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集锦9篇

时间:2023-07-28 17:01:42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范文1

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中,能“动”本是天性。只有动起来,学生的兴趣才会被体现出来。依照音乐教学的要求,遵循“有乐而教”的理念,主动去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对音符时值的认知、表达、运用中来。在日常生活中,射箭、比赛中的节奏、动物跑步等,都可以被用来帮助学生对音符时值的理解。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相关动作、节奏形成模仿、理解。不仅使得课堂内容充实起来,更使得学生自身参与到节奏培养的习惯中来。

二、以肢体为语,于动作中体验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肢体语言即为利用肢体部位的伸展、节律性抖动来传达出音乐理解、态度等。结合小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肢体语言的丰富性来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教师、同学的肢体表达中,感受着节奏,并形成了对节奏的惯性感知。在科达伊关于音乐教育的论述中,肢体语言被固定在学生所喜爱的游戏上。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肢体语言,感知节奏、欣赏韵律,其音乐感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一)肢体语言之“声势”奥耳夫认为,在设计节奏活动时,要注重将最为简单、最为便捷的动作做出来,并于节奏声音中进行节奏训练。这就是所谓“音乐声势”。这些动作可以是拍手、可以是跺脚,还可以是拍腿、踏步等。“声势”的利用,将使得节奏感在小学生身上得以理解、培养。学生的听觉因之集中,学生的反应因之敏捷。

(二)肢体语言之“律动”在日常生活中,肢体律动是儿童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手段。音乐教师可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将身体动作等融入其中,以达到“学生理解音乐,感知节奏”的课堂目的。笔者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将一些音乐的快慢、延续、强弱及终止等作为引导性内容,对其实施“乐曲欣赏”教育,选择节奏感明显的乐曲作为欣赏内容,并依照音乐来对肢体的律动特征等进行编制。要求学生在欣赏时,也加入自己的理解、想象,如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来感受行走规律、听到《小夜曲》的幽美来模仿飞翔的飘然等。幼儿在这些节奏训练间,真正做到了节奏的自我表达。可继续让儿童的手脚头颈腰都参与到律动中来。如此切合学生实际的表演,将极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借助肢体语言的灵活参与,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最大宣泄,表现能力大增。当然,在肢体语言中,演绎舞蹈、演奏指挥等也在音乐教学的可用之列。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其他科目教师的基本素质外,就是还要有一颗发现美、巧妙演绎美的能力。将肢体语言用于课堂,课堂必定更为活泼、有趣、高效。

三、以乐器为法,于打击中强化节奏

在打击乐器中,一些清脆的声响、低沉的节奏等,体现出丰富的声音美感。这些打击乐器,将会成为小学生兴趣的触法点。笔者建议,在音乐教学时,可以将打击乐器作为结合性的手段,贯之于节奏训练中。小学低段学生,我们可以从认识打击乐器开始,并对其分类、属性及用途等,作为简单知识加以介绍,同时,通过演绎打击乐器,让学生初步感知打击乐器的魅力,培养打击美感。小学中高段学生,我们须保证学生对打击乐器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寻找自己的打击乐器,如饼干盒、矿泉水瓶、金铃儿或者碗筷等……这些奇特的声音将为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足以丰富的教材。学生在选出自己的打击乐器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回教室,到课堂去演示自己的成果。他们轮流展示打击乐器,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更为浓厚,节奏感也在打击乐中得以加强。教师还可以从这些打击乐器中获取灵感,并进行编排,组织学生尝试练习并演绎“自然交响乐”。学生在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音乐节奏感的魅力,不仅培养起音乐感知能力,更能够引导其形成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其细心观察的习惯,为其创作打开兴趣之门。

四、结语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范文2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正确而生动的节奏训练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的感受和学习音乐知识。那么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中小学节奏训练的内容又有哪些?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应该掌握哪些要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及探讨。

一、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对塑造音乐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并提出了“节奏第一”的观点。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节奏教学是中小学音乐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促进学生对歌曲、乐曲的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及欣赏能力。节奏学习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正确而生动的节奏训练可以使中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的感受和学习音乐知识。因此,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应该加强节奏训练。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利用各种节奏教学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始终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节奏,这样会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和掌握音乐知识。

二、节奏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在教育实习期间,除了在兰若院小学担任实习教师外,我还走访了扣庄小学和第二实验小学,了解到学生们学习节奏的方法比较单一、学习内容也比较枯燥,大多是按照课本上的节奏练习进行拍手和读谱的练习,或者做一些简单的节奏模仿,这种节奏训练是在比较程式化中进行的,它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1、由于节奏部分的学习时间安排有限,学生长时间围绕着比较固定的节奏型或节拍进行练习,这种单一的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觉得特别枯燥乏味;

2、模式化的教学脱离了节奏与大自然、与人们生活之间多方面的联系,脱离了音乐课的教学宗旨。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内容

中小学阶段的节奏教学以基本节奏教学为主,其训练内容包括:

1、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组合以及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三连音节奏等。对于小学的节奏训练不应过于繁杂,只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节奏学习,重点培养他们鲜明的节奏感,打好基础就可以了。

2、进入中学阶段就可以把上述节奏结合在一起构成整条节奏进行练习,当然也应该采取由简到繁的原则,让学生系统的掌握节奏训练。中小学音乐教学应本着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突破单一难点到多种难点综合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笔者把节奏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要求学生步步都打好基础,一环紧扣一环地学习,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和较高的学习效率。

3、节奏训练内容可分四个步骤。以培养稳定、均衡的节拍感和掌握均匀划分音值的准确方法为目的。

(1)以单纯的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为主体结合“划拍法”与培养内心节奏感的方法,要求长音不“赶”,短音不“拖”。

(2)以单纯的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组合形式为基础,加入八分音符,其关键在于将音值划分均匀,唱好一比二或二比四的每个音符的准确时值。

(3)以上的基础练习中,再加入十六分音符,要求掌握一比二、一比四的均匀划分,尤其要抓好当四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组合或者连续出现时,做到四分音符不抢,十六分音符不拖。

(4)进行加入前八后十六与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练习,其重点在于巩固音值的均匀划分,同时注意与四个十六分音符组合的区分,将常见的节奏型掌握。第一阶段是基础的基础,认真练好并切实掌握基础知识,才能使后面两个阶段的训练得以顺利进行。

(5)旨在突破附点、切分、后半拍三个难关,掌握正确唱法,并巩固初级阶段的成果。首先是附点节奏的训练。

通常从附点四分音符入手,其关键在于找到拍点,如把 X X 分解成X XX后唱成 1X XX ,则能抓住第二拍拍点,用在第二拍拍点上的音加一个衬词的唱法进行训练。以唱名的韵母为衬词,熟练后去掉衬词即可回到原谱演唱。附点八分、十六分音符的训练方法同上。其训练方法关键在于多唱,在唱的同时培养内心节奏感,明确其中准确的长短与拍点的关系,遇到其它的附点音符,自然能够举一反三。切分节奏是使一个音由弱拍开始持续到下一个强拍;或是从强拍的弱部分开始持续到弱拍的强部分,产生强拍或拍前部分重心前移的现象,改变了正规节拍的强弱规律,因此切分音的难度相对较大。其训练方法与附点训练方法类似,关键仍然是“找到拍点”。如 :

分解为:

最后变为:

最后是弱起节奏。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前两个训练内容后再进行后半拍的训练就比较容易了。关键是在前半拍的休止符上加一个衬词以抓住拍点,从而使音值的均匀划分得以顺利进行。如:

(6)一是巩固与深化延续初级阶段练习;二是为第三阶段的训练奠定基础。

一是解决“音值的特殊划分形式”节奏型,如二连音、三连音、五连音、七连音等,二是将以前的多个难点进行重复出现和交叉出现。如:连续附点、连续切分、四分附点加四个十六分音符、切分音符加上前八后十六等节奏,称之为综合训练。三连音是音乐中用得最多的自由划分节奏,是二等分节奏中临时出现的三等分。“连音符”是音值的特殊划分形式,与初、中级阶段诸单元音值的基本划分形式不同,并有较大的难度。因为特殊划分形式是把基本划分形式中的一比二的节奏型比例变成均分的一比三、一比五、一比七、一比九等的节奏型比例。三连音的训练常从3/4、3/8、6/8、9/8拍子入手,在熟唱了谱例之后,以指挥法的简化拍子为辅助,使节拍和速度得以稳定,再将其三拍变为一拍。如:3 综合训练是将以前的诸难点进行重复与交叉,练习难度得到大大提高,这时应采用“慢速练习,分解练习,小块综合练习直至完全综合练习”的方法,使学生既能巩固以往的难点,又能突破新的难点任务。由上可知,节奏训练关键在于培养均衡的节拍感,切实做到紧紧扣住所有的均衡拍点,并结合音准的训练以及音乐理论等多方面的同步渗透进行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训练方法及要点

1、利用生活中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作品中的许多节奏就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声音节奏中提炼出来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训练中要尽量唤起同学们头脑中已储存的节奏。比如钟摆的“的哒”是上体育课时的口令是“向右转”等等。类似的声音也都能加强对学生的节奏感的培养。

2、运用语言进行节奏训练

孩子们小时候听得儿歌或童谣是他们最能牢记的东西,利用儿歌童谣进行节奏训练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效的方式。比如《小白兔》

又比如《数鸭子》

3、运用速度的变化进行节奏训练

节奏是乐音在运动中长短变化与轻重变化的组织形式,所有有效的节奏方面的训练必须与速度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如:

使上面简单节奏的拍子、拍号不变,速度加快一倍,便会读出这样的效果:

如再加快一倍速度,便很容易得到以下节奏:

五、在中小学节奏训练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要点

1、节奏训练要形象化多样化。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维持时间短, 所以必须经常变换训练的方式。例如, 在训练中, 把四分音符读成“走”,把两个八分音符读成“跑跑”,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形象、生动。而一种形式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单调乏味。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创造多样化的节奏训练方法,不仅能使学生保持听课中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不断增强学习兴趣。例如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拍击节奏。可以跺脚、拍手、拍肩等,通过动手、动脚、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既愉悦了身心, 又掌握了知识。

2、节奏训练要经常化。要使学生能掌握和运用各种节奏, 必须经常运用, 反复训练。教学中, 基本上每节课都要有节奏训练, 但时间不宜过长, 却要持之以恒。节奏训练可在课前练, 也可以在课中练, 下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分组练习。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还可以训练学生的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在节奏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相应地制定节奏训练的内容,利用各种形式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节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乐感和音乐学习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提高中小学学生在音乐上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科学的节奏训练方法可以使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变得更加生动、有效,从而提高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尹爱青,曹理,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范文3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91-02

节奏指的是一段音乐中每个音的长短、强弱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一大要素,对于整个音乐而言具有结构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为学生学好各种音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打下基础。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上对节奏的训练往往比较单调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不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老师在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把枯燥的节奏训练转化到生动有趣的游戏中,进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老师逐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提供全面的帮助,最终促使学生掌握音乐中的节奏,促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的认识。

1.积极开展课堂游戏进行节奏训练

为了促使小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时的节奏学习中来,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在不断的课堂体验中把注意力应用到音乐课的学习中来,进而实现高效的节奏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对于表现自我具有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小学生比较活泼,而且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各种事物总是愿意去接触和尝试。小学音乐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进而在音乐课堂上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开展教学活动。老师要对音乐教材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并积极掌握小学阶段节奏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方向,同时还要把节奏理论与实际生活场景和画面进行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把节奏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联系与结合,从而把理论化的知识转换为真实可感、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开展节奏方面的游戏,比如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首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而在组内组织学生跟着节奏晃动身体,拍手或者跺脚等等,通过这种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节奏教学的活动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节奏产生直观的感受,加深他们对节奏的理解和认知。还可以开办一个小游戏,就是让六个学生作为一组,让他们分别扮演时针、分针和秒针,通过感受时钟走动的节奏加深学生对音乐上的节奏的理解。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让他们进行一些即兴的创作,进而引导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有一个直观准确的感受。

2.利用歌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歌词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也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最新的音乐教材一般每首歌都会有完整的歌词,老师在进行节奏训练的教学时,要善于运用这些优美的歌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歌词掌握其中的节奏,比如在教小学生学习《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的时候,先让学生充分掌握歌词: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岗,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数不清的星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感受歌词中的美好景象,一个背着大竹筐的小姑娘光着脚丫在森林里采蘑菇,她心灵手巧,采到的蘑菇数也数不清。这个美丽的画面可以完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歌词与曲子联系起来,进而感受曲谱中的音乐与节奏,这首歌的歌词具有良好的节奏感,老师可以根据歌曲的演唱方式给曲谱进行正确的划分,由于学生已经被那个采蘑菇的小姑娘深深吸引,因此再对学生进行节奏教育就可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学习兴趣的高涨,进而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3.科学模仿生活场景进行节奏训练

学习离不开生活,音乐节奏的学习也是如此,因此老师在把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讲解以后,还要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带领学生积极感悟音乐中的节奏,促进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完成对相关学习内容的准确把握。比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除了要让学生对歌曲的节奏和歌词进行学习和掌握以外,还可以进行相关生活场景的科学模拟,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分组,然后按照组别在教室里进行划船模拟,学生可以把椅子当做小船,书本当做双桨,六个学生一组,两边各三个学生,老师播放歌曲,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展开双桨,轻轻滑动,这样做可以把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带动课堂里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而且在进行生活场景的模拟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音乐节奏有了一个深刻准确的感受和理解,这样的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开展教学活动,激发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节奏知识。老师还可以在教学生认识音符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动物的行走姿态,然后把动物行走的节奏把相关音符准确表达出来,比如马儿在奔跑中的四个一组的节奏,就是"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以及公鸡打鸣的叫声,"咔、咔、咔、咔",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见识过的真实的事物,老师把这些内容与学习的节奏科学联系,还可以在相关的音乐器材上进行弹奏,进而加深学生对节奏的认识,同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生活中的律动然后采用某种方式将其演奏出来。

4.利用各种乐器进行节奏训练

在进行音乐节奏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乐器进行节奏的训练,老师可以让学生使用不同的乐器,然后演奏学习过的曲目,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即兴演奏,然后让每个学生运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各种乐器的运用,此外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感受音乐中的节奏,起到提升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印象和感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芳,王卓. 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 音乐时空,2015,23:149-150+138.

[2]蔡雯.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析[J]. 音乐时空,2015,03:183.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范文4

一、课堂培育和指导

课堂音乐领域学生是颗树苗,培育与指导是后天条件。我们的音乐教师的琴键更好地发挥,就要看我们的的学生如何正确的看待音乐。培育是培养某种感情的发展或锻炼,培养教育音乐人才。指导是找出问题,对问题进行解答,对音节或节奏进行相应的调整。耐心是面对某个问题时最大耐力解决问题得出最好答案。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培育、指导和耐心三者结合才能让学生发挥出美好动听的的歌曲阵容才能让课堂鲜活起来。

二、课堂教材新颖明确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交换时代,新的教学模式发展视角在音乐教育改变是重要的,教师做为引导者,兴趣和修养是对学生提高。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选择歌曲的同时,需要学习作者和整首歌曲以及相关知识的整体的链接,有利于小学生对歌曲加深,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备课,理解掌握教材,聆听音乐的深入,点出重要部分对教材认真分析。再结合中西方歌曲文化,加流行元素,高中低音元素感受理解音乐的美妙变化,从而在训练中得到提升。思维情景模式,借助多媒体侧重音效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音乐完毕后教师发言自己主观感受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自主发言或小组交流,做到教师引导学生听后感受和词曲的思想意境。学生自我发挥的同时也是一种积极肯定。这种肯定来自教师。自我提升是对学生的音乐修养,是提高初中音乐有很大的帮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三、课堂发音的基础

小学音乐由高、中、低组成。音乐教师如果选择合唱以小组为中心,教师可以因人而异适当调整。在男女合唱中和音占总体的的10%,音乐教师可自由组合,男女单音时分组而定,如果出现强音,低音补救同样有效。音乐教师以音节的把握顺手势而定。

音乐教师对音节把握是十拿九稳的,对小学生来说音节的认识是教学的关键,

音节整首歌不可或缺的部分,音节的质量是导致整首歌曲的统一音质的高低平。学生学完整个单元时,音乐教师选择歌曲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然后让学生制作乐器。把音节很好地融入到乐器中这样起到了记忆的作用,使学生更好的学习音节,提高举一反三的引导条件。在这样的轻松活泼的环境下,学生对音节已有了自己的理解。音乐教师发挥主导的教学,也可释放自己和学生合奏,以学生为重心在学生那里找到教学的真谛。

四、欢乐教学兴趣是学习的节奏

击缶、鼓、小提琴、流行音乐等等。部分学生会歌唱一些流行音乐节奏最能体现出学生的想法也是最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心理,唱出自己戏中扮演的角色。如何导演这种场景音乐教师的引导兴趣是关键作用。

1、中西节奏,接入游戏。很多学生在三至五节课后身心不能承受过度的课程,而是转到了轻松的体育课或是音乐课,课堂转接是对音乐教师启迪。击缶是千人以上的杰作,在击鼓传花的游戏节奏中学生找到节奏,看音乐教师的如何指挥的。游戏开始;第一种:小组纷飞,接组而来,曲清字缓,错组指导。第二种:合唱独唱,自由组合,接曲而下,错者唱歌。音乐教师引导时方法很多可自由搭配。在学习的情况下得到了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学到了知识,使学生角色的,融入到演艺中音乐教师的导演的某种课堂魅力的提升

2、音乐兴趣,节奏有序。把兴趣想象成一本书,节奏和音节是课文,封面是课堂音乐。学生在集体合唱时或是独唱时的那种渴望,激动的唱错也会发生。音乐教师的指导的纠正很重要使节奏有序进行,初期不能套用词曲容易发生混音,直到熟练以后词曲融合才能找到最高的境界。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范文5

一、改变方法,激发兴趣学节奏

传统的节奏训练,往往是抽象而单纯地讲解音符时值与名称,用反复拍打的方法进行教学,导致学生讨厌节奏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针对传统节奏教学的弊病,我尝试采用探索学习法与兴趣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利用好学生探索的心理,把节奏训练寓于趣味游戏中,学生能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各种节奏型。如在节奏训练《钟》的探索中,我没有逐一让学生机械模仿演奏,而是把碰铃、三角铁、双响筒3种乐器和3种节奏类型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自己探索着去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

时针(三角铁)× ― × ― |× ― × ― ||

分针(双响筒)× × × × |× × × × ||

秒针(碰 铃) ×× ×× ×× ×× |×× ×× ××

×× ||

然后以6人为一组、其中3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同学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式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就喜欢节奏训练了。

二、自主动手,制作乐器敲节奏

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后,都表现出对打击乐器的浓厚兴趣,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节奏的积极性,于是我就告诉他们打击乐器可以在自己的身边发掘、自己制作。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利用矿泉水瓶装入沙子制成沙捶,既简单、耐用,又与购买的沙捶音色相近。同时要求学生动脑动手自己去创造有特色的打击乐器。三两天的时间,有的学生在矿泉水瓶里装些水来当水球;有的学生把家里的大铁钉带来,两个钉子清脆的碰击声一点儿也不亚于碰铃;还有的同学把几双筷子绑住一头,互相碰击发出清脆的声音;有的用啤酒瓶盖或塑料瓶盖做成响板,虽然比较粗糙,但非常有创意;还有用包装盒和小铃铛做成了串铃, 声音非常清脆,形状也很漂亮。

我们让这些简易乐器进课堂的初衷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单纯学会制作打击乐器, 而是想通过这样的一种适合学生心理、提升学习兴趣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这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如在一些三拍子歌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熟悉3拍子节奏,我引导学生用废车铃充当三角铁,用装了米的矿泉水瓶充当沙锤。废车铃演奏第一拍,矿泉水瓶演奏第二、三拍,从而更能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这样不但学生节奏感增强很多,而且学习歌曲特别专注。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在演奏过程中锻炼了合作能力。

三、变换速度,读着歌谣拍节奏

变换速度学节奏,可以让学生通过速度快慢的变化来体验节奏,配合拍手的动作来提高他们对各种节奏的反应速度。教师可通过“体态律动”,如拍手、走、跑、跳、队列行进、摇摆等训练学生的节奏。

“|× ×|× ×|”可以让学生用走来感觉慢速节奏;“|×× ××|×× ××|”可以让学生用跑来获得快速八分音符的节奏感。

除了用身体来感受节奏,还可以通过朗读歌谣来感受。如《两只老虎》是儿童都很熟悉的歌谣,要求第一遍按以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慢速朗读:

×× ××|×× ××|×× ×-|×× ×-|×××× ××|

两只 老虎 两只 老虎, 跑得 快跑得 快, 一只没有 耳 朵,

×××× ××|×× × |×× ×

一只没有 尾巴, 真奇 怪真奇 怪。

第二遍可以在第一遍的基础上加快一倍速度朗读,以此类推,这样加快速度朗读节奏,不仅提高了学习节奏的训练效果,还培养了学生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

四、创编词句,结合生活读节奏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在创编时要突出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

1.模仿声音练习。

公鸡叫× × |×-母鸡叫×× × |×× ×

喔 喔喔咯咯 嗒咯咯 嗒

布谷鸟叫××・|××・ 小鸡叫 ×× ××|×× ××

咕咕 咕咕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2.师生创编练习。

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各种内容运用节奏有序地编排起来,让他们读一读、拍一拍,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熟悉、掌握节奏。

如:老师先做示范创编:×× ××|× ×|×× ×

我向 妈妈要 了 五角 钱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种节奏来创编,我向 小明|借 了|一支 笔

学生会越编越多,越编越好,课堂沉浸在活泼欢快的音乐气氛中。这种“创编词句”的节奏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还培养了学生的即兴创编的能力。

3.实践运用练习。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培养;教学方法

音乐是生命的音符,是生活的色彩。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触动,对音乐产生热爱与欣赏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以音乐为趣,以歌声为情的习惯,从而使学生懂得用音乐调剂生活,用歌声装饰心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学习音乐,教师应当从学生的音乐基础抓起,注重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让学生在熟练的音乐节奏感体验中真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节奏感,我们需要从音乐节奏感的兴趣入手,通过课堂游戏、生活融合、肢体配合以及音乐欣赏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本身就具有较大的模糊感与陌生感,所以对小学生来讲,通过音乐播放与歌曲教唱对学生音乐节奏感兴趣的提升与培养,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小学生兴趣较浓的儿歌,对那些节奏感强、愉悦动听的歌曲进行教学,或者通过课间的音乐游戏进行节拍练习,或是即兴的音乐剧本的表演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这些对学生音乐兴趣的提升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自然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强烈的节奏节拍,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从自然界的声乐语言中对学生进行启示与感染。比如,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从它们富有节奏的语言中感受音乐的节拍;可以让学生练习或者聆听自然界泉水叮咚、北风呼啸等自然现象的声响,从中感悟音乐节奏;还可以通过边听音乐边拍手、跺脚以及摆头舞蹈等多种肢体语言来表现与感知音乐的节奏感;还能通过儿歌编曲,如“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儿歌来师生互动,在提升课堂气氛的同时,自然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

要注重学生课外的音乐兴趣,通过推荐学生听一些节奏感强的歌曲,以及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歌曲节奏的引导等,教师可以更深刻地培养学生对歌曲与自然音乐的节奏感悟能力。通过不断的音乐熏陶与歌曲欣赏,加上课堂学习中注重学生的节奏感把握和教学游戏,努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是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培养的关键。真正在课堂上注重技巧性地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的基础。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范文7

一、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节奏训练的意义

在音乐学习中节奏感对于的音乐学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初步培养学生节奏感,这是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节奏训练一直以来,在中小学音乐学习中贯穿到了去学习的始终,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只有有了一个良好节奏感,才可以不断提升对于乐曲的感知能力,进而欣赏音乐。中小学生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在当前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讲解一些比较枯燥难懂知识,则就比较难让学生接受。但是一些节奏轻快,并且比较活泼的音乐节奏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会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对于音乐兴趣,这样就可以将被动学习直接转化为主动接受,这样就可以给学习音乐知识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展开情况

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节奏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一般来说,全部运动的事物都会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规范,这样就被称之为节奏,不断人的心跳、生流程、机械运动、文学作品都有着自己的节奏。由此可见,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奥尔夫说过:“音乐构成的首要要素即为节奏,而非旋律。”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起步阶段,但是节奏教学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不仅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对歌曲和音乐感知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欣赏能力。节奏学习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对学生音乐知识掌握造成影响。正确、科学的进行节奏训练可以有效保证中小学在较为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较多的音乐知识。在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对于音乐节奏训练的重视程度,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书在全部训练过程中存在着程式化等等问题,绝大数都是通过读谱以及拍手等等方式实现的。同时其训练方式较为单一,学习内容也比较枯燥。与此同时,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时间比较少。音乐应该是来源与生活以及自然。同时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制造的。然而因为音乐课堂在进行长时间比较枯燥的节奏训练之时已经脱离了生活的现状。而节奏训练如果不如意的话,那么对于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都会产生一定的问题,进而同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背离。

三、中小学节奏训练的措施分析

(一)节奏训练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节奏训练之时,应该将培养稳定以及均衡的节拍感、掌握准确划分音值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目的。

第一,将单纯的全音符、二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当做主体之间结合成为“划拍法”同培养内心节奏感的方式,那么就应该要求长音适中,短音不拖。

第二,将单纯全音符、二分音符以及四份音符之间的组合形式作为基础,同时加上一些八分音符,而最为重要的是将音值划分做到均匀,将二比四或者是一比二的每一个音符的准确时至唱好。

第三,以上两点的基础练习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然后就可以加入一些十六分音符,最为重要的要求是应该掌握好一比二以及一比四之间进行均匀的划分,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抓好十六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之间的组合,或者是当其连续出现之时,应该做到十六分音符不拖,四分音符不抢。

第四,在练习加入前八后十六以及前十六后八的节奏练习之时,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不断巩固音值如何进行划分,也要注意到同四个十六分音符组合之间的分别,就可以把是比较常见的节奏型掌握。在第一个阶段作为基础,同时也应该练好同时掌握好基础知识,这样才可以使得后面两个阶段的训练有序进行。

第五,其主要的目的是不断寻找附点,切分以及后半拍等等三个阶段,有效掌握正确的唱法,同时也应该巩固好在一个阶段的成果。首先是进行附点节奏的训练,一般来说,可以从附点四分音符而入手,最为重要的是找到节拍。将唱名的韵母作为衬词,在熟练之后就可以及时去掉衬回到原谱中进行演唱。附点十六分以及八分的音符训练方法可以根据以上方法进行。而训练方法最为重要的是在于勤于练习,而在演唱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其内心的节奏感,进而可以明确在这之中比较准确的长短同拍点之间的关系,如果有遇到其他附点的音符,实现良好的练习效果。

(二)中小学节奏训练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关键点

1.节奏训练注重应该多样化

在中小学阶段因为年龄特征,比较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在进行训练时,应该及时更换训练方式。比如说,在训练中应该使用一些比较轻松活跃的方式,可以使人不感到单调乏味。尤其是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利用多样化的节奏训练方法可以使得学生保持比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经常进行节奏训练

如果要学生可以有效掌握以及合理使用种种节,就应该经常使用以及反复训练教学中都进行节奏训练,但是时间应该合理进行控制,不应该过长或者过短,并且做到持之以恒。节奏训练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进行练习,同时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如此进行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可以帮助到学生掌握好基本的乐理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训练乐感以及提升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范文8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应用策略

一、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小学教育中,音乐教学的开展一直不被重视,在大部分教师看来,学生音乐水平的提升对未来发展没有促进作用,导致在有限的音乐课堂时间中,教师会将音乐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核心素养提升的同时没有完成节奏训练的任务。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学观念,认清学生主体地位在音乐课堂中体现的必要性,在短时间内完成节奏训练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全方面优化综合素养。学生主体地位在音乐课堂中的体现是节奏训练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相对自由宽松的训练氛围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明显提升,不会对音乐节奏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而是会主动询问教师一些有关节奏的专业问题,逐渐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这对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有促进作用。教师要改变现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学生才能将自身对节奏学习的诉求表达出来,进而将其作为参考,弥补节奏训练方案中的缺陷,提供一个高效的音乐节奏学习平台。例如,在进行《茉莉花》这首歌的教学时,我在应用节奏训练法的过程中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教学开始时,我先使用钢琴为学生弹奏一遍《茉莉花》,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并且具体呈现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为下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接着,我将《茉莉花》这首歌的拍子用鼓点的形式展示,再用录音机录下来,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结合录音机中的内容掌握《茉莉花》这首歌的整体节奏。在自由宽松的音乐课堂中,学生对音乐节奏学习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会一遍又一遍地分析录音机中的内容,结合以往课堂中学习的关于节奏的知识点,完成学习任务。我走下讲台,了解每个人不同的学习情况,给出相应建议,帮助他们及时修改调整,并且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学习诉求记录下来,作为之后节奏训练方法应用的参考。教师要全面重视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节奏训练效果提升一个档次。

二、创建节奏训练情境

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学习枯燥乏味是导致学生产生音乐探究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教师在引用节奏训练方法时要重视音乐教学趣味性的提升,逐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高效地完成节奏训练任务。情境教学法是当下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趣味性的主要方法,和其他教学模式存在明显区别,它主要通过特定素材的运用,为学生提供贴近音乐内容的实际情境,帮助降低知识点理解难度的同时提升学习乐趣。因此,教师要明确节奏训练情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使用的积极影响,投入时间和精力钻研节奏训练情境设计方案,提供多样化的探究平台,更轻松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训练情境的创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多媒体情境。在现代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投入资金的不足,缺少音乐设备,但是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节奏感强的乐器用模拟的方式在多媒体中进行展示,提供丰富的节奏训练途径,展示多媒体情境对节奏训练的促进作用。二是生活化情境。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搜集一些对节奏训练有帮助效果的音乐素材,将其融入音乐课堂,创建贴近生活实际的音乐学习环境,让他们意识到音乐节奏学习对生活的重要性,进而主动参与到节奏训练中。教师要丰富节奏训练情境,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保证学生下阶段音乐节奏学习的高效性。例如,在进行“大鼓和小鼓”的教学时,我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构建提高节奏训练效果。在教学准备阶段,我先走到学生的生活中,询问他们对“鼓”的认识,搜集一些和“鼓”相关的图片和音频,作为情境构建素材。接着我将这些素材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展示,营造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氛围。然后我要求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区分“大鼓”和“小鼓”,并且在鼓点的帮助下掌握节奏。学生在情境中会亲自去敲打大鼓和小鼓,有助于他们理解鼓点和节奏之间的联系,将其转化为提高自身节奏感的养分,有效完善音乐综合素养。最终大部分学生在欣赏“大鼓和小鼓”时会回忆之前的情境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节奏训练方法的应用效果。教师要贴近音乐教学本质,创建高效的节奏训练情境,完善音乐教学机制。

三、开展节奏训练活动

如果教师只是通过课堂开展音乐节奏训练,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节奏的运用技巧,导致下堂课训练时他们把之前学习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很难从本质上提高节奏感。因此教师要明确课堂和课外联系的必要性,用合适的方式开展节奏训练活动,让学生以活动的形式温习课堂讲述的内容,将其真正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而达到节奏训练目标。教师要认识到节奏训练活动开展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音乐发展道路添砖加瓦。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贪玩心普遍较重,对新奇事物会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钻研探究。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这两个特点,设计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方案,保证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完成节奏训练任务。节奏训练活动的开展要以教材为基础,适当进行拓展,并且始终将培养学生节奏感作为教学目标,一步步完善节奏训练方法,为学生之后的音乐学习提供基础保障。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范文9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乐器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情趣培养的一种手段。节奏感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感的支撑就不能称其为音乐。小学生处于各种感官发展和完善的时期,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爱好,还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享受,促进学生各种感官发展和完善,达到愉悦学生身心的目的,对调节学生的心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感的价值

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无论是对音乐教学本身还是对学生发展来说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内在需求

节奏感是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是由一定的韵律通过一定的节奏表现出来的声音,对小学生进行音乐的教学就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这是音乐教学本身的内在需求。因为在音乐的教学中,学生只是学会了唱歌,而没能很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学生只能算是学会了唱教师所教学的歌曲,并不能真正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所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实现音乐教学的价值。

2.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小学生的感官处于正在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和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感官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促进小学生各项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音乐是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并感受的学习科目。在节奏感的训练中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和理解能力增强。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音乐节奏的训练,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能增强,就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另外,小学生学习的科目有很多,学习任务不少,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能帮助学生进行身心的调节,起到放松和愉悦身心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方法

1.教学注重联系生活

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培养时,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采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声音融入音乐的教学当中。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猫的声音进行节奏的训练。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学小猫叫,做节拍的训练。“喵、喵、喵喵喵”,然后让学生用小猫的声音进行一段相关声音的视唱练习。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对乐谱进行直接演唱的方式,学生比较感兴趣,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喜好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训练。另外,教师还可以教学生一些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歌曲,用这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歌曲进行节奏的训练。

2.用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的训练

音乐概念是比较抽象化的概念,假如教师光是用语言向学生描述四分之二拍的概念,学生是很难懂的,但是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用乐器给学生展示出来,再让学生跟着教师的乐器演奏进行训练,学生就能很快掌握了相关的音乐节奏。乐器是最适合用作节奏训练的辅助工具,教师用乐器演奏出要教学给学生的节奏,这比给学生进行语言的描述的效果要好得多。乐器在教师的操作中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声来,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音乐节奏感的美,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演奏中得到身心的愉悦,陶冶了情操。教师亲自在学生的面前进行音乐的演奏,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会给学生种下音乐的种子,他们学习音乐的理想可能因此而萌生。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教学生用乐器演奏相关的节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味不同的节奏。

3.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节奏的训练

多媒体教学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学生喜欢的儿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再对学生进行节奏的学习和讲解。多媒体播放音乐更加形象和生动。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来跟唱。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器的暂停键对播放进行控制,让学生学着视频中的儿歌进行演唱。教师提前给学生准备课本上要学习的节奏的课件或者音乐材料,在教学中生动地展示给学生。

总之,教师要意识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音乐节奏的教学;可以用乐器对学生进行演奏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希望通过学生音乐感的培养,起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静文.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新课程学习,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