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集锦9篇

时间:2023-09-11 17:27:14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履行一些执法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具有非盈利的和公益性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事业单位。这也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具备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直接影响性质事业单位内部结构的重要部分,能够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资产安全、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等的有效措施。但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内部控制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对策,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流失。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这也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对这些资金进行管理,避免非法的挪用和占用,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有效的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降低随意性支出的产生,避免贪污、腐败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流失,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

(2)有效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通过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质量,能够有效地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从而有效地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发生。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评价,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3)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成本,降低国家负担。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水平,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成本的重要保障。通过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能够促进各项决策的有效执行,提高相关决策和制度的执行力度,降低经营成本,从而降低国家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相互协调的外部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需要具有良好的外部协调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国家在针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仍旧缺少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指导规范。而且,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与审计都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2)内部控制过程中,有“消化不良”的现象发生。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仍旧处于建设当中,问题仍旧存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所谓“消化不良”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快速的消化与适应内部控制,需要一定的时间,期间会出现资金流转运作不够畅通的现象,还会出现相关制度和内部控制决策不能得到有效执行的问题,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水平。

(3)资产管理和控制仍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盲目不合理的资产购置必然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成本的增加,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控制过程中,资产管理的核算不够清晰。尤其是财务部门很难清晰资产的购置方向,仅仅起到付款的作用,这也就导致许多不合理的固定资产购置、挪用和占用的发生,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营的资金短缺,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力不强。行政事业单位是人力资源导向的,财务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良好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凝聚力和控制力,但是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中,由于控制力度不够。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工作协调性差,各个部门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财务状况准确性不高,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和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1)强化外部监督和健全指导规范。强化外部监督和健全的指导规范,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国家需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情况,并针对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指导规范,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此外,社会公众需要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并建立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措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透明度,避免贪污、腐败的发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

(2)合理调节内部控制进度,强化执行力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不要急于一时,忽略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过程。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计划,稳步实行,在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础上,避免资金运作不畅通的发生。此外,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决策和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强的情况,需要建立适宜的责任制度,强化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果,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

(3)强化行政事业的固定资产审核和资产管理。首先,内部控制部门应该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审核,明确清晰行政事业的固定资产组成。其次,建立合理的资产购置审核流程。针对以往资产购置目的不够清晰的情况,在强化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核流程。对于不合理的审核流程给予驳回,购置不够清晰的申请给予驳回。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核流程能够有效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流失的发生,从而杜绝行政事业单位的发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评价。

(4)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则制度,优化控制人员结构。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相关措施执行的依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逐渐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强化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增加财务管理的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完全。此外,还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对内部人员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加强相关控制人员的培训工作。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单位,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对策,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不断为社会进步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为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萧山分局)

参考文献

[1] 张双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20):26-27.

[2] 柴大江,李继民.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07):93-94.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问题 措施

内部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起着一个监督和评价的作用,其依据系统、规范、科学的方法,对行政单位进行资金使用和内部控制等活动的审计监督,使单位的工作活动能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单位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国家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为有着许多的职责需求,要使这些需求达到国家职能部门的满足,就要能够有效地进行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以此避免违法、违纪问题在工作上的发生。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建立能够在实现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的同时,也实现了政府形象的塑造和建立,并对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的法规制度没有得到完善的建立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在我国的颁布,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加强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湖南省也在2011年10月对湖南省内部审计管理办法》进行了实施。然而,从内容上来看,其并不具有高等的法律级次,在当前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其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也没有对具体操作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所以,依据法律体系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当前行政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并未建立起一个充分的法律依据来,这也就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只能根据自己往常的习惯和经验,以自己的主观性意识进行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审计工作的风险。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够

内部审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中,还未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一些行政单位认为自身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不涉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的工作内容,只是简单地记录单位内部财务的支出和收入,并对国家审计、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预算外收支两条线管理进行监督和制约;再由于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独立性较差,审计的效果和质量也得不到良好的实现。因此,行政单位认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一定的必要性。此外,从内审自查的结果来看,一些行政单位在资产的披露、处置、计量、确认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漏洞。

(三)审计工作内容比较的单一

行政事业单在市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对各项职能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增加,但从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来看,大部分的工作内容还只是限于对财务收支的审查和记录,并只进行审计的事后监督,这明显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很难对财政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为此,就要对审计工作的内容进行扩充。其次,现代科技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财务收支中的一些差错也会随之得到减少。但如果内部审计将重点依然放在财务的收支上,则只会失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四)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

具有独立性的审计工作与会计监督、财务监督有着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审计工作若不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也就无法实现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理论上讲,领导机构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越高层次的领导机构,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就越强。就目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而言,内审机构均被设置在财务部门,而这种“财审合一”的体式,也造成了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严重削弱,使审计工作无法真正的得到落实。

(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低下

就当前的行政单位而言,内部审计专业人员的素质都比较的低。作为内部审计师,其应该具有法律、企业管理、会计、统计、审计、工程、财务、计算机、线性规划、概率等各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身的执业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但现有的一些审计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财务人员转行而来的,对财务监督以外的内容并未有过多的关注。其中,有一些工作人员对审计业务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掌握,使工作中深层次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和实施。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一)不断深化对审计的认识

内部审计是一种单位内部的监督活动,它的开展需要在单位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因此,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单位领导首要的职责,在这种认识的支撑下引导和支持内审人员开展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内审员的积极性,并利用内审参谋与助手作用的发挥,促使内部审计成为各种行政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监督活动的正常开展。内审员还要不断创造良好的成绩,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撰写高质量水平的审计报告,在报告中,要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促进领导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单位一把手要注重内审工作的开展情况,将内审员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用到实际中,以提高行政的办事效率以及促进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二)丰富内部审计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跟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多变化,内部的审计工作也应该随之逐渐往多元化发展。审计工作不能再固守着单一化的工作模式,必须要进行相应地拓展,增加关于决策、绩效,还有关于经济合同方面的审计工作,严格把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审计关,使其成为领导决策的精确依据。每一项由行政事业单位主导并展开的工作,往往都与国计民生相关,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等于间接作用于社会。可见,其已经不仅仅是管理上的要求,而是背负着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种期望。

(三)增加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首先,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上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的最低要求就是保证内部审计直接对主管领导负责,不隶属于单位的任何一个职能部门,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没有利益关系,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要从制度上对内部审计的地位进行描述,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责任与法律责任,通过制度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其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在内部管理制度上明确内部审计的地位之后,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单位自身发展的内部审计流程与具体操作方法。就执行情况要实行决定执行追究制,行政事业单位要赋予内部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力,对执行不力,或者不按期执行的责任进行追究。最终实现被部门逐渐接受内部审计,让内部审计工作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单位人员的素质是内部审计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它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方面要精通会计业务,熟悉本单位的经营状况,也表现在政治思想方面要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能够同单位内部的违纪违法及腐败行为作斗争。因此单位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录用,经常进行有关业务培训,使整个内审队伍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从而提高内审质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真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必须全面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不仅要认清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还要认真落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各项目标,随时更新审计工作的方式,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持续、高效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内部审计管理办法》[S].2011

[2]曹梅.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1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必要性

一、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加强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证

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制定业务处理程序,拥有科学的职责分工。这使会计信息资料的产生是在一种相互牵制的条件下进行的,不仅能够防止错误和弊端的产生,还能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可靠。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会计资料在传递环节中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因此,加强内部控制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其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证。

(二)加强内部控制是保护财政资产的需要

众所周知,国家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管好和用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意义非凡,这也是其进行依法理财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单位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规范单位的收支行为,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发生流失;同时还能从根本上减少贪污舞弊以及挪用公款等不法行为,保障依法理财工作的正常实施。

(三)加强内部控制是依法理财的关键

为了不断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使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不断加强,形成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单位而言,《会计法》是促进企业深化会计改革、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的有效保障制度。此外,我国还及时制定并出台了一些财经法规,这些规章制度的落实,也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来完成。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氛围较差,内控意识相对淡薄

所谓的内部控制环境指的是单位或组织所营造的内部控制氛围,其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组织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所持的态度,是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同时,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实施的效果良好,行政事I单位还需要有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由于对内部控制不甚了解,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领导认为既然本单位资金的来源是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决定的,其只需要定期按照规定编制资金预算,获得资源并使用资金即可。正是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导致单位经常出现财政经费支出超标的情况。可见,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存在严重的不足。

(二)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对内部控制而言,其核心是有效的组织、分工、方法以及标准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很少有单位制定了比较系统、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甚至直接由财政部门预算行使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这导致会计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章可循,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个人习惯进行,这种不够严格的管理也进而导致了其工作缺乏严谨性。尽管有的单位确确实实制定了一些相对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却没有真正得到有效执行,形式化严重;或者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由于监督缺乏等,经常会出现有章不循和违章不究的现象,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的单位,并没有按照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实施岗位分离,导致会计、出纳以及资产管理等岗位并没有分离开来,职责混乱,极其容易出现、贪赃枉法等犯罪行为。

(三)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家准则的不断趋同,无形之中对我国财会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是必须的,对于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同时还要有会计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由不低于3年从事会计工作的经历。”但是在不少行政事业单位中,从事会计工作的很多都是办公室人员,他们很多并没有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并且缺乏相关的会计专业技能,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经济犯罪行为也缺乏较强的辨别能力。此外,他们的财务工作行为与单位内部控制要求也不相适应,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执行力、内部控制效果不尽人意。

(四)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缺乏

作为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有利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尽管当前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在人员配备上很多都是由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由于没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与权限,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保证。作为主要的监督机构,财政和审计部门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即使是加强监督,其也更多地停留在一般事项上,并没有加强对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进度进行监督。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与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自身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能否取得成功,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其内部控制意识与行为往往会对单位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对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有效等,单位负责人应当负主要责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不断提高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下级各行政单位负责人进行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帮助其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内部控制意识,为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单位内部必须严格根据权责明确的原则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做好权责分配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增强单位所有人员尤其是内部控制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其提供保障。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有别于其他企业,因此其内部控制制度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政府采购以及部门预算等。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重要岗位或者薄弱环节进行适当控制,确保权责明确,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头上,进而让单位在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都能做到有章可循。只有这样,内部控制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应对单位内部各环节实施有效的监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内部控制人员不仅要保证自身的专业素质过硬、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还要对相关政策和法制观念有充分的理解。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内部控制人员必须不断进行业务学习,补充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胜任内部控制工作。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还应定期组织内部控制人员培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内部控制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从而与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相符合。

(四)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行政 事业 内控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通过会计相关工作对单位进行引导和控制,达到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的目的。建立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运作规范,高效。公共财政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宏观调控和实施监督管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比较薄弱,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因此,迫切需要引起广大同仁重视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简单的阐述一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控意识相对淡薄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部控制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控意识淡薄,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甚至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认为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的事,有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把关,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写出来应付有关部门检查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很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环境薄弱,内控意识相对淡薄。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相容岗位混岗现象存在。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任何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虽然有诸如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规范和条款,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都比较薄弱。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缺乏制度的制定,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的处置标准。

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岗位设置不尽合理,普遍存在着一个人身兼数岗,并且存在着不相容岗位的兼职现象。保管人员,记账人员,经办人员和财务决策人员之间不能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复核和出纳不分,保管和采购不分等管理不正常现象,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内控管理漏洞百出,造成国家资产的流失,助长有些管理人员贪腐现象。

(三)资产不实,资产家底不清

当前由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管理制度缺乏有效地落实,财务部门通常只能起到“记账”、“付款’作用,对业务来龙去脉,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造成行政单位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单位内部资产转移、变更缺失相应的手续,财产盘点制度未能严格执行等问题造成资产家底不清。资产不实致使财政预算失真,进而造成行政单位预算弹性过大难以控制的严重后果。

(四)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素质较低

据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必须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然而,目前我国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都没具备这一条件,他们业务素质较低,对违反财经法规和违法违纪的行为缺乏辨别和拒绝能力,造成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效果较差。

(五)内部审计未起到监督制约作用,预算控制约束力低

虽然有些单位成立了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但缺少一定的独立性。而财政、审计部门作为主要的监督机构,其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仅停留在一般经济事项的监督上,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

预算控制的约束力度不够,随意超预算情况比较普遍。按照预算法规定,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遇预算收入超收或短收,当地政府应提出追加或追减预算调整计划,并经人大批准后调整年度财政预算。但大部分地方调整预算的工作常常被忽视,少数地方调整预算虽经人大批准也流于形式。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对内部控制意识

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各级财政部门应组织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以及各单位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适时宣传等多种形式,使单位负责人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使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人员要注重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同时各财政部门也要加强对内控人员的培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提高内控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以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四)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 交通部 事业单位 固定Y产 问题建议

交通运输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价值几万、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专业仪器设备到价值几百元的办公用品等等不一,是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资产管理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一、交通运输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资产的定义

交通运输部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部属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等。主要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或者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二)资产管理管理机构

国家层面来看,在国管局内部由资产管理司负责具体工作。对于交通运输部来讲,部机关本级和部机关服务中心的资产管理工作由国管局负责。

从部属层面看,按照职责分工,财政部的资产管理司、经建司、文资办分别承担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文化出版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二、交通运输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中仍存在多头管理。现阶段,部属各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财政部、交通运输部、部属系统单位(包括长航局、海事局、救助打捞局、船级社等)分级监管,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但是不同部门对应由哪个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利的问题有不同理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仍存在多头管理、相关部门职责权限界定不清等问题。

2.资产管理改革未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衔接。2013年1月1日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事业单位可对资产计提折旧。目前,对于资产的使用年限和计提折旧方式,国家尚无统一的标准,除海事船舶外,我部尚未出台各部属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标准,可供参考的只有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及各地方政府制定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标准。由于没有资产使用年限标准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标准,一方面,不符合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要求,另一方面,不利于今后资产的报废处置工作。

(二)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部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大方面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机制不顺畅。当今大环境下,“重分配轻管理”“重增量轻存量”“重预算轻资产”。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的现象在各单位普遍存在。各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有些单位无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岗位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导致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的运行机制不畅,财务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清,协调难度大,直接影响了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和政策的落实。尤其在规模较大单位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工作多按照资产的不同类型分散在各业务部门,无统一归口的管理部门,加之职责划分不明晰,使用监管不到位,资产日常管理、账实核对、清查盘点等工作难以有效落实,资产闲置、重复配置、不当时用和处置资产现象时有发生。

2.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因缺乏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当前我部各单位国有存量资产的占用,尤其是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的占用数量参差不齐,资产占有量与业务开展的需求量不相称,部分单位资产配置不能满足单位事业发展和业务工作的需求,而部分单位有盈余资产用于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在单位之间的配置不均,单位间资产占用尚不公平。

从房屋的在职人员人均面积情况来看,人均房屋面积额为7432平方米/人,而在职人均房屋面积中位数为59.28平方米/人。各单位间的房屋面积“贫富不均”,单位间差距较大。部属各单位中,房屋人均面积最大的是“海事局某个单位”,人均面积为176,581.86平方米/人;人均面积最小的也是“海事局的”,人均面积为1.42平方米/人。

从车辆的在职人员人均数量情况来看,平均每12人1辆车,车辆人均情况同房屋情况类似,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大。人均车辆最多的平均每1人1辆车;人均车辆最少的平均每112人1辆车。

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产权管理混乱的问题较为突出。

有的单位未能根据资产购置、使用和处置等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账务调整,特别是一些基建项目投入使用后,迟迟没有办理竣工验收和资产交付手续,导致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

3.存在一定量的闲置资产,资产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在设备使用方面,设备闲置、利用率偏低的现象在个别单位比较突出。如某单位,闲置设备占比接近30%,部分2007年购置的设备至今未使用,有的甚至尚未打开包装;有的单位利用率偏低的设备约占10%左右。此外,部分单位将设备无偿划拨下属公司使用或安装存放在系统单位。

4.资产报废、转让、出租等行为未履行审核报批程序。部里资产管理办法已出台几年,有的单位几乎没有向部里报备过资产出租和报废及转让等事项。但从检查、调研等反映的情况看,有的单位确实有报废、转让和出租资产的行为,尤其有的单位将资产长期无偿出租给所办经济实体,甚至有的单位违规将资产交由其所把实体出租,租金未纳入事业单位的财务账。

已达报废期限的资产仍在账上,造成账面虚高。检查时发现不少单位应付款高达几十笔,长期挂账,债权单位是谁根本不清楚,像这种情况该清的就应该及时清理掉,不要长期挂账。

5.信息化程度不高。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尚未全面应用。对于部分单位来说,现有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主要满足数据的简单收集和汇总问题,并未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应用。第二,资产管理信息在横向部门与纵向级次间尚未实现有效对接和共享,例如,目前财政部以及我部部分单位分别设计开发了不同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而这些信息系统的设计缺乏统一标准,且相互间不能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联网,由此,增加了我部未来统一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难度。

三、加强资产管理工作思路

加强资产管理,需要从认识、机制、科技、人员队伍方面来加强管理管理,根本我所接触的交通运输部资产管理来说,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和提高。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要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强化单位领导责任,把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纳入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今后要向管资金一样来管理资产。切实采取措施在资产管理人员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保障和重点支持,不断改善资产管理工作的条件与技术手段,为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理顺管理机制

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资产管理工作机制,做到资产管理机制与资产管理工作相适应。要将资产管理工作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即落实到部门、岗位、人员。明确财务部门是这项工作的牵头负责部门,避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及财务管理相脱节。各单位要对资产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梳理,对于职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的,要抓紧理清明确;对协调和制约机制不适应、不顺畅的,要抓紧调整规范。

(三)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适应新的资产管理理念需要,各单位要对单位F有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进行梳理,做好制度办法的“废、改、立”工作。要针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实际,完善配套制度,特别是要制定车辆、船舶及其加油管理的一些办法。严控楼堂馆所建设和公务用车购置。同时要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评比等多种方式,切实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各环节的管理,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要组织对财务、资产管理和使用等部门人员的培训,使这些人员都能熟知资产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四)树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理念

首先,资产与预算互为前提和基础。一方面,资产存量维护与增量需求都是预算安排所考虑的基本因素;另一方面,预算安排的资金又是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

当今要做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做到科学合理的编制资产购置预算,就要保证好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摸清家底,二是要有资产配置标准,三是要有费用定额标准。

(五)树立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的理念

资产管理涉及单位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只有每一名职工都对自己使用和管理的资产负责,每一个领导都对本部门、本单位使用和管理的资产负责,资产管理工作才有扎实的基础。资产管理是全过程管理,从资产配置的计划立项、预算申请,到资产的政府采购、基建施工、验收入库、分发领用,再到资产运行维护、有效使用,最后到资产报废处置的全过程都应进行规范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规章制度可依,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操作流程可循,做到环环相扣,不留缝隙。

(六)树立依靠信息化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理念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应用为代表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各种现代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到各项工作领域。在政府和企业的管理中,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甚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管理革命。要想把资产工作管好,必须运用计算机和现代的网络技术。但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许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为此,探索树立依靠信息化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理念,推进各单位实物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工作,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七)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内部会计控制是预防财务风险、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工作实践中,内部会计控制是一项系统工作。其主旨在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以及推动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公共财政改革日益深化,国库集中支付不断推进,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内部会计控制还相当薄弱。对此,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所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淡薄,认识有偏差。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缺乏了解内控知识,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对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太了解也不太重视,有些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保障主要来自财政预算安排,只要按规定编制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便可,导致财政经费支出失控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核算有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把关,总经费由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内部控制完全被忽视。因此很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明显滞后。

2.相关制度不完善。制度是强化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的重要保障,然而,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只能凭个人经验或口头不成文的规定做事,管理不严谨,随意性较大。虽然有些单位制定了一些会计内控制度和办法,但却很难执行,造成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的基础工作,没能很好的履行内部会计监督的职责,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没有进行严格审核,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导致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岗位设置不尽合理,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

3.缺乏行之有效的内审监督。一些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与财会部门合署办公,形同虚设;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内部审计机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很难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对策

1.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领导的责任意识。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可以通过财政部门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进行内控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激励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整个内部会计控制队伍的积极性,构筑起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内控局面。

2.加强日常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努力加强对当前财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具体的管理内容、管理人员、管理职责、奖惩措施应制订有关的工作细则,作为日常管理行为的约束与规范;对于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细化责任来加强控制,形成一个制度管人,责任到人的相对完整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使得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加强业务流程的控制,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在具体业务分工上,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必须有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和人员能自动地对前面已经完成工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3.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求工作人员对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监控,这就要求内控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素质,还要具备政策、法制观念、工作意识及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教育培训是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的有效手段,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对会计人员的入门教育和继续教育,从知识层面、实际操作水平、道德观念等方面入手,培养出一批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监督有力的内控队伍,从源头上建立预防化解腐败风险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此外,加强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升他们对加强内部会计会计控制的意识,从而全面配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提升管理效用。

4.加强财政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监督作用。一是财政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帮助单位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制度,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二是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定期对单位进行各项审计,并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和修正,做到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合规。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审计业务素质,坚持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单位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世义.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与风险管理[J].中国外资,2009(16):79.

[2]孥加兵,赵斌,潘正海.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12(02):103-105.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范文7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内部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依法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一种行为, 通过内部审计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促进廉政建设。

3.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4.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有偏差。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开展了多年, 但由于人们在思想上认识还不够深入, 尤其是大多数单位领导不重视, 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与单位取得经济效益没有直接的关系, 可有可无。这种认识虽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所改变, 但是近年来,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偏差, 认为近年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行政府采购, 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了, 有些领导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 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这些错误的观念, 严重地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到位。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 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内部审计对其所检查的经济业务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 其基本要求是内部审计要具有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 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状况是: 少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大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也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但基本上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是与财务部门两块牌子一班人马; 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配备了审计人员, 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 如有些单位将所属内审机构置于监察室或纪委之下, 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 只有极少数较大的隶属省级以上的事业单位才有一个不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

(三)内部审计重点不突出, 内容单一, 工作不规范, 适应能力较弱, 发展相对滞后。目前, 虽然不少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审计法规, 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 开展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但是仔细分析将不难发现, 我们的内部审计人员仅仅将工作重心放在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上,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 例如, 对收入进行审计时, 往往只审核其所附票据是否齐全, 而对其价格是否合理根本不作深入分析。由于只对单位财务数据进行审计, 而不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系统的评价, 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单位的潜在风险,进而也就无法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建议。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基本是按照领导的意图随意开展, 既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也没有按照规章操作, 因而常常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无序状态之中, 如超出职责范围审计、操作程序违规、审计方法和手段不当等, 从而既影响审计的效率效果, 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的产生。

(四)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标准相对滞后, 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 内部审计的法规、标准相对滞后。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程序和报告审计意见时所必须依据的原则、规范和尺度,它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 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准则, 使内部审计工作操作过程中缺乏规范性, 从而对审计造成许多问题, 尤其是违纪问题难以确切地定论, 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约束力。国家现行颁布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 除了一些行业部门制定的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 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审计机关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定详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 法规的滞后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 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 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设的过程中, 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 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五)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并且是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 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 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 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但目前,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没有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 遇到内审时临时抽调人员,导致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内审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知识, 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二是专职人员较少, 兼职人员较多。三是内审人员结构不合理, 多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四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的策略

(一)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从制度角度对审计进行控制,第一,必须要明确内部审计岗位及其职责。第二,要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监督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并以此作为员工绩效管理的标准。第三,审计监督制度要对审计监督行为进行行为约束。第四,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

(二)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是实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行政事业单位要依据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建设目标,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必须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和素质的培训。对审计岗位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实务能力等进行综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其次,加强对审计监督员工的绩效考核,引导他们的行为向规范的方向发展。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对审计监督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内容都要进行明确的引导,使得他们能够明确工作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来实现审计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 最后,加强审计队伍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公众服务队伍的一员,审计人员必须明确自身的社会职责是服务大众,只有将自己的工作提升到这样的层次,才能在实践当中本着为社会服务的态度来认真工作。

(三) 实现审计内容更加多样化、专业化和审计方式的转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新时期,需要在审计内容方面更加的多样化,从以往的单一审计内容转移到多内容审计。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增加对绩效、决策评议和经济合同的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活动是内部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领导层决策的重要依据,审计不仅是内部管理的要求,也要实现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审计要实现监督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单一活动方式转变到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少来开展工作。审计员工改为必须转变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为社会创造最大的效益为目标,不断探索新方式来实现审计监督应有的作用。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是项重要的职能,如何有效提升监督水平、实现监督效益的最大化是需要不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不断探索的,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才能切实提升审计监督水平。

参考文献:

[1]倪晓红. 试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 J]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6, ( 10)

[2]吕国梁.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 12)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范文8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全国“两会”、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省“两会”以及省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省政府第一次廉政建设暨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学习讨论活动,进一步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执行意识,切实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执行不力、落实不够的问题,达到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提高认识、推动落实的目的。

2、基本原则:

为确保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顺利开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注重学习,以素质提高促进执行力的提高。坚持从加强学习入手,不断提高我处干部职工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通过理论学习,认清差距,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促进执行力的提高。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效促进执行力的提高。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应用到工作中来,使思想观念更加符合无线电管理事业发展的工作实际。

3、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提高。一个单位的执行力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里的领导干部执行意识。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和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本职,服务大局。

4、坚持围绕工作重点,逐步深入、分步实施。把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落实到解决影响我处无线电管理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来,从而推动宜昌市无线电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

1、目标要求:通过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全国“两会”、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省“两会”以及省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省政府第一次廉政建设暨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宜昌市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发展实际,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来,用在服务上来。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工作落实。

2、主要任务: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要将学习讨论和查摆问题结合起来,开门征求意见、开门欢迎监督、开门接受评议,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应急不灵、政令不畅、执行不力、落实不够、作风涣散、效力不高的问题。在自查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深入开展“六查六看”活动。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的评价机制,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大讨论活动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评、上级帮的办法,从4月初开始,集中安排3个月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征求意见(20*年4月21日—20*年5月10日)。重点把握三个环节:

1、动员部署。根据省办的统一部署,制定宜昌市管理处的实施方案,并及时召开动员大会。“一把手”亲自动员,各科、站认真组织学习,充分认识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在处掀起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的高潮。

2、学习提高。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系统学习党的*、全国“两会”、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省“两会”以及省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省政府第一次廉政建设暨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联系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查找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在学习提高阶段,重点组织开展“三个一”活动。

(1)组织一次大讨论动员活动(2)召开一次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全体干部职工理论学习活动。(3)开展一次大讨论调研交流活动。

3、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座谈、走访、问卷调查、设置征求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重点是征求服务对象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征求本单位各科、站之间的意见;征求与本单位联系密切的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二阶段:对照检查、讨论整改(20*年5月11日—20*年6月10日)。要着眼于把问题找准,把责任明确,把措施落实,重点开展“六查六看”活动。

1、查一查政务值守,看是否存在反应迟缓、应急不灵问题。

重点检查政务值守制度是否健全、落实;看是否存在未建立经常性值班制度,或未严格执行值班制度问题;是否存在值班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熟、态度生硬等问题;是否存在雇请临时工、保安等非正式人员顶替值班问题;是否存在值班人员脱岗、离岗和怠岗,值班电话无法接通或接通后长时间无人接听的问题;是否存在部门负责人联系不畅,回话不及时等问题;是否存在突发事件信息不按规定及时报送,迟报、漏报、瞒报信息等问题。

2、查一查执行落实,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重点检查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决策、指示的落实情况,是否存在落实省政府重要会议议定事项和省政府批示事项不积极、不坚决、打折扣,甚至长期得不到落实的问题;是否存在不按要求报告办理情况、以各种理由拖延不办、以及办理延误又不说明原因的问题;是否存在简单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指导思想落实指导思想的问题。

3、查一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存在作风涣散、纪律松弛的问题。重点检查机关工作人员精神状态和工作秩序,看是否存在意志衰退、精神萎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问题;是否存在上班早退、脱岗串岗、上网炒股、聊天嬉闹玩游戏等问题;是否存在开会迟到早退、接打手机、短信聊天、打瞌睡、替会旷会等问题;是否存在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是否存在不讲政治、不讲原则,热衷于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和小道消息,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问题。

4、查一查工作效率,看是否存在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的问题。重点检查办事效率,看是否存在办事拖沓、不负责任、贻误工作的问题;是否存在对发展机遇认识慢,对上级意图理解慢,对新生事物接受慢,推动发展动作慢,影响又好又快发展问题;是否存在审批项目过多、程序繁、耗时长、管得多、卡得死,该交的不交,能放的不放,或“瘦放肥不放”、“明放暗不放”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是否存在工作环节过多,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群众跑来跑去,事情始终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5、查一查大局观念,看是否存在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的问题。重点检查服务大局和团结协作的情况,看是否存在本位主义,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全局工作之上,做工作以部门利益为中心,办事以自己喜好为标准的问题;是否存在有利益就争,无利益就退,合口味就办,不合口味就拖,表面答应好、实际没行动的问题;是否存在整体意识、团队观念淡漠,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互相推诿,甚至互设障碍,缺乏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的问题。

6、查一查服务质量,看是否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重点检查依法行政和履行服务承诺的情况,看是否存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意识淡薄的问题;是否存在服务承诺不落实、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是否存在职能转变不到位,重管理轻服务、重审批轻服务的问题;是否存在不秉公执法、不严格执法、不文明执法等问题;是否存在“人难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问题。

通过“六查六看”查找我处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针对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方案和措施要突出重点,不走过场,不打“檫边球”,做到真查真改、真整真改,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阶段:考核评议、总结提高。在“六查六看”和整改的基础上,认真开展考核评议。在考核评议中,要坚持四条标准:一是思想观念有了新变化,真正增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二是重点工作有了新突破,真正解决了影响我处无线电管理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三是干部素质有了新提高,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四是精神面貌有了新变化,形成了为无线电管理事业发展而努力拼搏的良好氛围。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

1、广泛开展评议。组建评议小组对管理处机关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的成果进行评议,动员干部群众主动参与评议,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舆论监督。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通报。

2、建立长效机制。在积极应用大讨论成果的同时,深入研究探索、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形成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建立领导督办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形成一级督办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执行落实机制;要建立日常工作检查督办机制,以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严明政纪、改进工作的目的;要按照“改革创新、转变职能、从严管理、高效服务”的要求,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要健全审批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要落实工作奖惩机制,形成闭环效应;要落实协调会商机制,增强执行合力。

3、搞好经验总结。大讨论活动结束后,认真搞好总结,使大讨论活动真正取得成效,落到实处。

四、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提高政府执行力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形象,是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的本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宜昌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必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

1、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具体责任。成立“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胡勇同志担任组长,陈继银任副组长,吴兴华、史建、向黎明成员。具体协调工作由综合科负责。

2、加强组织协调,严格工作标准。要严格按照《省无委办系统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的方法步骤,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要确保开展大讨论活动与抓好当前工作“两促进、两不误”。要把大讨论活动与更好的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起来,既确保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又确保大讨论活动不走过场。

行政部存在的问题范文9

现将《湖北省交通厅关于开展效能建设暨“两项讨论、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北省交通厅关于开展效能建设暨“两项讨论、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省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暨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的通知》(鄂政办发〔2008〕025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效能建设暨“两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效能建设暨“两项活动”有关要求的通知》(鄂政办电〔2008〕71号)要求,为切实加强交通效能建设,确保“两项讨论、两项活动”(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文明执法教育活动、廉政交通“三做起”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

提高政府执行力、开展效能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湖北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各级交通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省一系列文件精神,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活动,充分认识提高政府执行力、开展效能建设的重大意义,着力强化交通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执行意识,着力营造坚决执行、主动执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良好氛围,建设优质高效、开拓创新、团结和谐、依法行政、勤政廉政的湖北交通。

二、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

省厅已经成立湖北省交通厅效能建设领导小组(鄂交办〔2008〕207号),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志慧任组长,厅纪检组长张月斌任副组长,厅办公室、法规处、人劳处、机关党办、监察室负责同志为成员。为进一步明确职责,领导小组下设执行力讨论组、解放思想讨论组、文明执法教育组、廉政交通“三做起”活动组、综合宣传组,分别设在厅办公室、机关党办、法规处、监察室和记者站,具体负责日常性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办工作。厅直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确定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切实加强领导,抓紧抓实,务求实效。

三、组织“六查六看”,深入自查自纠

各单位、各部门要要按照李鸿忠省长提出的“勤政、廉政、善政,提质、提效、提神”的要求,坚持将学习讨论与查摆问题、整改落实相结合,深入开展“六查六看”活动。

——查一查政务值守和信息报送,看是否存在反应迟缓、应急不灵的问题。重点检查政务值守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严格,通讯是否畅通,业务是否熟练等问题;是否存在雇请临时工、保安等非正式人员顶替值班的问题;是否存在值班人员脱岗、离岗和怠岗;是否存在部门负责人联系不畅,回话不及时等问题;是否存在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事故、交通堵塞中断和涉及稳定的重大事件等突发及重要紧急事件信息不按规定及时报送并电话确认收悉情况,迟报、漏报、瞒报信息等问题。

——查一查执行落实,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重点检查省委、省政府、交通运输部和厅党组有关决策、通知、指示的落实情况,是否存在落实不积极、不坚决、打折扣,甚至长期得不到落实的问题;是否存在不按要求报告办理情况、以各种理由拖延不办以及办理延误又不说明原因的问题;是否存在简单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指导思想落实指导思想的问题。

——查一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存在作风涣散、纪律松弛的问题。重点检查机关工作人员精神状态和工作秩序,看是否存在意志衰退、精神萎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问题;是否存在上班迟到早退、脱岗窜岗、聊天嬉闹、上网炒股聊天玩游戏等问题;是否存在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离省外出不书面向厅请假报批的问题;是否存在开会迟到早退、接打手机、短信聊天、打瞌睡、无故缺席或顶替开会等问题;是否存在履职尽责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是否存在不讲政治、不讲原则,热衷于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和小道消息,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问题。

——查一查工作效率,看是否存在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的问题。重点检查办事效率,看是否存在办事拖沓、不负责任、贻误工作的问题;是否存在对发展机遇认识慢,对上级意图理解慢,对新生事物接受慢,推动发展动作慢,影响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是否存在审批项目过多、程序繁、耗时长,管得多、卡得死,该交的不交,能放的不放,或“瘦放肥不放”、“明放暗不放”,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是否存在工作环节过多,事情始终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查一查大局观念,看是否存在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的问题。重点检查服务大局和团结协作的情况,看是否存在本位主义,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全局工作之上,做工作以部门利益为中心,办事情以自己喜好为标准的问题;是否存在有利的就争,无利的就推,合口味就办,不合口味就拖,表面答应好、实际没行动的问题;是否存在整体意识、团队观念淡薄,互相推诿扯皮,甚至相互掣肘、互设障碍,缺乏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的问题。

——查一查服务质量,看是否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重点检查依法行政和履行服务承诺的情况,看是否存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意识淡薄的问题;是否存在服务承诺不落实、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是否存在职能转变不到位,重管理轻服务、重审批轻服务的问题;是否存在不秉公执法、不严格执法、不文明执法等问题;是否存在“生、冷、硬、推”和“吃、拿、卡、要”的问题;是否存在“人难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问题。

四、树立“六种意识”,培育“办事文化”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执行就是落实。各级交通部门要大力培育和弘扬“办事文化”,牢固树立“六种意识”。

——牢固树立“份内事,马上办”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倡敢于负责、勇于负责的精神,坚决克服遇事推诿特别是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难题找借口等不良倾向,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不越位、不错位,决不能不到位。大力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理念,立足一个“早”字,注重一个“实”字,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

——牢固树立“厅内事,主动办”的大局意识。坚决克服部门本位主义,坚决纠正上推下卸、左推右挡不良倾向,真正做到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协调运作,主动补台,形成合力,做到不争功诿过、不推诿扯皮。

——牢固树立“突发事,高效办”的紧迫意识。全面完善政务应急反应机制,确保机关工作能快速跟进应急处置的需求,对涉及质量安全、关系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坚持灾情就是命令,坚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第一时间上报信息,做到处理突发事件反应迅速、有条不紊、高效运转。

——牢固树立“重大事,跟踪办”的督查意识。认真落实公文限时办理制度、“主办负责制度”、“谁签字谁负责”制度、公文处理跟踪督办制度和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对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交通运输部等上级部门交办的事项和人民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坚持有问必答,有函必复,有诺必践,跟踪督办,狠抓落实,建立完善一级督办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执行落实机制。

——牢固树立“经办事,精细办”的质量意识。对于经办的每项工作,都必须确立创一流的目标,精益求精,把好关口,做到认真阅办、认真会签、认真审核,严禁不负责任乱签字,确保反映情况不失实,落实政策不走样,提供数据不失真,审核把关不塞责,按时上报不延迟,责任追究不手软,真正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

——牢固树立“交通事,干净办”的廉政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将“研究问题先学法,决策问题遵循法,解决问题依据法,言论行为符合法”作为每个交通干部的基本准则,坚持“办事依法、群众信法、为官学法、行政用法”,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受追究;坚持勤政廉政,做到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

五、开展“六大调研”,力求取得突破

解放思想、提高执行力必须立足当前,选准选好切入点,各单位各部门要在借鉴外省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和力量解决一批直接制约经济发展、直接影响民生和群众反映最突出的交通问题,力争六大重点调研在上半年有所成果、有所突破。

——认真调研解决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制问题,努力促进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积极推进我省高速公路招商引资及建设由“以省为主”转向“以市州为主”。对列入省“十二五”、“十三五”等中长期规划的高速公路项目以及地方区域高速公路,积极鼓励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组建项目业主,实施招商引资和建设,进一步推动“部门办交通”为“社会办交通”。

——认真调研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建设问题,努力在促进长江黄金水道大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投融资体制上必须由“以部省投资为主”转向“多元化筹资”,要像高速公路建设那样大力实施招商引资,通过多元化筹资促进湖北水运振兴。

——认真调研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隐患治理及前期工作质量进度情况,在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上争取主动。认真履行好省政府赋予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等综合交通运输管理职能,在做好现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综合交通项目建设。

——认真调研普通收费公路管理体制问题,努力在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营造交通环境、合力加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按照责权对等的原则,对普通公路“统贷统还”政策、撤并收费公路站点等问题要进行深入调研,统筹考虑,力争在武汉城市圈有所突破。

——认真调研武汉城市圈运输一体化问题,努力在建设两型交通、强化有效衔接、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新突破。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要求,在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交通发展,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上下功夫。

——认真调研廉政建设、精减交通行政审批事项和提高执行力问题,努力在清政廉洁、简政放权、增强活力上取得新突破。

六、落实“六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提高政府执行力、开展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各单位、各部门要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努力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强化领导负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关键在领导。根据省政府要求,要严格实行部门首长负责制,强化一把手的责任意识。对厅党组会、厅长办公会议定的重大事项,分管厅长要亲自抓,相关单位和处室一把手要具体抓,坚持敢抓敢管,带头执行落实,带头提质提效。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完善一级督办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执行落实机制。

——落实跟踪督办制。厅办公室对各单位、各部门政务值守、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等情况要定期检查和考评,及时进行通报。对省委、省政府、交通运输部和厅党组议定事项和厅领导批示交办事项,实行限时督办,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及时办理,按时反馈,超过时限的必须说明原因,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要改进督查工作办法,突出抓好正反方面典型,公开通报,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严明政纪、改进工作。

——推行行政问责制。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对本部门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进行系统彻底梳理,行之有效的要继续坚持,不够健全的要及时修订完善。要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窗口部门一次告知制等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时限、责任、质量等标准和要求,使机关工作环环相扣、紧张有序、规范操作、高效运转。厅监察室、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责任监督,努力形成有责必究、有错必究的责任导向。

——完善主办负责制。主办单位和部门要主动负起责任,牵头组织协调,研究解决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始有终地完成好厅党组交办的事项;协办单位和部门要顾全大局,听从指挥和调度,全力协助主办单位完成交办事项。厅办公室要强化部门沟通会商的组织协调,对部门之间主动协调配合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对推诿扯皮、各行其是的现象进行通报批评。

——严格交通执法监督制。进一步深化交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下放权限,减少环节。厅法规处要切实加强对交通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文明执法教育,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端正执法目的、转变执法作风,坚持为民执法、亲民执法、便民执法,坚决纠正利用行政执法权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杜绝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粗暴执法、粗暴管理的现象。

——健全目标管理制。进一步完善省厅目标责任制管理工作,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目标要求、有责任主体、有工作进度、有监督考核,真正形成闭环效应。考核结果要作为评价部门及班子的重要依据,与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等挂钩。厅监察室、办公室、人劳处要研究制定《湖北省交通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程序、方式,并严格按规定实行过错责任追究。