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集锦9篇

时间:2023-08-31 16:37:10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范文1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1.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2.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

4.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就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为:(1)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2)实现无纸化办公、无纸化设计与创造,可以节约大量的纸张和相关费用,效益也非常显著;(3)采用信息技术后,可以大量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可以减少库存面积,减少人员及设备数量,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和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1.企业领导要转换观念,提高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和组织实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企业的领导要了解、学习和掌握信息化知识,这样才能心中有数,把握大局。

企业管理信息化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信息化的过程是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企业组织框架的重组,流程的再造,涉及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问题。强化管理和控制,势必要和一些习惯势力产生碰撞。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领导坚定信心,并能身体力行。

2.加大资金投入

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规模和水平。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除政府继续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财政补贴,银行增加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贷款外,还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投资体系,全面增加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如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面向社会和企业内部筹集资金;积极创办企业信息化开发投资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广泛筹集民间资金等。

3.对现有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建立适应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模型

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项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全局最优。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仅仅用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原手工管理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要的是重组企业流程,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下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作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员的组织管理、新技术应用与融合紧密相关。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通过企业流程的重组,要达到以新的企业文化代替老的企业文化,用新的企业流程代替原有的企业流程,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可见,流程重组是一场革命,需要企业自上而下层层贯彻和实施推进。

4.配备企业管理软件,架构企业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构筑企业信息化网络;其次要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并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对于企业信息系统,企业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联合开发;再次是做好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最后是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如数据录入制度,数据备份制度,数据更新制度,员工培训制度等等。

5.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必须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否则就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造成巨大损失。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很难适应现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企业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信息化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对企业管理软件处理的数据进行维护,保证数据安全可靠。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世界范围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世界竞争的大环境中取胜,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龙.市场化管理国有管理的关键[j].管理科学文摘,2004,(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 企业 管理

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生产生活领域的日渐普及,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各个领域,因此,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工作中,成为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1. 企业领导要转换观念,提高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和组织实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企业的领导要了解、学习和掌握信息化知识,这样才能心中有数,把握大局。

企业管理信息化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信息化的过程是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企业组织框架的重组,流程的再造,涉及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问题。强化管理和控制,势必要和一些习惯势力产生碰撞。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领导坚定信心,并能身体力行。

2. 加大资金投入

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规模和水平。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除政府继续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财政补贴,银行增加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贷款外,还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投资体系,全面增加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如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面向社会和企业内部筹集资金;积极创办企业信息化开发投资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广泛筹集民间资金等。

3. 对现有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建立适应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模型

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项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全局最优。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仅仅用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原手工管理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要的是重组企业流程,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下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作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员的组织管理、新技术应用与融合紧密相关。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通过企业流程的重组,要达到以新的企业文化代替老的企业文化,用新的企业流程代替原有的企业流程,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可见,流程重组是一场革命,需要企业自上而下层层贯彻和实施推进。

4. 配备企业管理软件,架构企业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构筑企业信息化网络;其次要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并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对于企业信息系统,企业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联合开发;再次是做好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最后是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如数据录入制度,数据备份制度,数据更新制度,员工培训制度等等。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1. 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2. 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3. 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

4. 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就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为:(1)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2)实现无纸化办公、无纸化设计与创造,可以节约大量的纸张和相关费用,效益也非常显著;(3)采用信息技术后,可以大量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可以减少库存面积,减少人员及设备数量,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和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世界范围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世界竞争的大环境中取胜,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刘中华.企业管理信息化基本问题探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范文3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进销存、供应链

一、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现象,即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据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总量高达1000多万家,占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全部企业的60%和40%,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物流系统建设,也意识到降低物流成本的必要性。可是,许多企业认为物流领域技术含量低,进入障碍小,因而对物流系统建设的技术投入还是比较少的。

实际上,要建设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需要在物流技术上投资,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因为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互补共生、取长补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消除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拓展了国内国际市场;缩短了企业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有效弥补了中小企业的天生不足,强化了中小企业专业化营销的特长,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说,物流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改善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然而,国内企业从制造业开始经历了20余年的信息化历程,据统计,耗费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投资达80亿元,而成功率不到30%,不少企业前赴后继,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中小企业中的物流信息化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就是在这些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企业领导的物流信息化素质普遍偏低,更有一些企业对自身状况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很盲目,再有一些企业对物流信息化建设无法持续进行等,这些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是中小企业目前急需思考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缺乏事实求是的整体性理念,往往盲目立项

一些中小企业所理解的物流信息化,就是在看到别人用手持式终端扫描商品速度极快,于是如法引进类似的信息系统;还有的企业则根本对物流作业流程不加分类和整理,画上几张草图就直接外包给软件开发商负责系统规划和开发;更有一些企业在软件开发商的游说下,灵机一动,就仓促决策和立项。

以这样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自然形成对本企业信息化需求不明不白的个案比比皆是,这样的开发立项工作必然会为最终信息化建设的失败埋下伏笔。

从失败的个案来看,大多数企业往往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来处理企业的物流信息化需求,即片面地解决某一物流作业环节或局部的问题,而不是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开发出来的软件模块之间互不兼容,无法实现系统的统一和衔接。

有些中小企业尽管从每个局部上看已经有了软件系统支持作业,在局部上也会促进物流作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各环节相互独立,结果造成整个企业的物流网络平台和各节点间无法实现信息畅通,信息化并没有促进全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经营效益也大打折扣。

中小企业要避免在决策准备阶段盲目立项,笔者建议要聘请物流信息化专家对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门指导,要严格按照企业自身的需要合理地选择系统平台和应用逻辑的功能覆盖,同时要看到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全局性和整体性。

2、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追求短期效益

目前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大多不是来自于的整体战略大安排,常是出自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的强烈愿望。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比较朴实,强调以较少的IT项目整体投入、相对简易的日常业务应用、较高的个性化满足程度,来快速地提升企业的水平。

而企业对物流软件系统的阶段性需求与长远发展之间永远存在着矛盾,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物流软件系统如同普通的物流设备一样,旧了就扔、再重新购买。但是,物流软件系统的规划开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大多数功能模块无法使用的系统,或者用了也不能提高企业作业效率的系统来说进行适时淘汰。对于可以升级或者改造的系统简单地弃之不用,不仅会浪费企业的投资,还会付出时间与人力等资源的巨大浪费。

一般情况下,好的系统软件都有很好的延续性和扩展性。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物流软件系统开发之前就应该对整个系统软件有一个宏观和长期的规划,也就是说要考虑得尽量全面具体,并要充分照顾到企业将来的应用需求以方便软件系统的升级,这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因此,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时应当首先做好总体规划――把那些需要紧急开发或者是购买的软件模块提前执行签约开发或者购买,对于可以迟一步考虑的需求放在以后再进行处理。

3、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缺乏高素质的专业领导人

从岗位的角度上看,由于物流信息化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因而需要组织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具体包括良好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与实践背景,较好的管理与组织能力,同时他还要十分熟悉所在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并且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当然,在目前物流人才缺乏的环境下,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两方面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更为奇缺。这种用人要求似乎显得有些苛刻,但是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主管人员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和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哪怕一时找不到一个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人员来担此重任,但至少也应当找一个从事过几年软件设计编程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来任职,否则把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交给一个既不懂信息系统又不懂管理的主管人员负责实施的话,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由此得出结论,造成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的问题:

领导的信息化素质差;

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

环境问题;

软件问题。

三、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面对上述那些问题,我们建议可从进销存最基本环节开始进行物流信息化基础建设;再从供应链的最高视角进行物流信息化统一管理;还有,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物流信息化成本,以实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

1、从进销存开始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

一步到位的实施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理想目标,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耗资巨大,投资回收期长,风险高,涉及的管理范围广,需要企业有相当雄厚的实力。这对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对信息系统的理解有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引导,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迫于生存需要,又要求投入一点立即见到成效。那么,这一点从哪里开始呢?进销存环节的信息化就是中小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

从进销存环节开始进行信息化,可以规范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迅速提升管理质量。进销存信息化,具体来说,管理人员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一套集成的进销存管理系统,实现采购、销售、库存三模块间完全的信息共享和畅通的数据交流。根据销售预测确定生产规模,进而制定科学的原材料采购计划,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动态掌握企业与市场、供应商的供求关系,实现零库存,优化库存管理。

2、从供应链的角度对物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中小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时,不能从单个企业出发,要考虑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系统要对接;不仅要平台统一,数据格式也要统一,便于供应链上信息的交换。中小企业供应链标准化的基础物流管理主要需求概括如下:

销售管理。通过销售管理建立客户档案与合同管理,健全客户信用监控体系;建立对客户订单的动态管理,快速响应客户订单,及时处理销售退/换货需求;建立灵活的销售价格策略和销售折扣管理;销售发票、应收款、成本核算与财务系统集成;销售预测、生产订单、采购订单等的业务应用集成。

库存管理。库存是供应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一些企业纷纷在降低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方面不断寻求更优。通过库存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和盘点等操作对企业的物流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以达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采购管理。完善供应商档案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理顺采购询价、采购合同、采购订单、建立采购价格控制体系;支持采购申请计划的多级审批;理顺采购物料管理,支持采购物料的入库质量检验管理;动态地查看物料库存、采购到货情况;支持采购物料对应以及采购退/换货管理;采购发票、应付款、成本核算等财务系统集成;销售订单、生产订单等业务应用集成。

财务管理。在物流系统实施前,财务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失去了对业务系统进行监控的功能。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业务管理才是核心。因此,中小企业在物流信息化过程中,迫切希望实现财务系统与采购、销售、应收应付系统集成,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完美协调。

运输管理。中小企业运用GIS以及GPS系统实现运输过程的信息化控制,减少在运输环节的损失。

3、充分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升领导决策能力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利支撑。基于中小企业自身财力的原因,尽量直接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其庞大的资料库以及开放性的商务功能以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交流、、业务交易、决策支持等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又一个捷径。

四、结论

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是劳动密集型,与发达国家中的小企业通常是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情况相比,确实具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正是因为这一点,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的挖掘潜力和长期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仲才.通过库存环节降低物流成本[N].现代物流报,2006,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范文4

【关键词】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设计企业要如何做才能搞好设计、搞活企业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了。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电力设计企业也应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建设信息化管理制度,增加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效率、提升企业效能,实现电力设计企业的规范化运作、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集约化发展,在使企业管控力增强的同时,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

一、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国国内多数的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还是比较早的,电力设计企业一般生产任务较多、技术要求也比较强、工作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信息化建设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发展。

(一)从无到有

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出现,这在企业之间引起了不小的波动,电力设计企业也开始尝试将简单的编程应用与计算利用PC机操作,到了八十年代,电力设计企业就开始实行企业生产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比如:利用CAD制图,实行财务电算化。

(二)从模块到系统

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力设计企业对实现信息化管理更是迫切,电力设计企业开始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建设该部门的业务管理应用系统,使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由以往简单的功能应用模块渐渐向部门级的信息系统模式转变,使电力设计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三)从分散到集中

近年来,为大力推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电力设计企业制定了“整合信息孤岛、提升管理效能”的目标,按照统一应用、统一设计、统一组织的工作思路,推动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朝着优化整合、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

二、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求

电力设计企业具有生产过程参与人数多、工程周期长、电力设计设计专业广、电力设计数据资料及其内容多、电力设计过程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多、企业管理需细化到各部门等特点,电力设计企业的生产与管理都具有标准化的模式要求,因此实行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实行信息平台统一架构。电力设计企业应将企业的信息门户、数据中心、信息网络、应用集成平台等进行统一架构,使各业务部门的应用系统内部以及应用系统之间能够通过统一的标准的接口,实现电力设计企业的工作流程整合、信息数据共享与利用以及系统应用的无缝接入集成,使电力设计企业能够很好的适应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第二,横向应用集成。目前,我国电力设计企业中存在着多个应用系统服务统一业务的现象,每个应用系统都保留着同一业务的信息数据情况,造成信息堆积。为了保证企业信息数据的全面、准确、真实、一致以及可追溯,使企业业务流程得到优化发展,使企业信息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使企业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进行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电力设计企业应将各部门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横向应用集成。

第三,纵向数据贯通。电力设计企业在设计与管理的过程中应将业务信息数据进行纵向交换,使信息数据进行上下贯通,使信息平台建设得到推广使用。实现企业纵向数据的贯通,需要规范传输协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

第四,开放标准。进行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包含许多的模块,要使各部分的内部系统与各部分之间的系统都达到高度的一致,实现统一、协调,这就要求将各部分的设计方案以及产品选型必须符合业界的开放条件和开放标准,使电力设计企业不仅能够独立运行,又能使企业之间互通互联。

三、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

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主要有以下目标:

首先,企业信息数据得到交流、交换,拓宽企业信息渠道。电力设计企业进行统一组织,建立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统一平台,使企业内部的生产与管理业务数据信息实现纵向交换,使企业信息上下畅通。

其次,企业数据信息共享、共利用。企业生产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实施开展企业生产流程设计活动,建设企业的数据管理中心。建设数据中心,使企业数据交换体系得到完善,使企业的数据点播与数据交换目标逐步实现。

再次,推进集成应用,优化业务流程。电力设计企业要制定业务标准,设计架构,开展集成应用试点,先易后难,梳理业务流程。实行“三流合一”计划,将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与生产流进行整合,使企业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企业管理效能得到提升,促进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最后,搭建企业门户,展示企业内容。建成企业的统一主页系统,规范企业业务应用界面风格,统一管理用户身份,确保企业的信息数据系统安全,将企业的信息资源综合展现出来。

四、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特点

(一)原型试用

电力设计企业应积极创新,抛弃传统的将需求分析透彻后再展开试用的方式,采用原型试用模式,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软件开发商提供的系统软件进行试用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试用,使企业对信息平台的工作方式以及功能模式等产生直观的印象,再联系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提出规划需求,对信息软件进行修改。

(二)边搭建边使用

电力设计企业要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是需要时间的,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因此,可以实行“滚动搭建、分布实施”,边搭建边使用的方法,一个信息模块搭建、测试完成,就可以将其进行推广使用。针对不同的模块,还可以进行同时搭建,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推动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

(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电力设计企业进行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实现企业的设计流程规范化,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平台建设时必须遵循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范文5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竞争力创新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各个企业都感到了建设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人们的观念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它为企业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信息化建设可推动企业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即要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信息化建设带动思想观念创新

开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接受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软件不断出现,带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换代,保持过去一成不变的看法必然会被掏汰,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员工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工作。同时信息化建设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观念和感受,比如效率观念、创新观念、学习观念等等,冲击着员工的头脑,带动员工思想观念全面创新。

1.2信息化建设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替代了一部份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1.3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管理流程再造(BPR)。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OA)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实现网化。

1.4信息化建设推动技术创新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各类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等,企业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科学技术的信息,进行企业产品工艺的研发。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化、柔性化、智能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但是要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用正确的思路建设企业信息化,在规划中要讲策略.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2.1建设企业信息化,必须是企业一把手工程

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宜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同时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必须设计好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方向

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和方向,首先要坚持适应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其次是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后是效益性原则。在企业内部组织相关领导和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信息化系统应用好的同行业单位考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解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主体框架,不仅使信息化始终与核心业务联系在一起,而且还避免了信息化建设各个子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库类型不统一的“信息孤岛”现象发生。

2.3必须确保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投人一定的资金,是难以实施的。企业应从长计意,考虑到信息化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虽然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但长远效益和为企业带来的后劲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越是困难就越要开展信息化建设。

24必须解决好信息化建设部门之间的壁垒问肠

信息化建设是基础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和其它专业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整体合力。企业各部门、各二级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壁垒,跨部门或跨专业办事常需要进行一些人及事的协调,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公司所有的单位和部门,协调工作更加重要。企业首先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一个全局的位置,对信息化建设坚持一盘棋思想,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资源集中把握,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

2.5必须实行全员培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实用化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范文6

关键词: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第三方物流”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接受[1],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大批传统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纷纷转型,成立物流公司。在这些物流公司中,大部分是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它们具备市场需求反映快速、服务方式灵活等特点,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资金匮乏、人才缺少等因素制约,其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2]。

在企业以核心竞争能力制胜的今天,作为服务行业的物流企业的发展必须重视其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只有物流企业具备高效的物流信息化处理系统,才能够对市场需求及服务信息进行及时的管理和控制,提供有效的服务,最大程度的提高客户满意度,创在客户价值。同样对于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话,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目前,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现状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在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中,笔者认为关键是企业没有把企业战略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本文试图从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层面探讨其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二、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瓶颈

1.信息化目标不清晰

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要有清晰的信息化目标,根据信息化的目标规划信息化建设,否则,信息化工作只能以失败告终。

中小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信息化目标定位不准,盲目上马,随波逐流的现象。有些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了解信息化的真正作用,只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面子工程”,作为企业争取业务的砝码,盲目上马,那么可行而知,信息化建设的结果与实施情况肯定不会尽如人意;有些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意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但是在真正的建设过程中,可能由于对于信息化建设目标定位不清晰,致使信息化建设成效甚微。

2.业务不规范

物流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业务复杂,信息量大,采集难度大。一方面物流业务复杂,除一般贸易的买、卖方及相关的银行、中介外,还包括实物运输、保险、仓储、装卸、包装及配送等,涉及的主体众多,除企业外,还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另一方面,动态采集难度高,技术涉及面广。现代物流管理趋于要随时掌握实际货物的运输、交付和通关等情况,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据此需求变化对流程做出实时控制和优化。

一方面,由于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尚需完善,另一方面,由于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缺乏规范性。两者共同决定了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采集、处理等工作都存在非标准化的制约,给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三、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中小第三方企业信息化问题绝不仅仅是信息化的孤立问题,它涉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只有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愿景,根据发展战略合理优化业务流程,方可明确企业信息化需求,构建成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笔者认为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进行,信息化建设最终能够为企业战略提供决策支持作用;企业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能够带来企业流程的清晰和优化,而合理的企业流程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依据,而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结果是固化企业流程,最终实现企业流程的优化。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

在目前处于激烈竞争的物流市场上,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其受资金、硬件、人才等方面的约束,不可能成为综合物流提供商。因此,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生存的话,必须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战略。

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战略规划一定要建立现代物流的管理理念。现代物流是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起来的。当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核心从产品制造转向产品销售再转向现代营销和客户服务,直至现在“一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现代经营理念的时候,人们对于物流的认识已经从企业自身的“功能性活动”上升为“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储存和配送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制定战略必须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3]。这就要求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改变以前以规模效应获得经济效益的观念,而应该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服务。

对市场需求能够做出快速反应正是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优势。因此,对于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专业化和差异化路线是可行的选择[4]。“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是不可取的,可行的方案是“小而精”,锁定特定的行业或特定的服务,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专业化和差异化战略可以使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将有限的资源专注于特定的行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进而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具体制定发展战略时,可以考虑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在服务内容、方式以及服务细节上提供差异化服务,甚至为客户进行定制服务。

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确定了其发展战略之后,就为以后企业的业务流程规范以及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围绕企业战略进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开发模式的选择上,如果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人员,企业可以选择自行开发。不过一般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具备这种条件,这样的话,企业可以选择专业的物流软件公司。专业的物流软件公司的软件分析设计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和业务需求,再加上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开发出来的物流软件系统能够更好的满足企业需要。

信息化系统的需求分析必须密切结合企业战略,企业信息化最基本的目标是实现日常事务的信息化,提高企业办事效率。但是这仅仅是信息化的初级目标,是信息化必须实现的基础目标,仅仅实现这个目标是远远不够的。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必须根据企业战略进行长远规划,除了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外,还要根据企业战略考虑未来的应用需求。

信息化系统的系统设计,要注重信息化的整体性和持久性。对于系统平台的选择,既要考虑平台的稳定性又要考虑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资源约束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系统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方便系统以后的升级和优化。

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的进程中,除了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相应的投资和建设外,要充分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近年来,政府对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四、小结

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我国数量巨大,为我国物流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关系每一个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日后发展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只有信息化建设工作只有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才能取得成效。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顾淑红.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管理,2007,2:8-9.

[2] 傅蓉心,刘海林,傅蓉浣.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及发展探讨[J].企业经济,2006,8:177-179.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范文7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竞争力创新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各个企业都感到了建设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人们的观念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它为企业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信息化建设可推动企业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即要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信息化建设带动思想观念创新

开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接受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软件不断出现,带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换代,保持过去一成不变的看法必然会被掏汰,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员工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工作。同时信息化建设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观念和感受,比如效率观念、创新观念、学习观念等等,冲击着员工的头脑,带动员工思想观念全面创新。

1.2信息化建设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替代了一部份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1.3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管理流程再造(BPR)。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OA)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实现网化。

1.4信息化建设推动技术创新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各类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等,企业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科学技术的信息,进行企业产品工艺的研发。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化、柔性化、智能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但是要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用正确的思路建设企业信息化,在规划中要讲策略.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2.1建设企业信息化,必须是企业一把手工程

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宜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同时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必须设计好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方向

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和方向,首先要坚持适应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其次是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后是效益性原则。在企业内部组织相关领导和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信息化系统应用好的同行业单位考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解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主体框架,不仅使信息化始终与核心业务联系在一起,而且还避免了信息化建设各个子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库类型不统一的“信息孤岛”现象发生。

2.3必须确保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投人一定的资金,是难以实施的。企业应从长计意,考虑到信息化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虽然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但长远效益和为企业带来的后劲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越是困难就越要开展信息化建设。

24必须解决好信息化建设部门之间的壁垒问肠

信息化建设是基础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和其它专业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整体合力。企业各部门、各二级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壁垒,跨部门或跨专业办事常需要进行一些人及事的协调,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公司所有的单位和部门,协调工作更加重要。企业首先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一个全局的位置,对信息化建设坚持一盘棋思想,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资源集中把握,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

2.5必须实行全员培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实用化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范文8

[关键词] 信息化 建设 问题 对策

2007年1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2007中国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上,政府官员、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一致认为,2007年将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启动年,是我国信息化上新台阶的关键一年。我国信息化建设将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化也逐步深入到了企业业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向深度应用方向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已经从分散的、局部的业务处理系统向全面的、一体化的、深度整合的业务系统方向发展。由单纯的事务性处理向支持内部管控、绩效以及业务决策的应用方向发展。如何使企业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企业决策者面前的一项课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从每一个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信息化建设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在企业的每个层面上识别信息资源和获利机会,并借以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由于我国很多企业尚未掌握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缺乏考虑,因此很难在推进本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好总体规划,这就直接影响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施。另外,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的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而许多企业缺乏这方面的考虑。

2.企业信息化建设未能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相结合,缺乏针对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使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以后成效甚微。另外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缺乏大量的熟悉企业特点,熟悉企业业务流程,熟悉区企业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进程。因此,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后效果不理想。

3.信息孤岛、信息建设分层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中国相当一部分企业信息化的初步实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企业过分偏重单纯的ERP(企业资源管理)、CRM(客户资源管理)等软件,对于企业的各种资源缺乏充分地整合,企业管理和运营水平可能提高了,但也形成信息、资源、应用的孤岛。还有一些企业信息化从起步开始就是分头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往往是企业各部门根据当前业务发展需要,先小范围进行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结果造成部门内部已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但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形成了像生产、财务、人事、销售等信息孤岛。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无法共享、信息资源闲置,而且为企业未来信息化的升级换代也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也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总的来看。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是“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相对薄弱的。

4.信息化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

我国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重硬件轻软件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有不少单位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却忽视软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致使许多一流的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却是二流乃至三流的软件系统;另一方面,更多的单位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软硬件系统的构建,而忽视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致使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成为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我国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系统建设告一段落后就不再花费心思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导致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

5.信息化建设后劲不足

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很早就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在当时环境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从零开始,没有成熟的硬件设备,硬件价格高;另一方面,企业在上信息化系统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在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实质上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高效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网络化。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出现盲目投入,从而导致投入大,收效小,从而产生惧怕推进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情绪。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后劲不足。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企业应如何应对上述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1.信息化建设要与管理流程的相结合

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化也逐步深入到了企业业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原有业务或管理流程与信息系统流程不适应的情形时有发生,流程重组、流程管理也就随着信息化的深入而摆上了很多企业的日程表。

企业所处的生命发展周期不同,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和流程管理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信息化建设和流程管理怎么更好地结合起来,每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

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一般可以分为生存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不同的阶段,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化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企业在成立初期,关注的重点一般是以业务管理为主,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不会太高,有一些单项管理的软件把一些最核心的业务管起来就满足需要。当企业过了生存阶段,就会逐渐向经济化管理阶段迈进,进入发展期和成熟期。处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就需要有信息化的规划需求,要结合自身在行业所处的地位和长远发展战略,可以借助一些咨询机构,从经营策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诊断和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力度和深度。信息化规划要既不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又能适应未来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需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时机,采取相应的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般来说,对于那些处于增长阶段中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一些计算机分散的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在数据集成上下大功夫,建设好高档次的数据环境,综合地利用好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从而进入企业和信息化的成熟阶段,重建新一代的信息系统。而对于信息化手段很少的企业,应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 抛弃原有软件,重新进行信息化规划,进行较高起点地建设信息系统。应做到加强信息需求分析,搞好总体规划设计,综合地用好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应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同时,还要重视业务人员的信息化文化考核与培训,以便能用好新的信息系统。

2.利用协同平台软件让企业信息孤岛连通起来

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和运营水平,但又产生了信息、应用、资源三大孤岛问题。由于过去传统软件开发是单项应用的开发,共享性、协同性、个性化差,大多专注于对单个或局部资源的管理,而缺乏有效的平台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因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要把这一个个孤岛有效的连通起来,就必须特别强调协同。在这意义上开发出的软件就是新一代协同软件。新的协同应用的重点就在于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协同平台软件的发展,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协同应用的功能,而且向用户提供了一种选择,在协同平台的基础上将其他分散的企业业务系统整合起来,获得互动、整体的效益。企业各种业务管理系统,都与协同平台相互连接,通过协同平台作为枢纽,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企业可以通过协同管理系统平台和标准的二次开发数据接口,可把如ERP、CRM、HR等信息系统系统整合起来,互联互通,高度共享。通过信息系统关联,整合信息孤岛。

3.做好信息化系统建设后的维护与更新工作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单位运作状况随时加以维护与更新。在成功完成信息化系统建设之后,并不是就完结了,企业还要对系统进行很好的检查与维护。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往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很多企业是分阶段和分模块建设信息系统,因此,需要借助信息化评估的手段,定期对企业的信息化状况进行检查,适时的检测其是否是按照企业的规划进行发展,实施中有没有出现偏差的地方,从而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持续地,充分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对已经完成了阶段性的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来说,没有对系统做进一步大的投入和改进,同样也需要做检查维护工作。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原有的信息化系统有可能在有些环节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这时就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及时监测,发现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对于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也同样需要对其信息化的建设进行检查维护,通过监测可以测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其预期的目标是否一致,是否能在计划的时间周期和项目预算费用中完成信息化建设,及时发现问题,减少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概率。

4.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培养自己的CIO(首席信息官)

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特别是在信息化规划、设计阶段,更需要高层领导积极参与。他们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对企业方向和体系变革最具发言权。此外,很关键的是企业各部门的资源整合和利益平衡,需要借助企业高层权威进行协调和统筹。但往往一把手被各种纷繁的事物所困扰,无暇过问,致使企业信息化流于形式,不能解决企业真正的问题。这样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急需一位可以负责一个企业信息技术和系统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企业可以培养自己的CIO(首席信息官),让专业的信息主管获得授权,全权代表“一把手”或作为“一把手”的助手,行使主导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之职。企业要重视CIO培训,发挥CIO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培养一大批既精通信息化理论又熟悉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的CIO是企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总之,通过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的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以四:管理流程“驱动”信息化[J].信息系统工程,2006,(4)

[2]吴克忠:让信息孤岛连通起来[J].信息系统工程, 2006,(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范文9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流; 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基本的模式过度到了物流中心管理阶段。而在物流中心管理时代,如何设计科学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与规范性,逐渐成为电力企业关注的焦点。

1 电力物流信息化建设内涵

电力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 从发电起始端到终端用户的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电力流动与各流程环节的服务和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在传输过程中的正、反向流动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电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行业供应链的循环系统,也是行业运作的中枢神经。应切实贴合实际物流平台, 结合公司自身的发展与外部需求,以“效益为导向”,有计划、有控制的进行电力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2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电力企业的物流发展现状,虽说整体发展是建立在生产信息化的基础上,但总体发展没有实现与生产自动化的有机融合,在其信息化管理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创新能力不足

从目前众多企业的发展来看,许多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都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缺少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能力。即使有部分电力企业采取了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式,但仍是建立传统业务基础上,没有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有的企业缺少快捷、规范化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制约了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质量,而且不能形成完善的体系,致使企业物流之间供应链频繁出现问题,不能实现信息共享,投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应用,增加了物流管理的成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

2.2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机构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中缺少专业的部门设置,许多电力企业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缺少专业化、规范化的岗位和建制,而缺少专业化机构对物流管理工作的推进,容易致使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化推进的减缓。物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转变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共同完成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此外,电力企业缺少技术革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相对落后,有些企业的管理系统虽然进行了革新,但是管理模式未能实现相应改进,从而也会使得信息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3 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利于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受传统模式的影响,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合理,管理过于分散或者权利过于集中,这种管理模式对现代化电力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信息化发展的形势下,电力企业应该采用自上而下控制的组织形式,实现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扁平化,从而实现物流管理和信息化发展的同步进行。在业务过程高度集成的网络组织中,能够实现各个职能部门的有机融合,使电力企业原有的组织机构更加适合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要求,加速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3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构建目标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了传输过程中的正反向流动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全过程。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是指行业供应链的循环系统,也可以称之为行业运作的中枢神经。因此,电力企业要贴合企业的发展实际,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实际,在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建立覆盖全电力公司物资信息采集、统计、分析、查询和监督的应用。

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现代化建设,是作用于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当中,并实现无缝衔接的,这就会从根本上降低整个物资周转流程的成本。从电力企业的发展变更来看,原国家电力公司作为一个自然性质垄断国有大型企业,集发、输、配、售于一体,极其缺乏自身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为扭转电力发展的变化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需要从自身环节上入手,即引入一个新的物流概念,转变新的思维方式,大力实施物流信息化管理建设工程。

4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管理层面大多构建了日常管理需要的MIS、OA 等管理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但存在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 一是生产过程中控制自动化与生产管理信息化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由于电力企业根据生产、调度的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对控制自动化的水平比较重视,而对物流业务管理信息化的构建认识重视,使得两者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滞后于生产控制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二是,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 信息管理部门一直都没有一个专门的配置机构,更没有规范的岗位建制。三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尚未制定统一标准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各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不统一,实现不了企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大大阻碍了电力行业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四是,企业管理革新滞后于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进程。相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革新处于相当落后的状况,有的企业虽然引入了先进的业务管理系统, 但未实施有效地革新,使得信息化管理系统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

5 构建电力企业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

物流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是“物流中心”管理模式的信息与技术支撑,主要包括政策支持系统、信息与管理系统、安全支持系统三部分。所以,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电力企业应清醒认识到,唯有大力实施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才能实现公司的整体协调发展, 努力实现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电力企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集团效益的最大化, 这也是新时期物流中心模式下,电力企业面临的重大抉择。具体措施如下:

(1)以全局的角度看待和规划电力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首先必须得到企业本身的重视,尤其是电力企业领导层的重视,这是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动力。第二,从全局用战略的角度,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设置专门部门负责执行。规划时应增强信息化意识,认真对待,明确各系统的功能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提出针对性强、利于自身工作的需求,与开发商保持通信联系,明确各系统间接口,避免产生信息孤岛。

(2)加强人才培训、健全管理制度,对物流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的控制当前电力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专门的信息化制度。信息化的培训要增强员工信息化意识和能力,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部门的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增加其专业知识。所以电力企业应经常组织各种应用培训,从最基础的日常软件应用、网络安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再到行业性、专业性很强的应用软件培训。

(3)有效分析、合理投入,重视物流信息化平台的价值产出电力企业应该针对自身发展阶段与客户需求,有计划、有步骤、有控制的对物流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将自身信息平台融入整个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针对核心业务、瓶颈业务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整合资源,预留升级嵌入模块接口,将电力行业物流平台整合到地区物流业信息平台中,利用多种宣传、沟通渠道,提升物流信息化平台的价值产出,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先进的技术设施。

6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物流中心管理的模式下,电力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强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建设,避免企业处于信息孤岛,将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统一配置,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大多电力企业所追求和认可的。所以,加强电力物流信息管理,实现企业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规范性,对于建立一个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化电力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薇、张洁.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创新[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09):80-81.

[2] 郭晶晶. 对我国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08):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