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集锦9篇

时间:2023-07-17 16:30:42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范文1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然而,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不尽如人意。家长、老师的要求笼统抽象,怎样做才是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呢?凡此具体实在的指导,几乎是空白。如何纠正这 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指导偏差呢?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往技能相关。因而,我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我们把课堂交往技能训练内容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学会倾听他人发言

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然后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的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所谓非言语信号,主要包括交换目光、侧耳倾听、举目凝视等;所谓言语信号,主要是对他人的发言赞同、接受时,说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语,如“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觉得你说的对”;如果他人说的不全或答错了,则应该陈述自己的想法,扩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见;学会质疑、发问,学会向他人请教,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

2、学会陈述自己想法

陈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师的提问,参与学生间讨论时的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步做到语言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生动自然,注意恰当控制音量。即参与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让全班学生都能听见。

3、学会修正他人观点

修正他人观点,主要指修正同学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谈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讲伤害对方的话。当然,教师也要敢于接受学生的“挑刺”。

4、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接受他人意见包括接受批评与建议。我们要求双方本着平等的态度,乐于接受意见,耐心的听对方说完。意见中肯,点头表示感谢;意见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于不恰当时,也要听得进,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如果时机适宜,也要学会适当的进行辩解,以保持交往双方心理的融贯。

二、我们所进行的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关注的不仅是训练的目标和内容,更重视训练的过程和方式。

1.认知指导

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识所致。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交往策略知识,以指导交往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讲解时,遵循技能训练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往技能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分要点进行训练。如倾听技能分解为:注视对方目光、身体前倾、点头微笑等。在分项讲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综合应用于实际交往中。

2、榜样示范

课堂上进行训练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美国的J。奇尤依指出:交往技能是教师的一种素养。对学生来说,教师应是交往方面的“专家”、“典范”。如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不轻易否定,哪怕学生说错时,教师也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说完,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教师还要注意树立学生榜样,学生观察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更会用心观察学习。

3、体验引导

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必须诱感体验,因为从认识到行为都离不开以情感为核心的意向系统的驱动。交往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他人情感,体验交往之乐,体验交往技能训练的价值感、成功感。

4、行为演练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抓住契机进行练习,也可设定相关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练习时,当学生的交往行为表现接近预期目标时,应及时予以适当的鼓励,如教师微笑肯定、口头表扬等,从而促进交往技能的保持与内化。

三、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儿童的许多课堂行为是带有偶然性的,这种偶然性可以向必然性转化。教师要强化课堂交往技能训练的意识,促使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促使学生的课堂交往行为规范化。训练时注意两个问题。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范文2

(一)启发式教学及其技能训练

1.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解决理论、实践问题的欲望和能力的基本方法。

2.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及其技能训练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丰富、鲜活的事例吸引学生,适当扩充教学内容,将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引入课堂,对一些常见的“老问题”,要力争讲出新意,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要注重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更开阔的空间,使学生在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矛盾冲突中进行思考。

再次,要注重情感启发,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才能真正完成政治课感人、化人、育人的特定任务。

(二)讨论式教学及其技能训练

1.讨论式教学的含义

讨论式教学方式是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它是与“一言堂”相对立的。

2.讨论式教学的运用及其技能训练

讨论式教学在运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选好讨论题目,最好找当时社会都在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2)要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好相关问题的资料。

(3)要加强对讨论的调控和引导。

(4)要做好讨论总结。

(三)研究性教学及其技能训练

1.研究性教学的含义

所谓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学习、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接触社会,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2.研究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研究性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1)确定研究的问题,即在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共同确定研究的问题,确定的问题既源于教材,又与实际紧密结合,同时确定的问题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贴近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2)开展课前调查研究,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分小组或个人搜集加工处理信息。

二、思想政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技能训练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方法、途径和手段。

(一)讲授法的运用及其技能训练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1.讲述法。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事实材料,交待问题产生、发展经过,描述人物形象或情节的基本教学方法。

2.讲解法。指教师用精确的语言、确凿的实例,分析、论证基本概念和原理,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常用教学方法。

3.讲读法。指以教师的讲和引导学生读相结合进行教学。

4.讲演法。指教师以生动的演说,针对某一涉及面较广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地论述,从而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教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的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

(2)注意启发。在讲授中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二)阅读法的运用及其技能训练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范文3

论文摘要:改革英语教师基本技练课程,使其成为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英语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在必行。文章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新挑战以及教师专业化时代对英语教育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提出的要求,探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合格中学英语师资的重要任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是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构成因素,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则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相继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版和高中版等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改革。高师英语专业如何与中学英语新课程接轨?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毕业生的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对高师毕业生的学科教学能力的高要求。因此,在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我们在本专业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外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和教”的能力。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必须首先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科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掌握比较过硬的英语教育技能;作为未来英语教师的高师学生,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国内学者吴一安的研究认为,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构成:(1)外语学科教学能力,(2)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3)外语教学观,(4)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lJ英语学科教学法课程不应该是纯理论课,而应该“把培养学生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放在首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理论知识的传授要为培养学科教学能力服务。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根据何广铿提出的中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评估标准,外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组织课堂活动技能,使用教学手段技能和运用语言测试的技能。其中组织课堂活动技能又可由三种技能组成:1.备课技能,2.使用适当教学活动技能和3.课堂管理技能。结合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我们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划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英语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语技能、书写技能和读写技能三个方面。其中,口语技能包括英语听说技能、朗读技能、讲演论辩技能、教学13语技能,书写技能包括规范英语和汉字书写技能、三笔字书写技能、美术字书写和筒笔画技能,读写技能包括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第二板块,英语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灵活运用教材技能、教案编写技能、板书设计技能、引入教学恬动技能、讲授技能、操练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教学技能、听、说、读、写教学技能及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技能、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技能、语言测试技能、课后辅导及作业批改技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训练等。

第三板块,教育管理技能训练,包括班主任工作技能和课堂管理技能。其中,英语课堂管理技能又包括使用恰当语言和手段组织教学的技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计划的技能和、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错误的技能、英语学习策略指导技能和教学反思能力等。

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要狠抓“三熟一练”,即熟悉英语教学法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熟悉中学英语新教材。练,是指实际授课训练。“练”,是指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亲自走上讲台,进行教学演试,即试讲。每个学生必须进行两次以上试讲才能下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但试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平时各项基本功的训练。因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所以,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便是进行反复的练习。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职前教师(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有效的基本方法。

笔者任教的英语教育专业O2级、03级和04级学生都开展了微格教学活动,经历了前期准备,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实施教学,录像到课后分析讨论等步骤。前期准备包括教学见习,介绍有关微格教学理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教案设计和教学录像片断,分析中学英语新教材等。具体措施:首先让学生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学英语新教材,教师指定初中或高中英语新教材为微格教学的内容;然后,分小组备课,每组7-8人,每组集体设计并完成一个单元的微格教学内容,如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分为warning—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uagestudy,integratingskills等八个部分的内容,备课时学生既分工又合作。课后要求上交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录像和教学评议等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试教,学生自主录像,对录像进行语言使用和教学技巧的分析,在教学后对教学进行反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使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使用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通过开展微格教学训练教师职业技能,其实施程序大致为:

(I)确定训练目标。首先要把师范生应当掌握的教学行为和技能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每次只集中训练一两项技能。

(2)观摩范例。在正式训练某项技能之前,被培训者必须观摩、见习优秀教师的实际教学,或者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如新课程初中和高中英语优质课竞赛课例VCD),以便明确自己所要训练的技能的要求和标准,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对训练技能的理解。要求师范生在观看和观摩时不仅注意课堂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教师在课堂管理、处理学生反应、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是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的。

(3)设计、编写教案。被训练者根据技能培训目标和教学范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详细设计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将如何展开,使其突显训练技能的要素,并阐明行为的合理性和适当性。指导教师要对受训者设计的教案进行指导和审阅。

(4)角色扮演。由扮演教师角色(被培训的师范生)、学生角色(被培训者的同学)、教学评价角色(被培训者的同学或指导教师)和摄像操作等人员组成微型课堂。在微型课堂上,扮演教师角色的被训练者练习预先设定的教学技能,所用的时间依据训练的内容而定。教学的整个过程被摄制、记录下来,评价人员填写评价单。角色扮演实质上是师范生模仿优秀教师教学的过程。

(5)反馈、讨论和评价。重放录像,被训练者与微型课堂的其他人员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并围绕者训练的内容进行讨论,提出肯定或有待于改进的意见或建议,教学者根据来自各方的反馈进行自我分析、反思,检查教学实践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6)重教如果没有达到训练的目标,被培训者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人的建议,精心准备后,进行第二次教学,矫正原有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技能趋于合理和熟练。

三、为了保证练习的实际效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六对辩证关系:

其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开课之初首先明确本课程的总体要求及教学计划,使学生在上第一节课时就知道除了要学习教学法的理论之外,还要使理论付诸实践。人人要准备上讲台。指导教师要精讲有关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同时,在此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可以结合英语语音课、英语口语课、英语书法课、英语教学法课、教学见习课以及教育实习等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各种专题练习,当堂完成各式各样的训练,但是,更多更经常的是课外的练习。学生在寝室里听教学录音,甚至节假日到教师家中看教学录像,在其他可利用的场地训练模拟教学,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

其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训练职业技能固然需要集中进行,更需要分散活动,或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或组自为战,人自为战,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寝室、教室、食堂、休息室以及户外空坪隙地开展小型多样的练习。训练场景也不仅在校内,还可在校外。学生个人或小组到中学见习。另外,有的学生利用假日家教,自主训练教师职业技能。

其四,“互练与自练相结合,以自练为主。”训练职业技能需要高师学主相互合作,默契配合,因此,互练是必要的;然而,更多的还是自练,比如书写技能、简笔画技能、教学设计技能以及教师口语技能中的许多内容等,都需要加强个体的独立的严格的训练。

其五,训练与考核相结合,以训练为主。我们出台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达标考核办法,建立了各项职业技能的训练标准,并尽可能使标准形成可供检测的量化指标,针对具体的训练项目,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达标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以此督促学生自觉地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并定期检测训练的效果,随时反馈调控,以确保训练的成功。因此结果性考核是必要的,但是训练中的过程性评价更重要。比如,每周布置2-3名学生上讲台作课。课后由讲课人自述个人的体会,同学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并有意识地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点评。有比如要求学生通读中学英语教材,并指定他们对实习时将要使用的几种教材精读,要他们熟悉每课书的内容,分析每课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可能使用的教学方法,要求他们记好笔记,交老师批阅。以培养他们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范文4

关键词: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高校根据其教学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本土化实践,总结出了符合课程特色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针对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发展还不够成熟,目前国内相当多的翻转课堂实践依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1],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同时,面向师范生教育实施的翻转课堂案例相对较少。“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是师范生的实践类必修课程,结合翻转课堂和过程性教学评价的优点,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为师范类课程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改革提供依据和支持。

一、翻转课堂与过程性教学评价

翻转课堂是由两位美国教师提出的新型教学方法,近年来该教学模式发展迅速,《环球邮报》评价翻转课堂将成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技术变革[2]。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新型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媒体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的需求。[3]然而,现阶段的翻转课堂实践在实施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尤其是针对高校翻转课堂的评价机制发展还不够成熟,相当多的翻转课堂实践依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评价主体单一,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根据课程笔试考核给出最终成绩或等级,这种终结式教学评价方式缺乏评价内容量标化和方法多样化的缺点[4],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制约翻转课堂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过程性教学评价是一种能对学生综合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评价方式,过程主要由教学过程、学习方式和评价过程三个要素构成。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教学过程包括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学习方式是学生根据具体专业和所学课程而决定的学习策略。评价过程是对教学过程的综合评价,评价过程贯穿于整个翻转课堂,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过程性教学评价的评价内容。过程性教学评价方式有助于为翻转课堂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

二、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中的翻转课堂教学

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培养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因此高等师范院校都十分重视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并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在传统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大部分都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5],理论课程课时远大于实践课程,教师为了保证理论课程课时充足,常常采取缩减实践课时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2.课程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目标,教师没有进行个别答疑的精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3.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期末考试比重大,缺乏过程性考核度量[6],不能全面地评价教学过程。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在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论证实施过程性教学评价方式的可行性。1.课前,学生通过网络观看教师录制的教学微视频,预习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减少教师授课的时间,解决了上课课时不足的问题,课堂上更多的弹性时间留给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2.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生总数,设定小组的规模和人员的分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和小组内合作沟通的方式学习并掌握知识技能,解决了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3.评价机制方面,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方式多样,主要采用教师评价、组内互评、学生自评三方面结合的评价方法;针对部分积极性不高的学生,采用动机激励方式来吸引学生参与,使用组内互评和自评结合的方式。同时使用学习活动评价量表,详细反馈并准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来看,在“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可有效解决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实践

(一)实践环境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开设的“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训练、书写技能训练、教育技术技能训练、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选取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开展教学实践,实践对象为师范类本科三年级学生。下面以该课程中的“教学类PPT制作”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二)教学实施(见表1)(三)教学评价(见表2)(四)实施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对于翻转课堂实施流程而言,83%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75%的同学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他们对课堂的兴趣,感到满意;79%的同学认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于课堂评价方式而言,85%的学生认为过程性评价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综合分析调查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过程中实施过程性教学评价方式,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

四、结束语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而合适的评价机制是衡量教学效果达成度的重要手段。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用过程性评价方法可较全面地验证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后期将进一步扩大实践的试点工作,总结、反思、改进实施方案,为师范类院校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馨.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15(3):96-100.

[2]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10.

[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4]周永凯,田艳红,王文博.现代大学教学评价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10:10-11.

[5]郭飞.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目标取向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64-168.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范文5

(三)研究过程1.研究的课程依托和团队支持本研究以“训练中心”为平台,以省级精品课程“英语教学法”为依托,以校级教学团队“英语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为主要的教学力量,构建起职业技能训练的体系,并保证了训练的质量。2. 职前英语教师口语训练C-S-P-E模式实践(1)训练内容系统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师范生毕业后不能快速适应教学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在职前培训阶段没有接受实质性的教学技能训练。因此,训练中心根据师范方向学生的培养目标及未来工作的技能需求,按照教学技能的习得规律,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分解成若干个教学板块。首先,训练中心的学员必须充分了解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在此基础上,训练中心教师团队的成员会综合分析学员自身因素、教师技能素质要求,并以此为根据来选择训练内容。(2)训练过程制度化、正规化。训练中心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基础工作。(3)激发热情,引导学生自主研学激发热情(MotivationStimulation)始终贯穿在技能训练的所有环节中。无论在语音正音部、口语实践部、英文歌曲部还是课堂教学部,我们都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适时适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效果最大化。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们还注意引导学员正确处理课堂学习与课后训练的关系、集中辅导与自主训练的关系、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的关系,做到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增强学员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进行自我构建。(冯展极,李晓凤:2010)通过细化和明确每个训练项目的标准和要求,所有学员都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明明白白自主训练;同时,所有的集中技能训练都确保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学员能够通过集中辅导先掌握基本的技能训练过程、步骤以及训练的方式方法;在课后的自主训练中,学员按照教师的计划与要求,在“培训师”(学员)的组织与指导下,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技能的自我建构,最终牢牢掌握技能。(4)训练手段多样化。训练中心本着以学生能力为本、以学生需求为本的原则,各训练部的训练内容力求生动有趣,训练方法灵活多样,活动形式丰富多彩。(5)动态评价,方法灵活。训练中心的学员来自于大一到大四的各个年级,学员的基础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员,训练中心要求指导教师制定不同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并为每位学员建立了各自的职业技能档案,进行职业技能跟踪测试,最终进行能力整合,从而形成动态地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三、结论经过不断地探索、改革与实践,训练中心的职前英语教师口语训练C-S-P-E模式已初见成效。所有学员经过训练中心口语训练后,在口语表达方面进步明显;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员被推荐参加CCTV英语演讲比赛、全国高师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等,都取得了好成绩。经过对比我们还欣喜地发现,训练中心的学员毕业后,在参加教师招考的说课环节中优势明显。良好的语音面貌,流利的口语表达,娴熟自然的课堂教学最终帮助我们的学员成功求职,站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这样的例子在训练中心数不胜数,可以说,训练中心的C-S-P-E口语训练模式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FLLTP),2010,(3).

[2]冯展极,李晓凤.教师职业技能课外训练课堂化模式探究―以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职业及恩呢该训练中心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范文6

关键词:第二课堂;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178-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思政专业师范生作为从事思政课教学的准教师,其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德育目标的实现。如何提升范生教学技能成为当前师范生教育的一个难题。

一、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要求

对于思政专业师范生而言,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技能方面除了面临其他师范专业同样的问题外,还包括一些与思政课学科特点相适应的独特的要求。

(一)更加宽泛的基础知识

思政课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它包括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核心概念与原理。因此,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一方面本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另一方面又具有特殊重要的德育功能。这就要求思政专业师范生必须要有更加宽泛的基础知识,能够与时俱进,解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思政课教学真正实现从单向的知识灌输向双向师生互动转变打好基础,从而能顺利完成本课程教学目标,进而实现其德育功能。

(二)更扎实的教学技能

新课标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面临着更加丰富的角色,而这种角色之间的互换不是多个能力的简单组合,而是要以技能为载体展示政治教师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和谐地展示高水平教育活动,以强化教学技能来适应新课标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要求。思政专业师范生作为未来从事思政教育教学的准教师,其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思政课德育功能的效果。

(三)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作为一名思政专业的师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将专业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关注并参与生活实践,使自己获得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学会处理好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生活主题更好地融入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达到本门课程的德育目标。

二、影响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强

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思政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当前思政课的实际处境与其应有的特殊地位存在巨大落差:从1993年起,理科高考便不再考政治,中学政治基本处于“不考就不学”的状态。思政课的学科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及个人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而在当前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由于思政课学科地位的边缘化导致的对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缺乏,冲击着思政专业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的选择意向,从而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技能的操作培训中去,使技能培训流于形式。

(二)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脱节

当前,高校思政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计划多采取以下方式:前三年主要集中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最后一年为教育实习和论文写作时间。由于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在被动而枯燥的学习中进行的,因此,师范生不能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与后期技能实际操作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难以达到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加之专业任课教师基本不了解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一线的现状,导致其教学内容与中学思政课教学实际衔接严重不足。这就造成了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与专业实践技能教育脱节,这种状态无疑削弱了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

(三)师范特色不明显

师范性属于教师职业特质,是师范生和非师范专业学生的重要区别所在。为了突出和适应师范生的职业特点,师范专业教育学科类课程应占较大的比例。但事实是,师范专业通常仅仅以公共课形式开设一学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三门教育学科类课程,学时比例远远不足,不能很好地突出师范性的要求,从而大大影响了师范生教师教学技能的习得。此外,受制于师资短缺的影响,实践课程的开设时间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不理想。教育实践时间短,机会少,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形成较全面的教师职业技能。

三、以第二课堂提升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

(一)第二课堂对提升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作用

1.第二课堂是增强学生对思政专业认同的载体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使学生科学认识思政课对于学生思维、公民素养、思想道德、政治觉悟、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只有对思政学科怀有强烈的专业认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并喜爱思政课教师这一职业,进而树立“成为一名优秀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与目标,学生才能在平时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将这种专业认同转化为内在动力,提高对教学技能训练的兴趣及其重要性认识,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

2.第二课堂是实现思政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桥梁

思政专业师范生在第一课堂中完成的学科理论知识学习,需要在实践中借助第二课堂进行运用消化,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将所学知识正确、清楚、有效地传递出来。要实现这样的教学技能效果,必须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训练,且不同的教学技能项目要求训练方式的多样性,这是有限的第一课堂教学难以保证的。面对这种情况,第二课堂便承担着实现思政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桥梁作用,同时也起到对第一课堂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的纠正作用。

3.第二课堂是突出思政专业师范生师范特色的主要阵地

师范生的培养既要注重学术性,也要注重师范性。当教师的学科知识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其教育教学效果的突出问题便是师范性了。由于当前思政专业师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已通过第一课堂的课程设置得到了较大的保障,相比之下,关于“如何教”的知识和技能,即师范性问题显得更紧迫。师范生技能的训练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在第一课堂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要重点培养师范生的师范性,必须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达到师范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构建“个人――班级――学院”第二课堂三级教学技能训练机制

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四个部分,这也是师范性最重要的体现。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中,这一教学技能可通过“个人――班级――学院”三级训练层层展开。

1.个人自主训练

个人自主训练是师范生主动、自觉、独立地进行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被动式的统一的教学技能训练不同,每个思政专业师范生可根据自身的技能水平情况,确定训练目标,制订具体训练计划。根据教师教学技能项目的特点,个人自我训练可主要集中在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方面。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具体包括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简笔画,简称“三字一话(画)”。为使学生初步掌握书写和口语技能,思政专业师范生通常会从大学一年级起进行书写、口语等教学技能训练,但这两项技能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提高的教学技能,单凭第一课堂教学远远达不到训练效果,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训练。

2. 班级分组练习

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每个班级成立教学技能训练小组,如“一帮一(多)”,由教学技能较强的同学给教学技能较弱的同学提供帮助和指导,实现互补双赢。小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可以采取集体备课、模拟教学、观摩学习等形式。活动主题和内容也可以由教学法老师布置,具体活动形式和时间由小组长在和组员协商的情况下确定。每次活动的情况,小组长要做相应的记录。此外,班级每学期应举行一次与教学技能相关的训练成果展示活动,活动形式可根据每学期的训练重点不同而进行不同的设置,如三笔字可以采取现场限时书写形式、口语技能可采取主题演讲比赛、综合教学技能可采取模拟教学等等。原则上每学期每人至少有一次演讲机会。

3.学院积极引导

学院通过创建多层次、灵活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积极引导学生重视教学技能的训练,营造良好的技能训练氛围。由于各个年级教学技能的训练重点和要求不同,因此,学院在组织第二课堂时应有不同的策略。如大一重点在基本功;大二重点在教学工作,包括课前进行教学设计的技能、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的技能等;教育实习在即,大三在继续锻炼课堂教学的同r,侧重点在班主任工作技能。根据各年级教学技能训练重点,学院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针对各年级的单项或综合教学技能比赛,由各班级选出优胜者参加学院的比赛。或由学院按思政专业师范生培养的规律,以开办讲座、举行辩论比赛或征文比赛等形式,解决思政专业师范生面临的思想困惑,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并提升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各学科教师职业的这些基本教学技能外,作为思政课教师,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因此,在教学技能的训练中,思政专业师范生要特别注意及时了解国际国内重大政治事件,正确解读相关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Z].教师[2016]2号,2016-03-17.

[2]唐超.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7)中:175-177.

[3]朱沛雨.浅谈教师教育的师范性[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2):81-82.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范文7

一、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目标起点,抓好技能训练。

“双基"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它的内容随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充实与更新,也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我们钻研大纲、精通教材,真正弄清学生应知应会的“双基”是什么,适当地降低教学的坡度,以中下生为注意中心去组织教学,把防差措施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去,尽量缩小学生的分化面,把握认识、理解、掌握、应用、综合的目标层次,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要以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轻易掌握的每一节课的全部内容,更不要认定某些学生无论学什么都无法掌握。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抓好技能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人的技能也称之为熟练,而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课堂上教师是否是主导,不是凭教师的主观愿望去决定的,而是看学生是否真正成为教学主体,因为教是为了学。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最多只是充当观众,而教师则把自己降置为演员。因而造成严重的弊端:费时、低效。在课堂上,学生是演员还是观众,首要差别是技能的训练,当然也包括能力的培养,但最根本在于技能。我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说:“这道题考试前刚刚讲过,但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懂呢?”其实,要学生真正掌握一道题目,如果缺少技能的训练是不可能的。正如教人开车的教练把开车的要点、技巧讲清楚,然后叫学车的学生马上开车去考试一样。试问: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时,能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专心去听?能否保证每一个专心去听的学生都听得明白?能否保证每一个听得明白的学生都能解同一类题目?可见:“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听就会懂,懂就会做。”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做法,教师只有不满足于自己的“讲清楚”,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大量的训练,才能最终形成技能。那么,技能训练是如何实施的呢?

1. 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案是实现技能训练的前提

以目标教学模式为例:“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以及“课外作业”是五个基本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中应该有足够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以及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也就是说,能使学生做到:“笔不离手”的教案,才能成功地实现技能训练。

2.在课堂上引导得法是实现技能训练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习惯于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先作示范,然后再由学生动手,这样做既费时、低效,又间接地打击了优生的极积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大部分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无须讲,尽量减少举手、口答等无谓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只有教师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的“导演”身份,对学生作出适当的点拔、引导、辅导,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作为“演员”的学生,才能实现有效的技能训练。

3.“限时”是实现技能训练的保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一组训练题作出限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让学生记录实际所用的时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转贴于 二、以分层训练的方式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放松差生、缚住优生的现象。差生在课堂上由于不懂而显得无事可做,优生在课堂上仅用5至10分钟就已经掌握了该学的知识,其他时间也是无所事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要实现因材施教,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一条原理,那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状况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有哪些知识与能力的方面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设计好相应的练习,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其次,要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在练习的设计中准备好差生会做的题目。常听到一些教师说:“某某学生真是无药可救了”,但是,在我的实践中,我还没有真真正正碰到一个每次考试都是0分的学生,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可不可教,主要看教师对他的要求如何。例如:如果我发现有学生不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我就会先让他解一元一次方程,甚至简易方程。另外,在课堂上重视差生的辅导、偏爱差生,给他们树立信心与希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还有,教师在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分层训练。比如:“导学达标”和“课外作业”一般为A、B、C三组题目,其中A组题为预备知识,B组题是专为实现技能训练而设置的基础知识、基本运算,C组题是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中下层生,只要求完成A、B两组题目,而优生则可完成A、B、C三组题目。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做的题目。也就收到了课堂教学和高效益。

三.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大纲作出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规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来源于思维水平的差异。学生的思维起点源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形象思维作为思路点拨的起点,尽可能多地以直观演示提供数学原型和数学范式,科学地去发现思维通路,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不断培养费增强学生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有人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也就是说,教师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四.注重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范文8

关键词:技能训练课 课堂有效性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的核心。什么是有效教学呢?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目前,我校将教育教学活动归纳为六课型:新知讲授课、技能训练课、整合测评课、互动探究课、主题活动课、反思建构课。其中技能训练课型,它主要是指地理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讲评等教学活动,它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始终。一堂好的技能训练课,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增加对课本知识的熟练程度,增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中汲取广博的实用知识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过分依赖“师讲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进行习题讲解教学。简单地依赖某一种教学方式,是不可能全面达成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各种能力,同时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如何才能提高技能训练课的有效性呢?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有助于提高地理技能训练课的有效性。

一、切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通过长时间的摸索,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我对技能训练课的教学模式总结如下:(1)旧知梳理。先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提问在反复中让学生重新熟悉主要考点,并且对本节及本单元的内容有准确的把握,明白重难点内容,切实有效地指导课下的自主学习活动,同时为后面的习题处理提供知识准备。(2)分类整合。对所讲练习题进行分类整合,让学生根据前面复习的考点进行归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对分类结果进行点评。这样有助于检查学生课前是否完成练习要求,也有利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让练习有针对性。(3)分组交流。自纠自评,突破难点:根据给出的答案先进行组内交流。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以组为单位提出,教师适当给出补充评讲。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对练习内容记忆更深刻。(4)归纳反思。结合前面所列主要知识点,及所做的相关练习,对各知识点的考查方向及解决方法做出指导性的总结。让学生进行自我的反思,体会知识点的运用及同类问题的答题模式。

二、习题的选择是提高技能训练课有效性的前提

在技能训练课教学中,精选习题是最关键的。教师如果不注重习题的选择,会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为此,教师必须注重以下几点:(1)选择知识覆盖面广、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精选这样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组织练习与剖析,从中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实现从特殊描述到一般法则的归纳,真正使学生学到地理问题分析的方法,完成“授人予渔”的结果。(2)练习易混易错处。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熟练,对有些概念理解不到位,对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对有些题目考虑不周,对一些原理和概念的适用条件不明确或疏忽,等等。所以,应加强学生对容易混淆、容易疏忽、容易出错的题进行练习。(3)习题设计要有层次。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增加梯度。新知巩固,新旧知识的比较与综合,新知的引申发展与思考。只有这样,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才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4)习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过分简单的习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质量,缺乏其应有的激励作用;难度过大的习题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习题的选择要把握好“度”。

三、除了以上两点外,要提高技能训练课的有效性,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指导学生学习,还要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技能训练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技能训练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地“参与”问题的解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师要学会等待,让学生自己说题

说题就是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一定准则说出来,这样既能促使学生暴露面对题目的思维过程,以便教师及时抓住要害解决问题,同时又能让教师了解学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授课效果。这种方法在地理综合题的讲解中非常有效。

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特征,通过实践总结出说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说命题意图,即考查的知识点。

2.解题的思路。

3.题目所涉及的地理学原理。

4.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条件和问题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5.结论及结论的推广。

让学生说题时,教师要注意认真听,不要中途插话打断学生,在说题结束后对其要及时点评。同时注意调节课堂气氛,调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要把提问集中在个别几个人身上。

(三)尝试让学生自己组题出题

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组题工作量,同时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拉近学生与出题人的距离,有利于今后学生的自主训练。除此以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选的题或者出的题被教师采用,而且一旦采用出题人又可以转换成讲题人,这样既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又提升了训练题的质量。

总之,在技能训练课中要精心选题,灵活运用课堂模式,采用多种课堂组织形式,给他们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总结同类型题解题的答题模式、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训练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2]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编写・课程与教学论[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2).

[3]王义堂.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7).

[4]朱慕菊.走进新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范文9

关键词:会计技能训练;课堂;实用性;训练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1-0130-02

苏霍姆林斯基说:“可以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 “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笔者将其理解为要进行知识的运用与实践,也就是体现知识的实用性。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专业基础知识的感知与学习,也需要把基础知识进行深化的理解与发展,会计技能的训练课正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与途径。会计实操技能训练课堂的实用性设计,包括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及训练技巧等方面,本文侧重于训练技巧方面的实用性设计。

一、会计技能训练的实用性设计原则

作为一项专业技能,会计技能的掌握必须经过实践环节。课程中的会计实操技能训练正是加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实用性的有效途径。

笔者担任会计实操技能训练课堂教学已有多年,经过课堂实践所得,“二心一准”是进行课堂技能训练实用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二心”是指细心与耐心,“一准”是指准确性。准确性是对会计专业数据的要求,细心是对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对业务处理的态度,耐心是要求学生在处理业务当中始终要保有一种韧性。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完整性”,在真实的前提下,如何让会计资料完整,主要是靠会计工作人员的品质来决定的。在会计技能训练课堂中,学生做到“二心一准”是使资料达到完整性的基本要求。当课堂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符合,才能体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社会实践性,才真正实现了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就业导向实用性。

二、如何实现会计技能训练的实用性

1.准确是基本要求

会计资料要求真实,会计数据必须准确。准确性的训练是会计实操技能训练课堂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包括看、算、记等方面,如果在当中的某一方面出现了不准确,则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不准确;同时,会计数据具有传递性,前面一个环节的数据出现不准确,后面所有环节的数据将是不准确,最终结果必然是不准确的。因此,训练学生对数据的准确性,需要从多方面、连环性来进行。

笔者在会计实操技能训练课堂中,精心设计,采取“定位目标、专注训练”的方法。比如,为了训练学生看数的准确性,课堂中专门安排某一时间段是进行准确看数的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总结出错之处,让学生亲身领悟看数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严重性。一次训练不达目标,笔者会安排多次反复训练,直到学生真正懂得准确传递数据。

2.细心是必要品质

准确的会计数据需要经过看、算、记等方面,更需要经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环节,在这诸多的历程中,要求最终形成的数据准确可靠,细心的处理必不可少,细心是会计人员的必要品质。在会计实操技能训练课堂中让学生做到细心应对、细致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细心,先从每一个细微的数字开始,训练学生的读数、算数、记数的准确性。同时,注重连贯性,加强学生对数字前后连接中的细致性。细心品质的训练与准确性的训练可同时进行,笔者同样安排学生分阶段、定内容进行训练。在训练中除了强调学生必须做到细心、细致之外,还专门设置错误反馈环节,通过分析错误数据的形成原因,让学生找到错误的源由,由此领悟在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细心的重要性。训练中曾有一名学生特别粗心大意,为了让其养成细心的好习惯,笔者这样设计训练:先是同样一个数据放在不同业务当中,让其找出并区别;然后是类似业务中用不同的数字让学生进行处理,看结果是否相同;最后是综合性训练,既有相同数字在不同业务也有相同业务用不同数字。如此循环训练下来,学生由粗心慢慢地变成了细心,业务处理技能日渐提高,在中山市2013年中职生技能竞赛中获得了个人二等奖。

3.耐心是成功的关键

由0至9组成的一系列阿拉伯数字是枯燥的,在不同时刻、不同环节均面对着如此枯燥的数字,学生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失去耐性。而在会计工作中,一旦没法持之以恒地把一个期间的会计数据以最后形式体现,则前面所有工作均以无意义而结束。

在会计实操技能训练课堂中,由于训练时间长、训练内容前后有连贯性,学生往往会因为前面的一个错误而导致后面没法继续而需从头开始时而放弃。为此,在进行实用性设计时笔者考虑此实际因素而采取了“先逐个击破、后综合汇总”的方法。会计技能训练是分阶段进行的,在前面阶段,训练所安排的内容相对较易、较少,学生完成所需的时间不会太长,此时,教师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要静心处理,给予足够的耐性来完成训练,并在学生完成训练内容时教师特意对学生进行表扬,突出体现最终完成任务、享受成果时的乐趣。当前面阶段训练渐见成效时则安排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逐渐增加内容、加大难度,此时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逐渐提高。

三、进行实用性设计的注意事项

1.课堂的实用性设计应因地制宜

会计技能训练的实用性最终是面向社会就业,但毕竟课程安排是在学校期间,会有诸多的制约,所以任课教师的课堂设计应考虑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社会实践中,企业的经济业务是随着时间动态变化的,课堂中没法完全依照企业实践,但可以模拟企业一个期间内的业务进行处理训练,即使是过去式的业务但也能通过日期的不同来体现。社会实践中,企业的会计工作会划分为不同岗位进行处理,在课堂训练不能完全参照,但笔者通过把学生分组、运用情景模拟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掌握相关各岗位的会计技能。

2.技能训练的难度宜分层

在社会岗位中,会计工作的难易程度因企业的性质不同、业务不同会有区别,而学生的处理能力也各有差别。要让课堂更有实用性,那么在安排训练时就应结合实际,区分难易不同业务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训练。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安排相对复杂的业务进行训练,以掌握更高层次的专业技能;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安排简单一些的业务,以掌握基本的业务技能为目标。只是,训练原则仍然是“二心一准”。如此训练出来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工作岗位时能够依据各自的能力范围找到自己的岗位。

3.教师也需要“二心一准”

教师的“一准”是指课前的准备要充分,在内容的安排、难易的选择、环节的连续性安排等方面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二心”是指课堂训练中教师要做到用心设计、耐心辅导,开学第一课到最后一课,教师应做好渐进性、连贯性的设计,对课堂中学生所出现的诸多问题,要给予充足的耐心,以教师的耐心辅导来引导学生的耐心实操。

课堂上教师的表现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榜样是最大的力量,除了要做好教师的“二心一准”,在进行业务示范时,教师也应把会计技能中数据准确、细心处理、耐心应对的品质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二心一准”在会计技能训练课堂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李风光.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验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会计之友,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