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采购供应商管理流程集锦9篇

时间:2023-08-11 17:18:18

采购供应商管理流程

采购供应商管理流程范文1

一、钢铁企业传统采购流程分析

(一) 制订采购计划

需求计划一部分来源于企业生产计划,另一部分来源于仓库补充库存。企业一般在年末制订明年一年或半年的生产目标,采购员根据生产计划预计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需求量制订月份采购计划。生产分厂车间向仓库提交领料单,保管员根据领料单发放物资,如发现库存现有物资不足,或预计仓库会出现缺料,则列出缺料清单,并提交给相应科室采购员。

(二) 签订采购合同

采购员根据制订的采购计划选择潜在供应商,对多家供应商询价,通过多次讨价还价的沟通,从中选出比较满意的供应商,并与之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先后经过主管领导的多次审批,通过后开始生效。

(三) 物资到货入库

供应商根据合同一次或多次供货。供应商持合同送货到厂,通过仓库或质检部门的验收入库,记到货清单,如质量或数量出现异议,则通过采购部门和供应商进行协商,做异议处理。保管员把到货清单做登账处理,如果到货日期在合同有效期内且到货数量不超过合同订货数量,则登人到货账;否则拒绝登账,需要协商处理。

(四) 财务采购结算财务部门在收到供应商的发票后,对照质检部门的验收报告和采购部门送来的采购合同,核对三者的数量是否一致,并核对合同价格与发票价格是否相符,相符则审批付款:价格或数量如有出入,则不予以结算。

二、钢铁企业传统采购流程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战略采购理念,未区分差异性采购策略钢铁企业目前主要采取招标采购方式,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大多是短期交易和合作,尚未建立起系统、稳定的供应商信息库。而且针对所有物料均采用统一的流程作业,没有根据物料细分进行采购活动,因此。不论何种物料均要通过繁琐的供应商发现、供应商考察、供应商谈判、供应商矛盾纠纷等工作,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浪费。通常这种短期的交易关系不利于产品价格优惠、产品质量稳定、产品供应及时性等,也不利于战略供应商关系的建立和培育。

(二) 生产与采购部门脱节,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与预测和物料需求结合不紧,采购具有盲目性。即不能有效根据生产需要组织采购,实现物料的供应计划与当前需求的平衡,并与企业的库存投资和策略相一致。目前企业生产方式是订单驱动,以销定产,但采购还是传统的以补充库存为主的采购模式,而不是完全由生产驱动的采购模式。生产部门提供给采购部门的生产计划是月份甚至半年的粗略计划,参考意义不大,因此只能靠保持足够的安全库存,以免缺料,必然造成大的库存量、高额度的储备资金和过大的库存管理费用支出。

(三) 采购行为不规范,缺乏制约采购事务的授权、签发、批准、执行和记录没有按职位进行合理分工,采购行为规范缺乏制约,透明度不够。供应商的选择和合同的签订都由采购员完成,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其主观性、随意性较大,而且采购过程中可能受利益驱动,发生暗箱操作,出现舍好求次、舍近求远的情况。

(四) 信息不能共享,质量控制不透明

由于组织之间信息私有化,未经集成,采购信息没有实现有效共享,包括采购方与供应方、企业采购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以及管理者与实施者之间。无法准确跟踪采购情况,包括请购单处理、采购凭证处理、询价报价单处理、运输处理、收货处理、质量控制等。企业将采购的重点放在价格的谈判上,对质量和交货期等一般通过事后把关的办法进行控制,相互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不透明,由此必然会导致采购部门对采购物资质量控制的难度增加,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支付各种应酬、征询费用和其他开支,造成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五) 钢铁企业现行的经济业务流程与会计业务流程完全分离与割裂由于物资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业务流程衔接不好,因此难以控制好物资流向与相应的资金流向统一;财务部门在收到供应商的发票后,对照质检部门的验收报告和采购部门送来的采购合同,只有当三者完全一致时才给供应商付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处理这三者之间的不吻合上,从而造成了人员、资金和时间的很大浪费,无法及时为供应商服务,有时造成与供应商的误会,影响供应商的供货积极性,给企业造成损失;另外,从钢铁企业传统业务流程分析中可知,在采购业务结束后,财务部门才对其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核算严重滞后于经济业务,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满足不了决策者对实时会计信息的需求。

三、基于价值链的钢铁企业采购环节业务流程设计

(一) 基本思路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给顾客而发生的一系列在顾客看来有价值的活动。对钢铁企业来说,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包括物料的采购、存储、物料的配送、钢铁的冶炼、钢材的轧制、产品的市场营销及服务;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价值链的各种联系是降低单个价值活动的成本及最终成本的重要因素,而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创新则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价值链的观点为采购流程优化提供了分析工具。对采购活动来说,采购价值可以说是基于时间和质量的一种竞争,因此为节约采购成本,我们要尽量减少采购价值链中各环节的费用,改进一些环节,甚至省略某些不必要的环节来节约成本,全面减少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同时,借助EfuP信息技术,为钢铁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1)面向企业的业务流程、核算作业,优化价值链。作业是构成业务流程的基本单元,是消耗资源、形成价值的根本所在。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内容就在于收集作业数据,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产品获利率、顾客获利率,评价供应商绩效、流程绩效,同时通过资源动因、作业动因的分析,加强对流程的管理,最终实现对价值链的优化,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2)结合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经济业务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源,经济业务流程重组必然会改变原有的业务数据传递路径,要求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与之相配合来实现会计与业务的一体化;另一方面,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目的之一就是不断地改进经济业务流程,优化流程结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只有依靠会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合作与努力,才能围绕经济业务流程进行过程控制。

(3)常规性的信息处理工作由作业层的员工处理。在许多企业,会计被视为一项专业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业务部门必须将

业务数据集中于会计部门处理。随着IT的运用和员工素质的提高,一部分常规性的信息处理工作可交由作业层的员工来完成。

(4)整体最优原则。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不是对原有流程的修补,不是追求单个环节或作业的优化,而是强调会计整体的最优,它要求从全局出发,甄别会计本身流程的增值与非增值作业,消除本位主义,到顺整个流程。

(5)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的权衡是流程重组所要考虑的经济因素。如作业的划分不是越细越好,一项作业也并非只包含一项任务,从资源――作业――产品或服务的分配不是越精确越好,而是要考虑到管理的实际需要和所带来的收益能否大于实施成本。

(二) 采购环节业务流程重组供应商价值链是企业价值链的源头,也是降低企业结构化成本的关键环节。建立钢铁行业交互、透明、高效的供应价值链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存货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应变能力,从而使整个价值链系统的综合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以建立起低成本的竞争优势。目前,钢铁行业已充分认识到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大多数企业正在或即将采取供应链管理,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手段,对供应各个环节中的各种物料、资金、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调度、调配、控制与利用,形成采购与供应商的全部供应过程的功能整体。供应商价值链在钢铁企业现行的会计管理模式中主要表现在采购和应付款方面,供应商信息(如名称、地址、账户、价格、交易数量、金额及余额)仅在应付款和存货模块中得以反映,这种模式已不能满足钢铁企业供应管理的需要。

在充分考虑钢铁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价值链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以原材料采购为例,对钢铁企业的常规采购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图1代表钢铁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价值链关系的业务流程图。

(1)选择供应商。此项作业包括供应商信息库的建立和供应商的最终确定。一是基于价值链理念的供应管理首先应摒弃传统的招标采购方式而转向战略采购,战略采购的实施必须首先建立供应商信息库,信息库的资料主要有三种来源:采购管理人员所录入的已发生业务往来的供应商相关信息,如采购历史数据、询价历史数据、交货历史数据等;按照供应商评估标准通过互联网所收集到的供应商;通过招标方式所吸引的供应商。采购人员记录新增供应商的有关信息,及时更新供应商信息库。系统自动生成按照综合分数排列的最佳供应商序列表,或生成某种物料供应商的序列表,并编制供应商代码以便查询。二是采购人员、工程人员综合考虑库存情况、销售订单信息、生产任务安排等因素产生采购计划,按照供应商评估系统所设定的标准诸如价格、质量、交货、服务等。在供应商信息库中挑选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在此过程中,系统将与作业有关的资源耗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对象等信息记录下来,并驱动成本管理模块。

(2)制作采购单。该项作业的执行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选择的供应商与其属于非合作伙伴关系,该项作业包括采购单的填写、审核及发出等非增值作业。被授权的采购人员通过系统终端了解生产流程中的生产任务安排与存货库存情况,填写采购单,流程管理人员对采购单相关信息如申请采购的存货数量、类型等进行审核后向供应商发出采购申请。二是企业选择的供应商与其属于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因为企业已授权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的供应商了解本企业与之相关的生产任务单,所以此项作业即刻转移给相关供应商。在此过程中,系统维护采购单以便复查,记录作业人员、作业时间等信息,并驱动成本管理模块。

(3)验收承付。被授权的验收人员接收来自供应商的物资材料进行入库前的验收,与系统终端的采购单进行核对和对照已拟定的物资材料质量标准,若核对相符,则在终端提交验收单;若核对不符则驱动退货程序,将物资材料退回供应商,或者与供应商协商作折让处理。根据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等级和采购单规定的付款方式,驱动相应的付款程序,同时系统驱动账务处理程序生成凭证并转入相关的明细账和总账,更新应付账款明细账。系统对已实现的采购单做出相应的标识,记录验收作业所涉及的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对象等信息,驱动成本管理模块。及时将该作业成本分配到作业对象以正确核算材料成本。流程管理人员将交易和验收情况录入供应商信息库,以便核算供应商行为所带来的成本。

(4)搬运入库。物资材料验收合格后交由搬运人员搬运入库。仓库保管员核对入库材料与验收单相关项目(如材料数量、品种、规格等),标记已入库的采购单,系统记录作业人员(包括搬运人员、仓库保管员)、作业时间、作业对象、原材料入库情况、作业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材料损耗等信息,驱动成本管理模块,及时核算和反映材料成本、责任成本和作业效率。

(5)款项结算。财务人员收到供应商开具的发票后与采购单、验收单进行核对,若核对无误则开出结算凭证提交银行办理结算。或通过网上银行直接支付,结清货款后,财务人员对采购单做出标记,表明款项已付。若核对不符则应将该信息反馈供应商,及时查明原因。系统驱动账务处理程序,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更新存货――原材料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应付账款明细账、应交税费明细账。由于财务人员的作业覆盖企业业务流程的全过程,对其以作业对象进行费用分配并不合理,所以暂不纳入成本管理模块的管理内容,但因为财务人员进行正确、及时的款项结算是维系企业与供应商战略联盟关系、保证双方建立“高效、互动”价值链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记录财务人员的作业时间来评价其工作效率,作为绩效评价的非财务信息,该作业也构成了企业价值链上的一项增值作业。

四、设计效果评价

在价值链思想指导下设计的采购流程最大的特点是以财务为核心,将计划、合同、订单、计量、质检、结算、资金等过程一体化处理,实现了经济业务流程与会计业务流程的协同,解决了采购因数据长流程审批、多部门重复汇报等多种问题,杜绝了重复采购现象,节约了库存采购资金,通过降低订单交付时间周期,资金周转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实现业务信息透明化,高层决策者对下面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情况都能随时、随地有清晰的掌握,提升了钢铁企业物资的宏观管理水平。特别是从时间上把财务核算的月核算提高到日核算,实现了和财务日成本系统的衔接,达到生产单位日消耗费用的成本核算目的。

采购供应商管理流程范文2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管理;竞争优势

采购管理就是对采购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做到保质、保量、经济、及时地从外部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采购管理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具有保障生产的基本职能外,还是企业了解市场动态信息,获取外部知识,与供应商建立互惠互利关系的桥头堡。供应链的大潮在当今的企业界势不可挡,现代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的抗衡。

一、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的新特性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就是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实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的采购方式有别于传统的采购方式,其呈现出以下的新特点。

(一)采购信息的公开性。供应链管理是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时代的产物,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资源的集成为前提,实现了采购信息的公开化。采购业务的实现,是通过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采用有效的信息而建立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的。信息化的采购扩展了企业的采购面,加速了信息的传递。采购信息化及采购信息的网络化获取,极大的丰富了企业信息的获取数量和信息的获取质量,降低了获取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供应商管理信息化则是企业通过网络技术将供应商信息与采购信息连接起来,通过信息畅通来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

(二)采购程序的透明性。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采购是一个相对标准的程序,在当前竞争的社会,采购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的重视,采购程序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个规范的流程,整个采购程序对企业来讲是透明的,是一个必需接受监督的过程。

(三)采购选择的广泛性。供应链环境下,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商的选择具有更广阔的范围,由于信息获取的公开性,使得有更多的供应商可供选择,根据需要采购的物资,既可直达源头,寻找生产商,又可根据费用情况,选择经销商,采购可以有多种选择,只要以总成本最优为原则进行考虑即可。

(四)采购过程的延展性。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以采购的过程为管理对象,通过对采购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控制,以达到采购过程总成本最优的目的。这里采购过程的管理已经不是企业自身采购过程的管理,而是延伸到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产品,是对整条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二、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整条供应链的作用,必需保证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是高效运作的。因此,我们必需根据供应链的要求来进行采购管理,做好采购的基础工作,进行有效的采购管理,发挥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最大竞争优势,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先机。

(一)帮助企业控制采购成本。采购成本的杠杆作用显而易见,采购是成本控制中最有效的部分。许多管理者在控制成本时,常常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减少人力成本、降低管理费用上,这样会带来人员素质下降、管理水平降低等副作用。相对而言,在采购成本中下功夫,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引进新的供应商参加竞标,寻求替代原料等都是常用的降低进料成本的有效方法。

(二)帮助企业缩短市场反应的响应时间。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加快物料和信息的流动,提高企业市场反应的灵敏度。物料的加速流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企业对市场反应的响应时间,能够及时的向客户交货,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而让客户对企业更有信心,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通过让供应商提供及时有效、保证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推动整个企业流程的加速。从而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库存,同时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三)帮助企业转变经营方式。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重心之一就是对供应商进行管理,积极有效的供应商管理会对公司的经营方式产生很大影响。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把主要注意力和资源集中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上,而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来承担,这样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整体质量,缩短交货时间,提高竞争力。此外,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获取更好的产品和更多的服务,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占领和扩大市场,取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通过有效的采购管理方法来减少库存,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真正做到增收节支。企业也逐步由库存采购转向订单采购,有被动采购转变为主动采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赋予采购应有的权力。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采购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采购工作,赋予采购应有的权力,采购职能部门由公司领导直接负责,其他部门只能提出需求计划,不能插手采购事务。专业化的高素质采购队伍对实施高效采购至关重要。采购职能部门有权根据要求决定货源、价格及协作关系等事宜。建立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和综合能力评价体系。通过体系对供应商进行优选,动态管理供应商。另外,定期接受企业其他部门对采购的评价和合理化建议,进行自我改进。

(二)确保采购计划的严密性。只有制定严密的采购计划,才能确保订单采购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制定严密的采购计划首先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流程需要,利用abc分类法对不同产品进行分类,制定出不通产品的相应采购计划。并对采购计划的严密性进行跟踪,对不够严密的采购计划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补充。所以,必需重视采购计划的制定。

(三)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性。订单采购要求供应商要少而精,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仅仅获得潜在供应商的名单是不够的。必需要广泛收集有关的信息,以充分了解供应商,并进一步根据本企业的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管理能力、规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进行综合评估。将那些不符合要求的供货商剔除,对剩下的供货商进行进一步了解,确定符合本企业要求的可供选择的供应商,进行最后的竞争性谈判,选定最终供应商。

采购供应商管理流程范文3

关键词:供应链;电子商务;电子采购;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是企业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起点,因此,采购管理对于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缩短运作周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购管理也就成为供应链管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可以预测,未来典型的供应链战略管理问题将主要集中在采购管理方面。而在供应链环境下,市场需求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采购管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都大大增加,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采购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共享信息、降低成本、加强合作、改进服务等,从而有助于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和竞争优势。

利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采购管理是大型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中最重要的部分,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因此,电子采购管理(E-procurement Management)成为世界各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专家优先支持的研究领域之一。

二、供应链环境下电子采购的基本内涵

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概述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是一个跨越多厂家、多部门的网络化组织,把各个参与供应链的企业有效地组织起来,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产品最快地满足用户需求,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目的,这是供应链优化的最根本的目的和要求。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使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链路上的所有环节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减少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而且使社会资源到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了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以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

2.电子采购的含义

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双方利用现代开放的互联网络,按照一定的标准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电子商务的产生使传统的采购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采购制度与模式的变化,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库存量得以降低、采购人员和供应商数量得以减少、资金流转速度得以加快。

电子采购是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实施采购业务的管理模式,也就是网上采购。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采购信息,或主动在网上寻找供应商、寻找产品,然后通过网上洽谈、比价、网上竞价实现网上订货,甚至网上支付货款,最后通过网下的物流过程进行货物的配送,完成整个交易过程。

供应链环境下的电子采购提供了一个全天候、全透明、超时空的采购环境,即365×24小时的采购环境。该方式实现了采购信息的公开化,扩大了采购市场的范围,缩短了供需距离,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简化了采购流程,减少了采购时间,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大大降低了库存,使采购交易双方易于形成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要求。

三、实施电子采购的必要性

1.传统的采购模式存在下列问题:

采购、供应双方为了各自利益互相封锁消息,进行非对称信息博弈,采购很容易发展成为一种盲目行为;供需关系一般为临时或短期行为,竞争多于合作,容易造成双输后果;信息交流不畅,无法对供应商产品质量、交货期进行跟踪;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不足,无法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利益驱动造成暗箱操作,舍好求次、舍贱求贵、舍近求远,产生腐败温床;设计部门、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联系脱节,造成库存积压,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2.供应链环境下电子采购模式则有以下优势:

有利于扩大供应商范围,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产生规模效益。由于电子商务面对的是全球供应市场,可以突破传统采购模式的局限,从货比三家到货比多家,在比质比价的基础上找到满意的供应商,大幅度地降低采购成本。由于不需要出差,可以大大降低采购费用,通过网站信息的共享,可以节省纸张,实现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采购效率。

有利于提高采购的透明度,实现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杜绝采购过程中的腐败。由于电子商务是一种不谋面的交易,通过将采购信息在网站公开,采购流程公开,避免交易双方有关人员的私下接触,由计算机根据设定标准自动完成供应商的选择工作,有利于实现实时监控,避免采购中的黑洞,使采购更透明、更规范。

有利于实现采购业务程序标准化。电子采购是在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按软件规定的标准流程进行,可以规范采购行为,规范采购市场,有利于建立一种比较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大减少采购过程的随意性。

有利于信息的沟通,促进采购管理定量化、科学化,为决策提供更多、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使决策依据更充分。

由于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要求供需双方建立起长期的、互利的、信息共享的合作关系,而电子采购模式可以使参与采购的供需双方进入供应链,从以往的“输赢关系”变为“双赢关系”。采购方可以及时将数量、质量、服务、交货期等信息通过商务网站或EDI方式传送给供应方,并根据生产需求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使供方严格按要求提品与服务,实现准时化采购和生产,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

同时,电子采购实现了本地化采购向全球化采购的转变。由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采购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一种必然选择,其基本模式就是应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1999年以来,跨国公司陆续把发展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工作列入了企业及供应链发展战略目标。英美联合石油、埃克森美孚等14家国际石油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全球性的电子采购平台,以消除在物资采购、供应链管理的低效率的影响。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家汽车公司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汽车专用电子采购平台,其每年的采购金额高达2500亿美元。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钢铁行业中的宝钢等企业都在实施网上采购,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目前,通过电子商务建立全球采购系统,联结国内外两个资源市场,已成为标准化的商业行为。

四、供应链环境下电子采购的理论结构模型

供应链管理中采购流程的每个方面都可以在电子商务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电子化。一个完整的电子采购模型主要包括六个核心部分:电子协同设计、电子供应源、电子目录、电子订货、电子物流和支撑这五个部分的信息系统。如图2所示。

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制定必须将电子采购作为其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单独战略来开发和管理。同时,作为价值链的一部分的电子采购还要在供应链管理的指导下与 R&D、生产、营销等战略联合制定,从而保证彼此的协同和支持。

电子供应源、电子目录和电子订货是典型的采购职能。电子供应源技术,如在线拍卖和电子询报价,可以帮助采购企业寻找战略性供应商,发现新的供应商,减少供应商数量,扩展潜在的采购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采购效率。电子目录管理提高了供应商目录管理的透明度和可视性,采购人员因此能够做出更有利的采购决策并进一步降低采购风险。此外,通过对供应商绩效的持续评估和跟踪来实时地监督供应商绩效的改进,发现存在的问题,减少因供应商所造成的损失。而供应商也可以根据电子目录来调整产品价格和重新包装产品来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响应。通过电子订货系统,企业可以简化订货-支付流程,并保持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

电子协同设计和电子物流则实现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跨职能边界的合作。采购企业通过利用供应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将创新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到新产品中,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而且,通过互联网采购企业的生产、工程和营销部门可以与供应商的相关部门保持实时的信息交换,可以协调彼此的生产计划,向市场让渡更多的价值,将新产品在更短的时间内引入市场。而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实时传递则进一步降低了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与沟通的成本。电子物流可以使客户、供应商和企业联合制定需求规划和能力规划,通过互联网改善对在途货物情况的跟踪,降低企业库存,减轻因意外因素所造成的风险的损失。

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共享是实现电子采购的基础。为了发挥电子采购的优势,应该做到便于数据的传输和理解。电子采购系统应该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包括数据仓库、系统管理和目录管理在内的完整的信息系统。

从这个电子采购模型可以看出,电子采购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过程,它通过准确及时的信息交换和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来实现提高采购效率和响应性的目的。

五、 结束语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环境中,只有那些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短的时间向客户提品和服务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企业可以通过有效实施电子采购管理模式大幅度提高业务运营绩效和市场战略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势下,企业只有通过对供应链环境下电子采购的深入理解和建立正确的电子采购理论模型,才能有效利用电子采购所涵盖的管理职能,才能充分获得实施电子采购管理模式的益处。

作者单位:大连商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Richard Lancioni, etc. Internet Impacts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3,(32): 173-175.

[2]Richard Lancioni, etc. Strategic Internet Application Trend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3,(32):211-217.

[3] William D Presutti Jr. Supply Management and E-procurement: Creating Value Added in the Supply Chain[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3,(32):219-226.

[4]李琦业.货物采购与检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采购供应商管理流程范文4

一、Q公司采购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Q公司目前的采购方案是零部件外购。这是由企业长期战略规划、预备供应源潜力、总成本、内部制造优势以及核心竞争力所决定的。

1.采购流程

通过对其采购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Q公司现有的一些问题:采购流程中具体操作规范不明晰;反应时间略长;采购流程有待进一步细化。

2.采购组织

此前,Q公司是按照地域区分公司,根据工厂,设置部门,制造、货物供应和货物调整部门等均为单独分散的部门,部分的分散造成了人员冗余,运营成本高。Q公司削减冗余,机构重组,简化运营势在必行。

3.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Q公司利用SAP软件进行订单的下达、处理。利用自行开发的SRM(供应链关系管理)系统进行订单的确认和管理,其订单管理内容包括新订单确认、订单查询、修改等。现有的系统并没有做到信息的无缝连接,而且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不能及时反映到系统中来,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二、Q公司采购管理对策建议

1.采购流程细化

针对Q公司现有的采购流程,对相关的实施细节进行规范,列出切实的操作细则。

(1)供货准备阶段

成为Q公司认可的合格供应商引入后,在开始批量供货之前,须与Q公司采购部门签订采购合同,协商关于价格、质量、服务等相关条款,确定采购价格标的等事务。具体流程细则和注意事项如下:

①签署协议

通过供应商引入,被纳入合格供方名单的供应商需由供方法定代表人或合法授权人与Q公司采购部授权人共同协商签订“采购协议”、“协议附件”、“相关协议”后方能进行正常合作。

②商定价格

供方应向Q公司采购部定期反馈即时市场价格、货期等真实的信息。供方的报价必须基于诚实原则,其对采购部门及其他部门的报价一致。同时,供应商应按Q公司要求提供产品分项报价表供其采购部作参考,并在报价发生变化时,将更新后的报价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Q公司采购部。

(2)正常供货流程

产品通过测试后即进入批量供货阶段,正常供货流程主要涉及到如下环节:

①订单确认

采购部根据物料使用计划和采购周期制定采购订单。订单需包含产品型号、数量、价格、交货期、交货地点等相关信息。供方在收到订单后,应在36小时内进行确认。确认后供应商须全面履行订单中所涵盖的全部要求。

②备货与交货

供方应按协议及其附件的要求提供订单中的产品和服务。供方不得擅自提前或延迟交货并于备妥待运后24小时内已书面形式通知Q公司,供应商根据指定的交货模式履行交货义务。

③收货及验收

供方或其指定的承运人应到交货现场同Q公司采购部一起清点产品,核对产品名称、数量、包装等,办理收货手续。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

④付款

产品检验合格后Q公司应向供应商支付相应货款,具体的支付办法以生效订单中规定的为准。供应商必须在付款日前10天内将正本发票送达Q公司。

⑤DOA索赔

在检验、测试、组装过程中发现的个别不良品,Q公司对供应商的不良品进行判定,必要时请供应商一起确认责任归属。Q公司提出索赔申请,供应商反馈索赔信息,核对审批内容与申请内容一致后,供应商必须根据物料特性的索赔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物料维修完好后全部返回或提供索赔款。

2.采购组织整合

针对目前Q公司各分公司分散管理采购的现状,应该将生产、供应链和采购部门合并为一个新的运营部门,集中负责Q公司的全国供应链和采购业务。采购中心的任务是管理和整合零配件供应商。

Q公司全国采购的资源被分成两类:一类是生产资料采购,直接用于生产;另外一类是通用型采购。在管理生产资料供应商方面,运营部门有三个战略性任务。一是保证供应商供应的连续性。二是保证供应商在生产成本方面有一定的领先性。三是要保证供应商产品的品质。

3.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升级

采购供应商管理流程范文5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采购问题;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9.016

1 电信运营商采购工作环境因素分析

现今,电信行业的竞争已从运营商之间基于客户争夺的点对点竞争,升级为以运营商为核心的供应链之间的全方位全过程竞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和全面化、网络的升级和复杂化给电信运营商采购工作带来了压力的同时,也让“采购”得以发挥巨大的用途。采购供应管理走向幕前,从作为辅助部门提供间接支撑进入到第一线直接参与竞争的短兵相接。如何利用竞争性的采购策略获得最佳资源,成为电信运营商在未来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优势。

2 电信运营商采购工作现状

2.1 采购组织管理

我国电信运营商集中采购经历了初步尝试、大力推广到优化创新的过程。以中国电信为例,在2008年以前集团采购部只是由于网络发展部下的商务处负责,职责划分较不规范,随着集采策略的提出和发展,其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成立二级部门,并在内部细化为四个处,采购一处、采购二处属于业务部门,商务管理和物流管理分设两个处,分别规定了相关权限和职责要求。中国联通的集采模式则是“一级管理,两级采购,三级计划”,同样强调了采购级别的职责分工。电信运营商集中采购工作由专门成立的中心或部门操作实施,一般由集团和省级公司采购部门作为采购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采购计划、采购方案,划分集采范围项目,组织采购实施,负责组织实施的采购项目合同签署、供应商管理及产品质量管理等工作。

2.2 集采的分级模式

目前阶段,国内三大运营商内部皆采用两级采购模式,根据实施单位的不同将物资分为集一、集二和目录外采购。集采模式下,电信运营商的采购流程基本包含三步:采购需求环节、采购方案审批以及采购结果决策环节。采购方案最后的确定则需要经历采购/招标方案编制、资格预审等步骤。以中国移动为例,其集中采购标准作业流程需经历18个环节,最快的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时间周期为32-51天,而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实行招标采购的通信物资的采购周期一般在三个月左右。这个标准时间不包含因故重新招标或二次谈判等情况。

目前,国内运营商普遍的采购方式有:公开招标(包括邀请招标)、询价、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框架协议采购。其中,招标采购是根据法律规定必须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通信设备类物资;询价是指采购人员直接向潜在供应商就采购物资询问价格,并从中选择成交供应商的方式;竞争性谈判是指通过三家以上潜在供应商的谈判,比较其技术方案和报价,从而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单一来源是指只能向唯一供应商处通过谈判确定采购项目技术方案和报价的方式。

2.3 供应商管理

现阶段国内运营商在供应商管理工作上部分实现闭环管理系统,基本创建了包括供应商寻源管理、认证管理和后评估管理为一体的从需求计划、采购实施到物流配送的循环全流程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供应商早参与的提出改进了采购流程的时效性。如中国电信,在2009年就开始尝试与供应商研发合作,在数据与多媒体、CDMA版本测试实验网络建设中,探索出“设备厂家出设备,设备产权归厂家,中国电信建设运营”的联合管理模式。在开展供应商评估方面,运营商主要针对集采产品进行现场考察、召开供应商大会、制定多维度评估模型等工作。

2.4 内部信息支撑管理

在产业供应链处于中心位置的电信运营商,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是塑造新的竞争能力的战略策略之一。目前,国内运营商基本都建立企业内部的采购信息系统,该系统一般作为公司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子系统,采购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实现全集团采购业务电子流程上线、建立供应商基本信息库、实现供应商评价信息的收集与评估、完成与其他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等。但采购系统平台与企业内其他信息系统的对接不够流畅,系统间开放程度不够,采购系统的功能开发也尚不完善,不能到达信息共享、高效的采购作业。

3 问题概述

电信运营商在积极探索能应对市场变化的采购模式和策略的发展道路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尝试如电子采购、“框架+订单”等新的采购方式,采用协同物流配送、供应商管理库存等科学采购管理模式,但因其长期处于分散采购阶段,从根本性的工作理念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采购职能专业化和精细化方面是不完善的。

(1)集采工作的持续深化为电信运营企业获得了良好的规模效应,在采购曲线上规模效应明显的区域,集中采购所获得的价值高于个性化需求满足所带来的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但当集中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矛盾也日益凸显,通信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临时性需求得不到满足,采购周期较长,难以及时响应前端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采购工作效率与效益不能达成最优匹配。

(2)集团、省公司、各业务部门和供应商间的业务没有贯穿,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不高,并且各级采购业务操作流程个性化强,集团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采购管理相对分散,很多省份横向归口管理职能不明确。职能分散的情况阻碍了集中管理实施,供应链内外部协同能力较弱。

(3)由于企业全业务信息全网共享还没有实现,生产运营的供应链(需求、采购、物流)各环节相对松散,有效联动不够,且信息系统分散,不能做到全过程可视,导致专业数据维护分散,准确性、及时性达不到现代企业集约化管理的要求。

4 针对当前症结所在进行成因分析

通过前文对我国电信运营商集采工作现状的总结描述,并结合研究所得出的集采工作三大矛盾,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鱼刺成因分析图。

对上述现状及问题深层次的梳理和分析后,可得知制约我国电信运营商采购工作高效运转的根源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4.1 采购职能专业化不高,物资管理集中度不够

(1)采购管理相对分散,采购职能专业度较低,采购部门纵向组织体系架构过于简单,仍存在多头采购、一人多职、分工重复等现象。采购专业化水平较为落后,招标师、采购师等专业人员比例极少。集中采购运作遭遇效率瓶颈,集团本部实行的集采策略执行力度不够,从根本上缺乏深度集中化采购理念。

(2)采购需求的计划制定颗粒度较粗,准确性较低,不能实现项目建设或市场业务需求与采购的无缝衔接,需求与库存数据的关联分析也较为薄弱。由于采购部门和需求部门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协同,采购与需求部门存在脱节现象,因而采购部门对需求不能清晰的界定需求,造成采购上报计划与实际需求不符,最终导致无法按期交货或者产生一定的产品积压。

(3)采购物资分类标准不清,采购工作执行差异较大。电信运营商两级的分级采购策略要求集团对集中采购物资进行细分,但现行分类方法中只是对集一、集二类采购物资进行简单的说明,这会造成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各种物资的采购策略,缺乏基于品类特点的采购模式研究。

4.2 内部供应链“黏度”不紧密,供应商合作意识不深入

电信运营商内部供应链(需求、采购、物流)各环节间相对松散、有效联动不够,电信运营商推广的“框架+订单式”采购模式需要以一种更为紧密共赢的合作为支撑,曾经简单的交易关系管理明显已不适用。运营商生产包括基础网络建设运营、电信设备提供、个性化电信服务定制、终端销售等环节,随着信息服务种类的丰富,这条产业链持续延伸,更多的企业会加入其中,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同处一个市场体系,合作企业间属于利益共同体,但运营商垄断时期“甲方”思想根深,外部合作意识尚浅,内部供应商管理体系性不强,缺乏全过程管理理念,集团及各省之间缺乏统一的供应商管理体系,较难实现全集团统一规范管理。

4.3 信息畅通率不高,IT支撑能力薄弱

作为供应链信息中心、管理控制中心和产品中心的电信运营商,虽然拥有先进的网络基础,却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实施中稍显滞后,采购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也较为落后。首先,采购基础数据(如供应商、物资命名、物料编码)不健全,采购物资目录尽可能的将物资编码标准完善,形成唯一识别标识,但采购管理系统中的物资分类与物资目录的细分类不能一一对应,还有可能出现同一个物料编码由不同供应商提供,同一物资不同型号的却只有一种物料编码,不能及时准确地找到正确的物资,造成采购作业混乱和不规范。其次,采购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开发不完善,信息化采购还不能实现端到端的可视化管理。最后,电信运营商各级公司采购管理系统基本各自独立,既难以形成集团统一的系统平台,各自的采购系统与内部其他业务如ERP、BOSS、财务等系统衔接也不流畅,系统间数据传输缓慢。

5 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主要运营商采购工作逐步向规范化、流程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集中为三点矛盾:效率与效益的矛盾、职能分散与集中管理的矛盾、支撑手段滞后与精确管理的矛盾。可以说,这三大矛盾将是运营商未来发展集约化、高效化、价值化采购首要攻克的难题。因此,科学合理的提出有针对性的采购提升策略,引导采购工作突破集采策略瓶颈,成为电信运营商实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吉涛,朱王奇,陈德华.协同创造价值――电信运营业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J].中国电信业,2011,(04):73-75.

[2]王红旗.中国联通集中采购问题分析与改进[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采购供应商管理流程范文6

关键词:采购管理;ERP;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016-02

引言

20世纪以来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针对客户需求不断加快技术、产品更新速度,以便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间更加注重上下游之间的供求合作,追求成本、质量和时效的竞争优势。

企业采购成本一般占总成本60%以上,且采购成本对最终产品成本、利润率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说采购是控制成本、提升竞争力的必然措施,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一环。且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执行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需求。此外,采购不当还会造成库存积压等诸多问题,给企业经营带来问题。

可见企业要在白热化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不仅要在研发、销售、制造上寻找改进点,而且也需要在物流采购上挖掘潜力。企业只有下定决心,依靠信息技术,对内部流程进行优化重组,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一、ERP相关理论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MRPⅡ思想的延伸,集合了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有效计划与控制,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该管理思想是由美国著名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公司Gartner Group In.公司提出的一整套的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是基于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简称MRPⅡ)发展而来,以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有机集成和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计划与控制为主线,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平台,集客户、市场、销售、采购、计划、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重组为一体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思想。

ERP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订货点法、MRP理论、MRPⅡ(制造资源计划)阶段、ERP管理理论。ERP管理手段虽然核心仍为MRPⅡ,但其功能和技术已完全超越了MRPⅡ。MRPⅡ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ERP在其基础上综合考虑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客户各方面从供应链角度管控整个公司的业务节点,遵循管理加IT核心思想,以供需链管理、计划主线作为管理纲要,对整个供需链进行有效地管理。其有效性体现在: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二、企业传统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展,传统企业采购方式已跟不上现代企业发展,本文从内外部两角度描述企业日常采购中出现的问题:

1.业务信息共享程度弱是传统采购模式下最突出的缺陷。企业信息系统设施落后,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严重阻碍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流,导致采购部门不能及时获得其开展采购活动的有效信息。主要表现在:(1)对供应商资源的共享。由于采购活动大都通过电话及面谈的形式进行,没有文字记录,采购和供应商信息基本上都是由单个业务人员掌握,缺乏信息的共享。该情况直接导致业务可追溯性弱,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调查;采购执行取决于个人,人员离职对采购业务的影响会很大;缺乏对供应商资质的评审和归档记录管理。(2)对物资信息的共享。采购工作量较大且业务繁杂,这种情况下采购人员为了确保采购计划的准确就要花费时间查询库房,而由于信息不对等会出现沟通效率低下的情况。(3)不能及时跟踪采购合同。无法有效地对采购订单、物流状况、订货周期进行严格控制,使得采购与生产需求之间产生偏差。(4)整体资源的共享弱。没有建立对采购供应状况变化的跟踪与管理机制,再加上一些企业将销售和采购职能合并,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供应部为了保证原料供应,增加库存,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库存。(5)大型跨地域企业总公司对于下属子公司的采购控制管理不力,更无法统一采购来提升采购质量。

2.企业对外部供应商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于采购的控制往往是事后进行。企业许多业务由于事前无法监控,采取事后控制手段,造成了很多本可避免的损失,尤其当企业跨地域,事前控制意义就更加明显。采购供应系统与外部交流较差,无法使企业供应系统和各个供应商保持统一的生产使用计划。企业与供应商缺乏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更多仅用比价的方式,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自己的经销商,导致企业采购的短期化、不稳定。

三、ERP促进采购管理改进的方式

为解决企业采购供应体系诸多问题和旧体制所带来的弊病,对采购供应体系进行以ERP平台为依托的全系统的业务流程重组,充分利用先进的ERP管理思想给企业管理的机遇。

1.将采购工作流程化,各职能分离,有效控制采购流程。ERP系统将属于库存的职责从采购管理中分离出来,提供请购、订货、到货、发票、结算完整的采购流程。库存管理包括入库、出库、调拨、盘点等在内的管理,有效地跟踪库存的出入库情况,分析库存的状态,达到库存精细化控制的目的。还提供预警机制,监控库存动态,为库存进行分析提供依据。库存管理部门尽可能地结合生产消耗制订相关库存补充计划,以此制订相应的采购计划。

2.明确职责实现了采购资金的管控。通过模块设计将物流和资金流管理分离,将通知付款职责明确至财务部门,体现资金流随着物流而动的管理思路,避免对供应商付款的人为因素,提高了采购透明度,同时限制了盲目采购。系统还提供详细的采购应付款、付款情况报告,且进行账龄的分析,对与供应商的往来款项进行管理,实现资金高效使用。

3.使信息高度共享。其将之前手工采购相关信息变为系统中的采购单据,增强了采购的可追溯性,减少了业务操作中人为因素对采购工作的影响。通过详细的供应商信息记录,代替传统单据记录、手工分析,节约了时间与成本,且增加了选择的正确性。使用ERP系统,增加了内外部的交流,与采购商之间的协调性增强,最终达到协同商务的目的。

4.提供了良好的采购全面的控制体系。首先,采购前严格把关采购审批。ERP系统对不同职责采购种类和采购金额上限进行控制,对超额的采购单传达给主管领导批示。其次,监督人员通过ERP及时发现采购业务处理中的问题,终止和暂停业务,减少或者杜绝问题采购订单的发生。此外,对原料的数量、质量在采购前中后达到很好的控制。对于已采购入库原料进行检测,不合格原料不仅退回供应商,且加入供应商不良信用记录,记录达到一定程度将其加入黑名单,为今后采购提供参考依据。最后,企业使用ERP进行管理,将采购单、入库单综合起来对到货、质检、计量、评价、入库实行有效制约,使采购结算、质量控制、入库管理共同协作。

5.实现了对采购周期、库存的有效管控。库存信息指导采购部门按照库存变化安排采购数量和批次,且通过与战略供应商共享库存信息,及时提醒供应商补货。更高阶段还可采取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减少库存占用流动资金以及库存成本,最终实现JIT模式。

总结与启示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企业对运用信息系统来加强公司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挑战,如何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也成了企业考虑的问题。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使采购业务流程化,建立统一的采购评价标准,不仅提高了采购的准确度和效率,同时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ERP通过物流与资金流的分离,实现了企业资金的高效应用,信息高度共享,减少了由于人员变动等因素对企业采购工作的影响,提高了对采购活动的监督控制,避免了采购订单出现问题。

而通过对供应商的管理制度,为供应商的选择提供标准,对供应商的管理提升了一个台阶,为企业采购行为提供了前中后的控制基础。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双赢合作关系,提升物资供应的稳定性,减少企业因市场供应紧缺而产生的生产管理问题。

总而言之,企业通过ERP的实施和良好的使用,可以更好地达到对采购活动的业务控制与成本控制,这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企业应当积极采取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来处理企业日常采购活动,以采购为起点,优化整个企业经营流程,以现代ERP的思想来管理整个企业,使企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孙荣青.采购管理:信息化与人才培养齐头并进[EB/OL],2005-07-22.

[2] 王冬梅.ERP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4).

[3] 张维明,戴长华,等.信息系统原理与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9.

[4] 杨效勇,谢学钧.实施ERP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钢铁,2003,(3).

[5] 王淦,赵武,蒋玉明.ERP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1,(5).

[6] 欧阳华.供应链下的供应商选择管理[J].科技资讯,2012,(2).

[7] 胡艳春.基于ERP的采购管理机制变革研究[J].企业经济,2009,(10).

[8] 薛峰,张忠能.从ERP走向协同商务[J].计算机工程,2004,(S1).

[9] 陈海.浅谈ERP在物资管理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2,(4).

采购供应商管理流程范文7

关键词:设备制造 ; 再供货 ; 内容要点

中图分类号:TQ170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s: Nuclear power construction and supply problems mainly is divided in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supply applications such as supply again two aspects, including internal supply application again including design omission or relating to increased demand, 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external application to supply including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er supply omissions or add item, field devices for items,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defect cause the defective equipment to fill for the item.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from the aspects of key points for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and supply problems to deal with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aper brief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o supply, brief points

1.引言

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海阳项目部负责海阳核电项目1、2#常规岛及BOP设备的招标采购及合同执行工作。根据设备采购合同的要求,项目部代替行使海阳核电项目业主的权利,对供应商合同内各种活动工作进行管理,同时,并和海阳核电项目业主各部门及现场工程管理部门建立接口关系。自2007年12月与供应商签订首份设备采购合同至今,共进行了100多个的合同管理工作,而且多个合同设备已顺利交付,进行安装调试阶段,其中,也不乏出现设备再供货问题。

下面参照项目部工作程序,结合本人实际经验,对设备再供货问题处理的要点作简要探讨。

2.核电设备采购管理的特点

核电设备有其特殊性和特殊要求,其采购不同于常规电厂,更不同于普通设备。在核电设备采购中,首先必须遵照核全法规、导则的要求,其次要基于核电设备的特点和特殊要求,为此需要研究确定核电设备采购管理的政策,明确设备采购管理的目标、任务、采购原则。

现有核电设备采购模式主要分为两类,即:项目业主公司自主采购模式和外委总包(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划分不同的采购范围)采购模式,这在秦山二期、岭澳核电站、秦山三期、田湾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海阳核电站一期的项目建设过程中都有体现,虽然采购的模式稍有变化,但都可以归结到这两种模式。

3.设备再供货问题在两种采购模式中的体现

由于设备采购模式的不同,再供货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也会牵系到不同的管理单位。项目业主公司自主采购模式中设备再供货问题主要是项目业主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流程管理,如有相关的工程管理或采购管理单位,同时,也会参与流程操作管理,外部再供货申请最终也会归结到项目业主公司内部流程管理,外委总包模式中设备再供货问题主要是项目业主公司与总包管理单位或采购单位、现场施工承包商与总包管理单位或采购单位、现场调试承包商与总包管理单位或采购单位之间的流程管理,不管以何种采购模式,再供货管理都会经过严格的技术参数审查、流程管理、供货阶段设备质量管理等。

4.再供货问题流程的执行

再供货问题的发生主要存在于设计和建造阶段、调试阶段和试运行阶段,而造成再供货问题的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采购物项的补充采购和再供应采购、调试运行或维护需求项、设备厂家供货遗漏或增加项、现场设备缺陷原因补供项、工程施工过程造成设备缺陷补供项等。

4.1项目业主公司自主采购模式下的流程执行

流程的起动

设备供应商(由于损坏/短缺)再供货或修理的流程由下述文件起动

--设备采购管理单位和/或工程管理单位在交货、现场预制及安装过程中提出的NCR

--工程管理单位根据大宗材料短缺情况而发出的处理申请;

--项目业主公司要求设备供应商额外供应的材料、再供货或返修

4.1.1安装期间

第一步:当安装承包商发出NCR要求设备供应商追加供应材料,再供应或返修时,无论何方责任,由项目业主公司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再供货的具体操作流程,填写有关的再供货申请单,再供货申请单后面须附上所有必要的附件,尤其是原始文件或其编号以及一份技术规范书,后提交至项目业主公司采购部门。采购部门直接向供应商发起再供货需求,或通过采购管理部门发起再供货需求;

第二步:设备供应商在收到设备采购管理单位分发的再供货申请单后,须在现场规定期限内对再供货申请进行回复,回复的内容包括:设备材料描述,再供货流程涉及的技术、责任问题确认,再供货的处理意见和建议,修理计划或预订再供货交付日期、订单、变更建议、拟定价格以及附加其它意见等信息;

第三步:项目业主公司采购管理部门或采购管理单位在收到设备供应商回复的信息后,组织业主单位、工程管理单位等相关人员对设备供应商的处理意见及建议进行分析、评估,并最终达成一致;如果各方就再供货流程中涉及的责任及商务问题上无法暂时达成一致时,双方可以先行协商解决设备材料的修理计划、再供货设备材料订单和供货进度等问题,其它问题可以继续协商解决。

第四步:再供货协议达成后,设备供应商通知设备采购管理单位有关发货信息,预报现场交货日期、货物的详细描述,进行再供货设备的供货。

同时,如果针对某一引发再供货设备/材料申请流程文件的最终处理方案是在现场进行修理,则执行再供货现场处理流程(见下 第五步)

第五步:再供货现场处理流程:

设备供应商根据现场设备实际状态,安排人员赴现场进行操作处理或进行指导处理,指导过程中要对重要监督点进行见证。处理过程中要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案或程序文件。施工承包商要对处理工作提供配合。

第六步:再供货返厂修理/替换流程:

如确认再供货设备需返厂修理/替换,经设备供应商确认后,由设备供应商组织进行相关工作。设备供应商可以提前将需返厂修理/替换的设备进行拆卸/发出,施工承包商参与配合完成相关工作,在处理过程中,设备供应商需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见证,并提供相关的文件。

第七步:材料设备在现场交付并经验收合格之后,由NCR发起方向设备采购管理单位或工程管理单位申请关闭,NCR报批关闭后,由项目业主公司采购部门关闭再供货申请单。

4.1.2调试和试运行期间

第一步:当项目业主公司要求设备供应商额外供应材料、再供货或返修时,无论何方责任,由项目业主公司需求部门发起流程,填写有关的再供货申请单,再供货申请单后面须附上所有必要的附件,尤其是原始文件或其编号以及一份技术规范书,后提交至项目业主公司采购部门。采购部门直接向供应商发起再供货需求,或通过采购管理部门发起再供货需求;。安排供应商进行相关的设备、材料再供货工作。

以下步骤类同于“4.1.1”中的“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第五步:在现场实际交货并验收合格后,项目业主公司采购部门或设备采购管理单位关闭材料申请单。

4.2 外委总包模式下的流程执行

流程的启动

--施工承包商由于总包单位其负责的材料短缺而出现的再供货申请

--施工承包商在接货、现场预制及安装期间发出的不符合项或变更申请单

--总包单位有关部门自行发出的设备再供货需求

--调试期间由于出现意外工作发出的设备再供货需求

--用于安装或调试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申请单

--生产部门在试运行期间出现的意外工作发出的设备在供货需求

流程的执行

第一步:再供货流程申请方(包括施工承包商、总包单位需求部门、调试部门、生产部门)根据以上流程启动的原因和总包单位采购部门进行沟通,由采购部门负责组织会审、判断,是否需要设备再供货。确认再供货需求后,由申请方正式发起再供货流程,填写再供货申请单,申请单内容包括相关的机组的信息、系统、申请人、日期、专业、申请性质、原因、原因相对应的文件资料证明、初步的原因分析、再供货设备的物资编码、设备或材料描述、要求数量、到货日期等,提交至总包单位相关工程部门进行审查;

第二步:总包单位工程部门接到再供货申请后,根据现场库存情况进行审查,若确认需要再供货,则提交至采购部门进行审批,如若不需要,则将再供货申请退回,取消再供货申请;

第三步:采购部门对工程部门提交的再供货申请内容进行审查,确认责任、供货范围以及是否在保修期内等信息,如若不同意,则说明原因,将再供货申请退回,若同意再供货申请意见,则发起内部再供货申请流程,内容与上一再供货申请类似,后提至商务合同部门;

第四步:商务合同部门审查再供货申请后,直接发至设备供应商;

第五步:设备供应商在收到商务合同部门分发的再供货申请单后,须在现场规定期限内对再供货申请进行回复,回复的内容包括:设备材料描述,再供货流程涉及的技术、责任问题确认,再供货的处理意见和建议,修理计划或预订再供货交付日期、订单、变更建议、拟定价格以及附加其它意见等信息;

第六步:商务合同部门在收到设备供应商回复的信息后,组织再供货申请关联部门的相关人员对设备供应商的处理意见及建议进行分析、评估,并最终达成一致;如果各方就再供货流程中涉及的责任及商务问题上无法暂时达成一致时,双方可以先行协商解决设备材料的修理计划、再供货设备材料订单和供货进度等问题,其它问题可以继续协商解决;

同时,如果针对某一引发再供货设备/材料申请流程文件的最终处理方案是在现场进行修理,则执行再供货现场处理流程(见下 第七步)

第七步:再供货现场处理流程:

设备供应商根据现场设备实际状态,安排人员赴现场进行操作处理或进行指导处理,指导过程中要对重要监督点进行见证。处理过程中要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案或程序文件。施工承包商要对处理工作提供配合。

第八步:再供货返厂修理/替换流程:

如确认再供货设备需返厂修理/替换,经设备供应商确认后,由设备供应商组织进行相关工作。设备供应商可以提前将需返厂修理/替换的设备进行拆卸/发出,施工承包商参与配合完成相关工作,在处理过程中,设备供应商需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见证,并提供相关的文件。

第九步:材料设备在现场交付并经验收合格之后,或现场修理、返厂更换工作完成,由采购管理部门进行确认,并对再供货申请编号记录后,进行关闭、存档,同时,抄送再供货申请审查流程牵系到的其它部门,关闭相关流程。

在外委总包模式下,有可能分别存在工程管理总包方、设计总包方、采购管理总包方、调试管理总包方,但在再供货流程中只是存在单位接口不同,大致流程是一致的。

5.结论和展望

设备供货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制定严格、规范的供货管理流程对后续设备制造、交付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核电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没有核电设备制造背景的企业进入核电领域,这些企业大多对核电的特殊要求并不了解,因此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海阳项目部将加强对核电设备供货管理流程审查、规范工作,使设备招标采购、合同执行更为顺畅。

参考文献:

[1]程东平,孙汉虹,《核电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龚建备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工程咨询,2004 年第 4期,总第 44 期

[3]孙云根,《从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看核电设备国产化》,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建设经验汇编,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4 年 6 月

[4]吴丽娟,陈文,《浅谈核电设备采购管理模式》,《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09期

采购供应商管理流程范文8

关键词:项目管理;采购成本控制;手段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项目管理是对一个工程项目从最初实施到最终实现项目目标这一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为满足客户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在项目前期的采购过程,需完善采购计划,合理使用工程资金,控制采购成本。合理控制采购成本直接影响项目执行效果,因此,及时发现、解决采购问题,合理配置采购资金,是项目管理过程中控制采购成本的主要途径。

一、控制采购成本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采购相关人员素质低。采购人员是公司重要决策的参与者之一,采购人员素质高低是影响采购执行力的关键因素。因此,采购人员个人素质相对其他因素会对采购成本控制造成重要影响。采购人员素质低的具体体现为:

(1)采购管理的整体统筹上缺少相应认知。采购人员对采购管理制度视而不见,形成盲目采购,造成采购资金浪费的直接原因。(2)采购流程设计欠妥。采购人员进行采购时,往往没有具体采购目标、目的欠明确,导致采购人员工作效率低下,成本控制力度不强。(3)采购人员贪图小利,采购过程中吃差价、拿回扣,甚至随意谎报价格,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同时采购相关人员相应法律知识的缺乏,对企业合理采购造成影响。

2.采购流程不合理。完善的采购流程是采购成本有效控制的基本保障,然而,不稳定的物流运输状况给采购管理带来潜在的威胁,例如物流运输时间的不确定性。同时,相关采购人员对物流运输的不了解,忽略物流时间偏差对项目造成的影响,常导致工程项目进度延误。

现今的会计核算制度与核算方式通常是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并不适用于物流费用的估算,加上物流运输知识相对匮乏,因而常给预算人员对采购成本进行有效估算带来不便。

3.供应商的错误选择。采购人员要完成资源的有效采购,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供应商。供应商提供的机械以及材料价格直接影响了采购成本,而机械、材料的合格性又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质量。一个企业要想保证企业信誉,从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来说,必须要保证项目质量,项目质量不合格,代表着项目的失败,损害了企业形象,给企业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而企业想要发展,需要通过工程项目目标的有效完成给企业带来盈利,控制项目成本是给企业带来盈利的主要途径,然而,采购相关人员通常只关注采购材料的价格因素,通过压缩材料价格来节约采购成本,以此带来总成本的降低。其实,许多供应商提供的机械设备往往养护周期较短,由此带来设备高养护成本等问题,错误的设备供应商选择,同样影响了项目的总成本。因而,采购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关注采购机械设备、材料的成本价格,同时需要关注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

错误的供应商选择不仅给企业信誉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同时给企业利益造成损失。

二、加强采购成本控制的基本手段

1.完善采购成本预算。采购物资、运输、维护、时间等成本的预算构成了采购总成本预算,是需在项目采购前完成的项目采购预算计划编制,是规范采购整体过程的事先方案。工程项目款的详细、合理分配以及采购资金的科学、有效规划是采购成本预算的主要内容。同时,采购成本预算需对工程款的使用制定明确规范,对资金波动状况做出详细标注并规定申请、报告流程。一系列规范准则便于采购各项流程的调控。

采购成本预算中标明了各项采购材料的类别,以及各项采购材料的质量要求、规范成本价格、价格合理上涨幅度、供应商要求等一系列标准。是材料采购过程的计划书。采购相关人员根据采购成本预算书,能够明确采购任务以及采购要求,不仅简化了材料采购人员的采购流程,也为后期工程项目的实施做出了指示。

2.合理选择供应商。选择正确的供应商是完成工程项目的基本保证,采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不同供应商的自身特征,通过公平竞争,从中选择出最适合的机械设备、原材料的供应商。供应商的选择可以依据一下两点原则:

(1)多供应商选择。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与原材料具有直接联系,单一原材料供应商给项目质量问题带来巨大风险。一旦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将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单一货源带来了材料供应量无法保障的问题,如果原材料出现紧缺,而供应商无法及时提供,不仅会影响工程项目工期,而且增加项目总成本,给建筑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损失。因此,多供应商的选择可以分担各类风险,避免单一货源造成的各项损失。

(2)供应商竞争的合理利用。材料采购过程中必然会有多家供应商进行竞争,此时项目采购人员可以合理、适当地利用供应商之间竞争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通过低价者夺标的方式对材料价格进行适当压价,以此降低工程总成本,提高项目总利润。

3.整体成本的有效把握。采购成本的降低不仅在于单一机械设备、原材料成本的降低,还在于采购各项流程中成本的控制,比如采购人员消费成本等。另外,采购相关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国内总体经济情况,避免各类经济变动对采购过程造成损失,同时,采购相关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变动状况,给企业带来额外经济利益。

结束语

项目的有效执行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对项目流程的合理控制,还需引进器械、材料等各类资源。资源的合理采购是项目完成的基础保障,如何在资源采购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并降低采购成本,是各建筑企业今后需不断完善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权中,叶松,翟德兰.对项目管理中采购成本管理的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06(2).

[2]吴兆安.浅谈企业屋子的采购成本管理[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6(3).

采购供应商管理流程范文9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成本;供应风险;分类采购;供应商管理

物资供应管理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部分。现代企业生产社会化程度高,专业性强,分工与协作关系早就跨越了国界,在生产、技术与管理上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而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科学的物资供应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库存量,加速采购资金运转周期,提高采购物资的质量,为企业争取新的经济效益。可以说,能否搞好供应链管理是现代制造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志,如何发挥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作用,是企业进一步发展和获取利润的关键。

1 制造企业采购成本

采购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战略环节,是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采购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对企业利润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采购在企业的产品开发、质量保证、供应链管理及经营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采购管理环节的重点在于控制成本,降低物资的进价。正确确定采购对企业中的作用是非常需要的,也从一定上影响着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

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中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是指商品入库并完成销售准备前发生的所有成本和采购活动费用两部分构成。对于典型的制造企业来说,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要占产品总成本的60%左右。统计资料表明,采购费用每节约1%,企业利润将增加5%-10%。这种采购成本按比例减少,销售利润就会明显增加的现象叫做采购的利润杠杆效应。一般来说,制造企业至少要用销售额的50%来进行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的执行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采购成本的高低则会影响到企业最终产品的定价和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

2 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制造企业采购要实现高效,需企业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包括设计开发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等。传统制造企业的采购部门很少参与新产品开发,往往由技术部门负责新产品的开发和选择供应商,采购部门只是被动执行采购任务。这样一来,采购与生产的脱节使得产品规格的合理化难以推动。所以,采购模式优化过程中要注重采购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尤其是生产部门)的流程优化,逐渐从注重功能集合向注重流程重构上转移,加强采购流程在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采购职能。要想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利用以价值为导向的方法重组供应链,不断寻找各种能够减少成本和降低交易的复杂性的独特方式来重组供应链。供应商和客户的成本信息能够使企业发现机会,提高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交易成本效率。如果无法以适当的方式分摊成本,采购经理就会根据产品价格来选择供应商,结果可能是从质量、可靠性、交货能力水平都很低的供应商处购买,这样势必妨碍企业满足客户需求和盈利能力。

3 制造企业的供应风险与分类采购策略

所谓供应风险是按照供应商提供部件的技术复杂性和实用性来衡量对该供应商依赖程度的标准。一般而言,衡量一个特定供应商的供应风险标准的因素主要有:供应商有多大程度的非标准性,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如果自行生产该部件的困难程度以及该部件的供应源的缺乏程度。

制造企业应将供应商的产品分为高科技含量的高价值产品、用量大的标准化产品、高技术含量的低价值产品和低价值的标准化产品,并根据这四类产品分类,确定具体的采购策略:如对高科技含量的高价值产品采购策略可选择技术合作型,用量大的标准化产品采购策略可选择储蓄潜能的最优化,高技术含量的低价值产品的采购策略则应保证有效率,低价值的标准化产品采购策略应选择有效地加工处理。

4 制造业供应商管理策略

4.1 供应商的开发和管理

供应商的开发和管理是整个采购体系的核心,其表现也关系到整个采购部门的业绩。一般来说,供应商开发包括的内容有:供应市场竞争分析、寻找合格供应商、潜在供应商的评估、询价和报价、合同条款的谈判、最终供应商的选择。在大多数的跨国公司中,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

4.2 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

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阶段性连续评价、网络化管理、关键点控制和动态学习过程均体现在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上。

采取阶段连续性评价的方式,将供应商评价体系分为供应商进入评价、运行评价、供应商问题辅导、改进评价及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评价几个方面。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是入围资格的选择,而且是一个连续的可累计的选择过程。

建立供应商进入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对供应商管理体系、资源管理与采购、产品实现、设计开发、生产运作、测量控制和分析改进等七个方面进行现场评审和综合分析评分。

供应商问题的辅导和改进工作,是通过专项专组辅导和结果跟踪的方法实现的。采购中心设有货源开发组,根据所负责采购物料特性把货源开发组员分为几个小组,该小组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对供应商进行辅导和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