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劳动教育作业设计

时间:2023-07-17 16:30:55

导语:在劳动教育作业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劳动教育作业设计

第1篇

教育工作重点

根据十六大提出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教育部最近确定了教育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为实现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教育工作要不断增强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更加广泛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实现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的目标,决定从现在起到2005年,巩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打好“普九”攻坚战,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到2010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更大发展,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20年,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形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为实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要增强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使学校成为终身学习服务的重要载体。

(摘自2002年12月27日《江西日报》)

教育部发出通知

要求多元评价学生

教育部日前发出改革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要改变目前“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分数不重能力的评价与升学制度,要求教师、学生、社会多元评价学生。

通知指出,中小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要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发展,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多个方面。

教育部还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要采用多样性、开放式的评价方法。要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与测验的信息等。

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升学率作为惟一标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做法,建立起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评价体系。初中升高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高中录取,可试行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文艺活动记录等资料,综合评价进行录取。

(摘自2003年1月3日《钱江晚报》)

北京中小学教师必

修心理健康课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北京市教委首次把“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全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至少要学习30课时。全市中小学教师关于“心理健康”的培训将在2005年底前完成。

据介绍,通过“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训,要使全体中小学教师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掌握针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辅导或指导的手段和方法并能对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新一轮的培训将更倾向于案例分析和心理辅导相结合。北京教育学院将负责组织专家设计教案,考核由全市统一组织。

(摘自2002年12月30日《齐鲁晚报》)

我国每8个青少年

有1个心理亚健康

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约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其中部分人的情绪问题、人际关系紧张现象十分突出;与此同时,16%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焦虑、强迫、抑郁等症状。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并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专家认为,青少年的内心矛盾冲突本来就是非常强烈,对某一事情的误解往往导致行为上的偏差,有时甚至做出不顾一切地伤害别人、损害社会的极端举动。很多老师、家长以为,事情发生了,对学生处理了,就没事了。实际上,恰恰忽略了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问题。

(摘自2003年1月11日《科技日报》)

上海实施职业教育

工程

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管理、研究人员,更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最近上海市推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

这些举措包括: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工程。对失业人员、从业人员、新生劳动力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一批数控机床维修操作工、软件蓝领、高级护理等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一批能够参与国际劳动力竞争的高技能人才;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程。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学习文化知识、技术技能、法律常识等,提高他们的素质;终身培训体系构建工程。整合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创办综合性、社区性的高等职业学校或社区学院、社区学校。把职业学校办成面向全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此外,还将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工程和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工程等。

(杜启荣摘自2002年11月30日《新闻晚报》)

瑞典中小学的

劳动技术教育

瑞典在基础教育阶段一贯重视手工劳动教育,同时注意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更新。瑞典中小学的手工课从3年级至9年级连续开设7年。

手工劳动教育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 ,是因为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至关重要。手工劳动教育既有普遍的适应性,它对所有儿童和青少年都适合,又不受学校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手工劳动教育为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较为完美的内容和形式。

除手工劳动教育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年级还增设了一些新的劳动教育课程,如在7―9年级增加了技术课和幼儿保育课等。劳动教育的形式也有变化,除课堂教学外,还通过参观和调查,让学生获得不同劳动领域、工作环境和职业的感性认识,为以后接受职业教育或选择职业作些思想准备。

(摘自2003年1月6日《文汇报》)

威廉姆斯的

创造力教学策略

美国著名学者威廉姆斯为培养、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1.激发性问题。运用发问的技巧,提出有激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方面探求各种事物的新意义,分析探索知识的功能,去发现新知识和新事物。2.随机的探求。将一种熟悉的结构随意改变成另外的结构,并从随意变动结构的那些新方法中获得一种新范例。3.直观表达。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感受事物,培养表达的技巧,同时启发他们对事物的敏感性。4.以调适促发展。辅导学生从错误或失败中学习,强调发展胜于调适;通过积极调适而拓展出发展的多种选择及可能性。5.创造性倾听技能。辅导学生从学习听别人讲话中,产生新见解及获得由一事物导致另一事物的资料。6.视觉化技术。辅导学生用具体的图或实例的方式来表达或说明各种观念、思想情感、经验。

(摘自2002年12月9日《文汇报》)

日本儿童的“食育”

日本学者提出,在育儿学中除德育、智育、体育外,还应进行“食育”。所谓“食育”,就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生观培养上。

“食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的核心是怎样看待饮食”,“懂得餐桌上的食物是怎样来的和怎样做的”。基于此,日本学者认为,从儿童能说话和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一些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在连续强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儿童接受“食育”后,能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身。

在饮食中培养人生观:在向儿童介绍各种食物的来源和制作时,可说明这些食物的制作需要付出的劳动。让孩子们参加食物的制作,更会加深“有劳动才有收获”的体会。还有,孩子在吃鱼时,怕被刺喉,家长便予以鼓励。让他们知道,集中精力,以经常吃作为锻炼的道理。

(盛荣强摘自2002年12月15日《南京日报》)

美国人眼中的优秀儿童

1.具有技巧和知识,能适当运用这些技巧和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2.注意力集中,不容易分心,能在充分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来求得解决某一问题。

3.热爱学习,喜欢探讨问题和做作业

4.坚持性强,能把指定的任务作为重要目标,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

5.反应性强,容易受到启发,对成人的建议和提问积极作出反应。

6.有理智的好奇心,能从自己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并且自己能够提出新问题。

7.乐意处理比较困难的问题和进行争论。

8.机灵,具有较敏锐的观察力。

9.善于正确地运用众多词汇。

10.具有独创性,能够用新颖的或者异常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11.想像力强,能够独立思考。

12.兴趣广泛,对各种学问和活动都感兴趣。

13.关心集体,乐于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助人为乐,和他人融洽相处,对别人不吹毛求疵。

14.情绪稳定,经常保持自信、愉快和安详,有幽默感,能够适应日常变化,不暴怒。

(摘自2003年1月7日《齐鲁晚报》)

父母是最好的“玩具”

牛津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西尔瓦经过对3000名3―5岁的儿童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儿童的成功与他们所

拥有玩具的多少和类型、父母陪伴他们时间多与寡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给孩子们太多或者类型不当的玩具,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害处。因为他们在大堆的玩具面前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更不可能在某一种玩具上有足够的逗留时间并从中学到什么有益的东西。”

研究者指出,与父母有很多时间共享的孩子在很多方面要胜过有大量玩具的孩子,甚至于那些会玩电脑的孩子。

(摘自2002年12月5日《齐鲁晚报》)

早晨睡懒觉有助于

掌握新技能

研究人员对睡眠方式进行研究时发现,被称为第二阶段睡眠,即在熟睡与做梦之间那段时间的睡眠非常重要。研究者说:“有些情况下人们在一个晚上会有50%的时间都处于第二阶段睡眠。假设我们每天都睡8个小时,那么最后的两个小时对于强化记忆尤为关键,但这两个小时的第二阶段睡眠往往因为人们要早早起床而被打断。”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运动员、音乐家以及外科医生而言非常重要,其他一些需要用手来完成高难度动作的人也会因此受益。

研究人员说,这一研究结果也许还可以解释为何婴儿的睡眠时间较长。这是因为:“婴儿在睡眠时间里也在学习。”

第2篇

劳动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工具,按照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生产劳动作为生产实践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人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造自然对象并在这一活动中改造人自身的过程。它与其他生产实践形式相比,生产劳动更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首先,生产劳动使人类维护生存的方式对于外部世界而言是能动的,决不像其他生物那样“顺其自然”。这种能动的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不仅使人认识到自身与其他生物在生存方式上存在差异,如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正是人认识自身与认识自我的起点,而且为人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奠定了最原始、最朴素的客观基础。价值观念来源于人对自身的反思和对生存体验的结果,这为建构人的道德基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正因为有了以生产劳动为内容的生活,才能实现对生活的体验,也才能经常遇到人们对生活艰辛的感叹。这些大量没有经过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生活品味慢慢融合成人的生活价值元素,成为自然自我的价值标准,为他今后为人处世确立了基本范式。其次,生产劳动成为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的基本通道。生产劳动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社会性劳动,以生产劳动为基础而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因而生产劳动的社会性不仅突破了单个自然人在特定有限的境域中,对美好生活无限追求所形成的诸多矛盾,而且为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在一定社会场域中建立起来的社会伦理与道德准则产生重要影响。道德的本质就是人们在以生产劳动为核心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现存社会关系的一套评价体系,它与法律一道作为稳定和发展社会关系的两大支柱。凡被认为是道德的,它会以社会的各种方式进行褒扬,激励人们沿着特定的方向去生活;凡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在社会的谴责中受到抑制和制裁。于是每个人的生活赋予了特定的生活价值,并建构起一定的道德准则。同时,生产劳动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根本动力,也是人在融入社会过程中形成德性的关键。所以人以生产劳动的方式融入社会便成为生活德育的基点,而决不是来源于脱离生产劳动的道德灌输。所以,生活德育是关注生活的教育,是指引人建构生活德性的实践性教育。人正是在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化过程中,确立了自我价值的方向,在竞争共存的社会规则中做出“适”与“不适”的反应,从而将人对他所生活的社会产生道德认同感,因而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道德内化的过程。人的生活是有层次的,其层次结构与人类的需求层次结构大体上是对应的。生活的基础是生存,它保障了人的生命的延续,满足了人的“衣、食、住、行”的生理上的需要。人之所以成其为人,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从生存向生活的跨越。这不仅实现了生活对生存的超越,而且为人向更高目标迈进奠定了心智基础。从生活德育的观点看,对生存的超越练就人的勤劳、节俭、忠厚的道德品质,使人具备了做人的基本品质,这也是成人的基础。因而维持生存不仅是生活的基础,而且是生活超越生存的动力源。一方面只有人能存活下来,他才能以现实的存活状态为参照,去构想更加美好的生活远景。也不管最终能否跨越这关键一步,但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对生存维护的历程却改造了人的自身。虽然其他生物同样具有维护生存的本能,但由于它们不能通过想象并凭借生产劳动对生存的维护和超越,所以无论如何达不到人的境界。另一方面,只有实现了对生存的超越,才能激发人们去努力找寻成人之道的斗志和热情。或许充满许多曲折与坎坷,但正是在愈挫愈勇中实现了人的跨越,也将人类与其他生物彻底区别开来。人也正是在满足一定的生活层次并不断提升生活层次的循环进化中关注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从而确立和建构一定时代背景下的道德素质。

我国生活德育的虚化

(一)生产劳动的弱化对生活德育的影响道德不仅是历史的,而且是社会的,道德的价值在于为每个人的生活赋予了特定的社会意义。一个自然人的生存可能无需道德的存在,但在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中,道德的作用便立即凸现出来。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前,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需要道德加以调整和规范,以此保证自我与他人的各种利益得以实现。生产劳动的社会性越强,人们之间的矛盾就越发错综复杂,因而社会对道德的诉求更加强烈。生产劳动的社会性不仅对道德的效度提出了要求,而且要求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大量参与生产劳动或社会实践,那么他一般会表现出较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责任,这正是生产劳动对人的德育功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面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曾经以集体生产劳动为方式的生产关系逐步被分散式、自主式的生产形式所取代,因而生产劳动的社会性正日益被众多分散的小型化生产方式所分割。每个人在无形地从社会性较强的生产关系体系中游离出来,导致现代人的社会性在不断弱化。人们在以自我为主导的分散式的生活中,开始对道德和伦理疏远,从而使人的德性基础受到全面的冲击。我们关注到“80后”、“90后”的问题,他们普遍表现出的自主性和张扬性就是社会性弱化的必然结果,鲜明地嵌入了我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烙印。值得关注的是,生产劳动的社会性不断弱化的社会问题不仅发生在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空间,而且也广泛地发生于以农业为主导的广大农村。由于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迁移,使广大农村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作为生产劳动主力军的农村青壮年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不仅使农村人口密度的大幅下降,更严重的是使农村生产劳动的社会性的弱化与日俱增。驻守在农村的人口以老、弱、病、残为主,基本上是劳动能力不足的弱势群体,生产劳动的虚化与社会性的弱化,使农村青少年长期处在自主分散的生存境域中,再加上留守儿童急剧增多,亲情的缺失使他们从小就在相对封闭、落后和无助的环境中生活,导致人格虚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德育的影响人的道德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人的整个生命历程。由于每个人对生活的指向表现不一,有的人从低一级的生活层次向高一级的层次跃迁后,生产劳动在他生活的构建中或许变得没有原先那么重要了,为了贪图生活的安逸,回避和远离以生产劳动为灵魂的社会性生活,其道德水准可能就维持不变甚至倒退。人唯有不断地通过生产劳动或社会实践广泛地接触社会并不断地反思自我,那么他的道德素养才能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活到老,学到老”不光只是解决知识学习的问题,同样对于人的德性的维护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什么有不少人刚开始的时候人品不错,可在某些特定环境中却干出了不道德的事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就是因为他所生活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变化,而缺少生产劳动的再教育往往成为其中的主因。经济的发展不仅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均,而且加剧了生产劳动在社会各阶层分布失衡的矛盾。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原本由每个人事必亲为的生产劳动方式开始以货币交换的方式转嫁给其他人,使一部分人的生活中严重缺乏“成人”所需的生产劳动。这不仅影响人自身的身体状况,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参与生产劳动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人的道德结构的全面优化。另一方面,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的劳动外包的倾向十分明显:衣服破旧了,只要有钱到了商场就能购买新的;家里没有大米,只需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服务;招待客人无需在家庭的劳动协作中实现,只要付费完全可以坐进酒店享受全程的“周到服务”;等等。这些变化说明了我们的生活的确变得方便快捷,但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了现代人的生产劳动在急剧分化中变得弱化和失衡。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视角看,养尊处优的生存方式,反复地强化生存的实然结果而又不断地掩盖超越生存的艰辛历程。原本由生产劳动奠基的生活系统被“外包”式的优越条件切割成生活的碎片,将原本通过生产劳动而构筑的人的社会性被先进的科学工具分割成缺少协作包容的自然性。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基于现实的社会性正在被虚拟的电子社会在不同程度地替代,因而当代青年人在生产劳动严重不足的社会背景下,其精神世界正让位于虚拟的电子世界,于是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人在以更强的能力和手段改造着外部世界的同时,同样以更快的速度加剧了人性的虚无。这不仅印证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同样说明了经济的发展应该与人类的进步和谐共进。(三)功利性的学校智育对生活德育的影响生活德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存在的意义,并寻求适合于自身的“人的活法”,从而去建构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德育就是要面对那些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去引导他们积极实践,并在实践中反思自身存在的现况,去超越自身探寻生活的价值。因此,生活德育是以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为前提的。而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将生活德育所需的基本条件完全剥夺。首先,智育模式的严重仿生倾向使学生逐渐失去自我。我国基础教育一直实施的是模塑式教育,即仿生教育。一种模拟生命,而实际上是否定生命自主活动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所主导的教育。它把对学习者生命活动的观察、分析和模仿,转化为控制性的指导思想或技术规范,并加以实施的教育。从操作层面上看,仿生教育的本质是用生理的强化去代替生命的领悟,是强化教育者“教”的措施和技术手段,从而以学生在大量的局部、机械和物理的观察、分析和模仿中去代替生命价值的重构。让学生在预设的机械模仿中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大量预定的作业中实现“量到质的转变”,这些都是仿生教育的细节所为。只要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没有根本转变,仿生教育就不会停止。基础教育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视为“致胜法宝”的“题海战役”也逐年升级。铺天盖地的试卷作业,从课堂做到课外,从学校练到家庭,从平时学到周末,试问哪里还有学生关注生活、参与实践、自我主张的机会呢?仿生倾向将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参加生产劳动的基本权利透支得一干二净,哪里还有德育的“自我空间”呢?其次,智育边界的无限扩张,让学生在知识增容中不能自拔。基础教育一直默认并强化一种观念,那就是唯有知识的增量才是生命活动的不竭之源。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基础教育拼命地尝试着拔苗式的超前教育,大学的内容下移到高中,高中的内容下放到初中,初中的内容下移到小学,小学的知识向幼儿园渗透。于是基础教育的“地盘”做大了,教学节奏加快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自主实践和自我探索的空间压缩了。正常的周末打了折扣,法定假日成了奢望,更长一点的寒暑假期变得遥不可及。学生每天在不停地像机器一样机械地运转,僵化地关注着作业、考试和分数,缺乏生产实践,缺少生活内涵。学生的身心不堪重负,畏学厌学情绪普遍滋生。其结果是竭泽而渔,得不偿失。知识如浩瀚的海洋,永无止境。当一个人因为生命价值所需而具备了持续学习的动机与能力,那将成为畅游学海乐学终生的永恒追求。反而言之,倘若学生因为迫于各种压力勉强地学习,那么今天所进行的一切智育活动将因他们离开学校后而变得毫无意义。教育原本是让生命个体获得幸福,可是一个年轻稚嫩的生命从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他的快乐就无形地被我们的智育所剥夺。试问,教育的幸福观从何而来?道德教育生活德育需要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德育与智育的协调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急于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科学技术也便步入了巅峰。与之同行的智育也因此顺理成章地超越于德育而成为教育的核心。更为糟糕的是,在加强智育而推动的教学改革中,由于顶层设计忽视了德育的内在机制与内在要求,将德育实践智育化,结果是原本以实践为主导的道德教育类课程被人为地抽象成教条式的文本,严重背离了道德教育的初衷,从而全面冲击了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第3篇

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德育、科普、英语教学、艺术教育、体育等在创建自己的特色,围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水平。

在20*——20*学年度中,我们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离创建一流的小学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希望在来年的努力下和上级领导下,我们争取更好的成绩。

二、学校管理

1、办学方向: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紧紧围绕“以德治校”的中心,按照“规范特色”的办学目标,面向一切学生,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2、组织管理:学校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敬业勤政的集体,校务会成员分工明确,工作到位,学校重大事件由集体研究决定,透明度高;工会组织起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凝聚力作用,校务公开,合理化工作扎实有效,教职工参政意识明显增加,领导班子的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干群关系融洽,工作热情高涨,大局意识强烈,工作效率提高。学校的各类档案管理规范,资料齐全,学校“十一五”办学规划、学年计划总结、部门计划总结、教师个人计划总结等完整齐全。各项考核均有良好表现。

3、教师管理:按德兴市教委有关规定,学校每年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考核,积极参加市局安排的各类培训,对教师的师德、教学业务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每月的教学常规考核、文明办公室考核、每学期的师德师风考核均设立奖励制度,教师的各类违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每周二是学校规定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做到有学习有记录。张永娣、吴珍珍、姜小平、邓礼华老师的论文获江西省教育学会三等奖,徐光伟老师获三等奖。德兴市德育论坛演讲获二等奖。余萍老师的教学导入设计获中国基础教育协会一等奖,并获江西省“新雷杯”征文辅导二等奖。张永娣、周燕、徐光伟、汪木强、祝娟、夏丽兰老师在德兴市“五环联动,反思成长”教研活动中被评为先进教师。

4、学籍管理:学校历来学籍档案规范齐全,学籍变动统计及时准确,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检查。

5、后勤管理:学校校舍档案齐全,校建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制度规范有效。学生家长大多为矿山职工,加上矿区建设要求,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难以开展,学校没有住宿生和食堂。校园规划有序,环境优美,标志醒目,文化气息浓厚。

6、教学工作: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各科能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把五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学校每月进行教学常规考核,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全程监控,有教学检查和质量分析制度,效果良好。新课程和新课标已深入人心,教研组织健全,课题研究实施有效,图书室、语音室、电脑室管理有序,使用率高,但学校分管的主任听课课时欠缺,学生作业量的控制有待科学化。

第4篇

关键词 班级 管理 养成教育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个班级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每个学生是否健康成长。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要重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养成教育入手抓好班级的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从角色担当入手,构建自我管理的班级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发挥学生的管理才能,班级上设有“常务委员会”,协调管理全班事务,中间设有值周班长管理班级一周的事务,每个学生都有岗位,参与班级管理,能者多劳,在相互制约中各司其职,出现问题逐层上报,真正实现了普通学生能管的班干部不管,班干部能管的班主任不管,形成了由班主任、班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网络,而且实行小干部轮流制,一周一轮岗,一周一总结。让每个学生都有事管,都能体验到不同的岗位管理办法,产生不同的管理体验,从而自觉接受管理与被管理。

2从养成教育入手,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不能盲目说教,而是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1低年级的“十个一点”工程

二年级的小学生重点实施“十个一点”工程,即“嘴巴甜一点、脑筋活一点、做事多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竞争强一点、胆子大一点、身体健一点、微笑露一点、脾气小一点”。这“十个一点”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并不盲目灌输,在实践工作中收效甚好,非常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2中年级的德育作业

(1)进行孝敬教育。古人说:“百事之首,孝义为先”,“孝”是“善事父母”“人伦之本”,一切德行之源,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对学生进行孝敬教育迫在眉睫。通过“家校信息反馈卡”留德育作业。家长全程监督,老师再通过“家校信息反馈卡”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成绩,学期末根据“孝星榜”评选出本班本学期的“小孝星”。这一做法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称赞。

(2)进行劳动教育。依旧通过留德育作业的方式来训练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对学生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做个勤劳的人。如:“自己洗自己的小件衣物”,“按自己的想法整理自己的房间”,“每周当一次小家长,管理家中一天的卫生”等。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明显增强。

(3)高年级的激励机制。学生到了高年级,不再对那些象征着荣誉的“小星星”、“小红花”感兴趣了,传统的“奖状”激励策略很奏效,久盛不衰,最大的好处是名利双赢。这样,班级的“特长生奖”“优秀生奖”“优秀班干部奖”等一些奖项都给予“奖状”激励。有了这种激励机制,学生的兴趣浓厚,参与活动的热情高,在各种竞赛活动中互相监督,公平竞争,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以空前提升。

3从活动入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人说:“班主任应该是具有远见的预言家,关心筹划学生的将来。”也有人认为:“教育是对生命发展的一种唤醒,一种达成,教育应回归生活,应尊重生命,为学生的一切发展做准备。”

(1)开展“才艺大展”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每个学期班级都进行:书法、绘画、手抄报设计、黑板报设计、歌星争霸等赛事,以班队会为主阵地举行各种知识竞赛、辩论会、演讲赛、古诗词、文言文背诵竞赛、日记、作文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形式,自己组织管理,自己评选,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爱好广泛,也让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开展长跑活动。为使学生心理、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在每年春季,我班坚持校内长跑训练和一些体育游戏,两年后,学生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这样的体育活动一直坚持到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学生如鱼得水,更能积极参加锻炼。正如魏书生说的那样:“守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地研究实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要有爱心和服务精神。

第5篇

【关键词】劳作教育 服务式学习 工作记录单 工作细则

劳动是社会普遍提倡的一种美德,是德育教育最好的载体之一。我系从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在全系学生中开展了“创建绿色教室”的劳作教育。在一年多时间的探索中,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和反思劳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带动等,对大学生劳作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对劳作教育工作思路进行了梳理。其中有收获,有经验,也有一些困惑。

一、劳作教育的意义、目的和必要性

1.劳作教育的意义。目前科技的发展、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和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各项工作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使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德育教育,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社会所期望的道德面貌,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劳作教育,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伦理取向,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以及积极、敬业、自尊、合作等个性品德。正确认识团体和个人的关系,正确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的最佳结合点,激发工作的欲望和兴趣,学会服务式学习,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培养自立和负责的职业态度,形成与人友善、相互尊重的合作意识。

2.劳作教育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参与劳作,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和高效的学习作风。在平凡的劳动中,体验人与人的平等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劳作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勇于奉献和忠于职守的品质,使之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以平实负责的工作态度贡献所长来服务社会。

3.劳作教育的必要性。劳动是德育教育最好的载体之一。虽然“德智体美劳”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教育方针,但“劳”在现今的教育中却渐渐缺失。学生们养成“好逸恶劳”和“眼高手低”的心态,他们不愿参加集体劳动,不愿整理好自己的宿舍、不愿意打扫和维护学习生活环境,继而看不起体力劳动者,部分学生缺乏恒心、责任心,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

自从有了在我系开展劳作教育的想法后,我们注意吸取和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学习中我们发现台湾劳作教育已成为了现今的教育特色之一,笔者曾亲自去台湾高校走访:台湾东海大学在1955年开始实施劳作教育制度,把劳作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正式必修课程。1957年,台湾地区教育管理机构公布了“加强大学劳动教育实施纲要”。台湾许多高校正通过劳作教育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和认真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爱学校、爱社会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不仅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由此可见,教育收效非常明显,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劳作是一种学习,是一种服务,也是一种美德。学生在劳作的过程中必然要与他人沟通,在为他人服务时会得到肯定和赞扬,也会赢得尊重,不但增强了自信心,还能更好的融入社会。通过劳作学生能够体会成果的来之不易,就会知道珍惜劳动成果,进而激发对他人、对师长、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劳作教育考验着人的敬业与负责的态度,让学生专注而认真地完成劳作任务,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勤劳、善良的健全人格是非常有益的。

劳作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关心的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做事和努力学习的态度。如果一个学生能自觉自愿的认真完成劳作任务,那么相信这位学生也会自觉自愿的认真完成作业,进而乐于承担社会工作,或者是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从而按照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提到的对青年的“三点希望”那样,更加积极、富有热情,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我系在学生中开展劳作教育的做法和实施方案

1.具体做法。我系开展的劳作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是:在系党支部的号召、带领与指导下,以思想教育为先导,由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实践教学分中心商议,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学生工作办公室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实践教学分中心负责具体操作。劳作教育的内容首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分以下几个层面:由全体学生党员发出“创建绿色教室”的倡议;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在每周学生干部例会上宣讲劳作教育目的、意义、要求等,动员学生干部带头参加;辅导员、班主任对各班学生进行“我贡献,所以我快乐”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全系所有班级轮作的方式。为形成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干事的高效工作方式,各班由团支部书记牵头负责,把班里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7至8名学生为一个劳作小组,每周的劳作教育由一个劳作小组完成。这种组织形式使得每次参与劳动的学生人数不多,不仅便于任务划分明确,责任可以落实到每一个人,而且每个人表现的差异容易显现,同时利于同组成员间相互监督,便于对每名学生进行评价。每周根据各班课程安排,学生按劳作小组次序轮流,利用当周的课余时间进行义务劳动(根据劳动地点的卫生状况,每周的任务量由于课程多少的不同,可能会不一样,到目前为止,学生都会认真对待)。劳作地点为全系公共学习空间,包括实验室和机房。

2.实施方案。结合我系劳作教育开展的实际,我们设计了《工程艺术系学生劳作教育工作记录单》(以下简称为《记录单》)。《记录单》用于记录每组学生的劳作任务、各劳作小组长及实践教学分中心对劳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评价,填完后交至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备案。系学工办定期召开各班团支书会或劳作小组长会,进行阶段工作的总结、奖惩。根据学生劳作的情况,我系还制定了《工程艺术系学生劳作教育工作细则》(以下简称为《细则》,另有文件)。《细则》中规定了每周劳作工作完成质量由实践教学分中心进行评价,并认定合格与否。若不合格则该小组或当事人需要在当周内重新约定时间完成任务,直至合格。我系劳作教育工作的流程如图所示。

三、我系在开展劳作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取得的成绩。①劳作教育工作逐步系统化。我系劳作教育工作从2010年9月开始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学生党小组起草了倡议书,学生党员到每个班做宣讲,让学生们了解了劳作教育工作的内容和主旨。在号召和带领下,我系所有的班级都参加了此活动。一年多来,各劳作小组都完成了任务。但前段工作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积极性不高、被动参与活动、整个工作体系中各方面的职责不明确、工作质量没有统一合理的标准等。为改进这些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我系先后制定了《劳作教育活动流程表》、《劳作教育规程》,从而使每个学生了解了劳作教育活动开展的流程;划分和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制度,分清了小组负责人和每个小组成员在工作中担任的角色和责任;制定了《劳作教育工作记录单》,用于监督每个小组的工作质量。形成了完成劳作工作后先由小组负责人自查,认定合格后再由实践教学分中心的教师检查,并给整个活动书写评语的做法;对于工作不积极或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小组或个人作不合格处理,需要另约时间重新进行打扫工作;制定了《工程艺术系学生劳作教育工作细则》,对劳教工作的宗旨、基本劳作教育方式、劳作教育规则、劳作教育的评价与认定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通过本学期出台的相关制度,使参与劳作教育活动的学生做到有章可循,使我系劳作教育工作系统化更进一步,并且更加规范,更具有可操作性。②进一步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我系的劳作教育是在全系各班开展的,这项活动得到了全系教师们的拥护和积极响应。不仅是学工办、实践教学分中心的老师们,包括所有的班主任、导师在内,一起行动起来为劳作教育献计献策,协助进行劳作教育的宣传和督促工作。大家一致认为,作为教师有义务引导学生先做人、后做事。而我们对学生们进行劳作教育是在一个层面弥补道德缺失;给学生提供的劳作机会正是实践正确劳动价值观的一种渠道。③培养学生骨干队伍。通过劳作教育,我们给学生搭建了一个锻炼和学习的平台。特别是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他们根据劳作教育工作的流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在带领同学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榜样作用。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工作方法,学习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学习协调、沟通,学习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以下是学生劳作教育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学生小组负责人A):我是我们小组的负责人,首先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和实验室老师约时间,老师会给我们2~3个时间段和实验室使用没有冲突的时间。但一个小组7~10名同学很难在这几个时间都有空。为了完成任务我就需要找个别同学做工作,让他们牺牲一下个人的活动安排。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我又组织大家一起开座谈会,把每个人的困难讲出来讨论。了解了个别同学的困难后大家做到了相互理解,为了完成集体任务愿意调整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组织同学参加劳作教育活动,使我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知晓了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是每个人参加工作后必须具备的,这也是我们小组每个成员在劳动教育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④强化了学生身体力行、尊重劳动的意识。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在劳动价值观上讲奉献的少,讲索取的多;从家庭小环境的影响看,我系多数学生家庭生活条件较优越,几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种优越感使他们自我中心意识更加强烈,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鄙视体力劳动,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劳作教育,强化了学生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服务式学习的意识。从以下学生们的收获中不难反映出他们在此方面思想认识的提高。(学生小组负责人B):第一次参加劳作教育工作,是我和班里7位同学一起来的。我之前为大家作了动员,我们的目标是一定要做的又快又好。实践教学分中心的老师给我们布置任务后,我们马上开始打扫。需要40分钟的任务我们没到30分钟就做完了。我兴冲冲的跑到办公室找老师检查工作质量。老师看了看我们打扫的实验室,摇了摇头说:不合格。不合格?为什么?实践教学分中心的老师把一张电脑桌往外拉了一些,说你们过来看看。我们凑过去一看,两个电脑桌中间有很多垃圾。我当时真的感到惭愧,对于我们来说在家做家务太少了,一般都是父母代我们做了本该自己做的事。通过劳作教育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可贵,不能轻视简单的劳动。要把简单的事做好同样需要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普通学生):我第一次参加劳作教育工作被分配和几个同学打扫画室。工作中我才感觉到我们平时太不注意爱惜自己的学习环境,更没能体会到实验室老师工作的辛苦。画室中打扫出来最多的就是同学们吃的零食包装和画画用剩的纸屑。我平时也有在画室中吃东西的习惯,包装纸随手就扔掉了。看着清扫出的一大堆垃圾,我体会到我原来的行为是可耻的。公共环境不仅需要大家共同清理,更需要每个人来自觉维护。这不只是公德心的体现,更是对劳动的尊重。从学生们的感受可以看出,我系的劳作教育工作已初现成果。通过近一年的劳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学生们在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相互理解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增强奉献精神和如何做人做事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6篇

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对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现象作以下规定,请全体学生及家长自觉配合学校工作,严格遵守此规定。

第一条 严禁学生携带手机以及手机附属设备(充电器、充电宝、耳机等)进入校园,无论是智能机还是普通功能机或者其它通讯工具均包含在内。mp3、mp4、平板电脑及其它类电子产品等同于手机对待。

第二条

学生如有极特殊情况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学生方可将手机带入校园,进校后第一时间应将手机交由班主任或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使用的时候去班主任老师或学校处领取,使用完毕后立即归还给班主任或学校继续保管。

第三条 凡发现学生私自携带手机入校,无论在校园内何时何地、使用与否,学校领导及教职员工都有权将该手机及其附属设备当做违纪违规工具予以收缴暂扣,并将收缴的手机及附属设备交由德育处详细登记、保管,并由学生签字确认,并通知学生家长。

第四条

学生如果违规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校园被收缴或经学校同意存放在学校的手机,存放期间,器件、电池等出现损坏,老师和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手机或电子产品在学校存放期间出现遗失,学校报警后由公安机关处理,学校不负责赔偿。

第五条

学生违规携带及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第一次被收缴暂扣,学生将被口头警告,并扣本班量化管理得分,手机将被暂扣一个月,待至期满后在其表现良好且无其它严重违纪的前提下,写好保证书,由班主任上报德育处,经德育处允许后,方可由家长到德育处领回手机。

第六条 学生违规携带及使用手机及电子产品第二次被收缴暂扣,学生将全校通报批评并扣本班量化管理得分,手机将被暂扣至本学期末,期间学生必须写好检讨,保证书,由家长陪读一周,如家长无法陪读,则要求家长签好监管协议后将该生带回反省一周,学生方可回班上课。待至当学期末假前,该学生表现良好且无其它严重违纪的前提下,学生写好保证书,由班主任上报德育处,经德育处允许后,方可由家长到德育处领回手机。

第七条 由于涉及安全及防火防爆问题,因此所有被收缴的充电设备一律没收,学校统一处理,不再归还。(包括手机及其它电子产品的充电器、充电线、充电宝等充电设备)

第八条 凡是拒绝配合收缴、拒不服从教导的学生,将视情节轻重对其予以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分,并通知家长来校陪读一周,家长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转化工作,如家长无法陪读,则要求家长将该生带回反省一周。

第九条 如被收缴暂扣手机的学生,发生转学、退学、休学、升学等情况,则办完相关手续后,家长可到德育处领回手机。

第十条 为方便学生有急事需要在校期间与家长沟通,学生可以向班主任老师、科任老师借用电话与家长进行联系,也可以使用学校公用电话、门卫室电话与家长联系;如家长有事找学生,请家长直接拨打班主任或学校电话,由学校或老师代为转告。如有急事发生,教师会主动联系家长。(学校电话:)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中学学生手机进校园申请申请承诺

1.

手机不进入深堂,仅在申请使用时段使用手机,其它时段手机关机;

2.

手机仅限于在需要时与家长取得必要的联络,不得使用其它功能(游戏、查询、计算、录音录像、拍照等),不得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开展。

3.

手机带入校园需服从学校统一管理。在个人使用保管期间,一切损失损坏等情况,由个人承担后果。

申请人:

申请家长:

申请时间:

2021年中小学校学生作业管理办法实施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根据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及《全面落实中小学生“五项管理“规定》的通知要求,我校特制定学校学生作业管理制度,需要家长的监督和配合,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提升我校学生整体素养,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

二、学生作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原则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激发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关注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主动实践、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及时认真专注地完成作业的良好行为习惯。

2.学业和谐发展原则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本着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谐发展的原则。既要布置知识巩固性作业,也要布置一定量的探究性、实践性作业。知识巩固性作业,避免单一重复、机械、繁杂。探究性、实践性作业,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水平。

3.量与质相统一原则作业的设计应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或是课堂教学的巩固、提高,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拓展,或是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实际运用。精心设计,设计精而少的作业,以少的作业量达到优质的作业设计水平。控制好家庭书面作业总量。

4.师生共同发展原则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作业应是温故知新、修改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作业应诊断学生学习水平、反思教学得失的重要环节之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言,既是两者之间信息反馈、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资源。

5.过程性评价原则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一次作业检查批改进行分析诊断,学校在学期常规教学检查中,要分多次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记录分析进行评价,把学校对教师原来较少的阶段性作业评价转化为过程性评价。

三、学生作业管理基本规定

1.

作业布置要有章可循、科学规范

(1)

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科目及作业数量应严格按照《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对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做到作业量要适中,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所选作业题目要具有代表性、发展性、基础性、层次性,作业的难易应适当,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程度和数量的作业。布置的作业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创新,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作业要做到“三不布置““一杜绝“。不布置学生已经会做的和机械重复、大量抄写的作业,不布置与课堂内容脱节的作业,不布置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做出的作业,杜绝惩罚性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实施有效作业,精选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

(2)建立作业布置的常规检查制度。把作业质量、作业批改、作业负担等情况作为每个月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对作业问题较多、监管不力的老师要进行公布,并督促其及时改正。

2.实施作业分层,学生可自主选择相应层级作业

教师应理解课改精神,吃透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精选作业。布置作业应有层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作业形式力求多样化、趣味性强。除书面作业外,还可适当布置活动性、实践性、阅读性、自主性、创造性等多种形式的作业,注重学生整体素质与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3.作业书写

(1)

要求学生按时、正确、规范、独立地完成作业,语言类学科应做好对口头作业的检查、记载和反馈工作,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2)一二年级学生用铅笔书写作业,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用钢笔、圆珠笔等书写作业。

(3)教师应该根据作业的特点规定相应的书写格式,作业书写应该强调格式规范,书写整洁,作业本干净卫生。学生作业做错需重写的,可在错题前面打“?“。作业应该书写题号,每一个大题之间留下一定的距离。

(4)班级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作业展示,发挥学生之间作业的传帮带作用。

4.作业批改

(1)

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批改时一律用红笔,对正确的作业采用打“√“等形式,对于学生作业别精彩的地方,可采用其他符号或者语言进行提示鼓励。同时教师对具有创造性、独特性的作业应该以鼓励和引导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关记录,特别是对有独创性和有普遍性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作为讲解和辅导的依据。

(3)批改作业一般当天反馈作业并订正。语、数作业有错点上“、“,在原先的“、“上画“√“,表示改对了。一至六年级的听写作业中有错误需在原地订正好以后再抄写几遍在后面。

(4)评价以等级评价为主,分为:a、b、c三个等级。对有进步或突出作业应给予肯定,也可以加xx提倡写表扬性、鼓励性的评语。教师在等级、分数评价等基础上,应该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引导学生,特别是习作(作文、日记等)、美术等一些创作性的作业,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来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指导与激励作用。

(5)批改作业后要及时讲评、辅导,纠正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面批与讲评。面批时要帮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耐心辅导其明白正确的解答方法。学生抄袭作业或字迹潦草、不符合要求或少做、不做作业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并及时要求其重做或补做,但反对让学生进行过多的简单重复劳动或罚做作业。

(6)作业批改坚持做到“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以此倒逼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做到精心选题、控制总量。杜绝“有布置无批改,有批改无评价“的现象发生。要把“减负增效“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着力引导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向课堂要效率,向作业要质量,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了解社会、走进自然的时间。

作业是检测教师教与学生学习效果的中介,是师生交流的工具,是教师常规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规范的作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从本学期开始教务处将把作业管理纳入对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等级评定及学期(年度)工作考核中。

2021年学校关于学生作业管理致家长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您好!根据《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为了更好的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育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家校共育,避免出现“校内减负校外补“的情况发生,倡议家长予以配合推进学生作业管理规定的实施。

1.学校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

2.学校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

3.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根据自身对知识掌握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不敷衍、不抄袭作业。

4.家长要做好学生家庭作业的督促和落实,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学校会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辅导学生家庭作业,尽量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课业负担。

5.培养孩子健康运动的意识。学校会制定详细的体育运动项目清单和家务劳动清单,将体育运动和劳动教育纳入家庭作业范畴。

6.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自觉保护视力,最大限度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浏览有意义的学习网站,健康上网。

7.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孩子喜欢的读物,正向引导。

第7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教育、职业健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以外,还需要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如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人来完成;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不能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此外,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对不懂装懂、图省事、碰运气、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马上制止。施工企业必须坚持工种按规定持证上岗制度。即实施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用人原则。

1.材料控制

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施工材料控制的要点是:加强材料进场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明确材料进场验收的职责、步骤及依据,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及构配件必须具备产品出厂合格证和其它质量证明材料,经现场监理,甲方代表检查抽样,送试验室复试,凡未经检验和已经验证为不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均不得投入使用;材料验收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及标准的规定,并做好材料验收的各项记录和标识。材料质量的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2)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3)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

(4)加强材料运输、仓库、收发、保管工作,建立管理台帐,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

(5)控制材料检查验收程序,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6)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当。

2.机械控制

机械控制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经济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和工具,陈旧或已淘汰的设备要限制使用,比如:主体施工期间必须使用强制搅拌机,不得使用滚筒搅拌机。此外还应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为此要求项目部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1)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主要控制设备的选型和配套,要根据充分发挥效能来确定设备类型。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主要控制设备按设计选型购置,设备按名称、型号、规格、主要性能参数、数量的清单逐一检查验收,设备的安装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安全和质量标准,设备的试车运行正常、能配套投产。

(2)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机械化施工方案,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效能,力求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3.环境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又如前一工序往往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为确保质量、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此外,冬雨季、炎热季节、风季施工时,还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高空作业等,拟定季节性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以免工程受到冻害、千裂、冲刷等危害。要消除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主要采取预测预防的控制方法。

(1)对地质水文等方面影响因素的控制,应根据设计要求,分析工程岩土地质资料,预测不利因素,并会同设计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基坑降水、排水、加固维护等技术控制。

(2)对气象变化方面的不利条件,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应在施工方案中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如:拟定季节性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坍塌的危害。明确施工措施,落实人员、 器材等方面各项准备工作以紧急应对从而控制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

(3)环境因素造成的施工中断,必须通过加强管理、调整计划等措施来加以控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要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要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要建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理地布置。即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对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交底、重大危险点源的安全技术措施、做到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最终实现安全、文明施工。

4.对施工方法与工艺的控制

方法控制包含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T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 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施工工艺的控制是指对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其中,施工T艺是否先进合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施工工艺是否合理可靠也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安全;施T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环节。往往是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T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对施工方案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全面正确地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2)制定合理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前者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后者包括施工区段划分、施工流向及劳动组织等。

(3)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临时设施,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

第8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原则;方法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必然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形成过程中,建筑业管理体制同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由于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建筑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合资、独资、民营企业投资比例逐步上升。二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进市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在市场中平等竞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建立了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政府从过去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以间接调控进行管理,这样形成了新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

二、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

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此,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一)人的控制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教育、职业健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以外,还需要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如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人来完成;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不能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此外,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对不懂装懂、图省事、碰运气、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马上制止。

(二)材料控制

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材料控制的要点是:加强材料进场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明确材料进场验收的职责、步骤及依据,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及构配件必须具备产品出厂合格证和其它质量证明材料,经现场监理,甲方代表检查抽样,送试验室复试,凡未经检验和已经验证为不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均不得投入使用;材料验收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及标准的规定,并做好材料验收的各项记录和标识。在保税区家居广场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就是按照以上所述控制要点,严把材料质量关。在对灌注桩钢筋进场验收时,

(三) 机械控制

机械控制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经济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和工具,陈旧或已淘汰的设备要限制使用,比如:主体施工期间必须使用强制搅拌机,不得使用滚筒搅拌机。此外还应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为此要求项目部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四)方法控制

这里所指的方法控制,包含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例如:在家居广场项目地面施工时考虑到施工面积较大,不利于找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了这样一套施工方案:在地面上平行铺设20X20mm方钢管,间距5.5m,用水准仪将方钢顶面操平后固定,浇筑细石混凝土时用6m长的刮杠刮平,待混凝土完全沉实、上人有脚印但不下陷时,采用叶片式抹光机抹光。通过这一套工艺施工出来的混凝土地面平整、无裂纹,表面的平整度可达2mm,且与传统的施工工艺相比施工速度快,节省人工。

(五)环境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又如前一工序往往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为确保质量、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此外,冬雨季、炎热季节、风季施工时,还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高空作业等,拟定季节性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以免工程受到冻害、干裂、冲刷等危害。

三、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

(一)以人为核心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工程质量过程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管理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二)以预防为主

“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工程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对产品的质量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三)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四)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尊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方法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和直接进行现场检查或必要的试验等。

(一)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

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其具体内容有:

(1) 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

(2) 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

(3) 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

(4) 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

(5) 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

(6) 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

(7) 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

(8) 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9) 审核并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文件等。

(二)现场质量检查

1、质量检查的依据

(1)国家颁布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技术操作规程、技术标准、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施工图及说明、设计变更通知单、会审纪录、工地例会决定等。

(3)当地质量监督部门规定的细节要求。

2、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

(1)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

(2)工序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

(3)隐蔽工程检查。隐蔽工程经检查合格后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如果隐蔽工程未达到验收条件,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进行返修,合格后通知现场监理、甲方检查验收,未经检查验收的隐蔽工程一律不得自行隐蔽。

(4)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因处理质量问题或某种原因停工后需复工时,亦应经检查认可后方能复工。

(5)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应经现场监理、甲方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才能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

(6)成品保护检查。检查成品有无保护措施,或保护措施是否可靠。

此外,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经常深入现场,对施工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跟班或追踪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

现场进行质量检查的方法有目测法、实测法和试验法三种。

(1)目测法。其手段可归纳为看、摸、敲、照四个字。

看,就是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外观目测。如清水墙面是否洁净,弹涂是否均匀,内墙抹灰大面及口角是否平直,混凝土拆模后是否有蜂窝、麻面、漏筋现象,施工顺序是否合理,工人操作是否正确等,均是通过目测检查、评价。

摸,就是手感检查,主要用于装饰工程的某些检查项目,如大白是否掉粉,地面有无起砂等,均可通过手摸加以鉴别。

敲,是运用工具进行音感检查。对地面工程、装饰工程中的水磨石、面砖、和大理石贴面等,均应进行敲击检查,通过声音的虚实确定有无空鼓,还可根据声音的清脆和沉闷,判定属于面层空鼓或底层空鼓。

照,对于难以看到或光线较暗的部位,则可采用镜子反射或灯光照射的方法进行检查。

(2)实测法。就是通过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对照,来判别质量是否合格。实测检查法的手段,也可归纳为靠、吊、量、套四个字。

(3)试验检查。指必须通过试验手段,才能对质量进行判断的检查方法。如对桩或地基的静载试验,确定其承载力;对混凝土、砂浆试块的抗压强度进行试验,确定其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钢筋对焊接头进行拉力试验,检验焊接的质量等。

以上就是我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过程管理的认识。在实际工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多建精品工程,以此推动企业拓宽市场,赢得市场,谟求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占发.2001.建筑施工.北京:北京中国机械出版社.

[2]钟辉,栗宜民等. 2001 土木工程施工.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3]彭圣浩.2008.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实例应用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9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过程控制

一、前言

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国每年投资的各类工程项目达十几亿平方米,一旦发生问题,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安全。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工程质量己成为建筑企业间竞争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业主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施工企业所完成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日后发展。

二、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过程控制措施

1、加强对人的控制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将操作误差减小到最小化;同时,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造成人员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等。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劳动教育、职业健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规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颁发操作合格证,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频次。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

2、施工技术控制

(1)作好气象、地质、水文等资料的调查,以便采取有效的基坑保护方案,组织全年均衡施工措施;(2)组织对图纸的学习和会审:通过学习图纸,熟悉图纸内容,了解设计要求,明确施工目标,制定落实工艺流程;在学习图纸的基础上,组织各专业人员自行熟悉图纸,掌握了解设计的意图、细节;对于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质量监督站及施工单位参加的图纸会审,要精心准备,尽可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3)施工组织设计是统筹规划该工程施工的概括性技术经济文件,是编制施工图预算、实施项目管理的依据,是施工前期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故需慎重对待。严格按公司规定在施工图会审完成十五天后,作出完整的对施工全过程起指导性作用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4)编制好施工图预算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保障也是项目经理向操作班组人员签发施工任务书和材料准备的依据,故必须抓紧时间和组织业务人员尽快完成该项工作。(5)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做好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和技术操作规定。

3、材料质量的控制

施工单位是建筑材料的直接使用者,从材料员、质检员、具体操作的工人班组和工长到项目经理都要重视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1)对材料外观、尺寸、状态、数最进行检查。对材料外观等进行检查,是任何材料进场验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例如,对砖或砌块外观及尺寸的检查,对袋装水泥每袋实际重量的检查等。不应该因为实物外观检查的方法简单而轻视这种检查。在施工实践中,通过实物检查,可以杜绝许多外观、尺寸不合格或实物性能与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劣质材料。2)检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实物外观检查虽然重要,但材料的内在质量更加重要。材料的内在质量如物理、化学性能等,仅凭外观检查是难以查清的。由于材料由工厂生产,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生产厂家应该对产品质量负责。因此,进场材料必须有生产厂出具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施工现场时常遇到进场材料没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或提供的证明文件是未重新加盖公章的复印件,或产品证明文件填写不全等情况,例如,未注明材料的性能指针、生产日期、采用标准、代表批量等主要参数,这些情况应视为不符合要求。3)检查材料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材料质量不仅应该达到规范规定的合格标准,当设计有要求时,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因此,材料进场时,尚应对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查验收。4)对主要材料抽样复试。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对涉及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安全或影响主要建筑功能的材料,应当按照有关规范或行政管理规定进行抽样复试。例如,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的安定性、钢材的力学性能等应当进行抽样复试、以检查其实际质量与所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否相符。

4、施工方法的控制

这里指的施工方法控制,包含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尤其施工方案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例如,在拟定砼施工方案时,应保证砼浇注能连续进行;在浇注上层砼时,下层砼不致产生初凝现象;否则,就不能采用“全面分层”的浇注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对需要缓凝的时间和缓凝剂的参量,或二次振捣的时间间隔和振动设备的数量,均应进行准确计算,并通过试验调整、确定。总之,方法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无论方案的制定、工艺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顺序的开展和操作要求等,都必须确保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

5、机械设备控制

(1)实行人机固定、机械使用、保养责任制。要求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积极为施工服务;提高机械施工质量,降低消耗;爱护机械设备。执行保养规程;保管好原机零、部件、附属设备和随机工具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填好运转记录。(2)实行操作证制度。对操作人员,时行培训、考试,确认合格者发给操作证。(3)严格执行技术规定。一是技术试验规定,凡新购置、大修和改装的机械设备,必须测定其技术性能、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能,确认合格后才能验收、投产使用。二是走合期的规定,凡新购置或大修的机械设备,在初始都要经过试用。工作负荷或行驶速度要逐渐由小到大,使机械设备零部件达到完善磨合状态。三是寒冷地区冬季使用机械设备的规定。(4)合理组织机械施工。根据需要和实际可能,经济合理地配备机械设备,安排好机械施工计划,合理组织实施;充分考虑机械设备的维修时间,坚持“先维修、后使用”的原则。(5)建立机械设备档案。包括原始技术文件,交接、运转和维修记录,事故分析和技术改造资料等。以使了解设备情况,便于使用与维修。

6、环境因素的控制

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气、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往往前一道工序就是后一道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环境的质量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此外,在冬季、雨季、风季、炎热季节施工中,还针对工程的特点,尤其是土方工程、深基础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必须拟定季节性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坍塌的危险。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要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

三、结语

总之,加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过程控制,极大限度地提高了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是业主的需要,建设市场的需要,更是施工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小萍,影响项目施工质量因素的控制,嘉兴学院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