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城乡一体化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3-08-28 16:54:26

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1

今年以来,在县委的领导下,县政府班子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了县委*届*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政府班子自身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加强和改进。现将**年县政府班子履行职责情况和廉政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今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届*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把以民为本、富民优先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大力推进“**”发展战略,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预计全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万元,较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减少*.*%;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增长**.*%。

(一)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完成作物总播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万亩,经济作物**万亩,饲草**万亩,粮经草作物之比调整为*:*:*。在粮食生产方面,由于政策对路,措施得力,工作力度大,播种小麦*万亩,总产达到**吨。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资金**万元,完成粮食储备**吨,粮食安全得到保证。在棉花生产上,全面推广密植栽培模式,大力推行节本增效、科技增产措施,实现播种**万亩,增长**%;总产突破**吨,增长**%。在植草方面,继续坚持立草为业的方针,完成人工种草**万亩,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实施大畜养殖战略,以养牛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养驴业,预计牲畜存栏**万头(只),其中:牛**万头,驴**万头。牲畜出栏**万头版权所有(只),增长**%;繁殖母畜**万头,增长**%。产肉**吨,增长*%。进一步加快红枣产业发展,调进灰枣苗**万株,定植**万亩,使全县红枣面积达到*万亩,挂果*万亩。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完成生态防护林造林面积*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荒地造林*万亩,“三北”四期工程造林**万亩。

二农牧民收入继续增加。注重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农牧民增收形势喜人,尤其是“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使农牧民收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今年,预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达到**元,其中:农业收入**元,林业收入**元,牧业收入**元,渔业收入**元,二、三产业收入**元,劳务收入**元。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动员机关干部和农牧民大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新修防渗渠道**公里,维修灌渠**公里、排渠**公里,配套建筑物**座,新打机电井*眼,维修加固提防**公里。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取得新进展,首批*乡*村的抗震安居小康示范村规划和**年**户放线工程已结束,*户住房通过初验。启动了部分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完成通村油路工程**公里,通达工程完成**%的工程量,使全县公路通乡率达到**%、通村率达到**%,乡村道路条件得到改善。

四是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通过农村税费改革,预计今年农牧民负担减少到***万元,农民“两工”由**.**万个减少到**.*万个,减幅**%,达到预期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引导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规范流转。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和财政供养人员承包占用农村土地的清理,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认真开展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

(二)城市经济稳步发展。

一是工业生产运行平稳,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以石油天然气、矿业、电力和农副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优势资源转换进程,保持了工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预计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万元,增长**.*%;完成工业增加值****万元,增长**.*%。主要产品产量中,生产原煤****吨,增长**.**%;发电量****万千瓦时,增长**.*%;生产水泥****吨,增长**.*%。玉石、黄金、红砖、砂石料、云母、石棉等产品产量也大幅增长。

二是重点产业进展顺利。投资****万元建成装机容量*×***千瓦的燃气电站,解决了全县冬季用电问题;投资***万元完成了*万吨旋窑技改扩建、*万吨煤矿改建和陶粒块、粉煤灰、矿渣粉磨项目。深圳麦卡云母有限公司完成了日产**吨的云母精选厂;引进数家风险勘探开发队伍,实施了*个矿产资源普查项目,格尔木云羌千年虫公司等*家采金队伍采掘黄金**千克;投资***万元,昆仑苇业纸浆厂年内将建成*.*万吨氩铵法生产线;年产**万吨的卡特里西铜锌矿选矿厂址已确定,部分选矿设备已定购。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下滑。*-**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同比下降**%,完成*计划*亿元的**.*%。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告一段落,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因为可用财力不断减少和历年工程拖欠款亟待清偿造成的。重点建设项目中,国道***线**-若羌段改建项目路基工程已经完工,铺油**公里;**-**段改建工程完成清表、砂石料备运和便道铺设;综合商贸玉石城投入使用,昆玉广场一期工程竣工出售;党政联合办公楼、县党校等一批项目竣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环境;**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开工建设;优质棉基地、“义教”二期工程、县中学电教综合楼、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不断完善城镇绿化体系,加强城市综合治理工作,被评为自治区“天山杯”竞赛优秀县城。狠抓项目争取和资金落实工作,第二分水枢纽除险加固、农村寄宿制学校等**个项目落实国家、自治区各类补助资金****万元。

四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引进招商项目*个,引资****万元,到位资金****万元,其中:布拉克萨依云母矿深加工项目****万元,到位***万元;白水河金矿砂金开采项目****万元,到位***万元;棉麻外销****万元已全部到位。

五是继续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完成县良种场轧花厂改制工作,指导县棉麻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依法拍卖县玉雪粮油工贸公司,妥善解决两家已关闭小煤矿的遗留问题,帮助*家企业核销银行贷款***万元,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全力做好失业下岗职工的安置工作,落实了失业下岗人员的生活待遇。

(三)非公有制经济、旅游业不断发展,城乡消费市场活跃。

本着“先扶持、后收益,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在审批办证、土地使用、税费收缴、信贷支持、管理服务上一视同仁,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宽松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县企业注册登记****户、从业人员****人、资金****万元,分别增长*%、*%、*%,其中:私营企业发展较快,登记注册**户、注册资金****万元,分别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

进一步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和宣传工作力度,完成了《**县旅游风光画册》,通过乌洽会、巴**十年大庆等活动,积极推介**全方位提升**对外的知名度。成功举办了“沙海蜃楼、玉王故乡”首届**和阗玉石展销会,成交额突破***万元。全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实现旅游收入***万元,增长*%。

生产资料和社会消费品大幅上扬,商贸流通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餐饮零售业和社区服务业等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县城零售额****.*万元,增长**.*%;县以下零售额****.*万元,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万元,增长**倍。

(四)财政收支差距拉大,金融运行稳中偏紧。受石油产量逐年下滑的影响,财税收入大幅减少,无法实现预期目标。预计,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完成*计划*****万元的**.*%,比上年减少****万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狠抓财政管理和增收节支,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和收支两条线等各项财政改革,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地方财政支出*****万元,减少****万元,减少**.*%。金融运行稳中偏紧,全县各项存款余额*****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万元,同比增长*.*%;各项贷款余额*****万元,同比下降**.**%。受国家银根紧缩信贷政策的影响,一批重点项目和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落实困难。

(五)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安排科技三项经费***万元,进行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被*“科技之冬”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单位。全力组织实施“两基”攻坚,投资***.*万元,大力实施危房改造、义务教育和信息化建设三大工程,教育实施明显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顺利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估验收。积极开展了百日广场文艺汇演活动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了基层文化站(室)的建设和文物保护区的建设,对文化市场进行清理整顿,规范了营业性网吧的经营,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妇幼保健院完成改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得到深化,分类核定了**个营利性和**个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镇、建设局和养路征稽所被评为自治区级卫生红旗单位。实施国家第三期“西新工程”和数字分米波无线网络电视传输工程,延伸有线电视主干网**.*公里,向农村传输**套dvd层次高清晰数字电视节目,使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加大了体育工作力度,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日益红火,农牧民运动会硕果累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全县人口出生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群众对计划生育综合版权所有满意率达**%。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加大,“两个确保”继续巩固,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启动了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按照“应保尽保”的方针,为****户****名低保人员发放低保金***万元。落实扶贫和以工代赈资金***万元,扶贫帮困、救灾救济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吐拉牧场灾后重建、整体搬迁工作已经完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取得新成绩,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六)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社会保持稳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维护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始终保持对“”的严打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县继续保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强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四项指标的上升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二、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一年来,县政府班子始终坚持把学习纳入工作的一部分,把理论学习与工作方法的改进提高结合起来,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推进学习制度化、经常化。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提高身体力行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自治区、自治*领导同志的重要论述和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增强以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实践的自觉性,提高从高层次、全局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践,紧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以及财税、金融、科技、历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视野和知识面,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深入学习党在新时期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新疆斗争重要性、长期性紧迫性的认识。同时,把学习与研究解决我县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自觉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和“发展经济、致富百姓”的实践当中去,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参加自治区、自治*党委和县委安排的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强化理论基础,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用政治的眼光、全局的眼光、时代的眼光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政府班子始终坚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主动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在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了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

(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维护团结,增强合力。坚持集体领导下的民主集中负责制,自觉服从县委的领导,积极维护县委的权威,认真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加强政府领导班子团结与协作,充分发挥班子每个成员的才智胆识,增进团结。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对一些重要工作,坚持班子成员之间多协商、多通气,重要事项通过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办公会议和例会集体研究,对事关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始终坚持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召开相应会议集体研究,集体决策。

(三)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增强依法执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加强与人大、政协班子的联系,认真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和采纳他们和民主人士、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提案,做到件件有答复。抓住《行政许可法》实施的有利时机,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深入动员,狠抓落实,增强了政府系统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能力。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政府工作进一步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转变。认真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政府审批行为。建立了创新发展环境监督、践诺、社会评议和保障机制,推动政府执法部门从严治政、依法行政,提高了政务水平。

三、加强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加强作风建设。认真对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的*个坚持、*个反对,着力解决政府系统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把抓落实作为转变作风的关键环节,对各项工作都细化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务求落实。深入推进创新发展环境活动、求真务实大讨论活动和创新发展环境监督评议活动,政府系统作风建设有了明显进步。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班子成员深入各乡镇、农牧区和厂矿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把有限的财力用到群众直接受益的事业上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控制政务会议、活动规模,严把经费开支,切实做到节俭、务实、高效。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建设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F2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乡一体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城乡一体化概念

城乡一体化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长期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并不是一个静态概念。随着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不断发挥作用,一体化的水平会逐步提高。

城乡一体化要求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布局和有序流通。这就要求将城乡看作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此市场中,实现劳动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既突出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距中彼此补充、彼此融合。

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是逐步缩小社会成员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差别,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但需要指出的是,城乡一体化并不要求彻底消灭城乡差别。

城乡一体化特征

1、政府服务均等。根据国际惯例,公共服务通常是由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共同承担,其中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是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好诠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的社会改革主张。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城乡功能协调。即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就是要促进城乡既在各地域内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又要把城乡两方面的优势充分调动起来,相互结合,扬长避短,合理分工,形成优势叠加,提高效益,加速缩小城乡差别的进程。城乡功能协调发展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使城乡之间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保持在适度范围内,缩小实际生活水平的区域差距,使城乡的比较优势都得到有效发挥,促进城乡间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三、城市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小城镇,乡村工程建设中有很大一部分建筑未经专业人员规划设计和地质勘测,凭施工人员经验建设,施工人员经验和技术水平也有限。所建设的建筑物功能单一,新建的建筑不符合节能标准要求,采暖以家庭小锅炉为主,环境污染严重;很大一部分新建建筑不符合抗震要求,存在着质量和安全隐患,已成为危房和垃圾建筑,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相关领导思想观念认识问题。经济发展压力大,城乡一体化意识单薄、观念滞后、认识不到位、工作缺乏合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核心战略中没有其应有的地位,不知道发展经济与推进城乡一体化之间是辩证的互相促进的关系。

3、不按规划设计建设。建设者还处于无序建设,个人自建,多占乱圈耕地,有很多农民已迁走,但仍然占用着宅地,闲置不交,也不让他人使用,年久破烂不修,影响整个村庄容貌;大部分建设物挤压街道面积,使街道狭窄,拐弯曲折,交通不通畅,一旦有火灾,消防车无法进入,造成消防隐患。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商业以个人零星分散为主,商品也不齐全,卫生环境极差,有的甚至销售伪劣产品;文体活动场所简陋或者没有活动场所;医疗,卫生,保健院还是以个人家庭为主等现象繁多。

4、土地制度有待改革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现行农村的土地扭转还不够规范,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过小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土地征迁过程中也还存在农民利益受损的现象。更加现实的问题是:在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现有土地存量如何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用地需要。这些问题都关乎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影响城乡一体化建设。未来几年内,逐步有效完善土地制度,使之适应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是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难题。

规划设计的相关措施

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认识,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通过各种培训班和参观学习吸收先进城乡建设经验,培养一批专业骨干队伍,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大宣传的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工具,宣传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和目标。充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一劳永逸的好事。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事情就好办了。

3、多种方式综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l) 强化城市建设地区的建设与改造,以城市化推进一体化进程城市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和运用城乡统筹的原则,综合利用财政、规划、土地等政策和手段,创新思路、着眼实施,推动规划城市建设区的城市化建设,同时要为村庄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做好引导和服务,重点做好转居、社会保障及再就业等综合保障工作,以健康的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2)稳步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推进一体化进程积极稳步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将成为城乡一体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归根到底都是农村社区的更新改造,这种改造借助于政府的扶持和资金支持,不容易受商业开发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实现村民和集体的共同利益,实现政府的原本诉求和城市的综合发展要求。

4、合理规划城镇,乡村设置布置方案,城市重点以县城为基础,在规划旧城区建设的同时,考虑到大量农村人口的进城,城市人口逐渐增长的要求,要规划好新城区的发展规划,同时要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乡镇设置布置上,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有的小乡村取消,逐步合并到较大的乡镇,这样就形成了新的乡镇建设。在乡镇规划设置上:(1)要考虑行政区域的划分及便于管理;(2)城乡村之间交通方便;(3)选择宜人生存环境地理位置;(4)便于农业发展。要做到公共资源互补共享,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5、由于城乡一体化建设除了新农村建设之外, 无一例外都会增加城市的容量, 这将导致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进一步加剧, 而且有很多村庄位于禁建区, 所以城乡一体化无论是采用哪种实践类型, 都应该维护城市的基本生态格局, 保障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使用, 这其实也是城乡建设的根本底线。

在城乡一体化规划中要以以系统规划的理念为统领,对城乡总体发展战略、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进行系统部署,同时强调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住房保障建设以及政府入口引导下的项目策划和市场出口导向下的投融资规划,真正引领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葛慧玲.滇西中心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07)

[2]孙涛.环境绿化投资综合效益度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03)

[3]李颖明,宋建新,黄宝荣,王海燕.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的研究路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1)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3

统筹发展规划,构筑城乡文化一体化整体框架。荣成市把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发展战略作为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基础工程来抓,规划构建了“一城、两带、三片区”为框架的现代城镇体系,结合产业分布状况、区域文化特色,按照“整合资源、海陆联动、统筹发展”的思路,确定了打造以海洋文化为中心的蓝色文化品牌,着力构建以城区为中心的休闲娱乐文化、以石岛为代表的海洋民俗文化、以成山头好运角为标志的好运文化、以伟德将军碑廊为载体的将军文化、以铁槎山为依托的宗教文化“五大文化板块”。依托五大板块辐射带动周边镇,实现了镇镇有文化特色,村村有文化归属,人人有文化认同的文化氛围。

实施共建共享,打造城乡文化一体化服务网络。荣成市按照服务半径1.5公里、带动周边3-4个村、服务人口2000人左右的标准,将全市951个村(居)规划为310个中心社区,并相应选定了市直部门和企业联系进行帮扶。在帮扶社区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同时,兴建社区文化中心。每个社区文化中心都配备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信息资源共享站点、庄户剧团或群众演艺队伍。在所有镇街道配备了宣传委员、文化站长、通讯报道员、网络评论员、舆情信息员,在社区、企业和农村都配备文化活动指导员和辅导员,建立起市、镇(街)、村(居)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协调统一的宣传文化队伍。

促进城乡互动,搭建城乡文化一体化活动平台。荣成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互动,促进文化交融发展,切实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成立了书法、美术、摄影、演艺等文化类协会13个,拥有会员1万多人。组织书法、文艺、科技等专业人才开展“培训进百村、艺术进万家”下乡培训。在基层演出方面,为保证农村可以观赏到高水平的文艺节目,市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进行补贴,确保每年专业文艺团体到农村演出在150场以上,农村免费放映公益电影1.2万场以上。在公益服务方面,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政策,市文博中心、图书馆、体育场、滨海公园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全部对城乡群众免费开放。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4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建设;战略思考;重庆市九龙坡区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3-041-03

城乡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跨越的一道难题。重庆市九龙坡区如何解读城乡一体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打破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的思想观念,冲破体制机制障碍,统筹规划,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赶超战略,建设全新九龙坡,是当前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议题。

1城乡一体化概念、内涵及标准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缩小、消灭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同步发展的城市化过程。城乡一体化发展本质是谋求城市与乡村共赢,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发展战略一体化、经济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管理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环境生态建设一体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化良性推进过程,包括以下四大内涵:(1)城市化首先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产业工人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2)城市化的经济内涵。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从事较低效率的第一产业转向进入城市从事较高效率的第二、三产业的过程,是经济实力提高的过程。(3)城市化的社会内涵。城市化是广大农村居民向城市集中,参与工业化并分享工业化成果的过程。(4)城市化的空间内涵。城市化是一个城市物质、技术、人才、文化及制度文明向广大农村渗透、传播、拓展的过程,是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产业现代化的城乡一体发展过程。城乡一体化有三条衡量标准:(1)经济标准,城乡产业效率差距不断缩小并趋于一致。(2)社会标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并趋于一致。(3)制度标准,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并趋于一致。可见,城乡一体化的本质是高质量的城市化,它是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发展的需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谋求城市与乡村共赢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2九龙坡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

(1)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及日本、韩国先后走上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乡一体的城市化发展快车道。(2)21世纪初,沿海发达地区及成都等地就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如何打破城乡分割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热点、难点问题。(3)“十一五”规划建设之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之年,重庆直辖10年之际,时任总书记寄语重庆“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九龙坡区为重庆市委、市府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先行试验区。

3九龙坡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3.1有利条件

(1)具备了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综合实力;(2)具备了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产业基础;(3)拥有良好的区位发展优势;(4)进行了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有益探索。

3.2制约因素

3.2.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在城乡一体化认识上还存在三大误区:(1)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2)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消灭农村,消灭农民;(3)城乡一体化就是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2.2发展规划欠统筹现有的规划是以城市为主体的规划,城乡分割二元机构特征明显,农村规划是规划学的空白,没有涵盖广大农村,即表现为:基础设施滞后,土地市场无主体,公共产品缺乏,产业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保护不力。3.2.3体制机制不健全体制机制二元结构障碍制约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设计造成的,其中最大的难题在于农村土地分散经营,流转不畅;最突出的问题是目前农民增收主要依靠劳动力,且稳定性较差;最紧缺的要素在于市场主体,农村地区缺乏市场主体,导致各类要素不能充分流动,发展活力不强;最现实的差距在于公共服务,农村地区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薄弱,公共产品供给远远比不上城市,农民生活环境不容乐观。

4推进九龙坡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对策

4.1以先行试点为契机,探索综合改革经验

积极争取成为部级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精心编制试点方案。按照“科学规划、强化基础、做大产业、创新制度、一体发展”的思路,创新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着力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综合实力。坚持“五个突破”:(1)从重点地区突破,以华岩、西彭、白市驿为试点镇,沿华福路、白彭路实施主城西进,建设西部新城现代产业经济核心区,推进东西两翼互动发展,打造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试验区,努力建成重庆“1小时经济圈”重要增长极。(2)从产业发展突破,以园区经济、镇域经济、绿色庭园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以新型工业、都市农业、会展节会、物流配送等为主的都市经济产业体系,辐射带动全市产业发展。(3)从社会保障突破,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为重点,探索建立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制。(4)从公共服务突破,以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产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新型公共财政体制。(5)从体制机制突破,以农民变市民、财政金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体系,为全市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创造经验。

4.2以统筹规划为前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按照重庆主城区总体规划要求,精心编制《九龙坡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城乡统筹的新农村绿地、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修编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形成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

4.3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格局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最大的制约是户籍制度,最突出的问题是土地制度,最现实的差距是社会保障,因此必须要在制度上突破,才能确保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试点取得成功。4.3.1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农民变市民的户籍障碍,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体系,促进农民由就业性转移向居住性转移转变,实现农民市民化。4.3.2加快推进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土地制度改革按照总量不变、占补平衡原则,合理调剂区域建设用地指标。探索建立农村承包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土地附着物物权化抵押贷款信贷模式。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新型农村产业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企业向园区(基地)集中、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4.3.3加快推进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以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农民变市民参加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4.3.4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的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实施卫生“五大体系”建设。4.3.5加快推进促进农村资本市场活跃的财政金融制度改革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分配合理的公共财政制度。强化财政预算硬约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形成财政投入“城乡统筹、向乡倾斜”的稳定增长保障机制。完善区镇财政分配体制,强化激励型转移支付机制。建立控制使用土地补偿机制,对镇村社实施控制使用的耕地、生态保护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建立土地收益支农机制,将土地出让金的大部分用于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资本金补助。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切实加大对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信用机制,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和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4.4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线,培育农村市场主体

统筹城乡发展主要需解决好“三农”问题,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同时,需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能力,形成以工促农、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1)鼓励工业集中发展,积极搭建产业发展载体。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加快建设农科城和农业科技企业总部基地,做强花卉、水果、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加快转变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休闲业。大力发展节会经济,提供区域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着力搭建新型工业产业载体。(2)加快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做强汽车摩托车、机电设备制造、材料加工业、电子产业,大力发展石墨烯、生物制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区域战略支柱产业,全面提升九龙坡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产业产业体系建设。通过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为工业反哺农业创造充分的物质条件。(3)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成立村级“土地流转中心”。(4)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模式,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按股分配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新体制。

4.5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推进城乡建设管理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5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战略;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

1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提出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界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有的学者仅讨论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可称为“城乡工业一体化”。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环境学者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一体化战略,是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发展战略,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2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策

2.1确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基本方略

改革开放前,中国选择和推行的是重工业及城市优先发展战略。这一战略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通过对城市市民进行补贴,为工业发展提供资本积累,以迅速达到工业化。这种主要靠农业供给建立起来的资本集约型工业化模式,造成资本过度集中于城市产业,劳动力过度集中于农业和农村,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差距扩大,“三农”问题客观上趋于严重。

由于城乡发展差距过大不仅使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贫困群体、农村为落后地区的格局得以强化,而且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必将破坏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最终影响全面小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而且还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五个统筹”之首。

统筹城乡发展这个重大方略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所谓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统筹部署;就是要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是要打破以二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城乡分治格局,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最终建立起城市和农村互补互促、共同进步、平等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就是要依托中国国情和改革中的实践经验,变城乡对立为统筹城乡发展,避免走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老路。“一体化”的“化”,就要“化”掉传统小农经济的落后生产方式,“化”掉农民固守农业生产的单一就业途径,“化”掉城乡之间在收入和消费上的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明确地把实现“一体化”作为处理未来城乡关系的根本要求和追求目标,作为现实中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真正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村和农民为主要变革的领域与主体,在解放农村生产力、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中寻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泉,避免传统城市化模式中农民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和农村不断被边缘化的现象;就是要把农村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农村和城镇共同发展格局;就是要构建农村变革和城市化进程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一部分农民在依托农村而较少后顾之忧的前提下,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迈进,逐步经历由“离土不离乡”向部分“离土离乡”和完全“离土离乡”的过渡,使传统的城乡矛盾在国家控制下逐步得到化解,避免大批失地、无业、无资农民盲目涌向城市;就是要正确把握城镇建设、中小城市发展与大城市之间的关系,既要强化大城市对周边区域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又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形成中小城市和城镇对大城市的支撑,避免城市空间和功能上的不合理以及小城镇建设中的不科学现象。

2.2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1)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必须瞄准城镇化目标,加强同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在战略指导思想上,要以化解城乡矛盾为重点,使农村的发展不断靠近城镇化目标,用“城”的定位引导和把握好同“乡”的建设。同时,要通过学习宣传,使各级领导更加明确这个目标定位,自觉地把这个定位贯彻落实到各种“建设”活动之中。克服就村建“村”的狭隘认识,走出用小农经济的发展理念设计“新农村”的规划误区,改变短期行为、重复建设、低水平维持型发展的工作思路,真正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大战略、高目标和长远任务,当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战略,切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2)推动综合变革,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实际上是一个包括有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机制市场化、发展城镇化等在内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性变革过程。这诸多变革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依存,仅靠农业一个方面的发展和变革是无法完成的。谋求在全方位、深层次上推动“乡”与“城”发展方式的有机统一,是从根本上化解城乡对立的必经之路,也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抓手。当前,我国西部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城乡发展差异明显。西部地区应实践东部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把发展生产同改造小农经济结合起来,把发展农业同向非农产业扩展结合起来,把发展现代农业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结合起来,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变革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倡导互助合作,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这一背景出发,一定要把强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构建城乡互助合作关系的主导方向,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工促农应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要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生产所需生产资料的供给,开展城市工业对农村工业的配套支持、产业衔接和改造提升,化解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同时要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积极引导城市工商业资本向农村流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以城带乡从根本上说要加强城乡间的内在联系,解决城乡之间产业、市场、发展方式、设施条件、消费水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均等化问题。要害不在于让农民移居城市,也不在于城乡之间的距离有多远,而在于农民是否享受到城市的环境条件和消费水准,农村是否具有同城市差不多的“经济社会整体素质”。现在西部一些大城市一公里外的农村,仍在从事传统的小农经济,这里农民的生活和生产,与身边这个大城市的关系,同远在千里之外的农村没有多大差别。相反,在我国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农民虽居住在农村,企业还叫“乡镇企业”,但事实上已成为不住在城市的“城里人”,成为城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理顺工农、城乡关系,重点要在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改善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使城乡关系发生本质变化,形成农村面貌的整体性突破。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6

一、对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依托城郊型优势,使城乡联系显著增强,农村经济、民主政治、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各项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突出表现为城乡差距过分悬殊。××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元,两者比例为:。如果再加上城市居民享有的医疗、住房等补贴因素,实际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达到:。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我市要提前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均在农村,所以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作为重中之重,由城乡二元格局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市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

㈠、有利因素

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镇、村、驻镇单位、农村中小学先后完成了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建或扩建,农村小康住宅改建率达到了%,农村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了⒍%,配套设施基本实现“四化”即道路硬化、四旁绿化、村容美化、净化,为城乡一体化进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城市大、农村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农村靠近城市,农产品市场容量相对较大,有就近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城带乡,发展乡镇企业,以工富农,发展农业产业园区和二、三产业的条件优越。

旅游资源丰富。我市境内有“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黑山岩画、魏晋墓壁画等历史文化遗产和居世界第二的滑翔基地等自然景观,且这些旅游资源都地处农村,且农村具有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优越条件,如果将我市独特的旅游景观与丰富的田园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共同开发,将为农村第三产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农业开发已初具规模。双泉农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金汇果蔬基地、文殊食用菌基地、友谊特禽养殖基地、长城葡萄基地的建成,为我市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注入了活力。拱北梁水库、双泉水库、安远沟水库以及酒钢种植园的建成,为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水土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全市实有耕地面积万亩,荒滩万亩,境内水资源可利用量亿立方米,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配套,具有在城乡结合部、荒滩地带招商引资进行农业产业园及二、三产业建设的基础条件。

人文、地理环境较好。我市农村人口万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且靠近酒钢,具有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换农民身份的有利条件。

政策环境宽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定》,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㈡、不利因素

镇区规模偏小,镇区人口偏少,辐射带动功能较弱,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我市个镇多表现为以镇政府为中心,周围零星建有若干不具规模的商业网点和服务设施,排水、路灯、绿化及社会文化服务设施基本未建成或不健全,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城郊型特色农业发展不足,农产品品种少,且部分老化,不能满足全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我市蔬菜在本市市场占有率仅为,且多为黄瓜、西红柿、油菜、土豆等市场价格低,效益不明显的品种;我市林果品种如苹果、梨等大部分品种已老化,销售难,造成挤压堆积,甚至腐烂。

二、三产业规模偏小。许多镇办、村办企业由于人才匮乏、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资金少,在市场竞争中被挤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万元的有个乡镇。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三产业总量少,规模小,从业人员少。

债权债务负担沉重,再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据统计,自年以来,农村基础设施(不含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投资亿元,其中镇村筹集万元,农民自筹万元。农户三提五统、建校集资等各类拖欠款万元;村级债权万元,债务万元。农业再发展及基础设施资金严重缺乏。

三、我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措施和思路

㈠、努力壮大农村经济,是加快城乡一体建设的基础。

城乡一体化的载体主要是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生长发育的速度和质量,最终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要针对目前我市乡镇企业数量少、效益差的现状,一方面要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新建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另一方面要加紧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增加科技含量,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要抓紧乡镇企业的制度建设,使之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二次创业。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聚集,走连片发展的道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局面显然意味着发展的低水平、低质量和整体的不经济。分散的乡镇企业是否愿意向城镇的工业小区集中,取决于土地购置成本、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政策优惠的力度等。在小城镇建设中应规划好工业园区,统一提供配套的水、电、暖、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利益机制和行政限制手段促使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

⒉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是以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使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化为社会化大生产。我市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依托城郊优势,把农业办成实用型精品农业、实效型珍品农业和实质型旅游观光农业,满足城市的消费需求。大力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提高科技水平,坚持发展多品种精细蔬菜、花卉等高效作物。大农业内部结构要向林、牧业方面调整,在林业方面,要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高效,适合我市种植的高新品种,对老果园要加大高接换优力度。在畜牧业方面,使优质牧草的种植和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经济格局,重点引进和鼓励农户养殖有较高经济效益的肉用牛、羊及瘦肉型猪,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在满足城市消费需求的同时,增加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同时,要发展“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分工,规模经营的路子,也就是大力发展专业村,把一个村的经济建立在一种或二、三种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优势之上。我市农村有这方面的优势,应着力培养壮大。如嘉峪关村有发展旅游服务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断山口村有发展沙产业的条件;河口村有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冯家沟村有发展林果业及优质林果育苗的条件。还可以培养养牛专业村、养羊专业村等,要引导农民少种或干脆不种粮食作物,大力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专业种植和专业养殖。

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多种经营推进城乡一体化。根据我市工业旅游城市的定位和城市大、农村小的特点,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强活力。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加速发展第二产业是壮大城乡经济实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所在。依靠丰富的农产品优势,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着力培育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要坚持外延扩大和内涵提高并重的原则发展镇区工业,以集镇工业的发展带动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实现农业工业化,形成巨大的带动力、聚合力和辐射力,推动小城镇建设,壮大集镇财力。

以市场建设为纽带,发展商贸流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休闲产业,兴办各种服务行业。以观光旅游活跃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完善市场功能,吸引八方商家,以商贸流通的发展,扩大农产品外销数量,增加农民收入,进而促进餐饮业、旅游业以及其它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壮大第三产业规模。鼓励和支持农民在市区、城乡结合部从事二、三产业,将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转换为城市居民、产业工人或个体私营者,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镇区经济凝聚力。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也是城乡一体化的承载体。因此,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上,必须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适度超前。在建设上,以城乡结合部为突破口,分层次搞好开发建设,优先进行道路、水、电、通讯等建设基础设施。在资金筹措上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的多元化投资体制。要充分运用建立投资回报保障机制等市场经济手段,吸引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镇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打破单一的财政投入为主的模式。鼓励本市农民、居民带资进镇自建或合作建房。

㈢、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我市农业生产规模小,现行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的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要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上求创新,在有条件的村,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转包、转让、联合服务等办法,允许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偿流转,允许把土地的使用权作为合作资本,并取得合理补偿。鼓励和支持个体、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者在农村承包农民的土地兴办产业园区,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成为产业工人。

㈣、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

为鼓励农民和外来投资者进入小城镇,便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逐步取消城镇户籍划分,凡在城镇已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已有稳定的生活来源,而且在城镇有合法的固定住所的,办理城镇常驻户口,并在住房、教育、就业及社会保险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经商办企业的,应享受政府招商引资的所有优惠政策。

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要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的原则,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合理安排一定数量的城镇建设用地,确保镇区具有一定的规模。对在农村小城镇从事经营活动的农民,可根据其本人意愿,保留承包土地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转让。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7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相对于涿鹿这样一个农业传统大县而言,要紧紧抓住被列入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道路,抓好规划,完善布局,突出特点,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高点定位,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城乡规划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在编制规划时必须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

首先是完善好城市建设规划。经过近两年“三年大变样”工程建设,涿鹿县城“一城二区二环”的城市总体布局已初具规模,“四纵四横”的城市路网框架已经形成,城区面积由原来的4.5平方公里拓展到11.6平方公里。今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重点是体现“拓展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理念,在注重项目建设连续性的同时,做到拆迁与建设并重,完善城市框架与改善民生并重,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规划,将县城与周围乡村的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编制城乡发展、土地利用、城市人口、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

其次是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小城镇的关键是繁荣农村经济、培育主导产业。在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各中心小城镇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城镇布局,以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培育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比如,矾山镇是旅游大镇,就要依靠旅游资源发展;张家堡镇区位优势明显,就要依靠科技园区发展;河东镇石材资源丰富,就要依靠石材开发发展;武家沟镇煤炭资源丰富,就要依靠煤炭资源大做文章。根据县城和中心乡镇的不同特质要求和发展优势,合理分区,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

二、强化支撑,统筹推进工业园区化

近年来,我们把园区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全力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科技园区基本上形成了以高科技产业和出口创汇型企业为主体的特色园区发展框架,园区内入驻企业已达到48家,供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不断完善,行政审批中心大楼已经竣工即将投运。在今年中国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高峰论坛上,我县科技园被评为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被省政府列入了全省百家重点培育产业聚集区。今后要继续加大科技园区项目聚集力度。一是鼓励企业整体搬迁或扩建项目进驻园区,整体搬迁的企业税收归属按原渠道执行。二是紧紧抓住列入全省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我县科技园区这一招商平台,继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园、农业产业化园、机械加工制造园的一区多园运作模式,完善园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与京津对接的相关政策,通过设立北京创业园等形式,吸引北京产业的整体转移,力争实现园区入驻企业项目达到60家,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北京产业转移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科研院校高科技转化基地。同时,积极与科技、商务等部门沟通联系,力争列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是配套建设园区生活配套区,在已建成16幢别墅的基础上,再建设56幢,完成一期建设计划,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来园区投资置业。通过园区建设,提升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使园真正区成为产业升级的高地、城市发展的新区,进一步加快县城发展步伐,提高城市的产业吸纳和人口承载能力,为加快城镇化步伐奠定基础。

三、抓住重点,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县城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极,重点发展园区经济和三产服务业,农业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发展途径,将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融入县城园区企业,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目前,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0多家,其中市级15家,省级5家,入园企业20家。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4%,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76.5%。今后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推行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方式,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签证、登记制度,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确保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龙头建设

县委、县政府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各乡镇要依托当地资源,负责抓落实。从发展生态农业和精品农业的角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方面以巩固提高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抓手,做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通过积极发展“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大力培育好中粮金冠、北京达华、益利等7家万吨以上葡萄酒企业和果仁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将企业及品牌做上档次,做大做强,推进龙头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三)加强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建设

结合张涿、京化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大市场的视角,利用新合作物流配送中心的销售服务网络,配套建设物流仓储设施,建立区域物流集散中心,辐射县区所有乡镇,打造商流通道,形成城乡一体的物流配送体系,使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全国市场,争取打入国际市场。同时,大力培养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组织和人才。在加强管理规范的同时,积极落实扶持政策,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通过三年的努力,争取达到特色专业村基本上“村村建社”、生产经营大户基本上“户户入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企企联社”的奋斗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培养一支能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产业的经营与管理队伍,大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引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四)推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

由我县与怀来、宣化共同编制的桑洋河谷葡萄产业规划列入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七个重点建设聚集区之一。今后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发挥好五堡镇九堡村这个省级农业观光示范村典型引路,结合葡萄产业化发展与生态文明村、新民居示范村的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区和观光农业区,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同时,组织协调各级涉农部门实施资源捆绑战略,整合农业项目资源,实行水利、交通、扶贫、沼气、畜牧、农技等项目的配套捆绑,形成合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筑牢基础,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城市相比是很落后的。针对这一现状,必须把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盘棋”来考虑,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一是加强城乡道路网络建设,我们将20xx年作为“交通建设年”,在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成好京化二期、张涿高速公路建设任务的同时,完成4条县级公路改建工程和12个乡镇40个村的村村通工程,确保三年内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建设农村融入中心集镇和县城的交通快速通道,增强支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城乡水利设施建设,在利用国家重点农业开发县政策做好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桑干河生态治理工程。三是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满足城乡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四是加强城乡教育、医疗、卫生、通讯、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8

虽然这几年市政府加大了投入,我市城乡客运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农村客运发展十分明显,全市151个行政村,已有131个村通车,但与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还有差距,主要是:缺乏强有力的协调工作机制;场站建设滞后;运力仍显不足;资金难以落实到位;线路调整不够及时;公交化改造进展不快。

为加速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铜陵,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加强领导,尽快建立城乡客运一体化强力推进机制

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对涉及到多个部门才能办理的事项,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处理;尽快制定出台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发展各年度目标和落实措施。

(二)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

按照“市、区、县”一体化、“路、站、运”一体化原则,统筹规划公路路网与客运站场,尽快构建一个以公路网络为基础、客运站场为节点、客运线路为通道的一体化城乡客运网络体系,使各种城乡客运方式有效衔接,以实现客运资源共享和旅客“零距离”换乘。

(三)加快建设,全面改善城乡客运一体化承载能力

一是加快路网建设。加快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连接线的工程进度,进一步完善“六纵六横”的公路主体框架,在全面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优化改造农村路网,加强农村路网与重点镇的连接,尽量形成闭合线路,构建主城区、城镇30分钟上高速,行政村(不含“飞地”)30分钟至主(副)城区的一体化交通路网。二是加快场站建设。尽快在顺安、县城北等处选择合适位置兴建换乘中心;另增建3-4个农村客运站;同时加快市区至重点集镇,重点集镇与集镇沿线的候车厅和招呼站建设。

(四)积极融资,努力保证城乡客运发展一体化资金足额到位

在财政投入控股的前提下,按照公用事业改革的总体要求,鼓励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公交投资、建设和经营,利用实施特许经营制度,逐步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积极探索城市公交公司参与农村客运班线的公司化改造的新路子;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车籍所在市、县、区政府出资收购班线。

(五)稳步推进,逐渐扩大城乡客运一体化范围

围绕到2012年我市一主两副城区和主要集镇公交运营网络全覆盖的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加大投入,彻底更新破旧车辆,增加车辆数量,逐渐将我市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提高到与马鞍山、芜湖相当的水平,及时调整线路布局,加快农村客运的公交化改造,争取东部城区早通公交车,农村公交逐渐向钟鸣、东联、胥坝、天门、灰河等5个主要集镇延伸。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目标,积极探索和建立监管模式合理、监管资源统一、监管对象平等、监管标准一致的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保障全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维护人员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内容

(一)构建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人口计生、经信、派出所、财政、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宣传等多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食品药品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工作责任,镇政府与各村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二)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完善监管网络。建立镇、村、组三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在各行政村(社区)挑选并培训1名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负责在辖区内组织开展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协助镇食品药品监管站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违法案件查处工作,收集、汇总和报告本辖区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覆盖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三)构建诚信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严控质量风险。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管理专业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违法药品广告公告警示制度,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和购买使用广告药品和医疗器械。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档案,对全镇食品药品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划分,实施分类管理。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11月1日至11月15日)。印发《镇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成立镇食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和部署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研究制定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二)全面推进阶段(11月16日至12月15日)。镇召开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动员会,明确工作人员和工作职责,配置工作设备,制定工作方案、工作制度,建立镇食品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工作台账。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16日至12月31日)。迎接区政府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项目考评验收检查,听取意见,进一步提高全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

四、组织领导

成立镇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日常工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专人负责,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履职、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五、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