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统计学问题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3-08-07 17:29:18

统计学问题分析

统计学问题分析范文1

一、统计学硕士教学的问题分析

1.教学课程缺乏

2011年统计学专业才作为一级学科在研究生专业中开设,统计硕士的教学尚未形成体系。统计学专业在研究生专业中的开设历史短,各大高校对统计学的学科建设及各个研究方向的培养计划还不够完善,导致教学模糊。课程安排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统计硕士必须具有扎实的统计基础才能更好地从事统计的研究工作。统计学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数学基础及数理统计基础较好。统计硕士的培养计划中,专门培养统计能力的课程较少,其余多是根据每个导师所研究的领域安排的课程,与统计直接相关的课程尤为缺乏。

2.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实例

随着社会的进步,统计学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统计硕士的教学形式却还很单一。统计硕士教学多是板书或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大部分课程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只有极少数的课程由学生讲解或讨论。这些少数的课程是不同研究方向的课程讨论,加深了学生在自己研究领域的知识领悟,但统计学基础知识并没有巩固。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科学的各个领域。统计学应用广泛,通过各种软件来实现取据的分析。高校开设的软件课程一般包括SPSS、Matlab、R软件等,掌握这些软件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实际中来运用。教学实例的欠缺,让统计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或应用统计知识时困难重重。

二、方法建议

1.合理规划研究方向

目前统计学硕士教学中存在统计学各研究方向教学模糊。合理地规划各个研究方向及培养计划是培养统计硕士的基础。如今统计学渗透于各行各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离不开统计学知识。统计学研究方向的划分,需要结合统计学实际的运用及当前的研究领域。不管研究方向如何设置,都要着眼于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及与之相结合的学科,例如教育统计,应该结合统计知识与教育学的知识,而不是单方面的教育或统计知识,统计学的作用就是运用统计知识处理解决其他学科的实际数据等问题。

2.适当增加教学课程、教学实例

研究生的课程较少,统计学更需要掌握好理论知识再运用于实践。增加统计学的基础课程,增设统计学学生都需要学习的课程,加强统计学知识的学习。统计学是研究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的结果正确地推断出某种现象规律的科学。统计学教学与实际例子密不可分,增加教学实例不仅能加强专业方向的研究,还能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以及加强对统计学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

3.采用多元化教学

统计硕士的教学存在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是改变目前教学单一的一种方式。通过数据收集,根据所学统计知识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及提出建议。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运用,而且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除了统计软件的教学,学生还可通过感兴趣的实际案例来学习掌握知识。学生讲课的形式也是一种可采用的教学方式,学生提前准备要讲的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结束语

统计学问题分析范文2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研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110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做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

笔者认真深入地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实践与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设计与探究》《新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应用指导》《英语新课程中的教法探究》等有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及改革的内容,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初步构建自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案。

二、深入调查,了解学生需求

根据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 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能偷懒就偷懒。2. 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有的知识点讲了许多遍还不会。3. 回家不看书,像练习听力、预习、复习这些软性的作业,就不做。4. 没有语言环境。由此看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素质,构建自主参与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领会新课程精神,以真诚的态度,通过调查问卷、与实验班学生访谈、倾听、交流等方式,关注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科特点,了解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模式,经过分析、对比,筛选出适合英语学科学生容易接受的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真正使学生得到发展。

三、进行科学的教学研究

对单县谢集镇中七年级五班(实验班)和六班(对照班)的共98名学生进行了两年的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情况如下:

1. 一般资料

实验班50人,对照班48人,在入学成绩、班级人数、男女生比例、学生年龄以及观察指标如自觉预习人数、自觉查找资料人数、能掌握重点难点人数、能自已解决问题人数、学习英语有信心人数、英语成绩及格人数方面,两班均具有可比性。

2. 教学方法

对照班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法。实验班用英语自学能力培养法。

(1)提高学生的自学心理素质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心理素质,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动机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英语,例如是为了出国?为了阅读英文资料?为了与外国人做生意?还是为了升读高一层次的学校?其中任何一个理由都可能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是搞好自学的动力,才能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能把“教主学从”转变为“学主教从”。没有学习动机,想学好英语就成了一句空话,就像缺少了引擎的汽车,永远都动不起来。激发学习动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正面引导为主,多表扬和鼓励学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学是主动型的行为,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已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去认知新知识的过程,离开了自觉性,“自学”就无从谈起。学生只有在找到学习动机的基础上才会有学习的自觉性。

(2)课前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根据英语听、说、读、写的要求,笔者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预习纲要。在教新课前让学生首先在家自已跟读录音磁带学习单词的发音,再模访录音进行试读,即划分音节,根据音标锻炼拼读的能力,思考课文前的“Tuning in”加强词汇的记忆。在会拼读单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跟读课文三遍,注意语音、语调及句子与句子间、段与段间的停顿。最后伴读一遍磁带。说的要求不易高,学生能用自已的语言对课文简单复述即可。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加强和升华。学生能通过比较体验到进步的喜悦。在写的能力方面,笔者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一般要求学生通过预习从课文里找出十个词组,用中文注释即可。每次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心中总充满了喜悦。因为这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

(3)课堂上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上培养学生英语自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启发式:新课标教材每一课后都有“Discover Language”部分,这是一种新的语法教学方式。通过典型例句和简明扼要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已找出语法规则,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学生自学的原则,教师千万不能“穿新鞋,走老路”。②讨论式:提倡通过共同协商讨论,以解决某项问题,而教师则在各组之间走动,提供咨询。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

讨论式教学,如在教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笔者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问题:“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millions?”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回答中有:“We will help the poor children go to school if we are millions”;“We will travel all over the world if we have enough money”。此时笔者再次追问:“If you travel all over the world, what will happen?”,学生回答:“We will learn a lot if we travel all over the world.”;“We will make a lot of friends if we travel all over the world”。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激励他们现在要努力学习。③采访式:采访也就是面谈,它是一种两人之间或两人以上进行的面对面的问答式交谈形式。采访者通过不断地向被采访者提问,从对方回答中得到自已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归纳总结。被采访者在听清听懂对方提问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迅速反应,提出自已的观点。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在一问一答的环节中完成交际任务。采访式的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是:

采访式教学适用于人物教学,如在教“What do you want to be?”这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记者”采访学生的情景。记者问:“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y?”每个学生既可充当记者也可充当被采访的学生。教室里马上进行了一场别开声面的采访活动,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4)课后拓展

针对“课后”这个环节,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教会学生使用英语工具书,如词典、教学参考书、课文注释等。其次,指导学生组织或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巩固课堂所学和陶冶学生的情操。最后,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接触和获取英语语言知识,如电视、电影、课外读物、音像学习材料等。一年多来,笔者一直坚持给实验班的学生介绍各种常用工具书的特点和用法,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英语读物、电影、电视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实验效果

两班实验观察指标变化见表1。

表格显示,英语自学能力培养教学法较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法效果好,能显著改善目前在一部分中学生中所存在的习惯于奉命而学、重复他人的思想以及循规蹈矩的现象,使他们拥有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四、合作探讨互助学习

针对学生心理和学习上的差异,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好、中、差搭配,进行合作学习。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中,教师在引出新对话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Where did it land? Then what happened? What did you do?后,分成五人小组练习问答这四组对话,要求小组中的每个人分别问和答这些问题,其中四人都张嘴并会说才能成为优胜组,另一学生记录并汇报。这一问答中好学生和中等生为了本组就必定会帮助学困生,而学困生也会为了本组的利益而乐于学。这样,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长处,也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生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不失时机地教学生和督促学生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去获取有用信息,提高学习效益。

五、课前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前提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课前预习就是其中之一,课前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前提,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课前自学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既加强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又能让学生发现疑难点,自己独立思考,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目的性强,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六、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拓展自主学习的实践空间

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体验、感悟,去创造、运用。要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程度,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训练学生独自计划、实施和完成一项语言任务。因为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统计学问题分析范文3

关键词: 公选课教学 统计分析软件 教学改革

统计分析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的领域,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军事科学及工农业生产等诸多领域中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越是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统计普及率就越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熟练掌握现代统计方法并进行分析已经成为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的能力之一。而《统计分析软件》这门课的设置正是为了适应社会、国家实践性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开设,它是一门兼顾理论和实践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现代统计方法,并借助软件平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可应用于各个不同学科,在有些学科已经有其特有的方法和特点,如生物统计、经济计量学及目前很热门的生物信息和数据挖掘的方法主体都是统计。现在,数据的统计分析在诸如经济、生物、质量管理等专业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更多专业学生的这一需求,2012年我们在全校试点开设了《统计分析软件》课程的公选课,受到各专业学生的欢迎。因此将《统计分析软件》作为一门公选课进一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统计分析软件公选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先讲一般理论,再把实践作为使用理论的例子,并且例子陈旧、抽象,与学生的知识背景脱离太远。而且,正如不能想象那些游泳健将,要先学习运动力学和流体力学,再学游泳一样,对非统计专业学生,不搞统计理论研究,仅仅只是把统计作为一种工具,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合适的。实际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统计应用都是非统计专业的人实施的。根本不必要,也不可能要求这些人都拿一个统计文凭,他们所需要的是运用初步的统计知识识别大量出现的日常统计问题,并利用现成的工具自己解决其中相当一部分问题。

(二)教学内容上,强调计算公式,注重手动计算。而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统计的教学方法已经发生戏剧性的变换。计算机与教学环境的结合,尤其是界面越来越方便友好的统计软件的使用,已经使旧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记忆并运用统计公式——不再适用于大部分学生。现在,具体计算的过程,都可以交给计算机处理。只要知道原理,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设置适当的参数,就能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统计公式,理解了,有助于对统计工具的理解;但不能理解,反倒成为一种障碍,再强调统计公式、手动计算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三)学生缺乏实践,动手应用能力差。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常常偏重于理论讲解,而缺乏实际操作,而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通过听课和念书学习统计是很困难的。

二、统计分析软件公选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一)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中,突出应用,兼顾方法,以案例为驱动。在教学中,从实际问题着手,先提出问题,再介绍统计方法的背景、思想、模型和解决思路,最后给出SAS求解程序和结果的详细说明。方法只是提出主要步骤,不进行详细推导,不讲手动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重点是如何使用SAS和输出结果的解释。

尽量降低对学生数学基础的要求,做到“但求会用,不求甚解”。在讲授过程中,简要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分析方法的功能和目的,让学生概括出针对各种具体问题应用相对应的分析方法,并帮助学生认识分析输出的结果的含义,以及它们对实际问题的意义,把讲解的重点放在实例的应用上。

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统计规律的存在,从而掌握实用的统计方法,这样就可以增强统计教学效果。

(二)将统计分析软件教学融入学生的专业学习中。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不断更新与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全校学生的普遍需求。在教学中,应针对选修学生的专业方向,讲解一些相关专业的案例,介绍统计软件在相关专业应用的前沿。并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有意识地应用统计工具。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安排上机实习,通过上机让学生使用软件解决实际数据处理分析问题。在指导学生上机的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特别是如何将统计分析工具与相关专业有机结合起来,是教学的重点。

同时,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利用校园网的有利条件,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配合课堂教学,建立统计分析课程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在我校网站上运行,受到校内外广大师生的关注,访问量稳步提升,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实现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统一。组织老师做面向全校学生的专题讲座,阐述这门课程在实际生活中对每个人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掌握统计分析软件的重要性。

(四)改革教学考核方式,适应新的培养模式。考核重视数学思想与数学应用,淡化计算技巧、计算公式,重视应用能力考核。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采用上机考试与论文相结合的形式。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数据,在软件中录入保存数据,然后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判断运用哪些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利用软件完成各种分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分析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判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统计分析软件公选课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对于今后学生自身的科研、工作都大有帮助,提高学生择业的竞争力,丰富我校统计类课程教学内容,对我校实现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每年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全美数模竞赛都涉及统计知识及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的问题,统计分析软件公选课程的开设,对普及学生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的统计软件使用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素质培养,对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数模竞赛成绩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芳,陈胜可,冯国生.SA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统计学问题分析范文4

一、选好命题,主导思想要明确

统计分析的“实招”必须是企业经营者或管理人员感兴趣的领域,能够直击企业发展的瓶颈,引起他们的注意及采纳,因此,选择合适的题材成为“实招”发挥作用的关键一环。统计分析能否成功,选题是第一位的,选题的主导思想要新,思想不能陈旧,观念不能落后。不能用历史的、陈旧的经验来对待已经发展变化了的形势。选题时首先要明确服务对象,即明确给谁看,然后“换位思考”,选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才是确定内容,针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善于提炼内容,精准选题。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分析的针对性,善于捕捉领导的“关注点”。分析报告的目的在于应用,对统计部门来说,就是要将研究成果转换为领导决策。为了实现这种“转换”,应增强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选择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避免简单罗列,避免数字文字化,瞄准影响当前企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选题要大小适中,题目不要太大,要切实可行,考虑客观条件,尽量“小题大做”。研究角度要有新意,要从新的角度去研究、研究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研究过探讨过但说法不一的问题去分析论证,才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才会见出新意。。

二、打牢基础,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失去准确性,再精心准备的“实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统计分析报告要坚持客观公允态度,发扬唯实精神,讲实话,报实情,在保证数据准确的基础上,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当前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状况提出恰当的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和理论依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情况真实,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三、增强逻辑,应用合适的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是由数字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是依数成理,论据就是统计数据,而统计学的不断发展为统计研究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法,将各种经济学、统计学知识应用在统计分析中,更加透彻地研究经济现象。判断是以准确的统计数字为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是统计分析成本一个整体的纽带,是产生“实招”的顺延。统计方法要为统计分析结论服务,不能因形式而伤害要义,一切为了“实招”的产生及合理性为目的,切忌为哗众取宠而罗列深奥的数理公式,“先进”的数据模型,从而使统计分析“产品”不明所以,导致统计分析面目可憎,让人敬而远之。合适的统计方法可以为“实招”得到认可、推广及应用增加可信度。但是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必须保证推理是以充分的依据为前提,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就是要有合乎事实的逻辑性,判断推理的结果前后不能矛盾,不能脱节,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统计分析报告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四、注重时效,发挥统计分析的实用性

“想实招”要把统计分析定位于为管理者服务。统计分析报告有着明显的目的性、针对性,只有统计人员在拟定统计分析时,时刻牢记“想实招”,把统计分析定位于为管理者服务,才能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企业统计分析,首要目的就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帮助管理者正确认识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自身的生产经营秩序,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行,提高全单位的经济效益。这就决定了企业的统计分析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瞬时万变经济形势,决定了统计分析及时性的重要。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越强,就越要快速反映,适时为领导送上“及时雨”。统计分析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统计人员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感,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兵贵神速,充分利用丰富的统计信息和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优势,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分析报告的撰写,迅速及时地向领导发送各种新鲜动态信息和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以便领导及时掌握情况,指挥全局,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

五、立足实用,增加建议的可操作性

统计分析在在“新”字上下功夫,分析要有“新鲜感”。切忌没有自己主见的“对策建议”,不能过多重复一般概念和别人说过的话,对问题的研究要与时俱进,有新角度,要有独到见解,不仅立题要“新”,而且见解更要“新”。对策建议要增强针对性,提高可操作性。对策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就是把“想实招”落到实处,统计分析报告不只是简单的提出问题和局限在数字文字化的表述上,要在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有一定量化依据和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意见,针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吃透国家政策方向,追踪产业政策导向,研究企业发展策略,落足于统计分析的实招,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使统计分析成果迅速得到应用。

统计学问题分析范文5

一、以问题解决为驱动。树立收集数据的意识

【片段1】你想了解什么

出示“古筝、葫芦丝、笛子、小提琴”四种乐器图片。

师:你喜欢哪种乐器?你还想了解什么?

生1:我想知道我们班喜欢哪种乐器的人数最多?哪种最少?

生2:我想了解男生、女生喜欢哪种乐器的人数最多?男、女生对这些乐器的喜好有没有区别?

师:想要了解这些问题,该怎样做?

生(众):调查统计。

思考:统计教学应从问题出发,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需要,驱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统计确实成为需要。上述设计首先紧扣“要想了解‘男、女生对这些乐器的喜好有什么区别?该怎么办?”’这个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内在需求,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凭借数据来“说话”,开展调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经历真实数据统计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价值

【片段2】你如何了解

师:你们打算如何调查呢?

生1:举手统计。数一数全班喜欢各种乐器的男、女生人数各有多少?

生2:把自己喜欢的乐器写在纸上,再交上来进行统计。

师:同意吗?但是直接全班调查,范围比较大,人数比较多,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3:可以先分小组进行调查,然后再进行全班汇总。

展开调查。任务要求:每人只能选一种乐器,组长统计小组情况,班长汇报全班情况。所有学生将人数填入单式统计表。

(表格略)古筝:男2,女11,合计13人;葫芦丝:男10,女0,合计10人;笛子:男7,女1,合计8人;小提琴:男8,女9,合计17人。

组织抢答比赛:

女生:(1)喜欢葫芦丝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2)喜欢笛子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1)喜欢哪种乐器的男生最多?(2)这个班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宣布女生获胜。

男生(众):不公平。

师:怎么不公平了?

生:女生的问题只涉及一种乐器的人数情况,只需观察一张统计表。而男生的问题涉及四种乐器的人数情况,要看四张统计表,还需要进行计算。

师:这样看来,单式统计表的信息比较分散,不集中,不便于分析和比较。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生: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大表。

合并要求:(1)拿出四张单式统计表,小组内交流合并想法。(2)尝试合并,对合并后的统计表进行修改和调整,想一想,怎样才能更简洁、明了?(合并过程略)

(引导合并、优化,并出示复式统计表,回答之前提出的问})

师:与前面的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势?

生1:既包含了四种乐器的人数情况,还可以反映出整体人数情况。

生2:把信息集中起来,便于对各种人数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引导并指出:信息全面、便于分析)

师:在这四种乐器中,如果班上开设一个乐器兴趣小组,你有何建议?

师:根据统计结果,再来回答问题或做出决定,这样有什么好处?

生8:不盲目,根据调查统计而得到的结果,比较可靠。

思考:上述教学在问题解决的任务驱动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先通过分组调查、全班汇总的方法收集并整理数据:再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复式统计表来描述数据,此环节将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学习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有利于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解决之前提出的问题,并做出判断和决策“开设什么乐器兴趣小组”。帮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统计全过程,让学生了解统计对调查实际问题、反映结果、研究和判断相关问题的作用,充分彰显统计活动的价值,积累统计经验,发展统计观念。

三、提供开放的数据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师:针对各班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你有何想法?

生1: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数比较多,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人数差不多。

生2:五(1)班和五(3)班都是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数最多,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生3:五(2)班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较少,需要加强体育锻炼。

师:相同的数据,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可以得到不一样的结论,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思考:统计研究的基础是数据,核心是通过数据分析来实现对相关问题的了解和把握,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上述教学设计不仅仅满足于学生能从统计表中获取“数据的多少”“数量的大小”等信息,而是处于一个更高点来处理教学,通过开放性的综合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也会存在差异。感受数据中蕴含着的丰富信息,增强学生利用数据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创设丰富的学习活动。体验数据的随机性

【片段4】你来做“决策”

师:观察上表中的数据,我校准备面向全校开设体育兴趣小组,如果你是校长,你的决定是…

生1:开设乒乓球兴趣小组,因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

生2:先调查一下其他年级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因为这里只是五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不能代表全校。

师:学校开设体育兴趣小组,仅仅根据五年级的体育活动情况做出决定,合适吗?

生:可以扩大调查的范围,进行一个全校性的调查。

出示数据:

生1:开设跳绳兴趣小组,因为全校喜欢跳绳的总人数最多。

生2:还是开设乒乓球兴趣小组,虽然喜欢跳绳的总人数多,但高年级喜欢的人数较少,而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处于跳绳和踢毽子之间。

生3:可以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开设不同的体育兴趣小组。

师:不同的年级,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也不一样,仅根据一个年级推断全校是不科学的。数据范围越广,得到的结论就更加准确、合理。更能够说明问题。

统计学问题分析范文6

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成果不断涌现,数字化特点凸显。根据2002年度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讨会报告,目前我们收集的数据需求呈指数增长,而数据分析的需求呈二次增长,但统计的专业人才呈线性增长并且目前统计学的教育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邵启满教授“给当今毕业生的建议,就两个字:统计”。我们当前的数理统计课程的教育还处于“非常狭窄的计算机时代前的统计学”,严重滞后于不断发展中的现代统计学。大部分的研究生教科书内容仍然是从统计量到点估计,继而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基础知识的呈现及统计方法的推导。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也以理论推导为重点,注重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演绎证明,而对于实际应用较多的现代统计方法缺乏介绍,忽视与各种统计软件的结合。因此,我国工科研究生毕业论文实验数据处理手段较为低级,对异常数据缺乏理性说明。我们的研究生往往在学完数理统计课程后,虽然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推导,但进入科研工作碰到实际数据时,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仍然一筹莫展。这也是促使我们教学理念转换的主要原因,研究生数理统计课程应以现代统计应用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领会统计思想,还应正确使用统计方法,根据计算结果作出正确的推断,给出合理的解释。

2教学变革的尝试

由于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学生普遍对数理统计课程比较感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索”,在有限的课时内学习较多的统计知识呢?我们教学变革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2.1教学内容的调整为了避免重复学习,我们对原来本科时已经学习的统计量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这部分内容只简单复习,温故知新,不再细讲。而对目前生物医学工程中应用较普及的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我们补充了生物医学方面的实例,运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运行结果详细讲解。对于教材未介绍的非参数检验和实验设计部分,补充几种常见的统计方法。对于较复杂的多元统计和现代统计学部分,我们引入PBL教学模式,通过分组、问题探究、成果汇报、反思和完善几个步骤,完成学习内容。

2.2教学方式的改进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回避复杂的推导、运算和证明,强调对统计思想的理解以及统计方法的运用,同时注重和统计软件的结合。统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数据打交道的科学,没有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不利于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教学中如果仍然当成数学课程,注重统计理论中定理和公式的推导演算,而缺乏实际的数据分析训练,学生就无法对统计的广泛应用性及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也不利于保持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补充了生物医学方面的实例,通过数据分析,提高他们对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也为后续PBL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准备。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已学习Matlab软件,而且工科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自学一门统计软件(如SPSS、R等)或使用Mat-lab,对所有的实例在软件中实现数据分析。软件输出的是数值或图表,并没有详细的解释、分析和结论,学生必须结合数据背景知识,应用所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推断,最后给出结论和合理的解释。

2.3考核方案的变革注重平时考核,淡化期末考试。考试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促进学习而已。因此,成绩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价,不仅包括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有自主学习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我们将PBL案例分析的评价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各设置为50%的比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实际数据分析的能力。

3结合PBL教学模式

统计学的飞速发展要求研究生掌握必备的统计基础知识外,能够进行知识的自我更新,具有不断学习现代统计新知识的能力。PBL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终身学习者等方面已被广泛认同。虽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统计学的发展以及软件的学习交叉,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并不轻松。在研究生教班开展PBL教学的有利条件是:①教班人数较少,分组进行问题探索可以实现。②学生对数理统计课程比较感兴趣,积极性较高。③现代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紧密联系,但医学工程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在统计软件的学习和编程方面具有优势。④教研组在数模竞赛培训和本科毕业设计中积累了一些素材,可以将内容完善成PBL问题。我们引入PBL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3.1前期准备推荐一些统计应用的网站和书籍。简单介绍前沿的方法和知识,补充回归、相关、时间序列分析以及实验设计等内容,对于随机模拟、MC-MC方法也举例说明。教师将原先积累了一些实例设计成若干问题,让学生进行选题,组成学习小组(每组5-8人),确定分工。我们将多元统计分析和传染病预测的案例编写成4个问题,提前半个月交给学生,等他们分组确定后,分别给予一定指导。

3.2问题探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找文献、学习算法,围绕选定的问题进行准备。通过交流和讨论,将各自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进而运用这些知识重新分析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对问题形成一个附有详细统计算法和计算结果的论文报告交给教师。

3.3成果展示和汇报各组将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结果做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质疑,开展课堂讨论。教师预先阅读各小组的论文报告,引导学生的课堂讨论,针对学生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讲解,强调重点和难点,对每个小组的报告给予建设性意见和评价。

统计学问题分析范文7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掌握理解统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统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统计学理论教学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培养以定量分析为特征的统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统计学实验课程教学开设的必要性

(一)统计学的课程性质要求开展实验教学。统计学作为探索和研究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统计数据搜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数据的概括性度量、概率及概率分布、抽样推断和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时间数列分析、统计指数和因素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和统计预测与决策等内容。在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应用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处理大量的数据,利用各种统计图形、表及统计模型,探索出数据中内在的数量规律性,这使得统计学需要实验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处理日益复杂、精确的模型,对实际中各领域的问题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

(二)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兴趣。统计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将枯燥、乏味的数据用各种形象、生动的统计图表显示出来,达到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统计学实验教学内容可以结合现实社会经济问题和学生的专业背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WWw.133229.CoM

(三)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统计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统计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实验课让学生将统计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在实验中加深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统计方法的创新意识。统计实验教学一般采用计算机加统计软件包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生动和更全面,还可以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认知统计应用的实质,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四)可以促进教师统计学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统计学实验教学,可以将统计理论知识和使用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将统计方法、统计软件包、实际数据以及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统计学实验教学改变了教学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工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把统计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应用研究水平的提升。

二、统计学实验课程内容设计

统计学课程实验项目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验证型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使用统计基本概念、方法来分析和处理统计数据,可以用于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思想和统计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设计型实验是训练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等工具实现统计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思想、方法,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进行相应实验操作。综合型实验是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统计方法及统计软件等工具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结合自身专业方向进行问题收集、整理资料,利用软件进行具体分析操作,并对计算机输出结果加以解释说明。

(一)验证型实验

1、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实验内容主要有数据排序,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条形图、圆形图、圆环图、箱线图、茎叶图、直方图、折线图和累计折线图等数据的直观显示。

2、统计数据的基本统计分析。实验内容包括计算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值,主要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如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度值,如极大值、极小值、四分位数、标准差(方差)、离散系数等;描述数据分布程度的测度值,如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等。

3、统计数据的参数检验与方差分析。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

4、统计数据的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内容主要是利用统计软件绘制变量数据的相关散点图、计算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数据构建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检验,利用回归方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

5、统计数据时间序列分析。实验内容包括时间序列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的计算,时间序列定基、环比发展速度的计算,用移动平均法、最小二乘法对时间序列的趋势进行测度等,用季节比率法测度时间序列的季节指数等。

6、统计指数的编制实验。利用平均指标指数的技术公式,根据所给数据资料,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

转贴于 http://

数。

(二)设计型实验。抽样调查设计实验:根据提供的资料,运用统计软件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组织形式的抽样,计算其抽样误差,并对总体参数做出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

(三)综合型实验。根据学生兴趣,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完成该问题调查问卷的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的信息录入、整理、分析;写出3,000字以上的统计调查报告,要求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统计学实验课程教学设计

(一)实验课程软件选择。统计学实验课程可以使用的统计软件很多,如sas、eviews、excel、spss等软件。sas软件在设计上也是完全针对专业用户进行设计,操作以编程为主,非统计专业人员掌握起来较为困难。eviews主要运用于经济计量模型的设立、估计、检验和应用等,掌握和熟练使用该软件需要专门的训练和较长时间的摸索。excel提供包括数据管理、描述统计、概率计算、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功能,但是没有直接提供箱线图、茎叶图、无交互作用可重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非参数检验、质量控制图等方法。spss是应用最广泛的专业统计软件,它的操作界面极为友好,窗口方式展示各种管理和分析数据方法的功能,只要掌握一定的windows操作技能,粗通统计分析原理,就可以使用该软件。因此,统计学实验课程教学中采用spss软件,就可以满足统计学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要求

1、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采取实验与理论课穿插进行,以理论教学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在理论教学完成后,进行相应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将理论教学中所学知识利用spss软件进行计算与验证。实验课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实验的指导内容,并进行现场的指导和点评,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实验教学要求。(1)学生要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统计分析功能,熟悉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利用spss软件的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完成相应问题数据的分析;(2)学生要熟练地掌握spss软件统计分析功能的基本结构及对其分析结果的解释,特别是对实际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的经济学解释;(3)学生要掌握统计学案例分析。课余时间进行统计案例的设计、资料的收集、讨论,对经济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做成相关的数据分析表,在实验课堂上进行示范、交流和讨论。

3、实验考核方法。统计学课程实验成绩以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实验成绩由实验出勤、实验报告、上机测试三部分组成,具体通过实验报告体现。实验评分采用100分制:实验课考勤10分、实验状况25分、实验调查报告65分。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项目,根据上机操作结果撰写相应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应该注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结果及分析、实验体会等项目。实验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评分标准主要根据实验目的是否明确、操作步骤是否完整、实验结果及分析是否合理、实验报告格式是否规范等。

四、结论

实验教学是统计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利用统计软件,在统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对统计数据的处理,使学生可以实现统计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适应经济管理需要、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统计学问题分析范文8

关键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2

在全球经济发展历程中,人们已经将关注点越来越多地落在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上。随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应用范围的不断延伸、扩大,暴露出了一些潜在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的长足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问题,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理论基础、作用以及内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针对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策略,使其能够与大数据时展趋势相一致。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一步扶持中小型企业,构建一个完成而科学的指标体系,以促进改革投融资体制的进程,并使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相关内容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基本内容介绍

宏观经济理论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合理应用,来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该过程被称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实证经济统计分析,即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该体系由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相互整合而成。在市场经济国家中,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主体,统计资料以及经济理论二者均为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涵盖了理论计量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两方面内容,通过对事实统计数据的分析,来进一步探索经济规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其是也是作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准存在的,专题性统计分析工作与制度化统计分析工作均被列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范畴。其中,前者要求通过多样化的调查方法,开深入定性认识所研究的问题;后者则指每年地方统计局根据前一年度的统计分析数据,做出相应的报告内容。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途径

宏观经济分析途径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比较静态分析、静态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比较动态分析以及动态分析。其中,比较静态分析是指通过比较对两个及其以上均衡位置所形成的分析途径;静态分析指将经济变动过程以及时间因素进行完全抽离,继而实现的一种经济均衡状态现象,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方法即静态均衡分析法,也被称为静态分析法;边际分析是指通过边际概念,采用数量分析法来分析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对自变量变动于因变量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凸显与强调;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两种途径,代指对经济均衡的变动条件与形成条件进行分析的过程;比较动态分析是指比较分析两个经济过程,继而得到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动态分析则要对时间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目前已经由新的均衡的分析途径代替了原有的均衡分析途径。

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理论基础以及作用介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旨在对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与矛盾进行客观的揭示,并预测经济运行态势以及经济发展趋势,根据相关经济管理的建议,来进一步精确的判断经济运行情况。在此过程中,经济学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础,按照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目的,来对计量经济模型以及统计模型进行科学的构建,以此来科学的验证经济学的多种理论。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滞后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滞后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追溯其缘由,相关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创新思维,使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不能有效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不能充分认识对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大数据时代的作用下,被赋予了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型时代特点,这就对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认识大数据时代特征方面仍处于初期阶段,使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经济统计分析模型的构建面临重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不能够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及时预测。

3.缺乏必要的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还包括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明显不足。追溯其缘由,主要是在国债技改投资贴息措施的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再加了投资规模。与此同时,在不断削弱的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企业出口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再加之,企业无法按照实际情况,及时改变通货紧缩状况,致使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激化,上述因素均会影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长足发展。

4.不能够顺应大数据时展趋势

我国政府比较重视信息化领域与电子政务行业,硬件设施、信息网络以及软件设施均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机会和条件。但由于各部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的财务信息、活动统计、业务统计以及行政记录均未实现科学的统计数据转化,这是源于其并不能够顺应大数据分析使用趋势,在不一致的指标口径、指标体系、指标、空间、分类以及编码的情况下,数据库相对混乱,无法实现最基础的常规统计描述、整理以及分析。该现象反映了社会统计素质的缺失,由于政府领导缺乏对统计作用的正确认识所致。在这种态势下,无法真正实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决策科学化管理。

三、推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全面贯彻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需要依托于科学的理念,包括灵活性、发展性、多样化、全面性理念。其中,灵活性理念的积极贯彻,旨在我国政府能够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规避经济风险问题;发展性理念的积极贯彻,旨在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发展,能够使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得到强化;多样化理念的积极贯彻,能够起到推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该理念倡导协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目标;全面性理念的积极贯彻,能够促进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整体情况的把握,为对与之相关的一些列问题的综合性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头筹发展。由此可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要基于上述理念的全面贯彻来实现。

2.保持社会总供求处于平衡状态

目前,我国面临着社会总供求失衡的问题,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因素较多,包括我国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公平的城乡居民收支,再加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等因素影响了我国社会总供求处于平衡状态的保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要通过多样化的措施积极的治理该现象。

其一,对我国的就业率进行不断的提升,使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得到不断的完善;其二,适当的增加政府支出,使国民收入分配中消费的比例得到合理的增加;其三,促进货币流动,并投入大量的公共物品投资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做支持,使内需得到充分的拉动;其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减小城乡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其四,在分配个人收入中,要全面贯彻效率优先以及公平原则,使城乡二元结构得到科学的清除。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要大力扶持贫困灾区,并不断完善对公平竞争机制,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的积极导向下,使消费内需得到不断的扩大,从而使经济得到科学而又快速的增长。

3.进一步提升经济宏观调控能力

由于经济的流动性较强,那么在经济运行也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发生。为此,我国政府要对经济宏观调控能力进行不断提升,有机整合我国的政治外交与宏观调控,并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贯彻,使宏观调控目标得到进一步明确。与此同时,我国要按照时间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手段,科学划分宏观调控目标的层次,以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从而使其市场机制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实现经济调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的目的。

4.科学的革新投融资体制

经济市场的有效运行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前提,为了加快科学的革新投融资体制目的的实现,我国要对风险投资基金进行科学的建立。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要促进出口退税进度的加快发展,为出口信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投资过程中,要严格杜绝重复建设现象,由扩大消费代替原有的扩大投资,并社会保障资金国家统筹的全面实施,强化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并通过对出口的科学刺激,增长出口量,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的流动资金匮乏的现象,这就对其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为此,我国政府要不断强化扶持中小型企业,并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从而促进中小型企业的长足发展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可持续发展。

5.抓住大数据时展机遇

相对于美国而言,大数据时代下中国发展和多方面情况与其存在明显的差异。自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总结了跨越历史、超越自己以及积极发挥政府组织效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转型发展的经验。大数据时代为我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超越、追赶发展的契机,为此,我国要以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数据为切入点,不断的推动政府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发展,并给予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中长期发展政策科学规划、分析研究和实施以及科学管理高度的支持。

为了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可持续发展,要抓住大数据时展机遇,使研究更具前瞻性,海量的信息网络数据进行充分的利用,包括深入研究相关微观到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数据的分析以及搜集整理的手段,从而形成一个全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系统思想的创新模式,为监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过程提供科学的已依据,同时,也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政策的制定以及科学分析提供良好的服务。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网络技术的视角,以服务业各个部门管理的监管信息/业务统计、行政记录以及经济活动的实物量统计作为切入点,根据最终统计的财务等价值量,逐渐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务业统计核算和统计推算的科学统计方法体系。与此同时,当地相关部门可以以管道运输、河运、公路、航空、铁路等地理信息系统、物感网、信息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统计数据作为主要依据,对能够顺应大数据发展的平台进行大力发展,并强化对我国物流网络体系的服务业统计以及能够适应我国交通运输情况体系的建设,为国家物流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较为基础的建设服务。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以资源环境、能源生产企业、电网供求等信息数据为基础,对我国能源发展建设大数据平台进行科学的建设,继而为国家能源发展规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终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健康发展。为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要走在大数据时展前沿,合理的分析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对多样化统计方法的整合,深入的了解宏观经济,实现合理化、科学化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我国政府要不断完善数据集中平台、经济发展体系的构建,统筹管理社会各项经济数据。与此同时,政府要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充分利用,全面贯彻协同理念以及合作理念,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优化,并为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长足发展提供有利的契机。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中仍面临着比较多样化的问题,但相信通过政府以及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与努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将会为人们谋取更多的福祉。

参考文献:

[1]赵彦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23-34.

[2]李国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中国经贸,2015 (7):281-281.

[3]李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经贸实践,2015 (6):19.

[4]杨永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9):21-21,23.

[5]王惠.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探讨[J].财经界,2015 (12):18-18.

[6]王春如.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本问题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 2015(12):12-13.

统计学问题分析范文9

【关键词】大数据 统计学 挑战 机遇 教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贵州民族大学联合基金(黔科合J字LKM[2011]09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35-01

1.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深深的影响着统计学的发展。能否利用传统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对海量的数据做出快速、准确的处理并获取相关信息?如何对传统的统计理论与方法进行改进或探索新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来对大数据进行挖掘与处理以获取信息?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统计分析师或数据分析师?如何将“大数据”处理技术融入相关统计学课程教学以促进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在统计学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2.大数据与统计学

“大数据”随着社交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的兴起而产生。一般认为大数据具有规模性、多样性、实时性及价值性四个基本特征,包含分析、带宽和内容三个要素。“大数据”在数据来源、数据结构和处理方法方面对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产生了冲击。第一,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来源不再是原来的简单抽样,而是“样本即总体”,直接将总体作为研究对象。第二,在大数据时代,研究对象也不是原来单一的结构化数据,由于数据的多样化与规模化,我们更多的是研究非结构数据,采用人工智能来进行数据挖掘和信息获取。第三,数据处理方法也不是简单的采用传统的假设检验方法进行研究,特别是对于统计学中的异常点,不再采取以往的丢弃或者平滑处理方式。

“大数据”处理技术对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科之间的发展是相互交融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其本质上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其发展对统计学学科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一面,同时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首先,海量的数据有利于提高各类统计分析的精度,如减小抽样误差等。其次,较之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现有的“大数据”分析方法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耗时较长。而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关心的不是数据量的多少,而是数据量所蕴含的信息。传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是以较少的数据进行精确度相对较高的统计分析,这是“大数据”分析所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统计学在数据收集方法、模型选择、模型假设以及模型诊断方面有很大优势。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具有海量的数据,并不是每一个“大数据”问题都适合用现有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来处理。

3.对策与建议

3.1 夯实基础教学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对统计学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夯实统计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讲清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特别是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于许多传统领域,如生物、医药以及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我们面对的多是“小数据”而不是大数据,因此基于样本的统计分析方法仍然是进行此类问题研究的最有效的科学手段。

另一方面,我们要结合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对统计学的基本知识进行拓展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将已有的统计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运用到大数据处理的技术研究中。如在大数据环境下怎样进行数据的收集、筛选与甄别、存储与分析等,如何分析并厘清可能的数据来源与范围,如何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如何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统计参考标准,以及如何对依靠非传统数据源加工生产的统计数据进行规范的统计推断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对具有统计背景知识人才的需求必定越来越多。因此,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特别是“大数据”的特点,切实加强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教学与拓展教学。

3.2 加强统计学专业软件教学

“大数据”环境下,对统计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海量的数据与多样化的数据,一名合格的统计人才或数据分析人才不单需要良好的统计素养与扎实的统计基础知识,更需要具有数据的存储与整理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等。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统计软件或数学软件的教学。

针对传统的“数学证明+手工计算”或“重理论轻专业统计软件”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可将统计软件或数学软件融入课堂教学并安排一定的课时上机学习统计软件,以此提高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加深对统计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在加强统计软件或数学软件,如SPSS、R、SAS以及Matlab的教学过程中,要摈弃“会软件的操作即会统计技术”的思维,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操作与相关算法,深入思考算法的实现与相关理论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对“大数据处理”的技术要求,包括数据搜集、发掘、存储以及计算分析过程中的算法与设备要求等,引导学生针对大数据进行软件升级与开发。

3.3 突出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

大数据的产生和发展源于规模经济问题或超规模经济问题的研究。每一个大数据问题的研究都是与实际经济或社会问题紧密相联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由易到难,通过案例教学逐步引入大数据的概念以及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分析全局观以及进行实际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统计人才,而合格的专业统计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统计实践能力。案例教学与统计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统计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融合各种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加深学生对相关统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或课堂外的统计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统计实践。如,指导学生针对他们感兴趣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统计实际问题展开统计研究,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实现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等。

4.结束语

总之,在“大数据”环境下我们既要积极面对挑战,又要紧紧抓住机遇,切实结合“大数据”的特点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发展的需求,既加强对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统计理论的教学,又积极开展 “大数据“环境下的拓展教学,推动统计学的发展,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统计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国杰. 大数据研究的科学价值[J].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8(9) .

[2]姜奇平. 2013 全球大数据-大数据的时代变革力量[J]. 互联网周刊,2013,1.

[3]游士兵,张佩,姚雪梅.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机遇 [J]. 珞珈管理评论标,20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