设计的计算方案进行设定

根据可靠度进行的房屋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多约束且非线性的优化问题以及复杂的多变量,在进行相应的分析计算中,一般把有约束的优化问题转换成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常用的优化设计的计算方法有拉氏乘子法、复合形法、Powell 法等。

2.3进行程序的相关设计

根据可靠度进行的房屋结构的优化设计的基本模型以及所使用的优化设计的计算方法,可以编写一个具有运算速度快以及功能齐全的综合应用程序。

2.4结果分析

我们必须对相应的计算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比较,然后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考虑问题必须全面,并且要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考虑。这一步骤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尤其重要,合理的选择设计方案,不仅能够确保结构的美观、安全性、合理性以及实用性,还能够对施工中的资金的投入有着重大的影响。在结构设计优化中只强调经济上的节约,而忽略技术上的相关要求,是不正确的;同样只考虑技术上的要求,而不考虑经济的要求,也是不合理的。我们必须对两者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达到相关要求。

3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3.1设计结构模型

建筑物结构设计优化中的房屋整体设计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变量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对设计人员决定最终设计方案起到重要作用的那些数值,都可以作为变量供设计者选择。例如:工程的目标参数包括房屋价格参数和预期产生的损失参数;工程的控制与约束参数包括表示房屋架构可靠性能的参数,等等。如果设计者能够将变化幅度较小或者考虑因素较少的参数作为参考指标,那么与建筑结构设计、编程和计算有关的工作难度将会降低,设计者也可以更快找到符合设计目标的那一组数据。

(2)第二阶段是函数的确定。设计者要在多组相似的函数中,选取最符合事先设定的房屋横截面尺寸和钢筋尺寸面积的那一组函数,分析这组函数的各种性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建造的成本费用。

(3)第三阶段是条件的衡量。出于增强房屋结构稳定性和耐用性的考虑,房屋设计的约束指标应当包括房屋尺寸、架构稳定性、架构刚性、受力限度和变形限度、墙体裂隙限度、单元组件规格、架构体系规格、结构可塑程度、结构确定程度等。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当结合房屋建造工程的具体情况,分析比较施工实际中的约束性条件和目标确定的约束性条件,确保各种条件都能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以便实现设计结果的最优。

3.2决定计算方法

房屋结构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计算程序;而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复杂变量和多种设计条件的计算过程。设计者在对各种数据进行演算时,要注意将附加约束条件的问题转换成不附带约束条件的问题,这样更容易求得计算结果。经常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计算方法也有很多,这些计算方法各有利弊;设计者要根据现实需要,选择最简便的计算方法,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3.3选择最优程序

在设计了房屋结构模型,并选择了适当的计算方法之后,设计者就可以进入选择最优程序的环节了。最优的设计程序应当具备功能完整、用途齐全、运转高效等优点。这种程序是由若干小程序组合而成的综合程序,在结构设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4分析统计结论

在统计了各种数据计算结果之后,设计者要认真分析统计结论,找出各种设计方案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通过综合衡量,来确定一种最佳的方案。在分析结论时,设计人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能遗漏某些易被忽略的细节问题。这是因为,房屋建造是一项成本较高的建设工程,涉及到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只有站在宏观的高度平衡这些利益关系,才能节约建设资金、优化建设方案。设计者应当妥善处理工程经济效益与工程技术含量之间的关系,不能只顾节约成本,而忽视了技术的改进。也就是说,在设计方案的选择过程中,既应当避免片面追求效益和利润的倾向,又应当避免片面追求技术创新的倾向。

4总 结

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是一个涉及到各种因素的决策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技术筛选过程。耐用、实惠、舒适、美观和安全,是房屋结构设计的几种重要目标;这些重要价值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而不应当是彼此矛盾的。设计者应当综合考虑房屋的各种性能,选择最有助于实现房屋建筑综合效益的设计方案。设计者要在遵守设计基本规则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新的设计途径,应用新的设计技术,更好地实现房屋结构设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邹 俊.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现实应用[J].科技传播,2010(10).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3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措施

 

1.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化建筑,是指通过对智能建筑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一个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包括人类的生产、生活等空间)。其中,结构和系统方面的优化是指将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和集成技术(Integration)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

2.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开始起步于20世纪9O年代,并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的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1990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18层)可认为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而1993年建成的位于广州市的广东国际大厦可称为我国大陆首座智能化商务大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建与在建的楼宇中,带有“智能建筑”色彩的约有数千幢,上海约有800余幢。这些工程投资在智能化设备上的费用一般占总投资的5%~8%。国内已建成的180m以上的建筑,都具有比较完善的智能化功能。目前,智能建筑所分布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行政机构、商业、公共建筑(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住宅小区、交通枢纽等。

3.建筑智能化集成存在的问题

智能建筑多包含HVAC系统、电梯控制、消防、出入控制系统等多种系统和设备,这些系统和设备通常来自各个不同的供应商,他们仅仅关注自己的设备的应用,并不顾及他们的设备和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的互联。为了实现多种不同系统间的通信和互动使得设施管理人员不得不操作多个系统界面,设备的管理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另外,这些子系统的封闭特性也大大限制了在系统扩建和改造时对产品的选择性。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选型受到很大限制,不能根据性能和价格随意选择产品和供应商,系统部署后,维修配件供应得不到保障,后期设备维护费用高,对产品和供应商存在很大的依赖型。免费论文。(2)用户必须面对不同的用户界面来管理不同的子系统,大大降低了生产率,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学习负担。(3)各个子系统间不支持互动,增加了操作复杂性。免费论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HVAC系统之间的互动。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到火警时,需要改变风门的位置、关掉风扇或加快风扇的速度来消除烟雾,这就需要系统互动的支持。免费论文。

4.改进:系统集成的主要技术手段

随着智能建筑的功能需求不断增长,使建筑内各种各样的机电设备的监控系统的种类和范围不断扩大,它们可能采用不同的网络平台、不同的通信协议。在实现BMS系统集成时,为了解决互联和互操作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大致为以下几种:

(1)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建筑自动化系统应属过程控制范畴,长期以来没有建立国际性的标准通信协议,这种局面严重障碍了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1995年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推出了楼宇自动控制领域的第1个开放式标准通信协议一BACnet。该协议密切结合建筑工程特点,定义了23种对象、

39种服务、六种数据链路结构、三层网络架构,正在向BACne/IP方向发展。同年通过ANSI认证,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很多空调、制冷、锅炉、变配电等设备制造厂商均采纳该标准协议,为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开创了十分有利的局面。BACnet采纳了五种协议EIA232一PTP,EIA485一MS/TP,LonTalk,ArCnet,Ethernet。但是在先前的BAC—net协议中,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互联仍需通过协议转换器,尚未达成开放系统实现互操作的要求。

(2)采用协议转换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协议转换器分为专用的协议转换器和标准的协议转换器。专用协议转换器指两种协议之间专用的转换器。采用这种协议转换器,如果要连接多个不同类型的网络,就需要多种类型的协议转换器。有时协议转换器难于匹配不同的网络的安置机制和服务。另外,当协议转换器故障时,这种结构没有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机制,所以这种专用的协议转换器不可取。采用标准的协议转换器,在局域网内部通信采用了简单的通信结构,包括物理层、链路层以及对应用层提供连接服务的会话,传送协议。这种方案中,接在局部网络上的所有站只使用简单的会话/传送协议,而所有协议转换器之间通信只使用同样的传送层协议IP,由此解决了互联网的匹配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协议转换器方式的应用将越来越少。特别是OPC(OLEfor Process Contro1)技术与ODBC(OpenDatabaseC0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的成功应用,为不同协议的网络互连,开辟了新的途径,协议转换方式的应用将会更少。

(3)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0PC(OLEfor Process Contro1)是一种基于OLE的通信标准,用于过程控制的OLE0OPC重点解决应用软件与过程控制设备之间的数据的读取和写人的标准化及数据传输等功能。OPC提供信息管理域应用软件与实时控制域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提供应用软件访问过程控制设备数据的方法,解决应用软件与过程控制设备之间通信的标准问题。当设备通过OPC互联时,图形化应用软件、趋势分析应用软件、报警应用软件等应用软件均基于OPC标准,现场设备的驱动程序也均基于OPC标准。在统一的OPC环境下,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读取现场设备的数据,不需要一个一个地编制专用的接口程序,各现场设备也可直接与不同应用之间互连。OPC的重要作用是使设备的软件标准化,从而实现不同网络平台,不同通信协议、不同厂家的产品方便地实现互联和互操作。OPC技术的完善和推广,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时,实时控制域与信息管理域的全面集成创造了良好的软件环境。所以说,OPC开创了系统集成的新途径,OPC将成为系统集成的主要方式。如果我们将OPC技术与ODBC技术作以比较,可以发现OPC技术现在比ODBC技术更为成熟、产品更多,而且我国已有比较成熟的OPC技术和产品。所以目前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可能会比采用ODB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更为广泛一些。两种技术的融合与补充,将会使系统集成技术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庆吕.关于智能建筑的一些主要技术与发展趋势[J].中国智能网,2005.

[2]陆伟良.智能建筑主流技术及其应用[J].城市建筑智能系统,1999.

[3]张瑞武.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及其工程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4

【关键词】住宅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人们对住宅建筑中设计和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住宅建筑中的卫生间及厨房,在整个居住建筑面积中虽然占据的面积比例不高,然而却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住宅建筑中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给排水系统作为卫生间与厨房核心部分,其安装及设计的合理性是充分保证卫生间和厨房舒适、安全、卫生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相关规范要求的逐渐增多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住宅建筑工程的给排水布置被提升到极为重要的高度,其安装及设计也不断的趋于合理、完善,但是仍然难以避免的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研究住宅建筑工程给排水的优化及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优化住宅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的有效措施

就住宅小区的规划而言,其关键就在于住宅建筑工程的给排水设计,只有真正的做到给排水项目的优化设计,才有助于居民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才能够为居民的日常用水提供快捷和方便。另外,给排水工程经过优化设计,还能够保证居民的科学用水,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以下提出了优化住宅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的策略。

2.1排水系统水的位置

2.1.1给排水立管

(1)立管在管道井内敷设。此类方式居室美观而又洁净,但是管道井对卫生间的面积占用较大,并且管道的维修和施工有着较大的难度。卫生间对管道井的集中设立,将管道诸如排水管、水管等在管道井内集中布置,充分体现出了现代住宅卫生间和厨房的居住文明;(2)立管安装在卫生间或厨房的墙角处。这种方式在传统的住宅建筑设计当中较为常用,其施工比较便利,但是居室的美观容易受到明露管道的影响,在二次维修住房时,绝大多数的居民会采用质地较轻的材料加以隐藏。在室内明装管道时,要避免对卫生间和厨房的卫生设备功能的发挥带来影响;(3)在住宅建筑的外墙阴角安装立管时,应当尽可能的防止管道在阳光直射下全天暴露。管道敷设在外墙时,往往会对建筑的美观产生影响,对维修也是极为不利的。此外,在阳光下长时间的暴晒外墙塑料管,也非常容易引起管道的老化,需要设计人员加以注意。

2.1.2排水支管

(1)卫生间。在本层敷设排水横直管时,可以采用局部下沉的方式。下沉卫生间楼板面500米或者300米时,应当在下沉空间内暗埋排水横管。对于蹲式大便器,比较适合采用带存水弯的大便器,把蹲式大便器直接在排水管接管口装设;还可以采用不下沉卫生间地板面的方式,则应当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在地面以上敷设浴缸、洗脸盆等排水管道,直接与立管连接起来,而地漏要应用侧墙式;(2)厨房。在本层楼面上将排水横直管接入排水立管,对于厨房的地漏,可取消地漏或者敷设地漏于侧墙上,在楼板面上安装S型的洗菜池存水管,以便于避免厨房的整个排水支管停滞于下层空间,不仅给住户维修提供了方便,而且有助于厨房使用空间的扩大。

2.1.3给水直管

一般住宅建筑的给水直管的管径DN≤32毫米或者De≤40毫米,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塑料给水管,此类塑料管材有着相对较高的性价比,并且安装比较便利,但是管径小的塑料给水管,不仅热稳定性差,并且呈弯曲状态,所以住宅建筑的给水直管建议采用埋墙暗设。住宅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如果管槽开在楼板面上,那么其槽深为1/2De,槽宽则为De+10毫米,要在管槽内半嵌入管道,同时采用管卡在管槽内固定管子。在墙体内埋水管时,要注意布局的合理性;槽内抹灰应当尽可能的圆滑,刷防水涂料于凹槽内,建议水管凹槽做好防水处理;结束管道的施工后,要统一由土建抹灰,统一在墙体上使用水泥浆或红油漆在墙体上标记清楚管道的走向。

2.2地漏的设置

除了卫生间、浴室和厕所以外,住宅建筑内的其他设置地漏的房间必须保证是经常排水的房间,如果不时常性的排水,因地漏水封蒸发却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而干涸,必然会导致地漏水封的破坏,进而无法有效的避免管道内部有害气体排入室内。就阳台和卫生间的地漏来说,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并不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对厨房设置地漏与否则有着较大的争议,多数设计人员普遍认为,随着不断提升的家居装修档次,已经极少有人对厨房地板用水冲洗,因而没有必要在厨房设置地漏,在目前的工程中很多工程在二次维修时取消地漏或者直接未设地漏,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厨房未设地漏却因忘关洗涤池水龙头而导致“水灾”的不良状况,给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充分的防止地漏水封破坏而带来的危害或者环境污染,建议在设计给排水工程时对长期无人使用的卫生间或者从地面排水的卫生间,应当对密闭型的地漏加以安装;不建议厨房不设置地漏,厨房的洗涤池应当采用带溢流孔的洗涤池。

2.3噪声的控制

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住宅小区的噪声污染问题,给排水管道水管的振动和水流的流动是主要的室内噪声来源,其噪声产生的大小则是由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所决定的。管内水流所产生的水声强弱与流速的大小及管材材料有着较大的关系,通常工程上将排水铸铁管和给水镀锌钢管用塑料管加以取代,这便使得居民感到噪声的增大。所以,一方面,应当对管道合理的进行布置,尽量在布置卫生器具时使排水立管远离客厅及卧室,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选用新型降噪产品;另一方面,由于水流速度与水流噪声成正比,因此控制噪声的重要措施就是对水流速度加以控制。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住宅建筑工程的给排水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使用,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切实的立足于住宅建筑工程的实际,积极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并且最大限度的优化给排水设计,以促进居民生活质量和住宅建筑实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倪非,罗宏.住宅给排水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

[2]马继.浅议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问题[J].北方环境,2011(4).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5

2008年BIAD传煤《建筑创作》杂志社主要建筑学术与文化活动回眸

1月

1月15日,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与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主办了“第三届建筑师与建筑传媒新年论坛暨中国建筑图书奖”评选启动活动。目的在于梳理中国建筑科技文化艺术出版现状,向世界展示中国建筑图书出版精品;提高建筑师及业内外人士对建筑文化的关注度,鼓励建筑评论,搭建读者、编者和出版社之间的平台扩大优秀建筑著作的社会认知度,依托公众对建筑文化的热爱与参与,培养青少年建筑学兴趣及审美能力。通过宣传中国建筑图书,展示中国建筑学术与文化,在建筑师,公众与建筑图书之间架起桥梁。

2月

2月29日北京机场T3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建筑创作》于2月在国内率先推出百页篇幅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专辑”,并在T3航站楼投入使用当天赠与有关各方嘉宾,此举广受业内外好评。

3月

《建筑创作》与《中国建设报》联合发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建筑设计发展论坛征文”,旨在总结过去30年中国社会的震撼、铭记感动,品评事件、探索新路,并启动《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三十年》的编撰。

4月

4月23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3个“世界读书日”,《建筑创作》在这一天与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于国家图书馆文津厅联合推出了“第一届中国建筑图书奖颁奖暨奥林匹克场馆建筑文化展开幕式”。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出席活动。同时载有第1届~第29届奥运场馆建筑文化图景的展览更使“4.23”阅读主题彰显奥运理念。

4月30日,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和《建筑创作》杂志社共同发起的“红十字天使计划――博爱卫生站”设计方案竞赛在京揭晓评选结果并举行了颁奖典礼。此次公益活动得到了各个设计机构及高校建筑学院的大力支持,共有6项设计方案荣获特等奖。颁奖活动结束后,《建筑创作》还制作完成了《灾后重建设计方案作品集》。

5月

5月9日,“2007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颁奖典礼在深圳华夏艺术中心隆重举行。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等建筑界知名人士出席了颁奖典礼。此活动自2007年1月18日在“建筑中国”主题系列活动组委会的倡导下,在团中央中青国际(香港)有限公司、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以及中国青年高级人才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助下正式启动。2008年3月2日经由海内外著名华人建筑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进行评选,最终评出了10位获奖建筑师。组委会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中国建筑文化的国际性传播,提高华人建筑师的知名度,为华人建筑师与国际间的合作提供更广泛的机会和交流平台。

“5・12”汶川地震后,《建筑创作》投入到有关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中,5月24日《建筑创作》与北京院BIAD和中央美院共同推出了《痕迹・艺术》展。此后,还联合北京减灾协会共同为灾区制作了《用艺术抚慰心灵》一书,该书旨在用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及防灾科学的知识和实例抚慰一个个需要关爱的心灵,百名艺术、建筑、传媒人士在书中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该书还被赠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10 000册,作为奉献给灾区进行灾后文化重建的礼物。

6月

6月20日,由《建筑创作》与淄博路意砖雕艺术研究院共同策划、历时3年编研的《中国古代体育诗歌选》举办了首发式。该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全国文联等多方肯定,被认为是一部在人文奥运的挖掘上非常有深度和具有广泛意义的体育诗文集。在日后举行的“中国古明创造展”上该书被赠与北京奥组委副主席陈至立等领导,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88岁的萨马兰奇先生。

7月

7月,为纪念北京申奥成功7周年,同时又适逢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建筑创作》特别推出《建筑创作典藏版》,以此铭记中国建筑师关于奥林匹克的百年梦想。

6月29日~7月3日国际建协(UIA)第23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于在意大利都灵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演变中的建筑”,包括中国建筑师在内的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近万名建筑学人及建筑师出席了这一盛会。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派出专访团抵达都灵大会现场,向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宣传《建筑创作》杂志并见证了UIA60周年的历史时刻。

7月11日

为纪念第三个“世界文化遗产日”,《建筑创作》杂志社在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隆重举行了《义县奉国寺》一书的首发式。该书是继《蓟县独乐寺》之后《建筑创作》杂志社推出的又一有关中国古建筑学术研究重要成果。它的出版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的好评。他们认为《建筑创作》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合作的这本书不仅为传统古建筑作了全景式的总结与挖掘,同时也开启了中国辽代木构建筑总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序幕。

8月

8月中旬,《建筑创作》考察组一行在5・12汶川地震百日纪念之时,来到四川汶川地区进行实地探访。

8月30日,由北京东城区东四街道办事处,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庆祝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圆满成功暨《奥林匹克在东四》新书首发式”在东四奥林匹克社区举行。该书是继《胡同里的故事》、《东四名人胜迹》之后,BIAD传媒与东四街道办事处共同奉献给大众的一份厚礼。

9月

9月25日,在《建筑创作》承办下,北京院(BIAD)在延庆妫河举办了“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园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创意使生活更美好:人与艺术、山水、空间”。来自艺术界、建筑界和创意产业的著名学者、艺术家,建筑师在一起共同商讨建筑创意产业园未来的前景。

10月

10月初推出单霁翔先生的第三部专著《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10月17日,为庆祝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59周年同时也为欢迎来京参加“中日韩建筑师交流会”的嘉宾,BIAD特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交响音乐会。与此同时,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推出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008奥运建筑设计作品集》和《BIAD的奥林匹克建筑之梦》邮票纪念版,此外还与香港凤凰卫视合作推出了72分钟电视纪录片《北京奥运建筑记忆》及其电视文学脚本。这种“四位一体”的多维传播方式在

行业内颇具影响力,堪称是BIAD人用作品见证城市发展、诠释精彩奥运建筑的典范之作。

10月23日,《建筑创作》一行在社长张宇的带领下,随胡越大师参加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建筑节。在此期间,应西班牙著名建筑师里卡多・波菲先生的邀请,《建筑创作》一行还访问了里卡多・波菲建筑事务所,并参观了其最新作品巴塞罗那机场、W巴塞罗那海湾酒店等项目。

11月

11月26日~27日,受邀参加了在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的“西安2008绿色城市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座谈会”。本次会议由西安市规划局主办,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同时也是本次会议的特邀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座谈会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统筹城乡建设,发展新农村经济,创建绿色生态城市。包括张锦秋大师在内的海峡两岸200多位建筑学界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此次座谈会。

11月末,由本刊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参与策划编撰的《2008奥运・城市》、《2008奥运建筑》两书正式出版。

12月

12月12日《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三十年》一书进行深度加工。12月19日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处长喻萍一行来到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调研。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社长张宇和主编金磊在座谈会上向喻萍处长汇报了《建筑创作》杂志社近年来的工作概况。喻萍处长非常肯定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近年来的工作,并对《建筑创作》杂志社即将公司化的体制改革表示赞赏,她希望今后双方能够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

(何 蕊)

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2008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南宁成功召开

由南宁市人民政府和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联合主办、南宁市规划局,南宁市建设委员会,南宁市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院和勘测院承办的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2008[南宁]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2~23日在南宁市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南宁市人民政府市长黄方方、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会长、全国政协香港特别行政区委员潘祖尧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厅长宋继东,南宁市市委副书记覃孟征、南宁市副市长周家斌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

此次研讨会以“建筑未来”为主题,来自英国的建筑师、畅销书《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作者Charles Jencks先生在主题演讲《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的建筑界》中讲述了当今世界建筑界主要的革新派别:爱尔兰建筑评论家、世界竞赛――埃及大博物馆设计获奖人、美国注册建筑师彭士佛先生(Shih-Fu Peng)向会议介绍了埃及大博物馆的设计构思和过程,加拿大专题研究数码建筑设计的青年建筑师、世华建协数码建筑学术委员会加籍委员陈寿恒先生向与会者介绍了数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最新应用和数字工具的发展与建筑设计进步的互动作用;新加坡规划与城市研究机构主席、世华建协第一届理事郑庆顺先生(Tay Kheng Soon)讲述了可持续城市化进程与设计理念的革新问题,韩国著名思想分析家、哲学家韩太东(Hart TaiDong)教授以84岁高龄风尘仆仆来到南宁以多国语言与诙谐的语调讲述了人们建筑认知体系的一些瑕疵,并以北京奥运场馆为例做了生动的说明,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所长夏铸九教授(Hsia,Chu-Joe)生动地称全球都会区域中的建筑为建筑的好莱坞,讲述了全球信息化的技术革新使网络社会崛起,带给建筑创作革命性的变化。与主讲人的学术论述相呼应,各路学者龙斌,庞波,张应鹏。吴伟、郑光磊、王桂博、黄健、张健、赵小钧、张辉、黄金弟、顾涛、赵墉、尹彤(女)、刘纲等15位知名设计师,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员与地方专业人员30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世华建协(WACA)召开了2008(第五次)会员年会,第二届第一次理事会议和第二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确定了协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会议召开之际,世华建协(WACA)为了表达对南宁市人民筹办会议的支持,特意制作寓意深刻的雕塑――“卧牛载斗”赠送给南宁市,作为协会与南宁市友好合作的见证。雕塑上部为两个中国传统木结构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之重构,下部为一形似卧牛的天然整石,整个雕塑寓意世界华人建筑师承继中华建筑文化,力求天人合一,与世界和谐,开拓进取,生生不息的精神。雕塑坐落在南宁市内最大的生态广场南湖公园内的名树博览园,11月22日,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会员和南宁市有关领导共同为该雕塑揭幕并在雕塑周围种植“未来之树”。

(世华建协秘书处供稿)

“2008北京奥运工程照明论坛”在京召开

由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主办的“2008北京奥运工程照明论坛”于12月6日在北京国二招召开,来自全国的电气工程师及电器厂家代表逾三百人参加了论坛。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名誉理事长步正发及2008北京奥运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技术部部长丁建明分别致辞。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2008年奥运工程回顾总结与展望”。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理事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洪元颐以“2008北京奥运照明建设”为题总结了照明设计行业及电器企业藉奥运工程的契机取得的长足进步。2006年奥运中心区确定照明全部采用国内设备,在明确要求不能仿照其他国家的产品的同时还对技术和艺术上都提出了创新要求。经过奥运工程的检验,国内照明技术水平在光源,灯具,控制、供给的电源这四大方面无一漏缺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奥运工程对照明技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0余万套自主创新自主生产的中国照明设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对此都有巨大的贡献和收获。

(刘江峰 文图)

第十五届首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开幕

12月10日,由北京市规划委主办,北京市2008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市交通委,市园林绿化局,市环保局、新奥集团,世奥森林公园、市城雕办协办以及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承办的“第十五届首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在市规划展览馆开幕。北京市副市长陈刚等市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展览以奥运工程规划贯彻“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总结以及后奥运城市规划展望为主题,为市民提供了一次了解奥运规划建设,参与首都规划建设的机会。到2009年

1月10日前,该展览都将免费对公众开放。

在展览现场,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赵知敬告诉记者,首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每年举办一次,这届展览集中展示的是奥运工程中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园林绿化,环境整治方案,汇集了首都城建行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成果。展览分为7个展区,有奥运场馆布局展区,交通展区、园林绿化展区,城市雕塑展区等。《建筑创作》杂志社作为承制参与部门之一,与新奥集团、北京风景园林研究中心,北京水利设计研究院、市政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了奥运中心区的编辑设计与布展工作。

(何蕊 文 陈鹤 图)

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在京举行

12月6日,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在京举行。峰会上了《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公布了中国城市化进程活力城市、典范企业,动力工程和优秀农民工评选结果。

本次峰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办,数百名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国内外专业人士受邀参加了本届峰会。

(林 娜)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领导来本刊调研

2008年12月19日,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处长喻萍一行来到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调研。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B1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社长张宇和主编金磊在座谈会上向喻萍处长汇报了《建筑创作》杂志社近年来的工作概况。

张宇首先介绍了BIAD自成立以来的总体概况。他说:“BIAD长期以来秉承‘建筑服务社会’的企业理念,以‘高完成度’的要求对待每一项承接的工程项目。多年来BIAD不断在‘建筑创作’领域努力钻研探索,设计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并且始终将‘中国最卓越的建筑设计机构’作为企业自身的奋斗目标。除此之外,BIAD还以《建筑创作》杂志社为窗口,致力于建筑学术与文化的建设与传播。近20年来,《建筑创作》杂志社积极聚合国内外建筑师,为增强建筑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说《建筑创作》已成为一本在全国颇有影响力专业期刊。此外,《建筑创作》杂志社广泛地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拉近了建筑界与文化界、文物界和艺术界的关系,推动了建筑文化的发展。2009年,在BIAD的大力支持下还将对《建筑创作》杂志社实行改制,使之成为一家涉及多领域的建筑文化传媒公司。因此,在外来的发展中,《建筑创作》杂志社特别期待能够与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加强沟通,在相关领域得到行业主管单位的关心和支持。”

主编金磊向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作了题为“专业化传播――为了中国建筑设计的品牌”的工作汇报。他说:“20年来《建筑创作》依托于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搭建的广阔平台和BIAD强大的专业实力和品牌信誉,由半年刊,季刊发展为月刊,并逐步扩大发行量,走上了快捷的建筑学术及建筑文化传播之路。特别是在2004年快速崛起后,《建筑创作》通过改版进一步形成了。原创性‘和’个性化’两大突出特点。杂志内容不断丰富,栏目扩展到十余个,容量达每期200页。精美的原创建筑摄影图片帮助本刊在建筑摄影领域逐渐确立了权威地位。在2008年的发展中,《建筑创作》杂志社继续向着传媒公司的方向迈进,并按照BIAD集团公司的方向不断调整对外宣传视角。通过杂志及各类活动在国内外建筑业界宣传BIAD设计品牌、大力传播行业内具有卓越影响力的作品和人物。副刊《建筑师茶座》更是以加强与院内外建筑师的沟通,为建筑师们搭建交流平台为宗旨,不但为广大建筑师赢得了话语权,还使之成为行业内颇受认可的品牌。”随后,金磊通过期刊、图书、学术交流活动等一系列工作展示了《建筑创作》杂志社在2008年取得的工作成果,并希望在今后与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建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建筑创作》成为能代表北京乃至中国的卓越建筑设计学刊,尽快走向世界。

喻萍处长将此行的感受总结为“两个感动”。一是为此行受到《建筑创作》杂志社全体成员如此隆重而热烈的欢迎而感动,二是《建筑创作》杂志社在这些年来取得如此重大的成绩令人感动。得知《建筑创作》杂志社2009年将进行企业化改革,喻萍对此非常欣喜,她说:“目前北京的市属期刊大致分为企业类型、事业类型,以及存在于企事业单位中的编辑部三种类型。《建筑创作》杂志社目前属于第三种形式,应该说这种形式在体制改革上是最困难的,因为较为安逸的工作环境使得工作人员不愿突破旧有的形式。所以BIAD大力推进《建筑创作》杂志社成立传媒公司的这种魄力十分令人赞赏,这不仅能加大改革的步伐,还能更加有力地促进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她最后表示,对于《建筑创作》杂志社今后在期刊发展的道路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将尽自己的努力予以帮助,希望双方共同为北京市的期刊行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何蕊 文 刘锦标 图)

改革30年上海优秀建筑奖评选结果公布

2008年12月22日,改革开放30年上海城市建设优秀成果获奖项目名单公布,并召开上海城市建设优秀成果颁奖暨发展论坛。令人意外的是,“平阳新村四街坊”,“曲阳居民区”、“新福康里”等老百姓的居住建筑,与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东海大桥这些申城标志性建筑“平起平坐”;“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与“陆家嘴中心区规划”同获规划类金奖。

改革开放30年上海的城市建设成果是辉煌的,上海的交通住房环境整治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令上海市民欢欣鼓舞,也令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瞩目。今天发起和举办这次活动就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舒展情怀的平台,来歌颂改革开放30年辉煌的建设成果。改革开放30年上海城市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获奖项目一共164项。

金奖共30项。其中公共建筑12项,金茂大厦,上海大剧院,浦东国际机场1、2期,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体育场,上海博物馆,上海商城,上海光源工程,上海图书馆,上海新天地,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铁路上海南站主站屋,居住建筑4项上海万里城古北新区,万科郎润园,“平阳新村四街坊”;园林景观3项,上海延中绿地,大观园,东方绿洲。同时,上海市民可在此次评选出的建设成果金奖中,投票选出10个“市民最喜爱”奖。

评选委员会成员之一的上海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拿着这份最终的榜单与自己当初的投票结果作了一番对

比后露出欣慰的笑容:“我希望下次类似的评选,有更多民居建筑能获奖。记得最初提供给评委的榜单里,有很多高级酒店,现在看来,大部分酒店都被‘挑’掉了。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城市是给人居住的,建筑不完全是表面的外观,它是和人的生活最相关的,应该体现对民生的重视。我感到惊喜的是,此次评选并不局限于最近30年内建造的实体建筑,像衡山路、山阴路等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规划保护也参与进来,充分体现了对历史和对传统的尊重。”

中科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在发言中感慨地说:“从1978年到2007年,上海建造了6亿多m2的建筑,其中大概1.4亿m2左右是公共建筑,这种状况极大地改变了城市。上海的城市绿化覆盖率从1978年的8.2%增加到2007年的37.6%。原来的人民广场现在也变成了一个重要绿地。从我们原来手法的单一,创作思想的保守到创造性的发挥,在筹备世博会的过程中,中国建筑师正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主导力量,上海正在建设世界性城市,全面综合地实行城市更新。”

这次的评选活动是一项历史阶段性的社会公益活动,目的是形象直观地宣传30年来与广大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上海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表彰为上海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广大建设者和设计者。通过这次评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的城市建设更好地保护和彰显上海的城市个性促进在若干年以后涌现出更富科技元素。更具人文关怀,具有一流的建筑特色。激发了上海市城市建设者投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建设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热情。

(林娜)

2008酒店建筑,室内与灯光设计论坛在京召开

2008年12月19日,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阿拉丁照明网联手打造的“2008酒店建筑、室内与灯光设计论坛”在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报告厅隆重举行,着力探讨了酒店建筑,室内与灯光的关系和下一步酒店设计的新方向和新形态。

本次论坛的主讲嘉宾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所长金卫钧,中国著名艺术家,2008北京奥运会焰火核心创作团队之一马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工作室总照明设计师郑见伟分别从建筑、艺术,室内、灯光的角度对酒店设计做了精彩阐述,点线面四位一体将酒店设计的精髓进行了糅合。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到会听众高达400多人,成为历届会议之最。综观本次论坛,呈现五大特色强强组合、资源共享;阵容强大,嘉宾云集;精彩对话,互动性强,引爆现场,座无虚席,画卷签名,诊断未来。

(张 燕)

设计机构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获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奖

2008年11月14日,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IStructE)2008结构大奖各奖项评选结果在伦敦揭晓,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次参评项目“深圳大学城图书馆”获教育与医疗项目类优秀奖。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工程师王启文博士,作为该项目的结构专业负责人和学会资深会员,应邀赴伦敦参加了颁奖典礼。

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组织,在国际结构工程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其总部设在伦敦,现有会员23 000人,分别来自世界105个国家和地区。从1968年开始,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每年举办年度结构大奖评选活动,以表彰结构设计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并展示引领世界建筑行业发展的项目。设立的奖项共分12个大类,包括:文物遗迹建筑、文物遗迹基础设施,人行桥、交通建筑。商业建筑,教育与医疗建筑、住宅建筑,艺术与娱乐建筑、体育休闲建筑、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和小项目。每类项目中设一个优胜奖(Winner)和一个优秀奖(Commendation)。在各类项目的优胜奖中再评出一个年度综合大奖。结构奖的评选由学会下属结构奖评审委员会负责进行,委员会成员包括大学教授,科研机构学者和国际著名设计顾问公司的资深专家。今年的评委会主席由世界著名的伦敦帝国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主任David Nethercot教授担任。

共有来自欧洲,北美和亚洲的80多个项目参评,其中,著名的项目有:北京的水立方、伦敦希思罗T5航站楼,德国洛克维茨峡谷的公路桥、欧洲之星高速铁路伦敦车站等。其中,年度综合大奖被奥雅纳公司(ARUP)设计的伦敦希思罗T5航站楼夺得。我院“深圳大学城图书馆”获教育与医疗建筑类结构设计优秀奖。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是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科院设计所与RMJM香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完成的。该项目获奖并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是项目团队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是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次跨出国门,参加建筑工程设计领域国际大奖的角逐。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连续五年获ENR“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称号

2008年11月27日,由《建筑时报》和表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McGraw Hill Construction)联合主办的“应对危机赢得先机”研讨会暨2008ENR/《建筑时报》“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颁证盛典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国中元再度荣膺2008年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这已是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连续五年上榜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企业名单。

连续五年入榜并保持较好名次,是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这些年业绩和实力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业界对我公司发展潜力的认可,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相信这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拓市场,做优做强,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化工程公司稳步前进。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崔总建筑师在韩国釜山领取“殷墟博物馆”项目亚建协金奖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总建筑师于2008年10月27日~2008年11月1日在韩国釜山参加由亚洲建筑师协会主办,韩国注册建筑师协会承办的第13届建筑师大会。2007-2008年度建筑奖颁奖仪式也在本次会议举行,崔代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领取“殷墟博物馆”项目亚建协金奖。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航院中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天津基地规划设计项目

由中航院设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天津基地规划项目,经过专家评审一举中标。该项目基地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占地1034亩;以神舟创新大厦主楼为景观中心,以卫星发射轨迹

为主要骨架,对整个园区进行景观组织,并使其景观元素向外发散,整个园区景观组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方案“巡天”内涵的构图来源于卫星发射轨迹,建筑群体规划体现出的“空间站单元对接”的理念,符合航天五院分区发展的管理模式,极具航天企业的文化特色。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云南省建筑设计协会八届三次理事会在丽江召开

2008年11月20日~23日,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主办,云南省建筑设计协会,云南省设计院共同承办的2008年学术年会在云南丽江召开,来自全国的各大设计机构和院校的80多名代表。分会理事,学会会员以及我省的设计单位代表围绕年会主题“可持续发展与建筑师执业能力”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和热烈的互动讨论,并就学会工作和“汶川地震影响”等议题进行讨论。11月20日,云南省建筑设计协会在丽江还召开了协会八届三次理事会,会议中李光熙理事长作了协会理事会工作报告,云南省设计院等单位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会议决定明年举办第二届《云南卡瓦格博优秀建筑创作奖》评选活动。

(云南省设计院)

海外资讯

建在树上的餐厅

这是新西兰正在建设的一家餐厅,曲线的使用营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氛围,建筑物的形状就像是什么植物的水晶袍子。使用了菠萝,白杨及红木材等材料。走过地上36m的步道就可以进入其中。

(周有芒编译)

居住单元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变换的建筑

终于有一座不可思议的建筑出现在了迪拜以外的地方。这座名为“Sky Village”的积木形状的建筑将建于丹麦哥本哈根的郊外,是一座多功能复合大厦,内有公寓,酒店,商场、写字间等,并还设有空中庭园。

该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结构。积木形状建筑的四角是居住单元,可以建筑物的轴心为中心变动位置,即谁也无法清楚地判断建筑物的结构,因为该建筑物的外观会经常变化。建筑物最下面的地上部分,由于必须确保广场面积的缘故,因此设计得比较纤细,而上部则逐渐膨胀起来。这种设计确实让人有一种不稳定的担心,只能期望基础工程足够坚实牢固。

(周有芒编译)

由10层螺旋楼梯和扶梯合围成的百货商店

由荷兰著名建筑师集团“UNStudio”设计的台湾百货商店“Star Place”于前不久竣工。该建筑极为讲究的设计性体现在由螺旋状楼梯和扶梯合围成的10层高的共享中庭,外立面闪闪发光的像云纹绸一样的圆点花纹。

(周有芒编译)

英国的地方法院

Denton Corker Marshall事务所在英国伯明翰设计的地方法院获得了规划许可。伯明翰地方法院(Birmingham MagistratesCourt)共13层楼,面积约20600m2,包括24个法庭以及附属设施,如为员工,法官,证人,辩护人、律师和公众提供的住所。24个法庭设于一至六层,每层有4个法庭。顶部的四层是行政和法院住所所在地。这些空间都围绕着中间的一个中庭展开,形成富有活力和互动的工作环境。

设计者Barrie Marshall说:“这座建筑用一个简单的银色曲线金属‘礼服’封闭起来,表层有一系列不规则的水平细缝和切口,让阳光照进审判室和公共咨询处。在位于法庭的楼层上,咨询和休息室设于半透明的白色玻璃盒内,并悬垂于弯曲的表层外,反射出内部格局的直线型产生更为复杂的外部形状。我们希望使之有个性和特征,因此创造了一个雕塑版的外形,并采用穿孔和切口的形式,使其在周围的商业和住宅建筑中间更加具有亲和力。”

这座新的建筑靠近市中心,将成为Masshouse总体规划中的地标。新建筑计划于2009年年底开始施工。

(许松华编译)

维也纳经贸大举的图书馆和学习中心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在国际设计竞赛中战胜了其它几家国际公司,赢得了设计维也纳经贸大学的图书馆和学习中心(LLC)。

由Coop Himmelb(1)au公司WolfPrix领导的评委会选择了由哈迪德设计的解构主义建筑,并位于由BUSorchitecture公司设计的新校园总体规划的中心区。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表现出建筑外部的直线线条向内时分开,形成弯曲和流动的走向,构成自由形状的内部“通道”,可以作为中心公共广场。其他的设施位于一个单体中,但也进行了划分,形成围合的空间。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6

2月1日 国家建委批转建筑工程部《关于住宅、宿舍建筑标准的意见》,指出:非生产性建设,要发扬延安作风,贯彻“干打垒”精神,适当降低民用建筑标准。

5月16日 中共中央发出开展“”的通知(即“5・16”通知),从此我国陷入为时十年之久的动乱之中。

8月1日 《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基建工程兵正式成立。

1967年

7月1日 建筑工程部实行军事管制。

1968年

4月30日 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逝世。

12月29日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68年首都体育馆竣工

1969年

9月 采用鞍形悬索结构的浙江省人民体育馆在杭州建成,

12月 天安门城楼重建工程开工。1970年3月30日竣工,

1970年

7月1日 根据中央发出的精简机构下放企业的文件,建工部,建材部与国家建委合并,原建筑工程部直属的建筑施工、勘察设计,科学研究、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绝大部分下放地方领导。

1971年

3月29日 建筑工程部第二任部长刘秀峰逝世。

1971年北京友谊商店,国际俱乐部开工,并相继于1972年竣工。

1972年

1月9日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逝世。

2月 杭州机场停机楼建成。

6月 中国建筑学会恢复外事活动。

11月 国家建委召开设计工作座谈会,提出“克乱求治”,加强管理,建立责任制。

1972年天坛祈年殿落地重建。

1973年

1月31日 国家计委、国家建委、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改变经常费办法,实行取费制度的通知》。

4月芬兰建筑艺术图片展在北京举行。

10月25~28日建筑科学研究院在洛阳召开工业厂房屋面座谈会。

1973年北京电视机厂动工兴建。该厂当时拥有全国最大的全自动化彩色电视机生产线。

1974年

5月6日~6月7日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全国基本建设会议。

9月5~16日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住宅设计经验交流会。

1974年 北京饭店东楼落成。

1974年 国内第一座室内汽枪靶馆在北京射击场内建成。

1974年 国家气象局业务楼工程开工。1978年竣工。

1974年 广州矿泉别墅建成,

1975年

4月全国基本建设会议在北京召开。

5月南京五台山体育馆建成交付使用。

1975年北京全聚德和平门烤鸭店新楼开工。1978年竣工。

1975年上海体育馆建成。

1976年

7月28日 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强烈地震。

11月24日 纪念堂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奠基。

1976年 北京前三门高层住宅工程开工

1976年 广州白云宾馆建成。

1977年

8月29日 纪念堂建成。

9月中国建筑学会恢复工作。

12月15日合肥骆岗机场建成通航,这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国际备降机场。

1978年

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建筑科技方面有176项获奖,

10月19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建委《关于加快城市住宅建设的报告》。报告指出,到1985年,城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积达到5m2的目标一定要力争实现。

10月20日邓小平同志视察北京前三门高层住宅建筑。

12月18~22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78年《建筑设计资料集》出齐。该资料集自1964年起历经10多年时间终于问世。

1978年北京妙应寺(白塔寺)白塔修缮工程开工。1980年完工。

1979年

1月6~15日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全国勘察设计工作会议。

2月15日 中国建筑工程公司宣布正式成立。

2月23日全国人大五届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植树节。

3月国务院发出成立国家建筑工程总局和城市建设总局的通知。

6月8日国家计委,建委,财政部发出《关于勘察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取费试点的通知》。

8月22日~9月3日国家建筑工程总局在大连召开了全国勘察设计工作会议。

8月29日邓小平同志视察用新型轻质建筑材料建造的轻板试验性

9月首都机场航站楼建成。

1979年我国第一个商品住宅小区――广州东湖新村开工建设,

1980年

4月2日 邓小平同志向中央负责同志谈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

6月7日国家建工总局颁发直属勘察设计单位试行企业化收费暂行实施办法,提出勘察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实行经济合同制,规定了取费率与拨款办法。这是我国设计单位改革靠国家财政拨款作为经费主要来源,打破大锅饭的第一个法定文件。

7月国家建工总局颁发《优秀建筑设计奖励条例》(试行)。

10月18~27日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0年《世界建筑》杂志创刊。

1981年

1月26日国家建工总局,国务院科技干部局联合印发《建筑工程技术干部职称业务标准的通知》

3月1日新华社报道,“中国乐山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获得了1980年日本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佳作奖,设计方案的作者是同济大学的四名讲师喻维国,张雅青、卢济威和顾如珍。

7月28日国家建委,国家经委《国家优质工程奖励暂行条例》。

10月19~22日中国建筑学会负责接待的阿卡汗建筑奖第六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伊朗、埃及、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日本和中国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师、规划师、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艺术家、人类学家等60余名代表。

11月9~11日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全国优秀设计总结表彰会议。

1982年

8月中旬由建设部、文化部和中国美协共同召开的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十多个省,市的有关专家和负责同志,就城市建筑雕塑的规划和建设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会议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四个城市先行试点。

10月北京香山饭店建成。

11月全国人大批准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2月23日万里副总理接见参加中国城市发展战略思想学术讨论会的部分代表。

12月23日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先生病逝。

12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为“寒窑”召唤春天》,报道著名建筑专家任震英调查黄土高原窑洞建筑的事迹,并发表本报评论员文章《窑洞仍有生命力》。

1983年

3月28日著名建筑学家童寓先生病逝,

5月30日我国第一个现代化彩色电视制作播出中心――中央彩色电视中心工程开工。1987年6月30日建成交付使用,该工程被评为北京8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

6月10~15日 中国建筑学会园林、绿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经济五个学术委员会,在福建武夷山联合召开“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学术讨论会”。

6月15日中国剧院在北京开工建设。该工程是为纪念主席诞辰90周年,庆祝建国35周年演出而在总政歌舞团排演场原建筑基础上改扩建的国内第一座现代化歌舞剧院。

6月30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开展创优秀设计活动的几项规定》的通知。

7月18日~28日 瑞士1970~1980年建筑图片展览,在北京建筑展览馆举行。

7月28日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勘察设计单位试行技术经济责任制的通知,将国家按人头多少拨给事业费,改为向建设单位收取勘察设计费。

8月国务院颁布《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

9月23日北京图书馆新馆工程举行奠基典礼,

10月11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国古代建筑(北京明清部分)展览”。

11月12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

12月15日国务院颁布《关于严格控制城镇住宅标准的规定》。

12月20~21日为了推动全国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工作,在北京成立全国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协作委员会。会议推选建设部设计局局长龚德顺同志为主任委员。

12月北京长城饭店建成并开始试营业。

1984年

1月国务院颁发《城市规划条例》。

2月23日新华社报道,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王瑶等13名大学生根据居民要求提出的西安旧居住区化觉巷改建方案,获得国际建筑史协会1984年大学生国际竞赛奖第三名。

4月19日建设部决定,今后除某些特殊工程和大型建设项目外,一般工程都要实行招标的办法建设。

4月29日由建设部、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式。

6月16~20日 现代中国建筑创作研究小组在昆明召开成立大会。

8月建筑设计管理研究会在沈阳召开《建筑设计管理》杂志第一次编委会,会议决定编辑部挂靠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并研究了第一期的出版内容

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系统设计改革打破两个“大锅饭”体制。勘察设计工作走向企业化,社会化。以全民所有制单位为主体,允许集体和个体所有制并存,成为开放型、竞争型的体制。同时《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

10月13日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园林建设公司北京分公司设计建造的“燕秀园”,在英国利物浦国际园林节中获得“大金奖”、“最佳亭子奖”和“最佳艺术造型永久保留奖”奖状。

10月24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在蓟县举行独乐寺重建一千周年纪念活动,为“独乐寺重建一千周年纪念碑”揭幕并举行了学术讨论会。

11月6~8日中法住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11月13~16日中美房屋建筑与城市规划技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11月《时代建筑》杂志创刊。

1985年

1月20~29日以吴良镛、何广乾为正副团长的中国建筑师代表团4人,参加了在开罗举行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5届大会和第16届代表大会。

6月9日国际建筑师协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第63届理事会,这次理事会决定每年的7月1日为世界建筑节。

6月11日城乡建设部设计局成立《建筑设计收费标准编制组》,编制建筑设计收费标准。成立《全国建筑设计工日定额编制组》,编制“全国统一建筑设计工日定额”。

8月27日~29日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9月16日中国第一座伊斯兰文化中心工程在宁夏银川举行奠基典礼。该中心将设立伊斯兰学术研究机构。总建筑面积为6万m2。

9月21日 由上海市建筑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庆祝著名建筑师庄俊、陈植从事建筑设计,教学活动七十、五十六周年”座谈会举行。

10月27日《经济日报》报道: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揭晓。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俑被选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10月29日~11月3日建设部在合肥召开全国城乡建设勘察设计改革会议,交流加强设计质量管理的经验,研究改进质量管理,推进设计改革的文件讨论稿。戴念慈副部长到会讲话。

11月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福建省建筑设计院为组长编制的《全国城乡建设建筑设计统一工日定额》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计局批准,在全国发行。

1986年

2月城乡建设部颁发《建筑技术政策》。

2月20日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第十一届亚运会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将于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这届亚运会,有20多个比赛项目,约需27个场馆和一批训练场地。

5月全国旅游旅馆设计经验交流会在武汉举行。

7月1日国家计委和外经贸部联合《中外合作设计项目暂行规定为。

8月22日当代建筑文化沙龙在北京成立。

10月14~16日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11月全国首届建筑教育思想讨论会在南京召开。

1987年

1月全国勘察设计工作会议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在北京召开。

4月20日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国家物资局《关于设计单位进行工程建设总承包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印发,

7月1日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颁布实行。

7月13日~21日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6次世界建筑师大会第17次代表大会先后在英国布赖顿和爱尔兰的

都伯林召开,学会派副理事长吴良镛等8位同志组成中国建筑代表团前往参加了会议,吴良镛副理事长在会上当选为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

10月1日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颁布实行。

11月11日城乡建设部颁布《关于离休,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暂行办法》。

12月11日中国建筑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会议表彰了工作五十年的老专家,并围绕“建筑环境”专题开展了学术交流。

1987年上海铁路新客站建成。

1988年

4月24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立。

4月28日首都20万群众投票,选出北京80年代十大建筑。当选建筑是:北京图书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央彩色电视中心,首都机场候机楼,北京国际饭店、大观园、长城饭店,中国剧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地铁东四十条车站。

5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撤销。成立建设部,林汉雄任部长。国家计委设计局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计局合并为建设部设计管理司,吴奕良任司长。

5月建筑管理研究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深化建筑设计体制改革研讨会”,会议研究了《建筑设计单位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细则》(讨论稿),第一次提出在建筑设计单位推行“工效挂钩”的分配办法。

8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通知,严格控制建立纪念设施。

10月海峡两岸建筑专家,学者首次在香港聚会,举行了近40年来的第一次座谈会。

11月10日 建设部和文化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城市规划部门要与文物部门和建筑学会密切配合,抓紧做好近代建筑物的调查、鉴定与保护工作。

11月18日建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工程勘察设计人员业务兼职有关的规定》。

9月25日建设部颁布《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管理暂行办法》和《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守则》。

1989年

4月1日中国第一部《无障碍设计规范》由建设部颁布实施。

4月30日台湾首次建筑作品展在清华大学主楼揭幕。展览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主办。台湾中原大学,淡江大学、东海大学建筑系的学生作品113块展板参展,此展览继而在天津等地展出,

10月23日~25日中国建筑学会在杭州召开以“中国建筑创作40年”为题的学术会议,同时召开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第一届代表会议。龚德顺当选为第一任会长,刘开济,严星华,周庆琳任副会长,周庆琳兼秘书长。

1989年《建筑创作》杂志创刊。

1990年

1990年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成,该项目是为举办第11届亚运会而建。

1990年上海市评出“上海十佳建筑”和“上海30个建筑精品”。曲阳新村,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上海展览馆、淀山湖大观园,华亭宾馆、静安希尔顿酒店,铁路上海站,华东电业大楼,延安东路隧道荣获“上海十佳建筑”称号。闵行一条街等荣获“上海建筑精品”称号。

建设部颁布建设行业新技术,新产品项目制度以及推广奖励制度,并提出了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四节三高”的战略目标。

我国首次开展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评选并予以公布,共评选出设计大师100名、勘察大师20名。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7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问题;有效运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必须不断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提升建筑物稳定性和美观度[2]。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来说,不仅要重视结构设计,还要从结构高度、结构材料以及结构质量等多个方面入手,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方案[3]。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实施优化策略十分重要,不仅能够节约空间设计和设计资金,还能不断完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实现经济适用目标。本文主要明确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的问题和优化策略的应用情况。

一、建筑结构设计意义和原则研究

如今,社会和人们对建设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大量新型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也广泛应用到工程建设当中。在工程建设当中,离不开建筑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不仅要保证应用范围最大化,还要保证构件和结构之间的合理连接和良好空间布局[4]。在我国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建筑结构设计师又有了新的任务和判断标准,不仅要突出设计理念,还要大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必须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需要遵循三个原则,首先,设计方案要足够科学,为后期工作有效落实奠定基础,要根据建设实情制定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同时出具相对应的地质调查报告。然后,要落实简图设计工作,深入研究相关数据,简图计算后加强计算分析,保证结构设计稳定性。最后,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要保证结构组成成分延展性良好,还要重点监测薄弱环节。

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的应用和实践研究

(一)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的应用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来说,主要是工程整体设计优化和部分结构设计优化,在建设分布设计过程中,通过应用设计优化策略和技术,可以实现基础设计方案的优化,可以实现房屋建设的整体优化,还可以实现围护方案等的良好优化,这些优化过程都需要整体合理布局[5]。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过程中,要在掌握工程建设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加强分析,凸显出建筑结构整体设计理念,还要把提升经济效益当作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目标。

(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当作,要考虑未来利益,要结合整体建筑结构设计情况进行优化,不要只考虑当前的利益,不然就会导致企业经济不平衡问题出现。在以往的建筑结构设计理念当中,主要是降低成本和费用。但在当前的建筑结构优化过程中,在保证建筑材料达标率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各个部门的良好合作,实现经济适用目标以及安全建设目标。

三、建筑结构设计和经济性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

(一)建筑结构设计和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研究

如今,建设企业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城市用地问题得到了良好解决。通过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从根本上保证了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达到了其对应的设计要求。随着建筑楼层的增加,房屋间间距也在随之增加,所以,建筑楼层的不断增加,不会导致用地面积逐渐增加。

(二)建筑结构设计和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研究

针对建筑造价来说,建筑楼层数量是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对于不同的结构来说,对应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屋盖结构造价不会受楼层数的影响,部分屋盖面积会随楼层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基础结构承载力比较大,会随楼层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基础面积也会随楼层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减小,减小程度相对不明显。另外对于那些承重结构来说,承重力会随楼层数量增加而提升,建筑造价也会随之提升。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经济性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

针对高层住宅来说,楼层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其造价提升,还会导致墙体面、结构承载力以及管线长度增加,通过减小楼层高度,不仅可以节约建筑材料和资金,还能提升抗震能力,减少日照距离,最终实现节约用地目标[6]。

对于那些建筑面积一致的建筑物来说,其形状往往不同,对应的外墙面积也不同。大量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形状越趋向于圆形以及方形的建筑物,其对应的外墙周长系数也相对比较小,外墙受力功能比较强,外墙造价相对来说也比较低[7]。但要想保证居民住宅方便,往往把建筑物设计成矩形。

四、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有效运用

(一)直觉建筑结构优化技术和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设计可用方案比较多,对应的建筑结构布局设计也比较多,针对那些已经明确了结构布置设计方案的建筑物来说,也会出现多种分析方法,在实际的分析当中,所用的建筑结构设计参数和相对应的建筑结构荷载数据也不是固定的,各部分结构处理方法也不同,单纯依靠计算机无法落实这些任务,必须依靠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深入研究和评估,还要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进行概念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概念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性。

(二)直觉设计优化过程的建筑设计问题研究

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和设计优化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影响因素,很多因素无法控制,特别是那些外在灾害等,当这些不可控因素出现之后,会大大降低建筑结构稳定性,最终导致建筑结构受损严重。所以,在具体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全面结合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严格遵循直觉设计优化相关原则进行优化设计,尽量消除相关危险因素,还要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提前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准备,把建筑物受损程度降到最低。另外,要大力应用先进的技术措施,保证建筑施工操作规范性,遵循延性设计原则,避免建筑结构被破坏,降低地震压力[8]。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结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稳固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师必须严格遵循设计原则,结合建设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经济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刘烽锋.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思路优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497-497.

[2] 周宏伟.刍议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2):283-283,286.

[3] 周宏伟.刍议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2):313-314.

[4] 周翱.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710-710.

[5] 梁辉辉,杨鑫.刍议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4):390-390.

[6] 伍后胜,庞宇.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实际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4,(18):114-114.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8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技术热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建筑技术智能化应用范围在近年来逐步扩大。通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采用智能功能配置,可有效提高工程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建筑的实用性和健康性。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带动和影响下,工程建设必须做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施工,为更好的调和二者间的关系,建筑智能化被引入其中。智能化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在服务态度上表现为尊重务实,不易以感性来评判建筑工程的任何细节;在工作标准上表现为实际实用,重视全面掌控工程整体,理智衡量工程进度,将工程先进技术与建筑的实用性兼容并举。现阶段,建筑工程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智能化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应用面不断推广,建筑智能化发展必将引领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潮流。

一、建筑智能化技术集成系统

1、这一概念的智能集成systemintelligent集成系统是由不同功能的智能大厦系统,通过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一体化,形成了一个以收集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化的综合管理系统。

2、建筑智能集成系统的特点:

(1)多元化体系的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系统集成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可以相互合作,实现智能化系统的总体目标。(2)系统集成是实现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3)本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该系统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4)该系统应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确保各系统的监控信息资源共享与管理的优化。(5)系统应根据建设规模,性质业务及物业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一个实用,可靠和有效的信息应用系统,以实现综合管理功能。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热点问题与系统集成

(一)智能化建筑的热点问题分析

1、计算机technologyintelligent建筑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程技术。

2、数据通信technologymainly包括:程控交换技术,卫星通信,移动及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帧中继,自动取款机技术,同步光网络(网络),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技术。

3、自动化控制technologycommonly用于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直接数字控制(滨)(议会),分布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功能),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智能大厦,使系统灵活,安全可靠,最优控制和综合管理优势。

4、数字图形technologydigital图形技术它主要反映在智能大厦集成系统在运行中的计算机和信息显示图形,实现多媒体技术完美结合而窗口技术。例如,在智能大厦,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实现计算机,电话,电视和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系统集成

智能化系统集成应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等各子分部工程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物管理系统(BMS)集成。其中智能化建筑BMS集成管理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1、建筑智能化的系统集成设计目标

第一、能够提供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第二、确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第三、高效节能,节约管理费用,减少物业管理人员;第四、系统具有随环境变化的可适应性;第五、系统设备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管理;第六、投资合理,经济与社会效益高。

2、智能化建筑的系统集成设计

(1)设计思路 综合系统,子系统,设备级配设计方法,系统集成在每个层面上,实现其具体目标。首先,设备的水平,要求设备可以独立使用,有标准化的通信和网络接口;其次,系统要求具有模块化结构的统一管理和监控软件,并运行在相同的系统平台;最后,综合系统方面的要求,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统一的用户界面。

(2)系统集成设计步骤 第一、系统集成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初步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第二、系统集成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施规划;第三、系统集成实施,设备购置、软件研制、安装调试、系统验收;第四、集成系统评价,试运行管理、系统调整、系统验收;第五、集成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

3、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系统集成手段

(1)采用协议转换方式实现系统集成使用通用的协议转换器,地面控制,安全,消防系统协议转换后整合管理系统。协议转换器集成方式提供的协议转换器是一个开发工具和方法,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使用的开发工具和方法进行2次开发,集成产品是非常广泛的,只需要提供不同的产品相应的通信协议和消息格式。协议转换器只解决匹配问题,在网络系统集成。(2)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 技术在软件开发过程控制设备之间的读取和写入数据的标准化。当控制设备的互连,一个图形化的应用软件,趋势分析应用软件,应用软件,现场报警设备驱动程序是基于标准,在统一的环境中,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读取数据的设备,不需要一个制备专用接口程序,每个现场设备还可以直接与不同应用之间的互连。技术设备的软件标准化,从而实现不同平台,不同的通信协议,不同厂家的产品方便互连和互操作。因此,应用技术,将是主要的系统集成智能大厦。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1、基于网络互连模式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1)根据特殊的网关互连图案设计featuresby直接设备供应商和第三方互连设备供应商联合生产,为各种设备网关,实现了在第三方设备互联和信息共享。(2)基于计算机网络互连图案设计featuressystem使用通信网关和各子系统的通信连接,收集各种设备的参数,再通过实时对象的服务计划,使他们成为一个统一的数据格式到互联网,通过网关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接口和数据格式,没有数据传输瓶颈。

2、采用开放式标准实现互连模式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采用开放式标准实现互连模式的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第一、所有厂商共同遵守标准的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同样功能的部件可相互兼容、互相替换;第三、符合标准的设备、系统之间可直接互连。

3、基于DCS的集成模式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第一、基于DCS的集成模式的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模式是面向建筑物内所有设备的管理和监控集成。第二、系统实现DCS与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安全防范系统之间的集成。第三、系统采用开放式网关结构,而且要支持相关楼宇通信协议标准,保证楼宇与其它设备的互连性。

4、基于子系统平等方式的系统集成模式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第一、建立系统集成管理网络,将各子系统视为下层现场控制网,并以平等方式集成。第二、系统集成管理网络运行集成系统实时数据库。第三、各子系统的实时数据,通过开放的标准接口转换成统一格式存储在系统集成数据库中。第四、系统集成管理网络通过BMS系统核心调度程序对各子系统实现统一管理、监控及信息交换。

四、结论

在信息化时代,建筑智能化,已经作为一个既定的概念根植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如何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有效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功能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将成为智能建筑的重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吕俊霞.智能建筑的核心技术与系统集成[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11(04).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9

关键词: 华东 智能建筑 优势 WTO 挑战

一. 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 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 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 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 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 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 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 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

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 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 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

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

4.加强团结,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华东地区以目前三地(上海、浙江、江苏)学会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在举办报告会、展览会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有条件时争取举办国际智能建筑研讨会,以提高我国学术地位与声誉。

5.加强宣传,提高建设业主的认识,搞好定位和管理能力

由于部分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过于迷信,必然导致“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他们认为既然“智能”就应该无所不能,更有甚者将该项目的投资仅作为提高“身价”的目的,不清楚智能化建筑工程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物业管理重要的基础,认识不到日常运行中所需的微利投资能得到高额利润的回报。因此,建议应该有国家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强制性的将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纳入正常轨道,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6.协助政府搞好注册电气工程师复习培训工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水平

据了解,国家人事部将在2003年6月第一次开考注册电气工程师。其中,建筑电气业属于此系列,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师大部分也要参加此系列考试。目前,有关单位正在编写复习参资料,建议华东地区也要作好考试复习培训工作。 最后作者衷心希望华东地区智能建筑业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下,在业主、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专家努力下,营建出更多的高质量优质智能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 徐兴声,《WTO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的思考》,《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4.4,P34―P38

2. 路更可,《试论面对入世我国智能建筑业的发展的对策》,《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2.2,P31―P34

3. 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对策的研究,智能建筑技术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P2―P8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