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集锦9篇

时间:2023-09-07 17:40:00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范文1

关键词:德育 情感教育 途径 策略

一、引言

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为培养新世纪的新型人才,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学校德育似乎进退维谷,一方面,人们总习惯将德育的过程看成是强制性的灌输社会价值规范体系的过程,似乎是教育者单方面完成的,而同时人们又发现教育者付出巨大的努力,让受教育者熟知了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及其意义,而德育的实效却很不理想,是德育内容没有穷尽,还是德育方法不尽恰当?都不是,造成德育实效差的根本原因是德育观念的问题,即德育教育应摈弃灌输和强制,而应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呵护学生的心灵家园。培养面对道德情境、道德问题时做出自觉的理性思考和选择能力。众多教学上的成功者,他们除了有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技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们注重情感教育,注意呵护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由此使德育教育达到较完美的境地。

二、德育的作用

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心理健康的人要靠自己,别人并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在教学生做人时,伟大的教育家卢梭说过:“他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行为的准绳,他们的责任促使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德育若真正能做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做人的准则,就需要教育能触及孩子的情感,触及孩子的心灵。说教的德育无异于“雨过地皮湿”,效果自然欠佳。情感是维系师生心灵的纽带。只要我们老师以真情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这样的教育必定是有效的。

三、小学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

作为教育者,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学校教育中,每一位教师都是最好的心理医生,都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孩子在一分一秒,一朝一夕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今天,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面对在信息时代长大的孩子们,我们该如何去翻阅学生的情感世界呢?

1.情感的对话

情感需要情感的浇灌,面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的人,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当然不光是微笑,不光是摸摸孩子的头,更要触及每个孩子的情感世界,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种上自信的小树,从而排挤那些自卑、失败的杂草。教师的情感之爱要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2.无言的教育

德育教育不在于能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不在于反复强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你这不对、不应该,而在于善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在于给孩子一个明辨是非的头脑,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体验。

3.环境的熏陶

校园环境是潜在的教育力量。优化、美化、绿化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熏陶纯真的童心。例如:我们中心校楼前操场设置静区,操场内共栽了四十多个树种,春夏秋之季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甬路通幽,花草芳香,楼前鲜艳的国旗随风飘扬。我们的校园正像《请到天涯海角来》歌中唱的“三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八月来了花正香,十月来了花不败。”即使到了冬季,还有青松翠柏傲然挺立。学生一进校园就感到美丽清新,令人陶醉,从而为其勤奋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感,呵护天真的童心,创设优育的情境。情感是审美活动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以美的亲情、友情、真情感召、净化他们的心田,逐步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

4.无价的信任

信任无价,它是温暖的阳光,能使冰雪消融;它是和熙的春风,能使桃红柳绿。张开信任的臂膀,拥抱天真稚嫩的心灵;构筑信任的港湾,迎接漂泊归航的船帆。而信任的旗帜上,熠熠生辉的是真诚的爱。

5.语言的魅力

在科学至上的今天,人类生活无处不是充满了不带感情的理性控制。在德育问题上,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当今时代的错误之一就是过于依靠冷酷的理性,好似人们除此之外就别无可信了……实际上,单靠理性绝难产生积极作用,有时理性仅能抑制人们的活动,在更少的时候理性虽然能刺激人们的行动,但是理性从未完成任何伟大的任务。”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孩子的情感是单纯的,他们最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语言,都是孩子精神上的阳光;而一句粗暴的呵斥,足以将他们脆弱的尊严击得粉碎,使他们无地自容,甚至某一句不慎的语言就可能使多年教育的心血付之东流。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列为“笨孩子”之列,但他的母亲一直鼓励他,说他会成功的。终于,爱迪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老师们,请别吝啬您的表扬、鼓励。

6.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

无论是情感的对话、无言的教育、环境的熏陶、无价的信任,还是语言的魅力,最终达到与学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从而达到德育的情感教育。

四、结语

用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必要保证。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要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要充分发扬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秋颖.情感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2).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范文2

[关键词]德育途径问题策略

进行德育,不仅要有正确的内容,而且要有恰当的途径。常有这种情况,教师对学生所讲的内容是正确的、有针对性的,但实际上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其原因就与德育途径选择不当或不畅通有关。为此,必须针对中小学德育途径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策略,以确保德育途径畅通,顺利实现德育目标。

一、中小学德育途径的重点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为了向青少年学生施加德育影响而组织进行的各个不同方面的活动和工作。它是德育工作在教育对象那里取得效果的基本渠道,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桥梁。德育途径规定了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所必须经过的基本通道或路径。

根据我国现行中小学德育大纲的规定,并结合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中小学应重点抓好以下德育途径:第一,教学途径。包括专门的德育课教学(如思想品德课、政治课等)与其他各学科的教学。第二,活动途径。包括课外与校外活动(含劳动与社会实践),共青团、少先队所组织的各种活动。第三,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教学途径统一要求缺陷的弥补者,是活动途径的主要组织或指导者,是学校德育向家庭、社会德育延伸的搭桥者。第四,家庭、社会等校外环境。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空间,父母是学生发展的第一任教师。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广阔空间,社会的各种事件、变化等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全方位途径。

上述四个途径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并寻求优化的策略。

二、中小学德育途径存在的问题

1.教学途径不畅通,发挥不了主渠道的作用

教学途径不畅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门的德育课教学在中小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成为其他所谓“主课”的牺牲品,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教学内容陈旧僵化、教学方法单调死板、教学评价重知轻行。二是其他各科教学未能做到寓教育于教学之中,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顾教书,忘了育人,认为那是德育课老师和其他德育工作者的事;有的教师则游离于教材之外生硬添加或简单联系学生实际,使学生反感。这些均导致教学途径发挥不了主渠道的作用,让学校德育的实施丧失了主阵地。

2.活动途径走过场,形式大于内容

由于活动途径有着特殊的外显魅力,所以活动被很多学校、老师所青睐,但实践中许多活动途径只是走过场并未取得预期的实效,形式大于内容。有些学校的德育工作,搞起计划来相当正规和庞大,似乎很受重视。诸如:搞多少次主题班会、主题队会,请名人做多少次报告,搞多少次参观、访问、调查等等。当然这些活动本身是好的,但若只追求形式和数量,就会使这些活动徒有虚表,而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质、言谈举止中存在的很多具体、实际的问题则不一定能解决。

3.班主任工作急功近利,智育重于德育

面对升学的压力和外在歪曲的评价、物质的诱惑,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往往落在短期内能够抓出成效的智育上来,而不大钟情于吃力不讨好的德育。其实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进步并不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说极端点它都不是班主任的职责),而是班主任工作的副产品。“班主任的具体任务和职责很多,其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因此,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应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学习目的等较为深层的有关思想认识领域的规范与引导。学生学业成绩的进步是各科教师优秀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强烈、学习态度端正的必然结果,这并不能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根本追求,更不能成为评价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指标。

4.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相分离,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有人曾形容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是强调奉献的教育,强调学生高尚品格的形成;家庭德育是实惠教育,强调自家的孩子在与外界交往时不吃亏;社会德育是利己教育,突出自我发展,有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痕迹。这些说法也许是不恰当的,但却也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即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未成年人方面,尤其是在德育方面相互分离,各自为政,未能形成一股有效的合力共同地作用到未成年人身上。学校是高处不胜寒,孤掌难鸣;家庭钟情于孩子能否在学业上继续深造,将来出人头地;社会不太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不良影响,“社会教育对我们所说的,把父亲和师长所教育的思想全部推翻。”这种分散的、甚至有点相悖的德育影响阻碍了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健康成长。

三、优化中小学德育途径的策略

1.恢复教学途径的主渠道地位

(1)必须恢复德育课在学校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同时改革德育课的教学与评价,真正发挥德育课专门的教育、养成作用。第一,确保专门德育课的教学时间,不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第二,及时更新并不断吸收新的德育素材,让学校德育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现实。第三,改革德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学校其他各科的教学都在探索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而作为专门培养人思想品德的德育课本应该是这场变革的先导,更不能落伍了。小组讨论与合作、采访或追寻身边先进人物、参观、辩论、社会实践、主题演讲、情感体验等都可以成为德育课教学的策略。第四,打破以试卷、笔试、背诵有关道德条款等以考查德育知识为主的德育课评价体系,构建融面试、道德实践活动、义务劳动、爱心体验等为一体的,以考查知行统一为主的德育课教学评价体系。

(2)必须明确德育“工作”不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专门工作,也是学校全体员工的工作,只是科任教师在学校里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所施加德育影响的方式有别罢了。“任何人没有权利剥夺任何教师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权利,任何教师也没有权利放弃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义务,德育是教师的天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还活动以育人的本真面目

(1)开展活动之前必须明确活动的育人目的,并依此来检验活动的成败。有的时候也可能需要活动来“做做秀”,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应该通过活动达到其他途径所不能达到的最佳德育效果。

(2)活动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活动过程中每个细节的认真处理,所以对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发事件、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言谈举止等都要加以认真对待。正所谓成功的活动必须考虑到所有方面,但失败的活动只要有一个细节没有考虑到则足以导致。

(3)活动的数量、类型应因德育的目标和内容而定,不是数量越多越好,不是活动越热闹越好。如对于激发学生的同情、友爱之心来说,一个贫家子弟发奋成材的现身说法,可能比声势浩大的向灾区人民捐款要来得更为直接和有效。

3.让班主任成为学生成长为“人”的引导者

“‘教育’最本源的意义就是‘引导’,教育者在本真的意义上就是一个‘引导者’。”必须明确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让班主任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不能立竿见影的,需长期抓、抓长期的德育工作中去,促进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和踏实学习态度的形成。“野心人人各不相同,同一个事件或对象也不会满足两个人的野心;但人道人人相同,同一个对象触动所有人的这种激情。”班主任就是要不断激起学生这种充满人性的激情,成为学生成长为“人”的引导者。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范文3

1.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在实施德育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身上的"刺", 选择正确的方法正视这些不良习惯。不要试图硬生生一下子拔掉他们常年长在身上的"刺",他们不仅会痛,还会反抗。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2.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2.1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采用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情况,也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更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活生动,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但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谈话的内容、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因材施教。谈话后要积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的要求,使每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作用,做好巩固工作。谈话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只是在学生犯错误后才进行。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态度应该亲切、真诚和自然,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的方式,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让你走进去,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无功。

2.2 情感陶冶。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2.3 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选好典型,典型的本身才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选择正确和恰当的榜样对于进行德育教育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榜样时就显得更加重要。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范文4

摘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进以德为先,在理论界已达成共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相当的差距。要真正使其落到实处,就必须整体构建德育管理体系,使之管理规范,取得实效。

一、问题的提出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教育对象的特点来说,高职大学生仍处在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是进行德育的好时机。论文百事通高职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民族的希望。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将新一代的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一代新人。从高职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他们处于一个矛盾的甚至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中。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23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既是机遇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充满风险的“矛盾凸现期”,很多国家由此进人了更穷或更富的分轨。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再者,学校德育工作还没有像智育那样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相对稳定的体系,因而成为“软任务”。

二、高职德育管理体系概述

德育管理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要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组织、协调德育的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德育组织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使德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合理组织各种力量,提高德育实效,完成德育目标和任务的有效手段。

德育管理体系是指将德育管理诸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构建高职院德育管理体系必须要有整体观念,将其视为一个系统,着眼于全局。

(1)学院德育管理工作必须有整体的规划和计划,统一的奋斗目标,用于统一和协调德育管理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2)从德育整体目标出发,合理设置学院德育职能机构,做到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协调运转。

(3)全体教职员工实施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将德育目标、内容落实到教育工作各个环节之中。

(4)正确处理“以教学为中心”和“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关系。

三、整体构建高职德育管理体系

1.德育体制管理。在高职院,党委是学院德育工作的领导核心,应研究德育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任务和主要问题,主持制定德育的总体规划与实施计划,定期分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和完善院长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院长对学生德智体全面负责。应明确一名副书记(或副院长)具体负责德育工作。应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或院长,或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任组长。系(部)也应建立相应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两课”的教学部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是组织德育实施的主要德育部门;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和人事处是德育队伍的管理部门。学院的其他相关部门都要主动参与、密切配合,真正做到齐抓共管。

2.德育目标管理。德育目标在整体构建高职院德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在整体构建过程中确定方向、统一认识、规划内容、选择方法、建设队伍、有效管理与科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它既是德育的出发点,又是德育的归宿点,是德育的首要问题。高职院德育目标体系是在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德育论和系统论指导下,将德育总日标分解为横向贯通渗透、纵向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群。德育目标群排列有序,构成了一个自成系统的目标网络。

高职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使高职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规格。高职院德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政治参与能力。

高职德育总体目标是: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使之成为具有高尚人格、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3.德育队伍管理。德育队伍是实施德育的主体,是实现德育目标的组织保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思想性和业务性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骨干队伍与基础队伍相结合的功能互补、示范性较强的德育队伍,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育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高职院德育队伍包括学生专职政工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做德育工作的业务课教师和党政干部。要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教育专家和教授。学生专职政工人员是指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包括学院分管德育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部(处)、团委中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的人员、系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以及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人员等。与学生人数的比例约为1:120一1:15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应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的比例配齐编制,优化结构。高职院应依据有关规定,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德育专职人员的学习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待遇等问题,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

4.德育制度管理。一方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规章制度,如《高等学校德育大纲》、《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另一方面,结合高职院的实际,健全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有关学生工作管理的制度、有关学习管理的制度、有关生活管理的制度、有关奖励与处罚的制度。如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德育职责范围和工作制度;德育岗位责任制;各类德育会议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思想品德评定、评估方案;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奖惩制度和条例;其他等。并将规章制度印成《手册》,全校师生人手一册。并坚持对德育规章制度执行好的集体、个人进行奖励和惩罚。

(1)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18世纪末,英国人来到澳洲,随即宣布澳洲为英国的领地。这样辽阔的大陆,怎样开发呢?英国政府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罪犯统统发配到澳洲去。一些船主承揽了此项生意。起初,政府按上船的人数支付船主费用,3年间从英国运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有的高达37%。一位英国议员想到了制度:假如倒过来,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呢?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问题迎刃而解。一段时间后,发现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2)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天条”即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并运行,单位中的任何人触犯了它都要受到惩罚。这就是著名的“热炉”法则。“热炉”法则明确告知人们不应该怎么样,它形象地阐明了惩处原则:一是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即警告性原则。管理者应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其不要违反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罚。二是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即公平性原则。也就是说,只要违反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罚。不管是什么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三是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能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这样才能达到即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记住: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糟糕。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范文5

[关键词]德育;整合;德育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28-03

德育要素是指构成德育活动一切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德育主体、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和途径等。现代德育仅靠单一要素或各要素处于松散状态就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整合德育要素,发挥德育要素功能,德育才具活力。德育要素整合就是将各种德育因素有机组合成整体,使其系统化,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最佳教育力。

一、德育主体的“集合”

学校德育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德育主体的“集合”,就是对德育主体进行优化组合,组成各层教育体,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格局。

1.德育主体的“教育集”构成

从学校整体考虑,教师主体可“集合”成决策体、辅助体和实施体三个教育集。决策体有:党委决策层,负责德育方案制定;学生处、教务处是执行层,负责德育方案的执行与实施。实施体由学科教师、班主任、团委、学生会组成,负责德育方案的具体落实与德育效果评价,其中学科教师开展学科德育,班主任组织班级德育,团委、学生会开拓活动、实践德育。政工、行政人员和教辅、后勤人员集合为辅助体,负责将德育方案落实在日常工作、生活各环节。其中政工人员进行舆论育人,行政人员开展管理育人,教辅、后勤人员实行服务育人。

学生主体“集合”为基础体、活动体和补充体三个教育集。基础体由班级构成,实施班级德育;活动体由学生会、团委组成,实施活动德育;补充体由学生社团、实践小组、志愿者小队等结成,实施实践德育。三个教育集有序开展德育活动,学生自我教育丰富多彩。

2.德育主体“集合”的德育实践意义

教育构成“教育集”模式,德育形成了责任明确、相互补位、协同育人的格局,为“全员德育”实施奠定了基础。“全员德育”的理论研究已很深,实践也很丰富。限于篇幅,笔者仅强调两点。

一是“全员德育”要充分发挥教师影响力。教师影响力是教师与学生交往所体现的影响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它由权力性影响力即教师地位职务和资历年龄优势与非权力性影响力即由教师品格、才能、知识和情感等产生的影响力所组成。德育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尽量给学生以积极的、说理的、健康的、有启迪的影响。也就是说,要以诱发学生内因为根本,因为各种德育因素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内化,才能变成经验、形成能力、成为稳定心理特征而上升为素质。

二是“全员德育”要有效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首先是课内教育与活动要凸现主体陛,使其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引发思考、训练能力、自主发展的过程;其次是课外教育与活动突出学生自主性,使其成为学生自主设计、组织、参与、提高的过程。

二、德育目标的“聚合”

德育目标是德育过程培育的学生品德规格。德育目标“聚合”是将德育目标结成“目标链”而成体系,以有效发挥德育目标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1.德育目标“聚合”成体系

总体上说,德育目标有纵向和横向结构系统。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构成纵向结构系统,总目标和分目标构成横向结构系统。而德育抽象与具体目标、理想与行为目标、群体与个体目标则分别贯穿在纵、横目标群中,由此构成一个横向贯通渗透、纵向分层递进、内部有序组合的德育目标结构体系。

从培养规格角度看,德育横向目标群由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目标构成。其中,政治素质目标是根本,思想素质目标是导向,道德素质目标是核心。德育纵向目标群由学段(或年级)目标组成,它们相互衔接,逐渐递进提升。而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目标则贯穿在纵、横目标群中,构成学生的品德规格。

2.德育目标“聚合”对德育实践的启发

以往德育在德育目标操作上存在着否认宏观整体目标和漠视微观具体目标两种偏向,导致德育目标的“现实性”与“理想性”相分离,德育实践目标缺失与错位,德育效果低下。德育目标“聚合”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发挥德育目标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一是实施德育目标管理。德育目标管理是将德育目标素质化和主体化,其核心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转化。如远期目标近期化,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抽象目标具体化,以激励学生奋发进取;理想目标行为化,以连接学生生活和行为;群体目标个体化,以立足学生实际需要。

二是实施德育目标方法。德育目标方法指运用具有刺激性的目标因素来引导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其本质就是运用目标的激励作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德育目标显现“导向性”。制定德育目标不迁就不降低要求;引导学生参与,增强学生义务感;当目标受阻时,指导学生客观分析原因,修正目标。其次德育目标具“操作性”。德育目司咛迕魅罚易于实际操作,使之成为学生的真正追求;德育目标既有一定难度,通过努力又能够实现。

三、德育内容的“融合”

德育内容是用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政治思想道德观点、原则和规范体系,直接体现德育方向和培养规格。德育内容“融合”就是使德育内容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融合性的体系。

1.德育内容“融合”方式

从整体性角度看,中小学德育是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四种教育。其中,思想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是方向,道德教育为基础,法纪教育是保障。四种教育形成了相互融通的内容整体,共同作用于“教会做人”德育目的。

从层次性角度看,德育的思想、政治、道德、法纪教育是内容层次分明的结构系统:第一内容层是基础文明与基础品质教育,为学生成为合格公民打基础;第二内容层是职业文明与公民品质教育,为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公民打基础;第三内容层是主流文明与政治品质教育,为学生成为优秀公民奠定基础。

从结构角度看,德育内容虽然随社会变化而发展,但德育内容内部却有相对稳定的道德观、政治观和历史观三要素构成“内容结构”。德育实践中,教育或从政治观,或道德观,或历史观某一要素开始。

从融合角度看,德育主旋律融入时代气息,使主旋律教育更具新意;传统德育内容融于现代,使德育内容具有时代性;国际德育内容融于民族,逐步创造人类共同的先进道德。

2.德育内容“融合”给德育实践的意义

“融合”的德育内容构成了类型独特、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体系,十分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升。德育内容整体性的实践要求:不断拓宽富有时代特色的德育内容,如创新意识、生态道德、合作精神、心理素质、终身学习观、科学价值观、信息道德观、经济伦理观等都是现代德育拓展的内容。

德育内容结构化的实践要求: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德育内容侧重不同。社会稳定阶段以道德观教育为重心,社会不稳定阶段以政治观教育为主体,这是德育社会体现。学生成长不同阶段德育内容侧重不同。少年期道德观教育居主导地位,青年期德育重点是政治观教育,成年人历史观教育成为主导方面,这是德育个体的有效发挥。

德育内容层次性的实践要求是:德育内容“适度”是增强学生接受性的前提,德育内容把准“基本”是获得德育实效的要求,德育实践因材施教是德育成效的关键。

德育内容融合化的实践要求是:将科技道德、生态道德、经济伦理、网络伦理、合作精神教育融入主旋律。

四、德育方法的“综合”

德育方法是实施德育活动各种方式与手段的综合。德育既要解决学生懂与不懂问题,更要深入解决其信与不信问题,这是德育独特性。

1.德育方法“综合”的结构

一是对方法结构层次作“综合”,总体把握德育有原则方法、方法论方法和具体方法三个层次;适用对象把握德育有群体教育、个体教育和自我教育三类方法;素质培养把握德育有知识教育、情感激发、意志锤炼、信念形成和行为养成方法等。二是对德育方法构成要素作“综合”,有德育思想方法与活动方法、德育施教方法与测评方法、德育内容型方法与过程型方法三类。三是对德育方法构成体系作“综合”,德育过程方法体系由思想品德信息获取、信息分析、教育决策、教育实施、教育检查、教育调节和教育总结方法构成。德育要素方法体系由德育主体教育法、客体教育法、环境优化法、信息传播法构成。德育内容方法体系由思想、政治、道德、法制教育法构成。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由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体教育法构成。德育层次方法体系由德育哲学、德育原则、德育具体方法组成。德育对象方法体系包括德育群体、个体和自我教育方法构成。

2.德育方法“综合”对德育实践作用

德育方法“综合”构成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方法系统,这对德育主体践行德育提出了很高素质要求。德育是培养人品德的活动,教育方法只有同教育者人格相结合才能发挥功效;德育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而德育方法针对性又特别强,运用主体要有很强的选择能力才能因材施教。德育方法“综合”对德育实践指导意义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发挥德育方法的效能。德育方法效能的有效发挥在于:一方面思想方法与活动方法一致、施教方法与测评方法吻合、内容型方法与过程型方法融合。另一方面是教师整体转变德育方法观,不断创新启发法、务实法、自教法、适度法、身教法、内化法,以真正解决学生信与不信问题。

二要运用“发展性”自教方法。以往德育的自我教育方法过多地运用了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类“约束性”方法,学生主体性受到压抑。倡导“发展性”自我教育即追求道德理想人格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活动,理想人格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三要引入思想调节方法。思想调节或称心理调节,是以师生双向交流为主,随时随机进行的对学生个体思想的疏通活动。教师对学生个体特殊思想问题运用特殊方法给予及时疏通为“他调”,其方法有个别交谈、热情关怀、情感渗透、因势利导、和风细雨等;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来达到思想情绪的适时调整叫“自调”,其方法有自我观察、分析、说服、规劝、批评、克制、惩罚、赞许、鼓励、总结等。

五、德育过程的“并合”

德育过程是形成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流程。德育之所以要重视过程“并合”,是因为没有科学的德育过程就没有德育的科学性,德育效果总是寓于德育过程中,只有德育过程的不断积累学生才能形成良好品德。

1.德育过程结构体现完整性

整体上德育过程由教育影响学生、学生接受影响、学生心理运动、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四个具体过程构成。从德育实践要素看,德育过程由主体、客体、中介和环体四要素构成。

德育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告诉我们,德育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过程。其德育实践意义在于促使外在教化和内在省悟有机结合。如增强德育的生活性能使外在引导与内在约束、自律与他律有效结合;教育遵循个体道德素质发展规律能加快他律走向自律、盲目走向自觉。

2.德育过程A段体现有序性

微观上德育过程由问题与准备、沟通与启发、转化与提高、解决与评价四阶段组成,其有机性体现为各阶段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循序渐进。

德育过程阶段的有序性告诉我们,师生交流是一个双向沟通过程。其德育实践意义在于推行心理自由式德育,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师生思想碰撞,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体验,在没有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情况下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3.德育过程环节体现教育性

动态上德育过程的“教育性”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三环节显现。晓之以理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环节,动之以情是学生思想矛盾转化的关键环节,导之以行是学生知行统一的关键环节。

德育过程环节教育性告诉我们,学生品德形成是在知、情、信、意、行各要素发展方向不断地由不平衡到平衡的矛盾运动过程。其德育实践意义在于以培养学生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为德育落脚点。其途径有发挥教师的身教性,深入学生生活中指导,以合理制度为依托、规范思维与规范行为相结合。

六、德育途径的“组合”

学校德育课程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而显性课程又有直接课程与间接课程两种形式,由此构成了德育直接课程、间接课程和潜在课程三种途径。德育是直接、间接和潜在途径综合起作用,共同推动其整体功能的发挥。

1.德育直接途径――思想政治课功能挖掘。德育直接课程指学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课,如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道德课等,是一种通过直接课堂教学来实现德育目标的德育途径。

德育直接途径挖掘的德育实践意义是:有效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其中,求真是德育直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取向,求善是德育直接课程教学的人文性取向,求美是德育直接课程教学的艺术性取向。坚持教学的科学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价值取向,实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才能完成德育直接课程的使命。

2.德育间接途径――学科引发、活动感化的组合。德育间接途径主要指以学科教学和活动为载体进行的德育活动,它通过各学科课堂引发和活动感化来达到德育目标。

德育间接途径组合的德育实践意义是:以学科德育为学校最经常、最基本、最丰富的“育人工程”。学科教学中以内容、方法、情境与学生思想品质、意志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结,引发学生去思、去悟而有所获。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范文6

关键词: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启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关键问题,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关键。通过中美两国的分析,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彼此的优点,用以完善彼此的教育事业。

一、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需要一定的路径来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除了在学校中传播之外,在社会和家庭中也同样存在。

(一)社区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开发社区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将教育对象、特殊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原理的普遍性结合起来,统筹包括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价值观念的教育对象的教育需求和发展要求的一项教育活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具有社会性的人就免不了要与其他人进行人际交往。而社区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必然要进行各种频繁的交往。正是在这种频繁的交往过程当中,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从而使得他们之间逐渐的趋同,关系得到了协调。

(二)媒介舆论思想政治教育

媒介舆论分为自觉的舆论和自发的舆论,而我们研究的主要是自觉的舆论。“自觉的舆论是由国家机关、社会集团通过所控制的舆论机构和工具表达传播的,有着鲜明的意图和目的,它是媒介舆论的主体”。它的工具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的,最主要的方式是新闻媒体,网络。大众传媒也可称为“大众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介”,简单的说,就是向大众传输信息的传播媒介.对于大众传媒传播教育的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注意把握好“度”,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三)课堂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非常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在小学、初高中同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学校还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当前形势法律法规的的讲授,使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国家的政策和发生的大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当今的政治经济格局当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正式的课程,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美国通过学校正式课程,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已成为主要的途径之一。在美国的正式课程中,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是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课程主要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公民学等,包括民主问题、社会问题、现代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他们注重各科教学的之间的“渗透作用”。美国高校还十分重视通过普通教育课程进行道德教育。美国以法律法规的的形式规定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独立开设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还包括公民课、道德哲学课、职业道德课、品德课等,还开设文学、历史、美术、音乐、宗教和伦理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这类课程政治指向性都很强,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用以支持资产阶级的统治和领导。

(二)内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内外环境的熏陶,进行各方位的道德教育管理。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美国高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极为重视利用校园内外环境对大学生的熏陶,这方面也得益于美国政府及其社会机构建立的旨在突出美国价值观的目的,它能使置身其间的人们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国价值观念的影响。美国非常注重建设一个美国主义的大环境,使置身其间的人们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国价值观念的影响。在美国,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大到政府大厦、大型广场,小至各种小布袋,产品包装,随处都可以见到美国国旗。各级政府建有各式各样的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和公园等,这些场馆是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场所。利用各种节日庆典也是美国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贯做法。公共环境成了无所不在“思想政治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凸显学校对于教书育人的价值取向的引导。在校园中,文化建设活动丰富多彩,比如说学校或学生团体组织安排学术交流,间接将价值取向融入了进来,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学生爱思考、多参与活动的竞争意识;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就是文体活动了,包括音乐、美术、打球赛、表演戏剧等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兴趣爱好来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增进同学间的合作精神,而且有助于学生们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校园不是像课堂授课那样古板硬性的传授学生知识与道德理论,而是以间接的隐形的方式来教育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切身体验领悟到道德的真谛和重要性,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学生的潜意识所接受。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范文7

[关键词] 高校德育;内外结合;复合作用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融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这门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在培养人才上的特殊作用,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德育育人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在重视课内育人的同时,疏通了课外育人的渠道,拓宽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育人途径,深感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应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不同育人途径的作用规律和互相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不同育人途径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过程中的复合作用。

1 课内途径

课内育人途径是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活动渠道和形式,在遵循课程的科学性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课程的思想性,努力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吸收有益的思想养料,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目的。课内育人途径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1 利用课堂讲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堂讲授是高校一切学科授课的基本形式,也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过程应当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知识的传授和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过程。要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生、理想、道德等方面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水准。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力求做到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乐于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课堂讲授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在教书育人中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修养教育。

1.2 利用课堂讨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对于各个时期思想领域的点问题和学生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道德修养课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有计划地引入课堂,组织学生结合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展开讨论。要使课堂讨论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自始至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特点,拟出一定深度、广度和吸引力的讨论题,组织好课堂讨论,题目必须是大多数学生真正关心的,或认识上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其次,要有准备、有步骤地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过早地将“标准答案”公布。当学生无法解答时,要予以启发;当学生发言有遗漏时,予以补充;有错误时,予以纠正;有疑难时,予以点拨。总之,教师要置身于学生讨论之中,并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人手,不断把讨论引向深入。最后,教师要对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对正确的观点给予充分肯定,对模糊和错误的观点要进一步澄清和引导,也可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这种课堂讨论,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1.3 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认真组织好多媒体教学。首先,在内容选择上,既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又要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做到既传播文化知识又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其次,在时间进度上,要与同期讲授的教材内容相互补充、相互连贯,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育人目的;第三,在教师的作用上,任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决不能心中只有多媒体教学工具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因而印象深刻,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形式。实践证明,好的多媒体教学影视资料片可以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和反响,如《暖春》对感恩的教育意义等,在道德修养方面容易引起立竿见影的效果。

1.4 利用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专题讲座是道德修养课程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专题讲座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根据课程内容而开设的小型专题课,对于现实生活中某些理论性较强、学生又难以搞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适当时机开设小型专题课,进行专门的讲授。这种小型专题课的穿插,既要考虑到深化理论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需要。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认识中的疑难问题,而且可以使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一种是根据各个时期的宣传工作和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重点而举办的大型专题讲座。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需要,在全系或全校举办这类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的形式具有信息量大、受教育面广等特点。这种形式搞得好,经常坚持,对于在学生中形成正确舆论,抵制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各种错误思潮,会起到巨大作用。

2 课外途径

课外育人途径是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范围之外的其他教育环节,千方百计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影响,使学生得到道德情感、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熏陶。课外育人途径是课内育人途径的延伸和深化。课内育人途径和课外育人途径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拓宽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育人的基本途径。课外育人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利用谈心对话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对于学生个别或普遍关心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谈心和对话,共同商讨,常常会收到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效果。首先,谈心是解决个别问题和特殊矛盾的主要方式,又是获取思想信息的可考渠道。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限制,简便易行。教师与学生谈心关键是要真心诚意、平等待人、互相交心,发现有误解或认识有错误要当面解释清楚,事后不记账,不当作材料使用。其次,对话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对某一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某一道理的方式。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要尽量通过平等的商讨,把学生的政治热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把他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这种师生对话的过程,既是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地商讨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

2.2 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是整个德育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知”“行”统一起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并担任活动的指导老师,对活动给予引导、支持和帮助。并根据思想道德修养教育需要,适当融入德育内容,保证活动的健康性和有益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校园文化活动的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可使学生通过自学、自律、自理为主的亲身实践,经受各种锻炼,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范文8

一、梳理办学思路,构建育人体系,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劲松四小于1996年提出“促进师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2003年,学校明确“育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学生”的育人目标;2005年底,学校确定了“弘扬奥运精神。做最好的我”奥运教育主题,得到当时的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先生的高度认可,并亲笔题词;200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奥运教育示范校,在此背景下提出校训——“做最好的我”。

“做最好的我”是指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增强信心,正面地、最大化地发挥自身潜能,积极主动发展,逐步将社会需要和个人美好愿望自然融合,使个体更加优秀。并以最好的小“我”,发展集体和社会的大“我”。

2009年,随着后奥运教育的延伸。学校构架了学生发展指标体系,从“做文明的我、做智慧的我、做健康的我、做尚美的我、做国际的我”五方面实施“做最好的我”的教育。其具体目标为:做文明的我——遵守公德。明礼诚信;做智慧的我——乐学善思,实践创新;做健康的我——身心健康。珍爱生命;做尚美的我——热爱艺术,情趣高雅;做国际的我——心有祖国,眼望世界。

目前,学校围绕这一育人目标和特色教育。从学校管理、教师实施方面提供保障,将“做最好的我”作为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做最好的我”育人特色。从“做文明的我”、“做智慧的我”、“做健康的我”、“做尚美的我”、“做国际的我”五个方面,对接素质教育提出的“德、智、体、美”教育要求,将育人目标具体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身心和谐、爱好广泛、具有国际视野的首都小公民。学校在课程管理、主题活动、社团建设、社会实践、环境优化等五方面探究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的育人体系。

二、探索有效途径,落实育人目标,推助师生同步成长

学校依托课程推进、德育活动、社团建设、社会实践、环境优化五条途径全面落实育人目标。推动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1.构建三级课程体系,落实“五我教育”理念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挖掘课程与育人目标之间的落实关系,学校提出了“三级课程有效对接,整体推进,促进育人目标落实”的课程管理思路,并将课程的实施作为落实“五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施目标与学校“五我教育”目标一一对应,构建了“做最好的我”之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育人有特色,曾先后承办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暨教学观摩研讨大会”、“北京市‘小学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走进朝阳”现场会、“朝阳区综合实践课程推进现场会”等,并于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

2.开展系列特色活动,提升“五我教育”质量

在活动中培养人是落实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提出“以‘五我教育’为主线。开展德育活动,将活动特色化、系列化,形成主题,发挥长效作用”的研究思路,把社会资源、校外资源与学校“五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把针对培养特长发展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读书节等作为每年固定的特色活动,把每一个活动都做成精品,体现了学校的育人特色。

学校凭借育人特色,先后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获朝阳教育劳动奖状等,并曾在“全国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观摩会”、“朝阳区特色教育启动大会”等交流中做典型经验介绍。

3.打造优质品牌社团,塑造“五我教育”亮点

学生社团建设是实施德育的又一个有益途径。劲松四小共有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社会实践类等学生社团12个,学生参与率逐年提高,目前参与学生社团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90%以上。社团在建设中与“五我”教育目标对接,形成社团建设系统。如“做文明的我”小主持人社团、志愿者社团、“做智慧的我”雏鹰科技社团等。

学校在多年发展社团的经验基础上探索出了“梯队式发展模式”,并着力打造艺术类品牌社团。学校采用了“名师引领”、“机制引领”、“活动引领”等策略,发展舞蹈、管乐、合唱三大社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如今,学校成为了朝阳区乃至北京市为数不多的拥有两个金帆团一个朝花团的学校。跟随学校艺术社团,学生登上了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保利剧院、中山音乐堂等舞台。学生社团多次代表朝阳区承担区、市及国内外友好互动,先后赴奥地利、日本、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交流。学校金帆舞蹈团2011年2月在美国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五洲同春”海外春晚巡演活动,受到了海外侨胞的热烈欢迎,中国侨联就此特意向市教委金帆团秘书处和朝阳区教委发了感谢信;在第六届“小荷风采”全国大赛中获得了“最佳小荷之星”和最佳编导两项大奖。2011年,学校舞蹈教师韩洁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学校也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4.制定社会实践指南,拓宽“五我教育”渠道

学校活动课程以挖掘教育资源为载体,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实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学校综合特色活动、社会大课堂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及各学科教学内容等因素,从“学校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家庭活动”四个方面,分年级,分学期,设计了学生实践活动内容,并为每一个活动编写了《做最好的我——劲松四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南》,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5.精心创设育人环境,营造“五我教育”氛围

学校在育人环境建设上注重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形成了结合“做最好的我”特色教育的五个方面构建楼道文化,凸显“五我教育”亮点塑造文化景观的规划思路。除丰富多彩的楼道文化外,学校现有文化景观之一为“五我之门”,象征读书是师生成功的阶梯,成为“最好的我”需要经历不断学习、不断攀登的过程。另一处特色景观是校园东北方向醒目位置树立的标志性雕塑——“双帆迎日”,代表我校舞蹈、管乐两支金帆团,象征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朝气蓬勃,预示着学校艺术特色不断创造辉煌。

在构建育人体系,开展特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劲松四小逐步梳理出了自己的办学思路,确定了“做最好的我”育人特色及办学特色,将学校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显著,综合育人特色凸显,师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育人成果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各级领导、专家及同仁的高度认可。各媒体也对我校教育特色和育人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如《现代教育报》《北京教育》刊登了我校艺术教育方面的成绩。在构建学校育人体系,探索实施育人目标有效途径的研究中,学校教育教学、文化建设、特色办学等方面都稳步发展,形成了典型的经验,并具备代表朝阳区对外展示的实力。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范文9

【关键词】泸水一中 德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42-02

一、统一思想谋实效

泸水一中德育实施以党的十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云南省中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强抓队伍求实效

学校德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坚强有力、团结和睦的领导班子,校长曾说:“领导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念充分肯定了领导在学校管理和德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校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进行了如下部署:

(一)在学校党支部、校长室领导下,组织有党支部、校长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共青团、政治教研组、年级组、学生会等负责人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组织指导《中学德育大纲》的实施。

(二)发挥年级组的作用,根据“目标与要求”与“实施步骤”,负责制定各年级组实施办法。组织和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组织和安排好各项活动。

(三)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根据各年级德育工作要求,制订各班德育工作计划。

(四)全体教职员工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要求,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要求,注重过程管理。各任课老师都要根据德育大纲,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后勤部门要致力于为教育服务的同时,结合管理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

(五)建立实施德育大纲的学习、汇报、观察、总结制度。

每学期由校长或主管副校长负责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中学德育大纲》。每学期末班主任将《中学德育大纲》实施情况向政教处汇报,政教主任综合情况向主管校长副汇报。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年组织有关教师观摩思想政治教学、班会课、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每学年召开两次全校德育工作研究会和德育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经验。召开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校班主任会议、教研组长例会和年级组长会议。实行班主任工作“传”“帮”“带”制度。召开学生大会和家长会。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共青团代表大会。

(六)认真抓好学生的品德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文明进步生的评定。评选好“先进班集体”和“文明教室”、“文明宿舍”。

三、彰显方法现实效

德育教育有法但无定法,一切好的方法我们都可以用,我校在借鉴前人并总结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选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主题班队会、团会活动、个别谈心、专题讲座、报告、参观、讨论会、辩证赛等)创造性地实施德育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同级同类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四、遵守原则保实效

德育的实施必须讲究一定的原则,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讲原则地开展德育,肯定收效甚微乃至无效。经过深思熟虑,我校提出德育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如下原则:1.针对性原则。2.实效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形成教研成果。

五、明确目标重实效

没有目标的德育就好像大海中的航船没有了指南针,必将迷失方向,只有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德育才能收到真正实效。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时期,这场巨大的变革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稳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能力,能自觉地按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因此也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更高的要求。我校在德育实效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德育目标素质化。德育目标素质化首先表现在增强目标的前瞻性。学校德育目标必须着眼于未来,要从大处着眼,从长计议。不仅要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还必须重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的发展真正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能适应新世纪的各种挑战。

六、分层落实出实效

我校德育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教学和学习生活中采取分层落实式的教学方法,达到学与做的结合,让学生在运用中,在教学活动和社会活动中,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根据德育实施的目标与要求,我校确定了分年级,分阶段提出具体德育实施要点。

七、多元途径增实效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及个性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学校必须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德育各个途径均应以《中学德育大纲》为指导,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一)在教务处指导下,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各学科应根据各自特点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处于特殊重要地位。要求各年级备课组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教学,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科学思想理论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时事课应进行政治形势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教育及时事政策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

(三)班主任工作。班级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班主任每学期要根据《中学生德育大纲》及《实施办法》,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认真执行好《泸水县第一中学班主任常规工作要求》,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做到“严、细、勤、实”,爱生如子。注重情感交流和沟通,注重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师生民主平等。制定班级工作计划,上好班会课,进行目标教育,开展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国防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品德行为培养,注重心理疏导。

(四)政教处、共青团、学生会。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支最有生机的力量。团委、学生会应根据各自特点和任务充分发挥组织作用,认真地进行团队课题的研究。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配合学校落实《中学德育大纲》的各项要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革命传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会合作和竞争。

(五)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会,密切与家长联系。通过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德育室,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各类活动等,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利用社会各种力量,形成德育网络合力,有效地贯彻实施《中学德育大纲》。

百年大计,在于树人。树人要从小开始,从学校开始,中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抓好中学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国之振兴,教育为先;教之昌盛,教师为本;国之未来,全在青年。重视中学德育,抓好中学德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