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风险辨识与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3-09-08 17:12:26

风险辨识与分析

风险辨识与分析范文1

【关键词】作业风险辨识;五维度法;变电企业

引言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新上变电站在电网中投入的数量不断增多,电力建设、大修技改、检修试验、日常维护等作业风险加剧。如何有效预防或降低作业风险、减少甚至消除作业事故是供电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由于现行的作业风险辨识方法纷繁复杂且针对性不强,落地、实施效果不理想,这就促使供电企业急需一套行之有效的作业风险辨识方法。

在上述背景下,为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广州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从制度文化方面着手,推出了一套新的作业风险辨识方法:五维度作业风险辨识法(以下简称“五维度法” ),即通过“人、机、物、法、环”五个维度对整个作业过程所涉及的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风险辨识,从而达到预防或降低作业风险、减少甚至消除作业事故的目的。

1 “五维度法”总体思路

针对供电企业在电力建设、大修技改、检修试验、日常维护等作业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事件诱因所涉及到的人员、使用的工器具、作业对象、作业方法、作业环境五个方面,即从“人、机、物、法、环”五个维度辨识作业存在的风险(如下图1所示),以此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预控措施。

图1 五维度法示意图

人:作业人员,包括主业人员、新员工、外委人员、厂家。

机:使用的生产用具,包括安全工器具及个人防护用品、工器具、特种设备、测试设备、用电设备、爬梯、平台及脚手架、机动车辆。

物:作业对象,包括设备、土建及其他变电站设施。

法:作业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工作票、作业指导书、安全技术交底、动火票、二次安全措施单等作业文件的填写及使用。

环:作业环境,包括停电作业、带电作业、临近带电作业、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雨天作业、夜晚作业、基建作业、技改及大修作业等作业环境。

“五维度法”的主要工作思路是,通过具备资质、安全意识到位且数量充足的人,正确使用合格的机具,按照正确的作业方法,在安全的环境下,开展设备设施(物)的维护,确保人身安全。

2 “五维度法”的形成及实施

“五维度法”是在应用《南方电网公司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规范》的基础上,考虑变电专业现场实际情况而提出,它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推进为载体,基于风险辨识、评估与预控,通过严格规范标准的刚性执行与养成教育,提高员工制度执行力,从意识上促进员工逐步形成遵章守纪的行为习惯。

2.1 Plan____策划

2.1.1 “五维度法”可行性研究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变电管理一所组织变电专业运行、检修、继保三大班组专业人员按照相关规程、制度、作业标准等,汇总不同维度不同要点的风险预控措施,编制了《五维度作业风险辨识与预控措施表》

通过对以往南网系统内大量事故事件案例深入分析,对制定的 “五维度”作业风险辨识法进行可行性研究与验证。

使用“五维度法”分析对照可以发现,这起人身事故存在的外委人员资质、技能、数量、机具使用、作业方法、施工方案编写审核等问题均可以在“五维度”辨识中得到验证。

由此可见,“五维度法”在每项施工作业过程中,对 “人”、“机”、“物”、“法”、“环”五个维度的风险把控是十分有效,且十分必要的,可以进一步在班组推广实施。

2.1.2 “五维度法”实施管理办法的制定

为加强各部门、班站在大修技改工程、日常运维、检修、保护定校等作业前使用“五维度法”进行作业风险管控,本所组织制定了《作业风险评估“五维度法”辨识应用与实施管理办法》,编制《作业前五维度作业风险确认表》,完成了五维度风险辨识法各部门班组层面的宣贯培训。

2.2 Do____执行

在每项施工作业前,由工作负责人组织班组成员参考《五维度作业风险辨识与预控措施表》,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辨识,填写《作业前五维度作业风险确认表》,经工作负责人、工作班成员签名确认和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审核确认签名后实施。

为消除或降低上述作业前辨识出来的风险,根据风险要点,参照《五维度作业风险辨识与预控措施表》制定相应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2.3 Check____检查

在班组施行《五维度作业风险辨识与预控措施表》期间,变电管理一所开展了“三级检查体系”,通过班组自查、部门检查、安全监督大队现场督察的方式,收集并解决“五维度法”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确保后续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4 Action____完善

通过“三级检查体系”,不断对班站实施阶段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完善,待五维度法现场应用成熟后,组织对作业风险基准库及作业指导书进行统一修编,以固化表单的形式将“五维度法”应用到日常作业中。

3 应用效果

“五维度法”贯彻落实了南网“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 的安全理念,推进了南网“理念引领制度、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文化”特色安全文化进程。它通过建立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值班负责人及工作许可人《五维度作业风险辨识与预控措施表》,作用于作业的全过程,以预防风险为主,对作业过程中不同岗位人员所需关注的要点、标准、风险及措施控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作业过程中涉及人员能清晰辨别、掌握。与作业风险辨识方法不同,“五维度法”对于变电专业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目前,“五维度法”辨识应用已覆盖广州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管辖的163座变电站,从大量施工作业现场应用的情况来看,作业人员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及质量有明显提高,“五维度法”逐步得到一线班组的认可和广泛使用,并得到广州供电局的充分肯定。

4 结语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如何有效开展每项施工作业风险的评估工作,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安全开展,是电力企业不断探索的方向和目标。只有加强对施工作业风险的辨识与控制措施的落实,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从而更好地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全兴,陈诚,刘勇,林玢. 现场作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J].电力安全技术,2011 (07).

[2]程传山.浅析工程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J].科技资讯,2009(17).

[3]曲圣洁.风险的辨识与分析[J].山西统计,1995 (04)

风险辨识与分析范文2

关键词:风险预控;危险源;安全管理;PDC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5-0166-03

随着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的不断提高,以往企业主要以经验、制度管理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这就迫切需要一套思想理念先进、技术要求领先、应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就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风险预控理论体系是一种过程管理,通过对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所有隐患辨识,并根据隐患产生风险大小,对隐患进行分类和确定相应预控措施和信息监测方法,依据隐患信息的评价确定隐患产生风险动态预警和预控方法,最后确立隐患治理措施,杜绝事故发生。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是在设计、建设、生产、改扩建等安全生命周期中,特别是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对煤矿生产系统中的事故隐患进行预先辨识和评价分析,继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控制安全风险,并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使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的最佳匹配,达到一定的安全保障水平。

准能公司从2007年以黑岱沟露天煤矿、设备维修中心为试点单位开展了本安体系建设工作,随后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开展本安体系建设,电力板块、铁路板块、煤化工板块等单位在学习借鉴黑岱沟露天煤矿和设备维修中心本安体系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各自行业特点逐步推进,2011年实现了各单位本安体系建设、运行及考核的全覆盖。积极组织开展本安体系知识专项安全培训,组织公司管理人员干部参加本安体系知识学习和考试,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对本安体系重要性的认识。每年安监局都要集中组织开展危险源再辨识、再评估、再管控工作,根据危险源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标准和措施。对梳理出的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管理,落实各级监管责任,明确监管措施,进行重点管控。

1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1.1 预控目标

通过设立风险管理部门,明确部门的职责与权限,配备合理的工作人员,收集相关信息,确定煤矿、电厂、铁路等单位的风险预控管理目标,实现风险预控的组织与策划。各单位一把手、管理人员、岗位工人对风险预控理论体系的参与程度,决定着风险预控理论体系能否得到员工的认同,能否在现场得到落实,能否真正起到安全管理作用。经过多年的贯标培训,邀请国内知名教授的讲解,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已经在生产一线、各级管理人员心中生根发芽。通过基层人员对本岗位危险危害因素收集整理,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评估、赋值,然后上升到车间、段、队,经过综合评估,完成对各类因素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辨识、评估等活动,明确厂公司级、厂矿级管理重点。

1.2 预控要素

通过日常监测,确定各工种安全危险因素,这是风险预控管理的基础,只有开展了危险源辨识之后,才能进行风险评估,才能实现安全风险日常监测与识别。危险源辨识是风险预控的基础,风险预控是风险预控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危险源辨识是风险预控理论体系落地的根本。

2013年年初,公司对危险源辨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了解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安监局于6月底、8月初开展了两次专题调研,采取座谈交流、查阅记录、现场询问、问卷调查的形式,与各单位厂矿级领导、车间段队负责人、工班长和一线职工深入交流。为了鼓励职工多参与,各单位实施了很多办法。哈尔乌素露天矿矿领导多次组织专题会,由各队队长亲自逐条讲述危险源辨识结果,并将评审后的危险源和管控措施发到职工手中,鼓励职工学习、提建议,对被采纳和未被采纳的建议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反复对辨识结果进行补充、完善。

1.3 预控方法

危险因素辨识之后,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评估风险等级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确定危害的严重性或优先控制顺序,为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和所需投入成本等提供依据,实现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在危险源辨识方法的选用上,大部分单位采取工作任务分析法,但是工作任务法对系统性危险源的辨识有遗漏,对相关联的危险源相互之间如何影响的辨识存在缺失。基于这种情况,部分单位已经开始使用其他方法辨识、补充原有的危险源数据库。设备维修中心采用工作场所分析法分析潜在危险源,通过划分小区、工作场所,确定辨识单元,再查找人、机、环三个方面的危险源:人的方面,梳理该场所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辨识,机和环两方面存在的危险源,只要辨识出来就直接采取措施进行消除、转移、隔离、防护。这样,即使职工在某一个区域停留,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也要从人、机、环三个方面辨识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这种方法为培养职工养成危险源动态辨识的行为习惯打下了基础。有的单位提出了“能量意外释放树”辨识方法,从危险源基本概念出发,基于事故树辨识方法,通过能量载体和造成能量意外释放的可能事件查找危险源,便于职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4 预控方案

根据以上安全风险分析和评结果,按照企业可承受的风险程度,建立不同等级的预控方案,明确各自方案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流程,确保安全预控管理措施到位,达到安全风险处理与控制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遵循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基本模式,运用PDCA持续改进管理方法,循序渐进地完善生产系统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

公司原来采取的风险矩阵法评估,是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在可能性的衡量上,最高频率是“一年内能发生10次或以上”,但在职工的日常工作中有些情况可能一个月就发生10次以上,有的可能是一周,甚至一天就发生10次以上,越是这些发生频率高的事件对我们安全生产的影响越大,是我们安全管控的重点。现在已经有三个单位开始使用三维评估法进行风险评估,如D=LEC法,增加了对职工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因素的考虑,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另外,评估结果受职工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制约,评估值定量还不是很准确,不过从升降级调整后的危险源来看,还都维持着原有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所以目前对危险源管控的影响不是很大。

2013年,通过危险源辨识工作,各单位总计新增危险源1052条,删除90条,升降级及标准措施修改941条。职工的风险预控意识进一步增强,风险可防可控的意识已经形成。每班进行危险源辨识,每次作业前进行危险源辨识,已经成为职工工作前的必经程序,安全管理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

1.5 危险源监测与预警

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是否管住了、管到位了,有没有失控变成隐患,这也是动态排查隐患的过程。对于监测中发现危险源失控变成隐患的情况,及时分级预警,促进现场迅速落实整改和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危险源的超前有效管控,切断危险源到隐患的因果链,真正使安全管控的关口从隐患排查为主的“事中管理”前移到危险源管控为主的“事前管理”。

2010年公司自主研发了信息系统,为风险预控理论体系上线运行提供了平台,各单位紧紧依靠该平台,实现了厂(矿)对车间,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的三级考核,考核指标全部量化,保证了考核的公平性。厂(矿)对车间的考核内容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外委单位管理、辅助管理六项考核内容,从现场、指标、内业和文明生产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兑现分单位和个人两项。其中对单位的考核实行百分制,按考核得分每月兑现单位安全结构工资(工资总额的40%)。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为本安一级达标单位,全部提取安全结构工资;低于90分的,每降低1分扣减单位安全结构工资的1%。

现场考核中检查出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作为对个人的安全考核,个人不安全行为全年基础总分为12分。根据不安全行为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预警、处罚、培训和考核兑现安全生产奖。

2 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建立的关键步骤

2.1 领导重视是体系建设的关键

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公司及厂矿领导亲自参与和组织体系建设和实施工作,领导带头学体系,悟理念,亲自授课抓宣贯,并形成分管领导抓业务、车间段队领导抓班组、班组长抓岗位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贯落实责任体系。

2.2 积极开展相关培训

积极开展覆盖全员的体系贯标、危险源辨识方法和风险控制标准培训。对管理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成为体系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对区队长、班组长、技术员进行座谈和现场指导,使其成为体系的传播者和推行者;对一线员工进行个人辅导,使其成为体系的应用者和管控者。

2.3 注重日常安全检查

将风险预控理论体系与日常安全检查紧密结合,明确检查机构、职责和检查频次。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从检查准备、现场执行、集中讲评、汇总分析、打分排名、整改反馈、结果复查、结果兑现8个环节提高安全现场检查质量。

3 对下一步工作的一些思考

3.1 坚持做好危险源辨识和应用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集成多种先进管理理念的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是神华集团多年安全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公司全体职工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危险源辨识和应用工作,态度上不能有怀疑,执行上不能打折扣。

3.2 丰富体系培训方式

一是要聘请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专家,为公司管理层系统讲授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危险源辨识及成果应用等知识,助推本安体系建设;二是要组织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借鉴其他企业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公司的体系运行实现新的突破;三是要通过简单化、直观化的培训,提高岗位员工的自主保安能力,充分利用设备构造及原理、操作规程演示、危险源及防控知识、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的安全培训片或电视教程,引导职工养成正确的操作程序,使职工轻松掌握危险源辨识防控知识。

3.3 选择适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适用于各类活动和工作任务的方法,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以选择其他辨识方法作为补充,如针对复杂的工艺系统,可以选用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针对设施,可以选用安全检查表法、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法(FMEA);针对易燃易爆物质,可以选用火灾爆炸数学模型计算等。

3.4 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在确定风险评估值之前,要大量地参考事故发生可能性和造成损失程度的统计分析结果。这就需要全范围对生产活动中设备、环境、作业人员可能发生事故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尤其是分析未遂事故,在搞好事故预防,提高对各类伤害的防范能力方面与分析事故是同等重要的。我们要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其规律性,提高风险评估值的准确性,掌握预防事故的主动权。

3.5 建立安全检查表数据库

为了使各个环节的管控有针对性,下一步就是要根据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便于操作的安全检查表,如果安全检查表能包含所有的危险源和主要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用于我们的各类专项安全监察和安全生产动态检查,对于全面查找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是非常有利的。安全检查表的制订、使用、修改、完善的过程,将是对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

3.6 抓好责任落实工作,推进体系落地

按照体系标准要求,将体系要素按照领导层、业务部门、基层单位和班组逐层分解,落实责任到部门、科室、分管领导和主管人员,达到体系要素有归口部门,有落实人员。同时,按照体系要求,明确系统性危险源、重大安全隐患、人员不安全行为治理等重点管控工作的分管领导、责任部门、监督部门和人员,确保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3.7 加强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要积极培育安全文化,坚持不懈地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宣传员,处处都是安全宣传站”的良好氛围;要引导员工深入理解安全理念,逐步应用并体现到员工的具体行动中,进而固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要强调充满亲情的引导感化,也要严格执行细致的安全规定,同时积极开展关乎生命的事故防范教育;要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广泛传播安全文化,将公司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贯穿在所有管理活动中,影响和提升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公司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

总之,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建设和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公司做好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在建设和应用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才能使其发挥作用,见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郝贵.煤矿安全风险预控[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

[2] 何国家,杨春宁,黎体.发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实际中的理论方法研究[J].中国煤炭,2011.

风险辨识与分析范文3

【关键词】建筑项目管理;危险源;辨识;控制

前言:

我国的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尽管为施工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可是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危险源的种类和危害性有所增加,造成了建筑项目成本的损失,也影响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在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危险源进行明确辨识并控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1.危险源及其辨识

1.1危险源

对于危险源的定义主要从广性定义和狭义定义两个方面入手,危险源在构成上主要由潜在性、存在性、触发性,这三种特性在桥梁工程中十分常见,桥梁工程有着十分独特的流动性,并且劳动强度和施工周期都很大,同时在安全生产上,桥梁工程管理多受分包制度的影响,使桥梁工程中产生了以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为主的特定性安全事故。

就危险源的构成上来说,潜在性是不可避免的,它与工程所形成的损失和危害程度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同时其影响与危险造成的规模和强度有着直接的管辖。其次是存在性,存在性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安全来说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但是它自身有着很强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包括对温度、湿度、防护形式、安全计划等方面的控制,并且在管理条件上能够对于整体组织、计划等进行合理的统筹和安排。在触发因素上,需要控制好认为因素和事态因素,人为因素很大程度上与对安全的管理控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在管理因素的触发上也形成了不同监督和检查形式。事态因素主要来自自然环境的干扰,主要由风速、湿度、压强、风速等。

1.2危险源的辨识

项目施工过程复杂,环境多变,极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而且还会有一些人员防护工作和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所以安全一直得不到良好的保证。在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对于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的重点,常见的辨识方法主要如下:其一是经验判断法,一般是根据施工人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多年的施工经验、管理经验,对现场的一些危险源的危险程度进行识别,明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这种辨识方法是最为常用也是最为简便的辨识方法,不过由于施工人员经验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限制,可能会造成辨识的不全面性;其二是专家讨论法:为了弥补施工人员单方面的经验判断存在的不足,可以由专家结合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分析,与其他专家进行讨论,确定更加系统、安全可靠的辨识方法,让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更加准确。

2.危险源判别和评价

在危险源的判别和评价方法中,我们对于重大危险事故必须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消除,这就需要在评价方法和识别上做文章,通常危险源在分析上分为直观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大类,而在这基础上又有着十分详细的划分。

2.1直观经验法

直观经验法也是经验法,其分析性质是以管理中所使用的规范,标准等做为危险源的判别和分析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常能够对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行直观的辨别,同时对危险源做出较高的评价,这种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但是一旦对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因素和信息不能进行直观判别时,就会使整个判别能力受到校正,同时这种方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叫为严重,尤其是在施工人员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辨识方法会大打折扣,所以要想合理利用直观经验法,还要合理的施工计划和风险研究。而类比推断法,是直观经验法的一个分支,它是通过施工方法、施工环境、事故伤害等进行相关的数据监测,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中所面临的常见危险源,都在其控制范围内,而且就数据监测来说还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可以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类比推断来完成对整体风险的控制,使其具备极高的准确性。

2.2系统安全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是直接对常见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识别已经预测,它能够将可见风险源假想出来,所以适合工艺复杂、使用效率不高的工程项目,由于这种方法在管理上涉及范围很关,所以又衍生出事故树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子系统安全分析法、

交接面分析法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针对事故树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系统分析。

3.建筑施工中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3.1加大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力度

在对建筑项目现场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作为指导,在制度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在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做出辨识,对于可控的危险源,例如建筑材料的摆放问题、施工现场的警示标志等进行处理,对于一些不可控危险源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控制和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具体方法如下:其一制定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目标,对于每一种危险源发生之后的处理办法都要由明确的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案,其二对于机械设备的拆卸和搬运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人员需要有从业资格证明,保证设备的安全;其三在现场管理中严格控制高空抛物的行为,对于漏电现象要做好保护工作,同时要配备齐全施工人员的防护工具,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其四在施工现场现场对于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施工人员要加以控制和引导,通过控制施工人员的行为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其五在施工现场需要有一些预防工作,例如建筑消防工作,防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火灾,影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2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是施工现场的主力人员,也是在发生危险时最直接的受害者,所以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进行高空作业、电力作业、焊接作业等易发生危险的作业时,不能掉以轻心,佩戴好防护工具,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在施工人员中加强宣传工作,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安全施工对于施工过程的重要性和对于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安全问题大于一切,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安全知识培训,包括标准作业的知识和遇到突况的处理措施,同时对于危险源的辨识方法需要详细的教给施工人员,让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完成对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形象的看到施工过程中不注意安全的危害,时刻提醒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安全,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有无安全防护措施不作业的习惯,保证自身的安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重于泰山,所以建筑项目的管理工作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现场的危险源,做好辨识工作,同时对于一些可见危险源消灭在萌芽之中,加大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力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龚桂发. 建筑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防范对策[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428.

风险辨识与分析范文4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管理

一、前言

风险管理是电力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管理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管理的水平。

二、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其实施安全管理的措施,是对一系列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控制不安全因素,消除风险的过程。

电力生产管理,是在电力生产过程对整体的设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的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遏制在摇篮中。电力生产管理特别强调事前的预防工作,合理运用风险控制方法,使电力行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高效的发展。

三、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风险控制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动态性特点,对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整合和评价,及时发现事故并进行修复处理,对电力生产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对整个电力生产进行有效的安全保护,降低了生产过程的危险系数。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事故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及时的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风险管理指导着电力生产的整个流程,同时能够更好的满足电力生产部门的需要,促进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电力部门制定详细的计划列表,并委派总负责人,总负责人可以委任下级部署,经过层层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电力部门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也可以建立风险控制的平台,这样电力生产的可靠性可以大大的改善,也保障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四、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施工作业进行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五、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

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

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

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

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六、电力系统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在电力系统生产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要遵守一定的流程,要对相关的电力系统知识进行培训,这样在操作的时候才能避免出现更多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在思想和认识方面保持一致。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对其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培训,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电力系统风险识别方面,进行识别的目的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在进行控制前要对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掌握,这样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对风险事故出现的种类也进行必要分析,对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风险衡量也非常必要,而且,在进行风险衡量的时候,对可能出现的概率以及损失大小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依靠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判断。

在对电力系统风险控制方面,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出现的风险,因此,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的时候,风险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要点引入风险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案,将可预期的风险进行控制,将风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七、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事业更好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耀财.如何建立供电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J].广东科技,2010,5(03):55-56.

[2]赵明.如何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科海故事博览,2011,5(12):15-16.

风险辨识与分析范文5

【关键字】风险识别;风险预测;风险管理分析;城市地铁;地铁工程

1 风险管理的概念

所谓的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风险估计、风险监控、风险识别、风险驾驭等一系列的活动以防范风险的管理工作,并在一个肯定存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意识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管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保险型的风险管理,而城市地铁过程中应用的风险管理就属于保险型风险管理的范畴。同时风险管理的运用步骤主要是先对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在识别预测各种风险可能发生后对生产经营或是资源管理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最后采取一系列风险处理的措施把风险的危害降至到最低,为此风险的识别和风险的预测以及风险的管理构成了风险管理中的主要内容。

2 城市地铁工程的风险分析

在城市的地铁建设过程中,不管是采用任何一种施工方法都不能避免对周围地层及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施工的安全风险预测与控制是城市地铁建设风险控制的主要工作。安全风险的危害和控制的难度会因为施工方法、地层条件及环境特点等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其本质而言地铁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工程实施本身存在的安全患和对附近环境造成的影响。其中地铁工程建设中的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是构成安全风险的根本原因,而且对其变化规律认识的局限性又构成影响风险控制效果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在对风险发生规律和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制定出技术方案、有效措施并应用到实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并减少城市地铁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2.1 城市地铁建设对地形的影响分析

在城市地铁建设中,地铁城市施工的掘进开挖是引起地层变形和地表沉陷的重要因素,而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施工过程中应力的传递、地层的变形、各种危害的突显。而在城市地铁掘进开挖后首先引起的就是隧道周围的应力变化,然而在受力应力重新调整的过程中会引起隧道周围土体的破坏和变形,随着隧道的掘进开挖所影响到的范围也会不断的扩大,最终会通过地层土体而直接或间接的传递到地表,具体体现于地层的沉陷或隆起现象。其中地层应力的传递顺序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而由此造成开挖体的周围和前方土体中应力集中,当超过土体强度后便会发生破坏,随之产生较大的塑性的变形,并且在其传递过程中还伴随着土体的失水固结、上浮隆起等。因此城市地铁的建设中掘进开挖对原有地形存在一定的影响。

然而不同的地层,而影响也不同。例如粉质黏性土、砂质土地层,它们的变形和地表沉降、隆起会存在有很大的差异,因而构成不同的沉降模式和变化曲线,而对其控制的原则以及施工技术措施应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根据不同的地层条件和沉降、隆起过程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措施、附属施工配套措施应对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对地形的影响尤为重要。

2.2 城市地铁建设对附近环境的影响分析

在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施工建设环境安全风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城市地铁建设在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振动等对环境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譬如深圳城市地铁5号线从西起深圳市西南的前海湾站,穿越南山区、宝安区和龙岗区到罗湖区的黄贝岭,线路所经地区主要有油松河、大沙河等河流均属雨源性河流,径流量是随着降水量的多少而发生变化的,而如今河流多数已变成了排污河。而工程的地下水位比较高,局部有承压水,其供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表水,排泄的方式主要以蒸发为主。此外地铁工程穿过的建筑物的密集区和部分交通比较繁忙的干道现状的地下管线有很多条管网交织复杂,埋深走向不一,这对于施工方案的选择和施工场地的安排都存在很大的影响。

同时城市地铁的建设对城市的景观、市容乃至地铁沿线商圈的运作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城市地铁在建设初期做好环境风险预测,实际状况调研,做好宏观控制管理工作,把城市地铁建设对附近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也是风险管理所要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3 风险管理在城市地铁中的应用措施

3.1 城市地铁的风险辨识

城市地铁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有很大的风险。首先我们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辨识,也就是要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实际的辨识,然后逐一梳理分析甚至以模拟试验的方式去验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而地铁的风险辨别是城市地铁建设中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风险的辨识就是要对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源进行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产生的特点、后果进行研究。

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辨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对风险的存在因素进行分类。对风险的分类可以让分析者在辨识风险的过程对地铁工程有一个宏观的整体认识概念,而且对于风险因素的分类分析可以让地铁建设的实施者不至于遗漏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其次就是确定风险因素分类的方法。地铁风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自然风险、政治和经济风险、不可抗力风险、设计风险和施工风险等6个方面。对风险因素的分类方法可以根据风险的特征以及每一位施工工作人员所擅长的专业,以及有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扬长避短,从根本上杜绝风险因素的遗漏。最后就是风险辨识方法。风险辨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拥有丰富经验的各类专家组成专业辨识小组,而当今的不同工程的领域也已发展了许多不同的识别技术,譬如有暮景分析法、德尔菲分析法等,这些分析法在城市地铁工程中的风险管理也是非常实用的。

3.2 城市地铁的风险分析

城市地铁的风险分析是进行城市地铁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之间的纽带,城市地铁风险分析的好坏直接影响其风险管理的结果好坏,因此城市地铁的风险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地铁风险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定量分析法;另外一种就是定性分析法。所谓的定量分析法就是运用数学的计算方法从而获得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影响程度的数值表达方法。而所谓的定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语言表达的方式进行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分析。在城市地铁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施工运营等不同的操作阶段应采用不同的风险分析方法,譬如在地铁构建的详细设计运营的阶段,伴随着设计目标的不同条件以及周围的环境等有明确的参数时,可以借鉴之前的工程经验进行定量风险分析方法,而在可行性研究的初期,由于能获得的工程信息比较少,这时就可以运用定性的分析方法进行风险分析,以便对工期以及施工的费用进行预测,并为最终的方案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基础。

3.3 城市地铁的风险预防措施

所谓的在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的风险预防措施就是在风险辨识、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预防措施方案的确定,以便提高工程的安全指数。同时结合城市地铁的建设特点,具体的风险预防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进行风险的转移。风险的转移指的就是在城市地铁的实施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及个人为了避免承担潜在的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将风险转移给另外的单位或者是个人去承担,而一般采取的就是通过非保险方法的转移,通过协议书或者是合同把风险转移到项目之外的第三方,而不是简单的采取其他的方式降低风险发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

其次就是使用风险保险的方法。所谓的风险保险就是城市地铁的承包商处理风险经常使用的方法和重要手段。就是承包单位通过专门的机构运用大量的法律签订的保险合同,这样当风险发生的时候,承包方就可以获取保险公司的补偿,因而将这种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而避免受到损失。

最后就是风险回避的方法。所谓的风险回避就是当地铁工程施工之前,及时的预知到某种潜在的风险威胁,这种风险又比较严重甚至没有解决方案的时候,便可以选择放弃原有的施工方案或者是放弃原有的目标,最终达到避免风险损失的目的。风险回避法也是比较普遍的常用的风险避免措施,但是这种方法的使用也伴随着一定的损失而进行的。

4 结语:

城市的地铁建设是一个施工周期较长、结构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只有通过对风险的辨识、分析以及有效地预防措施才可以把风险降至最低,以实现和提高我国城市地铁建设的总体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顶立;;城市地铁建设中的安全风险分析与管理[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刘继强,陈登伟. 新建地铁工程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与控制研究[J].四川建筑,2010年第05期.

风险辨识与分析范文6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many construction companies begin to go abroad to contract international projects. The international projects may have a higher income, while the facing risk factors will be also more and larger. Therefore, the role of risk management i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projects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ach company that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projec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isk management,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risk management, and strive to obtain higher benefits with smaller risks.

关键词: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

Key words: international;engineering;risk;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100-02

0 引言

在当前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已经走出了国门,到国外承揽国际工程项目。与国内工程项目比较,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的社会政治环境与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所面临的风险因素种类更多、造成的影响更大。因此,风险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风险管理的好坏,有时甚至能决定一个项目的成败。本文试图通过对风险因素的简要辨识与分析,揭示出国际工程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风险管理及控制措施供借鉴参考。

1 风险与风险管理

1.1 风险 风险是指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和概率,是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事件的机会对项目目标所产生的累积不利影响结果。简而言之,工程项目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损失,且损失也不确定。

1.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预先选择和制订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加以实施,以尽可能做到有计划地回避或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系列管理行为。

2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

2.1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①风险因素众多,控制难度大;②不可控因素多,需企业外部多方协助;③风险后果严重,除了经济损失与延期损失外,还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停滞甚至终止。

2.2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注意事项 ①重视事先控制,认真做好风险的辨识、分析及评价,尤其对于发生概率大、影响力大的风险因素必须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评价;②根据风险分析与评价结果,在投标前应做出风险回避或降低的措施;③风险控制要多方法、多渠道;④强化全员风险意识,认真执行各项风险预防措施;⑤注重风险监控,及时改进与完善风险管控措施。

3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辨识、分析与评价

3.1 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是:识别风险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识别风险的性质,识别风险发生的概率,识别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大小等。风险辨识的方法主要有专家调查法、访谈法、财务报表法、初始风险清单法、流程图法、风险调查法等。风险识别的方法不是单一使用,尽可能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这里,尤其要注意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上风险调查的方法。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两个不同的项目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项目风险。因此,在项目风险识别过程中,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风险调查是必不可少的,这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项目风险识别的重要方法。

3.1.1 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前期决策缔约阶段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就要通过各种资料及现场勘察,认真仔细地进行项目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与评价。根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结论,企业要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对风险程度大于企业自身承受能力的,要坚决回避;对于企业可以承受的项目,要根据风险程度的大小制订不同的投标策略。

招投标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有:①对工程项目所在国情况不熟悉,所参考或借鉴的相关资料较少;②工程项目资料不全,无法准确编制标书;③投标策略出现偏差;④标书质量不高,报价缺乏竞争力。

3.1.2 合同缔约阶段 合同缔约阶段是指投标方收到中标通知书后到合同正式签署这一阶段。在此时期,发、承包双方进入了合同细节谈判,虽然大的实质性的内容如价格、主要施工方案等已在投标书中确定不能改变,但仍会有许多细节的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协商。这些问题一般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有时有的细节很重要,可能因为双方在招投标阶段疏忽,到合同谈判时才发现,而会对合同签署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此阶段,通过注重细节来规避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合同缔约阶段面临的风险主要有:①合同范围界定有模糊之处;②合同条款遗漏;③合同条款措辞不清,表达有误;④合同类型选择不当;⑤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当;⑥合同索赔、合同争议及纠纷解决条款未明确;⑦缺乏法律专业顾问审核,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3.1.3 合同履约阶段 合同履约阶段是指发承包双方签署合同并正式生效后直至合同终止这一阶段。在合同进入履约阶段后,承包商开始真正面临各种风险因素的实际考验,在此阶段风险因素主要有承包商自身因素与外部因素。

承包商自身风险因素主要有:①现场组织机构组建缓慢;②人力资源不足;③准备工作不充分;④资金不足,垫付困难;⑤临建设施规划不合理;⑥在现场工作的国内人员情绪波动大,影响工作;⑦自身管理水平落后,组织管理不力,进度及质量不能满足甲方要求;⑧服务意识淡薄,质保期内维修不力,对企业信誉产生负面影响;⑨因施工质量造成维修,增加成本;⑩质保金不能全额回收。

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有:①工程款不能及时支付;②国内外分包资源缺乏或价格偏高;③不可抗力;④工程所在国社会政治动荡;⑤汇率损失;⑥通货膨胀;⑦当地分包商索赔或雇用人员难于管理;⑧当地分包商索赔或雇用人员工作能力不强;⑨当地分包商索赔;⑩工程量出现较大变更;{11}当地税法等税收法律或者政策变化导致费用增加;{12}设备材料图纸或建筑工程滞后导致工期拖延,成本增加。

3.2 风险分析与评价 风险分析与评价是指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风险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定性分析,以找出影响项目的主要的风险因素,从而为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防范措施提供依据。①招投标阶段。②合同缔约阶段。合同条款的疏漏与歧义以及不公平的合同条款这些情况发生机率大,给承包商可能带来的损失也大,故是合同缔约阶段的主要风险因素。③合同履约阶段。工程所在国的社会政治稳定与否是首要的风险因素,其实包括汇率变化、通货膨胀、工程量较大变更、工程延误或停滞等发生概率较大,影响较大,故应确定为重要风险因素。

4 后期风险管理

后期风险管理是指在合同履约完毕并且已经终止后的风险管理活动,属于事后管理与控制范畴。在后期风险管理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改过措施,以对以后的工程起到借鉴的作用。因此,此阶段工作是收关之处,虽然对已完工程作用不大,但对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工程风险管理意识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十分重视。由于人们往往加以忽视,故在此特意着重提出。

4.1 风险因素辨识 后期风险管理中主要会存在如下情况:①思想不重视;②分析与评价走形式,不认真、不仔细;③未形成规范的文字材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2 风险分析与评价 在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合同履约完毕后的工程项目分析与评价是对工程的整体分析与总结,发挥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对过去的工程总结,又是未来工程的借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不能被省略或忽视,应充分重视。

5 风险管理措施

在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与评价后,企业应根据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制订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以回避或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总的来说,风险管理措施可分为风险回避与风险降低两类。

5.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即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于超出自己承受能力范围的项目选择放弃或退出。

在招投标阶段如果企业还未投标,风险回避即企业不进行项目投标。此时经济损失较小,一般只为购买标书费加些投标前准备费用。在企业已经投标及合同缔约阶段,选择放弃项目来进行风险回避时的损失相对大些,一般情况下可能会被没收投标保证金。在合同履约阶段,由于企业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投入,加上一般情况下都要出具履约函,此时企业如由于自身原因放弃,经济损失及信誉损失就会很大了。由上可以看出,风险回避主要在项目决策前期应用,对企业损失及信誉各方面损失较小。而在合同进入正式履约阶段,企业应主要采取风险降低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带来的影响。当然,也不能排除在特殊情况下,为了避免更巨大的损失,企业在合同履约阶段终止合同。

5.2 降低风险的措施 对承包商来说,处理风险的方法包括风险转移与风险自留两种。风险转移是对风险造成的损失的承担的转移,是通过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另一个人或单位的一种风险处理方式。风险转移的措施主要有保险、索赔、通过分包合同转移风险等。

5.2.1 保险 保险是国际工程项目中必不可少的、有效的降低风险的措施。承包商一般投保的险种有工程一切险、货物运输险、第三责任险等,具体投保范围及投保金额可以根据工程具体所在地的情况、承包商自身情况、合同中业主的保险要求等来确定。

5.2.2 索赔 索赔是承包商降低与转移风险的另一有效手段。在合同履约阶段,引起索赔的因素很多,包括:变更、不可抗力、业主原因造成的延误或损失、异常的气候等等。索赔的范围及处理程序等一般都会在合同条款中进行规定,现在国际工程项目中,一般会采取以FIDIC合同文本为底稿的合同条款,如无特意的更改,索赔条款对承包商来说是相对公平的。因此,承包商应利用好这些条款,在索赔事件发生后,及时按合同规定进行索赔,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保证自身合理的经济利益。

5.2.3 通过分包合同进行风险转移 承包商还可以通过工程分包将部分工程分包出去,而通过分包合同来将部分风险进行转移与分散。

6 结束语

如上所述,风险管理应贯穿于项目自前期策划到后期评价的全过程,尤其是前期决策阶段应更加重视风险评估。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的外部环境及市场错综复杂,参与其中的每个企业都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与控制风险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障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圆满实现各项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传明,周小虎.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

风险辨识与分析范文7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利施工;危险源辨识;安全管理

1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特性

笔者参考大量的资料,依据多年的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经验,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归纳存在特性。1)客观性。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因此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会随着主观意识而转移,伴随着水利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而它的存在,会因为管控不到位,形成隐患而最终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2)不确定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环境复杂、施工强度高、工期长、参与单位多,危险源会随着工程进度和工作面的开展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危险源辨识是动态过程,并非一成不变,这就让危险源具有了不确定性,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的辨识难以做到精准把握和预测。3)隐蔽性。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隐含在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它并非简单暴露在表面,需要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识别,因此它的状态极具隐蔽性。同时,危险源只要存在,就有失控的风险,就存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4)突发性。引起危险源转化为生产安全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具有极强的随机性,致使危险源具备极强的突发性。在管控失效的状态下,潜在的危险源可能会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甚至较小的危险源因为连锁反应而造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导致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它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转化为事故隐患而爆发具有不可预见性,具有极强的突发性。5)连锁性。在水利施工现场中,各个危险源并不是独立个体,是具有系统联系的,因此,某个危险源可能诱发生产安全事故,而该事故的发生会连锁触发其他不安全因素,导致连锁反应。又因为危险源具备突发性,一旦发生事故,预警及反应时间极短,应急部门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有效组织施救,或不当处置时,更会诱发次生灾害、衍生灾害发生。

2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引发事故机理

依据事故致因理论,危险源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因此,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关键,就是发现并消除导致事故发生的必然原因(危险源),控制和减少偶然原因,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甚至避免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水利工程事故的发生是由人、机、环、管理等因素耦合所导致的。危险源存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之中,在触发因素的影响下,一旦管理失控,就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3危险源辨识

3.1辨识流程及范围

危险源辨识是系统工程,过程复杂。在做危险源辨识的时候,不仅要辨识出潜在危险源,还要分析危险源存在的条件、触发的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后果,对其危险性和可能性进行仔细研判,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加以控制。为方便辨识,可按照功能、责任、空间等原则划分作业活动或单元后开展辨识,辨识时要充分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要注意覆盖所有场所和区域、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岗位和作业内容(含相关方)。开展辨识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普通设备设施和特种设备,起重设备、临时用电、机械防护等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及其检验检测情况;水利工程周边环境、大风、大雨、大雾、大雪、高温、雷电特殊极端气候和有毒有害施工环境,以及与施工作业相关相邻的环境、场所和气象条件;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安全防护和安全作业行为;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教育培训、现场作业、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其他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

3.2识别方法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时可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建质函〔2018〕28号)、《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识别作业现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即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别则采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标准。以笔者多年的工程管理经验,认为对于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

3.2.1安全检查表法(SCL)

依据标准、规范,对水利工程中所使用的设备设施明确检查内容及标准要求、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现有安全管控措施等。安全检查表法(SCL)实施步骤,一是编制《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表》;二是依据《设备设施清单》,按设备设施结构或功能将危险源划分为若干检查内容;三是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定明确检查内容的标准要求;四是研判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五是现有的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应急措施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3.2.2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逐步分析水利工程施工作业的全过程,对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及工作内容、潜在事故类型、导致事故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现有安全管控措施。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实施步骤:一是编制《作业活动工作危害分析表》;二是将水利工程施工作业的每项活动分解成工作步骤及内容;三是分析每个步骤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四是识别该过程中潜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等危险有害因素;五是现有的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应急措施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3.3危险源辨识清单

根据本水利工程的实际,编制本项目危险源辨识清单,持续完善更新,强化危险源管理。

风险辨识与分析范文8

【关键词】油田 集输 风险 识别 评价 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发生,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油气资源是一种易燃易爆和有毒的能源,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油气集输过程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潜在的风险,特别是油气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等安全事件。因此,对于各种存在的风险的辨别、评价和防控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油气工业生产规模集中,工业基础薄弱,消耗能源巨大,特别是生产设备的日益老化,特别容易引起油气泄漏,造成巨大的伤亡。油气集输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要求油气集输企业必须加强生产安全的控制。我国在油气集输过程重大危险方面的研究,存在着识别范围小、评价对象单一的现象,这成为火灾、爆炸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油田油气集输过程中,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辨别和评价,了解油气生产运输的情况,提高生产安全工艺和安全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安全与生产的同步发展。

1 油田油气集输过程安全现状

我国油气集输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4世纪初,当时主要采用人力和马车来完成。当前我国的油气集输站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建成的,设备技术落后陈旧,并且设备老化、腐蚀严重,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我国当前的危险源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另一类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者破坏的各种危险因素。这两类危险源的发生都将导致事故发生,而且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我国油气集输过程中存在着生产条件复杂、外界环境影响突出和高风险性的特点。在油气集输过程中,要面对不同的风险,各种泄漏引起的火灾和爆炸频发,因此,重视对重大危险源的辨别有利于对风险的控制。对重大危险源的辨别和评价,将有效的预防事故发生,降低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失。

2 油气集输过程中重大危险源识别

工程中的危险源就是指引起事故发生的根源,并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指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安全因素。而重大危险源的定义是指在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设备或设施。我国对工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分为四类:一是易爆易燃和有毒的危险源;二是电器类设施危险源;三是高温作业区的危险源;四是辐射类危害类的危险源。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生产工程中固有危险物质的能量,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使危险物质发生事故的诱发能量。对于危险源的辨别方法目前主要有直接查询法、现场观察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失效和后果分析法以及事故记录法。在危险源的识别过程中,只有遵循制度原则,才能综合全面的对危险源进行识别,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而且在危险源辨别过程中应该考虑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以便辨别危险发生的时间段。对于危险源的辨别应该先进行危险源的调查,然后对危险区域进行确定,分析存在的条件和触发因素,最后对危险源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危险源的等级。油气集输就是油田将油气收集并运输到目的地的过程,把分散在各个油井的油气集中起来,经过处理产生原油和天然气,分别长距离的输送到油气库。油气集输主要承担着油气的外输和储存任务,既有油田点多、线长和面广的特点,还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火灾危险性强的生产特点。在油气集输过程中,任何一个地方的失误都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我国在油气集输方面的发展比较落后,主要是因为我国油气集输起步较晚,而且油气集输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程。因此,必须建立系统安全工程理论体系,采用故障树分析法辨别油气集输过程中的危险源。故障树分析法是从上而下、由果到因的分析法,故障树就是一个逻辑图。油气集输联合站是油气集输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危风险集中存在的场所,主要危险有火灾爆炸、介质泄漏等。对于这类事故,主要运用故障树辨别方法,对油气集输联合站进行系统的检查识别。通过全面分析了油气运输系统的危险因素,利用系统层次分析的方法,对油气集输系统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油气集输联合站、油田原油库和油气集输长输管道的危险故障树识别模型。

3 油气集输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油气集输安全评价系统是描述和评价油气集输的可度量参数的集合,包括油气集输的各个系统、站点和人员操作管理等因素。油气集输过程的安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正确的选择油气集输过程的评价指标,才能正确有效的反应油气集输过程的安全性和安全水平。在建立油气集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应当遵循目标性原则、完备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简练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在安全评价系统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分析评价方案的各种环境因素;其次要根据独立性和简练性原则,确定结构指标体系;再次,分解结构指标体系,透过现象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指标体系;最后,根据可行性和实用性原则,多层分析筛选,选定评价指标体系。油气集输的过程涉及油气集输站、管道、消防等各种环境因素,因此要多方面考虑,充分全面的分析油气集输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油气集输过程安全管理和安全现状的分析调研,构建了油气集输过程重大危险源识别和安全评价系统。根据危险识别理论,全面分析了油气集输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运用系统安全理论,划分了油气集输系统的风险,构建了油气集输风险识别模型。随着油气集输技术的不断进步,油气集输系统风险也会产生变化,要及时的更改油气集输风险的辨别方式。在油气集输过程中更要重视人员的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增强安全信息的有效沟通,降低油气集输过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要通过提高职工的待遇,制订合理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维护生产安全的积极性,从而维护油气集输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风险辨识与分析范文9

关键词:风险管理;水利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X820 文I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0.032

1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特点

1.1风险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任何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水利工程项目寿命周期内,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虽然人们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也仅在有限的空间及时间内改变风险的发生条件,降低其发生几率,减少损失,而无法完全消除风险。

1.2 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及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的个别风险事故看似偶然,无规律可循,但是分析大量的风险资料即可总结出明显的运动规律,可以通过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发生风险的概率及损失程度,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1.3 风险的可变性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虽然可有效控制某些风险,但是不同的风险会在质或量上发生变化,最后导致风险的多样性。

2风险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水利工程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重要环节,具体分析如下。

2.1水利工程风险识别

通常水利项目建设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建设施工、安装调试及运行,而不同的阶段可能出现不同的风险,具体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风险做出准确识别。水利工程的风险识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水灾害、汛期洪水、暴风、雷击、高温、严寒等均会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及质量,而且洪水除了会损害已建成的部分工程、施工机具外,还有可能导致重大的财产损失及人身损害;二是风险的周期性。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每年的气候因素、环境因素会对其产生周期性影响,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可能要经历数个洪水期;三是风险的季节性。大部分自然灾害均体现出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其在不同的时期会对施工安全产生不同的影响。

2.2水利工程风险评估

水利工程风险评估包括三个步骤,即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辨识是对各单元、重要分部项目、重要建设流程中的风险做出辨识;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特点做出明确的定义描述,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做出分析与描述,并分析风险发生的条件。风险评价主要内容是分析风险因素对工程建设目标的影响程度及风险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讲,水利工程的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管理中技术性最强的环节,其是联系风险辨识与风险管理的桥梁,将各种风险的影响进行量化描述,使得项目管理者选择更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水利工程风险评估通常应用定性、定量两种方法,其中行业标杆比较、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是常用的定性方法,而计算机模拟、事件分析等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在诸多风险分析方法中以风险坐标图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将风险发生的几率及影响程度作为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采用定性文字进行文字表述,再用定量文字表述数字,以将风险形象直观的表达出来。

2.3水利工程风险控制

在识别及评估水利工程的风险后,可以采取下列方法进行风险控制。

风险回避即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方案,以将风险的影响降至最低。该方法要求项目管理者充分认识风险,对其影响做出准确评估,充分把握风险的严重性,因此适用于风险过高、无解决对策或解决代价高于预期效益时。相对而言,其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对策,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也会损失收益;降低风险。即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在风险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时做好事前应对措施,从风险源头进行分析,减少甚至排除风险因素;风险分离。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而采取分离风险的方法可以将天气、地质、水文等不同风险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甚至消除风险。比如发生洪水时要密切观察项目周边的地质变化,以降低风险;风险转移。主要是将风险责任通过合同或保险的形式转移至第三方,以降低风险的经济损失;风险自留。主要适用于不确定的风险因素,通常风险潜在损失小、发生概率低,可采用风险自留的方法。

3结语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建设项目,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水利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减少各种风险出现的几率,实现工程建设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鹏.风险估计方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2016(0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