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集锦9篇

时间:2023-07-19 17:12:10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1

一、动员部署,立足一个“细”字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制定《实施方案》、充分发动群众是搞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关键。在政风行风评议中,我们做到了“六个到位”。

(一)学习到位。自*月*日以来,先后召开了局长办公会、全局干部职工会议,组织学习了《20*年全省科技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实施方案》,传达学习副省长胡振鹏同志以及省科技厅厅长王海同志在20*年全省科技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提高了全系统干部职工对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认识。

(二)领导职责到位。局党组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重视加强与督导组的沟通联系。既抓好总体部署,又抓紧每个环节具体措施的落实。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之中。

(三)组织机构到位。省科技厅召开动员大会后,我局迅速成立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负责全市科技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组长由局长胡士桓担任,副组长由各分管领导担任,各部门负责人及纪检监察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三个小组,分别为综合材料组、评议监督组、宣传报道组,公布监督电话和联络员,职责明确,分工有序。做到了局长亲自抓,纪检组长具体抓,分管领导经常抓,科室领导具体负责,真正形成了上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四)工作措施到位。局党组认真领会省政府、省科技厅有关文件精神,根据《20*年全省科技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详实具体,操作性强的《20*年全市科技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政风行风评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评议对象、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措施等,确保科技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不走过场。

(五)发动到位。为广泛发动全市科技系统干部职工参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我们先后召开了全市科技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动员大会、干部职工座谈会、科室讨论会等,动员全市科技系统员工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接受评议,切实转变机关作风。通过广泛深入的动员,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投身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的热情,为活动的扎实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宣传到位。在*镇科技网站上设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专栏,公布了政风行风评议的监督电话和邮箱,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议。通过《*镇日报》、*镇电视台、*镇广播电台介绍全市科技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情况,便于群众及时反映意见。共在《*镇日报》、*镇电视台、*镇广播电台刊登、播发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稿4篇,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信息3条。在单位办公楼门前显著位置,挂上了“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标语横幅和“人人参与政风行风评议,个个都是评议对象”标语牌。公开服务承诺。7月15日上午,我们在休闲广场摆摊设点,向广大群众现场作出了服务公开承诺,同时在*镇科技网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专栏上作出服务公开承诺。制作工作简报。共制作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简报12期。

在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认认真真搞好自选动作。

(一)举办演讲比赛。于7月25日举办了以创一流政风行风、树科技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参与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的积极性。

(二)举办新知识报告会。9月3日下午,我们邀请了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国强研究员作《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知识产权》的专题报告。通过新知识报告会,对提高全社会的自主创新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具有促进作用。

(三)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宣传活动和长效工作工作制度。为推动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保障国家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实施,加强技术市场管理,制定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人员经常下基层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制度,建立常态机制为基层服务。

(四)印发下达专利费资助暂行办法。为鼓励发明创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本市单位和个人将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取得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设立《*镇市专利费资助暂行办法》,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

(五)举办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由市政府上报《关于请求科技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的请示》,国家科技部与江西省政府共同主办“20*年*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

(六)建立科技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及全市科技大会精神,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搭建县(市、区)科技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推进区域科技进步,特建立县(市、区)科技联席会议制度。

(七)举办全国企事业单位专利实务培训班。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适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在技术研发、转让、专利管理、诉讼过程中运用专利实务的能力,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文献部定于20*年6月在江西省*镇市举办全国企事业单位专利实务培训班。

(八)制定医疗卫生类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督查制度。为强科技计划项目的跟踪管理,掌握科技计划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确保科技计划顺利实施,特下发《关于进行医疗卫生类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督查的通知》。

(九)举办科技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知识考试。为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思想觉悟,自觉维护本系统工作形象,充分认识政风行风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参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来,特举办*镇市科技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知识考试。

(十)到浮梁县举办科技培训班。为贯彻落实省科技工作大会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总结经验、明确任务,进一步提升乡镇科技工作管理水平,在浮梁县举办科技副乡(镇)长培训班。市科技局领导及有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在培训班上重点讲解了项目申报、成果推广和管理、知识产权意识等内容,对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编发*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建设情况简报。为使各级领导了解、掌握*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从20*年开始,我局着手编发了*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建设情况简报。

(十二)以企业为服务主体,提供及时、周到、专业的服务。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对我市海畅法兰瓷实业有限公司、*镇环球有限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定人长期跟踪服务。还对江西德宇集团的重点项目密切关注和进行全方位服务。

二、征求意见,立足一个“广”字

诚心征求意见、自觉接受监督,是开展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阶段,一开始就重视征求意见工作,力求把方方面面的意见征求上来,把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起来,做到查有内容,纠有目标。为此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发放社会问卷调查表、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1、领导挂帅明确要求。局领导十分重视自查自纠工作,局党组在研究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专题会议上,强调要把自查自纠工作抓紧抓好,要求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在评议期间要集中精力抓好自查自纠工作。按照局党组要求,我们把“查”、“看”作为征求意见的基本内容,根据民主评议工作要求,立足于“查”,全面地“看”,凡是“查”、“看”所要求的内容都作为征求意见的范围。

2、问卷调查内容全。联系科技部门的实际,我们把征求意见的基本内容进行细化,制作了*镇市科技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征求意见表》,开展问卷调查。在《征求意见表》中,列出了5个主要专题,让社会各界提意见,这5个专题是:行政效能建设情况、依法行政履行职责、政务公开项目和事务公开、部门与行业作风、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等,共包含29个方面的内容,分优秀、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4个栏目让社会各界评价和测评。以及对全市科技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有哪些建议。

3、采取多种形式征求意见。

一是请进来。先后分别召开服务对象负责人、局属单位负责人、县(市、区)科技部门负责人、局机关老干部及干部职工代表等一系列座谈会,征询对科技管理特别是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政策、科技执法等的行风建设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走出去。局领导分头带领各科室的同志,主动上门走访各自服务对象,一方面征求对我局行风建设的意见,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和沟通,另一方面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

三是发放社会问卷调查表。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共发放征求全市科技系统政风行风意见的调查问卷180份,收到反馈表100多份。

四是现场征求意见。7月15日上午,我们在休闲广场摆摊设点,向广大群众现场公开作出服务承诺,公布举报电话和网站网址,征求、收集意见,共发《征求意见表》50多份。

五是网上设立“政风行风评议”专栏,收集意见。按照统一安排,我们在*镇科技信息网上设立“政风行风评议”专栏,收集群众的意见。

六是通过其它方式征求意见。主要是设置征求意见箱、公布等形式征求意见。加大了社会评议和社会监督的力度,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为搞好整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政风行风评议中,我们共收集意见和建议67条,经局评议工作办公室整理汇总,对全市科技系统政风行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整理为21条。省科技厅赴设区市工作组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省科技厅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和网上征求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省科技厅通过召开服务对象、县(市、区)座谈会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共计15条。

从调查问卷各项评价项目汇总的情况看,对全市科技系统29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为,优秀票达98%;满意票达2%;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上门征求意见,优秀票达100%,这些情况说明,社会各界对科技部门是非常关心和信任的,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但在工作中还存在差距和不足,政风行风建设也存在薄弱环节。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解决。

三、查摆问题,立足一个“深”字

查找问题、边整边改是开展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核心。全系统各单位从民评工作一开始就把查找问题、边整边改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行评工作的全过程。进入自查自纠阶段,我们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深”字上,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对照六项评议内容,认真查摆分析,做到分析问题既有广度、深度,又符合客观实际。

一是学“深”理论。把理论学习作为查找政风行风的基础,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做到“二个结合、二个引导”,即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并结合学习科技法律法规、《行政诉讼法》,继续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二是查“深”问题。在查找问题过程中,要求干部职工结合征求到的意见,联系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行评内容和标准以及行风廉政建设的有关制度规定,按照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的评判标准,从思想作风中找不足、从工作实践中找差距、从存在问题中找教训,找准在文明服务、工作作风、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效率、查处案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问题。

三是挖“深”根源。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和不足,要求干部职工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为深挖政风行风存在问题的根源,我们召开了局党组会、行政会、干部职工座谈会分析和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和分析,认为政风行风存在问题的根源首先是学习的原因。学习上不够深入和全面,综合业务素质不适应工作的要求,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不能与时俱进。其次是观念的原因。部分干部职工缺乏树立科学发展观,片面理解行政管理部门的含义,形成了衙门作风,重权力,轻服务,轻义务。最后是管理的原因。少数单位领导、工作人员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项目上,存在重项目,轻管理,一俊遮百丑现象。规章制度定的多,但监督检查的少,抓落实不够。高质量的政风行风问题分析,为整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查找问题的同时,我们根据民主评议中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自查自纠查找出来的问题,有条件整改的,立即进行整改。

一是建立健全了理论学习制度,要求机关工作人员每周集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2个小时,自学不少于4小时,以推进机关思想作风建设。

二是制定了计算机管理制度,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得利用办公室电脑上网炒股、玩游戏和聊天,以严肃机关工作纪律。

三是建立了县(市、区)科技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以加强与县(市、区)科技局的联系,促进县(市、区)科技工作。

四是制定服务准则,机关效能建设得到加强。我们在政风行风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每一个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要求每个干部职工从我做起,从干好具体事做起。要建立和完善机关工作人员五项服务准则,即:不让办事的人员在我局遇到冷落,不让办理的事务在我局形成积压,不让布置的工作在我局出现耽误,不让政策的执行在我局发生偏差,不让单位的形象在外局和单位受到影响。我们把这五项服务准则作为培养机关工作人员良好政风行风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时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

四、落实整改,立足一个“实”字

我们在落实整改工作中,做到了立足一个“实”字,对社会各界反映较集中、意见较大的问题马上改;对一些因政策原因一时无法解决而群众又不理解的问题,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力求做到单位满意、社会满意、群众满意。

第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7月30日,省科技厅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意见反馈大会结束之后,8月2日和8月3日,分别召开了党组会和干部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传达贯彻省科技厅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意见反馈大会精神,统一认识,变压力为动力,增强了做好政风行风评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了为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自觉性。

第二制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制。根据查摆归纳的问题,制定了《*镇市科技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方案》。《整改方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对自评和赴设区市工作组提出的问题,列出《整改任务分解表》,分解到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限,能近期整改的,立即整改,需要逐步整改的,强化措施,逐步整改,把整改责任、人员、措施、时限落到了实处。

第三落实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完善规章制度。我们修改和完善了理论学习、机关事务、严禁上班期间上网玩游戏炒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日常办公秩序,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化。二是优化政务环境。认真执行工作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等规章制度,按照“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您好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片诚心办事”的工作规范要求,认真接待做好来电、来信、办理公务、政策咨询等事宜的工作,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树立“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良好机关形象。三是改进机关作风。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全市科技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加强科技管理,依法行政的意见》、《*镇市科技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监督制度》等制度,细化职责与分工,将每一项具体任务落实到人,明确标准和完成时限,使每一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达到更高的标准、争取更好的效果。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落实到了实处,达到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严要求,拼搏不息,切实解决执行力、公信力、操作力不强等问题,促进了机关作风的好转。

五、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与转变工作作风、抓好科技工作相结合

一是正确对待来办事人员。接待来办事人员耐心细致,不急躁,属于本职责范围内的能够认真接谈,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的能够负责任地引荐到相关部门受理,主动协调,不推诿。

二是主动进行业务指导。项目申报单位准备申报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材料,我们能够认真阅读,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及时联系项目单位,并给予业务指导和协调,帮助企业撰写和完善申报材料。

三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我们干部职工能够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农村、工厂、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调查研究,积极加强同科研一线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保持良好的关系,及时掌握农业、工业的技术需求,了解市场动向,根据需要选题。

同时,我们把政风行风评议与科技工作相结合,做到开展政风行风评议与抓好科技工作两不误,促进了科技工作的大发展。

(一)与申报国家重点项目相结合。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在抓好政风行风评议的同时,我们积极抓好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目前,在科技部下达的今年第一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中,我市已有一个项目立项,获资助70万元(省将配套21万元),同时,我们还组织了6个项目,准备申报下一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

(二)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我们以实施科技项目,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主新技术企业发展。目前,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总数达到16家,同时,还有3家符合条件的企业,我们正在抓紧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另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市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25.54,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97,处于全省的前列。

(三)与准备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接受验收相结合。经过几年的建设,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人才队伍、科研条件和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达到了国家验收要求,目前正在抓紧做好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2

[关键词]对标一流;管理提升;对策建议

2020年7月末,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为期3年的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提出围绕战略、组织、运营、财务、科技、风险、人力资源和信息化8个重点领域,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龙江森工集团作为大型国有公益性企业,担负着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林业投资的职能,与省内其他出资企业相比,在开展对标一流行动中有其独特性。该文拟从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对标一流行动的最新工作要求入手,针对龙江森工集团对标行动推进过程中存在或可能面临的重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最新工作要求

2021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国有重点企业创建管理提升标杆活动方案,自2021年至2022年底,要求国有企业从基层企业、专业对标领域和企业集团3个层面,分层分类总结提炼管理提升成功经验,统筹考虑企业所在行业、层级和管理类型,聚焦管理能力突出、管理特点鲜明和影响力较强等特点,创建管理提升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和标杆模式(“三个标杆”),打造一批管理提升的样板和尖兵[1-3]。

2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对策建议

按照国家对标一流行动工作要求,结合集团实际和特点,围绕战略、组织、运营、财务、科技、风险、人力资源和信息化8个重点领域,提出如下建议。

2.1战略管理方面

在战略管理方面,针对集团所属出资企业可能存在着战略管理意识不强、投资决策不科学和主责主业不突出等问题,按照国务院国资委下发的对标工作方案要求,建议集团通过引导出资企业、科学谋划战略定位、主攻方向和业务结构,强化投资管理和主业管理,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严控非主业投资,提升出资企业战略管理水平。(1)强化战略引领,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积极谋划森林食品、森林旅游康养、森林农业和两新产业项目,利用基金和风投手段,优化产业布局。(2)紧紧围绕集团发展战略规划和“十四五”规划,按照“打造标准化、市场化、智慧化、专业化一流生态产业航母”的战略愿景,科学谋划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业务布局等顶层设计。(3)有效聚焦和整合各类资源,加快非主业、非优势剥离,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在主业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布局上更加协调,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市场适应性进一步加强[4-6]。

2.2组织管理方面

在组织管理方面,针对对标方案和出资企业管理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总部定位不清晰、机构设置不匹配、授权放权不充分、流程运转不顺畅和管理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建议集团通过引导所属出资企业明确职能定位,科学设置组织架构,分类开展授权放权,激发各级企业活力来提升集团运营效益和效率。(1)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林业投资3大功能定位,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健全授放权清单和管控清单,开展“管理三问”活动、“清单化”督办问题整改等。(2)明确组织定位,科学设置组织架构,探索推行“扁平化”“大部门制”“项目制”管理,对具体实施单位给予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授权放权,强化各分公司的职能,全面激发企业活力[7-9]。

2.3运营管理方面

在运营管理方面,面对所属出资企业可能存在的精细化管理能力不强、成本和质量管控不到位、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议集团通过引导所属出资企业树立精益管理理念,加强现场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运营管理能力。(1)推行全岗位职责量化考核,用市场化机制促进精益化管理,加快智能化建设、现场管理,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2)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投资项目盈利预测机制,健全完善成本核算体系,细化分解工程成本,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集采平台。由集团统一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项目创效能力。(3)实施项目投资的全周期管理,完善事前评估决策、事中审计监督和事后考核评价等机制,提高投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0-11]。

2.4财务管理方面

在财务管理方面,针对可能存在的“两金”规模较大、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和资本运营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集团通过引导出资企业构建一体化财务管控体系,强化“两金”管控、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提升财务管控能力。(1)搭建财务一体化管控体系,实现业资财税业务一体化管理,在集团各级子企业中全面推广财务共享中心业务,将“两金”压降列入绩效考核指标,加强固定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管理等。(2)压低带息负债规模,积极开展资本运作,推动开展发行永续债、优先股等资本工具,引入战略合作者,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流动性和回报率。(3)通过加强应收账款清收力度和成本费用控制,实现银企直连,减少“两金”占用,优化“资金池”、“票据池”管理等措施,不断深入推进资金精细化管理,完善资金预算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资源配置效率。

2.5科技管理方面

在科技管理方面,针对出资企业可能存在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创新效率不高、科技领军人才不足和创新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建议集团通过引导出资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强化新兴技术和战略必争领域前瞻性布局,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体制机制,健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出资企业的科技管理能力。(1)编制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台账,组建科技研发办公室,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设集团科技创新奖,完善激励制度,与哈工大、东北林业大学开展科研合作,打造部级产业孵化器,加大科技企业培育等。(2)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对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提前介入、定向科研,做到“项目出题、科研解题、按时交卷”。立足打造“数字森工”,与大数据龙头企业合作,试点推广业务流程数字化,以点带面、积累技术、培养人才,逐步实现项目管理数字化[12-13]。

2.6风险管理方面

在风险管理方面,针对出资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内控体系不完善、合规管理不到位和责任追究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建议集团通过引导出资企业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健全合规管理制度,推进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加快形成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等方式,提升出资企业风险防控能力。(1)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依法治企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合同管理,将合同管理流程嵌入集团OA系统等。(2)优化核心管控流程和管控机制,持续推进风控、合规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决策、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提升风险防控力度,规范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行为,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2.7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针对出资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晰、三项制度改革落实不到位、人才队伍活力不足和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建议集团通过引导出资企业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着力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健全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等方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1)深化三项制度考核,完善制度体系,实现集团公司所属单位达到改革标准;(2)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完善职业经理人选聘工作,畅通职业经理人和管理干部身份转换通道,强化契约化、市场化和考核退出管理,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同时,严格兑现薪酬考核和续聘解聘,优化薪酬机构,提升绩效薪酬占比;(3)加强各类人才库建设,制定实施“森工英才”计划,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系列制度政策,选优配强企业领导班子[14-15]。

2.8信息化管理方面

在信息管理方面,针对信息化管理缺乏统筹规划、信息化与业务“两张皮”、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不够、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建议集团通过引导出资企业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促进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提升出资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和预算管理系统,推动预算管理和业财融合,提升成本费用利润率,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利用互联网集采平台,降低采购成本[16-17]。

3结语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3

关键词:重点企业研究院资金管理

一、研究院建设的相关政策及管理规定

根据有关政策精神,支持企业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旨在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攻克核心关键技术、补强创新链短板、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一)研究院的主要建设管理内容

“试行办法”具体规定了总则、研究院比选、研究院建设、过程管理等四个方面共计21条内容。经认定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由省、市、县(市、区)各级政府及主办企业共同签订建设责任书,根据每个研究院实际情况,责任书规定的建设内容和具体责任目标有所侧重,一般包括科研人员团队建设、科研设备购置、科研场地建设、研发强度比例、具体研发产品或研发任务、知识产权和标准成果、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建设管理内容。在研究院的日常管理方面,省科技主管部门通过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实现了日常数据维护、变更、评价、验收等相关建设与管理工作。同时,省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开展对研究院建设情况的中期检查和年度绩效评价,强化了对研究院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二)入选研究院的基本条件要求

“试行办法”对入选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规定了相关基本条件要求,具体如下。(1)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拥有国内外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或软件著作权,专职研发人员50人以上,相对集中研发场地1000平方米以上,科研设备原值总额1000万元以上。对补强产业链短板有显著作用的企业,或者集成电路设计、核心芯片与关键软件开发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可适当放宽。(2)主攻的产业领域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以攻克制约做强产业链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战略性产品和标志性产品为目标,对补强短板、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具有较大作用。(3)原是省级企业研究院的,已有相应的组织架构、资金投入、制度建设、运行机制。(4)企业近三年内无环境、安全、知识产权和税务等方面的违法行为。

(三)研究院的主要财政扶持政策规定

(1)按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3%-5%和5%以上两个档次,分别给予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所在地政府500万元和1000万元的建设经费补助,企业所在地政府同比例配套,统筹支持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科研课题投入、人才引进、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等。补助经费按责任书的约定分期到位。(2)支持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实施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省财政科技经费每年按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3%-5%和5%以上两个档次,分别给予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所在地政府100万元和150万元的经费补助,企业所在政府同比例配套,连续支持3年。(3)实施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支持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引进“海外工程师”,并享受相关政策。

二、研究院的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研究院建设的资金来源为三部分:省财政补助资金,按研发强度分为两个档次,分别给予500万元或1000万元的补助;地方财政补助资金,由研究院所在地政府按照省级补助资金额度同比例对研究院建设予以补助;企业自筹投入,一般不低于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的总额。根据对2012-2014年度纳入建设的全省109家研究院统计,省财政下达建设补助资金共计7.15亿元,各研究院实际收到7.03亿元。各研究院实际收到地方财政补助资金4.725亿元,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到位率较低。截至2017年6月底,109家研究院建设资金总支出146.2亿元,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支出6.78元,省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率96.45%,主要用于科研设备购置、科研人员薪酬、科研材料投入以及科研场地建设。

三、研究院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院建设扶持政策和管理工作有待完善

1.研究院建设规划缺失,管理办法制定滞后Z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创建始于2012年,当时主要在省内几大重点产业领域,分别由发改、经信、科技等省级主管部门负责创建,但整体上在产业布局及建设数量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由于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及准入条件等制度,2012-2014年期间创建的研究院大部分未经组织申报、现场考察、专家评审、立项审批等一系列规范的程序,行政决策在研究院创建认定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从而导致部分基础研发条件能力不足的企业入选。2.研究院建设责任目标和相关规定不明确、不合理,不利于后续管理研究院建设责任书是明确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进行后续评价和考核验收的主要依据。但从责任书条款内容看,总体较为简单笼统,不够严谨,部分存在核心责任目标缺失等问题,不利于后续的考核验收等管理工作。据了解,当时责任书签订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指标系由主办企业自行申报,主办企业为获得入选资格,在科研固定资产、研究院人数、实现经济效益等指标上不同程度存在虚报、夸大现象。同时,责任书中的一些核心条款和目标指标存在歧义或不同解读,如部分研究院的建设主体界定不明确,责任书签订的主办企业是集团公司,实际是下属子公司;责任书中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科研及固定资产、知识产权、科研条件建设等一些核心指标内容的认定口径不明晰,存在理解不一、不同解读;财政补助资金支出范围较为笼统,对诸如科研场地基建支出、研发人员工资等支出未予以具体明确。3.研究院建设管理工作不够到位部分市、县政府对于研究院建设总体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申报、轻管理”,部分承诺履行不到位。如根据责任书要求,市县政府应“成立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试点工作,落实相关政策支持”,但实际上领导小组并未成立或即使成立也流于形式,未有效履行管理主体责任和承诺,也未出台落实具体的保障支持政策或管理措施;部分市县的地方财政补助资金未按照责任书要求及时足额到位,总体到位率仅为68%。在研究院验收管理工作方面,由于主办企业未能按期实施完成或者不重视、不及时申报验收等问题,存在项目验收延迟等现象。

(二)部分研究院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及总体绩效不够理想

1.部分研究院研究水准不高,与建院的预期目标相差较大研究院建设责任目标中人才团队建设是核心目标,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根据研究院建设政策的目标方向,最终应实现突破产业技术瓶颈、补强产业链短板、促进产业链整合,引领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根据对109家研究院的统计,完成人才团队建设目标的仅72家,占比66%。从人才结构看,研究院研发人员的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不足8%。从促进产业发展成效看,有将近一半的研究院主要是围绕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开展一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没有明显取得产业技术瓶颈的突破和带动产业链技术创新。2.部分研究院是“新瓶装旧酒”,建院前后基本上没有实质性变化从各研究院建设情况看,虽然主办企业在科研人才队伍、设备购置、场地建设等科研条件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通过实施新技术、新产品等研发任务和其他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往往与研究院建设实施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建院前后没有实质性变化。主要表现为:研究院缺乏“存在感”,机构较为虚化,缺乏明确、可行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研究院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日常运行管理情况反映不清;研究院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规划、研发活动实施计划、引领产业发展等目标不够明确,发展主线模糊。有些企业已建有技术中心、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新设的研究院除了新挂了一块牌子,其他和过去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有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新设立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甚至没有特定的专门研发场所,研发人员和专门研发设备也不多,研究院没有“存在感”。3.部分研究院已经“熄火”停运个别主办企业由于出现生产经营危机或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已破产或面临破产重组边缘,导致其研究院实际已停止运营。4.个别研究院的补助资金被总部控制,而且项目被“招商化”、“空心化”个别地方研究院的主办企业系招商引资引入,其研究院的建设主体和组织架构不够明确,财政补助资金也存在被主办企业的总部所控制的现象,名义上是高等级研发机构的下属单位,但实质上并没有按照合同要求独立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等研发,研究院及主办企业基本处于空置状态。

(三)个别研究院建设补助资金存在违规使用和挪用问题

1.个别研究院存在财政补助资金挪用问题如某研究院的主办企业将省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用于归还生产设备融资租赁欠款;某研究院的主办企业将省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和归还债务等。2.部分研究院存在财政补助资金违规使用问题根据责任书的规定,财政补助资金主要应用于科研项目、科研设备、人才培养与引进、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条件建设。但有些研究院的生产经营和研发不分,将部分财政补助资金实际用于购置生产设备;有的研究院直接将省财政补助资金以建研发大楼的名义实际用于基建支出等。3.研究院建设资金管理工作存在不规范问题大部分主办企业对研究院的建设资金核算不够规范,未做到规范的单独建账核算,有的对于财政补助资金未能在财务账上进行清晰核算反映,而是与自筹资金甚至生产经营资金混在一起。部分主办企业未能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足额投入自筹研发资金,个别主办企业存在省财政资金使用率偏低等问题。

四、完善研究院项目建设的相关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修订“试行办法”

针对目前研究院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应积极做好相关整改工作,以规范管理存量研究院为主,力求高质量实现研究院建设目标,发挥研究院应有的建设成效。并结合其他有关产业扶持政策,打好组合拳,统筹做好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同时,针对Z省研究院建设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议对现有“试行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着重修订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管理主体和职责等内容,使研究院建设管理工作有序、规范开展。

(二)探索开展研究院评价等级管理

按照试行办法规定对研究院建设发展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等级评定机制和退出机制。通过持续评价和监控,按等级划分,对于建设运行成效好的给予科技项目申报、融资贷款、科研人员职称评定、资质认定等方面的持续政策支持,或出台相应奖励政策;对于成效差的限期整改,严重的予以摘牌,并建立明确财政补助资金追回机制,严厉问责机制。

(三)把好研究院“入选关”,强化研究院责任目标管理

行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全省研究院建设规划和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严格入选程序和准入标准,让真正具备研发实力、能够出成果、出成效、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主办企业入围入选。同时,对入选研究院应重视责任书签订工作,责任书内容既要有基本统一格式要求,又要结合各个研究院及依托企业实际,准确界定建设主体,制定切合实际、明确具体的责任目标,并建立分年度建设计划,完善目标调整机制,使责任目标细化量化、可考核可评价。

(四)强化研究院验收管理工作

针对部分研究院建设延期、逾期未验收等问题,建议主办企业应及时履行申报审批程序,已建设完成的应尽快提交验收申请,主管部门及时督促和组织验收。对于严重逾期未验收项目,应采取相应惩戒措施,列入信用管理档案。

(五)落实地方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组织管理责任

针对目前地方政府对于研究院建设普遍放任不管,政策支持不尽到位等问题,建议应进一步强化、落实地方政府的具体责任,切实履行责任书承诺,共同推进研究院的建设管理。

五、完善研究院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相关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改进完善财政补助机制

建议根据科技创新项目的特点,坚持结果导向原则,尝试探索制定更加合理的财政资金补助方式,综合采取“分期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组合政策,以激励引导企业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二)明确规范研究院建设补助资金的使用方向

应围绕研究院建设支出的相关性,具体明确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的支出范围,便于企业进行分类支出核算。目前重点应明确人才引进与培养支出、科研项目支出、实验室设施建设、科研条件建设等口径问题。建议在研究院立项申报时建立预算申报制度,便于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

(三)完善落实研究院专账核算管理

建议主办企业应强化科技经费管理意识,提升科技经费特别是财政补助资金的核算管理水平。应建立以研究院为辅助核算主体的财务核算体系,严格按研究院条件建设及重大研发专项、按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等不同资金来源分别实行专账核算,完整、准确地反映研究院整体的建设支出,符合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管理的要求。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4

【关键词】 审计角度; 科技专项; 预算执行; 预算顺序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国家科技计划顺利组织实施,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财字[2007]39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计[2012]86号)等文件。项目承担单位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在科技经费的过程管理、监督管理运行机制、科技经费监督和监督组织实施程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规范科技经费管理和规范经费使用行为,建立健全执行单位内部制度,实现关口前移和预防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践中由于科研人员不重视项目预算执行以及会计科目核算内容与科研项目预算内容不匹配,导致项目(课题)预算中核定的预算内容、金额和实际执行的内容、金额存在差异。

一、科技经费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费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设备费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预算子目的三个方面:

1.购置设备费方面

(1)项目列支的仪器设备验收和使用时间可能与课题预算的时间不匹配,用来验收的设备可能不属于此课题项目,有的设备用来应付多个项目验收。(2)项目列支的仪器设备不属于项目单位能用到的设备。(3)对已经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开展定期检查、盘点;已经报废的、盘亏的没有及时处置,虚增了资产。

2.试制设备费方面

为了鼓励技术创新和设备试制,将设备费区分购置设备费和试制设备费,试制设备费不允许调整为购置设备费,但购置设备费可以调整为试制设备费。审计中发现在科技经费“报账”管理体制下,试制设备的所有权在本单位但使用权在外单位(即不在本单位使用,存放在合作单位供科研合作使用的资产),且固定资产所有权单位采取了“挂单位职工身上,不清理完毕不能跳槽或退休”的简单方法。这种管理方法违背了管理的规律,致使项目负责人不愿意承担风险,为争取尽量不往自己身上挂账,项目负责人往往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用材料费支出一次性摊销(实际上材料组合起来就是能够长期使用的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

3.设备改造与租赁费方面

设备改造与租赁费核算的内容包括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支出。在这方面,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是课题预算时虽然列入了设备费(设备改造与租赁费)预算,在会计核算时因项目负责人提供了升级改造配件的图片和易耗品的说明,会计核算作为一般费用性列支,没有增加固定资产账,导致会计账簿上实际核算的设备费金额远远低于项目预算金额。

(二)材料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材料费占到科研经费项目预算的40%~50%,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也是重点审计对象。目前审计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同一个项目负责人对同一材料费在两个或者多个课题之间多次转账,虚列支出。二是单位内部没有建立健全材料验收入库和出库领用制度。三是材料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会计核算时没有计入材料费的价值,而是计入了差旅费、交通费等。四是在审计中发现大宗材料没有采购合同,部分材料单位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背离较大。大宗及贵重材料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数量过多或单位价格较高、总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材料。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测试化验加工费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1.测试化验加工费方面

(1)在项目后期临近验收时存在与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签订协议或者合同划拨经费突击转账划转内部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有虚列支出的嫌疑。(2)对外发生的测试化验加工项目个别存在量大价高且没有签订服务合同的现象。

2.外拨经费方面

对外拨经费的管理是测试化验加工费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外拨经费的核算和使用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有些外拨经费打着“合作”的旗号将钱转出去,然后再伺机挥霍转移;有些合作单位根本没有单独核算,有些合作单位甚至挪用和改变资金用途。

(四)燃料动力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按照相关规定,可单独计量核算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发生的水电暖等动力费可计入燃料动力费,但审计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单位将应该计入管理费的公共燃料动力费也分摊计入了燃料动力费。

(五)差旅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审计中发现项目经费普遍存在差旅费超支和列支非课题组成员差旅费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项目承担单位将部分公共发生的差旅费作为项目经费的管理费进行了分摊。此外,还存在个别人员出差乘坐交通工具和住宿费超标的现象。

(六)会议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审计中发现个别项目经费存在会议数量和规模控制不恰当,借会议之机安排旅游,参加具有旅游性质的会议或借会议之机打包招待费的现象。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出国费实际执行金额超出项目任务核定的出国计划和预算,或因为出国计划受限没有执行,个别课题可能存在假借参加各类交流合作安排出国(境)并旅游的情况。

(八)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审计中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是:课题专利申请时间早于课题任务书签署时间;课题专利发明人不是课题组成员;课题专利申请人不是本课题参加单位;课题论文作者不是课题组成员;课题论文未标注资助科研项目名称;课题专著出版时间早于课题任务书签署时间;课题论文标注是其他科研项目成果;课题论文投稿和发表时间早于课题任务书签署时间;部分课题育成品种时间早于课题任务书签署时间。

(九)劳务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指参加课题研究但在所在单位和所在岗位没有工资收入的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劳务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给非课题组成员或不参加该课题研究的其他人员发放。

(十)咨询费管理执行存在的问题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该计划及其项目、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支付给参与项目、课题管理的项目相关人员;二是专家咨询费超标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可能存在有意延长会期加大专家咨询费的情况。

(十一)管理费执行存在的问题

管理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目前大部分单位管理费预算总额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进行控制。在审计中发现项目单位普遍存在管理费分摊比较随意,没有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等问题。

(十二)其他开支项执行存在的问题

其他支出是指课题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审计中发现个别列支的费用可能与申请书中研究任务无关,与预算说明书中详细说明有差异。

二、加强科技经费预算执行的对策

(一)建章立制,实现项目预算执行的制度化管理

1.项目立项单位应完善项目预算执行奖惩制度

健全奖惩制度,将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与项目的结题验收和新项目的申报结合起来,对那些结题时项目预算执行好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或者在下一次课题申请时考虑优先照顾;对违背预算管理规定或者预算执行情况不好的项目承担单位予以惩罚,如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给予责任人一定的党纪、政纪处罚,取消该项目组在下年度申报项目的权利等。

2.项目执行单位要完善报销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

项目执行单位要对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对购置的固定资产保证有账可查,有物存在,物尽其用,定期巡查,到期报废,从购进、管理、使用、保养、报废和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做到环环相扣。

3.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财政和审计等有关部门应一起建立健全科技项目预算执行监督体系,对科技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和日常化的监督,确保监督活动贯穿于项目预算执行的全过程,以确保项目预算执行合理、合规。

(二)做好项目预算执行管理的前期工作

1.加强科技经费项目预算内容和金额的编制工作

项目承担单位在前期科技经费专项预算编制时要对有关信息进行充分调研,对有关工作进行充分预计,然后依据预计的科研任务,科学合理地预计每一笔支出,将项目预算做细,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2.对于有合作单位的项目,要加强前期调研

联合申报项目前要审慎地选择那些重视科研和会计机构健全的单位作为合作单位。对项目下达后有外拨的合作经费,双方可以在项目申报前签订单独的核算承诺书,要求合作单位每半年以自查的形式报告支出情况,从根本上治理和扭转外拨经费“现编现造”和“胡乱开支”的现象。

(三)加强宣传和组织建设,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1.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强宣传,努力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的意识

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强宣传,努力引导项目负责人、合作单位、财务人员、科研人员等从思想上重视科技项目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工作,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管理的意识。

2.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强组织建设,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组织保证

项目承担单位可以建立由科研、财务、审计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项目预算管理机构,该机构可以对项目预算编报和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予以指导,及时矫正可能出现的预算执行偏差,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

(四)开发项目预算执行管理软件,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管理

科研单位应该积极开发与用友软件相兼容的项目预算执行管理软件,该软件可以实现科研项目预算内容的输入管理、项目预算执行管理软件的会计信息传递和财务、科研等相关人员的信息查询等功能。在执行软件中录入预算的内容和金额,通过软件的信息传递,可以将用友软件核算的财务账传递并归类到该执行软件中的预算项目下,并通过外网实时查询、及时动态掌握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的情况,做到项目实施与项目预算匹配,规避项目预算内容超支的风险。

总之,项目立项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完善预算执行监督制度,做好科技经费的日常监督;项目负责人必须从思想上重视预算执行存在的突出问题;财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经费使用的财务审核和会计核算,保障预算执行规范、合规。只有这样,项目组才会在不违背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前提下,执行好项目(课题)预算中核定的预算内容和金额。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S].2006.

[2]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计[2012]86号)[S].2012.

[3] 赵竹明.强化部属科研单位科技专项经费审计的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2(2):58-59.

[4] 肖小苏.关于加快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2(4):83-86.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5

近年来,科技厅纪检组、监察室在自治区纪委、科技厅党组的领导下,在科技部纪检组、监察局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中纪委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纪委的要求和部署,紧紧围绕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加强教育,坚持反腐败三项工作一起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认真传达学习有关重要会议精神

首先,在中心组学习会、厅系统大会上认真传达学习十五届六中全会、十六大、近年来召开的中纪委各次全会、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自治区政府廉政工作会议、自治区纪委各次全会、科技部召开的全国科技系统的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和这些重要会议上、、吴官正、储波、巴特尔等中央和地方领导同志的讲话,以及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材料、论述。传达学习之后,对贯彻会议精神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然后,由厅系统各支部,分别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传达学习和讨论。

通过传达、学习和讨论,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处以上干部深刻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原创: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方向,增强工作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的自觉性,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及自身的廉洁自律奠定坚实基础。

(二)认真落实反腐败斗争的三项任务

1.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一是与厅机关党委共同为厅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作了会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召开有关会议,广泛征求和汇总广大党员和群众对党组民主生活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党组民主生活会后写出总结。同时,负责整改意见的检查和落实工作。

二是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规定和中纪委、区纪委每年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各项廉洁自律要求,通过下发文件、填表格等,进行逐项落实、检查。经过认真地检查、核实,近年来,末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

2.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和问题

近年来,查处违法违纪问题6件,接待群众来访56人次,来信8件。这些问题和来信来访都得到了正确、妥善的处理。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避免和防止不正之风

为了加强科技厅科技项目及经费的管理,避免和防止不正之风,几年来,各处室建立和健全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科技评估管理办法》、《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科技厅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科技经费财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科技经费管理的实施意见》、《科技厅集中采购办法》、《关于规范科技厅所属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关规定》、《科技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招标项目廉政建设乙方保证书》等30多个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有力地规范了科技项目、科技经费、办公用品、科技项目的招投标和厅属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避免和防止了不正之风的产生。经调查了解,近几年,科技厅未发生较大的部门不正之风。

(三)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动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抓源头工作

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治标的同时,坚持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动力,逐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的力度,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地维护了科技厅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以责任制为动力,把反腐败抓源头工作作为大事来抓

近年来,我们在反腐败抓源头工作中,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以明确党组、各处室、二级单位的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抓源头工作中的责任,从而保证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的落实。前年我们在以前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实施办法》颁布和下发制定的《内蒙古科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情况,协助厅党组重新制定了《内蒙古科技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了厅党组、各处室、各二级单位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抓源头工作中所肩负的责任,更加强化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按照新制定的责任制要求各处室、各二级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

为了把反腐败抓源头工作作为一件大事,并落到实处,前年九月各处室、各二级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并以书面报告形式交纪检组,纪检组根据情况进行了抽查。

在抓此项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形成了落实反腐败抓源头责任制的良好气氛。为此,我们在以往厅党组、中心组、各支部学习责任制的基础上,以落实责任制自查活动为契机,各处室、各二级单位、各支部重温了责任制的各项规定,使一些党员、干部进一步消除了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软任务、软指标”,重业务工作,轻党风廉政建设和责任制“与已无关”等错误思想,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新时期加强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导机制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保证,也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轨道的一项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制度,对于其它一系列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必将大大地促进整个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通过学习,认识提高了,思想统一了,为责任制的落实和开展反腐败抓源头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二是领导到位,提供了落实反腐败抓源头责任制的组织保证。把反腐败抓源头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主要领导亲自抓,实行“一把手”工作。厅党组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厅长为组长,纪检组长、副厅长为副组长的落实责任制领导小组。各处室、各二级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小组。全系统上下形成了落实反腐败抓源头工作责任制的组织领导体系,为抓源头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制度到位,构成了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制度体系。为了保证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内蒙古科技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础上,各处室、各二级单位制定了《实施细则》。此外,厅党组、有关处室还制定了《廉政考核标准》、《党组工作规则》、《科技厅工作规则》、《廉政档案实施办法》、《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科技项目招标管理办法》、《招标项目廉政建设乙方保证书》、《内部审计规定》、《集中采购办法》、《关于规范科技厅所属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关规定》等30多项制度。这些制度、规定的制定和实施,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了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深入开展。

2.以责任制为载体,分解落实反腐败抓源头各项工作

我们狠抓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重点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反腐败抓源头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认真分解,落实责任。全系统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由厅党组书记、厅长总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厅党组分工,明确了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责任范围。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对分管范围内的反腐败抓源头工作负责。做到安排业务工作,不忘安排反腐败抓源头工作;检查业务工作,同时检查反腐败抓源头工作;总结业务工作,同时总结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同样,各处室、各二级单位也照此办理,把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责任一直落实到各层领导。此外,厅党组还与各二级单位签定了工作责任状。二是严格考核,落实责任。我们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抓头工作责任制情况的考核,纳入处室、单位和领导干部考核范围。考核的结果,作为评定先进单位、处室、优秀个人的重要依据。如果存在不廉洁的行为,一经查实,实行“一票否决”。考核结果还要存入本人廉政档案,将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条件。

3.以责任制为动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们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动力,从体制、机制和制度改革入手,在着重解决制权、管钱、用人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行为。为了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厅党组调整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在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之后,提出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发了《科技厅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行政审批下放3项、取消3项,达到了自治区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精简了审批事项,简化了审批环节,规范了审批行为。二是政务实行了五个公开。厅内各处室职责、权限、责任公开;咨询、服务和举报方式、处理结果公开;执行公务方式公开;行政审批公开;内部管理事务公开。这五个“公开”,加强了对权力的运行监督,有效地预防和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产生。三是通过调整科技生产力的布局和科技计划体系。提出“136”工作和“5226”计划框架。从而强化和改革科技项目的管理,逐步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使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四是改革财务制度。对较小的二级单位实行财务集中管理、集中办公,撤消原有的财务部门,使屡禁不绝,的“小金库”彻底消失。五是逐步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加强对财务的监管,保证财务工作健康发展。六是实行政府采购。下发了《集中采购办法》,有效地节约了资金,防止了“暗箱操作”,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七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为了学习贯彻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厅党组在中心组会上专门组织了对条例的学习,并且对各处室、各二级单位下发了学习通知,要求将学习情况书面上报厅党组。前年在选拔2名副处级干部时,就是严格按照条例的要求进行的。八是开展了对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前年对2名离任干部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

近年来,我们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动力,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业务等各项工作。科技厅在区党委对各厅局的实绩考核中,连续二年被评为实绩突出单位。

二、2006年

纪检监察审计系统述职报告

工作的主要情况

2006年纪检组、监察室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落实中纪委、自治区政府、纪委、科技部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政工作会议精神和贯彻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紧密结合“以科技体制改革为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主线,科技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为重点,全面提高科技工作管理水平,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的科技工作指导思想和科技工作实际,坚持标本廉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纪委、自治区纪委、政府、科技部的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1.按照自治区政府、纪委和区直机关工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了广大党员、干部,召开厅系统干部大会、中心组学习会、支部生活会,深入学习中纪委三次全会、自治区政府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自治区纪委五次全会精神;重点学习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储波、巴特尔在自治区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学习吴忠泽在全国科技厅(委、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人民日报社论《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2.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纳入党组织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中。以中心组学习会、支部生活会、办宣传栏、放录像、办纪检监察工作简报、看展览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针对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以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展党规党纪教育;在厅系统组织了党内法规知识测试活动,进行了党内法规教育。

(二)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

1.对厅系统各处级以上领导干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阳奉阴违、自行其是;要遵守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软弱放任;要依法行使权力,不、;要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要管理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要公道正派用人,不任人唯亲、营仅舞弊;要艰苦奋斗,不奢浪费、贪图享受;要务实为民,不弄虚作假、与民争利。“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监督检查。

检查的结果,未发现较大问题。

2.协助党组召开了民主生活会

科技厅党组于9月6日上午召开了2004年度民主生活会。会议由党组书记徐凤君同志主持。马强副厅长因公出国,其余3位党组成员均出席了会议。乌宁奇、李增建助理巡视员和有关处室负责人列席了会议。自治区纪检委、区直机关工委有关领导莅会指导。

党组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查摆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性党风、工作作风和工作绩效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思想根源,提出改进措施,为顺利实现今年的各项任务目标而努力奋斗。

会议进行了五项议程:一是结合生活会主题,全体参会人员共同学习了自治区纪检委书记巴特尔同志《在全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旨在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切实改进作风,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二是通报了厅系统各级党组织及党员群众对党组工作成绩的肯定意见和当前科技工作中需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根据要求,党组成员分别进行了发言。首先徐凤君同志围绕我厅“执政为民、加快发展”培训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科技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联系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作了认真的工作总结和深刻的自查自检发言。随后,3位党组成员也分别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所分管的工作进行了很好的回顾和总结。各位党组成员的发言,诚恳坦率,敢于剖析自身不足,能够找准事关科技大局、事关发展和事关改革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诚心实意地交流和沟通在思想和工作上的认识。四是会上党组针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研究讨论了初步的整改方案,并决定责成相关处室,结合业务职能,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为下一步党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提供基本依据。五是列席人员在听取发言后,一致认为,党组一班人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心同德,开拓创新,能够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研究解决科技领域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集中精力抓大事、想大事、议大事,创造性地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群众对班子是满意拥护的。同时感到,生活会开的高质高效,气氛民主、热烈,体现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最后自治区纪检委、区直机关工委有关领导,在全面听取会议后,对民主生活会的各项议程和会议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班子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本次党组民主生活会,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经过会前的充分准备和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切实取得了实效。

(三)加强查办案件的力度,坚决防止和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1.重点查处环节以上领导干部群众反映的案件和问题2件。

2.紧紧围绕科技项目的立项、经费使用、项目评审、科技奖励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防止了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3.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5件次。全年未发生群众集体上访事件。

(四)围绕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中心工作,强化反腐败抓源头工作

1.继续做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按自治区政府统一部署,进一步做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规范的运行机制和严密的监督机制。对取消的和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事项,有关单位提出今后的监管方法和办法,防止了管理脱节。

2.为抓好贯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暂行办法》精神的监督检查,开展了前期调研摸底工作。

3.加强科技财务的监督管理,原创:落实各项财务制度。继续实行厅属小二级单位财务集中管理制度,并逐步实行厅属企事业单位主管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规范科技经费运行管理程序,强化科技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费监管,着手开展重点科技经费的追踪问效,逐步建立起与科技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科技投入管理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4.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参与及对拟提干部的考核,防止了大多数群众不拥护,意见大的人员走上领导岗位。同时,与人事处继续不断地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管理、考察、监督制度。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实行了人事处、机关党委、纪检组等部门参加的年度工作总结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并将制度建设贯穿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纪检组并把结果记入干部廉政档案,把廉政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6.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的工作。认真执行了《政府采购法》和科技厅的《集中采购办法》。继续落实了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有关单位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并将执行情况定期向条财处、纪检组汇报。年内未发现违反规定的事情。

7.召开了科技厅系统首次党风廉政工作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三次全会、自治区政府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自治区纪委五次全会和科技部全国科技厅(局、委)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科技厅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总结交流科技厅系统近年来反腐倡廉工作情况,部署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推动科技厅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发展。厅机关全体干部和二级单位科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区纪委和区直工委的领导到会指导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中纪委三次全会、区纪委五次全会和科技部全国科技厅(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文件。驻科技厅纪检组的长作了工作报告,4个处室和单位在大会上进行了工作交流。会议对进一步推动科技厅系统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起了很好的作用。

8.参与了厅属二级单位内蒙古科学器材公司的改制工作,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6

[关键词] 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体制优化;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 G3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2-0051-0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正不断推动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凸显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对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必须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与需求,着力解决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科技平台的创新与支撑能力,推动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高效共享。

湖北省作为一个科技教育大省,拥有可观的科技资源,不过在当下科技实力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湖北省在资源配置效率及开放共享程度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本文针对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的现存问题,在结合国内外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提升能力为重点,坚持以支撑发展为根本,坚持以优化配置为导向,坚持以开放共享为动力,探索提高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配置效率及开放共享程度的优化方案,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统筹规划与优化布局提供支撑,为政府相关部门政策指导提供决策参考。

一、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湖北作为科技教育大省,其科技资源丰富,科技创新活跃,科技资源优势明显,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方面,截至2012年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机构30万元以上各类科学仪器设备共计2059台(套)。全省高校仪器设备占总量的78%;科研机构仪器设备占总量的21%;企业的仪器设备占总量的1%。其中,用于生物医药、新材料、地球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科学仪器占较大比重。

在科技文献信息方面,目前湖北省有独立科技情报文献机构12家,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高校图书馆46所,全省104家公共图书馆中也保藏有部分科技文献。湖北省独立科技情报文献机构拥有电子期刊1万多种,其中共引进国外数据库将近1万个,引进国内数据库145个(其中书目文摘型108个63730万条,全文文献型35个992603万条,多媒体型2个12万条),自建数据库22个(其中书目文摘型17个22698万条,全文文献型3个3001万条,数值型2个)。

在自然科技资源方面,湖北省作为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自然科技资源囊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植物标本、矿石资源等。如在植物资源方面,植物资源总数约9000余种,具有南北过渡特征,主要集中在鄂西山地和神农架林区。现有主要植物种质资源保藏单位28家,其中部级别的机构4家,收藏各类植物种质资源有3万多种、16万多份。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有四大中期库和六个资源圃,其中部级中期库和资源圃各3个;在林木种质资源方面,湖北省引种、收集19个用材林、经济林树种,240多个种质资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支大幅度提高,湖北省科技条件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对比国内外科技条件现状,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与管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结构性和低效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各要素发展不均衡、不系统,在一类科技条件资源重复、庞大的同时,另一类资源却欠缺、薄弱,影响了科技条件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的发挥。譬如2011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实施以来,湖北省承担国家项目的数量与经费排名前列,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实力相对较强,但湖北省科学仪器大量依靠进口,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仍处在起步阶段。

低效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分散、封闭、重复3个方面。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分散是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分散表现在需求、投入和功能三方面。如现行体制下课题组组建、科研项目认定及平台搭建包括独立提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需求等等,都存在链接不流畅问题。在投入方面,如财政支持的每个研发项目经费在预算中独立安排了科学仪器设备的购置费用,这就必然造成购置分散问题产生。因此在功能上,科学仪器设备的配置在局部需求的引导下自然难以实现宽覆盖、多功能。

分散与封闭是共生的。这种封闭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财政投入的条块封闭。中央财政投入、中央部委之间、地方财政投入封闭,同时教育部、科技部的各种发展计划也有相应的科研财政投入,但彼此之间是封闭的。二是利用上的封]。如中央在汉的大学每年都在数字化科技文献上花费大量投入,但是这些资源只对其职工和学生开放,并且使用机率很少甚至无人知晓。此外,课题负责人掌握着科学仪器使用权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是利用上的封闭所带来的重复与低效。

重复性建设集中表现为2类条件资源上:一是科学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重复性购置。二是科技文献信息重复性建设。

二、国内外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的管理经验

(一)国际层面

首先看美国。美国是当前世界科技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体系较为完善。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领域,美国建立了明确的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规定使用联邦政府经费购置仪器设备要向政府部门开放的义务,同时区分公益和私营部门的科研需要实行免费或收费共享,并明确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产权归属[1]。在科技信息资源领域,美国有完善的科技信息资源开发战略,并通过数据库建设、商业化经营和政策法规保障为开发和利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在自然科技资源领域,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进行共享保障,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引导、规范自然资源保护及利用[1]。此外,美国还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以实现有效开采和共享自然科技资源。在共享实践上,美国的一些商业公司通过合同方式,与资源拥有者订立协议以解决资源共享问题。

总体来看,美国十分重视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的法律政策保障,并积极发挥政府统筹规划、经费支持、运行保障的主导作用。此外美国利用政府财政或地方税收支持以及社会捐赠,健全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平台,并对不同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立差异化的共享服务模式。

其次看英国。英国作为科技创新强国之一,很注重建立和完善共享制度。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领域,英国的科技中介机构――英国研究理事会通过统筹论证建设重大科研仪器设施。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问题上,英国面向全社会开放,但前提是需要通过审查小组的同行评议,只要通过申请,学术目的的科研人员就能实现无偿、长时间共享[1]。在科技信息资源领域,英国通过《信息自由法》为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法律保障,建立了e-Science平台,借以推动资源共享的双向互动。同时还强制执行开放数据策略的政府机构和共建共享的图书馆联盟等组成共享的组织保障[3]。在自然科技资源领域,英国通过财政经费及时筹建皇家植物园及千年种子库,保证资源的有效储存、开放共享,而皇家植物园根据利益共享原则向社会免费共享标本数据库和信息,向世界植物学家提供植物标本,向合作伙伴共享数据和影像资料[1]。

总体来看,英国政府在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下规划共享战略,并引导、激励科技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共享管理工作,以持续的财政投入、多元的社会投资和信息化共享平台支撑跨地域、跨学科的资源共享。

再次看日本。日本作为亚洲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先锋,其科技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日本科技的发展模式及其科技资源的管理配置。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领域,日本推行国立大学共同利用体制、大型尖端科研设施的共同利用体制和产业技术合作研究体制等三大管理体制,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本实行免费,当然有时也会根据使用目的不同进行差异性收费[1]。在科技信息资源领域,日本在《图书馆法》等法律政策的引导下,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机构,建立优越的信息服务网络,并实行政府管理模式和民间管理并存的多元化管理模式[4]。在自然科技领域,日本在《科学技术基本法》及科技基本计划的支撑下,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设自然科技资源基本设施,逐步建立了丰富的自然科技资源共享体系[5]。

总体看来,日本这样一个将“科技创新立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创新型国家,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科技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并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法律政策,贯彻落实科技发展计划,并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以鼓励官民共建等手段,逐步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体系。

(二)国家层面

2006年,我国成立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以综合性的共享平台来推动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跨部门、跨区域、多层次的资源整合与共享网络体系,有效促进了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领域,国家整合优质资源,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平台服务模式,相继出台了相关法规政策,提高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效率。在科技信息资源领域,国家不断创新资源整合模式,规范平台管理制度,搭建了专业化、差异化的平台。尤其在自然科技资源领域,国家通过政策促进其开放共享,并结合资源特性实施信息集中、资源分散的管理方式,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提供系统化、综合性的共享服务[1]。

总体来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系统优化,并积极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法治建设,为科技资源的管理与共享提供法律保障。此外,还依托科技不断完善资源共享网络体系,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共享服务。

(三)省际层面

首先看北京市。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聚集了丰富的科技资源。该市在政策引导下积极推进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领域,积极推进开放共享法治建设,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租赁费、使用费出资入股试点工作,并在区域协同创新政策指引下,积极促进京津冀跨区域的协同共享,建设北京模式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6]。在科技信息资源领域,北京市在健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法律保障的基础上,创建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的资源共享体系,并建设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加强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创立了“科技立方”文献共享服务平台[7]。在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方面,实行主任负责制,通过成立学术委员会,提供指导与咨询服务,同时完善规章制度,实行细化管理。此外,还特别强调科研管理部门的监督协调作用[8]。

其次看上海市。近年来,上海市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需求,积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进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领域,首创共享法规,建立共享保障体系,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打破了部门壁垒与条块分割,实行信息报送制度,以扫除信息不对称障碍,并联合执行新购评议,有效避免了重复购置问题。此外,积极拓展区域协作机制,立足长三角以辐射全国[9]。在科技信息资源领域,上海市积极建设科技文I资源共享体系,自建特色科学数据资源,建立长三角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促进长三角跨区域协同共享[10]。同时创立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综合共享平台,结合上海市的发展特点,规划综合性的资源服务系统,盘活存量,调控增量,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11]。在重点实验室领域,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明确重点实验室目标定位,实施重点实验室定期考核与评估制度。

最后看广东省。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广东省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工作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为开放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完善了联动协调的各类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平台。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领域,广东省以法规形式建立健全共享制度,积极践行国家试点工作,建设区域科学仪器信息共享网站和科技创新平台,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投资,促进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12]。在科技信息资源领域,根据广东科技发展及科技资源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建成跨学科、跨地区的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并通过强化平台服务能力和政府主导、图书馆联盟的共享工作,增强开放共享战略的长效性[13]。在自然科技资源领域,广东省推进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与资源库建设工作,努力构建生物种质资源和实验动物管理与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两大类共享平台,实现了集中化、信息化管理和管理信息共享化目标[1]。

三、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的对策建议

(一)以审查论证和强化联盟解决资源重复性建设问题

从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与管理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其重复性建设问题集中表现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重复性购置和科技文献信息重复性建设两个方面。

为了解决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重复性建设问题,湖北省市属单位申请市财政和中央财政资金购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同时,湖北省科技厅应组织论证小组根据已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详细名单和同类仪器的分布状况、使用效益等情况进行审查评议。

解决科技文献信息和科技数据重复性建设的问题,需要建设和强化开放型联盟,其中,联盟强化的重点措施主要有以下3点:第一,通过开放型和共享型的科学理念强化联盟成员的合作意识,并构建公正权威的组织机构负责资源战略和沟通协调,选举出武汉大学等示范高校引领周边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保障机制。第二,建立联盟内部自我评价和外部综合评价,评价联盟的合作采购策略和任务,并明确成员的定位和发展。第三,通过信息技术或共同的信息系统,保障联盟之间信息的互操作、保存和传递。

(二)以平台建设解决资源分散和封闭共生问题

建设各类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平台,主要通过顶层设计来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规范,并通过检索和利用解决区域资源投入分散问题。在各类共享平台的建设基础上,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按照一定的规范整合各共享平台,构建包括物质科技资源、共享体制与机制的网络服务大平台,以解决功能分散的问题。

解决资源分散和封闭共生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顶层设计和骨干节点,即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建设以湖北省科技厅、武汉大学等为核心的骨干节点,并通过主导和示范作用,带动共享平台网络内其他节点的参与。第二,区域集成和信息互动,即通过区域集成、提升和信息互动、流转,依托网络、技术的提高,对因地理限制和权力垄断而导致的封闭的资源平台进行集成,使得各类共享平台本身的信息和互动后所产生的信息能够及时汇总和共享。第三,智慧服务,即在共享大平台中构建智慧服务体系,变零散、单一、被动服务为系统、全面、主动服务,增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效益。

(三)以机制优化调整资源结构

湖北省公共物品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主要以湖北省政府、省科技厅等公共机构维护运行。一方面,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可以依托公共机构统一共享平台,加快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社会组织进行资源的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开放共享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公共机构统一汇聚和集中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有序向社会开放。

除此以外,应明确不同类型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性质和范围,建立分级分类共享机制。在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方面,可以将其使用单位分为体系内单位、国内其他单位、国际同行3个级别。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前一级别的需求,并区分学术目的和盈利目的两大类使用方式实行免费共享和有偿服务制度。在科技信息资源方面,可以区分基础科学性质和优势特色学科性质。建议前者实现全面开放和免费共享,后者推行在湖北省区域联盟内的开放共享,同时区分联盟内成员、国内其他单位、国际同行等级别实行相对开放和区别共享。在自然科技资源方面,稀缺或战略性资源应由法规来规范该类资源的特定共享;而针对非稀缺、非战略资源可以区分基础性研究和商业盈利目的,建议前者采用实施重大科研项目优先配额共享模式,建议后者运用市场运行机制进行有条件的交易共享。

在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体系的过程中,还要从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运营保障等三个方面来保证以上对策建议的顺利执行。基于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体制优化,既要健全完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活动中的政策法律体系,又要积极发挥激励机制、规范市场运行机制;既要政府主导计划、缜密管理,又要高校、企业等多方机构积极参与,谋划共建;既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丰富多元化服务功能,强化长效运营,又要在完备的网络平台基础设施上,营造和谐的文化软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展报告(2011-2012)[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2]汪传雷,许冰凌,叶春森.美国科技资源共享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情报,2014,(1).

[3]张 萍.英国高校科研数据管理及启示[J].情报杂志,2015,(4).

[4]苗 允.日本科技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t望,2012,(2).

[5]甄子健.日本科技计划体系及其组织管理机制[J].全球科技经济t望,2014,(6).

[6]李 峰,张 贵,李洪敏.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9).

[7]张子玉.北京市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调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

[8]于 韬,叶仙蓉.浅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J].中国科技成果,2014,(10).

[9]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促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深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基础科学,2015,(4).

[10]顾晓敏,柴玉珂.上海市属高校图书馆科技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4,(1).

[11]张贵红.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7

关键词:信息安全;问题;工作建议

近年来,基层央行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措施不断加强,有力地保障了各部门众多业务处理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新形势,基层央行信息安全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存在一些风险隐患。笔者结合人行汉中市中心支行多年科技工作实践,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央行信息系统安全工作谈一些意见,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1 信息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科技人员配备不足,科技队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县支行科技人员缺乏,信息安全工作力量薄弱,部分信息安全措施难以落实。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学习掌握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精力,对“年轻化”要求较高,而且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做基础,系统掌握比较困难。目前中心支行科技部门人员偏少,平均年龄偏大,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普遍偏少,知识老化现象比较严重,科技维护中只能处理日常故障,对诸如数据库操作、软件编程、系统底层等故障等一些深层问题难以解决。

人民银行县支行大多都没有专门的科技人员,科技工作由其它业务岗位人员兼职,这些兼职科技人员年龄多在40岁以上,而且没有接受过专门正规训练。由于业务工作繁忙,事务性工作较多,加之计算机技术本身的深度和难度,其学习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的积极性、时间和精力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各县支行科技工作的业务量较大、要求也较高,相形之下信息安全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1.2 信息系统应急工作薄弱。由于科技力量不足,导致信息系统应急工作薄弱,尤其是县支行。目前大多数县支行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没有很好地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存在应急宣传培训不到位、应急预案更新不及时、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受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中心支行组织的应急演练项目,多数支行只能配合进行一些简单的切换、监测、记录、反馈等操作,对于网络中断、路由器、交换机、光端机故障等相对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无力演练;此外信息系统应急物资不能满足应急需要,若遭受毁灭性破坏,缺乏迅速搭建网络等重要业务应用系统的资源;由于县支行应急工作不到位而缺少完整、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在重大灾害、故障面前,明显力不从心。

1.3 防病毒能力较弱,国际互联网业务用计算机的安全措施亟待加强。人民银行内联网络信息系统防病毒软件单一,更新相对滞后,难以有效防范比较新型的木马、黑客等病毒。在国际互联网上运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如集中代收付、外汇管理等)缺少统一、有效的反病毒软件和其它安全防范软件。

1.4 监督管理政策不明确、法律依据缺乏。总行、西安分行科技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人民银行科技部门的工作思路需要由过去的偏重内部建设转变为内部建设与行业管理并重,要加强对辖内金融业信息化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力度,探索可行的行业管理模式。

总行已经制定了金融信息安全属地化管理的思路,基层行科技部门肩负着指导、协调辖内金融业信息化工作的职责,要对信息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对银行卡联网通用进行督促和检查,对辖内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息化状况进行调研。在履行上述工作职责过程中,由于相关政策不够明确、法律依据缺乏,使得对金融业信息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难以落实。

1.5 存储介质管理存在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一是没有妥善保存:工作中时常发现备份数据的存储介质随处乱放、不及时入柜上锁保存的情况。二是警惕性不高:存在数据和普通文档存放在同一个存储介质的情况。三是未及时定密:存在数据存储介质未及时确定密级、未按存储介质管理的问题。四是备份数据的规定不太明确:有的系统仅仅要求做好数据备份,但对采用何种存储介质、数据备份周期、存储介质的保存时间、存储介质的翻新时间、销毁时间等没有明确的规定。

1.6 信息安全的全员意识需要增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过多年的信息系统安全教育,全员信息安全意识已显著提高,但是部分部门、一些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依然薄弱,工作人员安全保密的常识缺乏,警惕性不高,制度执行中存在不坚持原则、用信任代替原则、用人情代替制度情况;工作中存在人员离开不退出应用系统或锁定计算机、重要资料信息在网络上随意共享等现象;密码设置存在复杂度不够易于破解、易被套取的情况,反映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亟待加强。

2 加强信息安全工作的建议

2.1 增加年轻、专业的科技人员配备,加强技术力量。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快人才选配步伐,适当给中心支行,尤其是县支行配备信息安全、软件开发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提高科技力量储备。

2.2 进一步加强县支行的信息应急工作。在尽可能增配县支行科技力量基础上,结合实际组织安排攻坚性的应急预案更新和修订工作,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战性,适时开展演练,同时加强应急措施和应急步骤的宣传培训;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储备比较充分的网络暨信息系统应急物资。

2.3 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措施。建议在统一测试、选型的基础上为内联网络增配反病毒软件,为国际互联网上运行的计算机增加统一、有效的反病毒工具,执行反病毒程序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扫描,对客户端的升级、系统定期检查、清除病毒等操作进行集约控制,加强病毒防范能力。

2.4 加强法规建设规范监管工作。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央行对金融业信息系统管理监督工作的法律规章,规范操作内容和程序,促进基层行执行力的提高。

2.5 进行存储介质管理知识培训,规范、强化存储介质管理工作。应将一般数据和数据分别保存到不同的介质中;对存储介质及时标注密级,入柜上锁保管;强化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建议对每个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备份周期、存储介质的保存时间、存储内容的删除时间、存储介质的翻新时间、销毁时间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

2.6 加强人员教育和管理,提高警惕,防范风险

(1)制定员工学习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知识的制度,增加学习密度,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思想觉悟,养成敢于坚持原则、严格遵守安全保密规定、谨慎工作的良好习惯。

(2)通过“工具化”、“专业化”方式实施信息安全检查。通过实用的、完备的软硬件工具,实现安全检查工具化、专业化和安全防范清晰化、可控化,加大对基层行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检查力度,促进信息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宇,闫慧.信息安全保密技术[T].北京:国防工业出版,2010.

[2]范红,冯登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教程[T].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程兴财.银行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T].西部金融,2010,(4).

[4]孟爱科.把好“五关”确保信息安全[T].西部金融,2008,(5).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8

【关键词】 政府会计; 行政事业单位; 准则制度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8-0014-02

2016年8月1日财政部办公厅了财办会〔2016〕30号《关于征求〈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以下简称“该函”)。财政部会计司2016年8月3日将“该函”在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后,笔者对“该函”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学习、领会与消化。本文拟对“该函”所涉及到的若干问题加以具体的描述或分析,以期对我国政府会计标准的建立有所裨益。

一、关于月度资产负债表最终无法平衡的技术性问题及改进建议

“该函”规定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均为月报表,而在收入、费用类科目使用说明当中,各收入、费用类科目是在年末结转“本年盈余”的,由于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部分并未列示“本年盈余”项目,尽管在“非限定性净资产”项下列示了“其他”,但“其他”项目的编制说明中只涉及“非限定性净资产”内部,与“本年盈余”没有任何的关联。综合上述相关情况,不难从技术层面断言,月度资产负债表根本无法实现“资产总计”与“负债和净资产总计”的平衡。修改建议:第一,建议在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部分增列“本年盈余”项目;第二,建议在财务会计科目的收入类和费用类科目的使用说明中将年末或年终结转修改为期末结转(实际为按月结转)。

二、关于收入费用表内容描述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该函”在“收入费用表编制说明”(260页)(注:“260页”指的是财政部会计司网站上公布的“该函”的页码数,下同)中规定:“本表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全部收入、费用及净资产变动情况。”笔者认为,该表述欠准确,理由是,该表的正式列报项目中并不存在净资产类项目,而且在理论和技术层面也不应该存在净资产类项目。建议将上述规定修改为“本表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全部收入、费用及本期盈余的实现情况”。

三、关于现金流量表编制说明中“现金净增加额”项目填列说明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及改进建议

“该函”在“现金流量表编制说明”(270页)中对“现金净增加额”项目的填列规定是,“本项目应当根据本表‘财政拨款现金流量净额’‘非财政拨款现金流量净额’‘代管及应缴现金流量净额’‘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项目的金额合计填列”。笔者认为,按照该项规定来填列“现金净增加额”项目只是经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即可获得,此举没有考虑到与资产负债表之间本应存在的固有勾稽关系,因此该项规定存在技术性差错。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来加以处理。

四、关于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编制说明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及改进建议

“该函”在“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编制说明”(270页)“中对“本期预算结余”项目的填列规定是:“反映单位当期预算收入减去预算支出后的净额。本项目数额应当和‘资金结存’科目期末余额一致。”笔者认为,该项规定存在技术性差错,理由如下:“本期预算结余”为时期性指标,“资金结存”为时点性指标,“资金结存”科目的期末余额反映单位取得资金的累计滚存情况,两者之间不可能存在金额上的相等关系。改进建议:建议将上述规定中的“本项目数额应当和‘资金结存’科目期末余额一致”的描述予以删除。

“该函”(271页)对“前期预收账款确认为当期收入”项目做出了具体的填列说明,但在“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的规定格式中并未单独列示该项目,从技术层面而言确需存在该项目,建议在该表的规定格式中加以单独列示。

“该函”(272页)分别对③“确认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的支出”项目和⑤“清偿应付款项、预计负债的支出”项目做出了具体的填列规定,但与表内列示的顺序正好相反,建议加以一致性处理。

“该函”(272页)对⑥“冲销预提费用的支出”项目的填列方法做出了规定,但表内并未单独列示该项目,建议在表内加以单独列示。

“该函”(272页)对①“收回预付账款、暂付款项确认的预算收入”项目的表述与表内的“收到已预付账款确认的收入”不一致,建议采用“收回预付账款、暂付款项确认的A算收入”来加以一致性表述。

“该函”(274页)对“本期盈余”项目所反映的内容和填列方法做出了规定,要求“本项目应当根据本表中的‘本期收入’项目金额减去‘本期费用’项目金额来填列”。笔者认为,该项规定存在技术性差错,理由如下: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中并不存在“本期收入”项目和“本期费用”项目。建议修改为:本项目应与“收入费用表”中“本期盈余”项目的数额相一致。

“该函”(275页)对“无偿调入净资产”项目所反映的内容及填列方法做出了规定,要求“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净资产――无偿调入净资产”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笔者认为,“无偿调入净资产”项目是时期性指标,而“其他净资产――无偿调入净资产”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是时点性指标,两者之间有本质差异,因此此项规定存在明显的技术性差错。建议修改为: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净资产――无偿调入净资产”明细科目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此外,对“权益法调整”项目所反映的内容的表述为“反映单位按照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的金额”。但在填列规定中称“本项目应当根据“权益法调整”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如“权益法调整”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则以“方余号填列。”该项规定同样存在明显的技术性差错,建议修改为:“本项目应当根据‘权益法调整’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分析填列。如‘权益法调整’科目本期为借方发生额,则以‘-’填列。”

“该函”(275页)对“本期净资产变动”项目所反映的内容及填列方法做出了规定,其填列规定是“本项目应当根据‘限定性净资产’‘其他净资产’科目本期发生额合计数填列”。既然本表为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之间的差异调节表,该项目的数额就应该由表内相关项目之间经过计算来求得,而不应当根据“限定性净资产”“其他净资产”科目本期发生额合计数填列。该项目的数额应该与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合计”项目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间的差额相等,建议对此加以明确。

五、关于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表编制说明中存在技术性问题及改进建议

“该函”(279页)将“其他支出”项目所反映的内容表述为“反映单位本期除拨出经费、公共服务支出、业务活动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以外的其他支出”。该项规定与“其他支出”科目的使用说明存在明显的差异,建议修改为:“其他支出”项目“反映单位本期除行政支出、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以外的其他支出”。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9

关键词:财政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在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下,更加需要关注我国财政的管理和控制。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财政资金不断增加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的结构,进行科学配置,重视程序的严密性和制约性,科学配置资源,合理控制结构,保证权利的运行和财政监督同步进行,更加规范的对资金进行管理。

1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本身存在不足

在分税制度改革之后,我国在进行财政资金核算的过程中将财政溢出收益转化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样的转移方式应该作为财政的修正机制而不是应急机制,显然我国在现阶段因为转移支付制度和投资制度的不完善,完全达不到需要,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分税制不同步的情况,造成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和一般性转移支付保证公平的服务宗旨相背离。而且,专项支付也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立项时基本上依靠的是领导的决策,并且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情况不合理,造成我国新阶段财务制度中存在着预算不公开,资金不公正和管理制度不规范的情况,造成我国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1.2财政资金分配协调能力不足

目前来讲,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和决策机制基本上是分离的,分口管理和分口对下分配的模式下,出现了资金全局不能充分掌握的情况,整体协调能力存在较大的漏洞,难以整合资源处理事关全局的大事。财政专项资金在管理中也存在分散的情况,例如某地区在进行专项资金的核算中,将科技、科学事业和农业资金的管理分别分配给不同的部门,造成资金在统筹管理方面存在困难。最后,对于财政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不充分,尚未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不能彰显财政资金使用中公共效益最大化的要求,使得财政资金管理人员缺乏对于资金有效管理的正确认识,而且事后对于财务资金使用失误的情况也没有进行问责,造成财政资金管理中的失误。

1.3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财政支出要高于国家财力的增长速度,造成较为严重的收支矛盾,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和整个财政改革体系的不匹配,在工作中出现财政支出超出自身的工作范围的情况,使得财政结构整体存在不合理。而且财政预算管理改革进行较为缓慢,根本不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财政预算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预算方法不够科学,对于财政资金的约束性存在不足,造成财政管理中各类突出问题存在。最后,财政支出的效率本身也偏低,造成一些严重浪费,而后期对其追责不完善,造成整体财政资金在使用科学性和效率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1.4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

我国财政管理工作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但财政监督和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存在脱节,财政监督主体不明确,监督方法和监督手段较为落后,监督队伍的建设也没有符合技术的需要,造成监督环境不够明确,在监督中出现各种问题,不能达到经济发展的需求。

2完善我国财政资金管理对策分析

2.1逐步推进财政政务的公开

进行我国财政资金管理的完善,首先需要依法进行科学理财,充分的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逐步建立财政的管理事项,实现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改革,通过不同的渠道设置群众监督机制,真实反映群众想法,认真解答群众问题,并对制度进行落实,提升资金管理的规范流程,针对使用中的问题进行集中的反映和透明化的处理,明确责任,落实管理。并将政务公开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依据,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和测评活动进行监督机制的建设,形成常态化的监督机制,提升财政资金透明化管理。例如,自2010年以来,合肥市就尝试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开展各种渠道的听证会,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让群众更加了解财政资金的流向,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

2.2完善资金分配体制

在进行资金管理中,建立科学的资金分配管理体制,例如某地区针对资金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建立了以领导为带头人,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对于需要进行资金整合的项目,召开专门的会议,对需要整合的资金和整合力度进行讨论,制定出整体的方案,从而各司其职的完成自身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同时,明确资金整合的范围,将一些使用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资金进行统一的规划整合,从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达到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

2.3进一步深化财政资金体制改革

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转变理财观念,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制度,深入进行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对于政府的收支分类改革进一步进行推进,同时关注预算体制改革,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预算制度。对于采购制度的管理也要更加科学,积极推动公用支出改革,并展开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配合绩效管理工作的展开。

2.4健全资金监督制度

在进行资金管理中,进一步健全资金监督制度,建立预算、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明确工作中的职责,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健全责任监督机制,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例如,各地财政部门每年对业务部门的内审,整体检查面积要超过30%,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科学的整改意见,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3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财政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些问题更加突出,虽然其中一部分问题得到解决,但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增加资金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管理的效果,保证财政资金的管理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得到更好的完善。

作者:郭剑 单位:潼关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1]郑丽美.我国财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监管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02:77-79.

[2]刘继兰.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15:33-34.

[3]朱长林,张义安.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南郑县为例[J].西部财会,2016,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