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安全对于企业生产的意义集锦9篇

时间:2023-08-28 16:54:21

安全对于企业生产的意义

安全对于企业生产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发展和实例

1.安全文化的定义

关于安全文化有好多种定义,这是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对比较正常的现象。在这里总结啦一些专家的说法主要从两个意义上说分别是:“广义说”“狭义说”。

“广义说"是把文化和安全都在广义上做安全解释,安全不只是生产方面,它还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娱乐、生活、等,文化不光含有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和管理文化等人文方面的文化还有环境文化、物态文化等等。安全文化的广义定义有:

1.1我国劳保学会秘书长对安全文化的定义

在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繁衍的整个过程中,在人们从事的生活生产等一切领域中,为能够确保人类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安全(含健康)还可以让人们能舒适、安全、高效认真地完成一切活动,预防、控制、避免、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事故和灾害;为更好的建立起和谐、可靠、安全、协调的社会环境和与之相匹配的完善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健康、安全、快乐、长寿,世界更加和平、友爱、繁荣而创造出的关于安全精神的财富和关于安全物质的财富的总和。

1.2我们这样认为

关于安全文化是我们人类在安全活动中创造的安全生活、生产的观念、精神、行为和物态累计的总和。这种定义是要建立在“大文化观”和“大安全观’’的概念之上的,安全观念方面主要包括全民的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文化,还有家庭的安全文化等,在文化的观念中既包含观念、精神等意识形态的精神层面的内容,也有物态、行为和环境等物质层面的内容。

“狭义说"主要是强调安全或文化的一个层面,比方说企业的文化范畴、人的素质等。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分析了企业中各个层次中人员的安全素质结,并对安全文化作出定义:安全文化是安全行为的准则和安全价值观念的总和。并指出我国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具有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特点,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和企业现代管理的特点。上述两种定义都具有强调入文素质的特点。还有其它的定义认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中的,主要在于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做到事故的预防。

2.安全文化的发展和实例

所谓的“文化力”文化作用在人的身上所发挥的力量。道德力、精神力、舆论力等的表现形式就是文化力所表现的具体形式。文化力本身不是以我们的意志而变化的。只要是组织,就一定存在文化;只要存在文化,就会有文化力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安全文化中文化力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等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动作。以下是对大港油田天燃气公司的做法和理论。

2.1企业发展和安全文化的建设

如果企业有好的发展那么就一定会有好的安全文化;企业的发展可以使安全文化的建设更加深入。企业必须通过对安全的文化建设,才能把伤害事件、安全事故降到最低,使企业的发展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这样才能让员工的专业技能、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等方面有更加稳步的提高,才能使管理工作能够平衡的发展,更好地树立企业形象使其更具有竞争力,使企业有更加长远的发展。概括的说安全文化和企业发展的关系为:

第一,安全文化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这是直接体现出来的。反之,如果尽量减少了安全方面的事故就可以直接降低成本促进经济有效的增涨。安全文化是通过对人的安全意识的影响,增加人们的安全意识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经济效益的增涨。

第二,安全文化是一个企业重视安全并增加对其的投资从而来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增加安全方面的投资,来保障生产的安全,这是一个企业的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每个安全事故的发生基本都源于其安全建设的投入或是设施的简陋。那么安全文化方面的建设就可以提高人们自身对安全的认识而提高自我的防范能力。当人们对安全的意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会自愿地进行投入,特别是一些高危险的行业更是这样,企业如果真的发生了事故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社会方受到相当巨大的损失。

安全对于企业生产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烟草行业 现代安全生产 企业管理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化,都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灵魂,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必要放眼长远,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从思想、制度、机制、文化、监管和新技术等层面,既要注重宏观角度的规范,又要注重微观角度的落实,严把生产安全关,严把生产质量关,严把生产监管关,着力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烟草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始终立于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1.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内涵和意义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模式而言的。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烟草行业承袭固有的管理机制,虽然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行业发展的深度调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新困境不断涌现,这就为创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创造了可行性条件。

1.1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内涵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重在“新”的意义的凸显,传统意义上,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方面,强调领导重视,但是在具体的组织和执行环节,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新的管理体系重视责任细化,重视目标制定,重视落实环节的督促和执行;在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方面,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重在“制度钢化”和“制度创新”,制度钢化是指对于安全生产制度无论是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严格遵守,不能破坏其权威性和稳定性,同时安全生产制度又要具有创新性,要富有前瞻性,不能一成不变;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方面,注重人的力量的挖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全员献计”的浓厚氛围。

1.2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意义

对于烟草行业而言,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1.2.1从产业安全的角度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烟与外烟争夺零售终端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烟草行业急需改变原有的封闭思路并提高整体竞争力。[1] 实际上,这里内在的包含了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两层含义,企业需要在这两个方面注重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烟草行业加速蜕变的关键所在。

1.2.2从行业发展的角度

安全生产关乎行业发展,在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各行业都抢抓机遇,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确保企业平稳健康运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行业、任何企业出现安全生产的大事故,都将对该企业发展造成“一票否决”的致命硬伤,将会给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蒙上阴影。构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无缝化管理,具有显著意义。

1.2.3从企业形象的角度

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往往更乐于承担社会责任,重视自我形象的塑造。事实上,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卷烟产品生产质量,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企业深谙此理,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安全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创新和优化,这将有利于烟草企业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支持。

2.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烟草行业在长期的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践中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新技术的研发、新策略的实施,新理念的应用都有明显不足之处。

2.1重视不足

此处的重视不足,不是泛泛意义上的缺乏重视。实践中,烟草行业相关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新时期烟草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缺乏清晰地认识,尤其是对烟草行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监管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有力的措施。

2.2监管缺位

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生产监管是一个体系,相辅相成,不能将两者割裂,但是我国烟草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从制度保障、动态监管、技术创新、奖惩机制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而且过多依赖于内部监管,在实施环节难免存在“人情往来”“寻租空间”,这就为安全生产监管带来了现实困难,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实施。

2.3文化建设形式化

烟草行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化”“表面文章”的现象,安全文化建设应该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各个实战环节,而不是简单地一个口号的制定,一个活动的举办,一场会议的召开就能够将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带动起来,这样往往形成短期效应,将容易使得企业内部员工和领导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方面出现松懈和麻痹、淡薄的现象。

2.4技术创新乏力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紧跟时展,紧跟企业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这就需要烟草企业立足实际,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的创新。由于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投入产出效益上的认识存在不足,忽视技术创新和管理投入,过多的重视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使得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技术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与变化。

3.新型安全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3.1构建新型安全生产领导机制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机制着眼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着眼于安全生产的新问题,为安全生产管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层次化、网络化的管理机制。细化责任,强调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实。

在实践中要强化领导机制、健全组织建设、提高人员安全技能、重视人员雇佣期间的工作安全,将安全生产管理与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紧密结合。[2]注重领导机制的创新,探索实施“值班安全总监”的制度,让每一名基层员工都有机会担当领导角色,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生产管理的积极性。

3.2构建新型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保障机制,是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在实施环节,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保障机制主要涉及制度机制的创新和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管理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有重要意义。管理队伍在组织架构上要注重简化,职能权限不受任何部门的牵制。独立性强,确保他们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督促相关责任部门整改,并且在安全管理中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做好安全管理信息的汇总和分析,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

3.3构建新型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新型的监管机制,应该将烟草企业的生产环节、管理环节和监管环节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实施。以创新眼光审视现代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首先要注重细节,严把监管环节,“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隐患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要注重从小处着手,关注烟草配送、轮班期间的车间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节日值班等细节;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对计划;创新监管机制,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实施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监管的职责以招标方式外包给其他专业化企业或第三方机构,独立运作的监管机制将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并且减少不必要的内部成本开支,压缩寻租空间,减少寻租发生的可能性。

3.4加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文化建设

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烟草企业“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3] “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在的将“人”的价值放在了文化建设的关键位置。

“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在实践中将成为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烟草企业要注重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将“企业是我家,安全生产靠大家”的理念内化为全体员工的精神共识和自觉实践;要注重打造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优秀企业文化,问计于员工、问需于员工,以企业文化展现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营造安全生产管理的浓厚氛围,人人有责,人人是安全生产的监督员、责任人。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企业,自觉实施安全生产细则,自觉重视安全生产隐患,自觉抵制麻痹大意倾向,自觉担当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3.5强化新型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安全生产要注重技术创新,它是保障企业技术创新与安全生产同步发展的关键。

烟草企业要注重原创技术的研发力度,注重科技创新,成立专门组织,加强内部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联合大中院校,充分挖掘大中院校的技术资源、智力资源,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速高校烟草行业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注重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建立技术分析机制,对于企业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安全隐患,加强技术分析,加强调研诊断,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故再度发生。

3.6抢占安全生产信息网络阵地

抢占安全信息网络阵地,是提高我国安全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烟草行业自我防御能力的有效途径。

信息安全涉及通讯安全、网络系统安全、主机系统信息安全,数据与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等。信息安全是当前烟草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实践中也关系重大。烟草行业在实践中要注重内联网的建设,将内联网作为安全的网络运行平台,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为大力推进信息化带动烟草现代化奠定必要的保障基础。[4]

参考文献:

[1]李建英.浅谈烟草行业信息安全[J].信息网络安全.2009(1):85-86

[2]李纯华.烟草行业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策略[J].魅力中国.2009(29):223-224

[3]刘斌.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研究“四元”.湖南省南县烟草局 413200

安全对于企业生产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原因

近些年,石油企业在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安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石油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的频繁发生,对该职业从事人员危害严重,从而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石油企业的安全投入不足,对石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石油企业管理者应对企业的安全卫生工作足够重视,建立“安全经济观”意识,因为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效益。

一、目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尽管当前众多石油企业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石油生产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守国家关于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认真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探求石油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此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的经验,但是在石油企业生产和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理论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理论几乎都来自西方,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寥寥无几,这从大学安全工程教材中就可以看出。理论的缺乏导致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缺乏系统理论支持。西方由于发展时间较长,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在管理理论上也已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总结了一系列系统的事故控制理论,如风险分析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单因素理论等,在这些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可以根据其现实情况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石油企业就事论事多,但追根溯源少

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分析方法来对涉及石油企业管理中的人和物进行危险预测分析,变安全管理中的事故后处理为事故前预防,这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对于事故的超前预防控制,需要对事故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以达到对企业的宏观指导的目的。

(三)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说教多,理论推广很少

作为高风险的石油企业,逐渐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该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从1997年起国内石油行业陆续了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等多个行业标准文件,标准性文件的颁布有利于提高国内石油企业的健康和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国内石油企业尽快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节约企业成本,改善企业形象。与此同时,国内率先建立HSE管理体系的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二、石油企业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目前存在诸多的问题,对于其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罚力度不够

事故隐患的存在是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事故发生源于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讲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但同时依据法律规定,只要没有出现重大的事故,对于个人只能追究行政责任,通常就是限期整改或者罚款为主,我们知道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来说实在是缺少震撼感。为此相关专家提出应将安全事故隐患纳入刑法的范围,事故发生后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加大事故的处罚力度,给予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强有力的威慑,从而使安全事故发生机率降到最低,保证石油企业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二)石油企业日常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不够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事故频发的企业,并非缺乏好的政策支持,而只是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很难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落到实处。现在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已在安全生产、经营方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也较多。《安全生产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安全法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关部门开始注重安全生产的法制方面建设,也是石油行业职业从业人员盼望已久的结果,开创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全法制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大法,《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从业人员权利义务制度等七个方面,其中对于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责任进行了完整、清晰的界定,对于现实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指导性等。《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对于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落实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着重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化、规范化及制度化的进程,以防范石油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于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三)石油企业的职工权利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较差

经研究发现,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企业的不安全状态所引起的。尤其是在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许多职工的生产环境非常险恶。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国际劳工组织所组织的研讨会上,根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铁民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报告中系统总结了安全生产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五个原因,是对现代化国家劳工行政一体化的任意践踏,而其中许多重大安全事故的最大受害人则是第三方即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处于被雇佣的位置,无法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意志,也没有组织成一支强大的力量,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生产者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引起足够重视,保障石油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石油企业安全投入成本不足,淡化安全经济观

石油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可否认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举措之一。要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安全对于企业生产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Q0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130-01

0 引言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生产的流程比较复杂、毒害性非常的大,在无形之中增大了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这一方面的难度。在这一形势下,政府要加强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监管方案,同时,化工企业也要对生产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对化工产品进行生产,制定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化工企业生产人员的工作职责,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规范。

1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大多工艺复杂,危险风险较高。例如在生产条件方面,涉及高温高压的情况较多。而且原材料和产品经常是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这些物质对设备腐蚀性强,生产操作和日常维护要求很高,要求较强的操作精密性,专业性很强,对操作人员的是职业技术和职业责任心都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出现操作失误,很容易造成将不堪设想的后果。从企业生产,经营。运输和使用,四个大环节均都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

个别企业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弃了设备的检修。还有一些化工企业因为经济效益不理想,以至于为了缩减成本压缩经费,首选就是削减企业的安全生产设备和措施的经费,设备上欠缺很多,又舍不得投入资金,以至于造成设备严重缺乏维护,长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不治理。还有在生产流程中,当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注重生产而轻视安全,为了效益最大化和提高产量而忽略了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松懈,忽视了化工生产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害有毒、过程复杂的特点。生产中长出现设备超温超压操作、超负荷运行的短期高效行为,短时间内达到产量的提高目的。所以,以上狭隘的效益观势必导致安全管理不能有效约束生产过程中危险行为的局面。

2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意义

与其它工业相比化工行业存在着很多危险因素和职业性危害,化工生产中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和腐蚀性强的特征,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恶性事故的概率较大,加强安全管理是杜绝和遏制安全事故尤其是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主要手段。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企业生产运输经营的整个过程,自己的特性特点同时也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和技术手段中。两者密不可分,但是其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是重中之重,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会很难避免在生产中发生事故,给集体与个人生命财产都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要杜绝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恶性事故,就必须首先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完善系统化工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经营策略、生产管理以及其它管理环节中都有结合与渗透。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在其重要意义,安全生产是企业利润的前提与保障,没有安全生产,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对于化工行业而言,生产中常伴有高温高压、低温负压、有毒有害的的情况,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常常会造成惨痛的后果。

3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 化工企业要对安全生产管理观念进行有效的创新?

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这一方面的观念,还处于滞后的阶段,只是一味的在生产过程中重视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对安全生产管理这一概念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化工企业中各层领导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单一的认为只要将生产的效率与质量提升上去,就能够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安全生产管理只不过是一个管理观念,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可有可无,完全忽略了安全生产管理在化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化工企业中大部分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阶段,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在化工企业生产中的操作行为不规范,对操作流程的不清楚,无法正确的预估操作错误会给自己与企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安全生产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风险性,在管理过程中只能说将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几率降到最低点,因为化工企业在生产中没有一个绝对性的安全,所以化工企业在生产中要对安全生产管理这一方面的观念进行有效的创新,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观念,提高各个部门的安全意识,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3.2 对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定期的检查与维修

随着化工企业的不断发展,相关的设备设施也在逐步的更新。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变革,生产产品的需求与标准也都在提高,老套的设备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化工企业在发展中各个环节的需求与标准,所以化工企业中的生产设备设施更新速度也在逐渐的加快。

但是,有一部分化工企业因为经济有效或相关的企业领导为了节省开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坚持使用着老套的生产设备。老套的生产设备不仅仅会严重的影响化工企业的生产进度与质量,而且还会由于自身各个结构部件的老化,而导致损坏,甚至出现自燃这一现象,引发爆炸,这都严重的影响着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不利于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再就是有些化工企业虽然按照相关的标准对设备进行了更新,但是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无法正确的操作新的设备,造成操作失误,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这些都要求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生产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

4.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加强培训

化工企业中,工作人员对生产设备的操作方法与流程非常的重要,正确的操作行为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反之,则会降低生产设备的运行效率与质量。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工作人员在生产中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所以,规范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行为,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对安全生产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结束语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很多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从安全预防到发生安全事故后的紧急处置等多方面和领域都有涵盖,新的草案和法律补充也在不断完善和推出中。作者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进步,安全问题将会在中国得到逐渐的提高和改善,安全工作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安全问题是对国计民生大计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安全对于企业生产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一、引言

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与危险、事故的抗争中生存、繁衍下来,天灾、人祸、疾病……有些是能预料的,而有些却始料不及。而这些灾难又与人类为生存而劳作的生产活动相伴随,人类为生存就必须劳动,而劳动就要融入到社会生产中,这样,安全生产就成为人类摆脱危险,摆脱事故不可回避的话题。据统计,近几年所发生的事故有85%至95%是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所造成的,这些“三违”现象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使之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带动企业安全发展水平的提升,从而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氛围,建立良好的群体安全意识,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途径。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和不断总结提炼,企业所倡导、全体员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是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和物态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的根本,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促进企业安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是企业安全建设的灵魂,对保障安全生产具有战略性意义。培养和增强安全文化意识,对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尤其是重大、特大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舆论氛围,是确保安全生产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推动企业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1.认清安全生产“五要素”中安全文化与其他四者的关系是前提

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支配人们行为是否安全的思想;安全法制是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安全执法;安全责任是指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心;安全科技是指安全生产科学与技术;安全投入是指保证安全生产必须的经费。安全生产“五要素”既相对独立,又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甚至互为条件。安全文化是灵魂和统帅,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中的基础,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精神指向,其他的各个要素都应在安全文化的指导下展开。安全文化又是其他各个要素的目的和结晶,只有在其他要素健全成熟的前提下,才能培育出深入人心的“以人文本”的安全文化。安全法制是安全生产工作进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必要条件,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保障和约束;安全责任是安全法制进一步落实的手段,是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工作现代化的工具;安全投入为其他各个要素能够开展提供物质的保障。

2.安全文化建设重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生产中常常出现违章现象,事故的原因也有很多是“违章者安全意识低、缺乏遵守安全规章的自觉性、违章作业造成的”。可见文化素质和自觉性是直接影响员工意识到自己行为目的和意义程度大小的因素。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安全教育培训是先决条件,要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并涵盖企业所有人员。一是领导层安全管理培训。这项培训突出要解决的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决策者和经营者的安全生产责任。这个责任是指:如何建立、强化企业领导层、决策层、经营层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自觉地履行安全职责,并关心、支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二是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关键要明确任何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在于促进培训对象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强岗位培训。主要培训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结合公司的实际,突出对计量员、化验员、驾驶员等操作岗位的重点培训,组织对事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举一反三,提高员工自我防范意识;定期组织应急培训,普遍提高员工在特殊环境下的自控能力和一般事故险情的排除能力;从岗位规范、着装、语言举止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培训和约束,削减员工因违规操作或误操作而产生的事故风险。

3.深入研究安全文化理论,定期分析安全问题

在安全管理中,尤其要重视人的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安全文化要抓住生产力中最积极、最主要的因素,教育员工按照企业文化的模式和要求不断加强个人安全修养,提高自身安全素质,才能实现企业安全文化。因此,要特别注意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运用心理和行为科学研究事故规律并进行预防。一是情绪分析。人的体力、智力和情绪是周期性变化的。即高潮期——临界期——低潮期——高潮期循环往复。在低潮期,人的体力容易疲劳、做事无力,情绪不稳定,烦躁,精力不集中;进入临界期,身体状态频繁变化、调整,机体各方面协调性差,往往容易做错事和发生事故。为此,及时发现和检查员工的精神状态,避开人的临界期,可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是指作业人员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增强安全可靠性的根本保障。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决定着人的安全行为。因此,确保心理安全,须理顺、抚平员工的心理波动。要针对职工心理易波动的时间、事件,及时帮助员工平静情绪,调整心理,让其集中精力做好工作。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生产中协调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安全对于企业生产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安全评价 煤矿安全生产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170-02

煤矿安全生产保证既是对生产的重视,也是对员工的负责,同时能够保证生产的顺利开展以及实现煤矿的质量提升,材料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中引入安全评价,实施安全评价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煤矿的生产缺乏管理人员,缺乏管理、安全意识,不重视管理操作,存在侥幸心理,同时为降低成本而出现各种不规范、不科学以及不合理的生产,大大地增加危险隐患以及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也是一大问题,并且安全评价的执行力度较为欠缺,对于这一方面相关机构部门没有抓好以及没有实际的落实,导致不合格生产情况较为普遍,这直接导致煤矿的出产质量低,应用的效果差以及存在较大的应用隐患,为实际的解决这一题这一现状,采取的主要操作就是全面的分析以及阐述安全评价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所能够带来的价值以及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实现企业客观的认识安全评价,进而逐步的实现推广,再由相关部门的介入,实现安全评价广泛以及实际的使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之中。

1 安全评价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安全评价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是煤矿安全生产实现的最基本操作以及最为主要的操作,能够实际的促进这一行业的稳步发展,以及实际的提升相关行业的发展速度,保证在该环境中所生产的煤矿的应用质量,能够相应的减少污染的产生以及相对应的实现能源的节约,这对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稳定化发展都是有实际的意义的,因此需要详细的全面的完整的分析安全评价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以此来增加安全评价应用必要性的说服力。

1.1 煤矿安全生产中实施安全评价的作用分析

煤矿安全生产中实施安全评价的主要作用体现为,煤矿安全评价是较为权威、有经验、有资质以及有能力的机构进展的,因此,能够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系数评定的可靠性,能够实际的确定煤矿生产企业的内部结构合格性、操作合理性、科学性,以及生产步骤流程的准确性,能够实际的确定这一煤矿企业的存在合理性,存在价值,能够相对应的进行相应的处理,实现煤矿生产产业的相对绿色化以及安全化,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防止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安全评价的使用还能够查找企业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不当之中,以及企业潜在的危险因素,存在的危险源以及帮助工作人员分辨危险性,能够有效的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有效地改进煤矿生产企业的结构,煤矿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好各方面的防范措施以及防护操作。能够促进煤矿生产企业的结构化、整体化以及科学化,实现煤矿生产企业煤矿生产安全化,能够实际的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设备的操作稳定性。因此,需要相对的安全评价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使用定期性,这样能够实际的发挥安全评价的作用,实际的提升煤矿生产的利益。

1.2 煤矿安全生产中实施安全评价的目的分析

煤矿安全安全生产中实施安全评价的目的在于能够实现提前预防性,能够实现在事故发生之前进行控制,亦或是直接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损失的最小化,伤亡的最轻化,能够减少煤矿生产的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具体操作就是对煤矿的生产进行整体性的分析,确定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不稳定的因素,相对应的采取措施进行控制,进行预防,能够实际的实现生产强化,生产稳定化,以及生产危险系数最低化。安全评价还能够达到的目的就是能够实际的提升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这进一步地促进企业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安全评价的实施能够实际的降低出现管理人员自我意识过强的现象,能够进一步地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进行相应的改进学习,能够进一步地推动生产的规范性以及生产质量的提升,生产的稳定性能以及生产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形成安全第一的生产模式以及生产意识。

2 煤矿安全生产中安全评价的使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安全评价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使用过于理论化以及过于表面化是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具体表现为出现安全评价内容的就轻避重,导致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调整价值以及调整效果无法体现,事故以及损失仍处于不可控制状态,还存在对于危险源以及潜在危险的评价过于模糊,导致煤矿安全生产中安全评价的作用无法体现,安全评价失去其根本的意义,安全评价的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的评价结果大同小异,这导致在不同的环境中安全评价所起到的效果截然不同,这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是致命性的,安全评价没有侧重点,这导致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防范措施制定,以及调整方案的设计无据可依,无从下手,这对于安全评价的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会导致煤矿安全生产企业对此的轻视情况严重化。

针对这一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改善,实现安全评价的效果全面化发挥,首先需要保证安全评价人员的质量、能力、责任感以及工作态度等,在此基础上在确定评价的内容重点,评价报告所必须展示出来的数据以及信息,同时需要采取责任制,即对安全评价的人员相对应的评价结果所达到的效果以及由于这一评价结果而导致的问题全权负责,这样能够大大地提高安全评价的质量以及保证安全评价的实质性,同时安排安全评价人员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的全程观察以及全程记录,这样能够保证安全评价的真实性以及针对性,同时能够保证安全评价的作用得以体现,能够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在安全评价之下更好地发展以及更为稳定的提升。安全评价的使用稳定以及实用性的保证,能够实际的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企业对此的重视程度以及使用情况,能够良性的促进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提升以及安全性保证。

3 结语

安全评价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实际的规范化煤矿的生产,能够避免不合格的煤矿生产继续进行,能够实际的抑制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以及能够实际的促进煤矿生产行业的稳定发展,促进煤矿的产量以及煤矿的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姗姗,张亚楠.浅析安全评价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J].价值工程,2014(6):175-176.

[2] 孙欣梅.矿山安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J].黑龙江冶金,2011,31(1):19-20.

安全对于企业生产的意义范文7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各种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尤其是一些新型的煤化工企业开始迅猛的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内容。但是,在煤化工企业内部的生产、储藏以及运输等过程中都会存在许多非常危险的安全隐患,这也直接影响人们自身的生命安全以及企业的财产安全,因此,对煤化工企业内部的具体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消防管理,如今的消防管理存在众多的难点,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的是煤化工企业内部消防管理存在的主要难点以及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

1 煤化工企业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重点难点

1.1 企业对内部的消防管理缺乏准确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煤化工企业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因此,加强工作人员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具体的安全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有效的提升消防安全管理具有的意识,首先需要从工作人员自身抓起,这对于企业内部具体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今大部分煤化工企业内部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一线的工作人员都缺乏这种安全意识,并且对消防管理具体的内容缺乏准确的认识。在组织企业内部员工参加各种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过程中,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对具体工艺流程以及引进的一些新设备新技术的具体培训工作,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缺乏对各种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的全面认识,直接影响了消防安全管理具有的实效性。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工作人员具有的消防安全意识将会直接影响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的效果。

1.2 企业内部的义务消防没有真正落实

对重大火灾的扑救工作,最佳灭火时期是火灾刚刚发生的最初阶段,而在第一时间扑灭火灾最适合的人就是距离火灾最近及时发现火灾的工作人员。在煤化工企业中都会组织一定的数量并且分布在各个地方的众多义务消防工作人员。但是,在实际的组织中,义务消防人员只存在于数量上,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其中主要的表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缺乏专业的消防知识重点培训,企业内部组织的各种义务消防人员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具体的火灾原理以及在面对发生重大火灾的情况下基本的灭火常识。

第二,义务消防的工作人员缺乏一些灭火的主要技能,甚至还存在部门员工都不会正确的使用灭火器等工具。

第三,对于义务消防工作人员使用的各种灭火工具缺乏日常的维护动作,灭火的工具长时间都没有使用。在煤化企业实际的消防安全工作中,义务消防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灭火能力,如果真的发生重大的火灾,企业的这一团队很难发挥关键的作用。

1.3 专职消防队自身具有的稳定性较差

对企业内部专职的消防队缺乏稳定发展有利的政治保障,即使国家机构出台了关于建立消防队伍具体的要求等,但是内容的设置比较笼统,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消防队伍具体的规模以及人员具体的情况和经费等问题都没有准确的规定,企业内部专职的消防队伍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建立和执行。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一次性就业,这一情况导致整个消防队伍逐渐走向老龄化,并且,部分煤化工企业内部的消防队员没有解决编制等问题,不好招聘相应的工作人员。只是通过各个基层单位挑选适合的消防队员。随着煤化工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的消防人员逐渐趋于老龄化,最终无法适应消防安全的相关工作。

第二,队伍自身的稳定性较差,现代的煤化工企业内部的消防人员达到一定年龄会选择二次就业,但是,消防人员并没有较多的适应生产工作的具体技能,这就导致这些员工会出现二次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同时,由于专职消防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参与到企业的具体生产中,没有为整个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效益,因此,薪金待遇比价差,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队伍自身的稳定性较差。

2 针对目前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2.1 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对于消防安全管理的足够重视

想要有效的加强企业内部所有工作人员对于消防安全工作具有的重视,首先需要从企业内部的领导做起,促进企业内部的团结,并定期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的重点培训,并通过煤化企业与社会共同努力。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属于一项比较特殊的企业,需要企业能够不断提升内部工作人员具体的安全意识,无论是从事什么岗位的员工,在投入工作前都需要进行专业的安全知识培训。此外,还可以在企业的内部组织各种关于消防安全知识的具体活动,并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其中,例如,知识竞猜等,对于消防安全相关工作做的比较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有效的激发所有员工都能参与到具体的消防管理工作中。

2.2 提升义务消防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

想要加强企业内部消防安全知识的相关的培训工作,想要调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促进每一位具体的工作人员都能成为比较优秀的消防人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要做好自己岗位的消防工作。

第二,对员工自救意识的培养,了解在火灾发生时最佳的自救方法。

第三,组织员工参与自救技能的相关培训活动,需要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掌握基本的自救方式,并在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好正确的处理工作。

2.3 转变传统观念,提升专职消防队伍正规的组建

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人员需要明确消防队伍建设的具体标准,并转变以往人多效率高的传统思想,建立消防人员专业的精干队伍,同时有效的提升专职消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工作。结合具体的政策以及标准,建立专职的消防队伍。结合企业内部具体的情况,根据具体的消防车辆改变人员的配备,逐渐实现队伍的精简,同时提升企业内部消防人员具体的工资待遇,改变一次就业影响消防队伍具体稳定性的现状。随时调整专职消防队伍具体的建设工作。有效推动企业的年轻化建设,招聘一些年轻的消防人员,并对专职的消防人员组织定期的专业培训活动。并不断挑选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工人人员,增强整个专职消防团队的整体专业素质。定期组织相应的消防演练活动,在演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消防工作人员具有的专业能力以及准确的判断能力,同时考查消防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团队的默契配合。通过日常的理论学习再加上定期组织的模拟演练,有效的提升消防安全团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在真正发生火情时做好最佳的处理,并及时发现一些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重大火灾的发生,保证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企业的财产安全等。

安全对于企业生产的意义范文8

关键词: 安全生产 乡镇企业 农村经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打开,其中经济体制的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为了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农村逐渐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在我国农村地区逐渐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对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吸收数量众多的乡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改善工业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增加农民收入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乡镇企业在社会生产中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初期在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等配置方面的决策性失误,导致对城市工业的依赖性比较高,在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实难与实力雄厚的国营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相抗衡,乡镇企业早期腾飞的那种灵活经营机制,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而逐渐减弱和消失。由于乡镇企业大多数是村属或者是家族性企业,缺乏必要的内部管理经验,加上管理意识淡薄,观念陈旧,更缺乏创新精神,未能打破传统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和粗放型的管理体制,内部缺乏必要的监督保障机制,高能耗、低效益;高成本、低质量;重污染、轻环保,便成了乡镇企业的代名词。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乡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安全意识不强。部分乡镇企业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够强,对于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极强的侥幸心理。由于以前没发生过事故,一些企业和员工产生了严重的麻痹侥幸思想,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对落实规章制度、防范措施缺乏紧迫感,常常拼设备、拼人力,管理者要求职工连续加班,使职工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埋下事故隐患。

(二)缺乏安全设施。因为乡镇企业的规模相对比较小,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保障,潜伏一定的安全隐患。受经济利益第一位思想的影响,很多企业不顾设备老化和装备存在缺陷等问题,开足马力生产;在生产的同时,缺乏相应的安全措施,致使事故多发。有的企业只注重生产,不注重安全。

(三)安全管理滞后。管理上的落后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是大部分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乡镇企业一般因为规模相对较小,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很多乡镇企业因为是家族型的,所以很多管理者根本称不上是管理者,他们基本上不清楚应该怎样有效地进行安全监管,导致安全管理滞后,企业安全生产徒有其表。

面对乡镇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基层的政府监管部门必须重视乡镇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科学、规范的引导,使乡镇企业真正做到健康、稳定发展。因此,结合实际,我们要引导乡镇企业通过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经济杠杆、有效监管等多种手段,夯实基础,实现标本兼治,最终实现长效管理。

(一)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引导。安全生产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搞好安全生产宣传,抓好安全生产教育的前提。企业职工身处安全生产第一线,其自我保护能力的增强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因此,应先让职工真正做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这一本质改变。充分利用每年一次的安全生产活动月契机,抓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使安全生产工作深入人心,做到人人重安全,人人懂安全。其次,加强指导,帮助企业尽快达标,并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自觉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安全素质。

(二)树立典型,推广安全生产经验。学习借鉴先进乡镇经验,培养本地安全典型,发挥经验、典型引导作用。可以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培养安全生产样板企业,以点带面地做好推广工作。组织其他企业,特别是不达标的企业多进行参观学习,使他们明确整改方向。

(三)大力推行工伤保险。对乡镇企业来说,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他们是非常害怕出现安全问题的,因为如果出现问题,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负担。所以,要尽可能地鼓励企业参与投保。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促进企业投保。

(四)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对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而进行生产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罚。同时,对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动态管理,当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恶化、管理滑坡,达不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安全标准时,及时淘汰出局。

安全对于企业生产的意义范文9

安全宣传教育的层次性和社会性确定其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广泛的包含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涵盖企业所有人员,包括企业的决策层、经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一般安全教育在企业中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层次和类别:

一、企业厂长经理安全管理培训。这项培训突出要解决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决策者和经营者的安全生产责任,达到建立、强化企业领导者,决策层、经营层的安全生产意识之目的,使得他们能自觉地履行其安全生产职责,并关心、支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这一意义出发,决定了厂长、经理安全培训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教学组织实践过程中,就是抓培训课程的编制,教学计划的安排,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学秩序的管理,抓学习出勤的掌握,抓学习氛围的组织,还有社会认同环境的营造。

二、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关键是要明确任何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在于促进培训对象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使之能真正当好企业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发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检查的作用,做出卓有成效的各项工作。

三、特种作业人员的训练。所谓特种作业人员,就是他们的作业,对作业者本人,尤其是对他人和周围的环境构成某种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人员。基于这一特性,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培训就应紧紧抓住其作业特点和可能引发的危险种类和状态,有针对性的开展系统的相关教育和训练,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实现其作业过程的安全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