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智能化工程重难点集锦9篇

时间:2023-09-03 14:57:41

智能化工程重难点

智能化工程重难点范文1

1智能技术概述

人工智能技术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主要是指将计算机作为基础,综合生物学、自动化及语言学等多项内容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学科。人工智能理论通过对人类进行模仿、智力延伸,帮助人们完成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工作。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至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将二者有机整合,不仅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成本。智能技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多优势,如突破时空限制,将计算机编程与自动化工作整合,实现对工程运行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监管人员能够随时观察到技术运行实际状况,为工程管理工作提供一定支持。此外,该项技术还具有设计简单、一致性、且难度低等特点。

2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的应用

2.1操作更多任务

在智能技术支持下,控制系统能够适应多样化、复杂化操作任务,满足具体工作需要,保障整个操作系统稳定、有序运行。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操作人员专业水平要求较低,能够让人员更好地掌握整个操作流程,控制整个系统,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确保系统有效运行,从而提高电子产品生产质量。传统操作系统缺少智能技术的优势及特点,难以实现对多个对象的有效控制,常常会增加操作难度,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

2.2优化产品设计

电气机械设计作为电子工程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受到其设计复杂性特点的影响,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拥有精湛的操作技术。传统电子产品设计过程中,往往是设计师结合自身经验完成设计,缺乏客观性,且难以保障设计出电子产品的实用性。而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机整合,能够有效突破传统设计方式存在的弊端,设计师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对产品各方面参数等进行全面、系统化分析和研究,为自身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帮助下,能够及时对产品进行检测和试验,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减少预定产品设计与开发时间,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CAD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遗传算法与专业系统的应用,直接优化了电气产品设计遗传算法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方法,即便应对大量数据,也能够提高计算精确度,另外在其他环节中的应用,也能够充分证明遗传算法在电子工程生产中在具体应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3有效排除故障

在故障诊断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高诊断效果。传统控制系统的技术诊断效果不尽人意,难以准确定位故障所在之处,而电子产品故障具有非线性、不确定等特点,同时,故障之间存在很多必然联系,难以通过传统方法来判断,为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对故障进行诊断,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对故障进行精确定位,为工作人员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提供方便和支持。

3智能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1应用领域日渐扩大

目前,电子工程自动化智能技术在产品优化、故障检修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子工程行业快速发展,还需要丰富该项技术的应用,扩大其应用范围,加大对计算机编程工作等方面的研究力度,提高整个电子工程行业的工作效率。另外,扩大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不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为员工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3.2智能技术日趋完善

目前,我国电子工程自动化智能技术应用范围较小,且很多应用领域尚存在很多问题,致使整个技术应用效果并不显著。日后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产品优化及故障诊断等问题将会得到更多关注,通过及时寻找程序中的不合理要素,优化和完善技术,智能技术应用水平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4结论

智能化工程重难点范文2

【关键词】多元智能;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该理论对智能做了如下概念界定: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加氏在其理论中重点强调智能结构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传统智能观中的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加氏还提出了其他七种智能,它们分别是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

由于加德纳对于多种智能的描述性划分,在某种程度上更贴近一线教育者的实际工作需求,故自该理论传入我国以后,引起教育学界巨大反响,并受到众多教师欢迎。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高校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启示

(一)高校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困境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当前,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体系。不少研究都曾指出我国的资助体系可以解决高校学生的经济负担为目的,但是在操作层面上缺乏与育人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重视经济困难生的经济需要,忽视心理关怀;二是重视经济困难生应享有的权利,忽视其应承担的义务;三是重视外界对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忽视经济困难生的能力提升;四是重视对经济困难生群体关怀,忽视对其个体呵护。综合起来看,当前的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并不明显,如何从经济困难生的基础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入手,强化经济困难生的能力培养,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高校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要义是承认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情境性和可塑性,并鼓励人们发展自己的长项。这些主张为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1.目标:促进成长成才。帮助经济困难生正确认识自身潜能、发展自身能力,最终促进其全面成长、成才是培养经济困难生能力的首要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教育对象的培养目标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加德纳认为人具有多种智力,明确指出“按照我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在此基础上,加氏理论强调每一种智能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育应该“有教无类”,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充分发展自己优势智能的同时,将自己在优势领域的意志品质迁移到相对弱势智能领域中,从而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当根据经济困难生的智能特点和实际需求,丰富相关培养内容,帮助其发展相适应的学业兴趣和职业爱好。

2.方向:把握两个差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七项智能是每个人都有的,只不过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表现有所不同。其实,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我们常常听到有老师说,“这位同学学习非常优秀,但是表达能力不行”、“这位同学歌唱得很好,就是不太爱运动”、“这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但是缺乏创新能力”等评价。这些评价表达了同一个担忧和困惑,即教育者如何评价、引导经济困难生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此可以给出一个可行的答案。教育必须致力于发掘、发现、发展学生的各项智能――尤其是个人强项智能。

就经济困难生群体而言,重视个人强项智能的实质就是重视个体差异性。这里的个体差异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差异性,即经济困难生群体与一般学生群体之间的需求差异性。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经济困难学生在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自信等多方面弱于一般学生,而在自立自强、刻苦勤劳等方面要强于一般学生。二是个体差异性,即经济困难生群体内部,每一个学生也有自己的发展需求和个人优势。把握好这两个差异,也就能把握好该群体能力培养的方向。

3.内容:重视培养实效。在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内容方面,如前所述,根据经济困难生的智能特点和实际需求,在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兴趣爱好等方面,开展经济困难生的能力培养。加德纳提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智力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的实效性,使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立足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看到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以整齐划一的模式培养学生大致相同的智力,所以容易使学生的多种天赋智力潜能得不到有效开发。加德纳的思想揭示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使我们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要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高校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一)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高校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资助育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东华大学J学院一直重视资助育人工作。理念决定思路。学院资助育人工作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核心工作理念,着眼于贫困学生的个性需求和长远发展,制定了相关实施计划。该计划旨在全面提升经济困难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工作思路是通过发挥一线教师和学生骨干的力量,植根困难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在理想信念、学习资源、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兴趣爱好等方面开展多元化的互助课程,重点引导学院困难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学习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健全心理健康、发展兴趣爱好,以达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将资助育人工作真正做实、做细、做深。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高校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实施

1.了解需求差异。了解需求,掌握困难生群体个性特点,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了解教育对象的需求。根据历年学生工作经验,囿于困难生性格较为内向、能力相对薄弱的特点,该学院对困难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了详细排摸,在充分听取了带班辅导员、学生骨干意见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经济困难生个性化需求数据库”(简称1号库,见图3-1),以此作为计划实施的现实依据。

2.制定培养方案。学院依托各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了解学生骨干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骨干多元人才数据库”(简称2号库,详见图3-2)。该数据库能从理想信念、学业水平、科创能力、专业能力、社会工作、兴趣爱好、所获荣誉等多维度反映学生骨干的人力资源信息。

通过整合、比对1号库和2号库的学生需求信息,学院制定了差异化的培养方案。该方案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多种课程为培养平台,力求发展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整体能力。

3.多方合力实施。引导经济困难生群体多元智能的发展,计划的实施重点就是在建立1号库和2号库的基础上,进行匹配,形成匹配模型(详见图3-3),在此基础上设立能力培养课程。根据1号库所反映的学生个性化需求,计划分别制定了时政解读、考前辅导、IT创新、人际交往、IT工具(含PPT、Photoshop等软件)、写作技能、生涯规划等七项互助培训课程。七种课程对应七种不同的能力,涵盖加氏理论中的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和存在智能,通过课程学习,旨在帮助经济困难生在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兴趣爱好得到提升,并进一步塑造积极、自信的人格特质。在实践中,一线教师、各党支部党员、学院学生会骨干、科创中心骨干以及学院心理协会骨干连续三年指导、协助困难生开展通讯稿写作培训、PPT制作培训、礼仪常识、团队素质拓展、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多项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困难生群体的综合能力。

图3-3 经济困难生多元智能培养匹配模型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高校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成效

东华大学J学院自2011年实施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计划以来,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效:一是经济困难生群体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学习能力显著提高。二是大幅提高困难生创新能力,以11级困难生群体为例,两年来,先后有50%以上的困难生参与并成功申报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三是困难生群体的入党信念得到明显增强。学生党支部先后吸纳了7名政治可靠、表现突出的困难生加入党组织。四是困难生群体兴趣爱好有所拓展。两年来,经济困难生群体积极参与到学院、学校多项体育、演讲、征文、歌唱竞赛中,并获得较好成绩。

从J学院在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来看,通过建立1号库和2号库,实现了学生骨干能力和经济困难生成才需求上的对应和成才途径上的对接,在实现经济困难生成长成才的目标上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 [美]霍华德・加德纳.再建多元智慧[M].中国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公司,2000.

智能化工程重难点范文3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该理论对智能做了如下概念界定: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加氏在其理论中重点强调智能结构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传统智能观中的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加氏还提出了其他七种智能,它们分别是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

由于加德纳对于多种智能的描述性划分,在某种程度上更贴近一线教育者的实际工作需求,故自该理论传入我国以后,引起教育学界巨大反响,并受到众多教师欢迎。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高校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启示

(一)高校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困境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当前,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体系。不少研究都曾指出我国的资助体系可以解决高校学生的经济负担为目的,但是在操作层面上缺乏与育人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重视经济困难生的经济需要,忽视心理关怀;二是重视经济困难生应享有的权利,忽视其应承担的义务;三是重视外界对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忽视经济困难生的能力提升;四是重视对经济困难生群体关怀,忽视对其个体呵护。综合起来看,当前的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并不明显,如何从经济困难生的基础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入手,强化经济困难生的能力培养,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高校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要义是承认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情境性和可塑性,并鼓励人们发展自己的长项。这些主张为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1.目标:促进成长成才。帮助经济困难生正确认识自身潜能、发展自身能力,最终促进其全面成长、成才是培养经济困难生能力的首要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教育对象的培养目标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加德纳认为人具有多种智力,明确指出“按照我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在此基础上,加氏理论强调每一种智能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育应该“有教无类”,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充分发展自己优势智能的同时,将自己在优势领域的意志品质迁移到相对弱势智能领域中,从而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当根据经济困难生的智能特点和实际需求,丰富相关培养内容,帮助其发展相适应的学业兴趣和职业爱好。

2.方向:把握两个差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七项智能是每个人都有的,只不过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表现有所不同。其实,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我们常常听到有老师说,“这位同学学习非常优秀,但是表达能力不行”、“这位同学歌唱得很好,就是不太爱运动”、“这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但是缺乏创新能力”等评价。这些评价表达了同一个担忧和困惑,即教育者如何评价、引导经济困难生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此可以给出一个可行的答案。教育必须致力于发掘、发现、发展学生的各项智能――尤其是个人强项智能。

就经济困难生群体而言,重视个人强项智能的实质就是重视个体差异性。这里的个体差异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差异性,即经济困难生群体与一般学生群体之间的需求差异性。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经济困难学生在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自信等多方面弱于一般学生,而在自立自强、刻苦勤劳等方面要强于一般学生。二是个体差异性,即经济困难生群体内部,每一个学生也有自己的发展需求和个人优势。把握好这两个差异,也就能把握好该群体能力培养的方向。

3.内容:重视培养实效。在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内容方面,如前所述,根据经济困难生的智能特点和实际需求,在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兴趣爱好等方面,开展经济困难生的能力培养。加德纳提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智力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的实效性,使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立足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看到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以整齐划一的模式培养学生大致相同的智力,所以容易使学生的多种天赋智力潜能得不到有效开发。加德纳的思想揭示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使我们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要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高校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一)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高校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资助育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东华大学J学院一直重视资助育人工作。理念决定思路。学院资助育人工作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核心工作理念,着眼于贫困学生的个性需求和长远发展,制定了相关实施计划。该计划旨在全面提升经济困难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工作思路是通过发挥一线教师和学生骨干的力量,植根困难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在理想信念、学习资源、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兴趣爱好等方面开展多元化的互助课程,重点引导学院困难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学习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健全心理健康、发展兴趣爱好,以达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将资助育人工作真正做实、做细、做深。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高校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实施

1.了解需求差异。了解需求,掌握困难生群体个性特点,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了解教育对象的需求。根据历年学生工作经验,囿于困难生性格较为内向、能力相对薄弱的特点,该学院对困难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了详细排摸,在充分听取了带班辅导员、学生骨干意见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经济困难生个性化需求数据库”(简称1号库,见图3-1),以此作为计划实施的现实依据。

2.制定培养方案。学院依托各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了解学生骨干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骨干多元人才数据库”(简称2号库,详见图3-2)。该数据库能从理想信念、学业水平、科创能力、专业能力、社会工作、兴趣爱好、所获荣誉等多维度反映学生骨干的人力资源信息。

通过整合、比对1号库和2号库的学生需求信息,学院制定了差异化的培养方案。该方案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多种课程为培养平台,力求发展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整体能力。

3.多方合力实施。引导经济困难生群体多元智能的发展,计划的实施重点就是在建立1号库和2号库的基础上,进行匹配,形成匹配模型(详见图3-3),在此基础上设立能力培养课程。根据1号库所反映的学生个性化需求,计划分别制定了时政解读、考前辅导、IT创新、人际交往、IT工具(含PPT、Photoshop等软件)、写作技能、生涯规划等七项互助培训课程。七种课程对应七种不同的能力,涵盖加氏理论中的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和存在智能,通过课程学习,旨在帮助经济困难生在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兴趣爱好得到提升,并进一步塑造积极、自信的人格特质。在实践中,一线教师、各党支部党员、学院学生会骨干、科创中心骨干以及学院心理协会骨干连续三年指导、协助困难生开展通讯稿写作培训、PPT制作培训、礼仪常识、团队素质拓展、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多项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困难生群体的综合能力。

图3-3 经济困难生多元智能培养匹配模型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高校经济困难生能力培养的成效

智能化工程重难点范文4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系统工程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所占造价的比重和重要性逐年上升,已成为建设项目功能和使用上的一个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生活质量和品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设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也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1、概述

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同其他项目管理一样,“是通过项目各方相关者的合作,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经验、工具、方法以及各种资源,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即使项目能够实现或超过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和期望。”项目管理的核心是项目的目标控制,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规划和项目控制,以使得项目实现其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技术目标和成本目标。“项目规划”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确定项目范围、实现目标、工作任务、实施计划等。“项目控制”是在项目管理实施期内,通过管理与控制的策略和措施而达到预设目标的实现。预设实现目标包括:“质量目标”指的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施工、设备、系统等方面通过检测和验收达到事先确定的质量目标和要求;“进度目标”指的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本项目的所有内容和任务;“技术目标”指的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在设计、技术应用、实现功能等方面,通过工程实施和检测与验收达到事先设计确定的技术应用和实现功能的要求;“成本目标”指的是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结束,并通过项目审计和决算后,整个智能化项目的成本控制在预设投资的范围内。通常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施工图深化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施工、系统运营管理。根据智能化系统项目特点,确定项目管理要点,为实现项目的管理目标做好每个阶段的过程控制。

2.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的特点:

(1)项目管理的专业性

智能化系统的主体核心技术是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智能化系统工程属信息系统工程的范畴,其技术含量高、知识更新快,新技术层出不穷。智能化应用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智能化应用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软件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卡技术、视频传输技术等,同时智能化系统综合采用多元信息传输、监控和管理,以及一体化信息与监控系统集成等高新科技,实现信息共享、网络融合、功能协同。另一方面,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一门全新的综合综合应用技术,在这个系统项目管理专业技术要求高,如果对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难度和技术的复杂性、相关性、集成性认识不足,对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设过程、步骤、模式、方法缺少了解,缺乏系统相关的经验,其结果可能因不够重视或期望过高,而导致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大大偏离原预期。

(2)项目管理的系统化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智能建筑是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必然产物,是多学科、高新技术的巧妙集成。智能建筑具有多学科、多技术系统综合集成的特点。因此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应以系统论为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注重把握项目的整体性、研究项目内部各要素、系统集成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项目于内外部环节之间的关系。

3、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要点:

(1)主承包商(系统集成商)及项目经理的选择是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通常由主承包商(系统集成商)对各子系统进行总体协调、管理与控制的工程运作模式较多,系统集成商是技术能力、工程管理、组织能力三者有机的“集成”。因此选择一个称职的主承包商(系统集成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市场上智能系统集成公司很多,有的系统集成公司有资质但没有集成技术设计能力,也有借用别的公司资质冒充。一般来说,这类公司他们系统集成技术水平非常低,甚至于根本不懂系统集成技术,他们不考虑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不考虑子系统集成以后是否能够安全可靠运行,也不管系统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几乎不做任何修改原样照搬他人的弱电集成设计方案或者把设备厂商提供的单项子系统进行简单堆砌,完全依赖设备厂家七拼八凑做设计。为此,我们在选择系统集成商的时候,要从资质、技术、实力、业绩、信誉多方面进行考察和调研。成功的项目管理,重要的是项目管理的经验,特别在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中。项目经理不但要有类似项目成功管理的实践经验,同时还应有协调和协同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保持良好关系的策略和相互沟通的技巧。因此选择项目经理时,在考察项目经理业绩的同时,最好能针对本项目对各承包商的项目经理举行答辩会,在对各承包商的综合考评中,项目经理考察结果应占据较大比重。

(2)施工图深化设计是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前提条件大量工程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由系统集成商设计,部分项目系统集成商参与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招投标时,建筑施工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建设单位急于进行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系统集成商在方案设计中标后即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初步设计及其评审这个重要阶段往往被忽略,造成许多设计上的许多缺陷。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智能化系统工程与其他工种配合失调及返工浪费和整体功能效果上的缺陷。因此建设工程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全过程应与建筑设计一样,应有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是最佳做法。方案设计后经评审进入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后经评审进入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经有关部门质量审查,然后进入施工招投标,由施工单位(系统集成商)进行深化设计,则设计过程基本完成。而且智能化系统施工图深化设计与建筑物及室内装修密切相关,建筑物内安防报警监控点、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摄像机安装位置、门禁读卡机安装位置,以及办公室、商业区、公共区域、会议室、设备机房等网络、电话、电视信息点布置的位置都需要与装修设计配合。在整个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施工图深化设计和装修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设计沟通和协调,才能保证智能化系统监控点、信息点位置和装修设计相配合,达到智能化系统功能与装修美感的一致性。#p#分页标题#e#

(3)做好系统集成、工程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管理和协调,是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保证。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在交付施工图设计成果后,进入系统集成和工程施工执行阶段。通过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系统集成和工程施工阶段的执行、控制和交付后,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进入智能化运营管理执行阶段。作为智能系统承包商的项目管理来说,只涉及前三个阶段。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抓不住这个重点,将会使得整个智能化系统难以实现其综合监控和管理的功能,同时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也很难充分体现。智能化系统阶段性成果验收与评估,是保证系统集成的重要保障。智能化集成系统阶段性成果验收与评估的内容包括:集成系统深化技术方案审查、显示页面的标准化(包括集成门户网站页面、电子地图、图形图标、文字等)、集成信息内容和信息流向的确认、集成系统与第三方系统集成通讯接口和协议的确认、搭建系统集成连调测试环境、集成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应用软件和集成通讯接口的测试、集成系统联调与试运行、集成系统的竣工验收、集成系统运营管理、集成系统技术应用提升与功能扩展。施工阶段应做的具体工作: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安装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目标的实现。根据土建及其他相关专业的进度,做好配合协调及本工程的进度安排,确保进度目标的实现。根据设计图纸、相关检测、验收规范,做好各项性能、功能检测和调试试运行工作,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

智能化工程重难点范文5

关键词:初中英语 多元智能 差异教学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基础性的意义,是学生语言能力成长的基础性阶段。学生由于自身具有独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统一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难以达到现代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进行差异性的教学对于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元智能理论的初次提出是在1983年,距离当下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多元智能理论人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并且具备言语一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基本智能、音乐一节奏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身体一运动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与先天因素都有所不同,在智能的表现上,每个人的特点与其他人也有所不同。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存在智能差异,实现差异性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差异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

1.1重视因材施教。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智能的多元化使得每个人擅长的领域有所不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特点,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学的策略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能发展。

1.2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化。多元智力理论对于学生的智力结构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学生的不同智能。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教育、遗传、个体努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智能在特点、组合形式、学习方式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性,从而造成学习存在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区别。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化,将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1.3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元教学能力。传统的教学工作中,主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与逻辑能力的培养,关注语言能力与逻辑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自身多元教学能力,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工作的灵活性。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对于教师的多元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自身教学知识水平进行提高,适应多元化教学的具体需求。教师在提高语言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要丰富自身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工作的灵活性。

1.4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学生之间并不存在智商高低的差异,根据智能多元化理论,学生之间的区别是基于智能类型的差别。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意识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找到良好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信息与学习效率。

1.5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在对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方式改进上,要认识到学生智能结构所存在的差异性,降低标准化的考核方式,对于具有差异化学生的不合理评估。学生的智能结构发展与成长,难以通过数据进行准确的量化,评价方式应该从差异性出发,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与标准。科学的评价方式需要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二、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策略

2.1差异化备课。在进行备课时,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长以及教学资源情况,在教学设计上,有意识的进行差异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通过实行多元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实现自主成长,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进行备课时,一充分的考虑到多元化智能成长的需求,考虑学生不同智能结构的发展。语言的学习是一项系统的过程,单一的进行传统备课,难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备课阶段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阶段,也是开展差异化教学的基础阶段。

2.2差异化教学目标。以往传统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语言逻辑与数学智能关注,忽视其他智能方面的成长与发展。英语教学中,快速掌握英语知识的学生数量较少,英语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具有较高的难度。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时,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认识到学生智能结构的差异性,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具有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2.3差异化教学过程。通过研究发现,同时利用多种智能对相同内容进行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发挥自身特长的机会。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学生英语水平不同的情况,教师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可以让不同水平学生都积极参与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成长。在教学过程差异化的改革上,需要注重对教学方式、教学提问、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评价上进行创新。

2.4差异化课后作业。在进行课后作业安排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并且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为,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在英语作业类型的选择上,可以针对学生特长的不同与兴趣的区别,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差异性的作业形式。差异化课后作业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并且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学生的智力结构进行科学的定义,依照多元智能理论开展教学工作,有效的体现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目的。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差异化的英语教学,在教学的全过程当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差异化的教学,从而保证不同的学生接受个性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

智能化工程重难点范文6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半导体技术取得了理想的发展成绩,而机械电子工程也随之进入到各领域当中。其中,机械电子工程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当中,向着人工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相关技术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新型技术和机械电子工程的有机结合,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智能化水平。基于此,文章将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作为研究重点,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人工智能;关系

所谓的机械电子工程,集中了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属于一种新型的工程技术,因而在机械工程应用中占据关键地位。在机械电子工程的作用下,将机械工程基本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通过对电子技术的运用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所以具备了多元功能。长期以来,基于社会发展,对于与操作相关的功能都提出了更为智能化的要求,必须要实现人工智能化的变革。

1机械电子工程概述

机械电子工程将传统的机械工程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使得电子、机械以及信息间的关系更为紧密,所以机械本身的精准度和操作可靠程度也更强大,在高新技术领域被广泛应用。现阶段,通过对计算机信息传输的合理运用,能够完美连接多样化的机械,以保证所有机械都能够将自身的功能发挥出来。而控制中枢则集中于主控系统当中,与生产多元化需求相吻合,产品性能也随之提高。通过对机械电子工程模块化的设计,能够简化其内部结果,不仅可以达到多元化生产的目标,还能够节省生产成本,所以未来发展空间较大。但是,机械电子工程产品通常都是由人工控制完成生产,即便可以达到性能和多元化生产的要求,但人工操作会直接影响实际的生产效率,使得资源和市场的需求难以保持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机械电子工程发展遇到瓶颈,且生产灵活性以及高效性仍需不断增强。

2人工智能概述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衍生的全新技术就是人工智能,其中包含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数据信息处理,同时实现了上述功能的具体化,可以有效地控制电子设备,并实现现代机械设备操作,对于人工操作的依赖性明显降低。其中,人工智能对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信息传输功能进行了合理地运用,有效控制机械设备,所以,计算机对于人工智能来讲十分重要。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控制也更加准确与迅速。在人工智能理念被提出以后,相关研究人员开始深入研制这一技术,并且在智能机器当中有效地融入人自身的惯性思维以及流程,以保证机器可以对人的思维进行模拟,积极开展简单亦或是复杂活动。但是,由于人工智能和机械的契合度不高,始终无法实现完全人工智能。在实践过程中,人工智能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相对广泛,能够完成基本工作,所以在现实生产中的功能仍然有待完善与深入研究。现阶段,新人工智能的重点将放在和机械电子工程相互融合方面,而其发展的状态也同样对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机械电子工程和人工智能关系研究

通过以上对机械电子工程和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两者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缺陷与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深入探讨两者间存在的关系能够为机械电子工程和人工智能的有效融合提供有力的保障。

(1)机械电子工程应用人工智能具有依赖性。对于机械电子工程而言,引进并应用人工智能需要将电子工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重要基础,所以,人工智能的应用条件也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将高新技术作为核心,在网络命令和计算机信息传输的作用下转变人工化指令,对机械生产以及运作进行正确地指导。所以,如果机械电子工程网络系统的数据不正确亦或是分析有偏差,都会直接导致机械动作的错误,甚至还会致使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操作系统完全瘫痪,而电子机械工程功能也难以得到发挥。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生产领域对于系统要求逐渐提高,其中涉及到诸多类型的数据处理问题,因而人工智能必须要保证系统工作正常才能够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系统的依赖性相对较强。

(2)人工智能有效补充机械电子工程。对于传统机械电子工程来讲,采用的是模块化设计方式,因而在功能方面表现出多元性、固定性以及生产方式单一性等特点,也同样对机械工程多元延伸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机械电子工程综合功能的发挥,必须要对人工智能模型推理系统进行合理地运用,辅助实现目标。现阶段,机械电子工程模型推理系统自身已经具备了相对较高的智能化水平,而且基本能够完成整套生产过程操作。需要注意的是,系统对人体神经网络进行了模拟,进而在计算机内部构建出智能神经网络系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工智能水平,而且对于人工操作的依赖性减少,达到了机械工程自动化运作的目标,将模块控制完整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在工业生产中有效连接。

(3)人工智能强化了机械电子工程的稳定程度。不管是操作系统亦或是信息传输系统,机械电子工程的稳定性都相对薄弱,而且在设计初期,控制操作稳定且不发生改变,始终根据设计程序固定,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并完成操作。由此可见,系统本身较为死板且不具备灵活性,如果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传输不正确亦或是分析出现错误,就会将错误指令发送出来,导致机械动作不正确,严重影响了模块机械功能发挥的效果。但是,若在机械电子工程中融入人工智能,通过灵活处理手段的应用与人思维惯性的模型,可以及时处理计算机操作系统不正确之处,进一步提高数据准确程度,确保所发出的操作指令是正确的,进而补偿机械电子功能缺陷。在实践过程中,人工智能可以对机械电子工程数据输入、处理以及输出等多项工作进行合理地控制,并且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与高效性,有效提升机械电子设备的稳定性。

(4)人工智能提高了机械电子系统的精准度。对于机械电子工程模块设计而言,对数据控制主要是以精确状态存在。但是,在系统功能实现的过程中,客观数据会发生改变,所以,必须要合理调整系统功能当中的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系统稳定地运作,同时增强系统精度控制的准确性。如果机械电子工程面对这一需求,难以自动处理,那么人工神经模式对于系统精度的控制将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电子工程的智能化特征是传统机械电子工程难以比拟的,因而也逐渐成为工业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科技的全面发展,各学科也随之细化与深化,学科交叉现象更加频繁,同样实现了知识的延展,进一步推动了科技的多元化发展。而智能化机械电子工程能够进一步增强实际的生产效率,尽可能节省生产制造行业人力成本。由此可见,机械电子工程和人工智能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相辅相成,共同进步,而深入研究两者的关系也更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哲.关于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3,(11):28-28.

智能化工程重难点范文7

关键词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智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8-0143-02

0引言

智能技术是一种用于模拟、延伸并扩展人类智能的相关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系统的专门技术。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智能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当前电气自动化控制当中,利用智能技术的自动控制能力,诸如图像识别能力、语言处理与识别能力以及专家系统等,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这门技术已经逐步形成了一门用于电气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以及电气实验分析的重要科学。

1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的应用优势

智能控制技术及方法的实现方式很多,所采用的控制方式主要与控制系统所采用的控制类型相关。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的应用范畴来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设计思路相对简单

与传统的古典控制器相比,古典控制设备通常需要根据其控制对象的具体模型特点进行设计分析,但是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又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诸如模型对象的参数改变、模型数值的具体类型等,使得对象模型的设计困难难度增加。在采用智能技术之后,通过利用智能技术中的函数近似器可以方便的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控制。

1.2 性能得以强化

在采用智能控制技术之后,只需要适当对对相关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即可以快速提高控制系统的相关参数及控制设备的控制性能。例如,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采用模糊逻辑控制器将明显提高控制反应的响应时间,减小过冲。

1.3 提高系统的适应性

与古典控制器相比,智能控制设备能够更方便的对新采纳的数据以及新的信息等进行采纳,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适应性。在控制系统当中,即使不熟悉相关专业知识,也能够利用响应信息及相关语言进行控制设计。

1.4控制的一致性好

由于传统的控制算法是针对具体的控制对象而进行设计的,所以通常只是对具体的控制对象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但是对其他相类似的控制对象则不具有良好的控制一致性。在采用智能控制技术之后,所采用的算法不管是指定的分析对象还是对于未指定的输入数据,都能进行很好的一致性控制。

2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推动着电气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工作逐步从传统的手工试验方式向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明显缩短了电气产品及系统的开发周期。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传统的电气产品设计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可以带来极大的方便,有效的提高电气产品及系统的设计效率、质量。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产品及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系统优化设计算法主要包括遗传算法以及专家系统两种方法。其中,遗传算法尤其适合电气产品及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广义的智能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电气产品的优化控制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集成了控制工程的理论科学知识以及控制经验知识两方面的内容,对系统的优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传统的电气产品设计工作主要是采用将大量的设计经验进行积累和结合的方式,再结合对应的试验手段进行验证。这种优化方式不但缺乏足够的理论技术支持,同时其优化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难以得到最优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伴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中广泛采用该种技术极大的缩短了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从产品构思、设计,到产品成型的生产周期,使得设计工作得到了优化,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得到根本提高。

2.2 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由于电气设备的故障存在着非线性的特点,同时控制系统的故障点还存在着随机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导致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难以保证诊断效率和针对精确度。在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过程中,通过引进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大大的提高故障诊断的精度,同时还可以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

当前,在故障诊断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智能控制方法包括:专家系统、神经网络以及模糊逻辑等技术,使得故障诊断的精度得到不断提高。例如,将智能诊断技术应用于大型电动机以及发电机等设备过程中时,可以将神经网络与模糊理论相结合,这样不但保留了智能技术在故障诊断过程中的模糊性特点(提高了故障诊断的适应范围),同时还结合了神经网络学习能力强的优点(提高了故障诊断的精度),极大的提高了对大型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进度和效率。

2.3 电气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气工程自动化是未来电气系统的发展趋势,而智能控制技术将是将来电气系统智能控制的关键节点。另外,智能控制技术已经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的应用范围包括:对电气系统开关量、系统模拟量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对各种主要电气设备、电气系统等进行状态运行的实时监督;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对电气系统的实时控制;对电气系统故障进行记录、在线诊断及处理。

3 具体案例应用

在当前工民供水系统当中广泛应用的恒压供水系统,由于该系统需要根据随机的符合变化实现供水系统的压力动态性指标表示。若采用传统的PID算法,将难以实现对应的功能和效果。虽然采用了很多进口的调节器对供水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但是都难以达到稳定的动态性指标。所以,通过引入模糊控制方法,可以实现良好的恒压供水效果。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为了实现供水的全自动化及恒压供水,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AI-808的智能调控器作为主控器,同时结合FXlN PLC逻辑控制功能模块的相关功能,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相应速度。

参考文献

[1]胡蝶.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7):186.

智能化工程重难点范文8

关键词:智能CAD技术特点应用

一、引言

交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行业信息化,它主要包括下边五个领域:一是交通政务信息化;二是交通运输生产管理信息化;三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信息化;四是交通科学TRANBBS技术信息化;五是交通产品营销信息化。

从总体成果来看,当前交通部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中以ITS、EDI、GIS-T、CAD、GPS为代表的交通信息化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充分体现了交通信息化的特色,展现了交通信息化的水平和能力,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反应。

其中以智能CAD(ICAD)为代表的现代设计技术,它是由设计专家系统完成的。这种智能系统能够模拟某一领域内专家设计的过程,采用单一知识领域的符号推理技术,来解决单一领域内的特定新问题。该系统把人工智能技术与有限元、优化、计算机绘图等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使计算机参和方案决策、性能分析等常规设计过程,借助计算机的支持,大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

二、CAD技术的发展以及特点

计算机辅助设计英文缩写就是CAD,它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以及数值计算的能力,辅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或者产品的设计和分析,从而达到理想的目的,并且取得创新成果的一种技术。自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诞生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建筑、机械、航空航天、化工以及能源交通等各个领域,使产品的设计效率飞速地提高。CAD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如下:第一阶段是以人工设计和传统CAD为代表的传统设计技术阶段,以计算机辅助绘图和产品结构性能分析为主要特征,在图形绘制算和数值计上能完成计算型工作,但是在基于符号的知识模型和符号处理等推理型工作上却难以完成。

第二阶段是以智能CAD为代表的现代设计技术阶段,智能活动是由设计型专家系统完成。但由于采用单一领域符号的推理技术的专家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导致设计产品的规模和复杂性都受到限制。总之,该系统把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绘图、有限元、优化等技术结合起来,借助了计算机的支持,大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第三阶段是以集成化智能CAD为代表的先进设计技术阶段,即I2CAD。它是以智能CAD系统为基础,以各种智能设计方法为理论依据,并对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工作提供系统的集成,有惟一的,并且共同的数据描述,具有发现错误、提出创造性方案等智能的特性,具有良好的人机智能交互界面,同时能够自动获取数据并生成方案,而且能对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进行智能显示,最后,系统内部不仅能够实现网络化,并且行业间的CAD系统也能够组成 CAD信息互联网。 三、CAD在交通行业中的应用

交通业作为社会的主要行业,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它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步完善。交通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有自身明显的特点。它的特点主要是:GIS、GPS、RS在交通领域综合应用全面展开;以不停车收费、联网收费为代表的ITS应用逐步深化;物流及其信息技术引起广泛重视;EDI、CAD等技术应用逐渐成熟和普及。

20世纪80年代,CAD技术在公路勘察的设计中开始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CAD软件功能更加强大,首先:由先前的二维平面设计发展成为三维德立体设计,实现了可视化设计,提高了工程设计和项目比选的智能化程度;其次,它采用开放统一的标准,保证了应用软件之间的高度集成。交通行业中的主要CAD系统如下,进一步说明CAD的应用。1.公路工程CAD系统

目前,CAD技术在公路工程设计工作中应用的单位越来越多,大型公路建设项目的CAD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多,比如:工程设计招投标、项目可行性研究、具有真实背景的三维工程实体造型以及计算机动画,同时随着设计图库、文档的计算机管理正在兴起,对公路测设质量和水平的大幅提高有促进作用。

在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中,由高速公路安全、通信、计费、监控等子系统组成的交通工程CAD系统,利用CAD技术,实现高速公路路网和路段的交通流量的宏观仿真、效益评估模型、交通事故预测等技术。还有在公路动态仿真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专家系统、公路选线和线路评价专家系统、立交三维透视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公路路线CAD系统上一个新的台阶。

2.公路桥梁CAD系统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线上桥梁的比例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大桥、弯坡斜桥的数量增加给工程设计工作带来新的困难。但利用CAD 技术,可以拟制草图、进行强度检验、拼装三维模型及常用的中小桥自动设计等,使难度大幅下降,并且通过提高软件的友善性,实现智能化的桥梁CAD系统。3.水运工程CAD系统

国家十分的重视沿海、沿江港口码头的建设,随着国内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港口工程持续得到新的发展,如果不能及时的开发港口工程CAD系统,我们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也难以应付国内港口建设的需要。由于港口工程涉及专业广、投资密度高、设计周期短,所以就需要很高要求的CAD系统。这其中CAD技术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发挥着重大的作用。4.在其他交通方面方面,CAD技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港口装卸机械CAD系统、内河船舶CAD系统等等。

智能化工程重难点范文9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并融入企业的生产发展中。人工智能技术就是这样一种科技手段,它不仅仅可以保证电气系统内部的安全运行,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面将主要对人工智能内涵以及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1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技术,并不是完全脱离人为操作的技术系统,而是在人为可操纵的模式下,对生产和生活的智能化操作和控制,从而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发展效益,帮助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是我国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全方位掌控智能技术的实质性内容从而研发出适应当前社会生产发展的技术手段。具体来说,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包括:语言识别技术、智能语言处理、机器人和图像识别等多种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全方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仅需要掌握语言的逻辑性以及数学的逻辑性,还需要依靠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电气化设备来达到相应的生产效果。例如,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存在身体危害性活动。这时就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性、智能性减少工业对人体的伤害,最大程度实现生产与生活之间的平衡。此外,由于人工智能化的这一特点,让人工智能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未来的科技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化技术也将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化生产技术的重要支撑力。

2应用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具有人性化的工作特点,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人工智能化打破了人为工作的局限性。具体来说,人工技术对于一些比较高难度的工作内容来说,可以快速识别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为电气自动化的广泛应用和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单纯依靠人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快更准、更加全面地将问题与解决方案陈列出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化控制中的应用趋势主要呈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的控制。所谓智能化的控制指的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化的采集,并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与处理。同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之后,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对数据进行及时的留档备案。另外,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性事故,而发生这些安全事故的原因,大多数情况都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对危险情况进行预警而导致的。但是,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对发生危险的情况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并发出警报,防止在工业生产中造成更大的危害性,减少企业的损失。例如,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研究中,人工智能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的异常,及时发出事故警报并及时通知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2)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实时处理和实时操控。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人为的信息处理方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及时有效地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而人工智能技术则不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计算机对相关的问题和数据可以进行及时的反馈,具有实时性。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电气自动化控制是一项系统的全面化的工作,这是因为电气自动化设备相关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运行电路,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电磁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经验知识。在这一状况下,如果简单地依靠手工方式来实现电气自动化是非常难的,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困难的现象。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手工设计向智能计算机设计的转型,大大缩短了电气化产品的研究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从这个角度而言,人工智能可以增加电气自动化控制器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3案例

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的生产生活中可以说是一项十分创新的技术发展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相应的电气化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不仅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其科学化、智能化的特点,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来说。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系统操作中的应用。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相比于传统的操作方式来说,人工智能操作方式具有高效率、低投入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实现系统操作的智能化。同时,将人工智能化技术手段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操作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烦琐的电气操作系统程序,实现对电气系统的远程遥控,让人们体会到即使不外出也可以工作的便利。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可以对所需要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保存与处理,并自动生成报表。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报表上的数据对整个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做到统筹兼顾。这样不仅仅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电气系统的操作效率,也可以减少了人为工作的失误率。

(2)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众所周知,电气化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仅仅需要工作人员对机器的内部构造进行详细的了解,还需要工作人员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在电气自动化设备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矛盾就是相关人才的匮乏。通常情况下来说,一个电力企业要想实现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发展,就需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人才,这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而这样不仅仅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发展压力,也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但是,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之后,可以经过内部的编写程序及操作模式轻而易举地实现对电气的自动化控制。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为企业节约一定的经济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支出,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3)人工智能技术在事故以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事故和故障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电气运行故障事故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及时的诊断出电气设备运行中的故障。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内部的专家系统准确分析故障发生的具体原因,实时对一些比较小的故障进行自动化修复与运行。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一些比较大的故障,仅仅依靠拥有人工智能技术是难以解决的。但是,至少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数据可以为相应的维修人员提供数据化支撑,帮助维修人员对故障进行更精确的判断,让电气自动化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电气自动化设备恢复正常,降低企业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