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节能与节能技术集锦9篇

时间:2023-08-16 17:14:16

节能与节能技术

节能与节能技术范文1

1.1完善我国房屋建筑节能方面的规章制度。国家应大力制定一些关于房屋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制度、技术规范等文件,为广大从事建筑行业的人们提供一个法律基础,从根本上消除一些不符合标准的“豆腐渣工程”,提高房屋建设过程中的节能效率。

1.2提高我国房屋建设的技术水平在设计阶段要设置合理的设计方案,在材料的选择、人员的配备等方面要安排妥当,尤其是在材料方面,为了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材料要选择优质、环保的材料,不能单纯为了减少预算而降低对材料的标准。在人员的配备上,要将每一项具体的施工内容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提高施工效率,必要时,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尤其对施工过程中如何减少污染的方面。负责人员在施工阶段要对施工人员的工作严格把关,同时要做好监督与验收的工作,提升其工作质量,以防粗制滥造的情况发生。

1.3积极开展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筑节能作为我国的一门刚刚兴起的学科,其技术专业等方面还不够发达,对此,国家要重点开展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活动,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学科之间的关联度,在建筑行业中多多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

1.4加大节能的宣传力度通过一些电视媒体、海报、网络等方式,对房屋建筑节能方面的知识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门新兴学科,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有利于更多房屋建筑节能方面活动的开展。

1.5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对房屋建筑节能方面予以支持。在一些建筑的节能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要予以一些经济补偿,激励人们在建筑建设中选择更加环保、节能的材料与设备;还要加大力度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我国房屋建筑也储备新力量。

2节能施工中的应用

2.1房屋建设在墙体的节能可以选用具有隔热、耐火、抗震功能的墙壁材料,在保证房屋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房屋的舒适度,同时减少了耗能。例如可以加入胶粉聚苯颗粒等。还可以减少太阳光对外墙壁的影响。

2.2房屋建设在隔热的应用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建筑一般仍选用空气层隔热,其优点在于价格低廉,并且在炎热的夏季特别能体现其强大的隔热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隔热技术,例如架空型保温屋面、高效保温材料屋面等技术。

2.3太阳能节能技术太阳能是当前所有地球资源中资源量最多、使用最为广泛的绿色资源。在一些高层建筑中,可以利用太阳进行发电、供热等,为建筑提供纯天然绿色的资源。

3案例分析

在上海浦东新区,有一座25层的写字楼,其总面积为15000m2。在设计初期时,设计者就决定采用空调冷水机组和板式换热器两者相结合的制冷系统,这种制冷系统有别于一般建筑单纯的空调制冷系统,其可以有效地利用外界的天然冷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电力的使用。设计其冷冻水供回水的温度11.5℃~18.0℃,当冷却水供水温度低于15℃时,可以让工作人员通过手动的方式换至自然供冷的模式,这种属于部分自然冷却;当冷却塔的温度足以可以产生10℃的冷却水时,冷却塔可通过使用换热器实现完全自然冷却。这个制冷系统需要两个独立的制冷机房,每个制冷机房各有三台高压离心式制冷机,其中的一台为备用制冷机。根据此办公楼相关数据显示,在一年对这个节能制冷系统的使用过程中,有15%的时间其可以做到“自然冷却”,而完全不需要电力的支持来制冷,有24%的时间可以做到电力辅助制冷,意思是需要部分电力的支持。由此可以得知,空调冷水机组和板式换热器两者相结合的制冷系统可以有效地节省电力,这样的设计符合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准则,值得广泛推广。

4结论

节能与节能技术范文2

关键词:建筑节能;设计;措施

1. 前言

近年来建筑节能技术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国内外节能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45%。我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20%~25%,正逐步上升到30%。因此建筑节能是目前节能领域的当务之急。作为建筑设计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设计中做好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可分为2部分:①建筑物自身的节能;②空调系统的节能。建筑物自身的节能主要是从建筑设计规划、维护结构、遮阳设施等方面考虑。空调系统的节能是从减少冷热源能耗、输送系统的能耗及系统的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考虑的。

2. 节能建筑规划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的气候参数,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热工特性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维护,全面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

2.1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状

同样形状的建筑物,南北朝向比东西朝向的冷负荷小,因此建筑物应尽量采用南北向。如对一个长宽比为4:1的建筑物,经测试表明:东西向比南北向的冷负荷约增加70%。在建筑物内布置空调房间时,尽量避免布置在东西朝向的房间及东西墙上有窗户的房间以及平屋顶的顶层房间。因此,选择合理的建筑物朝向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空调建筑的平面形状,应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外维护结构表面积小的建筑。因为外表面积越小,冷负荷越小,能耗越小。

2.2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及控制体型系数

如果是依靠自然通风降温的建筑,空间布局应比较开敞,开较大的窗口以利用自然通风。而设有空调系统的建筑,其空间布局应十分紧凑,尽量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和窗洞面积,这样可以减少空调负荷。

体形系数的定义是建筑物外表面积F与其所包围的体积V之比值。对于相同体积的建筑物,其体形系数越大,说明单位建筑空间的热散失面积越高,研究表明,体形系数每增大0.01,能耗指标约增加2.5%。因此,出于节能的考虑,在建筑设计时应尽量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但如果出于造型和美观的要求需要采用较大的体形系数时,应尽量增加围护结构的热阻。

2.3绿化对节能建筑的影响

绿化对居住区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温,调节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减低噪声,遮阳隔热,是改善居住区微小气候,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

3. 增强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直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据有关资料介绍,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每增大1W/m•2K。在其他工况不变条件下,空调系统设计计算负荷增加近30%。所以改善建筑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建筑设计上的首要节能措施,我国《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42)对空调建筑外维护的传热系数作了规定,对舒适性空调的最大传热系数规定为0.9~1.3,可采用玻璃棉、聚苯乙烯板、加气混凝土等保温材料,也可采用双玻璃、顶层架空隔热层等空气间层起隔热作用。

3.1外墙的节能措施

3.1.1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

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从而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与复合墙体围护结构。在进行经济性、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在墙体内外侧敷设保温隔热的新材料。

3.1.2隔离太阳辐射热

对垂直墙面可采用外廓、阳台、挑檐阳等遮阳设施和浅色墙面、反射幕墙、植物覆盖绿化等。

3.2门窗的节能技术措施

3.2.1尽量减少门窗的面积

门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面积约占建筑外维护结构面积的30%,其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2/3,其中传热损失为1/3。所以门窗是外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条件下,尽量减少外门窗洞口的面积。

3.2.2设置遮阳设施

设置遮阳设施,考虑空调设备的位置。减少阳光直接辐射屋顶、墙、窗及透过窗户进入室内,可采用外廊、阳台、挑檐、遮阳板、热反射窗帘等遮阳措施。门窗的遮阳设施可选用特种玻璃、双层玻璃、窗帘或遮阳板等。

3.2.3提高门窗的气密性

有资料表明,房间换气次数由0.8h-1降到0.5h-1。建筑物的耗冷可降低8%左右,因此设计中应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通过改进门窗产品结构(如加装密封条),提高门窗气密性。防止空气对流传热。加设密闭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3.2.4尽量使用新型保温节能门窗

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塑钢门窗)可大大提高热工性能。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玻璃的选材。玻璃窗的主要用途是采光,但由于玻璃窗的耗冷量占制冷机最大负荷的20~30%,冬季单层玻璃窗的耗热量占锅炉负荷的10~20%,因而控制窗墙比在30~50%范围内时,窗玻璃尽量选特性玻璃,如吸热玻璃,反射玻璃,隔热遮光薄膜。

3.2.5合理控制窗墙比

窗墙比是窗洞口与墙的面积比值,增大这两个比值不利于空调建筑节能,应尽量减少空调房间两侧温差大的外墙面积及窗的面积。控制窗墙比、对外墙及屋顶的导热系数等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外窗的耗热量占建筑物总耗热量的35~45%。故在进行前期建筑设计时,在保证室内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比是很重要的,一般北向不大于25%;南向不大于35%;东西向不大于30%。

4. 屋顶的节能技术措施

4.1隔离太阳辐射热

隔热太阳辐射热,减少阳光直射,对屋顶可采用架空屋面,浅色屋面,种植屋面等。对屋面进行绿色覆盖,既可遮阳,又能隔热,而且通过光合作用,可消耗或转化部分能量,也起到美化环境作用。因此植物覆盖法是空调节能的较好的方法。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4.2“冷屋顶”节能

国外很多专家对“冷屋顶”(coolroof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节能效果很显著。所谓“冷屋顶”(coolroofs)是指日射反射率高的屋顶,它通过对普通屋顶涂上高反射率的涂料,提高屋顶的日射反射率,减少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达到减少空调冷负荷和空调节能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冷屋顶”节能可使空调负荷减少约10~50%。

5.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5.1降低系统的设计负荷

目前我国的多数设计人员在设计空调系统时,往往采用负荷指标进行估算,并且出于安全的考虑,指标往往取得过大,造成了系统的冷热源、能量输配设备、末端换热设备的容量都大大的超过了实际需求,形成“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即增加了投资,也不节能。

5.2冷热源节能

空调系统消耗的大部分能量是在冷热源系统中消耗的。所以合理选择冷热源系统对空调系统节能至关重要。空调系统的常采用的冷热源方式是:①水冷冷水机组+锅炉;②热泵;③溴化锂吸收式+锅炉。

夏季用水冷冷水机组制冷,冬季用锅炉供热。水冷冷水机组制冷消耗电能。设计工况下的能效比(制冷量/耗电量)比较高,一般为3.7~5左右,一般空调制冷量在300RT(1RT=3.517KW)以上选用离心式压缩机,空调制冷量在150~300RT的制冷量范围内选用螺杆式压缩机比较合适,当空调制冷量小于150RT时选用活塞式压缩机较为合适。在水源比较充足的地区使用水冷冷水机组比较合适。

热泵型机组的使用对节能是很有利的,其中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在中央空调中使用的较多,这种机组一机两用,夏季制冷,冬季供热。特别适用于缺水地区。

溴化锂机组的能效比(制冷量/消耗的热能)比较低,外燃式为1.0~1.2左右,直燃式机组稍高。溴化锂机组节电不节能。外燃式溴化锂机组主要用于有废热、余热的地方,如热电厂、钢铁厂等,既利用了废热、余热,又达到了制冷的目的。对于缺电而无废热或余热的地区可考虑使用直燃式机组。

5.3减少输送系统的动力能耗

动力能耗主要是指空调系统运行中风机和水泵所消耗的电能。采用科学合理方法使之降低,对整个空调系统的节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的技术措施有:

5.3.1提高供回水温差

若系统中输送冷(热)量的载冷(热)介质的供回水温差采用较大值,则当它与原温差的比值为N时,从流量计算式可知,采用大温差时的流量为原来的流量1/N,而管路损耗即水泵或风机的功耗则减小为原来的1/N2,节能效果显著。故应在满足空调精度、人体舒适度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大温差,但供回水温差一般不宜大于8℃。

5.3.2选用低流速流体

水泵和风机的功耗与管路系统中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故采用低流速能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且有利于提高水力工程的稳定性。

5.3.3提高输配系统的效率

设计时合理的选择水泵的扬程,如果扬程过高时,靠减小阀门开度来调节系统的水力平衡,使得系统的能耗过多的消耗在阀门和过滤器上。适当采用二级泵系统。在送风系统中设计时应尽量维持风机工作在高效区。

5.3.4采用变流量水系统

在设计空调水系统时,如采用定水温变流量或变水温变流量的调节方式,使供水量随空调负荷的变化而增减,不但可以减少处理过程的能耗还能节省输送能耗。

5.3.5采用变风量系统

变风量空调(VAV)系统可以通过改变送风量的办法来控制不同房间的温湿度。同时,当各房间的负荷小于设计负荷时,变风量系统可以调节输送的风量。从而减少系统的总输送风量。这样,空调设备的容量也可以减小,既可节省设备费的投资,也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能耗。而风量的减少又节约了处理空气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有资料显示,采用变风量系统可节省能源达到30%,并可同时提高环境的舒适性。该系统最适合应用于楼层空间大而且房间多的建筑。尤其是办公楼,更能发挥其操作简单、舒适、节能的效果。因此,变风量系统在运行中是一种节能的空调系统。

节能与节能技术范文3

机械的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不只是开发应用本身,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有生产要素的合开利用、制度的完善、人员管理、机械生产过程的高效性,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手段,达到实现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的目的。笔者认为,具体应该有以下几点:

(1)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在大力贯彻落实系能源政策和节能环保等法律政策的前提下,还要制定实施机械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与详细标准,将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于法律政策的前提下,依法对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实施改善和保护,依法对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处理。

(2)组织健全专业的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实施监督管理单位。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单位是进行机械工业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推广的行政支持。这种机构利用观测研究,能够迅速充分的了解机械工业的现状和污染程度及来源,并有效的实施相应的办法与整救措施,预防或降低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后果。

(3)严格考察机械厂家的生产水平与节能能力,对于他们的生产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要可续考量。第一是科学全面的进行规划,根据机械工业分布的地理特点与生产布局、地方环境因素的情况来建设专门的工业园区,布局上尽量集中,可以将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也有利于能源推广和节能、治理;同时根据产业结构的情况,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工业技术进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的“产出”量,大力普及绿色生产技术。

(4)优化能源的利用,实施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利用物理学、生态学、化学、统筹科学等各种技术提高能源节约水平,摈弃一味“下猛药”、“高消耗”的做法,熟悉系能源使用标准,对社会进行相关宣传普及,使大众们增长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的新能源、节能技术使用方法。

节能与节能技术范文4

从普遍意义上来讲,电能质量是指优质供电。但迄今为止,对电能质量的技术含义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电力企业可能把电能质量简单地看成是电压(偏差)与频率(偏差)的合格率,并用统计数字说明电力系统的电能99%是符合质量要求的;电力用户则可能把电能质量笼统地看成是否向负荷正常供电;而设备制造厂家则认为合格的电能质量就是指电源特性完全满足电气设备正常设计工作的需要。相关文献中对电能质量的定义为:“导致用户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压、电流或频率偏差”。这个定义简明地概括了电能质量问题的成因和后果。 

2 电能质量与节能的关系 

电能质量与节能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控制电网电能质量会带来节能效益,二是节能技术对电网电能质量也有影响。 

2.1 电能质量控制的节能效益 

在各种控制电能质量的措施中,能带来节能效益的有两种:谐波抑制技术和无功补偿技术。 

谐波治理带来的节能效益:谐波会在电网和各种电气设备(旋转电机、变压器等)上造成大量谐波功率损耗,高次谐波分量比低次谐波分量更容易引起损耗(但电网中高次谐波含量一般远低于低次谐波,谐波损耗主要还是由低次谐波引起)。因此,采用各种谐波治理措施消除公用电网谐波,可有效降低谐波功率损耗,带来重大节能效益。 

无功补偿措施带来的节能效益:功率因数是供用电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用电设备在消耗有功功率的同时,还需大量的无功功率由电源送往负荷,功率因数反映的是用电设备在消耗有功功率的同时,所需的无功功率。对于农村用电负荷来说,主要是一些小型加工业及照明负荷,其中大部分设备为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都很低,影响了线路及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通过合理配置无功功率补偿设备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从而达到节约电能、降低损耗的目的。 

2.2 节能技术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节能技术对电能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种节能设备的使用有可能恶化电网电能质量,二是各种扩展节能技术的使用也会导致电能质量变差,如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参数配置不合理引起的电网谐振、分布式发电技术引起的电网电压和电流的畸变。 

目前得到广泛使用的节能设备有节能灯具、高效率空调和热泵、高效率电动机以及高效率烘干机等,它们都使用了电子开关技术。 

3 电能质量治理控制与节能效果 

下面简要介绍谐波抑制、无功补偿、电压调整以及频率调节等几种治理控制技术,并对电能质量控制的节能效果进行简单分析。 

3.1 常规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技术 

常规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技术,主要是无源型的LC滤波补偿技术,是最为广泛采用的电能质量治理控制手段,也是实施节能降损的主要途径。与该技术相关的研究内容有无功补偿量的确定、无源滤波器组的参数设计等。 

3.2 自动电压控制技术 

电压质量的控制是运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系统负荷增长较快,电网结构日趋复杂,跨区域远距离输电的交流输电通道或交直流并联输电通道越来越多,在某些受端负荷中心动态无功备用不足和输电通道过于集中,增加了电压调控的难度,降低了系统运行电压的电压质量和合格率;在发生系统故障时,增加了全网电压失稳和崩溃的可能性。同时,电网运行损耗也将增大,降低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3.3 串联补偿技术 

串联补偿技术主要分两类。第一,固定串补(Fixde Series Compensator,FSC)。它是补偿度(补偿电容器组的容抗与补偿线路的感抗之比)固定的串联补偿装置。第二,可控串补(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er,TCSC)。它是利用电力电子手段调节补偿度的串联补偿装置。 

3.4 按频率、电压减负荷技术 

按频率、电压减负荷普遍采用基于反映检测的稳定控制原理,即按照预先规划好切负荷的方案,包括切负荷频率、电压水平的确定,切负荷地点、切负荷量的确定以及合适的切负荷时间等,当系统发生严重故障扰动时,引起的系统频率、电压降低到预先给定的某个水平并经预定的时延后,实施切负荷。 

3.5 电能质量控制的节能效果分析 

节能与节能技术范文5

关键词建筑;智能;技术;工程;系统;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 t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work related 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Keywords architecture; smart;; engineer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融合建筑科学、信息科学与环境科学的高技术领域, 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建筑产业是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典型产业。建筑智能化技术当今世界产业结构正向高增值型与知识集约型转变, 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是建筑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1、 智能建筑的定义

由于智能建筑发展历史较短, 涉及的新技术和应用领域较多, 人们对智能建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系统化的定义,国际智能工程学会对智能建筑的定义为: 可提供相应的功能以及适应用户对建筑用途、信息技术要求变动额灵活性建筑。建筑物应具有安全、舒适、节能、系统综合等很强的功能, 能满足用户实现高效率的需要。我国 GB/T50314 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这样定义: 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 兼备通信、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 集系统机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 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综上所述, 智能建筑是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 在传统建筑的构架上,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 经过系统综合开发, 对建筑物的结构、需要、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系统集成), 将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与建筑结构有机结合, 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节能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2、应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节能

建筑能耗的分布一般是指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包括供暖、供冷、通风.供热水、炊事.照明、电器耗电,电梯、排污等等。其中大量数据统计暖通空调和照明是建筑物主要耗能设备。因此,管好、用好暖通空调及照明系统是节能的重点之一。采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可实现建筑机电设备的优化控制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达到节能目的。

2.1合理设置室内环境参数达到节能效果

智能化管理系统应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室内环境参数(温度、湿度C02.新风量等)。系统可以根据室外温湿度的变化或室内需求的变化自动修订室内环境设定参数值以达到节能目的。

我国当前的建筑物室内温度常常存在夏天设定过低、冬天设定过高的现象、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室内环境设定参数与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密切相关.据有关文献报道在冬季供暖工况下,室内温度每降低1°C能耗可减少10%-15%左右在夏季供冷工况下,室内温度每升高1°C.能耗可减少8%一10%左右.欧洲国家对夏季集中供冷、冬季集中采暖系统建筑物的室内温度作了限制推荐温度是夏天26-280C.冬季18-20℃低于国内的室温标准.

对博物馆、档案馆、计量室、手术室等特殊建筑的特殊区域的室内温湿度设定值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过大的偏离设定值会导致能源的浪费。

2.2限制风机盘管温度面板的设定范围

有些使用者为追求较高舒适度室内温度面板的温度设定值超过了国家标准.为了实现节能的目的对于联网的风机盘管可以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将温度面板的设定强行限制在节能值内。对于非联网的风机盘管是否可以考虑对本地的控制器进行改造以实现节能目的。

2.3传感器的准确度十分重要

根据温度设定值控制暖通空调系统传感器的准确度是关键.故推荐温度传感器多采用铂电阻产品。在需要计算冷冻供回水温差和流量之积来决定控制策略的场合.供回水温度传感器应当选取误差为土0.10C的铂电阻流量计宜选用精度为0.5%F.S以上的电磁流量计.并对传感器进行定期的检查及校验.标明其准确度以真正达到节能目的.

2.4充分利用新风自然冷源

合理控制新风量可大幅度降低冷热能源消耗最大限度缩短冷水机组运行周期。

.在过渡季加大新风量,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界的能量,不仅提高了室内的舒适度并加长了空调的过渡季;

.采用夏季午夜后分楼层分单元预换气和冬季午后换气;

.在人数较多的环境(例如超市、公共交通换乘处等场合),当空气品质恶化时((C02含量过高时)尽量开启排风机.减少新风能耗;

.由于预冷或预热能耗占全天能耗的百分之二十几到三十几精确预测启动时间可以大幅度地节能。智能化系统采用时间表控制时要精确控制上班前空调系统提前开启以及下班前提出关闭的时间;

.冬、夏、过渡季节的交替期可以考虑按每天室外实际温度切换季节模式;

2.5减少风、水系统的阻力

送风系统节能内容之一是降低风道风速、减少系统阻力。降低风道风速仅与设计有关。减少风系统阻力与安装及维护有关.作为运行维护人员应做到保证风、水回路上的各电动调节阀尽量不在低开度下运行使风系统和水系统尽可能处于最小阻力状态;定期地清洗空调机的过滤网及表冷器的翅片等可以有节能效果.

2.6保证传输通道的保温

物业管理人员经常检查保持传输通道(风、暖气、冷热水)的保温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2.7加强对主耗能设备运行监视及维护

智能化系统对冷冻机、冷却塔、锅炉等主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视使机组有效的负荷区段工作在其额定负荷的40-90%之间可延长设备的平均使用寿命(MTTBF).并且减少设备维护的时间即MTTR达到节能目的。多台冷冻机、冷却塔、锅炉进行群控管理群控可以使冷水机组、冷却塔、锅炉等设备工作在效率较高的工作点。

3、案例分析

某国际机场候机楼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配备了一个庞大的暖通空调和照明系统.候机楼每天有7-8万人进出。如何给旅客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候机和工作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巨大的建筑空间内.调节和控制建筑环境、节约能源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机场的智能化系统在设计规划阶段就已考虑了日A系统与机场航班信息系统的集成,使其能准确地根据机场的航班信息控制候机楼的空调和照明系统节约了电能.系统集成效果:不计设备寿命延长所带来的收益每年约可节约1000余万元的电费支出经过两、三年时间就可收回设备的投资。

由案例可以看出如果将信息管理系统与设备控制系统进行集成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节能效果。集成首先需要一种理念.不仅仅是针对机场建筑、地铁站,大型购物中心其它建筑中仍存在管理的漏洞。通过系统集成实现精细管理,可以节省被浪费的能耗。

从技术层面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能耗管理主要有在建筑运行管理阶段采用建筑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对能耗设备各种运行参数进行采样、记录、分析、比较、监管根据建筑各个空间实际需要实时地进行系统优化调控根据需求适时对原智能化系统进行局部整改;分析运行数据库和能耗的关系,进行数据挖掘定期评估设备能耗性能并加以改进.使各建筑能耗设备系统在不同工况下高效运行实现进一步优化节能的目标.物业管理公司的智能化系统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在全面、深入掌握智能化系统的同时要不断挖掘建筑节能潜力创造经济效益。即使在节能方面已经取得成效的建筑物,仍然有节能潜力可挖.

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发展正向着高效节能、生态环保、健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 越来越好的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设计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2 、黎连业.《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基础教程》.科学出版社.2000

3 、张瑞武.《智能建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高会艳,李界家.《浅析智能大厦的发展》.建筑智能化.2010

5、温伯银.《智能建筑技术与思考》. 电气与智能建筑.2001(3)

节能与节能技术范文6

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二、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及动态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能耗。

1、总体规划设计

根据大气候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减少对设备的依赖。

①建筑选址

不宜选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处,因冷气流在凹地里易形成“霜洞”效应。所以应选在向阳、避风的地段上,创造争取日照的必要条件。

②建筑布局

充分结合特定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特征和建筑物功能,人的行为活动特点等,建立自然—人工生态平衡系统。

③建筑形态

不仅要求体型系数小,同时需夏季日辐射得热少,冬季对避寒风有利,因此应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当地夏季气温和日辐射照度、建筑朝向、各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和局部的风环境情况,优化组合各项因素后得出结论。

④建筑间距

阳光不但是热源,同时可提高室内的日照水平,综合考虑群体的布置。

⑤建筑通风

适当布置建筑物,冬季降低冷风风速,可减少建筑物和场地表面热损失,节省能耗;夏季可组织良好的通风,形成良好过堂风。

⑥建筑朝向

考虑因素有:冬季具有适量和一定质量的日光照入,避冷风吹袭;夏季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及外墙,通风良好;充分利用地形和节约用地;照顾群体组合的需要。

⑦环保的体现

小区绿化是一个重要的体现。要综合考虑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和生物多样性、植被的生态效应等诸多因素。建议多布置立体绿化,见缝插绿;步行道、停车坪、水体护岸和水底地面不宜一概“硬化”,应给大地透水透气。屋顶绿化不仅改善小区的环境条件,还能改善屋面的热工性能。

2、建筑单体设计

①围护结构

组成部件(屋顶、墙、地基、隔热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遮阳设施)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而节能却可达20%~40%。

A门窗

外窗的能耗包括通过玻璃、窗框的传热,窗缝的空气渗透,夏天太阳辐射得热。传统方法有控制窗墙比;提高门窗制作质量,加密封条,减少冷风渗透等;注意隔热条的选用。

B屋顶和外墙

设保温层,在寒冷区,以阻止室内热量散失;在炎热区以阻止太阳的辐射热传至室内。屋面保温层材料,一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以免重量、厚度过大;二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应设置排气孔。

②建筑设备节能 A空调:选节能型;安装位置不受太阳直射;不定过低室温,常清洗。

B电气:充分利用自然光;采用高效光源及灯具。 C卫生器具:采用节水型的。

3、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新能源通常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水力等。各种太阳能利用方式有①热发电②光伏发电③光伏水泵④热水器⑤吸收式制冷技术⑦干燥和太阳灶的推广。总体上,目前太阳能利用的规模还不大。利用地热能时,一用于发电或采暖和热水供应;二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风能发电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在建筑领域,常见的是自然通风方式。

4、建筑节能新技术

理想的节能建筑应在最少能耗下满足三点:一在不同季节、区域控制接收或阻止太阳辐射;二在不同季节保持室内的舒适性;三使室内实现必要的通风。

①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为维持室内环境质量,寒冷时需提高室温,炎热时需降低室温,干燥时需加湿,潮湿时需抽湿。从节能角度讲,应提高供暖(制冷)系统的效率,包括设备本身的效率、管网传送的效率、用户端的计量以及室内环境的控制装置的效率等。目前在供暖系统节能方面有三种新技术:①利用计算机、平衡阀及 专用智能仪表对管网流量进行合理分配;②在用户散热器上安设热量分配表和温度调节阀,以达到舒适和节能的双重效果;③采用新型的保温材料包敷送暖管道,减少热损失。 ②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主要来自三部分:①外墙②门窗③屋顶。 A外墙节能技术 复合墙体已成为主流

。复合墙体一般用块体材料或钢筋混凝土作承重结构,与保温隔热材料复合,或在框架结构中用薄壁材料加以保温、隔热材料作为墙体。目前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岩棉、矿渣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加气混凝土及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等。推广的节能新材料的开发有以下三种:

a外墙保温及饰面系统(EIFS) 包括三部分:主体部分是由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板,该部分以合成黏结剂或机械方式固定于外墙;中间部分是持久的、防水的聚合物砂浆基层,此基层主要用于保温板,以玻璃纤维网来增强并传达外力;最外部分是美观持久的覆盖层。覆盖层采用丙烯酸共聚物涂料技术,此种涂料有很强的耐久性和耐腐蚀性。

b建筑保温绝热板系统(SIPS) 中间是聚苯乙烯泡沫或聚亚氨脂泡沫夹心层,两面据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平板面层,用此材料建成的建筑具有强度高、保温效果好、造价低、施工简单、节约能源、环保的特点。可据实际尺寸定制,承建商只需在工地组装即可,真正实现了住宅生产的产业化。

c隔热水泥模板外墙系统(ICFS) 一种绝缘模板系统,主要由循环利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水泥类的胶凝材料制成,用于现场浇筑混凝土墙或基础,建成后,将作为永久墙体的一部分,形成在墙体外部和内部同时保温绝热的混凝土墙体。混凝土墙面外包的模板材料满足了外墙所需的保温、隔声、防火等要求。

B门窗节能技术

近些年出现了铝合金断热型材、铝木复合型材、钢塑整体挤出型材、塑木复合型材以及UPVC塑料型材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节能产品。使用较广的是UPVC塑料型材,它不仅生产过程中能耗少、无污染,而且导热系数小,密封性好。运用高新技术,将普通玻璃加工成中空玻璃,镀膜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智能玻璃有两类,一类是光致变色玻璃,阳光强烈时,可阻隔太阳辐射热;天阴时,玻璃变亮,阳光又能进入室内;另一类是电致变色玻璃,在两片玻璃上镀有导电膜及 变色物,通过调电压,调整射入的阳光,这些玻璃都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C屋顶节能技术

保温常用措施在防水层下设置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英国有另一种保温法,用回收废纸制成纸纤维,这种纸纤维生产能耗极小,保温性能优良,纸纤维经过硼砂阻燃处理,也能防火。屋顶隔热降温的方法有:架空通风、屋顶蓄水或定时喷水、屋顶绿化等。目前最受推崇的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节能,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

节能与节能技术范文7

【关键词】供暖;系统;循环泵;水源热泵

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获得了空前迅猛的发展。但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所以国家各行业研究如何节能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节能的潜力也是巨大的。现在就有关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方面如何节能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与大家探讨。

1.改变现行供热制度,提高锅炉热效率,减少燃料消耗量

我们知道,无论多大容量的锅炉在运行初期的一段时间效率是很低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时间长短与锅炉容量有关)才逐步达到设计效率。就本地区而言,现在的很多锅炉房几乎都是在锅炉还未达到设计效率前,就已停火,原因就是“大车拉小车”。

为使住宅供暖制度更趋合理化,应杜绝不保证供暖质量,昼夜供暖不足8小时的“尖子火”;尽快改进昼夜供暖12小时,间歇2~3次,供暖质量不好又费煤的“现行间歇供暖”;同时也不宜采用全冬不分阶段一律24小时连续供暖不利节煤的做法。提倡采用严寒期24小时连续供暖,采暖初期、末期连续供暖辅以间歇调节,保暖、节煤的住宅合理供暖制度。

要通过减少锅炉运行台数,改变“大车拉小车”锅炉低负荷不合理运行状况,提高锅炉运行效率,实现节能并减少初投资。

2.提高集中锅炉房间供暖系统一次水参数,改变换热器低负荷不合理运行状况

当前锅炉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温热水锅炉的低参数运行(一次水应为115℃/70℃,实际一般为95℃/70℃甚至更低。原因是系统定压低,补水泵选择不当造成)和换热器的低负荷运行。表现在每平米换热面积所带的供暖建筑面积为300~400m2,比应带的600~800m2低很多。因此解决好高温热水锅炉的低参数和换热器的低负荷运行问题,应是今后提高锅炉房运行管理水平的关键。

3.把凭经验的“看天烧火”变为科学的运行调节

在分散锅炉房应安装相关仪表实行监测。采用《供热工程》讲的理论调节基本公式计算并画出供、回水温度与室外气温的关系曲线,指导锅炉房运行。

对集中锅炉房(7MW以上锅炉),则应配装微机实行监控(自动控制炉排推进速度鼓风机及引风机开度等)。

4.关于循环泵的选择

现在的锅炉房实际运行情况是“大流量、小温差”,即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都明显偏大。循环泵的理论扬程应为热源内部阻力损失、室外管网阻力损失和用户资用压火之和。热源内部阻力损失与锅炉及换热器容量、型号有关,由厂家提供,外网阻力损失与锅炉房供热半径有关;用户资用压火与用户与系统的连接方式有关。根据理论计算对于低温热水锅炉1t/h容量应配24t/h流量的水泵(可以由此推算大容量锅炉所配水泵)。循环泵功率P=HQ。从流体力学可知,循环流量加大一倍,网路的阻力损失要增加到原来的4倍,则电耗增加到原来的8倍。另外也考虑到水泵的扬程也比实际偏大,所以一个采暖期循环水泵如果选择不当,浪费的电能是惊人的。因此循环水泵流量、扬程的确定大家应该足够重视。

5.关于变频调速技术

交流电动机工作时,交流电动机转速与交流电频率成正比(n=60f/p,f-频率Hz,p-磁极数,n-转速r/min)。

电力消耗与水泵(风机)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当系统非满负荷运行时,通过变频可以减小电动机转速从而降低电能的消耗。我们以前一般采用关小水泵或风机出口处阀门,即采用节流技术从而减小流量和扬程(风压)。而这种情况电动机的功率却基本保持不变。从一些资料上看,变频器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为12~18个月(运行期间)。所以变频调速技术的前景是非常诱人的。

6.关于供热系统的失水问题

供热系统由热源、室外管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供热系统失水分两部分:一部分室内用户偷水用。另外一部分:室外管网漏水,这部分是失水的主要原因。根据某大型锅炉房管理人员介绍,他们锅炉房容量为三台24MW热水锅炉,采暖期平均每天补水300多吨,每个采暖期浪费的水资源和燃料是惊人的。现在对外网的检漏一般用检漏仪或凭经验,比较难找到漏水点;而国外则是在施工时在管道外表面做完聚氨脂发泡后,敷设两根导线(一火一零)再进行保护层施工。这样一旦某处漏水,漏水点会发生短路现象(混电)。这样总控制室根据有关数据就能确定漏水点的准确位置。

7.关于热泵技术

热泵能充分利用低品位能源,它是利用逆卡诺循环工作的,将空气中或水中的低品位热能转为高品位热能。采用热泵供热既可提高效率节约能量,又可免除用锅炉供热对环境的污染;而且一套制冷设备既可在夏季制冷,又可在冬季供热,实现一机多用。在实际使用中,用热泵得到的热能是消耗电能热当量的3~4倍。目前常用的有风冷热泵和水冷热泵(水源热泵)。经验表明,当室外温度低于-5℃时,风冷热泵出现无法启动或不制热现象,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为-14℃,采暖期绝大多数时间室外气温低于-5℃,所以风冷热泵在当地冬天无法运行。本地冬天地下水温度(9~12℃)能满足水源热泵的要求,因此水源热泵机组在当地是可以运行的。目前已有几个工程使用了水源热泵机组,效果究竟如何?有待于大家进一步观察、分析、总结。

8.关于空气调节系统的节能措施

8.1合理降低室内温湿度标准

从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过程中可以看出,夏季要实现的室内温、湿度愈低,冬季室内温、湿度愈高系统设备耗能愈大。从节能角度看,当前总趋势是各国都在修订过去过高的室内温、湿度标准(舒适性标准)。

8.2控制和正确利用室外新风量使其适应经济运行

对于夏季供冷,冬季供热的空调房间,室外新风量愈大,系统耗能愈大。在这种情况下,室外新风应控制到卫生要求的最小值。在过渡季可全部引入室外新风,推迟人工冷源使用时间,节约人工冷源的能耗。空调系统冬、夏取用的最小新风量,是根据人体卫生要求,用来冲淡有害物浓度,补偿局部排风,保证空调房间一定正压值而制定的。控制和正确利用室外新风是空调系统最有效的节能措施之一。

8.3选择节能的空调系统,减少输送系统的能耗

系统型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冷热源能耗和动力消耗。从当前发展的趋势看,国外在办公、商业等大型公共建筑里,比较多的是采用变风量(VAV)空调系统。另外,对于冷冻水系统,提倡采用变水量(VWV)系统。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和定风量比全年输送能耗可节约1/3,设备容量减少20~30%,据多种资料介绍,变风量系统在一般情况下,节能可达50%左右。

8.4运行管理系统的自动控制

(1)室内温、湿度的控制。调节空调系统的再热量或改变风机盘管冷(热)水量、改变风机转速等,都可以用来控制室温。从而节约能源。

(2)控制和合理使用室外新风。

(3)启动和停机时间的控制(间歇运行调节)。

节能与节能技术范文8

关键词:建筑节能 建筑材料 围护结构

2007年7月1日《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批准的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性国家标准。不久前,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大力倡导节能型社会的今天,建筑工作者有责任为创建节能型的建筑出力。在能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建造节能建筑势在必行。建筑在其使用过程中影响其能耗的主要是建筑的维护结构主要包括房屋的外墙.屋顶和门窗。

1、外 墙

1.1 采用B1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为保温材料,以玻纤网为加强层.以胶料和水泥混合为胶粘剂,以纯丙烯酸弹性涂料为两层,外突防污染罩面组成。具有良好的粘接,装饰,防水性能,施工简便,灵活。

1.2 无水泥基聚苯板抹灰外墙外保温体系,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以阻燃型聚本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为保温材料,以粘接或粘钉结合的方式固定在外墙上,以无水泥高弹性纤维增强抹灰胶复合高强度纤维网格布为增强防护面层.以抗开裂,抗撞击性好的厚质涂料,专用柔性面砖等材料为饰面层构成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防护面层具有较高的抗开裂性,抗冲击性,耐侯性和低吸水率等特点。

1.3 贴砌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在基层表面满抹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用保温浆料贴砌聚苯板,外抹保温浆料,做抗裂砂浆层,饰面可为涂料。聚苯双面预先做界面砂浆处理.对于平整度差的基层有施工优势。

各种体系均有其优缺点,目前对于住宅我们常采用的为聚苯板外墒外保温及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保温层。

2、屋 顶

屋顶作为一种建筑的外墙结构所造成的室内外温差传热耗能量大于任何一面外墙或地面耗热量,因此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对提高抵抗夏季室外热作用的能力尤其重要,也是减少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我国现常采用的有:

2.1 多种新兴屋面形式

2.1.1 架空隔热屋面:在已经做好的防水层的屋面上,架设平板通风隔热层,并设置通风屋脊,设置通风进风口等,使屋面不被太阳直射,并通过隔热板和屋面之间的空气层进行隔热和节能。这种隔热方式施工简单,对屋面结构荷载增加不大,重量轻隔热效果好且板底具有合理的排气结构又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2.1.2 蓄水屋面:就是在刚性防水屋面上蓄一层水,其目的是利用水蒸发时,带走大量水中的热量,大量消耗晒到屋面的太阳辐射热,从而有效地减弱了屋面的传热量和降低屋面的温度,是一种较好的隔热措施,是改善屋面热工性能的有效途径。

2.1.3 种植绿化屋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和建筑面积的急剧增加,建筑能耗将更加巨大。城市建筑实行屋面绿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美化城市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2.2 多种屋面保温性材料

2.2.1 复合泡沫板一屋面彩色轻质防水隔热板

主要的技术性能及特点:由有机和无机泡沫材料复合而成的轻质,高强,节能的屋面材料,外形为一砖体.集隔热,保温,节能,轻质,高强,防水,装饰,阻燃,环保等多功能为一体,简化了屋面隔热保温层,防水层,保护层及装饰层的施工。

2.2.2 屋面三合一系统

主要的技术性能及特点:由保温(隔热),防水和装饰复合组成有机整体,主要有二种类型:(1)采用聚苯颗粒保温材料为主体,以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和硅酸盐水泥等为粘接剂,配置成保温浆料现浇于屋面,再用抗裂弹性防水材料抹而,最后涂覆装饰层。(2)将聚苯保温板与硅改性丙烯酸聚合物水泥砂浆预制块粘贴在硅改性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层上,最后用密封材料嵌缝,该系统将防水,保温和装饰层合为一体,简化施工工艺,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易于维修。

2.2.3 聚氨脂硬泡体防水隔热体系

主要的技术性能及特点:现场连续喷涂聚氨脂硬泡体泡沫保温层,同时起保温隔热和防水作用,保温层表面做防护层.与其它传统材料比,除具有防水,隔热保温,节能和节材功能外,还具有隔音,轻质,防腐,施工简便,寿命长,造价低,综合性能好。适应性强等特点。

2.2.4 改性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体系

主要的技术性能及特点:改性聚氨酯经现场高压无氟喷涂成型的新型防水保温一体化材料,具有导热系数低,容两轻,抗压强度高.粘接力强,整体性好,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的特点。

3、外 窗

虽然玻璃的导热系数远远低于金属,但玻璃往往占到窗户面积的60%-80%,因而提高窗玻璃的保温性能是改善窗户保温性能的重要途径。

3.1 改变窗户玻璃结构

窗户有单玻改成双玻或中空玻或三玻。双玻或三玻之间形成密闭的空气层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密闭的空气层热绝缘系数随空气层厚度改变而变化,一般不宜小于10mm,否则影响保温效果。

3.2 窗框选择

节能与节能技术范文9

【关键词】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技术;发展现状;合理化建议

引言

自改革开放约40年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步伐,目前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能源需求,能源供应日趋紧张,显然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增20亿m2的房屋面积,公共建筑约为3-4亿m2[2]。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建筑能耗的不断增加,建筑能源的消耗已经占到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四分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这一庞大的能源消耗,将严重影响实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因此建筑节能,将是国家节能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我国建筑节能正式开始于1986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5-85)是我国第一部推动建筑节能的行业标准。经过十年的经验总结,1995年在原有基础上对该标准进行修订,这也标志着我国全面开启了50%的建筑节能率[3]。《中国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在1998年正式实施,这对建筑节能的推动具有重大的意义。进入21世纪,国家相继颁布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34-2001) 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75-2003),这将标志着国家的节能标准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2013年随着各项法规的进一步修订,使我国开启了建筑节能的深入发展时代。

1、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技术现状

(1)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分类

随着节能检测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不同建筑出现了专门与之对应的检测和评估技术。根据建筑类型分类,包括民用建筑检测与评估、工业建筑检测与评估和公共建筑检测与评估。根据检测评估地点分类,包括现场检测与评估、实验室检测与评估。根据建筑工程分类,包括供电系统检测与评估、空调系统检测与评估、建筑支护结构检测与评估。

(2)建筑节能检测机构与评估机构

目前,全国约有4000家建筑领域的检测机构通过了计量认证,其中约有30%~40%的检测机构具有建筑节能检测资格。如果检测机构具有较强实力,可以申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的鉴定,目前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鉴定的建筑领域机构有112家,与建筑节能有关的检测机构有80家。

我国对建筑节能检测和评估机构分为4大类,包括原建筑施工单位的内部试验室、各大高校具有科研性质的内部试验室、国家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测中心、经过认证的第三方检测评估公司。目前,各类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机构已经超过1000多家,他们共同承担着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的任务。其中,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不仅承担着检测与评估任务,还承担着对建筑节能行业的科学研究,编制国际及行业标准,不断的推进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技术向前发展[4]。

2、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技术标准

国家与建筑行业颁布的有关建筑节能的相关标准、规范在“十一五”期间共计88部,其中行业标准43部,国家标准45部。随着《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26)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7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34)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等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已经全面进入成熟阶段。这也进一步的推动了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国各省市都建立了建筑节能检测机构[5]。

2007年结合我国实际现状,且更好的发挥建筑工程节能性能,国家颁布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11-2007)。该规范对建筑节能领域需要验收的项目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制订了强制检测项目。《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32-2009) 和《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 / T 177-2009) 两部规范的实施,为建筑节能提供了强大的科学依据。随着国家在节能标准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完善,增加了公众的节能意识,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市场的有序发展[6]。

3、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的发展策略

(1)发展中的问题

检测方法尚未统一。由于各类标准规范相对较多,而各规范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就会造成检测方法使用上的混乱。如何制定统一的测试条件,让监测行业针对统一项目的检测有一个共同的比较平台,因此行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现场检测与实验室检测结论有较大差异。实验室虽然能够对节能材料和建筑中大部分构建进行检测,但对于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实际性能却不能检测,所以现场测试也是确定建筑节能效果的重要方面。相同参数下,现场测试和实验室测试结果不统一,现场测试受到外界影响因素较多,较难保证标准的测试条件。

节能计量方法应提高准确度。尽管现在节能量的计算方法很多,但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决解相关问题才能保证计算的节能量准确。

(2) 改善措施

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技术要想有跟好的发展,必须做到在技术上引进先进的国外经验,并且结合自身的创新方法,注重原始创新,掌握节能检测和评估最为关键的工作,努力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

在初级阶段进行材料的基本性能检测,使其达到标准规定。材料构件进场时也要进行进场检测,按照国家颁布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11)严格执行[7]。现场完工后需要对实体进行检测,其主要包括: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水密性、保温材料等材料的基本性能检测,主要是针对施工质量的控制。

结束语

建筑行业在我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人们对节能意思的提高和国家能源供需矛盾的发展,体现出建筑节能和评估技术行业的旺盛生命力。从目前的建筑市场来看,建筑节能与评估技术行业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够专业,建筑节能检测和评估机构发展的不够完善,因此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应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摒除自身缺点,使建筑节能行业能够沿着良性的道路发展下去,真正的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惠。

参考文献:

[1] 王冲,何建萍,崔艳敏,等.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浅析[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1,21( 5) : 13 ~15.

[2] 赵文海,段恺,赵士怀,等.“十一五”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发展[J]. 建筑节能,2010,( 10) : 67 ~70.

[3] 王颖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5):56-65.

[4] 穆忠绵,刘晖.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01):67-76.

[5] 许志中,曹双梅,郭红.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发展前景探讨[J].工业建筑,2004,04:73-75.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