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集锦9篇

时间:2023-08-23 16:53:58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1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育;制度创新;机制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17-03

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水平的、高级阶段的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的特征。一般来讲,普通高中教育不仅是初中后教育即义务教育的延伸,而且是高等教育的基础。

未来十年,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既定目标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我们对普通高中教育性质的重新省思和战略目标的科学定位,而且取决于制度创新、走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中的制度性困境、强化制度精神和有效治理等制度保障。

一、有效治理:普通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保障

突破体制障碍,进行制度创新,开展制度设计,发挥制度功能,展现制度效应,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实现普及、提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有观点认为,“教育体制是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教育行政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及制度的总称”。另有观点认为,“教育体制是处理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领导之间重要领导权限关系的制度”。显然,这两种解释皆把教育体制当成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同时,上述两种认识都把制度作为解决教育管理问题的基本手段。也就是说,解决教育管理发展过程的问题主要应依靠制度。其实,简单地把教育体制理解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片面的和不深入的。因为,谈到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发展问题,不仅包含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也包含教育体制的落实与执行的问题。而且,退一步讲,即使是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也既有国家教育行政层面的宏观教育管理问题和学校层面的内部管理问题,同时,也应该包括我们日常所讲的具体制度建设问题。显然,全面把握教育体制,既要抓住教育体制中的核心要素——制度,也要重视教育体制中的载体——机构。

笔者认为,所谓教育体制是指教育制度与教育机构的结合体。教育制度是规范教育机构健康持续运转的规则体系,而各种教育机构既包括教育实施机构也包括教育管理机构。当特定的规则体系与具体的教育实施机构相配套,就构成了具体的教育体制。

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来看,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普通高中在数量和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教育管理体制地方化、办学格局多样化、成本分担机制合理化等与教育体制相关的内容日渐完善,但普通高中教育长期存在的同质化和应试化等问题依然严重,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依然遭遇着制度性的困境,这与教育体制不顺畅存在着必然的关联。也就是说,当前影响我国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瓶颈之一就是教育体制问题。自改革开放伊始,我国任何一次教育改革基本上都是从对教育体制的设计与安排着手的,国家所颁布的大多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规章以及教育政策都对教育体制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明确的规范。如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等都将体制改革与创新、制度安排与设计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来抓。但诚如鲍尔所言:“教育改革犹如‘政策流行病’席卷全球。盘根错节的改革理念通常是不稳定的和不平衡的,但却具有不可遏制的态势;它在不同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中,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渗透并改变着不同的教育制度。……虽然具体细节各有差别,但各国改革的总体效应却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具体形式各异,但教育改革整体要素却同样适用于中小学、学院和大学。这些要素包括市场、管理主义和强调绩效”。

二、制度性困境: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中的制度缺损

在实践中,普通高中教育不仅存在着办学体制不顺畅的问题,而且存在行政部门对普通高中实施全程领导与管理、学校缺乏办学自、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正遭遇着制度性困境与制度缺损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普通高中办学自严重不足与学校行政化并存。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校长等学校领导都不同程度地被赋予行政级别的头衔,不同层次的校长对应着不同的行政级别,省重点高中的校长相当于副局级,市重点相当于处级,区县校长相当于副处级和正科级,等等。高中校长行政化现象的存在,不仅容易出现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领导干部任命的随意性较大等问题,而且还会滋生不按教育规律办事、长官意志浓厚、不尊重知识分子和只追求晋升所需的政绩等问题。在校长的选聘与任用上带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对校长等领导干部的选拔与任用,缺乏灵活的、公平、公开和竞争的机制,依然是委任制而非聘任制。更为严重的是,在任命学校领导干部时,相关部门依照行政干部的要求和规定来考察、提拔与任用,并没有考虑到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校长职业的素养问题,从而出现了诸如大量乡镇干部被任命到学校任校长等现象。由于学校行政化现象的存在,从而导致了学校缺乏基本的自,学校实质上属于政府管理的一个机构,学校的办学自只是写在纸上的法律权利。普通高中学校小到教师的进出、教材选用、困难学生补贴、学生分转班与成绩评定考核等,大到教师的培训进修、干部任免和财务管理等都由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把关,这就势必造成学校招不到需要的老师、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人事流动无序、教师工作活力不足和学生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

二是政府在对普通高中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到位和“错位”现象。政府职能的不到位和“错位”现象包括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两个方面。政府职能的“缺位”主要是指因为政府的不作为而导致本身属于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政府必须履行的公共职责没有执行,致使人们漠视法律与政策的存在,使政府的信誉度受到影响。政府职能的“越位”主要表现为因为政府的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包等大包大揽做法导致政府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却管等,呈现出典型的家族式和经验式的管理模式。诚如一位校长所讲,行政干预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当面临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难以调和时,政府的全方位治理必然导致一些政府管理部门领导急功近利。舍弃周期长、效益滞后、成本相对较高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发展计划。更为严重的是,当前政府职能的发挥不仅“错位”,而且经常存在着“误导”的现象。如在陕西省某县,对民办高中的诸多行为进行了“放任”的政策规定:“对公办高中教师向民办高中的流动方面,只要民办高中与教师达成了协议,教师可以不通过自己所在的学校,直接由民办高中出面给教育行政部门打个招呼,教育行政部门就许可。而且,该教师的编制、职称依然走的是公办教师系列,从而拿双方工资,即教育行政部门的基本工资和民办高中的高工资”。

三是我国普通高中办学体制存在政出多门和多头领导的现象。按照“谁举办、谁管理、谁受益”的基本原则,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人事、财务等重要事务基本上都由政府职能部门实施直接领导与管理,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更多地只是进行业务指导。在多数情况下有效干预的难度较大,如由于一些部门对教育事务缺乏认知,只能是瞎指挥和瞎掺和。而当有时候需各部门相互协调与组织时,如果缺乏有效沟通,会导致更大的混乱与困难。这种政出多门、多头领导和“条块分割”等现象,导致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行政管理不力。如教辅市场乱象丛生、学校乱收费情况到处萌生、择校屡禁不止等等。而在另一些方面,政府各职能部门则对学校办学过度干预,把学校视为唐僧肉,政府各职能部门都从自身部门的利益出发,对学校某些层面的管理与干预无处不在,缺乏起码的服务意识。如政府的不同职能部门视察学校,名义上是视察,实质上是要求学校缴纳各种费用。

三、制度创新基础上的有效治理: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中的制度精神与机制选择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进行的政事分开改革,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合理界分政府与学校的权利与义务。所谓政事分开就是要明确划分政务与校务,厘清学校与政府间的各种关系,真正建立起政府主要管理政务、学校自己治理校务的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的新型政校关系。因此,推进规范管理,寻求体制创新,走制度创新基础上的发展道路,是普通高中教育制度的重要价值取向。其具体途径是:

一是通过修订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政府管理学校的职责,通过制度引领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事分开,实施管办分离,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变以管理和控制为主的“全能政府”为提供服务为主的“有限政府”。从举办者、办学者、管理者的角色来看,政府或其他办学主体是举办者,教育行政部门是管理者,学校是办学者,三者应该有明确的界分。政府作为举办者主要应提供最基本的制度层面的保障,确保普通高中的公共性与公益性,同时应充当不同主体关系的中间人,即协调者,确保普通高中基本的办学规范;要尽量促进普通高中走向多样化、特色化与优质化,满足人们接受教育的需求与愿望。显然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政府从原来的无缝不入的状态向间接的管理者转变,不断提高政府在普通高中教育职能中的服务职能,从主要以单方保护学校利益为重点转变为兼顾学校利益与保护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重点。另一方面,通过借鉴国内外政府在学校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改变政府直接领导学校的情况,实施管办分离,剥离学校与政府之间的直接隶属关系,使政府能在坚持公平正义首要原则的前提下,向学习者提供更加高效和公平的服务。如在我国上海浦东区推行的“管办评”联动实验和在江苏无锡市推动的“管办分离”改革试点等都是非常有益的探索。这些改革与实验不仅体现了政府是提供普通高中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务者,而且通过委托管理的方式可以购买比较高效优质的服务,从而能够把政府从直接管理和办学的庞杂事务中解放出来,既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也实现了由专业机构和人员管理学校的初衷。同时,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教育行政部门内行政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我们认为,任何参与学校治理的组织与人员都应该趋于专业化。但当前,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按照公务员的模式招录,对其能否成为教育专业人士的要求不高,从而导致了外行领导内行情况的出现。因此,应通过制度的再造与设计,不断强化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员化建设或教育系统的职员制度,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参照发达国家比较成功的经验。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2

1.重视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工作。普通高中教育是十五年基础教育的终端,担负着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基,为高等学校输送高质量人才和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建设者的重任。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是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福利性的重要民生工程,是关乎城市未来竞争力、发展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工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工作,把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加强目标责任管理,把普通高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模式变化的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学校教职工编制。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将发展重点转变到以提高质量、彰显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上来,以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着力推动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

2.明确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工作目标

办学条件现代化。普通高中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信息化能力显著增强,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到2015年,普通高中全部建成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在省四星以上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比例达60%,力争2所以上学校达省五星级高中建设标准。所有省四星以上普通高中全面达到省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一类标准,全面建成微格教室、数字实验室、科学探究室和学科专业教室。所有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全面达到省教育现代化标准。

人才培养梯队化。到2015年,全市普通高中“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达10名左右,省教授级高级教师达25名左右,省特级教师达60名左右,市特级教师达100名左右,市学科带头人达400名左右,骨干教师总量达800名左右,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达15%。

课程发展特色化。学校特色鲜明,课程优质多样,学科优势显著,学生个性张。到2015年,全市建成普通高色发展项目50个,建成省课程基地15个左右、市课程基地40个。

教育质量优质化。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在全省领先,全市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处于全省前列。

学校建设品牌化。到2015年,全市普通高中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质量优良。经过五到八年的努力,培育2所以上办学理念先进、办学质量上乘、学校个性鲜明、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国内一流高中;培育10所左右办学质量较高、办学特色明显、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高中。

二、加强普通高中优秀管理和教师团队建设

3.培养优秀管理团队。积极构建校长和学校管理队伍培养与选拔任用新机制。推行竞争择优,扩大民主参与,加快人才引进,强化实践锻炼,不拘一格培养和使用学校管理干部。大力实施名校长和优秀管理团队培养工程,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异地异校跟班培训,推行导师制,组织校长读书班,建设校长书架工程,举办校长沙龙和校长高峰论坛,搭建培养平台,强化岗位实践锻炼。完善校长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加强校长任期绩效管理。大力加强普通高中管理团队执行力建设,切实提高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加大骨干教师、名教师培养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将普通高中名教师人才引进工作纳入市人才引进“绿金凤”计划。实施普通高中“领雁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社会广泛认可、成绩卓越的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和省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省级名师。进一步构建全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学能手等阶梯式培养体系,形成业务见长、梯度晋升的教师专业成长、主动发展新格局。实施普通高中青蓝工程,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普遍建立青年教师发展学校,倡导每一位青年教师在学校指导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实行校内师徒结对和异校拜师制度。深入开展普通高中教师市级教学竞赛,普遍建立名师工作室。加强普通高中教师培训,坚持重点抓骨干,全员抓盲点,所有普通高中教师每两年必须参加一次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轮训。着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组织班主任工作论坛和基本功能力竞赛,搭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平台。建立班主任表彰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百优十佳班主任评选,推行班主任职级制。全面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同作战能力。

5.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各地要调适调优普通高中教师结构,健全普通高中教师准入制度,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模式变化的需要,适当增加教师编制。稳定农村普通高中师资队伍,支持农村普通高中发展,有序规范区域内教师流动。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岗位聘任制,建立教师职务(职称)能上能下、薪随岗定、优绩优酬的用人机制,健全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完善校内分配制度,坚持优绩优酬,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考评考核,打破终身制,推行任期制,继续实行青年教师考学、骨干教师考评和高级教师考核制度。

三、全面提升普通高中人才培养质量

6.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深入开展人生理想信念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和公民教育。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德育内容、方法和载体,丰富学生体验,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的心灵在感动和震撼中得到升华。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提高学生心理素养,增进学习能力,激发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形成勇敢、顽强、刻苦、坚毅的学习品质和健全人格。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

7.全力实施高效教学。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实施高效教学的核心任务,紧密围绕实施高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开展富有成效的教学管理、校本教研科研、教师培训、学科活动和教学评价等,积极探索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要进一步强化教学流程管理。构建从课前、课中到课后,从教学计划制定到教学计划执行、教学效果检测反馈以及改进措施落实的完整管理链条。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注重个体差异,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要全面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树立全员、全程和全面质量观,把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和任务贯穿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所有领域和所有环节。

8.大力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设立专项经费,完善配套措施,制定管理办法,为创新拔尖人才的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建立普通高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支持普通高别是省四星以上高中面向部分高中学生实施创新拔尖人才分类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能力大赛,精心组织好赛前指导与集训,力争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取得国际国内大奖。积极组织实施普通高中尖子生培养计划,为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进入国际国内一流名校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努力使全市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9.全面强化教育科研。优化普通高中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加强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推进重要科研课题建设,服务课堂教育教学。成立市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全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的指导。切实加强普通高中教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研究水平与指导服务能力。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优化学科教研方式,构建网络教研平台和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合作共进的研讨氛围。健全教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大重点课题成果推广力度,促进教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

10.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强化学科教学研究,形成学科教学特色,打造一批在省内有较高影响、较大话语权的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充分发挥全市高中学科基地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强对学科基地的督查考核,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学科基地终身制。要高度重视薄弱学科的提升工作,调整优化教师结构,制定学科教师整体提升计划,加快引进和培养领军教师,抓紧培养年轻教师,尽快消除薄弱学科。积极开展省、市、县三级综合性课程基地创建工作,到2015年,所有省三星以上高中都有市级课程基地。

11.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评价监测。加强高中质量长效管理,将普通高中质量管理向高中非毕业年级和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合理确定高中非毕业年级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质量目标,统筹做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加强过程质量监测,加强对县(市、区)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行政督查,深入开展普通高中常规管理百校行活动和星级高中教学管理专项视导,建立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构建较为完善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要及时总结普通高中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对改革发展、质量提升成效显著的区域、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四、切实保障普通高中教育经费

12.建立普通高中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公办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投入机制。市、县两级政府要切实承担和履行相应的职责,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逐步提高公办普通高中财政投入水平。将公办普通高中教师绩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统筹安排公办普通高中实施校安工程所需经费,按不低于省定义务教育校舍维修经费标准,将公办普通高中校舍维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安排。落实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2012年财政按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的标准核拨生均公用经费;2013年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切实做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加强宏志班教育的经费保障。

13.做好高中债务化解和控制工作。高度重视和积极解决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债务问题,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财政预算内安排、教育费附加安排和学校自筹资金按比例分摊的办法,加快化解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到2015年,完成公办普通高中债务化解任务。要建立严格的债务审批制度和控管机制,今后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新上基建项目,必须首先落实资金来源,严防产生新债务。

五、着力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14.加强优质普通高中建设。围绕建成高水平普通高中和全省、全国一流高中的目标,尽快制定办学水平提升专项规划;加强与国内一流高中的合作与交流,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办学层次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办学质态大为改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取得较大突破。加快布局调整,合理规划普通高中,根据普通高中办学能力和水平,合理确定各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各普通高中优质均衡发展。加快薄弱普通高中改造,加强寄宿制普通高中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3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 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到2007年底,力争使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加强西部农村初中、小学建设。 ——摘自《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化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就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问:教育部新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先提出要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再一次把农村教育摆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能请您谈谈这样做的理由吗? 答:农村教育面广量大,中小学在校生多达1.6亿。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离开农村教育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广大群众受教育水平和接受教育机会明显落后于城市和发达地区。要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教育。 问:《行动计划》在加强农村教育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我们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以期实现西部“两基”攻坚、中部“巩固提高”、东部“双高普九”的目标,努力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在此过程中,特别要做的工作如下:一是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力争到2007年底,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二是贯彻落实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和财政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意见》,确保农村地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取得成效。三是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四是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机制。五是建立和健全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助学制度。六是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七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问: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主要目标:一是到2007年,西部地区整体上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扫除600万文盲,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二是到2007年,西部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分别实现各自的“两基”目标,有条件的省(区、市)通过国家的“两基”评估验收。截至2002年尚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到2007年绝大部分要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极少数特别困难的县也要达到国家“普六”标准。 完成这些目标的主要措施是: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扶持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大力加强西部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明确各级政府在“两基”攻坚中的责任等。中央主要是对“两基”攻坚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省级人民政府必须对本地“两基”攻坚目标的实现切实负起责任。各攻坚县要结合中央、省级“两基”攻坚目标,制定出县域内分年度、分项目的具体发展目标,认真组织实施,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问:《行动计划》对于中部和东部的农村教育作何考虑? 答:除了“实现西部两基攻坚”外,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现“中部巩固提高成果、东部‘双高普九’”的目标,目的就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 已经实现“两基”目标的地区要巩固成果,提高质量。要以加强农村初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要加大控制初中辍学的力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要加快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为实现2010年全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打好基础。 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将建立起“双高普九”的任务目标责任制,将有关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县,以县级(市、区)为单位组织实施。要在使所有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优质学校的数量、扩大优质学校的规模。有条件的地方,要提高校舍建筑质量和生均校舍面积,全面消除危房,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要建设符合国家建设和卫生标准的学生宿舍、食堂和学校公共卫生设施;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使学校的教学仪器配备、图书藏书量及生均占有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体育、美育设施达到国家或省级规定标准。 问:在加强农村教育过程中,农村师资队伍的素质问题将会凸显。这方面我们有何考虑? 答: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素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充分重视。首先,这次振兴行动计划包括了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容。提出要加强编制管理,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积极推行校

长聘任制。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及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要全部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基础上,小学、初中专任教师的大部分要达到专科、本科学历,其中一部分要达到研究生学历。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在职教师培训制度,使所有在职教师能够定期接受新课程、新知识、新技能等的培训。建立起完善的校长选拔任用方式制度,完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提高培训制度。(本报记者符德新) 努力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201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打好基础。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 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建立和健全助学制度,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 ——摘自《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宁夏:奋力攻坚势在必得 “两基”攻坚,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成为宁夏人民最熟悉的词之一。 从黄河两岸到六盘山下,10年间宁夏几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区近600万回汉人民,打响一场气壮山河的“两基”攻坚持久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成果:1998年年底,在占总人口55.4%的北部川区1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了“两基”目标;2003年秋,在“贫苦甲天下”的宁南山区,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目标。如今,漫步在酣战“两基”硝烟未散的宁夏山川大地,人们所见到的最漂亮的建筑大多是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灿烂的笑容洋溢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在宁夏“两基”攻坚的“三部曲”中,前两部已经完成,眼下宁夏再次向南部山区“普九”攻坚发起最后冲刺。 盐池在宁夏山区九县(区)中今年将率先完成“普九”任务,日前记者来到该县大水坑镇中心小学,看到“普九”的春风已吹到了这所远离县城的学校。校长张云兴奋地告诉记者,自治区副主席刘仲、教育厅厅长蔡国英几天前刚来过学校,当听说学校有2000人规模,办学质量也不错时,领导们非常高兴,鼓励他们要借“普九”之机,使学校的基础建设、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张校长充满信心地说,“普九”的政府行为一到位,师生们的心里就踏实多了。今年,学校教师办公楼和学生饭厅的建设及校园美化的硬件建设都有望得到解决,到了秋天当你们再来时会发现学校变得更美。 日前,记者从宁夏“两基”攻坚指挥机构——自治区教育督导室了解到在2003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各项社会事业必须全面提速,到2007年在宁南山区实现“普九”目标。决心下定,自治区及时召开了宁南山区“普九”攻坚大会,自治区政府与各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完成“普九”任务的时间表。 实施宁南山区“普九”攻坚,重点和难点在于民族教育。为此,自治区在投入近3亿元深入实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回民中学重点工程,打造回族教育优质骨干学校体系的同时,又决定实施回族教育“五个一”工程,即:乡村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一个都不能少,乡村和学校巩固学生一个都不能流失,在每个回族人口超过50%的乡镇各建设一所示范性初中和小学,自治区一个直属机关单位帮扶一所初中,干部职工广泛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以推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快速发展,为如期实现“普九”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相信再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宁夏一定会在全区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两基”这个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宏愿!(本报记者陈晓东) 河北:多措并举巩固“普九”成果 河北省在全部实现“普九”目标并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后,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开始转入全面巩固提高阶段。 从2000年起,河北省委、省政府在认真分析了全省义务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后,把“普九”巩固提高工作列为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的考查目标,并要求市、县、乡建立目标责任制,省政府为此下发了《关于做好“普九”巩固提高和复查工作的通知》。2001年起河北省对各县(市、区)进行每三年一轮的“普九”复查,到去年年底,全省172个县(市、区)全部进行了普九后的第一轮复查。“普九”复查制度促进了各地大力提高“普九”水平、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积极性,使“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普九”水平大大提高。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省接受“普九”复查的县(市、区)用于“普九”巩固提高的总投入达到54.7亿元,共新建、扩建校舍335.23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343.8万平方米。 为进一步提高“普九”水平,河北省大力调整学校布局。据统计,3年来,小学由46465所减为28433所,校均规模由175人提高到237人,初中由4191所减为3908所,校均规模由982人提高到1109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明显加快,大部分学校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微机室,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和整体业务素质迅速提高。据统计,小学专任教师中具备专科学历的由2000年的22.22%提高到目前的41.2%,初中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由8.92%提高到13.6%,与此同时,学校的管理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都得到稳步提高。 河北省还对“普九”巩固提高做出了中长期规划,到2007年,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现存危房的改造,初步建起具有本省特色的远程教育体系,农村中小学基本实现“校校通”,建立起“研训一体化”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到2010年,全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河北省已开始全面推进实施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按照标准化要求实现均衡发展,努力转化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支持山区、边远地区和坝上地区建设寄宿制学校。(本报记者杨占苍) 福建:“双高普九”潮涌八闽 日前从闽南晋江市传来喜讯:通过为期4天的严 格评估,晋江市顺利通过了福建省人民政府组织的“双高普九”评估验收,成为该省第7个通过“双高普九”验收的县级市。 实施“双高普九”是福建省推进“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重大举措。2002年初,福建省教育厅根据全省“两基”工作不断发展的实际,及时作出了实施“双高普九”工程的部署,决定从2003年起启动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评估验收工作,并规划“十五”期间分批对经济基础较好或“两基”工作较巩固的34个县(市、区)进行“双高普九”的评估验收。验收工作分三年完成:2003年安排7个县(市、区),2004年安排10个县(市、区),2005年安排17个县(市、区)。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经省政府同意,福建省教育厅及时制定了“双高普九”评估标准和验收办法,把评估标准分为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扫盲工作等6个项目,并逐项进行了细化,从28个方面提出了要求。省里还对验收程序进行了严格规定,在县(市、区)自评的基础上,经设区市核查,基本具备验收条件的,再由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验收。经验收达标的,由省政府授予“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称号。但“双高普九”的荣誉称号并非终身制,获得称号后,如有明显退步,先予以警示,整改期限之内仍未改变面貌的,将取消荣誉称号。 厦门市开元区是全国“两基”工作的先进地区,在实施“双高普九”工程中,全区喊出了“做福建省‘双高普九’的排头兵”的响亮口号,区委、区政府明确把“双高普九”工程摆在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区里一举投入3670万元建设区电教中心,完成区教育主干网和区教育中心的建设;投入4800万元进行校舍扩建和改造。接受验收前,又筹集240万元完善区属小学劳技室、语音室、体育器材设备等,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双高普九”水平。 泉州市鲤城区当年“两基”验收时小学校舍面积仅4.9万平方米。在“双高普九”工作中,区委、区政府优先保证“普九”的投入,并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多渠道筹措改善办学条件资金,全面抓好乡镇中小学“十配套”建设,使全区中小学校舍面积迅速增加到11万多平方米,新添中小学电脑2430台。同时立足当地实际,积极推进课改,坚持依法办学,以德治校,把育人放在首位,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3%,辍学率0.98%。 在涌动的“双高普九”热潮中,各地各有关部门、各区辖街道都积极行动起来,把支持教育、实现“双高普九”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通力协作,积极主动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如财政部门及时追补不足的教育经费;城建部门为学校基建大开绿灯;人事部门优先解决教师编制问题;公安部门积极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在校园设特别保护区,设立综治副校长;关工委、妇联与社区主动配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外来人口多、流动人口多、拆迁户多、空挂户多是2003年7个首批接受“双高普九”验收县的共同特征,为了解3岁至24岁人口文化情况,各区所辖街道(乡镇)克服人员流动性大、人难找、证难取等困难,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普及程度和扫盲工作的动态管理机制 。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4

为切实做好我县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豫教基二〔2018〕53号)、《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8〕366号)和《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豫招中〔2018〕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我县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组织机构

长垣县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在县教体局党委领导下,由基础教育科、职成教科和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和各高中阶段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二、招生计划

全县初中毕业生13299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6500人,职业教育招生计划为5400人,具体招生计划见附件1。

三、考录办法

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含五年一贯制高职、“3+2”分段制高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院校中专计划)招生。仍采取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的办法,一次考试,分别录取。

(一)招生对象及条件

1.普通高中、普通中专(含“五年一贯制”和“3+2”)招收初中毕业生。报考幼师专业和师范类的考生年龄原则上不超过18周岁(2000年9月1日后出生)。

2.我县两所职业院校(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这两所院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全部免学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非涉农专业学生按学生总数15%的比例享受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各初中要按不低于初中毕业生人数50%的比例,动员和引导考生选报我县职业院校,实现全县普通高中与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考生的报考自由。在评估初中教育质量时,对升入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同等对待。

(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是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重要依据。各初中学校要依据《长垣县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认真开展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全县各初中综合素质评定的等级比例为:A等30%、B等40%、C等29-30%、D等不超过1%。

(三)报名

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实行网上报名。各初中学校负责通过“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zk.hagaozhong.com)采集本校考生报名信息。考生可通过该平台进行注册并报考,既可以选报普通高中,也可以选报中职学校。各初中学校按照考生报考类别分别打印《考生信息确认单》、《考生报名信息登记表》,考生和家长分别签字后由学校存档备案,有加分项目的考生需要本人在网上提出申请,初中学校初审通过后打印《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照顾加分登记表》。各初中学校所报照顾对象要在本校予以公示,并于5月30日—5月31日持《照顾对象登记表》及加分类证明材料到县教体局审核(具体审核时间见附件3)。

中招报名考务费标准按照“豫计收费〔2003〕966号”文件规定执行,每生38元。

(四)填报志愿

1.普通高中志愿

(1)志愿设置

河南省教育厅面向全省设置了空军航空实验班、海军航空实验班、宏志班、理科实验班、国际班、校园足球实验班和经省厅核准的民办普通高中作为提前批志愿。长垣县设置两批志愿。

(2)招生学校

河南省提前批志愿学校:面向全省招收空军航空实验班、海军航空实验班、宏志班等的学校和面向全省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

长垣县第一批志愿学校:长垣县第一中学、长垣县第十中学、河南宏力学校、长垣县凯杰中学。

长垣县第二批志愿学校:长垣县凯杰中学、长垣县高章士学校。

(3)填报志愿

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填报河南省提前批和长垣县第一批、第二批志愿学校。县内每批次志愿只能选报一所学校。

河南宏力学校、长垣县凯杰中学、长垣县高章士学校属民办学校,如被录取,考生要按民办学校收费标准交纳费用。

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并最终确认后,打印出《2018年河南省高中招生考试志愿表》(简称《志愿表》),考生和家长分别签字,并由学校存档备案。

2.普通中专志愿

报考“五年一贯制”和“3+2”的考生,必须参加2018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文化课考试,每个考生可选报两个学校的志愿。

报考普通中专学校(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的考生,凡参加2018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文化课考试的初中毕业生,每个考生可选报两个志愿。不参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文化课考试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可以通过“河南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服务平台”选报学校,也可以直接与招生学校联系报名(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电话:8810127;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电话:8872228)。

3.职业类志愿

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既有普通中专计划,又有职业中专计划,考生可根据自己意愿选择。

(五)考试与命题

2018年全省中招文化课考试仍为单科考试方案,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英语听力考试采用光盘播放,各考点要统一配备相关设备。

考试时间定于6月25日至26日。各学科考试时间和分值见附件4。

《思想品德》学科时事政治命题范围调整为“考查2017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8年1月以来的国内外重要时事,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要方针政策”。其他各学科考试命题仍依据《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要求》。

今年继续实行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体育考试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纳入中招统一管理。

体育考试纳入综合素质评定之中,进行运动与健康素质测评,按满分70分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

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按照三科满分共30分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生物、地理、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也应进行学业考查(考试),以初中学校为主实施,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之中。

(六)评阅试卷

阅卷工作由教育体育局统一组织。要选聘责任心强、理论和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参加阅卷工作,要加强阅卷队伍管理,搞好培训,不断提高阅卷质量。要加强对阅卷工作的督查和监控,强化对主观题的复评,继续实行作文由三人独立评阅制度。积极采用网上阅卷手段,提高阅卷的科学性、准确性,确保客观、公正。

(七)录取

空军航空实验班、海军航空实验班招生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空军、海军航空实验班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基二〔2017〕1075号)要求进行,定选合格的考生可以通过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填报志愿参与录取。宏志班、理科实验班、国际班招生执行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依据中招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择优录取。国际班项目学校如对考生外语成绩有特殊要求,须提前向社会公布录取原则和办法,面向全省招生的国际班如未完成招生计划,可转入面向本地征集志愿,进行补录。校园足球实验班招生工作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举办河南省普通高中校园足球实验班并做好招生工作的通知》(教体卫艺〔2017〕205号)要求进行,通过专业测试的考生可以通过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填报志愿参加录取。2018年,继续按照不超过民办普通高中年度总招生计划20%的比例安排跨省辖市招生计划,统一安排在面向全省录取批次。

1.省提前批次录取

第一批次:空军航空实验班、海军航空实验班,录取时间安排在7月12日。

第二批次:宏志班、理科实验班、国际班、校园足球实验班,录取时间安排在7月14日。

第三批次:安排有跨省辖市招生计划的民办普通高中,录取时间安排在7月17日。

考生可自主填报三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限报一个志愿。

面向全省招生录取按照录取批次依次进行,被上一批次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以后批次录取及面向本地招生录取。

2.县内普通高中录取

普通高中录取要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是普通高中录取的主要依据。

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县继续实行“分配生”制度,将长垣县第一中学、长垣县第十中学总计划的65%分配到各初中。全县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为300分。

3.“五年一贯制”、“3+2”和“普通中专”录取

“五年一贯制”、“3+2”学校的录取由省、县招办统一管理,全省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并且从参加当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考生中择优录取。普通中专招生计划未完成的学校,可凭初中毕业证录取新生。

4.职业中专录取

职业院校要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录满为止。考生可凭录取通知书或准考证到职业院校报到。职业院校要在第一时间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注册新生电子学籍。

四、相关政策

(一)严格控制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范围。除省教育厅批准的可面向全省范围招生的提前批类型班外,公办普通高中一律不得跨省辖市招生。省教育厅将加强对各地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监控和管理,对违规招生的学校,将追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责任。对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省级示范性高中,省教育厅将撤销其省级示范性高中称号,其他普通高中根据隶属关系由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处罚并报教育厅备案。

(二)严格控制中招政策性加分。今年中招政策性加分对象和标准见附件2。按照“谁主管、谁认定、谁负责”的原则,公安、外侨等有关部门须向教育行政部门或考生出具有效的加分证明材料。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条件,只取其中一项分值加分,不得重复加分。除省定加分项目外,不得自行增加加分内容。各相关部门和学校要严格审查加分照顾对象的资格,坚决抵制各种弄虚作假现象。

(三)规范宏志班招生。宏志班招生对象为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具体认定办法参照《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扶贫办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转发的通知》(教财〔2016〕964号)执行。县教育体育局要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对宏志班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核,并将相关证明上传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各承办学校按照招生计划和学生报考志愿,依据考生中招成绩及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择优录取。按照《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住宿费的实施意见》(豫财教〔2016〕111号),免除宏志班学生学费、住宿费。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教育脱贫等5个专项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6〕120号)、《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豫财教〔2010〕399号)等文件要求,对宏志班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并从学校事业收入中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宏志班学生学习、生活补助。学校要积极利用社会捐赠收入,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

(四)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积极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2〕180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居住证实施办法的通知》(豫政〔2016〕76号)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中招升学考试政策,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益。

(五)切实保障听力残疾学生公平参加考试权利。听力残疾(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纯音听力检测结果为每侧耳的平均听力损失都等于或大于40分贝[HL])学生,可凭地市级以上医院(含地市级)出具的听力检测证明(报告),向所在初中学校申请免英语听力测试,经初中学校公示5天无异议,报县教育体育局审核批准后,可免试英语听力。免试听力学生英语听力成绩按照其英语非听力部分得分比例计算,计算公式为:免试听力学生英语听力成绩=英语听力部分总分×(非听力部分得分÷非听力部分总分)。

(六)支持和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招生。按照民办普通高中学校资源配置情况,合理确定其办学总规模和年度招生计划。按照学校自愿的原则,民办普通高中可向学校审批机关提出跨省辖市招生申请,学校审批机关依据民办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年审情况及三年来实际招生情况,认真核定年度跨省辖市招生计划(不超过当年招生计划的20%)和招生简章(明确学校性质、招生计划、招生范围、录取办法、收费标准等内容),提出初审意见,并按照管理权限报省教育厅核准后,在中招报名前通过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民办学校跨省辖市招生计划和招生简章。对连续两年跨省辖市招生计划完成率达不到50%或招生人数不足20人的民办普通高中学校,省教育厅将不再安排跨省辖市招生计划。对生源状况良好、招生办学规范的民办学校,今后可适度增加招生计划。

民办普通高中要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严格按照招生简章内容进行招生宣传,自觉规范招生行为,不得超计划招生,不得自行录取无档案考生,不得录取学校所在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下的学生,不得在招生宣传中以高额物质奖励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跨省辖市招生计划未能完成,可转为面向本地的招生计划。

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谁审批、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对在招生工作中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民办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建立健全招生管理诚信和公示督导制度。一是健全诚信制度。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综合素质评定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诚信机制,各参与考试招生录取的相关人员都要签订诚信协议,建立诚信档案。凡违背诚信承诺、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要立即停止其职权,今后不得聘请其参与相关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二是落实公示督导制度。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计划、录取方案、考试收费标准、加分学生名单以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内容、方法、程序等,均要在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向社会公示,强化管理和监督。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发现违规违纪问题,要及时处理。

(八)规范职业教育招生行为。职教招生过程中,任何学校未经县教育体育局批准,不准替来我县招生的外县市学校做招生宣传;不准初中学校、教师向外县市学校输送学生;不准擅自同意外地招生机构进入学校进行招生宣传;不准擅自与外地中职招生机构联合办学;不准向外地招生机构提供毕业生信息;不准举办初中复读班。外县市中等职业学校到我县初中学校宣传,必须凭县教体局出具的介绍信方可入校。严禁生源学校或教师买卖生源,向中等职业学校索要、收受任何名义的经费或实物;严禁委托任何非法招生“中介”机构进行有偿招生。招生期间,纪检监察室将针对向县外输送学生、有偿招生等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检查,一经查实,要对相关责任学校及个人严肃处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中招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同志为具体责任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确保各项招生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要严格按照县教育体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进行招生,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目标任务的完成和落实,努力提高全县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

(二)强化责任意识,严肃考风考纪。按照国家和省教育考试的有关要求,统一设置考点、考场,规范考场布置,力争将中招考试全部安排在标准化考场进行,确保考试安全。

按照“统一考试,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中招考试组织方式,实行省级统筹协调,市(县)组织实施的办法。教育体育局主要领导为中招考试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同时要认真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保证考试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职不到位甚至顶风违纪的行为要实行“零容忍”,不但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相关责任人也要一并追究,从严处理,绝不姑息。对玩忽职守造成考点考场纪律混乱、出现严重作弊现象,或者直接参与作弊的考试工作人员,其所在单位要视情节轻重依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违纪考生,参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将作弊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三)规范招生管理,维护招生秩序。一是维护中招工作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要严格执行河南省中招考试方案,未经省教育厅批准,不得擅自增减考试科目和学科考试分数。任何地方和学校不得单独组织招生考试、不得超计划招生。考生应填写《2018年中招考试承诺书》(附件5),纸质版由考生本人和监护人签字后留存在毕业学校。未参加中招考试的学生,一律不能被普通高中录取。未经网上统一录取的学生一律不予注册普通高中学籍。被学校正常录取后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考生,视为主动放弃普通高中学业资格,省内一律不予注册普通高中学籍。任何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不予办理普通高中学籍。二是维护考生合法权益。各学校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做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0〕10号)要求,不得限制学生报名,严禁*学生违背本人意愿填写志愿,不得采取任何不正当的手段争抢生源,杜绝违规招生。三是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省以及县有关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和办法进行收费,任何单位和学校不准违规收费。严禁以借读生、代培生、旁听生等名义招生并收费;严禁向学生收取赞助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等。

(四)严格信息管理,保证规范公正。为使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全县依托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信息采集、志愿填报、成绩、招生录取、学籍注册等工作。职业院校要认真做好学生信息的录入工作,确保学生学籍信息准确无误,为学生学籍管理、毕业证办理、助学金发放、免学费和招生任务统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招生情况的监控和管理,实行阳光招生,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5

学前教育

全国共有幼儿园18.13万所,比上年增加1.45万所,在园幼儿(包括附设班)3 685.76万人,比上年增加261.32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167.75万人,比上年增加18.15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4.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

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8.2万所,比上年减少1.36万所。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招生3 285.43万人;在校生14 458.96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1.8%;专任教师908.98万人。

1.小学

全国共有小学22.86万所,比上年减少1.27万所;招生1 714.66万人,比上年减少22.13万人;在校生9 695.90万人,比上年减少230.47万人;毕业生1 641.56万人,比上年减少21.2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85%;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84%和99.86%,女童高于男童0.02个百分点。

小学教职工553.85万人,比上年减少4.64万人;专任教师558.55万人,比上年减少1.94万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81%,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小学生师比17.361,与上年的17.711有所改善。

普通小学校舍建筑面积59 061.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 148.8万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47.2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48.1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44.7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46.28%,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50.7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2.初中

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32万所(其中职业初中49所),比上年减少901所。招生1 570.77万人,比上年减少63.96万人;在校生4 763.06万人,比上年减少303.74万人;毕业生1 660.78万人,比上年减少75.90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2.1%,比上年提升2.0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4%,与上年基本持平。

初中教职工393.91万人,比上年减少0.51万人;专任教师350.44万人,比上年减少2.02万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12%,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生师比13.591,比上年的14.381有所降低。

初中校舍建筑面积47 582.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 035.8万平方米。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67.4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69.0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64.56%,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65.79%,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75.05%,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 393.8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 035.54万人,在初中就读358.33万人。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 271.0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 517.88万人,在初中就读753.19万人。

特殊教育

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 853所,比上年增加86所;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37万人。全国共招收特殊教育学生6.57万人,比上年增加1 613人;在校生37.88万人,比上年减少2.00 万人。其中,视力残疾学生4.09万人,听力残疾学生10.11万人,智力残疾学生18.67万人,其他残疾学生5.01万人。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招收的学生3.50万人,在校生19.98万人,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3.30%和52.74%。特殊教育毕业生4.86万人,比上年增加0.44万人。

高中阶段教育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学校26 868所,比上年减少770所;招生1 598.74万人,比上年减少65.90万人;在校学生4 595.28万人,比上年减少91.33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1.普通高中

全国普通高中13 509所,比上年减少179所;招生844.61万人,比上年减少6.17万人,降低0.73%;在校生2 467.17万人,比上年增加12.35万人,增长0.50%;毕业生791.50万人,比上年增加3.76万人,增长0.48%。

普通高中教职工246.26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专任教师159.50万人,比上年增加3.82万人,生师比15.471,比上年的15.771有所改善;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44%,比上年提高0.71个百分点。

普通高中共有校舍建筑面积42 246.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 419.36万平方米。普通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83.01%,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3.39%,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0.6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1.88%,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85.81%,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建立校园网学校比例80.29%,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2.成人高中

全国成人高中696所,比上年减少161所;在校生14.42万人,比上年增加12.03万人;毕业生11.63万人,比上年减少10.57万人。成人高中教职工0.73万人,比上年增加201人;专任教师0.58万人,比上年增加20人。

3.中等职业教育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2 663所,比上年减少430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 681所,比上年减少72所;职业高中4 517所,比上年减少285所;技工学校2 901所,比上年减少23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 564所,比上年减少50所。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54.13万人,比上年减少59.73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7.17%。其中,普通中专招生277.36万人,比上年减少22.21万人;职业高中招生213.90万人,比上年减少32.52万人;技工学校招生213.90万人,比上年减少32.52万人;成人中专招生105.81万人,比上年增加1.85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 113.69万人,比上年减少91.64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6.00%。其中,普通中专在校生812.56万人,比上年减少42.65万人;职业高中在校生623.05万人,比上年减少57.93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423.81万人,比上年减少6.62万人;成人中专在校生254.27万人,比上年增加15.55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674.89万人,比上年增加14.55万人。其中,普通中专毕业生265.31万人,比上年减少4.92万人;职业高中毕业生217.44万人,比上年减少3 610人;技工学校毕业生120.51万人,比上年增加1.29万人;成人中专毕业生71.63万人,比上年增加18.54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118.94万人,比上年减少2.18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43.06万人,比上年减少4 394人;职业高中教职工39.43万人,比上年减少1.24万人;技工学校教职工26.81万人,比上年减少0.20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7.75万人,比上年减少0.38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8.10万人,比上年减少976人,生师比24.191,比上年的25.011有所改善。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30.56万人,比上年增加1 700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31.17万人,比上年减少3 729人;技工学校专任教师19.69万人,比上年增加0.43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5.42万人,比上年减少985人。

高等教育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 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 790所,比上年增加28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 442所(含独立学院303所),比上年增加33所;成人高等学校348所,比上年减少5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 145所,比上年增加16所;高职(专科)院校1 297所,比上年增加17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811个,其中高等学校534个,科研机构277个。

研究生招生58.97万人,比上年增加2.95万人,增长5.27%,其中,博士生招生6.84万人,硕士生招生52.13万人。在学研究生171.98万人,比上年增加7.40万人,增长4.50%,其中,在学博士生28.38万人,在学硕士生143.60万人。毕业研究生48.65万人,比上年增加5.65万人,增长13.13%,其中,毕业博士生5.17万人,毕业硕士生43.47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8.83万人,比上年增加7.33万人,增长1.08%;在校生2 391.32万人,比上年增加82.81万人,增长3.59%;毕业生624.73万人,比上年增加16.58万人,增长2.73%。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43.96万人,比上年增加25.44万人;在校生583.11万人,比上年增加35.62万人;毕业生195.44万人,比上年增加4.77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853.90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73.12万人;非学历教育报考 871.1万人次。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9 675人,其中,本科学校13 999人,高职(专科)学校5 858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25.44万人,比上年增加4.96万人;专任教师144.03万人,比上年增加4.76万人。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52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6.56万人,比上年减少0.34万人;专任教师3.94万人,比上年减少0.15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81 060.42万平方米(含非产权独立使用),比上年增加2 984.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 935.37亿元(含非产权独立使用),比上年增加380.68亿元。

成人培训与扫盲教育

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394.84万人次,当年已结业778.53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4 969.81万人次,当年已结业5 537.04万人次。

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2.38万所,比上年减少0.58万所;教职工50.66万人;专任教师28.22万人。

全国有学2.7万所,在校生164.3万人,教职工5.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0万人;成人初中1 578所,在校生63.1万人,教职工0.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8万人。

全国共扫除文盲58.57万人,比上年减少23.24万人;另有68.90万人正在参加扫盲学习,比上年减少5.98万人。扫盲教育教职工3.83万人,比上年减少1.13万人;专任教师1.78万人,比上年减少0.54万人。

民办教育

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3.99万所,比上年增加0.91万所;招生1 454.03万人,比上年增加53.16万人;各类教育在校生达3 911.02万人,比上年增加197.12万人。其中:

民办幼儿园12.46万所,比上年增加9 234所;入园儿童865.62万人,比上年增加52.23万人;在园儿童1 852.74万人,比上年增加158.54万人。

民办普通小学5 213所,比上年减少27所;招生104.44万人,比上年增加3.61万人;在校生597.85 万人,比上年增加30.03万人。

民办普通初中4 333所,比上年增加51所;招生157.81万人,比上年增加4.16万人;在校生451.41万人,比上年增加8.85万人。

民办普通高中2 371所,比上年减少23所;招生82.13万人,比上年减少1.41万人;在校生234.96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 649所,比上年减少207所;招生83.75万人。比上年减少11.99万人;在校生240.88万人,比上年减少28.37万人。另有非学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34.82万人。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6

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

为促进普通高中校长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普通高中校长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根据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标准。

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本标准是对普通高中合格校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制订普通高中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等的重要依据。

一、办学理念

(一)以德为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热爱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工作,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公正廉洁,勤勉敬业,关爱师生,尊重师生人格。

(二)育人为本

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充分认识立德树人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把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内涵发展,始终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引领发展

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师生发展的重任;树立正确的学校发展观,将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秉承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依法治校,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有特色地发展。

(四)能力为重

将教育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强化专业能力提升。

(五)终身学习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学习作为校长专业发展和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法治观念;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将学校建成师生共同学习的精神家园。

二、专业要求

三、实施意见

(一)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中的正、副校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标准制定符合本地区实情的实施意见。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本标准作为普通高中校长队伍建设和校长管理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本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制订普通高中校长队伍建设规划,严格普通高中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完善普通高中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推行校长职级制,建立普通高中校长培养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普通高中校长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为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7

随着国家进一步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历史机遇。由于高中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普通高中及职业教育因建设而欠下了许多债务。农村高中学校债务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成为制约农村普通高中和中等职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现就有关问题作一下简单探讨:

一、农村高中学校债务的现状

(一)高中学校负债产生的历史原因。

1、学校为了发展,扩大规模而欠债。上世纪末,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一些地方片面强调“教育发展要有规模,规模才能出效益”,提出“要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同时,各地逐步实现 “普九”,初中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给高中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都在扩大招生,扩大招生校舍又是问题,迫使学校在政府财政拨款不足、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采取向银行贷款、由施工单位垫资、向教职工集资等形式筹集资金,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导致一些学校因学校发展扩大规模而欠下了大量的债务。

2、高中学校迁建工程形成债务。为了配合城镇化建设,大力对高中学校实施布局调整,高中学校向县城集中。各地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及扩大城区面积,加快实施高中教育城建设,形成了巨额的债务。我区2005 -2006年成功实施一所高完中及一所职高整体搬迁工程,形成债务9745万元。

3、创建示范高中和重点职业高中形成的债务。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各级政府由于“普九”压力大,很少顾及到各级普高、职高的发展。从国家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提出了创建各级示范学校的构想,以此推动教育协调、快速发展,使创建各级示范校成为在继“普九”之后各级政府兴办教育的又一抓手。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各级普通高中及职业高中,以创建示范高中和重点职业高中为契机,大规模发展办学硬件,学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由于我们的地方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状况很不乐观,捉襟见肘的吃饭财政只能保工资的发放和正常的运转,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资金投入教育,创建示范高中硬件又必须达标,唯一的办法是负债发展。

(二)学校领导缺乏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导致债务增加。部分学校领导主要是一把手没有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脱离实际铺摊子、上项目,盲目攀比,超标准、超规模建设校园;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急于上项目搞建设,甚至为了争取计划部门早立项,在财政资金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就以自筹资金的形式开工建设,造成学校建设与政府投入脱节,形成巨额债务。

(三)农村高中学校,投入少,生源少,收入少,又要发展,只能举债。由于地方政府对农村高中学校投入较少,学校校舍简陋,教学条件差,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一是随着农村人口外流、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其子女随工、随商就学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生源大量流入城市,造成农村生源流失,因而收入减少;二是农村高中学校收费标准相对城市高中学校收费低,收入较少;三是农村高中学校生源绝大多数来源农村,农民教育负担沉重,相比城市高中而言,农村学生家庭贫困,减免费用多,也使得收入减少。但又必须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借贷和融资。

(四)高中学校债务压力大,领导无精力加强学校管理。沉重的债务包袱已经使许多农村高中学校压力增大,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甚至已经危及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一是每年要支付高额的利息,甚至每年收取的学费还不够支付银行或集资利息,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正常运转遭遇空前困难;二是债主讨债不断,信访频繁,校长的主要精力在应付逼债,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学校领导无法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思考如何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

二、化解高中债务应对措施

(一)加强教育发展计划管理,严格控制高中新的基建项目,明确校长职责。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统筹规划,科学论证,严格基建项目的审批,帮助学校根据校情、生源状况及债务偿还能力选定建设项目,杜绝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过度超前建设。严格控制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再扩张,必需建设的项目要在落实好资金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学校自身建设时也要量力而行,合理安排教育资源。要明确校长职责,其职权不包括借贷与融资,甚至不包括学校的硬件建设与学校的规划。从源头上杜绝债务的形成。

(二)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学校建设,兴办节约型学校。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全面清理高中阶段债务,并核定债务,不允许新增债务。特别是要控制基建规模,加强财务审计,避免出现不良债务问题,学校重大项目建设与目前正在实施的校安工程结合起来进行,实行交“钥匙”工程,由区(县)城乡建设投资公司投资建设,要按照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坚持勤俭办学、节约办学,杜绝任何超标准、建设豪华校舍的行为,更不准为此举债。

(三)建立偿债责任制,因地制宜,认真学习和借鉴“普九”化债的成功经验。一是锁定债务总额,认真清查、核实各校各项债务,摸清债务总量,分清债务责任,调动各方积极力量共同努力化解;二是建立学校债务责任制,强化学校负债偿还意识,负债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偿债计划,详细安排偿债资金来源,加快偿债进度;三是对于化解农村“普九”债务,不少地方已经作了积极的探索。大部份地区都建立了偿债激励机制,有的是设立专项,有的是按比例配套补助,有的是利用转移支付资金,都是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化债,调动地方化解债务的积极性。作为化解农村高中学校债务,各地方可以认真学习和借鉴“普九”化债的成功经验,积极化解农村高中学校欠债的主要矛盾,推动化债工作顺利开展。

(四)大力扶持高中教育,解决高中学校债务及学生家庭“致贫”压力。国家需要大力扶持高中阶段教育,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一是将教师工资、学校公用经费、学校维修改造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建议将高中阶段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摆脱“高中致贫”怪现象,能大大缓解学生读高中的经济压力。三是加强宣传,让社会关注点逐步向高中阶段转移,引导人们跟高中学生结对扶助,帮助贫困高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8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探索建立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1.建立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教育系统第二、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化解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2.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以县为主”责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解决好城镇“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以迎接“两基”国检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积极创建“双高普九”县区,提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巩固“普实”成果。加大扫盲工作力度,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年内完成了3.5万人的扫盲任务,确保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左右,其中青壮年妇女文肓率下降到4%以内。

适当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3.继续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优化普通高中教育结构。推进完全中学初、高中分离,公办高中剥离高考补习班,积极创建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年内创建市级示范性高中2所。加强农村薄弱高中建设,引导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加大对民办普通高中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加强高考研究与指导,认真做好高考复习备考,提高应届生上线率。

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教育资源发展农村学前教育,4.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制定学前教育年度建设规划和规范办园行为指导意见。积极开展学前三年教育先进县区创建活动。制定《市“xx”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重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加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力度,全市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特教班随班就读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总数达到1230人,比上年增长3%以上,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2%以上。市特殊教育学校搬迁新建工程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

加强对“三种模式”管理应用考核,5.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探索启动“班班通”试点。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继续组织师生开展课件制作、教师校本培训等工作。构建市、县(区)学校教育教学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推进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和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落实互联网安全防护措施。指导津陇教育信息化培训中心大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等各种培训,不断提高培训水平,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培训。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9

〔关键词〕四川;普通话;素质教育;公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中图分类号〕H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87-(2014)02-0125-004

一、课题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日益加速,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到城市中,他们的随迁子女享受公平教育的诸多问题日益彰显,成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2003〕78号),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教育问题的重视。

2006年6月,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在四川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让每一个孩子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成才,是新时期赋予教育的新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义”,“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政策。要适应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需要,积极应对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的新形势,科学调整城区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加快设立新校和扩建老校的力度,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样享受到优质教育”,体现出四川省对中央政府相关政策的响应。

2010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这一切相关政策条例充分说明:义务教育作为最基础、覆盖最广泛的教育,其均衡发展程度、公平状况和教育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公正和谐,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集中体现了一个人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最生动、最直观的表现,对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对其身心发展、意志磨砺、思维品质、性格养成等整体素质均有一定影响。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语言政策,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决定对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基本情况及分析

调查时间:2010年9月――2011年12月

调查地点: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攀枝花市、广安市、宜宾市、广元市、泸州市

调查对象:初中、小学的老师、学生

调查方法:实地探访、问卷、座谈。调查问卷共62个问题,试图从语言环境、语言态度、语言情感、语言使用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调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使用情况。问卷通过网络答卷和组织答卷两种形式。涉及成都、德阳、绵阳、攀枝花、广安、宜宾、广元、泸州等市,共召开座谈会325场,发放问卷近16万份,收回15万余份,整个调查涉及19万余人(含参加座谈会和参加问卷的人员)。

成都德阳绵阳攀枝花广安宜宾广元泸州合计座谈会场次3251332738366741325被调查人3420410434182531901425737256363847918965190722发放问卷254378076160521654923487198782706523161159705收回问卷234767854156471374922647179582387521963147169(一)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使用基本情况

1.对普通话的认同度高,但对国家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不高

关于普通话――所有学生均认为说好普通话非常重要,因为社会提倡,学校要求,父母支持,并且使用普通话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和鼓励,所以愿意花功夫学好普通话,以使自己今后在社会交往中更便于交流,也愿意与校外人员用普通话进行交流。90%以上的学生知晓普通话、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知道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的重要性。攀枝花有9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说好普通话很重要,因为普通话方便交流,愿意说好普通话。德阳、泸州、广安等地的被调查对象对普通话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对 “推普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知晓率不高,德阳是60%,泸州是52%,广安是25%。相较而言,作为西部中心城市的成都,文化、经济在全省相对发达,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对普通话重要地位的认识也更为充分。并且班级同学方言背景越复杂,对普通话的认同越高。

2.对家乡话有认同感和亲切感,语言环境相对宽松,但是个别学校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现象

被调查者普遍对家乡话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认为方言难听,影响交流不愿说家乡话的人较少。50%以上的被调查者说他们和同学之间交流都使用现住地语言,这些同学与父母的交流和回到家乡后主要以家乡话为主;大多数同学认为,在学校他们使用家乡话不会影响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即使他们很快学会了现住地话,但在和父母及家乡人交流时特别是回到家乡后仍讲家乡话。有80%被调查者认为回到家乡使用何种语言,别人是不太在意的,5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家乡使用普通话会得到赞扬和鼓励。这些学生最开始学习的语言大多是当地的老家话,到了新的地方后又学习了住地话,在学校学习了普通话,因此都能使用老家话、地方话和普通话,对三种语言均不排斥,并且对普通话的接受度更高。家乡话、现住地话、普通话三者并存,在家说家乡话,课堂以外同学间多讲现住地话,学校学习生活中讲普通话。在以家族关系和亲朋关系为纽带的人群中,家乡话仍然是首选的交流工具,家乡话使他们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少数因为融入居住地时间太久而生疏了家乡话的学生认为,老家来人讲家乡话,父母之间讲家乡话,回到老家听到乡音乡调,会感到亲切。

成都市是一个以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吸引人群汇聚的地方,方言的多元化是自然趋势。该市被调查者中有37%的同学认为,在学校他们使用老家话不会影响与教师和同学交往,但仍然有15%左右的同学认为,在现住地讲家乡话会受到同学的讥笑,会影响到他们与同学和老师的正常交流,因此会改用普通话。攀枝花作为移民城市,市民中的 60%都是外来的建设者,普通话、地方话、家乡话共存,语言包容性很强,基本不存在语言歧视,近年社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德阳、泸州47%被调查者反映,在他们就读的学校和生活所在地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歧视,他们中有人在居住地因为讲家乡话、在课堂上不习惯讲普通话或讲得不好受到过同学讥笑。

3.随迁子女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

100%的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语言文字规范程度显著提高,能听懂普通话,讲普通话,但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普通话规范程度为一般,讲得好的学生只占调查学生的三分之一。

4.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语言规范化程度影响明显

成都市有些随迁子女的父母是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到西部经商,有着稳固的经济地位,重视子女教育,他们本身的语言比较规范、语言能力强,其子女语言发展环境很好。攀枝花市民60%都是外地来的建设者(包括农村县区),被调查者的普通话水平低于成都市。其他城市如德阳、绵阳、广安、泸州、宜宾、广元等地,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鲜有大专以上学历者,甚至连高中教育也未完成,如在德阳,父亲是高中学历的占14%,母亲只占5%,初中学历的62%;在泸州,家庭成员中的文化程度也普遍不高,36%的是高中或中职,其余大多是初中学历,广安也是初中学历居多,他们往往以体力劳动维持生计,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子女的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

5.就读学校教师语言规范化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规范化程度

成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有良好的教学师资,使得其学生的普通话规范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市。部分学生虽然跟随父母生活,但就读的是民办学校,其师资较城市中心公办学校差,这部分学生的语言规范化问题较为突出。有的随迁子女在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学校读过书,而农村中有的老师不用普通话授课,即使是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其普通话水平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使得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普通话基础较为薄弱,且方言味儿较难纠正。

(二)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使用问题梳理

综上所述,有如下几方面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1.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影响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使用能力的均衡。这种不平衡直接导致各地区、各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经费投入差距很大,从而使不同区域的不同层次的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使用能力呈现出明显差距。

2.认识不到位影响学校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程度。有30%的师生对语言文字法规范化水平与素质教育的密切联系认识不足。对学校依赖性极高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接受规范化训练,如果学校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重视不够,受冲击最大的就是这个群体。

3.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高低和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和语言文字能力。

4.家长受教育程度对孩子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的影响突出。

5.社会用语用字对随迁子女用语用字的影响很大。

三、对策思考

调查结果表明,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和能力。

(一)提高认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承担起不可推卸的法定责任,要将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纳入教育议事日程,纳入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狠抓工作措施,营造有利于语言文字规范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形成依法治教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资源存在不均衡状况以及它所引起的种种弊端、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终身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定,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切实保证教育投入、师资力量、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向薄弱学校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逐步实现县(区)行政区域内学校的均衡发展。

学校是规范用语用字的基础阵地,承担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普及任务。学校推行规范汉字、推广普通话对社会生活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并在义务教育阶段得到巩固和提高。一些学校的领导及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宣传力度、措施也不到位,导致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没有形成常态化,效果也不明显。

(二)落实经费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同城学生一样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会占用迁入地一定的教育资源。要看到由于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尚存在一定差异,学校日常经费存在收支紧张的矛盾,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会因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能否保证经费投入,是考验各级政府是否重视随迁子女教育的风向标。各级政府要依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的各项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学校预算制度,落实经费并督办检查,要针对市、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保证随迁子女教育资金足额到位,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的矛盾。重点对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给予合理的财政补助;对承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公办学校,财政给予经费保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各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素质教育和语言规范化训练之间的关系,研究教师语言规范化水平和对随迁子女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之间的关系,统一思想,消除在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同时还要认真解决各地市、县(区)师资结构不平衡问题,解决部分教师负荷过重、生活艰苦、教学条件差等问题,制定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的特殊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教师工资待遇(包括津贴补贴)、资格认定、职务评聘、招聘录用、调配交流和考核,积极采取有利于方便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大力开展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培训,提高其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1.加强教师交流,开展支教活动,逐步缩小学校间师资水平的差别。

2.针对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的具体问题,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对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免费培训。

3.重点培训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办学校教师、民办学校教师。

(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校要利用各种方式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规范其用语用字行为,提高其规范化水平。

1.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用语用字不规范行为对他们的影响,加大对他们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力度。

2.要利用“推普周”和其他宣传机会走向社会,宣传、推广普通话;要积极创造条件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并通过这样的有效活动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3.要与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形成合力,进一步采取各种宣传手段,使人们知晓语言文字法,规范用语用字行为,让语言文字规范化政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用语用字氛围,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产生良好的影响。

(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家长对语言文字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

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规范化与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自信心的建立、意志品质的锻炼、学习能力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等各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