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三年规划集锦9篇

时间:2023-08-07 17:29:18

初中三年规划

初中三年规划范文1

我带领市政府办的有关同志,对**区中小学校布局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区中小学校布局亟需调整。

一、学校布局的现状

**区目前共有普通中小学校32所,在校学生45380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9584人;初中10所,在校学生13782人;小学17所,在校学生22014人。 随着旧城改造的加速、城区容量的扩大,**区学校的布局已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29所公办普通中小学校,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人民路、建设路沿线。以洞庭大道为界,大道以南有小学13所,在校学生17679人,校均规模1359人;大道以北只有小学3所,在校学生3335人,校均规模1112人。洞庭大道以南有初中学校6所,在校学生9400人,校均规模1567人;大道以北只有2所,在校学生2038人,校均规模1019人。城市的扩大、学校布局的过于集中,给部分学生的就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据了解,火车站附近的学生,不少要到育英、常蒿路、紫桥等学校上学,路程最远的约有5公里。

二、调整学校布局面临的问题

1、市城区学校建设规划未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这对今后学校的新建、扩建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会造成学校建设成本增大,甚至无地可扩、可建。现在正在开发的水榭花城、九重天小区,其周边难以找到一块可以新建学校的地方。市一中、四中、北正街小学等中小学,今后如需在原址扩建,成本会很高。

2、在房产开发中新建学校的政策没有兑现。《湖南省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各城市新建4000居民以上的住宅区,必须配置小学, 8000居民以上的住宅区,还必须配置初中,其基建经费应纳入该区的开发计划。新建扩建4000居民以下的零星住宅区,必须缴纳教育设施配套费。”但是,这一政策一直没有落实。目前,老城区房产开发非常火爆,一些新建小区住宅套数多的达到几千,也没有按规定配套学校。如滨湖公园周边开发的水榭花城,三期规划建设住宅4000多套,入住人口1万多人,规划时没有规划建设学校。其附近的北正街小学,现在已经爆满,班额严重超标,且学校已没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因此,今后该小区学生上学问题,将会变得十分突出。

3、学生就学压力越来越大。**区16所公办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有学生2958人、2933人、3010人、3320人、3433人、3546人;10所初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4063人、4234人、4500人;5所普通高中学校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3475人、3153人、2950人。据分析,今后几年,生源将呈现如下变化趋势:小学生源近两年相对稳定,今后缓慢上升;初中生源近几年缓慢下降,从长远看初中有资源紧缺问题;高中生源从今年起,今后几年快速增长。当前,**区学校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小学班额过大。现在小学平均班额为62.1人,普遍超额。尤其是一些办学条件较好、质量较高的学校,班额严重超标。比如常师附小平均班额73.9人,东升、育才、常蒿路、育英、北正街平均班额都在65人以上。二是初中学生分布不平衡。有的学校学生爆满,有的学校资源富余。市六中、五中、四中在校初中学生人数分别为1479人、2606人、1523人,平均班额均在60人以上,长怡实验中学有学生2076人,平均班额达到64.9人。而市十一中、十三中只有1023人、1015人,平均班额44人、42人。这两所学校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基本办学条件已有较大改善,但由于招生难,生源不足,师资、教室等资源都有较大浪费。武陵区东郊中学,房地产已经开发到附近,全校只有学生196人,而且去年因生源不足,已经停招了初中一年级。这与该校的办学条件和质量有关,大部分学生都拥向了临近的市六中、四中。三是高中学位严重紧张。现在高中学校均已饱和,平均班额达到53.7人。根据目前初中在校学生数,如果按照55%升入普通高中学校常规偏紧的比率测算,后三年普通高中学生入学人数将分别达到4025人、3682人、3410人,均超过现有高中相应年级的规模。比如今年初三学生是7319人,按55%的比例,升入普高的学生人数将达到4025人,而今年高中毕业年级空出的学位只有2950个,其中还包括芷兰的360个学位,净差1075个学位。

4、债务包袱较重。据初步统计,目前市直5所公办高中学校累计负债达1.22亿元,其中市一中4155万元、七中3010万元、六中1898万元、三中1720万元、二中1354万元。沉重的债务不仅使学校持续发展受到制约,而且学校每年的学杂费用于教育教学的比例也很低,没有教学方面的大投入,学校很难获取高质量。另外,部分初中学校的内部条件较差,也亟待改善。目前,城区有的初中学校虽有漂亮的房子,但在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图书仪器等方面比农村初中学校还差,整体水平比较低。

三、几点建议

1、将市城区学校建设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市教育局会同武陵区政府拿出了近三年以及到XX年、2020年学校建设规划,应搞好与市规划局的衔接,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2、分期新扩建一批中小学校。XX-XX年期间:新建白马湖完中、荷花塘初级中学。今年完成白马湖完中的征地工作,明年开始启动建设。XX年前完成荷花塘初中的征地工作。扩建北正街小学,今年置换学校内三栋宿舍,临校征地七亩,明年工程完工。扩建育英北校,今年完成校内两栋教师宿舍楼的拆迁工作,明年新建一栋教学楼。扩建东升小学,将学校临街25米内的居民住宅楼征用拆除,新建一栋教学楼。扩建七里桥小学,今年完成征地工作。维修扩建东郊中学,规划部门要作好用地安排。XX-XX年期间:新建柳叶湖中学,武陵区改建南坪九年制实验学校。扩建沙港小学、戴家岗小学,完成德山中学配套建设。XX-2020年期间:按城区人口2020年达到85万计划,拟新建中学3所(含九年制学校1所)、小学6所。

3、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城市教育费附加要全额用于学校建设。今后市本级的投入,除新建学校外,应把投向重点从外部环境改造转移到内部设施装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上来。对市十一中、十三中等学校予以重点扶持,改善其内部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吸纳功能。待条件成熟后,剥离市七中初中部,逐步缩小长怡初中规模。武陵区的教育费附加要全额用于城区教育,不能挤占挪用。二是落实房产开发建校政策。鉴于省里没有出台相应的收费标准,在土地挂牌拍卖时,可以设置前置条件,让房

产开发商承担相应社会义务,以减轻政府负担。三是出台支持学校建设的优惠政策。今后在市城区新扩、改建中小学,除劳保基金外,其他报建费用一律全免。四是加大教育融资力度,积极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4、支持武陵区新扩建学校。考虑到武陵区今明两年新扩建5所学校的投入大,约需资金4000万元左右,建议市政府采取以奖促投的方式,适当予以支持。

初中三年规划范文2

以下是我科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妥当安排时间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努力在本科组里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探讨新时期的适合初中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高本科组教师教学水平。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二、 狠抓教研组建设和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组要一如既往狠抓“备、教、改、导、考、析”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做好常规教学管理。落实新老教师结对子帮扶工作。加强集体备课,提倡同年级教师互相听课,努力营造积极参与、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氛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

认真落实本年度“海口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优质教学”叁赛工作。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相应的研究专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并认真组织相应的公开课,研究课前的备课、说课和公开课后的评课和归纳总结工作,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本教研组老师们都有所获益,全面推动本科组教学工作,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   积极备战,确保能力竞赛、中考、会考、稳中有进

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初三毕业班的工作研究,加强对三考的研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加强与周边学校的沟通,确保本学年的中考、会考成绩稳中有进。

本学期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将参加全国英语能力竞赛,我们将吸取上一学年的教训,加强竞赛辅导,努力做到抓早、抓紧、抓实,力争比去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我们将利用下午第四节课组织学生展开讲故事比赛、表演比赛、唱歌比赛、书法比赛等课外活动,让学生的英语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第1周  学习市教研室和学校工作计划,征求本科组教师的意见

订出科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新老教师“一帮一”计划和个人工作计划。

第3周  订出英语能力竞赛辅导计划并着手实施。

“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第一次研讨会及落实参加市竞赛教师名单。

第5周  第1次教学常规检查。

“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第二次研讨会,开展参加市竞赛教师说课,上研究课及教师评课活动。

第6周  参加全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优质教学评比活动。

第7周  初一年级书法比赛。

初三毕业班工作研究。

第8周  以备课组为单位分析学情研讨中段考的复习计划。

第9周  各备课组加强复习工作检查。

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

第11周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

第12周  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中段考情况分析并订出后面工作措施。

第13周  初二讲英语故事比赛。

第三次教学常规检查。

第14周  初三毕业班老师参加市XX年中考试卷分析及九年级教学研讨会。

第15周  本校初三毕业班工作研讨。

初中三年规划范文3

从芜湖市教育局区获悉,芜湖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简称中考中招)实施办法已经出台。考试科目与分值由省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化学。具体分值: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其中听力测试30分),思想品德与历史合卷共150分,物理与化学合卷共150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与化学实行闭卷考试。思想品德与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允许携带教科书等相关材料。语文考试允许使用正版学生字典。各学科考试均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听力残障学生经教育主管部门核准后可免试英语听力。听力免试后英语成绩折算方法为考生英语笔试项目成绩×1.25。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成绩满分60分,初中毕业升学理科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满分10分,均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考试时间和阅卷2017年全省统一命题科目的考试时间是:6月14日至6月16日。具体日程安排为:6月14日上午8:30—11:00语文;下午3:00—5:00物理和化学6月15日上午8:30—10:30数学;下午3:00—5:00思想品德和历史6月16日上午8:30—10:30英语。市区、四县阅卷工作分别由市、县教育局组织实施。市区中考今年继续实行网上阅卷,网上阅卷工作由市教育考试中心与市教科所、市教育局基教科共同组织,统一实施。成绩统计、数据统计由市教育考试中心组织。中考考试成绩通知考生本人,考生如对成绩有疑问,可向就读学校(报名点)提出书面申请,在指定时间内通过就读学校(报名点)到市、县(区)招生部门登记申请查分。高中阶段招生范围市区省示范高中、市示范高中、一般普通高中面向市区招生;四县省示范高中、市示范高中、一般普通高中面向本县招生;省示范高中自主招生计划可面向全市招生。五年制高职、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专)面向全省招生。安徽中加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华东师范大学芜湖外国语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民办高中面向全市招生。民办普高跨区域(省辖市)招收学生的成绩不得低于生源地普高最低录取分数线。市十二中航空实验班、市城南实验中学运动员、市七中宏志班根据规定可面向全市招生。招生计划及指标分配各省示范高中自主招生的拟录取名额须在自主招生计划之内。经公示后,各校须将等额拟录取名单及材料,于6月12日前报市教育考试中心审批。各校未完成的自主招生计划计入本校的统一招生计划。经市教育局同意批准招收的免试直升生计划不超过本校招生计划的10%,具体办法需报市教育局批准后执行(未完成的直升招生计划调剂回学校招生计划)。今年我市(含四县)继续实行将省示范高中学校招生计划80%的名额切块分配到初中学校(含民办初中)的政策。市区省级示范高中切块分配指标根据各初中学校切块分配指标测算基数和当年初中学业考试总分、规范办学等因素进行测算。各初中学校切块分配指标测算基数的依据是:学校在籍在校满三年的初中应届毕业生数。按照省教育厅要求,从2016年起执行“省市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必须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不得设置省市示范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的规定。为保持政策平稳过渡,我市市区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增加省示范高中过渡指标的办法,解决因不设置最低控制线而影响部分学生录取的问题。过渡性措施实行三年,即2016年至2018年。至2019年初三毕业生(即自从2016年初一入学新生起)不再实行。中招志愿的设置2017年我市中招志愿设置共分四个批次,各志愿批次按录取先后顺序分为若干个志愿轮次。第一批次第一轮次、第二批次第一轮次、第三批次设置平行志愿。(1)提前批次:省示范高中自主招生、信息学、科技特长生;市十二中航空实验班;免试直升生;普高艺体特长生;市三中科技特长生;市城南实验中学运动员。提前批次志愿分两个轮次:第一轮为市十二中航空实验班、省示范高中艺体特长生,设一个学校志愿和一个专业志愿;第二轮为市示范高中和一般普高艺体特长生、市三中科技特长生、市城南实验中学运动员,设一个学校志愿和一个专业志愿。职业学校自主招生:中职学校五年制高职部分计划,芜湖滴水科技学校励志全免费班(中职三年),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等校“中德双元制班”。(2)第一批次:省示范高中和北京师范大学芜湖附属学校、华东师范大学芜湖外国语学校市区:提前轮次:市一中中加班; 安师大附中国际班,设一个志愿;第一轮:市一中和安师大附中联合招生、市十二中、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芜湖附属学校、华东师范大学芜湖外国语学校,设A、B、C、D、E五个平行的志愿。四县:各县结合实际制定本县本批次志愿设置办法,报市教育局批准后实施。(3)第二批次:市示范高中和公办一般普通高中市区:提前轮次:安徽中加学校、安师大附外国际班、市七中宏志班、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对口升学班部分计划,设1个志愿;第一轮:市示范高中和公办一般普高,设A、B、C、D、E、F六个平行的志愿。四县:各县结合实际制定本县本批次志愿设置办法,报市教育局批准后实施。(4)第三批次:民办普通高中设A、B、C、D四个平行的志愿。在第一、二、三批次每批次录取结束时,如招生学校计划未完成,将重新征集志愿。征集志愿具体操作办法另行文规定。中职学校(含五年制高职)的志愿设置、志愿填报及录取办法,按省教育厅、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在中招各批次录取结束后,我市民办普高将进行后期补录。中招志愿填报原则报考市区省示范高中统招计划(含过渡指标计划),考生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必须是在省示范高中所在地(市区)报名参加中考的考生;学生地理、生物学业考试成绩和信息技术考试成绩合格;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达到4个B及以上等级。报考省示范高中切块分配指标计划,考生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须为市区学校在籍在校满三年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初中阶段在外地(指市区和四县以外的地区)上学的本市户籍学生回户籍所在地(指县或市区),直接报名参加初中升学考试,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且符合相关条件的(提供学籍等证明材料),同等享受省示范高中分配指标政策,分配计划单列。本市户籍、初中转学回户籍所在地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必须是在上初中之前为现户籍,且在转学回户籍所在地之前一直在外地上初中的学生),以及父母因工作调动、部队转业(须有组织人事部门的调动或军队转业安置证明),户籍迁至本市、初中转学到户籍所在地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若在籍在校未满三年但具备其他相关条件,在本校可同等享受省示范高中切块分配指标政策,具备报考省示范高中切块分配指标计划资格,且可作为本校省示范高中切块分配指标测算基数。市区历届初中毕业生、无初中学籍的社会考生可以报考省示范高中统招生和过渡指标计划(须符合省示范高中统招生报考条件),但不能享受省示范高中切块分配指标;可以报考市示范高中、一般普通高中(含民办)及职业类学校。初中毕业生报考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不受年龄限制。中招志愿填报要求今年我市考生中招志愿实行网上填报;考生志愿在中考成绩公布后一次性填报。考生要按市教育局公布的各类学校的招生计划(招生计划详见《报考指南》),慎重选择各批次志愿。学校要充分保证考生自主填报志愿的权益,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强迫学生违背本人意愿填报中招志愿。考生志愿应由考生本人在网上填报,志愿确认须经考生本人和监护人签字,确认后任何人不得更改。中招录取的原则全市中招录取工作在市中考中招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市教育考试中心牵头,基教、职成、监察等有关科室共同完成,在统一时间、统一地点内统一录取。招生录取时四县招生部门参加录取工作。中招采用考生电子档案,实行计算机网上(局域网)录取;《录取通知书》由市教育考试中心统一印制,加盖录取专用章方可生效。普通高中录取原则:依据考生志愿,以学业考试成绩及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录取市示范高中和一般普高的考生,必须具备综合素质评价结果4个C及以上等级的条件;录取为省示范高中统招生(含切块指标生、过渡指标生)的考生必须符合“填报原则”中规定的条件。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采用传统志愿设置方式的各批次、各轮次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按分排序。五年制高职、中等职业学校录取原则:对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考生,根据其成绩和填报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民办高中招生录取工作必须在市、县教育局统一规划和管理下进行。招生计划下达、报名、投档录取等工作均与公办学校相同。各批次招生学校不得自行录取本市无档案考生;同城范围内(含县域内)严禁借读。中招录取的办法市中考中招领导小组根据招生计划数和考生的考试成绩,综合考虑并确定市区公办普通高中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办普通高中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下的考生不得被公办普高录取。公办普通高中,市区和四县分别设定录取控制分数线。民办普通高中可在公办普通高中控制线下浮一定分数,设定录取控制分数线市七中宏志生录取控制线根据学校招生简章规定执行。报考安师大附中国际班、安师大附外国际班、市三中科技特长生、市七中宏志生、市城南实验中学运动员的考生须根据招生学校招生简章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在招生学校报名。经招生学校审核或测试合格、具备报考资格的考生在网上填报中招志愿时方可填报招生学校志愿。报考市十二中航空实验班的考生须根据招生学校招生简章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在招生学校报名参加初选检测,初检合格的考生在网上填报中招志愿时方可填报该校“航空实验班”志愿。市区历届初中毕业生及无初中学籍的社会考生中考成绩均减10分参加普通高中录取。五年制高职的录取和缺额补录由省里统一确定最低控制线。若初中学校公办普高录取控制线内考生数低于切块分配指标数,各初中学校未完成的省示范高中切块分配指标计划数将在市区范围内调剂,统一纳入市区省示范高中过渡指标计划。市一中中加班、安师大附中国际班招生计划单列,单独设置招生代码,单独划定录取控制线;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在第一批次录取结束后,可进行征集志愿;安师大附外国际班招生计划单列,单独设置招生代码,单独划定录取控制线;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在第二批次录取结束后,可进行征集志愿。中考成绩公布后,取得报考资格的考生统一填报普高艺体特长生志愿。录取时文化课、专业课均设定最低控制分数线;对达专业课资格分数线的艺术类考生,由招生部门在文化课控制分数线上根据招生计划按考生中考升学总分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体育特长生录取办法根据各校招生简章执行。各招生学校未完成的普高艺体特长生计划计入该校统一招生计划。各类招生学校按规定时间(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分批次、分轮次进入录取现场。各批次录取均采用计算机管理,实行计算机网上录取,以保证录取工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初中三年规划范文4

县地处省西南部,市西北部,东与州县、县相连,南与县毗邻,西与县交界,北与市县接壤。国土总面积3451平方公里,其中98%是山区。县城550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110公里。全县辖13个乡(镇),183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县内居住着汉、彝、白、苗等23种民族,总人口45万人。,县内生产总值实现22.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亿元,全年财政支出6.78亿元,其中教育支出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1元,现仍为国家扶持的重点县。

二、县教育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县委、政府秉承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作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一个根本办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各级各类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全县于1996年实现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普及实验教学的目标,基本完成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学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36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21所,小学508所(其中完小165所,村小124所,一师一校219个),幼儿园2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有教职工4251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65440人,其中幼儿园6520人(含学前班5590人)、小学生34406人、初中生18371人、高中生3533人、进修学校和职高中专生2610人。小学入学率达99.53%,小学辍学率为0.8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3.01%,辍学率为0.9%,高中阶段入学率为31%。全县学校总占地面积171.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4万平方米,其中:中学12.8万平方米,并且有危房1.3万平方米。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小学校点分散,点多面广,难以形成规模化办学,导致教师编制紧缺,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二是大部分中小学校园占地和校舍面积严重不足,特别是功能用房面积不足。三是现有校舍中,砖、土、木结构比例居多,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比例较少,危房存量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四是各中学教学设施设备配备率不达标,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发展滞后,学校教学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切实践行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校舍安全建设工程”,努力实施“农村初中工程”,进一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竭力创建适合农村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为满足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基本要求,促进办学条件均衡发展创造条件,为科学决策和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做好必要准备。

(二)规划的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地应综合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人口变化、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等因素,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事业发展等的要求,对全县中小学进行统筹规划,突破乡镇、村组行政区划的局限,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普通初高中办到县(市、区)及乡(镇),小学办到乡(镇)、学区或村委会,幼儿园和学前班办到乡(镇)或村”的基本工作思路,加快布局调整步伐,力争用六年左右的时间撤并规模小的初级中学和初中办学点,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完成初级中学布局调整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规划工作。使新建、改扩建的初级中学既能适应当前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的需要,又能适应当地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

2.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此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规划务必要全面、宏观、长远。对纳入规划范围的学校校舍建设,严格按照《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102号)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59号)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一次规划,所有功能用房齐备,规划不留缺口。今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整个建设规划项目库中直接进行筛选,对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高中、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规划将紧随其后,追加进入项目规划库,真正实现全省基础教育学校建设规划以“县”为单位进行全面、宏观、长远、科学、合理规划。

3.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地在进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规划时,必须整合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资源,对于校舍面积总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国家标准、但存在结构性短缺矛盾的,首先应进行办学资源整合,鼓励通过调整、改造部分富余校舍,解决不同类别校舍相对不足的问题。同时,总体规划的编制要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工程”(危改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二期)、“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等国家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划相衔接,以达到整合各国家专项工程和项目资金,实现学校建设总体规划的目的。

4、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根据我县布局调整规划,原则上一个乡镇只办好一所中学,避免重复投资,切实提高办学效益。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师生为本,以教学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及教学配套设施设备为重点,做到科学、规范。

5、因地制宜、确保安全。全县中学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各学校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等特点,确保校舍安全。同时要结合学校所处区域民族风俗特点、城乡规划要求,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五、中学布局调整规划情况

根据省厅的布局调整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工作已基本完成,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的7个乡镇当前的布局就是一个乡镇一所中学,已符合省厅的学校布局要求。

初中三年规划范文5

一、基本情况

年底,县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138所,其中高中3所,职中2所,九年制学校5所,十二年制学校1所,初中19所,完全小学104所,幼儿园4所。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全县学龄人口变化、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教育资源现状,以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农村教育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次定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惠及最广大人民的教育公平,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三、基本原则

(一)以规模促效益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使全县中小学达到合理的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先建后撤的原则。列入撤销范围的学校,在并入学校改建、扩建任务完成,能够满足教学、生活需要时再予以撤并。

(三)布局调整与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已被列入撤销范围的学校,从年起不再安排新的建设项目。

(四)短期、中期、长期规划统筹的原则。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周期、育龄人口变化周期以及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人口变化目标,在撤点并校时适度考虑人口低谷期与高峰期的教育需求变化和学校建筑使用年限之间的关系,基本做到学龄人口低谷期校舍不浪费,学龄人口高峰期校舍不过度紧张,同时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小班化教学发展趋势的需要。

(五)学校功能与社会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在规划学校布点时既考虑学校的教育功能,又考虑文化辐射功能和非常时期安置灾民的特殊功能,使学校建设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城镇一体化发展相协调,积极促进农民进城落户工作顺利实施。

(六)确保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不流失的原则。严格执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对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进行登记管理》通知规定,凡列入撤销学校的校产属国家集体投资的,原则上由教育系统调剂使用,确需改变用途的,由教育、财政部门及闲置校所属镇联合审定,并经县政府审批后改作他用。

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建设规划

(一)中期规划(—2015年)。

—2015年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全县经济发展、人口自然增长与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均衡发展等趋势,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当超前的原则进行调整。确定学校办学规模和服务半径的基本原则是:1万人以下的镇设1所中心小学或设1所九年制寄宿制学校(义务段生源在500—700人之间);2万人左右的镇设1所寄宿制初中、1所寄宿制中心小学,暂保留2—3所非寄宿制完全小学;3万人以上的镇设1所寄宿制初中、1所寄宿制中心小学,暂保留3—5所非寄宿制完全小学。寄宿制初中、寄宿制中心小学服务半径7.5公里。非寄宿制小学服务半径2.5公里。高中学校服务半径15公里。普通小学按240人规划,中心小学按600人规划;县城和蔡家坡镇初中按1500人规划,其他镇初中按900人规划。

到2015年,各学段布局调整的规划目标如下:

1、普通高级中学3所:高级中学、蔡家坡高级中学、益店高级中学。

2、职业高中1所:县职业教育中心。

3、特殊教育学校1所。

4、义务段初中16所、小学54所。

5、十二年制学校1所:陕校。

6、九年制学校3所:陕汽学校、西机学校、七0二学校。

7、公办幼儿园28所。

中期达到的效果:

1、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完成。在保留的16所初中中,已改建和建成寄宿制或半寄宿制的初中6所:县一中、蔡一中、蒲村初中、安乐初中、故郡初中、孝子陵初中。到年计划建成新的寄宿制初中7所:青化初中、益店西街初中、麦禾营初中、祝家庄初中、枣林初中、县三中、五丈原初中。到2015年将县二中、马江初中、蔡二中3所初中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全县初中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另新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刘家塬中学旧址改建,寄宿制,容纳300名学生)。

在保留的54所小学中,已建成和新建的寄宿制或半寄宿制小学有5所:蒲村镇鲁家庄小学(旧校舍改建)、明德小学、曹家三原小学、联合小学、安乐落星堡小学(旧校舍改建)。到年,将青化镇中心小学、蒲村镇中心小学、益店镇中心小学、雍川镇麦禾营中心小学、祝家庄镇驸马庄中心小学、故郡镇常马中心小学、枣林镇中心小学、故郡镇禹王庙小学8所小学建成寄宿制或半寄宿制学校。到2015年,将安乐中心小学、雍川镇马江中心小学、益店镇宋村小学3所小学建成寄宿制或半寄宿制学校,改扩建落星堡中心小学、鲁家庄小学师生宿舍。全县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其中建成寄宿制完全小学14所,每个镇达到1所。

2、各校点能满足各类学生上学需要。

(1)高职中学校5所:高级中学(4000—5000名学生)、蔡家坡高级中学(3000名学生)、益店高级中学(2000名学生)、县职业教育中心(2000名学生)、陕校高中部(1000名学生)。5所学校可容纳12000—13000名学生。2015年16—18岁人数约为14306人。在下一个人口高峰期到来时,4所高职中最大校容达到15000人左右,完全可以满足高职中阶段学龄人口高峰期的教育需求。

(2)初中16所,加上原4所企办学校初中部,每校平均规模按900人计算,可容纳学生18000人,2015年13—15岁初中段学龄人口约为12071人,平均每所初中规模为710名学生。在下一个人口高峰期初中段学龄人口总数为15000—18000人之间,全县初中校舍可满足初中学龄人口就学需要。

2015年县城内有4所初中(含已按1200人标准建设的孝陵初中),可容纳学生7500人。蔡家坡镇有4所初中,加上原4所企办学校初中部,可容纳学生8000人。县城和蔡家坡初中校舍完全能满足进城落户学生和插转学生就学需要。

(3)小学54所,加上原4所企办学校小学部,每校按500人计算,可容纳29000人。2015年6—12岁小学段学龄人口约为21027人,平均每校规模为412名学生。在下一个人口高峰期小学段学龄人口总数为24000—30000人之间,校均规模可达到400—600人之间,小学校舍可满足小学学龄人口就学需要。

2015年县城和有11所小学,蔡家坡镇有18所小学,每所小学按平均400人规模计算,29所小学共容纳11600名学生,完全能满足进城落户学生和插转学生就学需要。

(4)公办幼儿园28所(含县城、蔡家坡地区规划幼儿园8所)。每园规模按360名幼儿规划,可容纳10080名幼儿。2015年我县3—5周岁幼儿人数约为10050人。据预测,下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期每年出生人口在5000—6000人之间,28所公办幼儿园加上民办和集体办幼儿园,三年学前教育期幼儿园数完全可以满足18000名左右的幼儿入园需求。到2015年新建的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幼儿园和城关幼儿园完全能满足幼儿的入园需要。蔡家坡城区新建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幼儿园再加上企业办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同样也能满足幼儿的入园需要。

(二)长期规划(2016—2020年)。

随着城镇一体化和镇机构改革步伐的加快,2016—2020年中小学布局调整主要围绕县城、蔡家坡地区和撤并的中小学实施,各学段布局调整的规划目标如下:

1、普通高级中学4所:高级中学、蔡家坡高级中学、益店高级中学、陕九高中(蔡中能征地新建或扩建,则撤销该校高中部,不能则变为蔡中分校)。

2、职业高中1所:县职业教育中心。

3、特殊教育学校1所。

4、义务段初中14所、小学52所。

5、九年制学校1所(枣林九年制学校)。

6、幼儿园28所。

长期规划达到的效果:

1、满足人口变化周期需要。学龄人口变化周期约为30—35年(即一个人从出生到他的孩子开始上学)。至2020年左右,我县学龄人口总数有较小提高。据预测,到2020年,我县3—5岁幼儿人数约为11560人,6—12岁学龄人数约为23465人,13—15岁学龄人数约为8665人,16—18岁学龄人数约为10131人。到2020年,全县共有公办幼儿园28所,平均每所幼儿园规模约360人;小学52所,平均每所小学规模约450人;初中14所,平均每所初中规模约600人;高、职中5所,平均每所容纳约1700人。各学段学校(园)数均可满足学龄人口就学入园需要。县城、蔡家坡地区学校也能再接收40%的农民进城落户子女上学,各镇寄宿制学校都能满足学生全部住宿,全县中小学布局基本上调整到位。

2、满足校舍建筑周期需要。建筑物使用年限约为50—80年。灾后重建项目校和改建、新建校舍均按寄宿制学校标准建设,70年左右产生危房的几率较小。规划建筑的校舍既能满足学龄人口高峰期入学需要,也能满足特殊时期灾民避难需要。

3、适应教育改革需要。一是基础教育得到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优化,全县基础教育质量得到提升。二是能缓解就业压力,通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部分空余校舍转办幼儿园,分流部分中小学教师到幼教岗位和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服务岗位,师资进一步优化,教育系统大局稳定。

五、保障措施

在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应始终把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的根本利益与受教育权利放在第一位,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的工作原则,科学、合理、积极、稳妥地做好布局调整工作。

(一)大力宣传,提高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思想认识。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促进当地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接受高质量基础教育的重要举措。它将有利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最大程度地优化和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做到学生自愿、家长理解、干部配合,逐步使调整方案落到实处。

(二)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具体落实调整规划、实施调整工作的过程中,应采取逐步过渡、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本地生源分布、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和群众的可接受程度,减少和避免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强化协调,确保教育资源不流失。县教育体育局和各镇、村、组要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下,合理处置空余校舍资源,空余的校园校舍首先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或用于农村的文化事业。撤并学校的所有可动资产,一律并入新校,任何集体和单位不能挪用。

(四)多措并举,加强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进一步保障和完善学生学习及生活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校园管理和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切实解决好学校布局调整后出现的安全问题。

初中三年规划范文6

一、现状分析

我市位于中游,地处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铁路纵贯南北,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我市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雨热同季,盛产粮棉,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我市现有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98个行政村,总面积1310平方公里,总人口51.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22万人。

全市共有中小学校75所,其中高职中6所,初级中学19所,完全小学4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7275人,其中小学19464人,初中14748人,高职中13063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15008人,其中小学4484人,初中10524人。全市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372796m2,其中小学185309m2,初中187487m2。19所初中中,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民办学校1所。全市18所公办农村初中校舍建筑面积中教学及教辅用房63258㎡,生活及服务用房88839㎡,行政办公用房12850㎡,其它用房22540㎡。

当前,我市农村初中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教学用房普遍陈旧,危房校舍不断出现。我市18所农村初中,大多数校舍是“普九”期间由乡镇投资建成的。十多年来未大面积进行维修改造。年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后,市财政虽然加大了危改工程的投入,但由于校点多,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现状。目前,初中学校教学用房普遍出现屋面防水层损坏,渗水严重;有的挑梁钢筋;大部分木制门窗腐朽,不能挡风雨;墙体风化脱落;楼梯间栏杆低等问题。

二是生活用房条件简陋,设施不配套。18所农村初中学校,食堂为土木结构仍有9所,食堂设施设备按照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间、餐厅等要求,基本达标仅8所,10所不达标;厕所中旱厕17座,房屋破烂不堪,排气不畅,无洗手设施,贮粪池设计不合理,地面不防滑。

三是寄宿制学校条件不达标。18所初中17所为寄宿制学校,宿舍内均无卫生间和洗漱间,楼层卫生间设施简陋,有的设施损坏已多年不能使用;学生用床大部分是高低两层拥挤睡4人,部分是木制结构,且超过使用年限。供水供电设施老化。

按照我市农村初中校点布局调整规划至2015年,全市有公办初中17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在校学生规模13424人。为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初中学校需建设各类生活用房25110m2,其中新建9790m2,改扩建15320m2。改扩建体育场地19400m2。

二、建设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基本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管理规范化,特色多样化。通过实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提升全市教育水平,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调整布局,控制总量。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3、深化改革,配套实施。

4、整合资源,均衡发展。

(三)建设目标

通过加大对农村初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变学校校舍设施条件差、生活设施不配套、后勤保障不足的状况。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保障机制,逐步缩小乡镇与城区办学条件的差距,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为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提供坚实的保障条件。力争到2015年,全市初中达到布局合理稳定,校舍危房消除、整洁美观,生活条件优化,设施设备配套的目标。

1、具体目标。全面实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二期)建设规划,重点投资建设14所农村初中。到2015年,我市农村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9%,农村初中学生在校寄宿率达到90%,生均生活服务用房面积达到7.9m2,寄宿生生活宿舍面积达到3.3m2。通过实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二期)建设规划,预期受益学生13424人。

2、主要任务。计划中央投资2620万元,建设项目学校14所。

三、建设规模及投资安排

初中三年规划范文7

近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一直秉承“团结、务实、求真、创新”的校风,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广大教职工敬业、精业、勤业,注重德育教育,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狠抓基础建设,自年首次实行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以来,连续15年荣获全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第一名,已成为我县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龙头学校。学校现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中学实践活动合格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单位、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初级中学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实验实践基地、安庆市示范中学。

根据县城发展远景规划及实验中学现状,配合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进度,我校对加快实验中学建设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保留实验中学老校区

根据宿松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情况调查统计,城区有4所小学,另有下设多所村小,每年小学毕业生多人,均属城区初中招生范围,而城区初中仅两所,接纳当年的应届小学毕业生有较大困难,初中与小学之间发展比例严重失衡。城区现有两所初中的城关中学位于县城西北角,实验中学位于县城东南,如果在县城东北部再建一所初中,将缓解现有两所初中的招生压力,同时根据县城规划,到年县城居民人口将达20万人,预计每年小学毕业生将达4000多人,为满足未来城区义务教育的需要,也必须在东北片建设一所60个班建制、3500名学生规模的初中,这样三校呈鼎足分布,布局合理。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服务半径为1.5公里,为确保学生上学的便利与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实验中学老校区应保留,服务老城区,控制招生规模,办成一所30个班的建制、1800名学生规模的学校。

二、建设实验中学老校区

实验中学自年9月初高中分离后,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逐年增加,在社会享有较高声誉,现有41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3639人,每间教室容纳学生达80余人,师生生活用房和教学管理用房严重欠缺。并且学生大部分在外租房无人看管,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为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急需在老校区内建设与之配套的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和厕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510万已下达我校,按工程要求必须在年年底竣工,逾期不能完工,省政府将追究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而且影响以后对我县项目资金的安排。目前,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工程已启动,请求上级各部门给予大力支持,确保年底交付使用。

三、加快实验中学新校区建设步伐

近年来,我县城区建设发展迅速,大批进城人员的子女为我校片区内招生对象,城区初中招生数在迅速增加,我校现有在校学生3639人,教职工160人。根据县城近、中期发展规划:到年,县城居民人口将达20万,东北经济开发区达8万以上,这样作为县城初中将承担更广泛的义务教育工作。而校园面积的逼仄成为制约我校正常发展的瓶颈。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借东北片区开发之机,已在东北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征地135亩,建设实验中学新校区,办成一所60个班的建制,3500名学生规模的实验中学新校区。现在县建设局就新校区规划、单体建筑详图已制订完毕,并已通过县规委会审核。

目前,实验中学新校区建设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新校区建设涉及土地、城建、供电、市政等部门,需由县政府牵头成立实验中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其次,应尽快落实实验中学新校区在东北片区内的征地、拆迁、道路建设等工作,以便学校组织施工队伍进入现场,确定界址,修建围墙。第三,根据县委县政府规划,预计建设资金需1.2亿元人民币,首期投资预计7000万元,二期投资为5000万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实验中学,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绝非学校条件、手段和力量所能为。“义务教育政府办”,学校只好恳请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以利于新校区建设的顺利实施。

初中三年规划范文8

经报请省政府同意,今天召开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做好我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新的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的编制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2010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促进江西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时期。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实现今年初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任务和全面实施大开放主战略都具有重大意义。

编制规划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编制出一个好的规划的重要基础。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加快发展;要紧紧围绕我省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在以往的规划编制中,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业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与安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是“十一五”期间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编制好“十一五”规划,首先要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观,摒弃走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推动以创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重点的经济增长,把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与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到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提高上来,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过程。

二是统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割体制导致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特别是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充分认识到,不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我省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就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考虑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在人口管理、市场建设、资金投入、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力争“十一五”期间使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有所缩小。

三是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经济的发展不会自动带来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就业问题难度加大,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社会保障和其他社会援助体系覆盖面小、保障水平比较低,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相对滞后。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也会动摇经济发展的根基。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发挥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改变把经济增长当作“硬任务”,把社会发展当作“软指标”的做法,把给人民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增进人民福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等放到重要位置。

四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省能源相对不足、资源短缺的矛盾将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显现。编制规划要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战略思维,不能寅吃卯粮、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活条件为代价,不仅要考虑五年、十年的发展,甚至还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人的需要,更要遵循自然规律。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一定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充分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五是统筹协调地区间的发展。近几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战略部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搞好局部,支持全局,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有的地区对缩小地区差距,缺乏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急于求成。有的地区,把地区协调发展,完全等同于缩小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无论是设区市,还是县、市、区,甚至是乡镇一级,无论是生态脆弱地区,还是其他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地区,都要在本辖区实现翻两番、翻三番,都要实现工业化,实现赶超。这些想法,是片面的;这些做法,强化了不合理的“行政区经济”,加剧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统筹协调地区间的发展,必须全面理解地区协调的内涵。要认识到,地区协调是指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在各地区之间要适当,不仅是经济的分布在各个地区之间要均衡。缩小地区差距,主要不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重点是缩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最终是要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要认识到,缩小地区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不是一、两个五年规划或者几个五年规划就可以根本解决问题的。

促进地区协调发展,要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引导,从经济区出发,统筹规划城镇体系、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对重点开发地区,要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改善发展环境,形成新的增长极;对城镇密集地区,要加强统筹规划,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生态脆弱地区,要减少开发活动,适度引导人口转移;对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要控制高耗水产业,避免地下水超采导致环境恶化;对贫困地区,要以人口脱贫为目标,把开发式扶贫与异地扶贫结合起来。

二、明确目标,齐心协力,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编制“十一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部门明确目标,齐心协力,各司其职,才能圆满完成。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从现在开始到2004年底。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组织开展专项规划和其它规划的编制;在2004年年底前后形成“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上报省政府。二是从2005年年初开始到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形成前。主要任务是:做好有关规划编制的调研工作;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起草专项规划和其它规划草案。三是2005年“十一五”规划建议形成后。主要任务是: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后,提交*年年初召开的省人大审议;专项规划和其它规划原则上要在*年完成编制工作。

根据这个安排,初步设想,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强化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也就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根据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突出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突出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不搞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突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完善体制、优化发展环境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减少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领域的内容。初步设想,今后的五年规划不再编制思想道德、民主法制和国防建设等涉及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和军队方面的工作。从“十一五”开始,总体规划的名称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各市县和各部门编制的“五年计划”,也改为所属市县或领域的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的规划期以五年为主,展望到2020年。

二是做实做深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目前,国家拟编制专项规划的领域主要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具体是:水利、能源、交通、城镇化、科技、教育、卫生、防灾减灾、国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土地、水、石油等重要资源开发和保护。竞争性的领域一般不编制专项规划,而采取产业政策、预测报告等形式。根据国家设想,结合我省实际,“十一五”期间拟编制江西省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江西省水利专项规划、江西省能源专项规划、江西省交通专项规划、江西省城镇化专项规划、江西省科技专项规划、江西省教育专项规划、江西省卫生专项规划、江西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江西省农村(含民族地区)扶贫专项规划、江西省新型工业化专项规划、江西省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江西省信息化专项规划,共14个专项规划(初步设想,有待与国家正式编制的专项规划衔接)。专项规划由我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期以五年为主,展望到2020年。专项规划的编制强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量化发展目标,明确任务措施,提出重大项目。同时,编制高速公路建设、农村公路改造、电力发展、新能源发展、汽车工业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物流产业发展、农民工服务体系等单项规划。单项规划由我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编制。规划期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要求灵活确定,滚动编制。其它规划由各地、各部门自行编制,报我委审核和备案。

三是试编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经济区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国家总体规划或省级总体规划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对一些经济联系紧密的城镇密集地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都市经济圈地区、重点开发地区等跨行政区的经济区进行规划。为了扩大江西在全国乃至在世界的影响,进一步打响江西生态品牌,保护人类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水,充分挖掘鄱阳湖的题材,“十一五”期间,拟试编江西省山江湖规划和江西省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由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完成。

四是改革市县规划。在省和市县规划中,市县规划应该成为最贴近人民、有约束力、可操作的规划。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苏州等六个市县开展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初步设想是:在市县一级只编制一个规划,将辖区内的国民经济、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融为一体。我省“十一五”期间全面启动市县规划体制改革难度较大。对此省里不作统一要求,但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如吉安县先行一步,探索经验。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做到“三个到位”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深远、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结合我省实际,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关键是要做到认识到位、队伍到位、工作到位。

第一、认识要到位。认识到位,关键在领导。我委从去年底开始,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就着手开展了“十一五”规划的部分前期研究工作。今年年初,按照省委常委会的要求,提交了本世纪头20年全省经济发展指标的初步设想和主要支撑条件分析。全省计划会议期间,又将《关于江西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步设想》(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了大家,以期引起各地、各部门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视。总的来看,各地、各部门对这项工作认识比较到位,提出了本地、本部门头20年经济发展的初步设想,但也有部分设区市至今没有拿出本地经济发展的长远设想。请已经开展前期研究工作的设区市和部门,进一步提高规划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争取明年年底前形成本地、本行业“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尚未开展前期研究工作的设区市和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迎头赶上。

第二、队伍要到位。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从时间安排上来看,大体要经过前期研究工作、基本思路和规划文本起草三个阶段。从涉及的范围来看,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政府所有的职能部门。没有一定的具体工作人员,要完成这项系统的工作是不可能的。为了更好地开展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我委已成立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委主任、副主任分别任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相关业务处室的负责人都是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7个同志组成。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前期工作,下一步,还会陆续听取省直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的意见和建议。

初中三年规划范文9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加强百里工业经济带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保证规划编制的顺利进行,市政府成立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宋文任组长的百里工业经济带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详见附件1)。

二、外聘专家学者

一是从部级宏观经济研究部门,聘请5-7名专家组成我市百里工业经济带发展规划专家组,参与我市百里工业经济带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并提供指导咨询服务。二是在规划的论证阶段,分别聘请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市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充分讨论论证,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召开启动会议

会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参会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大中型企业。会议的主要任务,一是通过召开工作会议,进一步认识国家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进行项目建设的宏观政策下,丘陵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认识建设百里工业经济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二是共同研究探讨制定百里工业经济带的战略定位、远景目标、框架设计、资本运作、鼓励发展政策等。三是安排部署工作,分派具体任务,启动百里工业经济带规划研究编制工作。

四、科学编制规划

百里工业经济带发展规划是一个区域发展规划。百里工业经济带规划区域为**市区以及沙河市、**县、内邱县和临城县的海拔500米以下区域。应立足于打造一个招商引资的新平台、打造一张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名片、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按照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带状展开、组团式开发的思路,充分利用西部丘陵区可利用土地,充分考虑自然条件、产业状况和现实基础,编制一个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为搞好这一规划,一是各相关部门需立足自身职能,针对制订百里工业经济带规划开展、完成本方案规定的相关调研专题;二是桥西区、桥东区、高开区、沙河市、**县、内邱县、临城县三区四县(市)要对涉及本辖区的百里工业经济带规划区域进行规划,提出规划思路、重点和战略举措,为研究编制百里工业经济带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性资料和规划参考依据。

五、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百里工业经济带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分5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工作阶段(**年9月)。主要是①成立领导小组,外聘专家学者,召开启动会议,安排布置任务;②各有关部门、三区四县(市)按照任务分解表(详见附件2)的要求,进行专题研究,形成文字和相关图表,按时限要求报市发改委(联系人:赵昌晶电话:3288011)。

第二阶段:集中研究起草阶段(**年10月)。起草组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办公,研究起草出规划初稿。

第三阶段:征求意见讨论修改阶段(**年11月1日-15日)。初稿发外聘的各专家学者,并与专家学者见面,由每位专家学者对规划初稿进行修改。初稿发有关部门和三区四县(市)征求意见。之后,在不同层面上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