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简述老年人社会医学问题集锦9篇

时间:2023-08-18 17:38:38

简述老年人社会医学问题

简述老年人社会医学问题范文1

【关键词】:社会福利;人口老龄化;失业;贫困;长期成本;系统

一、引言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了巨大提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转型时期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俄罗斯和东欧等转轨国家,在改革之初已经是经济高度工业化、高度国有化的经济,90%以上的人口都是国有企业职工,100%的人都享受社会福利,中国与他们不同。改革之初,中国有 80%的农业人口,因此基本还是农业社会。当时中国人均GDP只有100美元左右,享受社会福利的人在中国超不过20%按这个标准计算,中国从来就没有超过80%的社会主义,农村人口也从来没有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原本在苏联模式的劳动力市场隐性存在的问题而今在社会面前凸现,如:养老、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问题令政府忙于解决。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政策,重构自己的社会保护体制。在政府制定的众多措施中,作为社会安全网的社会福利对解决这些棘手社会问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以社会福利为措施,从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着眼,力图论述社会福利在中国社会的位置。

二、认识社会福利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丰富的文化遗产中蕴含着许多关于社会福利的思想。例如:保息六政、九惠之教、社仓乡约等。《礼记·礼运大同篇》记述了孔子提出的社会福利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闲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能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一大同思想对我国后来的福利思想及实践有着极大的影响。它是我国古代福利思想的代表,同时也就是现代所实施的主要社会福利措施。目前我国通用的“社会福利”译自英文的“social welfare”。在中国,学术界一般将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1]由于主要负责社会保险的劳动部被改组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之后,主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社会福利没有得到相应的加强。这种不符和国际发展趋势的变化是不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在这里我们从国际角度着眼来看一下什么是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概念,许多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称自己为“福利国家”就是一例。福利国家简单地说来就是指政府有责任照顾社会成员的需要,这种照顾包括了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2]例如德国、英国、美国的社会安全制度就是一种社会福利它以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价值观为理论基础,最初体现在宗教的一些活动上。“社会福利”有如下定义:第一,它是指一种国家的项目、待遇和服务制度,它帮助人们满足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医疗的需要,这些需要对维持一个社会来说是最基本的。第二,它是指一个社会共同体或集体的幸福和正常的存在状态。[3]从这项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的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而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治疗救助社会病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1999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是这样讨论社会福利的:“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和不准确的词,它最经常地被定义为旨在对被认识到的社会问题做出反应,或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的‘有组织的活动’、‘政府干预’、‘政策或项目’……社会福利可能最好地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于生产性和稳定性的。这种社会福利的理念基于这样的假设:通过组织和治理,人类社会可以生产和提供这些东西,而因为这一理念是可行的,社会有道德责任实现这样的理念。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福利包括了,道德责任理念和制度理念等不同层次的涵义。

综合上述学者的界定,我认为社会福利是一种为促进人类幸福、疗救社会病态,利用社会上的一切可能资源和机会来推动社会发展所做的慈善活动或政府行为。

三、新的社会问题在中国凸现

处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不论在经济还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发展是发展了,但有许多问题要去解决。在了解了社会福利的概念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有哪些问题可以通过社会福利来加以疗救。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过大,对社会运行和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4]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这种较长时期的低死亡率必然导致人口的老龄化。据我国五次人口普查材料,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如下表:

普查时间(年) 老年人口(万人) 占总人口比例(%)

1953 4214.2 7.27

1964 4242.7 6.10

1982 7674.9 7.61

1990 9738.3 8.59

2000 8811.0 6.96

2000年人口普查,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占总人口的70.1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0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已跨入老年型人口国家行列,专家预测,至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27%,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的激增将成为国家的承重负担,例如:财政支出增长、机构老龄化等。因此,社会福利的完备性和准确性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二)失业问题

失业人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目前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包括就业转失业的人员和新生劳动力中未实现就业的人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进行,以往苏联模式的无失业神话被打破,但是失业不是一项私人保险能够应付的风险,因此它需要国家机构或社会组织来经办。1998年至2000年,全国国有企业共产生下岗职工2137万人,其中,1998年年初为691.8万人,当年新增562.2万人;1999年上年结转610万人,当年新增618.6万人;2000年上年结转652万人,当年新增444.6万人。2001年初,国有企业(含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下岗职工为657.3万人,当年新增234.3万人,减少376.2万人,增减相抵,2001年末实有下岗职工515.4万人。失业对其他方面会产生连带性社会问题,例如:贫困,家庭暴力,失学等。这就要求国家完善社会福利体制,好失业救济工作维持住这个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

(三)教育问题

教育是立国之本,虽然我国教育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教育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有4571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有14109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有42989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有45191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有8507万人。教育水平地提高有利于社会地进步和发展,而且人们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对此我国政府关注教育相继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从中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而且在经济越来越发展的同时一些弊端逐渐暴露,例如:教育费用过高挡住了贫困孩子的求学梦,教育制度不完善导致舞弊现象泛滥,学校教育不适当导致学生误入歧途等。在今后社会福利将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贫困问题

中国20年的改革开放使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富裕程度大有改善,中国绝对贫困人口得以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已由1978年的近2.6亿下降到1998年底的42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的比例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0年的3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1978年的30.7%下降到3%左右。这样的成绩不能说不让人欣慰,但是,根据世界银行国家间比较的每天1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中国贫困人口仍有1.06亿。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和《1999年社会蓝皮书》资料表明:中国城市贫困人口规模在1500万至1800万之间。这些人主要包括“三无”的孤老残幼,60年代精简退职的老职工,特殊救济对象和因下岗、失业、退休所导致的生活贫困者以及部分低收入的在职人口。因此,我们还面临着艰巨的扶贫工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认识到贫困这个紧迫而又头疼的问题,在未来我国将用什么来解决贫困问题呢?我想“社会福利”是不可缺少的政策之一。

(五)医疗卫生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由于先进仪器的引进,随之带来了昂贵的医疗费用。普通收入的百姓一旦生病,将无力承担这些昂贵的费用,因此他们宁愿不上医院看病,结果小病变大病以致于无法治疗。有许多原本过的还算幸福的家庭因为疾病而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被拖垮,变得穷困凄凉,我想光靠社会的一时力量捐款救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社会福利措施来帮助这个弱势群体。

(六)基金问题

我国的公共基金还不完善,例如:在覆盖各行业在职员工的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还需进行深入改革;私人资金的发展受到限制,由于没有解决好怎样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过度的资金问题,个人的养老基金帐户的建立进展缓慢;基金管理和监管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由于福利系统已经有了一些基金积累,并且养老及医疗的私人基金也正在增长,因此,对于这些基金的管理(例如使它们的增值最大化)和条例地制定(保护受益人的权益)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四、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

以上问题对于人们来说是最急切需要解决的,也是保证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希望通过以下福利措施能够初步解决这些问题。

(一)一保、一省、两提方案

“一保”就是指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现阶段各国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就是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基金制和现金收付制都是为未来的支付而采取的简单的融资手段;除非这两种手段都能导致成功的支付,否则养老保险很难顺利进行。“一省”是指节省现有资源来满足未来的需求,以便有足够的资源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两提”一是指提高产量,包括提高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扩充不同年龄段的工人数量。在这个政策中,一方面意味着投入更好的设备,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工人素质。另一方面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要加大劳动力的供给;二是指提高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带来双层效果,一方面它降低了退休金领取者的人口数量,另一方面它又扩大了工人的数量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这项福利政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有利于失业问题,贫困问题的解决。

(二)失业救助一体化方案

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作为代价的是出现了显性的失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各项政策的核心问题应该是要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失业救助方案。我认为第一步应该要给失业者以一定的失业保障金,以保障他们的生活以便能安心地找工作,这在短期内是十分有效的;第二步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基金管理,以便于计算和分配失业救助金;第三步是要挖掘失业者的潜能,为其提供就业的建议和就业信息;第四步是要发展经济,制定能创造就业机会的政策,尽量避免因失业基金援助而引起预算黑洞,寻求就业的多种途径;第五是要有小额的创业基金,便于那些想就业而没资本的失业者自强自立,重新创业。贫困与失业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解决失业问题有利于贫困问题的解决。

(三)教育基金、贷款委员会方案

面对倍受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发展教育事业,消除教育漏洞,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在教育方面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教育基金短缺,失学青少年占一定比例,教育费用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寻找一条新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基金方案就是要国家设立一定的教育福利,对贫困失学的青少年加以扶助。教育贷款方案是指动员社会力量例如:银行、大型企业、私人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在国家领导下设立专门的教育贷款委员会,为学生提供一种他们在未来中年时期可以还贷的基金。当然这两条我国已经开始实施,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组织安排,致使基金管理混乱使有些需要基金的学生得不到基金,而有些不需要基金的学生却得到基金。因此,设立这个专门委员会有助于这项社会福利的进一步完善。

(四)信息、救济、自立多方位扶贫方案

信息的齐全是做出正确扶贫政策的重要条件,如果有各种必需的数据,那么许多政策性问题都能得到妥善处理。而贫困救济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给付的成本,救济成本有多高将取决于有多少贫困人口,他们收入低于贫困线多少,分布在那些区域等等,这就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其实不光在这方面,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也同样需要充足的信息。在我国现有的收入水平上,消除贫困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此目前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贫困的缓减,而最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是把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集中在贫困中的最贫困群体。其次,贫困救助要尽可能依靠一定的指定目标,例如:英国的儿童救助,它设计了一种单一津贴,每周向每个家庭的儿童发放。这个救助很简单,易于管理,而且容易选定目标,因为孩子最能代表一个家庭的贫困状况。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建立一个全国性贫困救助体系是不可行的,因此要发挥地方的主动性。而且如果中央政府承担了贫困救济的费用,一旦交到下级政府手里,那么下级政府就不会主动去考虑成本问题。扶贫最关键的是要改变贫困者的思想观念,不能令他们养成等待救济的思想,应该鼓励他们努力劳动,自强自立为脱贫而奋斗。

社会系统理论在这里有相当大的作用,社会系统是指一个社会组织模式,它具有一定的界限,使它与其他社会环境分别出来而它的构成部分是相互连接并共同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规律。贫困者的亲戚朋友可以就近给予帮助,其次是社会团体,政府组织。例如: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时,与他关系密切的学校会伸出援助之手。因此研究贫困者所处社会系统对贫困救助福利方案的实施大有帮助。

(五)医疗保险、补助方案

针对上面所提到的医疗福利所面临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上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这里要注意的是“长期成本”。[5]第一,从资金上讲,广泛的依靠公共养老金(税收及社会保险费)比依靠私人养老金更能节省成本;第二,医疗服务的提供可以通过私人机构、民间非营利性机构(通常指“非政府组织”)、公共部门或者私人部门的混合机构;第三,不同的资金来源方式与不同的服务提供方式可以任意组合,一是公共基金可以与公共提供相结合,二是公共基金与私人提供相结合,再加上支出控制。在实施医疗保险、补助方案时要遵守医疗补助公平原则、医疗补助效率原则、医疗补助对象确定原则,医疗补助优先需要原则等,运用客观经济指标评估法、参与性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简称“PRA”等手段,使这项社会福利得到完善发展。例如美国通过的“联邦保健”是美国福利中最受人欢迎的一项。它分医院保险和医疗保险,主要目的是帮助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及65岁以下的伤残人应付治疗和健康护理的昂贵费用。医院保险是帮助病人支付住院费用和此后的护理费用;医疗保险则是用来帮助病人支付医院门诊费用和医生服务费用等。美国的医疗保险费用,1/3以上是由联邦政府从普通税收中拨付,其余部分则由,够年龄的人自己按月交纳保险金,只不过这种保险费要少一些。领取养老金的人每月保险费从养老金中扣除。我国可以从中吸取经验。

(六)基金系统管理方案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6]我国社会福利方面的基金短缺,这就需要先进可行的管理手段使有限的基金得到最大利用,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使基金的积累与支出相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各项基金在这个系统中运转效能得到最大化,各项基金可以相互补充没有闲置。

五、结语

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是为维护处于特殊困难之中的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的生活、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基本权利而设立的,主要包括孤残儿童事业、残疾人福利事业和老年人福利事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全国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化发展社会福利服务的形式:一是福利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已普遍由传统的“三无”老人转到向全社会开放,目前国有福利事业单位自费收养人数已达到40%以上;二是一大批民办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涌现出来;三是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兴办福利事业,把闲置托儿所、幼儿园、企业等置换为养老、为老服务机构;四是兴办福利事业的资金单纯靠政府投入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国家、集体、社团、外资、个人等一起出资,共同兴建。我们可以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下,我国的社会福利将得到很大发展,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必然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将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政策之一。

参考文献

[1]陈良瑾 主编《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第419页

[2]王思斌 主编《社会工作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35页

[3]Barber,Robert L.ed. 1999 The Social Work Dictionary 4 th Edition Washington D.C.:NASW Press

[4]郑行生 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449页

简述老年人社会医学问题范文2

【关键词】临床医学;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改革;计算机

自互联网在中国出现并发展至今,逐渐和各行各业深度融合。通过十余年对不同专业、层次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和对我校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在医院信息工作岗位的实践经历,发现在医学临床领域中:大部分医学生对工作不能很好的胜任,原因是其信息素养能力不足,而不是其专业能力不够,但造成处理方法不当,工作效率降低,后继学习能力不足等影响其快速适应岗位和发挥岗位价值等问题。

1信息素养不足的表现和原因

1.1临床医疗工作中使用计算机出现的小问题不能自行解决

部分很简单的设备问题,类似网卡功能异常、打印机不能正常打印、系统异常、软件兼容性故障、特别是电脑带毒工作,染毒不知,杀毒后无法正常运行多为常见。还有一些情况,比如网卡ip设置,网线松脱,计算机名称不会查看,打印机卡纸,因电子表格设置问题无法正常打印,数据库导入异常,驱动程序异常不会重新安装等而导致电话远程指导维修时,因描述不当或无法操作使维修人员必须到场解决。而这些知识在国家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中都有涉及,如果这些问题可以自行解决,必将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1.2临床实习生不能很好地使用HIS系统

HIS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在与医疗卫生领域融合过程中产生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软件工程和数据库技术进化的产物。随着大数据,多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实现,HIS系统必将向功能模块化,标准统一化,接口多元化,操作人性化,应用高阶化,管理常态化的方向发展。一个临床医学生不知不懂HIS系统的操作是不应该的。这亦是计算机思维和信息素养在医卫领域的标准体现,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

1.3多方问题导致教学改革开花不结果

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晚而发展快,计算机教育人才储备不足,教育资源明显呈现东、中、西发展不均衡,且高职生源门槛越来越低。城镇化进程快,流动人口多,居民素质未达要求,教育观念多元化,但普遍不科学,不客观,导致问题学生较多,自制能力,学习能力不足。当前的职教育定位不明晰,要求不具体,处于教改转型期。尚未与人才市场衔接好,不够接地气,高职学生上升通道未完全打开,过于狭窄。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尚略显粗糙,不够精准。这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今后教育资源分化和教育差异后果将更为凸显,也是教改当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2提升信息素养的方法和措施

2.1保证计算机教学课时来满足培养信息素养的基本需求

要根据专业不同,对计算机课程内容进行论证,而不能简单的通过行政手段1/2,1/3的砍掉。以我校临床专业为例,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成为医生,按照现代化医疗信息化要求,以及我国深化医改的要求,医保全国一卡通、全国一片云的实现,电子类智能设备的应用,各级各类医院内信息化且信息化程度只会加强不会降低。所以医学生培养信息素养非常重要,特别对于我校生源大多来自于中部地区村镇,在初高中阶段缺乏正规、系统的计算机教育,不能通过计算机来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针对该现状,计算机教学主要内容应包括: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及操作;计算机的简单维护维修;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计算机网络软件的下载及使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及杀毒软件安装及病毒查杀操作;办公软件的安装及使用;数据库技术概述及简单操作;图像处理技术概述及简单操作;多媒体相关技术及简单操作;软件工程简史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加开HIS系统使用,使学生在校就对HIS系统比较了解,甚至可以上手操作。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学生就可以解决学习、工作当中绝大多数因为计算机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小问题。并且可以养成计算思维,即程序思维,更有利于开展学习和工作。同时拓展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思维方式,以及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裨益,并达到加深信息素养的目的。

2.2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重构以满足高职信息素养培训最低需求

现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大多数是任务驱动项目式的,不一定适合学校的具体学情。最好是根据学校各专业培养情况和实习工作实际,组织精干老师编制校本教材。比如二进制的讲解和转换,医学生了解一下数制的概念和转换的规则就可以了,不必要每位同学都掌握如何进行转换。码制只要能够把输入码转换到机内码,再到字形码显示出来就可以了,不必每位同学都知道ASCII码表如何看,码值如何运算。在讲解办公软件的时候,做一些医院当中要用到的表格,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导入导出,转换格式。把不多的课时用在学生今后工作需要的知识讲解上,通过设置好情景代入教学中,增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老师们对学生今后用到的信息处理技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写出针对性强的教材,使学生在短期教学中达到学以致用。

2.3政策的配套和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是高职信息素养培养的关键

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的,需要实践去检验的。市场的需求在变,学生在变,对学生的要求在变,对老师教授的知识在变,老师的教法更得变。想让老师教的好,有的教,就必须通过各种政策激励老师爱学爱教,学生主动寻求知识而非被动灌输知识。如果不从促进学生的学习心态方面入手而一味的讲究教学的形式,本末倒置的改革一定是收效甚微的。要使辛勤付出的老师有收获,有成就感、荣誉感,使有能力的老师回归教学,教出合格的学生,增加学生就业,使毕业生不愁嫁,才是使学校走上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

3总结

社会发展到今天,面对浩瀚如海的信息,得我所需已成为难题,只有拥有信息处理的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拥有了处理信息的利器——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才能脱颖而出,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钮靖,郭琼.基于提升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1):141-143.

[2]聂哲.计算思维视野下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4(7):20-29.

简述老年人社会医学问题范文3

[关键词] 医学体育学青春学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呈现高度分化和整体化的趋势。科学的高度分化,是指原来的科学体系中不断分化出许多新的分支学科,现时在介于两门科学间的盲点上出现许多边缘学科、媒介学科。如在医学和体育学间分化出运动医学等。科学的迅速发展,科学间这种分化或综合也必然在不断进行。青春学就是现代医学和体育学在不断发展、不断分化中产生的新科学。见下图:

青春学所探索的问题可以说是十分古老的问题,我国两千多年的《黄帝内经》上就已经把老年学列为首,且在“摄生”等篇章中对抗衰老理论作了系统阐述。但是青春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将是一个跨世纪的工程,有待一代人的努力。

青春学是研究人保持、延长甚至恢复青春,最大限度发挥人体潜力,最大限度地延长人们“黄金时代”的规律的学说。

人生下来,只要生活方式符合心理卫生、身体负荷、饮食卫生、劳动和休息的标准,人就能够延长青春。我们的身体有这个潜力。可以说,每个人选择了一定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黄金时代的年限。这一点已经被许多事实所证明。因此,青春学不仅仅是医学研究的新领域,而且更重要的是体育学在新世纪对人们的科学生活方式和科学体育方法学问题的新探索。

青春常驻是自然界以无法估量的巨大力量所赐予的,也是由古代人类长期积累的经验而形成的文化所带来的,人们为寻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不断进行体验,把经验记录下来,并传给下一代,这就是文化。因此,青春学的研究,也是现代人“健康文化学”的研究。

吉林大学医学院,遵循勇于探索的精神,锐意改革,拓宽学科领域,提出建立青春学这门新学科这是一项具体内容。这不仅对现今高校改革产生影响,而且有其深远的时代意义。

二、研究青春学是社会进步和人类自身完善的需要

人类自古以来就渴望青春永驻。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全能的宙斯赐予曙光女神中俄斯所钟爱的泰坦以永生,但却没有赐予他永恒的青春。过了几十年,泰坦衰老了,经常唠唠叨叨,使女神很快厌倦了。俄斯为了摆脱这个老家伙,便把他监禁到牢狱中。这个神话寓意深刻,它反映了古代人就已经不是追求表面上的长寿。几千年来,许多学者也在不断寻求永葆青春的秘密,发现了所谓恢复青春的“仙草”、“仙丹”。18世纪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求长寿成为时尚,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世界工业革命时人类寿命40.9岁,称之为第一次寿命革命;20世纪80年代后,人类进行第二次寿命革命时,日本人平均寿命达到76岁。

延长人类寿命是时代的要求。如要求延长科学家寿命以使其积累更多知识和经验,从而为人类科技发展做更大贡献。社会也迫切要求延长宇航员的寿命,以便实现到几十光年以外做超长距离航行。因此,在这个历史阶段中,研究老年学、健康学等的一批科学家出现。到了跨世纪的今日,由于社会进步和高科技的发展对人类自身工作、劳动能力和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类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把健康看作生活的最终目标,而把人的健康看做是生命更高尚、更丰富而应具备的条件。人们追求长葆青春,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以便为人类做更大贡献。前苏联“延年益寿研究所”改名为“青春学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曾经做过调查研究:如果工厂的工人都精力旺盛地劳动,仅这一项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10%。苏联学者柯马罗夫还断言:如果人类仅注重老年病防治,人类寿命仅能延长至100岁;然而若用生物学、心理学、体育学抗衰老手段,就有可能使从的青壮年延长到130岁~140岁。

世界著名作曲家肖伯纳晚年曾说过:“衰老是令人苦闷的,但长寿必然衰老“。看来这位英国人说错了,长寿而不衰老是可以做到的,而且这是未来世纪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让“人人青春常驻”是未来人生的理想。

过去常认为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所有生物功能都在衰退,现在发现,某些生物功能的减退实际上是疾病的过程。只要采取一些措施,老年人的某些衰退是可以防治的。工业国家正走向老年化社会。老龄化对社会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只要老年从退休后仍然精力充沛,他们完全可以发挥余热,为社会多作贡献,他们的长期经验可以借鉴,美国77岁的格林,重上宇宙飞船,为宇航事业做出新贡献,他就是一个青春常驻的老年英雄。他在完成任务回到地面上时说得好:“怎么活比活多久更重要”,他的话代表了现代人共同的心声。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研究青春学,让人类长葆青春,这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它是历史的必然。

三、青春学的学科体系框架构想

研究任何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三个问题: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样(How),简称三个“W”,这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三个典型问题。研究青春学也自然不能例外。根据青春学具有健康文化的属性,笔者认为青春学应侧重于探索以人类的积极行动来追求幸福健康、青春焕发的生活方式为基础,研究人文、社会、自然领域的各种文化对我们实现青春常驻所具有的意义,探索具有青春活力和愉快地度过现代社会的问题。

依据上述独特的(有别于其它医学和体育学科)的方向,《青春学》可分为三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阐明青春学是什么?界定青春学,说明涵义,分析本学科的发展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说明本学科未来发展趋势。阐明本学科的理化基础以及构建本学科的体系内容框架。

第二部分:系统阐述青春学的基本原理和力量。阐述最大限度地延长人类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界流派。分别从伦理学、传统养生学、行为学、中医文化学、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心理学、体育学等多学科阐述人的青春常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还要说明诸多非智力因素理论与青春学构建关系。

第三部分:这是本学科主体,将系统阐述常葆青春的等诸多问题。这些方式或方法应是经过各国人们长期实践验证了的,其主要内容如下:

(1)身体姿势:(5)活跃智力;(9)调节心理;(13)辅助茁物;

(2)心旷神怡;(6)音乐抗衰;(10)起居有常;(14)传统秘方;

(3)控制饮食;(7)娱乐年轻;(11)环境清洁;(15)年轻度的检测方法。

(4)贵在节制;(8)动则不衰;(12)服饰仪容;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人口与体育人口.1988,(4).

[2]张人骏.健康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10.

[3]张清黎.挑战力与美的人生.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8,2.

简述老年人社会医学问题范文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于2016年11月—2017年2月实施,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河南中部、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各选取1个地市,对当地年龄≥60岁、居住年限≥10年的63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对本次调查知情同意、并积极配合。1.2方法。1.2.1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中部分内容根据他人研究改编。①老年人基本情况: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子女数量、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月平均收入、养老方式、患慢性病情况、自理程度等。②对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的使用意愿。③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内容的需求及程度[67],包括医疗服务、日常照顾、文化教育、精神慰藉、健康教育与咨询5个维度、22个条目,并采用“完全必要”“有必要”“无所谓”“不必要”4个级别来表示程度。问卷重测信度为0.9,Cronbach’sα系数为0.8。调查者向调查对象讲解调查目的,指导其自行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30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610份,有效回收率为96.8%。1.2.2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以及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的使用意愿;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内容的需求得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2.2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的采纳意愿。老年人均未使用过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94.4%的老年人未听说过此类平台,大多数老年人(87.2%)对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有使用意愿,其中,67.7%的老年人愿意经常使用该平台,63.8%的老年人愿意推荐该平台推荐给其他老年朋友。见表2。2.3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内容的需求程度。表3显示,老年人需求最高的3项服务功能依次为医疗服务、日常照顾及健康教育与咨询。医疗服务内容中需求得分最高的3项为定期检查、专业护理、紧急呼救,分别为(3.50±0.80)分、(3.43±0.87)分和(3.36±0.83)分;在日常照顾中需求得分最高的为代做家务,为(3.24±0.92)分;在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中需求得分最高的2项服务内容为慢性病知识和中医药保健,分别为(3.21±0.93)分、(3.15±1.01)分;精神慰藉服务类别中需求最高的是为心理疏导(2.90分±1.05分)。

3讨论

3.1优化医疗服务内容,丰富精神文化服务内容。表3显示了老年人对不同层次健康维护服务的需求特点。在专业医疗服务项目类别中,以定期体检需求最为突出。这是由于老年人多为慢性病患病群体。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已达到71.8%,有研究显示,老年人总患病率75.1%,且多处于1种~3种慢性病并存状态[810],因此,老年人对健康变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生理健康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需求日益提升,需求得分最高的服务为心理疏导。这可能由于当前独居老年人较多,子女工作繁忙而无法陪伴老人,老年人大多没有工作,且缺乏合理安排老年人生活和社会活动内容与时间的能力,易引起孤独感。此外,老年人对文化教育服务也具有一定需求。这可能与社会的发展的同时、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认识有所提升有关。因此,在养老资源信息平台上应完善专业护理、康复训练等医疗服务相关内容的信息,邀请有关服务机构入驻;同时,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初诊平台,由医务人员初步诊断老年人的病情,方便老年人及时获得医疗服务,也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此外,加强与旅游服务业以及教育机构的合作,在平台上推送相关活动信息,供老年人选择和订购,丰富精神文化服务内容。3.2注重中医药保健服务。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在疾病防治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中老年养生和防治慢性病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能和积极的效果[11]。本研究显示,老年人对于中医药保健相关知识的需求较高,仅次于对慢性病知识的需求。这可能与中医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中医保健理念易被老年人接受且大多数老年人具有一定的自我保健经验,加上电视等信息媒介的宣传,使得老年人对中医药保健认知和需求逐步提升。养老服务提供者应增加或加强此方面服务,可注重将其发展为自身的特色服务。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信息的传播方式由人们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播方式逐渐过渡为与信息传播者相互影响的互动传播方式[12],但在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也伴随信息真假难辨的问题。针对上述特点,可考虑在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上搭建视频直播平台,不定期地邀请专家进行视频讲座、与老年人在线互动,未能及时观看直播者还可回放内容。建立信息真伪鉴别系统,老年人可以将所获相关知识内容输入,系统将信息反馈到后台,通过相关专业人员判断继而使老年人获得真实的知识。对于已经解决过的问题,系统将自动同步上传,以便于遇到类似问题时系统自动回复,从而减轻任务量,在满足老年人进行个人保健知识需求的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医文化的发展。3.3按需对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分类管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必然要求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研究显示,国内养老护理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信息化水平较低,护理服务人员专业程度不等,导致老年人所获得的护理服务参差不齐[13]。故可与养老机构协作,在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上,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个人档案,并根据提供服务的不同背景条件(如学历、工作经验)等分类,便于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这种举措也可达到增加养老护理人员工作机会的效果。3.4增加老年人紧急呼救服务。近年来,空巢老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类老年人群体,空巢老年人的日常监护需求较高,尤其是应对各种突发意外的生命安全监护[14]需求。本次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现状趋势。因而,可在养老资源平台上增加紧急呼救功能,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设定,紧急呼救按键选取突出但不突兀的颜色予以区分,设置快速拨打按键,便于老年人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将求救信号传递到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人员可依靠定位系统在最短的时间赶到老年人身边,检查、处理其问题并通知相关机构和个人(如医院、公安及其子女)。3.5简化平台操作方式,提高社会影响力。表2显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的使用意愿较高,但大多数老年人并未听说过类似的平台。除去老年人的使用意愿、感知有效性因素外,这与老年人对养老资源信息平台的操作性、安全性、可信度及认知环境等因素直接相关[15]。因此,在平台构建过程中,设计者应设计直观简单的图标、字体以及大小,使信息表达更清晰,同时采用简易的操作方式,在信息输入时可应用智能联想或语音输入系统,也可使老年人通过点击预设好的自动框中的语句进行快速问答,提高老年人的输入效率;优化平台的容错性能,降低老年人的学习和使用难度;此外,管理政策及制度的支持是消除老年人的安全顾虑的关键,同时与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机构合作,提升平台资源信息的可信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智能养老氛围,提高社会影响力,促进平台的推广与使用。

4小结

简述老年人社会医学问题范文5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现状;对策

1 我国空巢老人现状

空巢老人的理论基础是人口学中的“家庭生命周期说”,由美国学者默多克于1947 年提出,指从家庭里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配偶一方死亡这期间由夫妇二人组成的家庭[1]。我国对于空巢老人的研究始于90年代,目前多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2]。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1987年我国空巢家庭在老年家庭中所占的比例是16.7%,2000年上升到26.0%。家庭空巢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空巢老人数量上的急剧增多。2007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在各大城市的平均比例已达30%以上,个别大城市甚至超过50%,预计到2025年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是生存风险较大的群体之一,由于情感慰藉、健康医护、生活照料等方面的缺乏,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空巢综合征”,常表现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更加严重[4],因而研究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2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2.1 焦虑心理

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感觉生活单调寂寞,缺少精神安慰,担心患了疾病怎么办,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失眠等。据报道空巢老人焦虑的患病率为27.15%, 可能与空巢老人缺少子女关爱、社会支持减少,娱乐锻炼不够等有关[5]。焦虑症成为影响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2.2 抑郁心理

空巢老人在现实生活当中容易遭受挫折、不顺心的事情,身边又缺乏可倾诉之人,这使得老年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抑郁症是老年人群中仅次于老年痴呆的常见精神障碍,其严重影响空巢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老人的健康[6]。西方国家关于老年抑郁发生率的报道结果在10% - 23% 之间[7],在国内有关报道显示 15.30% 的空巢老人存在抑郁症状[8]。

2.3 恐惧心理

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器官功能均趋于衰退阶段,任何改变在短时间内都难以适应,自理能力下降,对自身疾病了解不多,当身体上稍微感到不舒服时,思想高度紧张,终日忧心忡忡,总觉得自己得了大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赡养及死亡等, 心理负担加重, 常会产生忧虑或恐惧感。

2.4 孤独心理

空巢老人多数有一种孤独感[9]。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社会交往减少,常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孤独感。空巢独居老人是空巢老人中最为孤独的一部分老人。这种潜在的孤独感增添了独居老人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8]。

2.5 失落感心理

从工作到退休,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改变,从社会大舞台转移到家庭小舞台,特别是离退休干部从指挥者变为被动服从者,新的生活需要使他们接触的是许多家庭琐事,心理上不免产生失落感[10]。表现出两种情绪: 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 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2.6 衰老感心理

空巢老人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有记性,会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增强,甚至因为想见子女而生病,如果子女感到厌烦或者嫌弃罗嗦,就会出现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落感和孤独感。感觉体力和精力迅速衰退,有做事力不从心的感觉。

2.7 多疑、自卑心理

人的行为受感知觉、思维、情感、性格、智能等影响,有的老人由于大脑皮质功能的减退,上述心理活动发生变化,导致行为异常,产生多疑、固执、自责、自卑等心理。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十分敏感,有时会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的言行追根究底,把他人的窃窃私语看做是对自己行为的指责;当子女长时间不来探望时,会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或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子女对父母不孝顺等自责、自卑心理。

2.8 健忘、依赖心理

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加,机体功能却日渐衰退,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明明刚才还拿在手上的东西,一会儿就说不见了。在日常照顾与护理上,对亲属和医护人员的依赖性则日益增强,特别是在老人生病时,这种心理达到峰值。

2.9 空巢心理或空巢综合征

有研究表明,子女离家可导致家庭的空巢危机、婚姻满意度或父母幸福满意度下降,称为空巢综合征[11]。产生空巢心理的主要原因是面对着昔日曾热闹的家一下子变得空荡荡,老人会产生孤独、寂寞心理;“出门一把锁, 进门一盏灯”,这是空巢家庭的真实写照。同时,老年人又面临着退休后无事可干、行动不便,易导致老人的心理变异,产生诸如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 严重者会产生老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症等疾病。而丧偶的老人心理障碍更为明显,有时甚至会莫名其妙地产生心悸和害怕等现象。空巢综合征可导致内分泌、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和减退,抵抗力下降,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乏力、消化不良、心慌气短等症状,导致诱发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躯体疾病[12]。

3 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3.1 空巢老人改变自我认知观念, 加强自我心理调适

空巢老人应正确面对空巢的现实,摒弃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保持健康心态,树立正确人生观,增强生活自信心,应该认识到创造幸福的晚年要靠自己。空巢老人可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学习琴棋书画,种花养鸟、跳舞打球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适应能力;也可以参加社会活动和老年大学,充实自己,结交朋友,融入群体寻找快乐,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以重返社会,发挥余热,鼓励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和老有所成,重新确立生活目标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3.2 家庭给予空巢老人积极的心理支持

子女对老年人不仅生活上要全面照顾,更要精神赡养。其实子女只要回家看望一下老人,和他们聊聊天,你会发现父母的需要很简单,他们需要被关注。对子女来说,听老人讲述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听,如果子女学会倾听,至少可解决父母80%的心理问题。信息时代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手段进行沟通交流,也可通过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进行沟通。这样,虽与子女天各一方,但彼此的心却能贴得更近,让老人感觉自己并不孤单。对于丧偶的老人,子女应该打破传统的禁锢,鼓励其再婚,这样有利于老年人摆脱抑郁心理。

3.3 社会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关爱空巢老人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全社会应重视空巢家庭这个特殊的群体。作为老年人“第二空间”的社区,可以为老年人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医疗护理服务等项目。社区工作人员要经常看望、陪伴所在社区的空巢老人,帮助空巢老人调整认知结构,转变认识,帮助他们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可以给他们安排适当的任务,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空巢老人人际间的交往,减少了其对子女的依恋,也让空巢老人重新学会融入社会,生活内容更加充实,生命意义更加丰富。社区可建立一支专、兼职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低龄老人是社区服务的一支生力军,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照顾,为自己的未来的护理要求进行时间储蓄[13];青年志愿者可采取与空巢老人结对的形式为老人提供服务[14]。社区医院可设立专业的老年人心理咨询场所和服务热线,普及老年人心理知识,及时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例如美国政府采取社会服务街区补助计划来帮助空巢老人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还通过建立互助社区,解决老人生活的难题,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人的孤独寂寞,政府更是以立法的形式确立起社会为老人服务的制度。

3.4 政府部门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促进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随着空巢家庭的逐渐增多,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减弱,社会养老取代家庭养老已成为必然趋势。政府部门应大力兴办养老院、敬老院、老人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机构;同时鼓励民营养老机构的开办,以补充国有养老机构在数量上的不足,并能改善国有养老机构的垄断地位。针对经济收入低的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情况,建议政府修改现行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当提高空巢老人的补贴标准。加拿大由于独居人口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处于一种独居生活的状态。政府为老人提供了老人公寓、辅助生活房屋、日间老人护理、护理安老院四种养老场所,为每位老人提供帮助。还有些国家为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专门制定了相关政策。例如:子女给予父母一定经济上的补贴后,可以获得所得税上的减免政策;在父母居住处就近买房,能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当父母需要照顾时,可享受一定时期的带薪休假政策等。

综上所述,“空巢老人”作为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比较突出的社会现象,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是当前和今后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空巢家庭”成批出现,给老年人带来了诸多的心理问题,若适应不好极易诱发各种身心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只有充分发挥个人、家庭、社区、政府的力量,构建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和促进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空巢老人问题。

参考文献:

[1] 肖方娅.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2] 汉仕.我国家庭空巢现象的成因及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1995;19( 5) :13-6 .

[3] 陈天勇,李德明,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 7):405-7.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137.

[5] 贾守梅,时玉洁,周 洁,等.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7; 21 ( 12):3224-61.

[6] 周成超,楚 洁,徐晓超,等.安徽省农村某镇空巢老人抑郁情况现状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 2 ):114-71.

[7] 刁利华,牛燕红,李燕玲.老年癌症病人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调查及心理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5 ) :336-381.

[8] 张玉峰“空巢”家庭之忧[J].经纪人,2005;6:14-51.

[9] 贾守梅,时玉洁,周 洁,等.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7; 21 ( 12): 3224-61.

[10] 李红艳,姜 晶,王 琳.住院老年干部空巢综合征的分析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2007; 13( 33) :3258-91.

[11] 梁浩材.社会医学[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4.

[12] 罗惠芳.空巢家庭问题的研究现状[J].现代护理,2006;12 ( 7 ):601-31.

[13] 张文范.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的战略意义[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3( 6 ):22-41.

[14] 陈雪萍,朱碧华,孙曙青.社区老年保健实施形式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 7 ):541.

作者简介:

王阿凤(1988-),女,汉族,江苏盐城,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危重症护理.

简述老年人社会医学问题范文6

——读《武简候中医儿科外治备要》有感

近年来中医儿科类书籍涌现极多,除了校正出版古人的《幼幼集成》、《幼科发挥》,亦有今人马新云、马荫笃、汪受传、朱锦善、张奇文、万力生等经验集成,更有《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同时我院"刘氏儿科"也出版两本经验集,各家经验均辨证严密,组方轻灵,用药精当,给人一种难以逾越的感觉。但看到由武简候后人整理出版的《武简候中医儿科外治备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最大的感触就是作者独树一帜,为中医儿科治疗打开一扇新窗。

中医外治法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便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说法,而《理瀹骈文》则是对中医外治法最早的一次总结,尤其是书中"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成为外治与内治关系的名言。对于"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症,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丁(高明的医生)不废外治"之说。另外,中医学的发展中,一大批名医圣手出藏于民间,他们的医学经验源于民间,来自于群众,尤其是清代赵学敏《串雅》将走方医的经验绝活总结归纳,他们组方简单,治法灵活,效果明显,同样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武老系江苏省首批名老中医,一生学验俱丰,这本经验集食为武老晚年之作,由后人整理出版。因武老有感于中药内服不如外治稳健而多效,故专门留意古代近代医家外治之法。又因为儿科疾病,无论从病因病机,疾病演变均有别于成人,所以专门将儿科外治单成一书。武老这本书岁成书于上世纪60年代,但对于今天中医儿科临床工作仍具有意义,首先,很多患儿服药一直是个难题,虽然现在生产部分儿科药品口味较好,但要满足临床患儿服药,尤其是中药中成药仍然头疼。其次,患儿肝肾功能相对较弱,口服药物有一定的量,有时病情较重,需要多途径给药,外治法为治疗开启一条新思路。再次,外治法相对稳妥,小儿脏气清灵,有时外治稍加拨动病情即可治愈,而内服药则有贻误。

我们先来看看武老的工作,武老此书,首先写了新生儿出生的处理,对于由婴儿出生后的处理详细记述。下来讲述了中医儿科诊断与儿童日常护理,因为即使外治也要分型而治,不可不顾患儿疾病虚实寒热贸然用药,儿童日常抚育护理得当,便可从源头减少患儿疾病的发生。最后根据患儿年龄分期的介绍了儿科常见病及危重症的外治方法,每遇一病,先对该病病因及表现稍加概述,对于不同辨证分型症状作介绍,下来武老花费大量精力对于其外治法作了收集整理归纳,包括按摩、熏洗、敷贴、膏药、脐疗、涂抹疗法等很多种。对于其中较为成熟、疗效较好的方法,往往注明疗效,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感觉。

不妨举个例子,小儿盘肠气痛,因冷气搏结小肠,气机凝滞,盘踞肠间,发为疼痛,由于小儿年幼,不会讲述,便表现为啼哭不止。而小儿夜啼通常也表现为啼哭不止,武老此书中对于两病表现与病因进行分析,指出盘肠气痛多由于冷,夜啼多由于惊,使之鉴别。治疗本病时列举出淋腹缓揉法、熨脐腑法、贴脐法、擦脐法、针法、推法等适用于不同病情及不同工作生活条件下选用,但每种方法据有立法依据,药物易得,操作简单。

即说到盘肠气痛,再说下儿童支气管哮喘,古人有"内不治喘"之说,而哮喘素有顽痰作为"宿根",遇到诱发因素立即发病,且易危及儿童生命,武老对此在外治法中提出:"(若)痰喘有声,巴豆一粒,捣烂,绵裹塞鼻,痰即自下",便是宗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且巴豆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对于支气管哮喘顽痰老痰,非巴豆这样大辛大热之品攻逐之,但是巴豆有小毒,内服时小儿肝肾功能薄弱,加之有时家长煎服时难以掌握其煎煮方法,外用巴豆则有即可利用巴豆辛热攻逐痰饮,且不会有中毒之弊。因此,学习研究儿科外治法,扩宽治疗思路,丰富中医药知识,备此书有一定指导意义。

武老虽是一位传统的中医药工作者,但并不排斥现代医学,武老书中较多引用了日本渡边熙博士的观点,对于很多疾病也能讲出其现代医学发病机理,在治疗儿童咳嗽痰多,武老建议使用在洋瓷碗中加盐水,煮沸后令患儿吸入蒸汽,这与目前西医治疗儿童咳嗽痰多使用生理盐水雾化祛痰原理及操作方法基本相似,只是较西医操作方法简单。另外对于小儿发热,武老根据发热初起还是发热二三日,列举出不同的退热方法,皆简便可行,无论是从中医还是西医角度皆能找出理论依据。并非目前微信中流传绑毛巾退热等毫无依据、道听途说的方法。因此各位读者,读过本书后能发掘出有用经验,当能开卷有益。

简述老年人社会医学问题范文7

述职报告是指各级各类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为业务部门陈述以主要业绩业务为主,少有职能和管理部门陈述。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卫生院医生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卫生院医生述职报告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调入卫生院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卫生院副院长,在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与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完成了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努力追求社会效益,提升卫生院形象,扎实推动卫生院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开展了“三好一满意”活动,促进了我院持续、协调发展。现在,我结合卫生院的发展情况将我的工作向大家做一个简洁的总结汇报,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人能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新医改要求,联系本院发展实际,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坚决把维护群众健康需求放在第一位,全面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进村入户。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倡导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院职工素质;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严格恪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自觉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执行《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诊治法》、《食品安全法》等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抵制各种假、冒、伪、劣药品,做好药品购销监督,加大药品购销透明度,严格以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经得起人情关、权利关、金钱关、荣辱关的考验,遵纪守法,秉公尽责,品行廉洁。为了本乡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1、虚心请教,加强学习领导管理能力和总结管理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接受领导和职工的监督,认真改正个人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争取把卫生院的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卫生院医生述职报告2本人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在市卫生局、区卫生局及乡卫生院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卫生发展大局,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各级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任务,全面履行了乡村医生岗位职责。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____年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本人能积极协助村干部做好宣传工作,主动向村民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内容及补偿办法。能够做到小病不出村,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能认真做好门诊病志及处方管理,详细填写门诊补偿登记表,及时上报。

本人能够认真并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在工作中,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基层卫生所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于____年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结合农村实际工作特点着重学习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疼痛科的诊断及治疗;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医疗卫生知识,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基层卫生所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几年来,本人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事,从未发生一起差错事故,也从未同病人发生一起纠纷。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同道们的支持下,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业务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但我深知与其它同道相比还有差距,自己尚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为实际服务的原则,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今后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对待患者热情周到,尽自己最大努力,更加扎实地做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

卫生院医生述职报告3我叫____,男,汉族,出生。行医9年来,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履行了一名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岗位职责要求。

自从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选择了奉献。医务工作者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职业,曾被誉白衣天使和生命的守护神,可只有医务工作者才知道实际工作中的艰辛。特别是乡村的医务工作,平时经常加班加点,早出晚归。

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政策的出台,要求我们付出比平时更多的心血和汗水。面对家人的埋怨,朋友的责备和外人的不解,有时我甚至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动摇过,可每当看到患者康复的笑脸,看到一个个危在旦夕的患者重获新生,所有的怨气都会烟消云散。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深切的体会到一个合格的乡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医疗卫生知识,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

经常参加卫生局及卫生所行业举办的学习活动,并经常阅读医学杂志、报刊和网络信息,学习了大量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很好地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乡村卫生所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

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锲而不舍得追求和永远向上得执着脚踏实地得去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钻研业务,尽职尽责,为乡镇卫生院医务工作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卫生院医生述职报告4各位领导、同志们:

遵照卫生局党委的要求,我向各位作述职报告。我于20____年____月由____卫生院调____卫生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于____年正式任命为____卫生院院长至今。我从一个业务人员变为行政管理型干部,从微观业务岗位转向宏观的卫生管理岗位,经历了思想和工作逐步适应的过程。作为责任,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任的工作中。

两年来,我在这个岗位上,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以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敬业、勤奋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本辖区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自己也深深体会到,近几年来,我省卫生事业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完全是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紧紧的依靠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以及全体同志努力工作和辛勤耕耘所取得的。

在全院积极深入地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活动,公开向社会作出服务承诺,公布投诉监督电话,设立举报箱,聘请社会行风监督员,并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为了确保此项活动取得明显实效,我们把自觉抵制商业贿赂与强化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相结合,与规范医疗行为相结合。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职工精神面貌大有转变,服务意识得到加强,树立了卫生院良好形象。根据这次述职的要求,我主要汇报以下几方面的情况,请审议。

一、建章立制,接受监督

制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违反卫生院规章制度的一经查实,按章处理,职工积极表示拥护和支持,使各种歪风邪气得到了全面遏制,卫生院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心系群众,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从我做起,能耐心细致的做职工思想工作,教育全体职工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征得全体职工同意的前提下,我们在卫生院经济基础还很薄弱的情况下,先决定暂时取消收取住院患者的取暖费,对急危重病人先抢救治疗后收费,对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医药费实行减免。

我们还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让利于民,卫生院药费等收费价格都在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以下,充分尊重并自觉维护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等合法权益,杜绝生、冷、硬、顶、推等不良现象,主动改进工作,及时受理、妥善处理患者的投诉,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为提高全民的健康保健意识,我们先后为全辖区内小学生进行了体检,在全区多次宣传了了健康保健知识。通过以上举措使人民群众意识到____卫生院确实是他们自己的卫生院,是值得支持和信赖的卫生院,是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卫生院,卫生院建设的好坏同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三、关心职工,用诚心和爱心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职工利益无小事,我们始终将职工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对职工晋升、晋级,我们积极予以帮助和支持。对职工进修、学习、培训,只要是卫生院工作需要,只要是有利于卫生院建设和发展,我们都一路绿灯,积极帮助联系进修、学习的单位,我们还积极帮助职工根据卫生院需要选择__适合自己干的工作,使之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卫生院发展有所贡献,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有所帮助。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卫生院内职工同职工之间出现过争吵,甚至斗殴,我们针对这一情况,主动介入,摸清问题的症结,利用各种关系,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开他们思想症结,通过努力,全体职工及家属工作、生活日趋和谐,促进了卫生院全面工作。

四、医防并重,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医防并重,以防为主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办院方针,我们根据卫生院发展需要及社会需求及时添置了一些急需的医疗设备并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根据本地区疾病的发病率高低适时开展新的诊疗项目,设置新的科室。

在公共卫生工作方面,我们除努力做好基础免疫、疾病预防控制的基础上,切实执行好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各疫苗接种我院均按规范操作,接种率均达到卫生局的要求,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五、增强素质,提高为患者服务的水平

为适应新时期卫生院发展的需要,我们非常重视职工素质和卫生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今年以来我们狠抓医护质量和诊疗规范,制定了一系列首诊、转诊制度和奖惩制度,由于措施得力,我们的医护质量和诊疗规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对职工素质的提高我们舍得花大力气投资,我们除经常组织病例讨论,院内会诊,业务学习外,还经常请上级专家来我院会诊,____年我们还先后派出了2名同志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由于多管齐下,职工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卫生院整体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卫生院在群众中的信誉度有了显著改善。

六、稳中求进,促进卫生院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对卫生院的发展,我们相继制定了短期规划,中长期规划,不论是短期规划还是中长期规划,都离不开一个“稳”字,社会效益始终放在首位。我们要求职工在诊疗活动中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要对亲人一样,科学检查,合理用药,力求尽善尽美。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院经过多方努力,业务收入有了一定提高,医院形象也有很大的改善,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1、由于底子薄,收入的提高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病房陈旧,设备简陋的问题制约着卫生院的发展。

2、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人手少、水平低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防保队伍人手少,远远不能满足下去内人民的需要。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稳步发展,我院为首批定点医疗机构,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前进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找出差距,自强不息,发奋图强,更好地为全镇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全镇人民的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为全市卫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借此机会,向三年多来给予我工作及生活上支持的领导、与我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荣辱与共、相互理解、配合与支持我工作的全院职工以及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上级组织的考核,领导、朋友和同志们对我过去工作的信任、关爱和期望将永远铭刻心中,将成为今后做好工作的动力!

谢谢!

卫生院医生述职报告520____年,在卫生院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发扬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现将本人20____年工作述职如下:

一、政治思想和学习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认真学习各种专业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学习主动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二、具休工作及完成情况

1、办公室工作:认真完成卫生院领导和平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完成各项工作计划、述职及简报,做到年初有计划,工作结束有述职,过程有简报。

2、卫生监督工作:自今年7月份开展卫生监督__工作以来,对辖区内的学校、餐馆业、食宿业、理发等公共场所进行摸底调查、建档管理,并进行日常巡查。

3、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健康基本知识和疾病预防等健康知识内容,对群众进行宣传。

全年共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1600余份,播放健康知识影像8次,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9期次,主题日宣传活动9次,接受健康教育群众3200人次。

4、健康体检:全年共为1740位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其中进行实验室检查1681人;

孕产妇体检202人次,其中实验室检查194人次。

简述老年人社会医学问题范文8

放眼世界,在中国成为社会热点的“医养结合”,在国际上,尤其在发达国家,好像并不怎么提及。实际上,在国外,很多国家设置的都是卫生福利部,也就是说,与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关的政府事务是由一个行政部门统管的。然而,充斥着“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在中国至少要涉及三个政府部门,即主管养老服务的民政部门、主管医疗服务的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以及主管医疗保险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于是,就造成了 “涉及到养老机构准入、医保定点、收费审批等,要跑多个部门”的问题。但是,这只是医养结合遇到的制度障碍之一。

平心而论,“医养结合”的表述并不准确。因为对于绝大多数老人而言,更为迫切需要的是日常生活照料,以及并非以治愈为目标而是以延缓病情(慢性病)发展和维持生理机能的护理和康复。所以,核心问题其实是“护养结合”。再专业一点,现在通常叫做“长期照护服务”。

在发达国家,老年服务机构通常是以注册护士为领军人物的。“注册护士”的说法在中国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因为中国的医疗制度与发达国家很不一样。差别至少有三:

其一,按国际惯例,护理早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但在中国,“重医疗、轻护理”依然是一种普遍的倾向。甚至认为护理是附属于医疗而存在的,护士仅仅被看作是医生的“助手”而已。

其二,按国际惯例,医生通过专业注册可以获得处方权,护士通过专业注册也可以获得部分处方权,所以有“注册护士”一说。

其三,通过了专业注册的医生和护士,是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执业的,而不是像中国这种执业资格通常只赋予医疗机构。

正因为如此,在国外,一个老年服务机构,只要聘用了注册护士,并以其为核心组织起一个包括临床护士、护理士(介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在内的专业护理团队,护养结合的问题就解决了。

另外,从老年人的角度看,医疗机构与老年服务机构不同,老年服务机构主要是老年人的生活场所,因此会尽可能地往家庭和社区的模式、格局和氛围靠拢。医院的模式、格局和氛围其实并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适宜长期居住。若是再考虑“中国特色”:医院是不管生活照料的,这一块要让家属和护工来承担。而护工的费用则在医保范围之外,要自费。

当然,老年服务机构也要聘用医生,但一般并不驻院。平时采取定时巡诊的方式,急救时可电召医生赶赴现场(医生一般会在老年服务机构附近工作和居住)。但疾病治疗,仍然要去医院。每一个养老机构,都会在开办时就签下自己的定点医院并开辟绿色通道。顺便说一句,这样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医院,尤其是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矛盾。

从某种意义上说,强调护养结合和长期照护服务,其实是强调医养分开。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最大的经济风险,实际上可能不是生活费用而是医疗费用的问题。更早迈入老龄化门槛的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实践,从上个世纪70―80年代开始,将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非治疗性的护理、康复分离出来,形成一门新专业――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更重要的是,长期照护服务被定义为“社会服务”。全世界都一样,只要沾上“医”字的边,成本就会增加,这个问题谁也解决不了。所以,迫不得已要用社会服务性质的老年服务来与医疗服务“划清界限”。一般来说,同样的服务内容,用社会服务和用医疗服务,费用居然平均会相差30%。

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从2009年到2014年5年中,退休的医保参保人员增加了30%,而医保费用则从2865亿元增长到7083亿元,增长幅度是147%。同期的医疗总费用更从1.6万亿增加到3.5万亿,增长幅度是116%。有高层官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退休人员应该缴纳医疗保险费”,引来一片谴责声。退一万步说,即使用此办法筹集到千儿八百亿的巨量资金,一旦投入“医疗”这个无底洞,恐怕连个响声都难听到。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佳的选择就是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尤其是针对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和长期照护保险。

综上所述,笼统地提“医养结合”,恐怕会使老龄化的中国社会陷入一个将来难以自拔的泥淖。高层提这个概念,可以理解,因为老年服务机构要取得与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相关的资格面临着很多障碍。但必须要厘清的是,这样的结合是有边界的,简言之,就是治疗疾病的事归医疗服务,其他的生活照顾和非治疗性的康复、护理归长期照护服务。

按照国际惯例,再结合中国国情,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老年服栈构要以有经验的护士(很多养老机构聘用了医院退休的资深护士乃至护士长)为核心组织起一个包括护士、护理员、营养师、康复师、社会工作者在内的专业护理团队;

第二,老年服务机构要聘用有执业资格的医生,但并不一定要驻院,主要职责是定期巡视查房,为罹患慢性病的老人开药,并在抢救时尽可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第三,老年服务机构要与临近的综合性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并预设一条紧急抢救时的绿色通道。

简述老年人社会医学问题范文9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课题。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在发展如何搞好人口老龄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此本文理论联系对老龄化的社会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

人口老龄化是个渐进的、有规律发展的过程。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占总人口数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时,这个地区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于7%时,这个地区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老龄办《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亿,老年抚养比为11.9%。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当今社会中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医疗服务机构如何更好的为老年病人服务备受关注。

社会医疗服务要做到贴心、合理、到位,使病患者有一个舒适高雅的就医环境,应配备良好的定点医疗机构,让退休职工能在初级医院就医时,既心情愉快又节约费用和医疗资源。当病情发展到定点的初级医院不能医治时,即便到了定点的上等医院就诊或住院也能顺心无阻。但是,这种社会医疗服务体系在我国很多地区还是空白。除此之外,就医过程中的服务失信也困扰着患者。如医疗环境差、设备简陋,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不规范、技术水平有限,病患者不愿选择,是服务“短板”中的“短板”;还存在以药养医、以药奖医,开大处方按药价比例提成拿回扣等现象;或者用高端设备检查、诊断,非药品目录用药,扩大药费支出,抬高病患者住院的押金,出台烦琐的进出院手续等,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就诊住院。

一 法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法国的医疗服务体系现状。

(一)法国从1945年开始成立社保机构。从成立社保机构开始法国政府规定每人在14岁至65岁之间每年必须交纳一定的费用用于医保和养老。社保基金支付范围为医保经费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所有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都能得到保障。

社保基金的来源主要是个人和单位每年按照一定比例交纳的费用、社会保障费(法国新开征税种)等。新开征的社会保障费规定无论有无固定工作都要交纳,主要是为了弥补社保基金日趋增加的赤字。因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需要支付的医疗费用越来越多,从2009年开始法国政府社保机构支付的医疗保险支出超过了支付的养老金总额。

(二)政府对医院资金投入情况: 2009年法国医疗总费用1757亿欧元,人均医疗费用2724欧元,占到了GDP的9.2%,而2008年医疗费用才占GDP的8.7%,2009年人均医疗费用同比上年增长4.4%。2009年法国医疗总费用中用于预防医学的很少,药品支出占总费用的43.3%。发生的医药费用由医保基金支付79.7%,病人自负9.4%,互助基金支付7.7%,其他商业保险支付3.6%。支付的社保经费中90.6%用于支付住院费用。

法国政府特别对急诊、高端的医疗新技术、收费相对低廉的医疗服务在政府投入上予以倾斜,以上的特别医疗服务项目导致的亏损有加权支付经费支持。同时对特殊人群、特殊病种的收费问题,法国政府采取鼓励医院提高收费标准。老年病收入较低,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机构的收费项目价格相对于普通病人的收费项目价格要高;老年肺炎治疗收费项目价格比成年人肺炎治疗收费项目价格要高。

二 我国现阶段老年病医疗服务现状

截至2010年底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3263亿,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8.36亿,参合率达96%。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个,比上年增加233个;床位314.9万张,比上年增长9.0%。此外,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但我国现行医疗体系一般以综合性医院、各类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专门的老年病医院很少。而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虽然各类老年福利机构同比上年有所增加,但医院的老年病房常常供不应求。

三 对完善老龄化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议

纵观我国的医疗管理体制,现正处在改革的半路中,正在朝全民医保覆盖方向迈进。但改革的道路还很长,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意外情况。

(一)加快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基础。继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规范化。探索实施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努力扩大覆盖面。要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切实解决贫困老年人医疗和基本生活问题。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建立无社会保障的老年人的生活补贴、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老年人长期照料补贴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补贴制度。

(三)因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慢性疾病、复合性疾病较为多见,应建立专门的老年病医院,使老年病人可以得到更好、更专业的服务,使老年人安心颐养天年。

(四)切实加强农村老龄工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点。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保障和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中之重。应把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放在首位,加快制度建设步伐。根据各地农村不同情况,要加大农村为老年病人服务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制订新农村公共事业总体规划时,应考虑为老年人服务的相应设施的建设。要重视解决农村中高龄、失能、贫困、空巢老年病人的实际问题。

四 结语

人口老龄化问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财政支付能力,这已经是一个全球化问题。在中国刚进入老龄化社会之时未雨绸缪,改革我国的医疗体制,合理增加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老年病房,为以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好充分准备。要按照医疗服务项目标准和要求,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落实医风建设举措,消除医患之间潜在的危机,化解不良沟通演变成的医疗纠纷,密切医患之间关系。推行服务标准化,树立“病患者至上”的观念,做到以医德感人,以医术服人,以疗效取信于人,打造医疗服务名牌产品。

参考文献

[1] 魏张弦. 老龄社会日益迫近 养老设施严重滞后[J]. 浙江人大, 20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