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集锦9篇

时间:2023-07-31 17:01:05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1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历史;现状;问题;原因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强调在高校开展军事教育(也称国防教育)以来,高校陆续开设了军事训练课,很多高校在国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摸索了一些经验。比如,一些高校从部队聘请了军事教官,一些高校从思政部或体育教师选拔了优秀教师兼任国防教育教师,大多数高校对新入学学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军训,学生得到了锻炼、思想意志得到了提升,等等。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其中一个大的原因是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严重。从调查情况看,相当数量的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组织机构缺乏,一些高校领导和教师不重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没有基本的教学条件,考试考核不规范等等。因此,全面了解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有助于不断提升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历史回顾

建国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从建国时期到现在的四个阶段:

(一)抗美援朝阶段的爱国宣传教育队伍(1949~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国防教育被列为各级党组织、人民政府和军队以及大中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1950年到1953年,在全国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通过召开声讨大会,制定《爱国公约》等国防教育活动,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祖国和保家卫国的热忱。1955年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人民群众经常进行国防教育》的社论,对国防教育的目的、意义、要求和方法进行全面深刻的论述。在以后各次的沿海和边境军事斗争中,全党都狠抓国防教育。[1]总的来说,从1949年10月至1955年6月,这时期国防教育是为“抗美援朝”中心工作服务,国防教育教师主要工作是以宣传抗美援朝等国防教育内容为主,动员和鼓励学生参军或支前。

(二)专业性军事训练阶段的兼职军事教员队伍(1955~1984年)。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我国经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以及“”两个大的曲折阶段,我国国防教育的内容具有大的区别,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区别很大,例如,从1955年7月至1957年6月,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实行“打扫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对外策略,因此,国防教育是以培养预备役军官为目标,实施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教师主要为军训发挥作用、努力为国家培养预备役军官;从1957年6月至1984年6月,这一时期我国在不同阶段由于国际形势变化,我国对外策略也不断变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实行“两个拳头打人”的对外策略,七十年代我国实行“一根线”的对外策略,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朋友遍天下”的对外策略。因此,这时我国国防教育教师主要宣传全民皆兵、大学建立民兵组织、学生成为普通民兵和到部队学军等国防教育内容,国防教育教师成为开展专业性军事训练的兼职军事教员。

(三)第三次军训试点阶段职业化的军事教员队伍(1984~2001年)。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世界形势总的来说处于和平与发展趋势。从1984年7月至2001年,根据国际形势总特点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要求,1985年后国家教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布了《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我国国防教育主要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普及性的国防教育,我国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培养职业化的军事教员,对大学生开展军事训练。

(四)普及性国防教育阶段建设专业化国防教育师资队伍(2001年至今)。 2001年之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在经历宣传动员学生参军或支前、培养预备役军官、学生民兵训练之后,最终定位于对高校学生的普及性国防教育。[2]2001年4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用法律形式保障“国防教育”得到贯彻落实。为了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成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这时我国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建设专业化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二、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现状

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渗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进行。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教师的配备和来源形式和结构多种多样。大多数高校国防教育课教师是兼职教师,且军事训练教师不固定,其主要分布是学校附近的部队或人武部门的官兵,有些是军事指挥学校战士、武警战士、气象官兵等等,军事理论课教师虽然确定后固定了几个人,但大多数是来自学生管理系统的辅导员或干事,这些兼职国防课教师原来学的专业既有文科也有理工科,也有些是“思政课”教师,即便是思政教师,他们原来所学的专业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学经济学的,也有的学哲学的,还有学历史的,也有学法学的,也有学政治学的,也有学国际关系学的等等。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2

摘?要: 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行为、群体行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国防教育学科内部的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之间能够形成在概念、理论、方法上的交叉与互补,继而能够产生综合、横向和交叉等协同效应。促使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发生横向协同效应,国防教育学科内部的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之间发生交叉协同效应,有助于促进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协同效应;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6—0039—04

一、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

建设的内涵及发展现状??(一) 普通高校学科及国防教育学科的涵义???? “学科”在英语中称为“discipline”,其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学科、学术领域、课程、纪律、处罚、锻炼效果、规章制度、约束以及熏陶等等。从词源学的角度看,该词源于拉丁语的动词“学习”(discere)以及由它派生出来的名词“学习者”(discipulus),后来人们通常把一门知识或一个特定的研究范围称为一门“discipline”。可见,学科的最初含义与“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讲,学科也是对人类社会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归类,正如美国著名学者伯顿·R·克拉克所指出的:“学科明显是一种联合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门化组织方式。它按学科,即通过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高等院校中的学科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学科共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它是以知识分割为依据对人才实行定向培养的一种组织形式。???? 笔者认为,国防教育学科是在普通高校中通过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对大学生实施综合教育的知识体系。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国防技能教育。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国家观、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国防教育的核心”。???? (二)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内涵及其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原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教授和南京大学原校长曲钦岳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多科型工业大学及文理科型的综合大学的校长们,为了克服原苏联高等教育模式中学科结构的弊端,率先对我国高校的学科结构与设置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与改革实践,并提出了“学科建设”的概念。198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到“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自此以后,有关以学科建设问题为主旨的讨论在学界营造出一派热闹的景象。当前,学科建设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指高校作为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防教育学科发展的规律以及高等教育的特点,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与手段促进国防教育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任务有两个方面:调整国防教育学科结构和提高国防教育学科水平。????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从“七五”时期起步,到“九五”期间已经初见雏形。党和政府对高校国防教育一直非常重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这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从1985年开始,按照新《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教育部、三总部等八部委文件精神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以来,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有关国防教育的法规建设正在不断完善,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防教育的组织机构,形成了统一的教学大纲,成立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并统编了教材,规范了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有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国防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中的良好效果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但也应看到,作为一个新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所授知识大多是“点多面广”,缺乏系统性;国防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交流和融合较少;作为构成国防教育课程的两个模块,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大多是“各自为战”,两部分的教学知识点未能做到协调互补。

二、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

建设的协同效应研究??(一) 协同及协同效应???? “协同”一词来源于自然科学。在量子光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通过对物理学上诸多客观系统进行大量研究,发现在任何系统发展演化中,各子系统之间均存在依靠有调节、有目的的“自组织”过程,使千差万别的子系统发挥协同作用,从而产生新的稳定有序的结构。于是,在《协同学》一书中哈肯把“协同”定义为: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作,使整个系统形成微观个体层次所不存在的新质的结构与特征。???? 在哈肯看来,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既有独立运动,又有关联运动,当关联运动占主导地位时,各个子系统之间会产生协同效应而提高整体功能,形成大大超越原各自功能总和的新功能。协同侧重强调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者各个部门、各个功能块在同一时刻具有相似的地位、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协作、产生关联运动,进而出现新的结构与功能。所谓协同效应是指在复杂性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当外界控制参量达到一定的阈值时,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关联、相互合作,从而使各要素间形成拉动效应,结果使个体获益,整体加强,系统从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即“协同导致有序”。???? (二)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协同效应及类型????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协同效应包括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横向协同效应以及国防教育学科内部的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之间的交叉协同效应。????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横向协同,就是指在协同学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高校国防教育独特的功能,使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协调合作、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促进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以形成协同效应,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国防教育的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为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国防教育的结构要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要素(系统结构)具有的共同性,是二者发生协同效应的纽带和桥梁。国防教育现状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要求的差异性为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找到了突破口。????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内部的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之间的交叉协同,是指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间发生知识迁移,即撇开二者现象、过程的具体特性,用抽象的方法研究二者共同的运动规律,把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拥有的共同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融会在一起,产生许多新知识,优化整体的国防教育学科格局,形成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方式能使学生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或使学生在理论课学习过程中提高对军事技能的认知水平,从而使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两者协调互补,提高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工作。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3

关键词:国防教育视域及方法特质

国防教育在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但从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来看,当前我国的国防教育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的视域过于狭窄,对于分析我国国防教育的特质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拟从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入手,剖析我国国防教育的特质。

一、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研究现状

1985年,我国开始在普通高校实行大学生军训试点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以看做是我国国防教育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个起点,纵观我国国防教育至今的研究现状,应该说成果很多,但也存在不少不足。主要表现在:

1.将国防教育的研究仅限于高校教育之中,视野过于狭窄

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局限于高校教育,对全体公民进行国防教育的研究成果相对偏少,而国防教育是事关国家、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的普及性教育活动,因此对国防教育的研究需要宽视野。

2.将国防教育的研究集中于国防教育外部条件的考察,如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环境建构等

纵观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研究的现状,大多数研究基本上都从国防的外部环境方面进行考察,都是从大学生国防意识、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教育环境、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尽管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国防教育的理论内涵,但从根本上看未能把研究的视角深入到国防教育的特质上来。

3.研究陷于观念领域,未能从实践视域进行探讨

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的研究在观念领域探讨得较为丰富,但很少有从实践角度展开研究的活动,即使在理论较为成熟的高校国防教育研究领域,深入实践的研究也少见,究其原因,对国防特质的分析未做深入的探讨恐怕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4.缺乏特定理论土壤,是无根基的探索

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尚未完全构建,国防教育研究作为一个相对不成熟的研究领域,在研究视域、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而且国防教育的研究没有学科的依托,缺乏专业化的研究条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国防教育的研究是无根基的探索。

二、国防教育特质探索的意义

1.是国防教育学理分析、持续研究的依据

由于我国现阶段对国防教育的特质的分析研究不够,从而导致当前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始终未能确立,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研究者处于没有理论支撑的状态,研究的方法相对单一,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泛泛而谈的太多,真正深入到国防教育本质研究、实践研究的成果是少之又少。因此,要使国防教育的研究有所突破,我们就必须要深入分析国防教育的特质,为国防教育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奠定学理分析的基础,为国防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2.是现实国防教育开展、深化的支撑

从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的现状看,在实践层面缺少对全体公民进行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即使国防教育开展得相对而言比较好的高校,也存在着这一问题。学校仅把国防教育局限于大学生入校时集中的军事训练,把国防教育完全等同于军事训练。军事训练搞完了,也就意味着国防教育在学校就完成了。这种国防教育的只是一种形式,实际并没有开展有效的国防教育。因此,我们只有加强国防教育的特质研究,认清国防教育的本质特征,才能有效的开展国防教育,把对全民的国防作为一种常态教育。

三、国防教育特质研究的视域及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实践。从实践出发,我们可以架构全新的视域。视域是一个人在其中进行领会或理解的构架或视野,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界限,而是一种随人一起流动,并且邀请人不断向前进展的东西。视域根本而言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世界。视域体现为人与世界关系的生成,其建构意味着思想在人的现实活动中的生成。实践的视域是以现实的人为中心、以人的生活展开所达成的与世界的关系整体为范围的视域。这是一种突出人的生活、强调人与世界相通的整体、动态的视域。

当然,我们还需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即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去理解事物的存在,从而抓住其本质。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4

[关键词]高校反恐防恐 恐怖主义 反恐研究 反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068-01

自1970年之后,恐怖主义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特别是发生在美国五角大楼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引起各国学界对恐怖主义、反恐怖主义的研究狂潮,恐怖主义也正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恐怖主义在18世纪的意思只是单纯代表一种革命手段,后来随着时间的迁移,恐怖主义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演变成为现在的恐怖主义,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用法律对恐怖主义进行具体系统地来概述其定义。

一、高校恐怖主义概念特点

现在我国学界学者还没有对高校恐怖主义活动进行明确的科学界定。笔者根据理论和实际情况分析高校恐怖主义活动,其界定是:任何团体或个人不论有意无意地在高校范围内进行能够导致校园人员产生恐怖心理或者受到侵害的恐怖活动。虽然高校恐怖主义是包含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恐怖主义内的,但是因为其环境和组成人员的特殊性,使得高校恐怖主义有其独有的自身特点。其一,因为校园内青少年学生的防范意识不强,很容易受到各种恐怖主义的煽动和诱惑,所以校园内的学生就成为恐怖主义重点洗脑对象。其二,高校与国家社会稳定发展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当高校出现群体性暴力突发事件时,也会导致社会出现不稳定形势,同时也造成社会动荡的导火索。其三,高校内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是来自于国外,人员之间的联系复杂,更何况加上互联网等通讯的普遍使用便于恐怖组织的操控,使恐怖事件发展和扩大。其四,高校内的人员密集程度比较大,当出现突发恐怖活动时,容易造成人员恐慌,导致紧急避险的难度加大,并且在避险时候因为没有秩序的引导,人员慌乱更加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的情况出现。

二、我国反恐防恐教育的现状及重点防范措施

我国的社会状况就世界总体来看是和谐稳定的,基本上国内大范围不会存在恐怖袭击,特别是在我国各个高校范围内社会状况也是很稳定的。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恐怖袭击似乎只是发生在国外,但是,面对近几年高校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每次暴力恐怖事件的出现时,政府都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镇压了恐怖组织的恐怖袭击,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导致大多数人认为反恐防恐教育没有实际意义,也就忽略其重要性。但是近几年反恐形势的壮大,国家的一些政府部门也设立了相关反恐防恐的机构。虽然有些国内高校之间设立了反恐联盟,但是其反恐部门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安保层面,没有规划实际的反恐怖活动的相应措施,和对校园学生进行关于反恐防恐的教育工作。面对这样的安全管理现状,为了减少学校的安全隐患,加强高校反恐防恐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适应了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因此,应提高学生对恐怖主义的认知和当出现恐怖主义活动时该有的应对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的教育。应该让高校学生全面了解恐怖主义活动,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好高校反恐防恐演习。

高校反恐防恐教育的基本就是学生的个人在思想上、政治上、心理上的素养,通过对其思想、心理和政治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理性面对恐怖主义袭击,远离恐怖袭击,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应加强我国国内高校应对恐怖主义袭击的应对能力,依靠科学技术的手段进行高校反恐防恐工作,提高高校反恐防恐质量水平。在应对突发性恐怖袭击情况下,即使有再多的安保人员,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恐怖袭击,所以,需采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实现半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做好三点防范:第一就是对的防范,第二是对危险物品的管制,第三则是对潜在危险事件的管控。只有加强高校反恐防恐的教学及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虽然国内对于高校反恐防恐的研究才开始起步,但只要大众对其重视并坚持研究下去,引起各高校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该领域的重视,共同探索具体做法,加大执行我国高校的反恐防恐措施,构建安全和谐校园,为我国高校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相信未来的教育会更进一步,为祖国社会安全稳定献上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彦斌.高校反恐防恐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1.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5

国防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努力,只有对这些成长中的青年进行良好的、系统的国防教育,才能进一步做国防教育的裂变式传播,才能保证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开展良好的国防教育也是选拔和任用下一代优秀军官的必经之路。因此,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能够推动国防知识的普及,保证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国家选拔优秀军官奠定基础。社会主义的健康良性发展,离不开军事思想过硬的青年。青年是社会发展创造价值的源动力,只有青年人的思想意识积极向上,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是健康的,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先进的军事科技理念为依托,国家的发展才稳健。[3]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不仅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水平,也能够为我国国防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国防教育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教育,主要面对本国国民进行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以及本国军事现状与问题的教育。通过学习,可以使广大学生在迈入社会以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维护国家利益,从大局着手参与工作、生活。面对国内外的突发事件,能够以民族的利益为主,并做到团结他人,共同抵御外敌,增强新生一代的团结和凝聚力,提高青年整体素质。

军事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高校国防教育现今已得到普及,每一个高等院校都设立了国防教育课程,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国防教育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是,其重视程度仍然很低。课程形式单一,授课方式死板,考试模式过于陈旧,使得学生们无法真正地感受国防知识的重要性,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对学习效率和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国防教育的目标很难真正实现。高校国防教育以一门必修课的形式出现,多数高校却没有真正专业的老师授课,通常都是由其他老师代讲,或是外聘老师,教师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及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效果。且国防教育教师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一半教师无专业职称,加上教师间年龄差距很大,授课方式也不统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对于从未接触过国防相关知识的高校学生来讲,不仅无法真正掌握相关国防知识,更会引起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这些都是导致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存在瓶颈的重要原因。[4]

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至今仍没有一套统一的教材,对于高校国防教育的科研非常有限,授课模式单一,课程内容肤浅。课上老师的讲解多照本宣科。在无本可照的情况下,一些教师便自己出教材,没有规范,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没有把关,质量难以保证,这种散漫的教课形式,不仅不会让学生领会到国防知识的重要性和魅力,还会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5]我国的高校国防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课堂上,高校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没有完备的信息与资源库,造成学科内容死板单一,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于教师的深造也没有加大力度,使得师资水平一度停留在原始状态。未能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宜学习军事理论的环境。对外交流也很少,各高校闭门造车,对于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领悟不透彻。现如今,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未能很好地成为国家为普及军事及国防知识而搭建的学科平台,而仅仅成为了高校为应付国家政策而执行的一种学科教育,到学生那里,便很自然地成为了应试的一门小课程,无须过多的钻研与学习,只要能够及格便达到目的。而高校对于学生成绩的要求通常仅为“60分万岁”,所以,各学生们只需在考试前下下功夫,便可顺利过关。对于国防与军事知识的学习,并没有达到一种自发性与创造性的目的。

高等院校国防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对于其国民思想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个民族的必修课,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式。对于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来说,加强军事国防教育更为重要。高校的军事国防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军事理论与国防理论的层面上,要深入探析我国所处的时局环境,居安思危,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其真正自发性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军事理论与实践中来。[4]国防教育的经费应做到及时与充足,其来源除了国家的财政拨款外,还应有学校的支持,确保国防教育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完善。军事视野下的国防教育必须立足当今的军事大环境,学校教学应充分应用新媒体等手段,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军事情况与我国国防所面临的问题。加强高校间的往来,各高校可以定时举办交流沟通的军事竞赛。做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能够自主的、真正的融入到国防教育的氛围中,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国防能力。[6]

国防教育的课程不应是散漫零乱的,应该按照学生们的课程整体情况做相应的部署。国防教育的课程应该做到有的学、有的考,不仅学生如此,教师也是一样。内容方面要做到完整,不得轻易减少课程内容与课时,其中第一学期主要是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通常军事理论课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不少于14天。学校必须按照相应的要求与标准去执行,并严格执行考核,对于成绩不合格的,进行二次考核。近些年,高校对于教师的应聘要求越来越高,但对于军事国防教育领域,仍然存在严重的把关问题。高校对于军事国防教育教师的招聘必须严格把关,由受过专业知识技能训练的人来任教,学校应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考查,以保证国防教育的师资水平,这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最根本前提。[7]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法制教育;路径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占居极为重要的地位,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国防法制观念是国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成为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防后备力量的主力军,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法制教育是国家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尤其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各种势力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广泛存在,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诸种不安定的因素,祖国的统一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法制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法制教育的价值意蕴

军事文化历史悠久,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有阶级以来就有军事文化,国家出现后,军事文化逐渐形成规模和体系,并且有了国防制度。国防教育是军事文化的一个分支,并且先于学校文化而存在。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有一点是不可改变的,即,只要有国家的存在,抵抗侵略、保卫国家就是不可避免的。诚如恩格斯所言: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人民战争。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国防活动主要包括: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与之相适应,国防教育势必成为建设与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我国国防教育的内涵、指向及其重要性,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兵役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所明确规定。根据我国国防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分类组织实施;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等等。我们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国防教育势必内涵着国防法制的教育。国防的本质特征是以军事活动为主的国家防务,学校的国防法制教育是全民国防法制教育的基础。高等院校的性质、地位及其作用,决定了在大学生中实施国防法制教育的价值意蕴。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法制教育是增强全民国防法制意识的需要。加强国防法制教育是增强公民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提出了和平发展的新思路,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世界真的就会进入天下无战事的时代。结合近年来在我国周边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们没有理由怀疑维护国家安全方面仍然存在着的危机与挑战。国无防则不稳,依然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的国防观念和意识。大学生是民族的精英,即使是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时代,大学生仍可谓是民族、社会中的一个精英群体。也正是从这样意义上来讲,大学生国防法制意识和观念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国防法制意识的状况与水平。也就是说,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法制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防法制教育的实质是国防精神的教育。国防精神是在国防实践中形成的与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相适应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是适应国防需要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锐利的思想武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高校国防法制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公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而国防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家防卫问题为中心的理性意识,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国防法制教育的内容,是有关国家安全与防卫的法律问题,它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因而,增强国防法制观念在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法制意识,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国防知识以及相应的国防法律意识和观念,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而,帮助在校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国防法律知识,形成相应的国防法律意识和观念,也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与此同时,高等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防法制教育活动,还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国防法制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在校生正值青年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明显地展示了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特征。接受能力强、思想敏锐、勤于思考、积极进取是当代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与此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多发期和高发期,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的最佳时期。国防法制教育,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防法制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可以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这样意义上来讲,在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法制教育的同时,实质也是在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再次,对大学生的国防法制教育,是激发他们发奋学习、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国防意识首先是一种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高校开展的国防法制教育中,通过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饱受外族侵略屈辱历史的回顾,以及对当前我国国防事业面临的多重现实危机的认识,可以激发学生为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发奋学习的动力。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社会个体成员与国家、民众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对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富有实效的国防法制教育,以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他们发奋学习、成长成才的热情和动力。从大学生国防法制教育的内涵来看,其中,也蕴含着许多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从这样意义来讲,一种成功的国防法制教育,往往会为青年大学生打开一扇新的知识的窗口,从而激发他们对相关的科学知识探寻的兴趣和欲望。对于相当一部分青年大学生来讲,国防法制的教育,很有可能会成为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一条路径。

最后,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法制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经济,发展后备国防力量具有重要作用。国防建设一定要服从国家整个建设的大局,要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国防建设的现代化,也只有在国民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基础上,国防建设才能搞得上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和平时期都是采用“弹性”国防的,即,减少常备军的数量,加强后备军的建设。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国防经费开支,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去,同时,还能够保证足够的国防力量。在后备军的建设中,大学生当然地担当了最重要的角色。进行过军训和国防法制教育的大学生,无疑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我们知道,在现代战争中,战争动员的重点不是一般群众,而是科学家、工程师、知识分子和其他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在大学生中开展以军训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加强国防后备军建设的发展趋势之一。

二、我国大学生国防法制教育的现状

从1985年开始,我国先后组织143所高校进行军训试点,共有52万大学生(不含非试点学校自主安排的军训)参训。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高校都按照国家的要求组织了对新生的军训工作,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意识较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与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要求相比,高校国防教育,尤其是国防法制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尽管目前各高校都配备了相应的人员与机构,但还远远不能适应国防理论与国防法制理论教育的需要。具体来讲,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国防观念淡薄,国防法律意识尤其匮乏。

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是80后、90后出生的,他们的生活和受教育都是在新时期的和平年代,更何况中国的这一代又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严重缺乏艰苦生活的锻炼和社会实践的磨练。加之,他们的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鉴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更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的国防观念几乎为零,更别说国防法制观念了。在他们的眼里,国防教育、国防法制教育仅仅是军人的事情,根本于己无关。我们有必要通过必要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国家的安定团结、稳定发展需要强大的国防作后盾,而国防并不仅仅是军人的事,它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进而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建设祖国的重任,也担负着保卫祖国、保卫现代化的法律义务。 转贴于

第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国防法制教育几乎处于零界状态。随着国家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高校军事课教师严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高校军事理论教育师资队伍缺编严重,而国防教育尚没有专职教师的设置,国防教育仅仅是由军事理论教学的一部分。就军事理论课的教师编制而言,各个高校也仅仅能够勉强满足本校的军事理论教学的需要;而且,大部分授课的军事理论教师并非专职教师,大都是从学工部、各个院系抽调出来的兼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大课堂教学的方式较为普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无精力投入于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教学的研究。高校国防教育这样的现实,势必导致国防法制教育仅仅能成为军事理论教育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还远不能适应未来国防现代化对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防、军事人才的需求。

第三,国防法制教育课程,尚未被列入规范化教学的范畴。高校的军事、国防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规范的教学活动,而作为其中组成部分的国防法制教育,更缺少规范化教学标准的质量保障。因而,提高国防教育的教学质量,也是加强高校国防法制教育的前提。当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军事课教学不够规范,国防教育训练科目不全,缺乏统一的国防教育教材,特别是国防法制教育还没有。

三、大学生国防法制教育的实施路径

首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期间的军训,是对大学生集中进行国防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平台来加强学生国防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在这里,“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是搞好军训工作的直接任务和目标。目前在我国高校,大学新生入学后进行军训已成为一种制度、惯例;但是,一些学校在开展大学新生军训方面,却存在着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教育内容和方法也不够丰富、科学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大学新生军训不应只是停留在列队、会操等一些简单、机械的动作训练层面上,也不应当只是从一般的教育意义上去理解军训的意义和价值;而是应当切实在规范国防教育,特别是国防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上下功夫。为此,一方面,要改变长期以来军训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队列训练的做法,适当充实一些军事、国防方面的知识教育;另一方面,要注意突出对学生的国防意识、国防法制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防形势,进而,在此基础上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其中包括加大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改善军训教官队伍结构,充实国防法制教育资源;二是要创新教育形式,利用多种教育媒体和方式,全方位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国防知识、国防法制知识的教育,促使其国防意识、国防法制意识逐步适应未来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其次,军事课程、国防法制教育课的教学,是实施国防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通过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国防法制意识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目前,一些学校虽然也按照要求在大学生中开始国防教育课程,但课程的教育及教学工作的实效并不可观。尤其是大学生的国防教育课程应该如何开设?这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新课题。众所周知,在目前的高校课程设置方面,因为规定课程过多而导致的课时紧张的矛盾已然十分突出;但是,把对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法制意识的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的范畴,这一总体思路和原则,也还是应当坚持的。我们知道,在传统的“两课”开设过程中,“两课”教学就经历过由不太正规——正轨的转变。现在的大学国防教育课程,恰如当年的“两课”教育,依然处于初创阶段;而国防教育中的国防法制教育,更没有被纳入大学课程体系的轨道之中。正是从这样意义来讲,国防教育,尤其是国防法制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还是课程体系、课程评价考核机制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困境。因而,我们有必要像当初解决“两课”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样,一方面,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就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教育的措施要得当,并且要切实落到实处。

再次,利用网络实施国防法制教育,拓展大学生的国防视野。二十一世纪是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以因特网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已经给人类生产、生活、科技、国防教育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更加充实高校国防教育、国防法制教育的内容。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国防法制教育的内容与国防军事技术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未来局部战争的信息化发展,将使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成为克敌制胜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信息社会里,网络信息安全必然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与之相适应,必然要求国防法制建设与之同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为高校国防教育、国防法制教育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现实的材料。因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网络教育,必将成为实现高校国防教育、国防法制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与此同时,是否事实网络教育,也将成为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增强国防及国防法制教育实效的标志。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构建网上国防及国防法制教育基地;网上教育基地,理应由一大批品位高、经典的网站构成。在网上教育的内容上,也要注意选取一些知识性强、理论性强的、对青年具学生有深刻启迪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无论是版面设计还是栏目的框定,都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大力开发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超文本结构的电子教材,增强国防及国防法制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与此同时,也要加大国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一方面,在内容上,要了解信息安全的实质;另一方面,就是在技术上,要了解实现安全防范和攻击入侵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等等。当然,还应当由专人负责网络国防法制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加大投入,加强建设,以保证国防及国防法制教育网站的质量。也就是说,利用国防动员自动化网络和各类社会网络,为青年大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并努力使之成为国防及国防法制教育典型平台;成为传递国防及国防法制教育信息、交流国防及国防法制教育经验、宣传国防法制教育的先进典型的平台。

此外,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法制教育的有效方式。也就是说,需要在大学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凸显大学生国防法制意识教育的内涵与特色。当今社会,在我们高等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学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高校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在现有的大学文化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法制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迫切需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有关的教育及其管理职能部门,要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的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中国防法制教育主题缺失的问题,并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以尝试通过一些启发和引导措施,在大学生社团建设方面以及有关的学生教育活动中,适当突出和强化国防法制教育的主题,以尽快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法制教育,逐步纳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及其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刘文炳.福建高校教育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4).

[2]张红.高校教育现状及其有效途径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7,19(5).

[3]叶春龙.简论高校教育的意义及其主要内容[J].福建高教研究,2005.3.

[4]李卫衡,刘新庚.试析新时期高校教育的实施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5.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7

论文摘要: 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财产生命安全,关系到高校的稳定。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3%,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居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就会带来系列问题,其中安全问题显得很重要,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谐、甚至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搞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重大,而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猛增,加上高校后勤市场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复杂,高校由封闭式办学到现在的开放式办学,大学生面临的不安全因素给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责任不明确。安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组织好、落实好,就必须要有健全的机构,较稳定的教师队伍,并且要有相应的人来承担教学任务和教学责任。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各异,有的高校由保卫处承担,有的高校由校医院承担,有的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担,还有的由几家单位共同承担大学身的安全教育。我国目前的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是各异,甚至是混乱。造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混乱,责任不明确,出现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实、安全教育质量不高等现象。

2.高校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忽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重视生命,重视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政府部门实行问责制,安全问题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这是尊重生命的体现。部门、单位领导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对安全管理工作相当重视,以免出现事故承担责任。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虽好,但是高校却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影响了安全教育的质量。另外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如何,安全教育的质量好坏,在安全事故中的求生技能和能力如何等方面,高校却不是很重视,此做法明显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甚至是不负责任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固然重要,然而“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求生技能和能力才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根本,是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的根本。

3.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轻预防,重事故后工作。预防是防止一切安全事故的最有效、最根本的工作。高校要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杜绝一切安全事故,就必须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否则其他的一些工作都是“亡羊补牢”。我国在生产领域的安全预防工作做得比较好,相对于生产领域,高校的安全事故具有不可预测性,高校安全工作的预防容易疏忽,一旦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才会引起高度重视。严格事故后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要完全杜绝大学生的安全事故出现,就应重视安全预防工作,定期检查高校的安全状况,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安全事故重在预防,应把大学生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与实际相脱节,形式化严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内容不系统、效果不佳、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形式化较严重。在安全教育中,安全教育内容不系统,一般只注重某些安全教育的内容,像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其他方面的内容被忽视;并且教育的形式是通过几个讲座、图片展览、报告会或者消防演习的形式来开展,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使得教育没有实效性,没有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得教育停留在理论和形式上,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不佳。

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措施

针对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要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教学改革。从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有:

1.建立稳定统一的安全教育机构,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造成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校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统一是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最起码安全教育机构的设立应该有:校级主管领导,辅导员,学校保卫处人员、学校医院医护人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等部门的人员参与,否则安全教育机构的设立是不完善的,安全教育的内容就不全面,安全教育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在安全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方面,也应该有明确的大纲和教学计划。只有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了,安全教育才能有方向,有章可循,才能按照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开展安全教育,才能保证安全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保证安全教育顺利和全面开展。

2.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一个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设施存在隐患,二是大学生自身在安全意识、自救能力、安全防范技能、安全知识等方面欠缺,再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一方面使大学生掌握安全知识,了解安全法规、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范的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领导负责制,签订安全防范责任状,完善安全实施,定期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定期召开学习安全会议,使广大师生注意安全教育问题,尽量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高校的安全工作做到了这两个方面,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高校的安全和稳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的因素有两方面: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安全教育的效果,甚至决定安全教育的质量。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增加安全教育的资金,提高安全教育队伍的待遇,与其他的教师享有同等待遇,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从而达到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教学设施,并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安全教育质量的硬件保障;另外安全教育应该不断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高效、便捷的教学实施,如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建立安全教育网站,传播安全教育知识,宣传国家的安全教育法律法规,通过网络来教育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安全事故。

4.不断完善、充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环境日益突变,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越来越来复杂,带给大学生的各种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像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传销、文化安全等不安全因素就是近几年来大学生面对的新的不安全因素。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不安全因素、新的情况,大学生有时不知所措。高校就应该加强这些新因素的研究,提前预防,给大学生传授如何应对这些新问题的知识、措施、能力和技能,使大学生学会如何处理这些新问题,免遭这些新问题、新因素的侵害。

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安全素质也是大学生本身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高校重视安全教育,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创建稳定、和谐校园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为大学生的成才、成长提供一种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宋江浩.当前学校学生安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07,(34).

[2]汤继承.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05.

[3]杨得志.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05.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了解了大学生在防治新冠肺炎期间的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涵盖北京、吉林、山东、上海、福建、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和云南11个省市的32所学院和大学,涵盖三类大学、学院和高职高专大学的四个不同学术水平和年级的学生,从初级学院到博士生,共收集了18216份有效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一)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较好。在

接受采访的大学生中,99.2%对打赢疫情防控战充满信心。面对疫情,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乐观(57.6%)、平和(47.7%)和轻松(26.9%),经历过担忧、焦虑、恐惧、无助、悲伤、愤怒等焦虑的学生占28.8%。面对消极的心理反应,81.1%的学生认为“防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减弱”和“进行自我心理安慰与排解”,从而解决了问题。可见,大学生在防疫工作中是合理的他态度平和,对疫情防控持乐观态度,但部分学生的负面情绪和有限的减压渠道值得关注。

(二)大学生获取信息主要基于官方

首先,被调查的大学生(88.8%)从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告和新闻会上获取疫情防控信息,认为信息更全面、准确、客观,其次是官方媒体,如新华社(56.9%)和电视广播(51.2%),31%的学生选择非官方媒体和自我媒体获取信息。这与公众对媒体信息可靠性的理解是一致的[2]。可见,大学生对官方的疫情信息有充分的信任,但他们也依赖于信息量大、内容复杂的非官方媒体和自媒体,这需要引起重视。

大学生(三)支持防疫工作。在

接受采访的大学生中,95.7%表示将认真学习并积极配合政府提出的防疫要求,减少外出,多呆在家里。94.7%的学生对党和政府的防治工作表表示满意。在流行期间,他们读书和学习(86.1%)是被调查学生最重要的活动,5.2%的学生参加了志愿服务。疫情发生后,52.6%的学生同意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观点。数据显示,大学生积极响应和高度认可政府的防控工作,积极应对疫情,有序安排学习和生活,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但也有享乐主义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

的大学生(四)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

表示,94.2%的被调查大学生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加强了“四个自信”,86.3%的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充满信心,94.0%的学生相信到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各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基本实现。“62.6%的学生认为疫情过后还会发生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显示,党和政府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表现进一步坚定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但在防疫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仍然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中的思想状态是积极、健康、理性、平和的,但疫情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结合疫情防控,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社会稳定和大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明确防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方法和方法,抓领导,主动,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动员和心理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对待疫情相关问题,表现出积极、阳光的精神,保持奋斗的态度。高校应充分利用疫情防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专用教材,深入挖掘疫情防控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紧紧围绕党中央大学重大决策部署、联合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以防疫抗疫一线故事、科学防护知识等为主题,科学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制度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进行治国思想和实践,生命价值等相关问题,使防疫防控成为一个新鲜的思想政治课堂。

(一)以理想信念为基础,引导大学生坚信

的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最后晚餐”,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起着引导作用。疫情爆发后,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学的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下,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局面,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充分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的显著优势。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经理谭德赛所说,“中国行动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是中国制度优势的奇迹。”[3)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激发学生思考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美丽等,中国的中国小说科罗纳维鲁肺炎是中国人民面临的一大挑战。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汲取教训。我们加深了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明显优势的认识,使他们对中国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更有信心。我们将继续树立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最本质特征的认识,充分发挥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进一步增强党对各项工作的思想和行动领导意识,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深化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进一步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政治立场、群众观点、底线思想、辩证思维和精准思维的科学内涵,以武装思想、指导实践。

。精神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疫情的爆发,医护人员、军队官兵、公安民警、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纷纷要求参战。他们在抗击艾滋病过程中表现出的爱、团结、牺牲、斗争和创造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最耀眼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强调:“我们应该广泛宣传前线医务工作者和人民解放军战斗人员、公安人员、基层干部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激发了全社会的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1)高校要结合防疫工作,抓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广泛开展国情政策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努力引导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磨砺强国志向,践行报国之旅。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实现伟大道德,恪守公理要加强责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时代的责任,正确认识时代的使命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主动承担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服从防疫工作的各项安排,主动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工作中去o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做时代前列的企业家和开拓者[4]。

(三)将奋斗和奉献作为引领大学生成才的关键。

的奋斗是青年的背景。只有在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奋斗和奉献的过程中,青年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得以实现。总书记在回复西藏大学医学院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报告时说鼓励他们:“珍惜学习时间,培养优秀技能,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爱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人民。”[5]在回答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所有党员时,他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事、有责任,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最后一顿饭”,我希望他们“激励广大青年不畏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6]高校在防疫工作中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加强在家学习,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克服各种困难,实现《停课不停学》"第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观,为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出贡献,做时代的企业家、开拓者和奉献者鲁莽精神,教育学生树立奋斗意识,深刻理解“一切幸福都是通过奋斗实现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不怕艰难险阻,为人民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重视生命和健康的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它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新

皇冠肺炎对

大学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还关系到生命安全和健康。

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主要国家。ld《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和《加强健康观念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3],消除大学生的科学认知障碍和心理消极状态,引导他们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尊重客观世界,科学理性地行动。一是注重生命教育,以防疫防疫中涌现的典型人物事迹为教材,引导大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学会理解、尊重和热爱生命,避免心理脆弱,面对社会突发事件和生活挫折,思想混乱和行为失控。扼杀新冠状病毒肺炎,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新冠冕肺炎等传染病及其防护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觉,防止潜在危险。三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工作,有效缓解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各种学习生活困难和心理应激反应,帮助他们实现从消极心理向积极心理的转变,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同时,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大学生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因势制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学规律,教育规律,人,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结合重大社会事件的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高校应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力、动力、渗透力和情感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把握规律特点,确保教育引导力在

疫情防控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普遍规律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疫情防控相结合,高校要把握工作的原则、情感和规律,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和方向,帮助大学生学习好人生《扣子》第一,坚持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领导下,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高校应以鲜明、合理、务实的态度开展主流思想教育和积极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我们不会回避问题,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疫情,应对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凝聚共同的价值追求。第二,关注情感。疫情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特别注意情绪的整合进入并体现人文关怀。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运用一系列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解决学生在疫情中遇到的心理情绪、思想混乱、学习困难、毕业就业等实际问题,切实做好学生心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感。最后,把握规律。高校应在寒假、延期开学和正式复学三个阶段,主动运用不同的方法和载体,开展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7]。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思想政治因素,把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转化为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成长提供精神营养。

(II)整合资源和力量,形成教育驱动力。

·

流行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高校要化“危”为“机”,调动和利用好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模式。第一,充分利用教师的力量。高校在调动辅导员等政工干部积极性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参与传染病防治政策的传递,主题教育、故障排除等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教育作用,开展教育通过对流行病相关话题的课堂教学,构建思想政治课的总体课程模式。第二,调动家长的力量。疫情的爆发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学校转移到了家庭,高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积极与家长沟通,形成联动机制。一方面,家长传达并落实学校的防疫要求。另一方面,支持和协助家长开展生活健康习惯、自我情绪管理、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教育活动,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三,凝聚学生力量。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分店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住各级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优势,依靠他们传达防疫要求,收集疑难问题,,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引导网络舆论,发挥示范作用,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

(三)拓宽平台渠道,提高教育渗透

的线下课堂、社区活动和其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在疫情期间处于“失语”和“失声”状态。高校要继续拓宽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教育渠道,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首先,密切关注学校教室。主动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上讲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中国力量、中国责任课程与防疫控制相结合。同时,“其他航线应保持一条好运河,并在太平洋周围种植一个好环”[4]。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主动将疫情防控新鲜教材融入课程教学,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提问是什么、为什么、怎样看等问题[8]第二,开展社会实践。在自我保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村委会的防疫工作,成为防疫工作的战斗员、宣传员、侍者,立足个人做出价值判断第三,利用好网络平台,面对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的客观现实而新媒体时代“人人皆媒体”的传播环境,高校应构建“蒂凡尼早餐”的工作模式,积极通过以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和QQ为主导的新媒体宣传教育矩阵发声,与学生一起“键对键”“屏对屏".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班级和团支部开展防疫主题教育,宣传防疫决策部署、防疫科学知识和防疫感人故事,引导大学生进行screenn网络信息,合理表达网络信息,以唱响高扬的主旋律,聚集网络空间的正能量。

(四)开展典型教育,深化教育诉求

在预防和控制网络犯罪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流行病,以及一些负面例子。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教材,开展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一方面,通过在线专题班会和bakis Frankly组织学生学习防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人民解放军等团体和个人以卡通等形式,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感。同时,在科技研发、志愿服务等方面,注重挖掘和讲述教师、学生和校友的防疫故事,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扎根,提高教育感染力。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防疫期间一些瞒天过海,违法违规,破坏社会秩序,违反社会公德的恶棍和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实质和对社会的危害,,学会运用执政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刻、深入。

参考文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在新冠肺炎防控协调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2)。

[2]王俊秀。流行期社会心理调查[n]。北京日报,20-20-10-10(10)。

[3]。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20年(4):4-12.

,,[4]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5]回信鼓励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前往人们最需要的地方,造福于人民,特别是基层人民[n]。人民日报,2020-02-24(1)。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9

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1〕7号)、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教督委办〔2021〕12号)精神和《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手册》等要求,为做好我县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抓紧抓实抓细监测期间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决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自治区、市、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学校和谐稳定,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

(一)强化管理,明确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全面落实教育部、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和2021年自治区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有关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及要求。各样本校校长、班主任、教师是本地本校疫情防控的责任人。

(二)强化监测,预防为主。各工作组、各样本校要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及学校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师生日常体温监测。严格活动管控,监测过程中要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消毒指南,定期做好公共场所的通风消毒。

(三)强化措施,快速处置。进一步改善疫情防控条件、储备防控物资、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完善"一校一策"疫情防控预案。各样本校要认真贯彻落实2月25日召开的全区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视频会议有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按照国家卫健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校春季学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三版)》的要求,完善本地本校疫情防控预案。

(二)加强宣传教育和卫生清洁工作。通过官方微信、官方网站、校园安全平台、官方微博、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师生疫情防护知识教育,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提高防护能力。各样本校要大力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确保不留卫生死角,开展监测工作前要对公共活动区域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

(三)强化体温测量检查,规范处置师生出现发热等症状。各样本校要坚持对全体师生进出校门进行体温检测,学生和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途中和在医院内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做好疫情统计、上报工作。

(四)落实防疫物资及做好应急准备。各样本校要做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洗手液、消毒剂、乳胶手套、非接触式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准备。视情况安排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携带必要的设备器材或120专用救护车驻点,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置。

(五)科学处置新冠肺炎疫情。测试前或测试中,如样本校出现新冠肺炎疫情,要严格按照《全区教育系统应对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处置预案》快速处置,要立即派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实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送检,查明病因,有关信息经卫生健康部门核实后及时上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主动承担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个人责任,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和属地管理职责。在地方政府和疫情主管部门领导下,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统一协调落实本地样本校的防控工作。

(二)加强督查指导。各样本校要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校园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