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村发展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3-08-10 17:12:12

农村发展分析

农村发展分析范文1

关键词:金华;农村物流;发展模式;探究

一、前言

通过笔者的研究,希望能够为金华物流业和制造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为金华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形成“产业支撑物流,物流推进产业”的发展势态,也为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方法,为扎实推进金华制造业质量振兴提供参考意见,为创新型城市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二、概述

物流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当前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物流根据其涉及的区域不同还可以分为生产领域物流和流通领域物流这两种形式。农村物流将上述运输空间的涉及区域局限在了农村地区。农村物流有效加强了农业生产流程的综合性,将农产品的形成、加工、运输、储存等过程进行了集成。本文研究的农村物流主要是围绕农业生产过程而展开的,并对相关的组织和过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例如产品运输部门、技术组织部门等。农村物流的流程具体可以分为生产资料的应用、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包装、配送等。在不同的过程中,物流的主要任务和形式都有所不同。农村物流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首先是供应阶段的物流,这一阶段也被称为农村供应物流。其次是生产阶段的物流,也被称为农村生产物流。最后是销售阶段的物流,通常被称为农副产品销售物流。农村物流的主要目的是达到产品生产、运输的功能。除了这两个最为基础的功能外,农村物流还包括了产品的包装、搬运、加工等作用。

三、金华农村物流特点

(一)季节性农业生产本身季节性强,决定了农村物流也同样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金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而暖,夏长而热,秋爽而短,冬湿而寒,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较优、雨量丰富充沛、冬季光温互补,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如此四级分明的地区更加凸显金华地区农产品的季节性。一是农产品是季节性生产,而全年性消费。现在农村大棚对非季节农产品物资的消费有所缓解,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而且价位上要高,有时超过人们等消费能力;二是农业生产在整个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农用品的需求在品种、数量、时效性等方面都有差异。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特点对农村物流村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和更特殊的要求。

(二)生物性农产品具有很强的生物特性,假如没有良好的物流保证系统的话,极易造成很大损失。比如金华特产火腿,在加工、储存、保管、运输等都有特殊要求。因而农村物流对一些农产品的保存,必须加快冷链物流发展,提高保鲜、加工、包装、存储等技术,及时物流措施,拓延农产品的储存时间和拓展销售市场。

(三)分散性当前,由于农村物流的建设发展还相对落后,不仅金华地区农村物流呈现出分散性,全国农村的物流也一样面临这个问题。因为大部分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农村物流服务的主要对象,每一家农户就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自己承担着农产品的物资的采购、耕种、采收、销售、运输等物流过程。因此农村物流具有参与个体或组织多而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等特点。

四、我国农村物流发展趋势

(一)成本不断下降国际上衡量一国物流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是该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就是说,比重越低,表明物流水平越先进、物流效率越高。同理我们可以用近似的方法来衡量农村物流发展水平。随着农村物流体系的快速建立与发展,以其先进的物流技术、优化的物流管理和完备的物流功能,农村物流成本必将不断下降。

(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经济部门农村物流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发挥着现代经济加速器的功能,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伴随着农村物流产值占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持续上升,农村物流也正逐渐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经济部门。

(三)农村物流功能的系统化农村物流是服务于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及相关信息的,包括运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的综合性物流活动。它的发展强调农村物流功能的整合,并形成了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流通体系,从而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四)农村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推动农村物流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物流信息化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自动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它能够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其表现出的效果是省力化。可见,信息化、自动化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我国农村物流的面貌。

五、金华农村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大力推进农村物流的发展

金华市政府应该出台鼓励物流企业为农村提供服务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减免税收或者给予优惠。能够让更多的物流企业愿意为农村物流提供便利的服务,推动农村物流的发展。比如对于金华地区香榧行业行情不稳定,结果周期长,政府可出台产业扶持计划。可通过种植补助鼓励农民发展香榧行业。加快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三级配送节点,搭建城市配送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县、乡、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总之,金华市政府应在农村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

(二)完善市场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采用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方法,使金华本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积极发挥金华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扭转“小、散、弱”的发展格局,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创新运作管理模式,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形成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协同发展的新优势。以前香榧身价高不愁卖,走的是粗放经营模式。目前市场机制要加强完善,提升香榧产业的深发展,比如可以将香榧深加工成爽肤水、精油、酒、饼干等副产品。在未来的香榧产业化规划中,自身行业应减少噱头的成分,把一些项目的开发做得更朴实一些。另外,包含香榧在内的金华其他土特产业想要良性发展,如果离开政府部门的推广和带动是比较困难的。金华政府可出台政策,在各大乡镇农村设置物流集中点。

(三)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金华地区应更加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是农村物流得以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第一,要建立投资融资体系,保证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第二,要建设流通加工中心,分门别类对物流对象进行处理。第三,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使农户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使物流基础设施及运作方式衔接更加顺畅。同时物流园区网络体系布局要更加合理,将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现代物流运作方式结合起来。这一点金华市政府需动用大手笔,创建物流园,加强道路修建,增设配送点建设,零售点货物集散中心等在基本设置上保证物流的顺畅。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物流提供保障。

(四)大力培养现代农村物流人才

金华农村物流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金华农村物流的发展。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是金华各级学校的关键任务,要注意培养多层次的农村物流专业人才,同时引导学生,使学生毕业以后愿意到农村或从事与农村物流有关的工作。还可以把乡级干部培育成农村物流的人才,从而带动整个乡村的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除了在一些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外,金华劳动部门和社会机构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远程教育等方式,普及农村物流知识,培养一线物流作业人员。着力完善农村物流学科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金华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发展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金华农村物流发展中,应该加强对其优势条件的充分掌控,并注重其具体发展实施策略的科学性。

作者:周备锋 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金荣荣,黎广泉,农村网购中物流配送问题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1):88-89.

[2]孙百鸣,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初探[J].北方经济.2014(05):102-103.

[3]赵萌;邬文兵,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战略探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

农村发展分析范文2

关键词:广东;农业;农村发展;对策

引言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广大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整体实力雄厚,但是,省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除了珠江三角洲和部分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较快,较发达外,位于粤东,粤北的大部分山区经济发展仍相当缓慢,经济还比较落后。如果农村问题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妥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我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本文专门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广东省农业发展现状

(一)牧业渔业发展迅猛,农业林业发展放缓

广东省2010年第一产业产值占据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广东省2003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第一产业,2009年达到119.89亿元产值。发展趋势见图1:其中牧业产值、渔业产值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而农业产值和林业产值呈现下降趋势。农业产值的变化从1987年的69.30%下降到2009年的46.47%,降幅22.83%。林业产值占比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由1978年的5.79%上升到1985年的8.73%,后又下降到2009年的2.65%。牧业和渔业分别从1978年的18.59%、6.31%上升到2009年的27.48%、19.81%,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亟待加强

目前广东省靠天吃饭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由于水利设施的不足和严重老化,旱涝保收耕地面积为1359.44万亩,占总面积不到六成。加之农业用水效率较低,渠系水利用的系数仅为0.4.农产品市场布局存在重复建设、不合理建设的现象。2010年的城乡收入进一步拉大,达到3.45:1.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很大。公路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电网仍未得到有效整治,尚有800万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合作医疗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建设亟待解决。

(二)农业综合竞争力有待提高

广东省农业增长方式依然以粗放经济增长为主,全省农药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农业污染严重,其中农药使用量2009年达到10.37万吨,相比2005年增长了25%的使用量。农业科技竞争力处于劣势,农产品加工水平相对落后。农业组织化程度有待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相比其它发达省份还存在较大差距,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不明显。

(三)从业人员的素质亟待提升

广东省第一产业从业人数1521.76万,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口的88.6%,其中文盲占3.2%,小学文化23.7%。中专文化占据10%,高中10.3%,大专及以上仅占0.3%。从业人员中50—75岁的占据80%以上,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劳动力占据全省劳动力30%以上。在从业人员中都是依靠老经验,学习能力差,知识结构固化严重。

(四)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广东省人均水资源总量仅为2100立方米,低于全国2200额立方米平均水平,同时广东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失衡,人均水资源在1700立方米的警戒线下的地区占全省的近50%。加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用水需求在不断的上升,年均用水量已经突破400亿立方,而由于对水资源的保护不足,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尚待健全,水资源配置的工程体系和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导致水污染严重。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水需求,另一方面是不断减少的水资源。广东省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二、农林牧渔产值与第一产业产值回归分析

本文截取1978年—2009年32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导入数据勾选相关选项。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四个板块与总产值概率均小于0.05,均呈现显著。其中,农牧渔三大产业对总产值有正向作用,回归系数分别为0.424、0.377、0.233.而林业呈现负相关,为-0.031。表明,广东省第一产业发展依赖于农业、牧业、渔业的发展,林业发展则相反。

三、对策建议

(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

广东省农业发展应当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化建设为主线。将政府的规划和管理以及财政进一步向农村进行延伸,扫除城乡统筹过程中的制度障碍,整合资源,最终实现均等的公共服务。同时应当把农村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纲要中,统筹安排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在交通、能源、供水、水利、生态建设等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衔接,为农村发展、农民安康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和环境。

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的含量和农民的劳动效率。增加对农村技术、机械的投入和扶持。实证分析显示农业对第一产业的影响程度为0.424,因此应当以农业为龙头,并根据广东省农业的特点,大力发展农业和牧业渔业,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大发展。

(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要载体

结合广东省的实际,小城镇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结合点,是实现广东省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实施以繁荣小城镇经济、促进小城镇发展为目的的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的就业和收入水平。

(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有效整合政府支农投资,合理划分政府的财政和权利。形成“规划统筹、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深化农村事业单位的改革,进一步精简机构和人员,集中财力解决能够直接受益于农村的项目,对于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不足,农机械的普及程度低等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遵循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确保投入逐年增长,逐步形成农村建设的稳定资金来源。

(四)加大科技信息投入和人才培养,解决人才荒

信息工具的落后影响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农产品绎营信息在农村的传播。加之,农村科学信息传播渠道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先进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应当充分扩展信息的传播渠道并加强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提高技能。通过农民技术员、合作社带头人等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扩大培训效果,解决农业发展的人才荒。(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耿静超,胡学冬.改革开放30年广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回顾[J].南方农村,2009(1):10-14.

[2]万俊毅,彭斯曼.企业与市场的联盟组织机制:文献综述及其引申[J].改革,2009(9):99-104.

[3]黄祖辉.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4-7,26.

农村发展分析范文3

【关键词】新疆 农村金融 农村经济 发展

1 样本的确定、数据选取与实证方法

由于数据获取原因,本章将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和衡量金融对我区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支持作用,进而通过新疆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实际农贷投入中所占比重来证明其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

至今为止,国内关于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分析,大多从宏观层面出发,讨论金融结构,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程度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常认为,金融市场化程度,多元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单一,信贷资金依然是经济实体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信贷支持上。因此,农村金融机构信用发行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增长。

为了分析目前新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影响,作者拟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对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持作回归分析。

新疆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1980-2005年,农业生产总值由22.01亿元增至831.06亿元,增长了36.8倍,年均增长7.96%,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0.77元提升到2482.15元,增长了11.4倍,年均增长10.6%。在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业发挥着重要的资金支持和产业导向功能。2005年末,全疆全年各项农业类贷款642.52亿元,比上年增长32.3亿元,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的28.3%,农业贷款余额达16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高出各项贷款增幅7.8个百分点,是1980年的75倍,年均增长16.2%。新疆农村金融机构灵活运用信贷杠杆,加大优势农业信贷投入,支持开发式扶贫,新增贷款从支持传统农业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从单纯支持农业生产转变为全面支持农村经济,并捐助大量资金支持农牧区建设发展。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实现了农业战略性转变,促进了新疆农村经济增长。下面通过模型验证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持。

2 模型设定

2.1 实证模型的建立

(1)理论依据:经济增长的原因、内在机制及其实现途径历来是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harord一dmoar首先建立起研究经济增长的数学模型开始,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数次变革。80年代中期以来,以romer,lucas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致力于技术进步的内生化研究,探讨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理论与研究方法从外生均衡分析到内生机制分析的飞跃。一个国家在经历了主要依靠有形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结构的优化配置以及制度上的创新所实现的经济增长之后,都面临着如何能够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问题。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则需要实现从主要依靠要素数量扩充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向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内涵式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促使了内生增长理论的出现。

金融发展对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发育良好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储蓄的增加以及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这己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自从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和他的同事肖几乎同时提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理论以来,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发展经济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墨西哥停止偿付外债而引发国际债务危机后,更加突出了动员国内金融资源的重要性,而不是大量依靠外部资金流入来为本国经济增长筹集资金。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将金融部门的作用也纳入了传统的以研究实物部门为主的内生增长模型,致力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分析。国外学者对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普遍看法是金融中介在调动储蓄、评估项目、管理风险以及便利交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都有助于经济增长,即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同时金融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大量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上述观点。国内学者于90年代初兴起了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谈儒勇(1999)、韩廷春(2001,2002)等学者的研究证明,我国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金融深化理论政策必须与经济发展过程相适应,现阶段不能单纯地追求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的数量扩张,而应该重视金融体系的效率与质量问题。国外学者在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关系上的普遍看法即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可能同样也适用于中国。而我们的问题是,国内外学者的上述看法是否也适用于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由于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必然意味着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强的正相关关系。所以,我们要对我区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2)模型推导: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还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均强调了储蓄率和资本一产出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帕加诺模型(pagano,1993)是现代金融理论中说明金融中介促进经济增长机制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是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为基础,假设生产率是总资本存量的增函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能够以相同的技术被再生产出来,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扩大资本存量,就一定能实现经济的增长。

假定农村经济是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根据该模型,可以假定农村经济总产出是总资本存量的线性函数,农村人口规模不变,农村经济中只生产一种产品,既可以用于农村投资,也可以用于农村消费,则有农村生产函数:

y=ak(1)

方程(1)中,y为农村总产出,a为农村资本资源的边际生产率(投资效率),k为总资本。 根据kt+1-kt=it代入式(1),整理得:

δyt+1/yt+1=(ait/yt)-δ (2)

方程(2)中,i代表农村投资,δ代表折旧率。在t+1期的农村经济增长率δyt+1/yt+1等于第t期的农村资本资源生产率a与农村资本—产出率的乘积减去折旧率。

在一个没有政府的两部门封闭经济系统中,均衡条件下,总投资等于总储储:it=st。 假定农村储蓄在向农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一定比例的总储蓄作为成本被消耗掉了,设这一比例为(1-θ),则有:

θst=it(3)

将(3)代入(2)得ak模型为:

g=δyt+1/yt+1=a(θst/y t)-δ=asθ-δ(4)

方程(4)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ak模型的表达式,它反映了均衡的农村经济增长率g取决于农村资本的边际生产力a、农村储蓄率s、农村总储蓄向农村投资的转化比例θ以及折旧率δ。考察农村金融资源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率的机制,就是考察农村金融是如何影响a、s和θ的。首先,储蓄—资转化率θ反映的就是金融市场改进资源分配的效率,金融中介为投资动员足够的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θ值越高说明金融市场的效率越高。第二,储蓄率s反映的是金融中介聚集金融资源的能力。金融市场和信用中介的存在降低了信息与交易费用,其对投资时机更良好的把握可以给储蓄者提供一个相对更高的收益,所以金融中介的存在可以通过更好地动员居民储蓄来聚集现有的金融资源,使投资可以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能使资本生产率得到提高,相应的加速经济的增长。最后,金融中介通过发挥信息的作用,使投资组合多样化进而分散消费者流动性风险,这种生产者的专业化能够提高社会边际资本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而在a、s和θ三者中,尤其s和θ发挥的作用更主要。

(3)变量的选取: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我区农村经济运行的特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储蓄—投资转化率(θ)

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代表了金融发展的水平及金融部门的效率。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部门效率高可以促使储蓄更多更快的转化为投资。而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收益变化也会影响金融部门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我们知道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效率一般可以用一国全部资产价值与其gnp或gdp之比加以衡量,也可以用货币化比重(m2/gdp)来表示。因此,首先,我们选取我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来衡量我区整体上的金融发展水平。其次,我们选取农业贷款余额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来衡量我区整体上的金融发展水平。原因是目前我区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信贷资金的供给上。从理论上分析,农村贷款作为一种货币资金,对农村的产出应当具有促进作用。即农村贷款投入的规模越大,农村社会产出的规模也应该越大,两者之间应呈正相关关系(周小斌,李秉龙,2003)。从我区1981一2005年农村贷款与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数据来看,两者呈同步增长(见图1)。在这期间,我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对农业总产值和农村贷款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21和4.96,即农村金融资产总量、农业贷款每增长l元,农业总产值(当年价)将增长1.24元和4.96元。我们认为用以上两个指标来衡量我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即每单位产出有多少金融资产支撑,每单位产出有多少贷款投放,这两项项指标可以反映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指标越大说明单位产出中金融中介的作用越大,反映金融机构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效率越高。所以,农村金融市场中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影响因素可以表示为:

rgdp=c+a rfa(1)

rgdp=c+b al (2)

其中,rgdp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rfa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al为农业贷款余额,c常数项,a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b为农业贷款余额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

2)储蓄率(s)

根据有关分析,影响储蓄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居民的收入水平、实际利率水平、预期不确定性、经济货币化程度、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社会贫富差距等(韩廷春,2003)。考虑新疆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选取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在1981一2005年期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贷款之间也两者呈同步增长态势(见图1)。在这期间,新疆农村金融资产总量、农村贷款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弹性系数分别为3.41和13.36,即农村金融资产总量、农业贷款每增长l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长3.41元和13.36元。这两项指标越大说明农民人均纯收入中金融中介的作用越大,反映农民将收入转化为储蓄比例越高,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效率越高。所以农村金融市场中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可以表示为:

fi=c+d rfa (3)

fi =c+e al(4)

其中,fi为农民人均纯收入,rfa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al为农业贷款余额,c常数项,d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弹性系数,e为农业贷款余额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弹性系数。

2.2 验证过程

根据以上(1)-(2)个方程以及1980~2005年的新疆农村金融资产总量(rfa)、农业贷款余额(al)、农业总产值(rgdp)、农民人均纯收入(fi)的数据,判断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利用eviews3.1经济计量软件,经比较得到模型为:

rgdp=111.35+1.21×rfa (1)

s.e(26.296)(0.107)

t(4.234)(11.238)

r2=0.876, adrr2=0.868;f=126.28

rgdp=54.43+4.96×al(2)

s.e(18.666)(0.304)

t(2.916)(16.349)

r2=0.920, adrr2=0.917;f=267.276

fi=510.9+3.41×rfa (3)

s.e(59.862)(0.244)

t(8.535)(13.961)

r2=0.915, adrr2=0.911;f=194.92

fi=411+13.36×al(4)

s.e(52.084)(0.758)

t(7.891)(17.63)

r2=0.945, adrr2=0.942;f=310.82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模型(1)-(4)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均通过t检验与f检验,相关系数r2也在0.9上下,说明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农村金融资产与农业贷款每增加1元将分别拉动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21和4.96元,分别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3.41和13.36元。因此,推进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加大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力度对新疆农村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事实上,新疆政府一直坚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2008年,自治区政府把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与春耕备耕、灾后生产恢复工作紧密结合,引导人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包括兵团农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涉农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全区农业贷款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走势。到2008年4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286.3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达到近三年来最高水平;其中新增农业贷款99.4亿元,占全区各项贷款新增额的88.1%;全区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54.4亿元,同比多投放31.2亿元。

参考文献

[1] 纪森,李宏瑾:《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07.

[2] 张玉红:《农村信用合作社内控建设:以稽核为视角》[j],河北金融,2008.

[3] 朱斌:《从紧货币政策下农村信用合作社如何实施区域弹性调控》[j],西南金融,2008.

农村发展分析范文4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仍有待提高。因而我们可以得出: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核心的农村金融势必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将从已有文献对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关系的研究成果出发,探究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政策,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出台提供借鉴。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纵观近期文献,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这种关系表现得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阻滞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威胁。

一、相关关系原因分析

(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

从2000年开始,在我国农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撤出县级及县级以下地区。从而导致农村金融供应机构以及资金供应出现严重缺口,与当时农村经济机制改革产生重大矛盾,随着矛盾的日益尖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积重难返的威胁。

(二)缺乏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良好的农村金融运行环境:一是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还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二是缺乏有效的宏观政策支持;三是缺乏对农村进行教育、医疗、法律等公共产品充分供应;四是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三)农村非正规金融行业冲击金融市场

在农村,私人借贷极为普遍,构成了农村借贷的主要方面。农户的支出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教育、生活、医疗和生产,当入不敷出时,农户往往更倾向于通过私人借贷的方式获得资金。有数据显示,农户从正规金融获得的借款占全部借款的比重不到1/3。这主要是因为通过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获得借款非常困难。调查显示,农民借贷的问题并不在于利率的高低,而是根本借不到钱。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显然有其必要性,但问题是非正规金融游离于法律之外,可能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四)存款保险体系不健全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因素,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防止挤兑危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现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缺乏相关的存款保险制度,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政策建议

(一)改革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外部支持环境

现有农村金融监管力量,分别来自于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各省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往往出现职责上的分工问题,或者造成监管漏洞,监管不到位,或者监管过度。因此应该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农村金融改革同时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一是需要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支持,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还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二是需要相关准备金管理,再贷款利率等方面的宏观政策的支持;三是需要对农村进行教育、医疗、法律等公共产品充分供应,促进农村商业金融服务的改善;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城市金融协调发展

金融改革始于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金融改革与城市金融改革脱节。农村金融改革落后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农村经济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来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过程在逐渐地削弱二元结构特征,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也成为政府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心。池小萍在“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互动式发展”一文中提到,与城市金融相比,农村金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服务地域的广阔性而导致经营管理难度较大,而使以利润为导向的金融机构望而却步。因此,应注意农村金融系统改革与城市金融系统改革推进的协调性。

(三)完善我国农村存款保险制度

鉴于我国目前存在的良莠不齐的农村信用环境,设置强制投保可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并且强化准入机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将经营效益差的信用单位排出农村金融市场,确保农民的财产安全。

(四)注重农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小额信贷组织创新。

虽然非正规农村金融市场充斥了正规农村金融市场,但我们不能否认非正规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同性质市场的存在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双方会不约而同地改善经营模式,加强管理,而最终获益者为广大农民,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例如,进行以利润为导向、成本收益平衡、运行效率高的小额信贷组织创新,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率的方法从多个渠道减少对捐赠的依赖。

(五)区别化对待,满足不同地区的农村建设要求

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的经济状况、耕作环境、教育水平等方面差异显著,因此出台政策应区别化对待,切勿“一刀切”。比如,将农村信用合作社按照行政区的等级划分,逐层削减规模,使农村信用合作社真正的深入农村,切实为农民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节省农民办理事务的成本,又能提高合作社的工作效率,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六)完善金融所有制结构,加快资金回流

有数据显示,农村建设常出现资金运用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可规定对资金运用达不到规定比例的,要求其增加信贷资金投入,或者减少存款,或者自动退出农村存款市场。加快资金的回流,为农村的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流支持。

参考文献

[1] 周霆,邓焕民.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论[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

[2]薛红,赖景生.基于城乡统筹视角下重庆市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相关关系分析[J].管理学家.2009(04).

[3]彭艺,彭紫云. 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以中部地区为例[J]. 理论探讨.2010(04).

农村发展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现状分析;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发展机械化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现代化农业,我们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机械化农业,什么是现代化农业。首先,所谓机械化农业就是通过使用机器农机等现代机器进行农业的操作、管理、种植以及生产,以降低人工率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生产效率。所谓现代化农业是指运用现代工业、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仍占据着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而我国目前的农业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在农业现状中,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相比较解放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及率上还是存在着很多缺陷。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较低。

当前农业机械化现状的具体分析如下:

机械化发展存在不完整性和局部化,并且伴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体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购买农业相关机械的数量较多,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也就相对较快;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较慢,农民对农机的拥有量少,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同时,在同一地区内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的农民利用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收玉米,而有的农民则需要利用手工进行收玉米。对于这一现象,其中又有很多因素相互制约。首要因素就是价格因素,从下表中就可以明显看出,就以玉米与花生为例。

正因为一亩地的净利润如此之少,各种费用如此之高。所以,为减少支出并提高收获质量,更多的农民还是选择自家小型机械并加上人工进行秋收。另一方面,并没有足够的大型机器供农民使用,农民雇用大型机械还需要排序等待,而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这种等待是消耗不起的。还有一点是,一些农民认为机械化作业的质量不如人工且价格比较高,因这样不划算而采用人工生产。因此,只有那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农民选用机械化生产。

农机及相关机械覆盖率低,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新型农业机械化装备数量不足,还有一部分机械化装备老化严重。并且在农村现有的机械化装备中,运输机械多, 农田作业机械少;中小型动力机械多, 大中型机械少; 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和高性能机具少。就拿玉米联合收割机来说,虽然是快速简单,但是收下的玉米还是得耗费人力来进行剥玉米,并且在收割的过程中对玉米杆的粉碎不彻底,大块状的玉米杆较多,将会影响下一次的犁地与种植。还有就是会受大风等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的影响,使玉米杆倾倒,无法机械收割,因此农村的机械化农业需要更新型的玉米收割机。这就需要增加高性能的新型机械化装备在农村的覆盖率,并且调整其结构。

三、农民科技素养以及农机组织服务水平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当前的农村有着较强的外出务工潮流,青年人几乎都到城里务工,而留在农村务农的都是年龄较大的农民。正因为如此,现有农民的科学知识素养普遍较低,对农田作业机械的操作能力较低,经营管理的能力也就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工作质量下滑, 农机维修管理关系不顺, 没有真正的形成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 有一定的技术和新型农机的农业大户特别少, 农机专业服务队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 还不够规范。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使用水平低, 以使农机经营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总体效益较差。

解决对策及建议:

自中国加入WTO后,在农业上也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正确的利用好机遇,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相当有利的。我们可以因地制宜, 采用正确的发展战略, 合理地选择农机及机械化技术,借鉴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切从实际出发。

集成相关的科技、措施和政策,进一步开发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农机质量与作业效果提高,加强农业机械的管理并进行推广,对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改革创新, 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以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增加农民购买农机的补贴,努力引进、试验、推广新型农机具。

加强农村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的科学技术素养,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对农机、农田作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建设农机专业服务体系,对农民提供技术和管理上的一系列的帮助。

开展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新技术。要结合当前当地的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机的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争取在机械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和技术,以及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分级取得新的突破,从而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农机化技术水平。

稳固基础打好基底的最好方法就是增产,增又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发展农业机械化又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知识经济的21世纪更支持更需要的是现代化的农业。支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体现多学科综合和交叉特色的现代农业装备技术是顺应时展的潮流。为此,我们更应该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抓住机遇,努力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机械化在发展农业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促进了农业的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的提高;发展农业机械化能够为培养新型农民提供平台,在实践应用中,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杨艳华.农业机械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92-93.

[2]张鹏.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60-363.

[3]姚宝刚.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1):79-83.

农村发展分析范文6

【关键词】新疆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发展

1样本的确定、数据选取与实证方法

由于数据获取原因,本章将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和衡量金融对我区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支持作用,进而通过新疆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实际农贷投入中所占比重来证明其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

至今为止,国内关于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分析,大多从宏观层面出发,讨论金融结构,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程度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常认为,金融市场化程度,多元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单一,信贷资金依然是经济实体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信贷支持上。因此,农村金融机构信用发行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增长。

为了分析目前新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影响,作者拟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对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持作回归分析。

新疆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1980-2005年,农业生产总值由22.01亿元增至831.06亿元,增长了36.8倍,年均增长7.96%,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0.77元提升到2482.15元,增长了11.4倍,年均增长10.6%。在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业发挥着重要的资金支持和产业导向功能。2005年末,全疆全年各项农业类贷款642.52亿元,比上年增长32.3亿元,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的28.3%,农业贷款余额达16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高出各项贷款增幅7.8个百分点,是1980年的75倍,年均增长16.2%。新疆农村金融机构灵活运用信贷杠杆,加大优势农业信贷投入,支持开发式扶贫,新增贷款从支持传统农业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从单纯支持农业生产转变为全面支持农村经济,并捐助大量资金支持农牧区建设发展。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实现了农业战略性转变,促进了新疆农村经济增长。下面通过模型验证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持。

2模型设定

2.1实证模型的建立

(1)理论依据:经济增长的原因、内在机制及其实现途径历来是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Harord一Dmoar首先建立起研究经济增长的数学模型开始,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数次变革。80年代中期以来,以Romer,Lucas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致力于技术进步的内生化研究,探讨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理论与研究方法从外生均衡分析到内生机制分析的飞跃。一个国家在经历了主要依靠有形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结构的优化配置以及制度上的创新所实现的经济增长之后,都面临着如何能够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问题。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则需要实现从主要依靠要素数量扩充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向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内涵式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促使了内生增长理论的出现。

金融发展对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发育良好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储蓄的增加以及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这己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自从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和他的同事肖几乎同时提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理论以来,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发展经济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墨西哥停止偿付外债而引发国际债务危机后,更加突出了动员国内金融资源的重要性,而不是大量依靠外部资金流入来为本国经济增长筹集资金。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将金融部门的作用也纳入了传统的以研究实物部门为主的内生增长模型,致力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分析。国外学者对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普遍看法是金融中介在调动储蓄、评估项目、管理风险以及便利交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都有助于经济增长,即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同时金融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大量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上述观点。国内学者于90年代初兴起了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谈儒勇(1999)、韩廷春(2001,2002)等学者的研究证明,我国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金融深化理论政策必须与经济发展过程相适应,现阶段不能单纯地追求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的数量扩张,而应该重视金融体系的效率与质量问题。国外学者在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关系上的普遍看法即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可能同样也适用于中国。而我们的问题是,国内外学者的上述看法是否也适用于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由于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必然意味着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强的正相关关系。所以,我们要对我区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2)模型推导: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还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均强调了储蓄率和资本一产出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帕加诺模型(Pagano,1993)是现代金融理论中说明金融中介促进经济增长机制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是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为基础,假设生产率是总资本存量的增函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能够以相同的技术被再生产出来,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扩大资本存量,就一定能实现经济的增长。

假定农村经济是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根据该模型,可以假定农村经济总产出是总资本存量的线性函数,农村人口规模不变,农村经济中只生产一种产品,既可以用于农村投资,也可以用于农村消费,则有农村生产函数:

Y=AK(1)

方程(1)中,Y为农村总产出,A为农村资本资源的边际生产率(投资效率),k为总资本。根据Kt+1-Kt=It代入式(1),整理得:

ΔYt+1/Yt+1=(AIt/Yt)-δ(2)

方程(2)中,I代表农村投资,δ代表折旧率。在t+1期的农村经济增长率ΔYt+1/Yt+1等于第t期的农村资本资源生产率A与农村资本—产出率的乘积减去折旧率。

在一个没有政府的两部门封闭经济系统中,均衡条件下,总投资等于总储储:It=St。假定农村储蓄在向农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一定比例的总储蓄作为成本被消耗掉了,设这一比例为(1-θ),则有:

θSt=It(3)

将(3)代入(2)得AK模型为:

g=ΔYt+1/Yt+1=A(θSt/Yt)-δ=Asθ-δ(4)

方程(4)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AK模型的表达式,它反映了均衡的农村经济增长率g取决于农村资本的边际生产力A、农村储蓄率s、农村总储蓄向农村投资的转化比例θ以及折旧率δ。考察农村金融资源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率的机制,就是考察农村金融是如何影响A、s和θ的。首先,储蓄—资转化率θ反映的就是金融市场改进资源分配的效率,金融中介为投资动员足够的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θ值越高说明金融市场的效率越高。第二,储蓄率s反映的是金融中介聚集金融资源的能力。金融市场和信用中介的存在降低了信息与交易费用,其对投资时机更良好的把握可以给储蓄者提供一个相对更高的收益,所以金融中介的存在可以通过更好地动员居民储蓄来聚集现有的金融资源,使投资可以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能使资本生产率得到提高,相应的加速经济的增长。最后,金融中介通过发挥信息的作用,使投资组合多样化进而分散消费者流动性风险,这种生产者的专业化能够提高社会边际资本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而在A、s和θ三者中,尤其s和θ发挥的作用更主要。(3)变量的选取: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我区农村经济运行的特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储蓄—投资转化率(θ)

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代表了金融发展的水平及金融部门的效率。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部门效率高可以促使储蓄更多更快的转化为投资。而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收益变化也会影响金融部门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我们知道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效率一般可以用一国全部资产价值与其GNP或GDP之比加以衡量,也可以用货币化比重(M2/GDP)来表示。因此,首先,我们选取我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来衡量我区整体上的金融发展水平。其次,我们选取农业贷款余额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来衡量我区整体上的金融发展水平。原因是目前我区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信贷资金的供给上。从理论上分析,农村贷款作为一种货币资金,对农村的产出应当具有促进作用。即农村贷款投入的规模越大,农村社会产出的规模也应该越大,两者之间应呈正相关关系(周小斌,李秉龙,2003)。从我区1981一2005年农村贷款与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数据来看,两者呈同步增长(见图1)。在这期间,我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对农业总产值和农村贷款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21和4.96,即农村金融资产总量、农业贷款每增长l元,农业总产值(当年价)将增长1.24元和4.96元。我们认为用以上两个指标来衡量我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即每单位产出有多少金融资产支撑,每单位产出有多少贷款投放,这两项项指标可以反映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指标越大说明单位产出中金融中介的作用越大,反映金融机构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效率越高。所以,农村金融市场中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影响因素可以表示为:

RGDP=c+aRFA(1)

RGDP=c+bAL(2)

其中,RGDP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RFA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AL为农业贷款余额,c常数项,a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b为农业贷款余额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

2)储蓄率(s)

根据有关分析,影响储蓄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居民的收入水平、实际利率水平、预期不确定性、经济货币化程度、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社会贫富差距等(韩廷春,2003)。考虑新疆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选取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在1981一2005年期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贷款之间也两者呈同步增长态势(见图1)。在这期间,新疆农村金融资产总量、农村贷款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弹性系数分别为3.41和13.36,即农村金融资产总量、农业贷款每增长l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长3.41元和13.36元。这两项指标越大说明农民人均纯收入中金融中介的作用越大,反映农民将收入转化为储蓄比例越高,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效率越高。所以农村金融市场中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可以表示为:

FI=c+dRFA(3)

FI=c+eAL(4)

其中,FI为农民人均纯收入,RFA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AL为农业贷款余额,c常数项,d为农村金融资产总量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弹性系数,e为农业贷款余额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弹性系数。

2.2验证过程

根据以上(1)-(2)个方程以及1980~2005年的新疆农村金融资产总量(RFA)、农业贷款余额(AL)、农业总产值(RGDP)、农民人均纯收入(FI)的数据,判断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利用Eviews3.1经济计量软件,经比较得到模型为:

RGDP=111.35+1.21×RFA(1)

s.e(26.296)(0.107)

t(4.234)(11.238)

R2=0.876,ADRR2=0.868;F=126.28

RGDP=54.43+4.96×AL(2)

s.e(18.666)(0.304)

t(2.916)(16.349)

R2=0.920,ADRR2=0.917;F=267.276

FI=510.9+3.41×RFA(3)

s.e(59.862)(0.244)

t(8.535)(13.961)

R2=0.915,ADRR2=0.911;F=194.92

FI=411+13.36×AL(4)

s.e(52.084)(0.758)

t(7.891)(17.63)

R2=0.945,ADRR2=0.942;F=310.82

3实证结果与分析

模型(1)-(4)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均通过t检验与F检验,相关系数R2也在0.9上下,说明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农村金融资产与农业贷款每增加1元将分别拉动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21和4.96元,分别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3.41和13.36元。因此,推进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加大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力度对新疆农村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事实上,新疆政府一直坚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2008年,自治区政府把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与春耕备耕、灾后生产恢复工作紧密结合,引导人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包括兵团农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涉农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全区农业贷款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走势。到2008年4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286.3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达到近三年来最高水平;其中新增农业贷款99.4亿元,占全区各项贷款新增额的88.1%;全区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54.4亿元,同比多投放31.2亿元。

参考文献

[1]纪森,李宏瑾:《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07.

[2]张玉红:《农村信用合作社内控建设:以稽核为视角》[J],河北金融,2008.

[3]朱斌:《从紧货币政策下农村信用合作社如何实施区域弹性调控》[J],西南金融,2008.

农村发展分析范文7

关键词 农村淘宝 SWOT分析 对策

一、农村淘宝发展现状及前景

2014年10月3日,在浙江省桐庐第二届电子商务发展大会上,阿里巴巴和桐庐县政府部门签订了《农村发展战略落地桐庐试点项目》。作为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第一个试点的建成,与之相对应的“千县万村”计划将在3~5年时间里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桐庐被阿里巴巴确定为农村电商首个试点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农村网民在全国网民中占比为28.7%。相比上年增长不少,同时基数大也意味着农村网民今后发展空间大,未来对于农村市场的占领是商家必须重视的,市场潜力极其巨大。

二、农村淘宝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方式简单易操作。农村淘宝的运营方式可以很简单地用“五个一”来概括:一个村庄中心、一条专用网线、一台电脑、一个超大屏幕、一帮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

选定一个村庄的中心作为服务站,然后一台电脑、一条专用网线供服务站进行网上购物及代销农产品,同时服务站用超大LED屏幕不间断地显示淘宝商品,最后在每个有村淘的县城,都有阿里巴巴集团的工作人员负责指导。运营模式方便简单,利于快速复制,同时也加速了市场信息传输,有助于农村淘宝运营方式的不断试错,最终建立标准化。

2.业务简单门槛低。农村淘宝业务简单,主要是帮农民进行网上购物和农产品网上销售。农村淘宝合伙人的要求也是比较低,只要达到法定年龄,可以熟练使用电子产品,接受集体培训后能够上手工作。同时有理想,愿意将农村淘宝作为自身发展的事业。

(二)劣势(Weakness)

1.盈业利润空间小。虽然农村这片市场几乎空白,可开发潜力大,对阿里来说盈利空间很大,但是对于合伙人来说利润却少得可怜,盈利空间小。合伙人的盈利方式是帮农民代购淘宝网上的货物,然后从中抽取一部分佣金。可是出售一件商品利润只是出售价格的极小部分,同时农村淘宝下单成功的数量有限。农村淘宝的盈利方式限于代购商品,盈利空间有限。

2.持续发展潜力小。虽说现今农村淘宝市场空白,但是能够保证的消费者和消费能力有限。若农村的年轻人回来家中,那么他就可自行选购商品,不需要农村淘宝进行代购。同时村中小朋友长大便可以自己网购了,农村淘宝的使用者便不会增加,能够持续发展的潜力会逐渐下降。

(三)机会(Opportunity)

1.政府支持平台广。阿里巴巴布局村淘,与政府的合作使其拥有更大的机会。各地政府都积极地与阿里巴巴进行深度合作,还专门开设了特色淘宝馆。借助电子商务这一热门行业,各地政府都想加快本地的“互联网+”的建设,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加快GDP增长速度。因此农村淘宝也能够在政府的支持下获得更广的平台,更大的发展。

2.技术保障机会大。阿里巴巴拥有先进技术,它能够帮助解决信息匮乏、获取渠道少的问题。全国不发达地区的互联网发展速度较慢,但是在阿里巴巴集团先进技术支持下,这种情况将会得到改善和解决。并且今后互联网的人口红利也有较大上升空间,使得农村淘宝机会

巨大。

(四)威胁(Threaten)

1.服务站点设施差。现今中国农村人口早已达到9亿,阿里集团要想把农村淘宝覆盖三分之一的中国,农村淘宝的服务站布局和覆盖人口的数量是惊人的。根据CNNIC的数据,目前国内网民的数量在6.68亿。显然,阿里巴巴所要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十分庞大。

农村物流网络设施差,体系还没有建立,交通的便捷性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能够到达农村区域的只有EMS,民营快递很少达到。物流问题是发展农村淘宝的关键,解决好“最后一公里”是最重要的课题。如果农村的物流问题解决不了,这将成为阻碍农村淘宝发展的一大障碍,很有威胁性。

2.人才缺失问题大。同时村淘合伙人还存在着人才问题、本地化人才问题,以及今后人才的流失和淘汰也会是很大的威胁。因为目前村淘合伙人是靠部分物流单结算收入,收入很少。在网购过程中,大多数消费者从选定商品到下单成功一般需要20分钟以上。若农村淘宝合伙人从早上7点到12点,工作5小时没有停息,也最多15单。一般村民购买生活用品居多,一单只能盈利3元,那么上午就只有45元。一天盈利90元,一月就有2700元。除去店租以及水电费等,一月最多只有2000元了。但是2000元显然对大家没有吸引能力,无法满足合伙人需求,最终造成人才缺失,成为农村淘宝发展的威胁。

三、农村淘宝相关问题解决对策

(一)政府方面:加大财政补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在中国,1/3的农村没有自来水,交通条件差,造成农村对于大型家电的需求极弱。所以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尤其是在农村淘宝上购买大型家电的农民。同时补贴并不仅局限于大型家电,对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用到的工具一并纳入范围。现今,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极其不完善,其中交通道路和邮政网点更是对农村淘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政府还应加大财政补贴,同时联合农村淘宝的项目组完善交通道路,铺设邮政以及民营快递公司网点。

(二)阿里方面,注重选点挑人,宣传造势

对于农村淘宝服务站点的选择,一定要尽可能选在人员聚集较多,交通便利且利于宣传造势的地方,多为村中的小商店。同时选择农村淘宝合伙人也要多加考虑,对于学历的要求不高,但一定要对工作有热情。在农村淘宝合伙人自愿报名后,阿里初步筛选,接下来进行集中培训,最后由阿里集团对服务站点进行统一装修。

淘宝本身具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但是在农村进行农村淘宝的宣传造势也是极为重要的。每年淘宝的“双十一”和“双十二”等活动,都要在农村淘宝上实行。同时还应开展抽奖和有礼相送活动,尽快使农村淘宝深入民心,调动农民购买欲望。

(三)个人方面,了解产品性能,提升服务意识

合伙人在农村淘宝的所有业务上都是直接参与的,多了解产品的性能,同时提升服务意识,这对于农村淘宝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加强对产品的了解,向农民介绍产品的各项性能和亮点。加强对客户的了解,体会到农民所需。对于农村淘宝这一服务农民的项目,必须提升服务意识。摆正心态,克服心理障碍。认识到任何一种批评的声音,虚心接受就会使我们进步。

四、结语

农村发展分析范文8

一、为何要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SWOT分析

虽然国家一再推出扶持“三农”的优惠政策,但对于农村金融市场,显然并没有构建垄断的意图,邮储银行的建立和国有股份制银行在农村地区分支机构的恢复可表明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已使得各家金融机构不得不制定一个相对稳固的发展战略以应对愈来愈狭小的市场优势。对于先天不足的农村商业银行而言,本身已在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容乐观:一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其发展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商业银行。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区域性一级法人,其规模和影响力均小于其他商业银行,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模和效率影响较大。二是银行业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上成立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也在陆续进驻,使其所在城市的金融企业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有一个飞跃,同时各家金融企业都在调整目标市场定位,转变经营思路和营销策略,将会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空间和方式产生影响。三是农村商业银行都是从过去的农村信用社改制过来的,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将不再享受免征所得税政策,将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

从经典的营销学理论而言,SWOT分析是一个普遍运用且科学性较强的分析工具。这种分析工具通过对公司企业的内部情况: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企业的外部环境: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以矩阵的形式进行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对企业进行分析与定位,并制定相应战略。因此,从金融市场形势与营销学定位分析理论,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SWOT分析既有科学性,也有必要性。综合二者,进行SWOT分析,可以说实际操作意义较强,也具有相当的价值。

二、对农村信用社的SWOT分析

(一)外部威胁。一是已经存在众多竞争对手,国有商业银行依旧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占有相当的市场与客户群体,邮政储蓄银行又占据了农村商业银行大量的存款市场,农村银行的市场空间相对狭小;二是新竞争者的加入。如国家对境外开放金融市场,外资银行陆续进驻,各股份制商业银行新分支机构的建立,更增大了竞争的压力;三是客户的需求偏好转变:城市客户群体对于金融工具的需求已逐步偏离传统业务,而向证券、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聚集,且投资理财正成为城市客户炙手可热的需求,而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其资本金、影响力和硬件的制约,还不具备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能力。

(二)外部机会。一是农村银行原来的主营项目运作比较成熟。如,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市场等;二是能争取到新的用户群。通过巩固原有市场和对现有客户群体实行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可以逐步渗透到其他关联市场领域中和有可能争取到新的客户群体;三是利率政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最高上浮可在2.3倍以内,使农村商业银行有了较为充分的风险溢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信贷风险;四是有利的政府政策。农村商业银行的直接管理权交由省级人民政府,可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在一定的市场领域有所突破。

(三)内部劣势。一是资本金规模。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规模不大,按照商业银行单户贷款比例不超过资本金10%和集团客户贷款总量不超过资本金50%的规定,农村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只能介入贷款量较小的中小企业,增加贷款风险;二是市场份额小。在城区市场农村商业银行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份额均较小,从而使其在竞争中在产品、技术、服务手段上都无法同商业银行抗衡;三是技术落后。尤其是科技力量较之大型商业银行,差距明显;四是产品单一、滞后。农村商业银行产品依旧侧重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匮乏,在服务上缺少服务终端,在结算手段上,缺乏信用卡、外币结算等;五是网点布局不合理。主要网点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城区缺少网点,造成城区居民对其缺乏认可,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六是管理能力和人员素质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一定差距。

(四)内部优势。一是效率较高。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一级法人,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快,中间环节少,使其业务开展的效率较高;二是特殊能力。主要针对其他商业银行的市场空白,开展和完善一些特殊的业务,如与担保公司合作,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产品;三是产品创新的便利。针对现有市场与潜在市场,能够及时地引用相对成熟的经验和产品,以满足与引导现有市场与潜在市场,减少研发和试点的成本和中间环节。

(五)分析结果和发展战略。通过对农村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商业银行外部威胁与内在劣势十分突出,竞争压力较大,而自身需要克服的困难也很多。为了规避劣势,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的发展战略,从自身寻求出路,农村商业银行要充分借鉴其他先进银行的经验,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人才队伍,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及时更新技术设备,消化历史包袱,提高盈利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发展壮大。从外部威胁而言,要避开商业银行的优势市场,而选择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走服务地区经济的中小型银行路线,提高产品研发力度和效率,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城市金融市场竞争的方向。

三、基于SWOT分析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建议

(一)积极构建现代金融企业公司治理架构,强化内部控制。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从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因此要严格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来构建公司治理结构,更多地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仅仅考虑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更注重银行本身的安全和稳健运行。要强化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通过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优化银行的治理行为。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形成以董事会为核心,由监事会、经理人等共同构成,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的银行公司治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每一项业务的规定程序和手续,使业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制度的有效运作提高业务开展的透明度,切实防范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

(二)打造流程银行,再造竞争优势。农村商业银行是区域性银行,决策链相对较短,更容易打造现代流程银行,形成竞争优势。农村商业银行要本着“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管理合规划、以顾客需要为中心”的原则,着重从会计业务、个人金融业务、信贷业务流程再造、定价体系进行流程再造,合并多余及重叠的部门,形成一个流程由一系列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完成,体现为顾客创造有益的服务的决策思路,提高效率,消除浪费,缩短时间,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竞争力。

(三)加强管理和营销,提高经营能力。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上成立在各省的经济活跃和发达地区,银行业竞争相对激烈,因此要确定有效的目标市场,建立切实有效的客户筛选机制,综合运用行业、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把握客户的经营走势和资金需求情况,以动态的观点制定优质客户评价标准,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客户进行科学地培育和取舍。以长期、动态的观点,按照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淘汰期划分四个阶段,制定不同的标准培育和取舍。

(四)加强金融创新,推进科技建设。一是要根据银行的市场定位,先后建立培育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等,为各类不同类型的目标客户量身定制具有自身经营特点、适合客户发展的业务品种。要借鉴其他先进银行经验,开发适合银行发展的产品,要形成业务系列产品。二是加强科技建设规划。要按照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客户关系维护的要求,认真分析论证,制定科技建设规划,提高科技能力,更好地满足未来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

农村发展分析范文9

关键词:媒介融合;农村;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088-02

媒介融合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于美国兴起后就快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发展。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看,媒介融合的定义更为复杂和多变,由此引发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激烈讨论。在国内虽然媒介融合发展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但是目前为止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且已逐步应用到现在的新闻业发展中。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一步,农村文明的发展也是新闻业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运用媒介融合技术大力发展农村传媒,丰富农村新闻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协调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媒介融合的界定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浅析

媒介融合的定义有较大差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尼葛洛庞帝把媒介融合定义为“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媒介形式汇聚到一起。”而另一教授亨利•詹金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框架,即“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媒介技术、产业、内容及受众之间发生的各种交集;这不是终极状态。”据以上两位教授对于媒介融合的理解,可以看出,媒介融合是将技术、媒介形式等全部融合在一起的综合形式,其基本状态就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永远都没有确定的终点。其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不同的媒介工具为载体,以不断更新的媒介信息为传播内容,在相同或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一体化展现。分析其内涵可发现,媒介融合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技术的统一化和应用的广泛化。在现代,无论是传统的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是web2.0时代下基于网络平台的网页、微博、微信、客户端等都有基本相似的传播基础,都是由卫星、电缆等数据技术来获得相关的内容,而在这背后就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技术的融合与汇聚。通过技术将信息发送到不同的媒介工具上,再通过媒体将其整合向外传播,最后形成多方媒介的融合。除此之外,亨利•詹金斯教授提出的内容与受众之间的交集则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新闻行业及其受众当中,不同媒介下的新闻人在媒介融合的条件下是紧密结合的,而其能为受众所提供的内容也由于事件的集中性和受众关注的聚集化而结合密切。在受众这方面,由于当代受众的主体意识逐渐加强,对于事件的好奇性不断提升,且与媒体的联系更加紧密,造成其在媒介融合下不断交集、裂变和发展。

(二)融合的两个方面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媒介融合是一个有多方控制的复杂体系,不是单独的技术媒介或者媒介载体可以把握与决定的,为便于分析其特性和内容,可以将媒介融合简单地理解为以下两方面:思维层面的融合,物态层面的融合。思维层面的融合:思维层面的融合是一种意识方面的深度融合,它主要体现在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对于信息的传播者也就是广大的新闻工作从业者而言,媒介融合在思维的层面主要体现于其在发现新闻和传播新闻是已经提前准备好在多方面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同时他们开始努力思考新闻的应用广泛化,即一种新闻或是一条新闻可以在传播的同时适用尽可能多的载体与传播媒介。而针对传播受众而言,他们也已经转换了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思维方式,开始利用各种媒介渠道获取信息,不再单一地关注报纸、电视等,而是将现代生活碎片化的时间运用到移动媒体上,多方位地接受信息。很多学者和教授认为:同任何事物都有客观发展规律一样,媒介融合也有其规律,确实需要从规律性方面对媒介融合进行探讨、认识和把握。物态层面的融合:物态方面的融合主要有传播工具方面的融合,业务运营方面的融合以及资金等方面的融合。传播工具即传播渠道,在网络时代和数字化的今天,传统媒介和新媒体之间的渠道被打通,新媒体全面渗透到传统媒介中,手机报纸、网络电视、手机广播等崛起,而微博微信等成为受众使用最多的媒介。此类技术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介融合的前提和支柱。而在业务运营方面,新闻工作者不仅要能挖掘新闻,同时还要具备可以使得新闻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编辑、制作和传播的能力,以满足不同的传播渠道对新闻的要求。在资金方面除了政府对于公共媒体的投入之外,企业和个人也在积极地投身于媒介融合的发展当中,为媒介融合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支撑。

二、农村新闻传播分析

由于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不断进步,很多传播媒介在农村有了较为良好的发展,农村的媒介种类日益增多,网络媒体和移动终端也不断渗透到农村中。但是,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新闻传播的内容仍然有很多需要改善和提升的空间。

(一)农村新闻传播内容及设施分析

首先,在农村新闻信息的供应上,农村相比于城市信息资源的占有量明显较低,许多信息在农村的传播基本表现为不出现或者是不及时出现。而对于此类信息,各类媒介表现出明显的将农村视为信息的末梢,即传播的边缘化地区。而从信息的选择方面来看,农村新闻信息相对较为保守和封闭,所传播的信息大多是政治类、农业类以及与农村相关的信息,实事、文学、科技、娱乐等信息相对匮乏,信息单一化严重。此外在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的处理上,在农村地区,正面报道以绝对优势压倒负面的报道,负面报道又做了不同程度的正面化处理。其次,在已经传播的这些信息中,有效信息的数量也明显呈现较低的状态,很多信息虽然打着关注农村、关爱农民、支持农村发展的标题,但是其内容却少有含金量,许多内容根本无法起到对农村建设以及农民的帮助作用,其探讨和影响也仅仅停留在表面,根本不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最后,在传播设施上,无论是从硬件的建设还是从信息资金的投入方面来看,农村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硬件与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农村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为重要的时段,然而在新闻传播业中,有关农村方面的建设发展缓慢,农村的广播电视业也徘徊不前,再加上新媒体技术对农村方面的忽视,使得农村整体长期处于劣势地位。

(二)新闻传播媒介分析

报纸杂志媒介:报纸杂志在农村的发展近几十年来一直处于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城市中报纸的发行种类多、周期短,而农村的报纸发行种类少、周期长;在农村发行的报纸覆盖面积小,仅仅在学校或者政府机构有发行。在杂志方面,由于杂志的费用高,印刷相对复杂,以及运输较远,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农村的杂志媒介少之又少,发展缓慢。广播媒介:由于发展时间长,目前在农村地区,广播媒介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近几年农村的广播媒介出现了较多的问题:第一,农村地区广播事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广播的影响力日渐让位给电视,处境十分尴尬。第二,广播的覆盖面积在农村中越来越小,且种类匮乏,相比城市的交通广播、城市广播、音乐广播,农村的广播电台种类少,节目的质量低,不能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内容有限,不能覆盖到全镇的居民。第三,广播的基础设施陈旧,且长期没有维护和修理,导致很多广播设备只是摆设,并没有实际起到作用。电视媒介:电视是目前农村应用最为广泛的媒介,也是传播效果最好的传统媒介,电视事业在农村由于国家和政策的扶持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农村节目和农业频道不断发展,农村电视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而在此期间,农村电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农村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农民生活相聚较远,不能更好地贴近农民生活,同时农村农业节目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不强,很多节目并不能与农民形成良好的心理认同和心理互动。其次,农村电视节目鱼龙混杂,真实性和质量都难以保证,虚假信息在农村农业节目中广泛出现,这对于分辨力相对较弱的农村群体而言是一个严重的挑战。最后,农村电视节目的趋同化日益显现,创新是现在农村电视发展的当务之急。越来越多的农业节目在形式上、内容上不断相互抄袭,使得越来越多有关“农”的节目索然无味,并且使农村离创新与先进越来越远。网络及移动媒介:互联网媒介是现代最为活跃的媒介,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我国农村的互联网不断发展,调查显示,现在来自网上的信息已经占据了农民信息总量的20%。可见,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终端在极大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但是由于我国互联网起步晚,发展不完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所以目前农村的网络及移动媒介使用率仍然较低,很多农民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再加上网络信息监管不严,很多农民无法有效分辨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造成对网络的不信任,因而在当下,我国农村对于网络及移动媒介建设和应用发展缓慢。

三、农村新闻媒体的未来发展

(一)思维层面的传播内容发展

媒介融合是新闻媒体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农村媒介传播内容来看,必定要将新闻的广泛性、时效性与受众相结合,将新闻传播的广泛化思维与多元化形式与农村的传播内容单一化相联系,在发展农村新闻时,本着多种渠道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媒介融合的思维对农村的传媒内容进行深刻地改造。同时,需要重视受众反馈,媒介融合思维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受众,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对于新闻传播的发展至关重要。媒体方面应该本着提高农民素质的原则发展农村新闻传播,发现农民的问题,吸收农民的反馈,与受众紧密联系,从而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促进农村新闻传播的发展。

(二)物态层面的传播媒介发展

在物质方面,农村新闻传播也应该完善传播工具和业务层面。首先是各领域的媒体建设,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农村都应该加强建设。在硬件设施方面,政府应加强投入和扶持,保证基础设施的运营,还可以吸收多方的资金,将企业和政府结合起来,共同完善农村媒介;同时加强信息的监管力度,在保证信息及时有效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虚假信息,保障信息的真实度。其次,各类媒体也应该严格把关农村农业信息,对于重要的农业信息应做到多渠道、多种类投放,使信息尽快到达农民手中。对于传播内容的种类,应该尽量避免趋同化,在新媒体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在业务层面上根据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当前问题以及不同受众群体的需要,进行分层的细化,使信息层次清晰,针对性强。更好地满足每一类农村居民的需求。媒介融合是尚处于发展中的新事物,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正处于发展探索之中。农村的新闻传播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媒介融合的理念下推动我国农村新闻传播业发展,在数字化的同时融合多种思维和实体,无论是对传统媒体而言还是新媒体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鲍德温著.龙耘,官希明译.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赵树旺,栗文达,白杨等.新闻传播学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3]丁柏铨.媒介融合:概念,动因及利弊[J].南京社会科学,2011(11)

[4]徐景华.新闻传播在农村:关于农村新闻传播现状的分析与未来的展望[D].南昌大学,2006

[5]王海峰.新闻媒体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河南大学,2007

[6]周海霞.论农村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