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语文教师的角色集锦9篇

时间:2023-07-25 16:50:53

语文教师的角色

语文教师的角色范文1

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教师角色定位分析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能够提升教育智慧,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角色定位的重视。

一、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发挥自身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功能。

第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具备丰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自由、合作、探究的语境。同时,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指导学生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能一味地进行机械训练。另外,语文教师需要创设一些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巧妙设置问题。通过提问,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回答、相互交流。教师可以设置某个问题,要求学生相互讨论,深入研究,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提问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敢于在课堂发表自己的见解,活跃课堂氛围。

第三,语文教师应该保持端正、平等、民主的心态开展教学活动,转变以往传统的“教书匠”的角色。在新课改之前,教师一直都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教师给学生的印象都是很严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学生学习,从而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进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发展学生个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命令”、“单向”的错误做法,以积极、民主、信任、尊重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积极做好组织者和参与者角色。

二、语文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许多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再加上有的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节约教学时间,容易忽视引导和合作行为。因此,中职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克服忽视合作、引导等问题

第一,转变学生观,构建和谐、民主、互动、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权威、主导角色定位,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备课时精选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语境。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生活情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精炼且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话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一节讨论课,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第三,先学后教,重视启发诱导。先学后教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在上课之前应该先预习课本,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上课时与教师进行合作、交流,这样能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启发式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引导模式,要求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不能将答案马上告诉学生,而是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正确引导学生,从而避免学生在错误思路中浪费时间。另外,教师应该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不考虑学生学习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即“满堂问”,是一种错误的做法。问题的设置应该体现启发性。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

语文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功能。

首先,将课程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现阶段,中职院校都是按照全国统一的教材、进度和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新课程要求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从实际出发,提高课程管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促使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中。

其次,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提高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正确认识。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材、辅导资料、教学设施、学校其他资源、社会资源、风土人情、以及文物古迹等,所有可利用的资源都是语文教育的对象,语文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因此,教师需要将社会资源和课程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合理规划职业。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师这门职业作为谋取生活的一种手段,没有意识到教师这门职业的神圣和崇敬,也没有进行职业规划,因此,许多教师逐渐厌倦从事教师这项职业。所以,教师需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养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主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四、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注重培养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教学研究意识,教学研究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认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制定积极措施促使教师积极参与到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对象包括教学和学生,只有深入教学研究,才能感受教学的快乐。换言之,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推动语文学科的发展。同时,学校需要积极完善各种体制,如评价机制、保障机制、管理机制以及培训机制,可以实施多元评价机制,侧重教学研究和实践,鼓励教师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另外,需要打造一支探索研究的师资队伍,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也需要创建良好的科研氛围,选择一些话题性强的课题,大力挖掘教师的潜在能力,促使其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使教师认真履行语文教学活动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角色。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这项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逐渐对自己角色定位有着正确的认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张永建.谁持彩练当空舞――试析教师角色的定位[J].文理导航(上旬),2013,11(18):123-124.

语文教师的角色范文2

1 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认可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笔者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但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觉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2 在阅读上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到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首先,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可以读。其次,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再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

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但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3 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我们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和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给学生作表帅。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4 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为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笔者曾经给学生抄过这样的一首童谣:“现代教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这首童谣表现了学生对一些老师的讽刺和批判。一般老师是不会抄给学生看的,笔者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从我做起,做好自我批评,为学生做好示范。另外,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能敢想敢做。

语文教师的角色范文3

一、导演:

目前,在众多语文教改呼声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已被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所代替。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例如:在教《核舟记》时,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老师只作个别难词上的点拨,重点在体会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生动描写。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挡,分别扮演坡、黄鲁直及佛印,还有舟尾的两个舟子的情态。学生的扮演情况怎么样?这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老师也不要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让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再请其他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变色龙》一课的学习,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老师把课文编成小剧本,让学生表演小话剧。老师适当指导学生的表演细节和道具运用,导演的角色在这里就充分地体现出来。再如《市长》一课,就是现成的剧本,更加适合于发挥师生之间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共同学好、演好这场戏。这样一来,语文课就活跃起来了。这里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当好演员必须认真地研读好课文。

二、舵手:

在实施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正确、熟练掌握《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了老师没有当好"舵手"的现象: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铺陈出许多问题,为的是更多地鼓励学生。然而老师多是片面地运用了以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会被一些热情的称赞搪塞过去,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消极影响。还有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答问,不少老师显得没有太多的办法。或者置错误答问而不顾,找别的学生继续回答;或者简单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论事地引发一番,不得要领,这里的老师也没能真正领会到学生错误的答问到底错在哪里;或者直接出示正确的答案。以上这些情况,显然老师不但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课堂角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妨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思考、理解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老师当好"舵手"这一角色是很关键的。例如: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对于愚公的具体做法还需要放回到先秦时期去考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三、记者:

如今,学生作文的内容及体裁都呈现开放的状态。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的考试形式。平时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老师可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说开去。这时,老师的角色就可以是记者,就话题有目的性地进行现场采访。例如:关于"手"的话题,老师可以从"手"的形态、作用等角度采访学生。有关"门"的话题,老师可从实在的门、虚拟的"门"等角度采访学生。再如"树"的话题,老师采访学生的角度就更多:各种各样的树;有形的树,无形的树;有人栽树,有人毁树。人们为树而礼赞,又为树而叹息。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语,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想。记者角色的扮演还可运用在课堂的点拨式、讨论式等教学中。

四、主持人、裁判员:

语文教师的角色范文4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94-01

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和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成了社会生活中从事教育教学专业的重要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作者、参与者和开发者、引导者,其角色的转变是为了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只有切实的做好角色的定位,确实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必须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引导者和管理者;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评价的辅导者和激励者。

一、参与活动引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而是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要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安排适当的语文活动节目。在活动之前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然后由同学自行设计活动游戏,相声小品,布置文艺会会场等。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参与探究合作,帮助学生顺利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此时的教师,应充当好学生探究学习的亲密合作者。“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目标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坚持“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更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合作促使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三、创新个性化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没有个性,就无从谈创新。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只有通过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才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课程,在拓宽教师创新发展空间和眼界的同时,也使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专业化发展成为了可能。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和个体差异为宗旨。作为课程的主体之一,教师不在只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我们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写成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

四、努力开发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脱离社会发、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需要深化课程多样化的改革,开发“综合性课程”既要适应社会和科学的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发展的要求,教师将从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校任务的执行者,进一步走向“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者。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与化身,学生是毫无“自我”的服从。从教学开始到终结,都是教师根据预设的教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对着文本宣读。单行线的、规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是教师传统教学的特点。新课程倡导开放、民主、动态的课程理念,确定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性,给予教师课程设计的自。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五、认真组织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师的角色范文5

关键词 语文改革 角色定位 价值 角色转变 教师素养

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进入新课程时代。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作为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者,能否摆正自身角色位置,事关新课改的成败。为了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为了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完善,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角色必须转换,因此必须对新型的教师角色做认真的思考,加以重新定位。

一、 传统教育中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反思

中国是一个教育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曾指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到将教师放在与“天地君亲”并列的地位。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角色定位甚高,尤其对肩负传播中华文化的语文教师更是非同一般。

(一)教师是“燃烧的红烛”、“吐丝的春蚕”、“辛勤的园丁”

无论是红烛、春蚕还是园丁,它都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崇高期待。教师的“师道尊严”应运而生。教师作为“圣人”成为权威的象征,是学生的标准。然而,红烛光亮有限,只能照亮一部分学生,甚至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春蚕丝少时限,未必能满足学生日益增加的求知欲;园丁则过多按自己意愿修剪枝条,重视种子的开花结果,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语文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同时注重学生心灵的发展,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但学生与教师同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同等的生命价值,怎能按统一的标准塑造学生呢!黑格尔说: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意在说明人的复杂性,学生是有思想的人,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而“工程师”式的教师却过于用整齐划一的尺度和标准来衡量和检验每一个“工业产品”。

(三)教师是课堂上的统治者

传统教学中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来以效率低下的讲解法为主,教师授课一直拥有的不过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以及三寸不烂之舌。课堂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学生完全受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灌输——训练”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主要方式,教师不怒自威,处于统治者的地位,师生关系极度失衡。一位教育家针对这种教育状况说过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教师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定位必然抑制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上是传统的语文教师角色,在今天,这种与时展极不相适应的陈腐观念还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从根本上突破它们的束缚,改变这种种情况。

二、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一)语文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习惯于“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成为“知识的传声筒”;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按照自己的要求把学生“格式化”,充当课堂教学的霸主,成为“教学内容”完成者;习惯于唯教育行政命令是听,唯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是从,是完全的“遵命教学”,成为“课程计划”执行者;习惯于认为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只是“你、我、他”某个人的事,行动上单兵作战,成为“个体劳动者”……这些传统角色,忽视了教师作为一部“生命经典著作”的价值。

(二)新课程对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呼唤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自主、探究、合作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学生的学习,可能是独立自主地学习,也可能是与同伴的合作进行学习,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显然,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已不再适应当今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面对新课程改革,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师角色,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语文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如何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呢?教师不是作为单一角色出现的,而是一个“角色丛”或”角色集”。因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

1.课堂教学活动的“总导演”

传统见解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关键在于教师的出色“表演”,教师的“表演”水平越高,这堂课的“艺术水准”也就越高,因此一味追求课堂的“表演”效果。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语文课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手舞足蹈,而学生在讲台下无动于衷,安静得一潭死水,或瞠目结舌,如坠入五里云雾之中……这样的课堂,“双边活动”变成“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如何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知识的贩子,而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总导演”。

语文教师的角色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改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我们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与思考,以多重身份积极践行课改。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正确认识并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一、语文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双方互动的共同发展过程。它体现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多元化,学生达成的语文素养全面化。所以,教师不能再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注重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语用技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做学生学习语文的促进者。如,在朗读教学时,我采用和学生赛读、接读、对读等形式参与其中,对于重点段采取范读的形式。每次读完后,都让学生给予评价,或优点或缺点,学生都直言不讳。学生读完后,互相评价,评价不到位时,我及时补充点评,从而引导学生获取更广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二、语文教师要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现行课改倡导开放、民主、和谐、多元的课程理念,为此,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多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语文学科教学校本化,引入语用教学、诵读训练、小记者、阅读时空等内容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三、语文教师要做终身学习者

新课改呼唤有思想、有个性、会学习的语文教师。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教学技能,而且还要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课改的今天,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源源不断、收放自如的自来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从读书中汲取,向同伴学习,从实践中补给,在培训中提高。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前沿的教学经验,使自己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文化素养,让自己成为博览群书、笔耕不辍、思如泉涌、妙语连珠的实践者。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去感染、启迪、引领学生来亲近语文。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正解定位自身角色,要尽快融入课改中来,尽早找到自己与课程和理念的差距,引领学生在课改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语文教师的角色范文7

【关键词】农村教师;语文教学;角色;定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培养下一代?如何教育学生?教师如何教育?是比较突出的话题。“教学”我认为重在“角色”,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与老师担当的角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农村从事语文教学六、七年了,如何授好课,我对教师角色的定位颇有思考,且有亲身的实践,不同角色授业,所取得的成果不同,教师应想方设法去适应学生的学,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师的教;而农村情况则刚好这样,依教师方法授业,适应快者,成绩好,不能适应者,沦为学习的牺牲品。为此:结合农村实际教学,就“角色转变在提高农村语文教学”谈谈我以下几点看法:

一、语文教学是思想的交流

“思想”是一个人付诸行动的源泉,教师必须清晰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以“教书育人”为天职;首先我们要在思想上认识到,三尺讲台不是教师显示威力地位,而是班集体中的“引路碑”,往往很多老教师,有阶级思想,把自己定位在决策者、领导者上,没有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没有尊重学生的发展,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全按自己的方法进行,造成了学生中出现优、差、学难生的现象,这都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发展,不以学生为主体所造成的,因此,思想上的认识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语文教学就是思想的交流,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决定教法,转变思想,行动才能得到转变,行动得到转变了,我们的教育才会得到改变。

二、语文教学是知识的交流

知识的转变,专业的提升,是优势教育的前提;在农村语文教学中,一本教参或者一本教案往往用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很多教师备课只备课文,而没有备学生,这种现象在农村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在知识上没有任何改变的教法必是淘汰法,社会要发展,知识就要更新,我们作为教师就必须多渠道,多方位去学习新的知识。很简单的例子:农村地区很多教师对电脑知识一筹莫展,而电脑以普及家庭,面对学生提出的新知识,我们如何求解,如何回答。同时,当今以发展为多媒体教学,那又如何去适应;这就要求学习了,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的教师,多学,多培训;转变思想、转变知识,多用一份心去学习、敬业,要有与城镇好学校一争高低的决心;我们的教育事业定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语文教学是行动的交流

行动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最大动力,在农村教学中大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了行动的转变,所以方法死板单一,学生掌握不牢;表现为两方面,其一:从事农村语文教学是比较繁琐,但也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农村教师也很悠闲,天高皇帝远,只要上好一主科,其他基本为零,无事就与好客的乡亲们喝酒、拉家常;甚至利用上课时间去送礼、赶集、做农活,耽误了不少时间;因此往往考试差,主观原因是学生资质不好,没有自我反省。其二:师资不足,设备落后,语文知识源于实践,实践是很好的教学设备,农村有很多优越的自身知识我们都没有去挖掘,没有利用好这种天然的教学工具;所以在行动上大家要一致行动起来,认真操业,努力授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生学习难的问题。

四、语文教学是方法的交流

语文教师的角色范文8

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3—0056—01

一、教师要更新思想观念

新的理念、宗旨和环境要求教师角色进行历史性的转变。为适应新形势,教师必须为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在思想观念上要与时俱进,教师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教师要考虑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里自觉学习,主动思维,积极动口动脑动手,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互动的主体与学习的中心,让每一堂课成为一个开放型的活动场所,使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畅所欲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

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做好角色转变的必要保证。思想观念转变后,教师就会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二、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质量如何不能只靠教师外塑,要靠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代替学生成长。学生的认识离不开他已具备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学习与生活的经验。学生的认识过程就是学生认知结构在认识与实践中不断主动建构的过程。

老师要在语文教学时,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条件,争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以往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还必须做到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三、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在新角色上下工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一个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所以,教师的主要职能不是教,而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使之学会学习。由传授者到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职能的最重要变化。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捷、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语文教师的角色范文9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活动课 角色

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领者,又是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同时,教师又扮演一种伦理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他承担着主流意识、主流价值观的教育责任。

一、语文教师要做参与的引领者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很多老师说,我们对新理念、对课程标准背得很熟,知道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但是一到课堂上还是回到原来的教学方式中。老师们认为,课堂上不讲课就是没尽到责任。很多老师不愿意放弃自己熟悉的经验,不敢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害怕改革不好会出现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语文教师在角色上有了非常大的改变。通过对传统课堂与新课程的课堂进行对比,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呈现不同的课程角色。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般是把预先准备好的知识一五一十地告诉学生,学生被动地听记教师的每一句话,课堂教学的气氛主要是靠教师的设问和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来创设的。传统课堂理想的效果往往是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理想状态就是专心致志地听讲。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就大不一样了。教师主要是在积极地创设知识学习的情境,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是学习的伙伴,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经验与认识的对话、交锋、碰撞和协商。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探究中掌握预设的教学内容,并能得到修正补充。

二、教师要做课堂课程的创造者

叶老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主张“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做课堂课程的创造者。如在诗歌教学中,我们把诵读放在第一位,这样可以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从而使自己走进诗歌中,直达情境接受作品的感染熏陶。学习《天上的街市》可以侧重于朗读技巧的美读,感受诗中的蕴情,理解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有的诗词,可以设计成以演唱为主的鉴赏课。

三、教师要做课堂学习的策划者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所以,教师又成了整堂课的策划者。他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促成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托进行教学设计。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关系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级教师孙维刚宣称他十多年来从来不写教案,但是,我认为对年轻的教师来说,临场经验不足,应变能力有限,事先的设计或者策划、构想必不可少。比方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用,课堂进程的调控,乃至于听说读写训练的内容和形式的种种具体安排,至于如何讲授课文,如何启发学生,也可以是事先策划的内容。但是,我本人比较反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上做“工程师”--写详细的完整的教案。(工程师往往是画出最完美的无懈可击的蓝图,然后要求工人按照他的图纸一丝不差的进行施工。)李镇西老师说过,“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灵’与‘活’。语文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活动的,流动的,而不应该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由此,我提倡写简案,主要设计大的教学步骤和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留有空间,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相反就会按部就班,没有机动性和灵活性。

四、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这也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具有奠基作用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师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直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定,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变语文学习的“要我达标”为“我要达标”。在这个环节上,即使有的学生学习行为或学习结果不能令人满意,语文教师也应另辟蹊径,给学生寻找一线光明,使其在光明的前景下、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师的指教。“合作”需要老师多增加耐性,多付出情感,多给学生一些希望和光明,使学生在鼓舞中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语文课堂的和谐性和民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